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由Logo到口號經常「如有雷同」中環在線:李寧學奧巴馬求變


2010-9-6  AD




 

李寧賣「李 寧」(2331),由昔日嘅體操王子搖身一變成為地產王子,身手之非凡令市場為之眼前一亮!話晒李寧同「李寧」係國家一級運動員同運動用品品牌,一舉一動 都會畀人盯到實;不過,有趣嘅係李寧無論搞親乜嘢,似乎都係畀人鬧多過畀人讚,唔計呢鋪以大批新股空手入白刃養大快意節能(8032),畀人狂插不務正 業,原來公司logo同口號都畀人鬧餐飽!

畀人鬧多過讚

好似中期業績報告封面嗰句口號「讓改變發生」,英文係「Make thechange」,「李寧」嗰邊早前解讀係體現由敢想到敢為嘅進化,鼓勵每個人敢於求變、勇於突破!口痕友話,快意節能呢單嘢,咪中正呢個意思囉;之 不過嗰三個英文字,硬係令人覺得佢抄人,抄邊個?咪奧巴馬嘅Change囉!

咁新口號有雷同,舊口號「Everything is possible」亦不遑多讓,一直畀人話同Adidas嘅「Nothing is impossible」兩生花。至於個公司logo,舊嗰個畀人詬病同NIKE似樣,而經過品牌重塑新嗰個呢?Sorry,華華同意大多數人嘅講法─真係 睇唔到點樣「以更具有國際觀感的設計語言對原標識的經典元素進行了現代化表達」囉!

話時話,「李寧」由logo到口號都同人哋「如有雷同」,唔知李寧有無諗過將呢嗰局面Make a change呢?

李華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71

股民们经常犯的六大错误 张化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0ngph.html

股民们(甚至包括一些基金经理们)容易犯这样六个错误:

 

第一,过分看重一次性的利好或者利空。近来,某股票大涨百分之三十,原因是该公司突然发现它手持的另外一家公司的股票突然大大升值。仅这一项资产的价值就 已经高于该公司的总市值。也就是说,其他业务都是免费送给投资者的。“这股票真正便宜”。于是,大家蜂拥而入。可是,大家没想到,这个公司的主营业务还是 马马虎虎,没有多大前途。况且,大家忘记了问如下三个问题:该公司会不会(和能不能)把手持的股票全部马上卖掉?即使卖掉了,会不会全部分红?如果不分红,那些钱会不会被其它平淡的业务浪费掉?类似的例子还很多。比如, 某公司赢得了一项大合同,股价便大涨,而大家忘记了问这个合同的的真正好处以及长期可持续性。一次性的税务优惠,成本下降(比如裁员),或者产品价格大涨,也经常被股民当成永续性的好处。一个成功的并购(可能纯粹是靠运气)也会被投资者夸大。看市赢率时,也过多地看眼前的比率, 而忘记了过去的比率,和未来可能的比率。 “市政府高度重视某公司” 经常被股民当成是利好。可是, 大家容易忘记一句大实话, 真正有生命力的企业或者行业并不怕打压, 而只有坏公司和坏行业才需要扶持。而且, 扶持是不具有持续性和放大功能的, 比如, 今年政府补贴一亿元, 明年两亿元, 后年3亿元??  ……

 

第二,我们过于看重名人的效应。因为某某名人买了某个股票,我们就跟着他买。但是,这位名人也许并没有做过研究,也许这项投资是个错误(连巴菲特也时有错误)。有些时候,这项投资也许是明智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三个月后这个股票跌了百分之三十,我们就把它卖了。而那位名人坚持持有了两年,赚了一倍。在有些IPO的认购中,有些名人碍于面子(或者一时头脑发热)认购了新股,零售投资者便争先恐后。      

 

第三,我们容易忘记企业的业务控制能力。在香港上市的不少公司的董事长或者总裁经常在香港居住或者与投资者见面。这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他们跟国内的 业务会不会脱节?跟拉丁美洲,俄罗斯或者蒙古的业务会不会脱节?如果一个企业的业务遍布全国几个城市甚至几十个城市,那么公司高层究竟住在香港,还是北京 或者西安都是一样。问题出在有的公司的高官太关注股价,而慢慢忘记了业务,业务开始下滑。长期授权(假手于人)的结果就是下属自建独立王国。去年,某公司的香港总部决定由另外一家公司合并。协议刚公告,下面几个附属公司的高层就开始造反,连公章也不肯交出来,也不配合对方公司的尽职调查,甚至连财务报告也拒绝做。还有,有些公司本来就是后门上市, 公司有了两张皮。虽然他们内部有沟通,但毕竟时间长了,两边各说各话。

 

第四,我们喜欢忙碌的公司。有一种公司很忙碌: 不断发行新股票, 债券或者可转换债券, 而同时又分派不错的现金红利。这实际上是耍弄投资者的一种雕虫小计,但很多人被迷惑。还有一种公司不断兼并收购, 过了一年两年, 又陆陆续续把它们卖掉。买的时候有故事,卖掉的时候也有理由。这样的公司的股价会高于安安静静的公司的股票。投资者还有一个偏好: 喜欢爱动的公司, 而忽略安静的公司; 喜欢IPO公司,而忽略老公司。这很象香港居民喜欢买新楼, 而不爱旧楼一样。

 

第五,我们期望过高,反而导致回报率过低。理论上,股票市场的中长期回报率与宏观经济的增长率应该差不多。在当今这个年代和这个世界,那就是百分之四到八。其实,美国股市,日本股市和不少其它股市在过去十年的回报率是负数。大多数基金在过去十年和15年的回报也是非常低的。当然,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很聪明,能够比大多数人做的高明,但结果不见得总是如意。如果你告诉一个零售投资者,他的中长期投资回报率只能是百分之四到八,他会很不愉快,或者嘲笑你:没可能那么低!

 

我们的期望太高,反而导致结果很差。我们买了股票以后,往往还没来得及让公司的基本面得以改善,或者让资本市场认识到公司的优点,就急不可耐地卖掉了。比 如,股票半年后还没涨,甚至跌了,我们便开始怀疑自己的眼光。另外,我们太容易爱上另外的股票,于是不断地搬迁。有研究发现,多数股票和整个市场在中,长期内的大涨,或者大跌都集中在某个很短的时间内(也许几天之内)。 也就是说,你如果没有耐性,买来卖去,也就很可能正好错过那大涨的某几天。反过来,你会说,你也可能正好躲过了股票大跌的那几天。但是,你怎么知道你的运 气就那么好呢?我想起一个有趣的例子:在新加坡等出租车不容易。我在某个位置等了十分钟,开始不耐烦。于是走到另一个路口去碰运气。可是,我刚刚走开,在 我后面排队的人就等到了车。我在新的位置又等了十分钟,还是嫌出租车来得太慢:也许这个位置还是不好。如此反复,半小时以后,我还是没有等到车,而那些本 来在我后面排队的人们都已经回家了。投资就象等出租汽车一样, 就象守株待兔一样。

 

第六,过分轻信公司和专家。多数投资者都犯过(也许经常犯)这个错误。我们轻信公司的概念,故事以及媒体的报道,所以投资太轻率。公司高管可能撒谎。或 者,他们虽然没有撒谎但是他们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也可能低估了面对的困难。很多投资者亏钱是因为他们轻信股评家,分析员和媒体。而这些人发表意见之前未必 做过认真的研究。本文是我最近出版的小书,《一个证券分析师的醒悟》的一个小结。  

 注意: 本文绝对是作者个人观点, 不代表其雇主瑞银投资银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85

你經常上自己的當嗎?

http://www.cbnweek.com/Details.aspx?idid=1&nid=6732

你對自己的投資眼光是否感覺良好?過度自信會給你帶來怎樣的麻煩?


  微博上常常有「準到想哭,準到嚇人」的星座分析,每次我興沖沖點進去看,都會發現每個描繪美好品質或者光明未來的解釋,無論是哪個星座都可以套用在自己的頭上。星座預測裡那些我想相信的話,會越看越準。那些令人不快的分析,我就選擇性忽略,覺得寫得不大靠譜。
再來說說另一件事,請你將目光上移到本頁插畫中,那圖中的字符是B還是13? 擋住12和14,可以很容易判斷這是字母B,當擋住A和C,這是數字13。其他兩個字符對人心理產生的暗示,會直接影響人們對事物的判斷能力。在行為心理 學裡,這是人類普遍存在的一種行為模式,叫做「確認偏誤」。
「確認偏誤」指的是我們在決策的過程中,會集中精力尋找支持自己假設的各種資料,腦海中自動屏蔽與自己想法不一致的信息。就如同我們看星座專家說的大 段分析,大多只會重點看那些符合自己想法的,選擇性忽視那些不符合的信息。而那些完全不信星座的,會覺得這些專家是一派胡言,跟自己個性完全對不上。投資 界裡,這種現象被投資大師查理·芒格(harles Thomas Munger)稱為「避免不一致性傾向」。當判斷市場會上漲時,如果出現了負面消息,很多人沒有馬上反思,而是選擇性地對某些唱衰證據視而不見,當你買入 一隻股票和基金的時候,看到同樣看好這個股票的文章便會格外高興,覺得「英雄所見略同」,即使這個作者你平時覺得水平極其有限。
特別當我們瞭解地越多,就會更加肯定自己的想法。而重複性地尋找那些支持自己觀點的論據只會讓觀點缺乏多樣性,對預測事情的準確性沒有幫助。2004 年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新加坡)破產案(因石油衍生品交易)被稱為繼巴林銀行破產以來最大的投機醜聞之一。時任CEO陳久霖錯誤地判斷了油價走勢,導致 期權盤位到期時候出現巨大虧損,並在短短一年內申請破產保護令。即使出現從500萬到5億美元的賬面虧損,他仍舊認為原本失敗都是可以避免的。事後他對外 說的最多的還是「如果再給我5000萬,我就翻身了。」
導致這種「確認偏差」的主要原因是人類有「過度自信」的本性。我們都有對自己的判斷能力過度自信的時候。日常生活的大事小事需要做決策的時候,人們都 傾向認為別人的決策信息是非理性的,而自己的決定都是理性的,是根據一系列分析基礎上進行操作的,但事實並非如此。其實人們會系統性地低估某類信息並高估 其他信息。人類常常習慣從無序(比如大量的現象和數據)中尋找規律。但實際上有很多事件的發生是完全的偶然和運氣因素,當人們把這些基於偶然因素從而導致 成功預測的事件歸因於自己的分析和判斷,往往會對一些恰好結果和我們預想一致的情況,產生一種「果然和我預測的一模一樣」的自豪感,而我們會認為這個結果 是完全在我們的觀察和分析下產生的。
因此,「過度自信」和「確認偏差」讓我們牢記那些獲利,遺忘虧損的經歷,並且一廂情願地認為小概率事件的發生是自己判斷的結果,我們盲目相信自己的判 斷能力的結果是讓錯誤週而復始。在2006的牛市裡,整個市場的大部分股票在同時上漲,但投資者會忽視這個信息,認為這種連續盈利來源於他們的投資能力。 2007年7月市場繼續高漲,那時媒體已經開始不斷有「泡沫」,「估值過高」等警告詞句出現。但理會者甚少,6月CPI超過6%,突然而至的熊市讓眾多投 資者損失慘重。
有數據表明90%的投資者投資收益落後於大盤指數的增長,儘管這個數據顯示人們普遍並不具備準確預測大盤的能力,但大家還是執著相信自己有能力成為那 10%。巴菲特是少數理智投資人之一,他認為大盤難以預測,所以他多年來只把握那些他看好的公司,從一個公司內在價值的角度去投資獲益。

 

4招防止過度自信

怎麼去精確判斷自信與過度自信之間的區別呢?實際上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很難做到。如果你認為你可以,那這種想法就屬於過度自信了。我們嘗試給出幾種方法,解決投資中的過度自信,以供參考。

01
找人監督自己的不理性投資行為
在做出某項投資決策之前,特別是高風險股票投資,讓身邊的朋友對自己的投資做記錄,如果投資出現錯誤後,這可以有效避免那種事後諸葛亮的可能性,你不會看 著失敗的投資結果然後告訴自己,「假如不是有……這個意外,我就……」。無論是賺還是虧,至少不會讓自己選擇性記憶輝煌戰果,假裝失敗都沒發生過。

02
預設失敗,從相反的方向去思考投資行為
在買入某隻令自己心動的股票之前,拿支筆記錄下來令自己心動的原因。比如2009年中國平安入主深發展。我看好這個收購行為,認為擴大了營業網點,並且幫 平安鋪平了進入國家銀行業務的道路。但同時也記錄下外界不看好的聲音,如收購價過高,深發展資產質量不佳等。想想是否相反的觀點更符合邏輯,多進行這種練 習,可能會減少盲目自信的概率。

03
模擬投資組合
以前我上金融課的時候,有過一個作業是:從股市裡選取一隻自己看好的股票,模擬真實買入過程,並實時跟進股票的漲跌情況。 這種辦法不會給我們帶來財務負擔,但用這種模擬形式比照真實股市,我們會發現自己投資組合的運作情況,並小組分析收益和真實股票行情的差距。這種辦法同法 也可以用於有效抑制「過於自信現象」。

04
選擇者專業的投資機構幫我們投資
組合型投資在客觀上會減小「過於自信現象」或者「確認偏誤」出現的可能性。當面對風險我們並不清楚自己投資面臨什麼處境的時候,最好還是壓低投資成本,增加儲蓄吧。此外,還可以把錢交給專業理財機構,即使賠了錢,罵別人蠢也好過自責。
聯繫編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13

經常性核心盈利 艾薩Isaac Sofaer

2011-10-06  NM




我經常提及經常性核心盈利,這個 數字在股市風高浪急的時候,尤其重要。很多公司在計算盈利時,會把非經常性收入計算在內,最常見的包括物業重估、外匯賺蝕、利息收入及研發開支等。這樣會 令公司高估或低估了盈利,不過這是會計條例許可的。找出「真實」收入

我們需要評估公司的「真實」收入,亦即營運利潤。假如公司有清楚向投資 者交代其核心盈利是多少,讓他們可與去年的核心盈利作比較。這樣,即使你把非經常性收入一併計算在總盈利內,問題亦不大。有些公司會面對短期的,不確定的 影響。不過這些影響會隨着時間而減少,甚至消失。如今年上半年,油價上升了六成、豬肉價格升八成,木漿價格升幅達五成五。另外股價上落、壞賬、一次性成本 開支,這些影響都只屬短期性。假如該公司能夠合理而又詳細地作解釋,那就不用擔心。在食品及飲品行業中,或會受品質問題影響,這可能是災難性,但絕對可以 在一段中線日子後解決,這並非長遠的問題。我相信只要公司有健全財政,而市佔率夠大,很快便能夠復甦。另一些公司享受短期的利益,如一次性的收入或由一份 合約帶來的盈利。由於原材料價格暫時性的偏低,可能是油價下跌六成而非上升六成,又或者棉花價格亦下跌五成,而非上升兩倍,這都令那些毛利被提高。

避 開投資陷阱

因此,當你審視一份業績報告,去預測某公司來年的正常收入,不要只看過去半年或全年業績,因為無論賺蝕,可能只是受到短期因素影 響,而非持續傾向。最好就撇除了非經常性收支及暫時性的價格等數字。如果你做到以上所說,加上能以客觀的眼光去判斷管理層及產品的質素,無論恒指幾多點, 你依然會發現香港其實有很多值得投資的上市公司,那你即管去買入它們的股票。這亦會使你成功避開一些陷阱,不會投資於表現差勁,沒有機會重生的公司。這非 百分百正確,就好像手術也有失誤、數學堂也有差學生、工程師也有錯誤的時候。只要緊記設立安全網,那你在任可一個投資市場都能求生。有些公司就是沒有安全 網,才會跌得粉身碎骨。要學識分辨,不要讓一些恐慌去影響我們的投資決定。現時股價已下挫,很多專家告訴我們未來的投資環境有幾動盪,你更加需要去留意不 同公司及板塊的表現,務求一擊即中。我自七六年起就在香港生活,從來沒有一個專家教我怎樣可以賺錢。我的人生,最值得自豪的投資策略,都是我一個人,或連 同太太一齊作決定的。祝君好運!艾薩[email protected]

艾薩Isaac Sofaer

Tony Measor的好友及舊同事,本身是特許會計師,有逾三十年投資實戰經驗,現於力寶證券負責管理私人客戶的投資戶口,並在Quamnet撰寫艾薩日誌。其 管理的環球投資組合,在91-00年間增長達十四倍。讀者對港股有任何疑問,歡迎致電郵本刊,中英亦可。[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59

為什麼技術分析經常不准。技術分析是一種占卜。 黑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1c5f7c301011sx0.html

技術分析是用一個結果,去推導另一個結果(兩個結果相互預測)。而不是用原因來判斷結果。

如果您很瞭解占卜請忽略以下段落:

 

首先我不歧視占卜,占卜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在沒有掌握科學的方法的時候,改採用的沒有辦法的辦法。

占卜的核心是:通過預兆,預測未來。

古人發現,很多事情在發生前會產生徵兆。如:天亮前,雞叫。下雨前,燕子低飛。地震前,老鼠亂跑。

 

以下舉一個例子:火烤龜殼,預測下雨。

首先下雨有個一般前提:空氣濕度大。

空氣濕度大,龜殼濕潤。用火烤龜殼時,濕潤的龜殼的開裂方式和乾燥的龜殼不一樣。(就如同用火烤濕潤的木條和烤乾燥的木條,開裂是不一樣的)。裂紋形狀必然不同。

於是認為龜殼的裂紋形狀和降雨有關係。即降雨和裂紋形狀有共同前提——空氣濕度大。

但是古人不知道有空氣濕度這件事,所以他們用兩個結果相互預測。

 

占卜是用徵兆(先發生的事情)來預測未來。

技術分析是用過去的股價信息來預測未來股價。

都是用過去預測未來

 

————————————————————————————————

 

占卜不准的主要原因是:占卜是用同因的兩果之間相互判斷的。

此話怎講?回到上面的例子,下雨和裂紋的原因都是空氣濕度大。

下雨和裂紋是空氣濕度大所可能產生的兩個結果。

之所以說是可能是因為:

下雨:需要空氣濕度大 和有冷空氣到來。

裂紋:需要空氣濕度大 和龜殼自身條件。

所以雖然有部分原因相同,但是互相之間也有不同的因素。並不是互為因果,相互充要的關係。

所以占卜總是不太準。

 

技術分析是用過去的股價信息來預測未來股價。(K線,均線,量能,趨勢  等等都是這樣)

它假設影響過去的股價的主要因素 依舊是影響未來股價的主要因素。——過去的股價絕不是未來股價的主要原因

過去的股價和未來的股價是同一個因素在不同的時間所產生的兩個結果。

但是在不同的時間,不光只有這個因素在起作用,而且這個因素本身在不同時間也未見得沒有變化。

所以技術分析才經常不准。

 

正如占卜會略了影響下雨的真正因素(空氣濕度大和有冷空氣到來)

技術分析也忽略了影響股價的真正因素。而是用表象預測表象。所以他必然不會太準。

 

 

 

PS:為何說:「過去的股價絕不是未來股價的主要原因」

    因為假如——過去的股價是未來股價的的主要原因——的話。

那麼:過去1年,一個月,或者一個星期,價格為10元的股票,未來也必然是10元。它不可能賣5元或是20元。

那麼:只要某隻股票現在賣100元,它就合理,未來也該賣100元。——不論賣什麼價格,從技術上來講都合理。

但這是不可能的。

 

 

 

當然大家都知道    影響股價的最主要的因素————企業的效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293

經常滿倉,大跌時心情怎樣? 黃鐵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cf8aa830101b642.html
 
 本人經常滿倉,當然,若港股平均市盈率超過18倍,則我可能會調整為半倉。但現在恆生指數才10倍市盈率,那自然是滿倉的。

   這一波下跌,我在另一博文中不是說自己又補倉了嗎?滿倉的情況下又怎能再補倉呢?

   這和我買的股票有關,看過我的持倉就知道,我的持倉平均分紅率大於6%,最近就有太平洋網絡、譚木匠等等一大批分紅到賬,這些分紅到賬不足一月,基本還沒動用。碰到這麼牛的熊市,自然將分紅用出去買股票啦。

   再過一個月,又有新華文軒,美蘭機場,筆克遠東,皓天財經等等的分紅會到賬,所以,對我來說幾乎每個季度都有大量現金流可以補倉,根本不怕跌得太慘沒有錢補倉的情況。

   我所擁有的股票總市值對我來說意義不大,只有分紅對我的生活才具有大意義,本人買的目標分紅儘可能的每年都增長,增長幅度越越好,所以一旦股價超級下跌,就說明同樣的分紅能買更多的股票,明年分紅就會更多。所以,大跌是值得祝賀的事情。

   總體來說,大跌給了我更好的買入時機,若一直下跌,分紅就能買更多股票,未來的分紅也就能夠更多,這是一個很爽的事情。反而股票大漲則我還要考慮賣出股票以換取更便宜的股票,這是很費神的,好不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1245

中國男女比例失衡推升經常賬戶盈餘?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4406

本月舉行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放寬了實施四十年左右的獨生子女政策,上週衛計委宣佈,全國不會統一啟動實施「單獨」兩孩政策,將由各地區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具體時間

但我們都知道,中國的人口問題絕不是放開生育一招就能擺平的。

最明顯的一點就是中國的男女性別比例失衡現象。
去年12月24日國家計生委聯合發佈的《2012-2013年中國男女婚戀觀調研報告》,70後、80後、90後非婚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共計多出2315萬。

70後非婚男女比例為206︰100,80後和90後的這一比例分別為136︰100和110︰100。

而美國私人經濟研究機構全國經濟研究所(NBER)最近發佈的一份報告認為,性別比例失調是中國儲蓄率高的一個原因。

徵婚市場的女性人數比男性少,女性也變得更挑剔。

《非誠勿擾》裡馬諾那句「寧願坐在寶馬車裡哭,也不願意坐在自行車上笑」早已傳遍大江南北。

良好的教育背景和穩定的收入也不再能保證男士在相親的戰場上無往不利。房產幾乎成為「標配」。

NBER報告認為,這種性別失衡導致年輕男士和他們的父母增加儲蓄:

這種失衡已導致年輕男士、特別是他們的父母提高了儲蓄率,目的是為了在婚嫁市場的競爭中處於更有利的地位。

失衡也促使企業存款增加,因為越來越多的父母發現兒子尚未結婚,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創業。

而得到銀行貸款有一定難度,新生代企業家和小公司就必須自己的存款為公司運營和開拓發展提供資金。

NBER2011年和2013年的兩份預測報告顯示,三分之一的經常賬戶盈餘都要歸功於這種男女性別失衡產生的儲蓄動力。

而且,部分源於這類因素的盈餘也不會很快消失。

當然,獨生子女政策鬆動的決定可能改變今後中國人口的性別比例,這一比例恢復正常後,父母也會感到為兒子結婚籌備資金的壓力減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668

“日本人經常道歉,不代表真心認錯” 一個日本記者經歷的中日誤解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7038

日劇《半澤直樹》曾風靡中日兩國。但劇中的銀行職員半澤直樹不懼上級、屢屢叫板的形象,在日本現實社會中純屬罕見。(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大部分的日本人,依然恭順禮貌.野島剛覺得這是誤解。“日本的很多禮儀、禮節只是一種習慣,並不真正理解這些禮節背後的意思。”

《菊與刀》提出日本人具備“恥意識”,但是缺乏“罪意識”。野島剛解釋,這意味著,日本人經常道歉,卻不代表他們真心認罪。

1987年,日本人野島剛在吉林大學學醫。有空就坐硬座火車在中國各地遊歷。那時,日本人在中國還不多見,無論在哪里,野島剛都會被火車上的中國人“包圍”。

“有些人一開始很有禮貌,可是越來越激動。很多中文聽不懂,但還是可以感受到他們那種憤怒。”野島剛向南方周末記者回憶,中國人常問的是日本人侵略中國的歷史。“日本人為什麽那麽壞?”他們怒氣沖沖地責問。

直到現在,還會有中國朋友問野島剛:“為什麽日本人那麽喜歡軍國主義?”

“哪有什麽軍國主義。”野島剛很驚訝:“現實情況是,日本人非常討厭1945年以前日本軍國主義的時代,如果做輿論調查,99%的日本人會說我們不希望有軍國主義。而且我們有選舉,如果一個政黨說要恢複軍國主義,那這個政黨不可能會得票。”

2013年,野島剛在東京重逢中國老友王眾一。兩人懷念當年一起喝過的大酒吃過的烤串,只是關於中日關系的話題,兩人心照不宣,只字未提。

野島剛後來成了日本《朝日新聞》記者,從1990年代開始做中國報道,擔任過《朝日新聞》中文網主編,現在是獨立記者。他中文越來越好,對中國也越來越熟悉,二十多年來,他也看到中日關系越來越多的負面消息:反日遊行、中國批評小泉參拜靖國神社、釣魚島爭端……

而無論是飲食起居、社會文化,還是政治、民族性格,中國人對於日本的誤解也越來越多。2016年3月,野島剛出版《被誤解的日本人》一書,想澄清的就是這些誤解。

“我們是不是可以一開始就劃定一條界線,以‘原本日中兩國就有很大差異’為前提開始思考呢?如果覺得‘對方和我差不多’,那麽一旦生氣了,自然就滿腹牢騷去抱怨,而如果置身於‘我們不同,彼此有差異’的大前提下,當發生齟齬時則有必要相互之間更細致、更準確地去理解對方。”野島剛在書中寫道。

“如果覺得演AV稀松平常,社會就有問題了”

2014年11月,中國大陸導演刁亦男出席金馬獎頒獎儀式時,談到臺北的物價比北京便宜很多,是窮人的天堂。

野島剛在現場聽到後不以為然:“臺灣並不是窮人的天堂,日本才是!”

野島剛曾經調查世界各地的物價水平,發現日本不僅低於歐美各國,還被澳大利亞、巴西、中國、韓國等趕超。在日本,每天大約花50元人民幣就能在外面吃到不錯的一日三餐;由於人口負增長,租房市場供大於求,日本的房租價格也在不斷下降:人民幣2500元就能在東京市中心的新宿附近租到一室一廳一廚的房子;日本大學畢業生第一年的平均月薪超過1萬元人民幣,已經能在東京輕松生活。

在這個“窮人的天堂”,選擇結婚的人卻越來越少。2014年日本政府人口統計顯示,日本50歲以下成年女性的未婚率超過10%,比1970年代增長了5倍。

野島剛的一位男性朋友,周末和家人一起過,周一到周五卻和多個女性共同生活。“日本社會正在緩慢進入一夫多妻制。”野島剛說。

原因之一是日本女性經濟上日益獨立。據統計,截至2014年,日本20至29歲年輕女性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經超過了同年齡段的男性。收入增長的同時,日本女性不婚、離婚和非婚生子的數量也在增加。野島剛認識的不婚女性大多有體面的工作和較高的顏值,而“好男人都結婚了”。

日本社會主流價值跟中國一樣:被發現“劈腿”的明星,還是會挨罵。但這種近乎的“一夫多妻”,卻越來越成為現實。“這個情況是沒那麽健康,法律上也是不允許的。”但是野島剛仍然在自己的中文專欄上寫文章呼籲,如果“一夫多妻”中的男女自願,社會制度應該保障他們的利益,尤其是非婚生子女的利益。

另一面,看似性開放的日本社會,“包容度”似乎還比不上中國。

2013年,日本經濟新聞的記者鈴木涼美出版了專著《AV女優的社會學》,廣受好評。直到2014年,鈴木涼美被日媒指出曾經出演過AV卻刻意隱瞞,輿論又發生了反轉——人們驚訝的是,“日本社會深得信賴的著名媒體聘用了AV女優”。

而在中國,AV女優蒼井空贏得了非常廣泛的名聲,而且大多是好評。2012年1月,蒼井空在中國出席某電商企業年會,與公司領導和員工親密擁抱。此後,越來越多日本AV女優到中國出席活動、代言廣告。

“我有點意外。”野島剛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在日本,拍過AV的演員也有機會出現在廣告和媒體上,但是在公眾面前仍然比較避諱。“如果所有人都覺得演AV這件事稀松平常,這樣的社會就有問題了。社會道德上將AV或者說性產業視為灰色領域,這是良知的體現。”

網上“炎上”,網下不愛投票

2012年5月,一位中國媒體人在微博上曬出一條批評強拆的評論,“我家世世代代都生活在這塊土地上……日本鬼子來了都沒好意思說這塊土地是天皇的。”朝日中文網官方微博留言:“鬼子可以轉一下麽?”

這條微博,被網友轉發到推特上,激起了日本網友的不滿:《朝日新聞》這份反日報紙!野島剛解釋,“鬼子”意不在貶損,而是自嘲。然而無濟於事,這條微博最終刪除,並由官方道歉,事情才算平息。

日語中把這種現象稱作“炎上”,意思是,這類網絡輿論事件的狂熱,如同烈火燃燒。野島剛發現,日本早在戰爭年代,就有“炎上”的風氣。

甲午戰爭之前,一些日本報紙向中國派駐記者,不斷發回關於中國人如何落後的報道,以“挺戰”。另一些報紙則反對戰爭。最終,反戰報紙銷量不斷下降,記者被報社解雇,支持戰爭的輿論占了上風。野島剛感嘆,這些報道推動了侵華戰爭,罪孽深重。

今天的日本人對政治則顯得不那麽熱衷。2012年日本眾議院選舉,日本選民的投票率創下日本戰後最低紀錄。

2013年日本參議院選舉,47.39%的選民放棄了投票,11.8%的選民投給了無黨派候選人、職業演員山本太郎,使得毫無從政經驗的他當選日本國會議員。

野島剛分析原因:“許多日本選民不支持安倍晉三的亞洲外交政策和推動核電站的態度,所以沒投票給自民黨;又認為民主黨碌碌無為,所以沒投票給民主黨;因為反對石原慎太郎對釣魚島的做法,所以沒給維新會投票。”

“半澤直樹就是日本人的一個夢”

2014年的日劇《半澤直樹》,讓同名男主角成了中國觀眾心目中日本職場人的代表形象。

在中國和日本,《半澤直樹》都大受歡迎,在日本關東地區和關西地區,收視率一度超過40%。劇中,某企業向某銀行貸款5億日元,隨即宣布倒閉。銀行分行長企圖讓下屬半澤直樹為壞賬背鍋。半澤直樹不僅沒有就範,還秘密調查出銀行領導與該企業的合謀,並追回了貸款。半澤直樹屢屢向上級叫板,不屈不撓。

然而,“日本社會實際上很難看到這種人。如果他那麽做,第二天就要調到別的部門了。日本社會對這種異議分子很快會排斥。”野島剛解釋,“半澤直樹就是一個日本人的夢,只能在電視上實現。”

大部分的日本人,依然恭順禮貌。然而,野島剛覺得這也是誤解。“日本的很多禮儀、禮節只是一種習慣,人們並不真正理解禮節背後的意思。”

野島剛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最初日本人是通過中國的書本學習禮儀,學會了很多形式上的規則。比如日本人在離開家時要說“我走了”,回家時要說“我回來了”,但並不思考背後的含義,哪怕家里沒人也照說不誤。日本人吃飯要先說“我開動了”,如果一個人吃飯,就對著食物說這句話。

“我們是形式化的社會。”野島剛對南方周末記者總結。犯了錯誤的人在記者會上道歉:“給大家添麻煩了,實在抱歉。”但“這句話常常讓人看不清到底是對誰道歉,對什麽問題道歉,因為道歉的對象不是具體受害人,而是籠統的社會整體。”

日本人普遍認可《菊與刀》里對日本的分析。其中重要的一點是提出了日本人具備“恥意識”,但是缺乏“罪意識”。野島剛解釋,這意味著,日本人經常道歉,卻不代表真心認錯,“日本人對待歷史問題也是這樣,也在反省戰爭,卻沒有深刻的罪惡感。”

誤解也並不是單向的。2014年,旅日華人李小牧想參加日本參議院選舉。很快有人反對:“千萬別讓中國間諜當選。”李小牧最終收獲1000票,沒有達到1300票的當選線而失利。

野島剛的《被誤解的日本人》出版時,日本內閣府恰好公布了2016年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回答對中國“沒有親近感”的日本受訪者達83.2%,創造歷史紀錄。

“誤解存在於所有國家和民族之間。沒有誤解的人際關系和國際關系是不存在的。”野島剛下一本書,想寫“被日本人誤解的中國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105

經常滿倉怎吸便宜貨?[工作坊Q&A]

今天剛巧收到有blog友留言談及這個問題,滿倉狀態怎吸貨。這又是工作坊其中一個參與者的提問,不如借這篇回應討論一下吧。



Ryan:

你和巴黎兄都曾經在blog和書中說過你們會經常處於滿倉狀態,如果持有的股票繼續下跌到更吸引水平,那麼怎樣有資金繼續買入平股?


止凡回應:

剛巧近日又有blog友留言問了相似問題,那回應可以貼來讓你參考一下:

那要多花時間來回看舊文了,因為很多時概念上的問題難以三言兩語解釋。

「滿倉只是一個形容,表示我從沒有沽貨而增加現金水平,其實我習慣在大跌市才會大手買一次貨,平日就把出糧的錢加上股息收入之類都儲起來,積起來也有一定量的現金水平。

之前買入的股票大跌,但其實都收息多年,股價還未有耐跌到之前的買入價,就算跌過,專注現金流的話,沒多少影響,又須為股價跌,身家縮而擔憂。

加上,股票大平賣,要買貨還是有方法的,看何時到了瘋狂大減價。

就算不買貨,看到有超市大減價,也替夠膽入貨的blog友興奮。

有貨怕跌,有錢怕升,買股票就是要買升的,看似很合理的理念,但把投資看成人生的全盤計劃之下,不一定需要這樣想問題,一言難盡,多來看文會有另一番啟發。」


後記:

其實,這個概念跟Rexh兄所提出的「待熊基金」很相似,平日多是滿倉狀態,把能買資產的資金都在合理價格買入資產,大平賣時買入就更好。平日無事無幹,都不會買賣,就把資產所產生的現金儲起來,到人人怕買股票之時才出手,「等待熊市」就是這個意思。

不少人說cash is king,這只適用於大跌市時,平日的cash只是如巴黎兄所形容,一張零息即日到期債券,不能產生任何現金流。那麼若能操盤成功得使自己於大跌市時手持大量現金,這就是「王道」了。如果每次都成功,這絕對是大眾所追求的境界。大升持貨,高位沽空,低位買回,誰不懂說,誰不想做到呢?

多持有現金,風險可算有限,因為風險只在於「機會成本」與「通貨膨脹」,靜待機會來臨,靜待大跌市的出現,這是高手所為,我做不到。如果我選擇累積現金而不累積資產,以我預測股市能力之低,應該還會遠財務自由更遠。

之前分享了Ch兄的一封家書(見《從百萬到億半的故事》),被信報畢老林先生於《投資者日記》評論了。當中談及故事中的主角身處瑞典,所以有很好的退休保障,有源源不絕的社會福利現金流作支援,令投資的項目可以不斷升值,而香港人就沒有這個福氣了。畢先生這個是很好的觀察,這正是我常說的投資心態與狀態。

身處這樣的國家,有這樣的社會福利,有這樣的無憂生活,面對金融海嘯都能大注加碼,面對投資時的賺蝕輸贏都看得開。香港的保障沒有這麼完善,投資者又如何達至這個境界呢?能否處理好自己的現金流與生活壓力,替自己制造出這樣的投資環境及心態呢?這問題值得想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588

暴風集團:上半年業績預增170%-200% 過半源自非經常性損益

暴風集團14日晚間發布上半年業績預告稱,由於營業收入大幅增長,以及非經常損益對業績的影響,預計2016年半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盈利1792.45萬元-1991.61萬元,同比增長170%-200%。其中,預計非經常性損益對公司凈利潤的影響金額約1100萬元-1300萬元。

公告稱,2016年上半年,公司緊緊圍繞“DT 大娛樂”戰略,穩步推進在線視頻、暴風互聯網電視等平臺業務。與上年同期相比,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加約 120%-130%,從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實現大幅增長。

其中:(1)暴風超體互聯網電視業務優化產品結構,加大營銷力度,該業務營業收入實現大幅增長;(2)公司的品牌價值持續提升,推動了廣告業務收入穩步增長;(3)隨著產品體驗的提升,用戶付費意願的增強,VIP 用戶增值業務實現大幅增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9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