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十三五關註川滇棄水難題 四川水電曾一年流失近30億

“大家知道現在棄水、棄風、棄光現象比較嚴重,我們“十三五”規劃要著力解決現在電力系統運行當中存在的問題。”這是國家能源局總工程師韓水在11月7日接受媒體提問時回答的。

當天上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下稱《規劃》),其內容涵蓋水電、核電、煤電、氣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各類電源和輸配電網。《規劃》是中國“十三五”電力發展的行動綱領,是編制相關專項規劃的指導文件,是布局重大電力項目的重要依據。

《規劃》在談及水電的發展時說,堅持市場化消納機制,基本解決四川、雲南水電消納問題。強化政策措施,新建項目應提前落實市場空間,防止新棄水現象發生。

棄水導致四川水電一年流失30億元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有關雲南、四川的棄水問題,已經引起了主管部門的關註。比如,2015年5月15日,國家能源局官網公布的《水電基地棄水問題駐點四川監管報告》顯示,四川2014年全年調峰棄水損失電量96.8億千瓦時,占豐水期水電發電量的14.93%。記者根據當時國內水電平均上網電價3毛錢來計算,這相當於一年白白流失了近30億元人民幣。

四川是中國的水電大省,記者從四川省政府在10月出臺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和規範水電建設管理的意見》(下稱《意見》)註意到,近年來,四川電力需求增長緩慢,外送通道建設滯後,水電消納矛盾日益突出。

“十二五”期間,四川新增水電裝機3689萬千瓦,截至2015年底,全省水電裝機已達6759萬千瓦,水電年發電量2640億千瓦時。

為緩解水電消納矛盾,根據《意見》,將嚴格河流規劃審批權限。其具體內容有:主要河流水電規劃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審批,其余河流水電規劃由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負責會同有關部門審批;暫停省級河流規劃審批,“十三五”期間,除國家管理的主要河流外,暫停省內其他河流水電規劃審批;未編制河流水電規劃或與河流水電規劃不符的水電項目,不得審批核準建設。

《意見》還表示將“嚴格控制水電項目核準”。其具體內容有:“十三五”期間,除具有季及以上調節能力的中型(單站裝機容量5萬千瓦及以上,30萬千瓦以下)水庫電站和以航運為主的航電項目外,四川省其余中型水電項目暫停核準;除具有航運等綜合利用為主、兼顧發電的項目外,其余小型(單站裝機容量5萬千瓦以下)水電項目全面停止核準建設;已發布水電工程建設征地範圍內停建通告的,依法解除;已建成的中小型水電站不再擴容。

“十二五”以來,隨著水電裝機快速增加和省內外用電需求持續下行,四川省電力供大於求矛盾日益突出,從2012年開始,棄水問題逐漸凸顯,2012-2015年四川電網水電棄水電量分別為76、26、97、102億千瓦時,其中2015年棄水電量約占水電發電總量的3.96%。

對四川省日益突出的水電“棄水”現象,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副總經理陳雲輝在2月25日的一次新聞通氣會上介紹,四川水電棄水的成因主要體現在水電發電特性與用電負荷特性不匹配、水電集中投產與省內用電需求增長不匹配、水電大範圍配置消納需求與省外接納意願減弱不匹配、外送通道建設與水電發展不匹配四個方面。

其中,“水電集中投產與省內用電需求增長不匹配”的具體表現是:“十二五”四川水電投產3976萬千瓦,年均增長18.6%,相當於每兩年多投產一座三峽電站。受宏觀經濟和產業結構低端化、同質化帶來的產能過剩等因素影響,四川省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呈逐年下降趨勢,2011至2014年分別增長13.07%、4.53%、6.46%、3.81%,特別是2015年同比增長-1.1%。

“只靠電網企業自身的能力是無法解決棄水矛盾的,還需要政府、社會、企業及有關部門共同努力。”陳雲輝說。

水電消納困難的直接原因是電力產能過剩

和四川一樣,同樣為中國水電大省雲南同樣也面臨著棄水的困境。近年來,隨著小灣、糯紮渡等具有多年調節性能水電站的陸續投產,雲南電力供應從以往“豐盈枯缺”的季節性富余轉變為“常態性供過於求”。

來自雲南省工信委的統計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雲南省電源裝機快速增長,全省電源總裝機由2010年的3600萬千瓦增長至2015年的7915萬千瓦,5年間共計新增裝機約4300萬千瓦,年均增長率17%。其中,水電裝機已達5848萬千瓦,同比增長5.7%。

與電源裝機快速增長相反的是,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十二五”後期雲南電力需求增速放緩,電源開發建設與電力市場培育脫節情況較為明顯。

雲南省工信委電力保障處有關負責人此前介紹,2014年至今雲南經濟與全國一樣,經濟下行壓力繼續加大,內需增長動力不足,結構調整、化解過剩產能壓力大。雲南工業處於全國產品產業低端、運輸末端的格局一直沒有改變。

在裝機迅速增長和用電增速放緩的雙重壓力下,自2013年開始,雲南電力供應由季節性豐盈枯缺轉變為全年富余。2013年棄水電量為50億千瓦時,2014年棄水電量為168億千瓦時,2015年棄水電量為152.6億千瓦時。

在雲南省工信委電力保障處上述有關負責人看來,雲南水電消納困難的直接原因是電力產能過剩,深層次原因是電源大規模超前開發、集中投產,電源開發與用電市場不匹配,這成為促成電改的直接動力。

針對棄水問題,《規劃》指出,重點依托西南水電基地開發,建成金沙江中遊送電廣西、滇西北至廣東、四川水電外送、烏東德電站送兩廣輸電通道,開工建設白鶴灘電站外送工程,積極開展金沙江上遊等消納方案研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761

棄風、棄光、棄水:新能源“三棄”正持續惡化

一方面是國家大量鼓勵新能源替代,調整能源結構,另一方面則是新能源領域大量棄風、棄光、棄水。

“新能源‘三棄’正持續惡化。”3月30日,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徐小東說。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風電領域“棄風”問題由來已久,近一兩年來,棄光、棄水問題則日漸突出。

“天賜惠風夜夜棄!”第一財經記者此前在內蒙古采訪時曾了解到,距北京數百公里的內蒙古多個風電場,常常棄風停機——大量的風力發電機停止運轉,任憑北風呼嘯而去。

內蒙風電場。攝影/章軻

甘肅光伏發電場。攝影/章軻

“情況最糟糕的時候,上百臺風機都停了,只留下一兩臺運轉,以保證風場自身用電。”一位風電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說,“問題出在電網送出通道不暢。”

“2016年,風電棄風電量持續大幅增加。”徐小東說。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的統計數據顯示,全國棄風電量從2015年的339億千瓦時,增加到2016年的497億千瓦時,棄風率上升至約17%。

徐小東介紹,2016年,棄風現象發生在新疆、甘肅、內蒙古等11個地區,陜西首次出現棄風現象。其中,2016年棄風大幅增加的地區為甘肅、新疆和內蒙古,主要緣於當地消納能力不足,外送能力有限,而裝機規模增幅較大。

西北地區陽光充足,是近年來我國光伏發電的重要區域。但調查發現,2016年,棄光也主要發生在西北地區,棄光電量由2015年的49億千瓦時增加到2016年的70億千瓦時,棄光率提高了6個百分點。

其中,新疆、青海全年棄光電量增量較大,主要也在於當地消納能力不足,外送能力有限,而裝機規模增幅較大。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的調查發現,2016年,棄水主要發生在四川、雲南兩省。而這兩個省是我國水電較為發達的區域,資料顯示,金沙江流域規劃的水庫總庫容將達到徑流量的83%,長江上遊地區水庫總庫容將達到河川徑流量的61%,均超過國際公認40%的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警戒線。

調查發現,四川省2016年全年由於新增水電裝機容量超過系統增加的消納能力,且沒有新增外送能力,棄水電量進一步增加,約為14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約39%,創近5年新高。

雲南全年新增水電裝機容量與新增外送能力基本匹配,但由於雲南用電量負增長,新能源裝機及發電量增長較快,擠占水電發電空間,預計全年棄水電量與2015年相比會略有增加。

另外值得關註的問題是,按照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到“十三五”末,我國在運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機組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機組總數達到世界第二。國家核安全局23日公布的資料顯示,我國現有35臺運行核電機組、21臺在建核電機組,在建核電機組數量世界第一。

但在核電發展勢頭強勁的同時,我國“核電利用小時數低”的問題也同樣存在。

田灣核電站1號機組外景。攝影/章軻

“利用小時數偏低的核電機組主要分布在遼寧、海南地區。”徐小東說。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的調查發現,遼寧全年核電利用小時數4982小時,同比下降833小時,核電消納問題突出。原因是近年多臺核電機組陸續投產,電網調峰困難導致核電難以消納。“目前,遼寧紅沿河核電站二期兩臺機組正在建設中,倘若核電消納問題不解決,新機組投產,‘棄核’問題將更加嚴峻。”

2016年,海南全年核電利用小時數5775小時,同比下降1819小時。

徐小東等專家對記者表示,新能源是我國發展速度最快的電源,風電與太陽能發電裝機規模雖均已達到世界第一,但裝機占比仍低於一些發達國家,發展空間仍較為廣闊。

但專家們同時表示,由於布局相對集中導致棄風、棄光現象愈加嚴重,已經對新能源的可持續發展產生嚴重影響。考慮到近期主要棄風、棄光地區自身消納能力增長緩慢,跨省消納難度較大,調整開發布局是效果較好的應對措施。“國家能源主管部門已經著手限制棄風、棄光嚴重地區新能源開發建設。”徐小東建議,2017年,對於棄風電量超過10%的地區、棄光電量超過5%的地區,不核準下年度新能源建設規模,這些地區要優先提高存量新能源裝機的利用率。

此外,加大中東部及南方地區新能源開發力度,原則上對這些地區不設置建設規模上限。統籌送受端需求、電網調峰能力等因素,配合“三北”地區跨省跨區外送通道建設,進一步加大棄風、棄光嚴重地區新能源外送規模。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還建議,2017年宜加快建設川渝第三通道,如在汛前投產可減少四川棄水電量,同時加快四川、雲南水電外送,明確水電外送通道落點地區。抽水蓄能電站投資布局宜向非化石能源消納困難的“三北”地區傾斜,推進儲能技術的商業化應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846

國家能源局:一季度全國各主要流域水電基本無棄水

 

3月14日,國家能源局發布一則消息稱,截至3月底,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62222萬千瓦時,占全國規模以上電廠總發電裝機容量的36.5%。

根據消息,1-3月全國水電發電量193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6%,全國各主要流域水電梯級運行正常,基本無棄水。

這是中國近年來努力的結果。近年來,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迅猛,有效緩解了能源供應緊張局面,對於優化全國能源結構、推動能源轉型起到了積極作用。但由於種種原因,對於清潔可再生能源如風光水能源的“三棄問題”也較為突出,“三棄問題”飽受詬病。不過,國家對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力度不減。

比如,2018年1月24日,國家能源局在京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會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誌鵬稱,“特別強調一點,在2018年進一步明顯減少棄水棄風棄光電量,到2020年在全國範圍內有效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

梁誌鵬在會上還稱,2018年,國家能源局將主要抓好《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實施方案》的落實,並且研究進一步強化加大清潔能源利用的措施。總的原則是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用改革創新的辦法來解決清潔能源消納的問題。

2017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的《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完善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機制,充分發揮電網關鍵平臺作用,加快優化電源結構與布局,多渠道拓展可再生能源電力本地消納,加快完善市場機制與政策體系等,到2020年在全國範圍內有效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

“水電的發展還有很大的潛力。”國家能源局“十二五”電網規劃專家組成員曾德文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說,“作為可再生能源,國家當然要大力支持。”

根據中國此前出臺的《水電發展“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下稱《水電規劃》),“十三五”期間,水電建設投資需求約5000 億元,其中大中型常規水電約3500億元,小水電約500億元,抽水蓄能電站約1000億元。

其中,西部的四川省、雲南省、西藏自治區是常規水電建設的重點區域,水電建設投資分別達到1800億元、1000億元、300億元;山東、浙江、安徽、福建、河北等省建設投資規模均超100億元。預計常規水電單位千瓦投資在1.3萬元以上,抽水蓄能單位千瓦投資7000元左右。

水電建設和運行期間還將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增加大量的稅費收入。《水電規劃》稱,初步測算,“十三五”期間新投產水電運行期年均稅費可達300億元。此外,電站建設對改善當地基礎設施建設、拉動就業、促進城鎮化發展都具有積極作用。

但業內人士指出,在水電開發建設過程中,要堅持生態優先,註重統籌流域幹支流開發與生態保護,落實科學有序開發大型水電、嚴格控制中小水電、支持水電扶貧的要求,重視移民安置和庫區發展,不斷完善移民安置政策和水電開發政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0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