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專注大議題 艾薩

2013-05-04 NM
 
 

 

自從兩年前,我接手「天下第一倉」,除太古B外,本倉成分股已先後「去舊迎新」,可謂煥然一新,背後有兩個啟示︰第一,每個分析員或基金經理的風格都不同;第二,投資環境和企業盈利前景時刻都在變化中,今非昔比。只看事實與數字

對我而言,這場「遊戲」的真諦是,用最少的風險,贏最多的錢!只要你看看本倉一些成分股的表現,頓時會明白我的意思。在過去的一段艱難日子,它們沒有令大家失望。除了風險,我亦重視管理層的質素。為免讀者誤踩地雷,我經常苦口婆心地指出,有些公司的質素每況愈下。他們做事缺乏計劃,承擔着更大風險和債務,但股本回報率卻減少;更甚者,在年報裡說謊,企圖瞞天過海。現在,你未必需要相信我,畢竟,我只是一名卑微的特許會計師!從前,我對人充滿信任,但愈看得多年報,愈築起戒心;我很清楚一間公司「真正」賺多少、蝕多少,與他們公布的數字相差有多遠!我亦知道那些公司在玩弄財技,包括一些所謂的藍籌股。所以,我的原則是,絕不推介這些弄虛作假的股票,無論他們股價如何吸引!你跟隨與否,都無任歡迎;我只會依照事實和數字說話,「不加鹽,不加醋」!這就是我的作風,不隨波不逐流,只投資那些我認為肯與股東分甘同味的企業。說到底,投資股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要條件是將可能的損失減至最低!是故,請不要將我與其他分析員或基金經理做比較,大家各師各法而已。

還看中國經濟

說回大市,現在或者今後三年,投資者最好自求多福。一如我在早前的專欄中解釋,中國有許多宏觀經濟議題需要處理,除非得到徹底解決,否則大市休想轉勢。事實上,投資界對這些事都很關心,諸如銀行貸款上升、貸款撥備不足、貨幣供應增加、房屋空置率高、資本開支過高、人口老化及企業不當行為。在這個大環境下,我盡量把錢投資於股息較佳的公司上,而他們在面對這些經濟的脆弱點時,收入或者可以幸免於難。假如你喜歡我的取向,歡迎你成為我的座上客,每週閱讀我的專欄。在商場,變幻才是永恒,我會根據企業每半年派發一次的成績表及管理層表現,定時檢閱本倉成分股。當然,我亦意識到,一間偉大的公司可以在一夜間被愚蠢的管理層拖垮。所以,即使我已小心翼翼地做財務分析,但每天上班,我都戰戰兢兢,迎接問題的發生。祝君好運!艾 薩[email protected]

艾薩

Tony Measor的好友及舊同事,本身是特許會計師,有逾三十年投資實戰經驗,現於力寶證券負責管理私人客戶的投資戶口,並在Quamnet撰寫艾薩日誌。其管理的環球投資組合,在91-00年間增長達十四倍。

讀者對港股有任何疑問,歡迎致電郵本刊,中英亦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175

拋出漲價議題 高鐵董事長搏認同 歐晉德:高鐵非運輸服務 是生活服務

 
2013-07-29  TWM
 
 

 

工程背景出身的台灣高鐵董事長歐晉德,從資深顧問開始參與高鐵,一待就是九年的時間,讓原本外界批評聲浪高的台灣高鐵,在龐大負債以及高利率的壓力下,營收獲利仍是一年比一年成長,善於「危機處理」、「臨危受命」的歐晉德,如何帶領高鐵,一步步成長?

撰文‧許瓊文

七月二十一日早晨,台灣高鐵第三十一輛列車,首航啟用。

一趟二小時的旅程,台灣高鐵董事長歐晉德在每一節車廂,至少走過二遍,問他累不累,他輕鬆地回答,「這不算什麼,過年年初一時,我會到每一站向旅客、同仁打招呼,光是左營站三個月台,就走了近二公里路程。」這時候的歐晉德,就像是小朋友口中的「歐爺爺」,親切和藹。

這樣地毯式地拜訪,歐晉德做了九年。九年前,他以資深顧問身分加入台灣高鐵。爾後隨即接任執行長,又以官股代表擔任董事長。歐晉德接手台灣高鐵,除了要面對高額的負債虧損(三八五六億元),更重要的是,要扭轉國人對高鐵心目中的形象。

首創多元購票方式

就如同當時歐晉德接任台北市副市長,妥善處理納莉風災、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九二一地震,被外界認為是「應變專家」、「救災英雄」;這一回,歐晉德拋出「高鐵最快十月漲價」的話題,引發部分反對聲音,質疑漲價合理性,歐晉德對此仍然心態篤定,他認為,只要無止境的提升服務品質,定能贏得民眾認同。

那麼,歐晉德對自己接任高鐵董事長三年多以來的「服務品質成績單」有信心嗎?至少,他已把高鐵的服務定位做了成功的昇華與轉型。

「我們不只是運輸服務業,更是生活服務業,要讓高鐵進入到台灣人的生活中,成為最便利的交通工具。」歐晉德說。

歐晉德說,「搭車很便利,但買票得要到車站排隊,這會影響乘客搭乘意願。」因此,高鐵與全台的便利商店合作,開發出取票購票的服務,大幅提升方便性。

但是,歐晉德想要的創新,還不只是如此。他也請工程團隊研發出台灣高鐵的專屬App(行動裝置應用程式),可以直接在手機上訂票、取得Barcode(條碼),不用印出票券,用手機直接就可以進站搭乘,「你下載了嗎?快點去下載,很方便的。」歐晉德見到記者的第一句話,就是這麼問。

即使去年過年返鄉的人潮,讓高鐵出現當日最高運量十六萬人次的紀錄,所有的售票窗口與服務人員,仍能好整以暇地服務每一位顧客。

學工程出身的歐晉德,始終相信透過科技,能夠讓管理更有效率、更精準。在高鐵內部有一個列車運行管理系統。

這套系統的設計概念,也是歐晉德的發想。「像查票這種簡單的動作,要怎麼做才不會打擾顧客?」歐晉德立刻拿起他的五吋螢幕大手機,滑了幾下說,現在這班列車正從板橋站出發,只停台中、高雄的直達車,列車長姓名等,歐晉德從手機上可瞭若指掌。不只如此,進入系統隨便點入一節車廂,立刻可顯示售出的座位與票種,「如果一個年輕人坐在購買敬老票的座位上,列車長馬上就知道,並會前去確認。」歐晉德再度展現這套系統的體貼功能,「若你是在台中上車的旅客,發現前一位客人留下垃圾,是不是感覺不太好?」歐晉德說,列車長可以從系統上知道哪些位置的乘客是中途站下車,在旅客到站前,服務人員會輕聲地提醒,並同時說,「『我順便幫您把垃圾整理,把桌面清潔一下,』旅客反而會很高興。」歐晉德說。

開發管理系統 日德都稱讚這套由台灣高鐵自行研發的系統,讓日本、德國的高鐵公司對台灣高鐵的服務品質都讚嘆不已,做為學習參考的對象。

台灣高鐵提供有「質感」的服務,但是即使如此,歐晉德仍須面對外界質疑高鐵應變能力的問題,素有「應變專家」「救災英雄」稱號的他承諾,「我們不斷地檢討改善,願意更努力的溝通,更透明的讓外界了解。」在最新一期的高鐵月刊,就登出今年六月初的地震,高鐵的完整應變方式。當發生四級以上地震,必須先用人力逐一巡軌,再用三十公里的時速,駕駛目視完成鐵道檢測,再提升到七十五公里,最後是一二○公里,且搭配儀器測量,確定擺動幅度在安全範圍之內,「每一個步驟都不能少。」所有安全問題,歐晉德是繃緊了神經,嚴肅面對;但談到高鐵票價調漲,如何解決龐大虧損問題,加上未來還要開出三個新站,能否帶來更高運量還未知,但是每一站至少會增加二億元的支出成本,這些都考驗著歐晉德的經營管理能力。

已經有五個孫子的歐晉德,每天早上六點起床跑步,周末則全家一起跑步,跑步與變魔術是他紓壓的最好方法。對於高鐵這個沉重的擔子,歐晉德卻有著高的理想,「我希望高鐵能成為台灣的驕傲,讓民眾覺得台灣有高鐵真好。」

歐晉德

出生:1944年

現職:台灣高鐵董事長兼執行長經歷:台灣高鐵資深顧問、台北智慧卡票證(悠遊卡)董事長、台北市副市長學歷:美國凱斯西儲大學土壤力學博士、成大土木工程系

家庭:育有二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840

下一項熱門反共議題!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4/07/blog-post_17.html
2014年7月17日,粵海投資(00270:HK)大升0.39港元,收9.41港元。以往十年年均回報22.78%,倘若以以恒生指數作基準(Benchmark),其十年夏普比率為(Sharpe Ratio)是45.49%。2010年4月10日筆者拙文『水喉水值多小錢?!』如此分析「…現金流折現值為4.59港元。若年折現率為0.00%,折現值為8.17港元。以二零一零年四月九日計,粵投收市價4.31港元,淨值2.50港元。…」如今看來筆者當年估算還是太保守了!
近年由於息率超低,高息公用股如長江基建(01038:HK)、電能實業(00006:HK)和中華煤氣(00002:HK)十年年均回報分別是12.18%、9.39%、10.02%。由於粵海投資(00270:HK)的東江水供港業務乃其核心業務,因此其股價表現之出其中一個因素是受惠於東江水這項公用業務。
根據2008年至2013年年報披露,每股盈利由港元上升至港元,年複合增長15.14%。期內供應香港、東莞、深圳東江水由20.19億立方米下跌至18.17億立方米,但業績則由上升港幣25.11億元上升至港幣28.60億元,年複合增長2.21%,這是基於期水價和人民幣同步上升所致。值得留意的是粵海投資(00270:HK)近年增長動力源於房地產、供電和其他基建業務,期內供水業務佔全部業績亦由95.30%下跌至56.25%。
雖然粵港供水協議2030年到期,但之後續期應該冇問題,否則日後香港的反共義士只有飲海水止渴。但筆者反而擔心2030年後廣東省會否繼續把握東江水注入粵海投資(00270:HK)才更值得關注!筆者另一個好奇是這一篇拙文出街後,東江水供港會否成為下一項熱門反共議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881

昨日重現? “相當長一段時間”再成美聯儲核心議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834

美聯儲2014年最後一次會議紀要即將在下周公布。在美國數據持續向好的情況下,市場對於加息預期也日益高漲。不過依然有一個大問題困擾投資者:美聯儲什麽時候會將“相當長一段時間”從前瞻指引中刪除。

關於“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描述,市場已經普遍認知為6個月左右。那麽移除上述措辭基本宣布美聯儲將會在半年內加息。這對於市場的前景走勢有很重要的指引意義。事實上,所有人都已經意識到,這一刻到來只是時間問題。

擁有美聯儲通訊社之稱的華爾街日報記者Hilsenrath認為,格林斯潘和美聯儲副主席Donald Kohn在2004年1月貨幣政策上的對話很有可能會歷史重現。

以下內容為當年兩人之間的對話內容:

主席(格林斯潘):我認為今天是時候調整我們的措辭了。“耐心”將取代“相當長一段時間”出現在貨幣聲明之中。我相信市場對此將反應劇烈(股市下跌),但是我並不認為這是一個壞現象。在(1月)非農就業強勁增長30萬人的情況下,繼續采用“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措辭並不合適。如果我們選擇“耐心”這樣的說法,那麽美聯儲未來的選擇將會更為豐富。

副主席(科恩):我認為移除上述措辭需要十分謹慎。利率已經處於極端低位過久,但是從風險管理的角度來看,我認為目前利率還是需要維持低位。當下通脹率依然低下,產能缺口也沒有很明顯的改善,如果過早行動可能會讓複蘇付之東流。等待通脹回升之後再加息並不會帶來太多的麻煩。

盡管如此,我還是支持將“耐心”替代“相當長一段時間”。在我看來,我們不可能找到一個完美時間來調整措辭。但是今天如果做出這個決定的話,意味著市場將會有一段時間來適應政策的最終變化。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我們必須那麽做。

Hilsenrath總結表示:

美聯儲並不希望傳遞明確的加息時間,但是他們也不願意見到市場因美聯儲政策變化而過度反應,導致經濟複蘇受損。在經濟數據的確改善的情況下,美聯儲明白他們最終將采取行動。與其“突然襲擊”不如給市場一個緩沖過程。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927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農業現代化首次成為首要議題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830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今日公布,首要議題為農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建設雖然已提出多年,但今年首次成為一號文件的首要議題。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關於加大改革創新力度 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幹意見》。這是2015年第1號文件。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報道稱,一號文件強調,要圍繞建設現代農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圍繞促進農民增收,加大惠農政策力度;圍繞城鄉發展一體化,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圍繞增添農村發展活力,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圍繞做好“三農”工作,加強農村法治建設。

糧食安全問題首當其沖

今年一號文件五方面被分為32個小點,首當其沖仍是糧食安全,文件針對增強糧食生產能力提出了許多細化要求,包括永久農田劃定、高標準農田建設、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以及投融資等等。同時也提出,科學確定主要農產品自給水平,合理安排農業產業發展優先順序。

控源頭 加強基層農產品安全監管

對於消費者關心的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問題,一號文件提出,加強縣鄉農產品質量和安全監管能力建設。嚴格農業投入品管理,大力推 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聯共享的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臺。強化地方政府法定職責,嚴懲各類食品安全違法違規行為。

環境問題跟農業生產息息相關

一號文件提出,加強農業面源汙染治理,深入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建立健全規劃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制度、國家水資 源督查制度。擴大重金屬汙染耕地修複、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退耕還濕試點範圍,推進重要水源地生態清潔小流域等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建設。

農民“收入如何保增長”

一號文件做出明確要求,包括優先保證農業農村投入、提高農業補貼政策效能、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等。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構建、農 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等,一號文件也有大篇幅涉及。供銷合作社和農墾改革發展是近年來首次被寫入一號文件。

 

持續更新中……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978

“世界互聯網教父”凱文·凱利: “未來世界互聯網空間的主權界定會是一個重要議題”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2581

2015年10月25日,北京,凱文·凱利接受南方周末記者專訪。 (南方周末記者 張濤/圖)

2015年10月25日晚,北京大學附近一個酒店的普通房間里,63歲的凱文·凱利(Kevin Kelly)花費了很大力氣才擰開一瓶紅茶。

KK是互聯網圈對於凱文·凱利的昵稱。他是美國著名雜誌《連線》的創始主編,在其1994年出版的《失控》一書中成功預測多個互聯網趨勢,被稱為“矽谷精神之父”和“世界互聯網教父”。

無人機將和航空公司競爭,汽車將變得越來越智能化。更重要的是,酒店和手機兩個行業將被徹底顛覆,並且這些顛覆者不是來自行業本身,而是新的挑戰者會重新定義這個行業。

假如我是相關的中國主管官員,我不會把錢投入到各種各樣的創業公司和創業孵化器上。我只會做一件事,那就是把錢用來建設一所大學,支持大學里的人工智能、數學、物理、神經學和心理學等學科。

最重要的工作是去培養一種中國社會缺乏的文化基因,即對失敗的容忍和包容,以及對權威的質疑。這種文化品質的培養,需要一代人的努力,只有當中國文化補完這一課,中國互聯網行業才會真正進入自我創新的階段。

“無人機、汽車、 酒店和手機將會有顛覆性變革”

這次我來中國,主要是宣傳自己的新書《必然》。我所有書的中文版出版工作都是交給譯言網來做的。《必然》講述的是在未來二十年到三十年間將持續起主導作用的科技趨勢。

我特別鼓勵大家去擁抱科技大潮。我認為無論是政府還是個人,都應該去擁抱當下這個科技大潮,而不是抗拒、抵制、減緩甚至禁止新科技趨勢。我尤其希望中國人去擁抱這次世界科技浪潮。這些趨勢主要包括,無人機、汽車、酒店和手機行業里將會發生顛覆性變革。具體來說,無人機將和航空公司競爭,汽車將變得越來越智能化。更重要的是,酒店和手機兩個行業將被徹底顛覆,並且這些顛覆者不是來自行業本身,而是新的挑戰者會重新定義這個行業。

在這個過程中,一些新出現的科技趨勢,會讓人們感到焦慮和恐慌,比如人工智能和機器人,以及屏讀時代的來臨、紙質書時代的遠去,都會讓一些人感到恐慌,但你最終還是要去擁抱這些趨勢。

比如在美國,Uber遇到的投訴很多,不過反對Uber的主要是來自傳統出租車公司等既得利益群體。支持Uber的主要是用戶。

我曾經跟Uber的全球運營官吃過晚飯,他告訴我,Uber每進入一個排斥他們的城市時,都會直接跟既得利益者說,歡迎你們來起訴Uber。同時Uber又跟司機說,如果收到罰單,Uber會替司機埋單。最後Uber跟用戶說,自己會在這個城市被起訴,希望用戶寫抗議信聲援Uber。

結果往往是用戶非常支持Uber。不過我也認為,Uber這樣的新事物不能被阻止,也是無法被阻止的,但應該受到監管。

我來中國旅行,基本就是拍照,我特別喜歡去貴州、雲南和廣西等地拍那些古老的正在消失的東西,另外就是拍一些新的剛出現的東西。

我用的是蘋果iPhone5,但我的手機沒有流量套餐,我幾乎也不用手機上網,主要是發短信。在家里的時候手機信號不好,所以我基本不開機。旅行的時候我會帶著我的蘋果MacBook air,在家里主要是臺式機辦公,我的電腦有兩塊巨大屏幕,每塊屏幕都有一個50寸電視機那麽大。

我大概來過中國十次了,1998年是第一次,那時中國互聯網行業剛興起。差不多20年過去了,中國變化太大,到處是高樓大廈和高速公路。中國互聯網行業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很迅速,我去過中國雲南和廣西等西南地區,發現那里的互聯網基礎設施也很完善。

以前來中國,總能看到很多網吧,現在基本看不到了。每個人都在用手機登錄互聯網,包括在新疆和西藏,跟中國東部的情景沒有什麽區別了,手機信號很足,互聯網的普及相當廣。

盡管東西部經濟發達程度懸殊,但在互聯網的普及上,中國的東西差異不大。

相比而言,美國的互聯網基礎設施在一些方面甚至不如中國。比如我在美國舊金山郊區20英里之外的家里,手機經常沒有信號。

我有幾年沒有去過印度了,但我相信中國互聯網行業在很多方面都把印度甩在了身後,特別是在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中國進展很快。

與其盲目投錢給各種創業孵化器,不如投資基礎研究領域。

我從媒體上看到了很多對於中國經濟形勢的分析文章,我對真實的情況了解不多,不過從我自己在中國看到的情況來看,這里沒有冬天的跡象。我看到大街上的人都很忙碌,沒有失業的跡象,這跟很多經濟陷入衰落的國家的景象很不同。比如我最近去了日本,在那里幾乎看不到新房子動工。

這次來中國後,無數人跟我提到中國政府今年初提出的互聯網+戰略,很多中國人問我怎麽看這個戰略。我想說的是,把互聯網應用到傳統領域里,比如汽車和房地產,這是一個趨勢,是一個必然的未來。

我也知道中國在提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的口號,政府在積極支持創業。假如我是相關的中國主管官員,我不會把錢投入到各種各樣的創業公司和創業孵化器上。我只會做一件事,那就是把錢用來建設一所大學,支持大學里的人工智能、數學、物理、神經學和心理學等學科。只有這樣,才能把最聰明的學生吸引過來,這些最聰明的學生還會發明出更多的技術。

我覺得如果中國政府想要通過投資來保持繁榮的話,應該把資金更多投入到這些純科研領域。對於這些基礎研究領域的投入,短期內可能沒法見效,但過個五年十年,中國經濟一定會因此受益匪淺。

這次來中國,我跟騰訊的高級副總裁湯道生先生交談過人工智能方面的問題,我相信這是未來20年里將給世界帶來巨大變革的創新領域。目前我看到騰訊正在這方面加大投入,我認為這是一個很明智的決策。

除了騰訊外,我看到百度也非常關註人工智能,去年聘請了國際上非常有名的人工智能科學家吳恩達擔任百度首席科學家。

我認為中國在很多領域有可能成為世界的領先者,比如機器人和無人機,現在中國已經出現了在世界上都具備影響力的無人機制造公司,叫做大疆創新。

很多人不相信我的這個判斷,總覺得機器人和無人機是高精尖的技術,而中國只有制造能力,沒有創新能力。但其實制造能力一定能轉化為創新能力。從制造到創新要經歷一個XYZ的過程,中國正在沿著這個路徑往前走,現在中國已經有了小米和騰訊這樣的優秀公司,如果持續下去,中國很快會迎來自己的創新時代。

這有點像日本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經歷,當時日本也在向美國學習,美國說怎麽做,日本就按照美國說的做下去,最後做得甚至比美國還好。所以,XYZ的過程一定就是向創新者學習的過程,直到有一天你變成創新者。當然,中國不一定向美國人學習,可以向任何創新者學習。

“對失敗容忍,對權威質疑”

目前中國互聯網行業出現了一個大的趨勢,市場上第一和第二名紛紛展開合並。這是行業成熟的一個標誌,與其叫合並,不如叫做資源整合,在美國也上演過類似現象,這是互聯網行業發展的一個很自然的過程。

有人把合並跟壟斷放到一起討論。不光中國的百度、阿里和騰訊陷入了壟斷爭議,美國的亞馬遜和谷歌等都被質疑涉嫌壟斷。我想說的是,通過短暫的壟斷能降低用戶使用成本,能讓更多人通過互聯網公司的平臺致富,這是一件很好的事。互聯網行業的壟斷跟其他行業的壟斷有很大差別,互聯網的壟斷局面,不會持續太久,因為很快會有新的科技公司興起,替代舊的巨頭。就像我們看到微軟被質疑壟斷沒幾年,谷歌就出現了。

過去20年里,中國互聯網行業一個比較大的變化是,從一開始幾乎完全複制美國的商業模式,到現在開始有了越來越多的自我創新,比如小米。

但我認為,中國還需要一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這個過程。一代人時間我覺得至少15年吧,也就是目前活躍在中國互聯網一線的這些創業者的孩子長大成人的時候。

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去培養一種中國社會缺乏的文化基因,即對失敗的容忍和包容,以及對權威的質疑。這種文化品質的培養,需要一代人的努力,只有當中國文化補完這一課,中國互聯網行業才會真正進入自我創新的階段。

在美國的文化里,比較能接受和允許失敗,鼓勵人們去嘗試新的東西。在美國,幾乎每家每戶都有車庫,這給人們嘗試新東西提供了物理空間,但在中國不太現實。

另外,美國政府每年都會有大量資金對高校的基礎研究進行資金支持。此外,美國的移民政策也有力促進了美國的創新,我做過一個粗略統計,這幾年在美國上市的公司里,幾乎一半以上是外來移民在美國創建的。

美國還有一個非常大的優勢是投資氛圍比較濃,很多成功創業者賺到錢後,會繼續去投資其他創業者。我遇到一個從愛爾蘭來的人,二十多歲,在愛爾蘭拿不到任何投資,到美國僅4年,就擁有10億美元的資產,因為有人願意投資他去做他最感興趣的事。現在這個愛爾蘭青年也開始投資其他創業者。這種自我餵養和哺育的投資氛圍特別重要。

另外我覺得開放對於任何一個國家參與全球競爭來說都很重要。對本國互聯網行業的監管確實有必要,但需要重視的是監管的模式。在美國,對於互聯網的監管有相應的制度,比如未成年色情圖片和恐怖主義內容的審查很嚴格。但這些審查是政府要求當事公司來執行的,這種保護主義不是有害的。

中國對於互聯網的保護,短期內是有益的,使得一些中國互聯網公司得以成長壯大。但從長遠講,中國要想更多地參與到全球事務中,就必須進一步開放互聯網。

“讓信息自由流動”

我個人比較關心的領域是移動新媒體行業和互聯網金融領域。

在美國,只有極少已經建立起良好品牌的傳統媒體能成功轉型。以前一個城市有兩份報紙,現在可能一份都沒有必要,像《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有可能成功轉型,但大多數傳統媒體會死掉。

我前幾天跟《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的朋友聊天,也談到媒體轉型的話題,他說他們雜誌可以用數字內容向用戶收費,但能這樣做的不多,只有《經濟學人》等雜誌有機會靠內容收費。

在我的新書《必然》里,我也談到了數字內容,我認為不太可能靠內容本身賺錢,一定是內容之外的有價值的東西去賣給客戶。

我跟中國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從業者、宜信創始人唐寧聊過。我覺得互聯網金融行業要發展好,需要一個好的信用體系來支撐。在美國,人們普遍使用信用卡,形成了一個信用的評級和打分機制。

但在中國,目前缺乏這樣一個信用體系。宜信這樣的公司在試圖建立這樣的體系,來減少互聯網金融的風險。當然,有人會對此感到不滿意,比如國有銀行。

在美國,我自己也做一些投資,主要是投資一些生物科技類公司,因為我妻子在這個領域工作,我還沒有考慮投資中國項目。

最近,我註意到有些矽谷項目到中國來路演,但並不說明美國資本市場和投資環境不好了。實際上現在中美在創業和投資市場的交集非常多,我也知道很多中國公司到矽谷去設立孵化器,投資美國的創業者。我覺得這對中美兩國是好事,能避免很多沖突,特別是經濟沖突。

我認為未來世界互聯網空間的主權界定會是一個重要議題。目前各國對於這個問題沒有任何共識,對於互聯網空間的主權如何界定,一旦主權發現被侵犯,如何確定損失等,都沒有共識。而且,這里面不單牽扯到政府,也牽扯到其他力量,譬如國際黑客。

目前世界主要國家都在積極做各種嘗試,但還沒有形成一個被多方認可的國際規範和規則。我擔心的是,也許最終不得不有一場大的網絡災難和沖突,讓各方去達成一套規範和規定,以約束各方在網絡世界里的行為。

總的來說,我認為關鍵的工作是讓信息自由流動。有一個經濟學家指出,價格的上漲,往往不是生產成本的問題,而是信息自由不充分的問題。信息的自由流動帶來的是及時的響應和更新,這對於現代社會和世界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信息的自由流動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進程,信息通過共享和公開發表,能夠加快創新的進程。

人類的自由和權利也是建立在信息自由流動基礎之上的。建立一個全球規模的文明也需要信息的自由流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359

美國大選共和黨第四輪辯論 經濟外交議題交鋒激烈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0303.html

美國大選共和黨第四輪辯論 經濟外交議題交鋒激烈

一財網 孫卓 2015-11-11 15:51:00

同之前共和黨候選人辯論中以互相攻擊占大部分辯論時間相比,周二當晚的辯論顯然以闡述各項經濟政策和議題為主,特別是在稅法,國防開支以及移民議題方面。

美國總統大選共和黨第四場辯論當地時間周二晚間在威斯康星州舉行,人數也首次從之前的10位減少到8位。根據民調排名從高到低的順序,8名辯論的候選人包括地產大亨川普(Donald Trump)、退休非裔神經外科醫生卡森(Ben Carson)、佛羅里達州參議員盧比奧(Marco Rubio)、前佛州州長傑布(Jeb Bush)、惠普前女總裁菲奧莉娜(Carly Fiorina)、得克薩斯州參議員科魯茲(Ted Cruz)、俄亥俄州州長卡西奇(John Kasich)和肯塔基州參議員保羅(Rand Paul)。

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里,各位候選人就經濟與貿易政策,移民政策,外交與國家安全等議題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陳述和辯論。

讓大家都感到欣慰的是,以往搶占風頭毫無底線的特朗普這次非但沒有“出言不遜”或被其他幾位候選人“群起而攻之”,而且表現略微低調還兩次為其他人“打抱不平”:先是指責俄亥俄州州長占了傑布·布什的說話時間,後來又在惠普前女總裁多次打斷其他人的發言時出面指責“為什麽她總打斷別人?”

經濟政策為主軸

同之前共和黨候選人辯論中以互相攻擊占大部分辯論時間相比,周二當晚的辯論顯然以闡述各項經濟政策和議題為主,特別是在稅法,國防開支以及移民議題方面。

當晚的亮點出現在有關國防開支方面,也就是在參議員盧比奧和參議員保羅之間。保羅指責盧比奧“你怎麽能夠是一個保守主義者而在軍事開支上是自由主義者?”保羅所指的是盧比奧的擴充軍事開支的國防支出計劃。

盧比奧毫不客氣地回擊道,“我知道蘭德(保羅)是一個堅定的孤立主義者。而我不是。”

就在兩人火藥味正濃的時候,科魯茲參議員打圓場道,也不是沒有中和的辦法,就是可以增加軍事開支但從削減其他開支上獲得。“你認為保衛這個國家是昂貴的?試試不去保衛。” 科魯茲強調軍事和國防開支的重要性時說。

外交議題分歧最大

“我們不能繼續做世界警察。”特朗普在陳述美國的海外軍事政策存在太多的“侵入性”時說。“你可以做強者而不需要卷入到每一場世界其他國家的內戰中。”保羅參議員進一步指出。但是,特朗普和保羅的觀點遭到其他幾位候選人的一致反對,包括卡森醫生等候選人都認為美國應該推進更強勢的軍事政策。

在有關“伊斯蘭國”極端分子以及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上,特朗普也同其他幾位候選人有著嚴重的分歧:特朗普主張美國在該地區有進一步的對抗行動,而其他的候選人認為這樣會傳遞美國軟弱的訊息。

在有關非法移民的問題上,特朗普的“將非法移民全部遣返”的觀點遭到其他候選人的一致反對。俄亥俄州州長更是嘲笑特朗普的觀點“傻的可笑。”傑布·布什指出,共和黨方面如果這樣處理非法移民問題非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讓民主黨占了便宜。

候選人比拼誰更能“忘詞”

多位候選人在辯論當中都有說錯詞和忘詞的情況出現。主張關閉多個“無所事事”的政府機構的科魯茲用手指數了他當選總統後要關閉的5個政府部門:美國商務部,能源部,國稅局,商務部和住房與城市發展部。問題是,科魯茲把商務部數了2遍,而忘了他之前一直批評的教育部。

編輯:仇芳芳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233

中資能入股聯發科?年金怎麼改? 搶先開問》林全談五大火線議題

2016-03-21  TCW

經濟學博士出任行政院長,組閣前夕與本刊會面,暢談他對經濟問題的原則與立場,精彩內容一次曝光。

民進黨二度執政的核心組合,相當「非典型」。

不但總統兼黨主席蔡英文,不是傳統抗爭型的綠營政治人物,她的首位閣揆,也不像陳水扁八年任內的五位閣揆,全都是政治性高於其他專業考量。無黨籍的林全,將出任蔡執政的「執行長」,他也是民進黨政府第一位財經閣揆。

「不需要跟民進黨一鼻孔出氣。」這是一年多前,林全剛獲聘為民進黨智庫─新境界基金會執行長時,對《商業周刊》記者說的話。當時他對自己的角色定位很清楚:提供具體可行的公共政策論述,「不受民進黨既有框架的約束,除非 (民進黨)能說服我。」

如今,林全將從領導綠營智庫,進一步到領導綠色新政府。他仍能不受政黨競爭框架約束嗎?而相較於國民黨執政時期的財經閣揆,如蕭萬長、陳沖,都是文官出身,林全則是台灣第一位經濟學博士、經濟學者背景的閣揆。他對經濟問題的基本立場是什麼?

主計長、財長任期

守財防赤字,堅持小政府

二十八年前,《商業周刊》創刊初期,曾邀林全擔任主筆。 當時他攻讀美國伊利諾大學經濟學博士後回台沒幾年,在中華經濟研究院擔任副研究員,是不到四十歲的年輕學者。

回顧林全當時為《商業周刊》撰文的主張,相信市場效率、小政府的經濟右派傾向頗為鮮明。例如,他認為:「只要訂出客觀的遊戲規則,做個公正的裁判,政府的角色就算扮演好了;切忌政策搖擺不定,讓企業無所適從。」

他也提出土地政策的全面檢討,「土地的使用、持有,與轉移,均受到種種『違反市場經濟』的待遇。……土地的經濟利用受到嚴重扭曲。其結果則是土地炒作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土地徵收困難重重、地方財政收支惡化,及農業保護與補貼成為全民的負擔等。」

四十四歲時,林全進入政府,從台北市財政局長、行政院主計長到財政部長,他最鮮明的特色就是「守財」,控制預算、嚴防赤字,延續他的小政府立場。即使面對陳水扁開出擴大老人年金的總統選舉支票,他當年的回應也很精明,他說,政策面他會尊重行政院的決定,但就預算面,「能否執行,要看找不找得到財源。」面對林全兩手一攤,當時民進黨上下奔走設法,後來想到從公益彩券原本要撥給國民年金(當時尚未成立)的盈餘,先分配給老人年金用,這才兌現了選舉政見。

卸下官職走人民間

向中間靠攏,看不同價值

但十年官場經歷下來,林全的立場也不是鐵板一塊。政治實務上要處理不同群體的利害分配問題,遠比單純的經濟學敦科書複雜。從他恢復民間身分後所發表的言論,可見其主張由右派漸往中間靠攏。

例如,林全曾在媒體專欄批評馬政府的自由經濟示範區,「台灣經濟的發展困境,在於競爭力不足,而非市場自由度不夠。」但他又指出,「沒有競爭力的產業可能只是缺乏市場價值,卻具有社會價值,例如農業或傳統文化產業。這些產業不應該,也不容許被淘汰。」相較他早年質疑農業保護和補貼造成全民負擔,立場已有調整。

民進黨智庫的財經學者中,林全仍較偏向小政府主張。像蔡英文三月上旬產業之旅所提出,新政府研擬成立一類主權基金」,以帶頭投資創新產業,智庫人士指出,其實早先內部討論時,林全是較為質疑的,因為政府不易管控被投資公司。但團隊中有人躍躍欲試,他不忍潑太多冷水,同意在數百億元規模的範圍內「先試試看」,與團隊其他成員提出的數千億元規模差一大截。

未來主政作風不變

傾向保守,凡事先看風險

由此可知,林全未來主政,也會與他當年任官時作風相似:凡是要額外花錢的政策,他會傾向保守,拒絕舉債支應,找得到其他財源再推,或先縮小規模試行。

蔡英文在發布林全組閣時,特別提到他擅長在分歧的意見中,釐清問題的本質。其實蔡本人的思考專長也在於此,而且,林全還與她同樣具有謹慎、凡事先考慮風險的特質。

因此,這兩人的執政組合,雖不至於再如民進黨初次執政時,常有躁進之舉,但也不容易期待他們跨出大步,或快速前進。然而,台灣政府需要快步跟上國際的事,多年下來已經累積太多了。林全經常提到,解決台灣當前經濟問題的關鍵在於提升產業競爭力,事實上,更關鍵的還有政府本身的競爭力。

當蔡英文強調林全的內閣不會只是「財經內閣」,更會是一個「改革內閣」、「溝通內閣」時,不免令人好奇,他們諸事求全、避免衝突的習慣,會不會讓新政府的財經、改革目標,老是停留在「溝通、溝通、再溝通」的階段?

準閣揆談產業政策》

你要走向國際,政府就會幫你忙

在確認組閣前夕,林全與商周圍隊會面,暢談幾個企業界關心的議題。他直率提出個人看法,以及新政府財經政策的思考原則。以下為訪談摘要:

台灣還要石化業?

石化業在台灣不要去跟韓國、中國大陸比「量」,而要看歐洲、日本石化業為何還能存在。日本和德國都讓國內石化業走向高質化,石化園區與都市融合,不排廢水、沒有汙染。新政府要讓大家知道,民進黨執政下只有這條路,你不走高質化,那只好讓新業者進來。否則高汙染的石化業繼續走下去,台灣不會成功的。

聯發科讓中資入股?

政府的目標很簡單,要讓台灣IC設計業走向國際。如果只是走向中國大陸,那會令人憂慮。因為中國大陸會培養自己IC設計產業,不會讓你台灣的IC設計業超過它的。而且定向中國大陸、變成一個中資公司後,還能走向國際嗎?外國也許會對你設下市場障礙。所以前提是你的長遠策略是要走向國際,那政府就會幫你忙,再一起思考你與中國大陸之間的關係要怎麼搭配。

新產業舊官僚怎麼辦?

新產業出來,卻用舊法規去管,是很大的問題,可是要那些舊法規的人換個想法去管新產業,也很危險,因為他不曉得那是什麼東西。所以需要一個新的立法,讓新產業有較大空間去發揮。政府的眼光也要夠快,能看到新產業的機會。

年金改革出什麼菜?

如果沒有各政黨背書,年金問題很難解決,因為這裡面有太多矛盾在,改革一定會傷到每一個人,沒有加入的政黨也會代表其他利益團體,反對年金改革會議的結論。所以輿論一定要去要求各政黨都參加年金國是會議,先就幾個大原則達成初步共識,例如,先確定是不是要延長退休年齡、提前退休的人要不要少領退休金,如果有共識,以後就不要再吵這些事。先把原則問題確認,才有下一步。

長照政策會怎麼做?

國民黨一長照政策是每年要花一千多億元辦保險,但長照產業都還沒有建立,保險開辦之後只能請外勞,那台灣長照產業永遠起不來。民進黨的做法是先找最需要的人先照顧,不是每個人都有權利申請長照,這樣剛開始所需要的錢就不會很多,每年四百億左右,同時先把產業做起來,未來才有再推全民長照險的可能性。

撰文者田習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163

越熱議、越爆雷 「黑天鵝」讓你想不到 川普當選、英國脫歐只是假議題?

2016-05-23  TWM

民粹主義近年來聲勢大漲,輿論對英國及美國的擔憂吵得沸沸揚揚。

但有心理準備的事情,可能被高估;眾人都沒想到的,往往被嚴重低估。

每當一件似乎不大可能,

但具有潛在顛覆性效應

的事件出現時,例如:英國退出歐盟,或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分析家們總是忙著預測一旦成真,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畢竟,這類「黑天鵝」事件發生機率滿高的,早做準備總錯不了。

不過,別忘了《黑天鵝效應》一書作者塔雷伯(Nassim Taleb)在他這本書中是如何寫的:「罕見的事大凡有兩種:一種是大家談得口沫橫飛的黑天鵝,就是那種你很可能在時事評論與電視上得知的事;另一種是沒有人談的黑天鵝,就是那種看起來不可能、讓你覺得公開討論它很丟臉的事。我敢打賭,前一種黑天鵝容易被人高估,第二種卻會遭到嚴重低估。我這麼鐵口直斷,是因為這與人性完全吻合。」塔雷伯引用卡尼曼(Daniel Kahneman)與堤佛斯基(Amos Tversky)的研究佐證他的論點。

根據這項研究,一件原本可能性不大的事,經過不斷討論,會讓人覺得它越有可能成真。你對一個狀況想得越多,越覺得它會成真。

別被預測機率騙了

全民投票只會偏向理性

近年來,記者、投資人與政治學者討論了幾隻被議論紛紛的「黑天鵝」。

前年九月,有一隻被熱烈討論的黑天鵝,就是蘇格蘭有可能在獨立公投之後脫離英國。那年七月底,有些統計模型認為脫離機率幾近五成。不到一個月之後,同樣模型認為這機率只有五%。

一年前,希臘脫離歐盟是熱門話題。在希臘以公民投票反對歐盟的改革方案之後,脫離歐盟之聲更是甚囂塵上,機率高達五0%。等到希臘政府在改革壓力下讓步,而公民投票顯然只是它使出的一種談判手段之後,這件事的機率降到不滿一成。

今天,最熱門的話題是英國退出歐盟與川普選戰獲勝、入主白宮。

博彩公司立博(Ladbrokes) 估計,英國退出歐盟的機率是三一%,政治預測網站PredictIt 認為川普入主白宮的機率有三九%。除非你是賭徒,對這兩件極不可能發生的事而言,這樣的機率已經高得離譜了。

民主國家的全民投票,一般只會出現偏向理性、相對保守的結果,不會有天翻地覆的意外。

雖說民粹主義近年來聲勢

大漲,但若回想在整個世紀中的歐美選舉,曾幾何時出現過「黑天鵝」式選舉。

民意雖也起伏不定,但從沒聽說像川普這樣的候選人能在重要選舉中獲勝,也沒有一個國家曾投票退出一個大經濟聯盟。

真正的「黑天鵝」不會出

現在口沫橫飛、熱議不斷的地方。萊斯特城足球隊(Leicester City)一開始只有買一賠五千的賭盤,結果卻贏得英國甲組足球聯賽,是隻真正的「黑天鵝」。二0一三年底到翌年年初的烏克蘭革命是另一隻黑天鵝。俄國總統普丁入侵克里米亞,這是第三隻黑天鵝。這些都是「讓你覺得公開討論很丟臉」的事,因為它們看起來不可能發生。

媒體政客興風作浪

發動議題想讓當權派倒台

新聞媒體唯恐天下不亂,喜歡誇大具顛覆性事件的發生機率,因為這樣對銷路有好處。而且這麼做或許還能防止民眾做出壞決定,讓社會保持清醒,這或許是一個避免公眾做出壞決策的保障措施。

但塔雷伯本人對媒體的評

價也不高。今年三月,他在臉書上寫到:「記者、半吊子的說客、學藝不精的知識分子、金玉其外卻胸無點墨之徒、趨炎附勢的政客,還有那些名嘴,根本搞不清事情真相,也不知道他們在說些什麼。大家不會投票給川普(或桑德斯),他們只是想讓當權派倒台罷了。」

這隻被議論紛紛的「黑天

鵝」,看來出現的機率是被高估了。

黑天鵝

指不可預測的重大事件,沒有前例可循,可是一旦發生,就會產生極大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286

改革要「議題發展模擬小組」

2016-05-23  TWM

要求閣員「小錯不斷、大錯不犯」、「八年累積抵不上八秒失言」,這些告誡都沒有錯; 但台灣經濟結構要改變,就一定會犯錯!事前規畫「議題發展模擬小組」,將是因應之道。

如果有個年輕人,大學畢業後工作五年,辛苦存下一百萬元積蓄,然後再申請了創業貸款兩百萬,用三百萬元創業,一年之後新創公司倒閉,自己的一百萬泡湯,外加負債百來萬元。原來穩定的工作沒了,只能先遷就一個臨時的工作,掙錢還創業貸款。回想起來,年輕人自己也覺得創業過程有一兩個環節沒處理好。你說,此人算是犯小錯還是犯大錯?

新閣揆要求閣員「小錯不斷、大錯不犯」;新總統也告誡閣員「八年累積抵不上八秒失言」、「要謹言慎行」,這些告誡都沒有錯,其背後也有特定的失言或犯錯對象。但是稍微懂得管理學的讀者都知道,這樣的警語絕對也有促使官員保守的後遺症。

如果台灣經濟原本就已步入正軌,那麼保守一點無所謂;但是若台灣原本已然體質不佳,亟需脫胎換骨的改變,則官員保守就會使改革難以出現。創業必然要面對失敗,改變也難免在過程中犯錯。唯一確定不會犯錯的,就是不改變。

台灣的經濟結構必須要改變,但是改變就必定會觸及一些人的既得利益,或是招致習慣於現狀者的抗拒。在民粹氛圍下,這些抗拒或抗議,極可能都搞到滿頭包。如果新內閣面對一個「必須要改變,但是改變可能犯錯、可能遭到反撲」的情境,那要怎麼辦呢?我認為,傳統的「回應式」議題處理方式是不夠的。

任何在近乎民粹環境下想要做出改變的政府,都要有更proactive(主動)的作法。對於重大政策或改革,都應該事前規畫「議題發展模擬小組」,不但對於可能的「犯錯」預先做出構思因應,甚至用適度的「失言」,來營造特定光譜對象的對話環境。

再說一遍:台灣經濟需要做大幅度改變,我們的時間不多、機會之窗也很狹窄。要改變,就一定會犯錯,而且未必是小錯。內閣裡一定要有勇於嘗試改變的人,台灣才有機會。問題的關鍵,不在於要求大家不犯大錯,而在於事前對於議題的可能脫線發展,有模擬因應的對策。

(本專欄隔周刊出)

撰文 / 朱敬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2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