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離婚即去睇自由神像台藝人:自由真好

1 : GS(14)@2016-03-06 03:14:26

台灣女藝人陳美鳳成功「休夫」,恢復自由身後最想做甚麼?答案是去看自由神像。駐紐約記者:陳郁仁剛辦妥離婚手續的陳美鳳,第一站是到世貿大樓的遺址,登上去年才落成的美國第一高樓──世貿大樓觀景台(One World Trade Center)參觀,她說登高後視野更闊,更在紐約購買手信送給台灣的朋友。當日剛好是造價高達40億美元(約300億港元)的紐約世貿中心轉運站啟用之日,整個轉運站設計如「鳳凰」,象徵紐約在911恐襲後有如浴火鳳凰般重生,「浴火重生這句話非常好!」傍晚時分,陳美鳳乘搭渡輪到史坦頓島,遠眺自由神像和曼哈頓夜景,並感慨地說,「自由最好,人家說自由價更高,自由無價!」隨後她又乘坐地鐵體驗平民生活,惟紐約地鐵太複雜,她與友人兩度迷路,「紐約地鐵很複雜,對英文不好的人更複雜,要有朋友帶,但朋友平時都開車,很少坐地鐵,也不熟,所以今天一路都在迷路!」儘管現實生活和人生都走了冤枉路,但她看得很開,「反正現在不趕時間,就坐地鐵到處玩,坐到那裏,就到處走走看看」。陳美?日前成功「休夫」並恢復單身,路上有粉絲認出她並搶着要合照,她笑稱自己太容易認,有時候戴上墨鏡、口罩、帽子,還是因為聲音被認出來,有粉絲還對剛離婚的她大喊:「恭喜!」令她和友人啼笑皆非:「人家都是結婚才說恭喜,現在離婚也說恭喜,也太可愛!」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05/1951768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918

自由神像新博物館2019開幕

1 : GS(14)@2016-10-10 00:43:46

美國紐約市自由神像將有全新的現代化博物館。美國政府前日公開新博物館設計,狀似從地而起,玻璃天花與幕窗以及鋪上草坪的屋頂,與周遭景觀融為一體。新館預料會在2019年開幕,可望容納更多遊客。新館座落於神像旁邊的廣場,外觀呈尖角形,佔地約2.6萬平方呎。外側有大型樓梯通往屋頂,屋頂鋪上草地作為休憩及觀景的地點,同時可以用作表演場地。入口處會有美國國旗的大型壁畫,遊客在博物館內可了解神像歷史、設計理念等;落地玻璃讓人從館內觀賞神像。


斥逾5億綠化作主題

整個計劃耗資約7,000萬美元(5.46億港元)。負責設計的建築師加里森(Nicholas Garrison)希望新館能成為公園一部份而非新增建築,所以採取綠化主題。自由神像是美國著名景點,每年吸引約430萬遊客。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指,基於911恐襲後的保安措施,原有的博物館在神像底座容量有限,只有約20%遊客能入內參觀。新館面積是舊有的3倍左右,而且建於神像外,減低保安壓力。美聯社/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08/1979467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167

《明鏡》惡搞特朗普斬自由神像頭

1 : GS(14)@2017-02-05 10:55:11

德國《明鏡》周刊新一期以特朗普將自由神像斬首的插畫為封面,他一手持刀一手持滴血神像頭,標題「美國優先」,在國內外引起爭議。畫師羅德里格斯是旅美古巴難民,斥特朗普「將民主斬首」;德國的歐洲議會副議長拉姆斯托夫卻指該畫「沒有品味」。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205/1991837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494

【從前今日】911後自由神像重開「自由的光會更明亮」

1 : GS(14)@2017-08-04 06:11:58

象徵自由、美國的地標之一的紐約的自由神像,在911恐襲後因為安全理由,停止向公眾開放。直到3年後,即2004年的8月3日,自由神像才首度重新開放。時任紐約州長指,自由是無懼的,希望和自由的光得到重生,而且會比從前更明亮。但自由神像重開的只是基座部份,遊客只可以去到,相當於16層樓高的基座頂觀景台,隔著玻璃天花觀賞神像內部。冠冕位置因為不合乎安全標準,當時依然是遊人止步;直到2009年7月,才有人數限制地對外開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803/2011045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5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