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製造業“出海”:勢頭強勁,回歸理性

2013-04-22  NCW  
 

 

“中國人來了!”這樣簡單但極具;中擊力的句子,是德國一家主流雜誌的封面報道標題。伴隨著中國企業“出海”的強勁勢頭,中國企業的海外影響力正逐漸增強。

同時,與以往企業將關注點更多地集中在資源與價格上不同,如今,中國企業的海外戰略更加理性。

普華永道的最新研究表明,在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市場中德國最受青睞,投資商看中德國企業的創新力、質量標準以及品牌形象。

而德勤于去年底發佈的最新報告表示,中國外延式的增長模式無法掩蓋中國裝備製造業缺乏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能力低下的弱點,中國裝備製造業進入產業轉型和升級的關鍵時期,很多企業已經嘗試通過海外收購,獲得技術的提升。

據德勤統計,2012年前三季度,中國裝備製造企業海外並購交易的金額占據中國製造業海外並購交易總額的45%,而海外並購已經成為全球金觸危機以來中國裝備製造業海外拓展的主要方式。

不斷積累經驗的中國企業,正以更加“國際化”的遊戲規則,融入全球化發展進程。

隨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各國越來越依賴外資,中國企業“走出去”正面臨最好時機。

2012年1月,三一重工收購德國普茨邁斯特公司(即大象公司),成為國內工程機械行業最大的一起海外並購。三一集團董事局主席梁穩根表示, “三一與普茨邁斯特在全球商業活動的地理布局有很強的互補性,此次合併完成後毫無疑問將創造一個新的混凝土泵車全球製造業巨頭。”當年6月,中國民營清潔能源企業漢能控股集團宣佈收購全球最大太陽能電池製造商德國Q—Cells薄膜的一個子公司Iibro。

據介紹,此項投資將提升漢能在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領域的地位。漢能控股表示,收購後Solibro的年產能將達到100兆瓦,主要提供給漢能在歐洲的客戶。

緊接著的9月,聯想集團宣佈正式收購巴西電腦廠商cCE公司,此舉是聯想繼並購NEC之後在PC領域展開的又一次行動。業內專家稱,通過此次收購,聯想在全球Pc市場的份額將會進一步提升,從而提前在今年底實現超越惠普成為全球PC市場老大的目標。

近日舉行的博鼇亞洲論壇披露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公司的海外投資規模同比增長14%,達到770億美元。在全經濟萎靡、外需不振的形勢下,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勢頭十分強勁。

盡管出于對能源、原材料獲取的需要,對能源企業的並購依然是中國企業的重要選擇,但投資方向已經呈現出一些結構性的變化,中國企業開始更多關注技術提升和市場拓展。

漢能控股集團收購Solibro,看中的就是對方的技術優勢。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李河君表示: “在CIGS(太陽能薄膜電池)技術領域,Solibro是當之無愧的先鋒,而歐洲是世界太陽能光伏技術研發的中心,為了完成我們‘用清潔能源改變世界’的使命,漢能需要借助最先進的技術,提升漢能的價值,在全球發展太陽能光伏產業。”除了技術優勢外,渠道和市場也是企業並購看重的另一方面。三一重工對普茨邁斯特的收購,就是看中了。普茨邁斯特遍佈全球的生產基地和營銷網點將加速三一國際化進程”。而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更是預測,對CCE公司並購將使得聯想在巴西市場的份額實現翻番。

從製造業企業“走出去”的方向和趨勢上看,理性色彩逐漸增強,對目標的追求日益多元,但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進程依然需要跨越多重挑戰。

參與過多宗澳大利亞資源並購項目的張百善律師事務所創始人Robin Chambers指出,在中國企業對資源行業的收購中,很多企業犯了錯誤,比如收購價格過高,在財務方面的盡職調查做得不夠到位,從而浪費了大量的資金。他強調,企業海外發展最重要的就是投融資和管理方式要與國際接軌。

匯豐新加坡工商業務部副總裁一大宗商品貿易客戶代表申恒,就曾幫助不少中國客戶解決。接軌”問題。他說: “中國企業‘走出去’就像是二次創業,‘水土不服’的情況依然存在。”申恒坦言,雖然中文在新加坡使用普遍,然而官方的正式語言仍然是英語,所以企業可能需要雙語及熟悉國際商業環境的人才。

面對挑戰,中國企業如果能夠借力專業機構,就能更加順利地完成海外拓展。匯豐中國工商金融服務部總經理何舜華表示: “中國大型企業‘走出去’主要問題並不在財力,而是需要當地人提供專業的意見。匯豐一直致力于利用全球強大分行網絡,為‘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提供成套金融解決方案。匯豐在海外的團隊可以為‘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提供的服務不僅局限于前期的咨詢服務,還包括協助客戶在海外建立分支網絡、客戶海外資金賬戶的管理等。”匯豐已在全球設立了多個“中國企業海外服務部(Chirla Desk)”,專注于協助中國企業走出國門,成長為更成功的全球企業。

例如,來自內地的某大型國際貿易公司,是匯豐中國的客戶,憑借著匯豐全球客戶經理管理系統,匯豐中國不僅幫助該公司協調各種海外關係,還為其提供各地關於鼓勵開展商務活動的優惠政策信息。該公司根據自身條件,成功地從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申請到全球貿易合作伙伴計劃,享有10%優惠稅收政策。

這樣的案例很多,在巴西,匯豐中國就協助安排中國企業赴巴西進行考察,瞭解當地的商業和投資環境、市場需求,並尋求與巴西及拉美企業合作拓展業務的機會。2010年,匯豐巴西協助國內某央企完成收購並接管運營了巴西7家輸電公司。2011年4月,該企業與巴西合作公司宣佈合作採用中國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建設巴西美麗山水電站輸電工程。

據匯豐拉美地區中國公司業務總經理區浩村介紹,201O年,該企業第一次進入巴西市場時,對當地的金融環境並不了解,匯豐當時為該企業提供了一條龍的服務,為確保買賣雙方資金安全專門設立監管賬戶,在一天之內就幫助企業完成了13億雷亞爾(約6億美元)的龐大的資金收購交割。自匯豐巴西開設“中國企業海外服務部”以來,已經與數十家中國大型企業客戶建立了聯繫。

跨國金融機構的支持,對於中國企業熟悉他國環境,更好地實現多元化發展目標,無疑是非常有幫助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8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