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有一种生意叫“卖壳” 欣网视讯大股东赚4亿


http://www.21cbh.com/HTML/2010-2-4/165062.html

核心提示:停牌一个月的欣网视讯复牌,凭借增发近7个亿,欣网视讯将“榜上”河南最大的煤企之一的义煤集团,一举成为中国煤炭企业前30强。
对于欣网视讯的股东而言,2月3日天上突然掉下个大馅饼。

停牌一个月的欣网视讯在这一天复牌,凭借增发近7个亿股份,欣网视讯将“傍上”河南省最大的煤矿企业之一的义煤集团,一举成为中国煤炭企业前30强企业。

复牌当天该公司强势涨停并被超过11万手的买单牢牢封死在涨停板。

“有一种生意叫卖壳”,听本报记者说完欣网视讯(600403.SH)最新的重组方案,上海一家投行的负责人跟记者开了个玩笑。

实际上,作为ST类公司保壳求生的主要手段,卖壳重组已经不仅仅是垃圾股们的专利。这种精巧的财技游戏已悄然蔓延至众多非ST类公司。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业绩尚可,并无退市之虞的上市公司欣然地把卖壳当做一门生意来做,甚至是一种“无风险套利”。

欣网视讯的大股东上海富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富欣投资)显然就是这样一位精明的生意人。

“傍大款”

引爆欣网视讯行情的正是该公司复牌当日发布的一份名为《欣网视讯重大资产出售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预案》(下称重组预案)的重组公告。

这份由西南证券操刀的《重组预案》显示,上市公司首先将除现金以外的原有资产和负债全部出售给公司大股东富欣投资,该部分资产包预估值为1.18亿元,该项资产售出后,欣网视讯将变成一个净壳。

与此同时,欣网视讯将以每股11.66元的价格向河南义煤集团增发6.971亿股,以收购其拥有的包括千秋煤矿、常村煤矿在内的多项煤矿资产,该项资产包未经审计账面值为18.81亿元,评估值则高达约81.28亿元,评估增值率达到332.09%左右。

完成上述资产腾挪后,欣网视讯主营业务将由原来的通信工程服务、软件开发和无线增值业务转型成为一家煤炭企业。公司总股本也将由原来的1.2755亿股大幅增加至8.2455亿股。

义煤集团也将凭借重组后84.54%的持股比例,一跃成为欣网视讯的新任大股东。而公司原大股东富欣投资将退居二股东的位置,持股数则仍为2413.95万股,持股比例将降至2.93%。

用“傍大款”来形容欣网视讯此次的重组似乎并不为过。相对于欣网视讯原有资产状况,义煤集团不啻于一个庞然大物。

义煤集团注入的资产包截止到2009年底的净利润高达8.04亿元,同期欣网视讯的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只有0.22亿元,二者相差逾36倍。

凭空而降的利好消息让欣网视讯强势涨停,而这种强势表现实际上在公司停牌之前就已提前上演。数据显示该公司股价从2009年12月23日的10.55元连涨7个交易日,截止到停牌时已经达到12.97元,累计涨幅高达23%。

而在欣网视讯全体股东沉浸在“灰姑娘变身煤老板”的欢乐中时,或许没人会意识到,欣网视讯原大股东富欣投资才是最大的获益者。

卖壳赚4亿

尽管引入新的大股东,但欣网视讯原大股东富欣投资并未退出上市公司。即便是回购上市公司资产,富欣投资也通过现金方式,而非采取资本市场所惯用的资产置换方式。

资料显示,欣网视讯于2003年10月登陆上交所,上市前总资产为1.05亿元,净资产为5118.15万元。

经过6年的发展,该公司的账面净资产(母公司)达到2.66亿元,其中现金1.96亿元,扣除现金后的账面净资产为0.7亿元,预估值为1.18亿元。富欣投资将掏出1.18亿元现金将上述资产收回。

除此以外,留在上市公司的股份将为富欣投资带来巨额收益。

“按照注入资产的盈利状况和煤炭板块的市盈率计算,重组完成后欣网视讯的股价至少要涨到20块钱左右。”上海某私募公司的总经理在简单测算后告诉本报记者。

《重组预案》显示,义煤集团此次注入上市公司的资产包盈利能力相当不错。该资产包2009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高达8.04亿元,相对于净资产而言,该资产包的净资产收益率高达42.27%。

重组完成后,相对于欣网视讯8.2455亿股的总股本,即便按照2009年财务数据计算,欣网视讯的每股盈利也将达到0.98元,相对于欣网视讯目前14.27元的股价,其静态市盈率只有14.56倍。

“只要重组能顺利完成,按照煤炭行业平均20倍左右的市盈率计算,该公司转型后股价将有望涨到20元左右。”前述上海私募人士分析。

富欣投资目前持有欣网视讯2413.95万股,按照上述股价推算,该公司所持股份市值将达到4.83亿元左右,扣除公司上市前5118.15万元的净资产,富欣投资仍将赚得4.32亿元。

本报记者统计发现,欣网视讯自2003年上市以来,7年内为股东创造的净利润总额仅为7116.31万元,其间仅于2004年中期做过一次10股转增8股的高送转,以及2005年末期作出每10股分红0.5元的分红方案。

尽管在上市公司的表现并不出众,但大股东依然能赚得盆满钵满的案例在资本市场并不鲜见。

“比如梅花伞、海通集团、德棉股份等等公司,都是这种没有退市隐患,但大股东都在进行卖壳重组,而且都获益匪浅。”前述上海投行人士介绍,“这已经变成一种生意了,圈内大家都知道这是个最简单的套利通道。”

据该投行人士透露,其所在的机构也曾找过类似的公司寻求借壳,但最终因为拟借壳资产质量问题最终作罢。

针对此类现象,上述专业人士坦言:“只要发行体制不放开,壳资源还是稀缺资源,那么这种套利机制就永远不会消失。”

据 上述业内人士介绍,类似现象最初在中小板普遍出现,甚至有类似梅花伞这样的非ST公司上市不到3年的公司就开始寻求重组。而令该投行高层担忧的是,目前类 似情况已经向主板蔓延,“除了欣网视讯,近期正在重组的海通集团也是一样的情况”。更令人担忧的是,创业板很可能会成为下一个“重灾区”。

“这种公司都有总股本较小,盈利能力不强和股价不高的特点,因为这样的公司借壳成本相对较低,往往能获得借壳者的青睐,创业板和中小板公司很多都具备这种特点,所以才成为大家关注的对象。”前述投行人士向本报记者坦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12

有一種人


2012-12-31  TCW  
 

 

有一種人,喜歡無聲勝有聲。

要說聰明,他們似乎比一般人聰明。當眾人群情激憤、正反雙方對峙叫陣時,他總在一旁默不作聲;可別以為他沒有主見,只是個好好先生,其實,他正精心計算得失。

依據經驗法則,兩強對峙,非拚個你死我活不可,但誰勝誰負未定之天,提前表態未免幼稚,更是天真,史上因壓錯寶而葬送個人前途之例子,多不勝數。於是,他很早就練習「韜光養晦」,即便是他的場子,他也喜歡為自己漆上保護色,隱身作壁上觀,唯有如此,他,才能成為最後的勝利者。

算盤打得極巧!

亂世中,總得有人聰明點,是吧?否則每個人都去當義和團,最後豈不全被亂槍打死?

「存活下來的,不是最強的物種,也不是智力最高的物種,而是最能適應變化的物種,」這是達爾文在進化論中的名言。要能夠成為最強物種,就得比氣長。

這麼說吧,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價值觀,對生命有不同的想法,有人重視公平正義,有人渴望擁有財富,而有些人則偏好權力。「這種人」為了求勝,對他來說,從沒有什麼原則是顛撲不破的,他要的是權力,因此,每出現兩造利益衝突,他盤算的,總非關事情對錯,而是誰的氣長。

在商場上,這種人可能極為成功,就像紅頂商人胡雪巖,他懂勝王敗寇,他知道蠻幹不如軟語,因此總是不出聲的為自己爭取贏面。在古今衙門裡,這種人更不乏頻頻晉升加爵之輩。

只是,古代的衙門、現代的政府,其存在是為了管理眾人之事,謀取眾人最大福利,但這樣的事必得牽涉是非,需要決斷。而這種只盤算一己私利之人,雖身處衙門,卻對眾人福利毫無助益,更遺憾的,他們善於趨吉避凶,若存活得越久,就越浪費眾人之資源,甚至成為製造群眾對立之元兇。

上週六,美麗灣渡假村環評案「過關」(詳見八十四頁)的背後,就是因為政府中的「這種人」。在許多公共政策上,我們也看到太多「這種人」,他們手握眾人資源,擁有足夠解決問題的籌碼,但是,他們卻不作為。

是誰,造成人民對立?答案,昭然若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144

有一百萬係手點辦?(答)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5804

答:

首先大家可能唔太慣睇平方米,你可以大約將做39平方米當做390呎。

個案讀者現利用優勢為住係舊樓,反而將新樓租比人求更佳回報。諗樣係庸才免費有屋住都提過將新樓租出而自己住係舊樓既方法令新樓收番黎既租金夠支付自住舊樓既部份按揭還款,但咁做先決條件係你間樓租出有4%回報或以上。因新樓租金太少,連支付新樓自己按揭都有問題。係呢個case租金回報得2.2%,比起港幣既無風險回報(三個月定期1.4%p.a.)好不了多少。咁低租金回報一係就買得太貴又或自己租得太平,故建議新買樓係8/2013收番自己住冇咁嬲。

舊樓諗樣會賣出。除非你間樓係極旺地點如沙田中心、荃灣市中心或旺角舊樓,否則舊樓一到三十年身價會打折。請在26歲樓齡將佢賣出。打折原因係下手接貨個人較難上會,或只上到十幾廿年既會。一間樓可以住之餘,亦係可以向銀行借錢既抵押品。如可抵押能力下降,該物品既價值都會下降。當然香港有十幾個大型屋苑可以反呢個「地心吸力」既,惟本身樓價有所反映,所以本樣成日叫你人後生錢少最好買大屋苑。

 

個案讀者賣出舊樓,現市值1.5mil欠銀行0.65mil,應該可以實收約80萬,夾埋自己手上20萬cash即係有1.0mil現金。諗樣見讀者買既樓都係少於3.5%回報,比香港以至國際平均為低,需知外國或台灣買樓收租有6-7%年回報是大有可能的! 收番1.0mil cash建議去買一隻和記黃埔出既債券,2019年到期年息7.25%,計埋賣價每年實收約6.25%,到期前賣一般97折收錢。讀者有左呢隻bond可月收$5208,夠幫佢新樓每月要還的$8625大部份。

而家降低左供樓出支後,收租少左$4800,供樓少左$5408,債券每月均收$5208,即係每月可儲多$5816。諗樣認為為讀者要養車,不如慳返哂幾次搬屋後要裝修既支出。當然花兩至二萬塗下油磨淨地板就冇問題。由於新樓租金回報實在太低,出現了收$4800租都唔夠佢該樓按揭比利息($3721)既問題,所以不如收番自己住。

最後,請專心儲起每月$5816淨多了的錢,如市況許可(即最少低於最高價一至兩成,而你又可比到三成首期情況下),諗樣建議讀者再去買番間樓,可比自己住或出租,但租金回報最少要係4%,如果唔係就唔好買。咁錢壓哂係債券點比首期? 其實隻和記黃債券可以抵押比銀行借到七至九成市價出黎的! 借出年息計4-5%左右,咁佢咪將債券自己派息setoff抵押比銀行借錢比既息。攞番70-80萬,加埋手上些少現金,買番間十幾年樓齡既三房,應該都可以等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588

點解香港仲有一百萬既樓?(80後買樓記:11回)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6495

入行做地產真係唔容易,我之前群埋班保險agent,到而家做左地產agent,係香港黎講,唔算係「高尚」之行業,除左成日周街跑之外,唔客易之處係要受人「白眼」。做保險係2008年經過雷曼之後,個客見份單有咩唔合佢心意又話你誤導,做地產仲大鑊! 九成以上生意都係一個agent代表哂買賣雙方,咁即係買賣雙方是但一個會賣平左或買貴左啦! 衰到註定要比是但一邊鬧添。但我睇過諗樣網,知道專才庸才通才之道,明白世間九成既人都可列入以上三個類別,作為一個朝氣勃勃80後之香港仔,我不甘於做庸才,亦讀唔成書做專才,而家把心一橫,將自己訓練做通才。

 

專才與否其實廿二歲前都知,因為人既思考同吸收能力係該歲數之後走下坡,我知本人學識不多所以好決定不向專才之路進發。當然唔排除我晚有所成,到幾十歲學懂易經之術數做番風水師傅,成為專才而利用兩者知識不對稱而賺錢。

 

相反通才利用頭腦靈活,找出世界需和求去賺錢。專才可是有人走上門比生意佢做的,通才者有如老闆、政客、政府官員,都係靠自己代表雙方利益而從中搵食的! 我而家搵份(sales)銷售工作,就想試下訓練自己可成通才與否。其實香港十幾年既教育係「零考核」一個人之通才能力的,所以大家無講讀唔讀得成書,都可以奮鬥試做通才。 既然要表雙方利益去搵食,訓練梗係由做sales開始啦! 講句野都唔掂點可令人乖乖地將手上既錢交比你?

 

超市老闆介紹我去佢御用地產鋪學野,同maria cordero似到twins咁既肥嬸,就係我開山師傅。師傅即係師傅,返工第一日就帶我去買樓。肥嬸知道有間唐樓可租可賣,見我生面口去扮宅男買樓。我同agent行入業主門口前,肥嬸打比我話家陣係角色扮演,佢做阿媽我做仔,一路睇一路傾計。

 

業主係一個咩都唔識既阿婆,同埋個樣似「元氣sushi」logo咁炆既阿伯。我行入去經紀當然唔比我同業主講野啦。佢驚老人家唔醒目講漏風聲。我上黎之前已同肥嬸熟讀背景: 一個單親家庭長大既後生仔,想自己一個搬出黎住但又冇錢,唯有睇唐樓仲要頂樓冇lift ! 我行入去,終於知識點解香港仲有一百萬既樓,原來間樓細到得個房同廁所,廚房係極之開放的,就係屋中唯一既窗邊有罐石油氣加個爐。

 

講到呢度,同九十後之年青人講,如果你唔知咩係石油氣,請番睇劉華既「天若有情」,曾幾何時,石油氣同電單車呢兩樣無關係既野,係劉華「響朵」既象徵。

 

講返買樓,我為左墮入角色,好天真咁問agent點解間屋咁x細? Agent哥哥話呢間係拆契樓,即係原本一個單位但已將契改做ABC,每個unit可獨立買賣,就因咁所以你仲搵到一百萬以下既盤。Well,肥嬸叫我只要扮有興趣買,跟手出門口同agent講好想間但唔夠錢,天真嬌咁問佢有咩辦法。我當然照做啦,而agent哥哥心裡一句:「x !!唔買就梗係租架啦!」之後好sincere咁同我講:「你可以租住先架! 還掂大家行左六層樓,無謂令我空手而回啦。」我用左肥嬸比我既12張冇mark number既一千蚊港紙,遞左比agent,簽個名之後,Deal!

 

相知肥嬸有咩部署,請看下回分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682

英國每四件運動短褲就有一件是它的 銘旺陳國雄罹癌 在病床打造隱形冠軍

2013-05-13  TWM
 
 

 

在英國每四件運動短褲,就有一件是它生產的;它的業績出色,去年每股純益近五元;這家公司去年底才上櫃,馬上受到矚目,被稱為「台灣成衣三雄」 之一。這家「隱形冠軍企業」就是銘旺實業,它是如何辦到的?

撰文‧許瓊文

位在新北市五股區的中興路上,某家隱身在一棟辦公大樓內的公司,辦公室簡單樸實,若不是特別留意,鮮少人知道,它是去年甫掛牌,就躋身「台灣成衣三雄」 行列的銘旺實業。

被喻為全球最負盛名的德國中小企業管理專家赫爾曼.西蒙(Hermann Simon),也是《隱形冠軍》一書作者,被稱為隱形冠軍概念之父。在西蒙的研究中,德國經濟和國際貿易的基石,並非前五百大企業,而是公眾知名度低的中小企業者。但這些中小企業其實多半是某個細分市場的領先者,銘旺實業正是西蒙口中的「隱形冠軍」企業。

翻開銘旺近三年的財報,從二○一○年到一二年,營收從十四億元成長到十九億元,EPS(每股稅後純益)在去年甚至高達四.八九元,默默穩定成長。

雖然業績出色,但銘旺過去「惦惦吃三碗公飯」,低調穩健地經營,一直到去年年底上櫃,以每股三十三元掛牌,才開始受到關注。

銘旺成立二十八年,直到去年底掛牌後,搭上全球休閒活動風潮的列車,以機能性成衣代工在資本市場迅速躥起後,股價從三十多元一路飆升到八十多元,媒體以「台灣成衣三雄」將它與聚陽、儒鴻兩大紡織業股王齊名。

但相較聚陽、儒鴻的高能見度,外界對銘旺這家成衣代工新秀,所知有限。《今周刊》專訪從未接受媒體採訪的銘旺實業董事長陳國雄,揭開這家低調企業的神祕面紗。

家族集團高知名度

陳國雄卻低調耕耘紡織

事實上,陳國雄出身商人世家,他的大哥是和桐化學董事長陳武雄,二哥是被喻為基因教父的陳奕雄,也是賽亞基因科技總經理。

銘旺的辦公室就坐落在五股中興路上的大都市科學園區,土地正是家族的和桐集團所有,與賽亞基因科技辦公室相鄰,而其中一棟大樓命名為「陳源河紀念大樓」表示陳家兄弟對父親的紀念。

相較兩個哥哥的高知名度,默默在紡織業耕耘的陳國雄顯得低調許多,就連競爭對手也不清楚這家企業的狀況。儒鴻企業董事長特助許佑豪就說,「我們也很好奇,這家企業成功的原因。」雖然紡織產業曾被喻為「夕陽工業」,但陳國雄卻認為「只有夕陽管理,沒有夕陽工業。」在他的帶領下,銘旺經歷兩次的關鍵轉型,如今主要客戶遍及歐洲、美國,在東南亞擁有四處生產基地。

為接單而買下一座大馬工廠

在別人不去的國家練兵

成立於一九八六年的銘旺,起初是做轉單交易的貿易商。一九九八年,陳國雄為了接世界知名運動品牌愛迪達(Adidas)的訂單,購入原本就在替銘旺代工的馬來西亞工廠。這個決定,讓陳國雄從貿易商一腳跨入製造業。

當時,歐美對全球紡織品設立進口配額限制,所以台灣的紡織廠多半只要靠配額,就能有穩定的獲利。但陳國雄有危機意識,他在馬來西亞購入廠房,除了成為愛迪達的代工廠,也往上游跨足製造業,降低成本,並訓練出接單世界一流品牌的能力。

銘旺的第二次大幅成長,是二○○○年在緬甸設立生產基地,尋找專屬的代工廠,這也是陳國雄獨到的見解決策。

當時,緬甸是東南亞最封閉的國家,受軍政府統治,不允許外資進入,更別說要設廠,資金的進出更是困難。

但陳國雄卻看上「緬甸因為受到美國貿易牽制,很少能出口美國,但卻是東南亞出口歐洲、航運路線最快抵達的國家」。

於是,陳國雄逆向操作,避開各大紡織廠爭相競逐的美國市場,改以歐洲為目標。

因為深耕緬甸得早,當許多企業才要到這個國家投資,陳國雄的腳步又比別人早一步,離開最大城市仰光,轉往鄰近小城設廠,「仰光的工資一定會變高,銘旺新廠九月工廠會完工,預計招募一千六百多名員工,是當地首家進駐的外資。」陳國雄說。

緬甸曾是英國殖民地,深耕緬甸的銘旺,因此被英國一家運動用品代理商Tex Line相中。Tex Line是英國第一大運動品牌零售商Sport Direct的代理,旗下擁有許多歐洲著名的運動品牌服飾。

「通常第一筆訂單,都是幾打地訂,但是Tex Line是一次下一個貨櫃。」陳國雄回憶,當時也不知道對方是這麼大的企業,還想是不是搞錯了。Tex Line再創銘旺的高峰,「據說,在英國每四件運動短褲,就有一件是銘旺生產的。」銘旺獨立董事,也是世新大學財經系教授郭迺鋒說。

○六年,全球紡織品配額限制解除,陳國雄為了追求更低廉的生產成本,又將觸角伸往中國、越南及寮國。

「開始要建立各地的生產特性。」陳國雄說。由於中國、馬來西亞人力成本較高,就專注生產少量、多樣、高單價的戶外機能服飾;緬甸、寮國因為勞力充足,則專注於普及化、平價、量大的服飾,加上寮國銷往歐洲是「零關稅」,這兩個國家都以歐洲為主要出口市場。

除了開拓市場,陳國雄帶人管理也有一套。

他笑著說,「我就是校長,親自招募年輕的新血。這些新員工待在台灣總公司一年後,就直接被丟到海外工廠去,從最基層做起。」如今銘旺各地的經理、廠長等四十歲上下的高階幹部,都是陳國雄一手帶出來的。

陳國雄回憶,早期網路還不發達,每天晚上十一點,他一定坐在電話前,與各地主管一個一個地溝通,聽他們回報的問題,同時傳達總部的指令,「我最高紀錄,一個月打了十萬元的電話費,當時管理部最高的成本,就是電話費。」就是這樣一點一滴,陳國雄建立起銘旺的紡織版圖。

在病床上決定讓公司上櫃

作為六十歲生日大禮

經過二十多年的埋首經營,陳國雄在去年滿六十歲,送給自己一份大禮,就是順利讓公司上櫃成功。

很少人知道陳國雄曾經罹患過三種癌症,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被病魔擊敗,「甚至他是在病床上,決定公司要公開發行、掛牌上櫃。」郭迺鋒說。

雖然那已經是○四年的事情,原本預計三年後要掛牌,卻遇上全球金融海嘯,「只好延後兩年。」陳國雄說話的時候,顯得有些不清楚,會刻意地用手遮起嘴巴,外人可以看出他的淋巴曾經動過手術。

幾經起伏的掛牌之路,並沒有讓陳國雄氣餒,他反而認為「每個企業都是由虧轉盈,每個突破都是艱辛的過程。」他笑著說;「一開始,我的員工還笑我,董事長發給我們的股票會不會是壁紙?」專注戶外機能服飾的品牌夢

布局台灣及中國市場

與其他紡織代工廠很不同的是,陳國雄一直有個品牌夢。一九八六年銘旺成立,他就以「哈克士」註冊為自有品牌,專門銷售運動褲、海灘褲等,與當時台灣的品牌「蘋果牌」、「選手牌」一較高下。

「後來台灣品牌不敵國外品牌競爭,紛紛結束經營。」陳國雄忍痛結束品牌,專注代工本業。如今,銘旺經營上軌道,原本想退休的他,續任董事長再衝品牌事業。

銘旺重啟過去「哈克士」品牌,陳國雄很謹慎行事,「我希望用最低成本、最短時間,最多五年讓這個品牌轉虧為盈。」他先測試市場水溫,目前在台北板橋、高雄夢時代設點,中國南京也有十二個據點。

從代工跨入品牌,對陳國雄及銘旺來說,都是新的挑戰與考驗。

銘旺實業

成立時間:1986年

負責人:陳國雄

資本額:3.38億元

主要業務:成衣代工

主要客戶:Tex Line(英國第一大運動品牌零售商Sport Direct的代理)、Gear、Chia Moon、Marmot等,以機能性服飾為主的品牌商

近三年獲利:

單位:億元

2010 0.6

2011 1.4

2012 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581

「有一天中央政府兜不起,這才是真正可怕的時候」

http://www.infzm.com/content/93777

正門沒有開,地方政府又有融資的需求,必然使得債務隱性化,也難以控制債務規模。

口述:魏加寧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

採訪整理:南方週末記者羅瓊

以企業的名義借錢干政府的事

城投債看似金融創新,實際上是現行制度安排不合理導致的,也使得地方政府債務的鏈條變得越來越長,邊界越來越模糊。

我們研究地方債務的初衷是想研究地方政府如何通過正規途徑發債。

預算法規定,地方政府不得發行地方政府債券。變通的渠道就是成立一個平台公司。

地方融資最早是由國開行貸款,國開行是政策性銀行,貸款期限比較長,成本也比較低。

到了2009年,按道理應該是政策性銀行往前衝,商業銀行往後撤。事實恰恰相反,商業銀行都變成政策性的,衝過去給平台貸款。

2009年貸款增長非常快,據我們瞭解,百分之四十流向地方政府的融資平台。當年下半年,銀監會提醒商業銀行要注意平台貸款的風險,逐漸把水龍頭擰緊。

2010年以來,城投債、地方債、信託、銀行理財,轉來轉去錢其實還是給了地方政府。

正門沒有開,地方政府又有融資的需求,必然東欠西欠,無法控制債務規模,也使得債務隱性化。

現在流行的平台公司發的城投債,存在三個問題。

第一,國外都是政府發債轉貸給企業去用,因為政府的信用比企業要高,所以政府發債融資成本低,期限也比較長,然後轉貸給企業。我們的城投債是以企業的名義借錢,干政府的事兒。這是倒過來的,企業融資成本肯定比政府高,就出現價格的倒掛。

第二,城投債是地方債,但是由國家發改委審批。對投資者而言,就是中央政府背書,結果地方的風險轉移到中央,投資者完全可以找中央政府、發改委還債。

第三,城投債是發改委批,發改委不納入財政部的管理範圍,只管批,不管還。

城投債看似金融創新,實際上是現行制度安排不合理導致的,也使得地方政府債務的鏈條變得越來越長,邊界越來越模糊。

現在地方政府在大搞城鎮化,資金需求很大,又不允許他發債,如果還是靠老辦法——賣地,就會出大問題,隱性負債肯定更加無法控制,財政風險與金融風險會交叉傳染。只有改革,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448

大眾點評和美團有一腿?!如果大眾點評和美團在一起會有什麼激情?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5716.html

【導讀】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團購公司合併在一起,會不會形成雄霸O2O市場的新一極?如果二者結合,這將是一個1+1>2的選擇,有可能成為中國互聯網上BAT三巨頭之外的另外一極。在此黑馬哥分享這篇商業價值(王偉 and 紀云)的文章,這不僅對彼此都是益處,也將豐富中國互聯網生態。畢竟,在一個健康的商業環境中,每一個產業變革的新歷史階段,都會相應誕生新的巨頭,有時候,是去創造傳奇還是在多年之後一聲嘆息,真的只是在電光火石的一念之間。

找靈感、挖黑馬、評熱點、抄本質-這裡是黑馬通訊社大眾點評網正在成為新的焦點——不是因為即將IPO,而是因為不斷與巨頭傳出緋聞。

10月28日,據深圳觸電電子商務公司創始人龔文祥爆料,「蘇寧在聯合弘毅4.2億美元收購pptv之後,現在正在和大眾點評網談收購,據稱也談的差不多了。」

幾天前的10月24日,有媒體報導稱,從大眾點評投資方紅杉資本得到消息,大眾點評網和百度正進行談判,商談百度以約20億美元價格收購大眾點評網事宜。大眾點評迅速闢謠,而緋聞的另一當事人百度則曖昧地表示「不予置評」。

正在過去的2013年,移動互聯網經歷了一系列的資本整合,第二梯隊企業(新浪微博、高德、UC、91)先後被收歸巨頭麾下,這讓大眾點評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複雜微妙的產業局面中。在這種巨頭紛紛用資本的方式為未來做出佈局的局面下,專注於連接用戶與線下商戶的大眾點評價值凸顯,成為了眾人垂涎的香餑餑。

核心價值

2013年移動互聯網諸多併購與入股事件的背景是巨頭對於移動渠道的爭搶,但客觀來說,大眾點評其實算不上UC或91那樣規模的流量大戶,那麼他被巨頭垂涎的核心價值到底是什麼?

首先是持續10年耕耘在線下商戶端積累的門檻。眾所周知,所謂O2O最難做的就是線下的半圓,產品、支付可以在短時間搭建,但要贏得商戶的信任並在數百萬家商戶中建立口碑和認同則遠非互聯網公司獲取用戶那麼容易。畢竟互聯網的概念可以說得天花亂墜,但到了合作商戶那,需求可能就兩句話:「你是不是真的懂我,跟你合作能給我帶來什麼利益?」

事實上,大眾點評在過去一年圍繞商戶端紮紮實實的做了很多工作,無論是發卡數過千萬的電子會員卡還是近期與部分合作商戶推行的在線預定系統,都在用互聯網的方式幫助商戶做營銷,這種在商戶端的影響力和認同不是短期內能夠輕易被取代的。

大眾點評另一個更核心的價值其實是用戶習慣

互聯網世界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例子,一些看似產品不錯、推廣不差錢的應用最終卻在市場中折戟沉沙,很多時候輸給的對手所擁有的用戶習慣。在智能手機時代,找餐館看大眾點評已經成了很多用戶下意識的習慣,儘管曾經高德地圖也試圖在應用中集成各種商戶的點評信息,希望地圖作為一個統一的入口讓用戶把吃喝玩樂的事在地圖上全解決了,但是無奈用戶很難再養成打開地圖找餐館的習慣。

在線下商戶端的積累和用戶多年形成的點評習慣讓大眾點評擁有和其他流量型公司不同的優勢,並且這些線下優勢幾乎都是BAT(百度、阿里和騰訊)們並不具備的,如果有一個相對穩定的產業環境,讓大眾點評圍繞線下商戶做深做大,成為對數百萬商戶最具價值的互聯網公司,那麼獨立上市自然是最好的選擇。不過過去一年複雜微妙的產業和資本變局讓大眾點評不得不在這個節點嚴肅思考自己的未來。

大眾點評的尷尬

2013年資本層面的併購整合如同推倒了一個多米諾骨牌,大眾點評雖不直接身處其中,但在一系列資本撞球之後,產業的壓力已經向它迎面撲來。

首先面對的是資本壓力,事實上這也是今年諸多移動互聯網二三梯隊公司選擇被BAT併購的深層原因。對於大眾點評來說,雖然2008年開始就已經盈利,但2011年團購市場的巨變,在全行業虧損的壓力下,大眾點評不得不選擇於2012年繼續融資擴大市場份額,然而如今美國資本市場依舊持續低迷,中概股頻繁受到質疑,至少近期內並非上市的好時機。大眾點評網CEO張濤在近期接受採訪時表示希望在5年內獨立IPO,只是逐利的資本方未必能有這麼長遠的戰略眼光,那麼投資方若要尋求退出,自然希望有大公司用併購或者入股的方式接盤。

其次是產業環境變化的壓力。在巨頭圍繞流量的戰爭基本告一段落,移動互聯網的流量資源越來越向BAT和360這樣的公司聚集,大眾點評網面臨的競爭格局比以前更加複雜,選擇與一家流量巨頭合作就成為看似最合理的選擇。事實上,這也是一些媒體認為大眾點評會投入百度這樣流量巨頭懷抱的邏輯所在。但是,如果仔細分析大眾點評的流量結構就會發現大眾點評對百度的需求未必那麼強烈。據大眾點評內部人士透露,流量成本的上升對大眾點評的影響並沒有外界想像的那麼大,目前大眾點評網的流量構成中,60%以上來自自有流量,通過搜索帶來的流量只佔到10%左右。

與流量相比,團購業務的低毛利率才是大眾點評目前最棘手的問題。據團購業內人士透露,整個團購市場低毛利率的慘烈競爭已經嚴重影響了行業的健康發展。在2012年,團購行業的毛利率還能達到8%左右,而這一數字在今年已經下降到5%。無論是大眾點評還是美團,如果想要繼續發展,都必須思考如何讓團購業務跨過目前的低效競爭階段。

無論如何,面對行業內的激烈競爭和過去一年行業外產業環境的巨大變化,大眾點評作為一家業務注定很重的本地生活服務公司,如果一邊在本地生活市場與美團等競爭對手激烈搏殺,另一邊戰略空間卻被巨頭慢慢蠶食,將會使自己處於最為凶險的腹背受敵局面。尋求穩定的戰略後方,集中精力打一場戰爭就成為大眾點評必須要做出的選擇。

投入誰的懷抱?

在這樣的局面下,大眾點評若想既保證投資人的利益,又能為自己創造繼續在本地生活領域深入耕耘的條件,最容易的選擇就是與流量巨頭們的其中一家合作,專心建立對線下商戶的服務能力。沿著這個思路,百度、騰訊、阿里、360甚至蘇寧(至少解決資金的問題)都會成為可能的合作夥伴,不過對於大眾點評目前數十億美金的估值,有實力接盤的巨頭除了足夠的資金規模,更重要的是有沒有一次拿出這麼多錢的決心。

其實,大眾點評在投入巨頭懷抱之外還有另一個更大膽的選擇,那就是——和美團合併。如果這件事情真的發生,那麼新公司將在國內的團購和本地生活市場佔據絕對的統治地位,根據團800發佈的2013年8月團購市場報告中,大眾點評團和美團網在一二線市場的覆蓋份額分別為41.95%和33.22%,二者相加佔據中國一二線團購市場75%以上的份額,單月成交總額之和超過25億人民幣(大眾點評團9.25億,美團網為16.51億),大眾點評在一二線城市深耕耘多年的影響力加上美團網在三線城市的覆蓋率不僅將造就一個基於O2O的新的移動互聯網巨頭,也將一舉終結團購行業低毛利率割肉競爭的慘烈局面,帶動整個行業向更成熟的階段發展。

時光回到一年多前,視頻網站的老大優酷網與其最強大的競爭者土豆宣佈合併,視頻網站市場出現了絕對的領導者,今天回頭來看,這不僅終結了國內視頻網站們靠賣版權割肉競爭的蠻荒階段,不再為市場份額擔憂的新的優酷土豆集團也能夠把更多資源投入到自制內容和向移動端發展這些更有價值的戰略方向,在目光長遠的戰略下,才有了今天以《曉說》、《邏輯思維》、《萬萬沒想到》等一批國產視頻網站自制內容的百花齊放。

雖然美團網與大眾點評的合併對於行業發展是一件好事,但它同時面臨一個顯而易見的現實困難:且不說美團與大眾點評在團購領域的競爭關係,更重要的是阿里作為美團的股東,很難想像它會容忍大眾點評和美團攜手成為移動互聯網新的一極,但是如果是在百度或騰訊對大眾點評持續爭奪的壓力下呢?

事實上,大眾點評CEO張濤和美團網CEO王興曾有過一次長聊,那是在今年7月份的2013年極客公園移動互聯網創新大會上。他們先後上台演講,然後先在台下聊起來,再在嘉賓休息室裡繼續密談,最後王興甚至決定和張濤搭乘同一班飛機到上海。在云端的那幾個小時裡他們究竟聊了什麼外界無從得知,但這給人很多遐想,尤其在現今的互聯網格局下

在互聯網圈的諸多CEO中,張濤是一個足夠低調但又有Vision的人,否則也很難帶領他的團隊持續十年耕耘在本地生活這塊充滿髒活累活的領域。因此他沒有選擇在團購概念興起, Groupon、Yelp等公司紛紛上市的時候藉著概念跟風IPO,而是繼續融資把團購業務和本地生活做紮實,尋求五年內以更以一個強大的本地生活服務商身份獨立上市。

另一方面,大眾點評也並非一個被資本架空的公司,根據張濤公開披露,大眾點評創始團隊和管理層目前佔據50%以上的股權。

事實上,對於大眾點評來說,如果加入BAT任何一家的陣營,都很難保證未來公司會沿著自己理想的方向去前行,這是任何一個想要有所作為的CEO心底最深的結。

正如UC優視董事長俞永福在談到為何拒絕百度20億美金收購時說過的,「圍繞未來進行佈局,百度有太多的想要UC幫他去支撐、幫他去落地、幫他去完成的事情。然而很多百度認為戰略優先級較高的事情都不是UC今天要重點去發展的方向。任何一個有追求的移動互聯網第2梯隊企業,在面對BAT伸出的資本橄欖枝時,心情都是複雜的,很多時候被收購意味著獲得大筆的現金,但同時也意味著夢想的破滅。至少也是自己變成實現巨頭夢想的工具而已,對於任何想要有所作為的創始人來說,內心都會有些許不甘。」

拒絕被收購、獨立發展固然需要實力和勇氣,那麼大眾點評與美團是否存在摒棄前嫌共同成為移動互聯網新一極的可能呢?

首先顯而易見的好處是,雙方不用再在團購這個本來就很「苦逼」的領域為爭奪市場份殺的魚死網破了。眾所周知團購是個毛利率極低的行業,一方面在於團購網站的同質化競爭,另一方面也因為目前階段的團購能給商戶帶來的營銷附加值實在有限,如果兩家合併,省去了重複勞動的資源消耗,能將更多精力和資源放在如何幫助商戶做營銷上,也將使整個團購的服務水平和利潤率拉上一個新台階。

另一方面,作為團購市場的前兩名,美團和大眾點評 事實上已經逐漸遠離同質化競爭,雙方互補的部分越來越多。拿團購業務來說,美團的覆蓋城市很廣,尤其在二三線城市迅速擴張。而大眾點評則在一二線城市比美團挖掘得更深,據最新數據,其覆蓋率達37.72% ,高出美團約5.5%。

而在公司戰略上,美團憑藉其在電影團購業務上的優勢推出單獨應用「貓眼電影」,這意味著美團已經在團購之外開拓疆土,進入垂直細分行業開始O2O的探索。目前,在「貓眼電影」之外,美團也開始在酒店領域發力,以團購為中心開始橫向發展。相應地,大眾點評憑藉其在餐飲領域多年的積累,則在往O2O上縱向延伸,把商戶的營銷做深做紮實。最近一年,大眾點評在點評信息、團購外,又先後推出電子會員卡和訂位業務。可以說,按照這個發展勢頭,兩家在很多方面其實並不存在直接的競爭關係。

如果二者結合,這將是一個1+1>2的選擇,有可能成為中國互聯網上BAT三巨頭之外的另外一極。這不僅對彼此都是益處,也將豐富中國互聯網生態。畢竟,在一個健康的商業環境中,每一個產業變革的新歷史階段,都會相應誕生新的巨頭,有時候,是去創造傳奇還是在多年之後一聲嘆息,真的只是在電光火石的一念之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138

3大誤判 還能有一年賺四個股本 的好日子? 宸鴻江朝瑞:走這條路,就是要面對壓力

2013-11-07  TWM
 
 

 

困,幾乎是多數台灣電子業的共同寫照。

但有一個人卻困得比誰都深,他曾經負債15億元,過了14年還債的日子,直到二次創業,把小工廠做到全球觸控面板龍頭,連年營收千億元。

如今,僅僅三年時間,千元股價夢碎,徒留外界如潮水般的質疑。

他是宸鴻董事長,江朝瑞。

撰文.顏雅娟、林宏文 研究員.周岐原今年秋天還沒過完,宸鴻董事長江朝瑞卻提前感受到最酷寒冬天的來臨。

十月二十四日,宸鴻股價又探底,最低來到二一六元,光是今年以來,就大跌超過五七%,不僅創下上市最低紀錄,甚至跌破三年前掛牌承銷價二二○元;宸鴻的市值從最高峰的二二○○億元,跌落到七一七億元。

天生生意人 面臨後天困境七年前,蘋果第一代iPhone在美國舊金山風光發表,身為蘋果玻璃電容式觸控技術供應商的宸鴻,從一家沒沒無名的小公司,搖身一變成為蘋果最重要的御用零組件廠。純正的蘋果血統,為宸鴻的掛牌上市編織出美麗的夢,吸引了五十八萬人抽籤,股價也隨著各代iPhone的推出,一度衝到九八二元;江朝瑞本人更以九億美元身家,榮登《富比世》二○一二年台灣富豪榜第三十六名。

只是,當風光已成往事。今年五月,宸鴻股價跌跌不休,外界都在質疑宸鴻的未來;當時江朝瑞仍舊自信滿滿地對外宣稱:「從整個觸控產業來看,今年還是大爆發(booming)。」面對外資產能過剩的質疑,江朝瑞直接駁斥:「我對(觸控)市場表示樂觀、也深具信心。」然而,在強硬對抗質疑的背後,可能連江朝瑞自己都還在找答案。

但在找到答案之前,令人難堪的數字卻已擺在眼前。宸鴻第三季慘澹的營運成績,不僅提前反映在股價上,在第三季法說會召開的前一周,外資更頻頻看衰:瑞銀證券把目標價砍到一八○元、大和證券只給了一七○元,而美林證券則悲觀地預言:「宸鴻明年將面臨艱難過渡期!」曾在首次創業跌過重重一跤的江朝瑞,如今走到這一步,連他自己都想問,怎麼會又一次陷入了人生困局?

「他就是天生的生意人!」曾與江朝瑞接觸多年的業內人士,一談起江朝瑞就先給他下了這樣的評語。沒有架子、為人海派,都是跑業務出身的江朝瑞,給人的既定印象。在宸鴻大好的時候,甚至不惜斥資一億美元打造豪華遊艇,為的就是招待各方好友。

從輔仁大學企管系畢業後,江朝瑞沒有為別人上過一天班;三十歲前,靠著自創映像管監視器品牌賺到人生第一個億元。但遠赴印尼設廠後,卻接連碰上對手殺價競爭及惡性倒債,讓江朝瑞負債十五億元黯然回到台灣。

不懂技術卻懂得「聚才」

度過出第一次事業低潮,江朝瑞選擇從觸控產業再出發。其實,江朝瑞對自家研發的觸控技術頗有信心,雖然當時觸控技術還未成氣候,市場上連一項具觸控功能的熱門商品也沒有,但江朝瑞仍把握每個機會主動出擊,目的就是要創造舞台,希望讓國際大廠見識宸鴻的技術實力。

江朝瑞最初登門拜訪的對象,是當時手機龍頭諾基亞。距離台灣九千公里遠,位在芬蘭的諾基亞總部,他一共去了三次;江朝瑞曾對本刊回憶說:「其中有一次,那時候芬蘭剛好下雪,我一邊看外面在下雪,一邊在想,等一下要怎麼向他們介紹……。」然而,三次造訪的結果,卻是意外的苦澀,雄霸全球手機的大廠,對江朝瑞描繪的觸控市場願景並不買單。

後來,江朝瑞在麥實創投董事長方國健的推薦下,力邀剛從摩托羅拉中國區總裁位置退休的孫大明擔任總經理,「那時候,江朝瑞一知道Tom(孫大明英文名)退休,立刻飛到北京看他,還將廈門房子給他住。」一位曾在宸鴻擔任副總層級的主管回憶說,當時孫大明都還沒答應要來,江朝瑞就已把辦公桌、電腦全都準備好,「他對人才的重視,可見一斑。」因為會「聚才」,二次創業的江朝瑞才能從一位完全不懂技術的門外漢,躋身蘋果最重要的御用觸控面板廠,成功搶下大單。

誤判一:

沒有他,蘋果仍是蘋果靠著領先技術與經營團隊,宸鴻因吃下蘋果訂單足足過了三年的好日子。二○一○年,宸鴻掛牌時,一共吸引五十八萬人排隊抽籤,上市第一天,一開盤就大漲二八○元,中籤的投資人一張現賺二十八萬元。在股票上市前夕,宸鴻還被商業媒體冠上「沒有他,就沒有iPhone」的讚譽,強調宸鴻無可取代的產業地位。

但在敲鑼掛牌那天,江朝瑞臉上始終沒有露出太多驕傲神情;不久後,江朝瑞在接受《今周刊》專訪時說:「觸控技術其實沒有當股王的本錢,我覺得現在是過熱,很怕投資人受傷!」 果不其然,一二年,江朝瑞最憂心的事情發生了——蘋果叛離。蘋果iPhone 5確定改用內嵌式觸控技術,讓宸鴻頓失重大訂單。

「其實,這(透明玻璃投射式電容)技術算是宸鴻幫蘋果做出來的。」台灣某家玻璃基板員工指出。重情的江朝瑞,或許怎麼也沒料到,一路跟著蘋果打拚的合作默契,竟然沒有他想像中的牢固;傾公司全力支援蘋果的江朝瑞,如今更面對「沒有宸鴻,蘋果依然活得很好」的窘境。

面對外界的質疑,江朝瑞不得不硬打起精神。畢竟,這時的宸鴻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家沒沒無名的觸控代工廠,而是台股績優生,江朝瑞的肩上,多了投資人的殷切期待。

去年五月,宸鴻股東會一開始,江朝瑞就開門見山地說:「『in-cell』(內嵌式觸控面板)的來臨是早晚的事,我們本身都是抱著最壞的打算。」他更對小股東信心喊話:「從上市的第一天到現在,我沒有賣一張股票。」也許江朝瑞自己真的沒有賣股,但他的妻子卻賣了。

原本持有宸鴻一六%,總計三六○○萬股的大股東寶德,從去年到今年二月,連續三次大量轉讓股票,總金額超過一八八億元。

知情人士透露,由於持有寶德股權達二七.六%的最大股東Yield Return投資公司,江朝瑞妻子彭雲陵擁有董事席次,當寶德董事會在討論是否要出脫宸鴻股票時,江朝瑞一度持反對意見,但終究抵不住由私募基金主導董事會的決議,甚至,在寶德董事會做出賣股決定時,還傳出江朝瑞曾私下進場接手。

只是,寶德手上的宸鴻股權高達一六%,即使江朝瑞對外宣稱對寶德沒有控制權,還以從未賣過名下一張股票來自清,卻難逃小股民責難。

誤判二:

過度樂觀 積極擴產

或許當時的江朝瑞真的無心於處理宸鴻股票獲利,因為對他來說,最重要、最急迫的是:如何挽救失去蘋果的宸鴻。

在確定蘋果未來iPhone將轉用內嵌式觸控技術後,江朝瑞喊出「三三三法則」,希望把蘋果占營收比重降至三分之一,並且讓既有客戶及新事業能成為支撐公司的另外二隻腳。確實,去年第四季開始,宸鴻來自蘋果的營收比重已降至四成左右;只是,另外兩隻腳,卻未如預期實現。

為了找來新客戶,江朝瑞想方設法擴大產能規模。觸控業內人士分析,「宸鴻產能一定要開出來,不管是做給投資人看也好、做給客戶看也好,這樣才有可能下單給你。」江朝瑞最冀望出現的客戶,當然是微軟帶動的Win 8新作業系統。去年八月,就在Win 8上市前夕,江朝瑞自信滿滿地說:「微軟Win 8作業系統正在醞釀反撲,而且市場更大。」看好時機,宸鴻更在去年底,大手筆以每股三十一元,總計五十五.八二億元,從友達手中取得達鴻一九.九%股權,達鴻當時是最早通過微軟認證的筆電觸控面板供應商。

此後,宸鴻馬不停蹄地展開一連串的擴張動作,先是宣布達鴻擴建台中四.五代新廠,緊接著,公布與和鑫針對單片式玻璃觸控方案(簡稱OGS)前段產能攜手合作;到了今年初,更在福建平潭新增五.五代新廠。在短短三個月內,就透過具體的投資與合作計畫,積極展現擴產的決心。江朝瑞的樂觀不是沒有原因,「那時候整個市場氛圍的確是這樣,大家都在喊缺貨。」為了確保觸控面板的量,甚至英特爾(Intel)也找上江朝瑞簽合作意向書,直接出馬向宸鴻要產能。

但這樣快速擴產,難道沒有風險?在商場打滾多年的江朝瑞坦言,「客戶常常畫大餅,而且只給預測、不給承諾。」但對站在命運十字路口的江朝瑞而言,此時也只能背水一戰、放手一搏。「機會與風險,本來就是鄰居或兄弟。」他說。

對照宸鴻為了觸控NB大舉擴產,當時群創(原奇美電)高層的態度完全相反,「如果觸控NB做得起來,我們能多賣一點面板,當然樂觀其成;只是,消費者有沒有想要這樣的產品,我們也還在看。」由於觸控筆電賣不動,導致觸控面板報價,從今年初的五十美元,一路下降至三十美元;預估到今年第四季,各家大廠為了出清產能,很可能再把價格往下壓低至二十五美元。

果不其然,今年八月宸鴻宣布下修今年資本支出,原先計畫投資三百億元,現在下修到二五○億元,平潭五.五代廠的投產規畫將更謹慎小心;至於原先積極擴廠的達鴻,由於第三季業績大幅下滑,股價在減資後更跌到十元以下。江朝瑞不得不承認,自己在年初大肆擴充產能,是誤判情勢。

誤判三:

輕忽低價對手與中國客戶

雪上加霜的是,市場上二十多家相繼投入觸控面板的新業者,更讓產能過剩、產品低價化,成了擋不住的潮流。一位外資分析師指出,「宸鴻技術還是不錯的,但觸控NB市場今年都沒做起來,時間一拖長,其他人就趕上來了。」在今年八月初的法說會上,宸鴻財務長劉詩亮坦言:「今年最大的挑戰就是產品快速低價化。」隨著低價手機與電腦開始普及,友達與群創陸續推出整合LCD面板與觸控的一條龍產品,可比獨立觸控廠生產的產品降低兩位數的成本。

在中國方面,觸控大廠歐菲光更是靠著靈活身段打下聯想,以及為數不少的大陸手機市場,祭出比市價低約三成的價格搶單,緊咬宸鴻不放。

一位券商分析師點出,「之前NB廠要求降價,宸鴻不願意,認為技術比別人好,沒想到後來客戶卻一去不回頭。」在低價競爭之下,宸鴻就算有領先的技術、更好的良率,也很難阻擋客戶倒向更低價的觸控面板供應商。

「現在來看,宸鴻應該在年初就直接抓低價。」分析師指出。這樣的說法或許是事後諸葛,但走過上半年大好光景之後,江朝瑞怎麼也沒想到,好日子這麼快就過去了,不到半年時間,從大家搶著要貨、變成市場拚命砍價銷貨。

一位國內小尺寸面板廠副總經理抱怨說:「或許宸鴻是不缺錢也不缺客戶,每次去拜訪都是愛理不理的。」這位副總回憶,前幾年,他曾經跟著公司高層一起與江朝瑞吃飯,席間江朝瑞人非常和善、客氣,但一講到生意,後來都是不了了之,「他們那麼賺錢的公司,根本就不理你。」即將於年底掛牌的觸控IC大廠F–敦泰董事長胡正大說,F–敦泰成功開發出觸控IC後,曾經找遍兩岸許多大客戶,但發現台灣業者並不積極,反倒是大陸觸控面板業者立刻掌握住商機,才會形成目前許多大陸手機與平板業者,大量採用大陸本地零組件供應商的情況。

「台灣面對大陸業者的崛起,不能再抱持著忽略甚至瞧不起的心態了。」出身工研院、台積電的胡正大,相當憂心接下來台灣的競爭實力。

逆境拚翻身 奮力一搏

面對新的變局,儘管宸鴻財務長劉詩亮強調,宸鴻將搬出奈米銀薄膜觸控產品、單片式玻璃觸控方案,藉此收復失土。不過,業內人士分析,即使宸鴻搬出低價化解決方案,奈米銀薄膜觸控要到明年第二季才有可能進入量產;而單片玻璃觸控技術,也因為NB局勢不明,再加上宸鴻本身投產較晚,新產能一開出就會面臨價格戰,讓外界認為宸鴻前途茫茫。

瑞銀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謝宗文更指出:「明年第一季,宸鴻單季每股稅後純益很可能降至一.五七元。」即使宸鴻再也回不到一年賺四個股本的好日子,但據宸鴻員工表示,不管外界如何質疑,江朝瑞仍希望員工不要氣餒,向公司內部打氣說:「別人說我們好的時候,我覺得沒那麼好;但被說差的時候,我也覺得沒那麼差。」一直走在大起大落、充滿驚濤駭浪的競爭浪頭之上,江朝瑞曾說:「拳王不是把別人打昏稱作拳王,是別人打不倒才叫作拳王。」誰能撐住那口氣,就能當上最後霸主。認識江朝瑞的業內人士更直言:「講直接一點,江朝瑞像打不死的蟑螂,一定會再找到其他地方爬起來的。」有第一次創業慘賠的教訓,江朝瑞早學會了與磨難共處,「做生意的壓力是永遠不斷的。吃這行飯、走這條路,就是面對壓力,這是永無止境。」這是江朝瑞過去能從谷底翻身的重要原因。這一次,面對股價創了歷史新低的宸鴻,江朝瑞能否從逆境中翻身,二萬多名小股東都殷切地期盼著。

宸鴻光電

成立時間:2003年5月

負責人:江朝瑞

資本額:5億元

主要業務:觸控感應器、觸控模組、ITO玻璃及保護玻璃相關產品近三年EPS:22.69元(2010年)37.21元(2011年)44.33元(2012年)

江朝瑞

出生:1953年

現職:宸鴻光電創辦人暨董事長經歷:台灣錄霸公司總經理、鈦積創新公司董事長

學歷:輔仁大學企管系

3次誤判改變命運── 宸鴻走入營運困境2010/10/29首日掛牌 收盤價505元2010/05/31 最高價982元抉擇1.跟進蘋果觸控技術的轉向?

誤判:不跟進!堅持用宸鴻貼合專長,搶攻中大尺寸觸控面板。

抉擇2.微軟Win 8會帶來新春天?

誤判:相信!籌資128億元,宸鴻全面擴產,賭觸控NB會全面起飛。

抉擇3.走低價化策略?

誤判:不要!輕忽大陸競爭者崛起,市場產能過剩,宸鴻無力回應產品低價化趨勢。

2013/10/28跌破220元掛牌價

製表:周岐原

好光景不過 3 年

重要關卡頻誤判,讓宸鴻的營運走下坡,營業利益率與股東權益都已大不如前。

連大股東都出脫持股

──寶德賣出持股,進帳188億元2012/02/29 以472元出脫2萬張,進帳94億元2012/07/02 以363元出脫1.6萬張,進帳59億元2013/02/01 以491元出脫7000張,進帳35億元

江朝瑞興衰語錄

論產業

「說我那時候就知道蘋果會用這項技術,是馬後炮,騙人的;我只是選擇不要跟我的客戶ELO競爭。」「說什麼『沒有我們就沒有iPhone』,外界把觸控看得這麼好,讓我很擔心。」

看自己

「二十幾歲覺得自己什麼都會;三十幾歲覺得不會,還能夠學;四十幾歲時,學也學不會;五十歲時還是找會的人來,就拜託人家吧!」「這輩子老天給我一個很好的福氣是,人家恥笑我、辱罵我的時候,我好像聽不太懂,哈哈!人家誇獎我,我也不會飄飄然,活在別人的掌聲中。」

談股價

「股票市場是『money game』,他們是玩虛的,我們是玩實的;他們作空,我們是玩真的。」「說我們好的時候,我覺得沒那麼好;但是被說差的時候,我也覺得沒那麼差。」

整理:周岐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712

虎爸分享》上億身家投資高手 教養小孩也有一套 餐桌上大鳴大放 教出醫生、教授兒子

2013-12-02  TWM
 
 

 

從一貧如洗的孤兒到億元財富身價,李宗男不僅投資成績斐然,他有兩個兒子,一位是心臟外科醫師,一位是大學電機系教授,更是他人生最大的驕傲。

他是如何教養出兩位社會精英,與他的投資心法一樣值得學習。

撰文‧謝富旭

在台灣外科醫師短缺下,開刀與看診行程滿檔的台北馬偕醫院心臟外科名醫李君儀,周末總是盡可能卸下繁重的工作,帶著孩子們與父母親聚餐。在李君儀心中,李宗男一直都不是個嚴父角色,而更像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從小學一年級起,李君儀一直是班上成績第一名的學生,不過,這個第一名頭銜,在他升上五、六年級時有了變化。因為,他當時就讀台北市西松國小的班導師,就是自己的父親李宗男,雖然自認為考得很好,但在父親的班上,李君儀始終與第一名無緣,頂多拿到第二名。

當兒子班導師 用一百分標準要求他回想當時教兒子的回憶,李宗男笑著說:「兒子在班上被我教,拿第一名對其他同學實在講不過去!」為了不讓人說李宗男刻意關照自己的孩子,連體罰時,李君儀總是要多挨幾下板子。

李君儀回憶說:「那是個體罰盛行的年代,當導師的父親對自己班上同學要求遠比其他老師嚴格,哪一科達不到九十分,少一分就用藤條抽手心一下。」有一次,李君儀數學考九十四分,父親不知哪根筋不對,竟硬把他叫到講台前,抽六下手心。打完後,李宗男狡黠地笑說:「你的標準是一百分!」李宗男對兩個兒子的生活習慣與課業要求雖極為嚴格,但態度上卻又顯得極為慈祥柔軟,讓兒子無法抗拒父親超高標準的期待。目前在國立大學電機系任教,擁有四十幾項光電科技方面專利的李宗男次子李君浩,因為是么子特別愛撒嬌,直到上國一時,在家裡仍坐在父親大腿閒話家常。

那種既嚴厲又慈祥的衝突教養風格,最讓李君浩印象深刻的是,他考上大學後,赴成功嶺受軍事訓練時,每晚大家都要比誰收到的信最多,來彰顯自己的人氣指數。受訓兩個月期間,儘管每星期一次的家庭面會日,父母親一定會帶好料的為李君浩「進補」一番,「但父親仍每日親手執筆為我寫一封信,每封信不是三言兩語敷衍了事,還都是長篇大論寫了二至三張信紙!」李宗男的教育觀念是,要栽培孩子成為有用的人,對社會有貢獻,不在於父母親能講出什麼深刻的大道理,而是小時候就要從很小的習慣嚴格要求起。「其實,兒子們只要做到我規定的,放學後先把功課做完,再做其他事;不吃零食與喝飲料,睡覺前一定要刷牙;今天上過的課至少複習一次……種種小習慣,我就覺得很好了。是不是讀書的料,真的是看興趣,看他們的造化。」為了養成兩個兒子在正餐外不吃零食、不喝飲料的好習慣,李宗男夫婦除了不給零用錢外,準備的三餐總是特別豐盛,連早餐也不放過。

「長久以來,我們家早餐總是吃得像晚餐一樣,乾飯配四菜一湯。更誇張的是,有時候一起床就已經聞到母親煎牛排的陣陣香味,我沒唬你,我們家早餐有時候就是吃牛排。」李君儀表情認真地說。

防孩子吃零食 一天八顆柳丁伺候李君儀細數媽媽在培養小孩不吃零食、喝飲料的習慣,已到達「機關算盡」的程度。讓他記憶最深刻的一次是,柳丁盛產期時,媽媽為他準備了八顆去好皮、隱隱露出黃色果肉的漂亮柳丁;為什麼是八顆?「因為上午有三次下課,一節一顆,中餐後吃兩顆,下午三次下課再各吃一顆,剛剛好一天吃完八顆。這種『精算能力』,就算同學要請我吃零食、喝飲料,我都只好婉拒。」每到周末假日,李宗男夫婦鮮少帶孩子出遊,卻把大部分時間用來光顧擁有美食盛名的餐廳上。李君儀、李君浩在青少年時期特別愛吃牛排,李宗男打聽到台北市華泰王子飯店的牛排最美味,於是常帶著孩子光顧。

每個周末在餐廳外食的餐桌上,李宗男與兩個兒子約定,這個時候是「大鳴大放」時間,對父母親有什麼不滿,或有什麼要求,或想買什麼東西,或做錯什麼事想要認錯,都可盡情地宣洩出來,家庭成員對彼此心中存有什麼疙瘩,絕不可放超過一個禮拜。

李家成員每周固定的心情交流與美食聚會傳統,一直持續至今不輟,只是成員從原本一家兩代四口,擴張成一家三代十二口。

在李君浩的成長記憶中,父親簡直像個準時的時鐘。「讀小學時每到放學,父親每天開車接我們下學,再繞到母親工作的地點接她下班;一家人到家後,孩子先寫功課,吃完晚飯後,父親又出門補習;補習下課回到家,總是會撥時間再幫我們複習功課。一直到晚上十一點,全家人準備上床睡覺時,父親還總是坐在書桌前,獨自批改作業或出試卷。」李宗男照顧家庭,努力工作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兩個兒子心中,「這種無聲的身教,是我們日後出社會做事、照顧家庭的榜樣。」李君浩說。

說到對孩子人生種種重大選擇,李宗男夫婦也都打自內心地予以尊重。

李君儀舉例說,面臨選科抉擇時,父親找了幾位醫師朋友一一與他詳談,卻不明講到底希望他選哪一科。「我從這些醫師叔叔伯伯的口氣感覺到,父親雖然對選科態度開放,卻似乎最不希望我選擇挑戰度最高、工作最繁重,而且最容易發生醫療糾紛的外科;即使真要選外科,也最好選一般外科,而不要選急重病的神經外科或心臟外科。」「為了不辜負父親栽培,我做了任性的決定,特別選擇難度最高、手術過程中變化最大的心臟外科,作為醫師生涯的起點。因為我深信,走這一條路,能拯救很多像父親這樣支撐整個家庭的心臟病患者!」李君儀感性地說。

面對李君儀的選擇,李宗男說,他只有一個感覺:「不捨!但卻完全尊重。」父子三人彼此話雖不多,但那種相互疼惜、關心對方之情卻溢於言表。

李君浩

出生:1972年

現職:國立大學電機系教授學歷:台大電機系、台大電機系博士專長領域:有機高分子發光零件,擁有40幾項專利權

李君儀

出生:1970年

現職:馬偕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學歷:台灣大學醫學系、台大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醫學專長: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心臟瓣膜手術、主動脈手術、心衰竭手術李宗男餐桌上的三堂教養課1. 要求嚴格、態度慈祥對兒子要求嚴格,態度上卻極為柔軟,讓兒子無法抗拒父親超高標準的期待。

2.平日力行好習慣,假日暢所欲言 對父母的不滿或疙瘩,絕不放超過一個星期。

3.要求孩子做到的事,父母要先做到 要小孩少看電視,父母也要少看;要小孩不吃零食,父母也不能貪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243

人生最大的福報---有一顆平靜的心

來源: http://xueqiu.com/9273139325/26753888

“內心無缺,謂之富;被人需要,謂之貴”。富貴是這麽來的。但,  人生最大的福報,並不是財富有多少,也不是權力有多大。 人生最大的福報是有一顆平靜的心,平常心。 真能做到這個,是真修養,是大學問。順境時,好象還漫容易做到保持內心平靜,還會不時告誡自己不要得意忘形。 但逆境一來,很多人是失意忘形的,因為心已經亂了。在日常生活中也一樣。 比如,現在,喲,股票漲了,好開心啊,心情可平靜了,就算遇到些煩心的人和事,也能得意不忘形。 可是,生活中更多的事情是這樣的,正春風得意著呢,突然有個不好的事情來了,煩惱馬上現前。人生苦短,十之八九是不如意的事。富人有富人的煩惱(而且更大),窮人有窮人的煩惱。總之了,不在憂中即病中。保持一顆平靜的心,是有多難。 但話說回來,遇到挫折了,一顆亂了的心對遇到的這個挫折是一點幫助都沒有的,只會讓事情更壞。讓心安靜下來,靜靜地梳理,慢慢地消化,再大的事也能處理好,這是人生的經驗。現在,讓我們來聆聽南師懷瑾大士的聲音:我們每人各有不同的人生境界,在遭遇任何煩惱問題時,在很困擾的時候,記住老子這一句話,治大問題“如烹小鮮”,冷靜地思考,慢慢地清理,不要怕艱難。大部分的人沒有這種修養,當問題來時就被煩惱困住,一下就被打倒了。《南懷瑾老師講述:治大國若烹小鮮》真正的定…是於事無心,於心無事……並不是說你萬事不管…那個是半吊子道,半道;要於事無心,能夠入世做事情,心中沒有事,這就是工夫了。一天到晚地忙,可是心中沒有事,於事無心,喜怒哀樂,發而皆中節,過了就沒有了…心中不留事,這才真做到無事。無事嘛,就是定了。——南懷瑾《莊子諵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5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