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左派當道 左丁山


2009-04-21  AppleDaily





 

奧 巴馬冒起之後,西方左派當道(美國叫做自由派),主流傳媒興起一片左轉之風,歐洲本來就係左派思潮世界,事事講政治正確,愛好環保人士如果唔跟住戈爾講全 球暖化(現時改稱氣候轉變),會被視為右派;講經濟政策,如果唔仇視資本家,膽敢繼續講市場經濟嘅話,梗係大右派反動分子啦,我哋曾先生都話以後唔好講 「市場萬能,干預萬惡」咯;講法律、法治,而唔講維護甚麼公眾利益嘅話,實會被打成偏幫資本家,偏袒財團……於是乎陶傑寫吓反諷文章,就畀本地左派圍攻, 盡顯文人相輕本色,反而在網上見到唔少西人站在陶傑一邊;另外證監會就電盈私有化大打官司,談「道德」多過講法律,顯然又係講求政治正確啦。呢幾日碰到幾 個律師,佢哋對電盈私有化一案嘅高等法院判詞,都有研讀過,幾個都同聲認為關淑馨法官於法有理,但冇讀法律嘅老友就起碼有一半以上講「道德」層面。上訴庭 唔知會點判,寫稿時未知道,但無論如何,法律vs 「道德」,可以有排拗,但左丁山以為,如果多數香港人講「道德」而輕法律,我哋嘅自由就會受到嚴重威脅,走向民粹主義,滋養集權主義氣氛!

左丁山承認係大 右派,自細讀右派中小學,右派書院,睇慣牟宗三痛批毛澤東及投共文人嘅文章;主修經濟學時,更加拒絕馬克思嗰一套,認識清楚馬克思主義會害死中國經濟,所 以自從開始寫專欄到o依家,都鼓吹資本主義,擁護自由市場,贊成佛利民嗰套。前日閱讀新鴻基地產獨家贊助嘅《讀書好》月刊三月號,內有一篇過癮訪問,就係 梁文道訪問黎智英談讀書,自己雖然認識肥佬黎好耐,知佢好讀書,但從未詳細深入傾過所讀何書;梁文道呢篇訪問,肥佬黎有問必答,方知道佢讀書之廣、之學術 性,非左丁山所能及,更了解原來佢比左丁山更加右派!肥佬話讀左派知識分子所寫嘅書,睇一半就give up(例如John Rawls),怎樣也不信左仔argument,所以只看合乎自己思想嘅書。好彩佢係大老闆啫,就算讀者投訴佢都冇用,唔似得我哋畀人投訴,就會驚一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12

利字當頭:劣幣當道 李華華


2010-05-14  AD





 

記得97金融風 暴後,曾有人提出要在亞洲搞區域性貨幣,抗衡所謂的外來衝擊。人頭豬腦才想到這樣的「屎橋」。今天回顧這段小插曲,才發覺就算在天府決策層,對財金原理無 知的人,仍然比比皆是。人類文明,可以發展到今天的地步,仍未被那些有手眼協調問題的經濟文盲搞垮,實在有冥冥中的在眷顧。

80年代,那些 工商管理系教授,紛紛說日本政府指揮出口工業,帶動繁盛,是經濟的出路。亞洲好些其他國家信了這一套,也搞起了指揮出口工業的玩意。這種官商勾結開始時, 還是有點成績,畢竟,興此道時,歐美正在復蘇中,出口需求不斷增長,令這些國家的政客以為,經濟增長可長升長有。就在這樣的前提下,亞洲各國在大搞出口工 業的同時,也靠舉債大搞基建,就連手上有點錢的資本家也參與這大派對。這種盲目的槓桿加碼賭單邊,學名叫:資產價格泡沫。

誰會想到國家指揮 的出口工業也要面對競爭?92年,有一個人說:「誰不改革,誰就下台。」之後,令這個落後了十多年的國家忽然發力,全方位發展一切,也在這刻開始,亞洲各 國出口工業都備受13億人的超級大質量國牽制,金融風暴也開始倒數。

國家競爭力弱仍不願面對

可是,到了97年東南亞各國政 府,有理無理將一切的錯都推卸到那面目模糊的「國際炒家」身上。無錯,就算到了今天,任何國家的經濟出了甚麼問題,仍然不願意面對競爭力衰弱的現實,寧願 選擇性地對政府過度開支和資源錯配的問題失明。

當天提出成立亞洲貨幣,除了當時已經泥足深陷在衰退的日本,就是那個系統性製造道德風險的 IMF。亞洲各國自古已經有獨自的文化背景,而且仍然互相猜忌,令這種單一貨幣搞不起來。否則,我們可能已經像歐洲般,最惡劣的政策才是最有回報的行為, 名正言順讓劣幣當道。

利世民

http://hkliberty.wordpress.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72

熊市當道 艾薩

2011-6-16  NM




組合將有以下調整,買賣以本週三(15/6)收市價計算。沽出:80000股工商銀行、2000股滙控買入:50000股德昌電機、10000股中石化、8000 股中石油、2000股中國神華、2000股思捷、1000股新鴻基地產

現 時弱勢的港股將愈弱,強勢的亦暫時會有所調整,但當烏雲散去,它們會像鳳凰般再次飛上枝頭。過去一段日子,沽出手頭股票的投資者,自以為成了贏家,但當他 們把套出來的利潤,換入質素較差的資產,有些「金玉其外」的股票,一年後便會被發現「敗絮其中」的事實。這就是投資的運作模式,只有真正認識了解,才可當 股票是老友記。

論房託

領匯(823)其實是一隻值得買入及持有的房產信託基金(REITs),其價值證明了政府六年前的確賤 賣資產,還未計更早前賣掉的少數港鐵(66)股份。我聽過不少例子,某些發展商把自己投資的物業,以房產信託基金形式上市,我呼籲各位千萬別沾手,不要相 信他們從口袋中拿出來賣給你的東西。另一隻推薦的房產信託基金,是由鷹君(41)控制的冠君產業(2778),它持有優質的資產。不過你可以選擇持有在股 價上有更大折讓的鷹君。我有感在下一次香港地產市道低迷時,鷹君將會私有化。主席羅嘉瑞除了是一個心臟科醫生外,還是一個出色的數學家。根據上次公開的資 產負債表顯示,鷹君的負債近乎零。值得持有的還有利信達(738),一間手袋鞋履的生產及零售商,而且主要的產品都是以女性為主,非常明智。直至今年二 月,利信達的銷售成績增長強勁,其資產負債表顯示其負債同樣是零。當找到合適的地方及時機,現金充裕的利信達便可再作擴張。回顧今年其中一至兩項非經常性 項目,我不期望明年有六成增長,但當毛利受到控制時,兩成增長是絕對可以達到。我關注該公司的存貨量及債項,不過管理層在乎的卻是如何處理公司的流動資 本。利信達的級數雖然未能與特步和匹克體育用品相比,但觀乎管理層經營業務的態度,我毫不猶豫地認為,假以時日利信達也能進身一哥。

熊市繼續尋寶

現 時的組合蝕了多個月仍未帶來利潤,不過耐性就是這個遊戲的名字,形勢將會有所改變,而且一發不可收拾,贏的策略就是買入及持有一些最好的股票。如上文所 述,我減持了工行加部分滙豐,銀行股只剩下農行及八千股滙豐已足夠。另一方面,以較低價增持組合中其他股票,及買入德昌電機(179),一間已重上復甦軌 道的前藍籌股。假如你持有工行或滙豐,你不須沽出,但建議減少比重,尤其當熊市當道,大部分股票的價值都被低估時。我不欲再增加組合股票的數目,現時十六 隻股票,我認為已是最優質。當然,市場上仍有很多值得買入的股票,我無時無刻不在尋找優質但股價未被反映的股票。祝君好運!艾薩 [email protected]

艾薩Isaac Sofaer

Tony Measor的好友及舊同事,本身是特許會計師,有逾三十年投資實戰經驗,現於力寶證券負責管理私人客戶的投資戶口,並在Quamnet撰寫艾薩日誌。其 管理的環球投資組合,在91-00年間增長達十四倍。讀者對港股有任何疑問,歡迎致電郵本刊,中英亦可。[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82

新聞正走向分化:「軟新聞」當道,「硬新聞」無處安放青春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854.html

【導讀】硬新聞和調查性新聞能否憑藉自己的能力生存下去?但願如此,因為上週的情況表明,我們仍然需要這些老氣橫秋的傳統媒體來發揮監督作用,這種需求或許從未如此強烈。

來源:TechCrunch.com  譯:新浪科技

上週,傳統媒體著實揚眉吐氣了一把。

《衛報》、《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全面揭露美國國家安全局(以下簡稱「NSA」)的「棱鏡」監視項目,在全球引發轟動。可惜,最近十年對他們來說仍然倍感失落。自2007年以來,報業廣告營收已經萎縮過半,「收費牆」遠遠無法彌補這種損失。

更糟糕的是,市場上湧現出了一批更加靈活的競爭對手,他們正在不遺餘力地搶奪傳統報紙的讀者,而且表現得可圈可點。我最近很好奇各種新聞來源的消息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的頻率,但由於我無法找到一款專門的工具來完成這項任務,所以不得不親自開發了一個,結果令人大吃一驚。

我開發的這款名叫Scanvine的工具可以追蹤各種網絡新聞來源,統計出它們被分享的頻率,然後進行對比和排序。猜猜截至發稿時誰排在首位?上面提到的這幾大媒體都沒有進入前三,《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或《紐約客》都沒有。相反,The Onion以每天平均2000次分享位居第三,排名第二的Cracked達到2700次,而廣受批評的BuzzFeed則以3000次位居首位。

更嚴重的問題在於,自年初以來,Scanvine追蹤的多數來源的分享頻率基本都保持不變。以下就是《紐約時報》年初以來的數據:

下面是BBC世界新聞:

下面是TechCrunch:

上面三家媒體現在的狀況與今年1月沒多大區別,但是BuzzFeed卻有所不同:

下面則是Mail Online:

看出區別了嗎?某些統計方法上的原因,可能導致Scanvine過度誇大了BuzzFeed和Mail Online最近的增長速度,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發展迅猛的「低級新聞」(low-journalism)網站的確比老牌媒體巨頭狀況好得多,而且這一趨勢短期內還沒有扭轉的跡象。

請注意,我這裡用的詞是「低級新聞」而不是「劣質新聞」,二者截然不同。高級新聞指的是對愛德華·斯諾登(Edward Snowden)和NSA等機構的調查,感覺就像蛋白質,而低級新聞更像是巧克力。優質的巧克力自然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比如The Onion和Cracked,他們的報導既言之有物又趣味十足。但BuzzFeed卻並非如此。

從歷史上看,低級新聞一直都在補貼高級新聞。但現在,二者逐漸開始分離,主要是因為網上可以看到無窮無盡的低級新聞。BuzzFeed就是這一趨勢的典型代表,一部分源於它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另一方面則是因為BuzzFeed之於低級新聞,就好比高果糖玉米糖漿之於巧克力——這種諷刺源於The Onion。BuzzFeed就像是一台機器,一刻不停地將動畫、GIF圖片和Reddit上的帖子轉變成頁面瀏覽量,完全就是一杯「糖水」。

需要說明的是,我本人看BuzzFeed時也經常會被逗樂,而且他們也並未不思進取。BuzzFeed不僅進一步拓展了視頻業務,還在向高級新聞領域擴張。在總編輯本·史密斯(Ben Smith)的領導下,他們已經擴大了政治新聞的報導力度,而且剛剛聘請了《衛報》駐莫斯科聯絡員作為首位海外和國家安全新聞編輯。

BuzzFeed創始人喬納·佩雷蒂(Jonah Peretti)表示,在4月15日的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發生後,BuzzFeed的擴張計劃開始成型。「那確實是個令人啟發的時刻。」他說,「人們沒有跑去老牌新聞媒體,而是來到他們每天都訪問的BuzzFeed來瞭解情況。我們排名前5的內容都是硬新聞。」

但我用Scanvine蒐集的數據顯示,在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發生後的那個星期,BuzzFeed上分享次數最多的40篇文章中有很多諸如《愛上波士頓的29個理由》這樣的花邊新聞,只有3篇算得上是硬新聞。其餘各個星期的情況也基本如此。如果他們的讀者果真想要看硬新聞或是政治新聞,肯定會另尋其他渠道。

但BuzzFeed有朝一日或許的確能夠發展硬新聞,我也很尊敬他們的這一計劃。如果他們真的成功了,或許會成為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媒體轉型。但我懷疑這難以實現。我反而認為,新聞行業將繼續向著高級硬新聞和低級軟新聞兩個方向分化,BuzzFeed仍將是其中最低級、最軟的一個。

這意味著報業歷史上首次面臨這樣一個考驗:硬新聞和調查性新聞能否憑藉自己的能力生存下去?但願如此,因為上週的情況表明,我們仍然需要這些老氣橫秋的傳統媒體來發揮監督作用,這種需求或許從未如此強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301

全球最大手機展 預告今年「硬」當道

2014-02-24  TCW
 
 

 

一場行動通訊展,宣告硬體創新與製造能力,將成今年各品牌手機廠的主旋律!

二月二十四日登場的世界行動通訊大展(Mobile World Congress,簡稱MWC),匯聚了全球逾三百家軟硬體行動裝置廠商。這個展覽,向來是非蘋果陣營展示當年旗艦產品的重要戰場,從各家廠商推出的新機種,就能夠嗅出該年度的趨勢。

軟體創新未刺激銷售非蘋陣營改打硬體規格戰

去年,三星與宏達電為了不讓自家的明星機種:Galaxy S4與New One,淹沒在MWC的機海之中,各自在倫敦與紐約辦發表會。

三星研發出眼球追蹤、懸浮觸控等超酷炫功能,宏達電則強打BlinkFeed、Zoe實境相簿等軟體功能。雙方想盡辦法提升軟實力對抗蘋果,沒想到銷售成績卻慘遭滑鐵盧。

知名科技網站Business Insider在一篇「智慧型手機已死」(The Smartphone Is Dead)的文章中就不客氣批評Galaxy S4的創新「不僅無用,且讓機器變得更複雜,讓使用者感到沮喪、挫敗。」

根據韓國《朝鮮日報》報導,Galaxy S4在去年第四季以來月出貨量從七百萬支腰斬成三百萬到四百萬支,創下Galaxy系列史上銷售最差紀錄,連帶拖累整個集團獲利。

有趣的是,三星與宏達電在軟體創新上並沒有獲得預期成功,卻各自在硬體規格上掀起旋風,四核心、五吋螢幕,以及一體成形的金屬機殼,成了去年下半年高階手機的基本配備,「硬底子」顯然取代「軟實力」成為品牌廠吸引消費者的誘因。

因此,今年的MWC上,各家無不卯足勁推出「高規格、低價格」的新品。三星傳出Galaxy S5可能會採用金屬機殼,宏達電將重點放在搭載聯發科八核心、五‧五吋大螢幕,但售價在一萬五千元以下的中階手機Desire 8系列。

至於眾所矚目的New One第二代(代號M8),仍將與前一代一樣主打一體成形金屬機殼設計。

而快速崛起的中國品牌手機廠,原本就是玩硬體戰的高手。聯想在合併摩托羅拉之後,總裁楊元慶宣示,今年將主打「雙品牌、多機齊發」的策略;華為去年推出全球最薄的金屬機身手機P6,在全球賣破一千萬支,市佔率超過韓國LG,躋身全球第三,進軍國際的企圖明顯。

蘋果「大計畫」轉向去年專利七成與硬體有關

事實上,不只非蘋果陣營大打硬體戰,就連以軟體創新見長的蘋果,近來的動作也悄悄轉向。

進入美國專利局網站,拉開蘋果在過去一年申請的專利清單項目,驚訝的發現,與硬體製造有關的項目佔比,竟超過七成。

「以前從來沒看過這種現象!」擔任過三星、廣達等科技大廠技術顧問,長期觀察科技界動態,MOKO365技術總監陳俊宏表示,蘋果在專利上的佈局向來謹慎且嚴密,不會亂槍打鳥,這個轉變意味著蘋果正在往製造領域移動。

其中一項新專利「Coatings to eliminate led hot Spots」是LED封裝中的關鍵技術,可以減少 LED的熱能跟功耗。根據專利說明書的推論,至少能延長電池三倍壽命。

一旦成功應用在顯示螢幕上,不管手機、平板或是穿戴式裝置效能都能大幅提升。

蘋果這一項秘密行動與執行長庫克在去年底宣佈的「大計畫」(Big plans)完全吻合。

自從iPhone 4S推出Siri語音辨識服務後,蘋果就未能再推出令人驚喜的軟體創新。iPhone 5最大的變化在於將機身拉長,iPhone 5S則是推出高速的六十四位元晶片與指紋辨識功能,這兩者都是屬於硬體製造上的進步。

而大計畫更是擺明了要在外觀上著力。 業界盛傳,蘋果將在今年推出五吋以上的iPhone 6、十三吋的iPad,打破前執行長賈伯斯在世時定下的產品鐵則,背後反應的,是消費市場的轉變。

每年都會針對消費者使用行為做長達半年的研究,國內一家品牌手機廠研發主管說:「其實大部分消費者還是很膚淺的……,iPhone 5S最吸引人的不是功能,而是它推出了金色。」

該主管分析,當軟體失去新鮮感與實用性,消費者在意的是看得到、摸得到的東西,例如速度夠不夠快、外觀夠不夠酷炫、相機夠不夠強、螢幕夠不夠大、電力夠不夠久、價格是不是夠便宜等「硬道理」。

從MWC的趨勢、蘋果的轉向,都可看出不管高階或低階,智慧型手機都已經回歸到「硬碰硬」的戰場,這也意味著台灣以製造見長的科技業有望迎來一波復甦。

手機速度、外觀與相機加持電子股復甦三大題材

以第一個硬道理:「速度」來說,不是只求快就好,還得同時考量耗電量、散熱效能、傳輸穩定度等。各家手機品牌廠需要倚賴的,就是聯發科。

過去只在低價市場稱王的它,如今已經把技術提升到4G LTE八核心晶片,同時,還支援超高清(4K2K)視頻播放與錄製。

聯發科技術長周漁君形容自家的產品:「以三星Galaxy S4的處理器來看,它會先開四個大核(指四核心晶片)進行百米衝刺,速度會先上衝,但為了散熱開始降速,看影片就會一下快、一下慢,聯發科的MT6595像是跑馬拉松,以固定速度看影片會很穩定。」

大和資本亞太區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陳慧明認為,八核心晶片極可能成為今年中國品牌手機的主流配備。

第二個硬道理:「外觀」,就是金屬機殼。當前高階品牌除了三星之外,都已將金屬機殼列為標準配備,同時走向大尺寸、薄形化路線,台股率先受惠的就是可成。

尤其,當宏達電的New One做出超越業界的工藝水準,讓一體成形變成頂級手機的代表,競爭對手必須想盡辦法在外觀上去做出更複雜的工藝來差異化,這對可成等金屬機殼業者來說更加有利。

可成董事長洪水樹已宣佈今年將擴產加購兩千台電腦控制數值機台,但仍不敷產能需求。

法人預估,可成今年營收可能再增加二八%,每股稅後盈餘將可望突破二十元新高。

而第三個硬道理:「相機」,則是發揮空間最大的一塊。早已被踢出一線品牌之列的諾基亞,自從推出一款配備四千萬超高畫素鏡頭、獨立快門、氙氣閃光燈、LED補光燈等超高配備的手機後,銷售連四季成長。

研究機構顧能(Gartner)資深分析師呂俊寬認為,光學的世界永遠會有開發不完的新功能,諾基亞證明了它可以在相機上做出成功的差異化,代表接下來其他的品牌也會想辦法跟進。但重點還是在各品牌廠如何成功軟硬整合。

相關的零組件供應商如光學鏡頭廠大立光、鏡頭模組光寶科,都是受益廠商。

除了這些標準配備之外,還有新的硬體產業被帶動。iPhone 5S推出指紋辨識功能後,宏達電、三星也都紛紛跟進,相關產業鏈如晶片封測、感測元件、藍寶石基板等,技術能力依然掌握在台灣廠商的手中。

MWC只是開始,硬體當道的趨勢,將從智慧型手機一路吹向所有行動裝置,這也代表與「速度」、「外觀」、「相機」三個關鍵詞相關的台灣智慧型手機供應鏈,將在智慧型手機戰場上重回主流,成為今年台股的投資焦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938

「女拳」當道開館教減肥劈脂

2014-04-10  NM
 
 

 

韓國美魔女鄭多燕,教跳舞減肥出曬位,近期獲萬寧邀請拍廣告,又來港開show,「錢」途無限。其「拍檔」、萬寧貓的主人包耀明(Sam),原來也一樣靠「減肥」賺錢。

被貓貓冧到陀陀擰的Sam,其實man爆。他身形健碩,曾當過拳手,只是搵朝唔得晚。三年前他決定自立門戶,在灣仔開設泰拳館Muaythai Station,把泰拳混合健身。其收取的學費,較市場貴一至三成,務求趕絕「打爛仔交」的男客。現時客路,都是以減肥為主的女性,連場內賣的拳套、短褲,都是粉紅色的!月賺四萬多元;為保持乾淨整潔,Sam說:「呢度個廁所好乾淨,我親手洗o架﹗」

記者心目中,泰拳館應充滿陽剛味(亦即臭味),一班拳手咬牙切齒,拳拳到肉。但推門走進Muaythai Station,換來的是高了八度的喘氣聲,還有一片香汗淋漓。一般拳館燈光黑暗,令拳手忘掉日與夜去練習,但這裡燈火通明,一塊塊的落地大鏡子,照著學員身形,似在警告:「你好快啲減肥啦!」

這裡的確是女人天下。老闆Sam雖是空手道黑帶二段,過去亦曾去過泰國學習泰拳,拿過不少獎項,打起上來拳拳到肉;但他的客人,主要都是想減去肥肉的女性,所以他與學員對靶、單對單練習時,都會放下狠勁。雖然用上與以往一樣的招式,卻唸著不同的對白:「夏天就到啦!踢埋呢腳,唔好懶!」女學員聽罷,亦出盡九牛二虎之力,狠狠地將最後一腳踢完。

「呢個動作日日做,拜拜肉好快拜拜﹗」另一位教練龍師兄說。Sam向記者講解:「教男學員,會教佢哋打對方邊啲位會最傷最痛。教女學員,你就話邊啲動作最修身最消脂。其實,大家學嘅動作都係一樣。」

熱身:捉正女客心理

這裡的女客,由OL、金髮少女到師奶都有;上週二放工時間,十五人的班上,又來了六個「新女」。課堂開始時,先由另一位教練龍師兄帶領她們做拉手、壓腿、大字馬拉筋熱身等動作,做足二十分鐘,Sam解釋:「熱身運動做得足,無咁易受傷,減肥先會事半功倍。」學員們聽到「點曬頭」,再按指示各自對沙包練習,有的練踢沙包、有的練出拳,其間教練會逐一上前觀察學員姿勢是否正確,「你仲差幾下呀,唔好偷懶做埋佢!」龍師兄說。在附近上班的OL Charlotte脫下套裝,換上貼身運動衫,她對記者說:「呢度唔單只教泰拳,佢逼我哋做push up,玩咗幾個月,feel到自己啲肉實咗。我都知無可能話瘦就瘦,要持之以恆囉!」Sam指曾有女學員玩足八個月,每星期玩四日,由一百七十磅減至一百三十磅,他乘機叮囑一眾女士們:「唔好以為個個得呀,人哋夠勤力!同埋節制一下自己啲飲食啦。」Sam坦言,打拳這一行龍蛇混雜,他當初希望走中高檔路線,故選址灣仔謝斐道,離政府大樓不遠,亦多辦公室。本來也做男客,怎知在附近下班趕來的女客更多,於是逐漸轉型。他甚至放膽加價;現定價七百八十元四堂,比坊間拳館貴一至三成,就是要隔絕「打仔」,令女士玩得放心。Sam說:「有啲人打拳只想發洩,顯示嚇自己力度。呢度收得貴,佢哋自然唔嚟玩。」他指以往做健身教練的經驗,令他知道OL入場與否,會視「現場環境」為重要因素,反而不介意收費「貴少少」。

上場:溫柔的接觸

拳館每日最旺的時間是放工後,由七時到十時半,分別有三個上堂時間,每堂七十五分鐘。然而,這裡中午十二時便開門,讓不用上班的客人,可彈性上堂,疏導繁忙時間的客人兼吸新客。Sam開業時買了幾部健身器材,如跑步機及TRX(懸吊式阻力訓練),就利用這些空閒時間,開設「一對一」的健身堂,為想減肥的女士作私人訓練,每一小時的堂收費五至七百元。現時愈來愈多人想私人授課,已佔總收入兩成。在保險公司任職的Sarah,就一次過買了五千三百多元的套票,六個月內須上完四十八堂。她平均每個星期都會上三次堂,「坦白講,呢度啲教練冇咁push,唔會成日sell單!就算貴,至少我覺得佢哋好有心機,教到足,每堂最少有三round單對單同教練練習,唔會hea。」能否留住女客,Sam認為保持教練與學生的良好關係最為重要。他會儘量記住每個客人的名字,記者跟他吃飯,Sam選擇在拳館對面的餐廳,並特意選能看到拳館窗口的座位,望著裡面正在學習的客人,Sam隨口也能說出她們的名字。Sam亦會因客人的需要而因材施教:「個客想減磅、想練線條定想打比賽,一定要知,以對症下藥!例如個客想減手臂,會安排佢做多啲出拳動作。」現時,拳館的三位教練,清一色都是男性,但記者觀察,他們說話都很斯文。「對住女學生,上堂要講嚇笑,唔可以咁嚴肅!有時候連拳帶都要幫學生綁,仲要教埋學生放洗衣袋。如果捲埋其他衫一齊洗,會好易爛!」

賽後:不硬銷課程

Sam曾當過兩年拳手,出賽十多場,近一半獲勝。不過,做拳手,幾乎零收入,連開飯都成問題。Sam因為經濟壓力,向現實低頭,「出嚟搵工,買咗本《Face》,一睇,見California請教練喎,咪轉行囉。」幾年的教練生涯,雖然搵到錢,但良心卻「過意不去」,「我哋話就話做健身教練,但由朝到晚都要開會,兩個鐘開一次,講咩嘢?仲有咩講呀,咪叫你跑數囉!」Sam無奈說。當年健身教練的底薪只有六千元,其他收入,要靠推銷客人上私人教練堂,「曾有同事氹客人借財仔,搞到啲客要債務重組,咁又何必呢?我唔會咁做。不過為咗有多啲生意,唯有多啲約客上嚟上堂。上曬啲堂,就可以快啲叫客人renew contract!」

三年前,儲夠錢的Sam 決定開一間自己的拳館,但拳館競爭大,Sam亦笑稱:「依家拳館多過便利店!」當過健身教練的他明白,現代人做運動,個個目標為本,主要想修身、減肥,於是另闢財源客源。他亦沿用舊公司的商業模式,如推出套票等,讓客人提前消費,「無辦法啦,月尾都要交租。」但他強調絕不會硬銷,「我唔想sell一次就無咗個客,而家係自己生意,同客人嘅關係要更加長遠﹗」

出盡「冧女」招,Sam雖屬堂堂大男人,但認為教女客並不困難;另兩位教練亦笑言,比起教拳拳到肉的男客,教女客更為輕鬆,唯獨是「儀容」上,原來有一大要求,「我喺泰國學師時,識咗個師傅,曾邀請佢來港任教,但佢個樣……太惡,嚇怕學生。而且佢老人家要求好高,有時未出拳,淨係望嚇個學生,對方已經嚇到腳軟!」Sam惟有請對方返回泰國。教女客,始終靚仔較有著數!

開業資料(3/10)

租金:$105,000*裝修:$500,000入貨:$50,000雜費:$20,000總投資:$675,000*二按一上

營業資料(3/14)

營業額:$225,000租金:$75,000^人工:$70,000#入貨:$25,000雜費:$10,000盈利:$45,000^ 曾搬拳館# 三位教練人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587

【重走五道口】移動互聯網和O2O當道,宇宙中心的實體店鋪們還好嗎?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318/149357.html


黑馬說:兩年前,“電商消滅實體店”的預言橫行。《創業家》選擇了五道口作為樣本近距離觀察店鋪生存狀況;兩年後,移動互聯網和O2O當道,我們再次走訪了五道口。昔日的店鋪,又過得如何?

 

我們發現了以下變化:

一,店鋪總數減少,“兼並”時代來臨。

二,餐飲比例進一步增加,服裝店紅旗不倒。

三,個人房東居多,租金漲幅霸道。

四,受益於O2O的樓內店越來越多。

 

不可否認,絕大多數店鋪的生意越來越難做,但實體店消失的可能性卻微乎其微。技術飛速進步,線上的購物體驗越來越貼心,實體店要站穩腳跟,第一要出售顧客真正需要的商品,第二提供超出預期的服務。


經歷了電商的沖擊和高房租的壓榨,五道口的店鋪依然顯現出頑強的生命力。

 

文 | 本刊記者 婁月

 

2013年1月刊,我們在“五道口專題”中把店鋪劃分為三類:剛需類店鋪、體驗類店鋪、便利類店鋪。同時,得出三個結論:第一,高房租會驅逐本小利薄的剛需小店如“驢肉火燒”等;第二,體驗類店鋪可與電商共生;第三,便利類店鋪將被電商取代。時隔兩年,這些結論都被驗證:“驢肉火燒”不見了;逃立方等體驗類店鋪借助網絡培養起顧客群,實現線下擴張;售賣標準化產品的Green Tree便利店關門大吉。如今,在移動互聯網和O2O時代,五道口又將誕生哪些新預言?

 

開店,依然很難。這不是在唱衰實體店,而是開店的門檻越來越高,開好一家店愈發需要專業知識的支撐。時隔兩年,《創業家》再次走訪五道口商圈。房租和人工成本繼續攀升,移動互聯網和O2O炙手可熱,還好,大部分的實體店還沒有消失,留下來的都有值得深挖的亮點。

 

沒有人再談起馬雲和王健林的億元賭局,電商和實體店的關系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經過了潮水退去的陣痛,實體店調整姿勢,積極擁抱互聯網和O2O。更多的店鋪經營者開始苦練內功,錘煉供應鏈、產品和服務。

 

意更難了,但不要低估實體店

 

從中關村東路東側出發,在財經東路結束,還是1151步的路程,只是沿途的風景變了很多:很多熟悉的店鋪消失,一些新的店鋪湧現。兩年的時間還不足以讓五道口滄海桑田,但這里的實體店格局已經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店鋪總數減少,“兼並”時代來臨。在上述這段路程里,2012年底的店鋪數量是198家,現在是165家,兩年其間共有234家店鋪死亡。這些撤離的店鋪中,有的被迅速補位,有的則被實力更強的店“兼並”,總之,大店越來越多。比如,上次走訪的牛奶糖,——這家位於華清嘉園底商地下一層的服裝店,現在已經不複存在,店鋪原址被並入一家叫都市麗人的店中。後者所在的公司已於去年6月在香港主板上市。

 

店鋪數量減少的另一原因是,去年海澱區為了評選北京市文明城區,強制關停了證件不件、以及開在違章建築中的店鋪。清華東門旁邊小胡同里的“驢肉火燒”就不幸“躺槍”。兩年前,驢火的該店主人曾預感門店可能會因租金過高而死掉,卻沒有料到最後死於違建。

 

餐飲比例進一步增加,服裝店紅旗不倒。五道口的店鋪覆蓋了餐飲、服裝、零售、美容美體、休閑娛樂、教育培訓、醫療健康等常見業態。2012年底,占比最高的是餐飲商家(含咖啡店、酒吧),比例是36.9%,現在這一比例提升至46.7%,是所有業態中漲幅最高的。餐飲行業受電商沖擊小、承租能力相對較強是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

 

兩年前,服裝店的比例為20.2%,店主正為淪為電商的“試衣間”而苦惱。兩年後,服裝店的數量少了很多,比例也下降至14.5%,但依然是五道口商圈的常見店鋪。這期間消費者的網購習慣也在改變:服裝看似是標準品,實則上身後個體差異極大,越來越多的顧客更希望通過試穿體驗買到更合體的衣服。像以純、羅賓漢、聖迪奧這樣的店鋪與其說受制於電商,不如說死於無序擴張。而紅英、風之羽翼之類的買手制店鋪,則以差異化優勢逐漸在五道口立足。

 

個人房東居多,租金漲幅霸道任性。五道口商鋪的歸屬房東有兩類,分別是個人房東和法人房東。法人房東的數量不多,主要是東源大廈和東升大廈。絕大多數沿街商鋪和華清嘉園的樓內店的房東均是個人。相比較統一管理的商業街和購物中心,個人房東居多的五道口店鋪飽受租金的不合理上漲之苦。

 

Green Tree曾是五道口一帶很有名的韓國商品便利店,生意還不錯的它卻在去年下半年突然關閉,據傳租金從每年五六十萬飆升至100多萬;棗糕王陳立火了,他的房東也眼紅了,幾年來多次漲租;即使地理位置不怎麽好的樓內店,租金也高得嚇人。2nd Place,一家藏在華清嘉園樓內、需要靠門牌號識別的日式酒吧也在去年撤離。3年內它的租金從每年每平方1萬元漲至1.43萬元,店主為此每年要多付出40萬元左右的成本。

 

受益於O2O的樓內店越來越多。正當沿街店鋪苦於上漲的租金和摸不透的客流量時,那些藏在樓里的店鋪卻完全沒有這方面的煩惱。他它們通過團購等互聯網渠道導流,聚集口碑,繼而吸引更多的顧客。利用互聯網,讓這個良性循環形成的時間急劇縮短。

 

東升園公寓11號樓一單元,左手盡頭是一家看上去沒有任何特別之處的民宅,走進去卻別有一番天地。這是一家提供聚會場所的“頑主轟趴(Home Party)館”,“頑主轟趴館”提供桌遊、臺球、KTV、廚房DIY、家庭影院、X-box體感遊戲等多項娛樂設施,完全靠口碑和團購網站導流。它在大眾點評上的得分是四星半。

 

逃立方、彩色熊貓證件照這些我們上次重點走訪的樓內店,現在依然活得不錯。逃立方在行業競爭激烈的2014年,依然獲得了200萬元的利潤。彩色熊貓的知名度越來越高,相比兩年前,它的營業額、面積和員工數等幾個指標都翻了倍。

 

雖然絕大多數店鋪的生意越來難做,但實體店消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調查,2014年實體門店普遍遭遇客流量下降,銷售增幅減緩,有的門店甚至出現了銷售下降的情況;。而埃森哲同期的調研卻令人驚訝:未來計劃更多通過實體店購物的消費者比例從一年前的18%攀升至26%。,表示實體店“非常方便/方便購物”的客戶達到93%,遠高於網絡和移動設備。

 

兩者的結論並不矛盾。電商崛起的前十年,正是中國零售業和餐飲業發展的黃金期,是彼時的風口。只要占據了好的地理位置,大多數店鋪哪怕經營再粗放,也能活得不錯。所以當紅利期遠去,在遭遇成本上漲、電商分流的情況下,“裸泳”的店鋪被淘汰出局再正常不過了。

 

而再牛的電商和O2O,也無法替代消費者逛街時尋找、品鑒、試用、比較的樂趣。齊家網高級副總裁毛新勇提到,過去經營者把門店和展廳看作是負資產,現在卻出現了“反展廳”現象,即互聯網成為實體店的線上展廳,承擔起將消費者引導至線下的功能,這對那些需要用戶體驗的行業尤為重要。

 

 

下來的店,秘訣有兩條:好商品和好服務

 

即使沒有人認為實體店不會滅絕,但技術飛速進步,線上的購物體驗越來越貼心,實體店要站穩腳跟,第一要出售顧客真正需要的商品,第二要提供超出預期的服務。

 

先說商品。隨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消費者其實並不是在選擇渠道,而是在尋求價值,商家最終要回到行業的本質上,即重視商品經營和顧客經營。歐美電商對線下渠道的沖擊極小,主要原因就在於實體店的基本功紮實,顧客在線下就可以買到所需要的商品,且價格合理。

 

那麽,街邊店怎麽做商品?兩年前,可多生活館剛剛在五道口開業,現在店里大部分時間都擠滿了顧客。這家店出售精致的家居用品和工藝品,價格相對較高。其敢於“高價”的底氣在於,這些用品均由買手精心選購而來,差異化明顯,質感極強,你很難在網上找到同款。

 

與吃有關的商品亦需要用心。棗糕王陳立至今依然親手調配原料,經過多年摸索出了控制棗糕發酵程度的方法,以保證最好的口感。這兩年,找他加盟的人依然很多,但他只傳授技術,不肯開加盟店,怕無法保證產品的穩定性。

 

再說服務。好的服務既可以是貼心的引導,也可以是讓人舒服的店堂環境,還可以是過硬的技術水平。總之,服務是提升顧客體驗的關鍵力量,也是吸引回頭客的不二法門。

 

澳娜芬,一家從不打廣告的內衣店已經在五道口已經駐紮了8年,而周圍的服裝店已經幾易其主。這家內衣店的秘訣是,除了產品過硬,“人”的因素更重要,店員的引導和服務需要到位。

 

上文提到的頑主轟趴館,設施和商業模式均可以複制,但它能獲得高評價的原因還在於老板親力親為,盡量滿足顧客的需求。在大眾點評上,你可以看到“老板人很好”、“老板一直在陪玩陪聊”等一類的評價。放下身段討好用戶的互聯網法則,同樣適用於實體店。

 

這兩年,“未來商店”的概念很火。店鋪由全息投影、人臉識別、智能硬件以及3D模擬等高科技武裝而成,無比酷炫。但逛一圈你會發現,如果沒有自己想要的商品和服務,一切都是浮雲。

 



為了激勵作者們寫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您可以掃下面二維碼給黑馬哥適度打賞,金額有8.8和88元!

 
版權聲明:本文全部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如有疑問請聯系微信heimage0001。

 

 
 
 
如果你對更多創業幹貨感興趣,請加微信heimage0001註明“姓名+公司名+職位”,否則黑馬哥不會把你拉入創始人雲集的微信群。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441

「印度人CEO」當道的秘密 直擊孫正義接班人、Google執行長的出生地


 

2015-10-12 TCW

擁有十二億人口的印度,不但吸引外資進駐,更產出全球大企業如軟銀、Goolge、微軟的領導人,這股趨勢,跟印度菁英有別他國的特性有關。

位於印度首都新德里郊外的古爾岡,是快速開發中的印度新都市之一。這裡以前是一大片荒地,現在則高樓林立,吸引許多跨國企業和新創企業進駐,變成高科技都 市。九月上旬《日經Business》記者前往古爾岡一處全新辦公大樓,拜訪印度發展最快的網購平台Snapdeal執行長,年僅三十二歲的巴爾 (Kunal Bahl)。

印度中產階級人口將在2020年突破八億,智慧型手機綁約數量也已突破一億支,在這些因素推波助瀾下,電子商務市場快速成長。根據印度網際網路暨行動通訊 協會資料,2015年印度電子商務市場規模預計將超過一兆盧比(約合新台幣五千億元),今後也將維持30%的年平均成長率,五年後市場規模可望達新台幣二 兆二千億元。

這裡電商夯,卻沒矽谷風氣這個充滿商機的市場,吸引包括美國亞馬遜(Amazon)在內的全球企業競逐,其中2010年創立的Snapdeal成長氣勢驚人,成為全球注目焦點。去年十月該公司得到軟體銀行集團(SoftBank,以下簡稱軟銀)近新台幣一百九十億元的高額注資,今年又取得中國阿里巴巴、全球最大電子專業代工製造服務(EMS)的台灣鴻海等投資一百六十五億元。

Snapdeal有如日本的樂天購物網,網站內聚集了眾多零售商,宛如一座購物商城。這個平台在僅次於德里、孟買的二級、三級地方都市中極受歡迎,約六成營收來自這些都市。

公司創業不過五年,員工數已超過六千人,超越樂天總公司的規模:原有的辦公室不敷使用,於是將總公司由創業基地德里遷到古爾岡。

因為是印度最夯新創企業,原以為新辦公室會像美國矽谷般的先進設計,結果,新辦公室簡單的用隔板隔開一張張辦公桌,沒有員工在沙發上休息,也沒有可當成白板的牆壁。

對於記者「一點也不像新創企業」的質疑,巴爾如此回答:「與其打造出一間可隨意模仿的辦公室,不如把資源集中在提高競爭力上。這是阿羅拉給我們的重要建議。」

阿羅拉(Nikesh Arora)就是現年四十七歲的軟銀副社長,這位Goolge前首席企業總監,去年九月接受軟銀社長孫正義的邀請,加入經營陣容,現也因一百六十五億日圓的董監酬勞與買進六百億日圓的軟銀股票而成為話題人物,可說是現在全日本最出名的印度人。

阿羅拉是孫正義的參謀,輔佐孫正義擬定軟銀全體經營策略,他最重要使命之一就是投資故鄉印度。孫正義說:「十年內投資印度的規模上看一兆日圓。」所以阿羅拉每三、四個月就回印度一趟,發掘新創企業,並提供投資對象建議。

在印度超過一百個都市提供叫車服務「Ola」的ANI科技公司,也是「阿羅拉專案」的投資對象之一。該公司配合信用卡不普及的印度現況,導入獨家貨幣「Ola Money」等,市占率領先美國優步(Uber)。

穩健的成長力道,讓印度網路相關市場成為激戰之地。阿羅拉輔導的新創企業,都是靠著符合印度市場現狀的細緻服務,讓事業規模急速成長。

孫正義點名阿羅拉為主要接班人,是因為他過去的成功實績.過去他發掘的美國雅虎和中國阿里巴巴,都為軟銀帶來了高額資本利得;而最有可能孕育出「阿里巴巴第二」的地方,毫無疑問就是有十二億人口的印度市場。

阿羅拉也肩負改變軟銀經營風格的重責大任。集團關係人士表示:今後海外子公司的比率會越來越高,高層領導人是否具有全球管理的視野,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這裡分割管理,全球正需要

精通最新技術與印度市場,還具有卓越的領導力,全球IT領域也和軟銀一樣,陸續出現由印度人擔任企業領導人的案例。

Goolge剛於今年八月宣布改組,成立全新控股公司,年內即將就任其核心企業Goolge的執行長皮采(Sundar Pichai)就來自印度。他出生在印度南部城市清奈的中產家庭,印度理工學院畢業後赴美,於賓州大學取得MBA學位後,進入美國麥肯錫等公司,然後加入Goolge,立下開發瀏覽器Chrome等功勞,終獲指名擔任全球最大網路公司的領導人。

去年起就任美國微軟執行長的納德拉(Satya Nadella)也出生於印度海得拉巴市,大學赴美留學後先進入昇陽電腦公司,而後加入微軟。

其他像是美國的奧多比系統公司(Adobe Systems)、百事公司(Pcpsi)、芬蘭的諾基亞(Nokia)等,有越來越多跨國企業領導人是印度人。

這些人都是在印度土生土長,而非印度裔美國人。一般認為他們能克服自己的弱點又有韌性,才能在印度激烈的升學競爭,及跨國企業的升遷競爭中勝出。

倫敦大學商學院前教授、現任印度財閥塔塔集團統籌公司董事會成員庫瑪(Nirmalya

Kumar)分析印度式管理特徵,認為「印度人天生具有按功能分解流程的DNA。」

例如餐廳服務生只負責點餐,送餐與收拾由其他人做。明確切割、分配任務,集合起來組織即可運作。這看在重視一人多功的日本人眼裡,甚至覺得浪費。

然而,印度國內光語言就有二十三種,是多人種、多文化的國家,如果不明確區分職責,無法成事。像現在國際企業裡,多人種共同負責專案不算少見,印度野村總合研究所社長中島久雄說:「這個時代正需要印度式的完全功能分離型管理能力。」

轉變一:高材生不再瘋出國

這股席捲管理高層職位的印度風暴,也蔓延至新創企業。洋資本集團(General Atlantic)等知名創投都已入股該公司,據說市值七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千三百億元)以上。

來自全球頂尖大學和研究所約三千六百人的理工科畢業生,就是美優競爭力來源。他們歷經一年半的研習訓練後,從分析資料的「資料科學家」(Data Scientist),變成將資料活用在經營決策上的「決策科學家」(Decision Scientist)。

公司執行長拉加拉姆(Dhiraj Rajaram)說:「現今的經營常無法找到解答,而發現這問題就是我們的強項。」

現在希望擠進這家公司的求職者,不只來自印度,也包含越來越多歐美學生。

長期以來印度優秀人才都外流至歐美,最終長留在海外企業或研究機構,不會回到印度,如Goolge的皮采和軟銀的阿羅拉,不過現在這股風潮已逐漸產生變化。

拉加拉姆說:「與其出國留學,大多數學生寧願留在印度,準備創業。」此外,受惠於智慧型手機普及、網路人口激增,也有很多創業家為了掌握這機會,紛紛從矽谷等地回到印度。

這些人才則會吸引像紅杉資本等創投和大企業前來印度。2010年以後設立的新創企業家數,印度高居全球第四,僅次於美國、英國和以色列;有人甚至預估2020年印度新創企業的家數會是現在的四倍,達一萬一千五百家。

轉變二:購併先進國企業

印度籍執行長陸續進駐全球科技業,另一方面,印度製造業也開始稱霸全球。

有一家印度企業,過去五年內收購了韓國雙龍汽車、法國老牌摩托車廠Peugeot

Motorcycles,在全球越來越有名,它就是年營業額一百六十五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五千四百億元),汽車、農業機械、資訊科技服務等在印度國內市占率排名第四的馬恆達(Mahindra)。

今年十月,馬恆達投資三菱重工旗下的三菱農機,將取得33%股權。日本企業投資印度企業的例子很多,但這個例子完全相反。以印度企業為主的改造浪潮開始波及日本。

三菱重工執行董事長谷川守說明邀請馬恆達入股的理由:「想借重他們的獲利能力,一起挑戰無法獨立進軍的亞洲市場。」當初三菱重工也考慮過和其他日企合作,最後選中馬恆達是因為「他們的營業額是我們的七倍,十年來三菱供應產品給該公司,真的覺得他們很厲害。」

數字也能佐證這項決策。馬恆達表示,2014年度該公司的曳引機銷售量約二十四萬台,六年來不但銷量翻倍,產量也已力壓美國裕農鹿牌(John Deere)及日本久保田,登全球第一。除了在印度市占率40%,在美國中小型農機市占率也高居第三,現已是久保田等公司最具威脅的競爭對手。

馬恆達憑什麼成為全球第一?為了找解答,記者造訪了該公司位於印度中部城市那格浦爾的曳引機工廠。

「這裡有超過三千名員工,一年產能十萬台。」聽著廠方說明,走著走著就遇上搬運鑄件的自動裝置。裝置看來並不起眼,卻能在訪客伸腳到其前方時,立刻感測到異物而停止。

這是工學背景的技術人員設計、自製的安全裝置,沒有多餘設計,因此成本僅約新台幣十七萬元,比市售品便宜65%。這正是他們的強項「儉約精神」:在邏輯思考中回歸本質,在有限的資源中發揮獨創點子和解決方法。

除了馬恆達,不少印度製造業也在全球出頭,例如收購名車品牌捷豹(Jaguar)的塔塔、在東南亞與非洲大肆購併的家電巨頭戈德瑞集團(Codrcj)等。在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的經濟改革政策加持下,今後這些印度勢力可望加速發展。(Nikkei Business(c)2015Nikkei Business Publications,Inc.)

譯●李貞慧 審稿●張務華博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615

粉絲經濟當道 95後的明星喜好你得知道

當你還在考慮要不要在音樂app上付費下載一首張學友老歌的時候,韓國樂團bigbang的演唱會門票已經炒到五位數,當你還在困惑現在買一張CD到底有什麽意義的時候,在淘寶上鹿晗的周邊一個月就賣了一億兩千萬元。95後來襲,他們這群粉絲力量不容小視。

“粉絲”一詞伴隨著偶像產生,已風行多年,又因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有了新內涵:今天,即使不追明星名人,只要關註一個微博、一個微信公眾號或者一家網店,你就成了他們的“粉絲”。雖然都叫粉絲,但不同的粉絲群體肯定會有不同的喜好和行為表現,那麽,對於眾所矚目的正在崛起的年輕一代—95後粉絲群體們,他們有表現出哪些特征?

根據騰訊QQ大數據微報告,95後最愛小鮮肉男星和精靈女星。由騰訊ISUX用戶與市場研究中心對5400個95後調研發現,43%的95後表示最愛當紅小鮮肉(代表人物楊洋),而這一數據在95前人群中僅為27%。另外也有40%95後表示喜愛逗逼型(代表人物鄧超)此外運動型(代表人物寧澤濤)、老幹部(代表人物靳東)、文藝男(代表人物李健)、魅力大叔(代表人物吳秀波)也分別有14%~18%的95後表示喜歡。

那麽95後最愛的精靈女星(代表人物鄭爽)有多少人選了呢,數據顯示,32%的95後選擇了,而這一數字在95前僅有24%。此外,天仙攻(代表人物張天愛)和中性範(代表人物李宇春)也有較多95後喜歡。

95後喜歡明星的主要原因是什麽呢?62%的95後選擇了顏值、64%的95後選擇了氣質。在這方面,男女的原因又有所不同,95後男生更喜歡明星的氣質,女生則更看重顏值。

根據騰訊QQ大數據微報告,95後對追星花錢這方面基本認可,他們大多數人都認為,喜歡明星就願意花錢。近五成的95後為明星花過錢,超過一半(56%)的95後表示看過明星參演的電影,另有37%看過明星演唱會、28%買過實體周邊、27%買過明星的唱片,25%為明星代言的品牌花過錢,19%為明星自主經營的品牌花過錢……

為什麽要研究粉絲行為?以天貓粉絲狂歡節為例,從平均購買力來看,粉絲人群比非粉絲人群高出約30%;而從品牌線上營銷活動的轉化率來看,粉絲人群是非粉絲人群的5倍。是的,研究粉絲行為就是為了更好掘金粉絲經濟,看了這個報告後,你是否對如何掘金95後的粉絲經濟有了更深的認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534

“虛華”的公募排名:沖規模當道百億凈申購頻現

基金公司2016年度排位爭奪早已落定,但競爭背後的“虛華”仍值得探究。

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末,公募基金資產合計9.16萬億元,創出了歷史新高,相比此前一月增長了4200億元。在委外業務發展迅猛的背景下,刨除基金自然的申贖情況,對基金公司排名起關鍵作用的主要是兩大因素:一為委外定制型基金的首發募集資金份額及其後的追加資金規模,二為年末集中性引入大資金的沖量規模。

定制基金泛濫現象早已見諸報端。而《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近日查詢天相投顧的統計數據後發現,去年末基金行業沖規模現象頻繁出現,單單一個季度獲得百億以上凈申購的情況多達20起;申購比例超過500%的情況超過100起。

昂貴的沖規模

2016年度的基金公司最終排名出人意表,誰曾想到在三季報公布沒多久,公募年末的排名發生了較大的起伏。

基金公司排名變動背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基金公司在去年四季度狂發新基金提振資產保留量提升,每個月均有百億新基金問世,且9只百億新基金累計募資金額超過了1600億元。其間,一家銀行系基金在去年11月連發3只規模均為248億元的“巨無霸”基金震驚業內。

然而,公募2016年度的最終數據除了新基金發行的因素之外,相比三季報與此前的公開數據仍有較大出入。截至2016年11月,108家機構累計管理公募基金資產8.74萬億元,但到了12月底公募增長至9.16萬億元。這意味著去年最後一個月整個行業體量增加了約4200億元。Wind資訊顯示,去年12月213只新基金成立,累計募資規模約1638.4億元。這也就是說,除了新基金外,最後一個月整個行業仍獲得了約2600億元的凈申購。

公募基金如此發展態勢似乎有悖於當時的市場環境。景順長城基金在去年的一份四季報中如此解釋了當時的市況:“受制於美國加息、人民幣匯率承壓、國內資產價格泡沫高企等因素,貨幣政策始終保持緊平衡,導致資金成本持續擡升且波動加大,(去年)年末資金面緊張尤其突出。”

如此市況之下,公募市場仍有逾2000多億的凈申購實在出人意料。來自天相投顧的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四季度,一些基金產品迎來了大資金的凈申購。去年四季度,份額增量超過100億份的基金數量有20只,其中15只貨幣基金,5只債券型基金。凈申購量排名前三的是大成基金旗下的交易貨幣(511690)份額凈申購571億份、博時悅楚純債基金凈申購318億份、上投貨幣B凈申購316億份。份額凈申購超過200億的還有建信基金旗下的建信現金添利A280.7億凈申購、國投瑞銀旗下的國投貨幣B217億份凈申購、銀河基金旗下銀河銀富B210.3億份凈申購。上述幾只基金中,申購比例最低的為22.37%,最高的達到15908.73%。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內部人士張峰(化名)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解釋道了為何基金公司年末會出現集中性大資金申購。他稱,每年年末都是各家基金公司集中沖規模的時點,貨幣基金體量暴增,到了次年一季度末規模又會出現較大的縮水。張峰所在的公司旗下兩只貨幣基金在去年12月初恢複了大額申購,引入了機構資金來進行沖規模。其中一只基金在去年四季度凈申購了11個億,另一只基金凈申購超過32億元。

天相投顧的統計數據也證實了張峰所言。去年四季度,多達104只基金的申購比例超過1000%。申購比例最高的達到20031284.49%的海富通養老收益C去年四季度初僅80.33份份額,到了去年年末體量暴增至1600萬。另有65只基金在去年四季度的申購比例超過500%。

在這樣的情況下,公募年末沖規模花費的代價是不菲的。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固定收益投資總監對《第一財經日報》稱,商業銀行一向是資金的投放者,去年四季度在通脹苗頭顯現、人民幣匯率貶值等因素作用下,央行罕見在公開市場進行資金的投放,這使得一向不缺資金的商業銀行一下子變得缺錢了,於是開始贖回貨幣基金為主的固定收益產品。這也引發了後續市場資金緊張的循環效應。

去年末資金利率高企,滬市隔夜逆回購利率最高上漲到了33%,且經常性地在5%以上,這一成本大幅高於貨幣基金收益率。在銀行帶動效應之下,眼瞅著資金成本與收益倒掛,並不缺錢的保險資金也跟進贖回貨幣基金,轉而把資金投放進入更高收益的地方。

這樣的情況直到央行在年底期間再度釋放流動性,市場才得以喘息,收益率稍有修複。張峰稱,他們公司在去年末沖規模的申購資金超過了50億元。“在市場資金面最緊張的時候,有些公司沖規模的成本超過了萬分之一。比如放兩周度過年末,機構叫價萬二、萬三,一到2017年資金就可自由抽離。”

在委外業務瘋狂湧入公募基金的2016年,除了貨幣基金在年末成為沖規模的選擇外,一些債券型基金也遭遇了體量的暴增。深圳一家基金公司內部人士稱,在監管申收緊新基金發行後,殼資源變得緊俏,通常一家基金公司會先發個2億或者數億份額的基金保成立,後續再讓大資金進來。而在年末爭排名的關鍵期間,大資金湧入債券型基金也並不少見。

硬幣的另一面

在一些基金公司高價沖規模的同時,另一些基金則未參與其中,而後者的排位顯然並不樂觀。

在去年四季度資金面異常緊張的背景下,與那些年末大肆沖規模相對的則是,部分基金公司遭遇了大資金無情的拋棄。天相投顧數據顯示,去年四季度,24只基金遭凈贖回百億份,其中贖回量最大的基金凈凈贖回份額近千億份。上述24只基金22只為貨幣基金,2只為債券型基金。另一方面,多達376只基金贖回比例超過50%。

深圳一家基金公司投研團隊認為,去年四季度金融去杠桿成為市場主旋律,表外理財納入MPA考核、同業理財監管加強等信息不斷沖擊市場,配合央行持續凈回籠,貨幣市場利率和債券利率大幅上行引發貨幣基金和債券型基金被大規模贖回。

“在2016年,選擇不沖(規模)或者沖不起、沖的少,那這樣的公司的資金保留量和排位將一起下滑。”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副總經理對《第一財經日報》稱,基金規模與排名是多數基金公司一年一度非常重要的一項考核指標,打機構牌年末沖規模也成了行業發展多年的一個潛規則。在委外資金蜂湧公募行業的2016年,這樣的情況更加突出。

“基金公司規模與排名是總經理的KPI考核指標。”國內某中型基金公司華東區域渠道負責人對《第一財經日報》稱,自己之前跟機構談好了條件,約定了退出的方式與時間點以及相關的費用。這些情況也跟總經理匯報過,也得到了他的默許。

“9萬億公募在發展中時常也需要糾偏。”在上述副總看來,基金公司受人委托管理資產,核心應該是對客戶負責,做好業績給投資者滿意的交代;銷售驅動規模增長應該放到次要位置。未來不排除監管的方向會引導公募基金回歸業績本源的初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2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