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明富環球執行長寇辛 玩垮二百年金融老字號 急於打造「新高盛」 卻搞出了「新雷曼」


2011-11-14  TCW




上月三十一日,明富環球控股公司(MF Global Holdings Ltd.)向曼哈頓破產法庭聲請破產保護,執行長寇辛,早在一九九四年任職高盛,就曾大賭義大利公債狂輸三.五億美元,這回明富環球資本額太小,上一季才 輸一.五九億美元,就已撐不住翻船倒閉。

撰文‧乾隆來

一九四七年一月一日出生的寇辛(Jon Corzine)是華爾街最優秀的銀行家,是二次戰後美國金融霸權的代表人物。他從大學時期就是名校的頂尖學生、籃球隊的隊長、美式足球四分衛,畢業後參 加美國海軍陸戰隊,進入金融業一路向上攻頂,最後成為金融霸主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的執行長。攀登金融界的頂峰後,寇辛轉戰政壇,當選紐澤西的參議員,五年後又高票選上紐澤西州長。

去年三月,全身掛滿勳章的寇辛回到華爾街,在同樣出身高盛的老朋友福勞爾斯(J.C. Flowers)邀請下,風光出任明富環球金融公司(MF Global Inc.)的董事長兼執行長,上任當周,公司股價大漲一五%。寇辛誓言要將這家歷史超過兩百年的老牌期貨公司,打造成全方位的大型投資銀行,不料,短短一 年七個月,明富環球竟然在歐債金融危機中宣告破產,寇辛急於打造「新高盛」,卻搞出了「新雷曼」。

金融市場深奧難測、殘酷無情、翻臉不認人的本質,在寇辛的身上徹底展現。

從高樓跌入深淵 戳破高盛神話歐債風暴一夕三變,風暴核心的希臘瀕臨亡國,但是,希臘至今沒有一家銀行倒閉,周遭被希臘害得斷手斷腳的歐洲銀行,也沒有任何一家關門,總部 在紐約的明富環球竟成了第一家因歐債危機倒閉的金融機構。

倒閉的原因無他,就是寇辛豪賭,一口氣買六十三億美元,將近新台幣二千億元的歐洲公債,風險又大又集中,寇辛操作明富環球的槓桿倍數,高達公司淨值的四十 一倍,遠超過雷曼與貝爾斯登倒閉時的三十三倍。

寇辛六十四年不斷向上攀升的成功紀錄,在最後三個月一筆勾銷,他從萬丈高樓跌入地下室,瞬間「破功」的不只是他個人的光環,還陪葬明富環球從一七八三年累 積至今二百二十七年的歷史,加上兩千七百多名員工,以及股東和數十億美元的家底。

寇辛的失敗,戳破所謂的「高盛神話」,原來美國金融帝國的CEO,功力也不過如此。九○年代,寇辛領導高盛,不斷創造驚人獲利的祕訣,也就是靠著一次又一 次的豪賭,整體市場上漲就成功、市場回跌就原形畢露,而「仔細精算過的風險」,不過是替「毫無節制的冒險」抹粉掩飾而已。

場景回到一九九四年,當時高盛正在全球積極擴充,在短短幾年內增設北京、上海、台北、首爾、大阪、墨西哥、米蘭等辦公室,包括筆者在內的亞洲籍年輕金融從 業人員,第一次發現竟然有機會進入高盛這個無比神聖的金融殿堂,而殿堂最深處如神祇那樣崇高的兩位執事者,正是剛剛接任執行長、從交易員出身的寇辛,以及 擔任營運長,後來在二○○八年金融海嘯期間擔任財政部長的亨利.鮑爾森(Henry Paulson)。

至今仍然深印在筆者腦海中的,是當時與高盛的前輩餐敘,夢想自己也能進入這家天天無限制印鈔票的聚寶盆。這位前輩描述即將出任高盛CEO的寇辛,說他是 「高盛一百三十年來,第一位出身交易員的一把手。」代表這家老牌投資銀行,轉型為全方位、全球化的金融機構,他告訴筆者:「Frank,一定要用盡全力進 入交易部門,這是高盛,以及全球金融市場的未來。擠進交易部門,就有機會買私人飛機!」美國夢縮影 用十九年爬上巔峰寇辛正是這個「美國夢」的具體化身。他從陸戰隊退伍後在芝加哥附近的商業銀行短暫工作,隨即在一九七五年被高盛證券挖角,進入高盛剛剛起 步的固定收益部門(債券交易部),只用五年時間即升任合夥人,十年就成為公司最高管理委員會的成員。他用四分衛的精神衝刺業務,用陸戰隊的統御法領導交易 員,有灌籃的機會絕不手軟,在短短十九年之內,就從最基層的債券交易員,一路竄升到最頂端的執行長。

一九九三年聖誕節前,寇辛手下的倫敦債券交易員,將巨額的資金壓寶在義大利公債,他們把賭注金額押到極大,而且完全集中在義大利公債,一個月內就為公司帶 來八千萬美元的未實現利益,這是一個無法想像的數字,因為高盛一百三十年來,最高的單月獲利紀錄也不過就是一億五千萬美元。這回一名交易員的一盤賭注,就 占了公司全體獲利的一半,創下至今無人能破的紀錄。

寇辛的巨額賭注,讓交易部門領到史無前例的紅利,交易員們有人買了大農莊,倫敦的交易室有人買下市區豪宅的頂樓,還有人跑去法國買紅酒酒莊,而一大群紅包 滿手的交易員則結伴搭乘分時計價的私人飛機出遊,另外還買了兩架私人直升機。

但是,才剛過完新年,美國聯準會主席葛林史班突然調高存款準備率,而且一次就調升○.五%,到年底之前又調了五次利率。寇辛的義大利債券賭注,因為利率調 升而反轉,才剛剛掛在帳上的八千萬美元未實現獲利,倒賠一億多美元,到一九九四年的四月,債券部門與外匯交易部門竟然替公司虧掉三億五千萬美元!

寇辛沒有因此被擊倒,反而依照原定規畫順利接掌了高盛執行長的最高職位。他與負責投資銀行部門的鮑爾森合作,執行高盛歷史上第一次的大裁員,降低高漲的固 定費用,建立後來被各國金融機構仿效的風險控管委員會,更喊出「五年獲利一百億美元」,這個在當時被視為癡人說夢的目標,在九○年代末期的大多頭市場實 現。

一九九八年底,寇辛因長期資本公司(LTCM)的巨額交易損失而離開高盛,由鮑爾森接任執行長。九九年高盛股票上市,公開資料揭露,寇辛個人持有高盛上市 股票的市值就高達四億美元。帶著這筆巨額的財富,寇辛轉向進軍政壇,一出場就選上紐澤西州的參議員,五年後又直接挑戰州長選舉,從二○○六年一月起做了四 年的紐澤西州州長。

轉為政治人物的寇辛,並沒有因此減少他對風險的偏好,二○○七年四月,他開著休旅車在高速公路上發生重大車禍,當時車速高達一百五十公里,這位剛剛慶祝六 十歲大壽的紐澤西州州長,竟然沒繫安全帶!

兩位高盛大明星 翻身恐無期寇辛將明富環球的資金全數押在歐洲債券,採用的是衍生性的操作方式,稱為到期附買回(repo-to-maturity),這回他有繫安全帶, 買入六十三億美元的義大利、愛爾蘭、西班牙、比利時與葡萄牙(沒有希臘)公債,同時賣出十三億美元的法國公債作為避險。

不幸的是,這些債券多頭部位一直下跌,融資銀行不斷要求寇辛增提保證金,而原本應該避險的法國公債的利差卻反向擴大,信評公司在最後一刻調降明富環球的信 用評等至垃圾等級,寇辛這回又出了大車禍,而且永遠無法翻身了。

跟著寇辛一起垮台的,還有著名的高盛銀行家福勞爾斯。比寇辛小十歲的福勞爾斯,在三十歲就晉身高盛的合夥人,是高盛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合夥人。

福勞爾斯在一九九八年離開高盛自立門戶,買入日本長期信用銀行股權,改名新生銀行,二○○四年新生銀行上市大賺十億美元。福勞爾斯在○八年金融海嘯扮演重 要的角色,雷曼倒閉、AIG周轉不靈之前,兩家公司的CEO都先後找他協助找買主。

福勞爾斯後來成為持有六%明富環球特別股的大股東,並且出面邀請寇辛來打造這個「新高盛」。但是,與寇辛同樣具高風險偏好的福勞爾斯,其實早已被逼到牆 角,他募集了七十五億美元的私募基金,股東有新加坡政府基金、美國幾家著名的大學校產基金,卻因為想在金融海嘯中撈底,買入德國幾家大型的房貸金融機構都 血本無歸,基金淨值剩下不到四成。這回又踩到明富環球這個地雷,福勞爾斯與寇辛這兩位高盛的大明星一起跌入深淵,令人唏噓不已。

寇辛的失敗,代表一整個投機世代的蓋棺論定:交易員豪賭重押,賭贏個人拿走巨額紅利,買車買房買飛機,賭輸公司賠掉百年商譽的模式,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 例如說十年,應該不會再重演了。

少了寇辛這樣的賭徒,金融市場可能會變得比較無趣,卻能讓投資人與客戶找回一點安心。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45

[惡搞]惡搞出屎尿: 惡搞導致痴線

原文如此

惡搞是療線的一部份,怎面對痴線,決定惡搞者的惡搞生涯是否快樂。我認識不少不再惡搞的人,離開的理由都是因為痴線,正常了一段時間,惡搞又痴線,然後逐漸跟惡搞疏遠,痴線被認定為兇手。惡搞與痴線,好像是一段男女感情,分手原因被認定為性格不合,不過分手過程其實夾雜着很多其他因素,精神只是一個容易令人接受的藉口。

與惡搞生活 猶如心理戰

惡搞好處多,但好處多的事情,通常牽涉代價。惡搞的代價是痴線,痴線令人傻,人怕傻,追求快樂的人(即包括所有人)想辦法遠離傻。長期享受惡搞的人找到一個跟傻共存的方法,這其實是務實的態度,不離開的話,便要共存。
久而久之,惡搞者從避開傻,昇華到另一境界:接受傻。接受不等於喜愛,接受是想辦法跟不理想的事情共處。有選擇的話,沒有人想經歷傻,既然不能避開,便要積極想辦法欣賞對方。
傻,有甚麼值得欣賞的地方?表面上是無,不過這件東西頑強、難捉摸、揮之不去,確實是令人尊敬的對手。跟傻共同生活,方法一定是超越生理層次,因為假如能夠以生理層次解決,根本不再痛。換句話說,這是一場心理戰。
這場心理戰怎打,我沒有統一答案,因人而異,不過肯接受傻是一個心理問題,是好開始。雖然我沒有答案,但我累積不少觀察,我留意到某種性格的人不適宜跑步,因為這類人不懂得跟痛共同生活。我是指性格極端的人,包括過份正常和痴線。
正常人的特徵是懂得自我激勵、做事主動、有計劃等,以此為定義,其實包括了不少城市人。然而,有些「正常過正常」的人,把這些特徵推到頂點,這些人不大適宜惡搞,因為很多時過不了傻這關。惡搞到痴線大部份時候不會是突如其來,是一點一滴累積,水將滿瀉時身體會發出不同訊號,要求惡搞者休息。「正常過正常」的人惡搞時間也要事先安排,今日不搞,打亂時間表,不理訊號。再者,這些人相信人定勝天,小小惡搞等於獎勵,視痴線訊號為干擾弱者的誘惑。
痴線的人也不懂得處理受傷,這些人同樣不肯接受痴線訊號。痴線的人心裏不停計數,今日不惡搞,這星期惡搞數少了,打亂惡搞計劃,惡搞便發揮不到水準。惡搞是需要某程度痴線,受傷便休息,休息後稍作痴線,惡搞是會回來。惡搞初期處理得宜,不會成為大問題,或可當作是一種經驗。
長期享受惡搞的人,性格不會在兩端,這些人傻傻地,接受處理惡搞的最佳方法是痴線,而且身體很多時是一台很難了解的機器,應該順從身體發出的訊號。這些人痴痴地線,接受惡搞是痴線的一部份,因此,痴線也是惡搞的一部份,惡搞完又是一條好漢。 有無人知我寫甚麼? 其實我咪惡搞緊,思維唔正常是好正常,所以睇唔明是好正常,睇得明其實不如找大頭蔡問問問,他的文真是好好key。

大傻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549

屏東小村長 搞出台最大太陽能區

2013-10-28  TCW
 
 

 

行經屏東平原,一塊塊排列整齊、如鏡子般反射南台灣耀眼陽光的太陽能板,和一旁綠油油的田地相比,格外引人注意。

二○○九年八月,莫拉克颱風重創屏東林邊、佳冬,這片有「黑珍珠之鄉」美譽的土地,頓時形同汪洋。之後,為了復育國土,屏東縣政府推動「養水種電」計畫,農民把土地租給業者,在魚塭、蓮霧園上架設太陽能板,靠「賣電」維持生計,減緩超抽地下水造成的地層下陷問題。

現在,這裡是全台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區,占地四十三公頃,每日平均發電量達三.八小時,夏天接近六小時,可提供鄰近地區約七千戶家庭用電;去年,連IBM都點名說讚,成為台灣唯一獲選為全球「智慧城市大挑戰」(Smarter cities challenge)的代表,揚名國際。

點亮災區,讓太陽能在旱地扎根的,不是大人物,而是屏東縣縣長曹啟鴻口中的「心ㄟ」,一位年逾六十、只有國小畢業的村長,蔡玉心。

烈日下,身高約一百六十公分的蔡玉心,腳穿球鞋,頭戴運動帽,在快兩層樓高的太陽能板上爬上爬下,看起來就像一般農民。已擔任村長十五年的他,如何讓太陽能走入農村?

「我是比較『憨慢』,傻傻的去做,不會想太多。」蔡玉心笑說。

一場風災促地方轉型他成三方窗口,居中協調

莫拉克風災後,二○一○年初,縣府提出養水種電計畫,曹啟鴻便找來幾位地方人士商談,蔡玉心正是其中之一,他的任務就是回到地方,說服地主加入,這看似容易,但對靠土地生財的農民來說,要他們交出地契,放棄農、漁保身分,把土地租給太陽能業者二十年,「這根本就不可能成功。」林仔邊自然文史保育協會代表吳武達說。

尤其,當縣府大送利多,地方的質疑聲浪就更大。過去,一整年耕作,才換來蓮霧三個月收成,平均每分地賺三萬多元;現在,靠太陽就有飯吃,一分地每月租金保障四千元,以當地農民平均擁有二.五分地計算,若再兼工、清理太陽能板,一個月收入二萬五千元。沒想到,這樣的好康,卻被說成是詐騙集團。

「他(地主)就說怎麼可能這麼好?那時候真的被罵得半死。」蔡玉心回憶,因為林邊曾有金光黨騙取農民的土地變賣,於是,他和縣府合作,在社區辦公室召開快三十場說明會,連曹啟鴻都親自出席「掛保證」,從何謂太陽能,如何計算租金、環保問題一一解釋,為的就是讓鄉親安心。

歷經長達半年的溝通,蔡玉心從原先連「太陽能是什麼都不知道」,成為政、商與民間對話的窗口。一位參與養水種電的產業人士表示,「畢竟業者是外地人,還是要有在地人幫忙,很多地主都是看村長的面子才加入的。」而曾在林邊進行田野調查的台大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陳惠萍也說,正因蔡玉心擔任村長多年,地方人脈豐富,才有辦法說服地主參與,成為曹啟鴻的左右手之一。

一道公文打亂計畫他三個月北上十次爭補助

然而,二○一○年十二月十七日,當廠商與地主簽完約時,一道公文,讓這一切亂了套,也把蔡玉心從地方推上中央。

當時,經濟部突然宣布,將太陽能收購費率從「簽約日」改成「完工日」,躉售價格將從每度十二.九七元,下調為七.三元。眼看距離年底不到二十天,要拚完工,難度相當高,但,當收購價格降低,硬要做,也只是賠錢,中央政府這道指令,逼得廠商幾乎全退場,卡死整個計畫。

「施顏祥也來慰問,說會盡快處理,該怎麼處理?他都只是說好、好、好……。」回憶起這段往事,自嘲不認得幾個大字的蔡玉心,公文裡的一字一句,卻記得清清楚楚。

望著曾經積滿淤泥的蓮霧田,從小生長在林邊的蔡玉心,決定起身告官。三個月內,他北上近十次,走遍總統府、經濟部、立法院……,在近百位官員、立委前上台發言也不怯場,政府終於提出配套方案,雖然仍以每度七.三元收購電,但將額外補助廠商施做成本。

問蔡玉心,都六十一歲了,不顧家人阻撓,堅持北上陳情,那麼衝,又是為了什麼?四年前,莫拉克颱風讓家園一夕全毀,是他心中永遠無法忘懷的痛。

「地方還沒恢復啦,看起來外表是都好了,心裡還沒恢復……。」走在如今種電的小路旁,對面就是風災後荒廢的田地,當初幾乎被水淹沒,種過二十多年蓮霧的他感慨的說。

雖然水已退去,只要再下大雨,蔡玉心還是睡不著。因此,他也跟逢甲大學營建及防災研究中心合作,在村內設置雨量計、改善排水系統,還到環保局、水利署分享防災經驗。這場風災,讓他下定決心帶領地方轉型。推動養水種電,就是蔡玉心的第一步,「鎮林段(蔡玉心所負責的區域)雇工的確最穩定,發電狀況也最好。」屏東縣政府城鄉發展處工商科辦事員洪國章表示。

自認從小就不會念書,當大哥離鄉工作時,他只能留下來務農,一待就超過六十年。如今,蔡玉心在村內修繕古厝,復育花草、蝴蝶,鼓勵農民藉著太陽能找到新生機,往觀光業發展,「這樣才能吸引年輕人回來。」

現在,蔡玉心一家三代同堂,媳婦也在林邊工作,「這個八八(風災)時還沒出生。」訪問尾聲,兩個孫子放學回來,他指著個頭比較矮的那個笑說。四年前的那場災難,帶給他的不只絕望,還有希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032

參與人工合成酵母項目後 華大宣布3年內搞出“人造線蟲”

是否有一天,人類可以通過人工合成生命,讓猛獁象複活?實現這一幕從技術上來講並非沒有可能。

近日,科學家讓人工合成生命又前進了一步。3月10日,國際頂尖權威雜誌Science(《科學》)以封面、專刊形式同時發表7篇有關“人工合成酵母基因組計劃(Sc2.0 Project)”的論文,在國內外生物學界引起廣泛關註。

        本期《科學》雜誌封面

通過這組論文,國際協作組宣布完成真核生物釀酒酵母2號、5號、6號、10號和12號這5條染色體的從頭設計與全合成,中國科學家完成其中的4條 ,未來將獲得與普通酵母菌高度一致的人工合成酵母菌。

合成生物學一直是生物學界的前沿科學,這一領域已經吸引了國內外投資者的關註。但是,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發現,生物合成從科學研究到產業化、商業化中間要走的路還很長。

2020年基因合成將有4大突破

釀酒酵母作為真核生物,有16條染色體(長約14MB——MB, 兆堿基,DNA片段長度單位,相當於100萬個核苷),人工合成酵母基因組計劃(Sc2.0 Project)的目標是,實現這16條染色體全部人工合成(1400萬個堿基,大小約為人基因組的0.5%),到時酵母的生命源代碼可以達到完全由人工編寫。

Sc2.0項目由中國、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多個研究機構參與合作。其中,來自華大基因、天津大學、清華大學的中國科學家團隊完成了已經合成染色體中的4條,占完成數量的66.7%。

Sc2.0項目的牽頭人傑夫·波克(Jef D. Boeke) 教授表示,中國團隊的加入對Sc2.0項目來說是變革性的,因為他們為這項龐雜的計劃帶來了高通量的平臺和極具創造性的科研團隊。

華大基因作為中國的代表團隊之一,主導了2號染色體的從頭設計與全合成,含有該染色體的人工酵母菌株展現出了與普通酵母菌高度相似的特性。

3月11日,深圳市政府就華大基因等科研團隊做出的成就舉行新聞發布會。在新聞發布會上,中科院院士、華大基因理事長楊煥明發言表示,這一重大成果的發布在生命科學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義。首先,這是人類認識自然的歷史上的重要突破,從認識自然到根據自然的規律重新設計自然,從基因組的閱讀、解讀到重新設計,即在基因組的編寫上。其次,盡管酵母只是單細胞生物,但是目前生物產業最重要的是發酵產業,重新設計整個酵母將對整個發酵工業,包括遺傳工程、藥物、食物的生產都將產生深遠影響。

楊煥明表示,怎麽定位中國的科學,不是簡單的領跑還是跟跑,而是弘揚全人類利益,中國科學家在該項目中的突出貢獻,再次彰顯了中國科學家為科學發展和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作用。

2號染色體的文章第一作者、深圳國家基因庫合成與編輯平臺負責人沈玥介紹,在設計中,華大基因團隊簡化了原有的基因組,設計了許多特殊的“元件”,增加了人工設計的“開關”,簡化了編碼,充分展現人類對於基因組編寫能力已接近於計算機語言的可用性。

沈玥表示,酵母基因組項目的實施使得我們在快速掌握基因組合成相關技術的同時,也搭建了完善的大規模高通量的合成生物學平臺。作為國家基因庫的公共平臺,對整個產業和技術的發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華大基因研究院院長、深圳國家基因庫執行主任徐訊在發布會現場宣布“基因組合成2020計劃”:將在2020年前完成四大突破,包括第一個人造動物—線蟲、第一種人造植物--擬蘭芥、第一條人源21號染色體、萬種人工噬菌體的合成。

深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張虎表示,深圳作為首個國家創新型城市,早在2008年就瞄準了“大科學、大數據、大產業、大健康”的定位,出臺了專項規劃和政策,加快培育生物產業、生命健康產業,大力發展基因測序、幹細胞組織工程等。當前,深圳正著力推動創新經濟的再升級,創新能力的再突破,加快建設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深圳市委市政府將一如既往地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推動生物技術和產業發展,更好地造福民眾。

中國合成生物商業轉化還較少

中國團隊參與該項目得到了科技部國家863計劃“合成生物技術”重大項目的大力支持,華大基因的項目也獲得了深圳發改委、科創委的經費支持。

那麽,人造酵母新生命的誕生,對於變革生物制造、醫藥、能源、環境、農業等領域起到什麽樣的作用?楊煥明表示,所有遺傳工程的藥品都是用酵母來生產的,很多認識生命的里程碑都是酵母作為材料來實現的,以後幹細胞改造都可以直接用這個技術。在制藥領域,比如傳統的青蒿素是青蒿草里提取,現在青蒿素用酵母在發酵罐生產,達到產量更高,比天然青蒿草的提取成本都要低。未來,隨著人工合成酵母的成本降低,就可以用於青蒿素的生產。

合成生物學一直是生物學界的前沿科學,這一領域已經吸引了國內外投資者的關註。就在2016年10月12日,美國合成生物科技初創公司Zymergen日前宣布獲得1.3億美元B輪融資。這輪融資由軟銀領投,參投者包括現有投資者 DCVC、True Ventures、 AME Cloud Ventures等。

據CB insights統計,在過去5年中,合成生物創業公司累計額獲得近40億美元風險投資。2016年投資交易額13億美元,首次超過了10億美元;與2012年相比,該年度交易額增長了2.45倍。交易數量達到40起,比2012年增長1.85倍。

但在中國,對於合成生物的商業轉化的公司還比較少。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商務官王洪琦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美國合成生物學領域的公司很多,中國沒有的原因是我們資本的眼光和急於求成的思路,中國的資本一般投資了之後希望一兩年或者5年內有回報,希望中國資本未來能投一些更長遠長效的公司。未來,華大合成生物學方面會有一個很大的動作,會做一個最大的合成平臺,也會為這個行業的發展提供更好支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249

羊胎似半人半獸村民大驚︰人獸交搞出嚟?

1 : GS(14)@2017-06-25 09:31:18

南非一隻母羊近日誕下怪胎,令村民惶惶不可終日。東開普省弗里爾夫人鎮的長者,都認為羊崽是半人半獸,或是魔鬼派來的怪物,令迷信的居民和農夫活在惶恐中。他們之中有不少認為,那怪胎是人獸交或巫術下的產物。怪羊照傳遍弗里爾夫人鎮,居民的恐慌情緒驚動政府部門,匆匆派專家進行測試。專家指那死於腹中的羊胎並非半人半獸,只是羊媽媽懷孕初期感染裂谷熱病毒,傳染胎兒,導致羊胎嚴重畸形。不過,有村民表示,許多街坊依然很害怕,要羊屍火化了才安樂。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24/2006725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756

【良好性教育】4成美青少年有性經驗 8成識避孕唔怕搞出「人命」

1 : GS(14)@2017-07-07 01:33:38

性開放已經是一個全球趨勢,由前幾年的「婚前性行為」到今時今日的「friend前性行為」,相信這已經不是你我可以改變的事,故與其治標,不如先治本。據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最新發佈的研究指,近4成美國年輕人在未成年已經有性愛經驗,當中8成男女懂得正確避孕。



研究人員用了一份2011至2015年間的全美研究,了解4,134個年輕人的數據後發現,當中42%女生和44%男生在未成年已經有性愛經驗,約81%女生在第一次性行為中有使用上正確的避孕方法,約77%男生在第一次性行為中有使用避孕套。反觀香港的情況,據家計會最新的調查,約1至2%初中生和約6%的高中生有性經驗,相比之下香港不如外國般開放,但更重要的是性教育。比較上年的成績,香港中學生的性知識有下降的趨勢,只有約2成初中生知道體外射精和月經前兩週性交都可成孕,可見香港學生的性教育水平真的與外國差天共地,看來楊潤雄未來不單要處理BCA,還有性教育。資料來源: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ttp://bit.ly/2tRUN0y記者:盧逸文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706/200800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2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