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創投挖角券商人才勢頭猛

http://news.imeigu.com/a/1329966067391.html

日前,業內傳出消息稱,華泰聯合副總裁、投行業務負責人馬衛國去職,正式投身國內創投一事讓業內備受關注。事實上,券商人才流向私募股權(PE)投 資行業並非個案。「近段時間以來,PE機構對於券商人才的需求有明顯增加的趨勢,今年以來,短短兩個月我們已經經手了多起券商人員跳槽PE的案子。」上海 某金融獵頭機構人士告訴證券時報記者。

馬衛國離開券商轉投PE的消息很快得到業內證實。「據說馬衛國將出任同創偉業北京分公司的負責人。」 深圳一位PE人士告訴記者。該人士表示,在當前的市況下,券商背景人才跳槽PE很正常,原因就在於二級市場競爭激烈,券商生存環境惡化,而國內PE尚處於 高速發展階段,對於在券商投行積累了一定人脈、項目和資金資源的人來說,轉投PE不失為一個好去處。

兩類PE最愛券商人才

上 述上海金融行業獵頭機構有關人員證實,從去年下半年以來,PE機構對於券商背景人才的需求明顯增加,尤其是一些規模比較大的PE機構紛紛表示,希望能引進 「對國內資本市場IPO業務比較熟悉的人才」。該工作人員介紹,這些機構大概分為以下類型:一種是國外的大型美元PE機構,考慮到對中國投資市場的工作安 排,希望引進對A股市場熟悉,有IPO運作經驗的券商投行人才;另一種則是國內陸續崛起的國有基金投資平台以及一些大型企業投資基金,也對券商人才需求很 大。但是與外資PE多需要券商投行和融資業務人才需求不同的是,本土PE還對宏觀分析、產業分析的研究人員存在需求。

上述人士透露,她目前 正在接觸的某知名美元風投機構,就明確要求尋找能判斷A股公司基本面的券商人才,辦公地點包括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地。她認為,這是外資PE要進駐中國市場 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國內資本市場地位和份額的日益壯大,外資PE必然越來越重視國內資本市場的開拓,而想要盡快地適應內地資本市場,在用人上「就地取 材」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如此一來,有針對性地進行本土人才儲備自然十分必要。

和外資PE這樣的「洋和尚」不同,本土PE機構對於券商背景人 才的需求正在逐漸轉向宏觀分析和行業分析層面。據上述人士介紹,其手頭有不少本土PE希望引進宏觀分析和行業分析人才的需求。「比如北極光投資正在招募基 本面研究人員,某一線PE機構則希望能從券商行業引進一位宏觀經濟分析人才,以及一定數量的券商A股、H股、美股分析人才。」她說。而在深圳某PE機構行 業分析人員招聘信息中,記者也看到了「有券商投行工作經驗者優先」的字樣。

事實上,國內PE行業的從業人員不少原本就來自券商行業,深諳國 內資本市場運作之道。馬衛國即將任職的深圳同創偉業,該公司創始合夥人黃荔就來自券商,擁有17年證券專業經驗,歷任聯合證券投資銀行負責人兼營運管理總 經理、公司證券發行內核小組組長,國信證券投資銀行綜合管理總經理,南方證券投資銀行項目經理等職務,堪稱券商行業的資深人士。

高速發展期的PE很誘人

為 什麼PE行業忽然之間對於券商背景人才吸引力大增?有業內人士指出,PE相對更為市場化的激勵制度是吸引投行人員加盟的一個重要原因。另有投行人士分析認 為,每個人跳槽都是往高處走,在PE發展起來之前,很多券商人士都選擇去上市公司做董秘。因為在投行拿的是工資、獎金,到那邊可能拿的是股權。如今,在 PE行業的高速發展期,這一行業成為了券商跳槽人士的新寵。而且,PE和券商行業相關度高,對於在投行積累了一定人脈和資金資源的人來說,轉投PE不失為 一個好的選擇,且PE中有很多民營機構,激勵更加市場化,因此對投行人員也頗具吸引力。

「券商人才跳槽PE的具體薪酬待遇因人而易。」上述 獵頭人士告訴記者,在一般人看來,可能目前券商行業的整體薪酬水平比較高,但是從她經手辦理的幾個券商跳槽PE的案子來看,薪酬水平和有關激勵安排對目前 不少券商人員都極具吸引力。同時,她透露,國內PE和券商投行關聯度高,一些級別較高的職位甚至在與合夥人一兩次的聊天中就可能直接完成挖角;相對來說, 國外知名PE機構則程序更為嚴謹和繁瑣,往往需要經過4~5輪面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47

製造業“出海”:勢頭強勁,回歸理性

2013-04-22  NCW  
 

 

“中國人來了!”這樣簡單但極具;中擊力的句子,是德國一家主流雜誌的封面報道標題。伴隨著中國企業“出海”的強勁勢頭,中國企業的海外影響力正逐漸增強。

同時,與以往企業將關注點更多地集中在資源與價格上不同,如今,中國企業的海外戰略更加理性。

普華永道的最新研究表明,在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市場中德國最受青睞,投資商看中德國企業的創新力、質量標準以及品牌形象。

而德勤于去年底發佈的最新報告表示,中國外延式的增長模式無法掩蓋中國裝備製造業缺乏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能力低下的弱點,中國裝備製造業進入產業轉型和升級的關鍵時期,很多企業已經嘗試通過海外收購,獲得技術的提升。

據德勤統計,2012年前三季度,中國裝備製造企業海外並購交易的金額占據中國製造業海外並購交易總額的45%,而海外並購已經成為全球金觸危機以來中國裝備製造業海外拓展的主要方式。

不斷積累經驗的中國企業,正以更加“國際化”的遊戲規則,融入全球化發展進程。

隨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各國越來越依賴外資,中國企業“走出去”正面臨最好時機。

2012年1月,三一重工收購德國普茨邁斯特公司(即大象公司),成為國內工程機械行業最大的一起海外並購。三一集團董事局主席梁穩根表示, “三一與普茨邁斯特在全球商業活動的地理布局有很強的互補性,此次合併完成後毫無疑問將創造一個新的混凝土泵車全球製造業巨頭。”當年6月,中國民營清潔能源企業漢能控股集團宣佈收購全球最大太陽能電池製造商德國Q—Cells薄膜的一個子公司Iibro。

據介紹,此項投資將提升漢能在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領域的地位。漢能控股表示,收購後Solibro的年產能將達到100兆瓦,主要提供給漢能在歐洲的客戶。

緊接著的9月,聯想集團宣佈正式收購巴西電腦廠商cCE公司,此舉是聯想繼並購NEC之後在PC領域展開的又一次行動。業內專家稱,通過此次收購,聯想在全球Pc市場的份額將會進一步提升,從而提前在今年底實現超越惠普成為全球PC市場老大的目標。

近日舉行的博鼇亞洲論壇披露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公司的海外投資規模同比增長14%,達到770億美元。在全經濟萎靡、外需不振的形勢下,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勢頭十分強勁。

盡管出于對能源、原材料獲取的需要,對能源企業的並購依然是中國企業的重要選擇,但投資方向已經呈現出一些結構性的變化,中國企業開始更多關注技術提升和市場拓展。

漢能控股集團收購Solibro,看中的就是對方的技術優勢。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李河君表示: “在CIGS(太陽能薄膜電池)技術領域,Solibro是當之無愧的先鋒,而歐洲是世界太陽能光伏技術研發的中心,為了完成我們‘用清潔能源改變世界’的使命,漢能需要借助最先進的技術,提升漢能的價值,在全球發展太陽能光伏產業。”除了技術優勢外,渠道和市場也是企業並購看重的另一方面。三一重工對普茨邁斯特的收購,就是看中了。普茨邁斯特遍佈全球的生產基地和營銷網點將加速三一國際化進程”。而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更是預測,對CCE公司並購將使得聯想在巴西市場的份額實現翻番。

從製造業企業“走出去”的方向和趨勢上看,理性色彩逐漸增強,對目標的追求日益多元,但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進程依然需要跨越多重挑戰。

參與過多宗澳大利亞資源並購項目的張百善律師事務所創始人Robin Chambers指出,在中國企業對資源行業的收購中,很多企業犯了錯誤,比如收購價格過高,在財務方面的盡職調查做得不夠到位,從而浪費了大量的資金。他強調,企業海外發展最重要的就是投融資和管理方式要與國際接軌。

匯豐新加坡工商業務部副總裁一大宗商品貿易客戶代表申恒,就曾幫助不少中國客戶解決。接軌”問題。他說: “中國企業‘走出去’就像是二次創業,‘水土不服’的情況依然存在。”申恒坦言,雖然中文在新加坡使用普遍,然而官方的正式語言仍然是英語,所以企業可能需要雙語及熟悉國際商業環境的人才。

面對挑戰,中國企業如果能夠借力專業機構,就能更加順利地完成海外拓展。匯豐中國工商金融服務部總經理何舜華表示: “中國大型企業‘走出去’主要問題並不在財力,而是需要當地人提供專業的意見。匯豐一直致力于利用全球強大分行網絡,為‘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提供成套金融解決方案。匯豐在海外的團隊可以為‘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提供的服務不僅局限于前期的咨詢服務,還包括協助客戶在海外建立分支網絡、客戶海外資金賬戶的管理等。”匯豐已在全球設立了多個“中國企業海外服務部(Chirla Desk)”,專注于協助中國企業走出國門,成長為更成功的全球企業。

例如,來自內地的某大型國際貿易公司,是匯豐中國的客戶,憑借著匯豐全球客戶經理管理系統,匯豐中國不僅幫助該公司協調各種海外關係,還為其提供各地關於鼓勵開展商務活動的優惠政策信息。該公司根據自身條件,成功地從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申請到全球貿易合作伙伴計劃,享有10%優惠稅收政策。

這樣的案例很多,在巴西,匯豐中國就協助安排中國企業赴巴西進行考察,瞭解當地的商業和投資環境、市場需求,並尋求與巴西及拉美企業合作拓展業務的機會。2010年,匯豐巴西協助國內某央企完成收購並接管運營了巴西7家輸電公司。2011年4月,該企業與巴西合作公司宣佈合作採用中國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建設巴西美麗山水電站輸電工程。

據匯豐拉美地區中國公司業務總經理區浩村介紹,201O年,該企業第一次進入巴西市場時,對當地的金融環境並不了解,匯豐當時為該企業提供了一條龍的服務,為確保買賣雙方資金安全專門設立監管賬戶,在一天之內就幫助企業完成了13億雷亞爾(約6億美元)的龐大的資金收購交割。自匯豐巴西開設“中國企業海外服務部”以來,已經與數十家中國大型企業客戶建立了聯繫。

跨國金融機構的支持,對於中國企業熟悉他國環境,更好地實現多元化發展目標,無疑是非常有幫助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884

業務勢頭和行業地位--觀察處於行業低谷期企業的重要窗口 醫藥商業

http://xueqiu.com/2164748441/24008316
週期性行業和非週期性行業都存在行業性的波動,當然非週期性行業的波動可能小很多。

邏輯上說在行業週期的底部投資企業能夠獲得最大的收益,但問題是當行業處於週期底部時,往往難以按照通常的估值方法來推算公司未來的現金流。比如去年的風電和太陽能,全行業虧損;比如現在的醫藥批發行業,整個行業正在面臨巨大的變革,新的商業模式正在形成中。對這類處於低潮的行業,投資者往往很難按照傳統的方法進行估值,但是直接Pass掉所有處於低谷的行業可能也不一定是最好的思路,因為邏輯上說這可能正是進入這個行業的最佳時機(當然,反過來說,對於行業整體盈利水平處於峰值的行業就應該高度警惕)

對研究處於行業低谷期的企業而言,這種時候除了看研究財務數據本身之外,我覺得有另外兩個好的觀察窗口是:觀察公司的業務勢頭變化趨勢和行業地位的變化趨勢。

一、業務勢頭

說業務勢頭重要的原因是,有許多重要的業務信號往往先於會計利潤髮生變化,比如
1)公司的訂單常常先於會計利潤的變化
2)公司銷售收入的變化也經常先於會計利潤的變化
3)公司開工率的提高也往往先於利潤的上升
4)當然公司新項目的變化情況更是遠遠早於利潤的變化
5)公司招聘往往先於利潤的上升,甚至公司員工整體精神面貌的上升也都先於利潤......
.......
由於每個行業的有各自的特殊性,每個行業也有自己獨特體現期業務勢頭的關鍵指標,就不展開討論了。這裡想提示的是,會計利潤經常是最後發生變化的一個指標,但如果投資者睜大眼睛的話,有許多反映業務勢頭復甦的指標可以觀察到,這些業務復甦信號出現後,會計利潤不一定馬上就出現拐點了,但是如果投資人能夠判定這種業務復甦是大型的、轉折性的,往往後面的利潤拐點就是必然的了

這裡面特別需要投資人注意的是往往公司在業務低谷期的壞賬計提是不充分的,如果管理層決定在業務復甦初期就丟掉這些包袱,往往會出現業務復甦期的報表比業務低谷時還要難看的情況,但這往往就是絕好的機會[笑]

二、行業地位

行業地位值得高度關注的原因是這是一個與競爭對手比較的相對指標,每個企業都是生態鏈上的一環,企業活在一個又對手、上游、下游和政策構成的活生生的變化環境之中

單獨地看,比如說行業低谷時全行業的毛利都下降了2%,假設你關注的公司毛利率僅僅下降了0.5%,同時市場佔有率提高了5%,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信號,甚至可以說對於長線投資者來說從行業低谷中直接受益了。

如何衡量公司的行業地位的變化呢?也許可以從下面三個窗口來觀察:
1)公司相對與對手的地位變化,比如市場佔有率的變化、經營效率的變化等等
2)客戶對公司競爭地位的變化的看法
3)供應商對公司競爭地位的變化的看法

我的體會是也許可以把上市公司行業地位與總市值是否匹配簡化為兩個假象的問題:

1)公司的同業對手是否願意按照現在的市值收購公司?
比如華銳風電是否高估,問問它同業的對手是否願意出224億買它就行了;再比如共和國鋼鐵工業的長子鞍鋼,12年銷售高度862億,總市值才240億,是不是太便宜了,這個問題應該問問寶鋼和武鋼,武鋼可能說,呸!我整體上市了也才268億呢[大笑]合肥百貨是否低谷也許可以問問友誼股份、廣州友誼或者鄂武商

2)公司上下游的成功者是否願意現價收購公司
每個公司都在產業鏈上有自己的地位,如果一個公司價格真正低到的離譜,往往他們的供應商或者客戶會比市場上的價格觀察者們更先發現機會。這裡面特別重要的是公司客戶的觀點,因為收購中非常容易成功的一種是收購自己的上游企業

當然這裡談到的通過業務勢頭和行業地位來研究處於行業低谷的公司是有一個前提的,就是投資人需要投資判定行業正在走出大的轉折,而不是面臨滅頂之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323

2014 回報:恆指、F Score、VIS 半年勢頭指數 投資之旅 TRENDALYSIS

http://trendalysis.blogspot.hk/2015/01/2014-f-scorevis.html
除夕新年期間,媒體少不免回顧一年大事,並前瞻來年經濟和股市,我卻不敢班門弄斧 - 施老闆熟悉地產兼具數十年經驗,貼近社會時事又了解民情,客觀事實亦證明他是成功生意人。但他早前大方承認去年初看錯樓市,以為樓價會下跌,結果樓價急升;就連施老闆都可能看錯市,我也不作預測了。 1月2日《信報》畢老林的《投資者日記》,羅列2014年的大事:『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烽火連天、伊斯蘭國攻城略地、中國經濟加速放緩、油價崩潰、盧布一瀉如注、伊波拉病毒肆虐...  十居其九測無可測。』若果有『先見之明』,還敢入市投資?畢老林由是說:『由此可見,好多嘢唔知好過知。關鍵是,無法預見之事天天皆有可能發生,市場歲歲俱在動盪中前進。』我認同。既然如此,我就不作預測了(因為多數唔準)。

回顧2014年的投資策略,我認為選股效果不俗。真正影績效的,其實不是選股眼光,而是組合的風險管理。2015年我會將組合分為長線、中短線和短線投資。我不用『投機』二字,並非怕違反欄目名《價值投資》的原意,而是即便短線投資,都會注重公司的財務狀況,以及風險管理。長線、中短線和短線組合的分別,除了投資的時間長短,是股價的波幅。

去年我運用VIS (Value Investment Score)選股並與眾分享,當中最大的lesson learnt,是除了注意財務健康以及技術指標(如上升或下降通道,股價處於通道頂或底,成交量或異動),需要細緻分析和測試股價波幅。我留意到適合長線投資的穩陣股票,股價波幅較細(一般在20%左近或以下)。沒錯,的確非常沉悶,但如果讀者無時間監察市場,這類股價波動小,兼且隨時間慢慢升的股票,是最適合投資的股票。而股價波幅超過30%的股票,就值得花心神捕捉股價cycle。即便投資者不稀罕賺幾個% 的差價,股價波幅大,應該會觸及風險管理界線,並有買賣singals。若能跟足自訂的投資規矩行事,埋單計數也許較『單靠時間顯現價值』的回報率較高。

VIS 依據財務報告,為上市公司的全年和半年業績評分,滿分為100分和10分。由於注重基礎分析,性質類似The Piotroski F Score(9分滿分),去年《信報》 曾為文詳細介紹F score 的準則。回顧去年,為檢視運用VIS 和F score 選股的效果,我試著找出(1)F Score 8分以上的港股 和 (2) VIS 半年勢頭指數9分以上的港股。假設價值投資者願意持有1年,並平均購買(1)和(2)的股票,若以2014年1月2日和12月31日的收市價,分別計算整年的回報。數據充足(不曾於1月2日或12月31日停牌或零成交)兼F score 8分以上的股票共115間公司,全年平均回報率達22.43%,而VIS 半年勢頭指數9分以上的港股( 共68間公司),全年的平均回報率達32.16%,兩者皆遠遠跑贏恒指的1.08%。

縱然回報未能媲美去年領先的細價股殼股,但數據顯示基礎分析和價值投資,依然有其優勢。當然無論是F score 的115間公司或VIS 的68間公司,對獨立投資者而言,數目太多。如何從中篩選,並在合適時機買賣,就需要技術分析和交易守則輔助了。

年尾股市交投淡靜,加上這星期只有3日半股市,未有足夠數據顯示時勢,今次不選股。


恭祝讀者 2015年身體健康 龍馬精神 財源廣進 生活愉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829

亞馬遜四季度終結虧損勢頭 股價大漲12%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781

Prime用戶的快速增長和雲計算業務的強勁表現幫助亞馬遜公司在去年四季度重回盈利,終結了此前多個季度的虧損勢頭。

亞馬遜股價在盤後大漲12%。四季度,亞馬遜盈利2.14億美元。

QQ圖片20150130113048

四季度,亞馬遜Prime用戶數量同比大增53%。Prime是亞馬遜推出的一項服務。用戶只需支付99美元,就可以享受一年內無限次2天速遞服務及使用即時流媒體服務。Prime用戶被視為亞馬遜最有價值的客戶,因為他們往往在亞馬遜上消費更多。

不過,亞馬遜的本次盈利可能很短命。亞馬遜預計,其今年一季度的盈利狀況將在盈利5000萬美元和虧損4.5億美元之間。

亞馬遜公司激進投資的做法讓不少投資者感到不滿。

Standard & Poor’s Capital IQ分析師Tuna Amobi表示,投資者將四季度的盈利看作是亞馬遜公司的轉型。投資者認為,亞馬遜將轉向更關註盈利,更溫和開支型的公司。

亞馬遜財務主管Tom Szkutak表示,亞馬遜的雲服務以及第三方交易市場也幫助推高了公司的利潤率。下季度,亞馬遜將把愈發重要的雲服務作為一個獨立的項目進行財務報告。

去年,亞馬遜和北美電子商務增長率之間的差距正縮小至5年新低。

盡管亞馬遜CEO Jeff Bezos斥巨資投資無人機等快速交貨系統,但亞馬遜的增長正在放緩。據市場研究公司EMarketer Inc, 2014年,亞馬遜北美地區的銷售上升23%,而同期,加拿大和美國的電子商務市場增長16%。

7%的差距創下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2011年,亞馬遜北美業務增長41%,遠高於當時電子商務市場17%的增速。

1200x-1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936

國美電器(0493):三個理由看好重拾增長勢頭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760

國美電器(0493):三個理由看好重拾增長勢頭
作者:袁誌成

隨著近年各項重組開始收成,國美2014年凈利潤同比增長43.5%。我們預期未來三年盈利繼續有理想的增長。我們基於下列三個理由看好國美,重申“買入”評級,目標價1.83港元。

2014年業績。國美公布2014年銷售收入同比增長7.0%,凈利潤同比增長43.4%,與較早前發出的盈利預喜一致。盈利增長強勁主要由於:1)一線城市同店銷售增長3.8%,二線城市同店銷售增長9.3%;2)綜合毛利率擴張10個基點;3)經營開支占銷售收入比率下降30個基點。我們認為業績肯定了管理層過去三年在公司重組方面作出的努力。

我們預期2015年國美估值的重估勢頭良好,基於以下三個理由:

電子商務商品交易總額增長強勁。國美的線上商品交易總額同比增長84.4%至80億元(人民幣,下同),管理層預期2015年商品交易總額增加一倍。我們認為商品交易總額強勁增長是因為公司整合線上線下供應鏈及更密集推廣線上平臺。隨著線上商品交易總額占總收入比重上升,市場應該會對國美的增長前景有更樂觀的看法,重估勢頭良好。

線下店盈利增長理想。有投資者認為線下店是夕陽行業,增長不大,但我們認為中國的零售商僅處於升級初期,預期2015年盈利年均增長20%,主要來自三方面:1)進一步滲入三四線城市,開設80-100家新店,店數每年增加7-9%;2)提高獨家產品比重,改善毛利率;3)向供應商及客戶提供增值服務(即融資及保養)帶來額外收入。

低谷估值。國美現估值10.9倍2015年市盈率及0.26倍2015年,以市銷率計遠低於蘇寧的1.0倍和京東的1.5倍。此外,我們預期國美2015年將維持40%分紅比,分紅率為3.7%。

部份悲觀的投資者可能認為國美估值低是因為其在電商業務上落後於京東及蘇寧。不過我們認為電商業務的準入門檻低,因為消費者轉到不同網站消費零成本。由於國美的成本結構性地較大部份同業低,我們認為國美可透過更密集的推廣活動迅速擴大電商市場份額。

估值及催化劑。因此,我們維持國美的“買入”評級,目標價1.83港元。下個股價催化劑可能是1)線上商品交易總額進一步增長;2)2015年第1季經營表現有驚喜。


來源:工銀國際
(註: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看法,僅供參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365

勢頭影響價值?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5/10/blog-post_24.html

看到雲地兄的blog文《之前既然不買,為什麼現在反而要買?》講述股票買賣時的一個考慮,很多時當一支股票由高位跌下來,去到某價位還未有買入,可能因為價格還是不夠便宜,又或者預期股價還會跌下去,等一等再買。但當股價跌下去不久再升上來,升會當時的同一個價格時,很奇怪地,不少人都會有衝動去買入。



 止凡在留言時寫下:「很值得深思,同樣3元,由10元跌下來,與由1元升上來,有何分別?看走勢的,就會話有很大分別。」,之後還在細想,這個點子很有趣,值得寫文章分享一下。到底同一支股票,同一個價格,在上升中和下跌中,兩者有何分別呢?

從靜態來看,都是3元,都是同一家公司,不可能有分別的。常說價值投資跟價值走,所謂跟價值走,從來都不需要問及其之前的股價如何,都是靜態地檢視現在的投資項目價值如何,所賣的價格又如何。至於其往日的價格如何,都不在考慮之列。

價值看靜態,但也聽過有投資者拿過往的股價作為其價值的考慮。例如過往市場所給的價格高低位的平均數字,就是這支股票的價值,擁有這類概念的投資者,宜用心研究股值與股格的分別,否則投資成績不容易做得好。

而我在留言中所提出的,同樣是3元,從靜態上看並沒有任何分別。但由於一個是10元跌下來的3元,一個是1元升上來的3元,可能問10個投資者,有9個都會話感覺上有所分別,到底分別何在呢?

分別在於動態的考慮,這是技術分析、看勢的投資者常會考慮的東西。以動態作為考慮,研究分析其以前的數據,看其勢頭是衝上來還是跌下去,最大的目的是預計買入後的價格,升上來或跌下去的餘力有多少?市場氣氛如何?這有機會影響短期後的價格,作為技術分析、看勢的投資者又怎能不考慮呢?

這個動態考慮,有兩個隱藏的概念,第一是預測短期未來價格,買賣股票的,最好是一買就升,一沽就跌,準確地估頂估底,這都是動態投資者的概念。第二是沒有長期持有股票的股東心態,看價格看得很重,主要利用升跌賺價差,因而很關心勢頭這東西。

這篇文章只想分析同樣是3元的東西,按勢頭能分析出價值分別的關係,從而點出兩類投資者所考慮的東西,引起大家的思潮。然而,我並沒有否定技術分析、看勢的投資。尤其,小弟初初買賣股票時,同樣抱有這種心態,人人都想「寧買當頭起、莫買當頭跌」,有誰希望買一些跌的股票呢?如果一買即跌,為何我不等它跌多一點之後才買?

很快地,我就知道自己沒有動態投資考慮的慧根,本身的性格亦不適合作這方面的發展。加上,閱讀巴菲特等人的投資概念,都著重於價值與價格,這類偏向靜態的投資考慮。因此沒有再花太多時間去研究同一個3元在不同勢頭之下的分別。

無論你偏向那一方法,最重要是認清自己的邏輯,例如部份投資者會以價值投資法選股,之後會以技術分析找出入市時機的。怎樣也好,也要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例如平時著重靜態分析的,突然受市場氣氛影響而對同一個靜態價值作出不一樣的考慮及結論,從而突然又考慮一點點動態因素,這就會打亂了自己的陣腳。就好像雲地兄的blog文題目,「之前既然不買,為何現在反而要買?」


止凡的新浪博客,適合在中國內地閱讀:
 http://blog.sina.com.cn/cpleung8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034

化妝品江湖增長勢頭“東風”壓過“西風” 中國依舊是跨國巨頭們重要增長動力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49580.html

化妝品江湖增長勢頭“東風”壓過“西風” 中國依舊是跨國巨頭們重要增長動力

一財網 劉瓊 2016-02-15 16:21:00

化妝品行業分析人士夏天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中國這樣一個化妝品消費市場的縮影來看,國際化妝品公司中,一些10億美元的傳統大品牌正遭遇發展的瓶頸,而一些小眾、高端、個性化的品牌正越來越受到消費者親睞,這也是日韓的一些化妝品公司增長更迅猛的原因之一。”

2015年全球經濟複蘇之路依舊崎嶇艱辛,但是歐萊雅、雅詩蘭黛、科蒂、伊麗莎白雅頓、愛茉莉太平洋、資生堂、花王等歐美日韓等國際化妝品巨頭最新發布的年報顯示,在2015財年總體繼續穩健增長,特別是受中國中產階層消費升級的影響和中國遊客境外消費的拉動,一些日韓化妝品巨頭的業績表現相較於歐美巨頭的增長表現更為突出。

雖然2015年中國化妝品零售市場的增長速度放緩至8.8%,甚至低於中國整體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長速度,但大中華市場和中國消費者依舊是不少國際日化巨頭增長的重要動力。《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也註意到,在大眾化妝品領域,這些日化巨頭在華也受到中國本土化妝品強勢增長而帶來的市場份額變化影響。

與此同時,化妝品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2015年化妝品行業正走向一個轉折點,那就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傳統大牌滿足更多消費者基礎需求的曾經優點,受到增長挑戰;長尾的反向效應,使得個性化、小眾品牌逐漸成長,更能適應年輕消費者的需求。

日韓化妝品公司增長勢頭蓋過歐美

由於彩妝品類的發展極大地提振了旗下品牌的銷售業績,專業美容市場業務也得到了穩步的提升,全球最大的化妝品公司法國歐萊雅集團在截至2015年12月31日的2015財年依舊穩健增長。其收入252.574億歐元,增幅達到12.1%,由於歐元疲軟,可比增幅為3.9%;固定匯率增幅為4.9%;營業利潤增幅達到12.8%,由2014年的38.907億歐元增加到43.877億歐元,營業利潤率增長了10個基點,達到17.4%。

另一化妝品巨頭雅詩蘭黛Estée Lauder集團,在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的第二季度,收入錄得31.248億美元,較上一財年同期30.445億美元上漲2.6%,固定匯率下增幅達8%。該集團表示,旗下的Jo Malone、Bobbi Brown等新銳香水和美妝品牌贏得了新一代消費者,而傳統品牌Estee Lauder和Clinique的表現在集團最大的市場——北美地區,則略有下滑。

而同樣在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第二季度的科蒂集團2016財年的第二季度財告顯示,由於核心香水業務的疲軟收入降低9.4%至6.27億美元,可比收入下滑3%,致使整體業績倒退,加上收購寶潔集團旗下41個美容品牌交易案推高成本,第二季度收入及盈利均出現下滑,季度凈營收總計12.105億美元,可比收入下滑1%。但美甲品牌Sally Hansen和化妝品牌Rimmel的強勁需求推動美妝業務營收實現10.1%的增長,增至3.748億美元,可比收入增3%,連續三個季度取得進步。

相比而言,《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註意到,日韓化妝品公司或在收入增長上,或在利潤增長表現上,相較歐美化妝品公司則表現更為出色。

韓國最大的化妝品公司愛茉莉太平洋集團2015年的銷售額實現56612億韓元(約合305.7億元人民幣),較2014年同期增長20.1%,營業利潤增長38.6%,達到9136億韓元(約合49.3億元人民幣),銷售額和利潤實現雙增長。

另一日本消費品巨頭花王集團,在截至2015年12月31日的財年,營業利潤同比增長23.3%至1643億日元,即13.6億美元;凈利潤較2014財年795.9億日元上漲24.2%至988億日元,按當前匯率,為8.2億美元。銷售收入為14717億日元,較上年度增長5.0%;銷售和利潤均創下歷史新高。

亞洲最大的化妝品公司日本資生堂集團,2015財年(2015年4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收入錄得12.6%的增幅至7630.58億日元,固定匯率下增長7.8%;其國內收入增長11.7%(固定匯率增幅11.5%),國際市場增幅13.3%(固定匯率增幅5.4%)。但營業利潤上,2015財年資生堂錄得77.4%的增幅至376.60億日元。

值得註意的是,化妝品行業分析人士夏天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中國這樣一個化妝品消費市場的縮影來看,國際化妝品公司中,一些10億美元的傳統大品牌正遭遇發展的瓶頸,而一些小眾、高端、個性化的品牌正越來越受到消費者青睞,這也是日韓的一些化妝品公司增長更迅猛的原因之一。”

巨頭的中國表現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5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顯示,2015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00931億元,同比增長10.7%;其中,化妝品零售額總額為2049億,同比增長8.8%,低於整體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長速度。

不過,2015年是中國化妝品年度零售總額首次突破2000億,2014年中國化妝品零售總額為1825億,同比增長10%。盡管中國市場化妝品零售額總額增長放緩,但不少外資化妝品公司在中國的表現依然不錯。

比如愛茉莉太平洋、花王,由於中國市場的強勁拉動,業績提升明顯。愛茉莉太平洋集團以中國為主的海外市場2015財年收入上漲44.4%,較2014年的22.5%則有顯著的提升。其中,雪花秀、蘭芝、夢妝、悅詩風吟、伊蒂之屋是愛茉莉太平洋集團在中國市場的五個主打品牌,該集團表示,將針對這五個品牌,進一步繼續擴張計劃,與此同時還有計劃將IOPE、Ryo兩個新品牌引入中國市場。

資生堂雖然中國市場增長與2015年持平,但其中化妝品部門(包括Uara悠萊、ZA姬芮、PURE&MILD泊美等)仍表現疲軟,全年銷售暴跌25%;奢侈品部門(包括Shiseido資生堂、NARS、Cléde Peau Beauté[CPB]肌膚之鑰)收入則有31%的增幅;另外專業部門(包括TSUBAKI絲蓓綺等)的收入持平。對於中國市場的複雜表現,資生堂表示,除了本集團自身管理、經營方面的問題,中低端市場面臨激烈競爭。

法國化妝品集團歐萊雅在2015財年,亞太地區銷售額增長19.7%,可比增幅為4.7%。公司稱,YSL、科顏氏、阿瑪尼和Urban Decay表現出色,中國業務極大增長。

美國美妝品牌伊麗莎白·雅頓Elizabeth Arden在截至12月31日的前一季度虧損縮窄,部分得益於公司國際市場的營業額增長幅度較大,其中大中華區凈營業額增長18%。雅詩蘭黛方面雖未透露中國地區的營收增長狀況,但表示由於營銷廣告收入的增加,中國內地市場的營業利潤有所下跌,同樣下跌的還有香港和泰國市場,連累第二季度整體亞太市場收入下跌0.4%的跌幅至6.294億美元,上年同期為6.316億美元;營業利潤下跌2.1%至1.536億美元,上年同期為1.568億美元。

“不過,在2015年中國化妝品市場的增長中,在大眾化妝品領域,國際品牌的貢獻有限。”化妝品行業分析人士夏天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百雀羚、韓束、韓後等本土優秀化妝品牌在經過長期積累後,在零售總額、市場動態、廣告投放等方面,2015年已經能與這些國際大牌正面競爭,特別是一些優秀本土品牌的單品品牌銷售額已經能與國際化妝品公司某些單品品牌中國市場的總銷售額不分伯仲,這是一個巨大的變化與轉折點。”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457

光線布局VR勢頭漸猛,泛文化上市公司迎來投資熱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513/155802.shtml

光線布局VR勢頭漸猛,泛文化上市公司迎來投資熱潮
慧蜀黍慧蜀黍

光線布局VR勢頭漸猛,泛文化上市公司迎來投資熱潮

目前,光線傳媒在VR領域已經有了3張底牌。

光線傳媒早在2013年就已經開始研發VR相關技術。直到今年3月,董事長王長田才通過微博透露,已經建立了涵蓋VR平臺、VR拍攝終端、VR終端、VR雲的VR生態。

5月12日,在光線傳媒&七維科技ITTC參觀交流會上,VR圈了解到,光線目前已投資3家與VR技術有關的公司,這是光線傳媒從生產到傳輸到終端布局的生態體系。

19506524528130781

在生產工具/技術提供方面,光線投資了七維科技,究其優勢有二:

第一、軟硬件結合

七維科技提供了360度全景視頻從拍攝設備到軟件自主研發的解決方案——Go!Pano,其包含GO!Pano Studio軟件套件以及硬件拼接解決方案。

GO!Pano Studio能夠實時縫合2目-10目全景視頻並且及時預覽的360度全景拍攝軟件。它不僅支持實時全景雲直播,重要的是能夠適配各種專業級別和影視級別的攝像機多臺拼接組合,如Go Pro、Drift、Alexa、Red等。

硬件這塊,七維科技提供2至10目GoPro-rig、Drift-rig以及專業及攝影機拼接組合。

據七維科技CEO殷元江透露,Go!Pano也將運用到光線傳媒投資電影《鬼吹燈龍領迷窟》的VR場景制作中;而且也會應用到目前比較火的直播領域,結合網紅IP推動VR普及。

第二、現實全景與全景虛擬結合

據王長田稱,七維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將現實全景與全景虛擬結合起來的公司

現場VR君也親身體驗了《大魚海棠》VR+AR全景直播,透過VR頭盔不僅可以看見現場的人,擡頭仰望天花板也儼然變成了深處大海,隨海浪翻起的遊走魚兒。

887026103276664673

王長田舉了個通俗的例子,好比我們看秀場直播可能會送虛擬豪車給主播,但不如指甲蓋大的豪車似乎並沒有更好的體驗,有了VR+AR就可以送一個像真的豪車一樣有沖擊力。

“七維下一步開發的方向是VR引擎,這是整個VR產業的基礎技術。”王長田透露

據悉,光線於2015年4月投資了七維科技,並持有其40%股權,現擬追加投資4000萬元,合計持有51%的股權,成為其控股股東。

在內容傳輸/編輯方面,光線投資的當虹科技則擁有視頻壓縮、編碼、解碼、存儲等技術,以及VR雲解決方案:從存儲-傳輸-播放一體化。

當虹的優勢在於節省帶寬,經過測算,VR視頻能夠節省30%—50%的帶寬。這意味著不僅能夠節省成本,還能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以及更高的清晰度。

顯示終端方面,極睿是光線在硬件設備上的布局之一。與七維計劃將推出的中高端型VR一體機不同的是,極睿所推出的硬件產品是盒子式頭盔。

其最大的優勢在於VR互動層面的軟件開發,這意味著當用戶戴上頭盔看東西的時候同時能與虛擬現實中的人進行交流,王長田指出目前國內還沒類似產品。  

目前,影視娛樂上市公司中,奧飛動漫,華聞傳媒,華策影視,樂視,華誼兄弟等已紛紛通過入股VR軟硬件等方式,布局VR市場。

現階段,A股市場中,泛文化類公司共有67家,可以想見,2016年將迎來更大的泛文化VR投資熱潮。

【點擊關鍵詞,直達往期精選】

榜單

電影遊戲一體機融資

企業

全球科技巨頭華為小鳥看看戴爾HTC

融資

融資事件合集樂客VR幻視靈犀AR眼鏡

觀點

VR線下娛樂狂歡潑冷水拉人類回正軌情色拯救VR

經驗

VR內容創業遊戲開發優酷土豆九合創投

深度

公司布局圖譜VR娛樂VR投資研究

 

只接受有品質的投稿,請發

[email protected]

VR圈ID VR-2014

VR圈ID :  VR-2014

光線傳媒現實虛擬七維科技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828

賈康:6月民生新供給指數雙下滑 企業經營複蘇勢頭受挫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1539.html

6月22日,最新公布的6月民生新供給中小企業指數顯示,制造業綜合指數為43.2%,較上月下降2.6個百分點,連續第二月回落且幅度擴大;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42.6%,較上月回落1.8個百分點。對於制造業與非制造業指數走勢的雙雙下滑,全國政協委員、新華夏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指出,這顯示出企業經營複蘇的勢頭受挫。

賈康認為,對於制造業與非制造業指數雙雙下挫,需要深入挖掘其背後的原因。分項指標中,無論制造業還是非制造業都僅有銀行貸款利率指標出現上升。企業問卷反饋並沒有提出“融資難、融資貴”是其面臨的主要問題。相反,兩類行業都認為“市場需求不足”是排在首位的困難。這表明在世界經濟仍然低迷的大背景下,我國國內的供需結構性矛盾也一並凸顯,同時更逼迫企業在日益加劇的市場競爭和勞動力成本增加的背景下加快轉型,提升自身競爭優勢。

賈康進一步表示,“穩增長”的現實需要更不可忽視,其意義在於站在可接受區間底線上“調結構、促轉型”,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夠持續推進。“穩字當頭”於當下更凸顯其重要性,企業在忍受一段時間的陣痛後,應在提質增效轉型中對接我國中長期經濟總體升級。

銀行貸款利率指標上升

6月民生新供給制造業綜合指數顯示,企業的融資狀況指標中,總體融資情況指數、資金周轉指數、經營現金流指數均出現下滑,僅銀行利率水平指數小幅上調了0.5個百分點,且銀行貸款占企業融資比重上升。

對於這一情況,賈康認為,需要對比企業認為經營中最困難的事項,排名前兩位的是“市場需求不足”和“招工難”,而選擇“融資難、融資貴”的企業占比在持續下降,表明目前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還是在於供需矛盾和勞動力成本等方面。另外,本月固定資產投資及投資預期指數也出現了2個百分點以上的下滑,表明中央此前所關註的民間投資增速下滑問題依然沒有改善。

非制造業綜合指數也顯示,當月非制造業企業的融資和現金流周轉方面指數也出現了全面下滑,僅銀行貸款利率指數連續第三月回升。賈康指出,同樣需要對比企業認為當前最大的困難在於“市場需求不足”和“市場競爭加劇”,“融資難、融資貴”的選擇占比持續下降且排位靠後,表明總體而言企業經營中面臨更多的是供需問題而非融資問題,需要提升自身競爭力。另外,非制造業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指數和未來投資預期指數均有所下滑,且業務活動預期指數再度回落至50以下,表明企業對未來經濟走勢的判斷依舊信心不足。

制造業、非制造業雙雙下滑

6月民生新供給制造業綜合指數為43.2%,較上月下降2.6個百分點,連續第二月回落且幅度擴大。其中,企業經營指數回落3.5個百分點,生產經營各分項指數,如設備利用情況、從業人員指數、訂單指數、生產指數、產成品庫存指數等均全面不同程度下滑,上月一度好轉的企業盈利指數本月也大幅下調了4.5個百分點。

而非制造業方面,6月民生新供給中小企業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42.6%,較上月回落1.8個百分點。本月非制造業企業的總體經營指數和各項經營指標亦出現了全面回落,且盈利指數結束了連續三月回升態勢,回落至今年3月左右水平。

《民新中小企業指數解讀報告》指出,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未能延續上月小幅回升態勢,但回落幅度小於制造業。訂單指數回落,企業為應對需求回落而減少存貨、收縮投資;融資情況未顯著改善,盈利能力和對未來預期有所回落。

《報告》認為,從宏觀層面來看,一是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逐步落實,前期需求刺激的效果有一定回落,實體企業難免經歷“改革陣痛”;二是信貸增速出現放緩,有限的銀行貸款多流向居民部門,企業在融資層面的壓力加大;三是各項價格指數繼續回落,預示近期通脹壓力較為溫和;四是二季度GDP增速可能小幅回落,但換來的是經濟結構的改善和質量提高。

針對制造業、非制造業雙雙下滑的現狀,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院長黃建輝指出,當前在英國退歐等外部不確定因素增加的情況下,應當做好準備,留出政策空間以應對外部風險沖擊。此外,貨幣政策在“穩健”的同時,應關註M1增速較快、居民部門貸款占比較大、中小企業融資成本居高不下等問題,防止資金在金融體系中空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1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