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黑問三】設計公司如何結合互聯網思維成功轉型?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22/145962.html

i黑馬註:互聯網思維已經滲透到商業領域的每一個細胞中了,許多傳統行業的創業者都紛紛開始思考如何借助互聯網實現轉型升級,建築設計公司也不例外。

\來源:黑馬問答

 

233224

 

我從事的是建築景觀設計,這行怎麽做都是吃技術飯,除了獲得少量設計費外沒有其他盈利途徑。小公司大公司面臨是大量的人才資本支出,人力成本一直漲而設計費卻一直在減…。這行靠技術人才生存的公司很難做到非常有利潤空間,我們常開玩笑,幹我們這行過個小康還可以但發不了財,好在我們靠僅有的愛好和專業在活著。一直想在這行業內轉型其實是我們大部分設計行業特別想突破的問題。如何在大互聯網時代下利用網絡發達資訊下發展設計企業?

 

答1:海邊人

我一直覺得這是一個陷阱。互聯網的發展趨勢我們都能看得見,改變了我們的很多生活及各種行業。但並不代表所有的行業都需要在現在進入互聯網。

 

對於你們設計圈,不懂。簡單的談下我的膚淺想法:

 

1、你們的客戶從哪里來?渠道是什麽?這個渠道你有沒有重點研究?通過互聯網來的人多還是口碑更重要?這些東西你都需要明白,如果你們口碑很重要,那只能以網站或推廣的手段為輔。還是要先做好設計才是最重要的。

 

2、你們的利潤模式是什麽樣子的?有沒有灰se收入,雙方之間需不需要默契?這點你明白的,其實很多行業都存在。如果導致很多人不願意和你們合作?因為損害了部分人的利益。

 

其他的確實想不到了。馬上要出門,最後簡單的說一下如果我來做,可能會怎麽做,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只是因為你的問題而想到的。僅是雛形,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希望能夠幫到你。

 

如果我來做:

 

可能我會把所有的設計方案整理起來,然後做成單個的小模塊。類似於photo那樣,讓客戶可以輕松地拖拽模塊進行簡單的設計。但是操作上一定要更簡單,設計出雛形了,那你們就會知道客戶想要什麽樣子的結果。根據結果再來制作。

 

這樣做的好處:

 

1、可能是首家利用這種模式的公司,在宣傳和口碑上占有優勢

2、更加清晰快捷的知道客戶想要的東西,設計出來的結果,符合客戶的需求。

3、提高效率,原來溝通客戶需要1個月,現在可能需要1個周。

4、降低成本,不需要再對設計稿進行多次的設計

 

答2:陳巍--電商創業者&黑馬會員&天使投資人

設計行業如何和互聯網結合,是我近期一直在觀察和思考的領域,最近看了很多網絡的設計平臺,也深入到設計師中和他們進行交流,也和甲方做了很多討論。

 

1、設計師目前已經成為了整個中國制造轉型的瓶頸,各個領域多需要專業有才華接地氣的設計師參與,去引領整個行業的變革,這是對整個行業價值觀的顛覆,讓工廠知道好設計可以創造巨大的價值,並且是體現在營收上的,設計不僅僅是創造美,而是為企業創造財富。對於建築景觀領域同樣是這樣,今天你埋頭所做的方案可能別人早已有成熟的設計,今天你要花10小時完成的設計,也許別人2小時就可以完成。

 

2、優秀的設計師在國內是極其稀缺的,通常剛畢業的設計師無法獨立完成一個項目的設計,因為這涉及到閱歷,生活的感悟,項目經驗的積累。在韓國一個成熟的服裝設計師他需要經歷2年的工廠一線實踐,熟練掌握所有的服裝加工工藝,之後他需要去檔口接待客戶3-4年,了解客人的需求喜好,然後還要定期去國外學習參觀交流,自己做服裝工作室,用2年時間來證明自己的設計是被市場接受的,當他成熟時已經是在他畢業6-8年之後了。而反觀國內,大部分的設計師是缺少一線實踐和與客戶面對面直接溝通的機會的,更很少獨自面對市場去歷練的。曾經聽的最多的是關於別墅的小區設計,建好的比別墅不管是戶型還是小區規劃都不盡如人意,仔細了解才知道是因為設計師自己都沒住過這麽大的房子,都還不會開車,所以才導致了這樣的設計效果(當然這是10年前的事了,相信現在這樣的事應該非常少了。所以國內的設計師在畢業後所受的訓練是非常不足的。)

 

3、很多好的設計方案源自於對客戶的深入了解,有時這需要實地調研測量,甚至於駐地進行,這些都是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的,這些同時也都是要計入設計成本的,但往往這部分的成本並不為甲方所認可,因為他覺得你只是來看看來玩一玩,回去你只花了沒幾天就畫好了圖,所以我應該就是考慮你畫圖的費用。

 

因此綜合上述這些現實問題,目前我們可以通過互聯網所能推動行業變革的大體在以下幾個方面:

 

1、設計師協同平臺,整合同行業的設計師資源,大家在平臺上進行分享或是付費協助,如果今天你接到的設計別人已經有做了近似方案,那可以直接付費購買然後修改提交,這樣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降低成本。如果是異地項目,可以委托所在地區的設計師進行實地調研,或是咨詢有做過同類項目的設計師參考他們的調研報告,以節省時間和降低成本。

 

2、通過網絡讓成熟的設計師給予新手持續的指導和訓練,幫助他們能夠早日成熟。

 

 

答3:劉東林--山東中策管理公司總經理

這是一個簡單的商業模式設計問題,不是一個銷售問題。
 

這位咨詢者需要解決的是如何能夠讓更多的客戶找到他們的公司,然後獲得更多的收益。這就需要分析客戶尋找景觀設計師的路徑;以及客戶判斷與誰家合作的標準。

 

我猜想,客戶在尋找景觀公司的時候,一般通過兩個路徑,第一熟人介紹,第二網上尋找,而且在執行之前,客戶一定會在網上大量的搜集別人家的設計思想,以便給自己以靈感。同時也作為和景觀公司設計人員談判的準備,不管這些客戶是自己找的還是朋友介紹的。

 

因此,按照常規方式,要在網上塑造品牌形象,在網上做全網營銷,而不是僅僅去做百度競價;利用全網營銷把自己企業的形象,專業能力、案例等等布滿客戶的搜索通道;

 

如果,你的企業有較大的財力,老板有比較高的格局和境界,那麽你們可以做一個平臺,把這個行業組合一個平臺內,然後吸引大量的準客戶來訪問,你的工作人員免費咨詢,這樣你就會獲得很多的客戶量。當然還可以利用微營銷配合平臺運作的模式,來吸引更多的客戶咨詢。

 

當然,如果你有更多的財力,還有更多的方法。不過,真的有財力的根本不缺業務,還有,真的有財力的,他們不會純粹的做設計,一定會進入更多的領域。

 

景觀工程、裝潢工程行業都是兩頭求人的行業,即工程求人,回款求人的行業,屬於雞肋行業,除非你願意大調整自己的商業模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716

湯同仁手記系列:新世界發展(17) 私有化新世界中國(917)三問三答

2年3月13日,新世界(17)突然宣佈以3股供1股比例,每股供股價6.2元,集資139.9億元,並同時提出以每股6.8元,總價186億,全面收購新世界中國(917) ,關於這項收購的解釋,特製作幾項問答,供大家參考。

(1) 收購有沒有內幕交易嫌疑?
公司在3月13日私有化,但在3月10日已停牌,所以仁者特地查找了前1個月的股價紀錄、成交紀錄及中央結算紀錄,有以下發現:
a. 股價表現
在前1個月的成交方面,公司在前1個月的21個交易日中,其中只有7日跑輸恆生指數,另外14日均跑贏大市,可見他有強於大市的行為,相對其他內房股如富力(2777) 、碧桂園(2007)、恆大(3333) 等大型內房股呈下跌或平穩的情況,均表現反常。雖則在2月底公佈的中期業績優異,但在碧桂園業績不俗,不過股價並無重大反應,或許有內幕交易的嫌疑。

 


b. 成交紀錄
根據過去1個月成交892.73萬股,扣除業績公佈當日和前後一日的數字約為513.56萬股,但停牌前幾日成交均不到500萬股,成交表現都合理。
2月11日,有3,804萬股的股票由渣打銀行(2888)、摩根大通及花旗銀行轉移至摩根史丹利,相若數量的股票在3月13日又轉回摩根大通及花旗銀行、渣打銀行(2888)及匯豐銀行(5)及美林遠東。2月24日,有5,500萬股由創興銀行(1111)轉移至前鄭裕彤旗下、前稱大福證券的海通證券(665),除此之外,大手反常行為較少,前者應該只是正常調動,但後者的交易也有一些特別。








綜合來說,除了中央結算紀錄有一些懷疑外,成交沒有特別變化,股價上升方面也許可以以業績變化解釋,相信可以被解作沒內幕交易嫌疑。

(2) 今次私有化值得嗎? 為甚麼2011年不值得私有化? 供股意圖為何?
今次私有化價格約為1.02倍PB,相對於新世界發展現時的PB 0.43 倍,還高137.2%,況且今次尚需要供股集資,所以今次供股加私有化是不利的。
如果以2011年新世界中國供股前價格溢價32.3%,即2.96元私有化,所花的資金大約45.37億,相對當時新世界發展集資113.32億元,其實當時私有化時機更有利,但是可能由於恐怕基金和內部人對賤價私有化有反彈,故此當時並未私有化,加上當年主力負責營運新世界中國的杜惠愷在2013年辭任,轉任母公司新世界發展,相信為整合管理資源,故現時才進行私有化。

筆者認為,今次供股及私有化的意圖其實是讓內部人以高估價售出新世界中國套現,並以低估價購回新世界發展的,實際只是利用股東的錢轉回給內部人,然後讓內部人進行更好的投資,他們既然這樣做,為何不跟進?

(3) 供股後的股價走勢會如何?
從供股往績看來,根據明報的報導,2004年股5供2,每股5.4元,供股後其後因港股進入多年的大牛市,股價節節上升,2007年11月中已達28.7元,回報達4.3倍,讓投資界大跌眼鏡。之後該股在2011年再進行2供1,每股供5.68元,雖然供股入場費「加價」,但是到去年1月下旬股價高見15.08元,回報率仍然高達1.65倍。今次條款方面,大股東也有額外包銷股票,但礙於2%的增持限制,故餘由前一次供股的包銷行匯豐餘額包銷,所以今次供股相信也算是利好,但在政府打壓香港樓市下,中國內地房市也回軟,究竟會否再重覆奇跡,也很難定論。

綜合來看,這次供股應該相信是利好的,值得期待,但仁者認為,也需要留意最後的供股反應才可作定論。如果反應不佳,利用相反理論,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6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