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中海油唔認借錢畀蒙牛 李華華

2008-11-07  AppleDaily

蒙 牛(2319)創辦人牛根生禮拜一爆出一封萬言求救信,哭求內地企業老總幫忙,對抗外資敵意收購。封信仲透露,除咗聯想控股老總柳傳志即時打電話應承借出 2億銀人仔;中海油(883)董事長傅成玉亦call牛根生,豪爽話:「中海油備了2.5億,甚麼時候需要甚麼時候取。」 呢幾日網友爭相討論「傅成玉誇口借2.5億」事件,批評中海油係國企,又唔係傅家私產,傅總何來妄言「甚麼時候需要甚麼時候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前 日打電話畀中海油總公司,查問借錢真相,傅成玉冇親自回答,只透過相關負責人回應:「傅成玉從來沒有給牛根生打過這個電話,中海油更沒有給過牛根生2.5 億的承諾。」

要國資委批

呢位負責人仲話,中海油係控股公司,如果要動用上市公司任何一分錢,為董事會成員以外的企業做擔保, 必須董事會三分之二嘅董事贊成;如果動用總公司嘅錢,更要國資委批准。講到咁官腔,睇嚟傅成玉義氣借錢單嘢,都係美麗嘅誤會,但點解傅總唔親自出嚟同記者 澄清,唔使大家估估吓,以為佢咁把炮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0

林地借錢法-華脈無線通訊(499)

公司原名百利好地產,在九七金融風暴前夕上市,其後轉營科網,易現名至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803/LTN20070803307_C.pdf

二零零七年八月,向可換股債券認購人購入廣東省林地,作價5,800萬元,全部以現金支付,先付一半,其後才付另一半。

同時配售三億二千萬新股,每股一毛兩分六,集資三千九百五十萬大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306/LTN20080306339_C.pdf

五個月之後,向同一個人售回該林地,作價5,880萬元,以現金支付,先付一成,完成後付出其餘九成。

顯而易見地,其實該人是以這塊林地作抵押,取5,800萬周轉,然後有時以5,880萬償還。

一條簡單的問題,這樣年利率是多少?

以簡單利率計: ((5,880/5,800) - 1) *12 / 5 = 3.31 厘

以複利計:(5,880/5,800)^(12/5) = 3.342厘

以八月時的利息計算,這樣大額的存款利率和風險相較來計,實在算在非常之高,加上要搞一大輪手續,所賺實在不多。這塊在廣西的地根本不值太多,若他賴帳根本無他辦法,上市公司只好拿著一塊垃圾地全部撇帳然後虧光,這個人兄又可以拿走人,又不用還給公司,看來這對原本持有該林地的人非常有利。

但原來不是!

公司的後著是藉著這地配股四千萬才是真章,所以對公司也有著數。

惟一不幸的是小股東,因這家公司根本沒大股東,那些內部人當公司是提款機,壞入公司數,好的只給回原額的金錢,小股東的權益真是會慢慢給人吃光。

同場加映該公司近來的動作: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814/LTN20070814388_C.pdf
賣物業套現1,800萬。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828/LTN20070828457_C.pdf
購入DOTV戶外廣告電視業務,作價2,700萬,以2.7億股,每股0.1元的新股支付。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1015/LTN20071015478_C.pdf
分兩批配售最多3億元可換股票據,換股價0.1元,年息5%,完成後股份增至60多億股。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1221/LTN20071221368_C.pdf
賣物業套現5,550萬。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1221/LTN20071221154_C.pdf
公司半年賺600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81

借錢派息?-人和商業(1387)


招股書: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930/LTN20080930014_C.HTM


本文庫關於該公司的文章:


http://realblog.zkiz.com/searchresults.php?ownerid=10&searchtext=%E4%BA%BA%E5%92%8C&Submit=%E6%90%9C%E5%B0%8B


新財富拆局人和上市: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4659


淘金产权盲区,脱困融资瓶颈

  人和商业是一家独特的房地产公司,净利润年均增长率高达500%,毛利润更保持在70%以上,远远超出行业平均水平。这归因于该公司独特的商业 模式:开发人民防空工程作为地下商场。由于地下空间属于产权盲区,未被归类为房地产开发,不受诸多适用于房地产行业的法律、法规、税收或政策的限制,无需 缴纳土地出让金及土地增值税,人和商业因此大大降低了开发成本,得以飞速扩张。
但是,人和商业模式最大的瓶颈在于融资。由于缺少土地使用权 证,难以获得银行信贷支持,人和商业不得不支付了6000多万元本来无需缴纳的土地出让金;由于地下商铺的经营权购买者无法获得房产证和银行按揭,人和商 业不得不为之提供抵押担保。随着规模不断扩张,公司资金链受到严峻挑战。为此,人和商业的股东们通过海外重组、对赌业绩等方式逆风上市,以求解决公司的资 金短缺问题。本刊研究员 孙红/文


  2008年8月14日,国内最大的地下商城开发商人和商业(01387.HK)通过香港联交所的上市聆讯,拉开了在港招股的帷幕。根据招股书, 人和商业计划发行30亿股,90%国际配售,10%公开发售,招股价格区间为1.4-1.71港元,计划集资42-51亿港元。



但是,在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情况下,针对散户的公开发售部分认购严重不足,人和商业不得不延迟了原定上市时间,并将招股价降低了约20%至1.13港元,融资规模从最高51亿港元减少至33.93亿港元。



虽然出师不利,人和商业依然决意逆风上市。包括新世界、红杉资本在内的现有多名股东及独立董事蒋梅承诺,如果公开发售不足,它们将全部包底认购。一方 面,这可以看作是对市场不利形势的防御性措施,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机构投资者对人和商业的强烈看好。10月21日,招股结果公布,公开发售部分仍然很不理 想,仅仅接到672份认购申请,共计认购1987.4万股,仅相当于可供认购股份3亿股的6.6%。最终,公开发售认购不足的部分被划拨到国际配售部分, 由公司现有股东Ever Union Capital和易居中国旗下公司Palmas Assets认购。



10月22日,人和商业如期在港交 所正式挂牌,收市报1.18港元,较招股价1.13港元高出4.42%,成交2.21亿港元。自进入2008年三季度以来,香港新股市场一直处于“冰河期 ”,市场看空地产股的气氛浓厚,人和商业能够成功完成IPO,实属不易。在金融风暴当前,龙湖地产、华南城等诸多地产公司纷纷推迟上市时间的情况下,人和 商业为何要不惜代价地“流血”上市呢?机构与散户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利益衡量?

  “防空洞”模式毛利率超过70%
  人和商业的机构投 资者之一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曾公开表示:“人和商业是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投资的第一个房地产项目。在这之前,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也考察了 好几个房地产方面的项目。之所以看好该项目,主要是认为人和商业的商业模式具有革命性的创新。”人和商业优秀的财务数据似乎可以解释机构投资者对之看好的 原因所在。根据人和商业披露的财务数据,2005-2007年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190万元、4850万元和26670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近 500%,增长迅猛,而且,人和商业的盈利能力之高,更是远远超出各家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平均水平:2005-2007年间,人和商业的毛利率高达 73.8%、76.6%和77.9%,净利润率分别达到18.3%、29.8%和72.8%,连万科、碧桂园等业内领先的地产企业也望尘莫及(表1)。那 么人和商业的模式究竟做了怎样的创新,竟有如此之高的盈利能力呢?


  防空设施暗含商机
  人和商业的历史可追溯至17年 前。1991年11月,首个作为商业用途的哈尔滨地下人民防空工程设施(简称“哈尔滨一期”)取得政府批文后动工,1992年1月,人和商业的前身即当时 中外合作企业哈尔滨人和公司由香港和斯有限公司(简称“香港和斯”)及哈尔滨南防公司投资成立,负责开发及经营该项目。该项目位于哈尔滨市繁华的南岗区商 圈东大直街地下,占用地下两层,总建筑面积约为15920平方米。1992年6月,哈尔滨人和商城正式开业,这是人和商业的首个地下商城项目。也就是说, 人和商业发展的地下商城实际上是可作商业用途的人民防空工程设施。


所谓人民防空工程,是指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 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1980年以来,中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规定及通告,鼓励私人及外国企业参与 发展地下人民防空工程(表2)。根据《中国人民防空法》及其他相关规例,中国政府支持私营及外资公司投资于人民防空工程的开发,在和平时期,投资者可使用 及管理人民防空工程,并取得人民防空工程产生的利益。就建设人民防空工程而言,虽然中国政府机构有权在战争时期接管人民防空工程,以用作人民防空洞,但是 投资者有权使用、经营、管理开发的设施,并取得其产生的盈利,包括出租该等设施内的商铺单位或转让商铺单位经营权,且无须就该等权利支付任何代价。



更重要的是,根据目前国内法律及规例,开发地下人民防空工程作商业用途没有被分类为房地产 开发,因此不受诸多适用于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法律、法规、税收及政策的限制,无需缴纳土地出让金及土地增值税,众所周知,土地出让金及土地增值税是房地产商 开发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占比通常超过50%,而且城市黄金地段的土地出让金更是代价高昂。显然,将位于城市黄金地段的人防工程开发作为商业用途,比传统 的房地产开发业务更具成本优势,投资回报率更高。也就是说,人防工程设施当中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大规模复制“防空洞模式”
  1996年1月,英国籍人士秀丽·好肯(简称“好肯”)通过一家由自 己全资拥有的英国公司德顺沃,以1000万元的代价从香港和斯手中收购了哈尔滨人和公司50%的股权。1998年9月,好肯的丈夫又购买了香港和斯25% 股份。另外,根据哈尔滨人和公司的合营企业协议,哈尔滨人和公司的另外一个股东哈尔滨南防作出的注资并不符合法律和规例的许可,因此,德顺沃成为100% 持有哈尔滨人和公司权益的股东。也就是说,哈尔滨人和公司成了一家纯外资企业,从而可以享受到1997年中国政府颁布的有关外资企业投资地下人民防空工程 业务的一系列优惠税务待遇规定,例如,外资企业可以享受物业税的豁免等。



哈尔滨一期作为地下服装商城,大部分单位出租给了从事女装时装服饰批 发及零售销售业务的租户,租金收入稳定。招股书显示,哈尔滨一期的项目总开发成本约为4470万元,而2005-2007年的租金收入为2610万元、 2740万元和2850万元,两年的租金收入就超过了全部投入,投资回报率惊人。



在哈尔滨一期项目取得成功后,人和商业开始复制这一模式。 2000年和2003年,人和商业相继成立了两家中外合作企业哈尔滨宝荣和哈尔滨人和世纪,分别开发哈尔滨二期和三期项目。这两期项目分别于2001年和 2004年正式开业。人和商业真正大规模扩张还是从进军广州市场开始。2005年8月,人和商业成立了中外合作企业广州人和公司,开发广州的地下商城项 目,建成后的项目被命名为“广州地一大道”,于2007年1月正式开业。这是人和商业首个位于哈尔滨以外的地下商城项目。与哈尔滨人和地下商城一样,地一 大道的商铺主要从事服装批发零售业务。招股书显示,广州项目的开发成本约4.39亿元,约为哈尔滨前三期项目合计2.31亿元开发成本的两倍。



尽 管地一大道开发成本较高,但由于项目地处繁华的广州火车站商圈并具有较低的价格优势,出租率仍高达100%。2007年,地一大道每平方米的年平均租金约 为2013元,每平方米经营权平均转让价格约为3.8万元,而同处广州火车站商圈的白马服装市场,每平方米的年平均租金超过5000元,每平方米经营面积 估值超过10万元。

  模式短板在于融资困难
银行融资代价高昂
   中国土地所有权的法律规定并没有明确涵盖地下空间,中国法律也没有明确规定城市地下空间使用权,同时,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的政府部门职责也不 清晰。这是人和商业得以低成本扩张的制度基础。正因如此,人和商业的地下商城项目利用享受免缴土地出让金及土地增值税的政策优势,可以大大降低开发成本, 提升投资回报率。但是,研究发现,人和商业目前经营的四个地下商城项目,主动放弃了本应得到的免缴土地出让金的权利,哈尔滨的三期项目总计缴纳土地出让金 1610万元,约占总开发成本的7%,广州地一大道缴纳土地出让金4780万元,约占项目开发成本的11%(表3)。人和商业为什么要主动缴纳土地出让金 呢?





在招股书中,人和商业有这样一段说明:“本公司过往依然支付地价及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以便 能透过抵押土地使用权向中国的银行取得抵押贷款”。众所周知,房地产开发作为资本密集型行业,离不开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支持。房地产企业在开发项目 的过程中,通过缴纳土地出让金获取土地使用权证,然后,在自有资金达到35%比例的基础上,通常会以土地使用权证作为抵押物,向银行申请开发贷款。也就是 说,虽然人和商业所从事的作为商业用途的人民防空工程并没有被分类为房地产开发,而且无需缴纳土地出让金以获取土地使用权证,但是,这一模式随之产生了一 个缺陷,就是难以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而人和商业之所以缴纳本来无需缴纳的土地出让金,就是为了获取土地使用权证,从而争取银行将之视作房地产开发企业发 放贷款,完成公司的快速扩张。


数据表明,人和商业的银行融资代价高昂。2005年和2006年末,人和商业的贷款余额分别为1.93亿元和 2.15亿元,占当年资产净值的比例高达113%和97.3%,而融资费用也高达1540万元和1530万元。不仅如此,人和商业还支付了超过6000万 元的本无需缴纳的土地出让金。


  被迫为经营权转让提供担保
  2001年中国政府颁布通知,规定地下人民防空工程的拥有权及经营权 分开,经营权可根据市场规则进行转让。由于城市的繁华地段属于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从长远来看,人和商业保留经营权,取得长期稳定的租金回报,从而获取持 续经营价值更为划算。但是,人和商业要实施快速规模扩张,势必需要巨额资本支出,而通过银行信贷又代价高昂,因此,从2001年开始,人和商业开始通过转 让部分经营权来减少对成本高昂的银行信贷方式的依赖。


2001年、2002年、2003年和2006年,人和商业分别将哈尔滨项目二期223平方米、65 平方米、58平方米及4850平方米的经营权转让给个别业主,其中2006年转让经营权的收入为6188万元,占当年收入的38%。2007年,人和商业 通过转让广州地一大道商铺经营权而获得的收入更是达到了1.9亿元,占到当年总收入的51.8%。值得注意的是,与一般房地产企业不同,人和商业转让经营 权虽然对收入和利润贡献颇丰,但是对现金流的正面影响十分有限。



在住宅房产和商铺的购买者中,只有少部分属于一次性付款,大部分购买者都是在 付完首期款之后,将房产证抵押给银行按揭,由银行付余款给开发商,而开发商则可以获得与房价销售收入基本相当的现金流,这也是非常普遍的房产交易模式。但 对于人和商业来说,这一模式却很难行得通。首先,人和商业运营的是人防工程设施,不属于房地产开发的范围;其次,购买者受让的是商铺单元的经营权,难以取 得其商铺单元的房产证,银行按揭模式并不适用。在这样的情况下,人和商业采取的方法是:由人和商业向银行提供担保并将存款抵押,由银行向商铺单位经营权的 购买者提供信贷。例如,广州地一大道就是由开发商广州人和公司与中国银行订立协议,中国银行向购买商铺经营权的承让人提供信贷,广州人和公司提供担保,并 以受限制银行存款作为偿还该等借贷的抵押。



转让经营权有助人和商业弥补项目的建筑成本,减轻公司的融资压力及融资成本。根据人和商业的内部政 策,担保金额可以达转让经营权价格的50%,而广州人和公司用于担保的受限制银行存款金额相等于贷款本金金额加本金金额的16%,这也意味着人和商业将最 多可能承担转让经营权总价66%的风险。由于人和商业的毛利率高达75%,这些担保并不能构成多大实际风险,但是,这样一来,受限制存款账户大量现金被抵 押,冲抵了来自转让的现金流入,对流动性造成负面影响。例如,2006年人和商业完成广州项目时,受限制银行存款结余增加了人民币2.29亿元,成为当年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的最大单一项目,而当年经营现金流净额也不过2.27亿元。


  “寅吃卯粮”,加大偿债压力
  地下商城的开发在建设期间一般需要大量资本支出,而且转让经营权及 出租项目需数月才产生正现金流量。为了减轻规模扩张所面临的流动性压力,人和商业想出的另一招就是提前收取商铺单位的转让权收入和预先收取一年的租金收 入。2005-2006年间,人和商业通过提前转让广州地一大道商铺经营权以及预收租金取得的预收款项余额分别达到3.24亿元和6.85亿元,占负债总 额的比例分别为46.2%及48.3%,极大地缓解了融资压力。不过,公司的流动比例也随之降低到0.92和0.64,这意味着流动资产不足以覆盖流动负 债,公司面临短期偿债风险。
人和商业在招股书中坦言,完成一项地下项目开发所需的时间及成本可能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包括物料、政府优惠政策的 变化、市况转变、自相关机构取得所需的牌照、许可证及批文的延误等诸多不可预见的问题及情况。这些因素都可能延误或妨碍项目开发的完工。而且这些不确定因 素使人和商业的隐性财务风险进一步上升。也就是说,一旦地下项目的开发进程受到延误,人和商业的资金链将受到严峻挑战。


  连环融资,破解资金困境
  2007年4月,人和商业郑州地下商城建筑施工图获得政府相关部门批 准,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0.05万平方米。根据人和商业的预算,建设成本约为每平方米8880元。这无疑将再度考验公司的融资能力,另辟融资途径在所难 免。2007年12月,新世界、资金国际和红杉资本等著名的股权投资机构宣布入股人和商业,从而暂时解决了公司的流动性短缺问题。而在此之前,人和商业已 经进行了一系列的海外上市重组工作。

  海外重组,对赌协议锁定股权投资者风险
  2007年 10月15日至11月21日期间,好肯在英属处女群岛及香港成立及并购多家全资拥有的中介控股公司,来搭建红筹上市架构(图1)。同时,人和商业将所有当 时已存在的中国经营实体纳入拟红筹上市的架构体系当中。2007年11月20日,好肯在开曼注册了上市主体即人和商业,2007年12月6日,好肯收购耀 山,成为耀山唯一股东,而耀山于同一日收购超智全部股权。2007年12月7日好肯将其于人和商业的全部股权转让予超智,红筹上市架构基本搭建完毕(图 2)。



 


2007年12月13日,人和商业将3800万股股份的法定股本分为35.5万股每股面值 为0.01港元的A类优先股以及3764.5万股每股面值为0.01港元的普通股。同一天,13万股A类优先股及156.999万股普通股按面值分配及发 行给超智。2007年12月14日前后,新世界按每股1万元收购超智所持有的人和商业13万股A类优先股,而超智收到13亿元收购款后立即将相等于人民币 9亿元的资金重新投资于人和商业,代价为向超智发行9万股普通股;



2007年12月28日,超智将持有的9.8万股普通股股份重新分类为9.8万股A类优 先股,同一天资金国际及红杉分别按每股1万元向超智收购人和商业8万股A类优先股份及1.8万股A类优先股份,代价分别相等于人民币8亿元及人民币1.8 亿元。而收到上述合共人民币9.8亿元的超智立即将相等于人民币5.3亿元的资金重新投资于人和商业,代价为向超智发行5.3万股普通股;



2008年1月 31日,超智持有的11.9795万股普通股股份被重新分类为11.9795万股A类优先股,亿采投资有限公司、Ever Union Capital Limited等四家股权投资者以总计人民币13亿元收购这11.9795万股A类优先股,而超智收到及保留所有自收购所得款项人民币13亿元,此阶段每 股收购价约为1.0836万元,较前两轮融资有所提高。值得注意的是,经过三轮融资,超智合计收到35.8亿元,却只注入人和商业14.3亿元,人和商业 的实际控制人好肯套现21.5亿元。


人和商业2006年的净资产仅2.21亿元,而按人和商业上市后的总股本计算,股权投资者投入35.8亿元却只能取得约17%的股权。这一方面反映出新世界等股权投资者对人和商业的高度认同,另一方面,股权投资者也通过一系列的对赌协议锁定了自己的投资风险。


根据双方的对赌协议,如果人和商业2008年及2009年主营业务净利润没有达到16和32亿元的目标以及人和地下商城至2009年末总落成面积低于 55万平方米的目标等,超智将根据人和商业实际净利润及实际落成面积与目标的差额,按一定的比例向股权投资者转让部分人和商业的股权。另外,对赌协议对 IPO价格也作出了规定:如果IPO价格低于向这些股权投资者提供年内部回报率最少20%及融资资金回报率1.35倍的价格,超智将向这些股权投资者转让 股份,使它们实现内部回报率最少20%及融资资金回报率1.35倍。


  上市成就财富暴涨
  股权投资者入股后,2007年12月15日,人和商业的郑州项目一期正式动 工。人和商业2007年的净利润为2.67亿元,而按照对赌协议中2008年16亿元的净利润目标,人和商业的净利润需要在同比增长5倍。要达到这一目 标,就意味着更大规模的扩张。事实上,人和商业在2008年将地下商城模式在全国大范围复制。2008年7月,沈阳项目正式开工;2008年10月,哈尔 滨项目第五期开工;2008年4-9月,人和商业相继在天津、南昌、深圳等地拿到开发项目的政府批文,总建筑面积由之前的11.1318万平米猛增到 141.1558万平米,即使按每平米8000元建设成本保守估计,人和商业的未来资本支出也将超过100亿元,通过上市进行融资已经势在必行。



 2008年9月,人和商业逆市在香港招股。通过IPO配售给投资者30亿股,人和商业的总股本扩大为200亿股,好肯持有人和商业68.96%的权益。 由于人和商业的实际发售价低于对赌协议中的承诺价格,超智将约8.34%的股权即16.68亿股人和商业股份转让给了股权投资者。由此,好肯的股权比例下 降到60.6%,以人和商业上市首日收盘价1.18港元计,该部分股权价值达到143亿港元,而且在上市前,其已完成套现21.5亿元。


  融资压力仍然存在
  人和商业在招股书中强调,未来将通过策略性地推广“地一大道”品牌,以连锁经 营模式整合未来开发的所有项目。目前,除了在郑州和沈阳的两个在建项目外,人和商业在哈尔滨、广州等还有9个拟开发的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141万平米。 人和商业积极扩张的同时,也将制造巨额的资金需求。而以限制性银行贷款提供担保的经营权转让模式虽然能够提高净利润水平,但实际带来的现金流有限,公司仍 将面临融资压力。为此,人和商业表示将会逐渐加大转让商铺单位经营权的比例,以增加一次性收入,解决新项目的资金需求。


事实上,近三年来,人和商业转让经 营权的收入逐年上升,2005-2007年的转让经营权收入占比分别为38%、51.8%和82.5%。但是,由于城市黄金地段的资源稀缺性,人和商业要 保障立足长远的持续经营,就必须保留大部分地下商铺单位用作租赁。因此,未来如何在利润增长、持续经营以及融资压力之间维持平衡,将成为人和商业模式的艰 难考验。

早期貨源非常集中: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2831

金融海嘯以來僅有的新股人和商業(01387),掛牌兩日股價連升兩日。麗珍難免好奇,於是到港交所(00388)網站翻查其「花紙」,研究其中央結算系統持股紀錄。

原來於10月22日,即人和掛牌首日,人和街貨逾26億股,僅存放在32間銀行及證券行內,當中最多的9間銀行及證券行,就已佔了街貨99%。

大摩持街貨近49%

其中持有最多人和股份的是大摩,有12.9億股,差不多佔了街貨48.77%。但本地證券行亦不弱,有1.28億股存放在中南證券內,也是第5大持有最多人和股份的機構。

人和以1.13元招股上市,昨日掛牌第二日,股價最高見1.33元,收1.25元,升5.9%,也較招股價高出10.62%。

大跌市股價表現仍然如此好,麗珍想知,與貨源夠集中有沒有關係?


之後貨乾,市場好轉,股價自不然上升。


之後有股東減持:


2009-03-27  OrientalDaily


 

人和股東配售套7.5億




上市不足半年的半新股人和商業(01387 ),市場消息透露,五名獨立股東昨日以每股1.68 至1.82 元,合共配售4.5 億股,涉及金額約為7.56 億至8.19 億元,至於安排行為瑞銀及中銀國際。

按人和上市招股價1.13 元計算,售股股東於短短五個月的投資期內,合共獲利約2.4 億至3.1 億元。

上市不足半年

是次配股可按市場反應增加至約5.44 億股,佔集團已發行股本約2.2% 至2.7% ,配股價較昨日收市價1.98 元,折讓8% 至15% ,但較上市時招股價溢價約48.6% 至61% 。消息透露,該批股份已獲足額認購。

人和於○八年十月底上市,合共發售30 億股,是次配股距集團上市不足半年,而當中涉及的股份更佔當時發售規模約15% 。

不過,有投資銀行界消息透露,由於今次配售的人和股份沒有設定禁售期,因此即使於上市後短期內出售,也不會構成問題。

據消息所得,是次配售股份的獨立股東,部分為短線投資者。

長線基金接貨

人和發言人回應本報查詢時表示,由於是次並非集團主要股東配售股份,所以未獲知會,但強調是次有股東減持,不會影響業務發展。據了解,是次配售對象包括一些對人和有興趣的長線基金。

黃偉康幾日後再發表以下文章,補充了一些資料:


2009-04-01  Metro


配股的疑惑





......


首 先,負責今次配股的交易商為瑞銀及中銀國際,兩者除了是人和商業去年10月上市時的保薦人,更在配股前3日,以及配股前10日,分別發表人和商業的研究報 告,評級均是「買入」,而目標價則分別為2.6元及2.16元。其中瑞銀的研究報告發表後,令人和商業的股價單日上升約一成,因此兩行早前發表的研究報 告,是否為今次配股而鋪路,絕對值得三思。

當然,瑞銀的研究報告中,已加上了以下聲明:「瑞銀正在或尋求與報告所述公司進行生意合作,因 此,投資者應注意該行或有的利益衝突,會影響報告的客觀性。」但是否在研究報告上,加上了這句聲明,就代表任何的研究部門,都可以不需遵守監管機構要求銷 售部及研究部要有明確分工,確保不會釀成利益衝突的條文,似乎證監會需要給予市場多一點明確的訊息。

第二點令人不明白的是人和商業應該在未來一個月內宣布業績,而早前集團更表示,業績將會比招股書預期的理想,既然如此,為何5名獨立股東不等業績公布後,才將股份出售?到底是股價累積升幅已多,令他們覺得股價再升的空間不大,還是他們對業績及集團前景欠缺信心?
.......

之後,公司出了業績: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27/LTN20090427213_C.pdf


公司營業額劇增732.3%至30.5億人民幣,盈利有19.03億人民幣,增長613.6%,另外派發7.62仙人民幣股息,股息率達5%,以公司200億股計算,即派發15.24億,以大股東持有135億股,應可收息11億港紙左右。


但是,公司租金收入只有5%增加,但營業額的增長主要是來自轉讓經營樓面的使用權,由1.9億,增加至28.68億元,達15倍。


看 看帳面,公司上市後,現金達32.33億,且無銀行貸款,另外應付稅項4.4億,帳上可見應收款可抵應付款有餘,故不計入,可見淨現金達27.93億,扣 除派息的15.24億,即剩下12.69億元,但按新財富估計約需投入112億(141萬平方米 x 8,000) 減已投入的11億,即仍需100億,未來仍有很大的資金缺口。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29/LTN200904291772_C.pdf


另外,從年報現金流量表看,經營現金流入只有約5億,較盈利少很多,主要是因為記入營業額的銷售樓面使用權的租金有部分只列作應收款,未實際取得現金,這個數字大概有21億,可見盈利有大量水份。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25/LTN20090525441_C.pdf


公司剛剛宣佈,控權股東抵押了12.5億股,以取得6億的兩個月的貸款融資,這項貸款的期限是由5月25日開始,即到期日是7月25日。


當我想起公司要派股息的時候,就在業績公告中找到這一段。


末期股息於二零零九年六月十一日舉行的股東周年大會獲得批准後,預期約於二零零九年七月十五日星期三派付予股東。


我們想想,公司有200億股,要派息15.24億,想起大股東有132億股,應可以拿回約10億,這兒大約相差5.24億。借6億剛剛填掉這個缺口。


另外五月二十五日借錢,七月十五日派息,七月十七日應可以拿到錢,預一個星期把錢調回,剛好接近兩個月。


我相信大股東仍有其他發展計劃我們是不知道的,投資額還相當大,雖然大股東上市前一早已經拿了21億多,加上沽出股票可能是暗手,套現所得,但是仍不夠。


上市後公司現金這樣多,自然對挪用上市公司現金感興趣,故我估計公司現金已被挪用及投入上市計劃之中,已所餘無幾。


公司派大息目的是引人接貨,但是公司現金少得可憐,大股東又挪用了錢,為彌補這個局,就用股份抵押,借錢給公司派給公眾股票,自己的派息就用對敲方法填回公司,不用還錢之餘,又可補回財務黑洞,這招早期歐亞農業老闆楊先生用過,蔡東豪先生亦有寫過這件事。


借錢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20605/LTN20020605073_C.doc



2002-06-17   信報

主席義救公司事件




  有些時候,犯錯後適宜盡快認錯,低調處理了事。上市公司管理層的言行一直被監管機構、傳媒、投資者監察,對於犯錯後的處理方法更須加倍留心。監察者大都是眼睛雪亮,懂得分辨錯誤的輕重,分析錯誤有否影響公司的基本因素。

  日前歐亞農業(932)主席把部分自己持有的歐亞股份抵押予銀行,為歐亞向銀行貸款一億二千萬港元作擔保。歐亞在數日後清還該筆貸款,銀行已把股份全數發還予主席。

  歐亞管理層解釋:「公司沒有財政壓力,只是周轉不靈」。筆者聽後有感而發,曾經聽過醫生這樣說:「人是不會因老而死,人是因病而死」;筆者用這道理作另一比喻:「人是不會因窮而破產,人是因周轉不靈而破產」。

  管理層輕描淡寫交代事件始末,完全沒有強調事情的嚴重性,還高調指出主席全心為公司著想,幫助公司度過短暫難關,是負責任的行為。歐亞發動公關攻勢,希望把明顯的錯誤說成一宗「主席義救公司事件」,筆者看後覺得不妥。

  根據管理層解釋,歐亞需要從內地匯出一筆大額資金,由於公司財務部職員低估了審批時間,所以未能及時匯出,為解燃眉之急,主席向中資銀行求助,不惜以自己的一半歐亞股份作抵押,為歐亞借入一筆過渡性貸款。據聞歐亞須為今次貸款支付五百萬元利息。

  對此事件,筆者提出多個疑問:

  一、上周本報社評分析人民幣開放的利弊,其中提及內地民企大都在香港設立營運公司,手持足夠外匯方便派息,因為要在內地處理外匯兌換是非常麻煩的事,而且匯款手續繁複,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俗稱為「已知的麻煩」(known evil),歐亞管理層為何會感到意外?

   換著是一間以內銷市場為主導的公司,筆者可能比較容易接受這樣的解釋,但歐亞去年出口生意佔營業額58%,達六億四千萬元人民幣,而且向海外供應商大量 購貨,管理層對於處理外匯事務應駕輕就熟;再者,應該清楚歐亞不是唯一需要面對外匯問題的國內企業,把責任推卸給他人是不合情理。

  二、根據年報資料,歐亞去年底持有三億五千萬元人民幣現金,大部分存放在內地銀行。筆者在想,如果賭仔被大耳窿追債,指出「我有好多錢在內地」,大耳窿會否刀下留人?現金管理不善,即使財政健全的公司也可能出現危機。

   投資者須注視另一個重要問題-什麽是現金?在財務報表中,上市公司存放在香港銀行的現金資料較可靠,因為得到核數師獨立向銀行確認,加上香港銀行監管系 統嚴謹。內地銀行業發展仍屬雛型,過去多間H股公司發生銀行存款被拖欠事件,其中馬鞍山鋼鐵(323)多年前更須為存款大幅撇賬,內地企業賬目中的現金能 否全數動用?

  三、管理層解釋:「由於歐亞剛於去年上市,未有充足的銀行備用信貸,渣打銀行是唯一的往來銀行」。以歐亞市值達四十五 億港元,去年盈利有五億二千萬元人民幣,屬於甚具規模的上市公司。香港銀行近年資金「水浸」,理應力爭冒起甚快的上市公司為客戶,為何在這事件上會袖手旁 觀?

  歐亞最後找到中資銀行相救,不但主席要用股份作抵押,更須付出高昂利息。看來歐亞在投資者和銀行家心目中的地位是有距離,莫非銀行家看到一些投資者看不到的東西?

  筆者認為,義救事件有兩個可能性:一、歐亞管理層大意,忘記提早作外匯申請,本可道歉了事,但事情愈描愈黑;二、內地企業有太多事情是投資者看不見和缺乏能力分析。




相信公司大股東及其缺口仍是很大,故仍需要大手減持股權或配股增加手上的現金存量配合發展。


所以對於一些大陸民營企業,因要搞大,上市取得一筆資金後,就頭腦發熱要大上項目,但無想過投入過大的公司,就自然會好快陷人財困,就如前述的浙江玻璃(739,請善用本網search功能)已是一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58

追隨蔡萬霖 農家子弟寫下致富傳奇 張調 不向銀行借錢的地產南霸天

2010-01-25  今周刊 




在南台灣,皇苑的郭敏能、京城的蔡天贊和國揚的侯西峰是台面上的A咖建商,但台北人總是忽略了實力不容小覷的鼎宇董事長張調。早年受蔡萬霖栽培,成為身價近億元的上班族,後來又成功創業,締造了稱霸高雄的豪宅帝國。低調的張調,有著不低調的人生際遇??。

撰文,李建興對於一樁案子動輒投資上億元,一年往往得砸下數十億元的建築業來說,不向銀行融資借款,簡直是天方夜譚。但就是有人這麼夠實力,能打破這項被視為理所當然的慣例。這位實力不容小覷、但行事低調的天王級人物,就是鼎宇建設董事長張調。

對 台北人而言,張調或許只是名不見經傳的人物,但在高雄,他是名副其實的天王。就拿在當地屢創高價的黃金地段──美術館特區來說,張調不但曾在區內擁有數萬 坪的土地,合計推過一萬多戶的案子,是案量最大的建商,就連每坪單價動輒超過高雄市新屋平均行情四到五倍的面美術館第一排豪宅,鼎宇也擁有四個建案,稱之 為「高雄豪宅的第一推手」,一點也不為過。

然而這位低調的人物,最令人驚歎的還是在於雄厚的財力。張調在台北、台中、台南和高雄四大都會區,不但擁有為數可觀的土地和房子,而目前手上握有開發案或地產,件件不借貸,全是自有資金購下的。

很多人以為,能不和銀行打交道,掏出上億元資金「自給自足」地完成購地開發,要不是富豪之後,就必定有金主奧援。但張調的出身,卻是平凡得可以。

致勝關鍵一

勤 作筆記 扎實打好基本功三十六年次的他,生長於雲林縣土庫鎮務農家庭,其實是家徒四壁的「庄腳囝仔」,然而自小就愛念書,考高中時銜著全村人的期待赴台北參加聯 考,擠進了成功高中,大學又考上了國內建築界最高學府成大建築系,更在研究所時期順利取得建築師執照,從此和房地產界結下不解之緣。有別於一般成功人士有 著豐富的閱歷,張調從畢業後卻只待過國泰建設,這一待就是十九年,直到四十五歲才自立門戶,創立了鼎宇。

而令人納悶的是,一個經驗單純、年 近半百才創業的平凡人,何以造就了今日的豪宅王國?「只能說,張董『內斂的機智』,是造就他一路從農家子弟變身地產大亨的關鍵。」高雄市建築開發商業投資 公會總幹事林佩樺,一語道破張調的致勝之祕:低調卻又擇善固執,不好大喜功又能精準拿捏投資尺度。

沒有顯赫家世作為後盾的張調,很難想像,當他還是國泰建設的員工時,憑著一介上班族就已經累積上億元的身家,為日後創業奠下深厚的基礎。雖然他總是念念不忘當年國泰集團創辦人蔡萬霖的知遇之恩,但看在十多年前擔任蔡萬霖貼身祕書,現為「張(調)夫人」的鼎宇建設副總經理蔡淑貞眼中,卻認為先生的聰明與用功,才是他在職場上平步青雲的主因。

一九七三年,國泰任用了一批成大建築系的高材生進公司,張調只是其中之一,當時大學生珍貴,碩士員工更是稀世珍寶,因此態度難免趾高氣昂。但張調不一樣,從上班第一天起,他就像安分守己的小學生,每天七點一到,公司門一開就去上班,主管的指導和訓示,以及在案場上學習到的心得,都一一記在筆記上,「同事們一年用不到一本筆記本,而我要用六本!」談起在國泰的日子,張調臉上的線條燃起了光彩。

致勝關鍵二

強化專業 替公司開疆闢土他回憶,有一次,蔡萬霖一早無預警地找了幾位新上任的「碩士員工」看地,要他們用最短的時間評估土地的價值。平常基本功做足的張調第一個交卷,並巨細靡遺地分析該土地的增值潛力,這讓蔡萬霖刮目相看,也成了他躋進國泰核心的關鍵。

在這次的「隨堂考試﹂中一舉成名的張調,自此成了蔡萬霖不可或缺的左右手,也因此,在當時注重職場倫理的國泰集團裡,張調在短短三年就破格升上經理。一九七八年,當國建南下高雄設立第一家分公司時,張調更銜蔡萬霖之命擔任協理,從買地、規畫、推案、銷售一手包辦,甚至後來國建陸續開設了台中和台南分公司,蔡萬霖也不肯假手於他人,讓張調一人同掌三家公司,縱橫苗栗以南及東台灣的開發案,成了集團內領地最大的「諸侯」。

不 過,面對老闆的大力提攜,張調卻也沒讓蔡萬霖失望過。憑著他早年跟在蔡萬霖身邊學得的基本功,再加上實務操盤培養出的靈敏嗅覺,讓他在中南部替國泰獵地開 發時無往不利,目前舉凡高雄的寒軒飯店、民族路和中正路口的荷蘭銀行大樓、台南的大億麗緻酒店,甚至台中七期數筆國泰土地,都是張調當年在低價時購下的精 華地段。

蔡萬霖對於張調眼光深信不疑,幾乎是張調「說了就算!」最經典的就是目前台南大億麗緻酒店和新光三越台南新天地的近萬坪土地,當時還是台南監獄的公有地,一傳出將公開標售,就吸引了新光集團和台南幫的興趣,而國泰更勢在必得,於是蔡萬霖找來了張調和初入公司的 兒子蔡鎮宇、蔡宏圖密商對策。會議中,蔡鎮宇決議要用二十一億元下標,不肯加碼,但張調評估後覺得難以得標,於是直接找蔡萬霖商議,建議以二十六.三億元 寫標,而蔡萬霖才聽了幾句就推翻了先前的決議:「就照你說的,要不為了安全起見,我們直接加到二十七億元好了!」結果一開標,國泰順利得標,更絕的是,第 二標二十五億八千萬元,與張調原本的建議價,極為接近,差不到二%。

或許因為神乎其技的精算,讓張調受到蔡萬霖極佳的「差別待遇」。一位在 國泰時期一路跟隨張調至今的貼身幕僚即表示,一九八○年代,時任副總的張調在中南部成績斐然,其中在高雄,讓國泰一年就占了市場四成的推案量,讓蔡、張之 間「焦不離孟、孟不離焦」,蔡萬霖每天都要聽到張調的報告才會放心。

有一回,張調因為忙碌而沒打電話給蔡萬霖,沒想到蔡萬霖忍不住主動來電:「你沒打來,我會很不習慣吔!」更有趣的是,蔡萬霖還曾當著眾人之面,對剛進公司見習的蔡宏圖說:「我看你直接搬一張桌子到張調對面學好了!」

致勝關鍵三

恪 守建言 投資先保本再求獲利在大老闆的極度重用下,張調在還是上班族時就累積了可觀的財富。他透露,當時國泰給予高達七百萬元的天價年薪,是一般高階公務員的十 倍,目前跟隨他的司機,就是當年在國泰時期蔡萬霖配置給他的專用司機。甚至據說,在張調離職多年後,蔡萬霖在晚年還曾請人匯了一大筆錢給他,說是要感念張 調當年立下的汗馬功勞。

然而在事業如日中天之際,一九九○年代,年逾四十的張調卻心生自立門戶之意,蔡萬霖自是無法割愛,辭呈一壓就是半年,後來在張調堅持下,才勉為其難地放他單飛,而當年臨走之際,蔡萬霖的一番告誡,也成了張調經營事業的座右銘,是日後鼎宇立足業界的關鍵。

當時蔡萬霖語重心長地說:「有多少實力做多少事,不要貪快、貪多,但既然做了,就要做到最好。﹂蔡萬霖的話,張調聽進去了,因此從九二年創業至今,他從購地、開發,能用自有資金就絕對不融資,就連鼎宇股份,張調也盡可能獨資,如今他一個人就占了七成股權。

正因為不做危險性的槓桿投資,於是即使鼎宇成立之初的一九九○年代,歷經了房產界的大崩盤(以九五年來說,高雄市的建商有一千多家,但到了二○○○年時只剩下一百五十家),但鼎宇不但保住了命脈,更趁勢坐大。

致勝關鍵四

要 求極致 不吝成本只求高品質而除了保本的財務操作外,張調從客層定位、設計、選地樣樣講究極致化品質的操作,更是造就鼎宇能勝出的主因。張調有句名言:﹁沒有比較 好、比較差,只有最好與最差!﹂以目前銷售九成、成交價飆至每坪四十多萬元的﹁美術之星﹂來說,當時設計團隊原本基於最大利得,把規定的六成建蔽率全部都 設計為建物,只留四成的空地,但張調臉一沉,只說:「這哪像豪宅?」於是一聲令下,留下了七成六的空地作為綠地和公共空間,只用了二四%基地作為建地。

而在二版的設計圖中,原本仿照台北帝寶採U形設計,但又被張調否決。他認為,「U形排列,住戶沒有隱私,也不叫豪宅!」於是最後改採﹁ㄣ﹂字形,以確保隱密性。甚至為了怕住戶受干擾,張調更忍痛犧牲了一樓店面改為公設,「這一差,就少賺了十億元。」鼎宇建設總經理黃輝雄說。

對於一般住宅的品質,張調更是在設計上錙銖必較。鼎宇的建案向來強調「無鐵窗」優質住宅,因此即使十五年前,鐵窗文化仍盛行,有一回建案內某位新進住的住戶花了四萬元在房子內裝好了鐵窗,張調居然登門拜訪,和住戶協調,最後用七萬元補貼讓住戶願意拆窗。

近乎苛求的堅持,使得「鼎宇出手,有口皆碑」已成了高雄房產界的共識,包括中鋼前董事長郭炎土、永記造漆的張家、光陽機車的柯家等高雄商界聞人,都是鼎宇的住戶。據了解,高雄的建商只要沒住在自家建案中的,大概有九成都是鼎宇的住戶。

從蔡萬霖的知遇之恩,到創業後的自我要求,這位低調內斂的地產大亨,就誠如高雄市建商公會理事長陳武聰所言,「他用『沉穩的機智』打了一場高調的勝仗!」

無心插柳 隨公司而富

張調蓋豪宅也買豪宅

張調早年在國泰時期購地推案的經驗,除了替公司立 下不少汗馬功勞外,早年國泰的開發案,張調也會看準行情自掏腰包投資。以1980年代國泰在台中向上南路的建案來說,在預售時原本張調為了刺激信心,身先 士卒花了450萬元買了兩間店面,沒想到等到完工交屋時,就飆到了3800萬元。而諸如高雄文化中心、台北國父紀念館附近,都有張調隨公司而富的投資痕跡。

而創業後,張調也看準了高雄美術館的保值性,因此每個建案他也會留下幾戶,投資兼保值。就以美術館第一排來說,他保留給自己、太太和四個兒女的豪宅就多達十多戶,使其不僅是美術館的推案王,更是戶數最多的豪宅屋主。

張 調

出生:1947年

現職:鼎宇建設董事長

學歷: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

經歷:國泰建設副總經理

高雄市建築公會理事長

鼎宇建設

成立時間:1992年

推案類型:大樓為主

推案地區:高雄市鼓山區、左營區

資本額:3.5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38

企業借錢好,還是不借錢好? paris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

巴黎:

我時常在站內強調ROE,不過正如精工窮人君所說,任何財務數字P/B P/E,ROE,ROI.....等,都必須要了解真正意思,而我只是當它們是一個簡化初步篩選大堆股票的首過程之用,價值投資人相信數字,但前題是自已 做一次每個數字的詳細確認,一如上回的AIG資本比,價值投資人必須要清清楚楚每一個未來的如果。假如未經消化,便照單全收企業公告的數字,沒有詳細分析 及調整,就進不入價值投資法的第一橦大門了。

以下就是一個有趣的分析:
                                                     A企業                    B企業
盈利除利息前                              637M                    2,856M
除息後盈利                                   576M                     2,726M

資本組合:                      
長債                                            1,311 M                  -
短債                                               903M                  1,544M
                                                     ----------            ----------
                                                    2,214M  42%           1,544M
股本                                            3,070 M  58%         18,048M
                                               -------------            --------------
總資本                         RMB      5,285 M  100%    19,611 M 
                                                 =======            ==========

總資本回報率(ROCE)                12 %                  14.6%
股本回報率   (ROE)                   18.7%                 15.1%

可能是因為分析員以ROE評估關系,兩者的市場估值便有顯著的分別:
                                                        A                          B
市值                          RMB          5,480M             18,260M
P/B                                                1.78                    0.99
P/E                                                9.5倍                  6.7倍

兩 者債息都差不多,大約3.5%,假如,現在B企業清還所有$1,544M短期債務,然後股東把自已一部份的股票撥到一個叫"假債"的戶口,只收3.5%的 盈利(利息),而非14.1%的ROCE,雖然這部份他收少了回報,但因為只是左手交右手之分,他在B企業的總收成實際並沒有改變,而B企業經改造後的財 務數字如下:

                                                             股東實付       回報%       盈利安排
資本組合:                      
42%假長債 (仍然由股東持有)             7,580      x 3.5%      =         230   
58%股本                                               10,468       x 23%     =        2,405   
                                                         -------------                         -----------
總                                   RMB             18,048M     x 14.6% =      2,635M
    
財務分析
總資本回報率                                    14.6%不變                     
股本回報率                                        23%  上升
                                                           

但 是明眼人都知,那些股東(持有股票+假債)的收入從來沒有變動,一樣是2,635M(設還了1,544M短債後盈利下跌,但ROCE仍是14.6%),現 在這間改造後的B企業,它的資本比率和A企業相同,但它的ROE就較A企業更好,我們就能用B企業的1.78倍P/B的估值,那現在的市值就會是:

 10,468 x 1.78= 18,633M,

而股東們還有一批假長債面值是 7,540,因此他的總市值資金現在就是26,213M,是他們最初的18,260M 的1.44倍,奇妙嗎?!

但想一想,B企業其實沒有負債,做它的股東不是比A企業更安全嗎?!更甚是A企業的是可轉換股債,A企業的股東的回報可能會被沖淡! 


為何市場如此估價?!是市場錯誤嗎?!
A企業自上市以來,一直跑勝B企業達7年之久,有人說,市場永遠是對的,又錯誤不會持續這麼長久。

但....,我們是人而非一條木,我們會發問,我們是求智慧,而不是看圖問卜,相信什麼硬道理,阻止自已的腦袋活動,並以身犯險。

所以巴黎決定以平常智慧再試它一次,再來一次七年!


*註1)
A企業為  中國綠色食物。
B企業為  超大農業。


*註2)
超大現價是$6.6,按這個1.44倍計法,它的價會是$9.5
  
*現設市場分析不是按P/B而是按P/E,中綠的P/E是9.5倍,超大"假債"安排後,被劃分成股權值部分獲9.5倍P/E估值,總資本市值是:

被劃分安排的盈利 $2,405 x 9.5 = $22,850
假債 部份                                      =    7,540
                                                    ------------
總原股東權益變成    RMB          =  $30,390

$30,390是原來18,260估值的1.66倍,現價HK$6.6計,超大應值HK$11.9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060

中環在線:獅子行教細路借錢 李華華

2010-10-12  AD




 

為咗教啲小朋友 從細開始養成儲蓄嘅良好習慣,滙豐銀行搞咗個豬仔錢罌設計比賽,目標當然係全港嘅小學生,由今日起至11月初,會喺指定地點提供豬仔錢罌畀小朋友攞返屋企 設計,勝出嘅設計仲有機會由「小豬」變「大豬」,因為滙豐會將佢變成細蚊仔咁大個,到時仲會用黎做展覽!

獅子銀行仲話,會推出一系列嘅嶄新 產品幫小朋友同埋家長為將來做儲蓄,18歲以下嘅細路去開戶口,唔會有存款最低下限,兼且有其他綜合保險同埋儲蓄計劃畀啲客仔揀,另外,又搞搞新意思,整 咗個網上互動課程,等小朋友可以透過輕鬆嘅遊戲,學習儲蓄同審慎消費,順便教啲小朋友信貸知識……吓,咁細個都要學埋點借錢,會唔會早咗啲呢?

李 華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79

中環在線:蔡朝暉搵天行借錢抽新股 李華華

2010-10-25  AD

最近好多新股都炒到熱辣辣,上市後又有水位賺錢,搞到唔少股民都想抽新股發小財,就連天行國際(993)前股東兼執行董事蔡朝暉都要搵天行借短錢抽新股。翻查天行國際通告,呢間公司時不時透過天行聯合證券借孖展畀人抽新股,多數會開埋名,蔡朝暉出現次數唔算多。今次佢只係借8363萬元,年息1.7厘,借7日短錢,都係借孖展抽新股。

佢同華華講,熱爆四環醫藥(460)同仲招緊股長興(238)都有抽,雖然佢有份投資雲峰基金已經係四環基礎投資者,但有鎖定期,所以佢私人再抽,似乎有暗示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22

中環在線:股神借錢債王Say No 李華華

2010-10-21  AD

繼美國股神畢菲特講番自己做過最老襯投資之後,CNBC「老襯系列」第2集前晚出街,輪到債王格羅斯同大家分享佢『火羅』!債王話,1975年某日,當時仲未發畢菲特同副手芒格搵佢,諗住借10球美金(7800萬港元)將巴郡發大搞;點知,佢見畢菲特間廠仔耷耷,賣衫賣糖又賣郵票,騎騎呢呢咁款,所以叫股神過主,結果,俾PIMCO母公司Pacific Mutual冷手執個熱煎堆。

嫌耷唔借錯失筍刁

咁一個禮拜後,沃爾瑪創辦人沃爾頓亦搵佢幫手,想借錢將業務發大搞,仲邀請佢去遊車河兼巡視業務,但沃爾頓沿途掛住同自己隻狗玩,加埋又樣衰衰,於是佢又送多個檸檬出去。

過冇耐,又有一間叫Itel公司借錢,呢間寫字樓豪到不得了,坐擁高層靚景,對正三藩市地標金門大橋,咁佢心諗今趟實冇走雞啦,就借500萬美金畀Itel,點知間公司竟然6個月後極速破產,佢5球即時灰飛煙滅!

債王話,錯過呢兩單超級筍刁兼要輸錢後,就告誡自己唔好睇門面,要注重內涵,不但將摩通創辦人摩根金句「借錢畀人唔係睇佢有幾多錢同幾多樓o架!」立為座右銘,更自己office掛起摩根幅相警醒自己。所以呢,後生仔戇居唔緊要,連戇幾鑊都冇問題,戇戇可能仲發呢!

李華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24

向老父借錢併凱擘 蔡明忠650億搶電視霸主

2010-10-28  NM




延宕1年多的富邦蔡家併購凱擘的交易,預計本週拍板定案。這筆交易一旦完成,不但富邦蔡家將在有線電視系統台稱王,富邦金董事長蔡明忠也將一圓媒體數位王的大夢。

本刊調查,蔡明忠不僅忍痛加價百億,以天價逾650億元交易;為湊齊款項,蔡明忠與弟弟蔡明興不但向銀行舉債500多億元,回家向父親蔡萬才求援,准予動用蔡家百億元資金付自備款,到了最後關頭,還得向父親開口借5、6億元,補足差額。

蔡明忠 小檔案

年齡:54歲

家世:為富邦集團創辦人蔡萬才長子;富邦家族以49億美元財富名列《Forbes》雜誌2010年全球第166大富豪。

家庭:妻蔡陳藹玲、育有2子2女

學歷:美國喬治城大學法學碩士

現職:富邦金控董事長、台北富邦銀行董事長、台灣大哥大副董事長

富邦蔡家揮軍有線電視本月底前可望達陣。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週一(二十五日),就富邦蔡家為主的大富媒體與有線電視系統台第一大凱擘的併購案,徵詢產官學界,會中無人表達反對意見;待NCC委員會本週三拍板通過,全案再彙公平會、經濟部投審會後,即可底定。

應允NCC 八條件

這 樁由富邦金董事長蔡明忠為主要買家的併購案,原是一年前的交易,當時總價五百六十億元,創下史上最大的有線電視系統併購案,而富邦金旗下台灣大投資的台灣 固網五十四萬收視戶,若加上凱擘一百一十萬收視戶,市占率超過三成三,將獨霸市場,因而備受矚目,引來各方主管機關關切,使得此案一波多折,一延再延。

為了早點完成交易,蔡明忠同意「割地賠款」。NCC十月六日洋洋灑灑開出一長串清單,要買家同意,交易完成後要調降有線電視收視費、五年內達到有線電視數位化普及率五○%,及保障凱擘工作權等八大條件,蔡明忠通通答應。

也就是說,併購凱擘後,富邦蔡家還沒賺錢就得先賠錢。初步估計,每年收視費用損失至少億元起跳,另外還得負擔數十億元數位化成本;此外,富邦蔡家必須以台灣大與凱擘二套人馬各自經營有線電視版圖,經營成本不減反增。

兄弟說服 父資助

本 刊調查,一向算盤撥得精的蔡明忠與弟弟、台灣大董事長蔡明興,為免夜長夢多,任賣方凱擘加價百億元,總價由一年前的五百六十多億元,調高到六百五十億到六 百八十億元間。為湊齊這筆天文數字,兄弟倆得登門向其他銀行伸手借錢,共同向銀行團借貸五百二十四億元,每年得扛十億元的貸款利息。

知情人士說:「包括開發工銀、台新銀、匯豐銀等,都排隊要借錢給蔡家,這幾家銀行都認為,蔡家可以買成,今年的業績與年終獎金,就靠這筆囉!」

非但如此,蔡明忠與蔡明興還聯袂向父親大人尋求奧援。儘管事業上,蔡家二兄弟已獨當一面,但蔡家財務大權還是掌控在蔡萬才手上。除了舉債,蔡明忠兄弟為籌措自備款,不斷向父親說明經營電信與電視霸業的決心,蔡萬才才允諾動用蔡家百億元資金。

「蔡家兄弟雖向銀行借錢,到了最後關頭,差個五、六億元,還是得向爸爸(蔡萬才)開口借錢。蔡萬才看他們兄弟只差臨門一腳,因而慷慨解囊。錢的部分都OK啦,只差等主管機關點頭!」親近蔡家友人說。

蔡萬才是二個兒子的風控長,在他們猛踩油門時,父親才會適度的踩煞車。蔡萬才常告誡兒子:「日本人有句俗話說,過石板橋也要敲三次(台語),才會走上橋,比較踏實。」

併購凱擘 頻碰壁

而這次蔡家父子同心,要併購凱擘,一切源於蔡明忠所提的數位匯流大夢。

富邦蔡家一九七九年從保險起家,先後跨足銀行、電信、寬頻事業及有線電視,對富邦「大董」蔡明忠而言,若能將三者加以整合,在電腦、手機與電視三個螢幕同時提供通訊、視訊與寬頻上網服務,達成數位匯流,才能把餅做大,屆時專營單一業種的公司哪能與富邦為敵。

四年前,蔡明忠有過一次圓夢的機會。當時,東森集團前總裁王令麟賣出東森媒體科技,蔡明忠輸給美商凱雷集團,凱雷以總價四百六十億元買走,更名凱擘。這讓蔡明忠十分扼腕。

去年,換凱雷在巿場上兜售凱擘,蔡明忠見機不可失,九月間大舉宣布,富邦金旗下台灣大以總價五百六十餘億元併購凱擘。然而,一年多來,買賣過程一波三折,好幾次幾乎瀕臨破局,讓蔡明忠、蔡明興二兄弟快要抓破頭皮。

其中,最關鍵的是NCC死咬著黨政軍條款不放。儘管黨政軍條款將修法放寬,但NCC堅持修法前,台灣大因大股東富邦金有台北巿政府的官方持股,併購凱擘一案不得過關。

為此,蔡家今年初想出「借殼」解套的招式,台灣大將凱擘資產「暫放」蔡家另外成立的私人投資公司,雙方約定附買回條款,待黨政軍條款修法放寬後,蔡家私人公司再將凱擘賣回台灣大,而「暫放」期間,凱擘營收併入台灣大帳上。

NCC初步同意此一構想,但案子提到金管會,卻踢到了鐵板。金管會擔心有掏空資產之嫌,不肯點頭,使得此併購案動彈不得,拖到今年六月底的交易合約終止日,仍過不了關。蔡家因此氣得破口大罵:「小小金管會管太多。」

賣方另洽 尹衍樑

蔡家焦頭爛額應付官方之際,賣家竟悄悄加價。凱雷認為,雙方的買賣條件是過去六個月平均EBITDA(稅前息前折舊攤提前獲利)十一倍,而凱擘去年下半年績效不錯,EBITDA有增加,因此,總價喊高百億元。

蔡家認為,凱雷漫天要價,一度想放棄不玩了。眼看蔡家猶豫不決,賣方凱雷打算六月底一到期就不再與蔡家續約,七月初另尋買家,轉與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等接觸。

優先議約 做協商

經營中國賣場通路大潤發賺到大錢的尹衍樑,評估有線電視是媒體通路,金流穩定,值得投資。「尹老闆按照蔡家的價格,只是,以六成的現金加四成中國大潤發的股票交易;或是,凱雷留下四成凱擘持股,雙方約定二年內可賣回給尹老闆。」知情人士說。

在得知其他競爭對手蠢蠢欲動後,蔡家兄弟擔心煮熟的鴨子讓它給飛了,只好對凱雷抬高的身價,忍痛買單,並提出一個與台灣大完美切割的買賣計畫。

七 月中旬,蔡家兄弟趕緊上門遊說凱雷,協商由蔡家與凱雷各出八成與二成的資金,成立大富媒體公司,由大富為併購主體,以現金買下凱擘八成股權,總交易金額逾 六百五十億元;蔡家誠意十足,付出約八十億元的頭期款,順利拿下為期八十天(至十月八日截止)的優先議約權,凱擘則同意讓蔡家以凱擘資產為擔保向銀行借 貸。

雙方還約定,若期限截止仍無法過關,蔡家兄弟需賠償二千萬美元;相對的,期間內,凱雷轉賣給其他高價搶進的買家,凱雷也要賠償蔡家。

儘管十月八日已過,併購案仍卡在主管機關,但對於NCC本週審議結果,「買賣雙方都很樂觀,加上尹衍樑同時角逐競標中嘉案,凱雷擔心有資金排擠效應,因而,決定先與富邦蔡家繼續協商。」了解內情人士說。

大將請辭 轉台固

錢的問題解決後,就剩下人的問題。

蔡 家自二○○三年聘任張孝威為台灣大總經理,但在併購凱擘一案上,張孝威有不少意見。知情人士說:「蔡家與凱雷簽定的合約裡,即明定一旦合約成立,至今年九 月合約到期為止,台灣大不與張孝威續約。」合約尚未正式成立,今年十月一日,張孝威果然「請辭」,並「高升」為台固副董事長。

NCC對蔡家開出的8大條件

1. 不准富邦購買東森電視,以避免富邦在有線電視產業垂直整合。

2. 3年內不能跨足經營新聞台、財經台,不能擴增momo電視購物台。

3. 富邦蔡家併購凱擘後,必須調降有線電視收視費。

4. 5年內達到有線電視數位化普及率50%。

5. 富邦不得阻止有線電視頻道上架到中華電信MOD。

6. 未來NCC發放數位無線電視頻道執照、業者設立30個數位頻道時,也不能阻止頻道業者上架到無線數位電視台。

7. 凱擘併購案主體公司大富媒體與台灣大哥大之間,不能有董監事相互指派情形。

8. 完成併購後須保障凱擘公司員工工作權、及收視戶權益等。

蔡明忠買凱擘大事記

2009.9.16 台灣大哥大宣布以568億元併購凱擘,取得110萬有線電視用戶,意圖成為市場龍頭老大。

2009.9.17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要求釐清代理頻道數超過1/4、用戶數碰觸1/3門檻、是否觸犯黨政軍退出媒體條例等問題。

2010.4 NCC以北市府握有15%富邦金股權,併購案恐觸犯黨政軍退出媒體條例為由,暫緩同意併購案。

2010.7 蔡明忠兄弟改以私人投資公司大富媒體的名義收購凱擘,避開黨政軍持股問題。

2010.9.29 NCC審查,確認大富媒體無黨政軍持股。

2010.10.6 NCC決議,因併購案攸關有線電視產業未來發展,須再上網公告,徵詢各界意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01

台灣最會借錢的製片人 「賽德克.巴萊」幕後推手


2011-10-24  TWM




黃志明:

每個案子 都是一段不同的人生!

「賽德克‧巴萊」不能沒有魏德聖,魏德聖不能沒有他。

隨著「賽德克.巴萊」上映,很多人認識了這位「全 台灣最會借錢」的製片人,他是黃志明。

撰文‧鄭淳予

首周末票房一億元、第二周二億元、第三周二億六千萬元、第 四周上看三億元……,「賽德克.巴萊」製片黃志明在迷濛細雨中,點了一支菸,隨著電影上映,他結束奔走借錢的生活,卻又陷入另一個算錢的日子。

「其 實(票房)是比預期中慢了點。」濃眉虎目的他垂著眼皮,彈了一下菸灰,距離上下兩集十五億元票房的回本還有一大段距離,走出誠品一樓大廳,看著外頭的雨, 黃志明陰鬱的心情寫在臉上。

「賽德克.巴萊」再創魏德聖導演生涯高峰,也讓多位素人演員暴紅,但回想起那段調頭寸的日子,黃志明心情卻是五 味雜陳。「每天從兩三百(萬元)到一兩千(萬元)都有,就是當天都要借的錢,就這樣過了一年多。」「賽德克.巴萊」籌備到開拍的一年四個月中,借錢似乎成 了黃志明的「日常生活」;其實,一開始連他自己都懷疑,「我覺得,應該撐不過一個月就要停工。」耐著性子 ﹁算價格﹂給投資人聽黃志明的想法其來有自。他看到魏德聖為了搭建霧社街場景,能用的資金幾乎都砸下去,黃志明只好硬著頭皮,向劇組中執行製片的媽媽借 錢。他還記得,那是為「賽德克.巴萊」借的第一筆錢,兩百萬元。

「到最後借最大的金額,是我向郭台強一開口就說:『我要向你借五千萬元。』 在拍「賽德克.巴萊」的過程中,我每天都在成長,尤其是借錢這件事。」黃志明大笑:「不過,借錢這件事情不用去學。」談到這段彎腰低頭借錢的日子,黃志明 承認自己「選擇性失憶」。他苦笑著說:「我可能為了還一千萬元,借了五千萬元進來還這個一千萬元,就是不斷地有這些消耗的債,大債、小債這樣子,我沒有選 擇的餘地,就只能想辦法弄到錢。」到底黃志明借錢的訣竅何在?「通常我都是很誠懇地去向人家借錢啦!」說完,黃志明自己大笑了幾聲,又接著說:「但是沒人 有義務要借你錢啊,別人不投資你,你可以怪他沒有眼光或評估錯誤;但不借你錢,完全不需要理由。」要談投資,黃志明就必須把價值換算成價格,耐著性子把普 通股或特別股算給投資者聽,把每一股能回收多少錢說個清楚。

「『賽德克.巴萊』的台灣票房預估可以有八億元。」「怎麼可能有八億元?我覺得 頂多六億元!」類似這樣空無基礎的議價對話,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在黃志明與投資老闆的談判桌上。資方的「不識貨」,也總是激怒一旁的導演魏德聖。

「其 實他內心也生氣,但每次我一對人家發完脾氣,他當天晚上就會去道歉,要求從頭再聊。」魏德聖說,他後來知道黃志明的「善後」動作,既難過也自責。

但 讓黃志明最受挫的,竟是對朋友的不捨。開拍一個月後,黃志明覺得差不多快斷炊停拍了;此時,一位朋友以公司名義借四千萬元給他,幫劇組打一劑強心針,但這 位朋友也背負來自公司的壓力。

挺魏德聖 只為了﹁浪漫的想法﹂「二○一○年,農曆六月三十日晚上十一點多,我接到一封簡訊。他說,明天公司要查帳,他二十年建立的信用,即將毀於一旦,明天是鬼門 開,也是他的忌日。我看到那則簡訊,馬上打電話給他,講到兩個人都痛哭流涕,可是我還是還不出錢來,因為那真是太大一筆錢,我一下子根本還不了。」事過境 遷,黃志明透露,朋友現在還在那家公司工作,錢也已經還給他;但那段狼狽的日子,他只想從腦子裡徹底移除。

對黃志明賣命籌錢拍片,外界視為 「挺」魏德聖,他笑說:「其實這件事王偉忠在逼我回答,媒體也在逼我回答,到底我為什麼要去……,他們都用﹃挺﹄魏德聖,其實我們都是成年人了,不會隨便 因為別人的一句話就感動,只是覺得這個案子值得做,就是該去拚吧,歸根究柢就是一個浪漫的想法,要不然,我怎麼去跟魏德聖搞這﹃攤﹄呢?」事實上,黃志明 和魏德聖的互動很有趣。「賽德克.巴萊」開拍前一周,在北市南京東路辦公室頂樓,魏德聖為「賽德克.巴萊」召開誓師大會,對所有劇組人員精神講話,但黃志 明卻沒參加。魏德聖曾說,他總是搞不清楚黃志明是在擺爛,還是另有想法,黃志明笑著說:「如果我們要拍五、六億元的電影,口袋都沒錢,你說我要跟著他一起 衝嗎?當然要拉著他啊!他講什麼事情,我當然要賴皮啊!」堅持到底 用自己的語言說自己的故事吐槽歸吐槽,黃志明總在關鍵時刻出現,魏德聖就說:「黃志明每次都這樣,在臨門一腳的時候,他就會出現,把那個東西給定下來。這 是讓人很生氣,可是又感謝的一個點,就是……,我不知道,很複雜。」黃志明自一九九五年第一次踏入電影製片工作,就再也捨不得離開。「電影有一種獨特的魅 力,每一個案子都是一段不同的人生,你可以去開發,也可以經營。」聽過無數導演喊卡、見證一次又一次的殺青、看著一起奮鬥的夥伴離去,黃志明始終捨不得走 下自己的戲台,走回妻兒期待的正常生活。

被工作與家庭拉扯多年的黃志明,有好幾度心生離開的念頭,他不只一次對自己說:「再撐一下!再試試 看!」最後,夫妻兩人還是分居。「有時我也會想,這犧牲好大哦!」黃志明的視線焦點停在遠方,「但久了,你還是習慣了。」黃志明透露,自己非常喜歡一部美 國影集「黑道家族」。「裡頭的黑道大哥Tony Sopranos每天一出門就是要喬事情,但在家和兒女妻子的相處都有問題。有時候要做很狠的事情,有時又要扮龜孫子。他的形象,就像一個製片的真實人 生。」說著,黃志明又笑個開懷。

「今天我們所做的、被覺得是夢想的,其實只是瞎打誤撞的過程。」說穿了,面對中國電影市場,黃志明挺直腰 桿,和導演魏德聖站在同一陣線,為的只是爭一口氣;「即使借錢很辛苦,但用自己的語言說自己的故事,這是我們另外一個不能說出來的志氣。」黃昏的敦化南路 與安和路口,人群在細雨中熙來攘往,駐足屋簷下的路人,聊著昨晚才看過的﹁彩虹橋﹂。黃志明在菸霧裡,眼中透出一絲光亮。他會繼續和導演魏德聖,一起見證 下過雨後的彩虹。

黃志明

出生:1962年

現職:台灣電影製片

經 歷:金馬影展工讀生、《影響》雜誌編輯

學歷:東海外文系

家庭:已婚,育有一子

黃志明製片代表作年表

時 間 片名 重要成績 發行公司 導演 預算2002 雙瞳 好萊塢電影公司首次在台製片╱全台票房約6000萬元╱台灣年度華語片票房冠軍 美國新力哥倫比亞 陳國富 約2億元2006 詭絲 2006坎城影展正式觀摩片╱全台票房約4000萬元╱台灣年度華語片票房第三 中環 蘇照彬 約2億元2007 不能說的祕密 全台票房約4000萬元╱台灣年度華語片票房第三 博偉 周杰倫 約6500萬元2008 海角七号 全台票房約5億3000萬元╱台灣年度華語片票房冠軍 博偉 魏德聖 約5000萬元2011 賽德克‧巴萊 台灣本土電影最高製作成本 果子╱中環 魏德聖 約7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