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利豐料生意增雙位數力削成本年省8億支出

2009-02-16  AppleDaily


【本報訊】利豐(494)管理層向證券界給予09年營業表現指引,預期營業額增幅可達到雙位數字,動力主要來自去年收購的貢獻,以及集團市場佔有率上升,而迄今所進行的削減成本措施,每年將可為集團節省7至8億元支出。記者:陳健文

大華繼顯引述利豐管理層表示,預料今年營業額最少可錄得10%增長。德意志銀行亦引述管理層指,料現有顧客今年定單不會有增長,但美國學童相關定單則令人鼓舞。管理層對美國近期的出入口數據表現不太擔心,料失業情況今年可望見底。

今年放慢收購步伐

利 豐管理層亦向德銀表示,去年經過多次成本架構調整後,集團每年經營成本將可減少約10%,即相等於7至8億元(撇除新購所增加的成本)。利豐指出,削減的 成本主要來自職位調動,以及將更多的後勤及設計工作,由成本較高的美國遷回香港。利豐管理層表示,相信在現市況下,收購目標的估值將較低,惟預期集團今年 的收購步伐會放慢。管理層認為,在淡市中,客戶會繼續把工作外判,目的是盡量降低核心成本。利豐指,除非宏觀市場大幅度轉壞,否則不擔心手上定單會被取 消。

券商憂今年難達目標

對於利豐今年的營業額增長目標,大華繼顯擔心將不能夠達到,主要因為市場氣氛欠佳,以及定單「能見 度」較低。該行預測,利豐今年營業額增幅約6%,維持給予利豐「沽售」的投資評級,認為其合理價應為8.8元。德銀表示,雖然利豐管理層的態度較去年11 及12月樂觀,但仍維持給予利豐「沽售」評級,主要反映宏觀經濟的不確定,目標價12.5元。利豐並無披露新定單或收購詳情,但德銀料利豐下月公佈業績 時,一併公佈新的外判定單。利豐總裁樂裕民早前接受彭博資訊訪問時指,利豐可受惠於顧客購買更多低價玩具及衣物,原因是集團正藉生產符合顧客價格需求的產 品,以擴大市場佔有率,所有顧客均正尋求更便宜的產品。他亦指,去年客戶破產涉及的金額僅約7800萬元。樂裕民承認,目前是利豐面對過的最困難經營環 境,亦是首次面對顧客大幅改變購物習慣,故利豐今年會小心進行收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86

富士康称职工宿舍支出远大于缴纳公积金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6/361681.html

富士康国际(02038.HK)今日发布公告,指北京富士康先后投资逾1.1亿元兴建职工宿舍,及每年花费数千 万元在外租赁政府所属公寓,提供给职工居住,“相信以上福利所支出费用会大于北京富士康应缴纳之住房公积金”。
最近有媒体报道称富士康子公司富士康精密组件(北京)有限公司被指欠缴住房公积金,富士康发布公告,以示“特此澄清”。

公告称,依照国务院颁布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旨在维护职工的住房权益,提高职工居住水平,但因各地具体情况不同,相关政策及进程也有差别,各 地方政府辖区内公司执行住房公积金政策不尽相同。

公告称,北京富士康为解决员工住房问题,先后已投资了1.1亿多元建设了足以容纳6000名职工宿舍,及每年花费数千万在外租赁政府所属公寓,无偿 提供给职工居住,或给员工发放外租津贴,让员工自租房屋住居,同时自2007年开始陆续为部分干部无偿配房。

富士康表示,“相信以上福利所支出费用会大于北京富士康应缴纳之住房公积金”。

公告称,北京富士康目前正在与北京市政府共同参考北京市其它企事业单位关于公积金缴纳的实务作法,商议有关落实条例的具体办法及进程,以确保推进各 项相关工作符合政府相关政策及产业做法。

截至午间休盘,富士康国际涨2.38%报5.60港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03

過份支出遲早完

2011-8-12  AD




 

昨日講起一位資 深馬可孛羅會會員來電郵指左丁山在北海道方向不清之餘,並且投訴「國泰對馬可孛羅」會員服務不周,令佢地排隊太耐,左丁山除咗昨日答番自己嗰部份之外,將 佢封信轉畀國泰,國泰有關人士如此回覆:「(一)機場貴賓室『寰宇堂』全新大規模裝修,在廿二號閘口開設一間『爾雅堂』貴賓室,但因為繁忙時段人客較多, 或會造成不便,裝修工程完成後,可望解決人客擠擁問題;(二)登機安排以分三行登機為目標,但閘口目前只有兩部查票機,所以仍難將乘客分三行登機,查看護 照機票時,知道有會員輪候嘅話,會請佢優先入閘。至於信用卡持有人可獲會籍,係市務部宣傳,會籍只限一年。」

好嘞,讀者如仍未滿意,請直接寫電郵去國泰,自行查詢。

八 月份乃傳統放假月份,歐洲人尤其認為八月假期,神聖不可侵犯,政治人物有不成文規矩,所有重要會議、國家大事,不能安排在八月舉行,啲總理、首相紛紛放假 去也,點知今年偏偏發生歐債危機,美國國債主權評級下調,金融市場因而大幅波動,搞到歐洲各國政府要員紛紛延遲放假,連星期日都要辦公。我等小民,唔理得 咁多咯,國家大事於我何干,一於放假照舊,可惜呢,香港人不是歐洲人,每年有薪假期之少據講在全世界排在榜尾之列,可出外嘅日子邊可以有一個月咁耐呀,老 友引誘話一齊去意大利Tuscany住番兩三個星期起碼,只可以恨到流口水!不過呢一輪睇見意大利、西班牙陷入債務危機,立即自行阿Q一番,一個國家放假 咁多,國民過份識嘆世界,好則好矣,驚住有咁耐風流……啫。

美國人放假之少,少過香港,但美國一樣有債務危機噃?又有何解釋?究其實,一樣 與過份嘆世界有關,美國人往往入不敷支,先使未來錢,係咁碌卡,美國政府亦一樣,為維持超級強國地位,既要牛油麪包(社會保障及醫療福利),又要飛機大炮 (國防),公共支出一路有增無減,靠發債支撐,卒之爆煲。美國人係勤力工作呀,只是不懂量入為出之道,借錢始終要還嘅,當借錢總數(國債)累積到等於一年 總收入(GDP)時,仲可以扮威威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913

連年的累積虧損和支出也是一種競爭壁壘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dumf.html

讀過經濟的人都知道SUNK COST不能夠算是成本,過去累積的虧損和折舊也不能夠當成企業的資產。

 

但是在股票買賣上面,很多人卻忘記了這個世界上只有為數不多的企業可以一開始就盈利的。大部分企業發展都必須經過研發、推廣、調整佈局、累積客戶與建立品 牌等等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免不了累積了不少虧損和支出,但是這些支出並沒有轉化為商譽列入資產負債表中。傳媒業的黎智英就曾經說過,在一家媒體盈利之 前,巨額虧損是免不了的。

 

某些行業的股票,只要它已經開始盈利了,如果市場以1倍的PB出售給你,那肯定是嚴重低估了。因為它所經歷的虧損和為了將來的盈利所作出的費用支出,新加入的競爭對手也必須經歷的。

 

有那些行業是這種情況,自己動腦筋想想?!


關於港股,歐元走強,看來大家都預期了歐元區問題能夠解決,歐債危機可以畫上句號了。港電也走強了,代表資金正在重新回流香港,美國國債價格也回落了,這 點很重要,因為債市是比股市規模要大十倍以上的市場,美債市場相對理性和具備預見性。既然如此,我大膽預計年底前港股見兩萬三吧!不過還是重申,關於預 測,我十有八九都是錯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66

避險成本少一% 支出省下百億 富邦金蟬聯獲利王的祕密

2012-1-9  TWM

「避險成本比賽」成了壽險業的獲利關鍵。對大型壽險公司來說,避險成本節省一%,就省下上百億元的支出,對目前壽險業經營越顯艱困的環境,誰能壓低避險成本,誰就是贏家。


撰文•許瀞文 金管會日前放寬壽險業的避險管道,同意壽險業可在負債項下,提列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制度。此一「德政」,讓近兩年飽受避險成本波動影響獲利的壽險公司,股價因此應聲上漲,國泰金更因此重登金融股股王。究竟壽險業的避險成本和獲利有什麼緊密的關聯?而這原因恐怕就是富邦金蟬聯金控獲利王的祕密。

簡單說,避險就是壽險公司幫龐大的外幣資產,買匯率波動的保險;而所有因此產生的成本,就是避險成本。翻 開國內主要壽險公司財務報表發現,近兩年來富邦人壽的避險成本控制最好,在二○○九年及一一年(至第三季)避險成本都控制在一%以下,僅有一○年成本較高,為一.六八%,但也算在業界平均一.五%至二%之內。

富邦金控總經理龔天行也證實,占金控總資產四五%的富邦人壽,因為避險成本控制得宜,對母公司富邦金能連 年蟬聯金控獲利王寶座,可說是功不可沒,尤其去年,富邦人壽因為避險避得好,只花了○.六七%,比同業都厲 害,前三季已經賺了一○八億元,相當於○九年一整年獲利。如無意外,因為避險成本控制得宜,富邦金也會是今 年的金控獲利王。

在國內用外匯市場避險成本低值得注意的是,壽險龍頭國泰人壽在避險成本控制上卻失了往常水準,不僅超過平 均值,更是國內所有壽險公司中最高者,截至去年第三季,避險成本為三%。國泰人壽發言人林昭廷表示,因為去 年上半年採取替代避險的效果不好,才導致成本增高,「但也只有去年做得比較不好,來年會再努力」。

林昭廷解釋,國泰採取的替代避險指的是用一籃子貨幣避險,購買許多雜幣的遠期外匯,如韓元、澳幣等,一般 而言新台幣升值時,這些外幣也會跟著升值,抵銷新台幣升值壓力,「去年在一籃子貨幣配置比例上較小,才讓績 效變差。」因為動輒上百億元的支出,因此避險成本高低,成了影響壽險公司獲利的關鍵因素之一。法人指出,國 內壽險公司為應付嚴重的利差損,近幾年經營艱困,更讓避險成本的高低成了各家決勝關鍵。

以擁有外幣資產一.二兆元的國泰人壽為例,去年前三季總共花了三%的避險成本,相當於把三六○億元捧給外 資機構買外匯商品,如果國壽這次能和富邦一樣,只花○.六七%的避險,等於可以省下二八○億元。

這數字有多驚人?法人預估,國壽去年獲利約是三十三億元,這二八○億元超過八年獲利,若能大幅省下,對公 司絕對有幫助。

但國泰不能,為何富邦能?龔天行表示,不同於國泰人壽及新光人壽等大型壽險公司,當年因為時空背景,較多 採用海外避險,富邦人壽絕大多數避險是在國內利用外匯市場避險,因為利差與匯率交易成本的關係,所付出的成 本比海外市場低一%至二%。

外匯管制    大型壽險只能乾瞪眼林昭廷說,在○五、○六年時美國和台灣利差將近三%,在台灣避險成本比較高,海外比較便宜,當時才將大部分資金移到海外。

但此一優勢現在顯然已不存在,台美利差縮小,加上國內新台幣兌換美元流動性充足,成本自然較低。 此外,龔天行說,富邦人壽當時買下安泰人壽,而安泰多數採國內外匯市場避險,富邦承接了所有部位,也是富
邦人壽會多以國內新台幣商品避險的主因。

法人表示,早期確實國內外匯避險商品成本較高,這也是老牌壽險公司如新壽、國壽會選擇以海外避險為主的原 因,但如今在成本考量下,想把錢匯回國內避險卻不容易,因為大筆美元匯入會造成新台幣大幅度波動,受限於央 行有外匯管制的規定,因此業者的錢只能停在海外乾瞪眼。

因此,尤其對大型的壽險公司來說,有如甘露般的外匯準備金制度,確實能幫上不少忙,但需要長時間才能看出 效果,金管會也允許業者從特別準備金中提撥五○%作為準備金的第一桶金,以因應前期準備金不足時的突發需求


原本這些特別準備金是壽險公司用來因應兩大突發狀況,第一是重大意外事故,如空難、大地震等,第二是作為 危險變動的準備,如疾病肆虐,一旦發生這兩大狀況,為維持帳上豐沛現金,部分理賠款才以特別準備金支付。

問題來了,若提撥後,特別準備金只剩一半,萬一有突發狀況,壽險公司還有因應能力嗎?林昭廷說,過去台灣 從沒壽險公司使用過特別準備金,就算壽險公司承作包機的保險,因為風險過於集中,也會再找再保公司分散風險,況且從特別準備金中拿出來的錢,主管機關也規定以後要慢慢補回去。


有外匯準備金後是否就能不避險?新光人壽總經理蔡雄繼搖頭說:「當然不是!」真要有那一天,一定是外匯準 備金儲存得非常大,才能漸漸降低避險成本,「現在業界普遍水準是外幣資產的七至八成,以後有機會降到五成以 下。」如何降低避險成本提高獲利,這場「避險競賽」考驗著各壽險公司的智慧。

富邦人壽避險成本低 富邦金控連年當獲利王 公司 避險成本
(%) 避險費用

(億元) 稅後淨利/損(億元) 富邦人壽
2011Q3 0.67 36.83 108.0 2010 1.68 78.00 66.0 2009 0.90 32.00 108.0 國泰人壽
2011Q3 3.00 360.00 29.0 2010 1.80 198.00 -65.0 2009 0.70 58.00 26.0 中國人壽
2011Q3 1.10 28.39 40.0 2010 2.20 48.00 33.0 2009 0.80~1.20 44~67 27.0 新光人壽
2011Q3 0.96 55.50 32.4 2010 2.57 132.00 3.9

2009 低於1

(以0.9%計算) 42.00 1.0 註:避險費用是以外幣資產乘上避險成本而來資料來源:各公司法說會及公開資訊 觀測站,本刊整理

避險 避險就是幫外幣投資部位買匯率波動風險,如果當初拿30億元新台幣換1億美元,但新台幣升值到29元,這1億美元換回新台幣時就只剩29億元,匯損高達1億元,所以壽險公司會從自有資金中,提撥外幣資產的一定比率(通常是2%)去買外匯商品(如外幣資產有1000億元,便提撥20億元),將匯率鎖住,不會讓匯兌損失吃掉投資獲利,當新台幣大幅升值時,也能加碼避險部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98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2012-5-28 TWM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 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 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 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 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 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 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 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 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 「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 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

高估支出、低估收入試算法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7/1918649.html
問有什麼萬無一失的計劃規劃及預測法嗎?如何在做計劃時就真實反映現實,並準確地預估成果?

20年前創業時, 總是出現資金不足、一再增資的狀況,我想事前的計劃一定隱藏了重大缺失。為了抓出癥結,我仔細檢查了幾次創業計劃與實際執行的過程,我發現我在事前規劃 時,往往低估了支出的成本與費用,而高估了收入。這種差異,使整個創業計劃中的毛利變好了,單月平損的時間點提前了,累積總虧損的金額也變小了。總之,因 為這種估測心態上的差異,美化了創業計劃,也使我的創業執行經常捉襟見肘。

為什麼我會高估收入、低估成本?我發覺,我的樂觀、積極進取害事,因為我對新事物、新事業有興趣,所以「浪漫」地想做出一個可行的計劃,以說服我自 己採取行動,結果就出現計劃與現實的巨大落差。發覺這個問題後,我把心態更正為務必精準,所有的預測數字一定要一再檢查、反覆推估,希望計劃與執行能一 致,這就接近了預算編定的精準原則。

可是事後檢驗,精準度仍然不夠,執行與計劃還是有落差,當逆向的落差出現時,我還是面對著極大的危機。我開始思索如何做出萬無一失的計劃,以確保公 司經營的穩定。我開始設想最壞的情況,決定用最悲觀的心態試算財務,這就是我現在奉行不渝的反向高低估財務試算法。我把所有的收入都假設為最壞的狀況,如 遇 SARS、遇到大地震,生意變到最差;其次我把所有的支出,不論是成本或費用,儘可能從高試算。

真正的考驗這時才開始,因為我並不是故意要做一個不可行的計劃,接下來我傾全力去解決這些最壞的狀況。從組織結構的改組,經營策略的調整,到成本費 用的降低,再到擴大生意。如果我的努力得到可以讓我自己滿意的答案,我可以控制最壞的狀況,並且進一步改變最壞的狀況,並從財務試算中得到我可以接受的毛 利率,或者獲利可期,這時我真正得到一個萬無一失的計劃,我才會真正把計劃變成行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203

Gartner:全球IT支出增長疲軟,大數據業務將成驚喜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9348

Gartner預計2012年全球IT支出為3.6萬億美元,低於此前預計的3.75萬億美元。Gartner還預計明年全球IT支出將微幅增長3.8%。微軟和IBM的三季報已經讓市場對IT支出的疲軟感到憂慮。

Gartner:
全球IT支出在2013年預計將超過3.7萬億美元,較2012年預計的3.6萬億美元支出增加3.8%。但大數據(big data)業務將帶來更多驚喜。
 
Gartner高級副總裁Peter Sondergaard表示:「到2015年,全球將新增440萬個IT崗位來支持大數據業務,其中在美國將辛之呢過190萬個IT職位。此外,美國大數 據相關的新增崗位將創造三個IT業意外的就業機會,因此在未來四年裡,信息產業將為美國帶來合計超過600萬個職位。」
 
他還說道:「但這也帶來了挑戰,行業的人才不足。我們的教育體系無法滿足。因此只有1/3的崗位預計能夠得到滿足。數據專家是稀缺商品。IT巨頭們需要立刻吸引這些人才。這些崗位是信息經濟的未來。」
 
以下圖片來自Dave Feinleib
 
 
此外,Gartner還預計到2016年,超過半數的非PC設備將由員工來選擇購買。到2020年末,所有設備中超過半數將由員工來選擇購買。這對蘋果是個好消息,微軟則相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986

英特爾超大規模支出計劃的背後:孤注一擲別無選擇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582

英特爾公司計劃在2013年支出130億美元,以發展和建立未來的製造技術,這個舉動或許在華爾街不那麼受歡迎,但是如果英特爾想要在未來數年中依然保持自己的全球領先地位,可能也沒有什麼別的選擇了。

此前英特爾的支出計劃已經很高,達到了110億美元。週四英特爾宣佈把這個數字提高到130億美元,隨後其股價便在週五大跌7%。

路透社,一些分析師很不看好這個舉動,他們認為,為已經在萎縮的PC市場增加生產力,肯定會得到英特爾不希望的結果。而支出的增長將進一步加大利潤的壓力,PC銷量如果繼續下滑,也會讓英特爾擁有更多的閒置生產力。

但也有分析師持有不同意見,認為英特爾的首要任務就是保持自己的技術領先優勢,成本高昂但卻非常有必要的努力將會在長期內顯現出效力,隨著股價的上漲,這部分支出也能夠彌補回來。同時,將技術提高也會在未來節約成本,幫助英特爾維持利潤。面對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領域的強大對手,這或許是英特爾孤注一擲的機會了。

伯恩斯坦分析師Stacy Rasgon表示,「這是英特爾孤注一擲的表現,如果他們現在停下腳步,台積電和三星就會很快趕上,那時候可能就不那麼容易有翻身之日了。」

在英特爾2013年130億美元的資本支出計劃中,20億美元將用於擴大加工設備的規模,另外110億美元將用於英特爾製造技術的改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958

麥當勞財報不及預期,警告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影響消費者支出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0708

週一,麥當勞(McDonald's)公佈的第二季度財務報告顯示,公司的盈利和收入不及預期,並警告全球經濟的疲軟將影響公司下半年銷售。隨後,該公司股價下跌。

麥當勞公佈的財務報告顯示,該公司第二季度淨利潤14億美元,每股收益1.38美元;去年同期,該公司淨利潤為13.5億美元,每股收益為1.32美元。市場預期該公司的每股收益為1.40美元。該公司的總收入攀升至70.8億美元,但是仍低於70.9億美元的市場預期。

麥當勞財務報告公佈後,該公司股價下跌2.7%。

去年夏季接任麥當勞CEO的Don Thompson表示,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已經導致許多消費者削減消費支出

Thompson稱:「根據目前的銷售趨勢判斷,我們預計公司今年下半年的銷售仍將受到挑戰。

隨著競爭日益激烈,麥當勞在美國推出了「一美元套餐」,且在歐洲推出了「組合套餐」以吸引消費者。

華爾街的分析師曾預計,隨著食品通脹和其它壓力放緩,麥當勞的業務將於今年中期好轉。

Edward Jones的Jack Russo 稱:「我本來預計麥當勞財務報告的結果會稍微更加樂觀一點。」

此外,競爭對手Burger King和Wendy's已經在新的管理下修改了它們的套餐方案,而Taco Bell已經從新產品中獲得巨額收入。

Capital Markets的分析師Mark Kalinowski 稱:「如果Wendy's將Pretzel Bacon Cheeseburger當作它們的永久菜單(這種可能性日益攀升),麥當勞總體的壓力可能會持續至第三季度,或許時間更久。」

麥當勞的全球同店銷售(或開業超過12個月的餐飲連鎖店)僅上升1%。美國銷售增長1%,但是歐洲銷售卻下跌0.1%,其它地區下降0.3%。

高盛表示:「這將影響該公司下半年的良好勢頭。我們預計麥當勞的股價將走低,尤其是在該公司7月份的同店銷售顯著下降的情況下。」

儘管麥當勞的股價年初至今已經累計上漲了13%,但是與一些競爭對手和市場指數相比,該公司股價漲幅仍然偏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81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