📖 ZKIZ Archives


海航退出 「豆奶大王」維維欲飲貴州醇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2-22/zNNDE4XzM5MDUzNg.html

經開始考察貴州醇。

近日,有消息人士透露,海航集團已 經放棄收購貴州醇酒廠,「豆奶大王」維維集團現在已經開始考察貴州醇,洽談收購事宜。12月22日,記者從黔西南州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向和剛處證實了 這一說法。向和剛還稱,「海航退出並不是因為不看好貴州醇,而是其自身資金鏈出了問題。」

海航價低出局

海航董事會對15億元的評估價值不予認可

貴州醇酒廠除了從事濃香型白酒「貴州醇」系列產品的生產銷售外,經營領域還涉及到彩印包裝、鐵路貨運、養殖種植、旅遊服務、商品銷售、教育醫藥等眾多行業。

此前,貴州省興義市政府改制工作領導小組已經形成了貴州醇酒廠初步的改制工作方案。據知情人士透露,改制工作領導小組對貴州醇總資產的評估值為28億元,負債為9億元,負債主要包括欠政府土地出讓金、職工安置補償費、銀行貸款。

海航已經對貴州醇進行了為期一年的盡職調查,在今年5月26日舉行的海航集團與貴州懷酒股權合作的簽字儀式上,貴州省委副書記王富玉公開稱,海航集團收購貴州醇酒廠的有關事宜,已經基本敲定。

據當地人士透露,海航想借貴州醇的土地搞旅遊地產。據記者瞭解,貴州醇酒廠廠址坐落於貴州省興義市著名的國家級風景區「萬峰林」旁,廠區佔地面積6000餘畝。但是近來房地產不景氣,海航集團因此推遲了收購計劃。

據黔西南州經貿局介紹,後來州政府決定對貴州醇的資產進行分類處置:把酒業相關資產之外的資產負債劃歸貴州省國有企業;把酒業相關資產打包,以債轉股的形式引進投資者,解決改制資金。

向和剛向記者介紹說,貴州醇的改制工作已經梳理清楚,需要賠償安置職工的費用是貴州醇的負債,投資者花錢接手這部分債務後可以進行債轉股。

據 記者瞭解,貴州醇酒業相關資產主要包括2萬噸基酒(其中包括2000噸醬香型白酒)、1100畝手續完備的工業用地、窖池、品牌,初步評估價值為15億 元。而經初步估計,2000多名職工的補償安置費高達10億元。向和剛透露,投資者最多可以控股貴州醇80%的股權,這樣就可以確保貴州醇能夠獲得足夠資 金順利改制。

向和剛告訴記者,「但是海航董事會對15億元的評估價值不予認可,海航後來報出的價格非常低,不足以支付改制中的職工安置費,貴州醇所在地興義市不接受。」據貴州醇酒廠職工透露,目前海航已經撤走了駐廠工作人員。

該 貴州醇酒廠職工向記者進一步透露,職工補償安置費高的原因有多種,貴州醇是國有企業,但是國家沒有投資,能從一個小作坊發展成一個大型的企業集團,全靠酒 廠自身積累。後來廠領導試圖用職工入股的方式,改變酒廠的性質,在1993年-2000年之間,職工每年只拿一半的工資,另一半工資用來入股。另外,企業 長期沒給職工購買保險。而且,企業改制需要買斷國有職工身份,重新聘用。所有費用加起來就是貴州醇對職工的負債,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據。已離職員工李志霞 告訴記者,也只有借改制這個機會,職工才能要回補償。

維維再探貴州醇

黔西南州政府希望引進有活力的酒業企業

海航因為無法支付改製成本,而宣告退出。維維緊隨其後,開始考察貴州醇,洽談收購事宜。

據知情人士透露,維維早就向貴州醇伸出了橄欖枝,但是不敵海航,從競購隊列中出局。而海航的退出,又給了其重新洽談的機會。

維維集團主業是加工大豆、牛奶類等農副產品,主導產品是「維維」牌豆奶粉,國內市場佔有率達85%以上。旗下的維維股份(600300.SH)持湖北枝江酒業51%股權,是湖北枝江酒業的控股股東。

然而,維維能否競購成功還不明朗。記者從黔西南州政府獲悉,州政府希望引進有活力的酒業企業。也有接近當地政府人士稱,如若找不到滿意的投資者,政府自己將貸款支付改製成本,盤活酒業資產。

今 年貴州醇的銷售僅有2000噸。貴州醇的經銷商盧云軍告訴記者,現在經營沒理順,銷售工作很難展開,沒有廣告宣傳配合營銷不說,連按時提酒都沒辦法實現。 他告訴記者,貴州醇上世紀70年代開始生產濃香型白酒,最興盛的時候,年繳稅上億元,出資修建了學校和醫院,在貴州省白酒行業的地位僅次於茅台。

但 後來政府擔心貴州醇酒廠領導班子在吸收職工入股的過程中,把貴州醇酒廠變成家族企業,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就想調整貴州醇酒廠的領導班子。因此,酒廠和政府 的矛盾越來越深,導致在營銷決策上跟不上市場變化,貴州醇酒廠進入了長達10年的下滑通道。盧云軍告訴記者,他相信貴州醇只要理順營銷體系,就能東山再 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25

【原創】貴州茅台:從2千億到20萬億 程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2e44d001010fdb.html

      貴州茅台:從2千億到20萬億

                          作者:程  

     最 近兩三年來,在梳理自己多年的投資經驗和投資心得體悟的過程中,一直都有一個強烈的想法:經過和父母、愛人的商量後,將配置在其他多個領域的資產做深入細 緻的梳理和規劃,決定儘量不再參入某些非必要性的實業項目,轉而以貴州茅台、東阿阿膠作為我們家庭的實業項目之一,堅持做長期股權投資。其中,貴州茅台, 作為最重要的一個項目,被單獨拎出來,須佔據整個家庭淨資產配置的15%-30%左右。

由於筆者的工作也是做股權投資,但家庭資產配置中的貴州茅台,如同房產一樣,將不再計入筆者個人的投資業績中。不知道10年、20年、30年、50年後,筆者在A股、B股、港股、美股等領域的投資業績能否超越「貴州茅台」這樣一個項目?

當筆者做出這樣的決定後,非常巧合的是,貴州茅台股價最近1個多月的也開始上漲,其市值再一次回到了2000RMB

雖然筆者早期也曾階段性持有過貴州茅台和其他白酒企業,但從2012開始,這將是一段新的旅程。

回到本文的主題:很多朋友,提出疑問,貴州茅台的市值已經高達2千億RMB,是不是面臨天花板呢?

筆者的看法是,遠遠未達到,甚至不僅不是天花板,反而是剛剛起步。

偉大的投資人查理·芒格曾經指出,「可口可樂是一項從200萬可以做到2萬億美金的生意。」筆者舉雙手贊同。

那麼,有沒有比可口可樂更優質的生意呢?

筆者在全世界苦苦地搜尋了一遍又一遍,很幸運的是,我們找到了,因為,有,貴州茅台——全世界幾百萬家上市公司中最優質的3-5家企業之一。

我們來看看茅台的簡介:

 

茅台酒作為世界三大著名蒸餾酒之一,是我國醬香型酒的鼻祖,是釀造者以神奇的智慧,提高粱之精,取小麥之魂,采天地之靈氣,捕捉特殊環境裡不可替代的微生物發酵、揉合、昇華而聳起的酒文化豐碑。茅台酒源遠流長,據史載,早在公元前135年,古屬地茅台鎮就釀出了使漢武帝甘美之的枸醬酒,盛名於世。 

 

1915年,茅台酒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享譽全球。建國後先後榮獲國際金獎。暢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茅台酒的生產工藝古老而獨特,它繼承了古代釀造工藝的精華,閃爍著現代科技的光彩。

 

 

近代以來,茅台酒更是被尊為「國酒」,我國釀酒大師,貴州茅台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股份公司董事長袁仁國先生,曾對「為何茅台被尊為國酒」,做了如下總結概括:

  一、神秘環境鑄造;   

 二、獨特工藝釀製;    

三、厚重文化積澱;   

 四、卓越品質決定;    

五、歷史的貢獻形成;    

六、開國元勛欽定;    

七、歷屆領導推崇;    

 

八、人民群眾公認。

 

 

很多愛酒的朋友更是用數字1-10來總結茅台酒獨特的工藝:

 

1一年一個生產週期;

 

2兩次投料和兩種發酵;

 

3茅台酒擁有醬香、窖底、醇甜三種典型體和高溫制曲、高溫堆積、高溫接酒等「三高」;

四十天制曲發酵;

五月端午制曲;

六個月存曲;

七次取酒;

八次加曲、堆積、入池發酵;

九次蒸煮;

10 

十種獨特工藝:高溫制曲、高溫堆積、高溫接酒、輪次多、用糧多、用曲多、出酒率低、糖化率低、窖藏陳釀、精心勾兌。

 

 

我們可以看到,茅台酒從生產到投放市場,中間需經歷5左右的一個過程。

 

 

這一切的一切,鑄就了貴州茅台的又寬又深的「護城河」,筆者將其總結為9

 

1、在超高端白酒領域無法踰越的壟斷地位;

 

2、特殊的地理自然環境釀造,如貴州茅台鎮的獨特氣候、土壤、水、微生物環境等;

 

3、歷史沉澱下來的源遠流長的酒文化,;

 

4、卓越的產品品質和獨步天下的製作工藝;

 

5、穿越歷史時空的品牌和商譽;

 

6、茅台酒與共和國締造者積累下的深厚感情優勢;

 

7、醬香型白酒天然抗通脹可保值增值的投資屬性;

 

8、罕見優秀的企業財務特性:長期優秀的ROE水平,獨特的預收款機制,幾乎無有息債務,超高的毛利率和淨利率,大量高質量的自由現金流,幾乎無大規模資本支出等等;

 

9、公司治理結構完備,股東結構清晰透明,管理層中規中矩(不依賴管理層);

 

這九項特點,使貴州茅台酒兼具有消費屬性和投資屬性,更使企業具有不可複製性,稀缺性和壟斷性。同時企業相對扁平化的產業鏈,能夠做到上下游通吃,對產品具有高度的「定價權」。這樣的企業才具備產品「獨一無二」,產品「供不應求」,產品「價量齊升」,產品「永不過時」的四項特性

 

 

【注:關於貴州茅台的定性分析:能力圈原則,企業投資分類,投資策略模型,護城河研究,個股深度研究,調研確認等等,筆者在以前的文章中也陸陸續續的談到一些。

 

事實上,很多充滿智慧的專業投資人,如趙丹陽、但斌、林園、歸江、王璟、李劍、梁軍儒、陳理、董寶珍、王海平等等,也曾一而再、再而三的多角度論述過了。如:李劍先生的產品四項標準:產品獨一無二,產品供不應求,產品價量齊升,產品永不過時,就非常簡潔經典,筆者認為是在不直接點名的說茅台。

還有更多的民間高手、草根英雄、價值名博等,也一直在跟蹤、研究貴州茅台,其深度和遠見,絲毫不遜於職業投資人,他們同時也在投資踐行中。也可參考他們更多的論述。

 

 

有了以上特點,我們再來看看貴州茅台的核心產品:

                                                                                              【原创】贵州茅台:从2千亿到20万亿

其中53°飛天茅台的提價步驟如下表:

                                                                                              【原创】贵州茅台:从2千亿到20万亿

 

 

我們看到,茅台酒的零售終端價10年間從270多元漲到2000多元一瓶,漲幅將近9倍。而企業出廠價的提價進程嚴重落後此增速,截止2011年為止,為619元一瓶。

若放長遠一點看,筆者認為,茅台酒的零售價格和以下三大因素密切相關:

 

1、 茅台酒的供需平衡點

茅台酒作為高端白酒,其2011年的消費量大約在1.2萬噸,佔當年度全國白酒總產量近1千萬噸的千分之二不到。 2011年茅台酒的產量大約在2.7萬噸附近,需到2015年才能夠投放市場。而按照規劃,在2015年後,茅台酒的每年的產量大約在4萬噸左右,到2020年開始逐步投放市場。所以說,茅台在未來10年仍然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此現象也造成假酒氾濫,假酒量在真品的10倍以上。茅台若加強打擊假酒的力度,其供需平衡點還可一直向後推移。其未來10多年也將繼續保持出廠價和零售價提升的狀態。

而更長遠的看,按照業內專家的評估,茅台酒的長期供需平衡點至少在10萬噸以上,而茅台酒的年產能極限,卻在10萬噸附近。這也是茅台酒走向奢侈品的推動力之一。

 

 

2、 貨幣供應量

我們若查閱中國的M2數據圖,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在2001年初的存量M213.8萬億RMB,而2010年底的72.5萬億RMB,增長將近5.3倍,十年的年復合增速將近18.2%,這期間,房地產、黃金、藝術品、玉石、中藥材、高端白酒等均紛紛大漲。和貨幣供應量有密切的相關性。

未來中國的GDP將逐步放緩,大概在5%-8%之間,中國的實際通脹率在3%-6%之間,M2的復合增速約等於GDP+CPI的數值,將維持在8-14%之間,均值為12%左右。

未來貴州茅台的零售價提價幅度也將長期和M2增速保持一定的協同性,在GDP增速和M2增速之間。查閱複利表可知,未來20-30年的提價幅度將在10倍左右,而零售價應該在10000元人民幣之上,出廠價將略快於零售價提價幅度。

 

 

3居民收入

按照國務院的發展規劃,我國居民的收入增速未來將長期保持在GDP增速之上,一段時期內有可能在GDP增速的2倍左右。而二三十年後,我國將成為一個中等發達國家,國民人均收入也將超越現在的港澳台地區,和現在的日本、美國不相上下。

我們查閱數據可知,盧森堡、挪威、瑞士、丹麥、美國等地的人均月收入折算成人民幣大概在2.5萬元以上,日本為2.2萬元,香港、新加坡為1.6萬元附近。而茅台酒的價格約等於全國居民平均月收入的二分之一左右,即10000元人民幣以上。

 

  

茅台的盈利預測和估值

茅台酒在2011年的出廠價仍然為619,而零售終端市場在2012年春節前曾一度突破2000,出廠價與零售價之比在1:3以上,雖然春節後有所回落,,但仍然在1500元之上,差價空間仍然巨大。

我們看到,茅台酒的零售終端價10年間從200多元到2000多元,漲幅將近9倍。而出廠價的提價進程嚴重落後此增速。我們知道,高端白酒市場中的其他品牌,如五糧液和國窖1573,通常其出廠價與零售價之比為「1:1.5」左右;被稱為「藥中茅台」的東阿阿膠,同樣的,其出廠價與零售價之比也為「1:1.5」左右。為何貴州茅台卻將如此巨大的利益拱手讓給經銷商呢?

隨著2012年茅台直營店的開設和增多,以及酒仙網、我買網、京東商城等等大量電子商務渠道的建立,相信會逐步改善此局面。

 

 

1最近10年的情況:2011-2021

若按照此比率來算,即使茅台2015年的零售價仍然在2000-3000元之間,出廠價也有將近1倍以上的提價空間。大概在1300-1500之間。而按照貴州茅台在2006-2010年的產量看,其產能擴張速度保持在10%的年復合增速之上。最近5年正處於貴州茅台的快速成長期。其年利潤復合增速在30%以上。

由於在2015年之後,其年產量將維持在4萬噸附近。到2020年,扣除揮發損耗後,貴州茅台酒至少有3萬噸以上供應市場。而在2011年,貴州茅台就有將近10萬噸的原酒,這期間由於每年有將近20%左右的產量被用作年份酒儲存起來,那麼在2020年至少將有3000-5000噸高端年份酒供應市場。

如果十年後,茅台酒的零售價維持在3000-6000元之間,那麼茅台的出廠價無論如何也將達到2000元,加上售價萬元之上的年份酒貢獻的利潤,按照如下圖的毛利率和淨利率,貴州茅台一瓶酒至少可獲利1000元之上,茅台的年利潤將突破800億元人民幣,在1000人民幣附近。

參考數據下圖,2011年3季報統計:

                                                                                              【原创】贵州茅台:从2千亿到20万亿

其年淨利潤復合增速將在26%以上,10年至少10倍的增幅。


 

 

 

22021年之後的二十年

按照評估,茅台酒的極限產能大概在10萬噸附近。也就是說10年內,中國大陸每年只能供應4萬噸左右的茅台酒,供不應求,而10-25年左右,國內可以消化6-7萬噸,國際市場消化3萬噸左右的茅台酒。而此時若以12000-15000元左右的零售價,8000-10000元左右的出廠價來計算。每瓶酒可淨賺5000元以上,加上利潤更豐厚的年份酒,貴州茅台的年利潤將在1萬億元人民幣附近。

 

按照以上分析,

1、茅台的未來快速成長期在最近5年(當然包括過去的10多年),其年利潤復合增速在35%之上;

2、穩健成長期也將長達10多年,其年利潤復合增速在15-35%之間;

3、到成熟期也會長達幾十年,利潤增速在0-15%之間。

 

由於貴州茅台的財務特性,其成熟期的淨利潤均為自由現金流,且可全額分紅,我們可給予貴州茅台15-20左右的市盈率,均衡市盈率為15,為什麼呢?股市的長期收益率將保持在6%-7%之間,而無風險利率大概也是在6.5%左右,其倒數為15倍。成熟期的貴州茅台將通過大量的股利分紅來回報投資人,成為類國債式企業。

那麼我們就可以發現,在2021年,貴州茅台將獲得近2萬億元人民幣的市值;在2042年左右,將近20萬億元人民幣左右的市值,也許貴州茅台期間收購其他業務也未可知,走向世界大受歡迎也未可知,也許是100萬億呢,天知道?

30年,經濟可以危機,金融可以有風暴,政權可能更替,能源可能枯竭,但都阻止不了偉大的企業茁壯成長。「Who knows?Only time!」

 

                                                                2012221日於上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58

貴州百靈兩買苗族神藥:暗藏陰陽協議

http://www.21cbh.com/HTML/2013-5-3/zMMzA3XzY3NTczMw.html

21世紀網 貴州省安順地區下屬平壩縣,一則關於糖尿病的醫學「奇蹟」,正在上市公司貴州百靈的手中,轉變為財富傳奇。

4月16日,上市公司貴州百靈企業集團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貴州百靈,002424)發佈公告稱,公司於2013年4月15日與自然人楊國順、楊愛龍簽訂《苗藥合作開發協議》。合同約定,貴州百靈將與楊國順、楊愛龍合作開發楊氏擁有的祖傳治療糖尿病的苗藥秘方(以下簡稱:楊氏糖尿病秘方)。

貴州百靈在公告中表示,公司走訪部分用藥患者,確認該秘方對糖尿病具有明顯的治療效果。就此與楊氏(楊國順與楊愛龍為父子關係)達成合作協議,由貴州百靈聯合研究機構對該秘方進行藥效學、毒理學、藥學等項目研究,並根據研究結果申報註冊新藥。一旦新藥通過審批進入市場,雙方將共分利潤。

作為代價,在合同簽定起五日內,貴州百靈須向楊氏支付人民幣500萬元。合同同時約定,貴州百靈隨時有一次性買斷秘方的權利,但一次性買斷的最高價格不超過一億元人民幣。

這一約定等於是給市場一個暗示,楊氏糖尿病秘方的價值最高可能值一億元人民幣。而研發新藥成功,給貴州百靈帶來的效益,將超過一億元人民幣。公告發出的4月16日,貴州百靈直接漲停。

據貴州百靈的公告顯示,楊國順、楊愛龍擁有祖傳治療糖尿病苗藥秘方,經過他們多年醫治實踐,能較好的控制血糖,且部分患者停藥後血糖仍然維持穩定。

而糖尿病,目前尚是醫學界無法根治的一個難題。如果楊氏糖尿病秘方真的具備停藥後血糖仍然維持穩定的極好藥效,那相當於解決了一個世界性難題。

作為秘方持有人的楊國順、楊愛龍,按照合同,目前應已從貴州百靈手中獲得人民幣500萬元。如果新藥有效,接下來,他們最高還能獲得一億元人民幣。

一介名不見經傳的苗醫,轉眼變成富豪,楊國順的身世堪稱曲折離奇,而且其治療糖尿病秘方的公佈過程一波三折,事前的所有權與保密性都已存在重大疑點。

傳奇苗醫楊國順

21世紀網發現,貴州百靈於4月15日緊急拿下的楊氏糖尿病秘方,和背後的傳奇苗醫楊國順,半年前就已在貴州當地傳得沸沸揚揚。

2012年11月20日、11月21日,貴州衛視《百姓關注》欄目連續播出兩期關於楊國順的《苗醫傳奇》訪談節目,就治尿糖尿病問題走訪了平壩縣的楊國順。

相關信息顯示,楊國順現年72歲,經歷過參軍、轉業、進修、參加工作等歷程,退休前,已做到平壩縣法院副院長。退休後,楊國順才重拾祖業,研製苗藥治病救人。

楊國順稱治尿糖尿病的秘方是自己家祖上傳下來的,自己的這一套秘方,是「傳女不傳男」的母系傳承,只不過是因為母親疼愛小兒子,才把治療糖尿病和一系列其它疑難雜症的秘方傳到了自己手中。

楊國順同時在訪談中介紹,自己目前治了2000多例糖尿病病例,都是患者一傳十、十傳百口口相傳,名聲越來越大,找他看病的人遍佈全國各地。

但是,21世紀網就此找到聲稱去楊國順處就醫的貴陽糖尿病友詢問療效,對方直接回答:「騙子醫生,試過了。」

21世紀網隨後問詢貴州省安順市及平壩縣本地人士,即使是平壩當地的醫療界人士,對苗醫楊國順的存在也一無所知,當地醫療界人士同時稱,「治好糖尿病,目前不可能!」

而在11月20日,貴州衛視對楊國順的訪談播出後,當天即被求醫的糖尿病人打爆熱線電話。為此,貴州衛視方面又在11月21日對於「楊氏糖尿病秘方」的有效性進行了再度訪談求證。

已經轉讓的專利權

貴州衛視2012年11月20日《苗醫傳奇》訪談的後半部分中,楊國順介紹,自己於2010年8月23日就自己治療糖尿病的秘方,已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了專利,並於2012年4月25日獲得了專利的授權。

拿到專利權後,安順市和平壩縣專門為楊國順的專利召開了座談會,貴州省科協也對楊國順頒發了相應的獎勵。

2012年11月20日的訪談中,楊國順稱,有一家北京的公司,要給他7000萬元買斷專利,但是他沒有答應。「我認為把這個藥方傳到外省以後,它就失去了苗藥的意義。所以我堅持把藥方留在貴州,跟一家貴州的藥廠合夥經營。」「是哪家藥廠我現在不能說。」

貴州知識產權管理處人士在11月21日的訪談中確認,由楊國順申請的「關於治療糖尿病的藥物及製備方法」獲得國家發明專利的授權是真實的。但國家的專利認定主要著眼於「三性」:新穎性、創造性、實用性,並不會對藥物的安全性和療效做出評價。

同時該人士表示,經查詢,楊國順已經將專利的所有權轉讓。

就此,21世紀網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查到了這份專利號為201010259466.5的發明專利。該專利初始的申請人的確為楊國順,申請的專利名稱為:「根治糖尿病的藥物及其製備方法。」但最後批下來的專利名稱為:「治療糖尿病的藥物及其製備方法」。經過2012年下半年的一次變更,這個專利最新的狀態顯示為:專利權人已經由「楊國順」變為另一自然人「陳源」,地址也由楊國順所在的安順市平壩縣,變更「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銀泉街別墅1號」。

專利權轉讓的時間,是2012年10月15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告的時間是2012年11月14日,正是貴州衛視對楊國順進行訪談的前一個星期。

剛把專利權轉讓,就接受採訪宣傳,時間如此接近,僅僅只是巧合?還是人為的策劃?

兩買苗族神藥?

根據楊國順在2012年訪談中的介紹,當初曾有人要花7000萬元買斷「治療糖尿病的藥物及其製備方法」專利,他沒有同意,後來跟一家貴州的藥廠合夥經營。在此之前,楊國順已把專利轉讓。但是,在2012年,楊國順始終不透露,是哪一家貴州的藥廠與其進行合夥經營。

根據貴州百靈近期公告的《苗藥合作開發協議》約定,楊國順須保證未將該秘方洩露給他人或與他人進行合作。那麼楊國順在2012年轉讓專利的行為或與這份《協議》存在矛盾。

就楊國順於2012年已將「治療糖尿病的藥物及其製備方法」專利轉讓一事,21世紀網於4月19日致電上市公司貴州百靈董秘牛民。牛民表示,今年4月15日貴州百靈與楊國順協議合作開發的秘方,與楊國順在2012年轉讓出去的「治療糖尿病的藥物及其製備方法」專利,是完全不同的,並不是同一回事。

如果按照牛民的說法,也就是楊國順擁有「治療糖尿病的藥物及其製備方法」專利和「楊氏糖尿病秘方」兩套完全不同的治療糖尿病方法。楊在2012年將專利轉讓給一家「貴州藥廠」之後,今年又把秘方的合作開發權以500萬元的價格賣給了貴州百靈。

牛民始終聲稱,楊國順去年轉讓的「專利」,與今年宣佈合作開發的「秘方」是兩回事。言外之意,兩次交易沒有相關性和同質性。

雙方竭力避諱背後,「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銀泉街別墅1號」,是真相的引爆點。

事實上,2012年,從楊國順手中獲得專利權的自然人「陳源」,專利查詢系統中顯示所在地址,「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銀泉街別墅1號」,已經暴露了其身份其幕後利益共同體——貴州百靈實際控制人姜偉,及其兄弟姜勇、母親張錦芬,在招股說明書中登記的住所,均為「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銀泉街別墅1號」。

由此可以確定,貴州百靈實際控制人姜偉,已經在2012年以通過他人代持的形式,獲得了楊國順原本擁有的「治療糖尿病的藥物及其製備方法」專利所有權。為此,姜偉方面需要在當時與楊國順達成合作協議,並支付相當數額的專利轉讓費用。

轉讓才完成一星期,由「受益患者」推薦,貴州衛視採訪了已經不擁有專利權的苗醫楊國順,楊在鏡頭前拿著已失去法律效用的專利權證仍然大講治病故事,同時介紹,與藥廠採取了合夥經營的形式。

半年後的4月16日,貴州百靈方面才拿出與楊國順的《苗藥合作開發協議》。

也就是說,2012年從楊國順手中獲得「治療糖尿病的藥物及其製備方法」專利的「貴州藥廠」,與貴州百靈是一致行動人關係。

以上過程中,貴州百靈方面完全隱瞞了董事長姜偉方面已在半年前獲得專利所有權、及公司與楊國順達成合夥開發經營的事實,信息披露或存有重大瑕疵。

21世紀網發現,貴州百靈當前持有的專利,主要均以貴州百靈企業集團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為權利所有人。「治療糖尿病的藥物及其製備方法」由關聯方持有,是否會對上市公司產生額外的關聯費用?這是今後藥物研發完成後要面對的一大問題。

而當事人推遲半年公佈合作協議,究竟是基於怎樣的意圖?

2010年6月3日,貴州百靈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今年6月3日,大股東姜偉家族持有的3.52億股限售股即將解禁。

《苗藥合作開發協議》的公告日,距離限售股解禁日期,為一個半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195

礦業「簡政放權」,試點省緊擁市場 貴州礦變

http://www.infzm.com/content/98453

國務院新一批的「簡政放權」清單,讓煤炭礦業權審批管理改革試點省有了更大的改革空間,而作為試點省份之一的貴州,已經邁向了由市場而非政府配置礦產資源的深水區。這意味著礦產資源獲得將更公平、未來資源價格將真正由市場決定,權力尋租空間被大幅壓縮。

「親市場遠政府」

「是取消,不是下放。」指著辦公桌上一份文件上的小段落,貴州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王赤兵對措辭較起了真。

作為「簡政放權」改革承諾的兌現,國務院最近又拿出了新一批的「清單」——取消和下放64項行政審批事項和18個子項。其中就包括取消由國土資源部對礦業權投放計劃審批,以及取消由國土部審批的煤炭礦業權審批管理改革試點省煤炭礦業權審批項目備案核准。

所謂礦業權,簡單地說就是礦產資源的使用權,分為探礦權和採礦權,前者是指在依法取得的勘查許可證規定的範圍內,勘查礦產資源的權利;後者是指在依法取得採礦許可證規定的範圍內,開採礦產資源和獲得所開採礦產品的權利。礦業權雖然在政府行文、交易公告中被大量使用,卻沒有法律上的明確釋義。

在這些生澀的說法被解讀為中央向地方分權時,貴州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王赤兵看到的則是,煤炭這類礦產資源的配置日益「親市場而遠政府」。這意味著資源獲得將更公平,未來資源價格將真正由市場決定,權力尋租空間被大幅壓縮。

國務院「簡政放權清單」中所提及的煤炭礦業權審批管理改革試點省,早於2010年9月就開始試點。當年,黑龍江、貴州和陝西成為國土資源部列的三個試點。試點的初衷相對單純,就是審批權限下放,從部到省,而涉及部門也僅限國土系統。

依此目標,這份名為《國土資源部關於開展煤炭礦業權審批管理改革試點的通知》(國土資發〔2010〕143號,以下簡稱「改革試點」),給試點省設計了幾項遊戲規則,其中重要一環是礦業權投放計劃審批,即下一年投放的礦業權要提前做好計劃、上報批准才能實施。

而當時被視作「放權」標誌的審批登記權限由部到省,則是以礦業權投放計劃為基礎的。

僅僅時隔三年半,投放計劃就被徹底取消。就王赤兵的工作感受而言,計劃趕不上變化是直接原因,從2010年試點至今,煤炭的產業政策劇烈變化,煤礦生產准入門檻一路從15萬噸、30萬噸提高到90萬噸,事實上很難按投放計劃行事。而投放計劃「重計劃輕市場」則是其被最新一輪政策刷新的根本原因。

省一級審批的項目不用再去部一級備案核准,亦被視作改革的強烈信號,「給了試點更大的改革空間,也表明支持市場配置資源的改革方向」。

協議出讓「從嚴從緊」

不過,新一輪的改革並非「大撒把」。2010年改革試點中,對探礦權、採礦權出讓管理從嚴的規定沒有變,即還是協議方式出讓的礦業權需到國土部報備,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以下簡稱「招拍掛」)出讓礦業權的,省國土部門做主。

按照國土部的規定,礦業權可以協議出讓,也可以轉讓。礦業權出讓者只能是縣級以上政府礦產主管部門,而轉讓雙方只要符合條件即可。相比於招拍掛等市場公開競爭方式,政府主導的協議出讓更易滋生腐敗。

2013年10月,內蒙古一家鋼鐵公司成了呼和浩特市出讓探礦權公告(呼公資礦告字〔2013〕01號)唯一符合條件的報名者。後該公司被曝光,被認為是這起「量身出讓」事件的受益者。2010年時,還曾發生過黑龍江省伊春市價值數百億的鐵礦以協議出讓的方式被「賤賣」的案例。

王赤兵直言,協議出讓和招拍掛並行的雙軌制是很糟糕的制度。「從個人來講,我每天坐在窗口審一百多個礦證審批的件,連抵押貸款也要我們簽。」

鑑於資源的唯一性和排他性,為防止權力下放變成了尋租下放,貴州的做法是並聯審批。各個相關部門可以同時審件,而無須審批接力。此外,每天各部門審件的意見會直接傳到貴州省監察廳的電子檢查中心進行數據保存,信息完全公開,杜絕了向下打招呼的空間。

從2003年國土部試行《探礦權採礦權招標拍賣掛牌管理辦法》,到2006年《關於進一步規範礦業權出讓管理的通知》(國土資發〔2006〕12號)規定,再到國土資源部《關於嚴格控制和規範礦業權協議出讓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土資發〔2012〕80號),對礦業權協議出讓「從嚴從緊」的管理不斷加碼,對招拍掛等市場方式公開出讓礦業權的鼓勵則態度鮮明。

這意味著,未來礦業權的管理會因出讓方式不同,呈現冰火兩重天的景象。協議出讓的數量會大量減少,其出讓範圍、審批權限和程序都會受到嚴格控制,而招拍掛等則終將成為礦業權交易的主流。

讓市場的歸市場,讓政府的歸政府

對於貴州省畢節市等地的不少煤礦投資人而言,煤炭礦業權審批改革遠不如已持續數輪的資源整合對他們的影響來得直接。

一位已退出貴州煤礦經營的外省籍投資人,曾在2007年前後收購了幾家煤礦,剛剛整合完畢、跑齊「五證一照」,他和許多礦主發現,自己又不符合准入門檻了,「國家政策變化太快,我們做不了了」。

與席捲全國主要煤炭產區的煤炭資源整合相比,礦業權審批改革看上去更像個國土系統內部權力的再分配,且兩件事關聯不大。但貴州的改革試點事實上已超出了行政審批權限的範圍,邁向了由市場而非政府配置礦產資源的深水區。資源整合也超出了一開始對安全事故的被動響應,成了又一輪的利益重新分配。

「如果真的要市場起作用,一邊得培育合格的市場主體,另一邊得有合格的市場監管者,同時還要有第三方的交易平台。」一位關注礦業權審批改革的貴州官員認為,資源整合和審批權下放最終都指向市場。

在分管礦業權審批改革工作的王赤兵看來,資源整合與礦業權審批的聯動關係在於,每一次事故的出現,總能帶來煤炭產能的調整。而產能調整又會間接影響到礦業權設置方案。後者是資源管理中的一項基礎工作,在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姜智敏看來,對礦權設置方案的調整本身也是從源頭上整合礦業權。

事實上,國土部從2006年前後就編制煤炭國家規劃區礦業區設置方案,並於2010年開始修編。姜智敏所在的煤炭工業協會也貢獻了數位專家參與修編。

經過數次整合,貴州省曾經的1700多家大小煤礦,將兼併重組至800個左右。依據一個礦區一個開發主體的原則,原有的礦業權設置方案要相應調整。

「對礦業權設置方案實施動態調整,已經超出了礦業權審批的範圍,讓礦業權的管理制度更加完善。」王赤兵介紹。

作為南方的煤炭大省,按照原本的設計,貴州只是礦業權審批改革的試點,但一番嘗試下來,王赤兵意識到,單靠國土部門不行。比如,礦業權的投放計劃和煤礦產能門檻也受制於發改委,更複雜的是,各部委之間的改革也不配套、不同步。

由礦業權審批改革試點開始,貴州事實上已經走了很遠。

2012年1月12日,國務院出台《關於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支持貴州開展煤炭礦業權審批改革試點,積極指導貴州加快煤炭礦區礦業權設置方案的編制和修編,合理佈局和有序投放礦業權。這是一個省的礦業權改革首次寫入中央級文件。

隨後,貴州省委、省政府又發出了《關於礦產資源配置體制改革的意見》(黔黨發〔2012〕18號),貴州省政府還成立了跨部門的礦產資源配置體制改革工作領導小組,通過聯席會議的方式解決問題。

一項單純的審批制度改革能跨部門且直接得到中央支持,源於貴州經濟對礦產資源開發的依賴。偏居西南的貴州寄望於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而其中的關鍵正是礦產資源配置。

在此之前,貴州事實上已經通過煤炭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改革試點,嘗到了市場的甜頭,開始主動擁抱市場。

「深化礦產資源配置體制改革,核心要招拍掛。我們已經跳出了審批權管理的怪圈來考慮資源配置。」據王赤兵介紹,貴州計劃未來將行政許可轉變為行政服務,而所有礦業權的招拍掛交易都移交至已經建立的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政府主管部門最終只負責登記,並監管二級市場的規範運作,讓市場的歸市場,政府的歸政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784

《郭台銘帶路貴州直擊》隧道里的數據中心、機器人大軍做手機都在這裡鴻海營收挑戰10兆的關鍵基地(070-078)

2014-07-21  TWM
 
 

 

鴻海在做一場實驗,若實驗成功,鴻海營收邁向10兆元的目標就不遠。

在這裡,他們不鏟山、不砍樹,卻能在隧道里打造數據中心,機器人大軍還要在這做手機、組電視,用更好的技術、最低的成本,創造最高的價值。

一趟由郭台銘帶路的貴州之旅,直擊鴻海營收10兆元的關鍵基地。

製作人‧方德琳 撰文‧賴筱凡 攝影‧陳永錚

一分鐘看

鴻海貴州基地

位置:貴州中部

面積:200公頃

員工人數:5萬人

主要產品:手機、電視

為何選擇貴州?

氣候宜人、礦藏豐富,地形雖多為丘陵,但適合規畫開發,鄰近大學城可供給人力,方便搶供東南亞市場。

當飛機降落在中國貴州省,眼見所及,綠色山頭一個接一個。貴州果真如課本所說「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在這個平均海拔一千公尺以上地方,誰能料想到,貴州將成為鴻海未來發展的重要基地。

在崇山峻嶺間蓋起兩百公頃的廠區,鴻海最新科技的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將進駐於此,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要發動一場鴻海製造大革命!

為求慎重起見,不只高階主管從兩個月前就進駐,開幕倒數一個月時,即使在鴻海股東會前夕,郭台銘還親自再飛貴州,確認所有準備工程都就緒,因為鴻海不只要用這座廠房讓外界見識到執行力,還要讓大家看看鴻海的技術實力。郭台銘還大動作邀請國內外媒體,小股東、大客戶、中國政府官員也都找來了,更大膽預估,五年後貴州廠區將創造五百億元的產值。

不靠便宜勞力

八個月打造出最新第四代廠郭台銘更親自上陣說明貴州廠的革命性概念。這是鴻海營收邁向十兆元的重要實驗,也難怪郭台銘要求全球各地的四百名高階主管,排除萬難飛到貴州親眼看看貴州廠區的創新。

過去幾年,鴻海面臨毛利率成長空間受限、中國人力成本上升,與百萬大軍管理的難題,當鴻海亟欲尋找新的發展機會時,這三大管理挑戰也要一口氣解決。加上,中國市場崛起,如何讓廠區脫離先前只為外銷而生產,而開始考量中國市場的機會……,這都成為貴州廠背後要實驗的項目。

郭台銘更直接為貴州廠定調:「這是鴻海向前進(指營收挑戰十兆元)的重要一步!」因此,《今週刊》的採訪團隊飛抵貴州,現場直擊郭台銘口中能讓鴻海脫胎換骨、讓製造業升級的關鍵基地。

距離貴陽一個半小時車程的貴安新區,只見路旁山丘林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高聳的「富士康」廣告招牌;車子駛入像是公園的地方,山頭上卻高掛藍底白字的牌子寫著:富士康貴州第四代產業園區。

「你覺得這裡像工廠嗎?」笑吟吟地出來迎接我們的是郭台銘最仰賴的大將、鴻海副總裁戴正吳。

這裡有山、有湖、有鳥叫,不同於過去鴻海整齊劃一、密密麻麻的廠房,顯然,鴻海第四代廠,就是連外觀也要不同。

「我們管過一百五十萬人,知道製造業要怎樣創造利潤;可是,我們不能再像以前,只靠勞力密集賺錢。」郭台銘知道中國便宜的勞力已是過去式。

為什麼叫第四代廠?郭台銘解釋:「一九八九年,我們在深圳蓋第一座廠,崑山也有了第二座廠,我把這些叫作第一代廠,設廠目的很簡單,就是利用中國便宜的勞力,搶賺大量製造的外銷財。」後來,鴻海陸續在山東煙台、南京、上海松江都有了據點,這是郭台銘口中的第二代廠。那時他們追求的是生產效率,集中生產的好處,讓鴻海的生產效率成為同業之冠。

○八年之後,中國經濟發展動能從沿岸推進內陸,重慶、鄭州、成都都有了鴻海的旗幟,「這些是第三代廠,講究的是垂直整合,還有人力西遷,讓原本在沿海工作的員工能夠回家鄉。」郭台銘說。

但第四代廠不一樣,鴻海不能再像過去只追求生產效率、成本控制,「我們要有不一樣的作法。」郭台銘打了一通電話給戴正吳,要他完成這項挑戰,那一天,是二○一三年七月十九日。至今不到一年,而貴州廠從無到有只花了八個月的時間,展現鴻海高效率的作風。

自動化降成本

機器人進駐 人力省下二五%站在貴州廠區的第一棟廠房裡,郭台銘指了指刻意挑高的天花板,「我為什麼要把天花板留這麼高?就是要讓所有自動化的機器人都能搬進來。」解決人力成本上升的問題,就在高度的自動化設備。

貴州從設計蓋廠的第一天,就確立了機器人大軍進駐貴州的策略,「需要的人力直接減少了二五%。」鴻海高層說,以一座工廠需要三千名員工來說,等於直接少了七五○人,而剩下的四分之三,多數都是技術含量很高的工程師,而不是作業員。

「鴻海發展機器人,是很清楚的策略,我們要做工業用的機器人,但不會對外賣機器人,因為光是鴻海自己都不夠了。」郭台銘的手腳舞動著,在可預見的未來,這偌大廠房裡將會有一台又一台的工業用機器人進駐,直接生產最新款的手機和電視。

再來,貴州廠喊出「就地生產、直攻內銷」的策略。所有當地需要的消費性電子產品,直接就在貴州做,徹底顛覆過去製造業群聚效益的概念,郭台銘不諱言,「我們在做一個大膽的嘗試,用最低的成本,但一樣有最好的效率,未來這座工廠將供給中國內需。」

零組件自己做

兩塊玻璃運進來 就能做手機「在這裡,我不用很多員工,兩片玻璃運進來,面板、機構件鴻海都能自己做,直接就能在這裡做出一支新手機。」戴正吳兩手一攤,他的話並不誇張,這些年,透過垂直整合,幾乎多數零組件,鴻海都有能力自己生產,郭台銘更直言,「我們只剩半導體晶片還要向別人買,其他零組件,鴻海都能自己做。」當其他競爭者還在追求群聚效益,鴻海卻開啟了另一種「分散式工廠」的思惟,慢慢地將三十座工廠散佈到全中國。「當地需要的產品,只要經濟規模夠大,我們直接就在當地做。」就近市場生產,可以降低物流運送的成本。

負責鴻海四川廠區兼「IE學院」校長的陳振國說,不是每家製造廠都有能力做「分散式工廠」模式;但鴻海強大的整合能力,足以撐起這種營運模式。然而鴻海貴州工廠若只是大量製造,所走的依舊是代工、賺勞力財的老路;郭台銘要走出低毛利的代工死巷子,就要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創造更高的毛利率。

走在鴻海貴州廠區裡,即使生產過去鴻海舊有主力產品,生產技術也不相同。

以機殼噴漆為例,「我們開發出『真空噴漆』技術,以前的機殼噴漆技術,七○%的漆都浪費,廢氣還會散佈到空氣中,洗淨機殼的廢水也要處理,可是『真空噴漆』卻是一點漆都不浪費。」鴻海內部員工說,少了廢水、廢氣的處理成本,製程還能全部自動化,產品價值更高。

就在真空噴漆產線的另一端,一座又一座的自動化機台正在運作,那裡是鴻海最新一條的奈米碳管觸控產線,一個月能生產超過三百萬片的奈米碳管觸控導電膜。為了這項技術,鴻海默默投資超過十四年。

導電膜就是在玻璃上黏貼上一層薄薄的透明薄膜,成了手機、平板電腦所用的觸控面板。「可是我們的奈米碳管觸控面板比傳統ITO(氧化銦錫)觸控面板,成本少二○%,而且少了傳統製程處理強酸、強鹼廢棄物的過程。」鴻海集團旗下子公司富納創源董事長傅紹明說。

面對中國市場崛起,郭台銘如何抓住這個全球最大市場的商機?如同巴克萊證券亞太區硬體下游產業首席分析師楊應超喊出的新論點:從「在中國製造(Made by China)」變「為中國製造(Made for China)」。

來到貴州的第二天,我們隨著郭台銘的腳步,來到位在貴陽還在開發中的一座新市鎮,高聳的招牌正是鴻海旗下自有品牌「富可視」的大電視廣告,而一棟紅色建築標明「富士康商貿城」,就坐落於此。

「在消費電子產品這麼競爭的時代,產品壽命很短,我們這種方式可以讓庫存降到最低,也是另一種Online to Offline(線上到線下)的模式。」郭台銘說。這幾年,鴻海不斷強調要做到C2C(Component to Consumer,零組件到消費者),也就是從零組件生產、組裝、銷售、送到消費者手上,都由鴻海來做。

「我們要做製造業裡的麥當勞,所有零組件都自製,再端到消費者面前組裝、賣給消費者,麥當勞在全世界都有據點,鴻海就是要做這樣的事。」為了達成郭台銘的理念,戴正吳在貴州率先揭示了「前店後廠」的概念,設立鴻海集團內第一座「富士康商貿城」,正式宣告鴻海通路事業的升級。

工廠的前面一小部分劃為商店,後頭工廠做好的產品,前麵店舖就可以賣。因此消費者一踏進「富士康商貿城」,隔著透明玻璃窗,就能看到一台又一台的六十吋大電視正在組裝。

滿足中國內需

當地需要的產品 就在當地做戴正吳說,過去製造業為了講求群聚效應,所有材料要先運輸到一個地方集中生產,組裝完畢再運輸到世界各地,「像電子商務,把貨拉進倉庫後,客戶下單、再用物流送去,其實很耗費運輸成本,又不環保。」鴻海未來的策略是,哪裡有市場,鴻海就到哪設廠。「鴻海在中國最重要的三十個省會都有廠房,有自己的研發中心、銷售據點,當地需要的產品,就直接在當地做。」鴻海的「分散式工廠」概念要成功,機器人大軍要能聰明地完成生產指令,「前店後廠」的效益要突出,鴻海就得要有一顆更強大的數據心臟。

郭台銘以機器人為例,「所有要給機器人的指令,機器人要能夠思考、有一顆聰明的大腦,而不是dump robot(笨機器人),靠的就是data(數據)。」郭台銘說,沒有數據中心在背後支撐,機器人大軍絕對做不起來。

而貴州廠的數據中心就坐落在貴州廠相鄰兩座綠色山丘的山坳中。「你看這個道路的彎度,我們都計算過,就是這個角度能導入的風會最大。」對隧道的設計用手比畫著,他是鴻海集團副總裁吳惠鋒,也是鴻海衝刺雲端計算和大數據的最重要推手。

郭台銘給吳惠鋒的指令很明確:打造鴻海集團最重要的數據心臟,不只要講究環保,效率要更好,營運成本要更低。

「數據中心要電、要水。Google將亞洲重要的數據中心設在台灣的彰濱工業園區,為什麼?」吳惠鋒反問。因為數據中心需要冷卻的水,還有最便宜的電。如果鴻海的數據中心營運成本要比別人低,就得用更少的水和電。

環保又省成本

隧道型數據中心靠自然風降溫他們利用貴州「天無三日晴」的氣候特性,加上地形設計導入風,讓隧道里的溫度不超過攝氏三十度,不用水、改用風解決數據中心的散熱問題。吳惠鋒更將這裡設計成自動化,只用視訊監控,「我們的數據中心不用照明,更不需要人在這裡顧。」吳惠鋒說,省電讓他們的營運成本更低,全面雲端化還減少了人力成本。

有了最強大的數據心臟在背後支持,鴻海營收挑戰十兆元的大架構,藍圖自然顯現了出來,「全世界超過五○%的伺服器是鴻海做的,我們有電信商、伺服器、連接器,還有數據中心,這就是鴻海的價值鏈,是我們能夠持續成長的空間。」郭台銘說,數據中心將能讓鴻海的整合能力更強大。

以今年最熱門的LED商機來說,過去,要搶LED照明商機,鴻海可能的作法是大舉搶進LED晶粒與模組生產;現在,鴻海要吃LED照明的市場,他們想得更多。

「每一盞LED路燈都內建感測器,可以自動感測亮度、雨量、能見度,透過數據中心、雲端計算,控制LED路燈何時該亮、該熄、該有多亮。」鴻海員工直言,這一整套軟體都是鴻海開發,他們不只賣LED燈,而是整套系統賣給客戶。這些,都是過去鮮少在鴻海身上看到的整合價值。

隨著訪談進入尾聲,「今年是我創業第四十年,四十年磨一劍,才有了這座第四代工廠。」郭台銘話鋒一轉,突然感性了起來,「這些產品你們現在看,可能覺得無趣,但(效益)以後都會發酵,因為我們是看長、看遠、看競爭力。」因為郭台銘的字典裡,沒有景氣不好,只有競爭力、效率不好。

鴻海的貴州廠實驗能否成功,這場製造業革命,能否奠定鴻海營收邁向十兆元的根基,所有人都等著看。

不再賺勞力密集財

工廠也要升級!──鴻海四代工廠升級過程鴻海從1989年在中國設立第一座廠房,至今已超過25年;鴻海也從當初賺勞力密集財,升級至今天改賺工程技術財。

第一代廠

追求便宜人力

代錶廠:深圳龍華、崑山

年分:1989年

建廠目的:快速取得大量便宜勞力,直接將產品外銷,不重視廠房設計。

第二代廠 生產效率極大化代錶廠:山東煙台、南京、上海松江

年分:2004年

建廠目的:重新改變生產線設計,追求生產效率極大化,創造規模經濟。

第三代廠 走向垂直整合代錶廠:鄭州、成都、重慶、武漢

年分:2010年

建廠目的:零組件垂直整合生產,因應中國薪資上漲,西遷降低人力成本,並分散管理風險。

第四代廠 創造加值產品

代錶廠:貴州

年分:2014年

建廠目的:以環保生態工法與技術,創造高附加價值的產品,引進自動化機器設備生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032

貴州開放政府大數據實驗

2015-02-02  NCW
 
 

 

2000萬元資金,200億元風險投資,政府開放政府信息鼓勵企業進行商業化開發,一場由政府主導的大數據產業“孵化”路正在貴州展開◎ 財新記者 覃敏 文qinmin.blog.caixin.com 2014年12月21日清晨,貴陽花溪區的貴州大學體育館,籠罩在一片濕漉漉的霧氣中。體育館門前,長長的藍色佈景板拉開, “2014 中國雲上貴州大數據商業模式大賽”“2014年阿里雲開發者大會西南峰會”等字樣鮮豔醒目。各色人等,包括投資者、創業者、相關供應鏈上的廠商、媒體,從全國各地湧到這個地處中國西南邊陲的城市,穿過夾道而立的佈景板,走進貴州大學體育館,準備來這裡碰碰運氣,尋找機會。

吸引他們的是2000萬元的比賽入圍獎金,以及緊隨其後的200億元風險投資基金。比賽的組織者是貴州省政府,從2013年底,他們就決定開放政府大數據,吸引全國乃至世界的開發者聚集貴州,發展大數據產業。

200億元投資基金的誘惑借著這次 “2014年阿里雲開發者大會西南峰會”的機會,貴州經信委選取了十個特色參賽項目進行展示。

十位項目展示者在陰冷潮濕的空氣里,裹著厚外套一個接一個登台,儘量在五分鐘內描述自己構想的商業藍圖。

展示項目之一的新瑞時科技公司2014年初剛剛創立,主攻智能體檢設備及健康管理系統。它的商業邏輯是:企業每年都要花費不小的成本為員工體檢,引進新瑞時的智能體檢設備之後,每個員工可以獲得一張體檢卡,刷卡即可自行體檢,並選擇是否將數據上傳健康管理系統,獲得進一步的健康分析。

來自杭州的創業公司創泰科技展示了它們正在開發的停車誘導系統,通過車流數據、停車場車位數據的自動匹配,幫助用戶快速尋找到停車位。創泰科技還展示了它們已商用的停車繳費系統,通過自動感應車輛的停進和駛出時間向用戶的智能設備發送收費信息。憑借停車繳費系統,創泰科技在總預算1億元的深圳道路停車收費項目中斬獲2500萬元的車位檢測傳感器訂單。此外,創泰科技還與阿里合作在杭州推廣支付寶停車繳費。

台下,坐著賽伯樂總裁陳斌、銀杏穀總裁陳向明、清華大學數據科學研究院執行副院長韓亦舜等多位投資界、學界、企業界人士,他們不時提問或發出質疑。十個特色項目展示只是2014中國“雲上貴州”大數據商業模式大賽的一角。大賽分為初賽、複賽、決賽,期間間雜著特色項目展示、最終獲勝項目展示等。

“相較于其他比賽,貴州的商業模式大賽最大的不同在於,不只是關注技術,更希望將技術商業化、市場化,讓募集到的優秀商業模式真正落地。因此,貴州省拿出了2000萬元的政府資金來扶持這個比賽,還建立了200億元的風險投資基金池。 ” 貴州經信委信息產業辦公室副主任魏巍表示。

200億元的風險投資像巨大的餡餅 吸引著衆多創業者。新瑞時科技總經理趙邑新告訴財新記者,公司剛創辦一年,就是沖著風險投資來參賽。創泰科技 CEO 梁堅更看重貴州開放政府數據的承諾,希望獲得相應的道路停車數據,探索更多商業可能性。

在巨額獎金和投資機會刺激下,參賽團隊達到4872支,其中有將近500支承諾將落地貴州。

財新記者瞭解,政府拿出的2000 萬元將用于獎勵最終勝出的20個項目團隊,優秀的項目有望從200億元基金池里獲得風險投資。

“200億元風險投資基金是已談好的。貴州省政府和賽伯樂、銀杏穀等企業簽有協議,比賽中有合適的項目就會去投。若這屆大賽沒有足夠項目可以選擇,200億元沒有用完,下屆比賽可以繼續選項目。 ”貴州省經信委常務副主任馬寧宇接受財新記者專訪時表示, “沒有限制特別死的時限,但根據協議,這些資金都要投在貴州大數據項目上。 ”從2014年5月開始,貴州省政府就在接洽各方投資機構。馬寧宇參與了與賽伯樂、雲石等多家投資機構的談判。

他指出,投資機構願意參與,一是看好大數據的前景,二是希望與貴州一起探索一個全國可複制的商業模式,三是只有貴州是省長親自帶隊在推大數據,數據整合開放的力度大。

到2014年11月底,200億元投資基金基本到位。其中,100億元投資基金來自賽伯樂,50億元投資基金來自雲石基金。這部分投資基金具體投某個項目時,政府承諾按1: 9的比例提供配套政府投資。還有50億元投資基金來自銀杏穀,是純粹的企業投資基金。

知情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目前貴州還在與國內知名的投資機構接洽,希望繼續擴大風險投資基金池。

馬寧宇介紹,200億元投資基金實行承諾制,承諾投在貴州的大數據項目上。投資機構自行尋找項目,政府沒有建議權,但是在投不投的關鍵決策點,政府有一票否決權。

參與200億元投資基金的賽伯樂、銀杏穀一直關注比賽。十個項目展示之後,銀杏穀總裁陳向明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坦言: “暫時還沒有看中的投資項 目,但有些可以培育。 ”賽伯樂總裁陳斌則認為,像智能停車系統、移動健康管理平台都很有潛力,已經有一些實際的經驗和數據支撐。

操作問題比想象中更複雜

貴州省副省長王江平在接受財新記者專訪時稱,在大賽中勝出的項目,貴州省政府給數據、給市場、給政策,充分支持創新的商業模式發展,只有一個要求:創業項目所有的工商登記要放在貴州, “在哪幹活我不管” 。

王江平算了一筆賬,大數據商業模式大賽吸引了4800多個團隊,加上後續開啓的 “智慧交通算法大挑戰”比賽,總共有將近6000多個團隊。這其中只要有千分之一的機會,就能為貴州引來六個創業團隊。 “政府把2000萬元獎金用在培育一個產業上是值得的,我們計劃年年開展類似的比賽,從比賽中挖掘優秀的創業團隊。 ”他說。

貴州省政府定義的大數據產業,分為五個層級:第一個層級是基礎設施層,即數據的存儲、計算和傳輸,包括網絡寬帶和數據中心的硬件層;第二個層級是系統平台層,就像個人電腦上的Windows 操作系統或者手機上的安卓、iOS 操作系統,在基礎設施層之上的雲端有一個雲的操作系統;第三個層級是應用層,譬如政府部門指導下推出的食品安全雲、智能交通雲等七朵雲;第四個層級是增值服務層,許多創業的中小企業可以基於七朵雲開發應用,譬如超級課程表、12308公路客運互聯網信息服務平台等;第五個層級是智能終端,包括可穿戴設備、健康醫療設備。按照貴州政府的設想,大數據商業模式大賽實際上是基於七朵雲開放的數據,在第四個、第五個層級上培育市場主體。

但執行過程並不容易。 2013年12月,貴州省召開全年經濟工作會議,結合貴州省的經濟形勢,初步有了發展大數據產業的想法。

從2013年12月到2014年3月,貴州省政府一直在策劃招商引資。 “當時具體要怎麼發展並不清楚,只是覺得發展大數據具有必要性和緊迫性。 ”王江平說。2014年“兩會”之後,貴州省成立了以省長陳敏爾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形成各個部門都要參與的聯席會議,決意引進高端的智力來規劃貴州省大數據產業的發展。之後,領導小組開展工作,包括招兵買馬、推介會,與行業大佬們進行接觸。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對大數據的認識逐步深入,5月梳理出來了五個層級。 ” 王江平說。

在貴州省政府看來,基礎設施層、系統平台層需要政府主導去做;應用層、增值服務層、智能終端層則應該更多地交給市場。明確界限之後,貴州省政府開始著手搭建基礎設施平台,由貴州省經信委一手負責。

2014年6月,貴州省經信委正式就基礎設施平台的建設展開招標。招標之前,經信委的工作人員曾四處拜訪企業,包括阿里巴巴、華為、中國電信、中國聯通、浪潮等,溝通招標需求。最終,服務器選擇了浪潮,機房選擇了中國聯通,操作系統選擇了阿里,搭建起貴州省政府自己的雲平台。

“實際上,我們最後是在華為和阿里之間,選擇了阿里的操作系統。 ”馬寧宇稱, “華為的雲只是自己公司內部使用,而阿里是真正管理過5000萬台以上服務器集群的公司,且經受住了每年‘雙十一’的衝擊,在海量數據迸發式使用時能保持穩定。 ”貴州省政府決定由省經信委出資1 億元,成立雲上貴州大數據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雲上貴州) ,專門運營政府搭建的雲平台,同時鼓勵政府各部門將數據遷移到雲端。對於納入 “遷雲計劃”的部門,貴州省政府明確規定,以後不能自建機房、自購服務器,只能向雲上貴州購買雲服務,否則將不予財政撥款。

考慮到數據敏感性以及部門領導的開明程度,交通、旅遊、工業、食品安全、商務、政務、環保七個部門率先開展數據遷移工作,每個部門要求在2014 年完成六個左右的應用系統數據遷移。

截至2014年12月21日,七個部門總共有41個應用系統全部遷到了雲上,其中有26個系統正在運行,15個系統在調試。遷移到雲端之後,應用系統均使用統一的格式和接口,為政府數據的整合以及後續的數據對外開放打下基礎。

這個過程讓馬寧宇深切感受到了問題的複雜。 “要討論的事情很多,譬如一些部門的應用系統遷移到雲平台接口不兼容,譬如云上貴州的商業模式。 ”馬寧宇介紹, “自從2014年5月與阿里合作以來,我們隨時都在商量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我與阿里的 CTO 王堅在貴陽開會,至少有三次開到了凌晨2點。我們每天與阿里有三個電話會議,阿里的負責人一次不參加罰款1000元,我們一次不參加罰款50元。 ”若貴州省只走到了 “遷雲” 這一步,在全國來看並不新鮮。根據財新記者的瞭解,杭州市政府有明文規定,政府各部門非涉密項目原則上不再採購 IT 硬件設備,而是向經信委牽頭建設的政務雲系統申請資源。截至2014年8月,杭州市45個政府部門中,已有26個部門開放了超過50多項業務職能採購雲服務。

王江平介紹,貴州七個部門的應用系統遷到雲端之後,政府在每個領域都會培育一個企業打造一朵雲,比如食品安全雲,就是食品安全與營養(貴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負責運營。

在每朵雲基礎之上,通過企業之間的自主交易,培育出更多的新型商業模式。同時,貴州省政府也積極進行招商引資,將一些大數據產業鏈上的企業帶進貴州。

“我們想培育起整個大數據產業,而不僅僅是做數據中心。 ”王江平對財 新記者說,貴州2015年要做國家級的大數據內容中心,2016年要做國家級的大數據服務中心,2017年要做國家級的大數據金融中心。

市場化思維虛實

貴州省政府自上而下都強調市場化思維,主張市場是開發使用數據的主導力量。在這一理念下,貴州省摸索著走一條 “政府引導、市場運營”的大數據產業 “孵化”路。

今年38歲的陶光燦加入了貴州的大數據產業孵化潮。陶光燦畢業于中國農業大學,曾赴瑞典攻讀博士後,熟悉微生物、農學、植物營養、生物學等領域。他回國後轉入北京一家企業做產品總監,陸續與貴州省分析測試研究院開展了多個項目合作,之後應邀出任貴州省分析測試研究院理事、技術總監。

陶光燦的主要工作,就是構建食品安全雲。貴州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牽頭建設的食品安全雲,是貴州省大數據產業重點領域應用示範工程之一。按照貴州省政府的要求,最後要培育產業化運營的企業,打造食品安全雲大數據產業。

這家企業就從貴州省分析測試研究院延展而來,這家研究院是政府財政全額撥款的公益型科研事業單位。2009年初曾與省工商局合作,投入1300多萬元,建成貴陽本部食品安全檢驗中心和9個市 ( 州 ) 檢驗分中心,主要從事貴州省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的檢驗工作,並形成了 “快速篩查” “實驗室檢測”及“移動實驗室(車 )移動檢測”三位一體的流通環節食品安全檢測系統。

幾番討論,以貴州省分析測試研究院為牽頭單位,聯合北京營養源研究所、中國廣州分析測試中心等單位,成立了一家混合所有制企業——食品安全與營養(貴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全面負責食品安全雲的產業化發展。

工商資料顯示,食品安全與營養 (貴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2014年4月成立,註冊資本1100萬元,法人為張繼 東,包括貴州省分析測試研究院旗下獨資企業為首的四家企業以及37個自然人股東。陶光燦出任公司副總經理。

公司架構搭好之後,陶光燦需要思考食品安全雲的具體落地。 “關鍵是要想清楚數據用到哪裡去。 ”陶光燦告訴財新記者, “第一是給政府開發相應的管理平台,針對公衆關注的食品安全問題進行風險預警,同時搭建政府、檢測 機構、企業、消費者互動的平台;第二是給食品企業提供檢測認證、品牌展示平台;第三是給個人消費者提供食品安全信息服務的應用,方便查詢食品是否安全。 ”經過近十個月的籌備,目前,貴州省的食品安全雲集聚了省內外食品生產、流通、餐飲等環節的相關數據200 余萬條,檢測數據覆蓋了超市里46% 的食品。基於大數據開發的 “食安測”等應用,已經登陸豌豆莢、360等應用市場,同時,面向檢測機構的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也已在北京、廣州等省市部分檢測機構商用。

按照規劃,食品安全雲的數據存在雲上貴州,要向雲上貴州購買雲服務。

“做食品安全雲,近兩年的資金需求量是一個多億元。公司註冊資金1000 多萬,其餘的資金一些是循環投入,一些是政府的引導資金,一些是風投。目前,我們已經獲得了兩輪風險投資,總共2300萬。 ” 陶光燦介紹。

按照公司計劃,2014年 -2015年是食品安全雲的建設期,2015年 -2017年是運營期。預計2016年收入規模過億元,2017年啓動上市準備工作。

“這家公司的運作確實是完全市場化。問題是,這家公司扮演的是什麼角色?”一位工信部研究院資深專家也提醒道, “這家公司運營的食品安全雲既帶有政府公共服務的色彩,又帶有商業化的色彩,定位並不清晰。 ”與食品安全雲類似,工業雲承擔的角色也是既要幫助政府部門做好工業形勢監測和數據分析,又要用雲服務的方式解決企業的信息化需求及相應的服務業務。而政務雲承擔的角色則更像政府辦公廳信息系統升級改造。在這種情況下,負責運營的企業如何定位並吸引風險投資的注意是個問題。

除七大部門培育的七家企業定位,貴州省政府也需厘清雲上貴州的角色。按照規劃,雲上貴州自建雲平台,各政府部門向雲上貴州購買雲服務。那麼,雲上貴州是純粹的面向政府部門的服務性企業,還是像阿里一樣的雲服務商?如果是後者,它如何在阿里巴巴和電信巨頭競爭激烈的雲服務市場分得一杯羹?

給政府數據“脫敏”

在全國還在討論政府數據開放之際,貴州省已經打開了政府數據開放的大門。

王江平對財新記者直言,政府掌握著最基本的數據,單一的企業掌握的數據遠遠比不上政府掌握的數據, “如果政府不主動,數據開放的事情就不可能成功” 。

馬寧宇介紹,政府哪些數據公開、哪些數據不公開,政府數據公開到什麼程度,是針對一家企業公開還是給所有企業公開,現在都在探索當中。 “我們還不知道有多少數據能開放。 ”七大部門培育的七家企業成為探索政府數據開放的先鋒。它們在搭建並運營行業應用的過程中,不斷拓展政府數據開放的邊界。

陶光燦牽頭做食品安全雲的時候,一開始也沒想到要用多大的數據量,只是根據做產品的需要,在食品安全雲開發過程中,發現缺一些數據,就向政府主管部門匯報,申請數據開放;主管部門討論之後將可以開放的數據提供給企業。 “我們以前與工商部門合作拿到食品在流通環節的數據,後來分別向省工商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申請了食品在流通環節、餐飲服務環節的數據,將食品安全數據鏈條補充完整。 ”“不保密的數據才會開放出來給我們用。一些敏感數據,脫敏之後也可以用。 ”陶光燦稱, “脫敏是比較容易的,把數據的尺度放寬一點就不那麼敏感了,比如,假設生產廠家具體到高新區哪個樓哪個門牌號就是敏感數據,只說地址在高新區就不敏感。 ”不過,一些人士擔心,通過多個緯度的大數據挖掘、分析,可能將原本“脫敏”的數據還原出來。

除了向上述七家企業開放政府數據,貴州省政府還承諾向參加大數據商業模式比賽的團隊開放部分數據。

在大賽官網上,貴州省政府公佈了交通、旅遊、工業、環保、食品安全、商務六大部門梳理的數據目錄,並公佈了每項目錄的數據提要,譬如交通部門梳理出來的是公路基礎設施、公路交通量、城市公交、 場站管理等13項數據目錄,其中,公路基礎設施目錄的數據提要包括公路路線信息、公路路基信息、公路路面信息、橋樑信息、隧道信息。

“貴州省開放政府數據的決心很大,但是數據開放的路徑還是邊想邊幹。 ”一位熟悉貴州省大數據產業發展模式的市場人士稱,貴州省現在的做法,實際上是七大部門將基礎數據授權給了各自選中的一家企業。

他認為,若只由一家企業與其他企業進行商業模式對接,缺乏公平性,並因壟斷很容易產生尋租空間, “貴州省在後續數據開放路徑的選擇中需要謹慎” 。

上述工信部研究院大數據專家提出了另外一種開放路徑。他認為,與其讓用戶申請數據使用授權,不如建一個網站,將所有可以公佈的政府數據都放上去,任何企業想用,只要去網站下載就行,兼顧了公平和效率。

不管是哪種開放路徑,數據定級才是關鍵。 “對於政府數據開放,我們的原則是:誰擁有誰定級,誰使用誰負 責。 ”王江平稱。

對於貴州目前的大數據發展,一名剛剛從貴州考察大數據歸來的研究機構人士稱,它們是互聯網思維,不斷試 錯,快速迭代。 “盡管現在想得還不是特別清楚,但它們邊想邊幹,試圖打造一個可供全國複制的模版,這還是值得稱讚的。 ”財新記者瞭解,2015年3月,貴州省還將成立大數據交易中心,用于政府、企業之間的數據交易;而至於數據的交易規則,這又是一個亟待探索的命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880

“問題”幹部“回爐”再造“幹部召回”的貴州試驗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9379

汽車不合格,廠家要召回;幹部不合格,組織來召回。貴州“召回”千名不作為幹部分類“維修”。 (CFP/圖)

“35人以下單位召回至少1人,70人以上單位至少召回3人,中間規模的單位召回2人。”

“內心感受五味雜陳,強烈的自尊心壓得我有些喘不過氣來,我不知道家人和朋友將會怎樣看我,恨不得立刻找個地洞永遠地鉆下去。”

“末位淘汰和民主測評肯定不是唯一的、最好的辦法,但在工作開始之初,我們需要有一個突破口。”

汽車可以召回,幹部也能召回?沒錯,在貴州黔西南州,正在開展一個名為“幹部召回”的“運動”——

幹部完不成年度目標任務,召回;在幹部隊伍里鬧不團結,召回;上班期間打麻將玩遊戲上網聊天,召回;在急難險重任務前畏縮不前、臨陣退縮,召回;工作方法簡單粗暴、態度生硬,還是召回。凡是涉及包括上述問題在內的5類共計30種問題的,一旦觸犯,幹部就會被組織部門召回。

幹部召回之後去哪兒?除參加集中教育外,還有轉崗、降級降職、免職、辭退等幾種較為嚴厲的處理方式。

黔西南州的幹部召回制度,正是從“商品召回”中找到的靈感。實施大半年來,截至目前,整個黔西南州被召回幹部已有1668名,其中132人被轉崗或免職,67人仍待崗,占到全州公職人數的2.3%。

幹部召回制度正成為黔西南州的一塊招牌,在州府興義市的主幹道上,宣傳“幹部召回”的標語,每隔50米就能看到一塊。

有人形容這一制度是在現有的體制內,放入一條專吃末位者的鯰魚,事情是否果真如此?

“攤派指標,硬性召回”

召回制度的出臺,要追溯到2013年,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始之後,貴州黔西南州提出口號“向惰政宣戰、向惰政問責”,號召各個區縣、單位積極創新自選動作。

據黔西南州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辦公室(以下簡稱活動辦)副主任梁喜明回憶,全州都在想辦法搞“新意思”,如“曬比述評”幹部工作、開設“勤政先鋒榜”和“惰政曝光臺”等。次年8月活動進入總結階段,興仁縣提出幹部召回制度。

時任興仁縣委書記郭雲海是這一制度的主設計者之一,他曾對人民日報表示,因為常聽到下屬抱怨自己單位職工如何不服從安排,不遵守紀律,但讓他們報名單,大家又都不願得罪人,結果成了“都還幹得不錯”。在他推動下,縣里仿效“汽車召回”制度,推出了人事管理上的幹部“召回”制度。

時任興仁縣委組織部部長、現任興仁縣人大常委會主任譚雲臨對南方周末記者解釋說,“商品出現問題了,要把它召回來。幹部是組織部派出去的,當幹部出現問題了,組織也要把他召回。其實用書面語言就是幹部能上能下制度,只不過召回更加通俗一點。”

2014年8月11日,興仁下發《興仁縣不勝任現職幹部召回管理辦法(試行)》的文件,規定將對完不成任務、鬧不團結等12種不勝任現職情形的幹部實行召回,根據情節輕重處以“集中教育、跟蹤考察、組織處理”等三種方式進行管理。

文件下發後,新鮮的“召回”字眼,讓許多基層公務員議論紛紛。“是否執行得下來?召回後達不到處分標準,按照公務員法或者事業單位管理條例規定,達不到辭退、改聘的要求,怎麽辦?”某鄉鎮紀委書記宮偉說。

與宮偉一樣,大多數人一開始都持觀望態度。直到強制分配指標的命令下達,大夥才知道縣里“動真格的了”。

據多位公務員回憶,當時興仁縣下派指標,每個單位都必須出人,“35人以下單位召回至少1人,70人以上單位至少召回3人,中間規模的單位召回2人”。

文件僅規定了被召回情形,但是判定這類情形的標準以及選出召回幹部的方式,都由各單位自行決定。

當時在興仁縣的各級單位中,有些單位甚至沒有規章制度,大多數單位即使有規章制度,不少也處於“掛在墻上”的狀態,如何選出一個被召回對象,大家都沒有準備好方案。

在硬指標的巨大壓力下,最終,民主測評成為了大多數單位選出被召回對象的方式。全單位同事一起對單位成員的業務表現、工作態度等情況打分投票,居末位的人被召回。也有單位由於人數太少,召回幹部會影響工作,最後領導選擇將自己召回。

一位被召回幹部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雖然單位領導同事都對他“評價不錯”,但是“縣里要把這個制度推出來,必須要有人去”,自己在民主測評中居於末位,無奈就成了召回對象。

攤派指標的做法,讓一些被召回幹部感覺委屈。一位曾為召回幹部進行培訓的黨校老師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他曾聽到多位被召回幹部向他抱怨,自己工作並不差,但單位必須選出一位,不得已為集體“犧牲”。

私下里議論中,一些幹部認為這種方式並不科學,“人緣關系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民主測評的結果”。

作為制度設計者之一,譚雲臨向南方周末記者解釋,“末位淘汰和民主測評肯定不是唯一的、最好的辦法,但是在工作開始之初,我們需要有一個突破口。”

“當時末位淘汰和攤派指標爭議最大。”譚雲臨說,為了突破第一個瓶頸,他向各單位一把手表示,“要用末位這種方式,是因為你們不作為,就要倒逼你們建章立制”。

當時與譚雲臨搭檔的興仁縣組織部副部長石鳳初也說,“下指標”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因為“一個單位總會有幹得好的和幹得不好的”。

2014年9月,幹部召回制度交出第一份成績單。興仁縣第一輪共召回不勝任現職幹部148人(科級幹部25人)。其中,集中教育125人,免職1人,辭退或解聘5人,跟蹤考察2人,轉崗15人。

“被紀委拍下照片時,桌子上的水還是滾燙的”

在黔西南州活動辦主任梁喜明看來,興仁縣第一次就召回148名幹部的數據,“震懾了全州”。在州主要領導的重視下,9月24日,黔西南州委常委會決定:在全州範圍內開展不勝任現職幹部召回管理工作。

才在興仁試點一個月的制度要在全州推廣,操作上的難題逐漸浮出水面。首先要解決召回標準的問題,興仁縣提出的12種召回情形,並不適用於全州。

當時有兩種意見爭論得厲害。一種主張出臺細、周、全的統一標準,全州一盤棋。另一種則主張州里出原則性政策,各個縣市各單位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標準。

最終州里選擇了後者,原因在於“所有惰政情形根本無法窮盡,拿到基層也沒有操作性”。按照這一思路,州里出原則性政策,各縣區、單位據此制定實施細則。

各單位的規定五花八門,比較普遍的內容包括:幹部出現失誤,任務不能完成,班子不團結,有連續曠工情況,不請假外出,鄉鎮駐村幹部走讀,上班開會打瞌睡,被紀委暗訪通報批評等等。出現這些情形的幹部將被召回。

公務員李毅所在的單位,當時也公布了本單位的召回幹部管理細則。按照規定,單位需要開會學習管理細則,但當領導念到其中的一條時,“我們單位要求不按規定過斑馬線遭抓了,也要被召回”,李毅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當時全場哄堂大笑,最後領導自己也笑了。

幹部召回在全州推開後,幹部管理的一些基本原則被重新遵守,例如過去淪為形式的考勤,被擺到了重要位置。

在安龍縣委,南方周末記者發現了一本簽到本。縣委宣傳部幹部蔣先學介紹,如今連部門一把手也要嚴格考勤,如果外出開會,還需要向辦公室報告。4月24日下午兩點半,安龍縣委組織部副部長楊盛意在辦公室接受媒體采訪,沒來簽到,辦公室專門打來了電話詢問。

在安龍縣委會議室門外,每到開會時間也會臨時多放一張桌子。據工作人員介紹,開會無論是誰都需要簽到,如果不簽到,到時候各個單位辦公室核對不到,就算缺勤處理。

“簽到”令一些人頗不適應。安龍縣一名副縣長,有一次就遭遇紀委暗訪,被質問“怎麽不簽到”。這個副縣長負責農業口業務,常常要外出下鄉。

在安龍縣衛計委,一名業務骨幹被評上“惰政之星”,個人照片被登在單位的大門口,原因正是“一次上班遲到”。與這位骨幹一起被掛在惰政曝光臺的,還有剛入職安龍縣人民醫院不到兩年的住院醫師鐵余鴻,他的錯誤也是一件小事,“病例沒給主任簽字”。

一旦被上級通報,就屬於“一票否決”、必須被召回的對象。鄉鎮幹部王飛和他的同事們現在最害怕紀委,他們單位有一位同事僅是在桌子上瞇了一會,就被召回。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當時他同事因為重感冒倒了杯水準備吃藥,結果遇到紀委暗訪,“被紀委拍下照片時,桌子上的水還是滾燙的”。

根據梁喜明統計,被召回的幹部中,兩個群體比較突出,一是接近退休的幹部,這部分人往往是由於工作懈怠被召回。另外就是剛進來的年輕幹部,因為業務、工作失誤被召回。最常見的召回情形集中表現為兩點,一是作風問題,也就是常說的“冷硬橫推拖”,另外就是惰政,既不犯錯,也不幹活。

目前,李毅的單位還沒有人因為不走斑馬線被召回,但是李毅仍然有些害怕,“萬一被逮到,被召回還是有點丟臉”。

全州推廣之初,阻力自然不少,梁喜明說,“一是一些幹部認識不到位,膽子不夠大害怕得罪人,召回名單報不上來。二是被召回幹部也有些情緒”。

在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黔西南州州委書記張政曾坦言,現在一些領導幹部不僅“惰政”甚至還“躲政”,認為提拔當了領導就等於上了保險,幹與不幹沒關系、沒人管,壞了幹部風氣。“幹部‘召回’引起大反應,說明造成了壓力,帶來了殺傷力。”

2015年年初,張政曾連續11天上門約談,當即就召回了4名縣委常委。

譚雲臨介紹,在興仁縣,為了保證這項制度落實到位,“如果你們單位召不出幹部,但是工作又沒有幹好,那麽就要召回一把手”。

“強烈的自尊心壓得我喘不過氣來”

大半年來,整個黔西南州被召回幹部已有1668名。按制度設計,幹部召回後有集中教育、轉崗、降級降職等幾種處理方式,最為主要的還是集中學習。

幹部的“回爐”教育主要依托黨校進行。學習內容主要是各類法律法規、黨建理論教育、觀看教育警示片、撰寫學習心得這四部分。

差別主要體現在學習時長和學習強度上。一些縣較為嚴格,不但規定學習時間長達一周,而且實行封閉式管理,甚至會安排軍訓。如安龍縣和晴隆縣就是一周的全封閉式管理,早上6點鐘便要起床跑操。有些地方也會加入一些特色內容,如興仁縣的召回幹部就需要到縣里面最為艱苦的中心項目去參觀,“看看那些單位的同誌‘5+2,白+黑’的工作,讓他去感受到自己不足”。

中國法律援助誌願者劉松律師,曾兩次為望謨縣的召回幹部提供行政法的培訓。在與這些幹部交流過程中,他發現大家的心結還是在於面子問題;另外一些幹部覺得在外學習耽誤工作,還要花錢,有經濟損失。但由於召回並不記錄檔案,對他們的仕途影響並不大。

晴隆縣花貢鎮人社中心的章俊就因為一次工作遲到而被召回。當他走進晴隆縣委黨校報到時,他感覺“五味雜陳,強烈的自尊心壓得我有些喘不過氣來,我不知道家人和朋友將會怎樣看我,恨不得立刻找個地洞永遠地鉆下去”。

梁喜明介紹,在參加集中教育培訓的人當中,有70%的人考核合格後可以回到原來崗位上班,但仍有30%的人將面臨“跟蹤考察3個月、轉崗、待崗、免職、降級降職、辭退解聘”。

興仁縣史誌辦原副主任熊忠衛就面臨轉崗。在接受過集中教育之後,他通過“招拍掛”的方式,轉崗到回龍鎮擔任該鎮副鎮長。

召回制度實施大半年來,黔西南州紀委提供的暗訪情況顯示,2014年4月至8月,月均發現各級幹部違反作風建設規定問題十余起,最多的一個月達20起。不過,在“召回”制度實施後,2014年12月份僅發現並查處3起。

南方周末記者采訪發現,對召回制度感觸最為深刻的,當屬各個單位領導。“人好管了。”一位官員說。

幹部召回的殺手鐧,無疑是“攤派指標”和“末位淘汰”,這也是爭議最大的地方。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劉昕就覺得用“抓壞蛋”的方式召回幹部不妥。“評估一個人要長期、穩定的評估,不能因為一兩件事來決定。”

在黔西南州,攤派指標和末位淘汰的做法也在修正。據梁喜明介紹,從第二輪召回開始,要求不準攤派指標。一個單位允許幹部零召回,但沒有幹部被召回的單位,需要提交報告,且該單位將被列為重點工作對象。一旦發現存在問題,單位的領導班子將面臨問責。

“末位淘汰現在也不建議使用,還是要根據召回情形,事實依據要清楚;如果用末位淘汰或者大家投票,這就存在有些人人際關系不好被召回,實際上他沒有什麽錯誤,這個做法不太科學。”梁喜明說。

實際上,幹部被召回後,重新回到工作單位,壓力也不小。一些召回幹部學習歸來或調崗後,感覺單位氣氛“微妙起來”。例如李毅所在的單位,有一名女同事因為民主測評排在末位被召回學習,如今回到單位,同事們都小心翼翼的,“從來不在她面前提到那個敏感詞”。

(應受訪者要求,宮偉、李毅、王飛皆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040

貴州山洞 看見鴻海轉型秘密

2015-06-08  TCW


如果說,「殺價搶單」的台灣硬體代工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的下一個出路在哪裡?

這一次,他在一個土地貧瘠的地方,找到了。

五月二十六日下午,郭董帶我們走進隱身在貴州省貴安新區的山洞,上面掛著大大綠色字體「富士康綠色隧道數據中心」。

這塊占地逾七百坪的山洞,一年兩個月前,裡頭還是空無一物,四周全是一座座貴州常見的丘陵地,實在讓人難以想像,這將會是郭台銘的轉型基地。「鴻海要在二○二○年完成轉型,成為一家數據公司,而非硬體代工廠,提供第三方製造、物流、服務企業數據服務,」郭台銘說。

現在,鴻海的硬體代工廠,客戶是蘋果(Apple)、惠普(HP)、戴爾(Dell)等世界級公司,訂單數以「百萬」為單位起跳;未來,鴻海的數據服務業務,客戶將散布各地,訂單數將以「億」為單位計算,成長率更是六○○%。

過去,鴻海的工廠,組裝人力以萬人為單位計算;現在,鴻海的綠色隧道數據中心,以一座座的綠色貨櫃,取代了組裝線上的工人。

布局》蒐集自家數據五千座伺服器開始,每年增六倍

當郭董帶著我們,打開其中一個綠色貨櫃,裡頭燈光明亮,就像個高科技伺服器中心。

這個山洞裡,擺滿十一座貨櫃式機房,共裝有五千座伺服器,裡頭藏的全是來自深圳、鄭州等地,鴻海工廠送回來的數據。

「我們本身蓋大數據中心,就是用大數據來蓋!」首度對外展示運作中的數據中心,郭台銘特地解釋,為了環保,鴻海和貴州設計院合作,取得當地過去三十年氣候資料,分析不同溫度、濕度,風沙侵蝕下,機房結構、擺放位置該如何設計,才能最省電。

他走進運作中的機房內,指著自家生產的伺服器說,「這裡不用電,氣候很好,雨水下來順著地勢流到下面去,我們用它來冷卻(機房),還可以澆花種樹,這是一個非常green(環保)的數據中心,(中國)三大運營商也把光纖網路鋪過來了,在這裡處理數據非常好。」

「每年(全球數據量)成長六倍,那我每年最少也要蓋六倍,你看這裡有多少小山丘,我們就可以打造多少數據中心,」他站在山洞口,指著遠方綿延無盡的數十座山頭說。

在郭董眼裡,未來數據中心會像今天的筆電、手機一樣普及,因為當手表、眼鏡、任何家電用品都可以上網,每家企業、每個人無時無刻不在產生數據,一定有儲存需求,他才決定投資貴州,逢人更不忘推銷:「你們(公司)也有很多大數據,為什麼不到這裡處理呢?」

不過,要吸引企業進駐,只有機房空間還不夠,提供比國際大廠CP值更高的服務,才是關鍵。

郭台銘是全世界最擅長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科技製造商,布局大數據產業,運用的就是他最擅長的邏輯:把大數據變便宜,讓它不再是Google、臉書(Facebook)才用得起的服務!

鴻海集團副總裁吳惠鋒就說,現在鴻海要提供的,是結合軟硬體的「一站式服務」。

除了借助貴州天然環境,每年省下約三○%電費,接下來更計畫把數據中心所需七○%到八○%零組件,都移到當地工廠生產,大幅降低運輸成本,可望以更具競爭力的價格,說服企業埋單。

即便是數據中心,也展現了鴻海一貫的效率。吳惠鋒說,進入大數據時代,企業很難預估下個月需要多少伺服器,但若跟鴻海租用機房,拉一個貨櫃從鄭州到貴陽,將近兩千公里距離,從下訂單到開機、正常運作,只要三十七個小時,展現高度機動性。

定位》全球最大電子製造資料庫開放數據,做中小業者生意

而較不擅長的軟體部分,在去年十月,鴻海宣布投資雲端儲存、運算解決方案業者和沛科技四成股權,即為此而來。

和沛科技創辦人翟本喬,台灣網友眼中的「翟神」,正在幫助郭董拼上欠缺已久的一塊拼圖。

翟本喬說,以前鴻海只賣硬體,現在卻可以賣軟體,為資訊能力不足的中小企業提供雲端服務,而且價格只要美國易安信(EMC)等大廠的四分之一,「以前我們只能幫客戶做一半,現在可以做到更多」。

有了便宜的軟、硬體設備,郭台銘想從電子產品代工皇帝,轉型成為數據代工皇帝,就得學習如何從數據中挖掘出更多的價值。

「數據不是只靠蒐集,是積累,就跟神木的年輪一樣,就像我打高爾夫球二、三十年,行家一摸我的手,就知道我打了幾年,這就是大數據。」郭台銘自信的說。

鴻海成立四十年,早已累計上百套模具設計、自動化設備參數,堪稱全球最大的電子製造業數據庫。因此,數據做為一種資產,郭董現在想的,就是讓它變成金。

於是,郭董現在最常見面的人,不是蘋果執行長庫克,而是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雙方合作展開「淘富成真」計畫,協助淘寶旗下商家,打造個性化電子產品,鴻海則開放自家設計、專利數據,協助業者打樣、生產。

「我們在製造業積累非常多大數據,譬如說模具、工業自動化,以前我們都是為大公司服務,現在我們給他(指業者)很多數據,讓他們有idea,富士康很快把東西做給他們看,一次就成功,」郭台銘表示。

郭董提供一站式服務,降低企業進入大數據產業的門檻,就像是二○○八年,鴻海和廣達搶訂單,跨入筆電代工,讓筆電價格下跌,當數據儲存、使用成本降低,未來,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靠大數據來淘金。

吳惠鋒表示,接下來還會在貴州蓋多少數據中心,得看市場需求而定,「不過現在(中國)政府也在推,他們有很多數據要放,網路都可以通,出租的對象不一定以貴州企業為主。」

郭董在山洞裡搞數據中心,他為了學習大數據服務,更玩起了租車生意。在這次貴州省的大數據博覽會展場外,一排印上「黔譽租車」字樣的小客車,就是鴻海跨出製造業,實現二○二○年轉型大計的一大步。

實驗》跨界做出租車生意蒐集行車數據,未來可賣保險公司

黔譽租車由鴻海和貴州政府合作成立,中國奇瑞集團提供汽車,外觀看起來跟一般汽車沒兩樣,但它的腦袋則由鴻海打造,「我們不生產車,而是設計裡頭的智慧駕駛系統,」一位負責該專案的鴻海主管說。

進入車內,只要點開駕駛座右邊的螢幕,不管是撥電話、點選影片、音樂各項服務,透過網路連線,全都能和手機同步操作,連電動車最困擾的電量問題,也能即時透過手機監控。

智慧駕駛系統不但可以隨時記錄路況、車況,同時也能蒐集駕駛行車資訊,即便是一個煞車,也難逃法眼。

這些數據除了提供給車廠,用於改善產品設計,甚至還能賣給保險公司,協助他們制定客製化保單。未來中國產險公司的車險,改用「每小時計」的定價服務,就可以透過這套系統,降低車主的保費,讓開車成本更便宜。

從去年開始,鴻海的租車服務已在北京市二十多個據點開始營運,近期,貴州也將正式上路。

整合消費者、車廠與保險公司,三方皆贏的商業模式,郭董正在呼應馬雲所說的,「(大數據時代)不管你自己多強大,你要思考的是讓你的客戶變強大,讓合作夥伴變強大。」由此可知,免費經濟下,企業不從消費者身上收費,唯有靠「揪團」一起分攤成本、共享利潤,才可能成功。

現在,連科技代工皇帝都決定在貴州展開一場沒有退路的大數據實驗,證明了全球商業模式已經開始轉變,未來不再是靠「單一產品思維」獲利,靠「整合所有合作夥伴」賺錢的時代來臨了。

【延伸閱讀】一條龍布局,鴻海從代工廠變數據皇帝——大數據中心策略

■蒐集與阿里巴巴合作「貴陽全域公共免費WiFi專案」,蒐集使用者行為資訊

■儲存建綠色大數據中心,目前存放鴻海數據,未來將開放給其他企業租用

■計算取得和沛科技4成股權,由其幫鴻海提供客戶雲端儲存、運算服務

■交易投資貴陽大數據交易所,持股21.5%,制定中國大數據產業交易規則

■應用與貴州政府合作,成立黔譽租車,打造智慧駕駛系統,蒐集行車資訊

整理:康育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811

最後一季度:地方投資“百日大會戰” 貴州、海南樣本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3120

貴州首個太陽能光伏電站平箐太陽能光伏電站今年建成並網發電。 (CFP/圖)

2015年下半年,地方版穩增長大手筆不斷,貴州、海南均提出突擊式的“百日大會戰”,甚至一天開工數百個項目。

在融資平臺受限、金融機構惜貸的背景下,密集開工的項目從何處融資,成為難題。

躍躍欲試的民間資本能否借道PPP成為投資潮的接棒者,還取決於政府能否給他們吃下一顆“定心丸”。

一天開工389個項目

9月底以來,貴州明顯加快了重大項目開工步伐。僅9月28日一天內,貴州就集中開工了389個重大項目,總投資2080億元。

藍色的施工圍欄將主幹道分成兩半,擁擠的車輛、人流被疏導到馬路邊上通過,圍欄里巨型掘土機的黃色機械臂旋轉、揮舞,連同高分貝轟鳴的發動機聲,一起淹沒在車水馬龍之中。

這是2015年11月2日的貴州省貴陽市公園北路,城市軌道1號線的施工現場。

貴陽城市軌道交通1號線預計全長33.6千米,總投資為193.7億。按計劃,投資177.3億元的貴陽軌道2號線,也將於2016年開工。

軌道交通建設是貴州省一場名為“百日會戰”行動中的重點項目。在這場“會戰”中,貴州希望通過600個重點推進項目帶動全省8683個重點項目加快建設——9月底以來,貴州明顯加快了重大項目開工步伐。僅9月28日一天內,貴州就集中開工了389個重大項目,總投資2080億元。

同時提出“百日大會戰”的,還有海南省。海南提出的目標是,9月20日至12月31日活動期間,要完成新開工項目500個。

不僅是貴州和海南,許多省份的四季度重點工作,都是強調以擴投資來沖刺穩增長,尤其是要抓重大項目的進度。

湖北省表示,在三大需求中重點抓投資,狠抓重大項目招商引資、簽約落地和建設推進;山東省強調,要加大項目建設和重大基礎設施投資力度;陜西和甘肅也指出,全力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力爭四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有新的躍升。

“窮地方不能靠消費,不能靠出口,所以貴州還是要靠投資,投資就得靠上項目。”貴州省發改委項目投資處副處長楊道斌告訴南方周末,貴州有一大批投資計劃在第四季度集中上馬,其中的邏輯正是在此。

近兩年,貴州的經濟增速排在全國前兩位,但按人均GDP算,它仍是全國最窮的省。2015年上半年,全國各省市唯有重慶、貴州經濟增速保持兩位數,分別達到11%和10.7%。但同時,2014年貴州人均GDP僅為2.64萬元,排名全國末位,離小康社會的重要標準——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1.8萬元,還有著遙遠的差距。

“發展壓力還是很大的,2020年貴州要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沒幾年就到了,這是貴州的使命。”楊道斌說,“這些項目都是百年大計,對省內的產業比如鋼鐵、水泥,是直接的推動。基礎設施好了,對未來的發展也是支撐。”

在沿海發達地區,投資的邊際效應遞減現象日益明顯,經濟刺激的作用越來越有限。但在欠發達地區則不然。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就貴州省而言,2014年投資對經濟的貢獻率在70%左右。

“跟去年同期的投資量相比有回落,經濟增速就出現回落。”楊道斌說。

與貴州類似,今年前三季度,海南8.2%的GDP增速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3個百分點,但其“穩增長”的壓力依然不小。“海南的經濟基礎薄、基數小,GDP增速是很快,但壓力還是很大的。”海南省發改委辦公室一名負責人說。

“突擊”會戰

海南提出要發揚“5+2”(指一周七天不休)、“白(天)+黑(夜)”、“馬上就辦”、“釘釘子”精神,確保重點項目建設按時間節點推進。

為穩增長,2015年貴州和海南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投資計劃。

貴州省2015年原計劃固定資產投資目標達1.5萬億。2015年3月份印發的《海南省2015年重點項目投資計劃》,安排省重點項目393個、總投資15852億元,2015年度計劃投資1721億元。

但1-8月,貴州完成投資額度僅為5389億元,僅為全年目標的三分之一。

“主要是因為政府融資困難,受市場緊縮的影響,財政壓力比較大,方方面面都要用錢,最起碼要保障政府機構的基本運作,基本的民生保障。”貴州省發改委一位官員說,“財政要幹的事情很多,投資項目只能往後排。”

2014年10月,國務院下發《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43號文”),明確界定政府與企業舉債的主體債務責任、剝離原有融資平臺的政府融資職能。

幾乎與此同時,金融機構支持投資的力度也在減弱。

“債務算是可控的,但是不能再借新的錢了,國家也不允許再借了。”一位接近貴州省金融辦的人士表示,43號文對地方的投資能力影響非常大。

到了第四季度,全年的投資計劃眼看著岌岌可危,而2015年第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6年來首度“破7”,壓力也驟增。

突擊式的“百日會戰”應運而生。

2015年8月,貴州省召開重點項目建設百日會戰動員大會,省長陳敏爾做出批示,並成立“貴州省重點項目百日會戰聯席會議辦公室”,牽頭部門對牽頭推進的項目,每月不少於兩次到現場進行100%全覆蓋督導,對每個項目建立工作臺賬,動態把握項目進展情況,每天報送調度情況。貴州省常務副省長秦如培表示,為確保百日會戰的目標實現,將打通“審批手續”“征地拆遷”“資金供給”等綠色通道。

從項目開工情況看,8月至10月15日貴州全省百日會戰項目共開工建設706個,以馬嶺水利樞紐工程、甕馬鐵路、貴陽軌道交通2號線一期工程為代表的一批重點項目實現開工建設。

從項目建成情況看,8月至10月15日,全省百日會戰項目共建成364個項目,惠水至羅甸高速公路、烏江構皮灘水電樞紐翻壩運輸系統工程等一批重點項目提前建成。

海南則派出10個督查組,在全省開展投資項目“百日會戰”專項督查。

於2012年12月動工建設的海秀快速路,被列入“百日會戰”重點項目。但這條規劃全長18.42公里的城市高架橋快速路在施工近40個月後,離竣工通車似乎仍遙遙無期。2015年10月,海南省海口市委、市政府做出決定,因征地拆遷工作滯後,項目征收實施工作進展緩慢,分別對四名相關責任人進行“責令書面檢查、誡勉談話、通報批評”問責。

“百日會戰”成為全省上下工作的中心後,在海口舉行的一次“三嚴三實”教育座談會上,政府提出要發揚“5+2”(指一周七天不休)、“白(天)+黑(夜)”、“馬上就辦”、“釘釘子”精神,確保重點項目建設按時間節點推進。

綠色通道也出現在海南省的“百日會戰”行動中。

海口生物資源示範中心項目在2015年5月26日完成選址,除了兩個招標內容時間不能壓縮外,其它準備工作都在很短時間內完成,9月29日便正式動工。“給我們批了‘路條’,環評、水土保護、地質災害評估同步搞,非常快。”項目負責人陳興耀說。

2015年9月3日,貴陽城市軌道交通1號線隧道施工掠影。軌道交通建設是貴州省“百日會戰”行動的重點,該項目總投資為193.7億。 (CFP/圖)

“救火隊員”PPP

“國家的錢不好拿了,要符合各項要求才可以,達到要求不容易。”

“百日會戰”行動在短時間內,集中力量使項目密集開工,但43號文後地方政府搞建設遇到的最大瓶頸——資金短缺,依然是個難題。

“軌道1號線要上百億,明年還要建2號線,也是一大筆錢。”貴陽市發改委一名相關負責人說,要想完成全年任務仍有不小的壓力。

據貴州省發改委提供的數據,截至10月15日,貴州全面推進的8683個項目,共到位資金3082億元,占目標任務的56%。其中,1708個省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共到位資金1542億元,同比增長43.5%,占百日會戰目標任務的60%;省級重點推進的100個項目共到位資金437億元,占百日會戰目標任務的58.5%,完成投資424億元,占百日會戰目標任務的57.3%;市縣級重點推進的500個項目共到位資金309.7億元、占百日會戰目標任務的53.1%,完成投資307億元、占百日會戰目標任務的52.7%。

這意味著,完成投資僅僅只有目標的一半左右。

“從項目建設推進的情況看,主要的現實困難還是資金問題。”楊道斌介紹,一方面受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政策的影響,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能力下降;另一方面受去杠桿化影響,金融機構放貸更加謹慎,加上資本市場融資的門檻限制等原因,造成資金緊張。再加上經濟下行、市場緊縮,一些產業類項目的進展也不樂觀。

“我們現在是積極爭取上級資金,落實配套建設資金;加強與銀行機構的溝通對接,爭取更多信貸支持;還有就是創新融資方式,擴大融資渠道,提高直接融資規模等。”楊道斌說。

而PPP,則成為新的救星。

地方融資平臺受限之後,貴州、海南一方面嘗試爭取重點項目能夠納入“國家的盤子”:2015年,財政部公布了全國第二批206個PPP示範項目,總投資金額達6589億元。其中,海南省有海口市南渡江引水工程等9個項目列入全國示範,總投資額56.68億元。

楊道斌說,財政部的PPP示範項目對地方有一定的配套資金支持,多投在沒有收益的公共項目。

“但國家的錢不好拿了,要符合各項要求才可以,達到要求不容易。”這些要求包括:程序的競爭性、社會資本的真實性、運作方式的合理性、交易結構的適當性、財政能力承受的持續性等。

出於對壞賬率上升和地方債風險的擔憂,銀行對貸款發放也日趨“謹慎、嚴格”。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只得把融資的目標轉向了社會資本。

去年,貴州省政府召開的融資推介會,共推出105個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具體多少個談成,還不知道。”前述發改委官員說。

今年,貴州省出臺了《關於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實施意見》,通過股權、債權、投資擔保、政府獎勵、差異化信貸支持等方式,力推PPP模式。

2015年11月10日,海南海口,秀英區榮山附近連接東西環鐵路的轉體橋上,施工人員正在安裝防護欄。海南東西環高鐵海口聯絡線外環鋪軌完成後,東西環將“牽手”連網貫通,成為全球首個環島高鐵。 (東方IC/圖)

能不能給一顆定心丸

民營企業都合作興趣濃厚,同時又表達了困惑,“最害怕的是政策變來變去,承諾不能夠兌現。”

對民營資本來說,這意味著機會,但也充滿著不確定性。

2015年1至5月,貴州省社會融資規模達到1928億元。貴陽市城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一名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貴陽軌道1號線項目資金來自銀行貸款,而2號線計劃采用PPP的模式融資。

2015年4月,貴州舉行的PPP推介會上的推出101個PPP項目,落地項目也只有十幾個,很多仍在接洽中。

“感興趣來接洽的社會資本有很多,也不知道哪來的,反正都很有錢。”上述發改委官員說,“但是談到具體的細節,比如股權占多少,收益怎麽分,多少年收回,就非常謹慎,他們對預期也比較高。他們有錢找項目的問題,我們有項目找錢的問題。”

對民營資本來說,在資產快速增值階段,投資規模大、周期長、回報率低的民生工程、基礎設施建設不太能入民間資本的法眼,而在“增速調擋”大環境下,這些大項目反而成了有著長期穩定現金流收益的優質項目。

上市企業蘇交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民營企業的身份參與了貴州PPP產業基金項目,並派出代表劉新民擔任副總經理參與管理。劉新民說,產業基金入股PPP的模式,是民營資本涉足收益及現金流穩定的基礎設施領域建設的絕好途徑,“而且基礎設施產業鏈長,能夠帶動蘇交科相關業務的拓展。”

陳興耀介紹說,海口生物資源示範中心項目引入了四川的民營企業北控廣和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控廣和”)的參與。對於民營企業而言,最感興趣的就是將來能獲取穩定的政府補貼、采購。

“不過現在還只是口頭承諾,細節到時候慢慢再談。”陳興耀說,除了北控廣和以外,與其接觸的民營企業有6家,都合作興趣濃厚,同時又表達了困惑,“最害怕的是政策變來變去,承諾不能夠兌現。”他說。

貴州PPP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入選了財政部的PPP示範項目,公司董事長路祖強說,在當前政府債務率普遍較高,投資人對基層政府的償債信用抱有疑慮的情況下,明確政府項目支出納入財政預算管理,有利於降低PPP項目信用風險,提高對投資人的吸引力,“你想讓我進來可以,一定要讓我了解你的財政情況,把項目納入預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441

貴州全面布局大數據產業 欲建成“中國數谷”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0040.html

貴州全面布局大數據產業 欲建成“中國數谷”

一財網 邵海鵬 2016-01-17 17:49:00

5年前,貴州拉開工業強省戰略大序幕。“十二五”時期,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由“十一五”末的2963家增加到2014年的3685家,實現總產值由4206億元增加到9598億元。2015年前三季度,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2621億元。

17日,工信部相關司局負責人在中國電子信息創新創業高峰論壇上表示,加快發展智能制造,是新常態下打造新的國際競爭優勢的必然選擇。智能制造能創造出巨大價值,也最能激發創新潛力和創業活力。

當前,全球制造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世界各國都將制造業作為立國之本,紛紛在這一領域加緊布局,如美國提出了先進制造夥伴計劃(AMP)、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等,德國發布了“工業4.0”戰略,日本公布了《機器人新戰略》,我國發布了《工業制造2025》。

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工業融合發展呈現新趨勢,智能制造日益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和工業4.0的重大趨勢和核心內容。中國的智能制造雖然也有一些重大突破,但主要表現在國家重大專項和國防工業領域,比如載人航天、探月工程、載人深潛、高速鐵路、大飛機等。而在民用工業產品上,智能化技術並不突出,呈現出自主創新能力弱、傳統產業產能過剩、新興產業供給能力不足、產業國際化程度低、研發體系和制造鏈相互分離等短板。

上述工信部相關司局負責人說,智能制造要求工業化和信息化必須深度融合,數據是重要的戰略資源與核心創新要素,也是信息化發展的必要支撐。

貴州是我國首個大數據綜合建設試驗區,在數據資源的積累和應用上有了一定基礎。自2014年以來,貴州全面著手布局大數據產業,目標明確,就是要一步一步建成“中國數谷”。

貴州在大數據產業上的突破也得到來自國家層面的認可。2015年6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貴陽大數據應用展示中心後表示:“貴州發展大數據確實有道理。”2015年8月31日,國務院發布《促進大數據行動綱要》,將大數據產業上升至國家戰略,明確提出要在貴州建設大數據綜合試驗區。1個月後,貴州啟動全國首個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工作。

對大數據產業給予優厚政策的背後,是貴州省發展智能制造的需求。5年前,貴州拉開工業強省戰略大序幕。“十二五”時期,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由“十一五”末的2963家增加到2014年的3685家,實現總產值由4206億元增加到9598億元。2015年前三季度,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2621億元。在大數據產業的背景下,“貴州智造”漸成氣候。去年貴州工業規模翻番,增速居全國第一,產業結構一再優化,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保持在32%以上,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動力、財稅增收的主渠道、帶動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

在論壇上,2016年中國國際電子信息創客大賽暨“雲上貴州”大數據商業模式大賽同時啟動。大賽在工信部、貴州省政府、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聯合指導下舉辦,是國內首個以智能硬件和大數據為基礎的電子信息創客大賽。

據了解,2014年,貴州省曾舉辦了首屆“雲上貴州”大數據商業模式大賽,以2000萬的扶持獎金、8615個參賽項目成為國內大數據領域第一賽。而這次大賽在保留高額獎金的基礎上規格升級,預計有更多項目參賽,有望成為以大數據和智能制造為基礎的電子信息創新創業第一賽。

“去年我們的獎金只發給落戶貴州的企業。今年拿出500萬,無條件獎勵給獲獎的優秀項目。”貴州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秦如培表示,如果獲獎的企業願意到貴州發展,還可申請總規模為1500萬元的天使基金投資及貴州省2016年工業和信息化專項資金的扶持。

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徐曉蘭說,今年的大賽,除了有工信部及中科協助力,還吸引了英特爾、IBM、騰訊、華為等國內外IT巨頭,中國航天科工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加入,他們將為獲獎項目提供一對一幫扶。

上述工信部相關司局負責人也表示,這次大賽就是通過智能制造與大數據的深度融合,充分激發大家的創新創業潛能,最重要的意義就是搭建一個優質項目甄選平臺,讓好項目、好創意變成產品。

編輯:姚君青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7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