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行業集中度很難提高? 程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2e44d00100wc7v.html
最 近思考不同行業的特性,同時借鑑一些大師的研究成果,對資本市場上市公司做一個小小的梳理。發現很多行業的集中度不高,可能和行業發展階段處於初期有關, 也可能和行業本身的特性有關。對於前者,企業管理層可以通過戰略調整和有針對性的努力來克服,從而提高行業集中度;對於後者,則需順應行業先天性的特點, 關注行業和企業本身的生命發展週期。
參照波特的歸納總結,造成行業零散的原因主要有下面10點:
1、總的進入壁壘低;
最典型的如餐飲行業,服裝家紡行業,諮詢服務行業、中介服務行業等等,因為進入壁壘不是很高,所以很多小公司都能夠在行業內生存發展,有些還能夠活得不錯。像淘寶網上那麼多中小微企業就是一個值得研究的有趣現象。
2、不存在規模經濟和經驗曲線;
很多行業無法通過擴大產品和服務規模來分攤固定資產的投入、研發費用、廣告渠道推廣費用等成本,從而使企業的單位成本下降。也沒有一定的技術和經驗的積累從而使自己具有「先發優勢」。
3、高運輸成本;
有的行業即使在生產製造領域有規模經濟,但是由於高昂的運輸成本仍然可以抵消前期的優勢,從而使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有一定的銷售半徑。如啤酒、水泥、一些化工行業等。
4、高庫存成本或不穩定的銷售波動;
很多行業雖然有內在的規模經濟,但是由於產品銷售波動大,擁有大規模設備的企業不一定比小企業更靈活更有效,正所謂「船小好調頭」。在重資產的週期性行業裡面通常有這樣的情況出現。
5、與顧客或供應商交往時無規模優勢;
很多企業雖然有一定的市場份額,但是與客戶和供應商交往時,沒有明顯的討價還價的力量。算是兩頭受氣的行業,如鋼鐵、航空、海工製造等,典型如虧損纍纍的振華重工。
6、某些重要方面的規模反而是劣勢;
如潮流時尚變化快的行業,一個大企業可能比小企業效率更低。如女士服裝等。當然消費電子行業面臨升級換代時也是如此,如漢王科技在電子書流行一段時間後就沒落了。再如鼎鼎大名的諾基亞在2G時代曾經憑藉成本控制力和性價比突出打敗摩托羅拉,但在3G時代卻輸給蘋果和HTC,現在轉型困難,虧損不斷。
7、市場需求多樣化;
客戶的口味是零散多樣的,不願意接受標準化的產品和服務,如餐飲業。或是具有專業定製特點的行業。因此很多差異化定位的中小企業也可以獲得很好的利潤,如法國的葡萄酒酒莊,如會計行業,諮詢行業,理財服務業。
8、退出壁壘高;
在行業不景氣時,因為高度專業化的固定資產無法順利轉讓,從而成為沉沒成本,而那些收支持平或是微利微虧的企業傾向於繼續在行業中維持生產,一些重資產、強週期的行業有此傾向。
9、地方法規或是政府禁止集中
有一些地方政府對一些特殊的行業保持一定的管制,從而造成行業集中度無法提高。如某些公用設施企業。
10、新產業
處於行業發展初期,粗放型競爭,還未完成行業洗牌。如某些互聯網細分領域。
通過分析,這10點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有的可以克服,有的則只能順應。一些公司可以通過擬定戰略克服行業零散的特性,從而造成行業集中度的提高,如啤酒行業通過收購來完成行業集中;餐飲業裡面通過特許經營權來完成全國化規模化擴張。還有口味分散化的行業,可以通過差異化定位打造多樣化產品的平台來獲得發展,最典型如白酒行業裡面的少數高端品牌。
綜合來看,能夠克服「零散」障礙的行業和企業,一般早期都有激烈的價格競爭,少數行業競爭相對溫和,能夠在獲得較高毛利的同時,擴大市場份額,從而獲得一定的成長性的企業,值得我們重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