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回歸廿年紀錄片導演嘆港人對中國熱情變冷

1 : GS(14)@2017-07-01 10:50:20

香港回歸20年人心思變,紀錄片導演陳耀成有深刻體會。由1997年拍攝《北征》見證港人愛國情懷,到去年紀錄「雨傘運動」的《撐傘》鬧出電影禁播風波。陳耀成在紐約接受《蘋果》專訪,他認為香港人已失去20年前擁有過、渴望影響中國的自信,「當年的自信,今日已所剩無幾」。駐紐約記者:鄭柏齡擅長拍攝紀錄長片的陳耀成,曾執導《浮世戀曲》、《大同:康有為在瑞典》、《錯愛》等電影。1997年回歸前夕,他隨志願機構「苗圃行動」,與數十名香港人「行路上北京」為中國貧窮地區學生籌款,過程拍成《北征》大受好評,被英國《視與聽》雜誌譽為「有關香港回歸的最佳紀錄影片」。現時長居紐約的他,去年在香港亞州協會放映新作《撐傘》前,被指放映會嘉賓「意見不夠持平」,鬧出禁播風波。陳耀成憶述拍攝《撐傘》期間,訪問親政府代表無比困難,「只有曾鈺成一個願意出鏡,但他也不願參加放映會」,他認為作品被禁播反映「社會分化,雙方不願對話」。《撐傘》被禁只是回歸後,香港社會變化的一個小小縮影。陳耀成意想不到是,港人對中國的態度,由熱情走到冷淡,「『行路上北京』是最好例子,(1997年)港人有信心幫中國變得現代化,走向西方民主社會」;相反,2014年爆發的「雨傘運動」,香港人、特別是年輕人「非常擔心被赤化,對比非常強」,渴望自保「盡量跟中國切割」。巧合地,兩部作品皆用上「六四事件」作歷史資料襯托,但意義不盡相同,「對『六四』嘅態度,真係諗唔到有咁大分別;依家悼念『六四』會受批評,簡直匪夷所思」。他用「執屋」形容港人目前心態,「執返好自己屋企先,再出去執街上嘅垃圾」,回歸前擁有過的那份渴望影響中國的自信心,「今日已經所剩無幾」。無論「六四」還是「兩傘」,兩場學運對香港造成巨大衝擊;有別於1997年對前途「抽象的焦慮」,港人近年的不安感,更大程度由社會問題引發,「有一點很感慨,杜葉錫恩臨終前跟我說,『60年代、70年代出現過民生問題,依家全部返晒嚟』」。唯一不同是,英國政府「六七暴動」後大幅改善施政,「可惜特區政府俾人感覺,除忽略民意外,所有政策向中國傾斜才是動蕩主因」。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701/2007527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5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