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大白兔奶糖、薯片、辣條等這些‘國民零食’,還是來自韓國的Gilim蜂蜜黃油杏仁、日本的白色戀人巧克力、菲律賓的7D芒果幹等進口熱門爆款零食,都是人們嘴巴寂寞時的伴侶,占據著零食口碑及銷量榜的前列。”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首席分析師楊欽在6月23日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旗下活動品牌「有數」第005期——“零食有事”沙龍活動現場說道。
當天,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發布了《中國線上零食消費趨勢報告》(下稱“報告”),報告基於阿里巴巴大數據,顯示休閑零食占據線上食品銷售首位。其中,95後和泛90後女性逐漸成為消費主流。
零食成為線上食品大贏家
在民以食為天的中國,吃是一個永恒的話題,龐大的吃貨隊伍也正在改變著商業世界。隨著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吃貨們選擇從網上購買食品。CBNData報告顯示,線上食品成交人數遠高於食品行業整體平均水平,並且還在持續高速增長。其中,休閑零食的銷售額連年占據整個食品行業超過30%的比重。
隨著國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消費者越來越壕,吃得也越來越講究,線上進口食品的消費熱情不斷被挖掘。近年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線上進口食品的市場不僅成交量直線上升,市場滲透率也不斷擴大。
CBNData報告顯示,按美國食品工業協會預測,到2018年,中國將吃掉4800億元的進口食品,位居全球第一。線上進口食品銷售一片暢旺,零食更是其中的“大功臣”。報告指出,休閑零食占到了線上進口食品的40%,遠高於其它品類。
泛90後女性是零食殺手
CBNData報告顯示,女性以近65%的比例撐起食品網購的大半邊天,占據絕對主力,尤以休閑零食占比最大,這也妥妥地證明了女性對於零食難以割舍的迷戀。而其中,95後和泛90後女性逐漸成為消費主流,且在餅幹糕點、蜜餞果幹和堅果炒貨的比重尤其高。糖果巧克力最受23~28歲年輕人喜愛,占比相對最高。
地域分布上,CBNData報告顯示,二線城市以接近50%的分布占據了休閑零食消費的主力地位。從目前休閑零食的消費格局來看,三四線城市的增長空間很大。
CBNData《報告》顯示,沿海一線城市成為消費最多的區域,浙江省,江蘇省,廣東省分別排在零食消費前三,浙江的妹子們順利成為零食敗家最多的群體。同時,CBNData報告顯示,西藏、甘肅、青海等中西部省份的增速相對更高,市場潛力巨大。
購買進口零食方面,泛90後女性的表現同樣出彩。據CBNData報告,購買進口休閑零食的女性超過2/3,並逐年上升。其中,泛90後女性是近年亮點,將有望成為進口休閑零食第一大客群。雖然泛90後女性單筆購買金額並沒有大幅增長,購買次數卻迅速增加,這可能與泛90後女性更習慣於網購及善於分享購物經驗有關。
爆款零食養成記
正因為吃貨們喜新厭舊、能吃會挑的本質,零食才最容易頻頻出現新奇爆款。CBNData報告將零食爆款的養成分成了四階段:先是產品未被市場充分發覺的初期;其次是早期,部分敏感客戶開始推薦;後迅速轉入爆發期,銷售呈指數增長;最後是成熟期,因產品品質好和網購規模擴大依然保持著銷量增長,但增速放緩。
至於爆款零食消費主力軍,那當然還是女性了,購買人數超過男性的2.5倍。而且她們對於新鮮零食產品的探索欲望極強,這從爆款零食初、早期的人數比例中可以見得,初期都是女性瘋狂殺入,引領風潮。
29~50歲女性可以被認為是真正的會吃達人,她們擁有豐富的對外資源,接觸海外商品機會更多,在發掘初期爆款過程中功不可沒;其後泛90後和泛95後的妹紙們嗅覺敏銳聞風買入,將產品推波助瀾引入爆發期;待爆款進入成熟期後,顧客開始依據自身喜好購買,年齡段差異縮小。
CBNData報告顯示,一二級城市是購買爆款零食的絕對主力,尤其在產品初期和爆發期,購買人數比例達到三四線城市的4到5倍,其中,浙江、江蘇、山東、福建以及北上廣的人數最多。而在爆款不同的周期階段,占據主導的仍是一線城市。
吃貨們利用碎片化時間,使用移動端購物的行為越來越普遍,CBNData報告顯示,通過移動端瀏覽零食的人數於2014年4月首次超過了PC端,截至2015年9月,移動端滲透率已接近70%,其中,休閑零食的移動滲透率最高,其中中西部地區的移動端銷售額占比普遍較高。
奧運賽事正在里約如火如荼進行,大家的運動熱情也隨之高漲。受國家政策的開放、基礎設施的完善、社交媒體的發展等多方面影響,跑步運動普及率不斷上升,如今逐漸成為一種健康時尚的新生活方式。
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發布《運動消費大數據報告》系列首篇之跑步篇(下稱“報告”)顯示,隨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上升,人們越來越註重健康,體育用品產業占到GDP的比重穩定上升,行業規模持續擴大。
健身最基礎也是最受歡迎的項目是跑步。目前男生是線上跑步運動消費的主力,但女生也不甘落後,大有平分天下之勢。其中,23~28歲的年輕人是跑步運動消費的主力,29~35歲的人群消費支出也相當高。
跑步運動,最基礎的裝備就是一雙好跑鞋。目前一線跑步鞋服品牌仍然占到半壁以上的江山,但國產品牌漲幅巨大,市場前景看好。早期人們對跑步裝備的需求單一,最近幾年來人們對跑步裝備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產品也愈發豐富:從各種智能可穿戴設備,再到跑步機橢圓儀等大型設備成了新的消費增長熱點。在這些非基礎裝備中,女生更偏愛跑步器械,男生則鐘情可穿戴設備。在眾多的健身器械中,跑步機男女通吃,仍然是當仁不讓的網紅熱銷單品。
在跑步時間方面,都市人群白天工作繁忙,因此晚間18~21點是近半數跑者最愛的跑步時間段。季節方面,大家都喜歡在夏季燃燒脂肪,盡情運動;冬季窩在家中,跑者跑步距離大大下降。
跑步消費的線上消費人群正逐漸從長三角、珠三角發達區域輻射到中西部省份。最愛跑步的十大城市中,二線城市完勝一線城市,一線城市中僅有上海入圍十強。
從古自今,多有愛酒之人。8月30日,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攜手天貓聯合發布《天貓全球酒水消費報告》(下稱“報告”),用數據解讀酒水消費背後的趨勢和特征。
報告基於阿里巴巴大數據,顯示出網購已經成為年輕人購買葡萄酒的主要途徑。其中,葡萄酒和白酒是線上酒類銷售最主要的兩個品類。此外,線上酒水的消費人群逐漸年輕化,“20歲+”人群在酒水領域消費呈現消費升級的特征。
酒水類產品線上消費需求增加
隨著電子商務和物流行業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線上購買酒水類產品。報告顯示,2015年線上各類酒水購買人數以及各類酒水消費金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葡萄酒消費者的線上購買習慣正在逐步加深,啤酒也受到消費者們的喜愛,消費金額和比例呈現逐年增大的趨勢明顯。
隨著國內酒水消費的結構性調整,個人和商務消費開始占據酒水市場的主導地位。相關數據顯示,中國進口葡萄酒消費者中,62%消費者經常在線上看酒類資訊,47%消費者通過線上購買紅酒。
2015年~2016年上半年,通過不同酒類消費金額的研究發現,註重口感的白酒和葡萄酒成為線上酒類銷售的主要品類,其次是啤酒和洋酒。從不同類別看,山東產的國產葡萄酒最受歡迎;濃香型的白酒銷售額占到白酒整體銷售額的近一半;啤酒的消費金額和比例逐年加大的趨勢明顯,“小眾”精釀啤酒受高端用戶追捧。
從多個維度上看,消費升級帶來的酒水網購增量正在到來。
沿海地區鐘愛葡萄酒
報告顯示,中國酒水消費呈現出顯著地理特色。經濟發展較快的沿海地區,偏好葡萄酒,上海、廣州等地最愛法國原裝葡萄酒;中西部地區獨愛白酒;北方地區是國產葡萄酒和啤酒的重要生產區域,消費熱情高漲。
值得關註的是,在所調查的大陸31個省市中,“拉菲”作為最知名葡萄酒的品牌之一,在中國各地區均很受歡迎,“網紅”地位不改。
“山東大漢”惜敗“江南秀才”
武松三碗不過崗的故事情節,一直讓人對山東大漢喝白酒的能力從不質疑。而報告顯示,山東地區消費者的白酒消費力較江蘇省呈弱勢,排全國第二。
對於白酒的品牌選擇上,消費者對當地品牌偏好度更高,比如山西的“汾酒”、“杏花村”,貴州的“董酒”,以及西北的“北國風光”都很受本地消費者的喜愛。其他地區線上銷售額較高的品牌主要為“茅臺”、“五糧液”。
其他酒類的消費偏好與地域差異有一定關系。報告顯示,啤酒與各地的飲食偏好密切相關,黑龍江大漢飲酒豪氣名副其實,最喜歡濃郁味苦的卡力特黑啤;而南方地區口味則比較清淡,喜歡清爽的青島啤酒和味道醇厚甘爽的奧丁格;上海人則喜歡加檸檬片喝科羅娜啤酒,可以看出上海人對生活比較講究。浙江紹興的黃酒聞名於全國,主要是因為浙江周邊地區消費者喜歡“陽澄湖大閘蟹配黃酒”,其中,唐宋、古越龍山、女兒紅、安昌太和、塔牌等消費者喜愛的黃酒品牌均出自浙江紹興市。
男女酒類偏好大不同
無論是在健身器材的選擇上,還是酒類的偏好上,男女性別不同,差異也較大。與男性相比,女性更愛喝葡萄酒和黃酒,其中23~25歲的年輕女性的葡萄酒消費比例更高。這或許與這一年齡層的女性更向往時尚的生活方式、對具有美容功效的產品也積極嘗試有關。報告顯示,18~22歲的男性在對於白酒的選擇上更加偏愛清香型。
除上述內容,報告還對於線上酒水發展趨勢、線上消費人群做了深度解讀,中國酒水行業將要向著“走向世界”、“走向專業”、“走向年輕”的三個大方向發展。CBNData建議品牌和商家,可以考慮改變傳統的酒類產品交易模式,賦予產品獨特的產品情懷以及個性化的包裝,建立與年輕消費群的情感紐帶。
近期,各大時裝周連番上陣,詮釋時下最流行的潮流新勢力。10月23日,天貓雙11潮流盛典在上海舉行,欲打造第五大國際時裝周。期間,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聯合天貓發布《2016全球潮流生活消費趨勢報告》(以下簡稱為《報告》,基於阿里巴巴大數據,洞察線上服飾行業消費趨勢,預測最新潮流趨勢,其中,線上服飾主流消費人群為女性、80後90後為主、二三線城市滲透率高;男性品類增幅明顯,運動相關品類表現亮眼。
天貓獨占線上服飾近八成份額,已成最in潮流風向標
隨著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中國服飾線上B2C市場增長迅猛,預計2017年規模將過萬億。憑借互聯網優勢和品牌商的品牌號召力,服飾線上B2C市場增速高於整體市場,是中國服飾市場主要的增長力。《報告》顯示,天貓占近八成線上服飾B2C的市場份額成為行業TOP1。
2016年,阿里巴巴中國零售平臺年度活躍用戶超過4億,天貓服飾品牌數量則過5萬。在天貓提供的安全、便捷的購物環境中,龐大的活躍用戶量吸引大量品牌入駐,豐富的品牌不斷吸引新用戶上線,品牌和用戶相互吸引,形成了良性循環。
與此同時,隨著年輕一代的成長和經濟水平的提高,線上消費者對服飾的審美需求不斷提升,追求風格和潮流的意識已經成熟。這些追求新潮和個性化服飾的年輕消費者受到品牌熱捧,促使品牌將天貓作為潮流服飾上新的首發陣地,天貓也由此成為最in的線上潮流風向標。
品牌在天貓的運營也反映了線上服飾行業的整體發展趨勢。《報告》認為,消費人群年輕化、線上品牌多元化、服飾品類多樣化、全渠道模式優勢凸顯、高端品牌電商化、個性需求催生私人定制化,是2016線上服飾行業的六大趨勢。
其中,消費升級催生了多元化、個性化需求,產業鏈上消費者、生產者和市場的關系正在重構,消費者占主導地位的特點日趨明確。
2016六大潮流趨勢:運動風勢不可擋
潮流瞬息萬變,每年都不一樣。《報告》基於消費者分析預測了2016年秋冬最新潮流趨勢,即街頭風、時尚運動風、幽默無齡風、精致風、東方風和極簡風。其中時尚運動風來勢兇猛,無論是女神、萌妹子還是小鮮肉,都無力抵抗,紛紛拜倒在運動褲下。
《報告》顯示,2011年至2015年,線上運動體育用品銷售額逐年遞增,2015年以來增幅尤其顯著。時尚和專業兩者兼得,是時尚運動風的核心要素。簡單說就是既要便於運動,又要時尚貌美。這一風潮的顯著特征是配色鮮亮,運動衣運動鞋不再是單調的黑白灰藍,而是大膽點綴金屬銀、薄荷綠、熒光黃等亮色。好萊塢明星街拍中常見的超短背心和legging,更是成為線上爆款。
奧運會同時帶動了消費者對於運動品類的關註和消費,2016年線上服飾品牌排名前三的均是運動品牌。
驚人的偶像效應:明星同款成爆款制造機 撐起線上服飾“半壁江山”
高曝光率的偶像明星和影視劇對線上服裝潮流影響巨大,儼然已經成為年輕人穿衣風向標。無論是小白鞋、飛行員夾克還是超短毛衣,以超模GigiHadid、Kylie Jener為代表的網紅姐妹團穿一款火一款,這些明星的名字也成為消費者線上搜索潮流款式的熱門關鍵詞。
在國內,高圓圓、楊冪和範冰冰同款撐起線上爆款的“半壁江山”,高圓圓街拍中的衛衣、毛衣,範冰冰的連衣裙、皮衣,都是粉絲最愛購買的品類。“大表姐”劉雯在線上服裝行業的人氣也火速上升,到2016年上半年已超越其他明星成為最搶手的“時尚模仿對象”,消費者最愛購買她的同款低幫鞋和皮衣。
影視劇方面,2014年“來自星星的你”女主角全智賢、2016年“太陽的後裔”女主角宋慧喬,劇中造型也都引發模仿風潮。
京滬鐘情“性冷淡” 廣東姑娘獨愛“精致風”
《報告》顯示,年齡不再成為服裝風格的束縛。街頭風格是最受年輕群體歡迎的穿衣風格,東方風格則相對在熟齡階段更具吸引力。但年齡對風格的束縛在變得模糊,運動時尚風格在各個年齡層的分布差異是各種風格中最小的,意在表達玩心的幽默無齡風格在熟齡人群中也占據了較高的銷售比例。正處於職場年齡階段的消費者對極簡風格的銷售金額貢獻最多,而年輕的90後消費者更舍得花錢犒賞自己購買精致風的商品。
你的品位match你所在省市的潮流風向麽?《報告》顯示,一二線城市最愛極簡風潮,運動時尚風則席卷全國。北京人和上海人終於在衣品上達成了共識——鐘情極簡風,也就是俗稱的“性冷淡風”。同時,數據表明北京和廣東的消費者對蕾絲和蝴蝶款無動於衷,更偏向舒適輕薄款,顯示一線城市白領階層在穿衣風格更追求簡潔和高質感。
貴州、湖南姑娘則更偏愛街頭風,從數據上看,帶有“印花”、“拼接”或“破洞”元素的單品在2015年成為最受歡迎款。山東、山西、安徽的女性天生帶著“酷”勁,熱衷運動風、飛行員夾克。
現在在城市里出行,似乎沒有人會擔心迷路了。打開手機上的地圖App,確定了起點和終點,除了具體路線之外,你還可以實現一鍵叫車服務——完全不用退出再開啟一個叫車App,因為它們的後臺已經打通了。
這個功能的出現源自對消費者的一次預判:沒有人會無緣無故搜索包含當前位置和另一個位置的,無論是現在還是一段時間之後,搜索的人都要出發。基於對消費者即將發生出行行為的判斷,地圖服務才會嵌入叫車服務。
毋庸置疑,通過消費預判來增強消費者的體驗服務已經是一個越來越明顯的趨勢。所謂的消費預判,就是基於數據連接,用互聯網時代的各種數據,全景研究消費者行為和消費偏好,判斷下一個消費熱點,下一個消費場景會在哪里。
作為數據分析的第三方公司,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負責人黃磊表示:“我們希望能夠提供一份有價值的報告,數據互聯互通帶來的變化,並且能夠結合自身的優勢,更好地去發掘其中的商機。”
商業前景可期
幾十年前,沃爾瑪將啤酒與尿布擺放在同一區域擴大銷售成為消費預測的一個經典案例。消費預判對企業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未來整個商業模式離不開數據,數據將成為技術,不僅能夠對未來產品設計產生影響,也能夠挖掘需求,引領行業趨勢。對消費行為的分析將成為競爭的核心因素。”中國電子商務專家服務中心副主任郭濤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一方面,商家對消費者的需求將更加敏感。最常見的例子莫過於一部韓劇就可以帶“火”多款美妝產品。此前,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發布的《2016美妝線上消費趨勢大數據報告》(下稱《報告》)中顯示,《太陽的後裔》“喬妹”在片中所使用的蘭芝雙色口紅在一個月之內銷售額增長了近550%,一、二線城市銷售金額占比超過四分之三(近77%),其中,29~35歲年齡段輕熟女受熱播劇帶動明顯,對流行趨勢最為敏感。
同理,這也是為什麽在國產劇中,越來越多的消費品牌也在爭先恐後地把自己的產品植入到劇中——目前,23~28歲的泛90後消費者步入職場生活,隨著身份的轉變和購買力的提高,美妝方面的消費金額占比不斷上升,逐漸成為行業的引領者。CBNData《報告》顯示,雖然人均購買頻次出現了下滑,但是客單價(人均消費)呈上升趨勢。
商家不僅僅可以對廣告投放作出判斷,還可以分析出同類產品的競爭情況。以美妝產品為例,國產系、日系、韓系及歐美系作為美妝產品最為重要的幾大派系,各類產品的趨勢也不盡相同。CBNData《報告》顯示,消費者們越來越偏愛基於符合亞洲人偏好設計的日韓產品,因此導致歐美產品的市場份額逐漸被日韓產品擠占,主要原因可能是日韓系產品更為註重目前國內消費者最為關註的保濕、美白兩大功能。同時,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的美容意識進一步增強,人們不再滿足於最基本的護膚化妝,而是去追求更多的色彩。
這些消費者偏好的洞察正是通過大數據分析得來。 “借助數據分析,一個企業能夠看到全行業的整體。一個時間段內的數據,能夠幫助企業歸納行業發展的邏輯,更為重要的是,企業有機會占到全局的高度上,去尋找商機,並避免在數據統計上呈現出發展隱患,找到數據共性上的解決問題的辦法。直覺和經驗是必備的,但如果加上數據賦能,企業的運營效率能翻倍地提升,這就是CBNData持續發布商業運營數據的出發點。”黃磊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另一方面,對於消費者來說,消費預判帶來的是便利,而且一切似乎都是“潤物細無聲”。以今年的雙十一為例,很多人驚喜地發現自己的商品似乎比預想中提前顯示“在路上”,物流似乎變快了。雖然很多人會把一個大箱子里面只有一件商品看作是過度包裝,但是事實上,這是因為商家預判某幾款產品可能是爆款,並提前與倉儲物流合作放到單獨區域方便發貨。
不僅如此,倉庫還可以根據對客戶發貨數據的分析,得出滯銷和熱銷產品權重,給客戶安排生產和補貨提供及時的建議。通過數據整合與分析,還可以清晰地了解客戶產品在不同區域消費者的需求和偏好,並以此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商品銷售趨勢。
這些無一不在證明消費預判的重要性和便利性。
顯然,只有商家越來越“懂”消費者,才能打動消費者心甘情願地付費。
大數據掘金:在未知間建立關聯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公司都在註重數據的收集與管理,大數據掘金聽起來那麽近,實現卻又那麽遠。有一些公司發現伴隨著接觸用戶的渠道多元化,海量的數據反而成為了“甜蜜的負擔”。
“未來企業競爭力的核心因素就是對消費者行為的分析。”郭濤說。
為什麽企業不能自主擁有消費者的一手數據並加以運營呢?
當前,許多大公司不斷增加了IT系統的投入,企業越來越重視數字營銷和社會化營銷,開始了朝互聯網+的業務轉型。但隨之而來也產生了新問題:如何整合分散在各個平臺的數據和信息積累,轉變成真正的數據資產,並最終最大化地體現品牌價值傳播和經濟效益的回報。
黃磊指出,傳統的數據積累是一個封閉組織的內在沈澱,但互聯網時代的大數據是全樣本,就是所有用戶在互聯網平臺上所留存的行為軌跡,這是一個開放的結構化的數據倉庫。互聯網時代的大數據分析,是對海量數據源進行全樣本的統計歸納,龐大的清洗挖掘一定基於阿里雲這樣的雲計算平臺。
賽捷軟件(上海)有限公司解決方案經理李瑋告訴記者,基礎數據好比是種子,首先要保證的是基礎數據不會流失,多維度的數據是一切分析的前提,如果是一般泛泛的統計數據是無效的;系統建設則是相應的土壤,成為打通數據的工具;對數據進行篩選和分析,則是對種子澆灌和培養的過程,也是消費預判中最難的一步。“精準到每一個人的營銷很難,但是商家至少可以做到針對不同的群體進行差異化營銷。”
配合過萬科、漢堡王等在內的多家企業進行市場營銷管理分析工作系統支持後,李瑋發現:“我們缺乏創造性分析的人才,這可能不僅僅是一個IT系統的問題。”他表示在進行系統搭建的時候,並不是因為看到行業和行業之間已經有的關聯,而去著意打通,公司更註重的是如何在未知上建立這種關聯。
然而,目前互聯網巨頭缺乏數據交流意願;數據交易市場規範缺失;缺乏有足夠影響力的數據整合公司,這些都造成了第三方獨立數據管理平臺在短期內缺失,中國市場仍將主要依靠獨立數據管理平臺(DMP)公司自建DMP和互聯網巨頭DMP產品。
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一份能夠證明行業關聯性的報告,並用系統輔助實施達到目標的完成,一切的關鍵就在於人。
12月8日,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主辦的“萬有引力第一財經數據盛典”將於北京舉行。此次盛典將以“數據連接共贏”為理念,集結互聯網九大消費領域頂尖公司,並發布首份中國互聯網消費生態大數據報告,打通不同行業,發現新的商機所在。
黃磊表示:“傳統的數據應用是數據源的擁有者和數據研究者在特定的場景中相對獨立的有限的開發,但是互聯網的共通共融的特征,促使不同的數據源可以組合進行交叉分析,數據需求、數據研究能力、數據源能夠充分互動,可以更大地釋放數據價值。”
大數據產業發展至今,最大痛點,就是數據源之間難以建立彼此融通的機制。BAT之外的互聯網公司往往只專註於一個垂直領域,但垂直領域的公司往往只有“小數據”,而真正意義的跨界大數據才能更清晰地勾勒出或者充分說明用戶的行為。然而,沒有共識,難以共贏,互聯網公司數據之間天然的隔離性,使數據價值的共享成為一件困難的事。
“只有數據才能打破互聯網的信息孤島,而前提是要有人先打破數據的孤島。”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總經理黃磊認為,這正是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的使命,也是其搭建數據開放平臺的願景所在。一份聯合15家互聯網數據源的消費生態大數據報告將在CBNData主辦的“萬有引力第一財經數據盛典”發布,這被認為是國內最大規模的跨行業、跨公司、跨數據結構、跨數據產權的研究分析嘗試。報告將通過不同緯度數據的交叉分析,繪制出一幅中國互聯網經濟的全景圖,探尋數據價值的大共享與大共贏,打破數據源價值共享之間的藩籬。
大數據的運用已經走進了商家。今年9月初,阿里巴巴帶領10位APASS(Alibaba Passport,阿里巴巴黑卡俱樂部)會員開展為期九天的意大利之旅。他們參觀了一家瑪莎拉蒂工廠,La Perla的旗艦內衣店和梅佐考羅那酒莊(Mezzacorona)運營的葡萄園。這場旅行有一部分在天貓App和優酷上直播。阿里巴巴稱,葡萄園之行吸引了40萬次瀏覽量,並且推動了相關產品的銷售。
APASS會員被阿里定義為中國互聯網的高端消費人群,要“萬里挑一”。他們是如何被“鎖定”的?
阿里巴巴花了幾個月時間,設置了多重指標,根據不同的權重,通過大數據平臺的複雜算法,才確認了APASS成員。淘寶數據顯示,APASS會員30%的購物行為是海淘,數據比天貓淘寶館的消費比例還高,並且在2014年天貓國際上線前就已經開始頻繁通過支付寶海淘。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管理學教授馬歇爾·梅耶表示,APASS是“一種非常聰明的促銷方式,是一個很棒的宣傳噱頭”。
今年,阿里巴巴發布了一份《互聯網高端消費橙皮書》(下稱橙皮書),對APASS會員做了畫像。APASS會員由資深淘寶達人、新中產潮媽、商務精英、創一代四類人群組成,消費金額是互聯網消費額中位數的5.5倍以上。《橙皮書》分析認為,到2020年,網絡渠道將在零售領域占主導地位,規模達到1.6萬億美元,超過2014年澳大利亞全年GDP。這將為中國貢獻約0.9萬億美元,占比42%的消費增量。其中高達90%的增量將來自於移動端市場。
麥肯錫《世界城市:全球消費視野》報告曾指出,2030年中國勞動人口(15~59歲)消費額,將占到全球消費總額的12%。人均消費額將由當前的4800美元增長至2030年的10700美元。隨著收入的增長,中國消費者對“第一必需品”消費年增長率將為6%-7%,到2030年預計可達家庭支出的37%。
對於企業來說,沒有比找到高頻消費者更重要的事情。高頻消費者通過天貓App和優酷等互聯網平臺,將自己的消費心得、購物經驗分享給社會公眾,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些新的消費潮流、消費熱點,有可能因為分享的行為,瞬間成為“爆款”。
事實上,這種針對“特殊”人群的會員服務體系並非阿里巴巴獨有,亞馬遜也在中國推出了Prime會員服務,以滿足中國消費者對包裹遞送速度的要求。
根據美國市場調研機構CIRP的統計顯示,Prime會員在亞馬遜網站上的平均花銷大於非會員的兩倍——會員平均每年消費1200美元,非會員僅500美元。會員服務將促使他們進一步增加消費。根據BI Intelligence的數據,2015年Prime會員給亞馬遜平臺貢獻了58%的GMV。
“APASS會員熱愛分享。”阿里巴巴客戶體驗和創新主管汪海說,“在我們的APASS會員地帶,每天都有大量會員分享他們的日常生活故事,如購物小貼士,炫耀一下他們購物單等等。許多APASS會員都是認證博客主。”
讓客戶持續消費正變得越來越關鍵。“止步不前是不行的,因為競爭對手正緊追不舍。”投資咨詢公司博達克中國(BDA China)創始人鄧肯·克拉克表示,“花點時間照顧揮金如土的購物者非常值得。”
阿里巴巴表示,APASS會員數量將在明年實現翻番。這是一個大膽的目標,但考慮到遠離實體店的富有消費者爆發性增長,該目標或許能夠實現。雖然電商目前僅占私人消費的15%,但波士頓咨詢公司預計,未來五年該數字將達到24%。
普華永道思特略合夥人徐晉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電子商務的增長驅動力正發生變化。過去的快速增長由新進網購人群驅動,來自於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網購。而近期,網購人群的滲透率正逐漸成熟,電商的主要增長來源則成了錢包份額,即消費者在線上的消費比重提升。電商增長將更多由品類擴張等因素所驅動。”
特別是在電商新增用戶邊際效應遞減的背景下,挖掘存量用戶,讓存量用戶掏更多的錢花在電商上,或者進入其他領域的消費,是電商的未來之路。網紅促銷,也成為了一種分享和示範消費,激發了消費的潛在可能。
根據CBNData發布的《2016 中國電商紅人大數據報告》顯示,2016 年紅人產業產值(包括紅人相關的商品銷售額,營銷收入以及生態其他環節收入),預估接近 580 億元人民幣,將超過 2015 年中國電影總票房,也相當於國內最大連鎖百貨百聯集團 2015 年全年銷售額。
這屆“雙11”結合大數據分析,新增了內容導向營銷:通過後臺大數據,監測出熱門產品,從11 月 1 日到 11 日每天安排直播,篩選優質達人對產品進行預熱宣傳。這些達人,包括KOL、媒體、自媒體等接入到阿里系統內的內容合作夥伴。
這些達人接入阿里系統後,可以直接從賣家處獲得訂單,並為產品撰寫文案或進行直播,從中賺取傭金。這些內容,最後構成了“淘寶頭條”、“淘寶直播”這些欄目里的信息。為了鼓勵大家多接單,阿里在幾個月前舉辦了一場 500 多名達人參與的“雙 11”達人動員大會。
幾個月前,一條關於YSL星辰口紅的軟文在朋友圈中傳播,再一次展現了內容營銷強大傳播速度。對於網紅、達人等內容制造者而言,如何持續生產有趣、帶動大流量的內容,是每日的工作之重。
“最初女裝市場有很多不同玩法,這些玩法在整個生態起伏勢頭不一樣,網紅在所有玩法表現中最優秀。”施傑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內容和商品是不可割裂的兩個元素。“傳統品牌不輸出內容,但是對於網紅而言,她們每天輸出有價值的內容。”緹蘇電商創始人施傑說道。
對於網紅電商來說,衣服、護膚品、箱包等就是最好的“吸粉”內容,而本身的衣著品味、個性定位就是賣點。在淘寶上,不乏張大奕、雪梨等粉絲上百甚至上千萬的電商博主。
一方面,這些博主通過微博等社交平臺維護所定位形象,用互動等方式來吸引維持粉絲數量;另一方面,淘寶等電商平臺是這些粉絲數量轉化為經濟效益的出口。網紅每次上新往往能從社交平臺帶來更多新鮮流量,最終在淘寶中轉化為成交量。
達晨創投消費行業投資負責人高洪慶告訴記者,自帶超級IP的網紅,必須具有自帶流量的特點,這就要求其具有不斷產生足夠引發熱點內容的能力。
事實上,網絡紅人、達人等內容制造者在努力將消費價值體現最大化。張勇曾經將“網紅經濟”稱為“新的經濟現象”,依靠個體影響聚集粉絲,產生商業機會。
數據互通互聯是否還能夠創造更多可能的商業價值?
CBNData即將給出答案。12月8日,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將在北京舉辦 2016第一財經數據盛典。盛典上將會正式發布中國互聯網消費生態大數據報告,標誌著CBNData搭建起一個開放的平臺,通過合作鏈條,把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不同利益訴求的互聯網公司聯系在一起,邀請全行業人士見證數據價值共享所創造出的無限可能。
11月28日晚間,上海、天津同時發布收緊房貸政策。兩地均上調了首付比例,其中上海首套房申請商業貸款的最低首付比例上調至35%,天津最低首付款比例也調整為30%。有分析稱,此次限貸只是剛拉開了一個序幕,未來不排除北京、廣州等地跟進。
隨著中國總體在步入中產社會,國人對住房、購房的需求越來越旺盛,對服務服務和產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房地產做為一個看起來比較傳統的行業,一樣在進行改變,在這個大數據時代,房地產也越來越多地將大數據應用到其中。
精準找房
賣房買房的痛點就是信息不對稱,大數據正是可以更好的做出客戶畫像,進行精準的買房賣房認證。
易居中國(企業)CEO丁祖昱說,通過每一年積攢下來的近億條買賣購房者的信息,再通過各種各樣渠道收集到的其他的購房者信息,就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每一個項目中購房人的真實信息。同時,通過和其他的金融機構進行了各類客戶數據交換,把這些客戶信息和項目做一個對應,實際上客戶地圖或者是客戶畫像就出來了,把這些作為一個基礎來做。
易居中國的數據系統克而瑞針對的是購房者,而鏈家則針對房屋進行了大數據統計,推出了“樓盤字典。”
在過去的時間里,鏈家集團在全國30個城市里數完了5900萬套房子,並且錄入了鏈家自己開發的“樓盤字典”。
為了掌握到已經進入的30個城市所有房源的基礎數據,鏈家花了數年時間編制“樓盤字典”,包括了5900萬套房子。記者了解到,目前樓盤字典管理了全國30個城市5900余萬套存量住宅,其中北京690萬套,北京市朝陽區房源最多,擁有存量住宅170萬套。
鏈家集團樓盤中心總經理白智廣把鏈家的“樓盤字典”比喻成類似人口普查的“房屋普查”,他說這是鏈家作為一家房產中介公司夯實客戶的基礎性工作。
據悉,鏈家現在北京的報盤率達到了85%-90%左右,也就意味著,如果北京某個區域二手房市場上如果有100套房源掛牌出售,鏈家就會在樓盤字典里掌握其中85-90套左右的房源。
易居智庫研究總監嚴躍進指出,鏈家計劃切入的家裝、搬家、租賃市場中,這些基礎數據對公司掌握市場空白和需求點有著極為稀缺的研究價值,鏈家從中發現的,可能就是圍繞房屋衍生出來的其他生意。
同時,鏈家開發的“樓盤字典”,對鏈家經紀人而言將是巨大的效率提升。鏈家的經紀人距離房源數據最近,當他們掌握這些房源信息和數據的時候,匯總到樓盤字典的鏈家平臺上,也就意味著不再需要每一個門店的經紀人去數房子、畫戶型圖,畢竟區域內的樓盤和房源數量是有限的,平臺提升了經紀人的工作效率。
事實上,白智廣把鏈家“樓盤字典”也描述成一個不動產數據平臺,其針對客戶的目的是把話語權交給客戶,讓他們在買房子的時候盡可能多和真實地掌握到房源。
同時,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高級分析師劉潔也表示,互聯網化的營銷模式已經逐漸滲透到傳統的房地產行業中。營銷手段、運營模式、交易流程和用戶管理等正在不斷轉變優化,布局新媒體營銷,建立房產和用戶數據庫,利用大數據標準化、精細化運營等通過大數據保障與拓展相關業務的手段成為大熱。而對於消費者關註較多的購房與買房的流程中,房產信息透明化、購房便捷化、流程標準化三大特征則是目前互聯網房地產的現狀以及趨勢方向。從鏈家的案例來看,鏈家建立了“樓盤字典”,確定描述房屋的信息標準,房源真實率穩定在97%。此外,在交易流程的優化改善也使得大量新的消費場景還原,720度全景小區及室內看房、智能房源推薦、以及3D地圖、手機看房、實時溝通等多項突破性功能的便捷方式完善了互聯網房地產服務體系。
掘金大數據服務
互聯網時代,地產領域的上下遊公司積累的房屋、業主數據,除了可以改善買房、賣房的效率,提升客戶的滿意度之外,做好數據的互聯互通,還有不少的衍生價值可以挖掘。
今年1月,綠地宣布進軍商務社區O2O,旗下APP“時在”也於1月上線。根據計劃,綠地將在三年內布局北京大部分自有項目及部分非自有項目,形成全市覆蓋,通過大數據管理分析企業和業主需求;擇機布局全國其他一線城市及省會城市;最終獨立上市。
和其他房企重點拓展住宅社區O2O不同的是,綠地APP的服務對象主要是辦公樓宇中入駐的企業和員工個人,服務內容也更商務化和產業化,即有利於商辦庫存的去化,也是對企業大數據業務的提前布局。
從“時在”APP當前上線的功能來看,主要可分為企業扶持服務、員工個人和企業商務服務和撮合配對服務三大類型,在用戶註冊和選取所在辦公樓後,便會顯示具體內容。
這些功能的優勢主要在於,對於入駐的企業來說,能夠更直觀地了解有哪些官方優惠政策能夠運用,同時拓寬了融資渠道,尤其適合成長中的中小企業;對於地方政府來說,在產業缺失的當下,能更好地自我宣傳吸引企業,推動招商引資;銀行也有機會獲取更多貸款業務。
克而瑞分析稱,綠地這個App實際上就是對企業大數據進行分析整合,並發掘增值服務空間才是最終目的。無論是住宅還是商務社區的O2O,本質上都是對大數據進行“廣泛采集-梳理分類-針對服務”的過程。住宅社區O2O的盈利空間挖掘方向更傾向於生活和消費類;而商務社區O2O則能從產業整合乃至股權投資中獲取利潤,涉及的資金規模更大。
綠地至少能從三方面挖掘大數據價值。首先,建立企業征信系統。當前國家鼓勵新興產業發展,創業型企業的數量會未來幾年會快速增長,帶來大量融資、掛牌上市等衍伸業務的需求。綠地能基於APP上企業的貸款、交易、合作等數據,搭建出一套企業信用評價體系,作為優惠政策和資本服務的基礎。同時,整合新興產業鏈條。產業不僅能帶來稅收,也是區域人口和消費的基礎,和房地產的關聯性強。綠地可選擇有潛力新興產業,將上下遊企業整合成鏈條,在全國各城市進行複制,配合當地的區域開發。最後,設立股權投資基金。綠地自身旗下有大金融、大基建、大消費板塊,也有控股一批綠地系企業的長期計劃,在綠地的“3+X”戰略中,X即新興產業的投資。投資眼光一貫是綠地的優勢,如果設立私募基金入股企業並將其運作上市,能獲得更大的盈利空間。
這些甚至不僅限於房地產行業內部的大數據。嚴躍進認為,房地產商有很多業主資料,背後的數據不容小窺,通過提高服務來獲取數據背後價值將是未來方向。
在這個背景下,數據價值的共享就顯得尤為重要。12月8日,CBNData將在北京舉辦“萬有引力第一財經數據盛典”,並發布國內首份跨行業跨公司、跨數據結構、跨數據產權的數據報告(D9報告)。報告將覆蓋包括房地產業在內的中國互聯網9大垂直領域,通過對不同領域數據的交叉分析,展現“數據連接共贏”的無限潛能。
從電商跨界娛樂的阿里巴巴已經成功將文娛業務打造成一個巨無霸。
半個多月前,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通過內部郵件告知,阿里在大文娛小組基礎上的正在籌備一個全新的文化娛樂集團,並計劃募集100億人民幣基金,開啟“買買買”模式。
而6月15日,張勇宣布大文娛小組成立的時候,當時外界除了知道阿里影業、阿里音樂等幾個內部角色外,對這個“大文娛”一頭霧水。
這背後初步整合的100多天中,阿里的大文娛小組已經實現了視頻內容在PC、客廳大屏、移動端之間實現共享;天貓魔盒在開機畫面中對阿里影業關聯電影做宣傳發行,並打通了淘票票做在線購票,同時天貓魔盒也捆綁了《星際迷航》等IP推限量定制版;而視頻與電影用戶之間的會員權益也開始共享,並嘗試讓優質IP從電影院到客廳的兩次售賣等。
而這只是在阿里這樣一個大集團內,資源和數據共享在短短4個多月中帶來的改變。如果放眼整體市場,數據互聯正在重構當下的文化娛樂大行業。
不僅如此,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負責人黃磊認為,數據互聯的重構在跨行業中還會發揮更大的作用,這正是CBNData的使命,也是其致力於搭建數據開放平臺的願景所在。
互聯網改變電影格局
因為《我不是潘金蓮》的排片問題,馮小剛和萬達院線較上了勁。
公開信息顯示,萬達院線在國內擁有影院311家、2700塊銀幕,在2015年全國總票房份額中高居榜首,占比達13.5%,高於第二、第三名之和。
但即使這樣的成績,在移動互聯網盛行的當下,包括貓眼、淘寶電影等互聯網售票平臺的崛起正在撬動傳統院線在電影排片上的話語權。而最為常見的做法是,電影互聯網平臺借助“預售”等方式,幫助院線實現了高效排片,提升了上座率,同時節省了運營成本。
以去年暑期檔最火的影片《捉妖記》為例,這部影片似乎將中國電影的七月奇跡延續到了八月,票房超過24億。
值得一提的是,和幾年前的現象級大片不同,《捉妖記》的主力觀眾已不再是北上廣深的高收入白領,而是二線以下城市的年輕人。
據藝恩咨詢數據顯示,《捉妖記》二線以下城市票房占比達80%以上,購票觀眾中30歲以下年齡段占比為86%,有媒體甚至給這一群人起了“小鎮青年”的外號。盡管“小鎮青年”這一稱謂略顯粗暴,卻形象反映了不少電影從業者的共識:二線以下城市觀眾已經成為左右票房高低的關鍵。
而這背後,貓眼電影、淘寶電影等互聯網平臺以其效率和規模優勢,成為傳統宣發、銷售環節的有力補充,實現在影院和票房向中小城市擴散之際,傳統的宣傳、發行手段已經無法高效覆蓋這些市場。
此外,互聯網平臺還向合作的片方、發行方和影院提供精準用戶畫像,幫助電影產業讀懂非一線的新觀眾。
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高級分析師劉力華指出,年輕人群日益成為影響電影市場的關鍵力量。一方面,年輕人的觀影需求增長旺盛,對電影票房的貢獻較大,其中低線城市年輕人現象明顯;同時,需求的增長帶動了電影市場題材的年輕化,比如奇幻、高科技、青春校園等;另一方面,年輕人的觀影習慣也使得電影市場的商業模式在發生潛移默化的變化,新成長起來的消費者在文化娛樂方面的偏好更強,相應的投入也更高,是各種影視周邊衍生產品的主要消費人群,推動了影視產業鏈的長尾化,同時,年輕人的高互聯網使用習慣,使得在線票務渠道、社交內容分享等相關服務領域成為觀影的“標配”產品。
來自貓眼數據顯示,《捉妖記》群體中有59%的女生,21-25歲占比47%,結合這些用戶畫像特點,貓眼電影展開了包括資訊內容、活動參與等精準營銷方式,直接拉升了《捉妖記》在貓眼電影的人氣。影片在多個核心城市進行了717場點映場,上座率近100%,貓眼電影在點映日502.6萬總票房中,貢獻就超過68%。
據了解,在對接行業的APP“貓眼電影專業版”中已經推出了依托於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秒級票房”,可以更精準的幫助影院的排片經理做好收益管理,幫助投資、宣發等環節拿到一手的票房數據;在這個專業版里,已經推出了“找合作”,可以讓橫店的群眾演員更方便地通過網絡平臺和劇組對接,讓導演找到更好的劇本,讓制片人找到投資,讓曾經的“潛規則”變成實力才華比拼的“明規則”。
集體跨界影視
依托互聯網迅速成長壯大的平臺性公司,並不滿足只是在發行、排片領域施展拳腳。賣票平臺大量積累了電影產業鏈下遊的消費者數據,消費者對電影的喜好、口味,互聯網平臺公司有最直接的體驗,哪些類型的電影會賣座,哪些影視衍生品會受到市場歡迎, “賣票”平臺們對此已經躍躍欲試,它們希望能深入到產業鏈的核心,參與線上宣發、甚至投資、制作電影項目。
在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發布的《2016上半年在線票務平臺大數據報告》中也提到相關的發展情況,在線票務渠道成為購票主渠道,並呈現出全鏈路、社交化、泛娛樂化的三大衍變趨勢:已經滲透到產業鏈上下遊,參與內容制作、發行、推廣等各環節;除了電影票務之外,衍生業務也開始增多,包括演唱會、音樂會等多種娛樂形式;口碑通過社交互動成為影響票房的一個重要力量。
今年4月,美團大眾點評 CEO 王興通過內部郵件宣布正式決定分拆貓眼電影業務,而“新貓眼”的目標是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綜合電影公司之一,重點是發展電影上遊業務,通過投資的方式與行業資源深度對接。
不過,一個月後的5月27日晚間,光線傳媒公告,通過換股、支付現金等方式獲得貓眼合計57.4%的股權。在線票務平臺貓眼電影將隨之從美大手中“易主”,老牌文化公司光線成為控股股東。
對電影市場感興趣的不僅僅是從賣電影票切入的貓眼。
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旗下的SMG尚世影業去年年底與視頻分享網站Bilibili彈幕網正式宣布合資設立嗶哩嗶哩影業(天津)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二次元內容開發、宣發陣地。
根據工商局公告數據表明,這一全新的二次元影視公司初始註冊資金為1000萬元,致力於開發針對90後、00後的IP影視資源。與此同時,該公司將充分發揮SMG尚世影業公司在影視劇策劃、制作方面的資源能力。
公開信息顯示,B站最早定義為面向二次元的視頻網站。六年時間內,B站已擁有約5000萬用戶,75%年齡在24歲以下。
這也意味著,B站已經將觸角從原先小眾的二次元視頻領域拓展到電影、電視劇制作領域。
而這背後,隨著網絡文學特別是二次元領域的IP運營日益活躍和不斷滲透,預計到2016年泛二次元用戶規模將達2億以上。90後人群的消費能力、文化屬性和偏好已經逐漸成為行業研究的對象。
除了從二次元視頻網站跨界影視制作,阿里影業旗下的娛樂寶一直在探索電影衍生品開發。
今年6月,娛樂寶宣布與派拉蒙、二十世紀福斯、日本圓谷制作株式會社、夢響強音魅力星晨簽訂協議,就五個超級IP相關衍生品的開發和售賣達成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娛樂寶在此前娛樂權益和股權眾籌之外,今年還新開發了基於大數據及阿里系電商支持的娛樂電商版塊。
而阿里影業副總裁、娛樂寶總經理俞巍接受采訪時透露,娛樂寶暫時還不會啟動融資。“娛樂寶目前是一個純創新業務,在創新方面我們需要先想清楚模式,然後再進行規模化。”
探索數據價值共享之路,觀察共享後所產生的倍增效應,也是CBNData舉辦這次盛典的初心。12月8日,CBNData將在北京主辦“萬有引力第一財經數據盛典”,屆時,一份聯合15家互聯網數據源,覆蓋電商、社交、娛樂、休閑、內容消費、金融、分享經濟、互聯網基礎和地產9大領域的互聯網消費生態大數據報告將在盛典上發布。報告試圖打破互聯網數據的孤島效應,交叉分析不同緯度的數據,深入地透視到整個商業世界的運行邏輯,挖掘浩瀚互聯網宇宙更大的商業價值。同時,盛典現場將有近30位互聯網大咖齊聚一堂,包括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大優酷事業群總裁楊衛東、貓眼CEO鄭誌昊等娛樂領域商業領袖,通過不同行業的信息和數據價值共享,共同探究未來互聯網發展的新趨勢。
馬雲說,DT(Data technology)是下一個能引領時代變革的技術。通過雲,通過大數據,將變革我們的生產方式,我們的一切。
阿里系旗下公司已經開始利用DT的分析能力、預測能力,更好了解用戶,預測用戶的行為,變革自己的業務,豌豆莢就是其中一例。
大數據+應用商店
今年,知名的第三方應用商店豌豆莢並入阿里巴巴。“這不是終點”,豌豆莢創始人王俊煜在宣布該消息時說。
“在新的行業背景下,移動應用商店未來可以和其它文化娛樂產品一起形成產品矩陣化,同時需要真正大數據。這些是豌豆莢升級發展的方向,這也是豌豆莢選擇阿里的最重要原因。”曾攜UC加盟阿里,後在阿里擔任多個要職的俞永福評價說。
事實上,豌豆莢也正在借助大數據和雲計算技術,將移動應用分發引入4.0時期。
“傳統分發模式下,1.0、2.0和3.0情況下,分發基本是圍繞著列表,圍繞著庫集、分類等等。我想豌豆莢有一個最大的目標是要做內容,以及做內容的前置化,這需要背後數據的支持。”豌豆莢總經理張博說。
內容前置化:為打通商業場景鋪路
大數據+應用分發,具體會給傳統分發帶來怎樣的改變呢?
傳統的應用分發,排名前500名的應用占到了流量的半壁江山。下一個階段,是如何真正幫助長尾應用的分發,同時,從用戶角度讓用戶更便捷地找到所需要的應用程序。
結合中國應用分發市場,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分析師王晴雯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隨著IOS、Andriod等智能手機快速流通,中國應用商店市場迎來快速啟動期。應用分發平臺的發展與各家APP的應用量分發以及新應用產品研發有著密切的關系。根據研究的數據顯示,2016年豌豆莢的用戶對旅遊出行、購物、新聞閱讀和運動健康類應用下載量上升,與去年同期相比,豌豆莢的用戶下載量排名前十的類目集中度上升,同時,聊天社交、視頻等其他內容分類新應用分發有所增加。用戶在App應用市場的日漸成熟,推動了產品的技術的發展。比如像豌豆莢,
從2013年開始探索移動內容搜索,誌在打破信息孤島,把散落在手機已有app內文章、圖片和視頻都抓取串聯起來,說明大數據正在為應用分發平臺的效率提升發揮著作用。“之前用戶大部分在應用商店,乃至於搜索,可能都是由搜索行為導致下載。我們所有的內容只是做了分類,做了垂直的引入,做了收錄而已。那麽其他的應用該怎麽辦?這是一個最大的問題。”張博說。
張博也引入了新的概念,把所有根據用戶的點擊、購買,以及他的走動、位置、評論等等行為生成的數據,重新統計、重新篩選,計算出來他在下一步要去做什麽。“在知道下一步的情況下,我們希望跟更多的開發者和企業深度合作,將我們所有的流量,通過豌豆莢這個平臺,導入到直接內容前置化,流量變現上減少所需的轉化率。”
現在人們如果想了解APP的內容,還是需要去通過下載一個APP實現的。所謂“內容前置化”是指,將產品的內容進行前置的分發。比如,用戶可以通過一個頻道入口,或信息流頁面,了解產品的相關信息,使得用戶不用下載APP,就能體驗應用的部分內容和服務。
通過“內容前置化”,豌豆莢將對內容具有更好的把控,實現“千人千面”,為與其他商業場景的打通做好準備。
打通阿里大數據,實現精準分發
在並入阿里之前,豌豆莢在傳統算法上已經獲得了很多的數據;並入到阿里之後,豌豆莢會有其他內容方的合作資源去協同。比如,通過數據升級傳統的算法可以了解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空間、地理位置上要去哪里,要去下載什麽樣的應用,或者連接什麽樣的內容。
應用分發平臺的最大目標之一,就是實現精準分發——如果給一個喜歡二次元的人推薦槍戰、或者紀錄片內容的APP,實質上這個推薦是無效的。
豌豆莢打通阿里大數據後,使得其能從多個維度去分析用戶的行為數據和需求標簽,並與APP的相關標簽進行匹配,進一步實現精準分發,使得豌豆莢更容易把合適的內容發給合適的人。
豌豆莢的案例,是“數據連接共贏”的最好註腳。孤立的數據難以產生倍增價值和協同效應。但是通過數據價值共享,可以打破數據源之間的藩籬。
12月8日,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將聯合15家互聯網公司首次發布《2016中國互聯網消費生態大數據報告》。報告通過對15家互聯網公司大數據的綜合分析,描繪出以消費者需求為運行核心的互聯網消費生態圖景。該報告首次深入9大互聯網消費領域,通過各領域數據交叉分析,全景還原核心人群的互聯網消費特征,並通過數十個跨領域案例分析,探索互聯網消費生態中數據連通後的價值所在。
“5年前雙11的峰值已成為今天日常消費量。”操盤了八年雙11的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說。
有人評論稱,短短10年的時間,中國快遞業完成了對美國近百年積累的超越。快遞越來越快的背後,更深刻的是物流驅動商家庫存的降低和供應鏈的優化——快遞物流正在被大數據改變,這也構成新經濟、新零售最重要的支撐力量。
2013年5月,阿里巴巴、銀泰集團聯合複星集團、富春集團、主要快遞公司等,共同組建了“菜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菜鳥”小名字大誌向,其目標是通過5至8年的努力打造一個開放的社會化物流大平臺,在全國任意一個地區都可以做到24小時送達,全球72小時送達。
更長遠的規劃中,菜鳥網絡計劃將其打造為一個整合了物流、信息流和商戶流的開放平臺,向制造商、電商、快遞公司、第三方物流公司開放。
如果這個計劃實現,無疑將重塑相關的產業格局。
在今年5月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發布的《2016中國智能物流大數據報告》針對智能電商物流的大數據也洞察到快遞行業的變革。報告指出,包裹量提升速度也進一步刺激消費者的消費量。通過2015年與2014年菜鳥物流數據對比印證,年包裹量增幅Top5路線包裹量增幅達到200%,相比全國平均路線包裹量31%的增幅,可以看出物流的成熟地域已基本形成。包裹量增速最快的路線比總物流時間節省更多,可以看出物流發達地區的消費者願意花費更多。
與傳統物流系統不同的是,智能化物流系統可以通過大數據技術,對生產、流通領域數據進行分析整合,從而做到訂單的合理配置,減少運力浪費、提升效率。
有專家分析,菜鳥模式的核心,即數據和技術,以及平臺化的生態系統搭建,和基於消費者和商家體驗的服務標準。線上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等,優化配置快遞資源;線下建設智能倉儲設施網絡和末端配送網絡,同時整合各類社會物流資源,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高級分析師王晴雯表示,消費者的消費意願與互聯網基礎設施發展相輔相成。物流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每年雙十一對電商物流行業都是一次大考,2013年以來,快遞量呈現出爆發式增長。通過菜鳥網絡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2016年雙十一同比增長近2億的包裹量,每個包裹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快遞簽收時間比2015年的情況再次縮短15個小時。
過去幾年里,菜鳥網絡已經取得了相當不錯的進展。例如推出電子面單、智能分單、四級地址庫、智能發貨引擎、物流雲、智能雲客服等創新產品和服務。這些產品和服務在提升效率等方面,顯示了勝過傳統物流的優勢。
根據官方數據,天貓雙11當天,菜鳥網絡平臺物流訂單量超過了6.57億。而截至11月15日淩晨,將近9成訂單已發貨,在包裹大幅增長的基礎上,其發貨速度比去年快了兩天。“這背後真正是一場數據的戰爭,是數據的指揮樞紐。”菜鳥網絡CEO童文紅說。
這也只是其促進物流業向智慧物流轉型宏大目標的第一步。
童文紅曾表示,目前我國社會物流總成本占GDP的比重高達16%,而經過未來十年的努力,希望將這個比重從現在的16%下降到5%。如果能夠實現,這將是一個巨大的社會進步,因為,其每年節省下來的11%,相當於廣東省和江蘇省GDP的總和(2015年約14萬億元)。
“如果互聯網是一張天網的話,那麽物流是一張地網,天網+地網是人類社會一個真正的全球化的開始。”今年6月,馬雲在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說。
“如果我們有先進的智慧物流行業,能夠把生產和制造業、銷售、消費的體驗結合在一起,真正一起努力,讓真正的客戶——那些制造業者們沒有庫存。如果真這麽去思考,我們對社會的貢獻遠遠超過送了一點點貨。”馬雲說。
要實現馬雲所說的,通過智慧物流把生產、銷售、消費體驗等結合在一起,其底層基礎就是數據價值共享。12月8日,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將舉辦萬有引力·第一財經數據盛典,屆時菜鳥網絡首席數據科學家丁宏偉將出席盛典並做主旨演講《大數據為智慧物流插上雙翼》,介紹菜鳥網絡是如何巧用大數據提高物流的運行效率的。當日,CBNData也將聯合15家互聯網公司發布《2016中國互聯網消費生態大數據報告》。除了包含物流的互聯網基礎之外,報告還將覆蓋電商、社交、娛樂、休閑、內容消費、金融、分享經濟、地產共計9個領域的數據洞察,通過對各領域數據交叉分析,挖掘數據價值共享的無限商業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