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馮國經能醫不自醫?

2014-03-20  NM
 
 

 

「裙帶資本主義」(crony capitalism),一個大家較陌生的名詞。借用朗咸平教授十多年前的文章解釋,這是指重要企業皆由部分與政商界關係密切的家族支配。

上星期《經濟學人》公佈一個「裙帶資本主義指數」,分析了23個地區的特定行業(如賭博、能源、地產、電訊等),當中富豪總財富佔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比。香港原來排第一,百分比接近60%,俄羅斯排第二但不足20%,新加坡排第5,美國排17,中國排19。可見在香港由家族經營的企業相當多,當中還包括以下這家:

馮氏集團

利邦(891),大家較陌生的名字,但利豐(494),則相信大家不會陌生。利邦、利豐和利亞零售(831),都是馮氏集團擁有,亦即馮國經家族持有的公司。有別於利豐專注在出口貿易業務,利邦主要在大中華區和歐洲,從事高檔至奢華的男士服裝零售及批發,並在全球從事自家擁有的品牌授權業務。但從利邦剛公佈的2013年業績分部資料看,批發和品牌授權的收入只佔總收入4%,盈利貢獻也只5%。故此,分析利邦財務報表,主要看零售層面,從中可見到三大現象:

毛利和經營溢利跌幅大

現象一:利邦13年收入下跌1億港元(4%),毛利和經營溢利卻分別大跌1.5億(7%)和2.2億(38%)。普遍分析,都集中在存貨額外減值撥備2,417萬港元,以及受累內地節約風氣;但數字上,這只能解釋為何收入下跌,但為何利邦毛利的跌幅,會比收入的跌幅更大?是否經營模式已存在結構性困難?現象二:毛利跌幅大過收入,反映毛利率正下跌,換言之,利邦可能要賺少一點,即「減價」,才能保持收入不致大跌。而經營溢利下滑,則源於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以及行政開支分別上升2,565萬和4,458萬港元。銷售環境困難,企業要加大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是可接受和理解的;但要大增行政開支,則是大疑問。利邦曾解釋這是因新收購品牌在歐洲須增加高層職位,以及新收購成本要綜合入賬所致。但為何只有新收購成本被利邦入賬,而新收購收入沒有綜合入賬?還是行政成本上升,其實另有原因?

存貨周轉天數揭露存貨相對龐大

現象三:在芸芸公佈業績的公司中,要分析零售公司須留意「存貨周轉天數」。這是以年結存貨或平均存貨,除以年度銷售成本,再乘以365日,得出存貨流轉的速度和存貨數量的多寡。利邦業績公佈中,有提供存貨周轉天數,所以大家不用自己計算。今年是373日,去年是378日,代表現有賬面值6.8億港元的存貨,要超過一年才能完全售出。翻看利邦過去數年的業績公佈,存貨周轉天數都接近或超過一年,最長甚至有417日;而過去兩年製成品都佔存貨的八、九成。這麼長的存貨周轉天數、或這麼高的製成品數字,在利邦可算是常態,但這又是否合理?試想想作為消費者,大家走進高級服裝店時,會否購買已生產了超過大半年的「時裝」?如果不會,那些存貨是否需要做撥備?以環球供應鏈管理見稱的利豐,其同一集團下的利邦,卻恆常擁有相對龐大的存貨,這現象真有趣!

林智遠Nelson Lam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713

珠寶不自產,店鋪靠加盟,周大生如何做成珠寶界的“麥肯基”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210/160285.shtml

珠寶不自產,店鋪靠加盟,周大生如何做成珠寶界的“麥肯基”
i黑馬i黑馬

珠寶不自產,店鋪靠加盟,周大生如何做成珠寶界的“麥肯基”

有網友作了一個形象比喻,周大福與周生生相當於麥當勞和肯德基,周大生就是國內山寨的“麥肯基”。當然,周大生也在品牌名上憋了一個大招,已經註冊了一個霸氣側漏的名字——周老大,簡直秒殺一切大生大福。

5731af9a2dfabadb2ca80ea80b48e4e1_副本

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

又一家“周”姓的珠寶商打算登陸A股市場。

11月中旬,黃金珠寶品牌“周大生”在證監會網站披露了招股說明書。在此之前,香港的四大知名珠寶商周大福、周生生、六福珠寶、謝瑞麟都已經在香港上市。

相比於有著八十多年歷史的周大福和周生生,滿打滿算不到30歲的周大生玩法比較奇特,它沒有自己的生產加工能力,也不自己配送,靠著開加盟店把品牌做得風生水起。

截至今年上半年,周大生在全國的門店數量達到2288家,與行業老大哥“周大福”的門店數量不相上下。            

傍出“黃金周”

黃金珠寶圈里有一個未解之謎困擾人們多年,那就是為什麽這麽多品牌都以“周”開頭,叫得上號的包括周大福、周生生、周大生、周六福、周百福、周金生、周福生……這是活生生要搞出一個“黃金周”的節奏,以至於品牌上沒個“周、福、生”,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賣黃金珠寶的。

在品牌上有類似情況的是快遞業。網上曾流傳過一張桐廬快遞企業的關系圖譜,發現這些名字都帶著“通、達”的民營快遞公司,背後的老板都有千絲萬縷的親屬血緣關系。

但黃金珠寶企業之間並沒有這層聯系。從歷史沿革的角度,周大福和周生生出現的時間最早,在上世紀30年代已經創立,當時還處在兵荒馬亂的年代。這兩家金行的老板分別叫周至元和周芳譜,沒有血緣關系,但兩人的命運相當類似,都為了躲避戰亂把廣東的金店遷到了澳門,兩家也都是在後輩的苦心經營下發揚光大。

有意思的是,周大福把接力棒交給了女婿鄭裕彤。鄭裕彤原本在周大福金行打雜,因為老板是他父親的好友,3年以後,鄭裕彤當上了掌櫃,還娶了老板的女兒。如今,周大福被公認為行業老大,市值達631億港元。周生生的市值只有102億港元。

周大生的創始人周宗文則是地道的福建人。他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畢業後分配到了福建西部礦區,整天在荒郊野外,吭哧吭哧幹了五六年,趕上中國的第一波下海浪潮起來,周宗文去了一家珠寶廠當廠長。三年後,周宗文摸清門路,由其親屬經營的“港龍洋行”與“周氏合大”公司合資創立了周大生品牌。

從品牌發展的歷史淵源不難發現,大部分珠寶品牌都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但對於這些後來者,把品牌名弄得如此“沾親帶故”,好處是顧客走在商場里,所有的珠寶首飾店都似曾相識。所以一種普遍的說法是,後來出現的這些名稱相近的珠寶商都在“傍名牌”。事實上,周六福甚至與周百福在互相指責對方傍了“周大福”。

有網友作了一個形象比喻,周大福與周生生相當於麥當勞和肯德基,周大生就是國內山寨的“麥肯基”。當然,周大生也在品牌名上憋了一個大招,已經註冊了一個霸氣側漏的名字——周老大,簡直秒殺一切大生大福。                    

賺錢的奧妙

周大生的創立時間足足比周大福和周生生晚了60年。如今,周生生的第四代已經開始接班企業。

但周大生的發展勢頭卻不容小覷。它的擴張法寶有兩條:

一是走加盟路線,輸出品牌和產品,收點加盟費,讓別人去經營,規模擴展迅猛。

目前,周大生的門店數量為2288家,其中加盟店1994家,自營店294家。而周生生發展了幾十年,也只有450家。

二是主攻二三線城市。

傳統珠寶零售行業市場競爭格局已經成形,國外有卡地亞,直接定標奢侈品,香港有周大福,內地有老鳳祥。周大生幹脆跑到二三線城市瘋狂開店,所以周大生營收排名靠前的店鋪都在非一線城市,主要是天津、長沙和南昌、南通和南充等地。如今,增長乏力的周大福也看到了這個紅利,早早喊出了要在十年內在三四線城市開1000家店的目標。

周大生的模式和資產都很輕,沒有生產環節,也沒有配送環節,這兩個環節不自己做的原因是利潤低,入不了法眼,幹脆把苦活累活外包給別人。

所以,周大生的黃金珠寶首飾都在一個叫水貝的地方生產。這個地方上一次名噪全國是因為拆遷補償,據說每家可以從房屋拆遷中獲得近2億元的補償款。雖然後來被辟謠,但傳播甚廣。

與天價拆遷補償相比更為靠譜的是,這里是全國最大的黃金首飾加工批發集散地,聚集了全國90%以上的大型珠寶首飾加工企業。在這里加工一個首飾就像跑到華強北組裝一臺電腦這麽簡單。

珠寶不用自己生產和配送,但周大生很重視品牌包裝和款式設計。在這個廣告和內涵驅動的行業,都在努力挖掘愛情、永恒和美好。當年,“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的概念屢試不爽,成為了20世紀廣告語中的經典。

但這個行業並沒有太多的技術含量,賣的是黃金珠寶本身的價值。周大生雖然擁有87個專利,但幾乎都是外觀設計專利,它也擁有超過15000的設計款式,甚至還成立了款式委員會,作為新產品推廣方案的評審機構。但爆款並不多。

周大生這種輕模式和輕資產打法的最直觀結果是——掙錢。周大福規模最大,2015年的營收為565億港元,凈利潤率只有可憐的5.1%,周生生的賺錢能力也好不到哪里去,只有5.7%。

反觀周大生,盡管被人說山寨,但卻是個能掙錢的主兒。周大生2015年的營收為27億元,凈利潤率達到12%,足足是上海老字號“老鳳祥”的4倍,秒殺了其它三家。

83c23f40bbe703d5b718629ed5a8ea27

它掙錢的產品就兩類:鉆石鑲嵌首飾和素金首飾。

鉆石首飾是主打,利潤也高,官方宣傳的核心優勢產品是百面切工鉆石首飾。百面切工指的是鉆石的切面,通常的鉆石只有五十多個切面,理論上,面越多越亮眼。但這個技術並非周大生自主研發,而是他們在2013年從比利時引進過來。

它的收入來源也不複雜,主要是三塊:

一是自營,周大生自營的店鋪接近300家,賣黃金珠寶,低買高賣賺利差。這部分收入占到總收入的39%。

二是收加盟費,按年收取。不同地區的加盟費有差異,從3萬到5萬不等。最貴的基本上是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然後是省會,最後是普通縣鄉,依次類推;再者,每月收取2000到3000元不等的管理費用;最後是品牌使用費,加盟商每賣出1克黃金,需要向周大生繳納3到5元的品牌使用費。這部分收入占總收入的53%。

三是電商收入。2014年,周大生試水電商。到目前為止,周大生的產品不到10%是通過電商銷售。但另一方面,幾乎所有品牌商都在加快開線下店的步伐。

黃金珠寶的消費特點是金額大、決策周期長,實物與圖片差距大,沒幾個人願意看看圖片就買單,線下的商場依然是顧客體驗和服務落地的必要環節。這也是為什麽,大型商場里的第一層大多被珠寶和化妝品占據,一方面是有錢,更重要的是線下環節難以替代。

這些錢最終構成了周大生的收入來源。

而花錢方面除了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其它的支出主要是加工和廣告營銷成本。2015年,周大生光加工費就付了超過8600萬元。

這些錢大部分被深圳水貝的黃金珠寶加工廠賺走了。幹珠寶加工這行競爭也激烈,黃金加工最便宜,約2.5-25元每克,鉑金飾品加工費約為15-30元每克,K金飾品由於原料強度及韌性較大,可適應各類較為複雜的款式及工藝難度,加工費從十幾元到上百元不等。

錢是好掙,但風險也不小。周大生缺乏自有的規模化生產加工能力,品控容易出問題。周大生不願意自己加工黃金珠寶的原因是不掙錢,好比蘋果賣一部手機能掙幾千塊,但富士康只能賺到25塊錢,勉強夠買一個盒飯。

但是,周大生畢竟不是蘋果公司,這種外包做法也經常遇到麻煩,包括行業旺季供貨不足、摻假造假等等。

周大生曾經被央視315晚會曝光,原因是摻假。在千足金里面添加了銥,銥是一種耐腐蝕的金屬,雖然在元素周期表里與金挨著,但價格只要幾十塊錢一克,經常用來做筆尖。嗅覺靈敏的商人們便將其摻入黃金中獲得暴利。

再者,創始人的股權也過於集中,周宗文與妻子間接控制了周大生78.5%的股份。股權高度集中的現象在這個行業普遍存在。周生生作為一家香港上市公司,四分之三的股票都掌握在家族人手中。

這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周大生的融資渠道單一。周大生目前的融資渠道主要依靠貸款,這是很多傳統行業的發展路徑。在互聯網領域,更多的錢來自風險投資,把股份稀釋給投資人,但這種做法在控制欲望強烈的家族企業面前並沒有太多吸引力。

5000億的市場

黃金珠寶的市場有多大?

根據中寶協統計,我國珠寶首飾零售規模超5000億元,而恰恰黃金首飾占了大半。2015年,全國黃金消費量達到985.9噸。經常搬磚的朋友或許有些概念,一塊磚的重量大概5斤,這些黃金相當於40萬塊磚的重量。

這個數字也讓我國成功戰勝了鄰居印度,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黃金消費國。同樣,我國鉆石的消費量也緊跟步伐,穩居全球第二。

這一點也不奇怪。 

黃金珠寶作為財富的象征,出現的場景越來越豐富,除了裝飾,你或許能在街頭看到胳臂文著皮皮蝦,脖子戴著大金鏈,嘴里鑲著大金牙的哥們,整套行頭下來,少說得消耗半斤黃金。甚至還能在新聞上看到土豪家的馬桶或者地板也鑲上了黃金。

黃金珠寶最大的消費群體還是愛美的女性。無論是出席活動,還是參加宴會,以鉆石和黃金打造的首飾從不缺席。最經典的一幕出現在法國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里,《項鏈》主人公瑪蒂爾德為了參加舞會,弄丟了一條“名貴”的項鏈,花了十年時間還項鏈,最終發現丟失的項鏈是個假貨。

在農村,或許參加高端晚宴的機會少,但套路一點不少。很多農村的彩禮之前流行三金,指金戒指、金耳環和金項鏈。這點彩禮在先富起來的福建廣東沿海一帶,已經拿不出手,很多當地講究人家的彩禮,黃金甚至不按克算,直接論斤。

從之前的新聞報道中不難發現,最被人們津津樂道的婚禮場面,除了豪車,就是穿金戴銀。此前,福建的一位新娘走紅網絡,原因是她的身上掛滿了黃金打造的各種首飾,據說加起來重達10斤。

況且,黃金是硬通貨,容易保值升值,也好保存,不易氧化,把錢藏在床底容易被老鼠咬壞,你藏根金條能把老鼠的牙咬壞。如此看來,這些名字里帶著“周、福、生”的黃金珠寶商們還是很有市場。

黃金珠寶品牌包裝電商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3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