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建築股

其實香港的建築股買少見少,要賣殼都賣晒,如馮祥記(瀚智集團)、良記(現泰德陽光)等,剩下那些都有兼營物業投資及物業管理業務,甚至和主營不相關的業務,淨建築業務的公司是非常少。

如近期的新昌(已賣殼)兼併其原母公司的新昌管理、俊和投資中國物業及藥業、香港地產等、榮康投資中國鐵路廣告、瑞安從事水泥、爛尾樓及中國物業(全部股權已售予大股東)等、興盛創建投資香港物業、中國建築投資外國工程及收購母公司中海發展的物業。

其實尚有殼王的保華建業,這隻股原名友暉雲石,是友聯建材分拆出來,友聯建材是燒才子的公司,後來搞科網失敗,友聯建材被迫賣予魯連城,魯又讓陳殼王接手,陳殼王把公司接過後,將 友聯建材賣給李二公子,李二公子把貝沙灣等物業注入,成為盈大地產,而友暉雲石則由陳注入保華的建築業務,易名保華建業,從而把友暉雲石和友聯建材分開。

該幾年派息很好,都有八九厘,加上前年賣出那個大廈都套現幾億,派息應能繼續。

但是數字看來確實不錯吧,但不能排除殼王供股的機會。

做鋼鐵貿易的高力集團,都算是價投選擇股之一,他們做好多生意,但profit margin 低影響盈利,若是真的能有高的profit margin,對盈利確有幫助,但是該等生意需要大量資金,銀行貸款是少不了的,由於該行的特性,資金會很短絀,派息可能繼續會維持偏低水平,若銀行利息 上升,導致利息支出上升,也對其盈利有影響。

加上公司股本得5億股,市值只1億多一點,股東作風不俗,不能排除成殼的機會。

創業板做棚的匯隆控股,雖有潛質,但盈利太少,在炒高價格之後不久供股集資,作風不太良好。

有利的請看以下博文:

http://blog.zkiz.com/greatsoup?s=406
在這幾隻中,榮康、保華、匯隆已可淘汰,中國建築的規模及估值頗高,況且又拆股,亦可不選,其餘的公司的財務也算健全,可以研究一下誰是購買的對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19

十大基建未上馬私人工程減 建築企業:今年續捱苦

2009-02-02  AppleDaily


【本報訊】環球經濟急挫,百業不振,各國政府均積極透過基建投資刺激經濟,港府以十大基建作為本港經濟救命劑,令人期待建築行業於09年一枝獨秀;但多家上市建築公司對今年業務不寄予厚望,原因是十大基建工程要至09年第4季才逐步落實。

記者:周燕芬

經濟師指出,政府開支將是今年唯一經濟增長點,但由建築工程所帶動的經濟增長,只約0.3個百分點。

惠 記集團(610)副主席單偉彪對今年建築市道不看好,指十大基建項目仍處設計階段,要待明年下半年才有望落實,相信要待2010年才令全行受惠,今年建築 業仍然「辛苦」。雖然政府明年會加推一些短期中小型工程,他估計政府工程總值,會由08年約250億元增至290億元,但未必可抵銷私人發展商工程項目下 跌情況。

新昌力爭教育界工程

新昌營造(404)非執行董事陳家駒表示,私人建築市場萎縮,對上市的建築公司影響不大,因為有 關工程多由發展商內部的建築公司承擔。他指本港的建築股「食粥食飯都係靠政府」,但對區議會推出的數百萬元地區工程興趣不大,反而大學「三改四」學制下, 不少大學需要興建宿舍、教學大樓、圖書館等價值較大的工程項目,將是新昌積極爭取的對象。

政府開支成經濟增長點

對於政府大力 投資建設項目,恒生銀行(011)高級經濟師范婉兒預期,十大基建工程將提前今年第4季上馬,可望因此帶動09年本港經濟增長提升0.2個百分點,之後5 年平均每年均可帶動1個百分點;另外政府於2009至2010年度亦會推出400億元其他工程項目,將可為09年經濟增長提升0.1個百分點。她預期,今 年本港的消費、投資及外貿均會呈現下跌,政府開支是本港經濟唯一增長點。瑞信報告指出,政府推出的中小型工務項目,需要獲區議會合作,令推快進程面對挑 戰;而十大基建工程最快下半年才啓動,料今年失業率會升至年底的6%。

香港十大基建內容

‧1.南港島線完工期:2015年前 投資額:70億元‧2.沙中線完工期:2015年及2019年投資額:374億元‧3.屯門西繞道及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完工期:2016年前投資 額:201億元‧4.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完工期:2014年前投資額:395億元‧5.港珠澳大橋完工期:2013年前投資額:港府佔67.5億元人民 幣‧6.港深機場交通接駁計劃完工期:規劃中投資額:規劃中‧7.港深共同開發河套完工期:有待落實投資額:有待落實‧8.西九文化區完工期:規劃中投資 額:規劃中‧9.啓德發展計劃完工期:2013年至2021年投資額:逾1000億元‧10.新發展區完工期:規劃中投資額:規劃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58

兴业太阳能飙涨调查:建筑业中的新能源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4-16/HTML_BMBVUSP8I0MX.html


4月9日,太阳能概念火爆异常。A股市场太阳能概念股大幅上扬,港股太阳能概念股也成为明星。华基光电(0155.HK)上涨20%,阳光能源(0757.HK)上涨15%。

涨幅最大的是兴业太阳能(0750.HK)。其当日高开后,一路冲击,最高涨幅达40%,收盘涨幅仍达24.48%,报2.39港元。而之前的两个交易日,兴业太阳能已累计上涨12%。

值得注意的是,此番表现抢眼的兴业太阳能,今年1月13日上市首日,开盘价仅1.07港元,仅三个月,其涨幅已超过123%。兴业太阳能也由此迈入10亿港元市值俱乐部。

根据兴业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主要从事传统幕墙(建筑外立面玻璃组成部分)工程的设计、装配及安装,及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的设计、装配及安装。此外,公司还生产销售太阳能产品及幕墙产品。

流血招股

 “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上涨,公司没有敏感信息未披露,估计联交所会让我们出文件解释。”兴业太阳能董事会主席兼执行董事刘红维告诉记者。

实际上,“上市与不上市,我们内部也有激烈争论。但公司管理层最终决定还是上。”刘红维说。

争论原因是,今年初,金融危机蔓延导致市场低迷,不管是A股还是港股都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兴业太阳能正是此时登陆香港主板。

1月13日,中国兴业太阳能技术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主板上市,发行价1.05港元/股。有媒体曾将此招股价称为“流血上市”。此种说法并不为过,因为这已十分接近PE投资的成本价,有点内地“原始股”的意味。

令刘红维欣慰的是,兴业太阳能的认购和上市表现都很好:超额认购70倍;上市后三日内上涨43.8%;这都好于同期上市的其他股票。同日上市的海峡石化只超额认购2.11倍,并于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

幸运之神在“流血”之后姗姗而来。

4月7日,财政部及住建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加快光电在城乡建设领域的推广应用。

“这是重大机遇,太阳能项目国内市场就此打开,空间巨大。”刘红维表示,“补贴力度之大,超乎预期,政策出台非常突然,没想到这么快。”

在刘红维看来,上述政策出台后,中国的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将迅猛发展,这对于从事BIPV设计安装的兴业太阳能是历史性机遇。

建筑业中的新能源

在兴业太阳能生产车间。工人正将买来的电池板装到车工好的铝合金框架中。再由专业施工队伍安装到建筑物便可。与传统幕墙不同的是,其玻璃中间多了一层可以发电的薄膜太阳能电池。

事实上,记者参观的生产车间,仅是光伏幕墙示范项目。大多数项目工作在工地现场完成。

“买过来电池板,需要封装等一系列工序,有的在工地完成,有的在当地建有厂房。”兴业太阳能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 幕墙发电设备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光伏设备发电本身具有不稳定性,需要控制系统,且要并入城市电网。优先利用太阳能发电,不够时,再使用城网电力。这就需 要太阳能方面的专业技能和经验。建筑幕墙发电安装涉及到两个行业,一个是传统的幕墙设计安装,一个是太阳能设备的设计安装。缺乏行业经验,这个事都做不 好。这一点,我们都具备。而且,具有3年运作经验。”刘红维告诉记者。

“2007年,光伏项目占主营收入的20%,传统幕墙项目占大头。2008年,光伏业务已上升到35%-40%,今年一季度,大约上升到50%。”刘红维告诉记者,“现在,光伏项目合同饱满。”

盈利能力方面,传统幕墙业务的面利率在10%-20%,而光伏幕墙则在20%-30%。

在刘红维看来,国内鲜有其竞争对手,“同时具备传统幕墙、光伏设计安装能力经验的企业很少。仅汕头一家企业是潜在竞争对手,现在它没有上市。”

“全国有500个铁路站房(铁路候车大楼)需要新建,新建规划中,太阳能屋顶被提出来。铁路站房是最适宜利用太阳能的建筑之一,庞大的屋顶面积加以利用,也节约了能源。”但刘红维没有告诉记者,已获得500个站房的多少个项目。

“威海市民广场,光伏铺设面积7000平方米,这是我们目前最大的光伏工程。”刘红维透露。

“我估计,国家新能源补贴政策力度会逐年降低,这在德国、美国已得到证实。所以说,近几年是黄金发展期。”刘红维说。

“ 传统幕墙大家都会,如果是光伏幕墙,会的人很少,兴业太阳能就是一家。” 富友富勤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唐弢告诉记者,“未来几年,很难有企业跟进。大型工程招标时,肯定看重企业的行业经验。这正是兴业具备的。”富友富勤是兴 业太阳能独立财务顾问,2004年就进入投资,并指导兴业太阳能私募融资及香港上市。

光伏行业一位研究员告诉记者。“光伏市场是扩大的,从这一点说,盈利增长的确定性非常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288

中環在線:為中建築失眠孫總想住6.68元 李華華


2009-07-30  AppleDaily





 

失眠原因不外乎壓力大,或者興奮過度,中國海外(688)同埋中國建築(3311)嘅母公司中國建築股份,噚日喺上海交易所掛牌,董事長孫文傑仲自爆,話上市前一晚開心到徹夜難眠,咁究竟佢瞓唔着嘅時候諗緊乜?咪就係開盤價囉﹗

孫文傑講笑話,前日成晚喺度默念公司嘅開盤價係6.68元(人民幣.下同),何解?

之唔係因為中建築股份編號係「601668」,噚朝股份開出6.7元,比起發行價4.18元,漲咗60.3個巴仙,若果四捨五入計,佢可以話係默念成功。

唔知孫總下次失眠,或者發夢,會唔會睇到股價升到66.8元,甚至係668元呢?

仲記唔記得中石油(857)當年回歸A股,好多內地散戶支持,高位接貨者眾,點知股價之後如江河日下,一班忠實粉絲傷心欲絕。

有口痕友問孫文傑,中建築股份會唔會成為中石油第二?孫總好大反應咁話:「不可能了!」佢解釋,從大嘅市場環境、加埋需求關係同質素,再睇埋投資者嘅心理各方面,公司表現各有不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87

中国建筑全产业链发力楼市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9/wMMDAwMDIxMDAwMA.html

一直“掩藏”在中海地产(00688.HK)光环后的中建地产沉默中爆发,在北京连推十个项目,冲击京城“百亿军团”。

据本报记者了解,未来中国建筑(601668.SH)将加速整合旗下二级公司的房地产资源。

中建地产董事长李百安表示,背靠母公司中国建筑,中建地产将发挥产业链优势、加强组合协调能力,力争把中建地产打造成“全产业链的房地产公司”。

12 月7日,中建地产首度对外发布品牌。万科集团副总裁北京万科总经理毛大庆认为,中建地产有其他房地产企业难以复制的特征,是包含全产业链条的企业,且中建 (品牌)具有宽阔的国际化背景,一直承担着中国建筑企业“走出去”的责任。早年有过新加坡工作和居住经历的毛大庆称,在新加坡大约有一半以上的保障性住宅 都是中建承建的。

在中国建筑的主营业务中,房屋建筑工程业务虽然是收入的主要来源,而房地产投资开发却是利润的主要来源。在IPO路演时,提及中国建筑的竞争优势,中国建筑董事长易军分析道,“房建和地产互为上下游产业,一个经营稳健、一个盈利能力强。”

不难理解,中国建筑发展房地产业务的决心。中国建筑2009年年报也显示,力争用3至5年时间,将房屋建筑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和房地产开发与投资的利润构成由2008年的4∶1∶5调整为3∶1∶6。2009年,这一比例为3∶0.8∶6.2。


根据中国建筑集团整体上市的需要,2007年中建地产组建,代表中建股份负责经营管理全系统不含中海地产的房地产业务。中建系旗下所有房地产业务,除中海地产品牌以外的部分都纳入中建地产。

虽 然在管控架构上,散落在各子公司的地产资源都统一收归中建地产管理,但在中国建筑财务报表上并未单独立项。据中国建筑招股说明书显示,中建地产有30家附 属子公司,主要是中建八个工程局旗下的项目公司,遍布全国16个省市,正在开发的项目达50个。最新数据显示,中建地产土地储备已达到1560万平方米。

中国建筑易军董事长在公开描述中国建筑对中海地产和中建地产制定的明确发展规划时表示,“中海地产定位于内地城市及港澳地区专营高中档精品住宅及商业地产,而中建地产主要业务定位是大众精品住房和保障性住宅开发,这符合国家的房地产业政策导向。”

然 而2009年底,中建地产也曾陷入高价地的争夺中。虽然从此后土地市场的发展轨迹来看,中建所取地块价格被新的地王刷新。但受土地成本的制约,中建地产也 开发一些高档住宅产品,这样,有时会打破之前的定位。外界曾有评论担心,二者会形成相互竞争的关系。但中建地产高层告诉本报记者,集团希望中海地产和中建 地产形成协调运营的格局,二者共同做大中国建筑的房地产业务。“市场真的很大,双方竞争的几率很小。”这位高层告诉本报记者。

而事实上,中 建地产也制定了清晰的战略。确定城市综合开发、居住地产、商务地产和保障住房四大业务线。通过城市综合开发,获取成本更低的土地资源。上市一年多以来,中 国建筑已经签署5个城市综合开发建设项目,加上原有项目,未来累计投资金额将超过千亿。未来,中建地产还将利用各地工程局的平台大力拓展当地资源,拓展在 中西部城市的业务。

据管理层透露,中国建筑将进一步加大保障房的建设力度,通过发挥其全产业链的优势,控制成本,获取规模效益。中建地产不希望仅仅扮演代建角色,而希望将保障房建设作为稳定的商业模式。据透露,中建地产未来也有意考虑建立基金平台,运营房地产业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28

包辦南京、蘇州四棟摩天樓的台灣建築師 溫子先 征服中國家電大王的心

2010-12-27  TCM




撰文‧梁任瑋

是誰 可以讓二○一○年胡潤零售富豪榜首富、中國最大連鎖家電品牌蘇寧電器董事長張近東,放心把旗下所有建築設計都交給他?南京河西奧體新城廣場、蘇寧徐州廣 場、南京鼓樓科技園區、南京湖南路廣場這四棟由蘇寧電器投資興建,即將在五年內完工的摩天樓,幕後都由同一位建築師設計,他是來自台灣的溫子先。

今年四十七歲的溫子先,一個對多數台灣人仍相當陌生的名字,卻已在中國設計圈享有高知名度。

○ 九年,溫子先獲得CNBC亞太地區商業地產建築獎的「西交利物浦大學行政資訊大樓」,奠定他在中國建築界的地位。由CNBC評選的國際商業地產獎,代表商 業地產領域設計與建築最高水準的全球性獎項之一,該獎項包括建築獎、室內設計獎、最佳工業發展獎及最佳物業代理獎等,溫子先是台灣第一位獲此殊榮的建築 師。

從倒數第二名到建築博士

在風光亮麗的背後,誰也沒想到,這位從小不愛念書的小孩,長大後,不但念到博士,甚至成為受人尊敬的建築師。

故 事要從三十七年前的台北說起。溫子先生於台灣,外婆是銘傳大學創辦人包德明,「念光仁小學一年級時,我是全班倒數第三名,二年級時變倒數第二名,我爸擔心 若這樣念下去,可能連國小都畢不了業,乾脆送我出國。」溫子先說,「那時候我每天都在玩,調皮搗蛋,討厭上學,連課本都不知道放在哪裡。」出身教育世家, 卻不愛念書,溫子先的童年著實令父母相當頭痛。

十歲時,溫子先隨家人移民美國,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移民美國後,愛畫畫的溫子先彷彿找到新 樂園,升高三那年暑假,他投稿雜誌得到繪畫第一名,讓他建立了對美術領域的自信。有一天他看到一位哈佛大學建築系學生的作品,讓他對建築產生興趣,但父母 一直反對他畫畫,要他當工程師、律師,「念建築算是擦邊球。」這讓他順利申請到美國賓州大學建築系,不但以全系第一名的優秀成績升上賓大建築研究所,最後 又以全所第一名畢業。

研究所畢業後,溫子先的同學梁銘剛、儲瑞基邀他一起回台灣開建築師事務所,於是他一邊到銘傳大學教書,一邊開始接案,後來為了念北京清華大學建築研究所博士班又離開台灣。

從家具廠老闆到設計總監

到大陸發展這項決定,在當時遭遇所有親友反對。「只有我父親贊成我去中國大陸。」溫子先說,二十年前,中國大陸房地產市場還沒有發展起來,更遑論建築設計的市場規模,但是溫父當時就看到未來中國建築業勢必朝氣蓬勃,於是鼓勵溫子先去闖闖看。

剛 開始到中國大陸,為了養活自己,溫子先和同樣是建築師的大陸妻子吳華開了一家家具工廠,專門供應西式連鎖速食店的木製家具、鐵製家具,全盛時期在中國市占 率高達六成。溫子先說,因為他們懂設計、又自己大量生產,成本可以壓得很低,假設一張桌子售價四百元,他們成本只要一百元,這門生意也累積了溫子先創業生 涯的第一桶金。

一九九七年,溫子先為了專心做建築設計,把公司賣掉,獲利了結,這個時期也讓他搭上中國建築市場起飛的年代,接案量大增。溫子先說,雖然中國大陸房市起步晚,但是大陸建商很能接受實驗性、創新的點子,這對建築師來說,就是一張大白紙,有無限的施展空間。

○三年,倫敦知名建築師事務所RMJM找上了溫子先設計奧運中國會展中心,是溫子先首次參與中國大型公共建築案,也讓他後來有機會設計青島大劇院,更因此拿到○六年美國建築師學會大獎,並被英國凱達建築師事務所挖角,擔任設計總監,這也是該公司第一位台灣人擔任此職務。

因 為擅長規畫大型公共建築,○八年,蘇州西交利物浦大學委託溫子先設計行政資訊大樓,善於將東方文化融入建築的溫子先就地取材,以「太湖石」為設計概念,將 石頭的窟窿切平為四方體,不但同時滿足了採光、通風、交通等結構問題,也賦予了大樓如太湖石般玲瓏剔透的美感,整座建築遵照世界一流建築標準,構思巧妙, 自然天成,並將中西文化傳統相融合。

從學術界成功轉戰商業界

因為數件作品陸續受到國際矚目,也讓蘇寧電器董事長張近東主動接觸溫子先,其中最大的一宗建案就是,總開發金額高達台幣三百億元的南京河西奧體新城廣場開發案。

溫 子先回憶剛接河西奧體新城時,前後只有兩周設計時間,當時剛到凱達任職的溫子先,沒有固定班底,又遇上同事與他作對,他只好自己「校長兼撞鐘」,熬夜三、 四天才把作品趕出來。後來他以「雙人吻」的設計概念獲得張近東認同,隨後並把手中其他三個開發案統統交給溫子先設計,讓他成為蘇寧「首席設計師」。

從 學術界成功轉戰商業界的溫子先,因為待過台灣與中國,非常擅長將中國老祖宗的智慧與建築物結合,讓大眾快速了解他的設計理念,例如,「已停用的檢字機,可 以變成建築物層次交錯的外觀;中國的祥雲圖騰,也可以變成辦公群樓的分布圖案,這很合中國業主口味。」溫子先的同事Kelly說。

「Building(建 物)可以滿足人類的基本需求,但只有Architecture(建築)可以永久留傳。」對建築充滿堅持理念的溫子先自稱,自己基因裡有一種不怕死、賭一下 的個性,成為推動他不斷挑戰未知的原動力,這也是他特別適合在中國生存的條件,加上中國業主大為賞識,讓溫子先的表現機會特別多。

認識溫子先十幾年的甲桂林廣告董事長張裕能說,溫子先那一代的台灣建築師,對於建築仍充滿高度理想,所以他回台灣後,將銘傳大學室內設計系改為建築系,這也反映出那個時代的氛圍。

一個原本在台灣教育體制內適應不良的頑皮小孩,因為對興趣與理想永不放棄,不但把自己推向國際舞台,也在台灣建築界寫下不平凡的一頁。

溫子先

出生:1963年

現職:英國凱達環球(Aedas)北京設計總監學歷:北京清華大學建築系博士

美國賓州大學建築系碩士

經歷:銘傳大學建築系系主任RMJM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90

“双反”致去年净利下滑25% 忠旺今年拟退出建筑铝材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126/2199777.shtml


每经记者 喻春来 发自北京
美国去年对中国出口的部分铝型材实施的反倾销及反补贴措施,让中国最大的工业铝型材研发制造商中国忠旺控股有限公司(01333,HK)很“受伤”,近日,该公司发布盈警称,去年净利润将同比下降25%。
昨日(1月25日),忠旺一名高管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透露,2010年公司的净利润约为27亿元,比2009年的35亿元明显下降。不过,他表示,今年公司将转型,重点开拓美国之外的海外市场,并扩大国内的市场份额,特别是在高铁、航空以及电力等市场。
据公开资料显示,忠旺未来将把重心放在扩大工业铝型材的生产规模上,而其借以起家的建筑铝型材业务将在2011年彻底退出。
忠旺对美出口基本停止
1月21日,该公司发布公告称,预期公司截至2010年12月底,全年股东应占溢利将较2009年同期减少超过25%,预期业绩倒退的主要原因就是美国对中国出口的部分铝型材产品的“双反”,导致其对美国的出口销售量大幅减少。
2010年9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初步裁定对忠旺铝型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忠旺)等三家中国公司征收税率为137.65%的反补贴税。10月28日,反倾销调查结果揭晓,所有中国涉案铝企均被裁定59.31%的反倾销税。
“自去年9月,美国商务部启动‘双反’后,公司向美国的产品出口逐步萎缩,现在几乎没有对美国的出口。”上述高管说。
公司报表显示,2009年公司在美国市场的收入约为56.57亿元,占总收入比例的40.8%;2010年仅上半年,美国分部收入已达26.71亿元,占当年同期总收入比例约41.2%。
忠旺去年的业绩报告将于今年3月公布。
去年前三季度,该公司对美销售收入下跌了13%,至30.64亿元。行业分析师称,忠旺去年上半年的盈利约21亿元,前三季度为25.6亿元,也就是 说,第三季度的盈利只有4.6亿元。同时,去年上半年盈利同比增长了28.8%,前三季度仅增长约6.8%,而第三季度正好是美国反补贴调查结果出炉的时 候。同时,公司上半年的整体毛利率是47.5%,前三季度毛利率则下降至43.9%。可见美国的“双反”调查对该公司的影响不小。
此外,2010年,公司将战略重心转向工业铝型材领域后,缩减了建筑铝型材的生产与销售,致使建筑铝型材产品的销售收益减少及建筑铝型材机器设备可能存在减值损失。
重点拓展美国以外市场
上述高管向记者表示,除美国外,忠旺现阶段只有在澳大利亚有少部分出口,其他国家出口量较少。今年,公司将积极开拓美国之外的海外市场,目前正在调研这些目标市场。
不过,他强调,现阶段还没有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的计划。
该公司报告称,去年前三季度,公司对美国以外地区的出口销售同比大幅增加,由874.8万元增至13.8657亿元,增幅惊人,达到158倍。海外销售收益达到44.5亿元,占公司总收益的比例不减反增,从36.6%升至50.6%。
除了海外市场,上述高管还透露,今年,忠旺还将加大国内市场的销售力度,特别是扩大在国内交通领域中的高铁、航空以及电力等市场的销售份额。
公司报告称,2009年,忠旺的总销售额中,海外市场占比44%左右,国内市场占比64%左右。
“2011年,公司将会有新的投资项目,其中有新上铝板的生产线项目,以进一步拓宽产品线和市场领域。”上述人士说。
自2003年起,忠旺已全面推进向交通运输、机械装备及电力工程等领域高附加值工业铝型材的调整,并于2009年成功完成从建筑铝型材向工业铝型材的转型。
工业铝型材主要用于建造高铁、列车以及电网等产品,其中高铁和城市轨道是工业铝型材的主要市场。
去年前三季度,忠旺工业用铝材实现销售收入83.97亿元,较2009年的76.45亿元提高近一成。同时,建筑用铝材的销售收入略超4亿元,同比大幅下降近八成。
这一过程伴随着痛苦。由于建筑用铝材销售收入的锐减,该公司去年前三季度整体收入同比下降8.7%,上半年则是增长2.3%。
上述高管称:“2011年,忠旺的净利润将改变同比下滑的局面,比2010年有所增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26

1973年建築業鉅子梁振邦提出的5點意見

 

1973年2月15日,鑑於當年股市熾熱,且有大量暗箱的情況出現,這位從事建築業的梁振邦先生在香港專科市場演講中,對當時的股市提出5點意見,在此列出其意見如下:

1. 停止拍地,政府負責增建房屋

他 認為推高股價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某部分上市公司成功籌集資金,使得他們資金充裕,所以他們能以高價搶地,甚至有部分人士指出如果某部分人士不和他們合作,就 會故使他們以高價搶得地皮云云,就算降低拍賣價及付款方法也無補於事。他們高價搶得地皮後,股價就上升,導致有人以高價購得股票,導致損失,且建出來的物 業價格就會相應提升,使一般市民負擔不來,導致社會不穩。

故此,他認為政府應停止拍地,把所有屋宇改由政府興建,價格則由成本加上部分利潤而定,如此樓價則會大幅下降,亦安定民生,增加庫房收入。如果政府人士不足,私人公司可以承接該等工程。

2. 政府應多發行公共事業股票

他指出政府應該以高息多發行公共事業股票,計劃愈大愈好,越多越妙,並以資金多興建基建如水塘、跑道、住屋、廠房、天橋、行人隧道等,因為公共股票較少可操縱消息,如此即可避免投資者被愚弄,亦可以改變現時股票需要達百多年才能回本之弊。

3. 明令禁止股票市場人士作出損害公司行為

他在演講中講到,應禁止股票市場人士禁止擔任董事、並禁止內幕交易、甚至關連交易中低賣高買的行為,以達致他們暴利的目的,他認為,如此即像沙蟹中股票看不清底牌一樣,但是管理層可以看到股民的底牌,如此看來,投資者不輸才怪。

4. 上市公司購買資產估值工作應由政府處理

他提出,財政司(即現時的「財政司司長」)委任小組調查重估實際之估值供股民參考,這可杜絕部分因利益關係作出的估值師報告過分提高股值,以欺騙投資者的情況出現,但因為香港是一個自由市場,「假如市民仍願以十元購入一隻只值二角錢既舊且壞雞蛋,則無話可說。」

當年他更提及當年股票的情況,「一間虧蝕中而且沒有遠景和實際地權利益的股票,卻以龐大數字號召上市,實使人迷惘感概」。

5. 交易所負責人應對投資者負責

他對此有三個建議,第一為交易所負責人應解釋每日上市公司股價變化之理由,第二為交易所主席應提高透明度,且每年輪選,避免久任主席及權力過份集中。第三為四會應合而為一,使市價更為劃一,股市不會受旁門左道摧殘,且在互相監管下,不容易作弊或貪污受賄。

在看完他的說話後,現在我逐點給予一些評論。

1. 關於他提及的停止拍地,多興建類似居屋公營房屋,這是一項干擾市場的行為,況且上市公司高價購地是私人選擇,公司後來無論高低價售出物業導致獲利或虧損, 只是管理層的眼光的問題,股價上升下降已反映一切,如果以高價投資就是指他們不理性,要禁止投地,已和他第3點指出香港是自由市場,已是互相矛盾。

況且如果高價賣地,庫房收入增加,使政府可增加財源去作更多長遠的計劃,現時犧牲這個機會,把全部地皮改為公營建議,只能低價賣屋,未能盡情釋放土地的價值,會導致庫房流失更多。

何況,如不再推出地皮,導致物業供應斷層,樓價豈不是升幅更大,更多人買不起物業?何況不再拍賣,政府減少了一項收入,且要付出資金為未來物業投建,資金需求更大,政府如何平衡預算?

政府稅基一向狹窄,主要都是在薪俸稅和利得稅,如果增加該兩項稅款,只會使商業經營抑制,商人為減少稅項,導致瞞稅情況出現,收入下降,使得政府陷入惡性循環之中。

因為政府當年沒有興建出售房屋的經驗,加上他提出可委任私營處理事項,故此在由此在權力集中於政府、配套不相符及沒有廉政公署的情況之下,將會滋生嚴重貪污的情況,將會較當年由私人建屋的情況更壞。

但是,如果任由物業價格上升,將會導致市民耗盡一生積蓄,亦不能購屋,這會導致社會不穩,我是非常認同,但不一定是政府停止拍地可以解決到的,政府在此處應扮演的是輔助的角色,不是主導的角色。

在數年後,他的建議演生成為公共居屋的計劃,以居屋補貼公屋,興建廉租的商場以方便廉租屋住戶低價購物,是一個良好的設計,可以為廉租屋建立資金來源,亦可保護社會上有流動階梯,亦可利用居屋來協調住宅供應,避免房價過高,以導致社會問題出現。

2. 關於他第2點建議,我想請問當年電力及煤氣已由私人經營,只剩下水務由政府經營,他的建議是否把其他業務國有化? 這又違反了第3點自由市場的原則了。

況且要派高息,先要有盈利來源,水務本身不能賺錢,橋樑、隧道、開發大嶼山投資資金龐大,且長時期未能回本,又如何確認高息呢?

況且,公營機構效率降低,且管理人員並不是產權的擁有者,會導致大量利益不相稱的問題出現,如果規模大了,會變成私人王國,造成大量暗箱操作,以自己利益置於公司利益之上的情形出現,導致庫房資金流失。

這和他之前講的「因為公共股票較少可操縱消息,如此即可避免投資者被愚弄,亦可以改變現時股票需要達百多年才能回本之弊」,似乎只是轉變了另一個模式。

如果你想起1和2的建議,又想起他做甚麼,自己覺得他在這兩點上完全是把公司和自己利益置於公眾利益之上,所以幾乎只能部分接納,甚至完全不接納。

3. 其實這些東西一早應該有,因為這能避免管理層耗用公司資財的情況出現。現在上市規則亦已經有相關的關聯交易的細則出現,但仍是不能防止部分大股東出術的行為出現,但我明白他們只是不懂上市公司的原理吧。

如果他們能製造多年的盈利的話,將會較他們賺一時之利更好,如果以當年100倍P/E計算,只要他們持有10%的股權,製造多1元的盈利,將會多10元的財富,豈不是更好?所以節省公司開支,把開支多歸入自己,會有好處的。

但是他們知道這原理,也要這樣做,多數也是自己財務處理失敗導致的問題所致,但是如果是後者,我們為何要購買他們的股票?

4. 我認為到現在這問題仍未能完全杜絕,亦建議政府儘快實行類似的制度,就算財政司司長、證監會不能做,也應該給一個有足夠持股量的股東可以委任自己的估值師,自由為該資產進行估值,如估值過高,股東可召開股東大會,推翻收購。

5. 第一個交易簡直是不能接受,有時升跌哪能有原因呢,只能使上市公司發佈資料要及時讓公眾得悉,就已經是良好的制度。

至於第二及第三個提議,其實絕對不錯的建議,且是可以實行的。但是第二個建議要到1987年股災時,承著主席李福兆被控受賄,才能真正處理交易所是獨立王國的現象。

至於第三項,在1974年7月已經開始,但至1986年才正式合併,詳情可參考維基百科「香港證券及期貨交易史」。

總的來說,這位梁先生所談的東西,雖不乏擲地有聲之言,但是亦可以看見當年一部分人士對市場的不瞭解,亦摻雜了私人利益,不過第4點到現在仍適用,所以仍有一定價值,值得參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41

串聯兩岸業務 全球第二大建築師事務所將登台 香港三大富豪最愛用的建築師


2011-11-14  TCW




全球第二大建築師事務所凱達環球,二十六年前是一間只有三位員工的小事務所,建築師出身的英國籍創辦人紀達夫,卻可以打破區域的藩籬,將公司發展成擁有一 三○○位員工的跨國建築師集團,營收高達二.二一億美元。

撰文‧梁任瑋

建築師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最本土的行業,脫離一個區域,就得適應不同文化設計,但他的公司不但有本事在全球四大洲有三十五家分公司,生意還做到非洲去,他 就是凱達環球(Aedas)建築師事務所主席紀達夫(Keith Griffiths)。

凱達環球目前是全球第二大、香港第一大建築師事務所,香港三大財團長江實業、恆基兆業、新鴻基都是他的業主,香港凱達環球去年營收高達二.二一億美元,光 是香港就有七百名員工。二○○八年金融海嘯時,香港凱達環球一口氣裁員一一五位,還一度成為香港大新聞。

亞洲市場是凱達環球的大本營,有一三○○位員工,十月底,紀達夫帶著凱達環球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韋業啟、北京分公司總監溫子先悄悄來台拜訪。他的計畫是三 年內來台灣成立分公司,將兩岸三地的建築設計業務串聯起來。

外籍兵團建築師來勢洶洶

事實上,台灣建案規模過小、找外國建築師設計不符成本,但吸引像紀達夫這樣的大師登台搶生意,主要是看好兩岸的房地產商機,隨著凱達環球進軍台灣市場,地 產業恐掀起一股外籍兵團建築師的熱潮。

創辦凱達環球的紀達夫,出生英國西南部鄉下威爾斯。五、六歲時,他就特別著迷空間感與光影變化,因為威爾斯日照不多,他印象中,陽光照射到屋內桌角的陰影 總是如虛線般斷裂,那是一名孩子接觸建築的源頭,喜歡畫畫的他,最後也如願走上建築師這條路。

靠購併壯大 登上事業巔峰一九八二年,紀達夫跟隨英國知名建築大師諾曼.佛斯特(Norman Foster)到香港設計匯豐銀行總部,開啟他與香港的不解之緣。「我很幸運在那個時候來到亞洲,趕上當時香港經濟準備起飛的時機。」紀達夫說。

一九八五年,紀達夫在香港自立門戶,成立建築師事務所LPT。雖然草創時期只有三位員工,在天時地利人和條件配合下,紀達夫接案量越來越多。但他發現,光 在香港發展是不夠的,如果不能與紐約、巴黎、倫敦、東京接軌,在他眼中永遠就只是一家本土公司。

二○○○年,企圖心旺盛的紀達夫,趁勢合併有一一四年歷史的英國老牌建築師事務所AHR,並將LPT與AHR兩家公司改組為凱達環球,這個關鍵抉擇,不但 讓紀達夫的建築事業登上頂峰,也讓凱達環球有機會晉升為跨國建築師集團之列。

然而,凱達環球真正的轉型成功,在於紀達夫將建築設計與企管經營,兩個毫無交集的平行線產生交集。一開始,凱達環球也只做香港的公共建築、住宅案,後來因 為業務擴展到海外,才陸續到東南亞、美洲、歐洲與中東成立分公司。這些散落在海外的三十五家分公司,因為大量採用本地建築師擔任總經理,不僅可以充分滿足 當地的客戶,還可以跨國支援新任務。

靠經營管理 全球無縫接軌「因為每一位建築師各有所長,有的擅長機場、車站公共建築,有的熟悉辦公大樓規畫,我們打破過去建築師各自為政的運作模式,建立了一個集中管 理的組織平台,我稱之為『神經式網絡管理』。假如有一家中國建商想到杜拜蓋摩天大樓,我們不但有中東分公司可以服務業主,甚至也可從全球兩千位建築師中找 到最適合者調派到中東。所以凱達環球的總部在哪裡一點都不重要,建築師的工作地點是繞著全世界跑。」紀達夫說。

擁有建築師斯文外表的紀達夫,談起經營管理,宛如精明幹練的執行長。記者問他是藝術家還是生意人?紀達夫大笑說,藝術家與生意人並不矛盾,畢卡索是一位出 名的畫家,也是成功的生意人;畢卡索也非常懂得控制產量,提高畫作的價值,「出色的建築師應該是要達到客戶要求,並遠遠提供超越客戶所需要的。」回歸建築 師理想面,紀達夫認為,這才是一位成功的建築師應該具備的基本條件。

凱達環球

成立時間:1985年

負責人:紀達夫

主要業務:建築設計規畫

2010年營收:2.21億美元台灣成為國際大咖建築師競技場過去一年來,港、日、美、歐知名建築師事務所紛紛來台與台灣建築師搶飯碗。以擅長新古典 (ART DECO)建築風格的香港巴馬丹拿建築及工程集團(P&T)為例。這幾年趕上台灣房地產推案熱潮,非常積極接案,目前在台已承接數十件豪宅外觀設 計案,堪稱外籍建築師事務所最大贏家。

此外,熟悉東方人喜歡的建築式樣的日系建築師,也頗受台灣建商青睞。例如設計東京都廳的建築師丹下健三,10年前因來台規畫「宏盛帝寶」外觀打響名號。近 年他的兒子丹下憲孝也延續父親腳步深耕台灣市場,目前在新店、板橋都有案子。

另一股在台灣建築市場異軍突起的勢力,是英國兩大知名建築師理察.羅傑斯(Richard Rogers)與諾曼.佛斯特(Norman Foster),理察因為設計過全世界最貴豪宅英國「海德公園一號」,吸引元利機構董事長林敏雄重金禮聘他來台灣設計「信義聯勤」豪宅案;還有欣翰建設在 士林官邸旁的建案也委由理察操刀。

而曾經設計過瑞士再保險公司在倫敦「子彈摩天樓」的建築師諾曼,目前有台灣建商打算邀請他在台北信義計畫區設計豪宅。

還有一種是外資地產公司來台推案,直接找自己熟悉的建築師來台合作,例如港資私募基金豐泰地產即將在天母推出的「星懿」,就請來紐約知名華裔建築師 Calvin Tsao設計,有大師加持下,預估每坪房價將挑戰150萬元以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48

永不過時的建築學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3-09/100366149_all.html

遠上寒山的登臨者

 

  2000年夏天,上海南京東路靠近外灘的頂層畫廊,聚集了一撥慶祝博士論文答辯完成的同濟大學學生。他們在青銅色的光影裡盡興碰杯,從靠窗的座位上抬眼所及,是黃浦江畔打破傳統大上海天際線的東方明珠電視塔、金茂大廈,以及滿天霓虹閃爍的廣告牌。

  王澍,一位敦實的圓臉青年,也是這個城市著名時尚地標的空間設計師,告訴大家他的去向:回杭州,去中國美術學院當老師。按慣例只引進海歸學者任教的同濟大學建築系曾破格邀請他留校任教,他拒絕了。

  11年後,被哈佛大學研究生院聘為「丹下健三」榮譽講席教授的王澍,在一場講座中回顧自己當年的心路:「對於我,上海不是中國,而杭州還可以代 表中國。我回杭州,就是回中國。」讓他失落和痛心的是,作為美麗城市樣本的杭州,如今建築密度已向香港看齊;更大的背景是——「中國想要成為美國」,國土 上近80%的傳統建築已經消失。他不知道那些白雲石徑的群山哪裡去了,中國哪裡去了。王澍面對哈佛學子們表態:要做出自己作為一個建築師的回應,不是用外 來的概念,而是用植根於本土的東西,找回那個曾經覆蓋了整個國家的景觀建築體系。

  就在這場講座後不久,2012年2月28日,49歲的王澍憑藉中國美院象山校區、寧波博物館、蘇州大學文正學院圖書館等作品,獲得了有「建築界 諾貝爾獎」之稱的普利茲克建築獎,成為繼1983年的貝聿銘之後第二位華裔得主。這也是該獎項33年來第一次頒發給一個中國公民。

  發起該獎項的凱悅基金會主席湯姆士·普利茲克稱:「評委會決定將獎項授予一名中國建築師,標誌著中國在發展建築理想方面將發揮的作用得到了世界 的認可。未來幾十年裡,中國城市化的成功不僅對於中國,對於全世界都很重要⋯⋯」評委會主席帕倫博勛爵援引評委會的評論說,在中國近年的城市化進程引發關 於「建築應該根植於傳統還是應該展望未來」的爭論背景下,王澍的作品與任何偉大的建築一樣,超越了這場爭論,是一種深深植根於自身環境而又具有普遍性的、 永不過時的建築。

  在尋找自己心中「中國」的路上,王澍贏得了世界的敬意。如果說,以杭州為代表的鄉土中國裡蘊涵了保羅·裡柯所說的兩種可能——「我們處在一條隧 道中,一頭是古老文明教條主義的黃昏,另一頭是參與普世文明對話的拂曉」,王澍大概走通了這條隧道,只是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幾乎踽踽獨行。

  年少時的王澍,曾是東南大學校園裡有名的「憤青」。畢業十年後的校慶典禮上,系裡一位青年教師碰見他,還忍不住提起舊話:「每次你從走廊走過 來,我們都感覺你不是一個人走過來,而是一把刀走過來,那把刀是帶著寒風的,大家會不自覺地避開。」上到大二,他便公開向老師們宣佈沒有人可以教他了;大 三的時候,他翻爛了康德的《未來形而上學導論》,能背出《世說新語》;24歲那年,他寫出長文《當代中國建築學的危機》,從梁思成一路批到自己的導師;他 給自己的碩士論文取了個與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同樣的名字——《死屋手記》,更在答辯會上宣稱「中國就一個半建築師,我算一個,我的導師齊康算半個」。論文 答辯全票通過,王澍卻最終沒能拿到學位證書。

  上世紀90年代是整個中國大興土木的黃金時代,王澍與同為設計師的妻子陸文宇則在杭州過起了隱居生活:在美院教教書,玩玩攝影,拍拍DV,在 50平方米的家裡建園林,到城市的小弄堂裡閒來蕩去⋯⋯清貧的日子裡,登山是經常的娛樂。兩個人常在山頂上居高臨下,指著山腳下某片讓他們滿意的地界說, 以後要在那裡蓋自己的房子。

  「他骨子裡一直都有一種孤傲。」王澍的同窗好友、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童明說,「他在乎自己真正在做的事,而不是那些名義。」在他 的一些同行紛紛沿著「名校出身-出國鍍金-回國實踐-作品展示-媒體宣傳」的途徑獲取成功時,王澍走的是一條與體制和市場都保持距離的路。朋友們記得,大 熱天一起打著赤膊、搖著八角蒲扇在狹小的房間裡畫建築草圖,別人跑出來喘口氣,他仍在埋頭作畫。

文人建築師的哲匠夢

  王澍說,他首先是一個文人,然後才是建築師。他和妻子自1997年成立「業餘建築工作室」,更多關注的是「一種在中國被貶抑了一個世紀之久的哲 學」。他尊前輩建築師童寯、馮紀忠為精神導師,這種精神譜系也決定了他在建築界的朋友圈。差不多每年都有一到兩次,他會喚上同樣衷情於中國傳統園林的友 人,帶上自己在美院的學生,去蘇州園林賞春秋遊。某種意義上,中國園林就像博爾赫斯筆下交叉小徑的花園,開啟著一種充滿哲學意味的迷思。

  在童明看來,上世紀20年代,梁思成、陳植、童寯、楊廷寶等中國建築師從西方留學歸來;梁思成認為中國正處於一片混亂中,沒有體系化的建築學, 迫在眉睫的是用西方建築學的體系來整理、研究中國木構建築在整個人類建築文明中的成就,其《營造法式》研究等工作在當時確實具有建設性,但於另一個角度, 這只是用西方的觀點來理解中國的文化事物,而中國的建築有其自身的文化邏輯。60年後,「學生時代的王澍就指出,單一用西方體系來理解中國建築文化是有問 題的,中國建築師更重要的使命和責任是從中國建築自身的脈絡出發」。童明認為,這是王澍當年批判梁思成的真正出發點。

  蘇州有一處名叫「藝圃」的小園林,王澍特別愛去。他注意到那裡房子和水境間沒有任何過渡,人在其間喝茶、閒逛,並沒有感覺到房屋的存在。體量龐 大的建築在園林裡彷彿自動隱身,遊客完全融入景緻。這一點是如何做到的?後來他發現,隔著湖,房子的對面有一個明朝留下來的「如魚亭」;位於此岸的房子除 了側牆和頂,所有的門窗都可以拆卸下來,因此它的面實際上全是虛的,夏天賞荷,無門無窗的樓閣,像巨大的亭子一樣可以呼吸的開放式空間;這個時候,決定房 子空間尺度的就不再是它本身,而是人們坐在房子裡看到的對面那榭亭台。

  這種龐大建築體量感的消失,王澍在六合塔避雨時也曾感受到。當意識到小的東西可以決定大的東西、局部可以決定整體,而不是人們一般所理解的整體 決定局部,王澍油然的喜悅無異於破題。這正是他後來設計向青山回望的中國美院象山校園和依山臨水的蘇州大學文正學院圖書館的靈感溯源。後者的矩形主體建築 既飄於水上,也沿夏季風的南北方向穿越。循著那條穿越路線,由山走到水,四個散落的小房子和主體建築相比尺度懸殊;但由於觀看的方向和角度不同,建築的尺 度可以相互轉化的中國傳統造園藝術精髓,在這裡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從王澍的角度看,那些類似「藝圃」水中「如魚亭」的小房子,如圖書館的「詩歌與哲學」閱覽室,正是一個中國文人看待所處世界的「觀點」,一個人 與自然生態相互平衡的位置——王澍稱之為「設計的起點」。他曾引五代時期劉道士的《湖山清曉圖》對哈佛學生說:「一個處在山麓水邊的院落,適合最貼近純粹 自然的隱居,它代表了所有修習過文人詩學的人最具精神性的生活。」

  對此,他的朋友童明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也表示:「建築承載著文化使命,但這種使命感現在越來越淡漠了,建築更多地被作為可供居住的機器或承擔 起發展經濟的功能。將建築創作置於文化屬性中,落實到居住研究,探索其與文人的面貌、氣質、嚮往的相聯,這種非功利性的產物,是我們真正意義上的精神家 園。」

  但王澍的建築風格並不完全是傳統意義上「文人造園」。如果說中國園林過於陰柔,常常不自覺地墮入精緻繁瑣的泥沼,王澍的長處則在於依靠直覺的判 斷,用類似大體量的長方體這種非常直截了當的建築語言,來實現一種趣味的平衡。在他的設計中,建築以鮮明的介入姿態與自然對話,而不是消失在環境中。如同 那座「用歷史的碎磚殘瓦重塑一個當代中國的精神堡壘」的寧波博物館,他的作品往往能在實現與周圍環境和諧相融的同時,保留一種陽剛的氣魄和紀念碑色彩。

  由此,他成功地將文人雅士的閒情野趣,放大和轉換成為當代中國大型公共建築的一種語言。這背後,既有他所熱愛的中國書法、家具小品、文人山水畫 的神韻,也隱現著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羅等現代主義大師的身影,以及來自羅蘭·巴特、德里達、彼得·艾森曼等解構主義思想家的精神資源。

  王澍曾說,「我們的學生最後要培養成哲匠」,這多少也代表了他對自己的理想。

開闢美術院校的建築教育

  「春暖花開柳絮飛舞的日子,王老師帶我們全班同學一起上蘇州。晚上,他讓我們在旅館裡臨字帖;白天,我們常圍坐在滄浪亭的石欄杆或草地上,聽王 老師和他的朋友們閒聊建築⋯⋯」王澍在中國美院的第一屆建築班學生、現在山東大學威海分校景觀專業任教的劉彥鵬回憶當年「遊園課」的場景,讓人不由想起古 人王羲之與友人雅集於蘭亭的「曲水流觴」。

  這個打破傳統教室概念的場景,也是王澍希望在中國美院象山校園裡實現的。「現在校園還在成長中,還沒有完全展開,再過兩三年,植被和人的生活更 融入環境以後,學校會更像個家⋯⋯」劉彥鵬認為,象山校園的設計,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參與了一個校園社會、一種新型人際關係的構建。這種滲透人文情懷的設 計,也恰是王澍在中國的美術院校體系內率先建立起不同於純理工科院校建築藝術專業的初衷。

  2003年,在中國美院院長許江的支持下,建築專業從環境藝術系分離出來單獨成系,王澍被任命為系主任。他在課程設置中特別強調木工、編織等傳統手工藝,也常帶學生走出校園,參加上海雙年展等交流活動,以拓展視野。

  在中國美院濱江校區的體育場旁,有一塊特別預留給建築系學生開展實踐項目的土地。王澍在第一次專業課上,就讓學生為自己造一座體積為3立方米的 房子。開課三天,課堂已如廢品站,不斷有學生帶輪胎、廢蓄電池殼、竹筷子、PVC管、紗錠紙芯、金屬罐頭盒進來,但只有使用可樂瓶的那組學生在造1︰1的 牆身大樣時通過了驗收。為了收集可樂瓶,學生們甚至跑到蕭山,那裡聚集了杭州市最大的幾個垃圾收購站。人們也可以猜測,王澍正是讓學生們在收集巨量舊磚殘 瓦作為建材的過程中,意識到中國傳統建築幾近崩盤的現實。

  王澍多年來已獲得過一些有國際影響力的重要獎項,如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特別榮譽獎、德國謝林建築實踐大獎、法國建築學院金獎等,但在國內都沒有太 大反響。拿到普利茲克建築獎,贏得公眾傳媒的關注,或許是沾了國人「諾貝爾情結」的光。而對有志於參與中國社會現實的建築師來說,王澍堅守的勝利會是一個 希望、一種鼓勵。從這個意義上講,他也是普利茲克歷史上第一位以「將發揮的作用」而獲獎的人。

 

  王澍

  建築師,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1963年生於新疆,1985年畢業於南京工學院建築 系,獲學士學位;1988年碩士畢業於東南大學;1988年-1995年在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任教。2000年獲同濟大學建築學博士學位,是 中國實驗建築的代表人物。曾獲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特別榮譽獎、德國謝林建築實踐大獎、法國建築學院金獎等。2012年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是獲得該獎項的第 一位中國公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