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原創】未來10年7大猜想——這一切都是浮云(修改版) 程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2e44d00100squb.html

   《未來10年7大猜想——這一切都是浮云》

                         作者:程歡
古語有云「30年河東,30年河西」,世界常常給我們開一個玩笑,顛覆我們對於未來的認知。現在的多數人對於我們司空見慣的事物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大多採用「看後視鏡開車」的認知模式,10年後回首,也許當初看到的很多「熱門現象」、「泡沫」原來都是浮云:
 
1.人口結構的變化
先看看中國的工作人口數據圖
【原创】未来10年7大猜想鈥斺斦庖磺卸际歉≡疲ㄐ薷陌妫



 
中國廉價勞動力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劉易斯拐點即將到來,未來的成本推動型通脹和資源輸入型通脹將持續多年,中國的調結構和產業升級將極度艱難,但是不得不做。
【原创】未来10年7大猜想鈥斺斦庖磺卸际歉≡疲ㄐ薷陌妫

 
 
靠壓榨農民工的城市化、工業化進程面臨崩潰:
【原创】未来10年7大猜想鈥斺斦庖磺卸际歉≡疲ㄐ薷陌妫

 
 
藍領技術工人和農民收入將增加,精通一門技術比讀一所3流大學更有錢途。
 人口老年化數據圖
【原创】未来10年7大猜想鈥斺斦庖磺卸际歉≡疲ㄐ薷陌妫



 
 
 
 
2.中國的GDP增速將減緩,逐步向6%左右靠攏:
【原创】未来10年7大猜想鈥斺斦庖磺卸际歉≡疲ㄐ薷陌妫

【原创】未来10年7大猜想鈥斺斦庖磺卸际歉≡疲ㄐ薷陌妫


 
 
中國的廣義貨幣供應量(M2)
2010年底為72.58萬億元,如果未來5年,按照央行的預期年增速16%,來核算,到2015年將達152萬億。如此巨大的存量貨幣,顯然是不可持續的。現在已經開始討論500元,1000元面值大鈔能否在市面流通的問題,未來的RMB的命運將如何呢?升值?貶值?國際化?
中間不排除遭遇一次經濟危機(極可能來自樓市泡沫的破滅)來消滅一部分超發的貨幣的可能性。中國的石油、煤炭、鐵礦石、有色金屬等資源消耗佔全世界資源比率逐步加大,此種粗放型、資源消耗型經濟增長方式不可持續,中國經濟發展調結構和產業升級,是未來的大戰略,需要付出極大地努力去實現。
中國的物流體系改革:2010年物流成本在GDP中的佔比中國高達18%,而日本是11%,美國8%,歐盟更低,只有7%。高速公路收費改革,物流體系改革是必然的,由於有如此龐大的貨幣供應量,以及上面談到的人力資源成本的上升導致的通脹,必然需要更低成本更高效的物流體系,不改,經濟不能承受之重。
 
 
3.房地產泡沫的結局?
樓市的泡沫,可參考一些核心的指標:
A.一線城市市中心房價收入比數據
高收入國家 大城市
房價收入比
英國 倫敦
14.7
法國 巴黎
16.7
德國 慕尼黑
5.3
美國 紐約
8.4
美國華盛頓
4.7
澳大利亞 悉尼
6.7
澳大利亞 墨爾本
5.9
挪威 奧斯陸
9.4
新西蘭 奧克蘭
6.0
加拿大 多倫多
6.6
丹麥 哥本哈根
6.9
芬蘭 赫爾辛基
7.2
瑞典 斯德哥爾摩
8.9
瑞士 蘇黎世
5.1
意大利 羅馬
15.1
荷蘭 阿姆斯特丹
6.2
日本 東京
11.0
韓國 首爾
15.0
中國 台北
10.1
 
中國 北京
 
22.1
 
中國 上海
 
23.1
數據來源:www.numbeo.com;Global Property Guide 2010
 
B.大城市與全國平均房價比
 
大城市平均房價
全國平均房價
大城市/全國房價
英國(英鎊,2009底)(套)
(倫敦)269180
164433
1.64
美國(美元,2008年底)(套)
(華盛頓)488000
250000
1.95
(紐約)675000
250000
2.70
中國大陸(人民幣,2009底,住宅每平方米單價)
(上海)20186
4473
 
4.51
(北京)19999
4473
 
4.47
未來樓市的泡沫將逐步擴散到全國二三四線城市,就像癌細胞一樣。
 
但由於以上人口結構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變化,通貨膨脹的持續性(由於全球變暖極端氣候增加,耕地減少,農產品價格的持續漲價,能源價格的輸入型通脹,以及農民工、藍領技術工人、大學生等人力資源成本的剛性提升導致的成本推動型通脹),龐大的存量M2,導致央行將不得不實施緊縮貨幣政策,未來逐步緩慢加息3個點以上。
1.    剛需的向後推移以及人口拐點的到來(人口結構變化);
2.    M2增速的下滑;
3.    利率上調;
以上3點極可能刺破樓市泡沫。
未來5年內樓市的結局有2種情況:
一、樓市泡沫破滅,持續3年以上的一個下跌週期中,跌幅持續擴大;
二、樓市高位盤整,在國民收入倍增的情況下,泡沫逐步消化趨向合理;
到底是哪一種呢?我們拭目以待。
 
   
4.高等教育:
未來將出現大學招生難,二級學院(沒有特色和教學質量的賺錢機器)破產倒閉潮。
【原创】未来10年7大猜想鈥斺斦庖磺卸际歉≡疲ㄐ薷陌妫

 
 
在 2007-2008年,大學報考人數仍然處於高位,全國大學錄取率在56%左右;而2010年高考報名人數開始下滑。統計發現,今年超過一半的省份表示錄 取率將超過70%。這是從2006年以來,5年間,錄取率最高的一年。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海南、湖南、廣西、江 西、云南、湖北、天津、河北、北京以及上海19個省區市預估錄取率超過70%。
如圖,未來10年內,19歲的適齡的大學考生將逐步下滑,曾經經常看到的「找工作難」泡沫;「留學」泡沫;「考研」泡沫等都將逐步破滅。各個大學將為了爭奪優質的生源展開激烈的競爭。(從2000年開始,到2010年,大學畢業生第一年的工資一直未有明顯增加)大學畢業生未來10年工資將逐步提高,優質的人力資源將被各方爭奪,身價倍增。
教育改革將逐步啟動、壯大並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南科大的教育改革實驗,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背後有很強烈的時代背景和社會意義。 
 
 
5.社會現象:
以兩類不同階層代表的人群的命運猜想:
A.公務員和國企(包括大型央企)員工的命運猜想
中國的財政收入數據
2010年為8.3萬億,中國同年的GDP39.8萬億,財政收入佔GDP比值為20.8%,遠超10年前以及其他發達國家;財政收入近10年來增速遠遠大於GDP增速,此現象不可持續。減稅和政治改革勢在必行。
持續了近8年多的考公務員熱,央企熱開始逐步的瓦解,如果中間又遭受一次經濟危機,那麼國有企業和企事業單位將為提高效率、節約成本、優化資源配置而苦惱,很大一部分花高代價進入央企隊伍的年輕人將被洗出局;
公務員隊伍也會面臨一個巨大的調整,民主、法治、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開始深入人心(特別是互聯網時代開始顛覆傳統的社會權力結構),部分年輕公務員部分人靠關係走後門進入這個隊伍,同時期盼能夠快速增加灰色收入以收回成本,競爭導致門檻的提高,進入成本高到透支未來多年的正常收入,看來他們及他們的父母從來就沒有想過靠清白的正常收入過活,動機如此,行為將如何?),在耗費了大量青春的時光後,將面臨重新進入社會卻無法適應市場競爭的窘境。公務員泡沫破滅。
 
B.失足婦女、二奶、小三的命運猜想戲說而已,不必當真
從1980年以來,每一年度的淨出生人口不斷增加,由於中國人口政策的關係,此現象在1987-1989年達到高峰,以後逐步下降。
而21世紀的頭十年,60後70後中的部分男性成功人士(主要是抓住樓市的一波牛市的財富效益)絕對人數較少,而70後,80後的年輕女孩子卻有如此龐大的絕對數量,導致兩性供求關係(裡面有社會價值觀因素)的嚴重失衡:
而高素質適婚女士(包括廣大的70後80後剩女)在高房價面前望而卻步,其中一部分為了能選擇優秀的70後成功男士(與自身條件相匹配),被逼與自己的同齡女性競爭,一夫一妻制的社會基礎受到挑戰,而另外一部分女性在實用主義的風潮下,注重短期利益,出租自己的青春,「二奶」、「小三」現象具有一定的社會背景意義。
未來10年,隨著樓市泡沫的逐步瓦解,以及80後男士的成長成熟,他們將發現,90後的女孩子是如此精貴和稀少,根本無法滿足80後90後男士的婚姻需要(兩性供求關係逆轉,男性絕對數量遠遠大於次數),多出的3000萬男光棍的出路在哪裡?同齡男士的激烈競爭,導致優秀女性身價倍增,「二奶」「小三」泡沫破 滅,以後將很少聽說哪個女士願意去做「二奶」「小三」;性服務的價格(過去十年的供需關係逆轉)將扶搖直上,大批男同性戀或將浮出水面。社會治安惡化(年 輕人能量過剩,若是經濟不景氣,大量失業人口將為生存尋找出路),為了緩解社會矛盾和人口結構失衡,以及爭奪能源資源,地區衝突加劇,中國和周邊國家發生 戰爭的概率提高。
 
 
 
6.食品安全?
中 國用一個垃圾食品工業,毒害了整整一代人。這麼多年來,接二連三的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如:假雞蛋,拋光米,皮革奶,毒米粉,假豆腐,檸檬酸泡小菜,雙氧水 泡海鮮、避孕藥喂養海鮮,草酸螃蟹,甲醛魷魚,硫磺烤雞,硫磺枸杞,硫磺辣椒,硫磺紅棗干魚,焦亞硫酸鈉生薑,胭脂紅腊肉,甲胺磷金華宣威火腿,PP粉澆 韭菜,螢光粉磨菇,山藥木薯,硫酸熬糖冒充蜂蜜,黑心蛋,石膏面,蘇丹紅雞蛋,三聚氰胺牛奶,皮革奶,注水肉,參水假酒,化學火鍋,染色粉,回籠月餅,回 鍋黴餅乾,豆漿凝固劑,防腐劑面包,大煙葫蘆粉烤羊肉串,酒糟雞肉,瘦肉精,地溝油,染色饅頭,牛肉膏,毒豆芽,草莓膨脹劑,番茄催紅劑……
這些事件背後的原因複雜,影響因素眾多,但不外乎一個「」字。孟子在2000多年前就指出「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指倘若一個國家上上下下都在相互追逐利益,那麼這個國家也就非常危險了。這是價值觀單一」、「信仰缺失」造成的嚴重後果。
在中國老百姓對於政府和專家權威的盲目迷信時期,在信息不通暢,明智未開,獨立思考和探究能力比較缺乏的時期,在政府監管部門比較缺失的時期,食品工業,在市場競爭形勢下,很多人為了降低成本,追逐利益,在食品裡面摻毒造假,昧著良心賺錢。「劣幣驅逐良幣」,導致正規、安全的食品供應商無法和那些劣質食品供應商競爭。形成惡性循環。
未來10年將會怎樣呢?多元化的價值觀(人 生不僅僅是為了賺錢和利益,還有很多很多的事情值得人們去追求、去珍惜和保護;不得不提,美國人在這一方面做得很好)將逐步在中國興起;市場化的進一步發 展,輿論的監督和信息的逐步通暢。健康飲食理念的傳播,以及人們對養生保健的重視,政府監管的嚴格和違規成本的提高都將促成食品安全形勢的變化。
一些精明和有良知的商人會差異化定位,以更高的價格提供更優質、安全的有機食品,形成品牌和信譽度,優質農產品供應的相對不足導致價格的提升,從而推動更多的投資者去發掘這裡面的商機,良性循環,有機食品逐步推廣與普及, 逐步改善食品安全形勢。
 
 
 
7.藥品和疾病
一個垃圾食品工業,毒害了整整一代人,悲哀的是,多數疾病:病從口入。其中很多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都和人們攝入過多的動物性蛋白和油脂有關,中國人的飲食結構的不合理,以及上面提到的食品來源的不夠安全,導致未來的潛在致病風險將更大。中國人「十大死因」的前三大死因分別為:癌症、心臟疾病和腦血管疾病。而他們都與我們的食品和飲食結構有密切的關係。
研究過中國藥品工業的人都會瞭解到:一個人一生花費的醫藥費的50%以上是在65歲以後。而中國人口老年化卻是一個大趨勢:
【原创】未来10年7大猜想鈥斺斦庖磺卸际歉≡疲ㄐ薷陌妫
 
 
  從上面提到的大病種和病因的簡單介紹,以及人口老齡化的到來,未來中國的醫藥費用負擔將和美國媲美甚至超越美國(美國的人口總量在緩慢提高,同時老齡化趨勢比中國緩慢,但他們的飲食結構同樣的不合理)。
 
我們再來看看人們把錢花在治療哪一些疾病上?
【原创】未来10年7大猜想鈥斺斦庖磺卸际歉≡疲ㄐ薷陌妫

【原创】未来10年7大猜想鈥斺斦庖磺卸际歉≡疲ㄐ薷陌妫
 
 
也許,中國醫藥工業的發展,特別是中醫藥的發展,會為治療這些疾病做出突出的貢獻。有心人可以做一個更深入的研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97

【原創】如何訓練做價值投資的思維?——「六頂帽子」思維法的具體應用 程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2e44d00100t34g.html

  如何訓練做價值投資的思維?

 
——「六頂帽子」思維法的具體應用
作者: 程歡
最近和幾個海歸朋友聊到中國的教育問題,感慨良多。其中談到一個很突出的問題:我國的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偏重於知識的「量」的積累,而不重視思維訓練、價值觀培養和生命教育。
價值觀,與社會的評價體系、國民生活幸福指數、社會和諧等息息相關;生命教育,是我們人生的重大課題:對每個生命個體的尊重,對自我生命意義的反思與追問,對生命本身的熱愛,如何提高我們的生命質量?這些都需要我們用自己的人生來回答。
而科學有效的思維訓練,則會極大地提高我們的創造力,幫助我們突破個人事業發展的瓶頸,在生活與投資決策中發揮驚人的力量。
在經歷過多年的生活與投資實踐後,我慢慢體會到思維訓練的重要性,這是最基礎的功夫。特別是對於做好「價值投資」來說,則更是如此。遺憾的是,在西方的中學教育中很普遍的思維訓練,在中國卻還是個稀罕玩意兒。思維混亂的現象屢見不鮮。
我經常開玩笑說自己算是中國教育體制的半成品,大學本科在武漢大學就讀,有幸能夠結識一幫良師益友,加上學校「自由」的學風,使我僅剩的一點靈性沒有被摧殘掉。
回歸正題,我們如何思考會更有效呢?
英國的愛德華博士,用「六頂帽子」的思維模型,對此做了一個很好的闡述與總結。每個人都有幾頂不同的帽子,帽子的顏色深淺不同,人們分不清自己平時到底戴上了什麼帽子?帽子具體該如何使用?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
六頂帽子思考法的特點一覽表
 
思考法
 
特點
白色帽子
信息、數據、客觀、細節、事實
紅色帽子
情緒、激情、感性、直覺
黑色帽子
質疑、否定、反思、風險預期
黃色帽子
積極、樂觀 、正面、收益預期
青色帽子
創新、創造、變化
藍色帽子
控制、流程、組織、整體




    1.白帽:象徵中立、客觀,以信息、數據、事實為焦點,強調「事實」本身,將我們平時思考時,多餘的干擾因素剔除,回歸本源,提高思考和溝通的效率;
2.紅帽:象 徵情緒、激情、感性、預感、直覺,以個人感覺、價值觀等感性因素為焦點,強調了在決策時情感直覺的意義,雖然大多時候,這種感性因素有很大的負面干擾因 素,但是在認識我們自己的過程中,會發現「興趣」、「樂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此基礎上,最容易形成我們自己的風格和偏好。
 3.黃帽:象徵樂觀、積極、正面、前景或希望,它以潛在價值和意義為焦點,是對事物正面價值的探索,在實用性和邏輯性的前提下,評估出積極的預期結果;
4.黑帽:象徵反思、謹慎、質疑、逆向,以核實「真不真實」、「適不適合」、「合不合法」等為焦點。它是對事物負面情境的探索,對「風險」的合理評估;
5.青帽:象徵創新、創造、改變,以創新突破為焦點,探索變通之道,它是一種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基本工具;
6.藍帽:象徵整體觀、控制、流程、組織,藍帽的思考特點以監控和指揮其他五頂帽子的應用為焦點。它組織一種科學有效的流程,經常換位思考,做整體的設計與規劃,是一種系統化組織化的思維工具。
 
我們從上面的簡單介紹,可以看出「六頂帽子思考法」對於很多領域均有指導意義。不論是團隊合作,學習培訓,基礎教育,還是企業發展……
 
在價值投資領域,也是極具指導意義。
下面介紹的幾種股權投資的思維方式,和「六頂帽子」有類似之處,但也有一定的差異,可以看做是在股權投資實踐中的具體運用
 
1.       白帽子
重點關注:信息(information),數據,客觀中立,事實,細節等;類似於「事實性思維
 
華人投資家李嘉誠先生特別強調信息(information)的及時性、準確性和充分性,他的很多大型投資決策離不開對第一信息源」和關鍵數據的把握。
我們做股權投資,儘量確認「第一信息源」,警惕媒體、名人、券商等處理過的「二手信息」。
投資大師巴菲特也提倡獨立思考、獨立研究,他將「情緒」從思維中剝離出來,儘量客觀的去認識企業。
智者芒格更是提出,警惕「意識形態」偏見,意識形態會阻礙我們認識客觀事實。
中國古人更是將「實事求是」四個大字掛在岳麓山的書院上。毛主席更是強調「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另一位投資大師彼特·林奇將投資的步驟分解,他也非常重視第一手信息,把握信息也是投資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2.      
「紅帽子」
     重點關注:感覺、激情、興趣、價值觀偏好、風格等;類似於形成「能力圈」的動力源頭。
    
在股權投資領域,你不可能研究每個行業,在興趣和樂趣的引導下,「專注」於某細分領域,從而形成自己的相對優勢範圍,進一步的開拓出自己的能力圈。正所謂「金山有路趣為徑,股海無涯樂作舟」,真正的符合北斗投資倡導的「快樂投資」的精髓。
 
3.       黑帽子
 重點關注:盲點,漏洞,邏輯,反思等;
在股權投資領域,是對「風險」因素的敏感和深刻洞見,考察負面情境的出現,類似於「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逆向思維」
芒格在這一方面研究和闡述很多,他經常引用一句諺語「要是我知道我會死在哪裡就好了,那樣我就不會去那裡」。是典型的「逆向思維」的代表。為了更好的規避「人類認識偏見」,我們需要增進對「普世智慧」的把握,靈活運用多種思維模型。
同時,更需要一份《投資原則檢查清單》避免我們陷入非理性,以及隨之而來的「風險」。
我們做投資,發現「黑帽子」可更好的將「白帽子」提供的知識、信息、數據與投研能力結合起來,解讀關鍵信息,把握主要矛盾。
 
4.      
「黃帽子」
重點關注:積極、正面、希望、前景等;
在股權投資的漫長歲月裡,會碰到系統性風險爆發,這時悲觀情緒瀰漫,就需要在他人恐慌悲觀時還有信心和勇氣買入股票,信心和勇氣不是憑空臆想的,是建立在「能力圈」和「安全邊際」的基礎上的。是一種綜合理性與感性的樂觀精神。
有過5-10年的投資經驗的朋友,會發現這種特質是獨特和寶貴的,類似於著名文章《你為什麼成不了巴菲特》中的幾個心理特質,可以算作「心智壁壘」。
 
5.      
「青帽子」
重點關注:創造、變化;
世界變化很快,需要創造力。
這個在科技領域表現的尤為明顯,如「蘋果」的喬布斯,「騰訊」的馬化騰,「阿里巴巴」、「淘寶」、「支付寶」的馬云,這些企業的創新文化和適應快速變化世界的能力是一流的,在一個又一個新興細分市場做到龍頭地位。從而建立起寬廣的「護城河」。
對於股權投資的思想和理念,也有一些新的變化。
如巴菲特、芒格最近開始涉足科技行業投資,並且說自己應該早一點研究科技行業,打造這一方面的能力圈;也許巴菲特找到了投資科技行業的新模型。
巴老本人的三大法寶:能力圈,安全邊際,護城河,前兩個是來源於凱恩斯、格雷厄姆,後面的「護城河」卻是他的創造性實踐的總結,綜合了費雪與芒格的思想,說明投資智慧也是在不斷的進化
而投資界鼎鼎大名的常青樹「紅杉資本」,則早已是科技行業投資的佼佼者,他們也開發出一整套做科技行業股權投資的模型。
 
6.      
「藍帽子」
重點關注:整體觀、控制、流程、系統化;
科學規範的投研流程和步驟,對於做股權投資尤為重要。
北斗投資的幾個創始人自認為沒有什麼高智商、特殊技能、政治資源,但為什麼有信心將二級市場的「股權投資」做好呢?因為,能否做好股權投資,並不取決於這些因素。
北斗的投資理念北斗的投研流程都是站在前輩們的智慧和實踐經驗上的總結和優化,是符合我們價值觀和風格的一個具體的表現形式。
 
藍帽子的作用在這裡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將來也會有更多的「智慧」被消化吸收進我們的投資系統。
 
其實,6頂帽子,既可以看作是對一個問題的不同方面的側重,也可以是根據需要做一個組合搭配使用。每個人都有幾種不同的思維方法。
 
而有效發揮思維的力量,使我們做到「明明白白、平平安安、快快樂樂的賺錢」,是真正的「價值投資人」追求的目標。
祝福知行合一的價值投資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98

【原創】投資與投機?——價值投資的首要問題 程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2e44d00100t5w5.html

    投資與投機?——價值投資的首要問題

                              作者:程歡
如何區分「投資」與「投機」?是價值投資的首要問題。
筆者看到很多投資人,包括一些知名的價值投資旗手,因為沒有將二者做一個嚴格的區分,導致在投資實踐中,業績起伏很大,碰到大牛市賺錢也是運氣成分居多,熊市虧大錢反而成為普遍現象,或是3-5年長期持有後仍然是負收益、低收益,為什麼會這樣呢?
筆者認為首先是沒有區分「投資與投機」,同時對「安全邊際」、「能力圈」、「資金管理」的理解和重視程度不夠。
那麼什麼是投資?什麼是投機呢?
大致有2種不同的視角:
 
1. 從理性分析、安全性、預期回報的角度看
以格雷厄姆為代表,他在《證券分析》裡面寫道:「投資操作就是基於理性透徹的分析,確保本金的安全並能獲得滿意的回報。不能滿足這個要求的操作就是投機。」
筆者認為格雷厄姆的觀點其實包括3個方面:
智慧投資——理性透徹的分析,參股後定期跟蹤,而不是基於牛市、概念、炒作等碰運氣;
安全投資——確保本金的安全,確定性高,適當投資組合,無本金永久性損失風險;
快樂投資——獲得滿意的回報,做出投資決策後可踏實地睡著覺,同時投資過程是愉悅和富有趣味的;
簡單地說,也就是北斗的口號:明明白白、平平安安、快快樂樂的賺錢。

【原创】投资与投机?鈥斺敿壑低蹲实氖滓侍



 
2. 從「投資」與「投機」的出發點來區分
以凱恩斯為代表:他認為凡是預測市場心理的行為就是「投機」,凡是預測資產收益的行為就是「實業」,就是「投資」。
巴菲特也有類似的說法:「如果你是投資者,你所關注的就是資產——在我們這裡是指公司——未來的發展變化。如果你是投機者,你主要預測獨立於公司的價格變化。」
這樣的區分是很有益處的,對於我們價值投資人來說,可以真正的做到「明明白白」的賺錢。
股權投資的未來收益,企業市值的增長,大致來源於2個方面:
一、企業盈餘的增長,股東權益的增長;
二、市場估值水平的提高(即市場心理預期的不同導致PE、PB的變化)。
前者的增長,我稱之為「投資收益」,估值水平的提高我稱之為「投機收益」。反之,則是「投資損失」與「投機損失」,尤其要注意「投機損失」對投資人的傷害。
而根據此兩者的變化,我們可以將股權投資的結果區分為4種情況,如下面的4個不同象限:
【原创】投资与投机?鈥斺敿壑低蹲实氖滓侍

 
 
第一象限是最富有吸引力的區間,也就是市場上流行的說法:「以格雷厄姆的價格買入費雪式的成長股」,這樣就形成一個「投資收益與投機收益」的雙擊
經典案例:
巴菲特買入蓋可保險和華盛頓郵報的經典案例均屬於這一類投資。在極具「安全邊際」的前提下,重倉買入寬護城河的企業股權,長期持有,獲得持續穩健的複利增長。
讓我們還原當時的情境:
1.     蓋可保險從1972年最高每股61美金跌至1976年最低每股2美金,1976年,巴菲特對公司調研,同新上任的CEO約翰·拜登深入交流後,以平均3.18美金每股的價格買入蓋可保險,同時,一筆價值1940萬美金的可轉換特別股也於兩年後即1978年全部轉換為普通股。1982年,巴菲特在致股東的信中寫到:「1982年伯克希爾淨值增長大約是2.08億美金,相較於期初淨值5.19億美金,約40%的成長來自蓋可保險……(在2.08億美金當中,有0.79億美金是由於蓋可保險市值的成長)」。從初期買入後,在隨後的19年裡,巴菲特從蓋可保險獲得了近53的投資收益,年復合收益達23%
2.     1971年6月,華盛頓郵報公司發行一百三十五萬四千股的B類股。1973年初,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開始下滑,到夏季,美國股市近乎崩潰,其中華盛頓郵報也大幅下跌。巴菲特抓住這一時機悄悄地買進華盛頓郵報公司的股票。到6月,他已經以平均每股22.75美元的價格買入了467,150股的郵報股票,總價達1062.8萬美元,從該公司的資產分析中看出,當時與其相同資產的價值為4億美元,而當時華盛頓郵報的總市值只有8000萬美元。巴特特認為自己是以低於華盛頓郵報內在價值1/5價格買入股票的華盛頓郵報公司是巴菲特持股時間最久獲利最豐厚的股票。這些股票31年後,增值了近154倍
 
我國A股裡面也有類似的機會,如2003年的貴州茅台,2008年底的中恆集團,2008年以來的東阿阿膠、天士力、康美藥業、片仔癀、馬應龍等。分別屬於北斗投資的7套投資策略裡面的4M模型,快速增長類與穩健增長類以及隱蔽資產類
代表案例:
貴州茅台
【原创】投资与投机?鈥斺敿壑低蹲实氖滓侍

從上圖可看出,2003年9月份的貴州茅台處於低市盈率(13.1倍)、低市淨率(2倍)的估值水平,「參股-持有」,是一次極好的雙擊的機會。
而2007年12月份的貴州茅台則是高市盈率(76.7倍)、高市淨率(26.4倍)的極度高估狀態,透支未來3-5年的業績增長。「退出-等待」就是更好的策略。
中恆集團
【原创】投资与投机?鈥斺敿壑低蹲实氖滓侍


 
與當年的貴州茅台極其類似。典型的快速增長類企業,復合巴菲特的4M模型,極其優異的寬護城河企業。公司在2008年底到2010年中,淨利潤大幅增加,而且估值水平也是大幅提高,是一次絕佳的雙擊案例。從2008年底最低到2010年高點漲幅近30倍。
 
 
第二象限:是一個企業的關鍵過渡時期才會出現的現象。類似於北斗投資的7套投資策略裡面的「困境反轉類」與「週期類」企業的投資,雖然公司的淨利潤大幅下滑,甚至出現虧損;但隨著週期拐點的到來,或是預期公司未來業績的大幅反轉,公司股價的估值水平隨著投資人的樂觀預期反而提高了。
此種類型裡也有2種情況:
一個是投資損失大於投機收益;一個是投資損失小於投機收益。
一般出現在ST股、概念炒作股、預期資產重組股等幾類股票上,當然,也不排除有部分優質資產的困境反轉股,如2003年的網易,2008年底的ST伊利,2011年中期的雙匯發展等。他們出現短暫的投資損失,股價大跌,從而造成優質企業的極大的「安全邊際」,這時也許就是很好的機會。
當然,最具代表性的案例為下面介紹的包鋼稀土。
案例分析:如2008年-2009年的包鋼稀土
【原创】投资与投机?鈥斺敿壑低蹲实氖滓侍

 
如圖,包鋼稀土的淨利潤在2008-2009年大幅下滑,並且出現虧損,然而公司的估值水平卻提高了,屬於典型的第二象限。包鋼稀土在隨後的1年裡,公司業績持續大幅改善。開始進入第一象限。
 
我們就可以瞭解到,前面兩大象限是最容易誕生10倍股(ten bagger)的地方,隨著企業業績的持續好轉,確實有很多企業從第二象限轉為第一象限,成為優質個股。
 
第三象限:一般出現在宏觀週期的景氣巔峰,或是企業生命週期的拐點。企業隨著未來需求的萎縮,市場競爭的激烈,業績出現大幅下滑,甚至虧損,而在市場上的估值水平也在不斷下降,從而形成「投資損失與投機損失」的雙殺
如2007年身處高位的新安股份、海油工程、振華重工等。2008年後,股價均在低谷出現近3年的徘徊。
以及近2年高價發行的新股:漢王科技、海普瑞等一大批中小企業。
這個像限的企業對於投資人來說是絞肉機,是大殺器。所以不在「能力圈」範圍內的企業,無法透徹的把握他的生命週期,請儘量迴避。
 
有趣的是,第三象限的個 股經過長達3-5年在低位的徘徊後,企業生命週期可能將進入第二次高成長期,這時的拐點很難把握,企業的估值在第三象限、第二象限之間徘徊。如果增長確定 性大,就會進入第一象限。把握這樣的企業,確實有「暴利」,但是對投資人的綜合素養和投研能力要求特別高。建議一般的投資人還是儘量迴避,除非真的在你能 力圈之內,恭喜你,你有機會騎上一匹「黑馬」。
 
第四象限:是中國資本市場最普遍的的現象。
為什麼股市裡面出現80%的投資人虧錢?而其中「價值投資人」虧損的幅度最大,套牢的時間最久?這與投資人不重視「定量分析」,不重視「估值」,不重視「安全邊際」有很大的關係;也與羊群效應、跟風、迷信權威、超出自己「能力圈」而抱有僥倖心理有關。
一般會出現2種情況:
有時是投資收益大於投機損失;(長期微利,股價在高位盤整的概率很大)
有時是投資收益小於投機損失。(微虧、大虧,而後者對長期「複利」的傷害是致命的)
 
一般投資人最容易出現的錯誤有兩種:
1.以合理偏高的價格買入成長一般、護城河不寬的個股;
如2007年的中國人壽、中國平安、金風科技、中石油等等一大批企業;以及最近1-2年上市的大量中小板、創業板企業;
這一類企業的成長性一般,但由於企業在2007年大幅度高估,透支未來5-10的業績
成長性,導致在2007年牛市買入的投資人長期持有、長期虧損。
而最近1-2年上市的中小板創業板裡面的部分偽成長股,如果在隨後的幾年裡,一部分企業基本面變壞,則可能出現投資本金的永久性損失。
這是「偽價值投資人」和「價值投機派」最大的噩夢。
是最典型的「鈍刀子割肉」的案例,投資人需防備再防備,警惕再警惕。
代表案例:
【原创】投资与投机?鈥斺敿壑低蹲实氖滓侍

 
一眼即可看出來中國平安在2007年9-10月份是如何的高估?是如何透支了未來5-10年的業績增長?巴菲特說,「定量分析是對樂觀情緒的解毒劑」,有多少投資人真正的有能力定量分析中國平安呢?又有多少人是跟風在2007年買入並長期虧損的呢?中毒之後,也許從來都沒有真正的解過毒。
 
 
2.以極度高估的價格買入較快增長或高增長、寬護城河的個股;
如2007年的貴州茅台、蘇寧電器,2010年的愛爾眼科等。
雖然未來3-5年 裡面,公司業績會大幅增長,但由於股價的極度高估,大幅透支公司未來多年的業績成長,投資人長期持有幾年下來,收益平平,甚至出現虧損,不僅沒有達到增值 的目的,甚至連基本的保值目標都沒有達到。當然,如果持有時間足夠長,投資人有解套的機會,只是損失的時間成本、機會成本過大。年復合收益極低。
代表案例:
貴州茅台
【原创】投资与投机?鈥斺敿壑低蹲实氖滓侍

蘇寧電器
【原创】投资与投机?鈥斺敿壑低蹲实氖滓侍

從上面的2只 個股的估值情況對比圖,可以看出,最近幾年來「估值水平」明顯下滑,雖然利潤和股東權益都有大幅度的增長,特別是蘇寧電器,有豐厚的「投資收益」,但是個 股的「投機損失」仍然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使持有它們的投資人並沒有預期中的高收益,這也是「白馬股」、「熱門股」經常出現的一個現象。我們看到的,3年過 去了,貴州茅台和蘇寧電器至今未恢復到07年頂峰時期的總市值水平。
  
   我們通過上面的4個像限的分別探討,對於我們為何有收益?為何虧損?收益和虧損來源於哪裡?算是初步的有所瞭解。最好的策略是儘量在第一象限活動:以投資收益為本,投機收益為輔。踏踏實實的完成「參股-持有-退出-等待」的一個完整的股權投資過程。
   從「投資和投機的收益情況分佈」這個角度也可看出,「安全邊際」才是價值投資的核心理念,是暴利之源,同時也是「安全投資」的根基。而能力圈、股權投資、中長期投資、集中投資、「護城河」等理念是「快樂投資」的前提,綜合起來就是真正的「智慧投資」,真正的「投資」。
   祝福我們的投資者朋友們,真正做到「明明白白、平平安安、快快樂樂的賺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99

股權投資的四大周期(一) 程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2e44d00100t7si.html

     股權投資的四大周期

                               作者:程歡
     在上一篇文章裡,我用「投資投機收益分佈的4個像限」來闡述:如何明明白白的賺錢?需要瞭解閱讀下文的朋友可以先看完這篇文章。
     對4大象限有所瞭解後,那麼接著就會出現一個問題,為何有的企業的業績會增長同時企業的市場估值水平也會增加?為何有的企業業績增長但企業估值水平會下降?為何同一家企業短期(註:筆者考察的最小時間單位為一個季度,此處短期為1-2年)股價波動如此巨大?
 
企業淨利潤和PE,股東權益和PB的相互關係及其影響因素是什麼?(由於是做股權投資,購買企業部分股權,在此筆者習慣用企業總市值來做思考,與流行的EPS算法稍微有點不同,我會直接比較企業年度總利潤和股東權益,PE、PB等多重因素)
筆者認為,回答以上問題逃脫不了「週期」。
一些價值投資人剛開始對企業不進行區分,經過2008年後,才將企業劃分為「週期與非週期」,從30年或更短的視角來看,也許是符合投資需要的。但是真正的從事物的本質出發,會發現,任何事物逃脫不了週期循環。只是週期的表現方式不同而已。根據需要,我把對股權投資影響最大的四個因素劃分為四大周期:企業生命週期,行業生命週期,市場牛熊週期,宏觀經濟週期。
股權投資的四大周期,如下圖:
【原创】股权投资的四大周期(一)

 
比四大周期更細微的是季節性因素,具體則表現在上市公司每3個月披露一次的季報上。
比四大周期更宏觀的是人口結構,像大家經常誤認為是「非週期產業」的消費、醫藥,其實也是有週期的,只是週期相對較長,這個和人口結構密切相關。
因此,我們說,投資需要放大鏡,顯微鏡和望遠鏡。幫助我們真正的把握「股權投資的週期」,從而獲得滿意的回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00

股權投資的四大周期(二)——企業生命週期 程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2e44d00100t7sw.html

        股權投資的四大周期(二)

                                   
——企業生命週期
                                
作者:程歡
   
作為一個股權投資人,我們關注的焦點和根本是企業。研究企業的生命週期,把握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從而做出相應的決策,則是我們的工作重心之所在。
一個企業在生命中經歷: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是一個必然的過程。
北斗投資經常投資高速成長期的企業,並獲得了一定的超額收益,正是由於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優化我們的投資策略方法體系。
我想,作為股權投資人,如果能夠把握住貴州茅台、蘇寧電器、中恆集團的生命生長快速發育 期,隨著他們從一個小孩慢慢成長成熟,是很幸運同時也很有趣的事情。現在茅台和蘇寧均在各自行業領域成長為龍頭、巨人,雖然仍然有更進一步的成長空間,正 當壯年,只是增速比青少年時期下降了很多,部分投資人(註:在安全邊際前提下)可獲得一個穩健的收益。值得一提的是,結合行業週期和人口結構以及中恆的產品特性,中恆集團的生命快速成長週期相對會更長一些,我們仍然看好他未來的快速發展前景。
對企業生命週期做深度研究,不僅僅可以取得超額收益,也可以規避一些處於成熟期、衰退期的企業估值水平下滑所帶來的「投機損失」。如美國企業:可口可樂、微軟、沃爾瑪都是寬「護城河」的企業,但是最近10年來股價表現就不是很突出,長期持有者反而略有虧損。國內的很多企業也有類似的發展瓶頸,這是值得我們警惕的。
 
當然,也會出現一些特殊的擁有二次或多次生命的企業,如美國的蘋果公司在喬布斯的領導下,如同生命再造,進入第二次高速成長期,近10年股價大漲10多倍,成為美國的第一科技股。國內類似的企業如比亞迪,從最開始高速成長的電池行業龍頭,逐步發展成熟,再進入全新的汽車行業,現在又佈局新能源領域,算是獲得第二次生命,現階段的企業生命形態則需要重新評估。而另外一家極具爭議的電子商務企業——阿里巴巴,則是從最開始的B to B 模式;發展出做C to C的淘寶;同時為瞭解決第三方支付問題,又發展出「支付寶」;為瞭解決即時溝通問題,發展出「阿里旺旺」;現在的「淘寶」更是被分拆出做 B to C 的淘寶商城和做搜索的一淘網。從這個視角看,阿里巴巴相當於獲得了多次生命。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家極其優質的企業,但由於這個企業的管理層的精明和強勢,普通投資人在企業發展中扮演什麼角色和獲得多少投資收益?就需要另外核算了。
我們說企業有生命週期,同時投資人在金融投資產業鏈裡面也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一家企業的股權投資一般會經歷下面幾個階段:
創業者——天使投資人——VC——PE——券商直投——IPO——公眾持股,其中部分企業也逐步的從一個細分行業龍頭髮展為巨頭。
作為投資人,這時就需要給自己一個清晰的定位。你和企業是什麼關係?你投資於企業的哪個發展階段?這個階段的特點是什麼?你怎麼做投資?獲得多少的預期年復合回報?
每個投資人的資金來源和成本是不一樣的,預期和回報也是不一樣的。沒有很明顯的優劣之分,只與他的投資哲學、投資風格和投資策略模型有關。
我的很多朋友認為一級市場有進入壁壘,對投資人的資金實力和投研、風控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相對在紅海中競爭的二級市場投資人,獲得超額收益的概率更大一些。
這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一家企業,IPO上市後,仍然處於高速成長期,這樣的企業也會有很大的機會獲得雙重收益。不一定非要在一級市場去享受高成長帶來的超額收益。
將企業視為一個生命,我們就會更好的去扮演股東的角色,而不是二級市場的炒股者。並清楚企業處於什麼階段?什麼位置?這樣才能真正的為做好股權投資打下堅實的基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01

投資界的中國富豪(二):郭廣昌 程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2e44d00100vpxq.html

博主按司馬遷在2000多年前寫就《史記·貨殖列傳》,

裡面記錄了很多在各自領域積累巨額財富的前輩的人生故事,有偶然,也有必然。智者說,「讀史可以明智」,知興亡衰替。當代,在中國也有很多投資界(主要側重為股權投資領域)的前輩富豪,已經積累了巨額的財富,但是他們的人生經歷,機遇,內在的財富密碼等,尚未破譯。

有的人,或許財富可以得到持續穩健的增值,內在財富智慧可以得到傳承,成為一代投資大師;

有的人,或許還在學習、成長、變化、探索、實踐中,他們的財富是運氣使然,還是確有投資智慧,暫不可知,他們在未來的歲月裡是否能夠一如既往的獲得成功?是否會遭受人生的重大挫折,投資生涯是否會犯致命的錯誤?都需要實踐和時間來檢驗。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從中解讀到什麼?獲得什麼經驗?獲得什麼教訓?都隨著自己人生的閱歷在不斷變化。「真知難,行更難」,開放心靈,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見過太多的「曇花一現」,或是「扔硬幣,連續對了10次的猴子」,失敗的案例也可作為智者的精神養分,何況歷史正在發生中。我們都在共同經歷。

以此開貼,作為一個課題,以後不斷跟帖更新,若有不全面的信息,或是非事實性的材料,或是過度解讀,都在動態的變化修正中。開放心靈,「探索財富密碼和投資之道」,僅作為探討交流使用:

 

投資界的中國富豪(二):郭廣昌

【個人簡介】郭廣昌,男,1967出生於浙江東陽,1989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哲學系。現任上海復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復星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復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資產】20114月,根據福布斯中文版雜誌的統計,郭廣昌的總資產值達175.2億元人民幣。

【關鍵詞】「中國動力」 「修身、齊家、立業、助天下 匯聚成長力量

儘管郭廣昌說了好多年想做中國的GE或和黃, 「在所有綜合類投資模式裡,我們最想學習巴菲特。他最核心的本質有兩點,一個就是資金來源,這是我們最看中的;第二是投到哪裡能產生最好的回報。巴菲特為 什麼可以做長期投資,並且可以不退出呢?因為他的資金來源很大一部分是保險基金,很長遠的資金,財務壓力低。復星已經形成了一個投資觀念,就是要做長期投 資、價值投資,我們會加大對保險業務的投資,希望有更多的保險資金可以讓我們來管理,我們相信我們有這個投資能力。」

 

【媒體採訪】

 

1.《郭廣昌談投資之路:選擇不難難的是堅持》

 

201010 來源:東方早報

 

日前,郭廣昌在接受早報記者專訪時,系統解析了復星多元化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他說,復星不避諱向巴菲特學習,今後將按「投資+產業+保險」的思路加速發展,努力打造一家全球領先、專注於投資中國經濟增長動力的投資控股集團。

 

紀律:「我這輩子就這點事」

 

東方早報:回顧18年的快速發展,2004年對復星來說,應該是比較重要的一年。2004年,股市大跌,銀行又收縮信貸,眾多快速擴張的多元化民企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質疑。關於當時遭遇的困難你做過很多總結,現在看收穫最大的經驗是什麼?

郭廣昌: 2004年對所有民營企業來說,都是比較重要的一年。因為2004年宏觀調控比較劇烈一點。2004年我們著重做的就是透明化,然後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這6年來,無論是在資本市場上,還是在產業上,我們都更加具備競爭力,比如說,我們的南鋼無論是在規模還是技術的改進、產品提升和競爭力上都有提升。再比如,復星醫藥近年來在技術開發的投入上大大加強,而且投資的國藥控股實現了幾何倍數的增長。

取得這些成績無非就是要能夠應對整個經濟的變化,一個是你自己的抗風險能力要增強,第二個,要得到社會的理解,要運作規範信息透明。我認為企業如果要做大,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就必須更規範、更透明。

 

東方早報:現在很多企業都在慢慢向多元化發展,復星在多元化的過程中,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郭廣昌:我一直在說幾個概念,今天還是系統地說一下。第一個,千萬不要把多元和專業對立起來,多元企業或者一個綜合類企業,所對立的應該是專一,只做一個產業。多元其實更需要專業把握你多元化的企業該怎麼運營。當然,一個多元企業的專業能力和一個專一產業的專業能力,是不一樣的。

 

復星作為一個綜合類多元企業,我們應該具備哪些核心能力?這是我們始終在思考的問題,也就是:我們的專業能力到底表現在哪些方面?

第一個能力,就是投資能力。所謂投資能力就是你要組織合適的團隊、選擇合適的產業、在一個合適的時間做一個投資,然後在合適的產業、合適的時間裡,你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公司、企業、團隊,去對其投資,還要有一個合適的價格。

這個能力是怎麼達成的?我這十幾年,就做了這個事兒,今天還是在想這個事該怎麼做,怎樣做得讓自己各方面能力更強,不要犯錯。其實發現事情的對錯是很容易的,這個對,那個錯,但誰能把對的事情很有紀律性地長期堅持下去?太少了。人總會有放任自己的時候。

第二個,我們是一個價值投資者,不是被動的投資者,而是要積極管理、參與的。

第三就是要有對接資本市場的能力。什麼叫資本市場?資本市場講得白一點,就是有些人有錢,不知道怎麼賺錢,有些人知道怎麼賺錢,但錢不夠,對接起來,這就是資本市場。所以我要跟資本市場對接,要跟A股市場對接,要跟H股對接,跟紅籌對接,現在我們基本所有資本市場都涉及了,包括發債、長期債、短期債。

但光這三個能力還不夠。2007年以來,我們重點建設的就是國際化能力。原來我們三個能力都主要是在國內平台上,現在我們要把這個能力提升到全球的平台。

我全身心的一輩子就一件事,就是把復星提升上去,在全球平台上做,把投資做好,把投資之後的價值提升做好,把對接資本做好,創造更多的價值。我這一輩子就這點事。

 

投資:「選項目前先選好人」

 

東方早報:你每一次投資,每一次產業拓展都非常成功,你是怎樣篩選行業,怎樣選擇投資項目的?

郭廣昌:宏觀思路上,我們對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狀況跟市場的狀況,要有一個判斷。這個判斷,就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原因是什麼,現在處在什麼階段。

這個確定了之後,微觀上的篩選,就是一個技術問題了。

首先我要找非常有專業能力的團隊。我們如果想做什麼工作,第一步就是找人,如果找不到合適的人就別做,讓找到的人去制訂標準。比如詳細瞭解這個企業值不值得投資、價值判斷怎麼樣,跟中國經濟能不能整合,我們能給它帶去什麼價值,對方CEO水平怎麼樣,他們運營中的問題在哪裡,存在哪些非常好的空間去提升它,有可能碰到哪些問題,文化上有什麼問題,我們該投多少,什麼時候投,等等。

比如說地中海俱樂部項目,我們不是先有的項目而是先有的人。地中海項目的第一步我們就引進了一個 團隊,團隊的核心人物在海外連鎖企業裡做過非常長的時間,然後帶領一個中國企業直接到納斯達克上市的。具備這種經歷的一個人,帶領一個團隊進來之後,他找 到了地中海俱樂部這樣一個機會。集團覺得這個項目符合復星的發展方向,微觀上這個團隊具有這種判斷能力和操作能力,這樣就執行了。

東方早報:這樣的團隊未來跟地中海俱樂部合作的過程中,參與程度有多大?

郭廣昌:我們對這個項目參與程度很高,我們有兩個董事在裡面,而且我們會積極推動其在中國的發展。復星不是一個被動的投資者。我們哪怕只有5%的投資,我們也是一個積極的投資者。我們對每個投資,都會說我能給它帶來什麼價值,能創造什麼東西給它。如果不能創造價值,只是一個被動財務投資,我們是不做的。

 

東方早報:所謂的被動投資,可能就是投資與PE的區別。以前你一直強調不是PE,是做長期持有的。這個長期持有的概念,有多長?

郭廣昌:可以長到30年、40年,短的話可以是3年、5年。時間並不是我們主要考慮的因素。

我們考慮的因素有三:第一是這個企業有沒有發展空間,這個企業本身的領導人有沒有能力把企業帶到更高的層面。第二個,復星本身對這個企業還有沒有支持的價值,我還能不能給它帶來價值。第三個,要考慮市場對企業的評估,是過高的還是過低的。

 

東方早報:但投資原則上還是要退出的?

郭廣昌:不一定要退出,沒有這個壓力。所謂是不是PE,還有一個原因,PE是用別人的錢,我們是用PE的方式做投資,但是用的是自己的錢,這是不一樣的。用別人的錢,別人跟你說清楚5年要退出,7年要退出,那當然要退出了。但我們用的是自己的錢,就沒有這個問題了。

 

東方早報:和凱雷也做了一個基金?

郭廣昌:那個是有限制的。我講的是復星集團的主流是什麼。你講的這一塊,不是我們主導的、主流的東西。

 

模式:「未來更接近巴菲特」

 

東方早報:2007年,復星集團的母公司復星國際在香港上市的時候,當時對復星的包裝詞是「中國GE」,你也一直說傑克·韋爾奇、李嘉誠和巴菲特是你的偶像,那麼未來復星集團發展的框架,可能會和他們中的哪個企業更接近?

郭廣昌:GE也好,長江實業也好,伯克希爾·哈撒維也好,世界上最好的綜合類企業,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你講的這個問題,也是我這幾年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我們都要去學習,而不是照搬誰的模式。

比如GE,他們沒有一個單一股東在傳承,但整個企業能走下來,這是我很想瞭解和學習的。李嘉誠先生經營的是一個在香港的全球化企業,而不僅僅是一個房地產企業,很值得我們學習。巴菲特從投資角度說,我覺得沒有一個比他做得更強。他認為對的事情,他能夠很有紀律性地堅持做好,30年、50年如一日,這個就不容易了。

如果說未來復星更向誰發展的話,我們更多會考慮巴菲特這種模式。這也是董事會非常明確的一個方向。我們可能會著重考慮投資加保險、加產業這種模式。

 

東方早報:傾向於巴菲特的模式,這是不是說明復星未來的模式,將以資本為紐帶,而不再是以實業、產業呈現出來的公司的形象?

郭廣昌:我只是說跟他有相似性,但不是完全一樣。因為完全一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很怕說模式的問題,因為模式一對照,就會有不同。在投資管理上,我們作為一個積極的股東,可能比巴菲特更積極一些。

東方早報:很多人都知道巴菲特的保險業務,在這塊復星進展如何?

郭廣昌:我只能說一點,我們對保險這一塊是很有興趣的。因為保險無非有兩個:一個是你對產品的管理,這是很重要的,第二個就是你對投資的管理,人家把錢交給你,你要通過你對錢的管理,產生效益。簡單來說,就是這麼回事。

 

行業:加強消費類投資

東方早報:在不斷拓展投資的同時,其實外面有很多聲音在說你的產業可能處在收縮階段。

郭廣昌:投資和產業,不是一個矛盾的東西。對我們來說,投資就是投資產業,無非就是投不同的產業而已。外界所指的產業可能是製造業,從大製造的角度上,復星集團層面現在不會投資太多。

以前我們投資鋼鐵比較多,但目前來說,鋼鐵不是投資的主要方向。但並不意味著我不發展鋼鐵。而是從復星的投資角度出發,不會大力發展鋼鐵。

 

東方早報:從2004年以後,這6年來,復星的投資軌跡有一個從重資產向輕資產轉變的路線,你能明確一下現在和未來一段時間復星的重點投資方向嗎?

郭廣昌:投資的重點,是消費內需,是消費的拉升、提升。最近我們重點往消費和消費升級型領域投資,包括加強對保險的投資,對金融服務業的投資,對全球性品牌嫁接中國溢價的投資,包括對地中海俱樂部的投資。

舉個例子,就是我們投資分眾傳媒,它看上去是一個廣告業,但卻跟中國內需的增長是休戚相關的。現在一般的老百姓,品牌意識越來越強了,就會帶動廣告業、創意產業的整體發展。其實現在的發展,就是以消費為拉動的,整體中國經濟有很大的空間。以前我們製造的東西都賣給別人,現在為什麼我們自己不消費?我們有這個能力,有這個需求,有這個購買力。所以這是復星投資金額的一個重點轉移。

 

東方早報:現在中國內需市場的增長是非常明確的,你為什麼選擇在這個時候開始走國際化道路呢?

郭廣昌:為什麼國際化?其 實很簡單。復星這麼多年,我們已經確立起了一個地位。也就是說,我們讓人家感覺到,復星有投資的能力,有跟資本嫁接的能力。但光這些,是不夠的。我們認 為,現階段還必須建立一個能力,就是國際化的眼光,就是能夠在全球範圍之內,組織資源的能力,這些資源包括人才、技術、資本、市場等等。這個能力提升得越 快,意味著你的競爭力越強。這是我們要做的事情。

我們現在引進了很多國際化的人才,我們請美國前財長約翰·斯諾做我們的董事會顧問。

走國際化道路,就是復星集團現在進一步提升自己競爭力必須要走的一條道路,就是要讓自己具有整合全球資源的能力。

 

東方早報:復星18年裡的經歷,恰恰也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階段,如果回首既往,民營企業到底抓住了哪些機遇,才獲得了今天大的發展?展望未來的民營企業,可能會怎麼樣?

郭廣昌:民營企業的發展,一個主軸就是工業化、城市化和外需出口的崛起。對國內主軸,就是改革開 放,資源配置的進一步放大,限制的進一步放寬。很多人在討論瓶頸、玻璃門現象,其實這不是新鮮的話題。以前讓民營企業炒個瓜子都是不可以的,所以現在回過 去想想,我們進步真的非常大。

未來,就是繼續深化。從製造業角度來說,以前僅僅說低端能做的我都能做。現在是中端能不能讓出來一點,高端能不能讓出來一點?只要中國人能做的,別人最好就別做了,肯定做不過中國人。

然後就是消費升級了,要做精品,要有品牌,這一塊,還有很大的空間。如果具體來說,我們民企館的16個參與企業,空間都非常巨大。以前日本也是這樣的,日本一開始也只相信美國品牌的,現在日本人自己發展以後,民族自豪感起來以後,就覺得自己的品牌最好,一定要穿自己的品牌。大連萬達、泰豪科技、歐普照明、華誼兄弟,每一個都有非常巨大的空間。

 

2.郭廣昌:企業管理與螞蟻精神》

當年,我從復旦畢業,算是「三無」型的創業團隊:一無資金 、二沒經驗,也沒有讀過MBA,完全是摸索著一步步走過來的,做了很多想做的事,能做什麼就做什麼。我們逐漸尋找到了一些市場機會,比如我們比較早地進入了生物製藥領域,復星醫藥在1998年成功上市。1998年,我們以代理商品房銷售起步,進入到房地產行業。後來我們也把握一些其他機會,比如在黃金只有400美元一盎司的時候,我們投資黃金。

回望復星走過的路,我們做了三件事情。首先,我們在合適的時間做了合適的投資,包括黃金、地產、鋼鐵、礦業、商業的投資都是比較成功的。這些投資項目之所以成功,主要是基於我們對中國經濟的理解,對「中國動力」的理解。我們真正地深入市場,懂得投資之道。復星一直非常重視醫藥產業,所以我們對醫藥產業長期關注、長期投資。

其次,我們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做的事情是管理。作 為投資者,你的角色與身份可以很多元,你可以通過買賣股票的方式充當投資者。你可以控股,掌控運營,當然也可以有一些中間的狀態。復星作為投資人,不管是 控股或是參股,我們都是站在股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覺得找什麼樣的人來管理企業才是價值最大化的。無論是自己運營,還是尋找精英來操盤,我們始終堅持一 點,要請最專業的人來做最專業的事情。

復星立志於做的第三個事情就是對接資本市場。從復星誕生的那天起,我們就深知資金的重要,我們想盡辦法和最好的資本市場對接。現在的復星,既有A股上市的企業,也有在紅籌上市的企業,也有各種債券,現在我們又開始了管理基金的業務。

發展到今天,下一步我們的關注點在哪裡,復星往哪裡去?我覺得有幾個方面,是我自己的思考,也是復星的思考。

從投資的角度來說,一定要跟「中國動力」緊緊關聯,因為我們最懂中國市場。什麼是今天中國發展的動力?中國的製造業還有空間。從全球來看,我不覺得有一個國家能夠代替中國成為全球的製造中心。當然,跟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在製造的層面上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中國可能、也有這個機會繼續成為全球的製造中心。所以,在工業化、後工業服務產業方面,中國還有巨大的潛力。

另外,中國的城市化還有很大的空間,上海、深圳這樣的城市的確已經發展得非常好了,但是我們還有2000多個縣級城市仍處於發展狀態,城市化的帶動作用、輻射能力非常強勁。

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現實挑戰是勞動力成本的提高。其實這是一柄「雙刃劍」,伴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會被削弱;另一方面,伴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提高,國民的消費能力也隨之提升,對經濟發展又是一種助推作用。如果我們能夠把握得好,在勞動力成本提高這個問題上,勞資雙方是能夠產生良性互動的。

另一方面的思考,復星近年開始強化國際化。我所理解的國際化,絕對不是說到國外去收購一個企業、成為它的大股東,也不是說一定要把自己的產品賣到海外去。作為一個投資性的公司,我們是站在價值創造的角度,重新對復星集團進行定位。

全球投資的時候,你有什麼,你代表什麼,你的價值創造在哪裡?我們選擇了一條路,希望跟全球最好的企業、最好的資源進行合作,而我們能夠把「中國動力」很好地嫁接、關聯起來。

把企業經營好之外,我們重點還會關注兩個方面。首先,我們會關注自然生態。很多人看到日本地震引發的海嘯席捲而來的場景都會覺得非常震撼,人就像螞蟻一樣渺小,沒有任何抵抗力。生態的保護對一個負責任的企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即使螞蟻,本身也有一種精神。一隻螞蟻過河肯定會被水沖走,螞蟻怎麼過河呢?一群螞蟻密密麻麻地纏繞在一起,像球一樣滾過河水去。當然,最外圍的螞蟻肯定被沖走了,但是整個螞蟻群體就過了那條河。企業發展中,我們強調個體意志更強調群體精神。

第二個生態是商業生態。我們生活在這個商業生態中,能不能讓我們的商業生態更好一點?我們的法制能不能更完善一點?我們的方方面面能不能更誠信一點?企業競爭的時候,能不能對對方更尊重一點?復星一定要成為兩個生態兼顧的受人尊敬的企業。

同時,我非常關注兩個「復興」。在國家的經濟復興進程中,復星有責任去努力。包括在參與全球經濟發展過程中,復星能不能成為植根於中國的投資集團,能不能夠跟全球任何一個最好的投資集團媲美、和他們合作。

另外,我個人或者我們企業非常注重文化復興。一個民族要有經濟的復興,必然要伴隨著文化的復興。我們所說的文化復興,不是說把中國的東西、把最古老的東西 拿過來對抗現代文明,我們應該有普世價值,民族的也一定是世界的。我們要去尋求的恰恰是在我們最古老的元素裡面最現代、最人文、最有價值的那些有價值、有 意義的留存。

 

3、《郭廣昌對標巴菲特》

作者:萬濤 鄭智 2011-10-25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復星和保德信籌建的合資壽險公司名稱可能為「復星保德信人壽」,有望明年四季度開業。巴菲特的「中國門徒」——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對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如數家珍,但巴菲特將70%以上的資金配置在保險業這一點,與復星目前的投資組合仍有很大不同。早在2004年,國內就有壽險公司曾找復星入股,但郭廣昌沒有接招,原因是當時「看不懂」。

郭廣昌近年似乎逐漸看懂了,繼2007年入股永安保險後,今年8月,復星獲批與美國保德信合資籌建壽險公司。郭廣昌曾公開表示,要在5-10年的時間內逐步向巴菲特「產業+投資+保險」模式靠近。

「這個藍圖很有吸引力。」復星集團總裁助理兼保險業務總經理段求平近日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高投資能力加低成本的資金,是復星對標巴菲特的最佳模式。」

目前,業界預測復星和保德信籌建的合資壽險公司名稱可能定為「復星保德信人壽」,有望於明年四季度開業。

 

 

差異化經營

824日保監會公告,同意美國保德信保險公司(下稱「保德信」)和上海復星工業技術發展有限公司(復星集團全資子公司)籌建中外合資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的申請。915日,復星集團宣佈,將和保德信共同出資5億元人民幣成立一家合資壽險公司,雙方各佔50%股權。

段求平透露,復星和保德信選擇了在市場招聘合資壽險公司的CEO。而記者獲悉,中英人壽前副總裁吳傳成,確認出任新壽險公司CEO

此外,新合資壽險公司將實行CEO負責制,即吳傳成主要在市場上招人組建公司管理團隊。董事會的9個席位中,復星和保德信各派3名董事,另外3名為獨立董事。

事實上,業內關於復星欲組建壽險公司的傳聞由來已久。

早在20099月,復星集團副董事長梁信軍就曾應保德信副董事長馬克·格瑞爾(Mark Grier)邀請共進早餐。通過這次接觸,梁對保險有了更深的認識,馬克對復星的投資能力、業績和投資理念亦有所瞭解。是為雙方的緣起。

今年1月,復星集團與保德信的母公司美國保德信金融集團簽署了一份戰略合作協議,共同籌建一隻6億美元的股權投資基金。

據媒體報導,去年9月保德信集團董事長約翰·莊費爾德訪滬時,雙方已就成立合資壽險公司事宜進行交流。郭廣昌也曾表示,雙方共建基金後不排除在其他領域尋求更廣泛、更深層次的交流與合作。

復星和保德信籌建的合資壽險公司名稱可能為「復星保德信人壽」,有望明年四季度開業。保德信是美國最大的壽險公司之一,其壽險業務在「職場營銷」領域有豐富經驗。

段求平認為,很多新公司進入國內保險市場時沒有找準自己的立足點,即「怎麼差異化經營」,「怎麼細分客戶群體」,「相比國內,美國有2000多家保險公司,基本都生存得很好,差異化發展。」

段表示,即將設立的合資壽險公司,可能以移植保德信在日本的成功做法為切口。選擇一個行業,比如教師行業,針對該行業制定一套所有的職業風險和保障的規劃設計和理財設計的系列產品,「鎖定目標人群,跟一般的壽險公司就不一樣了,我能做的你做不了。」

事實上,復星的投資組合中有大量產業投資,這也為保德信所看重。「通過這些產業投資平台,復星可以把客戶、產業鏈條導入過來。」段求平稱。

 

 

低資金成本優勢

復星進軍保險始於2007年。

2007年底,永安保險出現嚴重償付能力危機,面臨被保監會接管,復星集團參與其增資擴股。20109月,永安保險第二輪增資擴股,資本金增至26.63億元後,復星集團持股19.94%,為第二大股東。

截至2010年末,永安保險保費收入為57.9億元,居國內財險業第11位,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37%

早在2004年,國內就有壽險公司找過復星,不過復星「當時沒想好」。加之學習巴菲特的投資原則,不投不熟悉的行業,就未出手。直到2007年,復星決定豐富投資鏈條,入股永安保險。此後,復星花了很大精力去幫助永安保險提高管理水平,實現扭虧為盈,進軍保險的速度有所放緩。時隔五年,復星才再次籌建壽險公司。

除了入股永安保險、成立合資壽險公司等戰略投資外,復星也在保險業進行一些財務投資。今年6月,復星旗下復星工業技術發展公司從河北德仁投資公司處接手了2378萬股新華股份,持股比例達0.9146%

巴菲特投保險有個特點,即不投壽險,他認為壽險的資金成本比財產險成本高。段求平分析,目前國內壽險業90%是分紅險,分紅險最低回報率是2.5%,再加上保險公司運營成本、稅收,投資收益差不多要到5%8%,近十多年平均壽險資金的運用成本要達到5%左右。

相比之下,如果財險的綜合成本率控制在100%,平均運用成本為0;如果低於100%,如今年1-8月平均綜合成本率為95%,就是負成本。也就是說,如果保險公司經營得當,可以用很低的成本甚至負成本投資,這對投資業績是很大的促進。

「其實,保險資金相比其他資金,運用成本已經算是很低了。」段求平稱。

復星的目標定位在投資集團,在郭廣昌看來,復星的邏輯就是對標巴菲特模式。而巴菲特的投資,最顯著的標誌就是投資的70%75%配置在保險業,投了很多的保險公司。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郭廣昌對於類似的比較,總是對記者一笑,「沒有過去就沒有未來,復星會立足自己的路徑摸索發展方向。」


 

【視頻】

郭廣昌:中國動力匯聚全球資源http://video.sina.com.cn/p/finance/20110613/075661377439.html

郭廣昌:復星集團的「復興」哲學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QzMzQwOTMy.html

 

 

 

【個人經歷】

出生於浙江東陽農村的一個貧困家庭,1985年畢業於浙江名校--東陽中學,後考入復旦大學哲學系,1989年畢業留校,3年後他和四個同學用借來的3.8萬元創業,靠一種乙肝診斷試劑獲得第一桶金。此後,復星進入房地產、百貨、鋼鐵、金融等行業。於2002年組建德邦證券。復星還通過友誼股份持有中國最大的連鎖超市「聯華超市」的股份,旗下的房地產企業復地集團是上海最大的房地產商之一。「復星」還持有著名財經報紙21世紀經濟報導》的股份。郭廣昌持有復星集團58%的股份,間接持有「復星實業」和「豫園商城」各35.1%11.6%的股份。他的投資集中在上海,目前控股、參股5家上市公司,以及其他70多家公司,他是中國資本市場中最活躍的企業家之一,他還投資媒體、鋼鐵行業,其中鋼鐵是與張志祥(95)合作的。復星集團旗下還有零售行業,主要是一個超市連鎖,兩個醫藥連鎖和一個大賣場。

1989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哲學系後留校任教。

1992年,已經順利通過TOEFLGRE考試的郭廣昌,放棄到國外發展的機會,毅然「下海」創業。

1992年他與四個同學用從老師那裡借來的出國學費3.8萬元開始創業,先後從事過市場調查,食品、電子以及化工產品的生產。

1993年進入房地產銷售和生物醫藥領域,開始生產乙肝診斷試劑。靠乙肝診斷試劑獲得第一桶金。

19935月,郭廣昌決定將公司最初積累的「第一桶金」,全部投入基因工程檢測產品的開發上。

1995年郭廣昌倡導設立了「復星——大華百萬科教發展基金」。

1996年設立「復星——曹家渡街道百萬扶貧幫困基金」。

199610月開始,郭廣昌先後斥資近5億元,堅持市場導向,在現代生活醫藥產業、信息產業、房地產業領域裡,積極參與了一批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合資合作和改造嫁接,整合資源,發揮優勢,開展了資源優化配置和「11>2」的共同發展。

1997年設立「復星——普陀百萬科教發展基金」等。

1997年郭廣昌把市場拓展的眼光瞄準國際市場,經過大量的艱苦工作,復星在巴西、印度、南非等國家積極拓展業務,並首批獲得民營科技企業自營進出口權。

1998年,「復星實業」上市後,「復星集團」開始多元化歷程。目前「復星」涉足房地產、鋼鐵、金融等行業。

1998年,美國總統克林頓訪華在滬期間,專門會見了郭廣昌等12名上海非公經濟企業代表,克林頓回國後還給郭廣昌來信,對他和復星集團的發展表示讚賞,並約請復星到美國發展。

1999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獲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復星醫藥】投資案例(來源:申銀萬國研報):

                                                                                                投资界的中国富豪(二):郭广昌

 


投资界的中国富豪(二):郭广昌

投资界的中国富豪(二):郭广昌



投资界的中国富豪(二):郭广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33

為什麼有些行業集中度很難提高? 程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2e44d00100wc7v.html

 最 近思考不同行業的特性,同時借鑑一些大師的研究成果,對資本市場上市公司做一個小小的梳理。發現很多行業的集中度不高,可能和行業發展階段處於初期有關, 也可能和行業本身的特性有關。對於前者,企業管理層可以通過戰略調整和有針對性的努力來克服,從而提高行業集中度;對於後者,則需順應行業先天性的特點, 關注行業和企業本身的生命發展週期。

   參照波特的歸納總結,造成行業零散的原因主要有下面10點:

   1、總的進入壁壘低;

最典型的如餐飲行業,服裝家紡行業,諮詢服務行業、中介服務行業等等,因為進入壁壘不是很高,所以很多小公司都能夠在行業內生存發展,有些還能夠活得不錯。像淘寶網上那麼多中小微企業就是一個值得研究的有趣現象。


 
  2、不存在規模經濟和經驗曲線;

很多行業無法通過擴大產品和服務規模來分攤固定資產的投入、研發費用、廣告渠道推廣費用等成本,從而使企業的單位成本下降。也沒有一定的技術和經驗的積累從而使自己具有「先發優勢」。


 
  3、高運輸成本;

   有的行業即使在生產製造領域有規模經濟,但是由於高昂的運輸成本仍然可以抵消前期的優勢,從而使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有一定的銷售半徑。如啤酒、水泥、一些化工行業等。


 
  4、高庫存成本或不穩定的銷售波動;

   很多行業雖然有內在的規模經濟,但是由於產品銷售波動大,擁有大規模設備的企業不一定比小企業更靈活更有效,正所謂「船小好調頭」。在重資產的週期性行業裡面通常有這樣的情況出現。


 
  5、與顧客或供應商交往時無規模優勢;

   很多企業雖然有一定的市場份額,但是與客戶和供應商交往時,沒有明顯的討價還價的力量。算是兩頭受氣的行業,如鋼鐵、航空、海工製造等,典型如虧損纍纍的振華重工。


 
  6、某些重要方面的規模反而是劣勢;

   如潮流時尚變化快的行業,一個大企業可能比小企業效率更低。如女士服裝等。當然消費電子行業面臨升級換代時也是如此,如漢王科技在電子書流行一段時間後就沒落了。再如鼎鼎大名的諾基亞在2G時代曾經憑藉成本控制力和性價比突出打敗摩托羅拉,但在3G時代卻輸給蘋果和HTC,現在轉型困難,虧損不斷。


 
  7、市場需求多樣化;

   客戶的口味是零散多樣的,不願意接受標準化的產品和服務,如餐飲業。或是具有專業定製特點的行業。因此很多差異化定位的中小企業也可以獲得很好的利潤,如法國的葡萄酒酒莊,如會計行業,諮詢行業,理財服務業。


 
  8、退出壁壘高;

在行業不景氣時,因為高度專業化的固定資產無法順利轉讓,從而成為沉沒成本,而那些收支持平或是微利微虧的企業傾向於繼續在行業中維持生產,一些重資產、強週期的行業有此傾向。


 
  9、地方法規或是政府禁止集中

有一些地方政府對一些特殊的行業保持一定的管制,從而造成行業集中度無法提高。如某些公用設施企業。


 
  10、新產業

   處於行業發展初期,粗放型競爭,還未完成行業洗牌。如某些互聯網細分領域。

通過分析,這10點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有的可以克服,有的則只能順應。一些公司可以通過擬定戰略克服行業零散的特性,從而造成行業集中度的提高,如啤酒行業通過收購來完成行業集中;餐飲業裡面通過特許經營權來完成全國化規模化擴張。還有口味分散化的行業,可以通過差異化定位打造多樣化產品的平台來獲得發展,最典型如白酒行業裡面的少數高端品牌。

綜合來看,能夠克服「零散」障礙的行業和企業,一般早期都有激烈的價格競爭,少數行業競爭相對溫和,能夠在獲得較高毛利的同時,擴大市場份額,從而獲得一定的成長性的企業,值得我們重點關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93

白酒行業:企業財務比率橫向對比圖 程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2e44d00100wigb.html

2009年年報數據整理:

白酒行业:企业财务比率横向对比图

 


2010年年報數據整理:
白酒行业:企业财务比率横向对比图

 


2011年3季報數據整理:
白酒行业:企业财务比率横向对比图

 

註:

1、白酒行業第一產業集團中,貴州茅台、五糧液的高端地位更加穩固,移動壁壘逐漸加寬,有雙寡頭趨勢。

2、白酒行業第二產業集團中,古井貢酒、山西汾酒、洋河股份最近3年表現強勢,集團格局競爭趨於激烈,行業格局逐步清晰。

3、未來3-5年低端白酒、中端白酒產能過剩,面臨行業洗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94

【原創】股票漲跌的3大動力 程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2e44d00100xmv1.html

    股票漲跌的3大動力

                              作者:程 歡

    

     為什麼股票會上漲?

     為什麼股票會下跌?

     為什麼股票高估了,還可以繼續上漲?

     為什麼股票低估了,還可以繼續下跌?

     為什麼股市「短期是個投票器,長期是個稱重器」?

     筆者認為,要解答以上問題,需細細區分影響個股股價漲跌的動力,即來自以下3個方面:價值驅動,資金驅動,心理驅動。

 

    【原创】股票涨跌的3大动力

  

如上圖:

1.「價值驅動」,誕生出以格雷厄姆為代表的價值投資派,側重企業基本面分析,試圖評估企業的內在價值,認為「買股票就是買 企業」,在市場錯誤定價中尋找投資機會,即企業市場價格小於企業內在價值時,就具有了一定的安全空間,這時投資證券背後代表的企業,賺取企業分紅和企業內 在價值增加帶來的收益。

 

2.「資金驅動」衍生出有效市場理論,以及趨勢投機,技術指標、圖表、形態、資金流向跟蹤等一系列方法,裡面包羅不同流派。

核心與本質為:認為股價的上漲與下跌,和「資金與證券」的「供需關係」是否平衡相關。

其中技術分析有三大基本假設前提,即

(1)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信息。即認為影響股票價格的每一個因素都反映在市場行為中,不必對影響股票價格的因素具體是什麼做過多的關心。

(2)慣性定律:價格以趨勢方式演變。

(3)歷史會重演:人性不變。

他們尋求順勢而為,賺取買賣證券的差價。(註:其中還包括最近20-30年以有效市場理論為基礎而衍生出的「量化投資」方法、程序化交易等等系列方法)

 

   價值投資派就如同古希臘柏拉圖哲學有「現象世界」與「理念世界」的區分一樣,有「價格」與「內在價值」之區分。

   趨勢投機這一派就如同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哲學,強調經驗世界。

   柏拉圖哲學與亞里士多德哲學2大流派在西方哲學史上爭論了幾千年,至今也無定論。

   又像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之區分一樣,一個強調「剩餘價值」,一個強調「供求關係」,仍然爭論不休。

   其實還有一種驅動力,即「心理驅動」。

 

3.「心理驅動」,代表投資人的心理預期,充滿得失之心,夾雜著貪婪與恐懼的情緒。

其中「心理驅動力」從「價值驅動力」得到間接反饋(如上圖1,2,3,4之間的相互影響,預期企業價值增加或減少,未來業績變好或變壞,平衡打破,不同投資理念的投資者開始交易,股價上下波動,其代表的資金流進或流出),從而直接影響「資金驅動」力,打破「資金與證券」的供需關係平衡,引發企業重新定價,造成股價上漲或下跌,市場發掘出新的企業內在價值與價格的動態平衡點(前面是投票,後面是稱重)

而影響心理預期的催化因素(如上圖5),可以是宏觀經濟政策變化,也可以是企業併購重組,資產注入,稅收政策變化,一次性投資收益或損失, 大額訂單,公共危機事件新聞等等一些列事件,影響人們對企業內在價值的評估和對未來業績的心理預期。這裡衍生出的投資人既包含政策消息派,也包括廣大的散 戶,也包括各種投資哲學相混雜的投資人(其中包括受各種信息衝擊,不純粹不堅定的價值投資人,沒有遵守紀律的趨勢投機者,後知後覺或不知不覺的投資人等, 當然,也有3者結合的較好的投資人)。

   以上3大驅動力,是為股市一切投資人的投資邏輯和依據之所在。無明顯的對錯優劣之分,只和哲學取向有關。但需要說明的是,每個人需先認識自己,確立自己的哲學觀,價值觀,世界觀,站好隊,選取一種投資哲學,嚴格區分「投資與投機」(筆者早期曾在文章中探討過此問題),深入其中,做到極致。(暫時看來,價值派以締造伯克希爾的巴菲特為代表,資金派以文藝復興科技公司做程序化交易的西蒙斯為代表,3者相結合以量子基金的索羅斯為代表)


   最後,借用佛家禪宗經典《壇經》中的說法:「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慧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股價上漲和下跌,你心動了嗎?

                                                                        2011年12月12日

                                                                           上海浦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70

市盈率幻覺(一):1個侷限 程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2e44d00100ze5b.html

在做投資的過程中,我們不可避免的需要對企業進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而在做定量估值分析時,大多數投資人喜歡以市盈率(P/E這個「相對估值」指標衡量一支股票價格的高估與低估,筆者對此不敢苟同,提倡「相對估值法」與「絕對估值法」並重,運用多元估值模型來彌補單一估值方法的漏洞,從而更有效的指導我們做好企業股權投資。

下面,筆者先從淨利潤來源的角度簡單介紹一下單一市盈率估值法的侷限性。接下來,從「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的角度,筆者也提出了2類市盈率估值法的誤區,如題,筆者稱此現象為「市盈率幻覺」。脫離了具體企業,只簡單看「市盈率」就下結論的投資人,筆者稱他們為「數字投資者」,而不是「企業投資者」

 

我們知道,市盈率(P/E= 市值/淨利潤

而淨利潤等盈利指標和數據主要由企業的「利潤表」來反映。投資界曾流傳有一句玩笑話,「投資新手喜歡看利潤表,投資老手喜歡看資產負債表」,為什麼會這樣呢?

原來在利潤表中,從始至終都貫穿著一個恆等式:

 

利潤 = 收入 — 費用

而收入和費用在很多情況下,都很不靠譜。如下:

一、收入通常主要來源於營業收入,但「收入」裡面有時也不乏大量水分:

1. 過早將應收賬款等確認為收入,而大量的應收賬款可能是企業對下遊客戶放寬信用標準所致,也可能是由不具有可持續性的一次性大額採購合同等原因所致,後期面臨違約、退貨或無法按時按量收回應收賬款的風險。

002007華蘭生物在2009-2010年曾被政府大量採購甲流疫苗,刺激企業股價暴漲,但過早確認的利潤最後並沒有被完全消化,在隨後的1年裡遭遇「雙殺」即市盈率和利潤的雙重下滑造成其股價的暴跌(註:筆者早期在文章投資與投機?——價值投資的首要問題中,有對「投資收益」與「投機收益」的區分和論述);再例如,600252中恆集團,其與大代理商步長在2010年的合作協議,卻在1年後分手,緊接著的退貨問題與利潤確認問題,都造成企業股價短短1年裡的暴漲暴跌,雖然企業的內在價值變化不大,2012年用絕對估值法甚至是低估的,但企業股價短期波動不可謂不巨大,給很多不理解「資產配置」秘密及「定性與定量」動態平衡秘密的投資人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2. 企業主動調節利潤,將過去隱藏的收入轉移到當期,或將當期的利潤隱藏轉移到未來等。

600519貴州茅台通過預收款機制調節利潤,在2009-2010年,若簡單看市盈率數字,會主觀認為茅台的潛力不足,可能高估,事實上最近幾年,貴州茅台一直都是嚴重低估;

3. 營業外收入與一次性收入,如:資產重組,剝離虧損業務,變賣資產,股權投資收益,理財收益,政府補貼……,用大量不具有可持續性的盈利源來做高當期盈利。

000725京東方A長期靠非經常性收益扭虧,如變賣股權等獲得投資收益,依賴政府補貼等;另外,國內很多航空公司在2008-2009年,也非常依賴政府補貼,這樣的企業想要估值都是極其困難的,投資人很容易被「市盈率幻覺」所迷惑而掉進陷阱;

4. 受突發事件影響,造成非經常性主營收入下滑;

000895雙匯發展受瘦肉精事件影響而造成的當期收入下滑;再例如,2008年因改變會計準則及股權激勵計劃的實施,伊利股份變為st伊利,同時受「三鹿三聚氰胺事件」的短期間接衝擊,也造成一次市盈率與利潤均下滑的「雙殺」,但市盈率和利潤都在隨後的2-3年裡逐步恢復,600887伊利股份摘掉「st」的帽子,企業股價大漲5倍左右;

5. 直接通過虛假交易、財務造假等手段虛增收入,此類方法很惡劣,但也不乏其人,犯罪手段更是多樣化,;

如曾經轟動一時的藍田股份、銀廣夏事件等;

二、費用通常包括營業成本、營業稅金、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等,但「費用」裡面也不乏通過各種方式造成的不真實情況,如下:

1. 稅收政策變化;2.不計提或少計提部分營業成本;3. 將成本或費用提前計提;4.將折舊攤銷成本時間縮短或者延長;5. 將短期費用變為長期攤銷;6. 將部分支出費用提前到當期實施;7. 對資產減值不計提或少計提;8.通過裁員、重組、股權激勵計劃等類似的方法製造一次性支出;……類似種種,不勝枚舉。

通過以上觀察,我們知道,既然「收入和費用」都有大大的水分,那麼二者相減得出的「利潤」又怎麼能靠譜呢?而以此數據計算得出的「市盈率」則更是會出現很大的偏差,這也是單一市盈率估值法的一個侷限性。

                                                                   2012年2月1日於武漢

 

那麼,接著就有朋友會問,如果企業的「淨利潤」沒有水分,是不是市盈率的高低就可以作為判斷企業價值的高估與低估呢?

筆者的答案是,未必。如上所述,投資人可以從「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角度來進一步思考企業的「相對估值」情況。筆者也提出2類常見的估值誤區,如下:

一、       

低市盈率就低估嗎?

二、        高市盈率就高估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