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來?七年練兵 劉柏園率橘子再攻日本

2010-9-27  TWM




 

日本是帶給劉柏園最大傷痛的地方,它讓遊戲橘子上櫃隔年就大幅虧損,它使遊戲橘子將遊戲股王寶座拱手讓人,更讓劉柏園經歷最痛苦的三年;如今,重新站穩日本市場的他,要用自製遊戲,大啃三百億商機。

撰文‧賴筱凡

「人家說我有日本情結,但我真的沒有。」偏著頭想了想,劉柏園緩緩道出這句話,對比他談到今年遊戲橘子東京電玩展表現時的手舞足蹈,問起二○○三年的挫敗,劉柏園的情緒明顯沉了下來,因為那是他最痛苦的三年,也是股東失血的三年。

九 月的日本東京秋風未到,亞洲電玩界年度最大盛事──東京電玩展,盛大登場開展的時間還沒到,門口就已經大排長龍。在這裡夾雜著日文、韓文、中文,甚至許多 西方面孔也穿梭其中。而在這個國際殿堂裡,遊戲橘子推出與微軟、索尼︵SONY︶同等規模和陣仗,就是為了要告訴市場一件事:「我們在日本站穩了。」然 而,這對七年前在日本大跌一跤的劉柏園來說,是多麼遙不可及的事。○二年還沉浸在每股稅後純益︵EPS︶大賺五元的喜悅裡,隔年卻因開發日本、大陸市場失 利,跌入大賠二.四六億元的深淵,甚至繳出連續三年虧損的慘澹成績。

失敗教訓一:太驕傲

「夜深人靜的時候,真的很痛苦,我一直在反省,到底是哪裡做錯了?」○二年,那是遊戲橘子最意氣風發的年代,以高達一三三元的承銷價上櫃,當年獲利繳出六.八六億元的亮眼表現。隔年更以台灣遊戲廠龍頭之姿,大舉空降日本及大陸市場,那一年,劉柏園才三十二歲。

為了搶先在日本及大陸市場卡到位,遊戲橘子大張旗鼓拓展海外市場,只是搶快的代價,他也沒料到,是讓他從遊戲股獲利王變虧損累累,更一舉摘掉遊戲股王的光環。

「那 時候的遊戲橘子,每個人都自大,每個人都是一副捨我其誰,甚至我自己也是如此。」劉柏園回憶指出,當時遊戲橘子得意於台灣市場,就認為其他市場也可以輕易 到手。可是,比起中、港、台、韓市場,日本實在複雜太多,就連智冠董事長王俊博都不諱言,「要經營日本市場,成本很高。」不是日本玩家不玩線上遊戲,而是 他們太沉溺於電視遊戲,從使用者介面、遊戲題材,就連動畫風格,日本玩家的要求都很高。

失敗教訓二:不夠本地化

當年滿懷雄心的劉柏園手上沒有自己的武器,只靠代理二線韓廠遊戲進攻日本,而韓廠卻推出更好的產品迎戰,遊戲橘子的落敗其實一點都不意外。

這 次為了反攻日本,劉柏園痛定思痛,○六年他不再仰賴韓國廠商,遊戲橘子推出第一批自製遊戲再度搶灘日本,五款遊戲僅有「星辰」成功,雖不算勝利,卻讓他苦 蹲日本市場多年,露出一線曙光。「星辰」的成功,讓遊戲橘子在日本收入超過一億元,這在被電視遊戲機壟斷的日本市場來說,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我打的敗仗 比勝仗還多,但重要的是我在關鍵時刻打了一場勝仗。」他說。

這次反攻日本,他繼續推出更多的自製遊戲,例如「Core Blaze」、「劍雨」為了讓產品更貼近日本玩家所需,劉柏園希望用自製遊戲來日本叩關,將題材、畫風都盡量做到符合日本玩家的習性,一改七年前用代理遊戲的貿然決策。

雖然日本市場歷經虧損近兩億元的失敗,劉柏園又重新開始整建日本團隊,整個日本分公司擁有高達八成在地人,他很清楚,重新搶攻日本的策略,必須截然不同,所以他大舉任用日本員工,跳脫過去用台灣模式看日本市場的思惟,全面換腦。

失 敗教訓三:錢未花在刀口以前遊戲橘子是以研發為核心的公司,劉柏園給研發人員的預算從來都沒有上限,但日本失敗這一役教會他,「當公司規模越來越大,某一 部分自由,是必須去放棄的。」他不能再用創業時的瘋狂性格做事。失敗後,他開始用「目標管理」,他要研發人員去精算,每一元研發費能產出多少效益,「我很 疼RD(研發人員),可是我需要他們的回報。」日本失敗讓劉柏園了解,他得為股東負責,而不是為他的夢想負責。

以前,只要有研發人才願意來應徵,劉柏園馬上重金禮遇,輕聲苛責也不多見,畢竟難得的研發人才可能禁不起罵,拂袖走人,「可是,當我們現在RD有三百多人,這時候已經不能再有吃大鍋飯的心態。」他要研發的每分錢都花在刀口上。

自稱自己是蝸牛的劉柏園,花七年時間跟封閉的日本通路商培養感情,遊戲橘子在日本市場已經不是nobody,而是somebody,甚至找來國際知名導演吳宇森合作自製遊戲「劍雨」,就為讓國際市場再次見到遊戲橘子拓展全球的決心。

雖 然日本遊戲市場的門檻極高,但日本市場在各大線上遊戲廠眼中,仍舊是不可放棄的市場。原因就在於,相較於台灣、韓國、大陸,日本線上遊戲市場的成長空間實 在太大,尤其日本遊戲廠本身都尚未大規模進軍線上遊戲市場。韓國遊戲廠NHN執行長Wook Jeong就坦言,「要先能在日本成功,才能進軍全球。」付出近二億元的失敗代價,七年後劉柏園重返日本,就是想證明,四十歲的他,已準備好從當初跌倒的 地方重新站起來。

劉柏園

出生:1970年

現職:遊戲橘子董事長兼執行長

學歷:華夏工專

經歷:工程師、創辦遊戲橘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45

「珠三角」企業創新難在哪裡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42369&time=2011-03-29&cl=115&page=all

真正實現「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不僅需要企業的行動與堅持, 更需要教育制度、 政治經濟環境的重建
財新《中國改革》 記者 周瓊 實習記者 楊艾莉

 

  不堪低價競爭之苦,大批「珠三角」企業正悄然走上創新之路。

  半年來,財新《中國改革》記者對「珠三角」地區46家民營企業(含外資,其中38家年銷售額在500萬元以上)進行了隨機調查,看到32家年銷 售額逾500萬元的企業在組建或加強研發力量,以提升競爭力。一些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財新《中國改革》記者,他們的競爭對手及兄弟企業中,「只要有點規模 的,都在動這樣的腦筋(指創新)」。

  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副主任楊林村曾表示,從沿海的情況看,企業的確「已經到了必須把創新作為常規經營和取得競爭優勢的階段」,但是,目前沒有任何數字可以準確描述這一現狀。

  創新給所有企業都帶來了新的希望,卻並不必然帶來更好的命運。受訪企業的經歷顯示,在研發階段,受人才、創意、管理機制和對市場的理解力等方面 的制約,只有少數企業能推出真正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在市場推廣階段,則受到各種潛規則、仿製品、銷售渠道及產品標準混亂等因素的挑戰,多數企業都感到步履 艱難。

  台灣明基友達集團董事長李焜耀告訴記者,要真正實現「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不僅需要企業的行動與堅持,更需要教育制度、政治經濟環境的重建。要達到這個目標至少需要一兩代人的努力。

為生存而改變

「不是喜歡創新,只是為了改變命運」

  很多靠外貿起家的傳統加工企業,其創新故事有著相似的開頭。

  亨詠旅遊製品公司是一家高檔酒店一次性用品生產商,是最早進入內地的港資企業之一。1987年在東莞設廠,後遷至廣州,以做外貿為主,兼顧國內 市場。20年前,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廠曾一度壟斷新加坡、港澳及國內五星級酒店一次性用品的市場。生意火爆後,亨詠找了一些小工廠和家庭作坊代工。幾年 後,這些小工廠和作坊以低價私自接單。進入2000年後,亨詠產品的牌號在海內外高檔酒店市場變得日漸式微。

  為了生存,公司不得不採取同樣的低價策略爭取客戶。該公司總經理蕭兆維告訴財新《中國改革》記者,最近幾年公司毛利率銳減至10%-15%,純利有時是負數。「再按過去的方式做下去,恐怕我們很快就得退出這個行業,必須盡快改變。」

  注意到國內的賓館酒店及公共場所用來裝洗手液、洗髮水的可重灌皂液器細菌嚴重超標,加之存在其他缺陷,亨詠決定研發一款能同時解決上述問題的皂 液器。2008年春節後,蕭兆維從廠內精選了五名員工成立研發小組,撤並了一些老的生產線,專門騰出兩台機器用於新產品的制模和樣品生產。「加起來資金投 入了200多萬元。」

  經過一年半摸索、30多次試驗與改良,2010年9月中旬這款擁有四項專利的產品在第七屆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上亮相。財新《中國改革》記者在現場看到,這些瘦長方體型、花色繁多的易事泵皂液器被釘在展館的牆上,彷彿一盞盞頗具現代風格的壁燈。

  這樣的例子在「珠三角」、「長三角」上百萬家企業中毫不鮮見。

  「不是喜歡創新,只是為了改變命運」。廣州市品壹電器科技公司總經理黃向民的話或許可以代表大部分企業的心態。

  2005年以來,隨著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價格及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以外貿為主的沿海企業普遍受壓,不少傳統企業負利潤運行。一些對前途持悲觀態度者及時止損,退出了市場。

  這一情況到2008年後變得更為明顯。當時,財新《中國改革》記者在東莞一些工業區調查時發現,不少廠房空空如也,「空房出租」的牌子隨處可 見,昔日靠房屋租賃維生的村民收入也驟降三成至五成不等,僅東莞厚街的鞋企當年就倒閉了數千家。記者接觸到的部分企業忙於把技術含量較低的環節轉移到越 南、緬甸及中西部省份,忙於把大廠房換成小廠房,從繁華處搬至偏遠處,忙於購置自動化設備、裁員……那時候,他們更關注如何壓縮成本。

  2008年後,沿海企業轉移的步伐放緩。「金融危機讓很多企業對國外訂單能否源源不斷而來不再有信心,除非在轉入地有渠道把產品銷售掉,否則, 花錢去建廠就不划算。」香港貿發局華南首席代表何建榮告訴財新《中國改革》記者,經過連續數年的擠壓,最終在沿海地區留下來的企業開始思考如何儘可能地留 住現有客戶,並開闢新市場。

  要達到這個目標,僅靠成本控制遠遠不夠。「大家都看到了,成本的壓縮是有底限的,並且,低層次的加工已經越來越難做,毛利越來越低。只有在現有 基礎上多做一些事,比如,增加或改良產品的功能、增加服務內容;或者開發出能滿足客戶需要的新產品,推出自己的品牌,才有可能提價。」何建榮說。

  2010年9月中旬,財新《中國改革》記者在中博會上看到這樣的景象:東南沿海地區三分之二的展館都在展示新產品,無論高中低端,都習慣於亮出 專利證號,強調產品的價值點,參展目的主要是獲知市場反應;東北、中西部地區的展館則以展示土特產為主,間或有些新鮮有趣的東西。

「模仿式創新」或「創新式模仿」

模仿式創新的一大副作用在於,同行業的很多企業會朝著同一個方向努力,推出的新產品都大同小異

  與日韓企業界在轉型初期的情況類似,中國企業的創新亦從模仿開始。但是,這種模仿並非簡單的複製,而是在借鑑對方產品模式的基礎上加以改良,一些產品甚至是對同類產品優點的整合。

  由於競爭激烈,「市場不好做」,深圳的歐鳳電器去年以來停掉了所有的老業務——廚房小家電的生產和出口,專注於智能坐便器的研發生產和推廣。據 該公司市場部主管何任光介紹,因為看好智能坐便器的前景,歐鳳從2006年起開始組建研發隊伍,蒐集全球同類產品來分析優缺點。經過三年的研發,去年推出 了自己的多功能智能坐便器。

  何任光說,作為中小企業,「我們不敢貿然做原始創新,資金和時間上也都不允許我們從零開始。但是,我們最終研發出來的產品有很多創新點,獲得了 11項專利。」他向財新《中國改革》記者展示了該坐便器的功能:按一下右邊相應的電子鍵,就可以使坐圈加熱、除臭、沖水、通便、洗便、臀部烘乾等。何任光 稱,公司還在進一步研發,希望給這款產品增加尿液和糞便檢測的功能。

  據稱,歐鳳為智能坐便器系列產品投入了近兩千萬元的研發、生產和推廣費用。「因為價格比一般馬桶高,市場接受度還不算好,目前還沒到盈利的時候。」何任光說。

  在財新《中國改革》記者採訪的企業中,歐鳳是惟一孤注一擲,用100%的精力投入新品研發推廣的廠家。大部分其他企業通常是這樣啟動其創新程 序:根據客戶的反饋對市場進行調研或觀察,購進國內外同行業的高端產品,以瞭解行業趨勢;接著根據企業自身的基礎選定創新方向,用三成或以下的精力謹慎投 入到「創造性模仿」的研發中;餘下的70%或以上的力量仍保留在老業務上,用老業務的經營所得為新業務「輸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的一份報告顯示,儘管當前中國企業創新及創新能力已有較大提升,「但與世界先進企業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有競爭力、較高利潤的產品仍然較少。」

  不過,企業主真正關心的是市場,而不是技術本身。不少企業談到,目前無論哪個行業的創新門檻都已經很高,要提出一個具有顛覆性的創意非自身能力 所及,並且從頭做起也風險太大,「不如站在別人的肩膀上做自己的東西,」這也是大部分中小企業當前惟一可行的途徑。至於這些行為該叫做「自主創新」還是 「模仿創新」,他們不太在乎。

  「不能認為只有發明創造才是技術創新,」楊林村指出,「每個企業和地區都應根據自身經濟、技術實力選擇技術創新方式。在世界各地,通過引進技術或創造性模仿的途徑,逐步成長為領先創新型企業的並不少見,聯想、華為、中興及比亞迪等企業目前都處於這一過程中。」

  然而只有很少的企業注意到,模仿式創新帶來的一大副作用在於,當對市場的判斷趨同時,它會促使同行業的很多企業朝著同一個方向努力,最後,所有這些企業推出的新產品都大同小異。

  東莞石碣鎮一家電子廠的創辦人跟財新《中國改革》記者講了他們的經歷:該廠曾經投入了數十萬元,研發並生產出一批「高科技節能燈」。後來,廠裡拿著這系列產品到國內一行業會展上參展,結果遭遇當頭一棒:至少有100家同行企業也在研發和生產同類產品。

  創新的目的是為了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以獲得更高的定價權,實現更大的價值。如不能持續創新,企業間最終仍只能靠價格戰或潛規則來爭取客戶。

行銷之難

創新產品會面對市場的難題,最大的難題在於渠道

  在創新的全過程中,把新產品研製出來,只是完成了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大量企業主在面對新產品時喜憂參半:更大的挑戰剛剛開始。

  做代工利潤太薄:一雙耐克「喬丹五型」運動鞋在美國賣價120美元以上,付給中國工人的工資不到1.5美元;一台中國產的DVD在國外售價32 美元,交給外國人的專利費是18美元,成本13美元,中國企業只能賺取1美元的利潤,2005年上百家企業因此倒閉。為了更高的利潤或者獲得定價權,大部 分創新企業都選擇回歸內銷市場。

  可是,做內銷並不是簡單轉變交易對象和場地,而是相當於二次創業,意味著從一個只需完成「爭取訂單、生產、發貨」三個動作的單純加工廠,變成需要前期調研、瞭解市場、設計產品、品牌推廣、尋找銷售渠道,乃至應對市場潛規則等問題的完整企業。

  第一大難題在於渠道。

  深圳龍崗一家手袋製品公司從2008年下半年成立設計組,針對國內市場推出了十幾款手袋,希望找商超合作。但是,兩年過去了,樣品送了一堆又一堆,至今沒有成功地攻入任何一家商超,只能找一些零散的小商舖代銷。

  「每進一個商場都要收幾萬塊入場費,還要根據銷售收入給商場交納20%-35%的扣點費,平時不定期地要交各種店慶費、節日贊助費。」廣東金進鞋業銷售總監李宏評價國內市場「潛力很大,市場很亂」。

  東莞錦泰食品公司算是內銷市場上的先行者,該公司生產的「纖麩」、「蒸薯坊」等品牌零食早已成為各大超市和連鎖零售店的常駐者,不過,公司董事 長袁漢思也抱怨超市的費用過高令企業難以承受:「在入場費之外,公司每推出一個新品還要另外交條碼費,同一種產品的不同口味算不同的條碼。比如同樣是餅 乾,香蕉味算一個條碼,蘋果味算另一個條碼,每一個條碼的產品要進入全國的各大超市,沒有一兩百萬元進場費是搞不定的。」

  從現有做法看,企業建立銷售渠道有三種方式:

  首先,與商場和超市等零售商合作,爭取進入商超貨架或租用其櫃檯,借助商超成熟的銷售模式和對消費者的聚集效應,不僅可迅速推貨,也可展示和建 立品牌。這是目前用得最多的辦法,但如前所述,要進成熟的商超不容易。與任何其他行業一樣,在廠家與這些商超之間存在一些固化的利益鏈條,除非能攻進其中 的重要環節,否則,無門可入。進了這個環節以後,則需要面對入場費、條碼費、推頭費、店慶費、贊助費、銷售額返點等等名目繁多的收費。在一些大城市繁華地 段的商超,僅入場費一項就可達十萬元以上,三個月以內銷售額達不到要求的,還會被勒令退場。

  其次,企業可以開專賣店或以組織經銷商等形式自建銷售網絡。這一做法可讓廠家免受商超的「盤剝」,獨立運作的空間大,但是成本高、風險大。小企業不敢貿然行事。

  還有一種辦法是走網絡銷售之路。以這種方式獲得成功的例子越來越多,但是,如何在海量的網店中獨樹一幟、吸引消費者的關注,是一個同樣富有挑戰的事情,不止需要高技巧,還需要高投入。

低標準陷阱

國內產品標準低且缺乏監管,使得創新產品難以在競爭中獲勝

  妨礙創新的另一重障礙是:創新類產品通常價格更高。

  以皂液器為例,根據材質的不同,市場上普通皂液器價格從七八元至三四十元不等,亨詠的不可重灌皂液器則為48元;一隻普通燈管的價格在數十元,LED高科技節能燈管的零售價則在200元左右。

  該如何在這樣的競爭中突圍?多位受訪者不約而同地提到「產品標準」問題。華南地區一位質監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財新《中國改革》記者,近年來,中國 大量商品出口後被召回的主因,都是不符合對方國家的質量標準,這些事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外貿企業對出口產品質量的重視。遺憾的是,當部分企業轉向內銷 時,仍然沿用過去的老標準來生產產品。「原因是國內產品標準定得低且缺乏監管。」

  一些常見的消費糾紛是,一款明明符合國家技術標準的產品,卻屢屢令使用者受到傷害。「這有操作不當的原因,更主要是產品在設計上考慮得不深入,不周到,沒考慮到消費者的使用習慣。」

  這正是許多企業在創新時希望解決的問題——創新的最終目的是獲得消費者認可。

  在低價競爭時代,部分企業也許希望市場越混亂越好,國家的質量標準越低越好,監管越缺失越好。到了依靠創新驅動發展的當下,先行者都希望有一個規範的市場環境,有明晰的產品質量標準,有對劣質產品的有效監管,令優質產品享受到創新的成果。

  復旦大學企業研究所所長張暉明表示,政府還需要在維護消費者權益上做更有效的工作。「我買一罐奶粉,我懷疑它有問題,可是我自己沒有檢測設備,國家的檢測機構能不能很公立、很便利地幫我檢測一下?」他認為,公正的懲惡揚善制度有利於企業創新行為。

「山寨」文化雙刃劍

知識產權保護是企業創新繞不開的話題

  「做創新很痛苦,我常常覺得撐不下去。」接受財新《中國改革》記者採訪時,廣州明朗家居用品公司董事長陳朗開門見山,「最痛苦的事就是不斷被『山寨』。」

  提到創新,知識產權的保護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位於廣州市番禺區南村的明朗家居用品公司是一家高端拖把生產商,擁有40多項專利,多年來為歐美 頂級清潔用品品牌提供代工服務,被視為清潔用品行業裡最具創造力的企業之一。陳朗告訴財新《中國改革》記者,即使是為人做嫁衣,明朗依然堅持從產品的概唸 到性能、結構、外觀,再到做模型等所有環節都由自己完成,「不接受別人的標準。」

  儘管如此,他對當前的現狀並不滿意:「做外貿拖了我們創新的後腿。」

  1998年明朗家居公司創辦之前,陳朗曾是一個高檔拖把的推銷員,賺到錢後,自己開廠生產拖把。一開始只是做一些組裝的工作,從別人那裡買配 件,自己組裝成成品銷售,後來覺得有些配件的功能或材料配置不佳,於是,自己動手設計,改造拖把裡的零配件、桿,使之用起來更為簡便、清潔效果更好。接著 進口生產線,做模型,做自己設計的產品。改良後的產品在市場上脫銷後,陳朗成了拖把設計「發燒友」,「不把拖把改到順手好用決不罷休。」目前全國市場上熱 銷的拖把產品,一桿通配多個拖頭、360度旋轉拖把頭、除蟎設計等均來自明朗的首創。

  2005年前,明朗家居以做內銷為主。但對一件侵權事件的衝動性處理改變了公司的運作軌跡,令明朗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放棄自己的品牌,轉向外貿市場為歐美品牌做代工。

  「大概從2002年起,我們發現國內有個同行在抄襲我們的東西,不光是產品,連宣傳冊都抄。什麼產品目錄、產品介紹、律師聲明等,除了名字和顏 色換掉,其他的都一模一樣。連我們不好的產品也照抄。」陳朗說,他當時氣壞了,去警告對方,請他停止抄襲。「那個廠的負責人嬉皮笑臉地回答說,『你們做得 好我們才學呀』。」

  那個廠連續抄了他們三年,2005年甚至與明朗一起到廣交會的百貨會(針對內銷市場)上搞展銷。「那些年,仿造我們產品的廠家很多,但像這樣厚 顏的第一次見到。」陳朗說,他去找百貨會的執委會委員,希望他們去管一管。「執委會的人回覆我說,這種事情很難判斷到底是你抄他還是他抄你。我向他出示專 利,他說我不管你這些。」一怒之下陳朗叫上三四十個工人把對方的展台砸了,把老闆也暴打了一頓。

  「那個事鬧得很大,警察、各級領導都來了。自那以後,國內規模稍大點的展銷會都會安排專人處理知識產權糾紛。」而陳朗由於擔心與對方陷入鬥爭 中,兼之對國內市場感到失望,從此開始外貿之路。「五年過去了,現在國內知識產權保護還是比較弱。我們最近參加了一些國內的展銷會,發現雷同的產品仍然是 鋪天蓋地。」不過,陳朗決定今年重回內銷市場,「不管怎樣,這裡有我們的消費者。」

  他說,再遇到知識產權糾紛,他不打算自己去解決了,「還是去打官司試試看吧。」

  「山寨」文化在中國向來有爭議。有觀點認為「山寨」產品繁榮了中國的市場,使中國製造業通過學習模仿,從無到有,從代工到自創品牌,擁有了自己 的一片天地。這種觀點持有者認為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無需太嚴。不過,更多觀點認為,完全抄襲別人的東西,缺少創見的產品是可恥的,「創造性地模仿並不侵 權,」因此,知識產權保護必須從嚴執行。

  科技部知識產權事務中心任副主任的楊林村告訴財新《中國改革》記者,在發展中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確有副作用,它可能打壓本國的落後產業和 企業、可能導致結構性失業,引發社會問題,還可能引發行業、產業之間的矛盾等。「但走向市場經濟的現代國家不可能逃避知識產權制度,因為知識產權是一種財 產權,不把這個權利保護好,就無法激勵個人和企業進行創新,也不利於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境外投資與技術,更不利於市場經濟秩序的建立與完善。」

  他表示,近年來,科技部門與司法機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已經在不斷加強,「只要證據充分,基本上都可以打贏官司。」至於贏了官司後能不能獲得執行,「要看具體情況。」

政府如何擔當責任

一個創新型社會不能單靠企業的努力,比企業更重要的是各級政府

  在上一個十年,「珠三角」誕生了為數不多的幾家在世界上有影響力的創新型企業,如華為、中興等。然而,華為的當家人任正菲曾在內部會議上表示,中國的管理體系和規則尚不足以產生像美國微軟、IBM這樣的大企業,「華為只有靠自己的進步,否則,一點希望都沒有。」

  然而,一個創新型社會不能單靠企業的努力。

  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副主任楊林村介紹,中國政府掌握全社會60%以上的科技投入資金,其中,對基礎研究、社會公益研究資金的控制度達 100%。更關鍵的是,各級政府擁有把科研經費投向哪裡、投給誰的權力,也擁有監督、管理這些資金流向的權力,還100%地握有制定規則的權力。

  他提出,當前在創新的大話題上,比企業更重要的是各級政府。

  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2009年全球國際專利申請數目首次下降,而中國的申請數量為7946件,逆流而上增長29.7%;在 國內,中國去年共受理專利申請976686件,同比增長17.9%。全球最大的金融信息和數據提供商英國湯普森路透2010年10月8日發佈的報告稱,中 國將於2012年超越日美,成為世界第一專利國家。

  「這主要得益於政府的鼓勵和支持。」楊林村稱,作為衡量一個地區創新程度的指標之一,專利申請數自從與GDP一樣被列入政績考核指標後,開始受到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視,凡申請者均可獲得一定金額的財政補貼或獎金,以鼓勵其儘可能多地申請專利。當然,在生存環境的逼迫下,政府的鼓勵激發了更多企業創新的意願,而國家對專利保護的力度增強,也使企業與個人專利申請的積極性有所上升。

  廣州品壹的黃向民告訴財新《中國改革》記者,受惠於廣州市對專利申請的資金補貼政策,該公司自2007年以來共申請了十餘項專利,並推出了一系 列頗具獨創性的家居用品。「按照市區兩級政府的規定,申請費可以全額報銷,另外,每申請一項專利,我所在的黃埔區科技局還給我獎勵1000多元用於前幾年 專利的維持,等於一切費用全免。」

  中國科學院廣州一個研究所的研究員告訴財新《中國改革》記者,每成功申請一個專利,他個人可以獲得7000元的獎勵。而一些高校給的獎勵可以高至上萬元。

  不過,與沿海地區龐大的科研創新經費相比,對專利申請者的補貼不過是小菜一碟。更多的經費被投入到了「高新技術企業」「新型戰略型產業」以及一些公眾難以明辨的重大項目中。

  於是,業界可以看到這樣一幅景象:似乎所有對創新項目的支持,都不過是錢的問題。大家的爭論點也主要集中在應該如何花錢,是錦上添花——扶持大 企業大項目,還是雪中送炭——支援有前景的小企業或困難企業?為有所兼顧,各地都撒一些小錢給小企業去爭,而把最多的錢,最重要的資源留予大項目、大企業 共享。這樣做可謂一箭雙鵰:GDP增長與科研投入兩不誤。一旦支持的大項目或大企業獲得成功,則又是另一番政績。

  在錢的投入之外呢?似乎少人問津。

  珠海格力電器總裁董明珠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任何時候,我都說,我們企業不需要政府在資金方面的幫助,我們需要的只是一個更好的競爭環境。」

  今年2月,格力電器一紙訴狀將廣州市財政局告上法庭,引發媒體高度關注。2008年9月,格力參與廣州市政府採購中心公開競標的番禺中心醫院 「門診樓空調設備及其安裝」採購項目,以全球最大空調廠商的身份及1707萬元的最低報價,輸給了外行的廣東石油化工集團,而後者的報價金額為2151萬 元。格力曾向番禺區財政局投訴,要求恢復己方中標候選人資格,取消廣東石化中標資格,被拒。其後,多方向廣州市政府及財政局投訴均無果,最終,董明珠橫下 心來,2010年廣東「兩會」期間以人大代表的身份當眾向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反映情況,汪洋指示「你可以去告他」。

  儘管最終格力不得不撤訴,事件亦未獲得實質解決,但董明珠表示自己不僅是在打官司, 「而是希望說出真話,並且通過做一些事,促進我們的政府採購更加陽光。」

  對正在創新之路上艱難跋涉的企業來說,「陽光政府」目前還只是一抹遠景。

  楊林村也指出,創新真正的動力就是市場,越是平等、公平的市場,越強調創新。「過去,各級政府以創新的名義投入的很多錢,現在看來大部分失敗 了。我個人的意見是諸如補貼專利申請者、給高新技術企業減免稅等優惠政策在實施了一段時間後就應退出,政府應該把重點放在如何追求公平和平等的市場環境 上。」

  財新《中國改革》實習記者楊佩菁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63

哪裡有錢荒? 謝國忠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74925&time=2011-07-01&cl=115&page=all

貨幣緊縮在短期將不可避免地導致貨幣短缺的感覺,否則就不可能有效。中國再也沒有藉口聲稱因為國家金融深度較低而讓貨幣增長過快了
謝國忠

 

  今天所謂的貨幣短缺反映了過去過度的貨幣需求,這是過於寬鬆的貨幣政策的結果。如果迫於壓力改變了緊縮政策,貨幣情況就可能回到過於寬鬆的狀 態。因為通脹仍然很不穩定,這意味著產品或服務的價格可能一口氣上漲20%到30%,寬鬆的貨幣政策可能觸發惡性通貨膨脹和社會動盪。

  這就需要將緊縮政策從僅僅提高銀行準備金率轉向提高利率。前者只是將利率增加轉向灰色市場,這就不成比例地增加了中小企業的負擔。當前的緊縮政策保護了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而這兩者正是猖獗的貨幣需求的主要動力。通過利率政策傳播調整壓力將幫助中國實現軟著陸。

  貨幣緊縮在短期將不可避免地導致貨幣短缺的感覺。否則,緊縮就不可能有效。緊縮是通脹造成的。如果沒人減少花費,也就是說沒人感覺到流動性壓力,那緊縮政策如何能實現目標呢?

  中國的廣義貨幣M2增長了約16%。這與中國的潛在增長率相比仍然很高。當經濟的金融深度較低,也就是金融資產佔GDP比重較低,M2的增長就會顯著快於GDP的增長。

  但是,中國非金融領域對金融機構的負債4月約為72.7萬億元,是2010年GDP的182%。惠譽估計中國銀行系統的表外資產相當於其總資產 的25%。中國灰色金融市場可能佔到了另外的25%。可以說中國非金融部門的負債超過了GDP總量的200%。這種負債水平對於一個人均收入5000美元 的國家是前所未有的。因此,中國再也沒有藉口聲稱因為國家金融深度較低而讓貨幣增長過快了。

  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在2020年前潛在增長率可能從當前的10%降低到5%。如果中國2020年M2的增長為10%,通脹率將為5%。所以現在的16%並不低。現在覺得有緊縮的感覺是因為很多借貸者應該退出。除非能夠做到這一點,否則中國的通脹不可能得到控制。

  中國的通脹情況仍然不穩定。產品和服務的價格上漲通常會達到20%到30%。這在一個正常的通貨膨脹環境下是很少見的,正常情況下價格的上漲通常會跟CPI相一致。究其原因是因為貨幣供應儲備正在變成通脹。過去四年,在通貨膨脹經濟下中國的M2翻了一番。

  政府正在採取一些行政措施來冷卻通脹。取消過路費,削減進口關稅,限制企業漲價可以暫時降低通脹壓力。但是這些措施只能暫緩,並不能扭轉這一趨勢。如果我們把這些措施的冷卻效果視為對通脹的勝利,並開始再次放鬆下來,一場災難必將隨之而來。

緊縮政策結構需要調整

  目前的緊縮主要依賴通過增加存款準備金率進行數量限制。利率上漲是很有限的。因此,按照目前的利率對信貸仍然供不應求。通過對信貸的限制,不平 衡狀況只能維持並陷入僵局。非國有部門現在借貸要比以前困難得多。這導致了灰色市場上的利率暴漲。因此,非國有部門過多地承擔了緊縮政策的後果。

  供求失衡使得銀行可以提高借款利率。銀行可以將借款利率提高到比政策利率高30%的水平。此外,通過收取諮詢費和強制性押金,銀行還可以收取更多費用,甚至是對國有企業也是如此。

  中國的緊縮政策結構犧牲了儲戶的利益。中國家庭在銀行的存款達到了33萬億元。目前的存款利率跟實際借款利率或通脹率相比至少低了3個百分點。家庭部門實際上向債務人,也就是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補貼超過1萬億元。這相當於2010年國有企業利潤總額的一半。

  低利率對政府來說也不是沒有成本的。這使得通脹預期維持高位且不穩定。中國企業的價格競爭曾經聞名遐邇。以任何藉口提高價格似乎都很平常。當然,低利率讓家庭部門很緊張,也使得企業提升價格的戰略能夠奏效。這也增加了打擊通脹的難度。

  中國抑制通脹應當從依賴提高存款準備金率轉向增加利率。前者對私營部門來說是不公平的,讓中小企業的日子更加難過,並減少了家庭部門的財富。

不要放大中小企業的問題

  近來,很多人突然對中小企業格外關心。據說緊縮導致中小企業破產,並且引發就業危機。這兩種描述都不對。中小企業一直都有財務問題。這些人過去 沒有對財務狀況給予很多的關注。有關中小企業討論的目的就是給中央政府施壓使其放鬆政策,然後大量資金就能流向地方政府和房地產市場,而非中小企業。

  有關中小企業因為緊縮而破產的論調根本不合邏輯。和大企業一樣,中小企業應當是可以盈利的。如果它們無法獲得新的貸款,它們可以維持當前的業 務,推遲擴張。如果中小企業因為無法獲得新貸款而破產,這就意味著它們是不賺錢的,只能依賴不斷的借貸來留在行業中。讓這樣的企業存活有意義嗎?發展下去 它們只會成為更大的問題。

  不幸的是,一些中小企業的倒閉剛好屬於這一類。在過去的三年裡,許多沿海私營企業已經從製造業轉向了金融投機。它們的製造業資產已經變成了融資 工具。借來的錢已經流入了銀銅市場或股市。這些資產近來價值下跌,已經對企業造成了嚴重的破壞。難道政府應該負責挽救金融投機者嗎?

  中小企業在融資方面一向很困難。每一個國家都在討論幫助中小企業。但是中小企業始終面臨更高的資本成本。最終,在風險中規模還是有影響的。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小公司面臨更高的風險,因而必須接受更高的資本成本。

  如上所述,中國的緊縮策略正在給中小企業造成更大的傷害。通過限制對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的信貸供應,中小企業在灰色市場上面臨極高的利率。為了幫助中小企業,政府應當轉向提高利率的政策,向所有合格的企業發放信貸。

  關於就業危機的討論只是一個嚇唬人的戰術。中國面臨手工勞動力短缺。那些已經搬到內陸的沿海出口企業已經發現那裡也存在勞動力短缺問題。中國的 人口結構發生了變化。再也沒有源源不斷的廉價勞動力了。30多年的獨生子女政策對中國的勞動力市場有很大的影響。即使許多中小企業倒閉,中國也不會像十年 前那樣面臨就業危機。

  中國的高校畢業生的確面臨就業問題。但是,在當前的模式下推動增長並不能解決問題。目前的增長模式有利於藍領工作,因為建築業和製造業一直在領先。要為大學畢業生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中國應該更加導向消費和服務。這需要結構性改革,而不是寬鬆的貨幣政策。

錯誤的增長類型

  GDP增長在中國已經成為了一種宗教。增長自動被假定是好的。現實情況卻不同。目前的增長模式通過房地產市場、稅、費將資金流向了地方政府。地 方政府將錢花在他們認為值得的項目上。資金通過這些項目流向了家庭部門。但是,錢在到達工人手裡之前,大部分都被中間商拿走了。這就是為什麼儘管名義 GDP翻了一番,大多數人在過去四年沒有覺得生活更好的原因。

  房地產和食品是人們感受到衝擊最大的兩個領域。如果房價是家庭年收入的20倍,生活不可能有那麼好。當工資上漲10%到20%時,人們不會明顯 覺得改善。生活不會有多大差別。高房價扼殺了中國中產階級的希望,這一切都是為了增加地方政府的收入。難道他們的項目同13億人民的幸福同樣重要嗎?

  食品安全危機應該在政府擠壓家庭部門的背景下分析。生活在底層的人們看到存款被通脹侵蝕,收入的增長跟不上食品價格的上漲。食品行業就通過非法 手段將物價降低到人們的收入水平。從原材料如豬肉,牛奶到加工食品如瓶裝水和餐館用餐,危機影響到中國大多數人的生活。這可能是對中國社會穩定最大的危 機。

  通貨膨脹是中國增長模式的結果。這已經達到了極限。當貨幣供應上升,將導致資產膨脹,加劇財富和收入不平等,降低大多數人的生活水平。現在要放鬆貨幣政策,但如果通脹得不到控制,將會導致社會動亂。

  目前的資源增長模式是資源密集型的。十年間煤炭價格已經上漲了10倍,是名義GDP增長速度的2倍。其他資源像鐵礦石,價格增速同樣也幾乎是名 義GDP增速的2倍。這意味著中國正在將越來越多的增長給了資源供應商,而將越來越少的利益留給人民。所以如果中國繼續通過寬鬆的貨幣政策推動當前的增長 模式,越來越多的增長份額將會流向其他國家。如果不轉變增長模式,增長本身不會像以前那樣惠及大多數人口。

  現在還不是放鬆貨幣政策的時候。相反,中國應當關注增長模式的改變,把更多的增長利益留在國內,更加均勻地分配這些利益。

  作者為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經濟學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13

沒功勞也有苦勞哪裡錯?

2011-7-4  TCW




Q:我朋友抱怨她辛苦做家事,婆婆還整天嫌東嫌西,「做到流汗,嫌到流涎」,她認為她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婆婆卻不體諒她,該怎麼安慰她呢?

A:你朋友認為「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這是個迷思,該迷思來自古典經濟學家的「勞動價值理論」:此理論認為,商品價值是由其生產所需的勞動量決定的。

「勞動價值理論」的錯誤,在於誤以為商品交換是「等價交換」:我拿足球換你的饅頭,那必是足球和饅頭裡蘊含某種客觀的東西是等量的,這個交易才可能實現。如果足球和饅頭裡含的這個共同的東西,數量不相等,那就不會有交換。

這 個不同商品裡的共同「東西」是什麼呢?在以前,大多數商品都是人的勞動生產出來的,因此古典經濟學家自然認為,這個不同商品裡蘊含的相同東西,就是人的 「勞動」:若我拿足球換你的饅頭,必是足球和饅頭裡,所蘊含生產它們時所需的勞動量是相等的,如果不是這樣,這個交易就不會發生。如馬克斯(Karl Marx)所說:「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但這個理論卻是錯的,因為古典經濟學家一開始就想錯了:人們交換商品,根本不是「等價交換」:我願意用足球換你的饅頭,是因為我對饅頭的評值比足球高,而你對足球的評值比饅頭高,正因為你我對同一商品評值不同,才會有交換。

因此,價值並不是來自商品裡的勞動量,商品根本沒有什麼「客觀」價值,人們的交換都是「取甲捨乙」:我取饅頭捨足球,因為我認為饅頭對我的價值比足球高,我才願意用我心中價值較低的足球換饅頭,因此商品價值其實是來自人們的「主觀」價值,這個「主觀」價值是不能衡量的。

要 理解價值不是「客觀」而是「主觀」,我們只須思考:若「勞動價值理論」是對的,會有什麼結果?若我花三天三夜在後院裡挖了個大洞,是否就可以和你三天三夜 辛苦織出來的一件漂亮洋裝交換呢?假如它們裡面蘊含的勞動量是相等的,但我這麼辛苦挖的洞,對你毫無價值,難道你會和我換嗎?

因此,事物的價值,不是看投入多少勞動決定,而是人們主觀認為該事物有什麼價值,為了取得它,願意捨棄心目中價值較低的東西來交換。如果我們認為「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也有價值,那麼每個人都到後院去辛苦的挖洞就可以致富了,何必做什麼士農工商呢?

所 以,你朋友認為「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也是犯了「勞動價值理論」的迷思,誤以為只要辛苦流汗就會創造消費者(婆婆)眼中的價值,但或許在她婆婆眼中,這些 家事根本一點價值也沒有!你可建議你朋友,不如先打聽婆婆的喜好,或許和她出去輕鬆逛街看電影打屁,會比整天揮汗忙家事更有「價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65

「海底撈體」:病毒式傳播的邊界在哪裡?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8/978721.html

發微博的你,如果還在用淘寶體、咆哮體、凡客體遣詞造句就OUT了,最近有一種「海底撈體」(海底撈,火鍋連鎖企業)正在微博上盛行,成為網絡營銷的新案例。

「昨天在海底撈,無意中跟朋友抱怨京東搶的奈良美智大畫冊怎麼還沒到貨,結果服務員結賬的時候問了我京東會員賬戶,今天一早三本大畫冊都送來了!」網名為「貓叔Ryan」發的這條微博被轉了35000多次。

「海底撈體」的基本模版是:某天我在某海底撈吃火鍋,席間我無意間說了一句……(包括但不限於願望,情緒,抱怨,看法),在我結賬時……(願望成 真,安撫情緒,例如送親制玉米餅,送賀卡文字祝福,送禮物,免單等)。隨著「圍觀者」從最初的驚喜,到懷疑,再到厭煩,甚至出現不想再去海底撈消費的情 緒,營銷專家提醒,海底撈可能將面臨營銷危機。

「海底撈體」病毒式傳播

儘管「貓叔Ryan」此後迅速解釋,自己寫的這些內容,是當「海底撈體」寫著玩的,但這個解釋旋即被淹沒在微博的海洋裡,而更多「海底撈體」也在不斷湧現。

「微博營銷是口碑傳播的最好方式之一,」北京志起未來營銷諮詢集團董事長李志起告訴《第一財經日報》,「『海底撈體』剛開始可能是消費者無意為之的真實評價,而且這種評價有其個性特點,在一定程度傳播後,商家看到了機會,可能有專業公司介入傳播。」

不可否認的是,海底撈特色的服務確實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這家火鍋店家喻戶曉。去過海底撈的顧客會發現,等待區手持號碼等待就餐的顧客可自取免 費的水果、飲料和零食;如果是三五個朋友一起,服務員還會主動送上撲克牌、跳棋等,或是建議女士做個免費的美甲、手機美容或者擦皮鞋。待你坐定點餐時,皮 筋、手機袋、圍裙已經一一奉送到手邊了,就餐完畢後還會送上口香糖。在廁所門口,海底撈員工為顧客開水龍頭、擠洗手液、擦手。

而坊間更是流傳著各種關於海底撈的更多「驚喜」優質服務傳說。天涯上一網友說一次在海底撈吃完飯,要趕火車卻都打不到的士。門口的小弟看到他帶著行 李箱,問了情況轉身就走。結果緊接著海底撈的店長把自己的SUV開出來,說「趕緊上車吧時間不多了」。還有一個「經典案例」是,服務員倒錯了湯後竟主動送 上塗有「對不起」字樣的玉米餅致歉。

但是事情的發展顯然超出了人們的心理預期。剛開始的一些微博稱海底撈服務貼心還較有可信度,但其後不少網友紛紛跟風以「人類(宇宙)已經無法阻擋海 底撈」的「海底撈體」造句,創作各種誇張的「海底撈體」。網民的娛樂精神被點燃,揶揄、調侃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重口味,各種匪夷所思的段子層出不窮,情況 發展得越來越離譜。

比如有微博稱,「我在海底撈吃飯,忘帶錢了。領班說:沒關係,下次補。又掏出50塊錢:這個您拿著打車。兄弟我感動萬分由衷地說,等我有錢買車,一 定給海底撈當一月義務司機。領班馬上掏出一張銀行卡:拿著現在就去買。又喊過來一群服務員:聽大哥口音,不像本地人,估計沒北京戶口,你們現在就去排隊幫 大哥搖號。」

「不論海底撈是否參與微博上早期流傳的服務口碑性的『海底撈體』創作,但事情演變到誇張,甚至惡搞與諷刺的失控局面,到了與真實情況不符合的程度, 海底撈的營銷部門就應該予以澄清,使得網絡渠道能有效傳播對公司有效的信息,否則當顧客接收到的產品和服務與期望不一致時,就會滿意度降低,影響到海底撈 的聲譽。」上海財經大學市場營銷系教授陳信康說。

被誇大的傳奇

網絡上鋪天蓋地的「海底撈體」,是網友的口碑相傳,還是公司的營銷行為?記者日前致電海底撈北京總部的相關人士,該人士稱,微博「海底撈體」純屬網友個人行為,公司沒有參與。

多次到海底撈的消費者Banlon在微博上說,「這次營銷讓我對海底撈的印象變差了,它本來是很真誠的,可這次似乎發動了很多水軍(不能確認),真假難辨,很多相關微博讓人覺得很不真誠。」

實際到店的體驗已經與「傳言」出現了落差,用戶的失落感會爆發出來,這是很危險的。一個例子是,有網友說上海海底撈開通了「外賣」服務,送來的東西 很讓人震撼,不僅包括各種菜品、調料、圍裙,甚至包括電磁爐和各種餐具,雖然這些是租用,但還是勾得不少人躍躍欲試。不過如果上海的消費者真的打電話去訂 餐,會發現上海根本沒有開通這項服務,該服務僅在北京試行。

另一方面,到店消費的顧客的需求是多樣性的,即便一線服務員有免單、送水果、送小菜等的權利,但顧客會有比較,如果他們沒有得到其他顧客類似的服務,滿意度會不會降低?差異化服務的底線到底是什麼?

「個性化服務當然可以加分,但品質統一標準對服務業更重要。」陳信康說,充分授權能讓員工更靈活地應對客戶需求,但需員工把握得恰到好處,另一方面也需要海底撈事先告知和承諾,保證服務達到一定的標準和水平,才能避免客戶的過分要求。

對於海底撈相關書籍的推介和被「神化」的海底撈服務,曾在南方從事過服務業培訓工作的管理專家、深圳市品牌學會秘書長李朝曙實際體驗過海底撈的服務 後認為,雖然海底撈的確有很多優點,比如員工看起來挺積極,會不斷詢問你的需求等,不過在他眼裡,海底撈還算不上一家優秀的餐廳。

比如,服務生的意願有餘而服務技能不足,服務員並不懂得在不打擾客人的情況下提供服務等。「這與深圳中等以上的餐廳服務相比都有巨大的差距。」他分 析,服務的概念有三層,基礎的、增值的和附屬的。好的服務需要按這個順序來實現,只聽說海底撈的服務,卻很少聽說海底撈菜餚美味的口碑,繞過前兩層而過分 追求第三層面的,讓人想到「空中樓閣」。

但陳信康認為,餐飲業是有形產品和無形服務的綜合服務性行業,在中國火鍋行業這樣菜餚口味無法體現很大差別的情況下,海底撈服務員超熱情的服務可能就成為其競爭優勢。

「用信任式授權形成的差異化服務吸引客戶,培養自己土生土長的員工成為管理層並委以重任正是海底撈的特殊DNA。」從2008年開始研究海底撈案例的北大光華管理學院訪問教授黃鐵鷹在他的《海底撈你學不會》一書中認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58

觀念篇》你和贏家哪裡想的不一樣? 搞懂五大道理 投資就沒什麼好忙的了

2011-10-10  TWM




在追尋財富的道路上,每個人都像 一心追求真理的求道者般,找尋一條終極的賺錢道理,儘管傷痕累累仍前仆後繼。只要用心體會,賺錢的道理眾裡尋它千百度,或許就在「燈火闌珊處」。

撰 文‧謝富旭、林心怡

有一首被遺忘許久的民歌是這麼唱的:「我翻過重重關山,又走過流水潺潺,尋求那生命中永恆的答案;在一個晨光乍現的清 晨,我才恍然,人生中最大的幸福原是平凡!」(出自歌手蔡淳《答案》)這段歌詞用來描述每位想要致富者的心境,可說是再貼切不過了。每個顛撲不破的投資道 理,往往就是再平凡不過的老生常談,但大多數的人卻往往須歷經一場驚心動魄的冒險過程,一次又一次的資產浩劫甚至是破產,才能把賺錢的簡單平凡道理銘刻在 自己的心中。

二十世紀最著名的金融投機客傑西.李佛摩(Jesse Livermore)說得最傳神:「我很早就發現華爾街沒有什麼新東西,也不可能有什麼新東西,因為今天在股市發生的一切在以前都發生過,也將在未來不斷 地發生。」以下是五位散戶達人公開他們思索十幾年才想通的賺錢道理。

贏家想通的第一個道理:操作短線首重停損股市犀利媽:懂得認錯,奠定贏 的基礎要成為投資贏家最重要思考就是克服人性弱點。至於投資人最大的弱點是什麼呢?

作空紀律最重要 虧損三%就停損據《今周刊》去年對全台逾千名證券營業員發出的問卷顯示,投資人最常犯的錯誤在於「不願認賠殺出」。這項人性弱點,常常導致投資人被融資追 繳,資產蒙受巨大損失。

被媒體封為﹁股市犀利媽﹂、今年六十一歲在股市獲利超過五千萬元的專業投資達人周亞瓊,接受本刊訪問時說:「我只是 個女工,不懂什麼投資大道理,如果硬要說我比別人多懂什麼,那就是我很有承認錯誤的勇氣,作錯方向停損決不手軟!」她笑著回答。

周亞瓊做過 女工,僅高職畢業的她,三十九歲失婚後,靠著辛苦存下的二百萬元投入股市,至今累積逾二十五倍身價。二十二年漫長的投資資歷,周亞瓊歷經萬點崩盤、金融海 嘯,依舊能在股市屹立不搖,無師自通的她自有一番股市賺錢的訣竅。

喜歡作波段的她,自謙是「追高殺低」的菜籃族。但這位菜籃族賺多賠少的最 大訣竅就在於勇於停損。「停損就是向市場承認我錯了,消極來看就是減少虧損,但積極來看,是為未來保存實力,要為賺更多的錢作準備!」﹁追漲殺跌﹂就成了 周亞瓊短線操作的獲利模式,對於看好的公司,她會先買個三、五張試水溫,趨勢對了,就會加碼至上百張,但只要虧損三%就會停損。比方前陣子周亞瓊看壞太陽 能產業,她就放空茂迪、榮化,「不過作空紀律很重要,一旦苗頭不對(放空後如再漲三%),我的空單就會回補!」周亞瓊補充說。

人性最大的弱 點之一就是不願意認錯,如果能克服這個弱點,面對投資市場保持謙虛與學習的心,你等於往投資贏者圈邁了一大步。

周亞瓊

出 生:1950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

經歷:機車組裝廠女工、食品會計

學歷:稻江商職夜間部

贏 家想通的第二個道理:長線投資要有主見黑手大戶:不隨波逐流,找好股從一而終操作短線最重要的贏家特質是懂得認錯,但如果你是屬於長線投資人,搖擺不定反 而是致命傷,因為做長線成功最重要的贏家道理在於,要有主見並有堅持到底的決心。

只買價值被低估的股票

靠著從 財報精選個股並鎖定獲利穩健高現金殖利率的方法,是邱永章能從工廠黑手變成身價上億元台股﹁中實戶﹂的主要關鍵。數年前他八元就陸續買進的佳格,以及低檔 買進的儒鴻、聚陽等,每檔投資年限都逾三年,平均累計投資報酬率都有五至十倍不等。邱永章強調,投資邏輯前後要﹁從一而終﹂,是他十年前想通的最重要賺錢 道理。

在十幾年前,邱永章也曾因為﹁人云亦云,吃好鬥相報﹂下,在聯友與達碁合併的前後(現已更名為友達)布局該家公司,﹁這檔由盈轉虧的 股票,最後讓我前後賠了快一千萬元!﹂分析這次投資失敗的原因,邱永章有些難為情的說,除了自己對電子股不甚了解外,再來就是賺錢之後食髓知味,明知道是 追題材搶短線,但卻以長線思惟持有,沒想到追高後卻換來了大賠的下場。﹁我本來也是奉行買價值被低估的股票為準則,一開始買進友達成本在十五元,賣掉後, 在五十五元又追回來,沒想到最後搞到三十九元停損出場。﹂自此之後,邱永章就堅持嚴守自己的投資邏輯不隨市場起舞,並且只買價值被低估的股票,因此在股票 篩選上,他除了會檢視該公司的管理能力、經營誠信、每年是否穩健配發現金股利外,也會挑選毛利率至少一○%,且現金殖利率最好六%以上、負債比最好不要過 高的股票,且可扣抵稅額至少在一五%以上,最後則是要成立三十年以上的公司。

邱永章

出 生:1952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

經歷:工廠黑手職員、維陽機械負責人

學歷:國中

贏 家想通的第三個道理:想要豐收要具備耐心郭大俠:分批買進低估股,耐心等待賺一倍透過培養自己的投資智慧,找到適合長線投資的好股票後,想要有豐富的收 割,第三個贏家特質——耐心也不可或缺。

﹁耐心布局等待好股,不融資、做好資產配置。﹂是︽郭大俠教你買股賺一倍︾的作者、郭際勝自認為想 通的最重要賺錢道理。

﹁投資股票一開始就要賺一倍其實很難,因為有時好股票必須耐心等待,如果把身家只重壓在一檔股票,就會失去正確的判 斷!﹂奉行長線投資的郭際勝認為,投資價值低估的股票長線投資才會贏。

用「存」股的方式長線持有、等待獲利一九八○年代股票狂飆,郭際勝也 曾聽信友人的建議放空榮成紙業,當時他認為榮成紙業大漲到五十幾元遲早要崩盤,因此把手上所有的近三十萬元現金全部作空。沒想到股價一路狂飆到一百三十多 元,讓軋空的他一路解除定存補差額。雖然郭婉容的證所稅出了大利空,才讓他最後能以小輸出場,但那次差點賠光積蓄的經驗,讓他痛定思痛,「被迫」想通一套 適合自己的賺錢邏輯。

郭繼勝說,先鎖定三、五檔禁得起時間考驗的績優股,之後靠耐心等待「兩個機會」來臨,否則寧願按兵不動。第一,股價已 跌到被低估的水準;第二、在低檔買進後耐心等待,等到獲利讓自己滿意的水準再脫手。

這看似簡單的賺錢道理,卻需要很大的心靈修煉。「培養耐 心美德的投資人最好再多培養一些其他的興趣,不要把時間都花在研究股票上頭,因為你的交易次數太少,少到會令你打哈欠!」因此,這位股市達人釣魚的時間遠 比看盤的時間多得多。

另外,郭繼勝說,勤閱專業性的財經媒體,固然是蒐集財經產業資訊的重要媒介,但是卻不能光以此作為股票買賣的依據,因 為媒體新聞消息多元化,雖然有的參考性高,但消息錯誤與特定人士放消息的新聞也屢見不鮮。

他認為,具備解讀新聞訊息、思考新聞背後真正意涵 的能力很重要,最好是把利多與利空消息分開來看,先做客觀分析,才能不隨市場起舞。對他而言,長線投資者要能獲利,必須自己勤做功課,勝過媒體提供的龐雜 財經資訊。

因此在投資邏輯上,郭際勝認為,做好投資功課、選好投資標的之後,耐心等待時間布局「低價股」最能提高股市賺錢的勝率,而這裡的 「低價股」是指價值被低估的股票,只是,在布局前,克服「恐懼」的投資性格才會賺到錢。

也就是在景氣越差時,越要買價值低估的好股票,用 「存」股的方式長線持有,耐心等待獲利,例如亞泥、統一超、台玻、中鋼都是屬於這類投資標的。

郭際勝

出 生:1957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聯合理財網理財會客室人氣部落格作家

經歷:資深電子業務員

學 歷:淡水商專

著作:《郭大俠教你買股賺一倍》贏家想通的第四個道理:克服漲跌悲喜要靠智慧快樂投資人:上漲不必太高興,下跌反而賺更多即使 是長期投資,買進股票後,很難不時常去關心股價的漲跌,而人性的弱點則容易受到股價漲跌影響,難免就犯下錯誤。因此,克服漲跌的悲喜與情緒,除了耐心外, 還需要有一套懂得看透漲跌的智慧。

前台証期貨總經理,目前已退休成為專職譯者的林茂昌,自二○○四年成為「自營商」(操作自己的投資部位) 以來,締造出超過三○○%以上的累積報酬率。迄今,光是每一年所領的現金股息,就遠超過一個台北市中產階級家庭一年的生活開銷。

這位金融沙 場老將,窮二十年時間想通的道理是:只要投資到一檔好股票,上漲,不必太高興,因為,跌反而賺更多。

長期投資最終能神奇地扭轉局勢林茂昌 說:「最棒的投資是找到一檔能連續十年維持穩定獲利的公司,並且穩定地配發現金股息。」「如果有一家上市公司,連續十年每股稅後純益(EPS)都維持一元 上下,而且每年都有機會讓你以十元以下價位買進,即使它都不漲,甚至買進後還繼續下跌,這也是一筆很棒的投資。」他舉例說,如果有一家公司EPS長年來都 維持一元,而且每年配發○.六元的現金股息。在不考慮稅負與交易成本等細節下,如果你以十元價位買進這家公司股票五十張,總計五十萬元,很「幸運地」,你 買進股票後遇到長期性的多頭,這家公司股價從十元一路上漲至來年的十二元、第二年續漲至十四元、第三年十六元,然後第四年回跌至十四元,至第五年時又重新 回到合理價位十元。在這段期間,為了達到複利效果,你把這家公司的現金配息全數再投資。五年後,你將擁有這家公司六十二.九張股票,市值六十二.九萬元, 五年下來累計報酬率二五%。

相反地,如果你十元買進五十張股票後,很「不幸地」遭遇空頭市場,這家公司股價從十元,跌至來年的八元、隔年再 跌至六元、四元,然後再逐漸回升至第五年的十元價位。由於你運用現金股息在股價更低價格時購進更多張數,五年後你將擁有這家公司股票七十七.五張,市值為 七十七.五萬元,五年累積報酬率高達五四%。竟遠遠超過多頭循環時的累積績效。

「這就是長期投資的『將軍抽車』(註:逆轉勝之意)效果,過 程很沉悶,看似一路落敗,但最後在市場重回均衡軌道時,神奇地扭轉整個局面,反而獲得大勝!這是我投資路上想通的最重要道理。」林茂昌如是說。

林 茂昌特別強調,投資股票未必是我贏你輸的零和遊戲,也可以把投資股票,當成自己的公司,分享企業經營成果及股利,達到「正和」的和諧境界。

林 茂昌

出生:1960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

經歷:花旗銀行、中國信託、台証期貨總經 理著作:《我的職業是股東》贏家想通的第五個道理:擺脫多空法則要有謀略基金達人:空頭市場才是定期定額的最佳獲利溫床即使參透了股價漲跌,但每當金融危 機到來,看到股價崩跌腰斬,很難不讓人信心動搖。這時,擺脫股市多空循環的擺布,則要靠一套資金部署的謀略。

十年前,劉俊烈擔任銀行財富管 理部門副總職位時,對採用定期定額基金投資法的客戶,資產載沉載浮,一直無法穩定增長的現象感到疑惑。為了解決心中的疑惑,他花費多年心血,甚至砸了上百 萬元把國內近千檔核備的境內外基金分析過一遍後,想通了一個最重要的道理:「空頭市場,才是定期定額的最佳獲利溫床!」

看穿多空循環穩定獲 利

「這個道理顛覆了投資人習以為常的觀念:多頭才能賺錢,空頭最好敬而遠之,因為只有賠錢的份!」「基於這種習以為常的觀念,絕大部分的基 金投資人都是在多頭時才扣款,而且漲愈凶,扣款加碼愈多;反之,空頭時則減少扣款,甚至乾脆中止扣款寧作壁上觀!」劉俊烈分析說。

「這種習 以為常,大家都認為對的想法,其實隱藏著一個很大的迷思:在金融投資世界裡,大家都以為自己是神,能看透多空循環,掌握頂部與底部??。」「問題是,這只 有神能作得到!大家都作不到。」劉俊烈自行研發的「限時限額加碼停利(EDCA)基金投資法」,則是反其道而行:鎖定的基金(大多是新興市場基金)遇到淨 值大幅下滑時,反而加倍扣款,跌愈多、扣愈多。股市轉空為多,淨值開始上揚時,則分批獲利出場。這套方法從二○○一年來,創造出一○%以上的年化報酬率。 在台灣核備的全球型股票基金中,要找出過去十年,年化報酬率達一○%的還不到五檔。

劉俊烈說,「投資就如同太極的陰陽般,多頭持續到一個程 度,就會泡沫化,為下一個空頭埋下伏筆。」「同樣地,空頭跌到一個程度,將吸引各方資金陸續湧入,為下一個多頭製造一個契機。」劉俊烈的「母子基金投資 法」以及「限時限額加碼停利法」如同太極,看穿了多空循環,並接受它、適應它,為穩定獲利創造了另一種可能。

在目前全球股市因歐債危機及全 球經濟有二次衰退之虞下劇烈向下修正,劉俊烈也開始啟動加碼扣款的機制,特別是針對中國與俄羅斯兩地的股票型基金。企圖複製○八年金融海嘯他逆勢加碼扣款 締造亮麗投資報酬率的成績單。

投資的道理沒有絕對是對的,每一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賺錢方法,以及與自己個性及資金狀況吻合的賺錢道理,學習 別人想通的賺錢道理,再從中磨合適合自己的道理,才是致富的不二法門。

劉俊烈

出生:1953年

現 職:誠富財務管理策略研究公司負責人經歷:中國國際商銀、 華信銀行學歷:台中商專、美國東北大學MBA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13

養老金入市卡在哪裡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2-23/100341865.html

 股市連跌,對養老金入市的期待迅速膨脹。

  履新不久的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在不同場合對養老金、住房公積金在內的長期資金入市發出熱切邀請,無異於為市場打了一針興奮劑。而類似「利好」一時紛至沓來。

  不過,作為社會保險基金的主管部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下稱人社部)十分謹慎。「(養老金)投資運營對市場來說,應該說是一個積極的力量, 但我們從來不講救市,或者是托市,頂多是助市。」人社部基金監督司司長陳良在12月20日召開的「2011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保障國際論壇」說。

  他透露,對養老金投資運營,有關各方在投資品種、國家支持政策、基金運行、市場監管和法律責任等方面的意見和認識不斷趨於一致。

  發改委就業和收入分配司副司長紀寧亦稱,當前對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的研究,有了「突破性進展」。

  然而,最終的投資運營政策何時才能落地,仍取決於諸多前提。即便證監會態度熱情,而長期資金確有穩定市場之功效,但鑑於中國股市只重籌資,不重投資人利益保護的特性,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作為老百姓「養命錢」的養老金、公積金,絕對不應進入這個過度強調圈錢的市場。

  一個被媒體廣泛援引的說法是,證監會正就鼓勵長期資金入市與各有關部門溝通,也得到了有關部門支持。對此,不少業界人士都認為長期資金入市的實質性前提,其實在於證監會能否拿出更切實有效的政策來保護投資人利益,同時又避免讓此類資金成為市場中的特權享有者。

  此外,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人社部以及地方基金管理部門三方對投資運營主體地位的爭奪,成為影響政策順利出台的一個關鍵因素。即便期待中的養老金得以入市,其額度也未必能夠達到市場預期。

可入市資金有限

  讓不少市場機構心馳神往的,是中國社會養老保險的龐大基金結餘。

  截至2010年底,全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下稱基本養老保險)累計結存15365億元;僅試點一年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下稱新農 保),便有423億元的基金結存。基本養老保險中迫切需要投資增值的個人賬戶,儘管空洞猶存,但在已部分做實的13個省市中,也有2039億元資金;新農 保中的個人賬戶資金,已累積達到了387億元。

  事實上,廣義的「養老金」,早已有相當部分進入了資本市場。上述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所能入市的額度有限。

  已入市的第一塊資金,是被視為國民養老第二支柱的企業年金。截至2010年底,全國有3.71萬戶企業建立了企業年金,年末企業年金基金累計結 存達到2809億元。這筆資金,通過信託模式,由市場機構專事運營。其投資限制在不斷放寬,2010年底對《企業年金基金監督管理辦法》的修改,取消了企 業年金投資股票的比例不高於基金淨資產的20%的限制,權益類投資比例仍保持30%不變。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學者齊傳鈞認為中國年金的市場表現 「比較正常」,據其統計,截至2010年底,各家年金的累計收益率基本上處於行業平均收益率上下50%之間。

  第二大資金,來源於全國社會保障基金。該基金成立於2000年,乃是國家戰略儲備基金,主要用於彌補人口老齡化高峰時期的社會保障需要。根據相 關規定,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對證券投資基金、股票投資的比例不得高於40%。到2010年底,由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管理的基金資產總額8566.9億元,自 成立以來的累計投資收益額2772.6億元,年均投資收益率9.17%。

  第三部分資金,則來自基本養老保險中的個人賬戶。中國的基本養老保險採取「統賬結合」的部分積累制,即養老保險基金由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共同構 成,統籌賬戶「現收現支」,個人賬戶則通過個人繳費形成積累。對於長期積累的個人賬戶,制度設計即要求其資金要進行投資運營,以實現保值增值。

  不過,由於絕大部分地方的個人賬戶已被當地政府挪用於發放當期養老金,個人賬戶長期空賬,所謂投資運營無從談起。

  但自本世紀初,為償還歷史欠賬,應對未來老齡壓力,做實個人賬戶試點逐步推開。截至2010年底,已有吉林、黑龍江、天津、山西、上海等13個 省市開展了做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試點,賬戶累計金額達到2039億元。這些個人賬戶的資金,有三部分來源,分別是中央和地方的財政補貼,以及 個人繳費的積累。自2006年12月20日起,天津市、山西省、吉林省、黑龍江省等九個試點省份將個人賬戶裡中央財政補助資金交給社保基金理事會委託管 理,按照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的有關投資規則進行運營。截至2010年底,該部分資金的權益餘額達到了566.4億元,2009年之前的年均收益率達到了 18.9%。

  在業內人士看來,已進行市場化運營的這部分養老金,整體表現良好,戰勝了通漲壓力,實現了保值增值。但這部分資金,相較於仍沉睡在各地財政專戶上的龐大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可謂微乎其微。

  當下可能入市的養老金,事實上出自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基本養老保險已做實的個人賬戶中,地方財政補助和個人繳費部分,以及正在試點的新農保及城 鎮社會居民養老保險的個人賬戶;另一部分則是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由於大部分地區並未將養老保險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分賬管理,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的龐 大結餘便與個人賬戶的空洞並存。到2010年底,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的累計結存已達到了15365億元。

  然而,按照相關規定,這些資金僅能按規定購買國債和轉存定期存款。由中國政法大學法和經濟學研究中心副教授胡繼曄主持的《社保基金監管立法調研 報告》顯示,大部分省份都抱怨無處購買國債,結餘的基金只能存在財政專戶中,估算的存款平均收益僅在1%—2%之間。而2010年以來,消費者物價指數高 企。胡繼曄測算,1.9萬億元的五項基本社會保險基金結餘的實際縮水將達100億—300億元。

  在此背景下,開放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運營、實現保值增值的呼聲強烈。人社部也並非沒有意識到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的重要性。據財新《新 世紀》記者瞭解,他們制定了社會保險基金投資運營「三步走戰略」:第一步先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及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投資運營;第二步對基本 養老保險統籌基金部分進行保值增值;最後對其他社會保險基金進行投資。

  國務院對該問題的表態始終是「安全第一」,在完善法規、嚴格監管的前提下,「適當」拓寬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渠道,實現保值增值。不少學者看來,這意味對於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工具和比例的限制,將更為嚴格。

  中央財經大學學者褚福靈分析指出,統籌基金與個人賬戶功能不同,前者要滿足現收現支需求,穩妥地增加一些低風險投資渠道即可,股票等權益類產品 並不一定在其中;而胡繼曄則強調後者作為長期投資,股票必然是重要的投資工具之一。至於社會保險基金投入股市的比例,戴相龍表態認為應低於全國社會保障基 金,高於商業養老基金。

  不過,個人賬戶資金量十分有限,2009年以來,中央便未再擴大試點省份。人社部有關司局負責人曾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下一步的做實不再是「試點」,而是全國統一鋪開,從3%開始做實。如此一來,財政投入巨大,有關部門和學者對「實賬」的意義也頻頻質疑。

  在許多社保專家看來,記賬式個人賬戶養老金制度(NDC)是適合中國社保體系發展的方向。在該模式下,個人賬戶中僅有繳費記錄,而無真實資金。 但在繳費期間,賬戶中將被注入名義利息,最終由中央政府擔保支付,其兌付資金的來源則是未來不斷增長的國民財富。事實上,在一些並未做實個人賬戶但基金實 力較強的省份,已採取此種方式應對支付壓力。若採納此種模式,無所謂虛實的個人賬戶基金也不再有投資運營的必要。

  因而,當前可明確的,僅是現有個人賬戶的小部分資金進入股市,對資本市場的影響,恐不及市場預期。

投資權博弈

  有關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投資運營辦法,已在爭議中醞釀多年。屢次上報,卻始終未得到國務院的首肯。人社部就此對外表態,多年來始終只能是「仍在研究起草」中。

  不過,正如人社部、發改委官員所透露,經過長時間研討、博弈,各部門已就大部分問題達成共識。個人賬戶投資乃是必然,採用信託模式進行市場化運營也已確定。至今仍阻礙政策出台的關鍵性問題在於,投資主體究竟是誰。

  據財新《新世紀》記者瞭解,人社部、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和地方基金經辦管理機構,各有一套方案。

  人社部的方案,乃是以人社部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為委託人,同時在人社部主導下另行建立基本養老保險投資運營機構,作為受託人。該受託人再通過市場機構開展具體的投資運營工作。

  對這一思路,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在12月20日的論壇上公開表態支持。他表示,將省市區管理的一部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集中起來,按 一定比例投資到各類金融資產,是「正確的措施」。不過,據知情人士透露,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的設想與人社部在操作上有顯著區別,其更希望在編制上將這個新 設的運營機構掛牌於社保基金理事會之下。也就是由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作為受託人,開展投資運營。這其實是第二套方案。

  相較於由人社部為主導的方案,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更具專業優勢,不僅集合了財會、金融背景人才,且已有十年的社保基金投資運營經驗。但人社部門畢竟是主管部門,更具話語權。二者之間的取捨,讓最高決策者再三為難。

  第三套方案,則立足於地方。基本思路是,由省級基金管理機構作為委託人,在省一級重新成立運營機構作為受託人。發改委就業和收入分配司副司長紀寧即表示,集中投資運營是一個難點。她認為個人賬戶應由省級來負責。

  有學者分析,地方主導的這套方案有其優勢,有利於打破壟斷,分散風險;但地方人才儲備不足,同時易受地方行政力量的干預。不少學者擔憂地方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運營,最終都成為對地方項目的救急。

  除此之外,在中央層面運營,更符合當前要求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全國統籌的政策趨勢。若仍由省級機構投資運營,無疑還將加劇已飽受詬病的碎片化。

  然而,中國養老保險省級統籌雖然名義上已經在2009年底實現,但事實上很多統籌基金還在市縣一級運營管理。要將資金上收,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正因此,即便最終選擇由中央層面運營,能否按規劃在「十二五」期間真正實現全國統籌,仍受到各界高度質疑。

  不過,無論最後誰是投資主體,市場機構都將加入運營。而股票市場也將是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重要投資渠道。然而,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何時才能真正開放運營,當前仍然沒有時間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56

經營權爭奪前哨戰 獨董推舉程序恐違公司治理 中石化紛爭不斷 主管機關在哪裡?

2012-5-28  TWM




距離股東會還有一個月時間,中石化的經營權之爭已經激烈開打,當獨立董事推舉出現違反公司治理的疑慮,主管機關此時不應再沉默,需要積極介入協調、要求說明,才能給廣大投資人及股東一個交代。

撰文‧王耀武

台股成交量低迷持續了將近二個月,儘管市場人心渙散,中石化經營權之爭卻隨股東會接近更加白熱化。五月中旬,公司的獨立董事提名審查風波,便將這場爭奪戰推向新的階段。

五月十五日,中石化發布重大訊息,公告由公司董事會推舉的陳瑞隆、朱雲鵬成為獨董候選人,力麗集團提名的馬嘉應、呂東英,以及法人董事蓁輝公司提名的沈中華均未成為候選人,這三人之所以落榜,公司在重大訊息宣稱是因為「應備文件不齊全而未通過形式審查」。這種以「文件不齊」為由,硬是退掉市場派推舉的獨董候選人舉動,也是台灣資本市場的頭一遭!

六月二十七日股東會改選完成後,中石化董事會將有九席董事,其中含兩席獨立董事。這次引爆公司治理危機的關鍵,就是這兩席獨董!

簡單地說,當初證交所標榜「健全公司治理,強化董事之獨立性,提升董事會運作效能,並落實專業人員及經營者之責任」美意所設的獨立董事,如今可能淪為經營者操控公司董事會的工具。因為這次中石化董事會在送件的五位獨董人選中,只通過公司自己推舉的兩位,其他三位均未通過,等於已經取得二比零領先,未來在剩下七席的改選時,只要拿下三席,就取得過半席次,也拿下經營權。

獨董提名人選閣員級陣容

這也是為何股東會還沒召開,光是這場獨董的提名人選之爭,就已經戰火喧天的主因。

檢視各提名人資歷,呂東英是前金管會代理主委、也是前櫃買中心董事長,馬嘉應是證交所上市審議委員會委員,朱雲鵬是前政務委員,陳瑞隆更是前經濟部長,沈中華則是專長公司治理的台大教授,資歷之輝煌,讓這屆獨立董事提名人被外界視為「內閣閣員級」的黃金陣容。雙方都推出高規格人選,最後卻有三人因「文件不齊」因素落榜,由公司推舉人選成為獨董候選人,令市場人士擔心,此次改選恐有違反公司治理精神的疑慮。

獨董產生過程

恐違公司治理

聽到中石化獨立董事提名引發紛爭的消息,一位專長公司治理的資深會計師就指出:「如果說這些提名人不符形式審查,按照法律,是不是資格認定或文件有問題?這是很嚴重的問題呀!」他進一步呼籲:「這種時候,就看主管機關想扮演積極介入的角色還是消極面對;如果站在積極立場,主管機關這時候要do something(勇於任事),讓投資人更了解整件事,公司也應該說清楚。」一位證交所高層私下認為,公司董事會應對每位被提名人以相同審查標準考核,如此才具有選任的一致性。這位高層指出:「它(中石化)要求條件,後來又增加一些條件,這是不是合理,時間是不是充裕,這應該要衡量,你應該給人家補充的機會。」面對雙方的激烈角逐與訴訟,這位高層坦言:「爭訟結果還不知道,但眼前來講,要來選(獨立董事)的人,他的權益已經被你(指公司)先損害了嘛。」證期局則表示已收到力麗申訴,證交所將就個案了解爭議;由於選舉辦法涉及公司法規定,條文須由主管的經濟部解釋,未來若有股東檢舉進而影響股東會召開時,將一併交由司法裁決。

公開資訊顯示,中石化受理獨董提名時程是自五月四日起算,至五月十四日下午五點為止。不過在截止日前一天、周日晚上九點十九分,中石化另外發布一則重大訊息,指出有股東要求公司加強公司治理,因此訂定獨董被提名人的應備文件表。這三人的「文件不齊」,原因應該就是與這份文件表的要求不符。

為了解中石化對獨立董事被提名資格有哪些要求,本刊自該公司網站下載文件表,從表格中可發現,獨董提名人須準備十六項文件供公司審查:除了學、經歷證明、持股證明等基本文件,還須提供良民證、個人信用報告、個人財產資料,也要提供民國九十九及一百年度個人所得資料。這讓力麗集團十分不平。

「盡人事聽天命啦,公司派球員兼裁判……我們要跟它(中石化)玩真的很辛苦。我還是那句話,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認為不對的就去做(要求改善),只能接受,只能這樣而已。」力鵬企業總經理林文仲感嘆。

他坦承,公司當然有權要求被提名人提供相關證明文件,但前提是須給予充分準備時間。林文仲指出:「辦理良民證最少要三天以上?,法律上他合法,但時間上不合理,給人家一天時間怎麼做?」面對力麗集團對外抗議中石化公司治理不良,公司也挺身而出,由代總經理王克舜召開記者會,對外澄清中石化遭到誤解。王克舜開場時強調:「我需要很清楚地跟大家報告,截至今天為止,中石化並沒有因為違反任何公司治理的相關規定,而被處罰的紀錄。」他補充,由於今年將引進兩席獨立董事參與公司經營,可以看出中石化願意符合世界潮流、推動公司治理的決心。

呂東英:紛爭恐增社會成本五月十八日中午,力麗集團推舉的呂東英難得露面說明這次獨董推選的轉折。身兼公司治理協會理事長及大同獨立董事的呂東英指出,五月十日他填寫的推薦文件和其他上市櫃公司雷同,完成後便將資料送交公證,並提交中石化簽收。

不料到五月十三日晚間,公司網站又公布須提供所得、財產證明及良民證等多項文件,呂東英只好趕在報名截止的周一當天親自跑文件,到各公務機關辦理證明。「在赴各處申領文件時,我頗有感觸,即使全按該公司(編按:中石化)所列文件,也會被技術性地刷掉。」呂東英在親自撰寫的聲明中,談到自己當時的心情。

呂東英在聲明稿中指出,中石化公告獨董候選人當天(五月十五日),中石化董事長沈慶京再次約他見面,沈當面告知呂因形式審查不符,未進入實質審查;聲明稿中指出,沈慶京同時邀請呂東英擔任沈慶京的法人董事代表,遭到呂婉拒。但中石化發言人否認董事長有此邀約。

呂東英略顯遺憾地表示,中石化的改選時程已經定案,獨立董事提名不予接納的瑕疵,未來可能擴大、也可能風平浪靜,一旦釀成法律糾紛甚至重選獨立董事,將造成無辜股東更多負擔。

往年出現經營權角力的金鼎證、高興昌等,都是在股東會當天出現激烈場面,但距離今年股東常會還有整整一個月,中石化經營權爭奪戰便已打得難分難解,當雙方在媒體、法院交鋒,最無助的自然是散戶和機構法人,究竟誰能給中石化股東一個合理交代?答案不應等到股東會當天,由股權較多的一方揭曉,而應由主管機關主動說明!

前部長出馬、金管會官員助陣

各路高手聚集中石化大戰

中石化經營權之爭戰火喧天,雙方都請來高手助陣,中石化請出陳瑞隆、朱雲鵬兩位前內閣部長級人選擔任獨董候選人,力麗集團董事長郭紹儀也不遑多讓,雙方劍拔弩張。

推舉馬嘉應、呂東英為獨董候選人失利後,5月19日,力麗集團在報紙頭版刊登廣告徵求股東委託書,推派盧啟昌、歐宇倫為董事候選人。由廣告資訊得知,持股20張的盧啟昌為現任華一銀行獨立董事,持股2張的歐宇倫則是現任仲裁協會仲裁人,同樣以推舉自然人方式出擊,凸顯力麗強調公司治理的主張。

此外,由於外資對中石化持股超過兩成,在此次改選中可能扮演決定勝敗的關鍵勢力。因此對外資溝通、進行法說等聯絡工作,力麗請前元大證總經理李鴻基為其操刀;在法律事宜方面,則聘請知名律師陳錦旋與金文悅擔任顧問。

其中陳錦旋曾參與建構證券集保劃撥制度,善於處理股東會爭議、委託書等股務問題,曾參與當年大毅對國巨,台航對中航,黑松對微風等經營權爭奪戰。金文悅則是前金管會委員,現任協合國際法律事務所資深顧問,專長是跨國購併以及資本市場籌資業務。

另外,據了解公司派也一口氣找了6、7位律師團助陣。雙方邀集各路高手各司其職,看來這場戰爭結果要到股東會當天才能分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35

百億彩票公益金,哪裡去了?

http://www.infzm.com/content/77043

6月12日晚,中國福利彩票雙色球第2012068期開獎,北京三里屯南路一彩票站開出110注頭獎,獎金高達5.7億元。公益性質被視為彩票與賭博的核心區別。2010年全國彩票銷售總額約為1662億元,共籌集彩票公益金接近490億元,這些錢最終用在什麼地方?

從財政部公佈的2011年全國彩票銷售情況可以看到,2011年全國彩票銷售總額約為2216億元。而據《南方週末》此前報導,1987年中國彩票第一次發行,當年銷售額僅為0.17億元。

25年時間,彩票年銷售額漲了13000多倍。

福利彩票和體育彩票各佔彩票的半壁江山:2011年,全年全國彩票銷售總額約為2216億元,其中,福彩為1278億元,體彩為938億元。分地區來看,全國彩票銷售前三甲分別為江蘇、廣東、山東,分別為260億元、235億元、205億元。

2011年全國各地彩票銷售情況。(李夏同/製圖)

2009年7月1日起施行的《彩票管理條例》規定,國務院財政部門負責全國的彩票監督管理工作;國務院民政部門、體育行政部門依法設立的福利彩票發行機構、體育彩票發行機構,分別負責全國的福利彩票、體育彩票發行和組織銷售工作。

一年超過2000億元的彩票銷售收入,最後到了哪裡?根據《彩票管理條例》,其中一部分會作為彩票獎金回饋彩民,一部分會留給彩票發行、銷售機構作為發行費用,剩下的就是國家籌集的彩票公益金。事實上,1987年中國發行的第一張彩票名稱就是「中國社會福利有獎募捐券」,福利彩票的發行宗旨為:扶老、助殘、救孤、濟困,而公益性質恰恰被視為彩票與賭博的核心區別。

財政部公佈的2010年全國彩票公益金籌集情況顯示,2010年全國共發行銷售彩票1662億元,籌集彩票公益金接近49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當年收繳入庫彩票公益金約248億元。2009年結轉收入64億元,支出約240億元,收支相抵,結餘72億元。其中,分配給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124.8億元,分配給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93.7億元,分配給民政部和國家體育總局各10.5億元。

2010年全國彩票公益金分配情況 (李夏同/製圖)

根據財政部發佈的《彩票公益金管理辦法》、《關於調整彩票公益金分配政策的通知》等規定,彩票公益金在中央與地方之間,按50:50的比例分配。中央集中的彩票公益金,在社會保障基金、專項公益金、民政部和國家體育總局之間,按60%、30%、5%和5%的比例分配。地方留成的彩票公益金,由省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商民政、體育部門研究確定分配原則。

按規定,財政部應當於每年8月底前,向社會公告上一年度全國彩票公益金的籌集、分配和使用情況。省級財政部門應當每年於6月底前,向社會公告上一年度本行政區域內彩票公益金的籌集、分配和使用情況。

現在離2012年6月底僅有半月時間,截至記者發稿時止,北京四川陝西山東安徽等地已公佈了2011年的彩票公益金籌集分配或使用情況。

其中,2011年,北京發行福利彩票50.36億元,籌集福彩公益金逾16億元,上繳中央8.235億元,市區(縣)兩級可支配使用8.235億元,市本級撥付支出0.8億元。

北京市民政局詳細列出了北京市級福彩公益金的15個支出項目,其中,兩個最大的項目是關於資助農村社區服務站建設項目,用了5300多萬元;其它項目包括福利院改造、老人補助金、老年活動中心、城市與農村公益性公墓、慈善超市、慈善醫療卡經費等。

至於四川、陝西、山東、安徽等省財政部門公佈的2011年彩票公益金籌集和使用情況,多數都有提及福彩公益金和體彩公益金的去向。

其中,安徽省對公益金的使用情況披露得最為詳盡,公告全文超過2000字;陝西省、四川省的公告則較為簡單,均只有1000字左右。

例如,四川省對體彩公益金的分配使用是,分配給省級體育部門21231.48萬元,安排用於落實全省《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和《奧運爭光計劃》等體育事業。」並未提到具體項目。

相比之下,安徽省就體彩公益金的使用這一項,列出了9個小項目及其具體支出情況,包括優秀運動隊訓練場館建設經費、全國十二屆運動會經費、全民健身工程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44

銀行難在哪裡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6-22/100403299.html

浙江是小微企業成長的沃土,小微企業貸款餘額、累放金額和戶數穩居全國第一。佔全部企業97%以上的小微企業是浙江經濟最具活力的組成部分,為經濟貢獻了56%以上的產值,55%以上的就業機會。但同時,浙江小微企業又長期以來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等成長煩擾,還面臨經濟轉型升級、人民幣升值、要素成本上漲等新困擾。

  雖然浙江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但服務的深度、廣度和質量上與需求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大量小微企業嗷嗷待哺,銀行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正面臨進一步提升的瓶頸。

  信息瓶頸是當前銀行業反響最突出的難題。由於企業的各種信息資源散落於不同的政府管理部門,銀行難以通過正常、穩定、統一的渠道,直接從政府相關部門獲取借款企業的信息,從而制約了小微企業信貸業務的拓展,特別是從零售型向批量化服務的轉型。

  其次是信心瓶頸。實體經濟的滑坡和民間融資「防火牆」的缺失,成為當前銀行拓展小微企業信貸的最大隱憂。實踐表明,銀行機構在開展小微企業信貸時最突出的困惑,除了對企業經營的真實情況難以把握,企業參與民間融資行為的不可測及隱性風險是銀行最大的隱憂。近年來浙江轄內發生的一系列企業債務風險案例,其背後大多有民間高息融資的影子,而且民間融資往往成為企業債務風險發生的導火索。

  再次是資金瓶頸。存款來源緊張對小法人金融機構服務小微企業的能力制約日益凸顯。由於小微企業本身自有資金缺乏,資金閒置量和閒置期都很有限,因此小微企業信貸對銀行而言屬於資源高消耗型業務,給銀行帶來的派生存款相對大企業貸款少得多。缺乏穩定的資金來源正日益成為銀行特別是專營機構進一步拓展小微企業信貸的發展瓶頸。

  此外是擔保瓶頸。小微企業融資難是一個國際性的難題。國際通行的做法是政府除了提供資金援助、財政稅收優惠外,通過完善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提供的增信功能,幫助企業獲得銀行的信貸支持。目前浙江信用擔保機構以民營為主,規模總體偏小,抗風險能力較弱,運作不夠規範,銀行與擔保機構合作的積極性、主動性不高,信用擔保機構的增信功能發揮不充分。

  客觀地說,目前浙江的銀行在服務小企業方面的理念與形勢的發展仍存在明顯偏差,還沒有科學處理好與小企業的關係,沒有真正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而是處處以自身利益為導向。貸與不貸、利率上浮多與少,首先考慮能不能給自身帶來較高的回報,而不是從可持續發展的高度來建立、經營與客戶的戰略合作關係。這種導向必然是短視的,也是與銀行長遠利益相背離的。

  銀行機構對小微企業的貸款方式可以說絕大多數為抵押擔保。這種過於依賴抵押擔保、忽視第一還款來源的信貸理念,一方面增大了小微企業獲得銀行授信的難度;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客戶經理的惰性。不去準確分析企業的現金流、準確評估企業的還款能力和風險,而是一味依賴抵押擔保,這不利於銀行信貸人員技術和水平的提高。因此,創新信貸方式對銀行業而言已刻不容緩。

  在貸款管理方面,目前,銀行業小微企業信貸經營管理模式總體上不夠精細化,貸款額度、期限和還款方式設定上還沒有真正做到量身定製。在貸款額度測算方面,表現為授信過度或不足;在貸款期限的確定上,比較簡單、機械、劃一,沒有充分考慮小微企業的生產經營的特點、節奏和生產週期等因素,期限錯配現象仍較普遍。在還款方式上,大多銀行設定為到期一次性還本,這種還款方式增加了小企業融資的不確定性和到期流動性壓力,給小微企業資金調度帶來較大困難,部分小微企業需提前較長時間籌集還款資金,甚至通過民間借貸、小額貸款公司等渠道高息借入轉貸資金,既導致企業的財務成本上升,也間接加大了銀行的信貸風險。

  作者為浙江省政協常委、浙江銀監局前局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