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互聯網不能做惡,金融也不能做惡,如果互聯網和金融同時做惡,就是化學反應,將會像原子彈一樣爆炸了。

i黑馬 王奕 葉靜 3月23日報道

融360創始人葉大清,在媒體面前鮮少談自己的個人經歷。他談行業,談金融,總是作為專家形象出現在公眾面前。

不為人知的細節是,他曾買過P2P,最終虧損,因此對互聯網金融十分謹慎;他也曾開過一家電商,賣過可穿戴式設備,卻因為不夠聚焦而失敗。他稱自己是一個矛盾體,擁有兩種極端的性格:有時喜歡冒險,決斷驚人;有時卻又謹小慎微,絕不妄動。

他試圖尋找激情與克制、冒險與安全的平衡點。而創業的過程,就像一場與“惡魔”、與誘惑的搏鬥。融360,就是他打造的,極為符合他性格的作品。

 美國之行

幾個月前,在一個世界互聯網金融的大會上,43歲的葉大清遇到了Prosper的總裁Ron Suber。Prosper是美國排名第二的P2P公司,也是美國P2P行業的鼻祖。而此時的融360,即將完成D輪融資,估值達10億美金。

席間,兩個互聯網金融大佬談笑風生,葉大清還重新激活了多年前的Prosper賬號。2006年,Prosper剛建立沒多久,葉大清出於好奇,嘗試接觸P2P。他拿出5000美元,出借給100個人,3年下來沒掙錢,反而虧了200美元。

葉大清把賬號信息給對方看,-3.89%,果然是虧損的。

“你看,P2P就是有風險嘛”,盡管葉大清是與對方調侃,但這卻是他多年來對P2P萬分警惕的原因。這個十年前的投資舉動,影響了葉大清一生的經營理念。

葉大清早年在美國的經歷,積澱了他大部分風格,也對他日後產生了重要影響。

上世紀90年代,中國正在熱播《北京人在紐約》,留學潮、出國潮剛剛興起,葉大清也有了出國留學的想法。大學畢業後,他開始一邊工作一邊準備留學。

那時能出國的人畢竟少,葉大清的老家湖南甚至沒有英語GMAT考點。他坐了一夜的綠皮火車,前往武漢參加考試。當時出國留學的人,多是申請了全額獎學金。葉大清只申請到半額獎學金,這就意味著,他需在國外打工才能讀完學業。

一個未知的世界,一個並非萬全的準備,1995年,他就如此前往美國,攻讀喬治華盛頓大學的金融學碩士。他為此吃了不少苦,端過盤子洗過碗。這只是他人生的第一次冒險,葉大清骨子里有股“不安分”,他稱自己沈澱了湖南人的“敢為天下先”。

畢業後,葉大清進入Capital One(第一資本金融公司,美國第五大零售銀行)做風險戰略數據分析師。在金融行業的摸爬滾打,讓他稀釋了這種冒險因子,變得謹慎起來。

“說起來,我還真有點超前,十年前就做過跨境電商,賣MP3眼鏡,現在叫可穿戴式設備。”在美國期間,葉大清和妻子做起了電商生意,把中國制造的mp3眼鏡等物件賣給美國人,掙了幾萬美元。後來,他甚至在購物中心開了一家實體店。但是,項目最終失敗。葉大清分析原因是:他當時還在AOL (美國在線)工作,兼職做電商,不夠聚焦;另一個原因,是沒有尋求資本市場的支持。

此時,美國已經開始出現互聯網金融產品,Prosper就是美國第一家P2P公司。葉大清註冊了賬號,興致勃勃研究這種全新模式。對於最終的虧損,他認為一方面是因為遭遇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但更為關鍵的是,P2P這種模型,當時還沒有被驗證。

激情與冒險

2009年,他帶著家人回國,在PayPal工作了兩年。在此期間,他和幾個小夥伴開始研究各種金融模式,準備創業。他將備選項目按風險從高到底排序:最高的是P2P;其次是理財產品的平臺,比如保險平臺、金融搜索推薦平臺等;風險最小的,就是開個廣告公司,主要做金融產品的營銷。

葉大清最終折中選擇。他覺得中國金融市場巨大,金融在線化、移動互聯網化又是必然趨勢,可以從貸款搜索為切口,再深入零售金融產業鏈,提供縱深數據、風控和服務。

他再次選擇冒險與安全的中間點,開始搭建一個金融產品的在線搜索平臺。

2011年,融360成立。當時中國的互聯網金融處於萌芽狀態,直到2013年才全面爆發。他選擇了兩個搭檔,一個來自傳統銀行,一個來自互聯網搜索。金融與互聯網兩種基因,開始在公司融合。

70後的葉大清,身上有很多時代的烙印。他在留學大潮剛剛興起的年代出國求學,在中國金融業崛起的節點,回到了中國。他身上有一股新興企業家的沖勁和決斷,願意一賭的魄力,也有那個時代人特有的穩重和克制。

他覺得互聯網和金融是兩個極端的產品,一個自由開放,虛幻不實;一個沈穩內斂,謹小慎微。這兩個極端產品在組合時,必然激烈迸發。

葉大清覺得,自己也是走了兩個極端的人,矛盾也在他的體內碰撞。在國外,葉大清過著“高大上”的生活,但創業後,他變得屌絲起來。他曾是奢華的喜達屋酒店白金會員,如今卻成了漢庭的白金會員。他沒有自己的辦公室,只有一個工位。他天天穿著牛仔褲與員工坐在一起,員工可以對他直呼其名,但他也會穿上筆挺的西裝,出席各種論壇。

他在30歲而立之年,聽說AOL總裁Ted給自己制定了“100個人生應該完成的目標”。Ted的果敢、冒險,對葉大清影響極大。葉大清參照Ted,也給自己定了“100個目標”。這些目標大部分都是冒險的,有賭的成分。比如,他希望自己每年都去一個新的國家,或去做一些極限運動。而如今,這“100個目標”中,已有70多條打上了勾。

他也是一個德州撲克的愛好者。在創業的頭兩年,他不拿工資,全靠德州撲克養家糊口。他也時刻保持著“all in”的激情。在他的工作記錄本上,每天都計算,如果自己活到80歲,還剩下多少天?

這個倒計時牌,每天都在提醒他:人太渺小,盡力活好。

與惡魔搏鬥

“創業過程,一直與惡魔、與誘惑在搏鬥。”這句話,葉大清說了4遍。

有所不為,就是抵制誘惑,他幾乎每天都在和自己說,不要做很low的事,不要做風險很高的事,在戰略上不能做任何致命的決定。

對於葉大清來說,他面臨太多誘惑。他遊弋在金錢中,離金錢如此之近,幾乎唾手可得。中國有三萬個金融機構,幾十萬種金融產品——各種P2P產品、五花八門的金融模式,這些全是誘惑。就連比葉大清後起的同仁們,也一個個沖在他前頭,月交易量動輒上億,不斷刷新紀錄。

誘惑,除了來自外面,更多來自團隊內部。在項目會上,新來的產品經理不止一次問:“我們為什麽不做P2P?我們為什麽幫別人賣產品,自己不賣?”

葉大清也知道,一旦把P2P打通,他們也許馬上就可以盈利。這種誘惑時時在研磨他,考驗他的初心。

“P2P有政策風險、道德風險,我們很早就預測到,監管方會對這個行業做出限制,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因此不可做。我們的戰略目標非常清晰,要做5年甚至10年的生意,不賺快錢。”他在回答i黑馬的問題,也像在回答自己的拷問。

2015年12月28日,銀監會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部門研究起草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劃出了12道政策紅線。這印證了葉大清最初的判斷:未來90% 的P2P 會關門。

在盈利模式上,他也拒絕最常用的“競價排名”。“競價排名是逆選擇”,葉大清說,只有騙子公司才更願意出高價,把自己推上搜索首頁。他說,一些媒體的P2P排行榜,只看市場規模和影響力,完全無視背後風險,e租寶就是一個例子。

做金融,就是有所不為。

葉大清經常點開他4年前的A輪融資商業計劃書——他對融360早有規劃,從搜索、產品內容切入,最終演變成交易和服務平臺,布局大數據。快5年了,如今的融360和他當年的布局相差無幾。他時刻在提醒自己,不忘初心。

很多時候,金錢和誘惑能改變一個人。市場也在驗證葉大清的選擇,和他一樣做金融搜索平臺的玩家越來越少,大多數人都選擇迅速變現之路。

以下為葉大清對i黑馬的口述。

富人也缺錢

無論窮人、富人還是中產階級,都缺錢,這是一個剛需。當時我們分析了國內外各方面的情況,就覺得應該從貸款開始。在中國,在銀行借錢挺難的,傳統金融業不是很發達。我們的第一個產品,就這樣在華清嘉園的一個三居室里做了出來

記得當時我一個在深圳工作的表弟在老家買房,80萬的貸款60萬的利息,我媽覺得很貴,問我能不能便宜點,我說縮短貸款周期。但我那個表弟不樂意,那樣他付不起月供。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同一筆貸款,不同的人對銀行的需求不同。

融360解決的恰恰就是這個問題,從用戶角度個性化地推薦貸款產品。當時我們搭了一個搜索平臺,同時也是一個推薦平臺,在推薦的過程中,把用戶需求和金融機構的風控結合在一起。金融產品是一個非標產品,用戶需求不一,金融機構的產品及對客戶的資質審查也不一。這最終體現在不同資質的人,貸款額度、貸款利率等不一。

第一款產品上線前,我們幾個創始人做了大量的用戶調研。我們跟一些金融機構談,如果有一個產品可以給你對接已經篩選過的客戶,你願不願意。最早的時候,一些銀行的部門是不願意的,他們說自己有中介、有銷售,為什麽還要用你。後來我們找到了平安銀行,還有宜信等一些P2P公司,解決了B端問題,

在融360這個模式下,用戶是免費的,我們向金融機構收費。我們做了兩件事:一,我們是它的營銷及銷售渠道;二,我們是一個大數據風控服務平臺。我們把用戶利益、金融機構利益和我們的利益綁在一起。

我想用一個比喻,融360是做冶煉的。互聯網上申請貸款的各種各樣人,就像一個巨大的礦。金融機構有它特定用戶的需求,有些需要金礦,有些需要銀礦,還有些需要銅礦或是稀土礦,這之間存在一個巨大的錯配或是不匹配,效率極其低下。融360在其中,通過推薦系統、風險定價系統,把這些礦石拿過來做篩選,然後再推薦到不同的機構去。當然,金融機構當然也可以自己去買礦,只是他只留下自己需要的金礦,而浪費了其他的銀礦、銅礦、甚至稀土礦。從這個方面來看,我們的效率可能更高。

還有一點,我們是一個不斷優化的推薦系統,而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導流,可以理解成我們是催化劑。中國一句老話叫“蘿蔔青菜,各有所愛”。融360就是根據你的個人資質及需求,幫你匹配相應的金融機構端產品。

防騙貸,機器比人靠譜

在這個產業鏈里,我們做了很多創新,比如基於大數據的風險評估和風險定價,通過提供這些服務,再造價值鏈。

貸款申請里或者信用卡申請里肯定是有騙子的。但在線上,有一個好處,我們知道他是從哪個渠道來的,哪個手機ID,哪個機型等,這背後的大數據分析是能夠提前預警的。在預防騙子這一點上,線上其實也比線下要好。有一些貸款機構,線下門店的業務員或者信貸員,為了完成業績拿到獎金,可能會串通一些貸款經紀人,這些線下騙子其實比線上騙子更難抓到。

我們的風控模型結合了幾百個甚至上千個維度,去判斷這個人是騙子的可能性有多高。如果覺得這個人的真實性及風險都沒問題,可能就不需要人工幹預。這極大地提高了貸款審批效率。現在還有一些互聯網平臺,比如電商,會根據你的消費記錄、收貨地址、銀行卡及其他一些身份信息,來做一個綜合判斷。

從中期和長期來看,結合大數據的風控模型,在消費金融、消費信貸方面的價值可能會越來越大。只有通過風控技術,才能推動普惠金融。一些傳統銀行,它們為什麽不做五百塊錢、五千塊錢、五萬塊錢貸款?因為現有的體系、流程不支持,他們批一個5萬、50萬或者500萬的貸款,流程差不多,這個明顯不經濟。

現在很多小微貸款、個人貸款,額度在一萬以內的,90%以上都靠模型和機器做決策,只有10%以下靠人工判斷。金額越小、數據越多、場景化的情況越高,這個模型價值就會越大。還有一點也很有意思,我們最近看到基於深度學習的人臉識別技術,已經高於銀行網點櫃員的識別能力。在大數據時代,算法、機器肯定要比人要強。

大量小微企業主為何拿不到貸款?     

中國金融業,套用一句大家熟悉的話,就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和落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過去幾年,我們發現每個月都有1億次的貸款搜索,上百萬的貸款申請,但還是很多人找不到產品,或者找不到合適的產品。

比如中關村大街上、地下可能就貼著一些找貸款,打138xxxxxx什麽的小廣告,那個可能是貸款中介。他如果幫用戶拿到貸款,肯定要收中介費或者手續費。我們的平臺不是中介。但我們產品上線一年以後,掛了一個中介產品。

盡管中國有幾十萬個銀行網點,上百萬櫃員或者信貸員,但金融底層產品不夠多,大量三四線城市及農村的小微企業主拿不到貸款。拿不到錢的時候,這些人有兩個選擇:一是去借高利貸,或者去騙;二是通過中介。我們用過用戶調研也發現,不上中介,有些用戶根本拿不到錢。有了中介,至少能夠幫他門拿到錢,甚至比其他(渠道拿錢)更便宜。

整體來看,一二線城市融資成本遠遠低於二三線甚至三四線城市。此外,中國老百姓的貸款需求是多元化的,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需求和二三線城市、四五線城市的需求是不一樣的。這就是為什麽說中介對用戶是有價值的。但我們會做風險提示,給用戶一個選擇權、知情權。至於你最終選的是中介、銀行還是小貸公司,那是你的自由。

如果互聯網金融能夠讓老百姓、小微企業主在田間地頭,就能快速方便地獲得低成本貸款,這也是一個增量市場。就像電商普及到村鎮,以前農村人要去供銷社或者小城買東西,現在可以在淘寶上買東西。以前老百姓需要幾百塊錢或者一兩千塊錢買種子化肥,貸不到款,只能做民間借貸,今後幾年的發展,完全有可能有一些互聯網金融企業或者創新型的消費金融公司能夠給農民做一些基於數據、風控模型的快速貸款審批。

此外,還有一些農民、小微企業主,他們從傳統渠道拿不到錢,那我們可以幫他們提一個額度,更重要的是幫他們建立信用,信用不是一天就建成的。

互聯網和金融一起做惡,就核爆了

融360最早的時候叫融三百六,是一個三百六十度的金融平臺,滿足老百姓借錢、信用卡及理財的需求。只不過從戰略上,我們最早從貸款開始。我們第一年上了貸款,第二年上了信用卡,第三年就上了理財。這是一個方向和節奏問題。

對於金融機構及平臺來說,理財端和貸款端是完全不一樣的。對於貸款,做風控的是金融機構,用戶其實可以完全放心。理財則是老百姓自己決定口袋里的真金白銀,到底決定存銀行還是買理財或P2P,(自己要承擔風險。)

在理財端,融360定位還是平臺,還是起連接作用。連接的是有理財需求的老百姓、小微企業和提供理財產品的機構,比如銀行理財,貨幣基金,還有一些高端的P2P。但我們自己不是P2P。

P2P的商業模式,某種程度和銀行做的事情一樣,它吸儲放貸、賺的是利差,是碰錢的。但這個過程中,有很多風險,比如信用風險,它要評估借款人的償還能力和償還意願;還有操作風險,如果線下有門店,有幾千個員工,員工是否會跟貸款申請人聯合起來包裝材料?此外,和銀行一樣,P2P也有巨大的流動性風險。融360的模式沒有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也沒有監管風險,我們堅持做平臺。在互聯網金融這個離錢最近的行業里,融360做的是不碰錢的或者說離賺快錢最遠的事情。

過去兩年我們也看到,超過三分之一的P2P企業關門,或者跑路。整個P2P市場規模約1萬億,資金損失已經超過1000億。 有一些P2P企業,圖的就是老百姓的本金;很多老百姓圖的也只是高利息,這個遊戲長期來看,存在問題。因為風險和收益是成正比的。

某些P2P的平臺,短短一兩年從幾十億到幾百億,那個不叫賺錢,也沒有賺到錢。賺錢是指把資金拿過來後,減掉各種成本,賺的利差。如果把吸儲速度和能力叫賺錢,那個只能叫龐氏騙局。因為沒有證明你把老百姓的錢變成優質的資產,並能在未來的一兩年或者多年里給他們一個持續的、低風險的回報。

過去一年多,尤其是去年,我們看到很多平臺開始做股票配資,線下開理財店,或者直接參與到基金的生意里去,我們堅持不碰。互聯網金融要有所不為有所不為,尤其是有所不為很重要。金融一定不能做惡,互聯網當然也不能做惡,互聯網金融更加不能做惡。如果互聯網和金融同時做惡的話,就是化學反應,會像原子彈一樣爆炸了。

中產死於股市,屌絲死於P2P

我們這個團隊,包括我、陸佳彥、劉曹峰,不管在互聯網行業,還是在金融行業,都有很多經驗,還經歷過兩次金融危機。2011年,我們進入到互聯網金融行業,2012年我們就說那是互聯網金融元年,認為中國會迎來互聯網金融尤其是消費金融的黃金10年。

過去兩三年,互聯網金融看起來非常火,但我們還是比較清醒理智的,做了大量的預警工作。舉個例子,2015年5月我們發了一個網貸評級,對e租寶做了風險預警,我們認為它的商業模式、風控是有問題的。做預警時,這個平臺資金規模還不到1個億。最近我在社交媒體上看到有人說,感謝融360,他才沒有把所有的錢投到e租寶的平臺。這也體現融360的專業性,我們能夠提前6個月預警。

我們是國內第三方平臺里第一家做風險預警的,有專業地風控團隊和大數據研究院團隊,合作夥伴是中國人民大學金融風險實驗室對於P2P網貸評級,我們收集了近千個指標,從多個維度進行評估。

此外,我們還花了大量時間、精力做消費者教育及保護工作,比如我們整理了1000多個老百姓可能被騙的案例,並將其中得36個編成一本,發布防騙手冊。我們還和一些社區合作,每個星期會有一個防騙視頻的發布。

為什麽要做這個事?好比一個生態體系,我們在修高速公路,車就是金融機構,用戶就像路上的行人。我們發現路修好了,車也更好了,但是行人還是不懂規則,不懂怎麽保護自己。中國老百姓的金融意識還很落後,不知道理財安全意味著什麽,不知道怎樣不把雞蛋都放到一個籃子里去。

前一段時間,有幾句話流傳的特別廣,大意是說富人死於信托,中產死於股市,屌絲則是被P2P搞死。這個話某種程度上有一定道理。

和娛樂一樣,金融也是很大眾的東西

我還記得80年代,買第一個冰箱和彩電要需要找關系或者是求人的,現在商品供給端極大的豐富了,市場化解決了商品信息不對稱及供給問題。消費金融行業下一個趨勢也是,金融平等、金融平權。

不光中國,從全球來看,在有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以前,金融都是不平等的,都是嫌貧愛富的。錢都借給了有錢的人,有錢的人更加有錢。移動互聯網,第一次讓金融更平等。以前你要是借個5千塊錢,幾乎沒有任何銀行搭理你。現在,你一個500塊錢的手機或5000塊錢的手機,在線申請貸款,其實沒有區別。而且現在小額資金也可以理財,不用有100萬去銀行的大客戶室。

融360可能是互聯網金融行業里第一家進入到D輪融資的,領投方是雲峰基金和賽領資本,紅杉也一如既往的投資了我們。大家挺關註的是我們和StarVC的合作,因為任泉、李冰冰、黃曉明、黃渤等人的娛樂基因。

為什麽融360合作和StarVC會合作,其實有一點我和任泉有共識,金融和娛樂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大眾的東西。娛樂是讓老百姓的生活更美好更開心,金融同樣。所以我們倆一拍即合,打響了中國金融泛娛樂化的第一槍。

StarVC給融360帶來的不光是錢,還有對整個大眾的影響力及與大眾的溝通能力,我們希望在品牌認知、信任度方面一起做些事。我們主要用戶群,以21-35歲這個年齡段居多。80後、90後是重點。很有意思的是00後都開始起來了,這是一個趨勢了。所以,中國互聯網金融,尤其是消費金融的黃金的時代其實才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