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世界互聯網教父”凱文·凱利: “未來世界互聯網空間的主權界定會是一個重要議題”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2581

2015年10月25日,北京,凱文·凱利接受南方周末記者專訪。 (南方周末記者 張濤/圖)

2015年10月25日晚,北京大學附近一個酒店的普通房間里,63歲的凱文·凱利(Kevin Kelly)花費了很大力氣才擰開一瓶紅茶。

KK是互聯網圈對於凱文·凱利的昵稱。他是美國著名雜誌《連線》的創始主編,在其1994年出版的《失控》一書中成功預測多個互聯網趨勢,被稱為“矽谷精神之父”和“世界互聯網教父”。

無人機將和航空公司競爭,汽車將變得越來越智能化。更重要的是,酒店和手機兩個行業將被徹底顛覆,並且這些顛覆者不是來自行業本身,而是新的挑戰者會重新定義這個行業。

假如我是相關的中國主管官員,我不會把錢投入到各種各樣的創業公司和創業孵化器上。我只會做一件事,那就是把錢用來建設一所大學,支持大學里的人工智能、數學、物理、神經學和心理學等學科。

最重要的工作是去培養一種中國社會缺乏的文化基因,即對失敗的容忍和包容,以及對權威的質疑。這種文化品質的培養,需要一代人的努力,只有當中國文化補完這一課,中國互聯網行業才會真正進入自我創新的階段。

“無人機、汽車、 酒店和手機將會有顛覆性變革”

這次我來中國,主要是宣傳自己的新書《必然》。我所有書的中文版出版工作都是交給譯言網來做的。《必然》講述的是在未來二十年到三十年間將持續起主導作用的科技趨勢。

我特別鼓勵大家去擁抱科技大潮。我認為無論是政府還是個人,都應該去擁抱當下這個科技大潮,而不是抗拒、抵制、減緩甚至禁止新科技趨勢。我尤其希望中國人去擁抱這次世界科技浪潮。這些趨勢主要包括,無人機、汽車、酒店和手機行業里將會發生顛覆性變革。具體來說,無人機將和航空公司競爭,汽車將變得越來越智能化。更重要的是,酒店和手機兩個行業將被徹底顛覆,並且這些顛覆者不是來自行業本身,而是新的挑戰者會重新定義這個行業。

在這個過程中,一些新出現的科技趨勢,會讓人們感到焦慮和恐慌,比如人工智能和機器人,以及屏讀時代的來臨、紙質書時代的遠去,都會讓一些人感到恐慌,但你最終還是要去擁抱這些趨勢。

比如在美國,Uber遇到的投訴很多,不過反對Uber的主要是來自傳統出租車公司等既得利益群體。支持Uber的主要是用戶。

我曾經跟Uber的全球運營官吃過晚飯,他告訴我,Uber每進入一個排斥他們的城市時,都會直接跟既得利益者說,歡迎你們來起訴Uber。同時Uber又跟司機說,如果收到罰單,Uber會替司機埋單。最後Uber跟用戶說,自己會在這個城市被起訴,希望用戶寫抗議信聲援Uber。

結果往往是用戶非常支持Uber。不過我也認為,Uber這樣的新事物不能被阻止,也是無法被阻止的,但應該受到監管。

我來中國旅行,基本就是拍照,我特別喜歡去貴州、雲南和廣西等地拍那些古老的正在消失的東西,另外就是拍一些新的剛出現的東西。

我用的是蘋果iPhone5,但我的手機沒有流量套餐,我幾乎也不用手機上網,主要是發短信。在家里的時候手機信號不好,所以我基本不開機。旅行的時候我會帶著我的蘋果MacBook air,在家里主要是臺式機辦公,我的電腦有兩塊巨大屏幕,每塊屏幕都有一個50寸電視機那麽大。

我大概來過中國十次了,1998年是第一次,那時中國互聯網行業剛興起。差不多20年過去了,中國變化太大,到處是高樓大廈和高速公路。中國互聯網行業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很迅速,我去過中國雲南和廣西等西南地區,發現那里的互聯網基礎設施也很完善。

以前來中國,總能看到很多網吧,現在基本看不到了。每個人都在用手機登錄互聯網,包括在新疆和西藏,跟中國東部的情景沒有什麽區別了,手機信號很足,互聯網的普及相當廣。

盡管東西部經濟發達程度懸殊,但在互聯網的普及上,中國的東西差異不大。

相比而言,美國的互聯網基礎設施在一些方面甚至不如中國。比如我在美國舊金山郊區20英里之外的家里,手機經常沒有信號。

我有幾年沒有去過印度了,但我相信中國互聯網行業在很多方面都把印度甩在了身後,特別是在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中國進展很快。

與其盲目投錢給各種創業孵化器,不如投資基礎研究領域。

我從媒體上看到了很多對於中國經濟形勢的分析文章,我對真實的情況了解不多,不過從我自己在中國看到的情況來看,這里沒有冬天的跡象。我看到大街上的人都很忙碌,沒有失業的跡象,這跟很多經濟陷入衰落的國家的景象很不同。比如我最近去了日本,在那里幾乎看不到新房子動工。

這次來中國後,無數人跟我提到中國政府今年初提出的互聯網+戰略,很多中國人問我怎麽看這個戰略。我想說的是,把互聯網應用到傳統領域里,比如汽車和房地產,這是一個趨勢,是一個必然的未來。

我也知道中國在提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的口號,政府在積極支持創業。假如我是相關的中國主管官員,我不會把錢投入到各種各樣的創業公司和創業孵化器上。我只會做一件事,那就是把錢用來建設一所大學,支持大學里的人工智能、數學、物理、神經學和心理學等學科。只有這樣,才能把最聰明的學生吸引過來,這些最聰明的學生還會發明出更多的技術。

我覺得如果中國政府想要通過投資來保持繁榮的話,應該把資金更多投入到這些純科研領域。對於這些基礎研究領域的投入,短期內可能沒法見效,但過個五年十年,中國經濟一定會因此受益匪淺。

這次來中國,我跟騰訊的高級副總裁湯道生先生交談過人工智能方面的問題,我相信這是未來20年里將給世界帶來巨大變革的創新領域。目前我看到騰訊正在這方面加大投入,我認為這是一個很明智的決策。

除了騰訊外,我看到百度也非常關註人工智能,去年聘請了國際上非常有名的人工智能科學家吳恩達擔任百度首席科學家。

我認為中國在很多領域有可能成為世界的領先者,比如機器人和無人機,現在中國已經出現了在世界上都具備影響力的無人機制造公司,叫做大疆創新。

很多人不相信我的這個判斷,總覺得機器人和無人機是高精尖的技術,而中國只有制造能力,沒有創新能力。但其實制造能力一定能轉化為創新能力。從制造到創新要經歷一個XYZ的過程,中國正在沿著這個路徑往前走,現在中國已經有了小米和騰訊這樣的優秀公司,如果持續下去,中國很快會迎來自己的創新時代。

這有點像日本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經歷,當時日本也在向美國學習,美國說怎麽做,日本就按照美國說的做下去,最後做得甚至比美國還好。所以,XYZ的過程一定就是向創新者學習的過程,直到有一天你變成創新者。當然,中國不一定向美國人學習,可以向任何創新者學習。

“對失敗容忍,對權威質疑”

目前中國互聯網行業出現了一個大的趨勢,市場上第一和第二名紛紛展開合並。這是行業成熟的一個標誌,與其叫合並,不如叫做資源整合,在美國也上演過類似現象,這是互聯網行業發展的一個很自然的過程。

有人把合並跟壟斷放到一起討論。不光中國的百度、阿里和騰訊陷入了壟斷爭議,美國的亞馬遜和谷歌等都被質疑涉嫌壟斷。我想說的是,通過短暫的壟斷能降低用戶使用成本,能讓更多人通過互聯網公司的平臺致富,這是一件很好的事。互聯網行業的壟斷跟其他行業的壟斷有很大差別,互聯網的壟斷局面,不會持續太久,因為很快會有新的科技公司興起,替代舊的巨頭。就像我們看到微軟被質疑壟斷沒幾年,谷歌就出現了。

過去20年里,中國互聯網行業一個比較大的變化是,從一開始幾乎完全複制美國的商業模式,到現在開始有了越來越多的自我創新,比如小米。

但我認為,中國還需要一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這個過程。一代人時間我覺得至少15年吧,也就是目前活躍在中國互聯網一線的這些創業者的孩子長大成人的時候。

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去培養一種中國社會缺乏的文化基因,即對失敗的容忍和包容,以及對權威的質疑。這種文化品質的培養,需要一代人的努力,只有當中國文化補完這一課,中國互聯網行業才會真正進入自我創新的階段。

在美國的文化里,比較能接受和允許失敗,鼓勵人們去嘗試新的東西。在美國,幾乎每家每戶都有車庫,這給人們嘗試新東西提供了物理空間,但在中國不太現實。

另外,美國政府每年都會有大量資金對高校的基礎研究進行資金支持。此外,美國的移民政策也有力促進了美國的創新,我做過一個粗略統計,這幾年在美國上市的公司里,幾乎一半以上是外來移民在美國創建的。

美國還有一個非常大的優勢是投資氛圍比較濃,很多成功創業者賺到錢後,會繼續去投資其他創業者。我遇到一個從愛爾蘭來的人,二十多歲,在愛爾蘭拿不到任何投資,到美國僅4年,就擁有10億美元的資產,因為有人願意投資他去做他最感興趣的事。現在這個愛爾蘭青年也開始投資其他創業者。這種自我餵養和哺育的投資氛圍特別重要。

另外我覺得開放對於任何一個國家參與全球競爭來說都很重要。對本國互聯網行業的監管確實有必要,但需要重視的是監管的模式。在美國,對於互聯網的監管有相應的制度,比如未成年色情圖片和恐怖主義內容的審查很嚴格。但這些審查是政府要求當事公司來執行的,這種保護主義不是有害的。

中國對於互聯網的保護,短期內是有益的,使得一些中國互聯網公司得以成長壯大。但從長遠講,中國要想更多地參與到全球事務中,就必須進一步開放互聯網。

“讓信息自由流動”

我個人比較關心的領域是移動新媒體行業和互聯網金融領域。

在美國,只有極少已經建立起良好品牌的傳統媒體能成功轉型。以前一個城市有兩份報紙,現在可能一份都沒有必要,像《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有可能成功轉型,但大多數傳統媒體會死掉。

我前幾天跟《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的朋友聊天,也談到媒體轉型的話題,他說他們雜誌可以用數字內容向用戶收費,但能這樣做的不多,只有《經濟學人》等雜誌有機會靠內容收費。

在我的新書《必然》里,我也談到了數字內容,我認為不太可能靠內容本身賺錢,一定是內容之外的有價值的東西去賣給客戶。

我跟中國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從業者、宜信創始人唐寧聊過。我覺得互聯網金融行業要發展好,需要一個好的信用體系來支撐。在美國,人們普遍使用信用卡,形成了一個信用的評級和打分機制。

但在中國,目前缺乏這樣一個信用體系。宜信這樣的公司在試圖建立這樣的體系,來減少互聯網金融的風險。當然,有人會對此感到不滿意,比如國有銀行。

在美國,我自己也做一些投資,主要是投資一些生物科技類公司,因為我妻子在這個領域工作,我還沒有考慮投資中國項目。

最近,我註意到有些矽谷項目到中國來路演,但並不說明美國資本市場和投資環境不好了。實際上現在中美在創業和投資市場的交集非常多,我也知道很多中國公司到矽谷去設立孵化器,投資美國的創業者。我覺得這對中美兩國是好事,能避免很多沖突,特別是經濟沖突。

我認為未來世界互聯網空間的主權界定會是一個重要議題。目前各國對於這個問題沒有任何共識,對於互聯網空間的主權如何界定,一旦主權發現被侵犯,如何確定損失等,都沒有共識。而且,這里面不單牽扯到政府,也牽扯到其他力量,譬如國際黑客。

目前世界主要國家都在積極做各種嘗試,但還沒有形成一個被多方認可的國際規範和規則。我擔心的是,也許最終不得不有一場大的網絡災難和沖突,讓各方去達成一套規範和規定,以約束各方在網絡世界里的行為。

總的來說,我認為關鍵的工作是讓信息自由流動。有一個經濟學家指出,價格的上漲,往往不是生產成本的問題,而是信息自由不充分的問題。信息的自由流動帶來的是及時的響應和更新,這對於現代社會和世界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信息的自由流動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進程,信息通過共享和公開發表,能夠加快創新的進程。

人類的自由和權利也是建立在信息自由流動基礎之上的。建立一個全球規模的文明也需要信息的自由流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3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