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不務正業-恆寶利國際(3989)










2008-06-17 HKET
新策略攻內地再生能源






新世界發展(00017)旗下的新世界策略投資(下稱新策略),過去一年活躍於私募基金市場,近日斥資2億元人民幣入股內地專營垃圾發電的百瑪士環保,連同該項目,新策略成立約一年,已在市場投資超過20億港元。

成立一年 市場投資逾20億元

百瑪士環保為一家再生能源企業,其垃圾焚燒技術,改善傳統焚燒時引起的二惡英,再透過壓氧消化處理技術,把有機質分為甲烷和二氧化碳,甲烷收集後可用於熱能發電。

2億人民幣 入股垃圾發電商

新策略董事總經理兼新世界發展執行董事鄭志剛表示,在「十一五規劃」中,國家大力支持再生能源,加上內地經濟急速發展及城市化,生活垃圾已成為一個重要環保課題,針對內地大部分城市生活垃圾特點,百瑪士環保的技術可最大程度實現再生能源開發及垃圾環保處理。

百瑪士成立於2003年,於德國、北京、上海及香港設有辦事處,至今已有逾千萬元盈利,主要服務國營機構,未來兩年內將會有7個項目,並預計在1年至3年內上市。

新策略已投資的項目分別有經營地產的人和商業,現正籌備於香港上市,早前市場傳出集資額達到150億元。新策略為人和最大投資者,入股13億元人民幣,人和主要經營地庫商場。

投資多元化 續物色文化項目

另外,新策略也投入約1億元,入股恒寶利(03989)旗下的Well Metro Group,公司主要經營零售及分銷歐洲名牌。

新策略也曾投資新股,去年新疆新鑫礦業(03833)上市,新策略以2.59億元購入接近4,000萬股股份。

新策略現時仍繼續物色項目,除有關能源外,亦對文化事業有一定興趣。他們運作模式是在企業發展前期投入資金,再向企業提供意見,希望於1年至3年內可成功上市。


















2008-06-17 AppleDaily
新世界
投資垃圾發電






【本報訊】新世界發展(017)旗下新世界策 略投資昨公佈,投資2億元人民幣於恒寶利國際(3989)總裁岳欣禹創立的垃圾發電公司百瑪士環保。據悉,百瑪士有意於3年內上市,新策略打算到時換股沽 貨獲利。

消息指,百瑪士於03年成立,在德國、香港及京滬設有辦事處,在內地多個城市設有廠房,以焚燒及發酵技術處理垃圾及產生垃圾發電,處理的垃圾包括 生活垃圾,例如食物殘渣。該公司暫時未正式供電,料於兩年內落實7個發電項目,去年因垃圾處理業務已獲利數千萬元人民幣。新策略之前已經持有恒寶利一間附 屬公司部份股權,該附屬持有個別歐洲品牌的內地分銷及零售權;

今次是第二度合作。新策略董事總經理鄭志剛表示,中國政府在十一五規劃中大力支持再生能源項 目,故投資百瑪士。


greatsoup:
恆寶利從事衣服採購業務,但老闆又有另一盤垃圾發電生意,兩項截然不同的生意,究竟老闆如何兼顧?

老闆會不會把上市公司的資財用來救他的非上市生意?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若兩邊都出了問題,老闆會處理哪兒? 還有的是,上市公司日常營運會不會受到影響?

這 個老闆瓣數多多,就算這家公司搞得再好,我也不建議購入,一個好的老闆應該專注自己的生意,而且把自己的財產都放進公司,避免公私不分,好像上述的地產公 司大股東的一樣,都是不務正業,又鍾意搞資本運作,好№無上市公司份,壞東西小股東就要承受,這些公司永遠都不是好公司,這就是管理層質素低的活生生例 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07

不務正業 蔡東豪


2010-03-18  NM





這陣子在財經傳媒出現頻率最高的 四字詞是「不務正業」,原因是中移動宣布斥資四百億元人民幣認購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兩成股權,成為浦發銀行第二大股東。踏足非本業的金融業,中移動的解釋是 推動手機支付業務,發展移動金融和移動商務的龐大市場。由外資投行到內地傳媒,反應是一面倒負面,批評中移動不務正業。在財經界,「不務正業」是罪不可恕 的行為,強如中移動也不能坐視不理,中移動董事長在記者會上特別要為「不務正業」的指責解畫,可見這四個字的嚴重性。

關於中移動入股浦發 銀行的評論多如牛毛,我藉另一間公司的經驗來探討「不務正業」。近期另一宗「不務正業」事件是建滔化工宣布,除以化工為主業,將積極在內地拓展地產業務, 未來作雙軌發展,估計地產業務在兩至三年後成為主業之一。

建滔是一間頗特別的上市公司,散戶對它陌生,但在基金界無人不曉,是少數得到基金 注視的工業股。建滔的主業是生產銅面板、線路板和化工業務,產品性質全是原材料,消費者難以觸摸。不過過去幾年,建滔的業績令專業投資者側目,從一間年賺 三兩億元的工業股,經過一浪浪的併購和不停步的內部增長,不足十年時間發展成為一間市值三百億元的工業股。

建滔○七年營業額是二百四十億 元,盈利二十四億元,純利利錢有一成,以這樣大的業務規模,能夠維持這種利潤水平,廠佬只有羨慕和佩服。重要的是,建滔的業績是經過一段時間,一步步做出 來,不是藉着一兩個動作爆發出來。過去幾年經營工業不是易事,來自業務的現金流逾四十億元,由此可見建滔是一盤又賺錢又穩定的生意。

年賺逾 二十億元的上市公司數目不少,但我相信建滔是當中最辛苦的一間,因為它僱用四萬五千工人。由我管理的公司,僱用工人人數不足建滔的十分之一,已疲於奔命, 醜態四現,我不能想像今時今日在內地僱用四萬五千工人所遇到的困難。因此,指建滔「不務正業」我是有少許偏見——我明白你。但明白還明白,先要弄清楚我們 應該怎樣看「不務正業」這回事。

 

一間公司(或一個人)要有重心,我相信所有人都同意,專注發展重心業務,管理者不容易被雜 音誘惑,在主業上精益求精,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當本業前景出現問題,管理層故意分心,為公司尋找另一項業務作出路,相信沒多少人有異議。然而當本業運作 正常,管理層發現另一項不屬主業的業務很有吸引力時,公司應否把握機會,甘冒「不務正業」的指摘?一間公司可否擁有超過一項主業?

將以上的 問題再推上一個層次,當管理層遇上一個賺錢機會,這機會的性質明顯是一次性的,肯定不會成為主業,管理層應否花資源、冒風險去把握這賺錢機會?我認為應 該,因為管理層的主業是為股東賺錢。

商場多變,而且變法不規則,甚至可能不按理,管理層身處不確定的環境下,傍身的一招就是要靈活變通。蘋 果從沒偏離電腦的主業,它在電腦主業的基礎上發展出iPod和iPhone的全新業務,這可算是「不務正業」,也可算是靈活變通。即是說,「不務正業」不 完全是貶意,可以正面,要視乎情況。建滔做地產的情況是如何?

假如管理層的主業是為股東賺錢這論點沒錯,我舉腳贊成建滔進軍地產。從往績 看,建滔由一間銅板廠,憑着在金融市場集資不停壯大業務,以併購進軍線路板,與內地伙伴發展化工業,每一步都顯出獨到眼光和仔細執行力。最難得的是,建滔 顯出它非常懂得運用財技,每每在適當時機做適當的事情。以這個管理層班底,這個往績,這個市場觸覺,多一項主業未為多,尤其是地產這項中國人與生俱來已經 有感覺的業務。

我唯一感不足的是,建滔可能還是擔心市場對它「不務正業」的批評,強調它是配合國家活化廠房政策,改變工廠用途,發展商住物 業。建滔的自信心仍不夠,我認為做地產就是做地產,海闊天空,管它廠房與否,建滔肯定不可被廠地思維框着,總之決定了做地產,就要做到最好。

以 建滔去年的盈利計算,市盈率十二倍,加入地產元素後,估值更吸引。我買建滔,因為它「不務正業」。

蔡東豪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 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45

八達通應務正業 左丁山

2010-8-12  AD






 

一位記者問左丁 山:「對八達通卡公司喺公關或危機處理有乜意見?」意見由啲公關/危機處理專家去發表啦,如果八達通卡一早已決定唔出售若干客戶嘅私人資料,何來甚麼危機 噃,出事之後先至講危機管理,多餘啲噃。賣資料賺得幾多錢?據報八達通出售資料嘅收入係四千四百萬元,八達通已經捐晒畀公益金,但呢筆款項只係收入啫,並 非利潤,究竟真正利潤有幾多,八達通未有公佈。賺四百萬呀?八百至一千萬呀?對八達通係一個小數字啫,不足掛齒,o依家為咗呢筆小利而損害公司名譽,傷害 品牌價值,條數點計?簡直係大大得不償失,主其事者實在係聰明笨伯!

八達通之科技及操作系統,稱譽全球,曾得過世界科技應用大獎,本是香港 之光,八達通嘅技術,輸出往荷蘭,大受稱讚,照計呢啲先至係八達通嘅核心業務,出售資料係毫不重要嘅前菜,棄不足惜─其實老早就唔應該做。有老友在他報見 到有關前行政總裁陳碧鏵之比較詳細背景,知道佢自聖心書院畢業,冇入大學,從文儀用品公司銷售員做起,不斷向上爬升,做過香港電訊嘅企業總監、VISA港 澳地區總經理,並唔簡單。一位不是大學畢業的女士,在過往三十年,能夠力克一眾男士,擊退一眾大學畢業生而成為Marketing & Sales界之表表者,一定有過人之處。偏偏就係呢啲背景令佢以為可以出售客戶資料,為公司搵多啲錢,咁就打錯算盤,變成獵犬終須山上喪,周街鬧,幾慘 情。

左丁山初出道之時,上司要監督住有無出街call客,新畢業生邊度識得咁多客吖,好彩嗰陣時有電話簿,於是逐頁揭開,係咁打電話去做cold call,o依家想起嚟,昔日電話公司之電話簿載有私人家宅電話與住址,任人睇,點解嗰陣時從未有人投訴私隱問題嘅呢?

 

前任私隱專員吳斌夠晒勇,臨走前開定file嚟砌八達通,新任專員邊度夠膽唔繼續追查落去吖。至於由立法會委員設調查委員會喎,係議員想揚威做騷啫,正一勞民傷財,隨時拖拉一兩年,唔好嘞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65

微利时代 钢铁企业“不务正业”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2/622654.html

当市场人士在质疑雅戈尔等纺织企业“不务正业”的时候,殊不知,中国主要的大型钢铁企业几乎不约而同地都在“不务正业”。

由于钢铁业进入微利时代,迫于生存的压力,钢铁企业纷纷拓展非钢产业。这些产业既包括钢铁业的配套产业,也包括房地产等热门行业。这是利是弊,行业人士判断不一。

“不务正业”

今年下半年以来,唐钢董事长、总经理于勇又多了几个要操心的新板块——机械装备公司、新事业发展有限公司、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检修工程公司,都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相继成立,有的和钢铁主业有些关联,有的则完全无关。

这些公司,被唐钢划归“非钢产业”的范畴。这两年来,拓展“非钢产业”,在于勇心里越来越坚定。他还要求唐钢专门设立了非钢事业部,以加强对非钢单位的管理。

“随着市场进入到成熟期,钢铁主业的利润正逐步被摊薄,在这种情况下,走多元化发展道路是必然的选择。公司加快非钢产业发展,开展多元化经营,既是降低主业经营风险的一个有效手段,也是公司寻找新的发展支撑,打造最具竞争力企业的需要。”于勇说。

在现阶段原料成本高企、下游需求又不畅的大环境下,钢铁企业除了千方百计地降本增效,通过技术改造来提高产品质量外,发展非钢产业似乎成了更容易见效的选择。

像唐钢这样开始发力“非钢产业”的钢厂,如今并不在少数,大到宝钢、鞍钢,中型钢厂济钢、莱钢,都已经将钢铁主业以外的多个产业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高度,并且“非钢产业”在整个钢厂中所占的收入比例也越来越高。

这些“非钢产业”,有的是传统钢厂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存在的配套产业,比如工业气体、冶金辅料、房地产,但此前都作为分散的辅业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有的则是盈利前景远高于炼钢,近年来才开始决定涉足尝试的行业,比如机械制造、物流深加工。

它们如今的共同之处,则是在国内钢厂的投资额度分配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倾斜,很多产业也已经从之前的“辅业”定位转变为与钢铁主业比肩的支柱产业定位。

“不如吃银行利息”

对于已经陷入微利时代的钢铁企业来说,发展“非钢产业”,似乎首先是一种无奈的“自救”选择。

“一万多人干一年,结果算算效益还是负的,派两个人倒倒期货就能赚个几千万。”南钢董事长杨思明曾如此公开指出。

中钢协名誉会长吴溪淳更是指出,钢铁行业的利润率低到这个地步,还不如不生产,把现金存到银行吃利息。

一组数据证实了吴溪淳的判断:今年1~9月,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的销售利润率仅为2.84%,其中9月份钢铁行业利润率只有1.16%,远低于我国工业行业利润率5%左右的平均水平,钢铁全行业处于低效益的状态。

而目前银行一年期的利率为2.50%。显然,9月份钢铁行业的利润率低于一年期的利率。

“对钢铁行业来说,大规模扩张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成本高需求差的时代可能还要持续两三年。”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副会长宋继军预计,在这样的情况下, 钢铁企业要想继续增长,一个发展重点是内部的技术改造升级,另一个就是进行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宽,毕竟与通过技术积累和创新来挖掘钢铁主业的更多蓝海相比, 介入一些深加工、相关金融以及新兴产业可能收效更快。

“我们的钢铁业发展到今天,已经面临了很多挑战,从行业发展空间来讲,追求数量的发展模式应该要转变到追求品种、质量和效益方面了。”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也指出,这样,如果钢铁企业能够利用现有的资源做一些产业链的延伸,对解决职工就业和增收等也是好事。

有行业内人士提出了担忧,将过多的精力和资金投入到更多的非钢产业,是否会有“多元化”扩张所固有的风险隐患,毕竟非钢领域的市场竞争同样激烈,而 国内的钢铁主业与国际同行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技术进步不仅需要长期的埋头积累,也需要巨大的研发投入。这种担忧并非没有道理。

对此,李新创建议,发展非钢产业,最好围绕钢铁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来做,此外,也应该注意与钢铁主业的平衡,“毕竟将钢铁主业做强也还有很多空间可 为。一方面,下游行业的升级,比如汽车轻量化要求更高强度的钢铁产品,设备的更长寿命也要求更耐腐蚀性的钢材;另一方面,我国还有大量的钢材产品需要进 口,如何通过技术创新顶替进口,也是未来可以挖掘的蓝海之一。”

今年,南钢就计划把原来希望投资钢铁的30亿~50亿元资金投入到废钢产业,国内国外双双加大力度,以把资源控制在自己手中。杨思明也指出,在上游矿石、下游仓储、物流、贸易环节,南钢都会择机进行拓展,而这些,都算是围绕钢铁生产的主业展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94

宏霸入股美礦企不務正業?!中環在線:老竇豬變採礦豬 李華華

2011-1-13  AD 




 

「老竇豬」陳振 聰同「女朋友」「豬豬」龔如心屋企人爭產單官司,呢幾日審緊,作為男主角,理應好唔得閒,但係原來佢仲有時間打理自己檔宏霸數碼(802),而且近排仲動 作多多,上星期呢頭宣佈配股集資,又賣埋資訊科技產品銷售業務,噚日就話入股美國採礦公司做咗「採礦豬」,似乎有啲不務正業噃。

據宏霸通告 講,集團向投資公司Avalon買入喺美國場外交易議價板上市嘅Spartan Gold(SPAG)6.1%股份,呢間SPAG主要喺美國從事採礦及勘探業務,同做開射頻識別(RFID)產品嘅宏霸九唔搭八,但宏霸就撐話,可以為 SPAG提供RFID技術,應用喺採礦方面,總之有協同效應啦!

持股跌至17%疑似散水前奏

咁買個礦又要使幾銀呢?呢次入股總代價5070萬蚊,雖然宏霸上星期先至集咗資,但係今次就用每股3.25蚊發行1560萬股宏霸新股支付收購,咁即係間接引入Avalon做股東,佔擴大後股本4.82%。

話時話,宏霸舊年下半年配過兩次股,加埋上星期嗰次同埋今次發新股收購,單一大股東華懋集團所持龔如心遺產股權,會由舊年年中嘅23%攤薄到20.3%,陳振聰就由22.25%降到落17.38%……咁多嘢搞,唔通係散水嘅前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50

史玉柱「不務正業」挨批:巨人短投達RMB 56億

http://news.imeigu.com/a/1311819523747.html

(i美股訊)北京時間7月28日,巨人網絡董事長兼CEO昨日發表微博稱:近期收到不少國外基金的批評函,起因:在美國上市的巨人網絡有很多閒散資 金,我們董事會決定用閒散資金在保險金融領域進行些財務性投資,賺取更多現金。儘管安全性很高且回報可觀,但基金們認為我們不務正業。在人家地盤上就要遵 守人家習慣。我們要屈膝投降,痛改前非。

一款成功的遊戲就像一台印鈔機,能源源不斷地為公司帶來現金流;所以中國幾家網遊公司都有大量的現金,巨人也不例外。

從巨人網絡公佈的財報可以發現,公司從2010年第一季度開始一直擁有50億人民幣以上的流動資產,這些流動資產90%都是現金及短期投資。2011年Q1其現金及短期投資分別為6億和56億元人民幣,佔巨人網絡市值51%。

從表上五個季度的短期投資和現金變動可以看出,巨人確實利用現金買賣短期投資產品;2010年Q2現金增加至26.7億元人民幣,相應的短期投資從 38億人民幣減少至23億人民幣;而在2010年Q3短期投資大增後,現金相應銳減至6億元人民幣;2011年Q1也呈現同樣的變化規律,現金銳減,短期 投資從32.5億增加至56億元人民幣。

對於這些錢的投資去向,許多人可能會聯想到之前史玉柱對巨人的投資。據港交所披露,史玉柱旗下公司經過24次增持後,其持有民生銀行A股的比例已由 3月2日的0.65%增至6月8日的2.35%,投入的資金超過21億元。不過史玉柱今日在微博披露:增持民生銀行的是上海健特公司,並不是有人推測的巨 人網絡上市公司。持股量從去年的1.1億股,增到當前8億股。

史玉柱還表示增持民生,非投機性買賣,屬長線戰略性投資。三年內的股價漲跌關係不大,他關心的是三五年後民生的PE和PB。

(i美股 Peter Wu)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56

「不務正業」的洗衣店

http://www.infzm.com/content/63121

一家原本以洗衣為主業的連鎖乾洗店,卻不斷推出與主業完全不相關的系列業務,包括代收快遞、銷售大米等,這些副業的營收超過了總收入的一半

最近一段時間,遍佈廣州地鐵站的天天洗衣店裡出現了一項新服務——奢侈品護理:洗個LV的小包要260元,洗件裘皮長大衣則要花去880元。

天天洗衣是行業龍頭之一,但是,很多市民來對其洗衣之外的業務印象更深:在店裡可以買洗衣液和洗髮水,也可以為手機和羊城通充值,甚至可以買電影票和彩票。

不僅如此,如果你的快遞到了,家裡卻沒人,可以讓天天洗衣代收;家裡沒米沒雞蛋了,可以去天天洗衣買。只是,這裡通常看不到擺放雞蛋大米的貨架,也看不到物流中轉時堆成山的包裹。

一家原本以洗衣為主業的連鎖乾洗店,卻不斷推出與主業完全不相關的系列業務。而且,這些「非主流業務」,佔到了其營收的一半以上。

有趣的是,一些風投對天天洗衣「不務正業」的模式情有獨鍾,結果卻吃了閉門羹。

天天洗衣雖已有150多家門店,但僅限廣州市場。 (南方週末記者 陳新焱/圖)

搭便車不暢,不得已做副業

20年前,廣州人盧志基經常乘坐廣九直通車往返粵港兩地。他發現不少在廣州工作的香港商人,不時大包小包地把名牌衣物帶回香港洗,洗完之後,又大包小包地帶回來。這讓他萌生了開家洗衣店的想法。

一開始他也是仿照當時比較普遍的「前店後廠」模式——前面接衣服,就在後面洗,但一直做不大;他於是出國考察,發現洗衣店其實有多種開法。

比如,美國因為人口密度小,所有的店都配有洗衣設備。而日本和歐洲則採用分離式,一部分店配備洗衣設備,而大部分店只負責收貨和配貨。兩者的不同之 處在於:日本會設立一個洗滌中心,洗好的衣物通過物流配送到各個店舖,而歐洲則是「一帶多」,一家配備洗衣設備的門店會輻射到多家門店。

盧志基認為採取「中央工廠+洗衣店」的模式比較適合人口多、密度大的中國市場。1993年,他投資一千多萬,在廣州郊區建立了一個佔地2萬多平方米的中央工廠。每天早上,自己組建的車隊從廠區出發,將洗好的衣物分發到各個店舖中,然後順帶將需要洗滌的衣物收回來。

這種架構,將最重要的洗滌環節放到了客戶看不見的工廠中,終端店無須再配設備和技術人員,變成了一個只需收發衣物的網點。天天洗衣的規模一下子開始擴大,從原來的一兩家店變成了幾十家店。

1999年,廣州開建地鐵,盧志基決定入駐,借此進一步壯大規模。彼時的地鐵尚是個新鮮事物,商業前景未明,而在地鐵中設立洗衣店,此前也無先例。他的這一想法在公司內迅即引來爭議,但他堅持己見,拿下了在地鐵沿線設立洗衣連鎖店的獨家授權。

然而,地鐵剛開通時,人流量並沒有想像的多,而且,對於在地鐵內消費,顧客尚還沒有概念。再加上洗衣行業特有的淡季——每年的6月到9月(天氣較熱的緣故)之業務量不及旺季的五分之一,天天洗衣彼時幾乎是連年虧損。

面對這種行業共同的困境,盧志基開始尋找新的經營方法,他盯上的第一塊「蛋糕」,是自營洗滌用品。原因是一些來店洗衣的客戶經常問:能不能賣點給我們?

很快,這一塊的營收,佔到了天天洗衣總營收的30%左右。這大大增強了盧的信心。接下來,他開始全面撒網,做起地鐵卡和手機充值、電影票和彩票銷售等業務來。

據天天洗衣副總經理周建華介紹,天天洗衣的「非主營服務」收益佔到了天天洗衣整個收益的一半以上,不但傳統洗衣的淡旺季,被這些服務所拉平,而且也給洗衣業務帶來了至少30%的增長。

「對不會上網的大爺大媽最有效」

多元化經營所創造的收益,給盧志基帶來了新的啟發。他認為,天天洗衣可以變成一個「便民服務點」。他開始和一些品牌合作,在店中賣土雞蛋、有機大米 等。只不過,店裡並不鋪貨,顧客來洗衣時,店員會附送一張宣傳單。如果有顧客下單,天天洗衣將其直接轉交給上游品牌,讓其負責送貨到家。天天洗衣賺取一點 提成。

單個品牌的合作,效果並不如人意。周建華介紹,這一塊的收入並不多。最近幾年來,網上購物的井噴,讓他意識到,天天洗衣或許可以在這方面有所作為。

經過幾年的摸索,他們找到了一家名為優點購物的網站進行深度合作。具體的合作方式為:由優點購物負責尋找貨源,天天洗衣負責線下推廣、終端訂購等,拿到單之後,再通過第三方物流配送到居民家中。而利潤,則由三家共享。

「與淘寶只提供網上交易平台不同,我們不但提供平台,還直接參與利潤分成。」周說,天天洗衣最大的優勢在於,其網點一般都在居民社區旁。在客戶洗衣的同時,只需一張傳單即可宣傳其網上訂購的產品。

「這種方式對那些不大會上網的大爺大媽最有效。」周分析,這些人至少還有十年時間,可供天天洗衣挖掘,據他測算,傳統商品進駐商超的成本至少在20%,而天天,只需分享10%的利潤便已「非常可觀」。

據稱天天洗衣與優點購物的這項合作,已經磨合了兩年,之前一直在做網絡架構和貨源整合,現在就要推出。

交易額4個億,利潤只有幾十萬

然而,多元化讓天天洗衣找到了新的盈利渠道,卻也帶來了新的難題。

天天洗衣目前有150多家店,其洗衣服務的年營業額約為7000萬元,但提供的增值服務,諸如羊城通充值、手機充值等,收取的現金一年則超過6個億,是主營業務的8倍多。

但這些服務所創造的收益卻非常有限。以羊城通充值為例,據周透露,僅這一項,一年的現金流就達4個多億,羊城通公司提供的返點為千分之二點五,一年下來,天天洗衣在這一塊的毛利約為一百多萬。但其要付出的管理成本,卻非常之大。

按照協議,天天洗衣收到錢後,當天即要打入羊城通的賬戶。而這麼多錢的收取,卻是一個難題。據周介紹,天天洗衣的管理層總共不過四十餘人,其中,有 四分之一的人都在為此服務。他們每天的任務只有一個:在150個店中不停穿梭,將收到的現金存入銀行之中。而為了提高店員的積極性,充值後會給員工提成。 在體育西這樣的大站,一個店員每月光充值就能拿到200元以上的獎金。

「刨去這些專職員工的工資,銀行押送現金的費用等,這一塊的利潤不過幾十萬元。」周抱怨道。

而其新近推出的奢侈品護理業務,洗個LV小包要260元,儘管利潤豐厚,但因為全部要靠手工。據天天洗衣技術廠長陳濤介紹,這一塊人才奇缺。他不得不親自上陣。

由於採取「中央工廠+洗衣店」模式,天天洗衣一直堅持直營(僅有幾家為加盟,據周介紹,今年之後,公司也會取消加盟,只做直營)。其目前依然侷限在廣州市場。而他的競爭對手們,諸如北京的榮昌洗衣、福奈特等,由於採取成本更低的加盟,網點擴張已遍及大中城市。

但周建華說並沒有感到恐慌,他甚至拒絕了青睞天天洗衣商業模式的風投們,他說爭取兩年後門店數量開到300家後再考慮與資本的合作,將天天洗衣的地域模式在全國複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54

理大不務正業與業界為敵 林本利

2011-9-26  NM



理大的校訓是「開物成務•勵學利民」,意思是透過學習和開拓新知識,並應用在有益於人民的事務上。理大的使 命包括與工商界及專業團體建立夥伴關係,為業界培育人才。理大珍惜具有廉正品格的人才,鼓勵教職員不斷進取,並勇於接受可承受的合理風險。但當我們回顧過去十多年理大的發展,明顯見到大學已背離校訓,沒有珍惜與業 界建立的夥伴關係,校方重用沒有廉正品格的人士,投資時竟承擔過於可承受的風險。

筆者認識的眼科醫生和視光師朋友,早已投訴理大不務(教學)正業,竟然投資開辦護眼中心(PolyVision Eyecare),提供驗眼服務,與業界由夥伴關係變成競爭對手。前校長潘宗光為了推銷護眼服務,更公然與眼科醫生 為敵,指市民常誤將驗眼工作交給眼科醫生,影響驗眼效果及浪費資源。理大在2004年成立理大護眼中心公司,投 資千多萬元在幾個地區開設業務。最初的構思是若果幾個試點成功,便會拓展至全港各區,以加盟(franchising)方式將業務推廣開去。可是這個如意算盤無法打響,頭幾年不斷虧本,蝕了近千萬元,幾乎要「執 笠」。之後邀請商界人士幫助參與管理,才能轉虧為盈。但截至2009年中,累積虧損仍然達到600多萬元。倘若理大 管理層吸取「青雲路」、理大精研、護眼中心的蝕本經驗,就不應再投入巨大資金興建「六星級」超豪酒店,以為 可以藉此「創造財富」。

理大為了將尖沙咀東部的宿舍用地重建成為酒店,尋求酒店業界的支持。前校長潘宗光向香港酒店業主聯會負責人 表示,酒店主要是用作教學用途(不是給高層享受),幫助業界培訓管理人才。由於得到業界支持,政府只收取象 徵式的1,000元補地價;若非如此,補地價金額可能達到三億元。豈料這間「教學酒店」(Hotel ICON)愈起愈豪,從最初的5億元建築費,逐步上升至10億元,之後再上調至13億元。地積比率亦由原先的七倍上調至九倍,令可建 樓面面積大增。結果在只有4萬多平方呎的地盤上,興建了20多層、近400呎高、樓面面積接近40萬平方呎的「龐然 大物」。這幢「發水酒店」與鄰近酒店及建築物顯得格格不入,阻礙景觀。Hotel ICON 262個房間共佔接近20萬平 方呎,這部分的建築費約8億元,即每平方呎建築成本約4,000元,認真豪華。假設每個房間每晚收費2,000元,一年 入住率達到八成,每年總收入(連同餐飲)不過二億元。假設毛利有兩成,即4,000萬元,亦需要20年才可以回本。 這還未計算利息、折舊和稅項方面的支出。

即使擁有豐富酒店管理經驗的美麗華酒店和富豪酒店,酒店和餐飲業務的毛利亦不過是兩成左右。在2003年沙士期 間,以及在2009年金融海嘯後,毛利更大幅倒退,甚至出現虧損情況。酒店和餐飲業的投資風險極高,理大投資興 建和管理酒店,明顯承擔過於可承受的風險。即使Hotel ICON能夠賺大錢,業界亦可能投訴不公平競爭,要求政府 追回數億元的補地價,到時便由賺變蝕。近年理大管理層已改變口風,不再強調酒店業務可以為大學創造財富,只 說要有一流酒店培訓一流人才。這說法實在荒謬,世界上的一流學府,又有哪一所是依靠一流建築物堆砌而成?(論理大公司管治之六)(按:關於理大附屬公司的管治問題,讀者可參考調查報告,見http://www.polyu.edu.hk/cpa/IR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06

【專欄】樂視玩超級手機,看似不務正業卻別有用心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13/148887.html

i黑馬:近日,樂視CEO賈躍亭在微博放出消息稱,樂視不光造了超級電視,還要造超級手機。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樂視的核心業務是在視頻超級電視上,推超級手機,試圖與雷軍的小米抗衡,這是唱的是哪一出?後來者樂視又打算如何與“前輩”過招?


\今年小米在主營業務智能手機之外的動作可謂是相當之大,除了先後推出多款智能家居產品之外,雷軍還費盡心思挖來了新浪的前總編陳彤,打造電視內容。當然,雷軍此舉大大刺激到了競爭對手樂視網。

不過樂視也不能坐以待斃,這不,樂視CEO賈躍亭終於在微博放出消息稱樂視不光造了超級電視,還要造超級手機。

那麽,小米的大本營是手機,根基也在手機上,為何要花如此大心思產電視造內容?而樂視的核心也在視頻和超級電視上,推超級手機又是唱的哪出?

小米造了電視,再接內容,搶攻樂視電視生態

樂視超級電視的成功崛起,讓幾乎所有的對手都甚為羨慕。於是,小米也開始玩起了智能電視,並先後推出了小米盒子、小米電視1等產品。但是樂視做電視卻比小米有個先天的優勢,那就是樂視本身是一個強大的視頻內容供應商和版權商。而小米電視和小米盒子則只能靠播放一些盜版和侵權的視頻節目,這在無形當中損害和威脅到了樂視的地位。

今年上半年,樂視公司以侵犯信息網絡傳播權為由起訴iCNTV,並將小米列為連帶責任方。北京海澱法院也對樂視起訴iCNTV盜播案件進行了宣判,其中樂視所持有的《後宮甄嬛傳》、《失戀33天》等十部影視作品取得勝訴。在全部案件中,占七成的作品小米盒子承擔連帶責任。

無形當中,小米進攻智能電視的第一戰已經輸了樂視。不過樂視卻無意間點醒了小米,於是雷軍高薪聘請了新浪前主編陳彤,並表示首期將給陳彤10億美元用於內容投資,用來豐富小米電視以及盒子的內容。

陳彤加盟小米果然出手非凡,一上來就給愛奇藝仍了3億美元,並還表示將戰略投資優酷土豆。如此一來,小米就可以一箭雙雕。

由於版權問題,小米在2013年10月曾被優酷土豆告上了法庭,稱小米盒子對《北京青年》、《愛情公寓3》、《楚漢傳奇》等10部劇目侵權點播,並要求賠償510萬元人民幣。如今小米已經成了優酷土豆的投資人,就可以化敵為友。

另一方面,優酷土豆和愛奇藝作為國內最大的兩個視頻網站,能夠為小米終端帶去豐富的視頻內容和忠誠的視頻用戶。彌補內容上的不足,小米在智能電視領域將真正威脅到樂視。

樂視玩手機,圍魏救趙同時強化自有產業鏈

面對小米對自己大本營發起了如此猛烈的進攻,樂視最好的防守辦法就是圍魏救趙,直搗小米的大本營——小米手機。

賈躍亭表示,樂視超超級手機要做到以下四點:

1、一定要做出與眾不同的奢侈產品和極致用戶體驗;

2、一定要不只是臺手機,而是一個移動互聯網生態系統;
3、一定要打造一個新模式,創造更高的用戶價值並能夠推動行業進步;
4、手機尺寸要大到好處,而且要“顏值”爆表。

此次賈躍亭在微博向網友征集樂視手機的設計創意,一方面當然是想真實了解用戶的需求,不過更多的可能還是在為即將到來的樂視超級手機造勢。樂視在智能電視方面運作的成功經驗完全可以借用到手機上來,誰也不敢保證樂視不會成為下一個魅族,對小米手機造成強大的沖擊。

與此同時,樂視打造智能手機也是在完善自有產業鏈。一個完善的智能家居生態是少不了手機這一環節的,手機能夠連接所有智能家居,同時也能操控智能家居的一切。所以無論從戰略防護上來說,還是從構建自有生態來說,樂視手機都勢在必行。

小米從手機出發,樂視以電視為起點,二者殊途而同歸

小米從一開始就抓住了互聯網手機這個大好機會,並借勢而起,迅速成長為了國內市場份額最高的智能手機,同時也躋身為全球5大智能手機之一。2014年,小米手機更是創下了6211萬臺手機的好成績。

在打下智能手機這個牢固的江山之後,小米2014年也向智能家居發起了猛烈的進攻,並連續發布了小米電視2、小米插座、小米手環、小米空氣凈化器等系列小米智能硬件。圍繞著MIUI系統為核心的小米生態規模正在逐步擴大和完善。

而樂視卻選擇了智能電視作為自己的起點,一方面是自己錯失了打造智能手機的先機,且沒有這方面的優勢和資源;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樂視在視頻方面的版權、用戶等資源作為支撐,打造智能電視更容易獲得成功。

在智能電視領域闖出了一片天地,並擁有了一批忠實的粉絲之後,這個時候樂視再進軍手機就能夠實現進可攻退可守。

對於小米和樂視來說,雖然他們的出發起點不一樣,可他們最終想要達到的終點卻是一致的:通過手機連接一切,操控一切,實現萬物聯網。

作者:劉曠(微信公眾號:bangkeji)購團邦資訊創始人,今日頭條、鳳凰、網易、搜狐等媒體平臺自媒體

 


不務正業!七十歲本田摔掉老二寶座

2015-03-09  TCW
 
 

 

「如果公司讓庸碌無能的人當社長,員工可要倒楣了。」這是本田汽車創辦人、有「日本的福特」之稱的本田宗一郎的話。這話聽在本田汽車現任社長伊東孝紳耳中,格外顯得刺耳。因為他日前才因公司業績不振,將在今年六月卸下社長職務。

畢生追求技術的本田宗一郎,或許沒料到在他去世將近四分之一個世紀後,他創立的本田會因品質問題而飽受抨擊。從二○○八年至今,本田總共召回將近一千萬輛車,主要是因為安全氣囊瑕疵,有六起死亡案例可能和此有關。

如今本田在全球第二大的美國市場,其市占率不僅始終無法追上日廠龍頭豐田,還面臨日產(Nissan)急起直追。今年一月,日產在美國市占率九%,超越本田成為第二大日本車廠,這要拜日產新車在美國大受歡迎所賜。

反觀本田的招牌車款之一喜美(Civic),在二○一三年全部砍掉重練,原因是其採用廉價原料且不夠省油,在美國惡評如潮。在日本市場,本田Fit系列新車款延後推出,也打擊其銷售。在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去年本田銷售量成長四%,是對手豐田的三分之一。

這些問題絕大部分都發生在伊東孝紳社長任內,不過伊東並非本田宗一郎口中「庸碌無能」之輩。其實他算是本田宗一郎的老鄉──兩人都來自日本幕府時代名臣德川家康的故鄉靜岡縣。

銷售目標錯誤,犧牲品質

畢業於京都大學工科的伊東,也和本田宗一郎一樣,是技術人才出身。一九七八年加入本田汽車後,伊東曾負責開發有「日本的法拉利」之稱的NSX車款。這款車一九九○年推出時,標榜全球首款全鋁車架、全手工打造、高性能及出色外觀,在車市引起話題。

二○○三年,伊東成為本田技術研究所社長,這個研究所除了體現本田一貫的「技術至上」風格外,該研究所社長一職,也是本田汽車社長的跳板:至伊東孝紳為止,本田汽車歷任社長,全都當過該研究所社長。

二○○九年,伊東成為本田汽車第七任社長,當時正值各國在金融海嘯後衰退期,兩年後又碰上三一一大地震,本田工廠被迫停工,隔季淨利大跌近九成。當年本田在泰國的零件工廠,也因水災而停產。在中國廣東佛山的工廠,也出現工人罷工潮。因此伊東孝紳這六年社長任內,外在環境並不順。

在這險峻環境下,伊東孝紳的決策,又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結果。他曾訂下目標:至二○一六年度,本田汽車全球銷售量要達六百萬輛。事實上去年該公司全球實際銷量約四百五十萬輛,一年平均增加的銷量不到十五萬輛。要達到伊東宣示的目標,本田須把目前年成長速度再提高五倍。

但「不切實際」並非這個目標的最大惡果,而是在這個「拚銷售量」目標下,本田須尋求更廉價原料以降低成本,才能製造更多汽車,品質也因此被犧牲。

除了因安全氣囊問題召回外,本田超小型油電混合車Fit和跨界休旅車Vezel,推出不到兩年就召回過五次,這些品質問題讓本田的退休社長也看不下去。

去年十一月路透獨家報導,兩位本田前任社長川本信彥、吉野浩行,到本田的東京總部拜訪伊東孝紳,要求他對品質問題採取行動。消息人士引述這些憂心忡忡的本田前高層的話:「我們認為公司出了根本性問題,但目前公司做的,只是一次又一次召回,而不是對營運進行全面檢查。」

營運策略錯誤,形象下滑

事實上伊東並非什麼事都沒做,只是他的努力方向,似乎和其他車廠不同。本田一直熱中將自家技術推廣到其他領域,從割草機到船隻引擎,都是本田技術應用的實例。本田還想造飛機:九年前本田旗下的飛機公司,開始接單生產造價三百七十萬美元的飛機,如今只等美國官方批准就可營運。

「造飛機」正是當初伊東加入本田原因之一,「我想也許能造飛機。沒有比本田更好的公司了,就這樣加入了本田。」

此外,本田一直是全球摩托車最大製造商,它的摩托車在開發中國家有重要地位,不過摩托車只占本田營收七分之一,但因收入穩定且獲利豐厚,因此本田始終沒有放棄開發。

反觀本田的對手豐田,二○○九年時,該公司因暴衝事件召回問題車,品質形象一度重挫,但近來已擺脫陰影:今年度豐田獲利將破史上最高的兩兆日圓。另一對手日產,則早已和法國雷諾汽車結盟。

當其他對手努力耕耘汽車市場,本田還有心思照顧其他領域,就更顯得其獨特。而其他領域的技術優勢,也未反映在本田的汽車品質上,反而因為一次次召回,不斷打擊本田汽車品質形象。

在卸任社長消息曝光前不久,伊東孝紳已宣布降低「二○一六年度賣出六百萬輛車」這個目標。或許他已意識到,「以質量換數量」的策略,無法通過市場考驗。

伊東孝紳指定的下任社長八鄉隆弘,和他背景幾乎相同(見一百頁表),差別只在八鄉沒當過本田技術研究所社長──他也是第一位沒當過此職的本田社長。同樣是技術人才出身、又有中國市場經驗的八鄉,能否回歸本田的技術本位,重建市場對本田品質的信心?這將是已近七十歲的本田汽車,未來能否回春的最大關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8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