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要想破解危局,關鍵問題是要讓企業家利潤更豐富,而不是更少 黃鐵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cf8aa83010126p0.html

我在一個博客上看到一段話,現摘錄下來,人家認為應該壓縮資本家利潤,提高工人工資才能解決經濟危機,而我恰恰認為現在最應該做的是提升企業家的利潤,至於工人工資,在提升企業家的利潤之後一段時間自然會提升的。

 

人家原話如下:

 

「你這樣永遠都是死循環的。
投資越多–產品越多–越賣不出去。。
工人工資即工人收入永遠都追不上產品價格的。
只有提高工人工資,壓縮資本家利潤,才可能使更多的工人買得上家電汽車。
關鍵是工人工資和資本家利潤的比例,也就是勞資雙方的分成比例。
現在的問題是勞方的分成比例過低,資本家分成比例過高
而資本家需求已經飽和,勞工的需求得不到滿足。
這也就是典型的經濟危機。」

 

我理解他所說的資本家應該是指企業家而不是炒股票,炒房子的人。


我的觀點是這樣的:

 

現在的關鍵問題是企業主——您所說的資本家越來越不賺錢,所以退出的多,這樣所需僱傭的勞工就少,在青年勞動力減少的情況下勞工都過剩了,我從來沒見過過剩的東西價格還會高,所以勞工的工資漲不上去,勞工工資漲不上去消費就上不去,就產生經濟危機了。

 

所以解決的問題應該是鼓勵企業主多多賺錢,只要有賺錢效應,所有人都會衝進去當企業主,當企業主比勞工還多時,勞工完全供不應求,工資才會真的增長,否則勞工供過於求,工資怎麼可能漲呢?我經常混天涯經濟論壇,在裡一談到創業——即成為企業家,大家就勸他不要創業,先找個工作是正經,並說創業致貧,這樣下去就又少了企業主,少了工作崗位,多了勞工,豈不更供過於求,過多的東西,價格怎麼漲得上去呢?

 

靠消滅青年勞動力也是一個好方法,不過人都沒有了,要GDP還有用嗎?而且現在青年勞力已經在減少了,但是速度還不夠快(根據統計局數據,1990年出生人口2800萬,1999年出生人口1400萬),跟不上企業家消亡的速度,所以關鍵問題之一是讓企業家消亡速度慢於人口消亡速度,這才是提高工資的本質,當然,這樣下去數百年,人口沒了那一切矛盾都解決了,也就無所謂過剩不過剩了,我想,也許這才是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法。

還有另一種方法就是讓人口數量緩慢上升,跟上世界人口升幅的步伐,同時更快的提升企業家的數量才是解決勞工工資的根本所在。

若大力壓縮企業家利潤,不讓人家賺錢,難道企業家都有病,不賺錢還拚命往裡擠?現在的經濟狀況就是有人想當企業家,但大家都勸說創業致貧。

 

企業家減少,工作崗位減少,勞工減少的速度慢一些,勞動力工資還是漲不上去,所以或者我們可以想辦法讓勞工減少速度更快些也能增長工資。大家看統計局數字:1990年出生人口2800萬,1999年出生人口1400萬,若1999年出生人口40萬,那1999年出生的工人就只有40萬,企業家減少的速度不一定有這麼快,這樣工人的工資就會大幅提高了,這種思路計生委估計很願意看到,很快我國人口降到數百萬,那就真的實現目標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692

關門+倒債,驢像你們是要鬧哪般? 分析師徐彪

http://xueqiu.com/3940429450/25664427
作者按:關心國際市場波動的同學,美國政府的債限和停擺問題幾乎是邁不過去的坎。除非遠離市場,否則只要參與,就離不開美國二字,也逃不開由驢象博弈引發的市場波動。咱們從今天開始,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問題的前世今生,希望能憶古知今,為未來指明方向。

滿大街都在談論美國政府債務上限,那麼,啥叫債限呢?

美國債務上限就是美國國會批准的一定時期內美國國債最大發行額[1],我們都知道,所謂國債就是國家給你打的白條,帶利息的那種。當一個國家國債發行總額隔三差五碰到天花板,動不動就說要引發一系列危機的時候,反映出一個很容易令人忽視的事實:這個政府,賺的錢沒有花的多,並且長期如此。我們把美國政府自1983年以來美國債務上限的歷史數據翻出來瞅瞅,你會發現,那位喜歡漂亮實習生的美國總統在娛樂之餘還是頗有建樹的。至少,1983年以來,美國政府最長的一次不上調記錄就出現在他的任期內:維持了近5年時間,拉開第二名近兩年時間!對克林頓同志讚歎之餘,我們不禁發出感慨:嫁人要嫁開發商,做人要學山姆大叔。這是怎樣的一種境界啊,幾十年如一日借錢度日,外債越滾越高,從幾千億美元一路飆升至十幾萬億美元。就這樣,還幾乎不倒債!歷史上美國政府僅有的幾次問題,要麼屬於技術性違約,要麼屬於變相違約。反正主觀故意直接倒債的事情,還沒發生過。[2]

我們不禁要問,這是如何實現的呢?美國人能幹的事情,咱們能不能做到呢?如果可以,誰也別再吐槽什麼地方政府債務,後面的好日子還長著呢。要想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從歷史開始談起,從佈雷頓森林體系開始談起。

在佈雷頓森林時代,儲備貨幣國家發行貨幣受到最終等價物—黃金的制約,鈔票這種好東西不是你想印多少就能印的。但是,自從1971年美國總統宣佈佈雷頓森林體系作廢以來,人類第一次真正意義上進入信用貨幣時代。信用貨幣時代最大的變化體現在哪兒呢?王建對此有一段很清晰的解釋「一般而言,本國儲蓄不足會導致貿易逆差,如果沒有足夠的外資流入就必須動用外匯儲備,如果外匯儲備告罄就必須限制進口,強制實行貿易平衡。但對於擁有國際貨幣地位的國家來說卻並非如此,因為從理論上講,只要世界各國接受本國貨幣作為交換和儲備貨幣,即便是本國的淨儲蓄為負值,只要在全球範圍內儲蓄是穩定和增長的,就可以通過增發貨幣來滿足進口需求,而不會由於本國過度發行貨幣而引發本國乃至全球範圍內的通貨膨脹,實際是利用本國硬通貨的國際地位,向接受這些貨幣的國家徵收「鑄幣稅」。 [3]」

這意味著,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國際貨幣發鈔國開始具備長期逆差的條件。在金本位和金匯兌本位下,你敢長期逆差搞印鈔票換商品的把戲,就要做好接受懲罰機制的準備:黃金儲備被兌換得一乾二淨。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因為你的貨幣將像垃圾一樣被清掃出國際市場。而在信用本位下,只要沒有其他貨幣可以取代你的國際貨幣地位,其他國家再難受,也得捏著鼻子眼睜睜看你收鑄幣稅。

美國人是這麼想的,他們也是這麼幹的。1971年以前,美利堅合眾國基本上屬於順差國,通用福特什麼的都是美國製造的名片。經過大約5-6年的過渡,上世紀70年代下半葉以後,美國搖身一變成為長期逆差國,勞模早到男變身油子遲到男。不僅長期逆差,而且逆差規模每過十年就上一個台階。伴隨逆差規模的持續擴大,美國製造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進入老齡化階段。2008年金融海嘯之前,通用集團依然矗立,但這時候與其稱之為製造業帝國,還不如稱其為金融巨擘,因為它的主要利潤來源早已轉變為通用金融。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2009年美國人開始過緊日子,這種狀況持續了多久呢?答案是一個你很可能沒想到的數字:1年!沒錯,從2010年開始,用經常貿易差額來衡量,美國社會重新走向了舉債擴張的道路。逆差從09年3837億美元穩步上升至去年的5546億美元。

考慮到住戶部門資產負債表修複比較緩慢,企業部門受制於產業轉移的大趨勢,雖有貢獻但幅度有限。為了保證一定的增長速度,政府必須扛起經濟擴張的大旗,發國債加槓桿成為唯一的出路。

如果我們將債務擴張比作ICU(Intensive Care Unit:重症加強護理病房)病房裡特護的話,任何一個病人,哪怕他腰纏萬貫根本不CARE住院這點小錢,只要身體逐漸恢復,都深深渴望從ICU裡走出去,誰不想做個正常人呢?美國政府的確具備債務擴張的能力,畢竟美元的地位擺在那兒,畢竟美國國債依然廣受追捧。但誰都知道,當前這種超常規的政府擴張,隱患多多。美聯儲印鈔票借錢給財政部花的事情,終有一天會走到盡頭。

再瘋狂的鴿派也不敢說將量寬進行到底直至永遠,再狂熱的美債粉絲也不敢支持美國政府將債務擴張進行到底直至永遠,所以呢,這種一年一萬多億的赤字擴張,早晚需要慢下來。而最適合踩剎車的時機,無疑是經濟加速復甦期。

天不可能一直黑下去,美國哪怕遭遇了「二戰後力度最弱的一次經濟復甦」 [4],也終將逐漸走出坑底,等啊等,在經歷了兩輪量化寬鬆之後,我們終於跨入了2011年。在前一年恢復性增長的基礎上,老百姓消費慾望更上一層樓。2011年美國零售和食品服務銷售額總計同比高達7.92%,創下2000年以來的新高。



而我們都知道,美國和中國GDP構成中最大的差別在於,人家居民消費才是決定經濟增速的最大變量,佔比高達7-8成。所以,很自然的,經濟開始呈現加速增長的勢頭。所以,很自然的,美國決策層開始討論是否要從ICU病房裡退出。這一討論,問題就出現,麻煩也隨之而來。兩黨格局下,美國府院之爭由來已久,在內鬥已成習慣的環境下,哪怕僅僅為了在選民面前表現的「在政治上更男人」 [5],從1977年到1996年19年間,聯邦政府就被折騰的關門17次,幾乎平均每年關門一次,最短1天,最長21天。你想,如今面對如此重大的路線選擇,他們還能消停的了?所以,圍繞」退出ICU」路線之爭,發生了一系列令人側目的博弈:

2011年4月,導火索點燃期,焦點:下一年度財政預算案

如同萊剋星頓之於美國獨立戰爭,任何大型歷史事件,都會有點燃導火索的煙頭。筆者相信,許多年後,當我們系統梳理這些年美國政府一系列危機式博弈的時候,你會發現,2011年4月圍繞財政預算案的風波,打響了「退出ICU」戰役的第一槍。

按照慣例,奧巴馬總統在2011年2月第一個星期一之前,將2011.10-2012.09財年聯邦預算草案提交國會。正常來說,兩院的各專門委員會在收到總統預算案的六週內,應該提出關於預算收支的意見和評估,商定相應的預算決議案。但是,由於府院思路的分歧,流程就恰恰卡在了這一步。奧巴馬政府向國會提交的2011財政年度預算案一直沒有獲批。由於美國政府2011財年赤字高達1.65萬億美元的歷史新高,雖然奧巴馬政府屢次修改,但卻在國會屢屢碰壁。

2011年4月5日和6日,奧巴馬與國會眾議院議長博納和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裡德舉行了兩次徹夜長談,不改僵持狀態。

2011年4月6日,白宮決定通過媒體施壓,眾多白宮新聞官員通過新聞媒體開始大肆「宣傳」政府預算案無法通過會引發的「災難性後果」。

2011年4月7日,奧巴馬再次召集博納和裡德在白宮開會,一個多小時候,奧巴馬陰沉著臉宣佈雙方未能就財政預算案達成一致。

2011年4月9日,4月9日,美國國會共和、民主兩黨議員終於達成妥協,2011年財政預算案之爭落幕。

點評:絕大多數人包括筆者並沒有意識到,這僅僅是開胃菜。

2011年5月-8月,第一次債限危機。焦點:調整債務上限

普通老百姓看問題,一般來說都是線性的,永遠不會擁有政客們的老謀深算。4月上旬,正當美國社會各界為渡過新財年財政預算案危機歡欣鼓舞的時候,很少有人意識到,這一刻絕非結束,而僅僅是開始。在未來的幾年裡,共和黨議員、眾議院議長約翰.博納將和奧巴馬總統一道,進入「退出ICU」劇組,分別擔任一號和二號男主角,反覆出現在聚光燈下。而悲催的金融市場,將隨著劇情演繹表演一場又一場過山車。

2011年4月13日 美國總統奧巴馬提議成立一個由副總統拜登領導的專門委員會,就削減赤字和提高債務上限進行談判。該委員會在5月初舉行首次會議。但兩黨在是否增稅、是否接受短期解決方案等焦點問題上爭論激烈,難以達成共識。

2011年5月16日,美國聯邦政府欠債抵達14.29萬億美元的「法定債務上限」。債務規模超過國內生產總值(GDP)的90%,如果國會不在8月2日前提高上限,美國將面臨主權債務違約的風險。美國財政部更是放出風來:「要是未能提升債務上限,將導致政府違約,這是美國歷史上史無前例的事件。」[6]

2011年6月27日 奧巴馬與國會參議院領導人就提高債務上限舉行會談。此後,奧巴馬就債務上限問題多次會見國會兩黨領導人,但成果有限。

2011年7月25日 國會兩黨分別提出各自提高債務上限的方案。由於共和黨方案主張實行「兩步走」,即分兩次提高借債額度,這意味著奧巴馬政府在2012年大選前將再次面臨談判。相比之下,民主黨一步到位的方案更符合白宮利益。

2011年7月29日 美國眾議院就共和黨方案進行投票表決。雖然方案以微弱優勢通過,但在當天交付參議院表決時遭到否決。

2011年7月30日 由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投票否決了民主黨方案。

2011年7月31日 經過艱苦談判,兩黨終於在提高債務上限方面取得共識。根據協議,美國債務上限將至少被提高2.1萬億美元,但要求政府在未來10年內將削減赤字2萬億美元以上。協議同時滿足了兩黨的核心要求,即換屆選舉不受債務上限問題困擾且不向美國民眾額外徵稅。

2011年8月1日 美國眾議院通過提高美國債務上限和削減赤字的法案。

2011年8月2日,參議院也通過了這一法案。此後,法案交由總統奧巴馬簽署。

至此,全世界長出一口氣,美國政府關門和違約的擔心至少在眼前不會成為事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克里斯蒂娜• 拉加德女士發表聲明慶祝:「美國提高債務上限避免了一次嚴重的經濟動盪;同時達成的赤字削減協議是朝著財政整頓邁出的重要一步。鑑於復甦的脆弱性,將適當地分階段實施擬定的支出削減措施,並避免過度前置式操作,以免破壞經濟增長。決策者當前面臨的挑戰是,架設一個包含清晰中期債務和赤字目標的整頓框架。為了把公共財政置於可持續軌道,將需要找到更多的福利支出節省以及發現新的收入來源。」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也接受《金融時報》記者採訪說,我們注意到8月2日,美國國會參眾兩院通過了2011年預算控制法案,在提高債務上限和制定長期減赤計劃方面取得了進展。我們對此表示歡迎。對於該法案的具體內容和分階段實施過程,我們將進一步研究並保持密切關注。近年來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S&ED)框架下,中美財經官員保持了有效溝通,促進了相互理解。

「退出ICU」戰役的第一個小高潮拉下帷幕,緊接著是相對平緩的減赤談判。

2011年8月至11月,減赤談判。焦點:《預算控制法案》

2011年8月達成的妥協中,有這麼一條尾巴:政府在未來10年內將削減赤字2萬億美元以上。這兩萬億任務分解成兩部分:第一部分要求在十年內削減赤字9170億美元,同時將公共債務上限提高9000億美元,該部分內容已經啟動;第二部分是在國會成立一個減赤特別委員會,由12名兩黨議員組成,負責在11月23日前就第二部分債務上限以及削減1.2萬億美元以上赤字的具體內容提出建議。如果「超級委員會」未能達成妥協方案,美國將在2013年啟動自動削減赤字機制,即在十年內對等削減國防等安全開支和國內其他項目開支共約1.2萬億美元。[7]

1.2萬億削減赤字計劃如何達成呢?無非開源節流,一方面增稅,另一方面削減開支。無論哪一塊,共和黨和民主黨都無法輕易取得一致意見。增稅方面,共和黨堅決反對給年收入百萬美元以上的富人增稅。減支方面,民主黨堅決不同意大幅削減醫療等社會福利領域支出。

三個月後,美國時間2011年11月21日,美國國會減赤超級委員會聯席主席宣佈,委員會未能就削減聯邦政府預算赤字的計劃達成一個協議。

時鐘滴答滴答向前走,既然大家無法達成妥協,自動減赤計劃將在2013年自動開啟。

2013年1月   財政懸崖。

大家一定很奇怪,2011年鬧得如此不可開交,留下無數尾巴,為何整個2012年,共和黨和民主黨不約而同地在減赤問題上閉嘴了呢?原因很簡單,2012年是大選年。誰會那麼傻挑起一場注定會被輿論狂批的戰爭呢?

兩黨都不提,財政懸崖(Fiscal Cliff)的提法從何而來?

只能是超脫於財政政策之上的機構:美國貨幣政策決策者聯邦儲備委員會。2012年2月7日,伯南克參加國會聽證會時,第一次指出美國將在2013年1月1日同時出現稅收增加與開支減少局面,亦即「財政懸崖」。自動減赤計劃和布什政府的刺激計劃到期相疊加,其威力將達到8000億美元的規模,相當於2013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5%。

按照慣例,又是三步走:

第一步,白宮表態,輿論跟進,大夥兒開始聚焦財政懸崖;

第二步,兩黨開始眨眼睛大賽,直至最後一刻;

第三步,最後一刻來臨,雙方互相妥協,同時留好尾巴。

2013年10月   美國政府關門。焦點:財政預算案+債務上限

經過兩年多的洗禮,咱們作為圍觀者也已經基本摸清兩黨在」退出ICU」戰役中的愛好,無非那麼幾個熱點:要麼在債務上限上做文章,要麼在下一年度預算案上作為文章。回頭看看,幾乎每一次將遊戲推向高潮的小決戰都圍繞這兩個關節點展開,其餘事件,如財政懸崖和超級減赤談判之類的,都只能算由此衍生出來的後續戰鬥。

遼瀋戰役的規模取決於東北野戰軍的家底,2013年美國兩黨圍繞減赤能鬧出多大動靜,取決於經濟復甦的強度和韌性。而毫無疑問,財政懸崖帶來的自動減赤成為測試美國經濟的最好試金石。2013年1月1日兩黨達成的協議包括以下三項內容:

1,           提高個人收入40萬美元及家庭收入45萬美元以上的收入稅;

2,           從2013年起,工薪階層繳納的薪資稅率將從4.2%回調至6.2%;

3,           2013年3月1日開始,啟動1100億美元自動減赤計劃;

從內容上看,兩黨達成的妥協大概只能算「財政深坑」,相比財政懸崖的確有所改善,但哪怕再樂觀的人都同意該協議會將美國經濟復甦蒙上一層陰影。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隨著美國房地產市場持續復甦,美國經濟的韌性超越了市場大部分預期。經過短暫的年初衝擊後,無論需求端的零售數據還是生產端的PMI數據,都開始持續上行。



這是好事麼?

如果沒有兩黨的」退出ICU」戰役,的確是的。

可惜,這個世界沒有如果。政治家們是這個星球上最精於計算和冷酷的一個群體,想睡覺正好有人送枕頭,豈能不珍惜?這一次,他們決定玩把大的。大到什麼程度呢?大到將美國政府關門+違約風險一鍋燴的程度。

在美國的體制下,政府的錢袋子控制在議會手中。按照1921預算與會計法案及1974美國國會預算暨截留控制法案等的要求,任何全權預算支出(discretionaryspending)必須通過相應的年度政府歲出預算案(appropriation bill)的支持方有效。在歲出預算案因故延遲的情況下,政府可通過持續決議案(continuing resolution)對預算進行授權。[8]當兩種授權都沒取得的時候,政府無法維持正常的運作,就會被迫關門。

2013年10月1日,2013財年最後一天,恰好也是新財年的開始。從這一天開始,如果兩黨無法通過新財年的預算案,也未能通過臨時預算案,聯邦政府將被「斷糧」,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政府關門。說起來,美國政府關門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自1976年自美國國會預算程序於1976年正式執行以來,美國政府一共停擺過18次。[9]

最長的一次,不過關門21天。沒什麼大不了的,21天後,山姆大叔又是一條好漢。但是,這一次,情況似乎遠沒老油條們想像的那麼簡單。因為,還有一個要命的坎在前面等著大家:債務上限。

屋漏偏逢連夜雨,用美國財政部長傑克·盧(Jack Lew)的話說:「美國政府10月17日前便將達到債務上限,國會需要在此之前上調債限;在17日之後,美國政府所持現金將只剩下300億美元,料難再足以償還此後即將到期的各項債務,一旦這一狀況發生,後果將是災難性的。」

如果說,政府關於屬於階級內部矛盾的話,政府倒債則屬於典型的階級矛盾。兩者的差別在於,前者可以調和,反正一家人,再怎麼鬧,日子終歸要過下去。後者則不可調和,因為債券這東西,從本質上講是一種信用,只有我相信你會還債,才會把錢借給你。截至2013年10月5日,美國未償國債總額達16.7萬億美元,其中大約5.6萬億為國際投資者所持有。美國政府倒債意味著什麼,我們可以嘗試臆測一下:

第一步, 山姆大叔賴賬,市場開始出現國債拋售潮;

第二步,國債利率暴漲,美國房地產市場受重創;

第三步,房地產發動機熄火,國際投資者不再看好美國經濟前景,資金撤出美國。更大的資產拋售潮初現;美聯儲被迫入場救市,動用千億級別資金買入各類資產。由於人心浮動,國債利率在資金外逃的影響下,繼續攀升;

第四步,基於利率以百億規模計的衍生產品開始出現剛性兌付,規模遠勝次貸危機(基於次貸的衍生產品規模相比利率產品小整整一個量級);美聯儲啟動緊急融資計劃,但在天量規模的違約面前,難以力挽狂瀾。

第五步,華爾街成為一片廢墟;

當然,以上臆測純屬往最壞裡想。樂觀一點的話,美國政府和美聯儲裡有的是人才,咱能想到的結局,人家一定早早就做好了對策。哪怕無法根治毛病,至少可以緩釋吧?

但無論如何,美國政府倒債的後果不堪想像,應該屬於共識。向後看,筆者猜測最大的可能性:

短期看,無論關門如何折騰,債務上限應該會被上調以避免違約。

長期看,這或許是迄今為止鬧的最凶的一次,但絕對不會是最後一次。在美國政府年度赤字從目前這種動輒萬億的規模大幅回落至5、6000億範圍之前,在「退出ICU」戰役取得決定性勝利之前,圍繞預算案和債務上限的博弈,會隔三差五跳出來,進入大家視野。

結論:指望全球風險偏好在短時間內回升,似乎不大現實。相應地,全球風險資產承壓的態勢或將持續。



[1]摘自《什麼是美國「債務上限」》

[2]數據來自百度百科

[3]摘自《世界資本主義的新階段與貨幣制度危機》,作者王建

[4] Gluskin Sheff的首席經濟學家羅森博格(DavidRosenberg)語

[5]華爾街日報

[6]http://www.politifact.com/truth-o-meter/statements/2011/jul/26/barack-obama/obama-says-reagan-raised-debt-ceiling-18-times-geo/ 

[7]百度百科-美國國會超級委員會

[8] U.S.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FederalFunding Gaps: A Brief Overview(RS20348; Sept. 23, 2013), by Jessica Tollestrup.

[9]維基百科 -美國政府停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463

梁建章內部郵件:我回攜程,不為名利,是要二次創業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71
假如攜程和百度旗下在線旅遊平台去哪兒合併,將成為中國在線旅遊行業最重要的交易之一,也將改變該市場的競爭版圖,這對兩家公司的投資者也意義重大。而面對最近市場上眾說紛芸的說法,攜程旅行網CEO梁建章於4月15日早上的內部郵件作了回應:

各位同事:

幾件事和大家溝通一下:

1)我們在最近人事制度上,把季度考核改成了半年度考核。 這不是意味著管理力度要求的減弱,相反是要求日常管理力度的加強,只是減少填表格式的形式化的考評。

2)很高興地告訴大家攜程無線最近的交易量已經超過億元,這是在中國所有電商裡僅次於淘寶的。而且我們的增長速度將會超過淘寶。

3)最近有很多傳言,我相信絕大部分員工應該會把這些當成傳言,專心工作。

攜程去年一年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攜程不僅引領了無線旅遊電子商務的潮流,而且在殘酷的價格競爭形勢下,取得了業績和股價快速提升的好成績。去年,還成功融資8億美元,並且也投資了很多優秀的同行企業。攜程完全有能力長期獨立發展。攜程會獨立發展,還因為攜程有著中國乃至世界一流公司的基因。全球範圍內,美國旅遊電子商務Priceline是市值600億美元的世界500強企業。中國在幾年內將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旅遊事業市場,完全有可能培育出萬億級額交易的世界500強的公司。 

我回攜程,不是為了名,也不是為了利,就是要和大家一起體驗二次創業的艱辛,激情和成功的快感。

Jame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116

張濤:做O2O是要讓商家能真正和互聯網連接

http://news.iheima.com/show-9-144008-1.html

以下為大眾點評 CEO 張濤在接受一次訪談的對話。

「吃喝玩樂 O2O 走了 10 年,一半都沒走到」

問:從整體上看,大眾點評的演進趨勢是什麼?

張濤:一個關鍵的趨勢是,如果你真正想把消費者服務好,必須讓商家能真正和互聯網連接在一起。

以前雖然我們在做線上消費者和線下商戶的連接,但很多內容或者由消費者提供,或者我們自己通過各種方式收集過來。在早期的 2、3 年,我們跟商家沒有任何接觸,後來我們慢慢開始做一些接觸,但越來越發現需要接觸更多,因為商家的內容沒辦法跟互聯網對接。比如用點評去找餐館找南京大排檔,你進去之後的第一件事是看這裡有哪些推薦菜,點一下你就知道菜的好壞。目前我們只能通過推薦菜的方式來,但更好的方式是,商家所有的菜能直接在 App 中看到,然後點評就很方便了,並且這樣菜名也會比較準確,不會出現不同的名字。對餐館來說是這樣,對美容院來說就是美容師的好壞,對婚紗攝影來說就是那套婚紗照的好壞,這些都需要將商戶的系統與互聯網連在一起。

問:在線上,你可以通過大眾點評的客戶端用數據與用戶有比較好的互動,但如果線下不連上就沒法提供這些數據。

張濤:對,比如淘寶在早期就有很多賣家有能力自助把內容放到淘寶上。但我們的商戶在早期對互聯網不是很理解,系統和管理能力也不是很好,所以做了一件比較繞的事情:先積累信息,到有影響力了再慢慢讓商戶真正能上網,這其實是更重要的事情。如果做不到這點,整個商業其實是不連貫的,對用戶的好處和對社會的推動也都不夠,所以雖然吃喝玩樂 O2O 走了 10 年,但只走了非常初期的階段,可能一半都沒到。

問:你們最近在移動端的首屏上加入了外賣的入口,之前也投資外賣網站「餓了麼」,為什麼要做外賣業務?

張濤:消費者有三種需求,首先是對內容的需求,比如找商家、點菜,然後是對優惠的需求,無論是積分還是優惠券還是團購的形式,然後是對服務的需求,以餐館為例主要是兩個,一是預約約定,二是外賣。

在預定上我們做的比較順,但我們研究外賣一年多,發現還是非常複雜,我們發現自己做不過來,而且也沒有精力做,所以我們依託於一個平台投資「餓了嗎」,能把學生外賣領域商家服務的能力接上來,同時,也投資了一家外賣網站能把肯德基、必勝客、一茶一坐這種類型商家的能力接進來,以後還會接入其他類型的服務和商家,讓用戶能一站式找到。

「結合微信在社交方面做嘗試」

問:最近你們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變化,你們在接受了騰訊的投資後在微信裡面有一個全新入口,你怎麼看跟微信的合作,給你們開啟了什麼新的東西?

張濤:我們當時選擇騰訊時看中幾方面,首先自然是它有很多流量,所以我們嘗試從微信銀行卡開始,現在在手 Q 裡做了一個吃喝玩樂頻道,我們也在摸索更多與微信的結合。

然後是社交,微信更多是一個社交屬性的產品,而點評其實一直缺這樣的社交關係和基因,但吃喝玩樂這件事其實社交屬性還是很重的,你看朋友圈裡大部分都是關於吃的,然後就是出去玩。因為人們會在吃和玩裡投入情感,所以才會拍照分享,所以我們希望在與微信結合後能將我們的內容、優惠服務與微信的社交關係發生化學反應。其實我們也嘗試了一些,比如當你在朋友圈中上傳一個圖片後,微信會讓你選一個 POI 點,這時連接的就是點評的內容,點進去後就能看到這家商戶的點評,而這其實是用非常巧妙的方式做了一個簽到。另外,在朋友圈添加圖片的地方有一個大眾點評的選項,於是你可以直接把要去的餐館信息傳給朋友,這些都是在社交層面做的嘗試。

然後是支付。現在這種實體的支付會被逐步替代,因為這是很麻煩的事情,商家也沒辦法知道消費者的真實身份,將來在線支付一定可以在這方面做出改變。我們不是特別願意自己去做支付工具,因為它畢竟是個工具,就跟地圖一樣,我們還是比較注重我們的賬號體系和服務能力。如果有微信作為支付工具在後面支持,我們就不需要做這件事,這對點評也有幫助。

問:以前說到支付覺得就得需要用支付寶這種特定的工具才能完成,但以後的趨勢會不會是支付本身不是個事兒了,用戶想支付就支付完成,是不是這樣?

張濤:對我們來說,清算就是一種功能,支付是一種工具。現在有像財付通、微信支付、支付寶或者其他的第三方支付工具,而我們可以選擇任何一個第三方,他們能與銀行對接,我就能為消費者提供支付服務。支付其實跟地圖很像,最終可能只剩下兩三家,但對我們來說,只要不是一家壟斷,我們就有選擇,那就會有競爭,最終他們的價格一定趨零。

我印象特別深的是,在移動支付還沒出現的時候,PC 端支付寶給我們的匯率是千分之幾,但一到移動端就變成百分之一了,但其實移動端成本應該比 PC 端低,但就是百分之一,怎麼談都沒用,但微信一出來馬上就降下去了。

「會根據不同行業選擇不一樣的商業模式」

問:以前用點評主要是找信息,進而影響我們的決策,但現在可以直接在點評預訂和支付,這其實涉及到交易了,在這方面你有什麼樣的思考?

張濤:當我們提供的信息是,相應的商業模式就偏廣告,現在除了信息外還有交易,這時候商業模式就更偏電商。現在這兩條線我們都在做。它們各自的發展跟行業有關,越是高頻的行業利潤率相對較低,比如餐館,這種就比較適合做交易。越是低頻的行業,最典型的如結婚,那就會更偏廣告模式。我們會從行業的不同特點來達成信息和交易間的平衡。

問:所以你們會對不同的行業選擇不一樣的商業模式。

張濤:會不一樣。拿結婚來說,這裡最重要的一環是決策,你希望知道哪家婚紗攝影好,哪個酒店好,由於它是大宗消費,所以一般需要討價還價,不存在什麼老客新客的區別,所以需要折扣信息。而餐館就不一樣,會涉及到更複雜的內容。

「不要改變商家的既有流程,這是非常難也是非常痛苦的事」

問:你們開展預訂業務之後,再去推進商家接入互聯網的過程會不會更順利了?

張濤:其實預定這件事在美國成就了一家上市公司,叫 Opentable,它在美國做了 15 年,它的做法是在餐館裡裝一個座位管理軟件,然後將座位信息發佈在互聯網上,這樣構成了預訂的模式。我們在 2003 年就看到這個模式,但這麼多年我們發現在中國要做這件事時機未到。所以一年多年我們琢磨出一個我們覺得挺巧妙的方式:用戶在 App 上預訂,然後我們把內容通過聲訊的方式播一個電話給商家,服務員接到電話,裡面是語音播報什麼時候幾個人來就餐,對商家來說它的流程沒有變化。

我們現在做一些事情非常小心,除非這個東西肯定是革命性的,可能當時的團購算一個,但即便是這樣,團購模式其實還有很大問題,整個流程是倒過來的。我們覺得一般情況下不要改變商家的既有流程,這是非常難也是非常痛苦的事情。

問:這是很好的建議,從企業的角度看怎麼做效率高就是合理的,但要考慮現實中的體系是否能對接上。之前我們一起去深圳看了硬件生態鏈,你有沒有考慮之後軟硬件結合會帶來全新體驗?

張濤:我看這個行業還是看痛點,我作為消費者的痛點是,一進到 Shopping Mall 裡面信號就不好,其次是找不到商家,因為沒辦法定位。所以上次在深圳我看到一家公司演示怎麼做室內定位,我聽了很興奮。我們也投了一家做 WiFi 的公司,希望通過布點來解決這個痛點,我認為這是軟硬件結合裡有價值的地方。

另外,現在餐館吃過飯後服務員就會拿一個 Poss 機來刷卡,這個機器挺古老的,我覺得它完全應該變成智能的。我去蘋果店消費就覺得很爽,那裡所有營業員手上拿一個 iPhone,可以直接通過它刷卡、打印,這樣其實每個營業員都是收銀員,所以服務更及時,後續也會跟著有更多好處出現。比如你可以在裡面裝 App,不僅是付錢的 App,也可以是預訂的 App,也可以是驗證券的 App,這後面很多機會。

然後還有點菜這個環節,目前餐館用的都是點菜機,這也用了很長時間。其實以後餐館裡面應該是一個網絡,所有數據都應該相通,並且跟互聯網相連,這是我們希望看到的願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957

俄羅斯石油大亨:歐佩克是要搞垮頁巖油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293

俄羅斯盧克公司副總裁Leonid Fedun周四在接受彭博社采訪時表示,OPEC的首要目標是擊垮來自的美國競爭對手,不減產的決定將導致美國頁巖油公司崩盤。

OPEC代表周四表示,OPEC決定保持石油生產目標在3000萬桶/日不變。因OPEC決定不減產,油價暴跌,WTI原油跌8%,盤中68美元。布倫特原油也跌幅巨大。

Fedun表示,“對於美國公司而言,頁巖油革命所帶來的產能大幅提高可謂是成也蕭何敗蕭何。油價在70美元/桶下方已經讓一些頁巖油公司無利可圖。頁巖油和網絡泡沫十分類似,這個市場從來就是適者生存。當OPEC在2016年完成將美國競爭對手打敗的目標之後,油價將再度上漲。”

Fedun同時稱,現在一些美國原油商壓力還不是特別明顯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在油價90美元/桶的時候已經做了一些對沖操作。但是當這些對沖合約到期之後,美國公司就完全沒有了抵抗油價下跌的能力。

而原油價格信息服務公司創始人Tom Kloza表示,原油價格可能暴跌至每桶35美元。

“如果我們看2015年下半年,那時候我們會看到原油供應開始超過需求每天大約100萬桶、150萬桶。如果明年春季歐佩克不能達成減產協議,35美元的價格是有可能的,因為明年春季是原油供給真正開始釋放的時候,我們可能每天有100萬桶原油沒處放。”

Fedun的看法或許有些道理,不過他可能忘記了俄羅斯在低油價時代也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172

你是要膽量還是要耐心?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vz0z.html

   剛才,老股民老同學老周告訴說,他群里有兩個技術派老股民朋友,上周四割肉出清全部倉位(徹底做空),理由是按照波浪理論,大盤將要跌至2000點。

你是要膽量還是要耐心?
↑ 大盤日K 線圖

   說到波浪理論,我們不妨先來看看當前大盤已經走到哪里了:股市目前可能處於自去年6月中旬以來下跌的最後階段,以下跌3浪看為C浪,以下跌5浪看為E浪(浪型小於前者,即以後的底點將會高於前者達到的底點)……

   描述到此,打住!因為再下去就是預測了,而接下去的任何一個變化都有可能產生另一種波浪形態。可見得,波浪都是事後描述之事,否則也就不會出現“千人千浪”現象了。是不是?所以說,投身股市不能指望預測,而頂多只能做好多種可能性的準備。比如,這里接下去究竟是走下跌3浪還是走下跌5浪,就有兩種可能,現在並不能肯定是哪一種,所以,當然也就不可能預測底點是多少點。其實,底點只能等到事後才可知道的。同理,對於上漲及頂點,這個道理也一樣適用。

   然而,股市是一個根本性的多頭市場,股指向下是有限的,而向上是無限的。據此推得,股市是一個絞殺本質性空頭的地方。所以說,做空需要有膽量,而做多只需有耐心。面對當前形勢,你是要膽量大還是要耐心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277

薛蠻子:插空列表式的創業,99% 都是要失敗的

來源: http://www.iheima.com/finance/2016/0916/158770.shtml

薛蠻子:插空列表式的創業,99% 都是要失敗的
薛蠻子薛蠻子

薛蠻子:插空列表式的創業,99% 都是要失敗的

《三體》里面有一句話:“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01 時代精神逝去的太快了

很多人都問我一個問題,老薛你是初中一年級畢業的,沒念過書,糊里糊塗的,自學點外國話又自己跑去社科院念了一年書,然後混了一個碩士還沒畢業,唯一拿到手的就是一個小學畢業證書,你怎麽能做投資人,而且投的全是高科技,你是怎麽做到的?

我想今天自己之所以能夠有點小成績,除了運氣之外,很重要的是我早年學習歷史的經歷,給我如今做投資帶來了很大的幫助。

對歷史有研究的人,他對於人性的理解,對社會興衰趨勢的判斷,能有一個自己清晰的認識,這一點很重要——不盲從。

學習歷史對於投資者、創業者都是一個非常有必要的修煉智慧的途徑,英國著名的哲學家培根道:“讀史使人明智。”這是非常有道理的,所以我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下自己的投資感悟與歷史給我帶來的啟迪。

前段時間,我的一個好朋友吳天明,他突然火了,因為他的遺作——《百鳥朝鳳》刷屏了很多人的社交圈子。吳天明作為中國第四代導演的領軍人物,為中國的影視界培養了不少的人才。

前年他不慎心臟病發作,由於咱們偉大的救護車晚到了 45 分鐘,結果把這老頭折騰死了,這其實是一個可以避免的悲劇。他在去世前留下了他的絕唱——《百鳥朝鳳》。

這的確是一部不錯的電影,但它上映後僅有 0.3% 的院線排片率,上映一個禮拜才只有 300 多萬的票房。我想在咱們這樣一個物欲橫流的時代,最難得的就是有人能有沈入骨子里的執著,甘於寂寞的匠人精神,以及對傳統文化和傳統道義的遵循和傳承。

而這一切我都能通過《百鳥朝鳳》這部影片找到。但同時我也非常能理解,這樣一部文藝片是很難得到主流市場的認可。

作為一名投資人,我肯定是不會投這樣的電影,因為今天我們觀影人的平均年齡低於 25 歲,這些年輕人根本不知道什麽叫嗩吶,拍的農村生活對他們而言,就如同民國和清朝一樣的,是陌生的歷史。

時代的精神文化特質逝去的太快了。

我年輕的時候所有的葬禮都有人吹嗩吶,當時我印象非常深刻。農村里的紅白喜事,嗩吶是一個必要的儀式,可現在這些民間的手藝人正面臨一個很尷尬的狀態——手藝失傳。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古代的這樣一種匠人精神正逐步消失。

02 年糕店引發的思考

其實最初的匠人精神是農耕文明的一部分。

我們古代也有很多關於匠人的故事,像「庖丁解牛」、「工匠鼻祖魯班」,而如今我們想要在中國大陸看到觸碰內心的這種民間技藝、匠人氣質的手藝人,機會已經很少了,很多時候你都得去日本或者臺灣去感受這幾百年來的手藝絕活。

我前段時間去日本,最令我震驚的事,就是我在京都看到兩家全世界最古老的企業。其中有一家年糕店是從一百多年前做到現在,並且每天只生產一定數量的年糕。它既不上市,也不開連鎖分店,始終是這個家族的人在傳承。

今天咱們的人是非常浮躁的,目前大家連看完一整本書的時間沒有了,微信和微博已經消耗完了我們一天的精力,現在直播又火了,更是搶占了很多人的心智。

所以隨著時代的變遷,像嗩吶這樣極具時代精神氣質的藝術形式,註定是會被如今的社會主流甩得遠遠的,它最好的結果就是變成非遺。

雖然時代的巨輪在不斷地向前,但我覺得人性卻始終是一樣的,都是「狗改不了吃屎」。歷史上我們人類曾因冒進吃過了太多的虧,因為個人的虛榮而釀成的大禍更是不計其數,所以我說我們人都是「記吃不記打」的,這是我們全人類共通的地方。

其實從人性的角度來理解投資,從歷史的變遷來理解創業趨勢的變化是一種很明智的觀察事物的方式。

目前最火爆的創業領域就是 AR、VR,為什麽它能這樣火爆下去?甚至未來這種虛擬現實的交互一定會取代目前我們使用的手機、電視等常用的家電設備,今後我們的生活絕對到處是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

因為正是這類產品極大地釋放了人性的欲望,正如古人所言:“食色性也。”所有的創業者到最後拼的就是你對人性的理解與詮釋。

當年雷軍先生在整個摩托羅拉、諾基亞最紅的時候,他就斷言社會變了,移動互聯網將要深刻影響人們的生活習慣,於是他抓住機會,比別人早了兩年布局了移動互聯網。

明得失、知漲跌,對短期的社會發展做獨立的思考,這就是學歷史的具體功用,同時學歷史也會給你增加一個思考的維度,這對於很多創業者做統籌決策是非常有幫助的。

03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那我自己從歷史的延續當中,又發現了什麽投資機會?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社會的變遷,我認為目前阿里巴巴正在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因為人們的消費水準在不斷提升。當年中國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便宜就是硬道理,但 30 年後的今天我們對服務質量、衣服的花色、品牌的檔次開始有了自己的要求。

中國去年的 GDP 有 66.4% 是由消費驅動的,成為了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這在我看來就是一個不可逆轉的潮流。隨著社會的推演,每個個體開始崛起,像 85 後、90 後、00 後這一代人逐漸變成了社會的消費主力軍,他們的消費習性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我認為現在每隔十年都會有一個新的機遇出現。未來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小圈子,之前細分小眾的市場會慢慢得到主流的認可,所以我建議創業者要抓住這一波個人意誌覺醒的機會。

另外我們也看到之前一對多的商業模式開始遭遇到瓶頸,人們開始有了更多的消費選擇,大家開始追求個性化、高質量的消費品,這跟以前生活在物質匱乏時代的人,在消費習性上是有著絕對的差異的。

工業時代的大眾傳媒形式,像報紙、平媒、雜誌、電視等傳統的媒介平臺,如果它不能適應受眾個性化的彰顯,那它的市場將會變得越來越小。而像《羅輯思維》、《曉松奇談》還有各類的知識網紅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

五年前,大家開始了「千團大戰」,那個時候我們都不敢投團購,因為這個領域里大家已經殺紅了眼。最後除了美團這個偽團購的公司存在,其他的公司都煙消雲散了。

再看如今的直播,市場上已經有五六百家的直播公司,現在每天還有新成立的公司,所以我判斷直播領域半年之內肯定也是一地雞毛的現象。歷史上這些跟風失敗的案例,我們研究了太多。

而歷史又往往都驚人的相似,因此現在每當我看到大家往「風口」紮堆的時候,我往往選擇謹慎對待。

04 早期創業的啟示

1991 年我們回來做 UT 斯達康,當時發現國外的 teledensity(用電話的人占總人口的比例)歐洲和美國已有 80%,而在中國只有 4%。那時的中國很多行業都處於百廢待興的狀態,我們相信中國即將展開一場前所未有的現代化建設,這是歷史的必然。

於是哥幾個一商量拼湊了幾十萬美金成立了公司。公司折騰了七年多之後, 2000 年在美國上市了,成為了一家市值 70 億美金的公司。

當然歷史的潮流也是非常弄人的。

16 年前,我是 8848 的董事長,在 1999 年我們是全世界最火的一家公司,IDG 是我們最大的機構投資人,除此還有軟銀、高盛、美林,那時我們的情況好得不得了。

但由於我們的愚昧無知和不肯堅持,最後還是失敗了。當時大家都看不明白為什麽我們 8 塊錢的書在網上就賣成了 4 塊錢。好不容易來了一個電話,用戶買一臺彩電,我們的快遞人員將彩電送貨上門,走到 6 樓,對方說不要了,快遞員又給背回來了,再搬到辦公室新彩電已經變成一臺舊彩電,所以當時 B2C 很難玩。

但我們就是這樣不斷地去闖,最後把自己闖成了先烈。

所以你選擇什麽時候去創業,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如果你比這個時代早一步可能就變成了先烈,晚一步就成為了跟風,前後都是死。

因此我只投天生的創業者,只有天生的創業者他不會為了創業而去創業,他更不會去糾結所謂的創業時機。

05 拒絕插空列表式的創業

我一直認為創業失敗是必然的,創業成功才是偶然的,能走到最後的企業絕對是鳳毛麟角。所以我建議創業者,千萬不要一開始就認定這個事馬上就能成功,一定要給自己一個合理的期望值。

我發現如今許多剛剛創業的人,他的自我評價就像是「情人眼里出西施」。自己的這個創業項目怎麽看怎麽美,怎麽看都覺得自己是馬雲,就是下一個 BAT,但是實際上絕大多數人,都沒有倒過去想這個事是不是一個真正的剛需。

現在我每天平均收到 50 個商業計劃書,但我認為目前絕大部分的項目都是創業者意淫出來的偽需求,市場根本沒有這個需求。

還是拿直播舉例,有的創業者在一個 excel 表上做市場分析,他看到現在有做遊戲的直播,有做吐槽的直播等等,唯獨沒看到有做揉腳的直播,所以一商量就從這個事情入手準備蒙投資人倆錢,但創業者如果都按照這種插空列表的方式去創業,99% 都是要失敗的。

創業最好是從自己發自內心喜歡的事情入手,然後從自己的身邊尋找到合適的人組建團隊,在別人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迅速地把一個細小的市場攻下來,而不是一開始就要掀翻三座大山。

06 歷史有一種碾壓般的力量

我們中國歷史上有那麽多的朝代,每個朝代都有非常多的能人異士,而如今又安在哉?

歷史向前是一種碾壓的態勢,沒人能永垂不朽,你一定要活出自己的人生。

現在大家夥兒整天念叨的喬布斯、馬斯克,說不定多少年後就再也沒有人會提起他,就像當年受到愛迪生打壓的鬼才物理學家、發明家——尼古拉·特斯拉,他被後人稱為「創造出二十世紀的人」,但若不是馬斯克用他的名字做了特斯拉汽車紀念他,還有多少人能記得他。

因此我建議那些投機的創業者,一定要珍惜自己的生命,而珍惜生命最好的方式就是折騰,人生短暫,一定要做自己覺得好玩的事情。

我經常跟年輕人說,如何去做一件事,這是戰術行為。明白自己最想做的是什麽,這就是戰略思考,戰略思考的價值要遠高於戰術行為的價值。

所以千萬不要為了追風口白白浪費了自己的青春韶光,這樣不值得。

另外我還想告誡年輕的創業者,其實機會絕對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那些整天想成為馬雲,但付出的努力還沒有馬雲一半多的人,最後不可能獲得成功。

我們看到歷史上那些突然得到橫財的人,最後大多數都被錢財給毒害了,鬧得家破人亡,跳樓自殺的多了去。實際上這就是能力與回報不對等,最後幸運女神可能會連本帶利地拿走你的一切。

所以你要想成功,就需要不斷地學習,腳踏實地地創造出有價值的產品,而絕不是每天都在意淫當中。

07 要相信兩點

作為創業者,有兩點你要相信,第一點是要破除迷信,做一個明白人。

我們人類歷史上大量的慘痛教訓,都跟迷信有關。歷史上大量的精英人士窮盡一生都浪費在一個愚蠢的概念上或很多無知的追求當中,就如歐洲中世紀的「十字軍東征」,假借宗教之名,犧牲了多少無辜的生命。

咱們中國的歷史也充滿了各種愚蠢的仇殺,民族之間的戰爭。我認為絕大部分的戰爭都是因為迷信和誤解而造成。為了一個簡單而荒唐的想法,把一代人的寶貴生命全浪費了。

所以作為創業者,你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斷,什麽是迷信,什麽才是最重要的。獨立思考的能力是每一位創業者必備的素質,不要成為盲目從眾的犧牲品。如果作為創業者你還沒有一套自己的價值觀那最好先不要創業。

人類總是面臨著各種選擇,但又不擅長持續地做出正確的選擇,所以你每做一個選擇當時的狀態都是有起伏的。而好的創業者,正是那些知道自己什麽時候處於最佳選擇狀態的人。這一切都源於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要認清自己。

第二點,永遠都要追求幸福。人類作為一個種族來看,目的就是要繁衍自己的後代,我們需要將此生全部的智慧,一代一代的傳遞下去,這是整個人類物種的最大使命。

你可能看過一部電影——《超體》,里面有個老頭叫摩根·弗里曼,他說:“人活著的所有目的,就是將我們基因當中最優秀的部分傳遞給我們的後代。”這是人類最基本的責任和義務,也是我們最本源的幸福所在。我們人最大的幸福一定是跟自己的小孩在一起,和你至親至愛的人相伴,這所給你帶來的幸福感要遠遠超過收獲金錢時的小愉悅。

我常說錢是用來買快樂的,如果賺錢的時候不能讓你感到快樂,你就可以考慮放棄它,因為你投入的是你生命,還有比這個更寶貴的嗎?

現在大家都說創業需要堅持,這一點其實我是不認可的。因為創業是你要去實現自己的夢想,你應該為自己能有機會實現自己夢想而感到開心,只有開心自在才能激發你無窮的創造力。就像一些天生的創業者,他樂在創業,他會用自己的生命去燃燒創業,創業已經融入到他的靈魂最深處,完全不需要什麽堅持。

曾經有人問我:“您已經六十三歲了,也不缺錢,為什麽還要做投資?”我回答道,我就是好這一口。每天能跟創業者打交道,產生頭腦激蕩這本身就是一件令我高興的事。

08 放低姿態

我去年有機會去了一趟非洲,到了非洲,我才深刻感悟到人類能在地球上延續至今完全是一個非常偶然的結果。

我在非洲的時候,住在馬賽馬拉的大草原上,大草原大概幾萬平方公里,只有 500 個人,有 100 萬只角馬,50 萬只斑馬,500 頭獅子,百十來頭零零散散的獵豹,還有若幹萬只野狗。

我當時問司機晚上出來散步行不行?他說絕對不行。我說有什麽風險?他說當我走出酒店的大門到公路,花不了一分鐘,在我方圓 30 公里的所有動物都知道一塊肥肉出來了。

人類太過於弱小,沒有任何保護色,不會奔跑,動作遲緩,一旦碰見獵食動物,就成了大熊貓,跑都跑不動,如今能居於食物鏈的最頂層實在是個奇跡。

我們的地球從最開始的一團氣體變成今天的樣子,花了 46 億年。我們整個人類有歷史記錄也才幾千年。一塊不起眼的石頭,它的形成也需要幾百萬年,而我們每個人的一輩子也就活 3 萬天。大自然到處都充滿了不可思議,所以你完全沒有必要自以為是。

《三體》里面有一句話:“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當我們的創業者能從歷史的長河中汲取寶貴經驗,知盛衰漲跌,真正放下傲慢的姿態,更冷靜地去看待成敗,或許我們創業成功的概率會高一些。

薛蠻子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136

債市跌落神壇:加出來的杠桿 遲早是要還的

成也杠桿,敗也杠桿——這句話用在四季度的中國債市身上再恰當不過。當流動性趨緊之時,背負著杠桿裸泳的資產暴露無遺。

“近期國債期貨跌到94塊多,94塊多的價格對應10年期收益率3.7%的水平。這是2014年年底我們的國債收益率。可見債券市場只用了6周時間,把過去漲幅都跌完了,慘烈程度比此前的商品大跌更可怕。”敦和資管宏觀策略總監、原中金明星固收分析師徐小慶在12月19日的永安期貨論壇上表示。

究竟是什麽使得債券從一個明星產品迅速跌落神壇?貨幣政策調整或許是一個原因,然而,多方通過債市加杠桿博取高收益的行為才從根本上導致了如此迅速的回調。“所以中央經濟會議中提出抑制資產泡沫、防範金融風險。資產泡沫主要是指房地產,金融風險其實主要是指現在債市大量的加杠桿的行為。”徐小慶表示。

“我們在4月債市大規模回調後加倉,10月前已經全部清空了利率債和信用債的杠桿。”某大型券商固收部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債市信心受挫,明年看平債市,預計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將維持在3.3%-3.5%的水平。”

債市加杠桿 牽一發動全身

12月20日,中國10年期國債期貨由跌轉漲,開盤一度跌超1%。5年期國債期貨跌幅也收窄至0.08%。不過隨著貨幣政策邊際趨緊、去杠桿進程持續,債市波動中短期仍將持續。

這一輪,債券加杠桿主要有兩大鏈條:貨幣基金-同業存單到同業理財鏈條,和銀行理財到委外鏈條,牽一發而動全身。

根據中金固收的研究,貨基-同業存單(CD)到同業理財鏈條主要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貨基規模在過去幾年持續攀升,其中不少銀行自營資金將貨基作為投資及流動性管理工具。銀行自營投資貨基的主要優勢有:銀行自營可從投資貨基等公募基金中獲得免稅優勢,同時還有不少資金出於流動性管理或缺少配置渠道等原因將貨基作為流動性管理工具。

同時,由於CD在信用資質、利率水平、容易上量、期限等諸多方面都頗具優勢,大量基金投向同業存單。目前,廣義基金持有的CD規模已達到2.45萬億,其中貨基占比將近一半。

“其中,有部分CD資金在同業投資時選擇了同業理財。從銀行資管的角度看,同業理財雖然期限短、同質性強、不穩定性大,但負債成本最低,銷售對象是金融同業,最容易沖規模,甚至可以定制化,比零售理財更為靈活。尤其是股份制行和中小行,同業理財是銀行資管擴張的最重要資金來源。”中金固收分析稱。

由這一鏈條又進一步催生出了另一鏈條——同業理財又通過委外等模式將資產管理壓力轉移給非銀機構,增加對債券的配置需求的同時,也導致資金和風險鏈條大大拉長。當然,同業理財資產當中往往也有非標等期限長、流動性差等資產,形成期限和流動性錯配。

中金固收分析師張繼強等提出,貨基-同業存單到同業理財鏈條的問題在於,貨基、同業存單、同業理財鏈條的形成,已經形成一個不穩定體系,在該體系擴張時,增加對債券的配置力量。但一旦貨幣市場資金吃緊,不但從資金面影響債市,也容易引發同業理財規模的波動,進而從配置行為方面沖擊債市,從而造成債市的雙重打擊。

由於過去貨幣持續維持寬松,債市收益率走低,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逼近2.5%,各大金融機構都通過不斷加杠桿來提高投資收益。天風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煜輝對金融加杠桿的一番總結道明了為何宏觀流動性仍較為寬松的背景下,貨幣市場流動性卻如此緊缺。

“過去兩年金融部門最大的變化是什麽?是同業存單+同業理財+委外的繁榮,同業理財等於把表內的錢轉到表外,自營的錢買同業理財,中小銀行沒錢就發同業存單,借錢買同業理財,轉到表外,然後對接委外,委外再加杠桿,這就是金融加杠桿的過程,金融脆弱性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持續累積了差不多兩年時間。同業理財在2014年中期只有4千億不到5千億,到今天不到兩年時間已經是4萬億的規模,我們看到了交易結構巨大的脆弱性。”

同業對接的是另一家同業(同業存單-同業理財),另一家同業對接委外,委外對接基金,基金可能對接的還是基金。最終這個交易結構中要想獲得流動性只有一個節點,就是基金和市場進行個券的交易。杠杠如同串聯電路,極易受到流動性的沖擊,形成自我強化、自我實現的正反饋反應。

表外理財監管趨嚴

也正是意識到了這個巨大的“杠桿黑洞”,上周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防範金融風險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在貨幣政策上,沿用“穩健”和“中性”的總基調的同時,再提“貨幣閘門”,流動性的表述上不再堅持“合理充裕”的提法,而是改為“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

此外,作為防風險的重要舉措,將表外理財納入宏觀審慎評估(MPA)廣義信貸指標一事也在近期得到了中國央行有關負責人的詳細解讀。此舉或將限制表外理財的過度擴張。

央行負責人表示,在總結前期經驗的基礎上,央行將於2017年一季度評估時開始正式將表外理財納入廣義信貸範圍,以合理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對表外業務風險的管理。具體為:表外理財資產扣除現金和存款等之後納入廣義信貸範圍,納入後廣義信貸指標仍主要以余額同比增速考核。

為了防止金融機構把握年末關口沖業績,央行明確表示,“如果今年底若金融機構表外理財業務沖時點,會大幅拉高明年一季度乃至二、三季度廣義信貸余額和同比增速,直接對明年前三季度MPA評估結果造成負面影響。”

不過,上述固收部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如果經濟持續轉暖,銀行則會加大放貸,否則銀行仍然會持續將資金投向委外業務以尋求高收益,表外理財並不會因為MPA的因素而顯著收縮。

貨幣市場利率實質性擡升

對於2017年,相較於股市,圈內對於債市的走勢並不看好。盡管央行並沒有加息,但貨幣市場利率的擡升實質上已經發生,這也決定了債市收益率曲線擡升、大幅加杠桿難以持續。

徐小慶表示:“過去外匯占款成為基礎貨幣投放的主渠道,當前流動性的投放則依靠央行的各種創新工具,例如成本低、期限短的逆回購。但現在央行主要通過中期借貸便利(MLF)向市場投放流動性,這種工具期限長達三個月到一年。總共5萬億資金投放當中,有80%資金通過MLF投放,而MLF平均成本是在2.8%到3%之間,這就意味著整個市場回購利率水平不可能再回到2.5%以下。因此可以說我們實質性基準利率已經上升了。”

盡管去杠桿的過程中債市持續波動,但各界紛紛表示,這是正確的一步。 徐小慶稱:“如果采取偏緊的貨幣政策,就意味著往後看,出現大的系統性金融風險可能性下降,因為我提前把它釋放掉了。雖然是一顆原子彈,但是沒有讓它變成氫彈的時候再爆炸。” 

“年末債券的基本面利空似乎還沒有出盡,這波下跌之後仍然需要謹慎,可能僅存在波動交易機會。” 中航信托宏觀策略總監吳照銀對記者表示。

至於明年整體的貨幣政策走向,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明年中國的政策紛繁複雜——從穩增長角度則需要降息,從應對通脹壓力、資產泡沫和資本外流角度則需要加息。“如果通盤考慮,如果2017年就業整體還比較平穩的話,相對於物價上漲、資產泡沫和貨幣貶值這些方面,似乎穩增長的壓力對貨幣政策而言要稍微輕一點。因此在2017年,有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貨幣政策會適當向緊的方面做一些調整,整體維持穩健中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348

千合資本是要走“高產”路線了?2月份他就已看了這3家公司!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2-22/1078496.html

_____wwwygdy8com_____2___bd720p______20161225200900.thumb_head

每經記者 陳晨 每經編輯 吳永久

最近王亞偉的千合資本看來是有點忙啊,前後腳調研了三家上市公司,這對於千合資本而言算是“高產”了。火山財富在2月21日晚披露了千合資本調研了鞍鋼股份,而根據這兩日披露,千合資本又出現在了世聯行和雲南白藥的調研名單中。

2月15日,千合資本、星石投資、陽光資產、東方基金、嘉實基金等23家機構調研了世聯行(002285),而在千合資本為數不多的調研中,世聯行卻受到了兩次調研,上一次是在去年7月12日。本次調研中,公司談及銷售業務、金融業務等。

公司稱,房地產調控政策、信貸收緊等因素,使得開發商更註重現金流回款,而現金流回款主要的來源之一在於銷售,公司今年計劃代銷銷售額目標爭取同比增長20%以上。而據公司披露,公司2016年全年累計實現代理銷售金額5108億元。

對於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公司認為,去年三四線去庫存不明顯,預計2017年三四線城市依然以去庫存為基調,從都市圈發展的角度來看,位於都市圈周邊的三四線城市會有機會。

另外,公司還介紹了金融業務的發展,公司稱,去年金融業務最大的進度是風控水平提升,今年金融依然是重點發展的業務之一。

業績預告顯示,世聯行2016年預計實現凈利潤6.11億元~7.64億元,同比增長20%~50%。

同樣受到千合資本關註的還有雲南白藥(000538)。2月21日,千合資本和泰康資產一同調研了雲南白藥,調研中,公司介紹了經營及業務發展情況等。

公司稱,普藥板塊已進入良性增長的軌道,伴隨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品牌影響力的擴張,以血塞通膠囊、氣血康口服液代表的一系列新品將推動普藥板塊健康增長。

保健食品和健康食品是公司中藥資源事業部業務重要組成部分,目前,相關業務尚處在培育階段。

對於頗受市場關註的控股股東混改進展情況,公司稱,後續事項主要為以控股股東為主體的要約收購等,後續事項正在順利推進中。

1月1日~2月22日 知名機構調研一覽

註:紅色字體為2月22日更新

1月1日~2月22日機構密集調研的上市公司一覽

例:伊利股份在上述期間,共獲28家機構16次調研

註:紅色字體為2月22日更新

火山財富紮根於全國最大原創投資理財資訊發源地——《每日經濟新聞》,由多位征戰股市一線的資深財經記者全心全力打造。

用手機微信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快速關註“火山財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957

李揚:債務不可避免,也不可怕,關鍵是要可持續

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GDP增速達到6.9%,超出預期。然而,中國當下依舊處於從以制造業為主向以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轉型過程中,在經濟結構轉型時期,各種風險逐步突顯出來。其中資金脫實向虛和資產泡沫堆積等問題互為推手,使得有關金融風險管理方面的探討顯得迫在眉睫。

在4月19日下午舉辦的“金融與發展論壇——管理經濟結構轉型期間的金融風險”上,與會嘉賓討論了中國的債務、杠桿率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楊分析稱,中國此前經歷的經濟增速是由經濟結構逐漸變化產生的,是結構性增速。相應的,中國目前經歷的經濟減速是結構性減速,也是由經濟結構逐漸變化所導致的。伴隨這一經濟結構轉型的是,中國的產業結構日益從依賴工業生產轉變為依賴服務業,而中國服務業的勞動生產率低於工業勞動生產率。“中國將繼續向服務業占比增加轉型,因此,經濟增速和勞動生產率將持續下降。”他稱。

而在中國經濟結構性減速的大背景下,金融危機後,全球央行的貨幣調控手段也發生了變化,從間接調控變為直接調控,從價格調控變為數量調控。央行調控的“去中介化”使得其資產負債表擴大,資產結構改變。

對於債務問題,李楊表示,“債務不可避免,也不可怕,關鍵是要可持續。”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張曉晶具體分析了利息負擔與債務的可持續性問題。他從利息負擔、政府債務可持續性和主權資產負債三個視角分析,認為中國的債務是可持續的。

他介紹稱,中國實體部門加杠桿的進程在2016年初步停止,杠桿率比上一年下降了一個百分點。“但很難說下降趨勢已經形成。一方面,行政去杠桿的色彩還非常濃;另一方面,穩增長還需要由一定杠桿率支撐。”他表示,非金融企業去杠桿是重中之重。

此外,他判斷,利息負擔料將持續走升,超過金融業增加值。但他也表示,這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代價”。

中信證券董事總經理高占軍則表示,債務高、高杠桿是全球共同的問題。對此,他給出三個建議,即從資產端著手解決債務過高問題,把現有的債務分配到更有效率的產業,實體部門去杠桿的同時在金融部門去杠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0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