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方正挤身电子书


http://www.21cbh.com/HTML/2009-12-21/158601.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80

联手方正狙击联想 宏碁“坐二望一”之战

http://www.21cbh.com/HTML/2010-5-28/0NMDAwMDE3OTU0NQ.html
5月27日,联想与全球最重要的对手宏碁唱了一出对手戏,联想与宏碁是主角,而联想最大的本土对手方正则是这出戏的最佳配角。当日上 午,距鸟巢西边约100米的盘古大厦传出一个说法:下午,刚刚晋升全球第二大PC厂商的宏碁将在这里宣布收购中国的第二大本土PC厂商方正,以改变在中国 大陆的颓势,与本土最大PC厂商联想进行巅峰对决。2008年,盘古大厦曾流传过一条著名的传言:全球首富盖茨豪掷数亿元,购买了楼顶的空 中四合院,以便观看北京奥运会。结果与传言略有距离:方正集团与宏碁签定的是战略合作意向,而非收购协议。这个协议让守候在场的记者大失所 望,不过也极富想象空间。宏碁CEO兰奇说:合作才刚刚开始,未来不排除一切可能,接下来,方正与宏碁将共建一个团队,商讨合作细节。一位 参会的分析人士说:按照双方公布的战略合作意向,方正PC业务今后将外包给宏碁运营,方正利用本土优势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外包与收购的区别是,外包双方 共享中国PC市场运营的成果,而收购则由并购方宏碁独自承受风险与收益。受上述消息影响,方正科技股票当天上涨5%。有消息人士透露,方正 科技正在筹谋配股,与宏碁合作有利于该计划的推进。当天晚上,联想发布年报,营收同比增长53%。宏碁、方正合作模式方 正集团CEO李友当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双方将在产品开发、销售渠道、售后服务、品牌等方面合作。方正的电脑销售渠道体系由专卖店、3C 卖场、代理商、行业合作伙伴组成,除联想集团外,方正集团拥有中国本土最强大的PC销售网络。方正科技服务网络包括30个区域服务管理机构,100余家客 户服务中心,300余家授权服务机构和3000余名服务工程师,分布全国240多个城市。兰奇说,宏碁更看重方正在教育、政府、电信等行业的客户资源与渠 道资源。而宏碁在中国的渠道包括神州数码、英迈两家代理合作伙伴,以及数十家省级代理,百家分销商。今后,宏碁与方正将共享 上述渠道与售后服务体系,宏碁的产品获得面向全国,特别是二、三级城市的销售、服务网络。对于方正而言,可以借助宏碁遍布全球的行销网络将产品销往海外。宏 碁同时看好方正的本土研发能力与本土制造能力。方正更理解本土消费者的需求,宏碁今后面向中国大陆销售的产品可以借助方正的本土研发能力,方正科技苏州工 厂有年产600万台PC的制造能力,可为宏碁节省物流成本。合作完成后,方正品牌将保持独立性。宏碁擅长在一个区域进行多品牌运作,除了宏 碁品牌外,还包括Gateway、Packard Bell和eMachines三大电脑品牌,此三大品牌均通过收购获得。方正与宏碁将成 立一个联合小组,以实施上述计划。目前双方已经展开的合作是,宏碁首次在中国推出自己的新版电子书LumiRead,并在内容上与方正旗下的蕃薯网合作。方 正集团旗下的PC制造业务何去何从一直被外界所关注。方正集团旗下分别包括金融业、医疗与医药、IT三大业务领域,IT业务比前二者规模小。而在IT业务 中,方正又更侧重于照排、数字出版等软件与服务业务。李友否认方正最终会把PC制造业务出售给宏碁的猜测,他强调:方正PC将保持产权与品 牌独立。新王者新烦恼坐二望一,宏碁可谓志得意满。宏碁董事长王振堂当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宏碁作为一家来自中国台湾的公司,笔记本已经在全球做到世界第一,接下来的目标是台式机与笔记本整体销量做到世界第一。宏碁70%的营收来 自笔记本,今年第一季度,其笔记本超越惠普,以19.4%的占有率成为全球第一,营收达50亿美元。但由于台式机业务全球萎缩,宏碁整体PC销量居全球第 二。兰奇认为,2010年,宏碁的营业额将会增长20%,整体营收达到200亿-210亿美元。但让王振堂纠结的是,中国市场一直不太理 想。宏碁第一季度报表显示,营收中的50%来自欧洲、中东、非洲地区,30%来自亚洲;5%来自中国。五年前,施振荣退位,王振堂接位之际,中国地区的营 收还有8%。祖国大陆市场的迅速崛起也让王振堂有了紧迫感。王振堂预言,一年半以后,中国大陆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PC市场。失 去中国大陆,就会失去未来,要超越惠普成为PC王者,王振堂必须在中国大陆有所作为,而联想是宏碁最强大的对手。过去三年,宏碁在全球以并 购的方式狙击着联想的进攻。2007年8月,宏碁收购美国第三大PC制造商Gateway,遏制收购IBM业务的联想集团在北美大陆的扩张。成功收购 Gateway,宏碁也成功地从联想集团口中夺走了Packard Bell、eMachines。在欧洲、北美两大成熟市场阻击联想之后,宏碁开始盘算新兴市场。兰奇说:在金砖四国,宏碁在俄罗斯的市场占有率是第一,在巴西是第二,在印度是第 三,均超越联想集团,惟独在中国,一直远远落后于联想。与方正合作,王振堂试图摆脱目前的被动局面。兰奇表示:目前方正与宏碁的销量加在一 起,将超过戴尔,位列第三。对于宏碁而言,位列中国大陆第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大陆是联想的后院,第三可以从战略牵制联想,影响其全球布局。大 陆渠道策略演变在宏碁创始人施振荣最初的规划中,祖国大陆将是自己的大后方,施振荣没有想到,经过二十余年的辗转, 大陆仍是令他最纠结的市场。过去十年,本土厂商联想、方正、同方的崛起,宏碁一直处于被动地位。施振荣在任时,其战略重心一 直放在渠道策略上,而其策略基于他对中国市场的认识是:中国仅具销售产品的价值。1983年宏碁首进大陆时,由于没有内销权采用了全国总代 理制,当时选定的四家全国总代分别为天承、八达、银嘉、双辉,总代理的职责是通关、收款、铺货。随后,宏碁拿到了内销权,开始考虑取消四大 全国总代,设立分公司制。时任宏碁大中华区总经理的林显郎当时表示,由于PC产业的利润已经下滑到10%左右,总代下面再设二、三级代理商的模式将蚕食公 司利润,让公司运营难以为继。2002年,宏碁先后在北京、沈阳、西安、武汉、上海、成都、广州设立七个业务机构(即分公司),并同时在北 京、中山设立两个组装厂,其营销和售后也划分为华北、华东等七个片区。2003年,10多家分公司分别在济南、南京等城市成立。2003年11月,施振荣 痛下杀手,取消了四大总代的代理权,改由宏碁自己的分公司直接面对省级和地市级的代理商,实行扁平化的渠道政策。但取消总代未能成功。 2004年,分公司开始暴露出各种问题。宏碁内部人士称,应收账款管理、信用额度的使用等都不尽如人意,销量也没有随着分公司的增多而增加。直 至施振荣退休,其调整策略仍未离开“渠道调整”。退休之际的施振荣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仍说:联想在中国大陆的不成功,源于渠道策略的不成功。这种认识直接 影响到了现任CEO兰奇及现任董事长王振堂。2005年初,兰奇出任宏碁全球总经理,宣布全面复制欧洲模式,实行代理制,建立“新经销模 式”。即在大陆选择两到三家全国总代,各地省级代理通过全国总代行销,同时严格区分代理与分销。新经销模式并未给宏碁带来欧洲一样的成功, 五年经验换来现在的幡然悔悟:要在中国成功,不能仅考虑渠道策略的调整,而需要在了解本地政策、利用本土人才,制定一套适合中国大陆的策略,建立一个本地 特色的生态圈。与方正合作,是宏碁突围“渠道调整”怪圈的努力。历经27年,宏碁开始重新认识中国:这里不止是一个销售分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44

中國《反壟斷法》意外讓宏碁撿到便宜? 宏碁併方正兩個「不能說的祕密」

2010-8-16 TWM




為了補上中國市場這最後一塊拼圖,又要規避中國《反壟斷法》的牽制,宏碁董事長王振堂用最聰明的方式「娶」了方正,併進宏碁最缺乏的中國PC銷售團隊。但堪稱美事一樁的「婚事」,宏碁卻不敢太過張揚,只因有兩個不能說的祕密。

撰文‧賴筱凡

兩個月前,宏碁在北京舉辦了一場全球記者會,宣布與中國第二大本土電腦品牌方正簽訂了合作意向書。

沒有事先預告、更沒有半點消息透露,就連合作內容都讓在場的各國媒體摸不著頭緒,當時宏碁董事長王振堂只留下了一句,「我們希望兩邊政府對於這個合作案,能夠支持。」為今日的合作案埋下伏筆。

兩 個月後,謎底揭曉。宏碁發布新聞稿,說是要與方正科技「加強合作」,用六千九百萬美元(約新台幣二十二億元)向方正集團「租」下「Founder PC」的七年品牌使用權。沒有過多的解釋,整篇新聞稿延續北京記者會風格,一樣讓人搞不清楚宏碁的葫蘆裡在賣什麼藥。宏碁發言系統更猶如在與媒體玩躲貓 貓,沒有任何人能回答問題,甚至宏碁財務長杜哲民也上演失蹤記,使出「不在、開會、關機」三大躲媒體絕招。

宏碁與方正的合作,有什麼難言之隱,讓向來資訊透明、公開的宏碁,變得遮遮掩掩?

祕 密一:台灣「購併」中國不能說,怕傷及民族情感其實說穿了,「這就是一樁合併案,是宏碁整併了方正科技的PC銷售部門,而且是用很聰明的方式。」摩根大通 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郭彥麟分析。而不能說的祕密,就在於宏碁是台灣公司,不能購併大陸國營企業,於是,想出了這套只併部門、不併公司的 絕佳購併計畫,而這兩個不能說的祕密背後,所欲掩蓋的事實,就是方正退出PC市場,全面結束手上的PC業務。

明明就是一樁購併案(類似二○○四年中國聯想購併IBM個人電腦部門),在宏碁新聞稿裡,卻從頭到尾未見「購併」二字,就連在宏碁與方正簽署的合約裡頭,也隻字未提「購併」。

原 因很簡單,因為方正科技是一家國營企業,是一九八六年由北京大學所投資創辦的北大方正集團旗下子公司,更是掛牌大陸A股的紅籌股,按照大陸《反壟斷法》, 外資不能購併國營企業,即使宏碁只購併了方正科技的一個部門,對外也不能說是購併,就怕傷及民族情感,這完全迥異於宏碁過去的作風。

近年來,宏碁採用多品牌行銷,○七年一舉購併Gateway、Packard Bell與e-Machine,奠定宏碁的全球品牌策略,坐上全球NB品牌的老二地位。但對岸的中國市場,宏碁卻是屢攻不下,只拿下三.二%的市占率,遠不及惠普、戴爾,還有死對頭華碩。

為了擠下惠普成為全球NB龍頭,宏碁必須把大陸最後這塊拼圖拼上,所以勢必得從本土品牌下手,而方正就成了宏碁相中的絕佳獵物。

「其實,這幾年方正集團一直在轉型,他們對PC製造已經沒有興趣。」郭彥麟觀察,每年NB出貨僅三十萬台、桌上型電腦(DT)只有三百萬台的方正,對於經營大陸PC市場,是越來越沒興趣,倒是在經營品牌與通路上,比較有心得。

於是,尋求轉型的方正,遇上在大陸尋找獵物的宏碁,兩方一拍即合,擦出了這次合作的火花。方正科技不僅將陣中最有力的大將藍燁讓給了宏碁,更把方正科技最核心的PC銷售團隊也一併賣給宏碁,幾乎等於將方正科技整個PC業務讓了出來。

祕密二:金額不能說,高買、賤賣都估不出來表面上看來,宏碁受限法令而無法吃下整個方正科技,但其實,這反而讓宏碁在這項購併案中撿到便宜,暗中竊喜。

只 購併方正單一部門的解套方法,讓宏碁繞過大陸法規,也讓宏碁只需整併進它最需要、最有價值的PC銷售部門,等於是補進宏碁在中國最缺乏的一環。方正科技總 裁藍燁,也因為這項合併案,得以從方正科技轉職到宏碁旗下,未來將擔任PC品牌事業部總經理,方正科技的PC銷售部門也因而成為宏碁旗下的「方正PC事業 群」。

其次,方正科技旗下的工廠,完全不在這次的合併案之中,這樣一來,宏碁既不用負擔方正科技的硬體資產,又可以買到宏碁最缺乏的行銷人 才。加上北大方正集團進一步授權給宏碁,在未來七年中,只有宏碁能夠使用「Founder PC」品牌,也就是說,方正科技將不再生產PC,就算生產PC,也不能用方正的品牌,或只得選擇替宏碁代工,全面結束PC業務。

意思也就是 說,未來七年裡,你在中國看到貼有「Founder PC」品牌的電腦,都將出自宏碁之手,而方正科技雖然將最核心的PC銷售團隊賣給宏碁,但方正科技在中國四至六級城市,仍握有龐大的通路資源,未來不做 PC後,將成為更單純的通路商,甚至方正科技最擅長的政府標案等市場,也依舊握在方正手中,只是方正僅為標案代理商,實際要賣掛有「Founder PC」品牌的電腦,還是得向宏碁買。

而二十二億元只是宏碁向北大方正集團租用品牌的權利金,在進一步簽約後,方正科技PC銷售部門的整併,勢必還會有另一筆花費,究竟金額多高,目前宏碁仍無法透露,只說兩邊尚未簽約前,還在估算。

在 「宏方配」發展至今,雖因大陸《反壟斷法》讓整個合作案顯得綁手綁腳,卻反而讓宏碁意外撿到寶,不僅拿到方正品牌使用權,還能補足中國PC市場的銷售人 才,且不用負擔方正的代工廠,成了最有利的購併解套方案。至於方正科技雖然等同結束PC業務,未來轉向通路服務發展,也未嘗不是件好事。

也難怪外資聽到「宏方配」的合作方式,都說是雙贏,未來就看宏碁吃下方正這顆大補丸後,能否在中國市場再下一城,邁向全球PC霸主寶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66

宏碁“合作”方正细节:不是收购的收购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0-25/yOMDAwMDIwMjUyOA.html

“我们与方正都是上市公司,会按照监管要求披露(收购)金额,不会提前公布相关消息。”10月22日,宏碁CEO兰奇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对于外界传言的宏碁7000万美元取得方正七年品牌使用权,如此回应。

当 天,宏碁在北京公布与方正合作细节。今年5月,宏碁宣布与方正PC业务合作,在外界看来,这是一场不是收购的收购。而根据宏碁10月22日揭开的“合作” 面纱,双方确实“嵌入”颇深:除了方正旗下“方正”、“Founder”品牌归属宏碁使用外,方正全国各大区域销售、全国营销总部完全归属宏碁运营,方正 的供应链系统、产品开发部门也整合进入宏碁ITGO(宏碁全球研发中心)部门。

698人的解约与签约

2007 年,市场曾一度传言海尔69亿元收购方正PC业务,而对于宏碁与方正合作的价码,兰奇则以“按照协议,我们不公布上述金额”作答。对于市场传言的方正七年 品牌授权作价7000万美元,兰奇仅表示,比这个数字要低,而对于方正销售、营销、供应链系统、产品开发部门,也没有透露估值。

原方正科技总裁蓝烨告诉记者:方正科技原有1430名员工,不计苏州制造厂的员工,剩余员工将全部留在现在的方正科技,而他现在的身份也变为宏碁集团FBU(方正事业部)总裁。

宏碁不止是蓝烨的新家,还是另外698名方正科技员工的新家。记者采访获悉:上述698名员工9月30日与方正科技签定离职协议,10月1日全部加盟宏碁集团。蓝烨透露:团队平稳过渡,加盟宏碁的员工中,没有一人离职。

据 蓝烨介绍,除了方正苏州制造厂外,方正PC业务原来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区域销售、营销总部、产品开发、供应链、服务、HR、财务等。其中,区域销售、营 销总部整合进入宏碁集团FBU部门,产品开发整合进入ITGO部门。另外,方正苏州制造厂将成为宏碁的代工工厂,生产方正品牌PC。该工厂员工超过 1300人。HR、财务等部门员工则服务方正科技PC之外的其他业务。方正PC业务并入宏碁后,方正科技其他业务还包括珠海多层电路板公司、深圳方正微电 子公司等。

“部分收购+部分外包”

对于此番交易,方正集团与宏碁集团均否认“收购”一说。方正一位相关人员介绍说:称之为“部分收购+部分业务外包”比较恰当。

所谓“部分收购”即部分收购方正品牌,不是永久使用,而是七年使用期。所谓“部分业务外包”即宏碁将方正品牌PC的部分业务外包给合并后的方正科技公司,比如供应链、售后服务、生产制造等。

合并后,方正科技与PC相关的收益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是七年品牌使用费,以及出售渠道销售资源及营销资源的收益;另一部分来自业务外包费用,包括方正供应链、售后服务、生产制造等。

兰 奇表示,今后宏碁集团在中国大陆的组织架构分为三个部分,一为宏碁中国,二是宏碁FBU,三为ITGO中国机构。其中,宏碁中国负责宏碁品牌产品在中国的 营销推广、销售、渠道建设、售后服务等;FBU则负责运营方正品牌PC业务;ITGO中国机构同时负责宏碁、方正两品牌中国区域部分产品的市场调研、产品 定义、开发等。

方正品牌由蓝烨为首的原方正团队负责运营,宏碁品牌的产品由宏碁全球副总裁、中国区营运总部总经理艾仁思团队负责。

面对同一客户,双方可能会发生抢单情况。艾仁思对记者表示:“这是兄弟间的竞争,会是公平、友好的。”兰奇则表示:宏碁高层有一个协调机构,避免恶性抢单的情况发生。

兰 奇说“高层协调”机制在欧洲已经有成功的先例。2007年,宏碁收购欧洲PC厂商Packard Bell(下文简称“PB”),在欧洲实行双团队、双品牌运作模式。兰奇说:三年前,PB营收约为10亿美元,现在变成了20亿美元,使整个宏碁在欧洲的 市场份额达到35%。

宏碁的新大陆

“拿下”方正PC业务后,宏碁把大陆当成了自己的新战场。

据兰奇透露,自今年5月宏碁宣布与方正合作之后,双方一直忙于整合,除了原方正科技698名员工通过“解约”、“签约”两步并入宏碁集团外,整合工作还包括两部分,一是流程梳理,二是IT管理系统对接。

蓝烨介绍说,目前流程梳理已经全部完成,销售渠道、供应链管理已经与宏碁业务流程完全整合,方正原有业务已经按新的流程进行运营;IT系统对接也已经基本完成,方正品牌业务的供应链、电子商务等系统已经在宏碁全球IT系统上运行。

从10月份开始,方正品牌PC业务将计入宏碁。兰奇透露:今年第三季度,宏碁品牌业务占中国市场7%的份额,他预计,第四季度计入方正品牌业务,宏碁中国区市场的业务将达到13%。

兰奇说,届时宏碁在大陆的市场份额将仅次于联想,超越戴尔、惠普,列第二位。这样的位置刚好与宏碁在全球PC行业内的位置匹配。目前,宏碁在全球PC市场居惠普之后,也列第二位。

兰奇并不满足这样的成绩,他说:“尽管如此,但我们与第一名(联想)的距离仍然相距甚远,我们要从13%到15%,到20%,目标是25%,拉近与第一名的距离。”

兰奇认为:未来的增长主要看新兴市场,即“金砖四国”以及人口达2.4亿的另一大国印度尼西亚。

与方正PC合作之前,宏碁在巴西第一、俄罗斯第一、印度第二、印尼第一,唯独中国大陆市场排在第五名之外。而此番不是收购的收购,弥补了这一短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08

中環在線:方正自爆30過後先首置 李華華

2011-3-10  AD




 

香港年輕一代成日投訴話無能力置業,的確,o依家樓價唔係普通人能夠負擔得嚟。不過,唔講大家可能唔知,原來連證監會主席方正都唔係一出嚟做嘢就有能力買樓。

公 務同私務同樣繁忙嘅方正,噚日得閒同一班傳媒午宴聚會,華華同佢傾開香港樓價極高嘅問題,方正就分享佢首次置業嘅事。家底甚豐厚嘅佢話,自己當年喺外國返 嚟,都要做幾年嘢,儲咗嚿錢先至喺30歲過後買人生第一層樓,屈指一算,已經係七幾年嘅事,location係薄扶林,但方正已經唔記得當年呎價係幾多, 只係話個單位都係得幾百呎,之後先細屋換大屋喎。

撞正近日「財政預算」熱,華華順帶問吓佢點使6000蚊,跑慣江湖嘅佢睇嚟早有準備,並冇「失守」講漏口,只係答o依家連錢點派都未公佈,所以答唔到華華佢會唔會要錢,更何況打算點樣用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16

方正證券低價發行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87917&time=2011-08-05&cl=115&page=all

低定價原則讓方正證券上市贏得了市場的不少擁躉,但未來的前景是否值得期許?
財新《新世紀》 記者 范軍利

 

  如無意外,8月10日,證券市場第16只券商股、第7只IPO(首次公開發行)上市的券商股——方正證券(601901.SH)將正式掛牌上海 證券交易所。方正證券生不逢時,適逢2008年以來券商股的估值低谷,並且在破發成潮的2011年,這一募集資金達到58億元的大盤股能否能踰越「破發」 難關,也牽動著投資者的神經。

「目前這個上市的時點,究竟意味著保護傘,還是風險點,尚未可知。」北京一位券商分析師說。吳霞/東方IC


  8月3日,方正證券發佈《首次公開發行A股定價、網下發行結果及網上中籤率公告》,確定公司本次發行價格為 3.90元/股,對應發行後市盈率為19.5倍。

  分析師表示,此估值低於目前券商板塊整體22倍市盈率水平,略高於廣發證券、海通證券、招商證券等大型上市券商估值。

  在當下贏弱的市況下,這一低定價原則讓方正證券贏得了市場的不少擁躉,網上網下凍結資金高達1684億元,也讓監管層感到「欣慰」。

股東已「離婚」

  5月27日,方正證券上市獲無條件過會。「90%的上市公司都是有條件過會。」一位投行人士表示。

  方正證券前身為浙江證券,2002年8月29日,中國證監會同意方正集團以2.295億元受讓浙江證券51%股權,公司於2003年更名為方正 證券,並最終被豁免了證監會對原浙江證券的5億元罰單。在2006年那波券商綜合治理大潮中,方正證券獲得機會重組深受「鴻儀系」之亂的泰陽證券,並於 2008年5月12日獲得證監會核准,註冊資本增加為16.54億元,註冊地亦搬到湖南。

  根據招股書,持有方正證券5%以上股份的股東包括方正集團,持股56.592%,系控股股東;第二大股東為利德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利德科技),佔發行前總股本的8.646%;第三大股東為哈爾濱哈投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持股6.44%。

  除了方正集團,方正證券的股東主要來源於原浙江證券和泰陽證券的股東,其間經歷多次股權轉移,泰陽證券的原股東則經歷了重組中的高比例縮股、債轉股和股權轉讓等。根據招股說明書,2002年5月至今,方正證券發生了11次國有股權轉讓。

  2011年5月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對歷次國有股權轉讓行為予以確認,稱自2002年5月至今的這些股權轉讓行為「未履行國有資產評估、上級國 資部門審批以及進場交易等程序,存在程序瑕疵,但上述轉讓行為未損害其他國有股東利益、未造成國有資產流失,股權轉讓合法有效」。

  第二大股東利德科技的歷史相對比較曲折,也在方正過會當日,招致市場懷疑,被認為這可能是方正集團的關聯企業。

  招股說明書顯示,利德科技是一家主要從事「實業投資和投資諮詢」的公司,註冊資本為3億元,主要股東為成都華鼎,後者的股東現為兩家北京的法人 股東:北京沃美科貿有限公司(下稱沃美)出資5950萬元;北京九州泰富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資4050萬元。公開資料顯示,沃美是央視廣告的最大代理商。

  1999年8月成立的利德科技,最初是中國高科(600730.SH)的控股子公司,中國高科佔有其90%股份,深圳市高新創投資有限公司持股 10%。2011年2月,方正集團以5億元收購了中國高科24.37%的股權。在2007年以前,利德科技是方正集團持股約11%的方正科技 (600601.SH)銷售公司的股東,也是中國高科的客戶。但工商資料顯示,2007年2月後,利德的終極所有權轉向了沃美。

  「招股書要求披露的是當前的情況,這不是說股東之前有沒有關聯,而是現在的確沒有。」一位接近方正高管的知情人士對財新《新世紀》說,「這跟結婚啟事一樣,只要求結婚的時候雙方是單身,以前跟誰結過婚跟誰離過婚並不需要披露。」

定價糾結

  方正證券是今年A股IPO市場第三大規模的新股發行。此前華銳風電(601558.SH)和龐大集團(601258.SH)分別通過IPO募集資金94.59億元和63億元,為今年來籌資規模前兩位。

  方正證券本次發行量為15億股,佔發行後總股本24.59%;募集資金58.5億元,將全部用於補充資本金。

  根據公告,本次方正證券網上網下發行累計凍結資金1683.7億元,網上中籤率為2.24%。接近方正證券承銷團的人士表示,「在今年A股低迷的背景下,如此體量的凍結資金顯示市場資金量並不少。同時,也表明公司3.9元低價發行策略的成功。」

  根據披露,此次方正證券網下凍結資金總額為248億元,共計52家詢價對象管理的93家配售對象足額繳納了申購款並參與了本次網下申購報價。其中,達到發行價格3.90元/股,並滿足《網下發行公告》要求的配售對象為69家,網下認購倍數5.45倍。

  接近交易的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方正證券內部對發行定價有過爭議。

  在確定詢價區間時,一度為下限定於3.9元還是3.7元引發爭議。最終確定發行價時,公司內部又為定於3.9元還是4元糾結一番。

  「3.7到3.9之間的區別,就是兩毛錢的差異,但15億股,最終差異就是3億元。」

  支持3.7元下限者認為,較低的價位容易獲得機構認可,加大認購倍數,同時降低未來上市後破發風險。支持3.9元者則認為,畢竟牽涉到3億元的募集資金,這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價碼。「不能一看機構哭窮,就讓著他們。」支持定價上限的人士表示。

  當3.7元的下限詢價區間確定後,公司內部又在3.9元與4元的最終發行價上展開糾結。「如果是3.9元的話,對應19倍市盈率,4元的話,對應20倍市盈率。我們認為20倍的PE,是個很微妙的點,關乎投資者心理價位。」

  最終,對破發風險的擔心令方正證券內部最終統一思路——低價發行。

  接近交易的人士表示,「確實不希望機構投資者在申購成功後,一上市就賣掉。機構一拋售,不光壞了新股上市的市場形象。另外,幾百萬的單橫在那裡,散戶怎麼敢下單?最終結果只有一個——跌破發行價!」

  北京一位券商研究員表示,目前A股市場券商板塊整體市盈率為22倍左右,市淨率為2.18倍。而在2008年10月28日上證指數見底1664點時,券商板塊市盈率和市淨率分別為24.06倍和3.72倍。

  該研究員認為,當前券商板塊總體估值已經低於2008年熊市末期水平。但今年破發大潮之下,方正證券大盤上市,能否守得住破發考驗,仍為市場所關注。

  「目前這個上市的時點,究竟意味著保護傘,還是風險點,尚未可知。」北京一位券商分析師說。

前景預期

  影響新股是否破發的因素,除了定價和大市,也在於在券商中位於第二梯隊的方正證券能為投資者描述怎樣的一個未來。

  目前方正證券是一家在浙江、湖南擁有主要營業部資源、以經紀業務見長的中級券商。截至2010年12月31日,方正在全國擁有87家營業部,其 中湖南、浙江的63家營業部,佔72.41%;同時,方正證券也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等13個省市的中心城市設有24家營業部。

  截至2010年12月31日,方正證券淨資產為89.64億元,2010年營業收入30.88億元、淨利潤12.72億元、每股收益0.27元,在上市券商中屬中等水平。

  8月1日,方正證券董事、總裁王紅舟在進行網上路演時表示,公司未來的增長潛力,一是繼續併購,這暗示了方正還將繼續收購其他券商的計劃;二是未來在激烈行業競爭中,方正證券的優勢之一是業務資格「全牌照」。

  「併購決策上,方正不同於其他國有控股公司,決策程序簡單、鏈條短,效率相對高。」接近方正集團的知情人士表示。

  方正目前控股的公司包括:主要做投行業務的合資公司瑞信方正(持股66.70%)、方正期貨(持股85%)、方正和生投資有限責任公司(100%),最新拿到一個牌照是7月獲批的方正富邦基金管理公司(持股66.7%)。

  「我們剛拿到全牌照,只要做到行業的中下等水平,就有明顯的增長空間。」接近方正證券的知情人士認為。上市之後,方正證券也將位列上市券商中等水平。

  受益於經紀業務區域網點優勢,方正證券過去幾年的市場份額增長較快。

  同多數券商一樣,方正證券收入結構中,經紀業務是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自2008年吸收合併泰陽證券後,公司市場份額呈跨越式增長:經紀業務市場份額由2002 年的0.54%增至2010年的1.71%,年均增長率達27.87%。

  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公司經紀業務市場份額在交易所會員中排名第17位,營業部數量在全國106 家券商中排名第13位,在上市券商中目前實際排名第七位。

  但在經紀業務市場份額增長的同時,佣金費率下降也成為經紀業務發展的潛在風險點。長江證券研究所劉俊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由於公司主要營業網點分佈在競爭較為激烈的浙江等地,綜合佣金費率下滑十分顯著,2010年佣金費率降幅達31.06%。

  另外,從2007至今三年,經紀業務佔方正證券營業收入的比例正在下降。根據長江證券研究報告,公司在2007年-2010年,經紀收入佔營業 收入總額的比例分別為87.26%、84.22%和65.09%;經紀業務貢獻的營業利潤佔公司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別為106.51%、107.98%和 74.26%。

  「借力於瑞信方正的合資券商,方正證券的投行業務有所提升,不過其增長持續性有待市場考驗。」劉俊表示。自2008年公司證券與瑞士信貸合資成 立瑞信方正專門從事投行業務後,2010年全年瑞信方正累計承銷金額超過381億元,主承銷金額市場份額由2009年的1.51%上升至2010年的 2.54%,排名由去年的20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13位。

  多位分析人士均表示,雖然瑞信作為合作夥伴保證了方正證券投行的業務來源和基本水準,但方正證券投行增長的持續性和穩定性還有待市場驗證。

  截至2011年7月22日,按照發行收入統計,瑞信方正證券實現承銷收入1747萬元,位居行業第51位,市場份額為0.18%。該筆承銷收入 主要來自於一筆中石化可轉債項目,承銷金額38.3億元。但今年截至7月22日,已有48家券商有IPO發行項目,39家券商有增發主承銷項目,11家券 商有配股主承銷項目,但上述所有項目中,難見瑞信方正的身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867

方正產業圖譜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2-09/100336497_all.html

  即使是在方正集團內部,早年也曾懷疑重重:這些頭腦活絡、市場經驗豐富的外來者,會 不會藉著北大的名聲,撈一筆就跑?

 

  「從2003年開始,我的任務就是重建產業,把資產做實。」方正集團CEO李友稱。

  從2001年到2003年,李友在方正科技擔任副總裁時,總裁和財務總監均由方正「老人」擔任。但到2003年系列收購完成、李友出資參與改 制,內部爭議基本平息。

  十年來,方正集團基本完成產業重構,虛實則外界評價不一。有人據方正集團目前還不夠強勁的主營業務盈利能力推斷,這可能是一個建立在沙灘上的王 國。有人據其借助併購和週期性機會帶來淨資產大幅增值的業績推斷,這是財富轉移而非財富創造的案例。

  「辦企業、做生意,我歷來只看業績,看數字。方正從2003年至今的業績都保持了高速發展。」方正集團董事張旋龍說。他不再提及早年的懷疑。

  「現在IT和醫藥兩大主業還在投入階段,盈利主要靠金融,但貢獻的是流動性損益;2年-3年內,地產能有幾百億元的收入、幾十億元的利潤;3年 -5年後,圍繞復合出版的IT主業發揮優勢;再熬兩三年,最賺錢的應該是醫療產業。」李友稱。

  根據方正集團提供的數據,過去七八年間,方正向IT和醫藥兩大核心產業累計投資超過120億元。

  在方正多年,李友總是被追問,什麼才是這家企業的靈魂。無論淨資產和盈利豐寡,多元化之路最終還是要回到核心產業,配得上王選當年創業的輝煌, 並在方正集團建立更加穩定的長效機制,才能算修成正果。這是個相當宏大的目標,還有多遠?

轉型

從2003年起放棄利潤日趨微薄的PC製造,向產業鏈上游轉型;數字出版業前景看好,但仍在投入期

  2001年6月,李友加入方正的第一個職務是方正科技的總裁。當時方正科技PC製造業內第二,但他不看好。2010年8月,方正終將行業淨利潤 率已薄至不足2%的PC生產業務轉手宏碁。

  初入方正科技,李友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渠道整合,責任落實到人,壞賬終身追索。從在銀行間市場發佈的年報來看,方正集團目前幾百億元銷售收入 中,應收賬款在15%左右,九成以上的賬齡在一年之內。

  第二件事,是在2003年7月完成了方正科技近6億元的配股,更正了其中約2.3億元募股資金投向,投向上游產業印刷電路板(下稱PCB)項 目。此後幾年,方正科技三次配股,共募集資金17億元,大部分投向了PCB。產品多用於3G通信產品,主要客戶包括華為、中興通訊等。據方正科技年 報,2010年方正集團的PCB銷售收入15.33億元,在中資PCB生產商中排名第一,在全球PCB生產商的排名第49位。今年7月,方正珠海PCB擴 產追加投資約16億元。

  據方正科技年報,PCB近兩年毛利潤率在20%左右。「今年上半年收入8.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0%,但材料漲了2700萬元,人工漲了 3000萬元,吃掉不少利潤。」2011年8月中旬,方正科技副總裁、PCB事業部負責人胡金栓坦承當下壓力。

  向上游轉型的第二類試驗是方正微電子,2007年投產兩條6英吋芯片生產線,投資近18億元,至今尚未打平。

  負責原激光照排業務的方正電子作為「老方正」的世襲領地,改革進程一波三折。2004年,方正電子虧損,但方正電子當時的總裁年薪加績效拿到了 245萬元,這超過了當年集團董事會一半成員的年薪總和。

  方正電子八年換了四任總裁,人選全部來自方正電子內部。從2005年始,方正電子的業務拓展為以中文文字處理系統和出版為核心,「希望向服務模 式轉型。」2010年接任總裁的楊斌表示。今年38歲的楊斌從北大計算機系畢業後,在方正電子技術部門工作多年。

  2006年始,方正電子的營收狀況有所改善,收入達到3億元。2010年增至7億多元,2011年有望過10億元,利潤約4000萬元。利潤率 不高,是因方正電子每年打入了近3億元的期間費用,承擔了方正集團很大一部分的IT研發投入。

  與王選的「748」工程一脈相承,復合數字出版是方正的新使命。唯一的兩項國家性標準均在方正,即數字版式和版權兩項技術標準(CEBX、 DRM),「十一五」期間國家為此撥付的科研經費累計在6億元,「十二五」期間還要繼續投資12億元。

  方正信產集團董事長方中華將未來的方正比做「數字出版界的淘寶」,即方正將數字出版技術免費提供給內容製造商,內容共享,在海量數據庫基礎上衍 生出各種商業模式,提供包括以數字化檔案管理為代表的數據加工、中文內容運營、技術解決方案、移動閱讀管理平台、數碼印刷機及量身定製的按需服務、收益分 成。

  「最有前景的是阿帕比。」談起方正未來的方向,方正集團董事、首席技術官、北大計算機所所長肖建國認為。方正阿帕比2002年從方正電子獨立出 來,承擔數據出版的市場開拓。「我們提出數字圖書館等概念,從出版社獲得分成。」方正阿帕比總裁郝思佳表示。

  對這一商業模式的雛形,市場反應不一。

  提供在線正版圖書有償下載的蕃薯網2009年成立,至今尚未盈利,方正初始投資2400萬元,持股60%。2011年8月,百度以2400萬美 元購入方正持有的40%的股份。

  就出版渠道,不只一位出版界人士稱:「出版社不太積極。方正出售的電子書太便宜。」但郝思佳認為,低價策略是因現在還處於市場培育期。

  整體看,方正IT業務眼下的盈利能力仍偏弱。2010年,IT部分的收入189億元,利潤僅4.5億元。

收購

參與國企改制、收集各種牌照和資源,方正向投資控股集團轉型,但直到2009年才正式提出這一目標

  從2002年到2004年,方正做了四項重要收購:浙江證券、蘇鋼、西南合成、武漢正信。機會均貌不驚人,但這些國企內部龐雜的土地、金融牌照 和各種股權投資,為方正集團日後沙裡淘金儲備了持續的資源。

  原本屬IT業的方正進入鋼鐵業,一直為業內不解。2003年5月,方正集團收購蘇鋼之時,正值鋼鐵行業的景氣低谷。同期,上海的民營企業復興集 團,要約收購了規模超過200萬噸南京鋼鐵集團。蘇鋼當時年產普鋼約百萬噸,是一個員工多達1.2萬人的老國企,每年需要財政補貼8000萬元。

  「我們先出了5000萬元保證金,後又陸續出了4億元現金做職工改制。」蘇鋼董事長、方正集團副總裁馮七評表示,所幸的是,下半年鋼鐵業即迎來 報復性增長,蘇鋼當年即盈利。

  2007年,方正砍掉了缺少競爭力的普鋼業務,重啟原已廢棄的特鋼生產線,目前收入在35億元左右,但2008年後受經濟週期影響,盈利困難; 亦在河南投資4億元建立廢鋼基地,向產業鏈上端延伸;投入5億元建設的蘇鋼廠區內的航運碼頭,即將完工。

  「蘇鋼本身規模不大,主要是優鋼,屬於比較低端的特鋼。」一位鋼鐵業資深人士表示。

  和蘇鋼類似,令方正花了幾年時間來分流冗員、重建產品體系、恢復造血能力的重組,是2003年入主的西南合成(000788.SZ),一家當時 還戴著ST帽子的醫藥類上市公司,方正持股47.16%。

  西南合成早期的整合由方中華負責,2006年後,李友之幺弟李國軍任總經理。這是目前李友惟一同在方正工作的親屬。李國軍亦畢業於鄭 航,2002年在英國取得金融碩士學位,從銀河證券投行部加入方正集團。

  原本瀕於破產的國有三線廠西南合成,通過增發收購了大新藥業、北醫醫藥等,確立了磺胺、洛伐他汀、VE三大原料藥品種,著手發展製劑產品,並借 力北大醫學部行新藥研發。目前銷售收入從2003年的3億元增至2010年的13億元,市值從當時的3億元漲至50億元。

  「洛伐他汀和磺胺已經做到全球生產能力最大。」李國軍稱。10月,美國非處方藥產品與嬰兒配方奶粉商店品牌生產商和醫療保健品供應商百利高,與 西南合成達成合作協議。

  2006年的西南合成尚有「妖股」之稱。現其十大流通股東中,可見華夏基金、人壽資產管理等機構投資者。

  李國軍表示,2011年西南合成有望實現約20億元收入,利稅約3億元,六成的原料藥出口。與擬出手的蘇鋼不同,西南合成正逐漸和方正在醫藥醫 療業的佈局相結合。在位於北碚的水土新廠年底投產後,西南合成希望在3年-5年內將產能擴大到50億元以上。

  2008年,方正集團董事長魏新提名李國軍兼任集團的副總裁。

重估

事後證明,所有的收購中,增值最為可觀的還是金融和土地

  2007年6月始,股市暴漲,方正從證券公司資產上大幅受益。

  2001年,李友通過東方時代以2.295億元間接收購浙江證券,後更名為方正證券,並於2007年收購湖南泰陽證券。方正證券近三年對集團的 利潤貢獻超過60%,2008年超過80%。2011年8月10日,方正證券在上海證交所掛牌,淨資產超過150億元。

  2003年10月,方正集團4億元收購武漢正信,獲信託牌照。今年9月,方正證券公告稱,以15億元參股盛京銀行,持股8.12%。再加上期 貨、直投和洽購中的壽險公司等,以方正證券為龍頭蒐集的各類金融牌照已趨於齊全。

  在經歷了2003年曲線收購成都商業銀行終被逼退的挫折後,方正在金融機構運作上尤為謹慎。2002年,方正集團8億元入主成都商業銀行,持股 超過50%,後因與原管理層就歷史上的不良貸款嫌隙頓生,反遭管理層舉報違規從事票據業務。2003年,方正退出該行。

  「方正證券是業內第一家完成保證金第三方存管的證券公司。即使是最難的時候,這一紅線我也不會邁。」李友稱。方正以後在金融上多選擇與外資合 作,管理權外包。方正證券專注經紀業務,投行與瑞信合資,信託與東亞銀行合資,基金與台灣富邦合資等。

  「未來2年-3年,房地產是方正最大的現金貢獻者。」北大資源的董事長、方正集團高級副總裁、首席財務官余麗說,「目前方正有53平方公里的土 地開發權,其中27000畝有土地所有權,多在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經濟區等核心區域。」

  「我曾經考慮過給北大資源更名。」余麗說,「我一直在想,我們憑什麼和萬科、萬達等競爭?」

  北大資源的戰略最終設定為「資源整合型的城市運營商」,開發地產的同時,提供北大品牌的教育、醫療、IT、金融等綜合性服務,亦可許諾地方政府 在當地投入產業資源,帶來就業和稅收。這個模式整合了方正的所有資源,又因「北大」二字加分,受到了地方政府的歡迎。余麗稱,「北大資源的名字恰如其分, 決定不改了。」

  在目前嚴格的宏觀調控下,房地產業的增長性已受質疑,但方正認為他們的模式幾乎零風險。余麗稱,北大資源與地方政府合作,採取的是成立合資公司 一二級聯動模式,土地成本很低。

新版圖

「醫院和醫藥將在5年-8年後,成為方正創造收入和利潤的核心產業」

  2012年底,北清路的生命科技園區內,北大國際醫院將正式開業(參見本刊2011年第29期「北大國際醫院出世」)。北大醫學部旗下已有六家 三甲醫院,包括北醫三院、人民醫院等。但北大國際醫院希望成為北京最大和最現代化的三甲醫院,實行全新機制。

  2004年底,受北大要求,方正集團全面接手北大國際醫院的籌建,方正集團控股70%,北京大學控股30%。

  投資巨大的非營利醫院,收益無法分紅,對於任何追求股東回報的正常公司而言,都絕非理性選擇。李友和人民醫院院長兼任北大國際醫院的董事長王杉 經過數月的海外考察後,醫院集團打包營利模式,被確定為未來方正集團醫療板塊發展的基本方向。

  「北大國際醫院不營利,國際醫院集團可以營利。」李友這樣簡要描述。具體而言,國際醫院集團旗下包括醫藥製造、醫療物流、醫療IT服務、醫療清 潔服務、健康體檢、醫療保險等相關產業,向醫院提供有償的專業服務。未來這一模式還可推向其他三甲醫院。

  目前,北大國際醫院已封頂。項目總投資將超過40億元。「自有資金要支出10多億元。」2006年開始接管北大國際醫院項目建設的馮七評表示, 前期2億多現金用於拿地,是最硬性的支出。

  「兩三億元資金可撬動總投資32億元的項目。工程方可押款,超過10億元的設備可採用融資租賃,利率2%-3%左右,而且免稅。」李友認為。

  「這家醫院還在巨額投資期內,對現金流如何管理,將是不小挑戰。」一位擬投標該醫院的國際機構投資者說。

  外界更關心的,還是未來這一非營利性醫院的新模式能否可持續。

  籌備中的北大國際醫院,將採用有別於傳統醫院的治理結構。由股東組成的理事會將制定醫院的一系列章程和規範,11個席位中,方正佔4席,北大資 產經營公司2席,北大醫學部5席。北大國際醫院的事業編制預計為300名,以吸引醫生資源。「醫改別無他途。」李友認為。

  「未來北大國際醫院將以品牌優勢和管理模式,併購幾十家地方二甲醫院。當併購的醫院床位超過2萬張時,現金流規模將十分可觀。未來這是中國最有 價值的投資。」李友描繪前景。馮七評稱,方正在云南、成都、北京、河南等地正洽談醫院的收購。目前,三甲的首鋼醫院已成為北大的教學醫院,未來將整合到北 大國際醫院裡。

  「很多基金經理就是看中了西南合成未來裝入北大國際醫院的概念。」一位基金醫藥行業分析師說。

  在醫改理順機制後,醫療被認為是中國逐漸走向老齡化社會後的黃金產業。但大型醫院的投資回報期至少需要5年-8年,且耗資巨大。這對並無醫院投 資管理經驗的方正而言,雖然有北大醫學部可背靠,仍是全新試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96

方正改制考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2-09/100336499_all.html

 2011年6月29日,加入方正集團十週年那天,李友什麼也不做,靜靜待了一天。

  十年前,方正集團是北京大學旗下的校企驕子;李友是資本江湖的浪裡白條。兩者相距何其遠,卻有了這個離奇的結合。當年的「資本玩家」李友,企圖 撬動北大這個中國一流的金字招牌,會發生什麼?

  一般認為,不是李友玷污北大這塊招牌,就是北大這個不同的江湖終結掉老虎吃天的李友。十年過去,這兩者都還沒有發生。

  2003年,方正集團改制,李友團隊實現持股,李友本人出任集團CEO。到2011年,財務上有輝煌成就:方正集團從淨資產1.5億元、總資產 100億元,增長到淨資產230億元、總資產530億元。

  北大是滿意的。北京大學副校長劉偉對財新《新世紀》說,作為北大旗下絕對控股的13家校企之一,方正集團的資產和利潤均佔到北大資產經營公司的 90%。

  「數字說明一切,業績是最好的答覆。」幾位方正集團的元老和董事如此說。

  數字沒有消除另一種疑惑。6月23日,上海《第一財經日報》發出一組調查報導,稱方正集團被李友及其關係人控制,方正集團的改制是一場「侵佔國 有資產」的「灰色私有化」。這正是多少人預言過的淘空故事,它已在無數家校企國企發生。

  瞭解方正改制史,便知道光看光鮮數字太過簡單,而淘空故事不合邏輯。

  李友與方正集團結合十年。從李友的角度看,是把個人的能力、財富與命運綁在一個難以駕馭的槓桿之上,打開了無盡的可能,但依據的是另一種力學。 他要清理自己的過往,洗滌但又不能洗盡灰色,因為廟堂不過是另一種江湖;他要為自己及團隊找到可在此安身立命的邏輯,也要為北大、方正集團及其老人們創造 寬容新貴的理由。這遊戲是多贏還是零和,不全在他控制之內。此路多艱,騎虎固難,難而不下,他進二退一,層層蛻皮,甘苦自知。

  從北大的角度看,這是一個市場能人與校辦企業結合的成功案例。十年前,北大有資源、青鳥、未名、方正四大校企,現在方正一騎絕塵,年年戰勝淨資 產收益率考核指標,十年來為北大貢獻現金總額已達20億元。今天,全國80%校企倒閉,而方正集團佔全國校企總資產的50%、利潤的70%。對予取予求的 錢袋子,北大還能有什麼意見?更何況,經由教育部-北大-集團董事會層層鏈條,北大對掌控方正深具信心。

  只是,李友也好,北大也好,都只是在盡力抓住歷史的尾巴,貪戀眼前的時光。大學直接興辦企業集團,始於全民創收那個年代,早已證明並非好模式。 十年間,中國校企數量從超過5000家降到1000餘家。大辦校企的時代過去了,校產管理的時代應到卻未到。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不在有產。無論美國中國,大學有產的理由,是以可永續的財務資產,創造穩定的收益,為學校教學研究及其擴展提供補充性資 金。大學首先應有使命,由此界定教學研究的方向與規模,催生長期資金需求規劃,倒推校產收益率目標,並形成基本制度:管理要專業化、資產配置要多元化,要 追求給定收益目標下的風險最小化,治理結構要最大限度透明化。

  李友、方正與北大,在各自的角度上,都離這個方向很遠,也還沒看到向這個方向走的努力。他們不會看不到學校直接興辦企業集團帶來的商業風險和聲 譽風險,但這不是他們眼下最關心的問題。李友與方正的十年結合,今時今日在中國校企中是碩果僅存,不是不幸福,只是再不足法。

李友前傳

審計生涯十餘年、資本玩家、張海夥伴

  李友今年47歲,1986年畢業於鄭州航空學院(下稱鄭航)工業會計系。同學多在航空部下屬國企的財務部門供職,自上個世紀90年代起開始聚 合,成立以李友為核心的創業團隊。日後在方正集團29人的總辦擴大會上,有5個是李友的同學;在總裁日常辦公會11人中,有3個同學。

  1986年,李友畢業後分配至河南省審計廳,也曾借調至審計署辦案。

  公務之餘,在鄭州繁華街道,李友下了班和三弟李泉一起擺過攤、開過飯店。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李友拆了鄭航的學校南牆,建售門面房,亦參與了 1992年上映的兒童科幻劇《小龍人》的經營。「那可能是最早的植入式廣告。」現為方正首席財務官(CFO)、高級副總裁的余麗說。進方正之前,同樣畢業 於鄭航的余麗,在河南省計經委工作過七年。現為方正信息產業集團董事長的方中華,曾供職於中航技深圳分公司多年。現為北大國際醫院CEO的馮七評,畢業留 校任教逾十年。

  1994年4月,李友成立第一傢俬人公司河南森威,兩年後組建河南心智。李友很早即從實業轉向股市,屢有大手筆動作,雖不高調,但市場動員能力 很強。1999年,他在香港成立慧德基金,同年收購銀鴿投資(600089.SH)。

  1999年底,李友從河南省審計廳正式離職。2000年2月,李友收購中國高科(600730.SH),出任總裁。

  在這個階段,張海是李友的合作夥伴。當時的媒體上,張海、李友並稱。無論是河南心智還是慧德基金、東方時代、中國高科,同期的董事長均是張海。

  張海是世紀之交一神人。張比李友年少近十歲,十歲即「開天眼」,弱冠變身「資本大鱷」,最終幻滅。2005年,張海因健力寶案職務侵佔和挪用資 金而入罪十年,今年4月獲得減刑出獄。

  如今,李友淡處理與張海的合作關係。「那時還沒有從政府正式辭職,下海開公司,需要有人在前台。」李友這樣解釋雙方合作的緣由。他也不諱言,張 海在河南曾頗受推崇,自己當時也被這個善於宣揚佛法、口若懸河、心思縝密的年輕人打動過。

  雙方的合作,持續到李友進入方正後的早期。健力寶曾經是中國第一飲料品牌。在創始人與當地政府關係交惡後,地方政府急於出手股權。張海從方正集 團騰挪約1億元股票,通過國債質押交付了首期款,最終拿下健力寶。

  雙方分手,也是因為健力寶。僅僅六個月後,2002年8月間,張海驅逐了方正派往健力寶的中層幹部,稱可引入外部資金,逼退方正集團。兩人就此 分手。

  多年後,談起健力寶一案上為何向張海讓步,李友說,「那個年代有的是收購機會。他要,我就讓了。」

  這個時候,李友有了更大的舞台。

方正改制

關鍵一躍,走了一半

  方正總部大廈正對北大東門,大部分高管的辦公室可眺見整個北大校園,提醒著這家校辦企業歸屬北大的烙印。

  迄今成立25週年的方正集團,以王選教授發明的激光照排技術起家,曾極盡輝煌。「在上個世紀90年代,方正在激光照排上至少掙了一二十億。」一 位方正集團元老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

  1998年後,好景結束,方正日漸衰敗。截至2003年3月底,方正集團資產百億元,賬面淨資產20多億元,但審計評估後僅1.5億元。幾位方 正集團的董事承認,賬面應收款居高不下,財務管理鬆散混亂、盲目多元化製造的爛賬,吃掉了這家校企的大部分淨資產。方正集團下屬企業諸侯割據,總部則每隔 兩三年就發生一次高層動盪。

  動盪為李友進入方正創造了契機。2001年,方正科技(600601.SH)爆發股權之爭。原方正科技管理層試圖擺脫方正集團,引入新控股股 東。李友其時收購中國高科不久,任董事兼總裁。北大是中國高科36家高校股東之一,當時亦執董事一席,兩者有些淵源。李友持有相當多數量的方正科技股權, 支持了方正集團一方。事畢,李友接受方正集團董事長魏新之邀,加入方正。

  今年56歲的魏新,1999年從北大教育學院加入方正集團,2001年11月從原北大黨委書記閔維方處接任董事長一職至今。

  加入方正集團兩年後,李友成為改制主角。

  在原中關村三大企業中,方正集團改制較晚。1998年,四通集團啟動管理層收購(MBO)。同年,中科院下屬的聯想集團啟動改制。作為校企,方 正集團到2001年11月國務院頒發了「58號文」後,才啟動改制。「58號文」全稱為「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規範校辦企業管理體制試點問 題的通知」,要求明晰校企產權關係,完善管理體制。

  「方正改制,每一步都是根據國家文件和規定來的。」在2003年方正改制時期擔任校長助理、協管過校產的原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張維迎對財新《新世 紀》記者說。

  2003年12月,教育部批覆了北大方正改制方案,准許將評估淨資產的35%以溢價方式轉讓給社會股東;將評估淨資產的30%以淨資產價格轉給 管理層持股公司北京招潤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招潤),北大繼續持股35%。

  招潤註冊資金1000萬元。魏新等曾替其他高管和員工共100多人代持股權。2007年方正證券上市前,根據擬上市公司終極個人股東不能超過 200人、不能存在代持等規定,方正集團清理了招潤的股權。今年4月,招潤的股份全部落實到個人名下,均來自方正現任高管。李友持股319.2萬,折算持 有方正集團約10%股權;余麗持股271.5萬;方中華持股241.2萬;馮七評持股64.8萬。其他董事中,張兆東持股55.5萬,魏新持股47.8 萬。

  另據財新《新世紀》記者瞭解,創始人王選的持股退出後全部捐獻給了王選基金會;現任董事肖建國的持股在2003年退出;董事張旋龍一直希望增加 持股,但因其外資身份,終因不符合方正證券上市的股東要求而退出。

  這些還是枝節。另外35%股權以溢價方式轉讓給社會股東,才是這輪改制的核心。

  2004年3月,北大批覆了方正集團向社會股東的股權轉讓——向成都市華鼎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轉讓18%,向深圳市康隆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轉讓 17%。與管理層持股公司招潤以淨資產入股不同,兩家社會股東的入股價格是審計後淨資產的6倍,共計3.15億元。這兩家社會股東不是別人,正是李友及其 一致行動人:華鼎在2007年2月之前,是李友的私人公司,康隆則由李友團隊成員共同所有。

  如果改制以此結構完成,2004年3月起,李友及管理團隊控股方正集團50%以上,方正集團就成為一傢俬人控股公司。

  但是,2004年底的工商資料顯示,向「社會股東」溢價出售的這35%股權,以「零對價」回到北大名下。最新工商資料顯示,方正70%的股權仍 由北大資產經營公司持有。

金字招牌

2003年到2006年,北大校產的擔保鏈危機重重,改制後的方正風雨飄搖

  北大金字招牌的價值,不僅為方正集團在各地「揀破爛」、重建產業架構的信用背書,在當時更直接決定銀行的態度。當方正不再是北大控股,在當時北 大校產擔保鏈危機爆發的背景下,不少銀行當時反應強烈,甚至停了授信。

  「我很快意識到,如果這家企業不再是北大控股,就喪失了它的一切價值。」多年後,李友說,當時他主動要求北大繼續控股方正,並達成協議。

  時任集團CFO的余麗稱,2003年-2004年是方正比較困難的時候,曾面臨十天之內還10多億元貸款的局面,爭取寬限未果,竭盡全力才補 上。

  從2004年到2006年,方正集團剛剛收購的幾大實業均處投入期,能創造的現金流亦有限。加之宏觀調控、股市萎靡,繃緊了資金鏈。

  2006年的危機對方正來說幾乎是致命的。「當時我主要的精力都花在再融資上。」李友稱,「最難的一次,一家股份制銀行在三天之內要逼還8億元 貸款。最後我們把股權抵押給一個福建商人融資2億元,又壓應付款,才準時償還了貸款。」

  但這次危機的導火索,仍為其他北大校辦企業引起的擔保鏈危機。以原北大資源集團為例,該公司從推倒北大南牆起步,後發展為總資產超過20億元的 集團。但2005年北大資源的董事長、總裁葉麗寧出逃。2010年初,北京海淀檢察院反貪部門證實,葉麗寧等五人涉嫌私分國有資產。

  魏新稱,2005年銀行逼債方正,只因方正對北大資源擔保近20億元。幾經周折後,2008年2月方正控股北大資源,持股60%。

  半年後,為不併表拖累集團當年業績,方正分別轉讓了北大資源35%和5%的股份給利德科技和北京新奧特集團有限公司。又過了三年,北大資源的虧 損才得以初步解決。

  2006年間,方正集團的董事們多次找到學校,希望北大給予支持。

  「有北大支持,我們自己也全線調整經營資金,確保還貸。」余麗說。最難的時候,李友、余麗等高管從個人財產中拿出6000多萬元給集團當流動資 金。集團董事、總裁張兆東,董事張旋龍,均對財新《新世紀》記者確認了這一細節。

  到2007年春,股市回暖,前期收購的方正證券等開始創造巨量利潤,方正緩了過來。此後,方正才有資源開始新一輪投資。這包括2009年正式投 產的方正微電子芯片廠近18億元的投資、2008年底破土動工的西南合成水土新廠20多億元的投資,也包括2008年投資逾40億元北大國際醫院的正式上 馬。

資產膨脹

方正的淨資產中,45%來自利潤貢獻;20%來自併購的貢獻;20%多來自資產增值的影響。利潤有 一半左右依賴一次性非經營性收入

  2007年以來,方正集團的收入與資產規模大幅提高。

  「方正終於不會垮了。」2008年2月,李友在集團年會上說。

  總體來看,方正近年來快速的資產升值,主要是因在重建產業架構、低成本併購中伴隨的資源增值——牌照、土地、包括「小非」在內的股權投資等。李 友分析,方正的淨資產中,45%來自利潤貢獻;20%左右來自併購的貢獻;20%多來自資產增值。而利潤有一半左右依賴一次性非經營性收入。如2007年 方正證券因泰陽證券債務重組利得7.8億元;2008年轉讓了泰陽證券的部分股權,獲得投資收益19.63億元。

  2003年,方正5000萬元收購蘇鋼、3億收購西南合成、4億收購武漢正信。在當時資金緊張的情況下,方正如何完成了多項收購和再投資?

  「我剛來的時候,方正的賬上只有200萬元,卻有32億元的負債,資產負債率超過95%。」李友回憶2003年6月剛到集團時的情景。但前述幾 項收購實際出資並不大,且多以增資擴股方式收購目標公司的母公司以達成控股,資金可回流集團,統一調配。

  「那幾年蘇鋼貢獻了25億元現金流,比現在的100億元都管用。」李友稱。2006年後,蘇鋼才投資15億元重啟特鋼生產線。西南合成亦在原財 務基礎上自我整合,無論是技改還是新廠房建設,均不依靠方正集團投入。武漢正信則主要是打官司保全資產,一度脫離方正,後又回歸北大資源下屬管理,直到 2007年後開始有收益流入。

  改制後的方正集團,致力從財務、人事、品牌、投資、內控方面建立垂直型的管理制度,內部稱「五統一」。其中,財務和資金管理統一是核心。集團總 部內設資金中心,獨立於財務部,所有子公司現金流都放在同一平台上使用,資金利用最大化。

  自2005年到2007年,資金中心實行集團內資金統貸統還,循環使用。「對集團來說,資金運作是一盤棋。」當時負責資金中心的余麗說。除大宗 交易業務外,方正集團目前的資金年度進出在2000億元左右。方正的負債率一直保持在65%以下,流動比率1.34。至2009年末,方正集團負債 212.09億元,年度財務費用約10億元。

  在2003年至2006年間,方正曾大量使用票據進行短期資金周轉。李友未披露當年票據融資的具體規模,他稱:「票據融資現在僅佔集團融資總額 的20%左右,因為票據期限只有六個月,且現在貼現率高達15%。但票據相對靈活,不能全放棄。」

  2010年2月18日,方正集團的財務公司開業,增資後資本金為20億元,資金中心的作用相應轉弱,並調整了以往可能與公司治理原則不符的做 法。加之五大集團成立獨立法人,集團的資金中心逐漸退回到負債戰略和合規性的監控,職責轉為安排下屬企業的負債結構,細到負債的銀行、區域、品種等。

  和國資委考核央企類似,年淨資產收益率不低於6%,是北大對校企考核的最低指標,高管年薪的60%與此掛鉤。2003年-2005年,方正淨資 產收益率均不到9%,2006年達到9.95%。2007年淨資產收益率達到峰值約20%,之後幾年維持在10%左右。集團董事、總裁張兆東認為,三年到 五年後,等集團的戰略佈局調整到位,方正主業的盈利實力才能充分體現。

清賬

李友清理自己的過往,但尚未完全理清

  李友並不諱言,投身方正,是自己結束江湖的草莽時代,復歸體制的自我選擇,「就是不想再幹個體戶了」。這條路並非坦途。

  方正董事長魏新、幾朝元老張兆東、肖建國、張旋龍等均強調,對李友的要求是「淨身入戶」,即外面不能有自己的公司,但給他一段時間處理相關公司 的股權。

  清賬在2007年完成,時間則推算到2001年6月30日。李友為此專門向董事會列表報告清理的情況。其間不少公司直接納入方正系統,如河南心 智更名為河南方正,東方時代持有的浙江國投、浙江證券的股權亦直接併入方正。「我個人沒有任何外圍公司。我個人和親屬,也決不和方正做生意。」李友說。

  對於管理團隊和方正之間是否存在輸送利益的關聯交易,外界持懷疑態度。2011年2月,方正以5億元收購中國高科24.37%的股份時,質疑更 加發酵。

  中國高科是李友進入方正科技前擔任總裁的一家上市公司,股東是包括北京大學在內的36家中國高校。在進入方正集團之前,李友將原東方時代所持中 國高科股份轉讓給了康隆公司,這是一家由李友團隊中如方中華、余麗、馮七評等高管的親友持股的私人公司,但李友及其親屬不在其中持有股份。

  「當時我已經決定先行來方正,但一幫哥們本來是衝著我來,大多放棄了原來在國企的職位,對『被招安』的看法也不一。我就把自己在高科的股份分給 了他們。」李友如此解釋。

  從法律上看,中國高科和方正集團不存在股權關係,在2005年後,其董事、監事、高管和方正不關聯。但中國高科從業務到管理模式,多年來游離於 方正集團周圍,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中國高科的核心資產,是2000年在深圳南山保稅區購入的幾處保稅倉。高科主要業務之一,是用這一綠色通道給方正科技的零件採購報關,每年獲幾 百萬元的淨收入;高科和方正科技存在互保協議,每年的金額在1億多元;高科進入和退出房地產業及近年來的大宗交易業務,均背靠方正。方正集團目前計劃將部 分物產業務注入中國高科,並將後者的房地產業務剝離至北大資源。

  為何遲至2011年2月,才以市價5億元收購康隆持有的中國高科的股權?李友的解釋是,原康隆有個別股東意見不一,有些如李文革、冉茂平等已經 離開方正。有關收購協議自2009年就開始商議,直到2011年才基本達成,至今還有個別小股東表示不滿。

  中國高科早年由多家校辦企業合併成立,在李友2000年進入前有多達65家分公司,之後進行了清理,一些公司被保留下來並出現在了日後的運作 中,如利德科技。在2007年以前,利德科技是方正集團持股約11%的方正科技銷售公司的股東,又是中國高科的客戶,與方正集團存在不少業務來往。利德科 技也是方正證券的第二大股東,持股6.5%。方正證券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利德科技現註冊資本3億元,在股權幾經變動後,工商資料顯示,2007年2月後, 利德的股東變成了華鼎,無論是利德或是曾參加改制後退出的華鼎,終極所有權均轉向了北京沃美科貿有限公司。後者是央視廣告的最大代理商。

  不過,如何確定高科和方正之間是否存在實質性的關聯關係,確實存在困擾,尤其是在一些內部舉報出現後。8月10日,中國高科公告,兩天前收到上 海證管辦稽查局的立案稽查通知書,對中國高科2010年業績的真實性進行調查,至今結論尚未出爐。方正集團對中國高科的資產重組隨之懸擱。

理亂

倔強如魏亞峰,也在舉報信中承認,李友的利益已與方正集團高度一致,「不必再通過暗地私有化的方式 牟利」

  「五年之內,方正的高管,要讓『60後』減少到10%。到時我的同學就都會把位子讓出來。」李友說。

  「各級高管中必須得有『70後』、『80後』的梯隊儲備,這是老闆的要求。」方正科技副總裁胡金栓說。

  這些年,也有不少「李友的人」因各種原因離開,李友稱這個比例在三分之一。如方正科技原財務總監李文革、中國高科原財務總監冉茂平等,還有一些 更走向了反目。

  2005年,曾為方正科技搭橋收購珠海多層的張大創,因在蘇鋼私分了50萬元小金庫,被迫離開方正系統。他是李友的同學之一。

  2010年,李文軍因上市公司虛假信息披露罪、挪用資金罪,被判入獄五年。李文軍與李友在大學同宿舍,因均出身寒貧而私交頗好。李文軍先後在中 國高科、方正科技、珠海多層工作,2005年後離開方正集團,在武漢收購武漢國藥、春天生物(600421.SH)、云中製藥等,2007年被司法調查。 根據雙方的互保合同,李文軍名下除上市公司外的資產最終轉讓給了方正集團。

  2010年12月,方正集團在武漢收購的正信公司常務副總裁魏亞峰,因挪用資金罪被判20年。今年40歲的魏亞峰,十年前供職於中國高科的投資 管理部,2002年進入方正集團。

  身為湖北人的魏亞峰十分看重正信,希望能以武漢為基地,搭建一個金融控股平台,設立長江發展銀行。他克己、精明、善謀,通曉併購、法律和財務, 對正信在武漢的資產處置錙銖必較。按照魏亞峰離職前的估計,方正集團在正信運作近七年的時間,成本5億元左右,獲得的各項有效資產的價值不少於20億元。

  2005年後,魏在一些資產的處置上開始和方正集團發生分歧,認為自己「勝算超過當年與集團叫板最終獲得現金補償的祝劍秋(2001年方正科技 總裁)」。在他辭職一年多交涉未果後,北大和方正一起啟動了司法程序。2010年12月,武漢中級人民法院二審以挪用資金等罪判魏亞峰20年有期徒刑。

  魏亞峰則堅持以正信資產處置及早年運作不規範等瑕疵不斷舉報,其中即包括中國高科和方正之間存在「實質性關聯關係」。但即使倔強如魏亞峰,也在 舉報信中承認,在現行機制下,李友的利益已與方正集團高度一致,「不必再通過暗地私有化的方式牟利。」

  在方正集團的內網上,九個副總裁可以看到彼此的費用狀況。方正集團的內審部門負責對重大項目的專項審計等,直接向李友負責。最近的一次,是在一 項數億元的招標項目中發現了問題,有關直接責任人員全部退職,集團主管副總裁用人失察,負領導責任,扣一個半月的績效工資,相當於近80萬元的處罰,其人 亦為李友的同學。

懸念

方正改制下一步如何啟動?

  在這家著名校企工作了近十年後,李友在方正和北大之間,盡力保持著低調的角色。在幾位北大校領導和董事長魏新接受採訪的場合,他微笑自若但寡 言。在過去公開接受採訪中,他自命為這家校企的「保姆」:勤懇、看住攤子、不上桌。

  自居保姆但李友非保姆。在管理層持股公司招潤中,李友持有約30%的股份,相當於公開持有方正集團約10%的股份。從中國高科到方正,李友稱均 是因看中其高校背景。在方正內部,李友被下屬稱做「李老闆」,而不是按照方正傳統不分級別稱呼的「老師」。

  「要給管理層股份以激勵,讓他們的利益和集團一致。」一位方正集團的元老說。但方正的前途仍隱藏著巨大的不確定性:2004年的改制退回了半 步,如何了局?

  第一步改制,建立了相對有效的法人治理結構和新機制,方正從100%的校辦企業變成管理層持股30%。

  「從管理架構上講,北大校辦產業管理委員會是校產的最高管理機關,日常管理校企的行政機構是校辦產業管理辦公室。」北京大學校長助理、校產辦主 任、北大資產經營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黃桂田稱,「北大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相當於北大的國資委,履行出資人的職責,負責北大在下屬企業股權的保值增值。下屬 企業的重組、變更等都需要上報資產經營公司審議批准,報教育部審批備案,形成了資產經營公司-校產辦-管理委員會三級管理體制。」

  在方正目前的七人董事會上,魏新來自教育學院、廖陶琴原為北大財務部長,他們和張旋龍、肖建國、張兆東等方正創業元老一起,被看做北大的代表, 李友和余麗則是管理層代表。

  「董事會一年開20多次,我們都覺得太多了。」張旋龍直稱李友太保守,事事要上董事會。董事會討論過要給高管更多授權,但李友並不接受。目前, 李友獲得的董事會授權,限於年度總額2000萬元的對外投資,且每個季度要上報,個人借款額度200萬元。

  對於中層以上骨幹和高管的激勵,方正集團自2007年開始,實施了虛擬的股權激勵制度,即可自主選擇方正旗下上市公司,按內部價格認購股份,但 由集團持有相應股份,在預訂期限內收益和股票差價掛鉤。2010年成立五大產業集團後,方正有意對相應管理層給予不高於30%的股份,對中層骨幹繼續實施 虛擬股權激勵制度,並轉為對口二級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

  改制以來,方正集團給北大以「預分紅」方式正式上繳的利潤總額在8億元左右。「企業還要發展,分光吃盡不行。」北大副校長劉偉這樣解釋。

  根據方正集團的統計,預分紅加上每年以獎學金、各類捐款、贊助等形式給予的現金和支持,過去十年總計給學校的現金貢獻在20億元左右。

  「兒子和父親的賬算不清。只能等兒子做大了,過去的賬就不算什麼了。」張旋龍打了這個比方。

  北大的品牌價值被充分挖掘並提供「庇護」,方正成為北大重要的錢袋子,這並非校產管理或企業經營的最佳模式,卻是雙方自願達成的均衡。但校產需 要穩定、分散、安全,其資產特點取決於學校賦予校產的使命。國外校產一般不直接投資企業,多採取基金形式。中國校產走企業之路多失敗,方正的成功有其偶然 性。

  未來,北大是否有必要長期控股方正這樣一家日趨龐大的投資控股集團?何時是變現的時機?

  「北大可以繼續保持控股地位,但持股比例不需要這麼高。在產業上升期,吸引投資者進入,股權轉讓的收入可用以充實北大的校產基金,何樂而不 為?」一位瞭解方正集團的知情人士稱。第二步改制的理想狀態,是將方正集團的股權變成北大相對控股40%,管理層持股30%,外資等外部股東持股在30% 左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97

將才篇 》服務生變身老爺酒店執行長的好咖哲學 沈方正:隨時讓你的主管意外驚喜

2012-6-18  TCW




老爺大酒店集團執行長沈方正,大學畢業就一腳跨進飯店業,薪水還比同學少一半,但因為比別人「用力」上班,經常是所屬單位升遷最快、最年輕的主管。

他如何以「好咖哲學」,讓他的老闆稱他為「非比尋常的CEO」?

撰文‧林讓均

五月三日,向來低調的老爺大酒店集團,罕見地召開集團聯合記者會!當天現場,同時擔任台東知本與宜蘭礁溪老爺酒店總經理的沈方正,代表集團侃侃而談事業布局。許多人這才發現,原來在二○一○年底,沈方正多了一個「老爺大酒店集團執行長」的頭銜。

透過這場集團內首見的聯合記者會,沈方正等於是交出了上任後的第一張成績單——目前海內外共有九家老爺酒店,一四年還將開出台北北投、台南的新形態酒店。他的快動作、大動作,迥異於老爺集團給人的印象,這讓業界人士紛紛談論「沈方正讓老爺動起來了」!

的確,沈方正打破了許多集團框架。

例如,在他之前,三十年歷史的老爺大酒店集團,並無「執行長」的位置,過去一向都由集團大家長、互助營造集團總裁林清波親自掌理酒店事業體。

「對剛踏入職場的新鮮人而言,最重要的是先當一位能被小用的『好咖』!」坐在可望見蘭陽平原的礁溪老爺大廳中,四十八歲的沈方正歸納著自己的職場心得。

政大阿拉伯語系畢業的沈方正,大學時代曾是什麼社團、什麼活動都參加的「玩咖」。當年留學風氣很盛,他卻決定要盡快就業,找工作的唯一原則就是要「好玩」。

因為分析過觀光產業可以玩得盡興,又能發揮語言優勢,所以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台北來來飯店(喜來登飯店前身)當櫃枱服務生,一個月薪水只有一萬一千元。

「許多同學進入兩大報或是投考公職,薪水一個月有二萬五千元,是我的二倍多!」但沈方正不久後即升官加薪,櫃枱才站了一年半就當上小組長,再一年又升上主任。算一算,在來來飯店的五年間,他一共歷練過櫃枱、行銷、業務與餐飲等四個部門,而且都擔任過主管。

廣結善緣 當一位能被小用的「好咖」一進職場就能快速進入狀況,當然是有備而來。大學打橄欖球校隊的沈方正,畢業前向隊上年長他十幾歲的企業界學長請教,「如何才能 在職場上出頭天?」學長們告訴他,一定要「比別人更用力上班」!這是什麼意思?學長告訴他,「基本動作一定要到位!如果你是人才,人家才要磨鍊你。」學長 的教誨,讓沈方正養成了一套獨特的「好咖哲學」。

首先,他是同事眼中的好咖。早在站櫃枱時期,沈方正一定每天比別人早十分鐘到十五分鐘上班、晚一個小時走,為的就是觀察別人怎麼做事,他還自告奮勇幫同事買早餐、做雜務,很快就贏得好人緣。

再者,他也是主管眼中的好咖。舉凡有公司內活動,他一定領隊投入,例如他就曾組團參加公司內演講拿到冠軍,早早就在當時一千多人的集團中嶄露頭角。

此外,他也是派去哪就去哪的「即戰力」人才。「遇到新工作,我頂多說『我不會,但我可以學』,我絕不說『我不會,所以我不接』!」沈方正笑說。二十六歲那年,在業務部的他買了大衣就要飛到德國去談生意,後來是轉調新的餐飲部門,才又把他留在國內。

沈方正更不忘在職場上尋找貴人,特別是「別部門的主管」!

「別部門主管的立場比較客觀,可以幫你分析情勢,讓你更了解直屬主管對你的期待是什麼。」沈方正鼓勵年輕人,透過業務之便,主動去拜訪別部門主管,也能從他們身上學到跨界專業。

累積上百萬人次點閱率、現實生活有十多年人資主管經驗的知名部落客「萬惡的人資主管」分析,「別部門主管」確實是職場上的「重要他人」。其重要性就是幫你建立主管的視野高度,必要時還能拉拔你一下,或幫你緩和與直屬主管的緊張關係。

沈方正回想起來,自己能一路升遷,除了直屬主管的賞識,其他部門主管的「掛保證」推薦也是一大助力。

直搗核心 創新經營藍圖讓老闆驚豔初入社會的第一階段就「被老闆(主管)看見」的沈方正,第二階段給自己的任務是「讓老闆驚豔」!

「你的表現,要超乎老闆對你的期待值!」沈方正舉例,他總是提前做好老闆交辦的任務,例如老闆給一周時間,他往往第三天就交出報告。

躍居飯店總經理職務後,沈方正的老闆除了總裁,更包括整個董事會。面對這麼多老闆,他如何一一安撫?「就是勤於『溝通』,而溝通的重點也很單純,只有兩個:『投資獲利』與『企業文化』!」他說,能夠合乎企業文化,又能達成投資獲利的事項,他才提到董事會上報告。

沈方正指出,想說服老闆,一定要證明你有更深入的insight(洞見)。例如,○五年他籌建礁溪老爺酒店,就畫出清楚的經營藍圖,估算出每一季、每一年的盈虧數字。

報告時,他總是先說結論,再闡述各種立論,最後歸結出幾個財務模式讓老闆挑選。「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財務上的投資報酬是老闆最在乎的,也往往是會議中最需 要溝通的核心!」「當時創立礁溪老爺時,我率先引進日本的『一泊二食』概念,想要跳出飯店低價競爭的紅海,創立另一種高客單價、富有人文氣息的商業模 式!」沈方正說,當時他說服董事會以長達九個月的時間,並只開放三成的營業量能來試營運。

這等於讓礁溪老爺在未正式開幕前,就已經一個月賠掉兩千萬元。但董事會並未生氣,因為沈方正早已「消毒」,預先告知第一階段會虧損。

結果,在口碑傳出去之後,這家立足在宜蘭、非一線戰區的觀光飯店,居然在第一年就賺錢,讓董事會大大驚喜。「沈方正創立了一種人文風格,這使得老爺酒店在飯店業中,有了與眾不同的辨識度!」高雄餐旅大學校長容繼業觀察。

設身處地 訓練屬下以主管角度思考沈方正憑傲人成績備受高層賞識,也不忘提攜指點屬下。

「呈給執行長的公文,只要有錯字,他就認為你不用心!在注重細節的同時,他又會要求你往大方向思考!」擔任沈方正祕書長達五年的馮思穎說。沈方正不會給 「是」或「否」的具體答案,而是經常反問「你覺得呢?」訓練他們站在老闆的角度,先做好各部門的整合,並預擬一些具體方案。

設身處地思考,並且藉著學習不斷擴展自己的專業,就是沈方正一貫的職場態度。

年屆八旬的林清波,曾為沈方正出書寫序,說他是「非比尋常的CEO」。最令林清波印象深刻的,就是他曾在沈方正辦公室看見一套他在日本捨不得買的旅館套 書,「由此可知,他有很強的求知欲,使我感佩。」一○年底,林清波要這位總是讓他感到驚喜的部屬為他分憂,接下執行長一職。而沈方正一上任,就向他力陳 「人才」的重要性,也才有今年招募五百位新血的大動作。

「不趁著服務業正夯,來擴大市場曝光度,好人才都被別人搶走了!」正如他剛出版的新書名稱,沈方正的人才觀就是「能被小用,才是大才」。顯然,沈方正說的就是當年的自己!

沈方正

出生:1964年

現職:老爺大酒店集團執行長

礁溪、知本老爺總經理

經歷:來來飯店主管

學歷:政大阿拉伯語文系

老闆沒說,我默默做的事承擔力 成為勇於任事的「好咖」,從不拒絕部門輪調。

執行力 提前一半時間完成老闆交辦任務。

溝通力 報告一定附上財務分析,並擬出數個方案供老闆選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37

方正地產整合財技

http://www.xcf.cn/newfortune/cy/201305/t20130522_443319.htm

  橫亙在跨境收購面前的《外國投資者併購境內企業規定》並未對方正信息收購內地兩家公司構成障礙,相反,操盤者以不到1億元的代價在較短時間內就完成了整合的關鍵一步,令人歎為觀止。

 

  方正集團從王選發明漢字激光照排技術起家,如今已成功轉型為多元化投資控股集團,業務涵蓋IT、醫療醫藥、房地產、金融、大宗商品貿易等領域,且在各業務領域都形成了以主體上市公司為龍頭,整合集團旗下相關資產的格局。在房地產領域,方正集團與其控股的中國高科(600730.SH)的房地產業務存在同業競爭,也曾考慮以後者為平台整合集團地產資源,但最終還是選中了香港主板的方正數碼(00618.HK)作為上市平台,整合旗下地產業務。

 

 

  方正數碼前傳

 

  方正數碼原名為榮文科技(00618.HK),原大股東是榮智鑫(榮智健的堂弟)。2000年3月,從惠普空降方正任北京方正電子公司總裁不久的李漢生找到榮智鑫,想借榮文科技把方正的互聯網業務打包上市,做一把網絡概念股。2000年5月17日,方正控股(00418.HK)與雅虎、香港郭氏兄弟的新鴻基集團旗下的新意網(sunevision.com)共同收購榮文科技。方正控股將旗下Founder Data70%股權,以3.08億港元的價格出售給榮文科技,後者以發行新股方式支付。方正控股以此持有榮文科技39.62%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並將榮文科技改名方正數碼。2003年7月,方正數碼又收購方正控股旗下「方正香港」所持有的兩塊資產—「香港方正世紀」和「北京方正世紀」的全部股權。在這場收購中,方正數碼僅僅支付現金516萬港元,餘下6118萬港元按每股0.22港元、發行2.8億新股支付,交易完成後,方正控股對方正數碼的股權增至54.85%,成為其絕對控股股東。

 

  因為方正集團在香港同時擁有方正控股和方正數碼兩家上市公司,而且業務又比較相近,所以後來方正集團又動了賣殼的念頭。2006年5月,方正以6850萬港元的價格賣掉方正數碼21.85%股權,鄭福雙全資擁有的亮智集團接盤。這次股權轉讓後,方正控股持有方正數碼的股權比例降低至33%。鄭福雙是北京新奧特電子技術公司創始人,主要從事視頻轉播等業務,此外還擁有北京大學西門對面的硅谷電腦城物業。但自此之後,鄭福雙併未再有任何注資動作。方正數碼的股權結構也一直維持方正控股為第一大股東、鄭福雙為第二大股東的局面。

 

  賣股鋪墊整合大戲

 

  2011年8月29日,方正控股與香港方正信息有限公司(方正信息)訂立出售協議,將其持有的方正數碼的全部股份賣給了方正信息,方正控股不再持有方正數碼的任何股權。而方正信息下一步要把方正集團的地產資產注入方正數碼。

 

  之所以將方正控股的股份全部轉讓給方正信息,可能主要是出於兩個考慮,其一是改變方正控股這家上市公司控制另外一個上市公司的股權架構,實現集團直接平行持股兩家上市公司,有利於集團的整合和管理;但更重要的是,為了避免觸髮香港《上市規則》關於反收購的規定,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香港監管部門為了防止有人以借殼上市方式將上市轉化為一種收購行為,借此規避《上市規則》有關上市資格及其他披露要求,因而其對所謂的「反收購行為」一直實施嚴格控制。如果港交所認為上市公司的一項收購行為構成「反收購行為」,根據《上市規則》第14.54條規定,將擬進行反收購行動的上市發行人,當作新上市申請人處理。

 

  《上市規則》第14.06(6)條界定「反收購行動」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上市發行人進行有關收購之同時,上市發行人控制權出現變動或有關收購將導致上市發行人(不包括其附屬公司)的控制權有所改變;另一種是上市發行人控制權轉手後的24個月內,上市發行人向取得控制權的人士(或上述人士的聯繫人)收購資產,而有關資產收購構成非常重大的收購事項。而根據香港《收購守則》定義,控制權(Control)為:除文意另有所指,控制權須當作是持有或合共持有一間公司30%或以上的投票權,不論該(等)持有量是否構成實際控制權。

 

  在方正控股轉股之前,其就持有方正數碼32.84%股權,構成後者的控制權人。但如後續注入資產的賣方(方正信息)在注入資產的同時,獲得的代價股佔總股本的比例超過30%,考慮到方正控股如不轉股也會被稀釋,則就可能被質疑發生了控制權人變動,從而導致方正數碼收購賣方資產行為可能被認定為「反收購行為」。事實上,從後面操作看,方正信息因注入資產而取得的代價股份佔方正數碼擴大股本前約47.73%,佔擴大股本之後約32.31%,恰恰超過了30%的比例。當然,由於方正信息的最終控制人也是方正集團,因此,從方正控股手中收購方正數碼32.84%股權被認定為控制權變動的概率還是非常小的。況且如果方正信息收購方正控股持有的方正數碼股權,構成控制權人變動的話,那麼後續在24個月內方正數碼進行非常重大收購也同樣構成「反收購行為」。

 

  但無論如何,在港交所對借殼上市高壓監管的態勢下,通過這一轉讓股權行為,消除這一潛在風險,消除聯交所的疑問,總是對項目推進有利的。由此我們可以合理推測,在整合方案設計階段,操盤人就預料到這一情況,因此,為了下一步整合的方便,也從集團管理便利角度,選擇方正控股向方正信息轉讓股份這一巧妙方式。

 

  地產資產整合

 

  內地地產業務注入上市公司前,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如何將其置入境外的問題。通常情況下,有兩種方式可以選擇,一是以上市公司方正數碼作為主體,直接收購內地地產運營公司;二是先將內地地產公司整合到一家境外殼公司裡面,上市公司再行收購境外殼公司。

 

  採用第一種方式最大的問題是,往往會因為信息提前公告而引發二級市場的波動,股票價格大幅上升,會導致下一步以資產換股份時,注入資產的大股東吃虧。此外,由上市公司直接收購,程序非常複雜,評估定價等也必須以評估報告為基礎,涉及關聯併購還需迴避等。因此實踐中採用第二種方式的比較多,方正集團也正是採用的第二種方式。

 

  從方正數碼發佈的收購報告看,早在2010年下半年,方正集團就開始啟動地產業務的整合。方正集團旗下地產項目眾多,但第一步選擇注入方正數碼的主要是兩家公司資產,即湖北天然居商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和天合地產發展有限公司(圖1)。

 

 

  整合的第一步是,作為方正數碼控股股東的方正信息,分別在2010年10月6日和7日,成立了另外兩家香港公司,即香港天然居和香港天合,初始資本均為1萬港元。整合的第二步是,2011年3月,方正信息通過香港天然居和香港天合分別收購了國內湖北天然居和天合地產的100%股權。

 

  從收購報告信息看,香港天然居和香港天合分別以人民幣1611萬元和8173萬元收購了同為集團體內的湖北天然居和天合地產兩家境內公司連同其旗下項目,完成了內地公司注入香港殼公司的關鍵一步。值得注意的是,橫亙在跨境收購面前的《外國投資者併購境內企業規定》並未對方正信息收購內地兩家公司構成障礙,相反,操盤者以不到1億元的代價在較短時間內就完成了整合的關鍵一步,令人歎為觀止。

 

  香港天然居於2011年3月收購湖北天然居100%股本權益,正中資產公司、武漢國興科技公司分別將其180 萬元、2820萬元出資轉讓給香港天然居控股公司,而根據方正數碼發佈的收購報告,香港天然居收購湖北天然居的價格則為人民幣1611萬元。此後湖北天然居又於2011年11月收購崑山高科51%股本權益,於2012年6月成立北京天然居。收購報告披露,2011年12月,方正信息向湖北天然居注入額外資本1981.2萬港元,應該是用於支付這筆收購款。湖北天然居擁有之物業包括兩項:(1)甲級辦公大樓武漢國際大廈的2.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北大資源-理城項目的項目公司崑山高科的51%權益。其中第二項物業權益,根據中國高科2011 年10月14日發佈的公告,是湖北天然居當時以1.53億元價格從中國高科手上買過來的。

 

  香港天合於2011年3月收購天合地產90%股本權益,收購價約為8173萬元。收購報告披露,這筆收購款由方正信息注入8200萬元予以解決。此外,因為天合地產為一家地產公司,根據外資進入房地產行業的法律規定,除經地方商務廳批准外,還需商務部外資司備案。2011年11月22日商務部網站公告天合地產發展有限公司完成備案。

 

  天合地產是早在2003年10月,方正集團收購武漢正信帶來的一塊附屬資產。武漢正信成立於2000年,是武漢市政府在對武漢市證券、信託類機構進行資產和機構重組的基礎上成立的武漢市地方金融機構國資控股集團。當年方正集團董事長魏新與湖北省商洽,以4億元代價整體收購武漢正信,從而間接收購了其下屬的武漢證券、武漢國投及正信房地產等公司。而天合地產則是武漢正信地產公司的下屬公司之一。天合地產旗下只有一個紅蓮湖項目,位於湖北鄂州市紅蓮湖旅遊新城,為紅蓮湖旅遊度假區之一部分。紅蓮湖項目佔地面積約為67.5萬平方米,建成後將包括低層公寓大樓、高層住宅大樓及其他旅遊設施。紅蓮湖項目現時正處於規劃及籌備階段。

 

  地產資產注入

 

  2012年8月23日,方正數碼與方正信息訂立買賣及認購協議,前者收購後者持有的香港天然居和香港天合兩公司全部股權,將兩公司全部注入上市公司。收購總代價為5.37億港元,有關代價將通過發行代價股份(以每股0.43 港元向賣方發行5.28億股新股份,折合2.27億港元)及發行代價可換股債券(3.1億港元,轉股價也為0.43港元/股)支付。其中天然居及天合分別佔2.15億港元及3.22億港元。代價股份佔該公司於公告日期已發行股本約47.73%,經配發及發行代價股份擴大之後已發行股本約32.31%。

 

  2012年12月5日,股東大會通過了決議,批准此項收購及清洗豁免決議。方正信息作為關聯股東迴避表決,獨立股東以普通決議方式通過了前述決議,從方正數碼的股權結構分析,鄭福雙作為獨立股東,對決議的通過應當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如果簡單算一筆賬的話,上市公司這筆收購可謂十分划算。據收購報告顯示,天合地產2010年12月31日淨資產為2.29億元,90%權益對應近2億元;湖北天然居擁有武漢國際大廈2.7萬平方米之建築面積,佔武漢國際大廈總建築面積約77%,據武漢搜房網價格,該樓盤出售均價10500元/平米,折合2.83億元;崑山項目平均售價折合11500元/平米,僅算一期開始預售的面積41463平米,貨值就超過4億元,以15%利潤率計算,這一部分就會有超過6000萬利潤。三項相加接近5.4億元,折合港幣近6.7億元。上市公司為此支付的代價僅為5.37億港元,況且上市公司並未動用一分真金白銀,是以股票加白條(債券)方式將上述資產納入囊中(圖2)。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方正集團意圖做好上市公司,完成地產業務整合使命決心之大。

 

 

  2013年1月2日,方正數碼公告宣佈整個資產注入交易全部完成。其完成整個交易的時間選擇非常巧妙,避免了如在2012年內完成整個交易從而需對新注入資產進行合併報表及財務審計。

 

  後續資產注入遐想

 

  從收購報告披露的數據來看,天然居和天合的地產業務體量並不是很大,還遠不足以支撐起一家地產上市公司。可以合理推測,這兩家公司的注入,可能是剛剛拉開了方正集團整合其地產業務的序幕,後續方正集團有可能繼續將其旗下可以整合的地產業務逐步注入方正數碼,進而將方正數碼改名為方正地產,轉型為一家地產公司,成為方正集團旗下的地產業務上市平台,同萬科、金地等借船出海一樣,通過香港上市公司平台做大其地產板塊。

 

  由於並無公開信息,無法獲知方正集團體內的地產業務情況,但筆者注意到,中國高科旗下還有北京萬順達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旗下有博雅A5項目,即北大國際醫院配套項目)、武漢國信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旗下有國信城項目和天合廣場項目)和崑山高科(旗下有崑山項目)等三家地產類子公司。其中崑山高科的51%股權已於2011 年10月轉讓給了湖北天然居,進而注入了方正數碼,由此可以大膽遐想,下一步作為方正集團整合地產業務的一部分,方正數碼可能陸續從中國高科手中收購崑山高科後續49%權益,甚至中國高科旗下的北京萬順達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和武漢國信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進而將中國高科旗下的地產業務,全部注入方正數碼。一直以來,方正集團和中國高科在地產業務上就存在同業競爭問題,據公開信息看,方正集團也曾考慮將地產業務注入中國高科,但地產業務注入國內上市公司政策受限,短期開閘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選擇將中國高科旗下地產業務注入到方正數碼,不失為一舉兩得的做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1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