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沒功勞也有苦勞哪裡錯?

2011-7-4  TCW




Q:我朋友抱怨她辛苦做家事,婆婆還整天嫌東嫌西,「做到流汗,嫌到流涎」,她認為她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婆婆卻不體諒她,該怎麼安慰她呢?

A:你朋友認為「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這是個迷思,該迷思來自古典經濟學家的「勞動價值理論」:此理論認為,商品價值是由其生產所需的勞動量決定的。

「勞動價值理論」的錯誤,在於誤以為商品交換是「等價交換」:我拿足球換你的饅頭,那必是足球和饅頭裡蘊含某種客觀的東西是等量的,這個交易才可能實現。如果足球和饅頭裡含的這個共同的東西,數量不相等,那就不會有交換。

這 個不同商品裡的共同「東西」是什麼呢?在以前,大多數商品都是人的勞動生產出來的,因此古典經濟學家自然認為,這個不同商品裡蘊含的相同東西,就是人的 「勞動」:若我拿足球換你的饅頭,必是足球和饅頭裡,所蘊含生產它們時所需的勞動量是相等的,如果不是這樣,這個交易就不會發生。如馬克斯(Karl Marx)所說:「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但這個理論卻是錯的,因為古典經濟學家一開始就想錯了:人們交換商品,根本不是「等價交換」:我願意用足球換你的饅頭,是因為我對饅頭的評值比足球高,而你對足球的評值比饅頭高,正因為你我對同一商品評值不同,才會有交換。

因此,價值並不是來自商品裡的勞動量,商品根本沒有什麼「客觀」價值,人們的交換都是「取甲捨乙」:我取饅頭捨足球,因為我認為饅頭對我的價值比足球高,我才願意用我心中價值較低的足球換饅頭,因此商品價值其實是來自人們的「主觀」價值,這個「主觀」價值是不能衡量的。

要 理解價值不是「客觀」而是「主觀」,我們只須思考:若「勞動價值理論」是對的,會有什麼結果?若我花三天三夜在後院裡挖了個大洞,是否就可以和你三天三夜 辛苦織出來的一件漂亮洋裝交換呢?假如它們裡面蘊含的勞動量是相等的,但我這麼辛苦挖的洞,對你毫無價值,難道你會和我換嗎?

因此,事物的價值,不是看投入多少勞動決定,而是人們主觀認為該事物有什麼價值,為了取得它,願意捨棄心目中價值較低的東西來交換。如果我們認為「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也有價值,那麼每個人都到後院去辛苦的挖洞就可以致富了,何必做什麼士農工商呢?

所 以,你朋友認為「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也是犯了「勞動價值理論」的迷思,誤以為只要辛苦流汗就會創造消費者(婆婆)眼中的價值,但或許在她婆婆眼中,這些 家事根本一點價值也沒有!你可建議你朋友,不如先打聽婆婆的喜好,或許和她出去輕鬆逛街看電影打屁,會比整天揮汗忙家事更有「價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