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阿里巴巴贖身背後角色:LBO鯰魚效應初顯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9/22/232859.html

基金的目光,不再停留在那些估值幾個億、上市前景不明的融資項目上。在資本市場前景不明的當下,他們需要更大、更穩重的盤子去更有效率地消化手中的資金。

阿里巴巴,就是這樣一個候選人。在其發動超百億美金的贖身計劃中,眾多PE機構爭著融資給錢,當選為這家中國最大電子商務公司的新股東。

一位接近此次融資的人士表示,當前的金融環境下,資本更加傾向於成熟、大型的融資項目。「阿里巴巴拋出的贖身計劃正好迎合了這一偏好。」

交易完成後,原先的大股東——雅虎、軟銀和全體散戶們的股份及話語權已被幾家大型PE機構所瓜分。

百億美金贖身

9月18日晚間,阿里巴巴集團宣佈,雅虎76億美金的股份回購計劃全部完成。這也標誌著阿里巴巴集團在過去12個月中總額超過120億美元的併購和融資宣告成功。

此次,為了換回雅虎手中50%的股權,阿里巴巴集團付出的代價是「63億美元現金+價值8億美元的優先股」。同時,阿里巴巴集團將一次性支付雅虎技術和知識產權許可費5.5億美元現金。在未來公司上市時,阿里巴巴集團有權優先購買雅虎剩餘的一半。

雅虎出讓股權的同時,還將放棄委任第二名董事會成員的權力,以及一系列對阿里巴巴集團戰略和經營決策相關的否決權。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將維持2:1:1(阿里巴巴集團、雅虎、軟銀)的比例。這表明,交易完成後的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軟銀和雅虎的投票權之和降至50%以下,阿里巴巴對自己命運的主宰更加有力。「股份回購計劃的完成,讓公司的股份結構更加健康,也意味著阿里巴巴集團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馬云(微博)說。據悉,目前阿里集團還有30億美元的現金儲備。

這是阿里巴巴自6月私有化後又一大手筆回購股份。

今年初,阿里巴巴集團決定以每股13.5港元的價格回購上市公司約26%的股份,預計將耗資約190億港元。該計劃於5月25日在阿里巴巴網絡股東大會以5.89億股數,佔整體95.46%的贊成票通過。截至6月20日,這家2007年上市並創下融資紀錄的中國互聯網上市公司正式退市。

截至此次從雅虎手中拿回一半股份後,在半年的時間裡,阿里巴巴完成了價值120億美元的贖身計劃。阿里巴巴CFO、集團董事蔡崇信表示,在目前的金融狀況下,融資充分體現了投資者對於阿里巴巴的信心。

LBO效應

共計120億美元的贖身計劃背後,是阿里巴巴超強的融資能力。據其透露,回購股份的資金主要來源為自有現金、銀行貸款、公司發行的可轉換優先股及普通股。

贖身過後,一些新面孔將出現在阿里巴巴紅利分配體系中。

此次向雅虎回購股票的資金中,國家開發銀行為此次交易提供了10億美金的貸款;8家國際性銀行——花旗、瑞士信貸集團、德意志銀行、新加坡發展銀行、澳新銀行、巴克萊銀行、瑞穗實業銀行、摩根士丹利,為此次交易向阿里巴巴借貸了另外10億美金。

普通股的認購包括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國家開發銀行旗下負責股權投資的子公司國開金融有限責任公司,以及博裕資本、中信資本等國內PE機構。此外,現有股東淡馬錫控股、DST及銀湖也通過增加對阿里巴巴集團的投資,參與了此項計劃。可轉換優先股,也由來自亞洲、歐洲和美國的全球投資機構成功配售。

一年前,由銀湖、DST全球、淡馬錫和云峰基金共同向阿里巴巴集團投資20億美金,為集團早先的投資者和員工提供流動性需求。當時,這一舉動的理由是緩解了阿里巴巴整體上市的內部壓力,但另一方面,內部員工的未來紅利也被出讓給了特定的這幾家基金。

6月發生的私有化,也像是一場洗牌。當時,一位二級市場的機構投資者就曾向本記者表示,他認為通過私有化、贖身計劃,散戶、機構投資者、員工都被排除在阿里巴巴集團未來之外,雖然有個短期不錯的「對價」。

基金的心情不難理解。提供投融資諮詢服務的華興資本一位負責人稱,通過私有化融資獲得投資成熟項目的機會,這對於目前的投資市場相當有誘惑:「現在,市場上讓人眼前一亮的項目太少了,即便能夠IPO,對價和體量也不會很大。」

北京大學金融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黃嵩認為,阿里巴巴贖身計劃實際上就是一場LBO(槓桿收購交易)。與戰略性收購的一個很大區別在於退出,除自有資金外的其他股權資金提供者(一般是PE)都是要退出並獲得高額回報,包括中投、國開金融、中信資本、博裕資本,以及現有股東淡馬錫控股、DST及銀湖。「如果沒有退出,或者退出時的預期回報不高,這些投資者根本就不會參與LBO。」

阿里巴巴一役,似乎也為後來者做了很好的示範。

今年8月,江南春聯手財團,宣佈希望將分眾傳媒私有化。對於這些投資機構來說,如果分眾能夠成功私有化並轉板,將獲得更高的市盈率,投資其中的機構就算持股份額不變,也能獲得2-4倍的溢價。

可能參與分眾傳媒「再賣一次」盛宴的,除了大股東復星集團以外,還有江南春邀請的五大機構——他們是凱雷、中信資本、方源資本、鼎暉投資和中國光大控股有限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676

馬雲的「贖身」夢魘

http://www.infzm.com/content/94476

八年前,阿里巴巴集團以39%的股權,換來雅虎的10億美元加雅虎中國資產,解了資金燃眉之急。當意識到很可能將因此失去公司控制權時,馬云採取了各種不尋常的方式試圖「贖身」。而能否成功上市,則是最後關鍵一步。但無論是香港還是美國資本市場,現在都很難接受馬云以合夥人制度來控制公司的設計。

馬云及阿里巴巴管理層所持股權僅有10%左右,這種控制權十分脆弱。而AB股模式又無法一勞永逸地解決控制權的隱患。因此馬云只能寄希望於合夥人制度這根救命稻草。只不過,馬云目前還沒有抓到這根稻草。

2013年9月10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給全體員工發了一封郵件。在這封郵件中,馬云第一次披露了已運行三年的阿里巴巴合夥人制度。

馬云認為這是一項先進的制度安排。他說:「我們不在乎在哪裡上市,但我們在乎我們上市的地方,必須支持這種開放、創新、承擔責任和推崇長期發展的文化。」

但郵件被外界解讀為馬云在向香港證監會施壓。香港《南華早報》稱,9月3日左右,香港證監會召開董事局會議,決定不支持合夥人制度的公司在港上市。

北京市安理律師事務所合夥人Raymond Wang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他和同事們的調查結果是,馬云所說的這種合夥人制度,是設立在阿里巴巴註冊於開曼群島的海外殼公司裡的一種特殊管理條款。

「馬云說的這些合夥人,主要是阿里巴巴的高管。這有點像很多公司制的企業,如諮詢公司、投資銀行,高級管理者的頭銜也叫做『合夥人』,但並不是法律意義上的合夥人。」Raymond Wang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目前這些合夥人共有28人,主要是由阿里巴巴集團高管成員構成,其中包括馬云。

《華爾街日報》披露的數據顯示,這些合夥人持有海外阿里巴巴殼公司9.4%的股份。軟銀股份有限公司和雅虎公司分別持有阿里巴巴35%和24%的股權。

馬云希望在阿里巴巴上市之後,這些合夥人有權提名超過半數的上市公司董事會董事。按照《華爾街日報》的說法,雖然合夥人提名的董事需要經過股東大會的批准,但如果合夥人提名的董事沒有獲得股東大會通過,合夥人有權繼續提名董事,直到被股東認可。

對於馬云的隔空喊話,9月12日,香港交易所主席周松崗在接受港媒採訪時說,他希望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但要對投資者進行利益保障,不能因方便小部分企業而放棄監管準則。

馬云與港交所的這場戰爭,緣起八年前阿里巴巴的股權旁落。自從2005年雅虎以10億美元加雅虎中國資產的代價,換取了阿里巴巴集團39%的股權之後,馬云就注定將陷於失去控制權的夢魘之中。

從2010年阿里巴巴管理層嘲笑雅虎開始,到2011年馬云將支付寶從阿里巴巴旗下裝入自己的公司引發爭議,再到2012年與雅虎談判贖回股份,馬云嘗試了用各種不尋常的手段,去挽回當年的「賣身」錯誤。

若能以合夥人制度成功上市,則是馬云未來走出夢魘的關鍵一步。但目前看來,勝算並不高。

為何跟港交所較勁

「我們算過,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採取AB股是可行的,但馬云和管理團隊在殼公司只有10%左右的股份,在AB股制度下是沒辦法牢固控制公司的。」

對於上市地點的選擇,一位熟悉香港資本市場的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馬云更傾向於香港市場。原因是,阿里巴巴旗下的B2B公司曾經在香港上過市,馬云對於香港市場的監管等很熟悉。而且香港市場比較歡迎內地的科技股,有望給出較高的市值。比如,9月16日騰訊在港交所的市值已經超過了7828億港元,相比上市時股價增長超過一百倍。

而市值是馬云必須在乎的問題。

2012年5月阿里巴巴與雅虎達成協議,阿里巴巴要想進一步贖回雅虎手中的股份,必須在2015年12月前上市,並且阿里巴巴的IPO發行價需比阿里回購雅虎股份每股溢價110%。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雅虎即可自行處理手中股份。換言之,如果馬云不能以較高的市值儘早上市,雅虎依然將佔有阿里巴巴20%以上的股份。這顯然是馬云不願看到的。

如果無法在香港獲准上市,馬云可以帶著阿里巴巴集團去美國上市嗎?

北京市安理律師事務所合夥人Raymond Wang對南方週末記者透露,以合夥人制度模式在美國上市沒有先例,美國資本市場不會給阿里巴巴開這個先例。他自己問過很多美國的律師,大多都認為阿里巴巴去美國上市無法採用合夥人制度。

此外,這兩年中國概念股在美國市場的信譽並不好。而且馬云在2011年曾經繞開董事會擅自將支付寶從阿里巴巴集團剝離出來的行為,讓他一度遇到在美被起訴的問題。再加上淘寶平台的假貨和水貨氾濫,讓阿里巴巴在美國市場的口碑大打折扣。阿里巴巴即使去美國上市,能否賣出高市值也是個未知數。

Raymond Wang表示,阿里巴巴如果選擇去美國上市,若想以較少股份控制公司,只能選擇一種叫做AB股的雙重股權架構的上市模式。

所謂的AB股模式,即將股票分為A、B兩個系列,其中對外部投資者發行的A系列普通股有1票投票權,而管理層持有的B系列普通股每股則有N票(通常為10票)投票權。

這一模式在資本市場並不鮮見。據美國《經濟學人》雜誌報導,採取這類架構的主要是科技類公司。2000年美國總共有482家公司採用雙重投票結構,互聯網泡沫破裂後,2002年下降到362家。此後這種模式繼續減少,到2010年只有12家公司在上市時採用該結構。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採用AB股模式的主要明星科技公司包括美國的Google、Facebook、Groupon和Zynga,以及中國概念股人人公司、百度公司、優酷公司和土豆公司。而京東商城等尚未上市的公司,也採用了雙重投票權制度。

問題是,「我們算過,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採取AB股是可行的,但馬云和管理團隊在殼公司只有10%左右的股份,在AB股制度下是沒辦法牢固控制公司的。」Raymond Wang說。

目前很多實行這種雙重投票權模式的公司,其創始人往往本身就是大股東,或者持股數量比較多。

比如,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在上市前就持有28%的股權,通過雙重股權結構以及投票權協議,能掌握58.9%的投票權。而人人公司在美上市後,創始人陳一舟持股22.8%,擁有55.9%的投票權。

馬云贖身的代價。 (CFP/圖)

香港市場大門難開

在香港,只有港交所一家上市公司有提名董事的特權。為了保證政府對港交所的控制,港交所13個董事會成員中,只有6名董事由股東選舉產生。港交所這項特權,是香港立法會通過的法例《交易所及結算所(合併)條例》所確認的。

據一位要求匿名的港股分析師稱,阿里巴巴啟動上市工作後,最早跟香港資本市場溝通的上市方案正是AB股模式。

但港交所的上市規則並不支持AB股模式。香港證監會於1990年代、2007年左右以及2012年分別拒絕怡和集團、百度和英國曼聯足球俱樂部的類似要求。

港交所企業及投資者傳訊部高級經理錢傑也確認了這一點,他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香港交易所上市規則規定,不允許這種同股不同權的上市模式。除非是港交所同意的特殊情況。

《香港經濟日報》稱,2013年8月底的時候,阿里巴巴向港交所提出「合夥人」制度的「創新」上市建議,該制度將允許包括馬云在內的合夥人在上市後提名半數以上的董事,以保證對公司的控制權。

港交所北京代表處代表黃興玲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無論是AB股還是合夥人模式,都跟目前港交所的上市規則有衝突。這個是港交所無法突破的,現在阿里巴巴能否以這種少數人控制公司的模式在港上市,決定權在香港證監會。

香港《南華早報》稱,9月3日左右,香港證監會已召開董事局會議,商討如何處理阿里巴巴總值千億港元的上市事宜。最後達成的共識是,香港證監會將否決任何會被視為給予阿里巴巴豁免,令其無須遵守現行上市規定的改變。其中,包括允許阿里高層保留合夥人架構的計劃。

Raymond Wang認為,作為小股東的管理層壟斷了半數以上的董事提名權,意味著外部中小投資者更為弱勢,無法在董事會中提名代表自己的董事,公司治理的透明度也更差。而對小股東的保護,正是港交所十分看重的。

在香港,只有港交所一家上市公司有提名董事的特權。為了保證政府對港交所的控制,港交所13個董事會成員中,只有6名董事由股東選舉產生。港交所的這個提名董事的特權,是香港立法會通過的法例《交易所及結算所(合併)條例》所確認的。

據多個要求匿名的香港證券行業的科技股分析師透露,雖然阿里巴巴目前並沒有正式提交在港上市的申請書,但馬云正通過政府公關等手段遊說香港證券監管機構,希望修改法規,接納阿里巴巴以合夥人制度在港上市。

一個代價昂貴的錯誤

這之後,馬云加速對阿里巴巴控制權的爭奪。

公開資料顯示,從馬云1999年帶領17個創業夥伴創業,到2004年軟銀追加投資阿里巴巴時,馬云及其創業團隊一直是阿里巴巴的第一大股東,佔47%股份;第二大股東為軟銀,約佔20%;富達約佔18%,其他幾家股東合計約15%。

2005年8月,雅虎以10億美元加上雅虎中國資產,獲得阿里巴巴39%的股份,但只有35%的投票權。當時,這起交易緩解了阿里巴巴的資金困境,但多年之後,馬云才發現這是一個巨大的錯誤。

阿里巴巴集團B2B公司在港交所上市的招股書信息顯示,阿里巴巴集團2005年與雅虎簽訂了一款協議,規定從2010年10月開始,雅虎的投票權將增加至39.0%,而馬云等管理層的投票權將從35.7%降為31.7%,軟銀保持29.3%的股份及投票權不變。

同時,雅虎在阿里巴巴集團的董事會席位數量將增加到兩個席位,與馬云等阿里巴巴集團管理層席位數相同。這預示著馬云等管理團隊有失去公司控制權的可能。

於是,馬云從2009年開始,就為即將到來的2010年關鍵時刻做準備。第一步是合夥人制度的推出。

2009年初,馬云提出告別創始人時代迎來合夥人時代。當年9月,阿里巴巴「十八羅漢」紛紛辭去創始人職務,重新競聘後,他們的工號位序排到2萬以後。

進入2010年,雅虎和阿里巴巴關係日趨緊張。先是阿里巴巴集團首席財務官蔡崇信表示「只要雅虎願意,阿里巴巴願意回收其所持有的阿里巴巴全部股份」。再是時任阿里巴巴B2B公司CEO的衛哲表示,雅虎是一家面臨破產威脅的企業,而「阿里巴巴集團已經不再需要雅虎」。雅虎發言人表示將維持阿里巴巴的持股不變。

2011年雅巴衝突再升級,馬云私自把支付寶從阿里巴巴剝離出來到自己控制的私人公司。雅虎稱事件完全未獲董事會批准。

這一事件在兩個月後以雙方握手言和告終。2011年7月,阿里巴巴集團、雅虎和軟銀就支付寶股權轉讓事件正式簽署協議。支付寶的控股公司承諾在支付寶上市或發生其他「變現事宜」時予以阿里巴巴集團一次性的現金回報,回報額為支付寶「變現」時總市值/權益價值的37.5%,回報額將不低於20億美元且不超過60億美元。此外,支付寶的控股公司還承諾在「變現」之前會將49.9%的稅前利潤支付給阿里巴巴集團,作為知識產權許可費和軟件技術服務費。

花旗發佈投資報告認為「支付寶上市時給雅虎的回報額最高僅為60億美元,我們認為這是利空」。

這之後,馬云加速對阿里巴巴控制權的爭奪。

2011年9月,阿里巴巴宣佈啟動員工股權購買計劃,內部稱為「黎明計劃」。該計劃所需資金由俄羅斯風險投資巨頭DST以及馬云參股的云鋒基金等聯合提供。這些投資機構將投票權統一委託給阿里巴巴集團管理層。

緊接著是阿里巴巴集團內部稱為「Long March(長征)」的計劃,即回購雅虎手上持有的阿里巴巴股份。

雅虎於2012年5月與阿里巴巴簽署協議,允許阿里巴巴集團分階段回購雅虎持有的股份。第一階段將以76億美元回購大約50%雅虎持有的阿里股份(約20%阿里巴巴集團股份)。如果阿里巴巴集團IPO,馬云有權在IPO時以IPO價格回購雅虎剩餘股份的50%(約10%阿里巴巴集團股份)。餘下10%的股票,待到阿里巴巴集團上市禁售期之後,雅虎可以選擇出售。

第一輪股權回購在2012年底完成。此後,雅虎持有的剩餘股份約20%;馬云及管理層、中投公司、中信資本、博裕資本及國開金融共持有45.1%的股份;軟銀則持有31.9%的股份。

除了雅虎和軟銀,上述參與黎明計劃的投資機構,大都放棄了在阿里巴巴集團的投票權及董事會席位,而參與長征計劃的投資機構,大都同意和管理層一起投票。至此,馬云帶領的阿里巴巴管理層重掌控制權。

但馬云及阿里巴巴管理層所持股權僅有10%左右,這種控制權十分脆弱。而AB股模式又無法一勞永逸地解決控制權的隱患,因此馬云只能寄希望於合夥人制度這根救命稻草。只不過,馬云目前還沒有抓到這根稻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535

古永鏘的3次任性:借錢贖身 應聘COO打敗馬云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880

原創於2013年1月《企業觀察家》

他曾經是搜狐網「教父」,又在短短4年內將自創的優酷網送上紐交所,並不動分文就將最大競爭對手土豆網「吃掉」,締造了2012年中國互聯網最勁爆的新聞。

20世紀初,香港島上流傳著一句古諺:「勝利不會自己走來,我們必須走向勝利。」

出生在香港,名字又為「勝利」(Victor Koo)的古永鏘一定深諳其道。

這位加州伯克利大學的高材生,曾經是搜狐網「教父」,又在短短4年內將自創的優酷網送上紐交所,並不動分文就將最大競爭對手土豆網「吃掉」,締造了2012年中國互聯網最勁爆的新聞。

駕馭網絡視頻的超級航母,操控數十億美元資產,坐擁3億龐大用戶群,古永鏘卻出奇安靜、低調,像一位置身血腥殺場但不執兵刃的白衣書生。

在如今的商界生存,誰都得有兩把刷子。但如古永鏘般能拉錢、會創業、懂營銷、知戰略的全才卻著實不多。

也許正是這個原因,2012年11月3日,他被某國際知名雜誌評為「年度互聯網領袖」。站在他身旁的是創造中國電影票房紀錄的導演烏爾善、「中國好聲音之父」田明以及「實業首富」宗慶後。

當主持人堅持要古永鏘發言時,他含蓄地一笑,遂擲地有聲地說:「以前,人們不相信會有電話,就像不相信上網看視頻會流暢;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眼鏡、座椅,任何我們能看到的物件都會成為終端,都可以用它們來看視頻。」聽者明白,又一個嶄新的夢想要照進現實。

騰挪於夢想和現實之間,這個話不多卻總語出驚人的46歲男人身上充滿傳奇。面對記者,他道出了成功的秘訣——專注、創新和合作。

等來的「幸福」

對此最鮮明的印證就是四五個月前。

2012年8月20日,北京中關村普天大廈裡,套著「土豆色」T恤的古永鏘和身著「優酷藍」襯衫的王微一起揭開了「優酷土豆股東大會批准合併」的牌匾。隨即便是,土豆網從納斯達克退市,王微退居集團「非執行董事」,古永鏘升任董事長兼CEO。會場之外,搜狐網的張朝陽、奇藝網的龔宇、酷6網的李善友和56網的王建軍都在注視著這一刻。4位古永鏘的老對手心裡不免乍生寒意——是否自己就是下一個王微呢?

古永鏘對此的解釋是:王微非退隱,而是轉去創新部門;至於和其他幾位同行的關係,合作總大於競爭。

有據可查。早在2010年年末優酷在美國上市之時,古永鏘就約王微回國後有要事相商。之前,兩人定期會在京滬的某酒吧會面。喝茶的古永鏘和「大敵」王微可以縱論電影、音樂,也可以表達對行業看法。

彼時,王微剛剛離婚,財產受到重創。土豆儘管先於優酷提出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申請,但資金鏈出現了斷裂,進而危機漸濃,想到「賣身自救」。

可惜的是,王微最終沒有將土豆賣給優酷。他還在等,作為創業者,最後一刻都會等著哪怕飄渺的「上市夢」。這是王微第一次明確拒絕古永鏘。從前兩人曾試探性聊過此話題,均沒有深入。

2010年~2012年的兩年,中國互聯網視頻領域風雲突變,「版權革命」帶來了成本的不斷攀升,行業整合一觸即發。心力交瘁的王微不得不出售自己的土豆網。坊間傳言,當時龔寧的愛奇藝也想出售,但古永鏘心儀的依舊是苦等了數年的那顆「土豆」。世易時移,王微最終被老古的執著打動。對於這位新東家,王微更是不需現金,只要優酷換股就可促成合併,古永鏘沒花一分錢就得到了土豆網。

記者面前的古永鏘總是沉穩有禮,對每一個問題都會思索再三。採訪過他的人都知道,要讓他評價一下張朝陽等「敏感人物」,哪怕一個字都擠不出來。同樣,對於優酷、土豆的聯姻,古永鏘嚴令集團內部對外要強調二者的共同點,淡化分歧點,並將此次事件定義為「合併」,絕非「收購」。他自己也說:「我和王微有相似之處,至少都不是『富二代』嘛。」得「天時地利」的古永鏘更看重「人和」這個馳騁未來商場的撒手鐧。

對於「等來的幸福」,他心中的算盤實際上從未停過。

視頻網絡的「老大」吃掉「老二」,不僅可以奠定優酷的統治地位,還可以在廣告收入及成本壓縮方面嘗到足夠的甜頭。據2012年8月6日優酷網公佈的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優酷土豆公司淨收入3.874億美元,比2011年同期增長了96%。

土豆好吃,但吃完了也有「增肥」的危險。同樣是這份二季度財報顯示,新公司淨虧損額也達到了6280萬元,較2011年同期增長了223%!面對質疑,古永鏘表示,這不是大問題,「一年以後就可以在財報上看出合併後成本控制的好處」 。

三次「任性」

心中權謀萬丈,身上不落一絲塵埃,這就是古永鏘。古語有云:大智若愚。作為智者,古永鏘也有外人看來愚鈍之處。

1966年古永鏘出生於香港,14歲便孤身赴澳求學,在新南威爾士大學以優異成績跳級畢業;5年後又獨自赴美求學。那時,19歲的古永鏘連續兩次因為各種原因沒有被加州伯克利大學錄取,家人和朋友都勸他退而求其次。但執拗的古永鏘依舊第三次報考,終於得償所願。這算是他人生的第一次「任性」。

畢業後,他被大名鼎鼎的貝恩資本集團聘用。工作3年之後,他用業餘時間苦讀,考上了斯坦福大學MBA專業。貝恩資本當即表示願意負擔他所有學費,只有一個條件——畢業後要回到公司服務。

可是,進了斯坦福的古永鏘被迅速「洗腦」,血脈裡更是注入了硅谷創業的冒險基因。他幻想著和喬布斯、蓋茨一樣獨闖天涯,成就「千秋霸業」。於是,他不顧親朋反對,拿出所有積蓄,甚至借錢給貝恩資本「贖身」。

第二次「任性」以破財的方式換取了自由。很快,他就買了一張機票飛回國,在北京開始了人生的第一次創業。

年輕人輕狂叛逆、任性妄為是常有的事,但看似愚鈍的古永鏘卻實則聰明非凡。其實,無論是伯克利還是斯坦福在美國都是直通華爾街投行的社交塔橋。龐大的校友網,上流社會的身份以及貝恩資本的客戶關係為古永鏘換來的是很多創業者想都不敢想的強力資本後台支持。

也正是因為硅谷創投的經歷,國際投資界的關係,很多國內企業家都找到了古永鏘。

1998年夏天,在國際飯店的咖啡廳裡,張朝陽喝咖啡,古永鏘品茶,兩人興致勃勃地討論著如何為搜狐網融資。茶過三旬,張朝陽瞪大了眼睛,「老古,乾脆你來搜狐吧!」一場融資會談變成了招聘會,古永鏘乾脆地接受了國內的第一份工作。

進入了搜狐後,他從財務總監一直幹到了首席運營官、首席執行官和總裁,並和張朝陽攜手將搜狐帶到了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有趣的是,在搜狐競聘首席運營官時,他的競爭對手是當時名不見經傳的馬云。英雄惜英雄,馬云對古永鏘說:「你是最適合做搜狐首席運營官的人。」也因為在競聘中失敗,馬云轉身於電子商務,並塑造了如今的阿里巴巴。這個傳說一直被IT圈奉為佳話。

在搜狐的日子,古永鏘成為最接近張朝陽的人,無論事業成績還是個人價值都得到了很大的體現,但是他卻選擇了第三次「任性」。

毫無徵兆,2005年3月,古永鏘以陪老婆讀書為由,毅然離開了搜狐。外界關於他和張朝陽不睦甚至自立門戶的猜測甚囂塵上。

對於自己的選擇,古永鏘對記者吐露了心聲:「離開搜狐,緣於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是當時寬帶的普及以及視頻的廣泛應用,市場上需要一個好的視頻網站。『地利』,是我擁有在國內互聯網和媒體圈摸爬滾打了十幾年、具有核心競爭力和經驗的團隊。『人和』,就是我個人很喜歡看視頻。」

時過境遷,如今的古永鏘再談起當年的經歷,臉上依舊閃過一絲不易覺察的興奮,「我在搜狐6年,之後就需要閉關6個月。正好太太在紐約讀書,我陪讀時看了很多網站和電影,自己也跟著拍,就拍出了一個優酷。」

凡事不要100分

39歲創業是否身逢其時?古永鏘的同學們,如茅道臨等已經在新浪網風生水起,而他自己敢於從頭開始,得益於手握的大筆投資資金。2005年,當他創辦合一網絡之時,公司賬面上現金超過300萬美元,是國際投行們給他用以尋找項目的啟動款。

那時國內的大勢是,王微已提早一年創立了土豆網,激動網、樂視網等視頻公司也開業迎賓。美國的YouTube開始打造自己的王國,並和谷歌「眉來眼去」。巧合的是,和古永鏘一起離開搜狐的那波人中,李善友等佼佼者也幹起了視頻。古永鏘眼也沒眨就蹚進了渾水。

因為離開搜狐時,古永鏘胸中已經有了打算,不同於其他對手,從開始他就對中國視頻行業有清醒的認識——如果單純跟風做原創視頻,模仿YouTube,只有死路一條。「從優酷誕生起,我們就知道中國的用戶還是喜愛看劇集、電影、綜藝節目……」古永鏘思索著,並以實踐堅定著自己的判斷。

互聯網是燒錢的行業,網絡視頻又是「燒錢中的燒錢」,除了基礎資金,古永鏘又開始遊走於國內外,以憨厚的微笑和三寸不爛舌拉來了硅谷、國際投資基金數千萬美元的後續投資,並以此搭建了優酷自己的後台系統。這在日後被看作關鍵儲備。

隨後,憑藉關係,他又追加貝恩資本進一步投資,從短視頻、微視頻開始,向眾多地方電視台和媒體尋求合作。在那個階段,對寬帶投入巨大的優酷,在播放速度和流量方面迅速壓倒其他競爭對手,脫穎而出。每個階段的社會焦點話題,如張鈺事件、瀋陽大雪等都被優酷敏銳地捕捉到了,優酷以飛快的速度成長著。

古永鏘對記者分析了優酷成功的關鍵因素:「除了視頻,優酷什麼都不做;只要是視頻,優酷什麼都做。我相信,隨著網絡的發展,用戶產生業務,業務產業盈利,這就是前途。」

2006年網絡視頻行業洗牌完成,國內視頻網站銳減到不及10%,優酷依舊坐擁老大。隨後,百度、搜狐等大佬也擠入這個市場,廝殺難免。靠著對沖基金和風投一輪又一輪的融資,古永鏘身邊的對手一個一個死去。

「我還活著,活得很好」,於是他轉而推出優酷自產的節目,其中「牛人計劃」在全國僱用2000多人,專門拍攝平民百姓的生活故事,優酷的編輯24小時輪轉推廣。2010年,優酷的短片「十一度青春」系列爆紅網絡,其中《老男孩》一劇創造超過400萬次的點擊率。

這一年的12月,創辦僅僅4年、賬面虧損的優酷成功登陸紐交所,成為全球在美獨立上市的首家視頻網站,當日股價大漲161%,是5年來紐交所首日漲幅最高的公司。古永鏘笑了:「看著五星紅旗在紐交所升起,感覺自己像是奧運明星。」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在互聯網行業,跳槽和破產是每天習以為常的事。對於治企,老古有自己高超的管理藝術。

在公司內部他推進獨創的「一人一口」計劃,基本做到全員持股,增強所有員工對公司的責任感和歸屬感。對於核心團隊,他更是要求凡事不必做到100分,只要80~90分就足夠。對於很多同行提出的「優酷威脅論」,他公開宣稱:「優酷僅植入廣告和貼片廣告賺錢就足夠了,我們不會做成互聯網電視台,也不會和各大電視台競爭,我們的節目永遠在電視台播放後一天,大家是協同關係,不是敵對的。」這就是古永鏘,一個總在改變殘酷環境卻不曾讓環境動搖自己的人。

蘋果的承諾

就是一位這樣的超級富豪,生活卻平淡如水。某個週末,如果你在北京的團結湖公園偶遇到優酷大老闆,那不用稀奇,因為這已是古永鏘一家的慣例。

只要有時間,他就會和家人在一起,「現在天天背孩子,出汗太多了。」業餘時間,他更喜歡喝喝茶、打打網球。即便是應酬,他最愛吃的依舊是母親老家口味的那碗天津面條。

2012年8月,古永鏘參加了美國的太陽谷峰會,向「股神」沃倫•巴菲特等老師取了經,也順道推廣了一下優酷土豆,更為重要的是,他得到了蘋果新掌門蒂姆•庫克的承諾,「下一版的ios、 Mac OS X都能直接將視頻上傳優酷和土豆……」古永鏘對記者說:「中國已成為互聯網第一大國,這個說法從網民數、寬帶用戶數、視頻用戶數、移動用戶數等方面來講都是正確的。如果現在做一個全球互聯網上市公司市值的排行榜,騰訊網和百度等的排名都會很靠前。另外,淘寶網、阿里巴巴等沒有上市,但市場規模和估值也都很高。大家可以看出,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已經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前途是光明的,但前路未必平坦。從現實來看,合併後的優酷土豆分為優酷、土豆和搜庫三部分,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優酷和土豆巨大的差異。優酷面對主流人群,土豆則是文藝青年的最愛。不僅如此,過去數年內兩家員工征戰不休,要親如一家坐在一起也不是簡簡單單的事。還好,古永鏘宣佈了不裁員的政策,土豆的核心團隊也沒有出現集體辭職的情景,優酷土豆前景值得期待。

當然,這一切都需要古永鏘的運籌帷幄。也許三五年後,我們使用的眼鏡和座椅都可以清晰地觀看視頻,可能那個屏幕的某個上角寫著的就是「優酷土豆」。

作者:李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544

堵住“贖身暗門” 我國擬規定貪汙受賄判死緩者最多減為無期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6678.html

堵住“贖身暗門” 我國擬規定貪汙受賄判死緩者最多減為無期

一財網 秦夕雅 2015-08-25 11:29:00

若這一修改通過,無疑將加大對重大貪汙受賄犯罪的打擊力度。近些年來,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主要指保外就醫),成為部分罪犯、特別是貪官的“贖身暗門”。

8月2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十六次會議上,刑法修正案(九)三審稿仍在審議中。

新華社認證微博“新華視點”消息稱,在8月24日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增加規定,對犯貪汙、受賄罪,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人民法院根據犯罪情節等情況可以同時決定在其死刑緩行執行二年期滿依法減為無期徒刑後,終身監禁,不得再減刑、假釋。

很顯然,若這一修改通過,無疑將加大對重大貪汙受賄犯罪的打擊力度。

近些年來,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主要指保外就醫),成為部分罪犯、特別是貪官的“贖身暗門”。

就死緩減刑而言,根據現行《刑法》規定:

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滿以後,減為無期徒刑;如果確有重大立功表現,二年期滿以後,減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證屬實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執行死刑。

而緩期執行期滿後依法減為無期徒刑的,不能少於二十五年,緩期執行期滿後依法減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於二十年。

這一規定意味著,在過去,貪汙受賄罪被判死緩者,至少將執行20年有期徒刑;而刑(九)三審稿則計劃將為這一減刑設定更為嚴厲的底線——無期。

有法學者分析,在當下,在經濟犯罪領域減少死刑適用的前提下,這一修改將強化對重大貪汙受賄犯罪的懲處力度;與全社會正在進行的反腐倡廉形成共振。

官員被判死緩後大幅減刑的報道屢見報端,引發輿論廣泛關註。

黑龍江省綏化市原市委書記馬德因受賄600余萬元被判死緩,現在司法部燕城監獄服刑。由於在服刑期間表現良好並獲嘉獎,2015年7月,北京市二中院裁定準予馬德減刑一年,這已是他第三次獲減刑,減刑至有期徒刑17年。馬德受賄賣官案被稱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查處的最大賣官案,牽涉官員260余名。

天門市原市委書記張二江因被時任湖北省委書記痛斥為“吹、賣、嫖、賭、貪”五毒俱全,人稱“五毒書記”。2002年張二江因犯有貪汙罪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但經過4次減刑,張二江獲得了6年1個月的減刑,並於2010年11月順利出獄。

據新華社《瞭望東方周刊》2011年報道,中國在押犯每年至少有20%至30%獲得減刑,而官員獲減刑的比例則達到70%。

對於這一領域可能存在的“暗門”,2014年2月,中央政法委出臺關於嚴格規範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切實防止司法腐敗的指導意見:

意見要求,在刑法、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框架內,對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主要指保外就醫)從嚴規定實體條件,從嚴規範程序,從重追究違法違規辦理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的法律、紀律責任。

編輯:劉展超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9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