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李揚:債務不可避免,也不可怕,關鍵是要可持續

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GDP增速達到6.9%,超出預期。然而,中國當下依舊處於從以制造業為主向以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轉型過程中,在經濟結構轉型時期,各種風險逐步突顯出來。其中資金脫實向虛和資產泡沫堆積等問題互為推手,使得有關金融風險管理方面的探討顯得迫在眉睫。

在4月19日下午舉辦的“金融與發展論壇——管理經濟結構轉型期間的金融風險”上,與會嘉賓討論了中國的債務、杠桿率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楊分析稱,中國此前經歷的經濟增速是由經濟結構逐漸變化產生的,是結構性增速。相應的,中國目前經歷的經濟減速是結構性減速,也是由經濟結構逐漸變化所導致的。伴隨這一經濟結構轉型的是,中國的產業結構日益從依賴工業生產轉變為依賴服務業,而中國服務業的勞動生產率低於工業勞動生產率。“中國將繼續向服務業占比增加轉型,因此,經濟增速和勞動生產率將持續下降。”他稱。

而在中國經濟結構性減速的大背景下,金融危機後,全球央行的貨幣調控手段也發生了變化,從間接調控變為直接調控,從價格調控變為數量調控。央行調控的“去中介化”使得其資產負債表擴大,資產結構改變。

對於債務問題,李楊表示,“債務不可避免,也不可怕,關鍵是要可持續。”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張曉晶具體分析了利息負擔與債務的可持續性問題。他從利息負擔、政府債務可持續性和主權資產負債三個視角分析,認為中國的債務是可持續的。

他介紹稱,中國實體部門加杠桿的進程在2016年初步停止,杠桿率比上一年下降了一個百分點。“但很難說下降趨勢已經形成。一方面,行政去杠桿的色彩還非常濃;另一方面,穩增長還需要由一定杠桿率支撐。”他表示,非金融企業去杠桿是重中之重。

此外,他判斷,利息負擔料將持續走升,超過金融業增加值。但他也表示,這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代價”。

中信證券董事總經理高占軍則表示,債務高、高杠桿是全球共同的問題。對此,他給出三個建議,即從資產端著手解決債務過高問題,把現有的債務分配到更有效率的產業,實體部門去杠桿的同時在金融部門去杠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0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