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全球化勢頭會逆轉嗎

當前,全球化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面臨各式各樣的困難。從世界經濟角度看,發達國家複蘇緩慢、發展中國家經濟下滑,而全球貿易持續下降、金融體系流動不暢。社會層面問題更多,反全球化思潮風起雲湧:發達國家民粹主義泛濫,極端派政黨勢力不斷擴大,民眾普遍對政府和既得利益者強烈不滿;發展中國家在經濟下滑和西方勢力煽動、社交媒體推波助瀾的“顏色革命”以及各種“之春”影響下,社會動蕩、思想混亂,情況也好不到哪里去。難怪許多人憂心忡忡,直呼全球化勢頭已經逆轉,全球化時代行將“死亡”。

全球化和世界經濟一體化發展到今天,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全球性挑戰同樣不少。全球化有贏家,也有輸家。有資本、市場的都是大贏家,沒有資本靠勞動謀生的口袋里的錢越來越少,大多是輸家。許多國家的中產階級財富縮水、收入減少,甚至失去工作,更不用說是藍領的工人了。

在世界政治和經濟發生如此大變化的時候,人們質疑全球化,希望回歸相對發展緩慢卻能安居樂業的舊時光,不難理解。這種全球範圍或多或少普遍存在的反全球化思潮對世界政治、經濟的影響是深遠和現實的。

金融一體化是核心和驅動力

就金融全球化而言,更多的是內容的變化,而並非全球化的倒退,然而這種變化正在改變和完善金融監管體系,並深刻影響世界政治和經濟格局的走勢。

2008年金融危機前,隨著銀行國際化程度大幅度提高,跨境金融活動以幾何級數增長。然而,金融危機暴露了全球金融體系的高風險和監管嚴重匱乏,跨境金融活動隨之迅速減少,從2007年占全球GDP的6%下降至目前的1%。銀行跨境金融活動下降的同時,以市場為基礎的外國直接投資(FDI)和多資產投資在金融危機以後呈上升趨勢,主要是美、歐、日發達國家量化寬松釋放的流動性驅動資金流向新興經濟體。

二十國集團(G20)在金融危機後設立的金融穩定理事會(FSB)制定了包括巴塞爾II和巴塞爾III在內的一系列囊括具有全球影響力銀行和金融機構跨境金融活動的新規則、新制度,開始對金融全球化進行協調與監管,其有效性尚待觀察,需要各國的緊密合作。還有就是對全球各地“避稅天堂”的限制和打擊,這也是G20近年來所積極推動的,從瑞士等國的配合情況看,其努力已初見成效。

新興經濟體實力增強,包括對外投資直線上升,是推動金融全球化發生變化的重要原因。目前,新興經濟體占全球GDP的比例已接近一半,且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持續超過50%,僅中國就有30%。中國的例子很典型。2009年以來中國銀行的外國資產翻了一番還多,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同期增長了4倍。人民幣國際化步伐明顯加快,使用人民幣結算的對外貿易份額逐年增加。去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決定把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的貨幣籃子,排外第三,大致與中國GDP占全球比例相當。

但是,經濟總量和投資增加的變化並未徹底改變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發言權和決策權不足的現狀。需要以IMF改革為龍頭帶動世界金融治理體系的改革,使之符合全球經濟格局變化的形勢。今年9月,中國將作為G20輪值主席國舉辦杭州峰會,全球化形勢下國際金融治理體系包括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很可能是會議重點之一。

全球化既要兼顧贏家與輸家

社會公正、公平必須與經濟發展同步,貧富差距的鴻溝亟需縮小,這是擺在各國面前的嚴峻考驗。

過去幾十年經濟全球化的指導“模塊”是美國和西方發達國家極力推崇的經濟新自由主義和以“徹底自由化、市場化、私有化”為基本信條的“華盛頓共識”。事實證明,凡是實行“華盛頓共識”進行經濟改革的絕大部分國家,經濟上均遭受重創,掉入各種各樣的“陷阱”,並且因為經濟困難而引發種種政治和社會問題。上世紀70年代一直到本世紀初亞洲、拉美和其他新興經濟體許多有過深刻的教訓,遭受了不同程度的金融和經濟危機。阿根廷至今還背負著喪生國家信譽的“黑鍋”。

發達國家目前普遍存在的民粹主義思潮泛濫、極端民族主義上升、反對自由貿易和移民呼聲增大等政治倒退,一是資本主義制度自身矛盾和內在不公造成的,是制度性缺陷;二是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全球生產鏈和價值鏈重組催生發達國家經濟結構的變化,制造業轉移、金融服務業發達成為變化的主要特征,因此以藍領工人為代表的中產階級失業上升、收入下降,社會矛盾加劇。

美國“占領華爾街”活動在西方國家的蔓延,直到最近法國巴黎發生的“黑夜站立”,都凸現社會“1%與99%”的貧富階層嚴重對立。美國今年大選的“特朗普現象”和“桑德斯現象”、英國即將就是否留在歐盟舉行公投、法國和北歐等國反對歐盟力量的上升及其對國內政治右傾的助推作用,所有這些都反映出經濟全球化與反全球化的較量和博弈加劇。這種較量將持續相當長時間,並且會影響發達國家的內外政策乃至價值觀和社會主流意識。

歐盟國家對來自敘利亞等地的大批難民從同情到勉強再到拒絕和怨恨的轉變過程清楚的表明,西方對全球化的實用主義和利己主義態度日顯突出。

總體而言,西方仍將緊緊把握經濟全球化利益的分配權不松手。在美元體系內確保資本全球流動是西方從全球化獲利的主要途徑,美國和西方還會鍥而不舍地極力推進,以追求自由資本的最大利益,而針對移民、貿易等更多涉及發展中國家利益的全球化因素,西方國家則會在“民意”的支配下轉向保護主義和“關門”的做法。全球化將呈現更加複雜的局面,有些地方向前進,有些則向後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862

快訊:A股兩融余額持續增長勢頭 接近8750億元

截至7月14日,上交所融資余額報4820.6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增加1.52億元;深交所融資余額報3917.11億元,增加13.8億元;兩市合計8737.7億元,增加15.31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146

溫州東莞蘇州人口流入迅速下降 哪些城市勢頭仍然很猛

一般來說,經濟發達的城市憑借優質的社會公共資源和良好的就業機會對流動人口形成了強大的吸引力,他們渴望融入大城市,這就形成了盆地聚集效應,包括資金在內的各種要素資源向大城市聚集。

核心一二線城市近年來的人口變化如何?目前哪些城市的人口流入勢頭更旺?第一財經記者通過對24個重點城市(部分重點城市因數據未公布沒有納入統計)201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對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及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相關數據研究發現,近五年(2010~2015),絕大多數重點城市的人口流入勢頭明顯放緩,重點城市之間的分化也十分明顯。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發現,近五年時間里,原本人口增速靠前的蘇州、佛山、東莞等地均已位列末尾,鄭州、武漢、長沙、重慶等中西部城市躍居前列。

北上廣深人口流入放緩

我國重點城市近五年的人口流入量較新世紀後的第一個十年(2000~2010年,下稱“前十年”)已明顯減緩。

前十年,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年均增量分別為60.4萬、62.8萬、27.6萬、33.5萬人。近五年,北上廣深年均增量分別為41.86萬、22.74萬、16.06萬、20.42萬人。

以廣州統計局發布的數據為例,2015年末,廣州常住總人口為1350.11萬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總人口1270.08萬人相比,五年間共增加80.03萬人,增長6.3%,年平均增長率為1.23%,比前十年低了1.25個百分點。

二線城市的情況也類似。例如廈門近五年人口年均流入為6.6萬人,不到前十年的一半。杭州近五年年均流入6.3萬人,大概為前十年的三分之一;西安近五年平均每年增加4.6萬人,而前十年平均每年增加10.56萬人。

至於蘇州、東莞、佛山、無錫、寧波等傳統外貿出口城市人口流入放緩的情況就更加明顯了。例如蘇州近五年年均僅增加3萬人,而前十年平均每年增加35.4萬人;無錫近五年年均增加2.8萬人,而前十年的這一數字為11.9萬人;東莞近五年年均僅增加了0.68萬人,而前十年平均高達17.74萬人;溫州近五年總人口更是下降了0.5萬。

這些重點城市都對周圍有較大輻射力,一直是我國城鎮化的主要力量,為何如今的人口流入速度都在放緩?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主要與人口出生的變化有關。在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之下,上個世紀90年代以後出生的人口大幅下降,所以近年來勞動適齡人口也明顯少了。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15~59歲或15歲以上不滿60周歲的勞動年齡人口比重首次下降,勞動年齡人口的絕對數減少了345萬人。自此之後我國勞動人口絕對數連年下降。

對於不少沿海城市來說,2008年之後,由於外貿出口受阻,加上土地等各種成本的提高,不少產業向中西部轉移,中西部地區的經濟增速多年領先東部沿海地區,不少農民工也選擇了就近就業,到東部沿海城市的外來人口增速也出現了下降。

國家統計局的報告顯示,2015年,在外出農民工中,跨省流動農民工7745萬人,比上年減少122萬人,下降1.5%,而在中西部務工的農民工比例明顯提高。

這些城市勢頭仍猛

盡管重點城市的人口流入速度在減緩,但就具體城市來看,仍有部分城市近五年的人口流入不僅沒有減緩,甚至比前十年還快。

天津的勢頭最猛,近五年天津人口年均增量達到了49.53萬,比前十年多了20萬左右。主要原因是天津從2006年開始成了又一顆“耀眼的明星”。在一系列大項目、大投資下,天津的經濟2007年開始馬力全開,高速增長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產業工人進入。2010年起,天津取代內蒙古,連續四年增速領跑全國。只在2014年以後,增速第一的位置才被重慶取代。

重慶的變化也頗為引人關註。近五年重慶每年新增常住人口44.39萬人,而前十年間年均減少20.58萬人。這里面的原因在於,一方面,重慶作為一個身處西部的直轄市,總人口達到了3000多萬,面積達8.24萬平方公里,人口規模相當於一個中等省份。其中主城區只有1000萬左右,大量的人口分布在下轄區縣,區縣的人口除了流向主城區外,也有相當一部分流向了沿海發達省份。

另一方面,近年來,隨著沿海產業加速西進,一大批電子信息巨頭落戶重慶,進一步助推了重慶的經濟。2014年開始,重慶取代天津,GDP增速領跑全國。至今年上半年,重慶已是連續十個季度經濟增速領跑全國。在這個過程中,不少原先定居沿海城市的人也選擇去重慶工作了。

除了天津和重慶這兩大直轄市,石家莊和福州這兩個省會近五年年均增量也超過了前十年的年均增量。這兩個城市前十年發展速度不是很快,人口的流入總量也不算大,但近年來經濟增長不斷加快,人口流入也逆勢走高。

此外,武漢、鄭州和長沙這三個中部省會,雖然近五年人口增量略有下降,但下降幅度很小,基本維持在前十年的水平,其原因則與重慶類似。

中西部城市“超車”

如果從近五年的增量來看,常住人口增加最多的是天津,5年共增加了246.77萬人,緊隨其後的是重慶和北京,這兩個城市的增量都超過了200萬。上海和深圳的增量排在四、五位,兩座城市增量都在100萬以上。值得註意的是,第六和第七是來自中部的鄭州和武漢,增量分別達到了94.25萬和84.23萬。廣州總的增量在四大一線城市中最少,5年共增加80.03萬人,排在武漢之後,位列第八。

增量倒數五位的城市分別是溫州、東莞、無錫、蘇州和沈陽,以外貿明星城市為主。在2008年之後,隨著外貿出口受阻,以及生產成本的不斷提高,制造業很不景氣,再加上新一代的勞動者對勞動環境的要求更高,在這種情況下,傳統制造業也在大力推進“機器換人”計劃,綜合各種因素,外貿明星城市對外來人口吸引力也大不如前。

從近五年的增幅來看,天津以19.15%的增幅高居榜首,鄭州和北京的增幅也都超過了10%,深圳和廈門這兩個計劃單列市位列第四和第五,武漢和重慶的增幅位列第六和第七,廣州再度位列第八,長沙和石家莊也進入前十。這其中,鄭州、武漢、重慶、長沙均來自中西部。

在榜尾方面,溫州、東莞、蘇州和無錫近5年的人口增幅位列倒數四位。

前十年里,人口增長速度最快的城市分別是廈門、蘇州、深圳、北京、上海、佛山、鄭州、天津、廣州和東莞。除了鄭州,其余城市全部來自東部沿海地區。而近五年時間里,原本人口增速靠前的蘇州、佛山、東莞等地已位列倒數的位置,鄭州、武漢、長沙、重慶等中西部城市則躍居前列。

不過,有七個城市在前十年及近五年這兩個階段的人口增幅都比較靠前,分別是廈門、深圳、北京、上海、天津、鄭州和廣州。換言之,這些城市的各種資源比較豐富,使其對外來人口的高吸引力得以持續。當然,這些城市自然也就成了目前我國房地產投資的熱門城市。

那麽2000~2015年的15年里,哪些城市的總體增幅更大?這其中,廈門以88.29%的增幅高居第一。廈門的人口增長最快,倒不是其實體經濟發展有多好,主要是因為作為計劃單列市的廈門,無論是城市建設還是教育等公共資源都是福建省最好的,因此也吸引了周邊地區如泉州、龍巖等地大量人口進入,包括不少北方人也選擇到廈門買房養老,因此廈門的房價這幾年也是飛漲。此外,該市原本的人口總量也較小。

廈門之後,蘇州、深圳和北京也都超過了50%。第五到第十名分別是上海、佛山、鄭州、天津、廣州、東莞。蘇州、佛山和東莞的快速增長期是2000~2008年,金融危機後,這些城市的人口流入迅速放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785

統計局:近期工業經濟小幅波動 長期向好勢頭不改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司長趙雲城今日發文表示,今年以來,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國內經濟環境,黨中央、國務院科學決策、精準調控、綜合施策,工業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呈現出階段性築底趨穩、結構優化、效益回升的向好態勢。

一、工業生產運行總體平穩,呈現階段性築底趨穩態勢

1-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增速與上半年持平,較一季度加快0.2個百分點。今年以來,工業增加值增速基本圍繞6%上下小幅波動,結束了前幾年大幅下滑態勢,階段性企穩築底走勢明顯。7月份,我國許多地區遭受極端高溫天氣和洪澇災害,對工業生產的正常運行產生了一定短期影響,當月工業增加值增長6%,增速較6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從相關指標看:

工業用電量增加。1-7月份,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1.6%,較上半年加快1.1個百分點。用電需求上升有極端高溫天氣的影響,也顯示出電力自身及汽車、電子、醫藥、化纖等行業生產較為活躍,對工業生產的支撐作用明顯。

產品產量增長面擴大。1-7月份,納入統計的589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有380種產品產量同比增長,占64.5%,增長面較上年、今年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別擴大14.1個、3.8個和0.8個百分點。

出口低位回穩。1-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同比下降0.4%,降幅較去年同期收窄0.5個百分點。從5月份開始,出口交貨值結束連續11個月的負增長,5、6、7月份分別增長0.8%、2.3%、1.3%。作為全球最大的基礎工業品出口國,出口改善有助於我國工業經濟運行趨穩向好。

二、工業結構繼續優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初顯

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長延續加快態勢。1-7月份,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5%,占工業比重12.1%,占比較去年同期提高0.7個百分點。其中,7月份同比增長12.2%,增速較6月份加快0.6個百分點,高於整個工業6.2個百分點;1-7月份,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5%,占工業比重32.5%,占比較去年同期提高1.2個百分點。其中,7月份同比增長10.7%,增速較6月份加快1.9個百分點,高於整個工業4.7個百分點,連續三個月增長加快。

傳統和產能過剩行業增速繼續回落。1-7月份,采礦業增加值下降0.4%,而去年同期為增長3.6%。其中,7月份同比下降3.1%,降幅較6月份擴大0.7個百分點;1-7月份,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增長6.2%,增速較去年同期回落0.1個百分點。其中,7月份同比增長6%,較6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

當前,以“去產能”為核心的“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在工業領域取得了積極進展。1-7月份,粗鋼產量同比下降0.5%,煤炭產量下降10.1%,鋼鐵、煤炭供需矛盾得到緩解。上半年,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為14.4天,同比減少0.6天。6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同比下降1.9%,降幅比5月末擴大0.8個百分點,已連續3個月同比下降。水泥、鋼鐵、有色、電解鋁、平板玻璃等行業的產成品存貨同比分別下降12.4%、14%、7.7%、20.5%、15%,降幅均大於產品銷售,去庫存狀態明顯。6月末,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6%,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比5月末下降0.2個百分點,去杠桿取得一定成效。

三、工業經濟運行質量有所提升,企業效益有所改善

今年以來,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降幅逐月收窄,市場供需狀況不斷改善,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速由年初1%上升到上半年的3.1%,創2015年以來新高。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9998.2億元,同比增長6.2%,且各月利潤均實現增長,扭轉了去年利潤持續下降的局面(2015年工業企業利潤比上年下降2.3%)。其中,6月份實現利潤總額6163.1億元,同比增長5.1%,較5月份加快1.4個百分點。上半年,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68%,同比上升近0.2個百分點。

四、短期波動不改長期向好勢頭

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增速較6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極端高溫天氣和洪澇災害對工業生產造成了一定的短期影響。

一方面,高溫酷暑用電量增加,而部分企業停產檢修影響生產。7月份,全國平均氣溫22.7℃,較常年同期偏高0.9℃,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三高,浙江、上海、江蘇、安徽、湖北、湖南等地區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速較6月份加快9個至23個百分點。受極端高溫天氣影響,7月份全國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6.9%,較6月份加快5.5個百分點,其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自身用電增長16.5%,加快9.5個百分點。六大高耗能行業用電量增速較6月份加快5.4個百分點,拉動工業用電增長3.9個百分點,但高耗能行業受部分企業高溫檢修影響,生產增速較6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此外,線損因素拉動7月份工業用電增速上升2.3個百分點;工業用電量基數較低(去年7月份同比下降3.3%)也影響工業用電增速上升2個百分點以上。

另一方面,部分地區洪澇災害對工業生產產生了一定影響。據對部分地區災情調查,全國因洪澇災害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到達上千家,導致產值減少上百億元,且這些企業對上下遊產業鏈也造成一定影響。

雖然上述短期偶然因素對7月份的工業生產造成一定影響,但工業經濟運行中的積極因素增多、新動能加快蓄積的基本面沒有變。

新建企業對工業生產發揮積極拉動作用。近一年來,納入規模以上工業統計的新建企業有8969家,占到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2.4%,拉動工業增加值增速上升1.1個百分點。

高端細分行業增加值仍然保持較高增速。1-7月份,雷達及配套設備制造同比增長61.5%,電車制造增長39%,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增長24.2%,核輻射加工增長18.8%,通信設備制造增長18.5%,核燃料加工增長16.1%,電池制造增長16%。

符合消費升級方向的新興產品產銷兩旺。1-7月份,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94.6%,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SUV)增長37.7%,碳纖維增強複合材料增長36.7 %,太陽能電池(光伏電池)增長26.4%,工業機器人增長27.2%,手機增長23.8%,光纖增長31.3%,光電子器件增長18.4%。

綜合生產、收入、價格、用電、產量、出口、利潤、庫存多方面因素看,盡管近期工業經濟出現小幅波動,但總體趨穩向好的態勢沒有改變,未來新動能加快蓄積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顯現值得期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593

零售貸款里6成是房貸:交行稱下半年“保持勢頭”

據交通銀行(601328.SH)8月25日發布的上半年業績顯示,截至6月末,該行按揭貸款余額為6877億元,較年初快速增長834億元,增幅13.79%。而全行平均貸款增速為7.03%,這意味著房貸增速“跑贏”了6.76個百分點。

從占比來看,6877億元的個人按揭貸款,占逾零售貸款余額10880億元中的63%,占逾全部貸款39838億元中的17%。

交行的情況在行業里並非特例。從此前數家已公布半年報的銀行情況來看,個人房貸已成為銀行的“兵家必爭之地”。以招行為例,其上半年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為6069億元,比起去年底增加了1157億元,增幅高達23.55%。

與銀行的半年報情況吻合的是,7月份全國信貸數據顯示,人民幣貸款增加4636億元,其中住戶部門貸款增加4575億元,這意味著個人房貸異軍突起。

某中型銀行零售業務部門負責人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曾表示,本輪經濟周期下,實體經濟複蘇仍然乏力,個人房貸因風險較低,總行早在去年就劃撥更多的額度予以支持。

某大行一名風險部門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個人房貸的不良率事實上要比全行平均不良率低約整整1個百分點。

在惜貸、不敢貸的困局下,曾被多家銀行認為“賺得不多”的個人房貸,成了“救命稻草”。為了搶灘這一業務領域,本報獨家從某大行相關業務人士處獲悉,該行還考慮放開上海房地產業的理財直投。從宏觀來看,上述中型銀行零售業務部門負責人還向本報表述過,相比國外的居民杠桿率而言,我國的情況整體還不高,個人房貸仍有上升空間。

上半年個人房貸增速已高,下半年的額度安排又是如何?交通銀行首席風險官楊東平在該行半年業績發布會上稱:“下半年還將保持這個勢頭。”

不過楊東平也表示,畢竟按揭貸款和房地產行業的關聯密切,因此交行也會制定嚴格標準,比如在區域選擇上以一二線城市為主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928

盛來運:房價前期上漲勢頭初步遏制 市場分化明顯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今日表示,近兩個月一線城市和一些二線城市房價漲幅在回落,說明前期上漲的勢頭初步得到遏制;此外,房地產市場的分化比較明顯,今年以來,一二線城市房價還是比較堅挺,但是三四線城市尤其四線城市房價相對比較穩定,庫存相對比較大。

據國家統計局今日公布的數據,1-8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長25.5%,比1-7月份回落0.9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金額增長38.7%,回落1.1個百分點,盛來運表示,銷售面積和金額的速度基本匹配。

關於地價比房價貴,盛來運說,不能拿一二線城市的地價和三四線城市的房價比。從經營角度來講,任何一個開發商都不願意房價賣得比地價要便宜,否則就不能生存。我們觀察經濟的現象,一定要使用同口徑進行對比,這樣才有意義。這是題外話,我先做點說明。

盛來運表示,房地產是很重要的產業,首先是對國民經濟貢獻率比較高,而且關聯效應比較大,前端聯系到像鋼鐵、水泥等原材料行業,後端聯系到汽車、裝潢甚至家電這些行業。住房關系千家萬戶,關系民生生活質量各個方面。我們也很關註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既希望對經濟能夠發揮穩定的促進作用,又能夠體現民生改善,讓居民能夠得到實惠,這樣一個期盼。

他認為,從今年以來的房地產市場,尤其近兩個月房地產的變化情況來看,房地產市場的特點還是比較明顯的。

首先確實房價還是在上漲,但是從近兩個月來看,房價漲幅是在回落的,尤其是在一些限購政策出來後,一線城市和一些二線城市房價漲幅在回落,這就說明前期上漲的勢頭初步得到遏制。

第二個特點,房地產市場的分化確實比較明顯,這是跟以前不一樣的特點。上一次發布會我也做過解釋,以前是普增普漲,無論一二三線城市都在漲。今年以來,尤其最近兩個月,一、二線城市房價還是比較堅挺,但是三四線城市尤其四線城市房價相對比較穩定,庫存相對比較大。

盛來運稱,我們認為,這兩個特點今後一段時間還會持續,從房地產的價格表現基礎來看,最終還是要取決於房地產市場的供求關系,盡管還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包括調控政策等影響,但是最根本的還是要取決於供求關系,此外,住房是一種很特殊的商品,地域性很強。

盛來運判斷,房地產市場分化調整的走勢是今後一個時期的主基調,這就決定了房地產調控政策一定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遵循房地產市場本身的客觀規律。

他說,經過房地產這麽長時期的發展,各地政府的調控也越來越有經驗,在市場化調控總的大框架內,房地產市場會朝著持續平穩健康方向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848

統計局:熱點城市房價過快上漲勢頭得到初步遏制

關於房地產市場的趨勢,統計局發言人毛盛勇在13日的發布會上表示,維持房地產市場穩定很重要,從10月份和11月份的數據表現來看,房價漲勢在調控下得到了控制,熱點城市或者調控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勢頭得到了初步遏制。

13日,國家統計局發布11月國民經濟運行數據,其中,1-11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6.5%,增速比1-10月份回落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加快5.2個百分點。11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比10月末減少427萬平方米,連續9個月減少。

問:您怎麽評價房地產市場的趨勢?目前中國房地產有一些變化,請您對這些新的數據進行評價。

毛盛勇:10月份和11月份,一線城市和部分熱點二線城市相繼出臺了一些調控政策,以抑制房地產價格的過快上漲。從10月份和11月份房地產價格的數據表現來看,調控應該說取得了初步成效。

國家統計局在官方網站上公布了10月份上半月和10月份下半月全國15個一線城市和部分熱點二線城市房地產價格的環比情況。從10月份下半月和上半月環比數據來看,15個城市中,有7個城市環比價格是下降的,絕對價格在往下走,有7個城市環比漲幅在收窄,有一個城市是持平的,說明這些熱點城市或者調控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勢頭得到了初步遏制。

第二,房地產在中國很重要,既是一種有居住功能的消費品,同時也是一種有保值增值功能的投資品,既和百姓的福祉息息相關,又對經濟的增長有重要貢獻,所以保持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十分重要。最近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444

商務部:2017年鞏固外貿回穩向好勢頭,抓好重點風險防控

據商務部網站消息,26日,全國商務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商務部黨組書記、部長高虎城在會上表示,2017年要鞏固外貿回穩向好勢頭,促進對外投資合作健康有序發展。要深化多雙邊經貿合作,推動國際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並抓好商務領域重點風險防控。

高虎城指出,今年以來,全國商務系統面對複雜嚴峻的形勢,各項工作都取得明顯成效,其中雙向投資進入了新階段,吸引外資提質增效,預計全年實際吸收外資(不含金融領域)約7850億元人民幣(折合1260億美元),連續25年居發展中國家首位。預計全年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1.12萬億元。

高虎城要求,2017年商務工作要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突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突出“一帶一路”建設這一統領、突出重點領域改革這一抓手。

同時要抓好九個方面的重點工作,包括:大力推動降成本補短板,加快內貿流通創新發展;充分發揮流通供需銜接作用,進一步釋放國內消費潛力;進一步增強對外貿易綜合競爭力,鞏固外貿回穩向好勢頭;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打造利用外資的“制度高地”;促進對外投資合作健康有序發展,提升全球配置資源能力;全力抓好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和成果複制推廣,充分彰顯改革開放試驗田作用;深化多雙邊經貿合作,推動國際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增強商務為民服務,加大商務領域扶貧攻堅力度;強化底線思維,抓好商務領域重點風險防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543

高虎城:2017年消費仍將呈現快速增長勢頭

21日據中國網消息,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三年。今年消費仍將呈現快速增長的勢頭。

高虎城指出,長期以來,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三駕馬車”當中的投資和出口對經濟的拉動起著比較重要的作用。這個局面到2014年發生了變化,2014年消費成為國民經濟增長當中的第一驅動力,這個狀況已經延續了三年。在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情況下,這一變化充分說明我國的經濟結構正在經歷著歷史性的重要轉變,也就是說,朝著進一步擴大內需的方向在轉變。2016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持續保持兩位數的增長,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4.6%,比上年提升了4.9個百分點,消費動力還在不斷增強。

當前,我國消費品的主要特點,可以概括為五個重要轉變:一是消費需求由滿足日常需求向追求品質轉變。二是消費方式由單純的線下向線上和線下融合發展的轉變。三是消費品類從商品為主向商品和服務並重轉變。四是消費行為從千人一面向個性、多元轉變。五是消費理念從講排場、重攀比向綠色節約轉變。

高虎城強調,從供給側來看,我們的產品和服務供給與旺盛的市場需求還不能完全匹配,商品種類、服務門類還不夠豐富,質量還需要進一步提高。隨著城鄉居民收入的持續增長,供給側結構改革深入發展,“十三五”期間消費仍將保持昂揚向上的發展態勢,對經濟增長、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作用還將進一步體現出來。今年預計全國消費還會呈快速增長的勢頭,我們將從強化創新驅動、深化流通改革、調整供給結構、優化消費環境等四個方面入手,著力補齊流通效率低、成本高、環境差、供需結構錯配等短板,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推動消費升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329

隔夜市場丨非農數據超出預期 美股連漲勢頭被終結

——隔夜市場表現——

【美股】周五非農數據大好,納指和標普500指數結束6周連漲。標普500指數收漲0.33%,報2372.60點,本周累跌0.4%;道指收漲 0.21%,報20902.98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收漲0.39%,報5861.73點,本周累跌0.15%。

【歐股】周五歐股小幅收高,德國DAX指數收跌0.13%,報11962.7點 ;富時100指數收漲0.55%,報7354.9點;法國CAC指數收漲0.34%,報4998.2點 。

【黃金】COMEX 4月黃金期貨收跌1.80美元,跌幅0.2%,報1201.40美元/盎司。

【原油】WTI 4月原油期貨收跌0.79美元,跌幅1.60%,報48.49美元/桶創近4個月收盤新低;布倫特5月原油期貨收跌0.82美元,跌幅1.57%,報51.37美元/桶。

——國際要聞——

【大眾尾氣排放造假認罪,被罰款近300億】周五,德國大眾汽車承認違反3條聯邦罪狀,並與司法部達成認罪協議,將支付刑事和民事罰款43億美元及向受影響方賠款250億美元,尾氣排放醜聞初告一段落。 大眾汽車此前在58萬輛車中安裝秘密軟件,使其能夠在六年的時間內通過排放測試,但實際上排放量超出法律允許標準的40倍。

【沃達豐在印度推出移動充電設備】電信巨頭沃達豐宣布在印度部分城市首推名為“Private Recharge”移動充電設備,所有沃達豐用戶無需提供電話號碼就能免費在這些充電設備中充電,保護用戶的私隱以及提供7*24小時的便利服務是“Private Recharge”的最大優點,用戶只需發送特定短信至電信營運商即可便捷開通。

【馬斯克自薦解決南澳洲供電短缺】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Elon Musk)向南澳大利亞提出在100天內解決其供電問題,如果不能在限期內完成任務,則不收取任何費用。南澳大利亞由於受暴風侵襲,局部供電停止,導致電價高升。馬斯克希望利用旗下的太陽能公司SolarCity提供太陽能供電方案,其中包括安裝功率為100~300兆瓦特/小時的蓄電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1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