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Facebook描繪的未來:紐帶創造價值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1107111444181/

 美國Facebook用戶數約為1億5000萬人。在近半數國民使用Facebook的美國,企業使用Facebook進行營銷的案例隨處可見。下面將介紹從品牌塑造到電子商務的豐富多彩的使用實例。 

「2008年,整個汽車行業好像陷入了混沌狀態。」 

美國福特汽車社會化媒體負責人斯科特蒙蒂(Scott Monty)回顧了當時的情形。被稱為「三巨頭(Big Three)」的美國通用汽車(GM)、美國克萊斯勒和福特的首腦人物毫無例外地不得不參加國會聽證會,並且還要回答那些關於經營不振的毫不留情的提問。 

 

美國福特汽車在「嘉年華」推廣活動中,發佈了各行業普通人試駕的視頻。結果,在播出付費廣告前就獲得了近60%的消費者認知度。


不過,與懇請政府提供財政支持的GM和克萊斯勒不同,福特僅僅是為避免負面影響而希望獲得政府的產業支持。但是,通過新聞媒體看到這些公司的管理層在國 會受到嚴厲盤問的眾多觀眾,卻認為福特也和另外2家公司一樣都在懇請獲得政府的救濟。「為了想法設法化解公眾的誤會,福特開始積極發揮社會化媒體的作 用」,斯科特蒙蒂表示。 

福特的做法很簡單,那就是在Twitter和Facebook上搜索有關福特的類似誤解和偏見的言論,然後一一詳細地作出解釋以化解誤會。另外,在這一過程中建立的福特與消費者之間的良好關係在日後發揮了重要作用。 

目前,福特在Facebook網站創建的公司英文主頁「Facebook page」,如果再加上全球其他語言版本的主頁,關注人數將達到440萬人。 

2009年,新款「福特嘉年華(Ford Fiesta)」的推廣活動獲得了廣泛好評。福特將上市前的新車嘉年華分別交給稱為嘉年華代理人的100名用戶免費試駕,同時要求活動參加者在以 Facebook為代表的社會化媒體博客中不斷發佈試駕的感覺。而且公開推選在所有參加者中有影響力的博客作者,同時按照「去海濱」和「去購物」等主題分 門別類地將試駕的情形收錄到視頻中。 

有助於發展新客戶 

這並不是一場各界名流參加的試駕活動。而正是這些身邊的普通人參加的試駕,其視頻獲得了人們的熱烈反響。而對於參加者發佈的視頻和照片,普通消費者也可 以做出眾多評論,網絡社區規模不斷擴大。Facebook成為視頻和照片集中發佈的地方,作為社會化媒體的核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口口相傳的口碑讓推廣活動不斷深入,在打出付費廣告之前的階段,嘉年華的消費者認知度就已經達到了60%這一令人吃驚的數字。另外,13萬人為了第一時 間獲得經銷商售車的消息而登記了郵件地址。而且,登記郵件地址的83%用戶以前都沒有乘坐過福特汽車,近30%為25歲以下的年輕人。這是利用社會化媒體 發展新客戶取得成功的案例之一。 

福特於2010年也同樣實施了基於Facebook的營銷活動,提高了用戶滿意度。那是在Facebook網頁上舉行經過了全面改進的「Explorer」的新車發佈會。在那之前,新車發表一般會選在大型展會上,這次則顛覆了以往的慣例。 

福特這次採取的手法是,隨著發佈會逐漸推進,將新車的照片分批予以發佈,這種做法充分調動了消費者的興趣。新車發佈當天,負責該款汽車設計的設計師和技術人員等開始通過Facebook講述這款車開發過程中發生的故事,同時播放覆蓋新車的幕布一下子被掀開時的視頻。 

同一天,也是在Facebook上,福特推出了消費者能夠與福特總裁兼CEO艾倫穆拉利(Alan Mulally)以及技術開發人員進行交流的自由問答環節。這種用戶可以參與的發布會是傳統媒體無法做到的。 

「這種方式不是像傳統媒體廣告那樣自說自話地宣傳,而是能夠通過與客戶交流獲知客戶有哪些需求。Facebook將這變成了可能」,斯科特蒙蒂大大稱讚了Facebook的效果。 

8億人的交際圈將變成賣場 

  Facebook的優勢不僅限於構建和用戶之間的關係。另外,利用Facebook進行電子商務,也就是「Facebook commerce」在美國市場上也非常活躍。 

以前僅僅有一部分企業試驗性地推出了Facebook commerce,但自2011年以來,彭尼(J.C. Penney)和寶潔(P&G)等美國大型零售商和生產商也開始在Facebook上開設了店舖。 

其中,領先於其他公司,第一個推出Facebook commerce的是在全美國銷售禮品花束的美國1-800 flowers公司。2009年以來,在Facebook上增加了結算功能,從而建立了消費者不必離開網站就可以購物的體系。 

 
美國1-800 flowers公司是早在互聯網處於黎明期的1991年就已經建立了官方網站的老字號。1994年,美國AOL第一個推出了電子商務。而Facebook則是從2009年開始上線。


Facebook有一項可以用來向朋友發送生日祝福的功能。在朋友過生日時,向朋友發送「生日快樂」已經完全成了人人皆知的習慣。1-800 flowers公司認為,這樣的朋友關係紐帶非常適合進行禮品服務營銷。該公司認為,如果在Facebook上推出該公司的花束禮品,那麼就很可能爭取到 「想要贈送禮物」的購買者。 

在Facebook網頁上,從花束的選擇到配送地址的指定、信用卡信息的錄入等所有的購買步驟都和1-800flowers官方網站相同。該公司總裁 Chris McCain 表示,「我們所關注的關鍵詞是『SO(Social)、LO(Local)和MO(Mobile)』」。正因此如此,該公司將Facebook營銷放在企 業戰略的重要位置上。 

如果Facebook commerce全面展開,那麼對於現有的商業模式將會構成重大威脅。 

老品牌的年輕化 

  在Facebook這個新的營銷平台上,傳統品牌也在力爭實現年輕化。英國高級時裝品牌「巴寶莉(Burberry)」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例。 

 
老字號巴寶莉利用Facebook來迎合現代數字時代的年輕人,成功實現了品牌形象年輕化。


   巴寶莉於2009年開設了稱為「Ar t of theTrench」的、推廣主打商品Trench coat長風衣的專門網站。巴寶莉認為,「穿著Trench coat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所以決定拍攝世界各國人士穿著Trench coat的照片。在對抓拍的照片進行介紹的同時,嘗試和大家分享通過Trench coat穿著透露出的故事和時尚風格。 

  巴寶莉和著名的紐約時裝攝影師斯科特·斯庫曼(Scott Schuman)等人聯手,推出了抓拍的照片。另外,普通消費者也可以從世界各地上傳穿著Trench coat拍攝的照片,從而這項推廣活動就成為了用戶參加型活動。 

  在網站發佈的照片非常豐富,既有3歲左右的金發小女孩穿著巴寶莉Trench的抓拍照片,還有年輕女性穿著Trench coat走在去買東西的法國公路上的照片,這些照片都令人回味無窮。 

  所有的照片都安裝了Facebook的社交插件(Social Plugins)功能,可以點擊「真好啊!」按鈕,還可以進行評論。另外,照片可以一一放大,用戶既可以閱讀評論和查看「真好啊!」的數量,還可以和訪問者進行交流,這種方式讓大家興趣盎然。 

   Art of the Trench網站自2009年推廣活動開始以來,已經有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的用戶上傳了照片,網頁訪問量超過了1420萬次。推廣活動也大大推動了銷 售額的提高。由於在數字領域的大力投入發揮了作用,2009年巴寶莉的銷售額較上一年增長了7%。 

  這是一次極為成功的推廣活動。對此,據巴寶莉分析,這次活動的成功主要取決於將所有人的視線完全聚焦於唯一的Trench coat。傳統而簡潔的「巴寶莉Trench coat」形象,讓現代數字時代的人們印象深刻。 

全球企業的必備工具 

  不僅在Facebook非常普及的海外經常可以發現這些成功的例子,而且對於計劃推進全球戰略的日本國內企業來說,Facebook也成為了重要的營銷渠道。其中的典型就是運作優衣庫品牌的日本迅銷公司。

   在包含日本在內的12個國家和地區都有開店計劃的日本迅銷公司於今年2月開設了互動網站「UNIQLOOKS」,可以和Facebook聯動,用戶可以 上傳自己穿著優衣庫服裝拍攝的照片。迅銷會長兼社長柳井正高度評價了Facebook,「實名制使得用戶負責任地參加各項活動」。由於該網站支持包含日語 在內的8國語言,「來自未開店國家的投稿也很多,現在已經有約來自50個國家的用戶進行投稿」(優衣庫)。 

  美國諺語中有一句話「釣魚要到有魚的地方」。對於企業來說,Facebook完全可以稱得上魚群聚集的釣魚好去處。(記者:原隆、加藤靖子,《日經商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15

Facebook為什麼會到硅谷創業?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110744520943/'

羅家德

看 過《社交網路》這部電影的觀眾都會知道,Facebook創辦者扎克伯格曾就讀於哈佛大學,在哈佛時就創立了後來發展成為Facebook的社交網站,但 為什麼扎克伯格之後卻要來硅谷創業?別忘了,哈佛大學所在的波士頓128公路區也曾是與硅谷齊名的美國高科技產業兩大發源地之一,還曾在上世紀70、80 年代創造出過「波士頓經濟奇蹟」,但為什麼20年後,卻是硅谷一枝獨秀?

一些研究指出,這是因為硅谷是一個強健的複雜網系統。

複雜網系統就是一群異質而多元的節點(可以是個人、團體或組織)相互聯結而成,每個節點又同時扮演不同的角色 (比如個人可以同時是老師、投資者、好朋友、經理等等,組織可以同時是技術合作者、供應商又是採購商等等),所以每個節點也會通過多元的關係與其他節點聯結。

任何一個社會、經濟或地方產業網都是一個複雜網,但卻很少會是「強健」的複雜網。強健表現在當外在環境發生變化時,一個系統能夠很有彈性地改變其結構,從而生存下來。硅谷的強健表現在,它不是一個單一產業的網絡,像底特律的汽車業或華爾街的金融業,而是一個生發出多個新興產業的地方。同時它又經歷多次危機而都能復興,不像華爾街需要政府拯救,也不像128公路區會逐漸沒落。從最早的惠普、IBM的電子電腦業,到英特爾的半導體業,再到雅虎的網絡業,硅谷先後誕生了很多偉大的企業,在經歷了互聯網泡沫和金融風暴後的今天,硅谷雖然再次陷入危機,但又有Facebook、Google的崛起,更有蘋果的幾沉幾浮,硅谷總能創造出新的產業與新的增長點。

那麼強健的複雜網是如何煉成的呢?

首先,複雜網都是自我生發、自我演化而來的非正式關係網,絕不是規劃、設計,加上命令、控制得到的。

其次,它一定是分散決策而不是集中決策的,更是自我組織、自我產生秩序的,所以過多的控制只會減低它的強健性

再 次,這個自發產生的網絡如果是關係完全平等分佈的結構,則一些關係被移除就會使整個網絡崩解。反之,如果是高度層級分化的網絡,固然沒了上述的危險,但萬 一關係集中度高的節點被移除,則系統容易發生危機。所以一個強健的複雜網要有一定的集中度,不能太分散,但又要有多個集中點而非少數幾個集中點,才能分散 風險。

同樣的,平等網絡不容易將信息、資源傳播出去,當傳播的力道高過一個臨界值時才能傳播。反之,高度層級分化網絡則易於傳播,這個閾值幾近於零,但卻泥沙俱下,好的壞的都很快傳出去,比如疾病、錯誤概念、謠言等等。所以複雜網中如果有很多相對封閉的小團體,可以對壞的傳播築起防火牆,但小團體間又不能互不溝通,所以要有多個集中點作為「橋」,這有助於對傳播的有效控制。

還有,一個複雜網中的「食物鏈」要完整,而且鏈上各類功能的節點要有可持續性。否則,一次食物鏈上一個小環節的斷裂就可以使整個系統消失。

最後,一個複雜網要和外面的其他系統有效連結,這樣才能隨時與外界環境保持反饋過程,有效地對外界變化做出反應。

從這些過往研究的成果來看,硅谷正是一個強健的複雜網。首先它是一個完整的「食動鏈」,新科技研發及創業的各種功能都十分齊備,而且數量眾多,多元多樣,有10所大學,40個公立或私立的研發中心,180家風險投資,8000多家百人以上的企業,近5000家法律、會計等服務公司,329家職介所,700間商業銀行,以及47家投資銀行。這些組織組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使得創業得到快速而全面的支持,而且這些組織數量眾多,使「食物鏈」永不斷裂。

更重要的是,這些組織會自發地結合出各式各樣的關係,包括知識傳播、人力資源信息、教育培訓、財務投資、聯合研發、產品信息以及產業服務等等多元多樣的網絡。

這 種自發的結合,也自組織出多個「圈子」以及分散的決策。不但硅谷產業種類眾多,各有圈子,獨立決策,而且一個產業內,甚至一個產品內都會有好幾個圈子,比 如精簡指令集的電腦(主要代表是Sun的工作站),就有三個不同的戰略聯盟,今天移動商務的發展,又產生出蘋果與Google兩大系統,各攤自己的「圈 子」,相互競爭。

而這些壁壘看似分明的圈子間並不是老死不相往來,相反,一 些大的集中點扮演了各式各樣「橋」的角色,如斯坦佛大學、柏克萊加大、聖塔克拉製造商團體,蘋果、惠普、IBM、思科、快捷半導體、英特爾(這些大企業不 但戰略聯盟眾多,而且培養了大量的創業者)都是大的集中點,大學的講座與學術會議,風險投資的各類聚會都產生聯結關係的效果,使得這個網絡中有相當多的集 中點,多元多樣,增加了它的強健性。

所以在硅谷,不但新創的高科技公司如雨後春筍,小型企業四處林立,而且公司與公司間往往結為策略聯盟,甚或形成網絡式組織,以共同研發、生產、營銷新產品。

城市規劃學者薩克森妮亞曾比較硅谷與128公路區的特質,指出幾點不同。

其一,兩地企業的治理機制不同,一個是以網絡為主的,一個卻是以層級為主的。一如開放系統的計算機網絡擊敗了封閉系統的大型主機,硅谷的開放系統網絡式組織擊敗了128公路區的封閉系統科層組織,薩克森妮亞分別稱硅谷為競爭和共享,而128公路區則是獨立和科層。 比如,惠普維持了相當數量的外包供貨商,惠普與外包商之間的關係不僅在於合作生產,交換市場信息而已,更擴大於管理、財務上的支持,技術的相互公開,以擬 定共同的發展計劃。惠普就維持著與3Com、Octel以及Weitek 等公司的策略聯盟關係,有的是為了共同開發新市場,有的是為了共同研發新產品。 與Weitek的合作研發,惠普提供先進的光罩設備以提高 Weitek芯片的速度,卻冒著技術擴散出去或對手採用相同芯片的危險,而允許Weit-ek出售惠普所無法採購的多餘產量(約佔三分之二)。惠普甚至把 網絡式組織的管理原則帶入公司之內,讓集成電路與印刷電路板分別成為半自立的單位,不置於一個權威之下進行內部交易,而令其自由地與其他公司競爭惠普內部 的業務,這種內部組織方式與「層級」概念大相逕庭。

相反,波士頓的王安電腦公司、美國數字設備公司(DEC)等則保有了美國東岸大公司的商業作風,主要的研發都在自己公司內部,零組件也儘量在公司內生產,一個公司會盡力將產品線從上游到下游垂直整合在一個科層體系下。

其二,在都市設計上,波士頓有十分明顯的市中心與市郊之分,而舊金山的灣區則是多中心的。128公路區就在波士頓郊區的森林海中,高科技公司則有如海中孤島,各公司間的聯繫以及和市中心的交通都十分不便,以至於DEC自己有機場,用直升機從事地區交通。硅谷所在的南灣區則採分散式城市設計,每一個城市,帕洛阿爾托、山景城和聖何塞,都有自己的商業區、住宅區與工業區(無煙囪工業),而沒有明顯的市中心。這種分散式設計有助於各企業建立更多的聯結。

其三,在日常生活中,128公路區的社交生活一方面反映了同業間弱聯帶的缺乏,另一方面也加強了這種現象。波士頓地區是美國最古老的殖民地區,當地居民很多都是數代以來就住在那裡,經過長期的互動,小區意識很強,一個教會之內的教友們也有相互往來的傳統,所以下了班後的工程師經常往來的對象是鄰居、教友或親戚。128公路區的公司自給自足,缺乏公司間的往來,和當地小區也不甚兼容,所以員工的同業間人際關係大多限於公司之內。公司內員工的同歡會固然時而舉辦,但同仁間已無新的信息可供交換,而且下班後的話題,往往是足球或政治,不會涉及「公事」。與 128公路區「公私分明」的社交生活相反,硅谷的社交是「公私難分」的,它是一個新社區,高科技公司的員工多半是外來人口,與當地社區、教會甚少淵源,而 公司與公司之間的互動頻繁,使得公司員工與其他公司員工也互動頻繁,所以硅谷的工程師與經理人在同業間朋友很多,下班後和同業社交的機會也多,同業間談話 的話題往往是投資機會、科技新知以及市場趨勢等等。

薩 克森妮亞的比較分析是在複雜網研究流行之前,但今天從複雜網理論重新觀之,可以看出128公路區是一個不強健的網絡。它的網絡密度明顯太低,所以高科技創 業所需的「食物鏈」中錯綜複雜的關係網較弱,而且它的大企業不但不能成為集中點,扮演橋的功能,並自陷於封閉圈子之中,內部也是以層級治理為主。相反的, 硅谷從PC、到工作站、到電子商務、到今天的iPhone、iPad都是開放平台,也因此創造無窮的聯結機會。這些特質都使得128公路區的複雜網不強健,一旦電腦業發生重大結構變化,它就日趨沒落了。

Facebook的出走,說明128公路區的創新能力並不差,創造了未來產業的新亮點,但卻留不住這個亮點,任憑它跑到強健的硅谷複雜網中,才得以快速發展

(作者係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18

Facebook上市关系互联网未来 影响或超谷歌

http://news.imeigu.com/a/1322622360919.html

Facebook隐然已成为互联网新霸主

导语:目前,关于Facebook明年将要IPO的传闻可谓是尘嚣甚上,它到底是新一轮社交 网络泡沫爆裂的催化剂,还是业界的一剂强心针?今天,美国财经网站Investors.com发表分析文章指出,Facebook的IPO或许会带动一大 批社交网站的发展,这个领头羊也承载着社交网络领域的未来。

以下为文章全文:

如果其他新兴社交网站和互联网公司想要稳步发展的话,它们可能需要依赖Facebook首次公开招股(IPO)所打下的基础。此外,该社交网络界王者的IPO强劲表现或有可能激发更多社交网站上市。同时,它也许还会助推那些早已上市的社交网站的股价。

Facebook可谓是野心勃勃。据报道,该公司打算在2012年中进行IPO,其估值已高达1000亿美元。这几乎是惠普(微博)目前市值的两倍,惠普是全世界营收最高的高科技公司。此外,它还远远高出头号网络电商亚马逊(微博)860亿美元的估值。

“看 起来Facebook的估值情况似乎有点过于夸大了,但是当你考虑到,Facebook控制的美国在线显示广告市场份额比起其他所有互联网门户,比如雅 虎、微软(微博)和AOL加起来都要多,这么高的估值也就容易理解了,”美国风险投资公司Clearstone Venture Partners的董事总经理威廉·奎格利(William Quigley)说道,同时,奎格利本人并不是Facebook的投资者。

影响力或超谷歌

可能最能与Facebook比拟的公司就是谷歌。在该公司2004年IPO的时候,它的市值就已经达到230亿美元。而且谷歌的搜索广告业务非常成功,目前它的市值为1880亿美元。

虽然几乎所有的分析师都预计Facebook上市将会是一个重磅炸弹,他们却不确定Facebook是否也会成为整个市场的大利好。

“显然,Facebook IPO是最近十年来最令市场万众瞩目的IPO,”纳斯达克前任副主席,美国会计师事务所Grant Thornton高级顾问大卫·伟尔德(David Weild)戴维说道:“不过,Facebook也是一种反常现象。”

“它是社交网络股中的典型代表。这些社交网站正在进行着一种试验性质的商业运作,什么都去尝试并想看看到底哪些业务能够真正盈利。”

自从欧洲爆发债务危机以来,今年下半年IPO市场的火爆情况已经有所放缓。但分析家依然指出,无论市场条件如何,Facebook应该能够排除万难并于明年上市。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Facebook的IPO将会是一个重磅炸弹,”美国IPO投资咨询公司Renaissance Capital研究总监保罗·巴德(Paul Bard)说:“它是否会促使更多公司去上市,目前还不得而知。”

他还补充说道:“谷歌2004年的时候没有造成这么大的影响。”

奎格利表示:“一旦Facebook公开发行股票,它便能募集到庞大资金去收购其他企业,就像谷歌成功上市后所做的一样。”

自从社交网络领域出现以来,人们一直都对这些公司如何盈利存在着疑问。LinkedIn和其他一些类似公司的IPO有一些参考价值,但其实Facebook才真正是这个新兴行业的领头羊。

该公司正在大力提高广告销售收入,其用户的增长速度也可谓是盛况空前。现在,Facebook在全球已拥有约8亿注册用户,比起2009年底的2.5亿,它的用户数量有了一个飞跃。

但Facebook和其他私人公司一样,一直都对自己的收入目标和利润守口如瓶。尽管如此,虽然在公开市场上人们无法确认它的估值,可在私募基金那里,关于该公司的估值一直都是一个天价。

5 年前,当谷歌耗费16亿美元巨资去购买视频网站Youtube的时候,市场观察家们就表示惊讶无比。然后4年前,微软以2.4亿美元收购Facebook 1.6%的股份也令人们大跌眼镜,微软此举当时就令Facebook估值达到了150亿美元。Facebook最近获得的一笔投资是1月份高盛银行投出的 15亿美元,当时也使得Facebook估值达到了510亿美元。

据报道,Facebook今年营收有望翻番至40亿美元,人们还预计明年Facebook的营收将增加60%并达到64亿美元。

其他互联网创业公司也对IPO产生了极高的热情并抱有美好的幻想。可是,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互联网公司普遍表现不佳

目 前,LinkedIn和团购网站Groupon的股价均比首日收盘价跌去了38%。美国消费者点评网站Angie's List的股价也跌破了发行价的27%。此外,中国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社交网站人人网(微博)的股价下跌了79%。网络内容公司Demand Media也已较发行价下跌了69%。

“从这些社交网站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热衷于购买这些网站股票的客户大多只是在一开始有着3分钟的热 情。”美国IPO资讯网站IPOdesktop.com的总裁弗朗西斯·加斯金斯(Francis Gaskins)说道:“之后,他们的购买热情很快便消退了。没有一家公司能够稳定地维持盈利。”

尽管Groupon的营收有所增加,但该 公司的股价却持续在下跌,这是因为它一直在耗费巨资进行市场营销和扩张。并且,有迹象显示它虽然在快速增长,却仍然比不上竞争对手 LivingSocial。值得一提是,LivingSocial也已积蓄了不少力量,很有可能会在最近提交IPO申请。

此外,与Facebook有着紧密合作关系的社交游戏公司Zynga目前也正在谋划着高调上市。该公司期望能够募集到10亿美元资金,据报道,Zynga的估值约在150亿美元到200亿美元之间,而且该公司也期待着能够尽快上市。(漆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33

Facebook成美顯示廣告市場霸主 份額達17.7%

http://news.imeigu.com/a/1324021861031.html

北京時間12月16日下午消息,據美國營銷資訊網站Clickz.com報導,美國各大廣告公司、市場營銷機構及研究機構發佈的最新數據均表 明,2011年Facebook廣告業績非常突出,這家社交網站巨頭在美國顯示廣告市場的份額,已超過雅虎、AOL、MSN等門戶網站以及其他大型內容發 行商。

蠶食傳統平台份額

大型數字廣告代理公司AKQA媒體業務部門主管斯科特·西蒙茲(Scott Symonds)說:「Facebook絕對對雅虎、AOL及MSN形成了挑戰。」西蒙茲表示,Facebook平台營銷服務的魅力不僅在於其在全球擁有 的8億用戶,而且還在於它能夠向廣告主經常提供後續服務,令其與粉絲圍繞這個平台展開互動。

西蒙茲說:「業界存在一個『免費媒體』 (earned media)的概念,用以提升品牌知名度。我們不僅在自己的調查中看到了這個概念的積極影響,而且還從尼爾森的數據中得出了類似結論。我認為,雅虎、 AOL以及MSN等門戶網都擁有不錯的內容,他們目前都在尋求給這些內容注入更多分享功能,借此與Facebook展開競爭。Facebook的優勢暫時 十分明顯,連這幾家門戶網站也認同這一觀點。他們也試圖給其內容增加社交功能。」

數字媒體服務商Big Spaceship也體會到這種趨勢。Big Spaceship負責公司戰略的高管維克多·佩尼羅(Victor Pineiro)說:「具體到我們的客戶,我發現越來越多的媒體代理商合作夥伴將顯示廣告預算投放到Facebook。尤其是自Facebook推出 Sponsored Stories廣告服務以來,這種現象愈發明顯。這種廣告服務巧妙地將利用粉絲的社交圖譜,從社交性上推廣廣告。」

美 國廣告公司VML執行董事布賴恩·雅瑪達(Brian Yamada)對這種趨勢作出了更為細緻的分析。他也認同部分分析師的結論,即Facebook更多是搶走了原本計劃投放到電台、電視網絡以及報刊雜誌等 傳統平台的廣告資金,對其他數字內容發行渠道的衝擊力度並不是很大。雅瑪達說:「我的意思不是說,蘋果給了Facebook,門戶網站就沒得吃了。但我認 為,廣告投入肯定是圍繞用戶數量分配,人們現在在某些平台上花了許多時間。」

稱霸顯示廣告市場

上述公司的說法也得到了第三方 市場研究機構eMarketer所發佈的數據的支持。根據eMarketer最新調查結果顯示,2011年Facebook顯示廣告營收總額將達到38億 美元,比2010年增長104%。相比之下,雅虎、AOL以及MSN的顯示廣告銷售額(不包括搜索廣告)只實現了適度的同比增長。這三家公司的顯示廣告營 收增長幅度在5%至15%之間。

與此同時,eMarketer數據顯示,Facebook已成為美國顯示廣告市場的霸主,市場份額為17.7%,雅虎和谷歌分別以13.1%和9.3%排名第二和第三,第四和第五位的AOL和MSN的市場份額為4.9%和4.2%。

去年同期,Facebook在顯示廣告市場尚落後於雅虎和谷歌。五個星期以前,雅虎、AOL和MSN達成了史無前例的合作關係。在這項合作交易中,三家公司將對未售顯示廣告進行整合,藉以提高它們的利潤率,確保未售廣告的高價格,同時加強同廣告代理公司和廣告主的聯繫。

市 場營銷服務公司Extole社交媒體業務戰略顧問尼科爾·古德伊爾(Nichole Goodyear)說:「Facebook已經傷害了內容發行商。Facebook傷害了CNN、ESPN、雅虎以及其他主流內容發行商和門戶網站。我們 過去都在這些作為互聯網入口的網站投放廣告。雖然他們的網站仍然會有很多內容,流量非常高,但他們擁有大量未售廣告,影響廣告價格和供應曲線。結果,大部 分廣告主已將資金轉向Facebook的互動廣告。」

進軍移動廣告市場

彭博社週四報導稱,Facebook將於明年3月底推出移動廣告產品。一旦Facebook進軍移動廣告市場,這家公司可能發現谷歌已經在這個領域佔了先機。市場研究機構IDC週一發佈報告稱,谷歌目前在美國移動顯示廣告市場佔據主導地位,市場份額達到24%。

IDC 數據顯示,廣告服務商Millennial排名第二,市場份額為19%,蘋果排名第三,市場份額為15%。此前,蘋果曾是美國移動顯示廣告市場的霸主。佩 尼羅認為,Facebook應該不會在近期進軍移動廣告市場。他說:「在所有Facebook用戶中,超過40%是通過移動設備訪問該網站。所以說,這是 Facebook已經錯失的一個良機。」

鑑於Facebook今年在顯示廣告業務領域取得的突破性成績,這家社交網站巨頭明年能否會在移動廣告市場再創佳績?西蒙茲認為,無論是哪一種情況,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網站以及谷歌都會繼續給美國營銷市場帶來顛覆性變革。

西蒙茲說:「隨著我們圍繞社交媒體開發新技術,對社交媒體的認識越來越深入,我們會發現社交媒體不僅有潛力改變數字營銷的原有格局,而且還有潛力改變整個營銷市場的格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36

Facebook展示廣告業務營收超越谷歌

http://news.imeigu.com/a/1324340460180.html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20日早間消息,市場調研機構Enders Analysis週一發佈報告指出:Facebook在與谷歌「爭奪互聯網領域的展示廣告的戰場上正在逐漸佔據了上風。」儘管谷歌目前依舊是「互聯網廣告 的霸主」,該公司比Facebook在全球範圍內擁有更廣泛的影響,但是Facebook的廣告業務發展則更加充滿了活力,並且廣告的實際效果也更好,使 得該公司在廣告市場上的份額將在未來有機會進一步大幅度提升。

根據Enders Analysis提供的數據顯示,谷歌在2011年的展示廣告營收總額為15億美元,而預計到2012年這一數字將會上漲至25億美元。另一方 面,Facebook在2011年的展示廣告營收總額應該為35億美元,同時預計到2012年該數字將進一步上漲至53億美元。

儘管Facebook已經成為了展示廣告領域的第一位,但是谷歌的整體廣告業務依舊佔據著全球互聯網廣告領域的霸主寶座。谷歌在2012年的廣告營收將達到350億美元,其中90%將來自谷歌的搜索廣告業務。

展示廣告有眾多潛力有待挖掘

雖 然目前谷歌已經成功地將搜索廣告推向了市場,並且在該領域佔據了壟斷地位。但是展示廣告依舊有眾多潛力有待挖掘。根據谷歌的前CEO,現任董事長的埃裡 克·施密特(Eric Schmidt)的預測,展示廣告的市場總額在未來幾年裡有可能會增長到2000億美元以上。而根據Enders Analysis的報告預計:「儘管谷歌和Facebook的展示廣告業務都發展迅猛,但是各個公司對於展示廣告的投入重視程度依舊有限。根據 Enders Analysis預計,到2012年,全球各個公司在展示廣告上投放的資金比例將只佔其投放的總廣告預算的25%左右。」

目 前全球有4大互聯網展示廣告企業,其中包括了Facebook、谷歌、微軟(微博)以及雅虎。其中谷歌以及Facebook在影響力和展示廣告有效性方面 已經牢牢地佔據了統治地位。在每月獨立訪問用戶數量方面,擁有11億用戶的谷歌憑藉掌握了全球75%互聯網用戶的優勢輕易地擊敗了所有競爭對手。 Facebook的當前用戶數量為7.7億人,但是依舊在迅速增長當中。而在第三季度當中Facebook展示廣告的有效率增幅高達18%,而谷歌、微軟 以及雅虎的增幅總和僅為1%。

Facebook擁有推廣展示廣告的眾多優勢

Facebook的用戶平均每天會花費12分鐘登 陸Facebook,該數據較12個月之前上升了40%。而這一時間也幾乎是用戶平均上網時間的15%。而用戶在谷歌上所花費的時間約佔用戶平均上網時間 的10%。這或許也是為什麼谷歌在展示廣告市場份額中也位列第二的原因。

Facebook的「擴大影響力並提高用戶在線時間」方案成為了該 公司在展示廣告業務領域成功的關鍵。因此Facebook在這方面的營收增幅將繼續超越谷歌。而作為社交網絡也能夠給Facebook帶來展示廣告推廣的 諸多優勢,能夠有針對性地「組織和展開大規模廣告宣傳攻勢。」

而Facebook的另外一個優勢則是谷歌在社交領域的疲軟。Enders Analysis的分析師指出:「在目前的情況下,谷歌姍姍來遲的所謂的社交網絡服務Google+還是屬於小眾產品。」

Facebook 正在逐步開始向其他廣告商開放其展示廣告平台,並且將進一步通過一系列新產品來對其進行更新和改善,例如「有傳言稱Facebook將會在該公司一款最受 歡迎的手機應用程序上推出廣告業務」(應該會同時支持蘋果的iPhone以及搭載谷歌Android操作系統的系列手機產品)。但是這些彫蟲小技並不是超 越谷歌的關鍵。正如前面所述,整個展示廣告市場還十分分散和弱小,並且有很多成長的空間。Enders Analysis的分析師指出:「目前應該提升廣告商對廣告規模和有效性需求,以便讓廣告出版商更加依賴於這一到兩家互聯網巨頭的網絡流量,從而推動營收 的進一步上漲。」(林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10

騰訊高管:與Facebook洽談成立合資公司未果

http://news.imeigu.com/a/1325726709023.html

本報訊 (記者陽淼)騰訊昨日披露,其最重頭的基礎產品QQ客戶端的開放平台Q+已經達到千萬用戶的級別,即將推出3.0新版本。同時,為了扶持中小應用開發者,騰訊開放平台將對月收入10萬以下的應用免收分成費用。

騰 訊即時通訊產品線負責人殷宇昨日表示,為扶持中小應用開發者,騰訊將調整開放平台分成策略:月收入10萬元以下,騰訊不參與分成,所有收入歸開發者;月收 入10萬元-100萬元之間,騰訊拿30%,開發者拿70%;月收入100萬元-1000萬元之間,騰訊和開發者各拿50%。殷宇告訴記者,該政策將在今 年正式施行。

在決定騰訊最重要的產品QQ以Q+的形式開放之後,從2011年7月份上線封測,到推出3.0版,騰訊Q+在短短6個月時間 裡,已經完成了三次大版本更新。殷宇昨日披露,Q+目前已達千萬級用戶量,用戶量為QQ用戶總量2%左右。目前,該平台上已經有接近一萬款精品App,匯 聚了400餘家開發者。所有App均採用在線運行方式,無需下載安裝,並可以在QQ好友間快速推送分享。

騰訊聯席CTO熊明華向記者透露,在開放平台方面,騰訊曾經與Facebook進行過接洽,雙方的討論已經進展到成立合資公司層面,但最後因種種原因未能合作成功。騰訊的Qzone平台團隊也曾赴硅谷向Facebook取經。

(責任編輯:胡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43

高盛傳轉手Facebook股權 平安信託密售內地富人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1/1326825.html

寧願犧牲兩年6%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匯兌損失,也想分享臉譜(Facebook)100億美元的上市募資盛宴。」施建榮(化名)的腦海裡,第一次出現上述念想。

年初,他收到一份意想不到的新年賀禮:來自中國平安信託的「QDII股權掛鉤結構性產品-臉譜(Facebook)未上市股權」募資資料(下稱「募資資料」)。這令他與這家全球最大社交網站IPO的距離無限接近,儘管這款QDII信託產品的募資時間,可能會被放在春節後。

記者瞭解到,或是高盛(Goldman Sachs)的「慷慨」,讓國內投資者得以分享Facebook上市盛宴,儘管其背後是高盛投資銀行圍繞Facebook上市開展的種種套利魔方。對於施 建榮等國內高端投資客與平安信託而言,首度試水QDII渠道的海外PE投資,征途依然如謎般神秘而新鮮。

「魔鬼」藏在細節

施建榮從未幻想過自己有機會成為 Facebook的股東,蒼天卻偏偏掉下了一塊「餡餅」。

元旦期間,他收到一份來自中國平安信託的「QDII股權掛鉤結構性產品-臉譜(Facebook)未上市股權」募資資料,讓他有機會參與這場估值高達千億美元的全球最大社交網站公司IPO盛宴。

只是,借道平安信託變身為 Facebook的股東,絕非易事。

「聽說這款QDII信託產品總募資額只有2400萬美元(約合1.5億元人民幣),按照最低投資額500萬元人民幣或等值美元計算,最多30位中國買家能幸運成為Facebook股東。」施建榮的語氣略帶幾分唏噓,儘管募資資料沒有給出合格投資者的准入門檻。

欲首次借道QDII涉足海外PE投資的施建榮,也揣著某些待解疑團。

平安信託發行的這一集合信託產品,通過QDII渠道投資由高盛發行的一款掛鉤Facebook未上市股權結構性票據。目前,QDII產品存續期限暫 定為兩年(包括Facebook的上市計劃及上市後的鎖定期,但存續期間不得贖回),一旦Facebook上市,上述結構性票據將自動轉為100%參與 Facebook股價波動的業績掛鉤票據,只要股票鎖定期滿後,投資者可委託平安信託在公開市場掛牌拋售。假如兩年到期後Facebook仍未上市,產品 將自動延期。

2011年1月高盛成為Facebook股東後,後者股東數量已超過500位,按美國證券交易管理委員會(SEC)規定,一家擁有超過500位股東 的公司必須在第二年第一季度公開財務報表,即Facebook必須在2012年4月底前公開相關財務信息。而產品募資資料用大篇幅介紹多家歐美大型投行預 測Facebook將在今年4-6月實現IPO,且募資額高達100億美元,公司估值則一舉超過1000億美元,這讓施建榮感覺Facebook上市已劍 在弦上,「如果Facebook被迫需要公開財務報表,IPO融資也變得水到渠成。」

同行業的互聯網公司IPO表現,也給他送來無限想像空間。2011年5月完成IPO的全球最大商業社交網站Linkedin在首日股價較發行價上漲109%,截至去年12月平均股價仍在73.2美元徘徊,較發行價45美元高出28.2美元。

只是,500萬人民幣所能換到的Facebook股權,並不多。

記者多方瞭解到,對Facebook未上市股權的收購價或將定在30美元-34美元,這主要是參考去年9月在美國私人股票交易市場 SharesPost結束的一場Facebook股票拍賣交易,最終的成交價定在33美元/股。500萬人民幣投資(約合80萬美元)所對應的 Facebook股票認購量,在2.5萬股上下。

一位接近平安信託的人士透露,目前相關QDII信託產品條款可能隨著內地QDII監管條例及Facebook方面的授權變化有所調整,最終定價區間還將隨行就市,在產品開始募集時才能確定。

對於平安信託而言,即將發行國內首個通過QDII渠道參與海外PE投資的集合信託產品,其風險控制能力同樣迎來挑戰。

在涉及產品結構條款方面,平安信託處處強調「投資風險」。例如,一旦Facebook尚未上市,國內投資者可能無法得到公開的公司財務報告以評估項 目投資風險;即使Facebook確定上市,資本市場瞬息萬變仍會令其上市時間充滿變數,引發QDII信託計劃的退出風險;即便成功上市,也不能排除成交 量低迷導致QDII信託計劃投資者在約定時間無法套現所有股票,並產生流動性風險;還有就是Facebook股價大幅波動,及人民幣升值所衍生的匯兌損失 等。

讓施建榮感到疑惑的,卻是某些條款細節似乎存在難言之隱。如QDII信託產品規定Facebook股票拋售價格暫定為投資者委託後連續5天的收盤價平均價格,且退出計劃需由Facebook方面確認。

「為何信託計劃投資人何時決定拋售,要得到別人的認可?2.5萬股的拋售量並不大,但為何卻要按照連續5天交易收盤價決定?」施建榮很疑惑。

儘管他通過某些投行朋友得到的回覆是,美國採取做市商制度,撮合交易均由做市商撮合,所以股票套現時機與價格,都要考慮不同交易日的做市商撮合交易成交量,及相應報價能否得到匹配的購買量。然而,多年投資經歷的直覺讓他產生一絲不安畢竟,魔鬼往往藏在細節裡。

高盛慷慨售股?

施建榮心裡的「魔鬼」,是當Facebook上市只差臨門一腳時,是哪家機構通過平安信託QDII股權掛鉤結構性產品拋售Facebook部分股權。

記者多方瞭解到,此次出售Facebook股權的,主要是一家海外投資銀行。

目前Facebook的股權結構裡,高盛是其最大的投資銀行股東。去年1月,高盛自營部門向Facebook投資4.5億美元(佔股 0.8%),並向其海外客戶(非美國客戶)發行一款特別投資工具,募資14億美元投資Facebook的2%股權,這筆投資一度將Facebook估值提 高至500億美元。

只是,是次高盛所售Facebook股權(將這部分股權打包成結構性票據產品通過平安信託出售給國內高端投資者),是來自高盛自營部門的投資,還是其海外客戶委託高盛協助出售,還是未知數。

值得注意的是,平安信託在收到國內投資人的出資規模後,將統計總規模並積極尋求匹配的出售方,如果需要向多位賣家購買Facebook相應股權,成本價則可能通過平均成本法確定。

「這意味著平安信託QDII產品所購買的Facebook未上市股權,可能來自高盛自營部門及海外客戶。」一家美國投資銀行人士透露。

記者致電高盛中國相關人士,對方以這筆交易主要由高盛總部操作為由,不予置評。

目前,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全球大型投行爭搶Facebook上市的主承銷商資格,而高盛如果身兼Facebook的股東與主承銷商雙重身份,容易讓投資機構擔心其作為承銷商給出Facebook的上市高估值,是否為自營部門高價套現「做鋪墊」。

「高盛內部的確存在很大的壓力,需要先撇清它和Facebook的股東關係,避免在IPO承銷陷入內幕交易的懷疑。」上述投資銀行人士解釋說。

不過,即使高盛自營部門「被迫」出售Facebook股權,也已收穫頗豐。在高盛集團以Facebook值500億美元估值投資4.5億美元的 9個月後,SharesPost的一場Facebook股票拍賣成交價定在33美元/股,對應Facebook估值高達825億美元,即高盛自營部門9個 月的投資浮盈超65%,達約2.925億美元。

「如果高盛爭得主承銷商資格,佣金收入同樣可觀。」上述投資銀行人士透露,按照投行對大規模IPO交易的平均佣金收費比例2.2%測算,若以Facebook上市募資額高達100億美元為基準,主承銷商的佣金收入高達2.2億美元。

只是,Facebook的股權並未直接出售給平安信託QDII信託產品持有人。募資資料介紹,QDII信託計劃通過持有海外投行發行的結構性票據,達到間接持有Facebook股權的目的;一旦Facebook上市,持有人仍將顯示為上述海外投行。

巧合的是,這一代持做法,高盛曾在去年1月如法炮製。當時高盛通過發行一款特別投資工具,向海外客戶(美國以外的客戶)兜售Facebook股權並 設定某些苛刻條款,如高盛有權在不通知客戶的情況下,通過對沖或出售等形式減持Facebook股票;而通過特別投資工具投資Facebook股權的海外 客戶在出售Facebook股權時則面臨嚴格限制。

「設定嚴格限制的目的,就是將海外客戶群設定為單一股東(或一致行動人),以避免Facebook忽然增加上百位海外股東,進而必須遵循按SEC要求公開財務數據。」前述投行人士解釋說。

在平安信託掛鉤Facebook未上市股權的QDII信託產品募資資料裡,類似項目退出被限制的條款同樣若隱若現。如,產品所購買的 Facebook相應股權,需要Facebook方面授權;股權具體退出計劃由Facebook方面確定,一般市場慣例為6-12個月;產品所購 Facebook相應股權,交由海外投行管理。

高盛中國相關人士以涉及商業機密為由,沒有回應上述條款的設立,是否為了規避Facebook在上市前股東數量突增的問題。

實際上,高盛在設定投資者項目退出苛刻條款的同時,佣金收入則相當豐厚。同樣以去年1月產品為例,高盛除收取0.5%承諾費和4%申購費,當海外投資者套現時,還要向其繳納5%投資收益。

但收費條款並未出現在平安信託產品募資資料中,僅提及目前國內投資者購買這一產品的主要稅負支出,為承擔10%利息稅,並免繳資本利得稅。

「這可能是因為投行將上述結構性票據發行地設在開曼群島等避稅天堂,以避開美國證券交易的相關稅收規定。」前述投資銀行人士透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73

facebook賣廣告 最緊要多人Like

2012-1-12  NM

近年不少人利用facebook創業,自以為識寫程式,便打開了賺錢之門。二十七歲的李永亮(Garlos)同樣看中facebook這個平台,一 年半前在facebook開設專頁JAG,以儲積分換禮券為餌,吸引facebook用戶收看廣告,亦以此吸引商戶在JAG落廣告。
開業時,Garlos曾推出讓商戶免費在JAG賣廣告的優惠,但卻被人嫌棄專頁只有寥寥數千個粉絲。故這一年多來,他為吸引粉絲,可說無所不用其 極,如說服bloggers及網上生意的老闆義務推介,又以捐錢予麥當勞叔叔之家為名吸引粉絲加入,最終吸引九萬五千人在其專頁內「Like」。現時,廣 告客戶源源不絕,大客包括Samsung、McDonald's、Dell及HP等,月賺十二萬元。


熱愛市場學的 Garlos,初見記者就不停講解什麼是市場學,他隨手拿起電腦前的無線滑鼠,侃侃而談:「市場學就係要說服到你去改變習慣,如果你用開有線滑鼠,佢個賣 點就係無線;如果你不嬲都用開無線滑鼠,我會話呢個滑鼠用好耐都唔使叉電。」二十七歲的Garlos於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市場學畢業,五年前回流返港。一直 對自己的推銷技巧十分自信的他,畢業後在Neutrogena工作四年,人工仍然很低,故一年半前毅然離職,在facebook開設廣告平台。
「當時facebook喺香港有三百萬會員,但廣告位卻只得右邊一小格」。Garlos認為這個平台有潛質,因此與兩個朋友共投資十五萬元,聘請 程式開發人員編寫facebook應用程式,名為JAG,即「Judge廣告And Get着數」。 Facebook用戶登記成為JAG會員後,便可收看廣告。而為了確保會員有看廣告,看罷廣告後,會員還需答問題及把廣告轉貼在自己facebook的牆 上。每次完成後,會員便可有二十五分,儲夠最少二百分,便可換領由Garlos自費購入的禮券,另一方面,Garlos向參與的商戶收取約兩至三萬元廣告 費,每個套餐包二千至三千個瀏覽量。
有十多年經驗的市場部從業員直言JAG「有得做」,「兩、三萬嘅預算好易批,呢類平台最適合新產品get noise,仲保證到有幾多人睇過,有晒數據,我sell俾老細都易啲。」

無人Like銷客滑鐵盧
開 發了程式,Garlos打算開業首三個月,讓大商戶免費落廣告,以為這條橋「實食無黐牙」,「點知免費都無人試,因為我哋太細,佢哋怕俾我哋搞壞個名,有 公司代表同我講﹕『你個base咁細,都無影響力,唔好嘥時間啦』。」事實上,開業之初JAG的facebook專頁只有數千個粉絲,Garlors每日 花近八小時,打足三個月電話,亦只有十多間公司願意參與,包括Lipton、金寶湯和曼秀雷敦等。他自行總結死因:「我知起碼要過咗一萬個粉絲 『Like』我哋個專頁,先會容易sell到客,但原來要儲一萬人比自己想像中難得多。」 為了令更多人「Like」JAG的專頁,Garlos一方面花五千元找公關公司聯絡傳媒,但最終只有一間收費電視台願意報導。另一方面,又花錢在 facebook落廣告,同樣無效果,他說:「廣告費幾貴呀!三蚊一個click,我兩星期用咗成萬蚊,都係多得一千人加入。」Garlos當時未有錢租 辦公室及請人,他一個人早上八時起床便在家中工作,直至晚上八時,看着粉絲人數,每天只有幾十人增長。一向自信爆棚的他,心情已跌進了谷底。

找bloggers義助宣傳
Garlos 解釋:「我哋開業預算只有三十萬,但程式已用咗十五萬,又要買禮券,仲要日日燒錢賣廣告。」他開始「發窮惡」四出尋找免費宣傳方法,先找人氣 bloggers義助。Garlos發電郵給Yahoo!排名前三十位的人氣bloggers,結果有十多名bloggers幫手,如天使媽媽及 Mrs.T等,「佢哋日日寫blog,都需要新鮮題材。每次有blogger喺自己個blog度提吓我個專頁名,嗰日就會多幾百人加入我嘅專頁。」 Garlos笑說。主力寫科技及旅遊的blogger石先生說:「其實寫兩句好容易,之前有人搵我幫佢宣傳一個燒衣紙app,attach埋一段宣傳短 片,我都會叫人睇吓佢條片。」Garlos甚至膽粗粗找人氣漫畫家馬仔幫忙,「咁啱馬仔有簽名會,我買咗好多佢嘅產品要佢簽名,同時帶埋建議書去同佢講 解,希望佢喺blog度講JAG。」雖然最後被馬仔拒絕,「不過馬仔親筆簽名的產品,可以當禮物送給會員,又成功拉了幾百個粉絲加入。」 食髓知味,Garlos找來「激安zone」、「HKGoodJobs」和「I Want to Travel」等數個擁有逾十萬本地粉絲的專頁幫忙,把JAG的介紹貼在他們的facebook牆上推介JAG。「激安zone」的創辦人KK表示大家都 是在網上創業的年輕人,因此樂意幫助,「我哋唔係打對台,我以前都受過好多人幫助,而家幫到人都想幫。Garlos好有恒心,send咗三個email俾 我,我先覆,佢同我講我哋嘅用戶群相似,未來可以互惠互利。」經過一連串免費宣傳,JAG的粉絲人數增加至一萬多人。JAG其後更採用推薦制,會員推薦另 一名用戶加入就能加分,「現在差不多有二萬會員都由朋友介紹。」當粉絲人數接近五萬,參與的商戶便愈來愈多。Garlos坦言,曾在免費期拒絕過他的 Samsung,也成了他們的客戶,「原來講咩都係假,只要有數據,Sell客半個鐘就搞掂!」Garlos說。

居安思危
當 JAG的粉絲人數達七、八萬時,去年十二月,Garlos再出招用捐款來宣傳,他說:「個活動叫『一人一Like,送聖誕禮物給病患兒童』,當JAG粉絲 人數達十萬,我就會捐出一萬元玩具反斗城禮券俾麥當勞叔叔之家。」雖然最後人數只有九萬,但Garlos也照捐一萬元,成功為JAG額外帶來一萬二千名粉 絲。 幾經辛苦儲到粉絲,Garlos深明流失粉絲也很容易,事關會員只要按一下「Unlike」便行。因此Garlos會極力滿足會員要求,他規定自己在三小 時內回應會員留言。原先只有兩款禮券,聽罷會員意見,增加至四十多款,更需要為買禮券四圍撲:「客人好鍾意惠康券,但惠康券成日賣晒,本身諗住百佳券一 樣,點知有好多人投訴,唯有四出搜購,試過一日走勻七、八間惠康,但都找不到。好彩依家搵到惠康辦公室電話,直接向公司買。」 Garlos亦有居安思危,他指早前曾有詐騙網站,以贈送Outback及Pacific Coffee禮券為名套取個人資料,但事後被該兩間公司指是假禮券。為了增加其專頁的可信性,Garlos表示每一個留言,是讚是彈都不能刪除,「有人彈 先最真實!」他亦以加分鼓勵會員在收到禮券後,為禮券拍照並貼在JAG的牆上。

九萬粉絲難抄襲
Garlos推銷的對 象,除了是公司的市場推廣部外,還有媒體策劃公司,他指這些媒體策劃公司有數十間大客戶在手,如能說服他們比直接推銷給公司更有效。曾轉介了 Skittles和HP等客予JAG的媒體策劃公司CMRS,其代表Mark表示:「你個專頁起碼都要有幾萬人,我哋先考慮。」他指出現時超過十萬人的粉 絲專頁不多:「本地賣廣告的專頁大概有三種:着數網、會員制廣告網,同埋隱性廣告,例如講旅遊的專頁,但以我所知這三類專頁,超過十萬粉絲嘅少過二十 個。」 事實上,JAG開業後,其中一個程式員曾試過自立門戶,開設了一個facebook廣告網,但最終因為甚少粉絲,又沒有客戶幫襯,幾個月便結束了,「佢係 一個好典型嘅programmer,完全唔識市場學。」

JAG賺錢方程式

點賺?
參與的商戶(左)須向JAG付約$30,000廣告費,JAG會確保約3,000名會員看專頁內的廣告。

開業資料09/10
編寫程式:$150,000 宣傳:$20,000 雜費:$8,000 總投資:$178,000

營業資料12/11
營業額:$300,000 租金:$5,000 人工:$40,000* 雜費:$10,000 禮券:$120,000 盈利:$125,000 *連Garlos在內共兩名全職,兩名兼職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09

人們為什麼使用Facebook:滿足歸屬感與??表現欲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201795234725/

  導語:美國科技博客讀寫網(ReadWriteWeb)週一發表署名艾麗西婭?埃爾(Alicia Eler)的文章。文章通過美國波士頓大學阿什維尼?納德卡尼(Ashwini Nadkarni)和斯特凡?霍夫曼(Stefan G. Hofmann)發起的研究解釋了人們使用Facebook的原因。

  以下為文章概要:

  Facebook是人們公認的交流工具。在Facebook這個虛擬的社會中,用戶發佈領養寵物信息、宣佈各種喜訊、進行病毒營銷、張貼視頻以及建立各組織和粉絲群組。但是,人們為什麼喜歡使用Facebook呢?

   一項名為《人們為什麼使用Facebook?》研究或許能回答這個問題。這個項目是由美國波士頓大學的阿什維尼?納德卡尼和斯特凡?霍夫曼共同發起的。 該研究認為社交網絡滿足了人類的兩項基本需求:歸屬感需求和自我表現需求。研究也承認這兩種需求與用戶的年齡、文化背景以及性格有關。

  該研究將社交網站(Social Network Site)定義為「能為個體提供基於互聯網服務的三項主要功能。即:建立公開或半公開的個人資料;證明與其他人擁有共同的朋友;查看和跟蹤個人或者其他人的動態信息」。

  誰正在使用Facebook?

   在2009年之前,MySpace引領社交網絡的風潮。到了2009年4月後,MySpace風光不再。伊斯特?哈吉坦(Eszter Hargittai)在2008年的研究中提到,西班牙裔美國人佔到MySpace用戶總數的25%。相比之下,西班牙裔美國人只佔到Facebook用 戶的14%。Facebook的用戶構成與MySpace大相逕庭,女人比男人愛用,白人比西班牙裔美國人愛用。

  2009年,由雪莉?格拉斯穆克(Sherri Grasmuck)帶頭的研究發現非裔、拉美裔和印度學生比白人學生和越南裔學生更喜歡展示本民族的文化特色。

  這樣的研究結果與Facebook所掌握的數據大體一致。Facebook的數據表明,黑人和西班牙裔美國人在Facebook上的使用人數從2009年初開始穩步增長,不過亞裔使用人數卻在下降。

  什麼性格的人使用Facebook?

  此前的研究主要關注的是離線用戶性格與在線用戶性格的相似性,證明用戶的性格與Facebook上所表現的行為相似度極高。報告稱,外向型用戶擁有的好友數量最多,參與度最高。而擁有自律性、組織性和成就導向型的人群則很少使用Facebook。

   人們在Facebook上的活動往往會留下反映性格的虛擬印記,比如照片、視頻、鏈接以及狀態更新等。據羅伯特?奧爾(Robert Orr)等人於2009年進行的調查表明具有較強神經質性格的用戶稱Facebook Wall是其最喜愛的組件,而具有較弱神經質性格的用戶則說照片是他們的最愛。另據羅伯特?奧爾等人於2009年發佈的研究稱,害羞的人在 Facebook上擁有的好友數量要少於性格開朗的用戶,但性格內向的人會更喜歡社交網站,在Facebook上花的時間也就越多。

  2010年一份名為《自戀狂與社交網站》的研究表明自戀與使用Facebook密不可分,尤其體現在個人簡介和照片上,這兩項功能能夠幫助用戶更好地展示自我。研究發現高度自戀的人和缺乏自信的人每天在Facebook上花費的時間超過一小時。

  Facebook的活躍用戶具有高度的外向性格、缺乏自信、高度神經質和自戀情緒等特點。這項研究還提到,Facebook經常被訪問可能與社交網絡學術性不強有關,但是正由於這樣的環境才能體現出較高的自尊心和歸屬感。

  人人都需要歸屬感

  每個人都需要歸屬感。在我們網絡生活中,Facebook為我們提供虛擬的歸屬感。研究稱Facebook滿足了我們兩項基本的社會需要:歸屬感和自我表現。自尊和自我價值與人類最基本的歸屬感緊密聯繫。

   研究的最後一個部分側重於Facebook用戶的個人主義(強調的是個人成就)和集體主義文化(重點在與群組的關係)的差別。研究推測,相對於具有集體 主義精神的用戶而言,來自個人主義文化濃厚的成員傾向與其Facebook好友分享個人信息,也更喜歡挑起具有爭議性的話題。

  據埃德?迪納(Ed Diener)於2000年發表的研究顯示,具有集體主義精神的個人能夠忍受出現問題的家庭和不順心的工作。因此,Facebook可以為生活在集體主義文化下的人們提供支持體系,以幫助他們經常與Facebook上的好友進行聯繫。

  另一份研究則表明,Facebook能夠幫助用戶提升自信心,這一點在編輯個人信息時就能夠很好地證明。

  那麼Facebook能夠通過線下友誼提升自信心?2010年的一項研究顯示,Facebook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孤獨感,能改善用戶的社交生活,但並不能提高其自信心。

   不過,其他研究表明使用Facebook與提升自信心有一定的關聯。中國香港城市大學的學生通過對商學院本科學生的調查顯示,使用Facebook有利 於提升自信心。研究稱,自信心與使用Facebook的關聯複雜,可能與文化和社會環境等因素有關。不過,社交生活能否提高自信心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 明。

  使用Facebook與社會關係是否有關聯?據心理學家肯農?謝爾頓(Kennon Sheldon)於2011年牽頭的研究表明,尋找失去聯繫的朋友往往是使用Facebook的動機。

  Facebook滿足我們的自我表現欲

  一些研究表明,人們在Facebook並不會將自己理想化,而是呈現真實的一面。但是美國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的研究顯示,人們在Facebook上比在現實生活中更具有社交的慾望。

  那Facebook對一個人的印象形成會有怎樣的影響呢?舉例說明,如果你在約會網站上看上了某人,在未見面前最好的瞭解方式就是通過Facebook。此外,僱主也正在通過Facebook查看崗位申請人的情況。

  一項2008年的研究表明,Facebook上個人好友數量過多誇大了其受歡迎的程度。用戶的個人信息由於自我表現的需要而決定,而這種需要反過來使得用戶的行為、照片和朋友數量都成為迎合他人印象的工具。

  為什麼我們需要使用Facebook?

  部分Facebook用戶因為經常擔心其Facebook隱私設置,並普遍感到信息量過大,而選擇參與為期30天的「關閉Facebook帳號」行動。

  近期《紐約時報》發表的《Facebook抵抗者》的文章還引發了不小的爭議,其關切的重點也是隱私、異化以及信息量過大。

   科技博客網站Mashable的寫手山姆?萊爾德(Sam Laird)做過一個這樣的實驗。他於2011年7月關閉了其Facebook帳號。五個月後,他發表了《沒有Facebook的生活:一次社會實驗》。 萊爾德並沒有覺得停止使用Facebook有任何的不適應,而且他比以前花在電腦上的時間少了。不過,他覺得失去了兩樣東西。他看不到與朋友一起出去放鬆 時的照片,還有他只能在別人已經分享過的文章後跟貼。

  因此,我們可以下結論,我們之所以使用Facebook,是因為它能給我們帶來歸屬感和滿足我們的展示欲,當然,並不包括一大堆的隱私問題。(彪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34

經濟學人:Facebook面臨隱私和壟斷等危機

http://www.21cbh.com/HTML/2012-2-3/zNNDE1XzM5OTEzNw.html

導語:最新一期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印刷版刊文稱,雖然Facebook擁有眾多優勢,但仍然面臨隱私和壟斷等潛在危機。

以下為文章全文:

規模龐大

一 切都始於一個玩笑。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把哈佛同學的照片放到網上,讓觀眾們評價誰更性感。8年後,Facebook成了全球最炙手可熱的企業之一。2月1日,這家社交網 絡宣佈將以750億至1000億美元的估值啟動IPO(首次公開招股)。這是簡直不可思議:投資者竟然相信,這家由一個27歲的毛頭小子掌管的創業公司, 比全球最大飛機製造商波音更值錢。他們瘋了嗎?

未必。Facebook很快就將吸引10億用戶,也就是全球1/7的人口。去年,該公司實 現收入37億美元,實現淨利潤10億美元。這遠不足以支撐它的估值。但仍有很多理由相信,Facebook經得起這種炒作,因為它找到了一種全新的方式來 駕馭人們古老的天性。人類天生喜歡社交,而Facebook則簡化了這種活動。在網上,沒有人害羞。無論是年輕人、出門在外的人,還是終日忙碌的人,都發 現Facebook是一個高效的溝通渠道。你可以通過筆記本或智能手機使用它。無論是躺在床上,排隊等公交車,或是假裝工作時,都可以接入這項服務。你可 以在上面尋找老朋友,結交新朋友,共享照片,組織聚會,並分享對喬治·克魯尼(George Clooney)新片的看法。

隨著越來越多 的人加入Facebook,它的吸引力也在與日俱增。它幫助用戶接觸到更大的圈子。如果不用Facebook,會被他人排斥。正是這種強大的反饋回路 (feedback loop)把Facebook打造成很多國家最大的社交網絡。全球網民每上網7分鐘,就有1分鐘花在Facebook上。在一些富裕國家,它的增長可能已 經放緩——考慮到已然十分龐大的規模,這並不奇怪。儘管中國上不了Facebook,但它在巴西和印度等龐大的新興市場仍然增速迅猛。

三大優勢

1000億美元的估值肯定不便宜,但還有更值錢的科技巨頭:谷歌(微博)的市值為1900億美元,微軟(微博)為2500億美元,蘋果則達到4250億美元。而Facebook的商業前景則非常廣闊,原因有三:

首 先,Facebook對用戶瞭如指掌。它還在不斷調整,以便挖掘更多信息。例如,最新推出的「時間線」(Timeline)資料界面就鼓勵用戶創建一個在 線生活檔案庫。該公司通過挖掘數據來瞭解用戶的偏好,然後發布吸引眼球的精準廣告。它去年超越雅虎,成為美國在線顯示廣告市場的領導者。

其 次,Facebook是最強大的社交營銷平台。很少有什麼推銷口號能比好友的推薦更有說服力,所以Facebook上多達數十億的互動關係如今已經影響到 方方面面,從購買音樂到政治投票,可謂無所不包。與青少年一樣,企業也發現,如果不上Facebook,他們就落伍了。社交商務剛剛起步,但據博斯管理諮 詢公司(Booz & Company)測算,去年通過這一渠道銷售的產品總額已經達到50億美元。

最後,Facebook已經成為了全世界的在線密碼。由於很多人都用真名註冊了Facebook,其他公司也開始使用Facebook賬號作為認證用戶的方式。它甚至創建了自己的在線貨幣,Facebook Credit。

擔憂猶存

這 是Facebook的優勢,但還有兩件事情值得擔憂。首先是從創業公司向行業巨頭轉變過程中所遭遇的管理挑戰。Facebook只有3200名員工,從賬 面資產來看,很多人都已經成為百萬富翁。由於公司上市後會催生一大批靜靜等待股票變現的員工,導致他們不思進取,這或許可以解釋扎克伯格為什麼一再推遲上 市計劃。

在上市融資數十億美元後,Facebook還將吸引更多用戶,並增加更多服務。它已經推出了一款電子郵件服務,並說服數百萬第三 方網站添加了方便Facebook用戶分享內容的按鈕和鏈接。它今後難免還會增加網絡搜索功能,加大與谷歌的競爭,後者已經將旗下Google+社交網絡 的信息包含到搜索引擎中。

谷歌已經實現了從普及到盈利的跨越,當它開始著眼新的收入來源時,Facebook仍然僅僅依靠顯示廣告創收, 這很危險。而在吸引用戶和從用戶身上搾取價值之間,也存在一些矛盾。Facebook最大的資產就是用戶數據,然而,要將這些數據變成真金白銀卻不可避免 地會引發隱私擔憂。多數用戶都不知道Facebook究竟對他們瞭解多少。如果他們開始感覺Facebook濫用他們的信任,就會棄用這款服務。

更多危機

這 還催生了其他的擔憂,而擔憂的對象也不僅限於投資者。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已經迫使Facebook每兩年提交一份外部報告,對其隱私政策和措施 進行審計。我們一直都認為,如果Facebook、谷歌和其他網絡巨頭能夠將默認設置從允許蒐集信息改為禁止蒐集信息,讓用戶自主決定是否為他們提供數 據,情況將會更好。

除此之外,還有反壟斷問題。科技行業向來不喜歡壟斷者。一方面,它創造競爭者的速度快於其他任何行業。(還記得 AltaVista或是MySpace嗎?)另一方面,網絡效應卻有助於塑造壟斷。沒有哪個社交網絡能與Facebook相提並論,而它很快就將具備買下 競爭對手的財力。很多企業別無選擇,只能與Facebook交易,有些企業已經表達了對Facebook的不滿。

目前來看,讓 Facebook自由發展或許更加合理。只要有更好的選擇,它的用戶就會流失,而它與谷歌的戰爭也才剛剛開始。無論它們中哪一家採取掠奪性的經營方式,都 將遭到懲罰。但正如微軟曾經面臨的分拆危機一樣,新興網絡巨頭肯定也會遭遇類似的境況。谷歌很快就將面臨歐洲監管者的調查,Facebook可能也將步其 後塵。雖然電影已經拍完,但Facebook的真實故事似乎更加引人入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