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把錢花在讓自己更快樂的地方,就不覺得苦

2012-12-31  TCW
 
 

 

「為什麼一定要吃三寶飯?也可以吃阿舍乾麵啊!」針對日前因一名年輕上班族吃不起三寶飯而引起討論的新聞事件,人氣部落客「宅女小紅」有不同的想法。她自己也是從兩萬元薪水的工作做起,而過去曾經有一年多的時間,她每天中午自己帶便當,吃的是燕麥片配豆芽菜。

她踏出社會的第一步,就是從很輕易讓自己滿足,降低欲望做起,如此一來,很容易就找到快樂的理由。

「因為豆芽菜是最便宜的青菜,煮燕麥最省瓦斯,」小紅得意的說著。她靠著節省,幾年下來,每月三萬五千元的死薪水,存下了七、八十萬元,用這筆存款做為頭期款,三十歲時就在台北買下四百萬元小套房。三百五十萬元的貸款金額,五年來已經還掉一半。

即使現已成為知名作家,四年出了三本書,加上手上共有七個專欄及一個廣告代言,年收入超過百萬元,還是一樣節省,「只要想到能省錢,我就很開心。」

看在朋友眼裡,會覺得省吃儉用的小紅過著不可思議的「苦日子」。例如出門時,除了冰箱,她會把所有電源都關掉,原本家裡使用的熱水瓶,也被她換成保溫瓶,「因為二十四小時耗電實在很浪費。」

保養品只有乳液,還統計用量

又如,她會用除濕機的水去澆花,平常一個人在家就不開冷氣。另外,她也不愛逛街買衣服,剛出書時,上節目或出席活動都穿同一件,還被虧是「打書服」,其實是因為衣服就只有那幾件。

不愛買化妝品、保養品,唯一的保養品是一罐乳液,她認為用這一罐就夠了,不用化妝水、精華液等,幾年來用的都同一罐,還要統計每罐的使用期間,「如果用比較快,表示某期間用量變大,就要進行檢討,」她認真的說。而且,很多作家喜歡在咖啡館寫作,小紅卻總是窩在家裡寫作,因為她覺得只要一出門,就會花到錢,她幾乎封鎖了所有會讓錢流出去的管道。

她所建立的價值觀:「把錢花在讓自己更快樂的地方,就不覺得苦。」

從小就過著租屋生活的她,一直希望能擁有自己的房子,她認為擁有自己的房子才有安全感,而這帶給她的滿足,大過一切。對她來說,這比拿名牌包或穿漂亮衣服、鞋子來得重要且快樂許多,她認為花費順序應該依照物品在自己心中價值排行,既然認定房子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大事,那為此節省生活中的小事,怎麼會苦?

月薪三萬五,甘願兩萬繳房貸

所以,當她只有三萬五千元的月薪時,每月卻拿出兩萬元繳房貸,在理財專家眼中,或許會覺得這樣做太吃緊或風險太高,但小紅卻有信心自己可以過更「縮衣節食」的日子,甚至限制自己每天只能花一百元。關鍵就在於她非常清楚自己的目標。

如今,小紅仍維持著上班族生活,即使「業外收入」已經超過她的固定薪水,但只花值得花的錢這種習慣依舊沒變,「這種事情只要養成習慣就會改不掉,」甚至,有多餘的錢也會存下來拿去還房貸。「今天做的一切是為了更美好的明天!」她如此激勵自己,只要看著存款數字增加,負債(貸款)數字減少,她就能獲得強大的成就感,此時在她心中,少買一件衣服或少吃一頓大餐根本不算什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140

在讓圍棋漸失樂趣之後,人工智能要將翻譯行業變天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21/161349.shtml

在讓圍棋漸失樂趣之後,人工智能要將翻譯行業變天
闌夕 闌夕

在讓圍棋漸失樂趣之後,人工智能要將翻譯行業變天

人類的翻譯水平很難繼續提高了,但是機器的翻譯水平只會一代優於一代,沒有必要去打一場沒有勝算的仗。

本文由闌夕(微信ID:techread)授權i黑馬發布。

與趨勢做對,是最愚蠢的事情。

就像工業革命前夜的紡織女工或是馬車車夫,精進技藝已經毫無意義,對於科技發展的反對,也只是徒增疲勞。

這同時也構成了進步的代價,非線性的變革速度,讓十八世紀以來的三百年,前所未有的重塑了全球的運行法則,人類亦需要迫使自己跟上時代的步履,生存和適應新的世界。

da2c1dde85f8e86a2d8d0d4a276bdf28

而在Google的技術總監同時也是未來學家Ray Kurzweil看來,技術爆炸不會戛然而止,基礎學科的完善和應用市場的壯大,將會維持倍增效應,「二十一世紀所取得的進步,最終可以達到二十世紀的一千倍。

也正是基於這種樂觀,學術業界普遍警惕人工智能的進展,包括霍金在內的科學巨擘頻頻呼籲建立人工智能在生產力方面的準則,用以防範在大規模富裕到來之前的大規模失業。

可惜「口嫌體正直」也是學者們的本性,潘多拉的魔盒一旦被打開,誰也無法克制「朝聞道,夕可死矣」的誘惑。

2012年,麻省理工學院(MIT)人工智能實驗室博士後、新墨西哥大學終身副教授Terran Lane向校方交辭呈,決定加入Google。

Terran Lane在其個人博客寫了一篇公開信,講述他離開學院投奔企業的原因:

改變世界的機會,愈來愈向掌握尖端技術能力的企業集中,而大學的教授們,卻要受制於科研資金的天花板,難以申請具有探索性和交叉性的項目。

而在賓夕法尼亞州的卡內基梅隆大學,其機器人研究中心的一百余名教授僅在2016年就有超過四十人被Uber挖走,在校內的留言板上,有教授如此抱怨:「我甚至留不住自己的研究生。沒等他們畢業,企業就想挖人。」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人工智能的所謂「威脅論」無論是否遭到誇大,這塊位於山巔的巨石都已離開它的原始位置,開始緩緩向下滾動,而率先遭殃的,總是最為接近既定軌道的生物。

比如,網易有道剛剛發布的「有道人機翻譯」服務,就將筆譯這個搖搖欲墜的職業更進一步的推向了深淵。

長期以來,翻譯都是一項智力工作,許多優秀的作家——比如歌德、伯爾、魯迅——同時也都是翻譯家,翻譯能力亦對文學作品的全球化傳播有著極大的影響,村上春樹就被戲稱有著林少華和施小煒兩個版本的面貌,而劉慈欣的《三體》斬獲雨果獎,同為科幻作家的華裔譯者劉宇昆就被公認為功不可沒。

只是,在真正的交易市場上,翻譯服務的貶值並非是在朝夕之間所發生的,一名從事筆譯工作超過二十年的高級翻譯員在知乎上直言同行需要盡快另尋發展道路,因為「人類的翻譯水平很難繼續提高了,但是機器的翻譯水平只會一代優於一代,沒有必要去打一場沒有勝算的仗。

再來看看,網易有道捅出的這柄寒刀。

區別於免費的機器翻譯服務,網易有道早在2011年,接入了付費的人工翻譯,一端連接有著文稿翻譯需求的用戶,一端連接具有翻譯資質的專業譯員,自由撮合,按量計價。

擊穿人力成本底線的,永遠都是自動化的工業產品。

網易有道的人機翻譯服務,是將翻譯程序進行重構,粗譯由其自主研發的神經網絡翻譯技術(YNMT)完成,譯員在成稿之後介入進行譯後編輯(PE)、校對和潤色,相比人工翻譯的「高質高價的翻譯結果」,人機翻譯提供的是「優質低價的翻譯結果」。

c95e6f5f669e26a01f9222ff30191d5a

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翻譯需求,都要匹配一個大師級的譯者,就像如果只在電腦上玩玩掃雷遊戲,就不需要在顯卡性能上投入過剩。

網易自家的跨境電商平臺「考拉海購」就是「有道人機翻譯」的客戶之一,面對海量的海外商品介紹,翻譯的質量要求就是準確達意四字,使用專業的人工翻譯,不如選擇半價的人機翻譯,在成本規模上起到節省作用。

丁磊若是聽聞自己精打細算的精神在公司上下貫徹得如此到位,不知是否心生欣慰。

根據Google提交的論文顯示,使用神經網絡解決機器翻譯的「人味」問題已為科技公司打開通向光明之門,相比傳統機器翻譯的分詞翻譯原理——也就是拆解長句逐詞翻譯——神經網絡技術能夠自我學習大量的語言模型,從而將詞組進行整體的理解和轉化。

就像「I can can a can with a can」這個句子,使用機器翻譯的結果是慘不忍睹的,但是調教得當的神經網絡卻可以識別同一個單詞的助動詞、動詞、名詞等不同詞性,並自動調整語序,強力提升正確率。

據說「有道人機翻譯」在部分領域——比如新聞和詞典這類特定書面語料的翻譯上——的BLEU值甚至超過了Google,這對網易有道的團隊是相當大的鼓舞。

去年年底,曾和網易有道的CEO周楓有過一次交流,他亦提到過團隊在人工智能及機器學習方面的重金投入,「在這方面的下潛深度,將會直接兌換未來的市場回報。

周楓對於人工智能的態度,似乎也能代表科技行業的普遍情緒:他堅信人工智能的前景無量,卻又始終尊重高級人力的價值,前者的「攬活」越多,後者的不可取代性也就越高。

所以他也更願意用「改變」而非「更替」來定義網易有道在翻譯行業的這場動作,這個世界上還有太多的上層翻譯市場亟待打開——比如文化內容的跨國交流和文藝作品的翻譯引進——優秀的翻譯從業者不必拘泥於去和機器爭搶「粗活」,而是開拓那些真正需要智慧交互的「細活」。

2012年的時候,周楓在新浪微博回應一名用戶關於「有道詞典的翻譯太偏中式英語」的反饋時,他的回答是這樣的:

「目前機器翻譯的確比較生硬,語言的準確理解的靈活應用,到目前為止還是人類的專長啊,期待技術突破的到來。與此同時,我們的工程師在努力想各種新穎的辦法輔助翻譯,請期待。」

時間最終證明,周楓的回複並無虛情,足足用了五年時間——或者說僅僅用了五年時間——他和他的團隊終於為用戶獻上了解決方案。

如果創新有其捷徑,也無非就是堅持二字罷了。

無論如何,科技進化的風險仍然值得註意,當美國這個全球最強大的國家也開始強調「要為國民創造工作崗位」,所有人都應當意識到這個經濟議題委實並沒有那麽宏觀,而學無止境的競爭,則將鞭笞著人們不斷前行,在和同類或是異類的競技場上爭取勝利,則是亙古不變的主旋律。

古羅馬詩人奧維德是這樣說的:「弓若不張,即盡失其力。

人工智能 翻譯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248

捧殺華為貶低聯想 誰在讓Polar碼投票成鬧劇 | 娜姐筆記

盡管投票已經過去了一年半,但3GPP RAN1 87次會議上關於5G短碼方案的投票過程在知乎上被挖出了多個“版本”,關於“聯想為什麽不給華為投票”、“聯想不支持Polar方案”、“聯想站隊高通,導致華為以微弱差距輸了”等文章隨後在各大平臺被刷屏熱議。

既質疑“騰訊有沒有夢想”後,聯想這時候又成為了大家“拷問”的對象,只不過,在中美貿易摩擦不斷的今天,不得不說有些帖子著實摻雜了部分個人情緒。有專業人士批評道,把專業和嚴謹當成了透明,3GPP在決定每一項技術標準時都要經過反複討論和嚴格審查以確保其可實現性,絕非“村幹部拉選票”一樣,一個嚴謹的技術話題被硬扣上了一頂帽子,蒙上一層陰影。

華為更是發布澄清聲明,表示“對於Polar碼作為控制信道的編碼機制,聯想及其旗下摩托羅拉移動針對該方案的投票都是贊成票。移動通信是個開放的產業,需要業界各方攜手合作。”

從技術本身來看,信道編碼技術是5G背後眾多核心技術的一種,它包含了毫米波技術(萬兆傳輸速率的基礎)、幀格式(低延時的關鍵)、多址接入(支持密集場景)、信道編碼(信道分控制信道和數據信道,編碼又分短碼、中長碼)以及數據編碼等。

而當時作為華為Polar碼的競爭對手,主要包括美國高通為主導的LDPC編碼以及法國主導的Turbo2.0編碼。而這兩個陣營所代表的是此前在3G、4G技術的主導力量。第三代通信技術包括CDMA2000、WCDMA以及TD-SCDMA三種標準,其中前兩者占據最大市場,歐美以及日本為主要技術主導國。並且,無論是3G還是4G技術,高通在標準制定上一直處於主導地位。

雖然投票記錄無法查取,但從公開資料來看,LDPC作為數據信道的長碼部分所有廠商都達成了一致,只是留下了短碼待定。而網上流傳的所謂因聯想和摩托羅拉的關鍵兩票造成了華為長碼的敗選或者說LDPC長碼勝出,純粹是無稽之談。同時,由於Polar陣營的投票權重不夠,在加上高通、三星、愛立信等公司的反對,最終會議決定數據信道的短碼也采用LDPC,與長碼保持一致。

而在5G移動寬帶控制信道上,因為本身傳輸的數據量小,比起速度更註重可靠性,恰好是Polar碼的優勢,自然而然華為推崇的Polar碼成為控制信道編碼方案的提案最終得以通過。從結果來看,中國企業在5G上第一次獲得編碼級別的標準認定,確實是一次進步。

有華為內部人士表示,這次編碼之爭,更多的是技術之爭,LDPC成為數據編碼,Polar成為控制編碼,都有技術層面的優勢。

通信技術標準制定一直是業內具有研發實力企業必爭之地,有這麽一句話,一流公司做標準,二流公司做品牌,三流公司做制造。可以看到,目前在3GPP中,中國人擔任關鍵職位30余個、投票權超過23%、文稿數量占總量30%、牽頭項目占總數40%,可謂占據了相當大的話語權;5G核心網標準亦由中國企業牽頭制定,2017年6月3GPP確定5G核心網將采用中國移動聯合華為等26家公司提出的SBA架構。

不得不說,從3G到4G再到5G,中國企業從落後到平行追趕再到現在標準組織里的領軍梯隊,著實是“揚眉吐氣”了一把。

但越是這樣的時候,越怕“捧殺”。

雖然中國企業拿下了控制信道eMBB場景編碼的最終解決方案,但這並不意味著華為就能完全碾壓高通,也並不能說明中國在通信技術領域已經超過美國,事實上,在推行5G技術上,華為以及國內企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華為所拿下的eMBB不過是5G應用的其中一個場景,其他的兩個場景仍需要在國際舞臺上做另一番技術較量。

並且,在4G核心專利數量上,美國依然領先於中國,雖然5G上的距離在縮小,但並不代表企業已經有了“終極武器”,而在全球化合作分工愈發明顯的大背景下,企業與企業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系愈發密切,合作成為主題,強者更應該學會的是包容和妥協。

最後,從1998年開始的,由全球主要國家與電信、通訊廠商組成的3GPP標準組織是個各方協同的平臺,在商業、政治與技術的分歧下,相信技術的聲量在這個平臺上將會更加得到重視,這時候片面的捧殺華為,貶低聯想,對於中國5G的發展都不是一個聰明的做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9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