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鋼52億蓋總部 一筆爛帳扯不清

2013-10-28  TCW  
 

 

蓋一棟樓高二十九層的大樓需要花多久的時間?答案是八年八個月。這是甫於十月二十二日正式啟用的中鋼集團總部大樓,從決定興建到進駐,所花費的時間,比台北一○一金融大樓的七年六個月還長。

變動大歷經五任董座,調整不斷

這棟大樓興建期間,歷經了包括現任經濟部長張家祝在內的五任董事長;造價變動四次,最終價格比原訂的預估價高出七三%。期間,一度喊「卡」不蓋了,究竟怎麼回事?

號稱是高雄亞洲新灣區地標的中鋼集團總部,地下四層、樓高二十九層的總部大樓,二○○四年年底,林文淵第一次擔任中鋼董事長時拍板定案的。政治因素,讓中鋼平均每兩年更換一次董事長,江耀宗、張家祝,以及鄒若齊,都曾參與其中。

蓋大樓,造價與工程發包對象,是最敏感的兩條神經。中鋼總部大樓是集團的精神象徵,每任董事長格外重視,大樓的建造金額與工程發包的廠商,也因此不斷調整。

怎麼說?林文淵第一任的任期中,屬意由姚仁喜領軍的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來設計,而大樓興建委員會,最後也把選票投給了大元,才從當時也參加遴選的宗邁建築師事務所、中華工程公司,多家競選者中,脫穎而出。十二個月內,原訂三十億元的興建費用,提高到三十五億元。

當時,外界曾對這段過往傳得沸沸揚揚,所以,江耀宗接棒當董事長後,曾私下說,「大樓的金額太高了,我把設計調整過,價格壓下來。」沒想到,調整後的價格卻越來越高。

造價高30億變39億,再飆上52億

江耀宗任內對這棟大樓做出了兩項決策。一是把建造的價格從三十五億元,提高到三十九億八千二百萬元,還把林文淵任內工程發包的方式,從統包改成分包,分成機電、土木等八個項目發包。

當江耀宗大費周章的把工程發包分拆,還沒全數發包完畢,就從中鋼「畢業」。接著,二度回任的林文淵,看到統包變成了分拆,馬上說「這樣不行」,下令把分包改回統包。說得容易,做起來可是要付出代價。大樓已經發包的機電工程,因為林文淵一聲令下,只好毀約,賠錢了事。

工程發包,容易伴隨收取回扣、A錢等負面印象,是有心人藏污納垢的工具。為消弭雜訊,林文淵決定把工程統包交由「自家人」,也就是子公司中鋼結構的子公司聯鋼營造。包商對象改變後,反倒成了問題的開始。

首先,大樓興建費用追加十五億四千萬元,總造價金額提高到五十五億二千二百萬元,多了三八.六%。營建結構造價與機電工程材料價格大幅上漲,但從資料來看,發包不當,讓公司以高價發包工程,難脫干係。這個答案,是由張家祝找出來的。

政黨輪替,改由張家祝擔任董事長,他重新檢討大樓工程與金額後,還特別請同事尋找具有同樣承做工程能力的廠商報價,發現,部分工程的價格明顯過高,外牆帷幕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問題多不能起灶,又再砸錢建副樓

中鋼集團大樓的外牆,採用當時最新式的複式帷幕牆(Double Skin)設計,可以減少冷氣及照明用電。根據中鋼股東會年報中所述,聯鋼營造把這項關係著門面的工程,以二億四千餘萬元的金額交給翔聯企業負責。重新比價過後,其他廠商的施做費用只需要一億五千餘萬元,僅有翔聯報價的六四%。內部討論後,決定與翔聯解除合約,即使花了近六千萬元的賠償和解金,還可以省下約二千餘萬元的工程費。

類似事件不少,讓張家祝一度氣到想喊「卡」,大樓不蓋了。但,大樓的地基挖了、工程也發包下去,斷然喊停絕非小事。當時總經理陳源成以工程已經「撩落去」為由,力勸張家祝執行。

大樓既然要繼續蓋下去,張家祝只好拿著還未進行的工程跟廠商重新議價,並訂下工程費減少五億元目標,讓大樓造價下降到不高於五十億元。

費用才剛壓下來,沒想到這棟獲得紐約「2013 Architizer A+ Awards」高層辦公室項目專業評審與網路票選雙首獎的總部大樓,「中看不中用」,不能設廚房、不能起灶。由於總部大樓附近沒有足夠的商家,可完全供應員工餐食,預定搬遷過去的八百餘位員工,必須靠著從中鋼公司的廚房製作成的便當,再開十分鐘的車程遞送,才能餵飽每一位員工的胃。

這絕非長久之計,張家祝忍痛再花兩億元,在新大樓旁興建四層樓高的副樓,設立餐廳,來解決員工與大樓租戶的民生問題;多了這筆費用,大樓造價最後落在五十二億元,比九年前預定的價格,多出了七三%。

企業蓋總部大樓是件好事,但若只是為了滿足某些人好大喜功,再亮麗的大樓也會失色。值得玩味的,不論是集團總部大樓興建,或是脫硫渣銷售,總會看子公司中鋼構穿梭其中。船過水無痕,但若有白紙黑字,恐怕很難當作什麼事情也沒發生過。

【延伸閱讀】3度追加,預算暴增22億—中鋼總部大樓造價變動大事紀

2004年12月造價金額:30億元變更理由:此建造金額為原始預定董事長:林文淵

2005年~2006年造價金額:35億元變更理由:內部敲定,提高造價董事長:林文淵

2006年6月造價金額:39.82億元變更理由:原料成本上漲董事長:江耀宗

2008年6月造價金額:55.22億元變更理由:營建造價與機電材料,價格上漲董事長:林文淵

2009年~2010年造價金額:與2011年合計52億元變更理由:主建築減少5億元,另花費2億元興建副樓、設置餐廳董事長:張家祝

2011年造價金額:與2009年~2010年合計52億元變更理由:讓部分樓層出租、降低費用董事長:鄒若齊

資料來源:中鋼公司、股市觀測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033

數字告訴你 日月光排污這筆爛帳

2013-12-23  TCW  
 

 

這是一場因節省一億一千萬,而損失三百一十億的企業經營負面教材。

十二月九日上午,日月光高雄K7廠爆出廢水排放醜聞,後續高雄K5與K11廠,以及中壢廠,都有不符環保法規的違規事件。據估計,這場日月光近三十年以來最大的危機,讓這家全球最大封測廠,蒸發了約七分之一、三百一十億元的市值。雖然董事長張虔生十二月十六日下午親上火線道歉,澄清絕無蓄意排放污水,並會配合相關單位的稽查。但危機恐無法這麼快解除。

長期關注高雄地方污染公害的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表示,據《水污染防治法》,日月光K7廠很可能因污染情節嚴重,被勒令停工;高雄市環保局主任秘書張瑞琿表示,若日月光確定遭停工處分,可能約一季到半年才能復工。

省下費用,僅營收九牛一毛

工研院產經中心(IEK)經理楊瑞臨認為,就像二○一○年富士康被外界冠上「血汗工廠」稱號時,曾一度憂慮將遭蘋果等國際大廠轉單,這次日月光爆出廢水醜聞,不論是否遭停工處分,日月光的國際大客戶都可能基於社會責任與企業形象考量,短期轉單。一位不願具名的分析師指出,目前日月光的大客戶,如高通、博通與聯發科等大廠,可能已做好轉單準備。

瑞銀證券預估,日月光將依受到的停工處分程度不同,使明年每股稅後淨利(EPS)降七%至一五%;大和證券報告也指出,若高雄K7廠與中壢廠均遭停工逾一季,恐使日月光明年營收與淨利減七%至一○%。

相對日月光可能面臨的龐大後果來看,環保局所認定,日月光未依規定處理廢水所省下的費用,實在微不足道。

據高雄市環保局追討日月光的不法利得估算,日月光未按規定處理排污,六年十個月省了一億一千萬,一年僅省下約一千六百萬元,是日月光集團去年合併營收的萬分之一不到。如今最壞情況,可能讓二○一四年營收與淨利減七%至一○%,面臨「千倍奉還」命運。

【延伸閱讀】短短6個交易日,市值蒸發310億——日月光廢水門事件及股價大事紀

月日:12/9股價(元):29.75高雄市環保局公布日月光K7廠排放污水情節重大,罰鍰60萬元

月日:12/10高雄市環保局研判日月光污染情節重大,將勒令停工

月日:12/11K5廠與K11廠陸續遭查獲也有違規

月日:12/16股價(元):25.75市值1,997億,蒸發310億元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Google finance 整理:吳中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081

原始股東 竟成高鐵救爛帳最大阻礙


2014-10-06  TCW  
 

 

比雞蛋還便宜的高鐵股價,比總資產還大的高鐵財務破洞,終於有救了?

通車七年,去年調漲票價,並淨賺三十三億元的台灣高鐵公司,卻遭交通部長葉匡時口吐真言:「高鐵已實質破產。」因為高鐵擁有四千五百七十五億元總負債、五百二十二億元累積虧損,但總資產僅五千零六億元,資不抵債。

這個糾纏多年的財務危機,如今終於出現具體的解方。除了泛公股機構要再度出錢救高鐵,包括大陸工程、長榮、富邦集團等原始股東,也須認賠收場。然而,原始股東們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們與政府爭吵十幾年的問題如何解決,既攸關高鐵前途,也影響未來公共工程BOT(興建、營運、移轉)還玩不玩得下去。

高鐵提財務重整:減資打虧,再增資找新股東

高鐵公司與交通部計畫在十月正式提出的改善方案,針對高鐵財務兩大破洞而來。首先,因為政府原本只給高鐵公司營運特許期三十五年,龐大的工程成本依此年限倒推折舊金額,結果造成折舊攤提超過營收,帳面會計原則吃掉了一張張票價賺來的真金白銀。改善方案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將特許期延長四十年,大幅下修折舊攤提金額,讓高鐵財報變漂亮。

第二個破洞是本金加利息超過五百億元的特別股。這是當年高鐵興建資金不足,由泛公股機構加上原始大股東出資認購而來,但特別股陸續到期,高鐵卻擔心破產、不肯還錢。改善方案的計畫是,償還特別股後,將高鐵資本額先減少六成,打掉累積虧損,再增資三百億元、引進新股東。三百億當中,預計一百五十億元先由泛公股銀行和企業認購、五十億元由壽險業認購,一百億元待高鐵上市後再公開募集。

換句話說,原始股東須認賠六成,而新股東則可獲得經財務整型後,估計投資報酬率六.六%的新股票。這套方案九月下旬一經媒體披露,高鐵在興櫃的股票便立刻上漲了一八%。而六.六%的投報率,也傳出壽險公司興趣濃厚。

葉匡時和今年上任的官派高鐵董事長范志強,曾向原始大股東溝通,希望他們接受減資認賠的幅度,並且不得再參與新增資。「這東西(高鐵)對我們來說,已經是政府的了,他們要打苦主給大家看,我們能說什麼?」不便具名的高鐵民股董事說,原始大股東們早就想要退出,但「該做的事還是要做」。意即,與政府的爭議未解,不會束手就擒。

原始股東變苦主:三大求償若未解,對簿公堂

原始股東自認是「苦主」,主要來自三件事。首先是一九九五年高鐵招標前,經建會提供業者的運量預測為高點每日二十九萬人,三十五年的特許期便由此計算推估而來。但通車至今,平日運量最多不過約十三萬人,當初樂觀的營收數字跟著少掉一半以上,粗估特許到期前,共將少賺兩、三兆元。

其次,高鐵興建期間碰上九二一地震後提高建築耐震標準,成本大增、工期延宕,據估金額也逾兆元。第三,通車後政府要求高鐵提供老殘半價優惠票,七年來票價補貼九十多億元,高鐵要求政府埋單。

這三大爭議的帳該怎麼算,在殷琪(大陸工程董事長)還是高鐵董事長的時期,曾傳出求償四百多億元的訊息,而政府「接管」高鐵五年來,對此仍未具體協商。今年五月的高鐵董事會,曾決議若未獲處理,九月把這三大求償案交付仲裁。高鐵董事透露,九月中的董事會,眼看政府對財務改善方案有進度,於是又決議再給政府三個月的時間來處理求償案,若無法協商,十二月就會提出仲裁、進入法律程序。

也就是說,政府想在年底前搞定高鐵原始股東,讓財務改善方案順利進行,恐怕還得先通過三大求償案這一關。否則,先別說大陸工程等財團,高鐵持股一百張以下的小股東就有五萬七千多名(約占一五%股權),減資也會讓他們損失六成,影響改善方案在股東會的命運。

葉匡時說明交通部處理高鐵財務的原則,包括照顧全民利益,以及「六萬多名小股東當初相信政府而投資高鐵的權益,」凸顯了政府在高鐵的尷尬角色。因為高鐵董事會裡,官方和民股各占六席,三席獨立董事有兩席是前政府高官,董事會為了股東權益向政府求償,官派董事難有立場阻擋。

政府可以這樣做:交第三者仲裁,公開募新股

高鐵減資,有原始股份的公家機構(交通部航發會、行政院開發基金等)同樣受傷,增資要由公股機構參與,等於又要政府掏錢。高鐵BOT案十六年下來,玩成了這副官民糾纏不清的局面,五年前董事長改由官派,已形同「國營化」,未來財務改善方案調整股權,又將形同「國有化」,難怪已有論者提出高鐵不要變成「下一個台鐵」的憂慮。

其實,政府若要避免自己跟自己求償的矛盾,將三大求償案交付第三者仲裁,未嘗不是好方法;而高鐵減債、減資一身輕之後,政府與其害怕被指為圖利、要由公股機構認新股,也不如公開招募,讓價高者得,才是兼顧全民和小股東利益的解套之道。

【延伸閱讀】要向全民募資前,恐遇兩變數—高鐵財務重整未來計畫

●2014年10月:交通部將正式提出高鐵財務重整方案。變數一:立委揚言先降票價,否則杯葛方案

●2014年12月:高鐵對政府三大求償主張,若協調不成,可能交付仲裁。變數二:高鐵財務若無法改善,將面臨破產

●2015年1月:高鐵全面收回特別股,股本加利息約需支出502億元。應立委要求,高鐵票價可能調降。

●2015年3月:高鐵預計減資390億元,再由泛公股及企業增資200億元;延長特許期40年,至2073年。

●2016年:股票上市、全民認股,預計向大眾募資100億元。

整理:田習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648

「上一代過太爽」造成無法彌補的財政黑洞 希臘年金爛帳 明日台灣借鏡

2015-01-12  TWM

 

希臘再次成為國際金融市場的未爆彈,循著引信往上找,不負責的退休金制度才是根源。

因為改革太慢,即使他們過去四年經歷了痛苦的縮衣節食,但直到今天,仍然看不見走出幽谷的曙光。

撰文‧楊紹華

所有人都想知道,米里奧斯(John Milios)的腦子裡究竟有什麼偉大計畫。

他是希臘極左派政黨Syriza的首席經濟學家;在這個主張「撕毀歐盟撙節合約」的政黨裡,他努力提供「希臘人不必省吃儉用」的經濟理論基礎。

很有可能,Syriza將在一月二十五日的選舉中取得希臘主政地位,屆時,希臘會終結二○一○年以來為了換取紓困金所簽訂的撙節合約。四年前,希臘破產在即,政府與歐盟、歐洲央行和IMF(國際貨幣基金)簽訂備忘錄──希臘必須大砍福利、縮減開支,以換取一千一百億歐元的緊急紓困金;而備忘錄中最重要、著墨最多的改革項目,即是拖垮希臘財政的首要元凶──一套極度優渥的退休年金制度。

被迫撙節 起源於「毫無節制地寅吃卯糧」「和經濟救援比較起來,希臘現在最需要的,是人道救援。」米里奧斯義正詞嚴地說:「希臘人過去幾年太痛苦了!」但他忘了,希臘人這幾年被迫撙節的痛苦,正是因為過去毫無節制的「寅吃卯糧」。就連希臘政府的退休金官員都曾在二○一三年發表「自我檢討」報告,「這是沒有疑問的,希臘原本的退休金制度,根本不可能存在於現實。」用最簡單的數字對比改革前後的退休年金制度差異,首先來看所得替代率。希臘公務員在改革之前的所得替代率可高達九五%以上,這項數字,在公務員退休金替代率屢見「破百」的台灣可能並不稀奇,但若對比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整體平均的六○.八%水準,顯然太過誇張。

如今的殘破財政,讓希臘人的改革力度不能只是回到「合理平均水準」,目前,希臘公務員的替代率降到了五四%。

再看一般勞工年金計算的標準,在過去,希臘是用工作生涯的最後五年薪資為計算基礎,同樣的,這項數字對比於目前台灣勞保年金制度也不算稀奇,勞保年金的計算基礎是「最高五年薪資」。但放眼世界,寬鬆者如美國,以三十五年平均薪資計算,嚴格者如日本、德國,是以「一生平均薪資」為基礎,如今,希臘勞工必須比照「嚴格者」的制度辦理。

在台灣,因為擔心年金改革衝擊太大,各項修法草案必須要有「循序漸進」的安排,即使如此,在社會層層阻力之下,改革兩年仍然徒勞無功;在希臘,同樣是分次進行,他們在一○年與歐盟簽定合約之後,一共進行了十二次的制度修改,但這十二次刀刀見骨的改革,完全就集中在一○年。

嚴格執行 改革全都「溯及既往」除了前面提到的兩道改革利劍之外,這一年,他們還把領取退休金的年齡從六十二歲延至六十五歲、退休年資從三十五年改至四十年。請注意,這十二道改革許許多多都是「溯及既往」,於是,一般退休者的年金被砍了兩成以上,如果你是早期退休者,年金更被大砍四成。此外,照往年規定領取年金的退休公務員,甚至必須「部分繳回」先前已領取的退休金。

而這一切一切,沒有循序漸進的緩衝空間,都被壓縮在一年之內發生。

更悲哀的是,希臘政府為了換取紓困金,還簽訂了這樣一條極度喪失主權的但書:未來五十年,每年退休金新增支出不能超過希臘GDP(國內生產毛額)的二.五%,否則,就必須立即再砍年金給付。

退休者的痛苦,只是這個破產國家的悲情現象之一;整個希臘,為了彌補「上一代過太爽」所造成的財政黑洞,全民都得慘遭凌遲。「改革、加稅的消息很多,但我覺得,民眾上街聚眾抗議的次數更多。」一位嫁到希臘的台灣媳婦這麼說:「邏輯好像是這樣的,這個國家必須留在歐元區才能換取國際救援,而為了留在歐元區,希臘又必須不斷『自殘』。」某種程度來看,她說得並沒有錯。因為不斷加稅、緊縮財政,希臘無力推出振興經濟的措施,全國失業率如今已攀高到二八%以上,除此之外,許多被視為「主權象徵」的國營事業,如港口、電信等,也索性賣給外國人以換取現金。於是當Syriza喊出「不甩撙節規定」的口號時,幾乎讓全希臘人過去四年所受的悶氣找到了出口。

問題是,米里奧斯究竟用什麼魔法,能讓希臘人從此不再理會「過去過太爽」所積欠的債務,也不必擔心「現在繼續過很爽」所將造成的新增債務,還能把國家帶向經濟復甦的美麗境地?

「首先,我不認為希臘真的會退出歐元區。」他說,歐元區老大哥德國總是以「趕出歐元區」的說法來威脅希臘,「但,德國總理梅克爾自己說過,無論如何都將捍衛歐元區的完整性。」所以,米里奧斯準備用梅克爾的承諾來作為「希臘耍賴」的理由嗎?不,他強調「賴帳有其正當性」,「現在希臘真正需要的,就是一九五三年德國從世界各國手中拿到的好處,那一年,全世界七十國一口氣減記了德國一五○億馬克的國家債務。」搬出死對頭德國在歷史上「賴帳有理」的紀錄,這,就是米里奧斯最有力的賴帳魔法;但若真的對比歷史,立刻就有專家跳出來抨擊米里奧斯的論點是無稽之談:「那一年,德國總計積欠了約達三○○億馬克的債務,但其中約有一半是因為二次大戰所造成。美國為首的國家之所以同意減債,是為了讓德國快速走出戰爭包袱。」梅克爾:做好希臘退出歐元區準備「但今天,希臘的問題完全是自己好吃懶做所造成的,德國和歐盟不可能因為這個歷史而同意希臘大幅減記債務。」他這麼說。一月四日消息傳來,果然,梅克爾公開表示,「已做好希臘退出歐元區的準備。」歐元區或許做好了防火牆的準備,那麼,希臘呢?如果他們真的撕毀盟約,接下來,是希臘的貨幣與公債價值崩盤,銀行擠兌,金融市場陷入失序,隨後自然立即衝擊社會與經濟,這個場景,恐怕只會比過去四年的撙節生活來得更糟。

上一代的債,總是要還的,這是希臘人的困境,也是台灣人的借鏡。過去四年,希臘人經歷了「一次到位」的劇烈改革,經歷了社會與經濟的震盪,而在他們眼前的,仍然是一個看不到曙光的陰森幽谷。台灣要陷入同樣處境嗎?這問題每個人都得深思!

過太爽 終究得面臨制度改變希臘2009年與2013年年金制度比較

2009年 2013年

(公務員)年金

所得替代率 95.4% 53.9%最低年金 400 歐元 360歐元退休年齡 62歲 65歲

計算退休年金

給付年資 最後5年 全部工作生涯

2010年

希臘的年金改革

被迫一次到位

起點:

希臘與歐盟、IMF簽定紓困備忘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年金改革。

退休年齡從「不超過62歲」提高至65歲。

退休年資須達40年,原先為35年。

年金算法以全部工作年分之薪資平均計算,原先為最高5年。

年金花費的增加必須低於2.5%GDP。

2010年後被雇用的公務人員,與一般勞工採用相同的保險基金。

所有的傷殘撫卹金都必須重新檢驗。

照原規定領取退休金的退休人員,被要求繳回部分退休金。

結果:

一年之內經過12輪的退休金削減,一般退休者的退休金被減了20%;早期退休者退休金則被減了4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424

ST生化危機:實控人爛帳難清 收購者掐準“軟柿子”

以“煤老板”起家的ST生化(000403.SZ)實際控制人史瑉誌,最近住在北京華僑大廈,正遙控著兒子史躍武、助理陳海旺等人,身背20億元外債的史家早已屢屢失信,而面對門口的“野蠻人”——發起要約收購試圖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權的浙民投天弘,足以令他坐立難安。

外界習慣稱“50後”的史瑉誌為老史,對於老史而言,今年本該是ST生化“枯木逢春”的一年:“好哥們”深圳信達此前幫著接盤了逾10億元的債務,拖延多年的股改承諾也有了要兌現的苗頭,核心資產廣東雙林借著血制品行業的東風水漲船高。然而,半路殺出浙民投天弘,危機由此橫生。

和萬科、愛建一樣,史家選擇了讓ST生化停牌,緊接著馬不停蹄宣布要收購山西知名血制品企業——山西康寶,這看起來本是個不錯的反制計劃,但在外界眼里,卻有幾分“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意思。

“史家沒錢,也借不到錢。”和史家打了多年交道的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且不說山西康寶股權結構複雜,年利潤超ST生化數倍,多年來史家爛賬連連。其所持上市公司股份早已被多輪凍結和質押,幾乎沒有其他資產可拿來抵押或質押,股東內訌也尚未解決。ST生化和它的實控人,更已被列入失信人名單多時。

爛帳連連

史家通過振興集團目前持有ST生化22.61%(6162萬股)的股權。振興集團一度是山西當地頗有名氣的煤電鋁大王,曾躋身全國民營企業500強和山西省工業30強之列。

2005年4月,振興集團與三九醫藥簽訂協議,成為ST生化第一大股東。但煤電起家的史家對制藥行業並無多大興趣,本著“做藥多沒意思,一車煤就多少錢”的態度,首先被置入上市公司的就是價值2億多元的振興電業65.216%的股權,與此同時,置出ST生化持有的三九集團2.06億元的部分應收款、昆明白馬制藥有限公司90%的股權。

但2008年,史家所掌控的多個煤礦被關停,“優質資產”旋即變成“燙手山芋”,振興電業陷入連年虧損,2009年更因環保問題停產,生產線至今已成廢鐵。振興集團在ST生化股改時承諾準備對上市公司實施的煤、電、鋁資產註入一事也成泡影。

“老史念念不忘的是老本行,一直也以為煤電鋁會再起來。”前述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

2009~2015年,振興電業每年虧損數千萬元,累計計提資產減值就超過1.6億元。此外,置換出的昆明白馬等資產輾轉進入振興集團,但振興集團卻拒絕承擔相關債務,而由此造成ST生化損失超過1億元。盡管此後ST生化據此將振興集團告上法庭,但換來的結果卻是2012年又一不良資產——金興大酒店的置入,土地使用權問題一直未解決的金興大酒店,被振興集團甩鍋給上市公司,輕松償還1億元債務。

這些引起了ST生化中小股東的極大不滿,更讓他們不滿的是,因連續虧損,ST生化於2007年暫停上市,此後便開始了長達6年的停擺。盡管2008年公司就恢複盈利,此間中小股東數十次投訴,監管幾度發函,但史家一直以“歷史遺留問題”為借口拖延複牌。

ST生化在2012年曾對原來的股改承諾做出修改,新承諾變更為,振興集團會將振興電業等虧損資產進行回購,助ST生化恢複上市,但這一承諾至今未能實現。

阻礙股改承諾實現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史家的債務問題。多年來,無論是振興集團還是ST生化,早已深陷在債務泥沼中。史家所控制的振興集團、ST生化、振興電業甚至“唯一”值錢的資產——廣東雙林的股權都相繼被司法凍結,一度面臨被拍賣,直接阻礙了不良資產的置出以及上市公司的資本運作。

從在山西河津借錢跑運輸創業開始,到把生意擴大到四川、河南、新疆,史瑉誌家族如今債務纏身。此前,第一財經記者所做的相關統計顯示,振興集團的外債到目前已超過20億元,其中10余億元被深圳信達於2016年以來接手,在深圳信達的幫助下,ST生化也得以把兩大不良資產——振興電業和金興大酒店置出上市公司。

除了ST生化外,振興集團目前尚在存續的子公司有7家,投資在500萬元以上的分別是山西振興、中煤振興、昆明白馬、振興煤化。但這些資產,無論是煤炭、土地還是生產設備,都很難變現。

眾多的ST生化股東抱怨,史家置入的資產都成了累贅,在企業經營上也常常讓外界覺得匪夷所思。十幾年來,ST生化幾乎沒有成功的重大資產重組,喪失基本信用,對股民一再失信,亦罔顧監管措施,多次以身試法,成為資本市場著名的失信家族企業。

此外,ST生化原董事長史躍武還因行政處罰無法在上市公司任職,轉而由其弟弟史曜瑜一人身兼董事長、總經理、財務總監三職。

何以守住廣東雙林?

過去十幾年,盡管ST生化經歷了6年停擺,至今還戴著ST股的帽子,但史家成員一直以來生活優渥,多名家族成員在上市公司身兼要職,實控人史瑉誌居住在北京華僑大廈每年費用不菲,皆因ST生化坐擁一優質資產——廣東雙林,浙民投天弘27億元的要約收購就為廣東雙林而來。

在史家老本行煤電鋁產業江河日下的同時,血制品行業卻得以意外爆發,血蛋白的市場價格從100多元一支瘋漲至高點的400多元一支,史家的“金山”從煤礦變成了血制品。而在煤電鋁資產沒救之後,廣東雙林也得到上市公司支持,積極擴充血站,提升采漿能力。

廣東雙林多年來為母公司貢獻了99%以上的營收占比。數據顯示,2016年ST生化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僅0.54億元,但當年廣東雙林實現凈利潤1.13億元。

“沒有廣東雙林,ST生化已經破產10次了。”ST生化第四大股東天津紅翰法人代表嶽海濤告訴第一財經,此前該公司一直是廣東雙林的代理商,正是看中了它的價值,天津紅翰於2012年從湖南衡陽國資委手中,通過協議轉讓獲得ST生化609萬股股票。不僅是天津紅翰,ST生化也曾被華夏基金、興全基金等著名公募基金舉牌。

史家和浙民投天弘的股權鬥爭,所要爭奪的實際上就是廣東雙林。根據ST生化和深交所披露的信息,6月21日,浙民投天弘向ST生化提交要約收購相關文件,隨後ST生化盤中停牌,但至6月28日,ST生化披露要約收購報告書,同時公告策劃重組。7月6日,ST生化再披露稱,擬以非公開發行及現金的方式收購山西康寶。

披露要約收購報告書和宣布重組的時間“神同步”,讓外界一直對ST生化重組是否確有其事存有疑問,有中小股東已於7月向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遞交關於虛假陳述、證券欺詐的投訴函,投訴ST生化違規停牌、虛假重組。

為對重組的真實性一探究竟,第一財經曾致電山西康寶總經理周凱。周凱表示,雙方此前確實有過溝通,還曾經一起看過湛江的工廠,但對於山西康寶而言,不存在並購或者被並購。“兩家企業整合在一起,成為業內前三,對山西康寶和廣東雙林都是好事,一切都在初談階段,成交條件還不好說。”

想吃下山西康寶,對於ST生化來說,理論上是一件艱難的任務。山西康寶2016年凈利潤3.06億元,而ST生化僅0.54億元。由於山西康寶和廣東雙林存在同業競爭,ST生化選擇全資收購,但山西康寶股權結構複雜,個人、機構、國有股東混雜。除了ST生化聲稱正在談判的自然人股東外,還有蘇州聚博股權投資、山西省長治市婦幼保健用品廠、長治市國資委等八大股東。

振興集團欠下的巨額舊賬未清,深陷其中的深圳信達近年來多次試圖推動ST生化進行債務重組和增發,以獲取股權,也均未能如願。截至目前,史瑉誌所持有的振興集團全部股份,以及振興集團持有的ST生化6162萬股股權已全數質押在深圳信達手中。

除此之外,史家還要面臨來自天津紅翰的索賠。據嶽海濤稱,天津紅翰所持有的609萬股ST生化股份2014年即可解禁,當年10月該公司向上市公司申請解禁,但被以衡陽市國資委與天津紅翰股份轉讓違規、存在惡意串通等理由拒絕,目前天津紅翰已發起對ST生化的訴訟。不僅如此,2016年下半年,天津紅翰還曾試圖大舉收購振興集團債務,以謀求拍賣後者所持ST生化股份,將史家踢出局,但最終因深圳信達出手幫助史家進行債務重組而落空。

這早已不是ST生化第一次後院起火,2013年重返A股以來,ST生化多次試圖進行重組,替振興集團背鍋還債均未成功。最近一次重組開始於2015年年底,ST生化欲以22.81元/股的低價向振興集團定增23億元,從而將持股比例提高到43.51%。

但機構股東和中小股東均用腳投票,以振興集團債務叢生、股改承諾未實現,根本無力定增為由投了反對票。實際上,史家的這次重組背後亦有深圳信達的身影,此前有振興集團債權人透露,深圳信達本欲在ST生化此次重組中分一杯羹,而交換條件則是為史家提供重組的財力支持。

在浙民投天弘盯上ST生化之後,史家再度試圖向深圳信達伸手,但後者此前已經多次吃力卻不討好。還會有“白馬騎士”再來馳援嗎?

眼下,浙民投天弘看上了廣東雙林這塊“肥肉”,也是因為盯上史家和振興集團爛賬難清的“軟肋”,掐點來捏ST生化這只“軟柿子”。不過,如嶽海濤所說,史家一向不談判、不妥協、不退讓,如此,除了停牌ST生化之外,史家又將怎樣守住廣東雙林,並安然度過危機,外界尚不得而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33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