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為宏碁加入最關鍵的﹁數字基因﹂ 蘭奇:夠精準 品牌才能得永生


2010-2-22  今周刊





未來兩年,不論加拿大冬奧,抑或倫敦夏奧,你將只看到一個NB品牌,那就是宏碁。把宏碁推上國際巔峰,甚至誓言要在今年超越惠普成為全球NB一哥,蔣凡可.蘭奇絕對是最關鍵的人物,更是施振榮眼中的歐洲第一人。

撰文.賴筱凡

就在彩帶撒下的那一刻,「Let us become number one together this year.(我們一起在今年成為世界第一)」仁寶總經理陳瑞聰起身與坐在一旁的宏碁總經理蔣凡可.蘭奇(Gianfranco Lanci)握手、拍了拍蘭奇的肩膀,徹底地傳達了供應商要力拱宏碁登上全球電腦品牌霸主的決心,甚至最近業界還盛傳,陳瑞聰不惜推掉華碩代工訂單,鞏固與宏碁的合作關係。

這 是在二○一○年二月六日的宏碁尾牙現場,相對於陳瑞聰的豪情奔放,穿著深灰色西裝的蘭奇,只是微微地笑了一笑,對於第一名的目標,他這麼形容:「第四名之 後是第三名,第三名之後是第二名,但宏碁拿下第二名之後,你也只剩下一種可能性,就是成為世界第一。」難得來台灣的蘭奇,大概還沒有完全適應這塊土地的熱 情,以及台灣特有的尾牙文化,在熱鬧歡騰的場子裡,蘭奇顯得異常地低調冷靜,甚至有些格格不入。

從德儀到宏碁

蘭奇:從沒想過會有今天

「文 化差異」,曾經是外界對蘭奇能否帶領宏碁的最大質疑,如今,東西文化的鴻溝看來依然存在,但蘭奇卻也早已證明,對他來說,文化差異從來不是障礙。加入宏碁 已有十三餘載的他,就算至今仍不會說中文,依舊成功帶領宏碁王國超越戴爾(Dell),接下來的唯一目標,就是擊敗惠普(HP),坐上世界第一。

○四年,當時已屆耳順之年的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做了兩個影響宏碁長遠發展的決定:一、退休,二、將宏碁總經理交給時任宏碁歐洲區總經理的蘭奇。他退休前為宏碁所做的最後一個重要決策,成為推升宏碁快速走向國際化的關鍵。

回 想起十三年前宏碁購併德儀(TI)電腦部門的往事,「一開始,我並沒有特別注意到他(指蘭奇)。」施振榮說,當時德儀的品牌NB才剛起步,依照過去經驗, 剛起步的品牌從來不會是市場主流,而在施振榮派了二十幾個人去了解德儀電腦部門後,發現德儀的NB卻能在義大利拿下第一,這時,施振榮才開始注意到當時負 責南歐市場業務的蘭奇。

早在德儀時代,蘭奇就是德儀NB在歐洲區的業務大將,這從蘭奇三十五歲就當上德儀電腦義大利總經理就可窺知一二。進入宏碁的蘭奇,更是平步青雲,一路從義大利總經理、歐洲區總經理、EMEA區域(Europe、the Middle East、Africa,歐、中東、非洲)總經理, 到坐上宏碁執行長。對此,蘭奇難得露出靦腆,「我從沒想過會有今天,至少在九七年時沒想過。」出身義大利西北部汽車工業大城都靈(Turin)的蘭奇,是 個標準的義大利人,不僅從小踢足球、看足球賽,更熱中於支持義大利兩大足球隊之一的國際米蘭球隊,他品嘗紅酒,喜愛同是義大利人驕傲的法拉利車隊,義大利 人每天生活不可或缺的Espresso更常伴他左右,搭上濃厚的義大利腔,尖挺的鷹勾鼻,在在都顯示了蘭奇在一家華人公司裡,有多麼與眾不同。

「在台灣公司做事,輿論是很奇怪的,所以當蘭奇出線接掌宏碁執行長時,員工是有一點失望的,蘭奇能不能服人?這在當時的確是個問題。」施振榮不諱言,當初有些人不看好他用蘭奇的這個決定,但這是需要時間證明的。

就在蘭奇接下宏碁歐洲區總經理的三年裡,宏碁在歐洲市場從PC銷售第八名、NB品牌第五名,急速躥升到PC銷售第四名、NB品牌第二名,此時,位居全球龍頭的惠普,終於發現了隱身在宏碁裡的戰將蘭奇。

無視惠普挖角

施振榮要蘭奇當歐洲第一人約莫是在五年前,惠普展開了挖角行動。「對蘭奇來說,那是個很大的誘惑。」即使身為是蘭奇的老闆,施振榮仍然坦承惠普對蘭奇所開出的條件十分可觀,施振榮強調,畢竟惠普是全球NB品牌龍頭廠,當時宏碁在全球的成績連追上聯想都還有一段距離。

這 時候,蘭奇找上了施振榮,想聽聽他的看法,「我只跟他講一個概念:去惠普,你不過是幫助美國品牌成功的眾多歐洲人其中之一,但是留在宏碁,你會變成唯一幫 助亞洲品牌站上巔峰的歐洲人。」留在宏碁,這個決定對於當時的蘭奇來說,是存有相當的風險,因為當時的宏碁,雖然在歐洲成績卓越,卻僅是全球PC第五大品 牌,再加上宏碁是華人公司,蘭奇若要坐上執行長大位,許多舊有的作法跟文化都必須重新改變,像現在市場上津津樂道的宏碁「非直銷式」的通路管理方式,就是蘭奇為宏碁做的一大改革。

過 去,戴爾靠著網路直銷,創下驚人業績,這也讓其他品牌的價格無法與戴爾競爭,所以蘭奇要做的就是「非直銷」。所謂非直銷就是讓代理商跟宏碁同步,只要客戶 在通路商下單,蘭奇透過訂單系統馬上就可以掌握,減少通路層層抽取利潤,把獲利極大化,這就是蘭奇,再務實不過的義大利商人。

量化所有事情

精準開出目標 使命必達聊到蘭奇的經營管理,宏碁台灣區總經理林顯郎用了兩個形容詞來回答,「明確、合理。」林顯郎說,蘭奇的腦袋裡,似乎所有事情都能「量化」,然後再採用一○○%的數字管理,舉例來說,當他認為你有九十分的能力,他就會明確地要求你做到九十分,絕不會不合理地要你做一百一十分。

施 振榮同樣對蘭奇所表現出來的「數字精準度」感到咋舌,他說,NB是永遠充滿變數的產業,有時候品牌廠給財務預測,連未來兩個月都講不準,更別說年初給的目 標,往往到了年底又是一番十萬八千里的大調整。「但是蘭奇就是有這個本事,只要他開出來的目標,他就是一定會達到。」施振榮說,使命必達,加上對通路狀況 的精準掌控,才是蘭奇能夠跨越文化鴻溝,帶領宏碁從第五大NB品牌變成第二大的真正關鍵。

「你身為一名品牌經營者,這些數字就是要隨時記在 腦中,任何差錯,都會影響到品牌的生存。」蘭奇在談這段話時,眼神格外銳利,蘭奇要求自己要有高掌握度、高執行力,同樣,對於供應商的配合度,自然也得高 要求。所以,蘭奇總是隨身帶著兩支手機與NB,掌握銷售狀況,只要一發現數字有問題,馬上就能了解。

作為宏碁的代工夥伴,陳瑞聰對蘭奇的數 字管理同樣印象深刻:「他對供應商的數字管理也很嚴格,但我認為嚴格是好的,因為相對的,他給我們的預測數字,也一定會達到。」一切以數字為準繩,沒有模 糊空間,除了能夠超越語言與文化的隔閡之外,也讓供應商能更精確地掌握訂單能見度,這或許是「難搞」的蘭奇仍能獲得供應商力挺的原因。

數字管理

打破華人企業溫情迷思

數字管理的另一面,就是它巧妙地阻斷了人情包袱。

「台灣人很容易陷入一種自以為對的迷思裡,就像多數華人公司都有嚴重的人本溫情主義一樣,雖然這沒有所謂的對或錯,但是這的確是華人公司國際化的包袱。」施振榮認為,蘭奇的加入,讓宏碁沒了華人公司常有的人情包袱,一切以績效、獲利為重,這也是為什麼施振榮在國外常常能聽到日本人、韓國人大嘆,羨慕宏碁能有蘭奇這等難得的人才。

「第四名之後是第三名,然後第二名,接下來就是成為世界第一。」回頭再看蘭奇在尾牙場中的簡單回應,對於把數字當成唯一標準的他來說,這連串數字的回應,就是最篤定的一句承諾了吧!

蘭奇

出生:1955年

現職:宏碁全球總經a理

學歷:義大利都靈科技大學工程系經歷:德儀電腦義大利總經理

   宏碁義大利總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18

当精准营销不再被滥用时

http://www.21cbh.com/HTML/2011-6-13/5NMDAwMDI0Mzg5NQ.html

毫无疑问,互联网正在攫取越来越多的广告支出。

普华永道和市场研究公司Wilkofsky Gruen Associates的数据显示,全球网络广告支出将从2004年的180亿美元增长至2013年的870亿美元,在全球广告市场上的份额将从4%变为19%。

而 崛起中的电子商务,正在成为互联网广告的重要来源。以Google为例,2010年第四季度,在Google前十大广告客户中,亚马逊以5100万美元的 开支位居首位,Ebay则以2200万美金位居第六。中国同样如此。统计显示,2009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156亿元,电子商务客户就贡献了约 50亿元。

这无疑将刺激互联网广告领域的创业和投资热情。无论是2008年成立的浪淘金还是2009年创立的MediaV,都欣喜地发现,电子商务给他们带来不可思议的增长速度。

但一个关键问题是,电子商务客户究竟需要怎样的网络广告?

在 5月27日举行的“2011电子商务产业(上海)峰会”上,分众传媒CEO江南春继续推广自己的“伟哥理论”,他认为,对于电商企业而言,CPS(按订单 付费)和搜索的优势在于“效果转换快,成本可以评估”,但他认为这犹如吃“伟哥”,见效快但得不断地吃,但如果做品牌营销,就犹如吃中药,需要时间,但调 理好了元气就强劲、持久,所以要“中西结合”效果才更好。

电商新贵麦包包董事长叶海峰也在峰会上表示,一年之前,麦包包基本上还是在卖货、求量,2011年之后,也要开始做品牌营销。

相应地,目前在国内互联网广告领域,业呈现出两大脉络:一脉是浪淘金、亿玛这样的纯效果广告平台,另一脉是包括传漾、悠易互通、易传媒等在内品牌广告公司;MediaV则希望集效果和品牌营销的作用于一身。

资本也在重兵屯兵这两大领域。鼎晖、华登国际、经纬创投、光速创投、纪源资本、甚至默多克的新闻集团、索罗斯的量子基金都闪烁其中。

而谈及对MediaV的投资,纪源资本合伙人李宏玮也表示,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近年来在电子商务和品牌广告主的推动下,市场对广告效果和精准营销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国这块市场蕴含着巨大的潜力。

经纬创投一家机构就同时布局了两家企业:浪淘金和传漾,他们分别定位于精准的效果广告平台和精准的品牌广告平台。这两个投资,借用经纬创投合伙人左凌烨的观点,都是基于经纬很看好互联网精准营销平台这个方向。

早在100多年前,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广告主约翰·华纳梅克已经在纠结那被“浪费了一半”的广告费。今天,广告主对“精准”的需求是有增无减的,尤其是电子商务企业。

但如何才是精准?如何做到精准?如何才能更精准?

无论是李宏玮、左凌烨还是光速创投的宓群,都看重这些被投公司的“技术”,他们认为,技术是这些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其实,从Google、百度的按点击付费、到按电话、注册、留言付费,再到按订单付费,都是靠技术力量朝着“更有效果”、“更精准”在演进。

但按点击付费也被广告主抱怨“恶意点击”,按电话付费也会遭遇“推销保险、打印机之类的无效电话”。

在一位电商公司的负责人看来,按订单付费是目前较为彻底的效果广告,每一笔支出的回报率都实现了可控。

绿盒子市场总监周浩认为,目前来说,真正按订单(CPS)结算的营销平台还在少数,毕竟“风险很大”。

相对而言,国内主打“精准营销”概念的品牌广告平台数量更多,众多品牌广告平台并不向广告主承诺最终的效果。甚至,有时候广告主自己都对所谓的“精准”提不出一个“量化”的要求,而广告业的回扣现象也使得浑水摸鱼的精准营销平台还有生存的空间。

杨炯纬现在都有点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搞“精准营销”的,他觉得,这个词在国内已经被用滥了。

“互联网广告圈,炒作的东西、虚的东西太多。”杨炯纬说,但我相信一点,时间可以证明一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71

洪波:Facebook的Social Graph絕不僅是精準廣告

http://xueqiu.com/1287305957/21396814

1、談Facebook打造的Social Graph

 

問:您認為facebook在商業模式上還有沒有顛覆性創新的可能?

keso:Facebook 第一次在互聯網商業中加入了人的社會關係這個維度,而且這個維度影響的用戶數量極其巨大,覆蓋面非常廣,普適性很強。從這個角度看,很多東西都會被改變, 就像蘋果為手機加入了手指觸控,完全顛覆了傳統的手機概念。Facebook的Social Graph會顛覆既有的互聯網商業,讓一切都打上社會化的烙印。

 

提問:現在大部分你互聯網企業還都是傳媒企業屬性,以傳播信息換取廣告收入,但互聯網廣告市場是有限的,顯示廣告還面對視頻廣告的分流。Facebook掌握了"人之間的關係"和"活動"等重要數據,您覺得未來最先有可能在那個領域破冰呢?

keso:Facebook對人和社會關係的高度抽象,讓它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家以人為對象,以數字化的社會關係為核心的企業,任何現有的商業,都可能跟社會關係發生化學反應。這種化學反應絕不僅僅是精準廣告這麼簡單。

 

問:有分析認為「Facebook很快將成為另一個雅虎」,因為「Facebook營收模式過於簡單,他們依賴的是1997年產生的靜態廣告模式。而且美國前100家大型廣告客戶中,其中96%都成為了他們的客戶」。請問你如何看待此觀點?

keso: 社交廣告潛力巨大,目前僅僅是小試身手。Facebook廣告營收保持逐年翻番的增速,IPO將讓這種廣告模式為更多企業所瞭解,改採用。而 且,Facebook的社會化優勢並不僅僅侷限於廣告,應用、遊戲、企業營銷、客戶關係管理等等,都依賴Facebook已經非常牢固的Social Graph,潛能爆發需要次序,也需要時間。

 

提問:您對facebook展示廣告的轉化率怎麼看?

keso:社交廣告是一種全新的廣告形式,Facebook本身也在不停地摸索當中。過去的互聯網廣告,無論是展示廣告、搜索廣告,都經歷過轉化率逐漸下降的過程。我相信Facebook的努力,會讓廣告越來越不像廣告,擺脫轉化率下降的宿命。

 

 

問:你認為Facebook 的「護城河」是什麼?——用戶關係?產品?服務海量用戶的能力?

keso:Social Graph。沒有第二家公司能重建一個如此龐大的Social Graph,其他的都是這個核心的衍生物。

 

2、談facebook上市

 

問:您覺得此時上市意義何在?FB現在盈利,拿到的融資也很多。選擇這個時間點,只是上市一小部分,從公司發展戰略上怎麼看待這個舉動?是不是讓部分投資人和員工們看到現實的回報和更大的餅?

keso:Facebook 到了不能不上的時候,無論是股東數量,還是對員工、對投資者一個階段性的交代,上市都是必然之選,也是不得已之選。但在員工規模上,Facebook仍然 是一家小公司。除了給員工利益回報,對FB來說,更重要的是它能否繼續保持留住員工的企業文化和工作氛圍。

 

問:facebook ipo 1000億的估值,你覺得對二級市場的投資者來說,貴嗎?

keso:貴不貴要看投資者著眼於多長的期限。我認為Facebook將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一家改變歷史的公司,其成就將不會遜色於蘋果、微軟和Google。

 

問:臉書的上市,是否可以對谷歌的估值進行重新定位?

keso:Facebook有點抄Google後路的意思,但Google的反擊也很堅決。互聯網上容納兩個巨型企業,難免會互相侵佔利益。但比較而言,Facebook突破Google的利益邊界,要比Google突破Facebook的利益邊界更容易。

 

3、談Facebook移動互聯網戰略

 

問: 請問您看好Facebook在移動社交上的前景嗎?我看了一下招股書,發現有三個問題:1)Facebook移動端用戶增長速度驚人,但貨幣化還沒開 始;2)Facebook移動端受制於操作系統如iOS、Android;3)新移動社交產品的持續火爆,例如微信,未來可能影響/替代Facebook 移動端。請問您如何看這三點?

keso:Facebook確實還沒有在移動互聯網上發力,目前所有的只是有限的幾個移動應用。但Facebook會在未來某個時間,發佈它自己的移動開發框架,那時候在移動端Google和蘋果都會成為Facebook的競爭對手。

 

問:Facebook目前的廣告收入全部來自於Web端,所以Facebook沒有花大力氣去做Mobi App,真的是這樣麼?SINA Weibo的為什麼花大力氣做移動客戶端呢?

keso:參見我之前回答的一個問題。Facebook的移動互聯網戰略,不會停留在應用層面,它的佈局著眼於生態系統。所以我們看到Facebook沒有在移動端發力,因為它的移動框架還沒有完全就緒。

 

4、談facebook未來發展

 

問:facebook現在的用戶量已經8億多了,您認為他的用戶增長是不是已經到了一個瓶頸期?

keso:IPO會讓Facebook的用戶數面臨一個小爆發,但增長放緩的趨勢是一定的,即使中移動也沒有囊括所有的中國用戶。但用戶數增長放緩不會成為限制Facebook商業價值的因素。

 

問:谷歌在IPO後幾年,進行了高達數百億美元的收購,成功的將業務從搜索領域拓展到視頻、手機操作系統等各個領域,您覺得Facebook是否也將走上這條路?例如在操作系統、搜索、APPstore等方面展開與微軟、谷歌、蘋果的正面競爭?

keso:Facebook已經進行過一些收購,但數量不太多,除了資金問題,可能跟Facebook還沒有充分完善自己的整個技術架構有關。在短期內,Facebook應該還是會優先完善自己的架構,而不是忙著擴展邊界。

 

問:facebook 就像一個信息集市,而信息來自於用戶的UGC,UGC之中很多又是用戶轉自其他平台的內容。請問,互聯網發展這麼多年了,為什麼最終都是聚合內容的平台體 現出很大的價值,而提供自產內容的平台卻始終難以獲得較大的成功?你認為互聯網最終還是被那麼幾個大平台把控嗎?如果最終互聯網還是被那麼幾家大機構大平 台把控,這與互聯網所提倡的精神又產生了衝突,這到底是咋回事啊

keso:Facebook並不是一開始就將整個互聯網當作它的狩獵場,但 隨著Facebook用戶規模的快速膨脹,Facebook意識到,不可能在互聯網上建立一個純粹的獨立王國,它自己必須成為互聯網的一部分,而不是成為 互聯網中的另一個互聯網。我認為這跟互聯網的開放精神並不衝突,核心點是:服務好你的用戶。

 

5、談騰訊、新浪微博、人人

 

問:陳一舟跑出來說「Facebook上市標誌著社交網絡初始階段的結束和其商業化的開始」,請問,未來幾年內,社交網站還將會是互聯網發展的主要方向嗎?Facebook模式可以複製嗎?

keso:Facebook模式無法複製。陳一舟只是想搭Facebook的順風車而已。社交網絡本身沒什麼特別的意義,有意義的是對社會關係的精細掌控。

 

問:怎麼看Qzone?

keso:Qzone跟Facebook完全不具可比性,Qzone仍然是一種相當粗放的應用容器。

 

問:請問您對於新浪微博的觀點「微博是一種輕應用架構,無法成為一個真正的平台」,到目前是否有所改變?有人認為新浪微博如果放棄平台夢想,轉而努力去做一個超級媒體平台,獲得的收益也不會遜色,你怎麼看?

keso:我的看法沒有改變。超級媒體當然也可以賺錢,但經營一個超級媒體跟經營一個Social Graph,完全是兩回事。

 

問:問一個問題,按你的分析,FB12個月內會正式進入中國麼?如果進入,並且落地合作夥伴不是QQ的話,你對FB進入中國的市場前景怎麼看?大概能做到怎麼樣的一個業績?

keso:我不認為Facebook有機會進入中國。如果不想灰溜溜地離開,就不要貿然進入。

 

問:Facebook 的成功有相當一部分應該歸功於他們對於工程師文化的尊重(還不同於Google,Google 應該是對計算機科學家更尊重,哈哈),國內因為某些眾所周知的原因可能短期內無法達到那種程度,那麼國內的互聯網企業特別是小型的創業企業應該從 Facebook 身上學習什麼呢?

keso:工程師文化是一種很空洞的說法,有意義的是工程師如何感受到這種文化,通過哪些細節感受。

 

(雪球xueqiu.com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83

科技大師凱文.凱利兩個多月前即精準預言 臉書股價直直落 獲利模式是關鍵

2012-6-11  TWM




全球最大社群網站臉書掛牌,投資人不買單,股價從掛牌價三十八美元一路跌。而《今周刊》四月十一日邀請來台的科技趨勢大師凱文.凱利早就預料,他直指:「問題出在獲利模式。」

撰文‧賴筱凡

六月第一個交易日,位在美國西岸的矽谷是個大晴天,但東岸的華爾街證券交易所,卻宛如烏雲罩頂。以團購聞名的Groupon大跌八.九%,創下掛牌以來的新低,才剛掛牌兩周的臉書(Facebook),從掛牌的三十八美元,直落至二十七.七二美元。

看壞臉書上市

網路創新不等於獲利能力

當臉書投資人看著股價直直落,邊罵邊為投資虧損傷神時,臉書創辦人馬克.佐克柏(Mark Zuckerberg)則和新婚妻子在義大利南部馬爾菲海岸享受蜜月旅行,絲毫不為所動。

許多人不禁想問,網路創業夢破碎了嗎?

就在五月十八日臉書掛牌的前兩個月,初春的舊金山透著微寒空氣,坐在堆滿書籍的工作室裡,捧著三十年前寫的文章。那是第一次,科技趨勢大師凱文.凱利(Kevin Kelly)預言「網路國家即將誕生」,他緩緩地開了口,「我並不看好臉書,即使至今,它都還沒找到獲利模式。」他曾是最準確預言社群網站誕生的觀察家,卻也是最不看好臉書公開發行的人,這樣的答案或許令人意外,但凱文.凱利始終沒有改變他對臉書的看法。

分享、人與人之間的連結,這些是凱文.凱利觀察網路社群得出的最真切心得。他很清楚,分享將讓更多人「自願」地在網路上創造內容。

而臉書確實成功運用了這些要素,卻不代表臉書能用這些內容,進一步從中獲利。

看在凱文.凱利眼中,佐克柏與當年一手創辦Google的佩吉(Larry Page)、布林(Sergey Brin)一樣,都想改變世界。佩吉與布林曾經堅持搜尋網站可以靠著廣告獲利,「我們堅信,人與人的分享與連結,將會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我認同分享、人與人之間的連結,絕對是社群網路裡重要的一環,但重點是然後呢?如何從中獲利?這應該是資本市場最關心的議題。」凱文.凱利兩個多月前的分析一針見血。

就在臉書掛牌前幾天,巡迴法說也還在進行,摩根士丹利證券分析師Scott Devitt就出手下修臉書的營收預估,理由無他,當越來越多人使用智慧型手機上臉書,手機版的臉書貢獻獲利卻有限。

幾天後,臉書股價大跌,身為承銷商的摩根士丹利證券成為箭靶,而Scott Devitt則是一炮而紅,被喻為「網路天后」米克(Mary Meeker)離開摩根士丹利證券後,新一代的接班人。

姑且不論Scott Devitt發報告的時間點,試著冷靜一想,他所點出臉書的隱憂,不就是所有網站的共同問題——獲利模式。

不可諱言的,臉書帶起新一波網路創業潮,這是繼二○○○年網路泡沫後,前所未見的榮景。所以Groupon能以每股二十美元之姿掛牌,吸金一二七億美元;臉書遊戲開發商Zynga用每股十美元掛牌,成功募到十億美元;甚至臉書得以改寫Google紀錄,成為史上最大IPO(首次公開發行)募資案。

資本市場現實

急於擴張不見得是好事

但激情過後,資本市場開始回歸冷靜,投資人要的不再是摸不著、看不見的夢,而是扎扎實實的獲利。於是,Groupon在員工持股閉鎖期結束的六月一日,股價僅剩九.六九美元,Zynga股價則來到六.○一美元,臉書股價跌破二十八美元,誰又能想見數月前,Groupon、Zynga是何等風光掛牌。

網路創業大浪一來,身為老船長的網路家庭董事長詹宏志不忙著高興,卻把舵抓得更緊,「我們得更小心,Groupon的例子告訴我們,急於擴張不見得是好事。」他分析,Groupon在美國的商業模式能成功,到了亞洲後卻又是另一回事,成功在資本市場募資,反而讓Groupon更有獲利的壓力。

不論如何,佐克柏確實寫下科技史的一頁傳奇,看盡Google、臉書等網路巨擎起落的米克,格外淡定,「狂熱、失望之後,回歸現實和成長,向來是科技股的正常循環。」或許,在臉書股價大跌,投資人失望情緒湧現後,就等著佐克柏帶領臉書回歸現實與成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47

當商品是人 如何精準管理?

2013-04-08  TWM
 
 

 

過去十三年,線上下載音樂的崛起,讓全球實體音樂市場每年都呈現衰退。若與一九九七年高峰相比,台灣唱片產業銷售金額,只剩下十分之一。

台灣本土唱片公司第一大的華研國際唱片,從○九年到一一年的稅後淨利,幾乎每年都成長一倍。該公司從單純的唱片公司,轉型成整合經紀約在內的娛樂平台。目前,音樂(包含線上音樂、實體CD與授權)對其獲利貢獻僅占一半,其他獲利都是來自藝人演出,與代言等經紀利益。

這其實代表一個很重要的改變,華研經營的產品,已經從「唱片」變成「人」。在新的平台模式中,唱片只是觸媒,增加歌手曝光程度,之後的獲利是來自於演唱會、戲劇、廣告代言等方面。華研幾乎是把每個「人」當作品牌,賦予極度精細的規畫與培養,但,問題是,人的變數往往也是最多。

在創意行業,若對人的定位規畫設定太嚴謹,恐會限制人才發展的可能,且人會有情緒。但若不做,卻可能因為失控,而讓長期的鉅額投資付諸流水。

接下來的相對論內容,華研國際音樂大中華總裁何燕玲,與台大工商管理學系暨商研所教授郭瑞祥,將針對此兩難議題做出討論。

台大工商管理學系暨商研所教授郭瑞祥(以下簡稱郭):先談華研為何會改變商業模式。所謂商業模式,就是你有一套很不一樣的價值主張,這個主張是有特色,並且能賺錢。以前華研只是靠唱片,現在顯然不一樣,是不是能稍微提一下過去是怎麼做,與現在有什麼不同?

企畫是核心能力SHE各具特色,男女通吃

華研國際音樂大中華區總裁何燕玲(以下簡稱何):過去八○年代,只要一副好歌喉加上好歌曲,還有唱片公司鉅額投資就(成功),像李翊君、動力火車都是這樣。

但隨著時代的改變,讓我們的主戰場不只是台灣,我們也擴及到大陸甚至海外,以前根本沒有商業演出市場,但現在很多拼盤演唱會。當然,網路下載音樂也有影響,二○○○年真的是分水嶺,以前暢銷唱片是八十萬張或是百萬張,但現在在台灣,一萬、三萬張就算不錯。如果你以一張唱片四百元去計算,一千兩百萬(元)的收入,根本沒辦法打平成本。所以,我們現在改變商業模式,把自己當作平台,幫藝人做代言跟商演規畫。

郭:在轉型時,你們的核心能力有改變嗎?需要增加什麼新的能力?

何:我們的核心能力是找歌曲這方面非常強,然後是企畫力。製作部我們只有四個人,我們多是外包給Freelancer(自由工作者)。

企畫是我們很重要的核心。當初做(歌手)S.H.E的時候,這三個女生分開來看,可能只是中上而已,但我們看到市場需求,把她們定位成:「男生想要的女朋友,女生想要的好朋友」,團體有三個人,三個人各有不同的擁護者,但是包括九○%的女生特質:粉紅色的Selina;有Hebe比較怪怪美少女,她玩蜘蛛的;有Ella比較中性的女孩子,她吸引絕大部分的男生女生。這等於可以涵蓋大多數市場。我們又用一年多時間去做發聲、舞蹈訓練,還住在飯店集訓,投資四千多萬。

現在三個人的定位,也讓她們有不同的品牌代言,也朝不同領域發展。Ella希望未來以演戲為主要工作,Selina喜歡主持,Hebe只喜歡唱歌,我們能夠一直成長,也跟新人一直在發展Multi talent(多元能力)有關。

郭:過去是太重視產品導向,要賣的是一個歌曲,現在你成為價值的整合者,就是歌曲要素在哪你把它抓出來,然後市場上有talent的人把他抓來,公司代言需要怎樣的偶像,你把他推出去。其實你讓明星去代言是互蒙其利,你是在中心創造互惠的生態系統。

何:我們不是只靠電話接case,而是要幫藝人做規畫,例如,他什麼時候要發行唱片?他什麼時候應該主持、演戲?什麼時候該去休假、進修?這些事情都很重要,因為藝人就是我們重要的資產。

他們傳達的content,就是我們長久的資產。動力火車四十幾歲,他們能不能再唱十五年?OK的,他們並不像手機三個月、六個月就過時了,他們是越磨越亮,所以他們市場價格會越來越成長,每次出一張唱片就會再往上跳。

越賺錢越要投資長遠規畫,挖掘藝人潛力

郭:當現在用平台概念經營時,內部也要引進不少專業人才?

何:其實在新媒體這一塊我們會用很多新人,數位宣傳和授權,尤其是去年開始,我覺得YouTube已經超越傳統音樂的宣傳方式。像田馥甄已經破一百萬的訂閱人,華研那時候已經破一億點擊次,這是很快吸眼球的方式,有一些收入,目前還不是很多,但對我們來說是有幫助的。

因為這樣,我們投入音樂的成本沒有辦法減少。很多人因為市場不好就縮減了投資,但是我們對音樂製作和MV沒有辦法減少,因為更多人靠MV接觸我們的音樂。

郭:所以你們初期的投資不小?你們怎樣合理化回收的時間?

何:我們做的都是很長期的投資,我都說,我們越賺錢,越要投資。像林宥嘉,到第三張才全面性爆發,前面一千人的音樂會,到現在一萬人的演唱會,那都是一張張專輯慢慢累積起來的,他一年在內地的時間,大概超過四個月以上,很多同事說我們是坐飛機上班的。

像當初S.H.E第一張專輯我們也砸了很多費用,那時候我們也不知道能不能成,現在,我們大概有八○(%)把握才出(手)。

郭:但,當他們越來越紅,你們用什麼方式避免他跳槽。又或者,他會很有主見,希望跳脫出你對他的企畫?

何:當產品是人時,有很多不可控因素,你就是要讓他們相信,我會幫他們打造他們的事業,給他們舞台。我們還有bargaining power(談判籌碼),我們談很多合作對象(跟華研合作的廠商約兩百家,如中國移動、麥當勞與Nike)。現在,市場不只有台灣,很多是你陌生的,你就要尋找一個公司能幫你開疆闢土。

當然,這中間不是沒有彈性的,比如說,S.H.E做了十年,後來田馥甄單飛出專輯,而且是和S.H.E完全不同的感覺,是因為她喜歡聽不一樣的音樂,而S.H.E的歌是較主流。我們就控制在不虧錢的狀態,把這個事情做出來,沒想到也很成功。這就是跟她們相處很久後,發現她們的潛力,而她們也慢慢在發掘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我們help them to accomplish(幫她們達成)。

郭:畢竟這是人的事業。

何:我們一定要給他們空間,他們才有辦法呼吸。

郭:過去有沒有失敗的例子,從裡面學到什麼?

何:最重要的原因,不外乎是時機不成熟,我們談了一些專案,一定要在那個時候deliver(推出)那個藝人,但是藝人在那個時候還沒有ready(準備好),這樣失敗率非常高,因為是還未成熟就摘下的果實。

心理也納入管理建立快速通報系統,即時解決問題

郭:在這過程中,你連人的心理素質都要管理?你們採取什麼方式?

何:我們這個行業是勞力密集,(藝人)半夜還是會打電話給你,因為累到覺得賺錢沒有意義。其實藝人合作幾年之後,我們還是會不斷給他們很多心靈上的輔導,如果他沒有熱情和抗壓性,會走不下去。所以,更是要做好心理輔導,員工需要,藝人也需要。

因此,我們也要有一個很迅速的通報系統,有什麼問題可以很快解決。我們產品最大的特色是人,他們會有他的意見,這個就需要很好的EQ和他們溝通,信任感就是這樣建立起。

郭:你前面提到,這種平台管理其實需要很精準的管理?

何:對,連內部也是,我們的報表非常多。就是要plan carefully(計畫周詳),我們不是規畫三個月之後的事,現在也會做明年的事情。

郭:但,這樣精準的商業模式中,反而對人的take care更重要?

何:對。

【延伸閱讀】發掘人才特質 才能成為共生體

華研的例子其實告訴我們,對待人才的態度不同,結果就不同。

過去唱片業就是賣唱片,一季賣完,沒辦法保證下一季會豐收。但是商業環境逼得他們不得不轉型。他們要培養藝人,給他們舞台,發掘他們的特質興趣,因材施教,最後培養出多元的能力,最後,這些人可以幫公司一起「生」出新的獲利來源,成為跟公司成長的有機體,這是雙贏關係。

華研透過系統性平台,加上對人才的長期規畫培養,養成「人」,因為人就是他們最重要的品牌與商品。這跟製造業透過平台,發展SOP(標準作業流程),只是去發展商品的概念不同。

華研當然也有代價風險,比如說,初期他們要花更多時間找到真正對的人,並且做長期投資。就像種樹一樣,有人就是努力發展這季的豐收產品,有人則是努力施肥,想把枝幹養肥後,再來結果,華研屬於後者。其實,當這種雙贏關係建立後,人才對公司有信賴感,同時也會構成其他公司要挖角人才時,看不到的隱性門檻。

口述:台大工商管理學系暨商研所教授郭瑞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482

《圓夢團隊出列》精準掌握需求 10萬元就能創業 正宗台灣之光創意夠嗆 躋身世界舞台

2013-04-15  TWM 
 

 

自從蘋果一手帶起App產業鏈之後,創業門檻甚低的App,旋即成為許多人一圓夢想的最佳起點;在台灣,也存在許多不為人知、卻晉身國際級舞台的開發商,他們透過創意及敏銳的市場觸角,把App應用玩得出神入化、淋漓盡致。

撰文‧顏雅娟

Sonocaddie 2 Golf GPS

《南北星》

高爾夫球場的導盲犬 讓你先馳得點一個轉身,利用球桿擊球力道以及地心引力的相互作用,小白球以拋物線完美飛出,這是高爾夫最漂亮的一記擊球。

在台灣,或許很多人都習慣下場打球時,有個桿弟隨侍在側拿球桿、找球、看碼數。然而,經驗不足的桿弟,很多時候反成了球場上的麻煩製造者。

二○○四年,剛接觸高爾夫運動的劉俊山、沈兆昌,為了準確掌握每個障礙物及目標的距離,兩人聯手成立南北星公司,率先投入高爾夫球場導航設備「電子桿弟」生產,讓打高爾夫再也不用碰運氣!

時任南北星董事長的劉俊山指出,不同於台灣、中國打球都配有桿弟,人力昂貴的歐美、日本地區,成了南北星電子桿弟最主要的輸出國,並連續在○九、一一年拿下台灣精品獎,成了道地的台灣之光,也寫下南北星在高爾夫導航設備最輝煌的一頁。

但在光彩亮麗的背後,南北星開始感到一絲隱憂。「那時產品幾乎已經做到這行的最頂級規格,不僅內建彩色球道圖,更做到動態飛行模擬等功能。接下來,公司要持續成長,就必須朝多元化發展。」劉俊山指出。

高爾夫球場導航App〈Sonocaddie Golf GPS〉,成了南北星向外踏出的第一步。劉俊山點出,打高爾夫的族群其實很固定,九成都是男性、年紀多在四十五歲以上,為了向外引進年輕使用族群,南北星在一○年推出價格門檻較低的App,且在即將更新的版本中,加入社群分享功能,讓偶爾打球的輕度球友也能納入南北星的客戶群中。

「為了抓住使用者的心,南北星產品的每個設計環節都緊扣使用者行為。」劉俊山指出。舉例來說,一般男性在打高爾夫時,為了防止磨傷,左手會戴著手套,因此在設計使用介面時,會盡量避免由右至左的操作手勢;且使用情境都在戶外豔陽天,App圖資呈現必須明亮、高彩度。曾有球友形容,電子桿弟就像打球時的導盲犬一樣。

從硬體穩健跨足App市場之後,下一步,南北星打算用高爾夫球場圖資優勢,殺進穿戴式電子裝置市場,預計在今年中推出主打高爾夫導航功能的智慧手錶,與蘋果、三星電子同場較勁!

南北星

負責人:劉俊山

資本額:5000萬元

主要業務:電子產品設計、

高爾夫球場圖資庫建立及

App應用

PK Wine

九一資訊》

少年酒國英雄 串起愛酒社群你知道台灣人有多愛喝酒嗎?在這個拚酒文化盛行的小島,不僅締造每年高達兩千四百萬瓶葡萄酒的進口商機,更創下全球前三大威士忌消費國的驚人紀錄。瞄準這廣大的品酒社群商機,一群不到三十歲的年輕人,透過App開啟他們的創業之路。

「我想做的從來就不是App,這是我打開這(愛酒)社群的敲門磚。」一手推動〈PK Wine〉誕生的九一資訊負責人曾偉倫說。

一九八三年出生的曾偉倫,大學時期在台北的酒吧打工,讓他從此一頭栽進品酒的世界。他表示,雖然台灣擁有龐大烈酒市場,但從來沒有人去真正抓住背後龐大的品酒社群,如果可以把這群人集結起來,後續可以挖掘的機會是很多很多的。

但要從數以萬計的App勝出談何容易?業務出身的曾偉倫,以他敏銳的市場觀察力指出,App要能活下來,至少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獨特性,二是滿足消費者需求。

「像我逛大賣場的時候常看到,有消費者拿著手機,一個字、一個字輸入酒瓶上的酒商、名稱,上網搜尋相關資訊,這就是機會了!」曾偉倫說。

因此,在推出以筆記功能為主的〈PK Wine〉一版後,近期九一資訊開始積極與酒商洽談,在即將推出的二版新增酒商資料庫,讓使用者用手機掃描酒瓶上的條碼,便能秀出這支酒的年分、產地、進口商等資訊。

「我們最大的優勢就是執行力,大家都不是科班出身的,每個人就是一直去試!」快速修正、找出最新的市場需求,無疑是九一資訊的最佳利器。

九一資訊

負責人:曾偉倫

資本額:10萬元

主要業務:品酒App開發

Cytus

雷亞遊戲》

顛覆想像 從音樂App紅到開演唱會二○一二年八月,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正舉辦現場演唱會,曲風從爵士、動感,到充滿嘉年華感的俏皮舞曲,搭配舞台華麗的聲光效果,台下觀眾乘著夏夜晚風,享受這場音樂盛宴。這不是哪個超級巨星現身台灣,而是台灣第一次由App遊戲開發商所舉辦的演唱會。

曾在iOS遊戲下載排行拿下十二國第一名,至今累計下載量超過數百萬次的音樂性App遊戲〈Cytus〉,很多人不知道,背後推手正是成軍不到兩年的新兵雷亞遊戲。

雷亞遊戲有五名合夥人,都是從小玩遊戲長大的六、七年級生,成立公司後,利用過去自身豐富的遊戲製作經驗,快速在一二年初推出首款作品〈Cytus〉,旋即在全球獲得玩家廣大回響。

「我們都是玩遊戲長大的,遊戲要成功,一定要先說服自己,」雷亞資深設計師陳佩琪指出。對於獨立遊戲開發商來說,要從高度競爭的App市場中被看見,做好遊戲可能是唯一的生路。

分析〈Cytus〉能殺出血路的原因,創辦人之一的游名揚認為,從跳舞機、吉他英雄、太鼓達人開始,節奏音樂遊戲只要符合遊戲音樂好聽、操作節奏流暢等基本要素,大致就能擄獲一定的支持群眾。

但雷亞的野心更大,為了有效擴大使用族群,〈Cytus〉以一.九九美元、內含四十首曲目的低價親民策略打出知名度,並推出「百萬計畫2.0」活動,只要下載次數每超過百萬次,遊戲製作團隊就會免費新增十首曲目。

「其實我們製作遊戲,目的不只是為了營利,有時候只是純粹好玩!」當大家想的都是如何讓同一群人花更多錢,雷亞卻反向而行,希望用低門檻策略吸引更多使用族群。

充滿創意的行銷策略還不止如此,舉辦演唱會更是把〈Cytus〉知名度推向高峰的經典之舉;此外,雷亞在去年授權遊戲劇情、曲目給韓國劇團,今年三月才剛在韓國結束Cytus音樂劇的巡迴演出。

游名揚指出:「我們希望把公司或遊戲本身就當成一個『品牌』來經營!」不同於其他遊戲業者,雷亞開始嘗試用各種方式去說故事,希望給遊戲產業帶來一絲活水。

雷亞遊戲

負責人:鐘志遠

資本額:3200萬元

主要業務:遊戲開發

閱讀空氣

《曜碩科技》

白目散去

你今天讀空氣了嗎?

在日文裡,以「空??(直譯:不會讀空氣)」來形容一個人白目,不懂得因應情況變通。抓準現代人努力尋找社會潛規則的特點,以奇怪幽默感為主打的App遊戲〈閱讀空氣〉,順勢崛起。

除了在日本創下累計下載量突破二四○萬人次紀錄;去年八月,台灣軟體廠商曜碩科技正式將〈閱讀空氣〉轉化為台灣適用的繁體中文版本,旋即大舉攻占台灣上班族、通勤族的手機頁面。

雖然這款App原作來自於曜碩科技所隸屬的Aplix日本遊戲集團,但在曜碩眼裡,〈閱讀空氣〉不只是個單純的遊戲App,更是經營品牌與社群的重要灘頭堡。

今年三月釋出〈閱讀空氣〉二版的同時,曜碩首次嘗試與出版社合作推出非戰略本的娛樂書。回憶當初向日本團隊提案時,曜碩研究開發部協理俞文華笑說,日本團隊第一個反應就是:「這樣也可以出書?」無視於日本團隊的質疑態度,曜碩大膽跨出App遊戲之外,出版專書只是走向實體的第一步,接下來,曜碩計畫發行一系列的周邊商品,並以授權圖像增加獲利來源,甚至朝經營YouTube個人內容頻道方向前進。

俞文華大膽預言,未來App遊戲將逐步演化至玩家主動參與趨勢,〈閱讀空氣〉可望延伸成為一個社交平台,玩家可以把自己的趣事、生活情境都放上去,讓使用者透過自製遊戲關卡來展現自我。

「不同於一般打小鳥、水果、殭屍的App遊戲,〈閱讀空氣〉訴求的是使用者的情緒面。」曜碩科技執行長房達章指出。由於各種功能性App都已飽和,所有開發商開始朝往滿足右腦的感性需求,或許這也是這款App能風靡亞洲的關鍵因素。

曜碩科技

負責人:吳廣義

資本額:1.95億元

主要業務:無線通訊軟體、

無線服務應用平台、

物聯網及雲端運算

電影櫃

《博思科技》

寫日記落伍了!用電影記錄生活才酷台灣首支兼具打卡分享、電影評論、收藏使用看片記錄的本土App〈電影櫃〉,自去年九月上架以來,登上Google Play娛樂類下載排行第四、累計下載量超過十萬多次的傲人紀錄。

背後推手潘鎮帆、熊世豪,兩人曾是台灣大廠宏達電的軟體工程師,擁有令人稱羨的分紅與高薪。但為了讓愛電影的興趣與軟體專業結合,去年六月,他們選擇閃退,投入App創業行列,推出〈電影櫃〉。

除此之外,他們還陸續推出〈電影時刻表〉、〈電視連續劇〉以及〈電視綜藝〉等影視相關App,累計用戶群已超過百萬人次,並在今年二月正式成立博思科技。

談起創業處女作〈電影櫃〉,潘鎮帆驕傲地指出,除了可查詢電影時刻表及簡單的評分功能外,最大賣點在於納入可記錄自己觀看電影軌跡的功能,使用者在一踏出劇院、內心最洶湧澎湃的時候,就可以立即打開手機記錄心情與對電影的感想,長時間累積下來,就像用電影寫日記一樣。

儘管這款App的發想並非創舉,坊間早就存在許多影評大型網站,但潘鎮帆點出:「電影評價不用多,熟悉自己看片品味的十個朋友來推薦就足夠了!」面對近兩年App市場邁入高度白熱化的競爭,潘鎮帆有感而發,他說:「其實,我們團隊做一支App,平均只要兩周的時間,但現在每天上架的App成千上萬,如何在這一大片汪洋中拿到下載量,才是真正考驗的開始。」儘管目前收入仍有限,潘鎮帆對自己追夢的選擇從不後悔。

博思科技

成立時間:2013年2月

負責人:潘鎮帆

資本額:50萬元

主要業務:影視App開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648

投資不需太精準 取之有道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06/blog-post_16.html
近日有blog友問止凡什麼是財商, 其實我從沒太在意財商的定義, 於是就憑大概印象作出回應, 希望blog友知道大概意思後, 能發掘能幫助自己增進財商的方法。

由讀書到出來社會工作, 可能都接觸數理科目比較多, 對數理邏輯比較著眼, 每事都要先有定義, 確認問題及解決辦法, 再找尋答案, 一步步的程序, 有規有矩。像數理科目的考試一樣, 問題鑰後總有一個標準答案, 答不到題就得不到滿分。

這個先入為主的思維模式, 令我起初對投資理財很不習慣, 看書總要找定義、找答案, 什麼是抵買呢? 最好有本書例舉所有定義及答案給我吧。

當時我覺得投資遊戲總能設定一些公式, 把全港上市股票的數據入電腦, 例如設定五年平均RoE大於15%, P/E少於10倍, P/B少於1倍, 盈利增長每年大於15%, 負債比例少於兩倍, 經營現金流增長為正數等等, 用電腦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再買入長線投資, 應該無錯。

現在回想也覺好笑, 天天在做這些東西, 其實如果這是真理, 大行一定把無限數據都用超級電腦分析, 結果不又是強差人意。而今天被問及財商的定義, 令自己又想回當年的行為, 去追求一個問題的標準答案, 好像要在考試中取得高分似的, 然而現實投資世界並非如此。

財商也好, 投資理財能力也好, 她們的高與低不能取決於你懂多少會計學、有多少財務學位, 不能取決於你投資經驗多少年、賺多少錢, 什麼叫高? 什麼叫低? 沒有標準答案, 亦不需要有。

誰的財商高低也不是問題重點, 假設我對股票投資很有研究, 把錢運用在股市比你要好, 代表我財商比你高嗎? 不一定吧, 原來你上網玩 ebay很厲害, 看見貨價低水就能快手 bid入, 再以高價放售, 能夠短時間內無本生利, 收入可觀, 而我對 ebay則一竅不通。那麼, 誰的財商高一點呢?

就算是股票, 公司種類亦多不勝數, 名blog人市場先生轉攻金融股, 試過把同樣的財務知識擴張到其他行業股票, 但效果不太理想。我亦試過做類似的東西, 後果亦差不多, 只怪自己財務知識在分析某行業時還未到家, 算交點學費吧。

投資像藝術多於科學, 要有會計學及數理作基礎, 但何為一家好公司, 確實是抽象問題, 好像欣賞名畫、名酒及好歌一樣, 專業的藝術家、品酒人及音樂人都有相對範疇的基礎能力, 但都不會拿這些基礎去定義何為好畫、好酒及好音樂。所以, 瞭解財商的定義並不是重點, 提升投資理財知識, 找尋適合自己的投資理財發揮方向, 這才是重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130

部分彩票網站不完全、不精準清單 JackZhang

http://xueqiu.com/2429767321/25432413
1.樂彩網
樂彩於2010年在北京成立,是百度官方合作夥伴,百度是其股東之一,現有四五百萬活躍用戶。
百度新聞頁面中,在體育欄目下邊,有購彩專區,點擊後跳轉到樂彩頁面;雙方賬號已打通。
除了自己的主站和百度外,樂彩還與虎撲等知名網站合作,為其提供購彩服務。
從銷售渠道看,本站佔40-50%銷售額;其他渠道百度貢獻最大,其次有sohu和hupu(已合作兩年,競技彩居多,佔60-70%)。
從品種看,高頻彩(體彩和福彩都有高頻彩,如11選5)居多。

2.500萬
創立於2001年,公司員工近400人,網站註冊人數超過1500萬,是易訊網絡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公司總部位於深圳,註冊資金人民幣5000萬元。投資方有紅杉、IDG。
據消息人士透露,500萬彩票網將赴美上市,擬融資1.5億美元,初步選定的承銷商為德意志銀行和Stifel,安永將負責該次上市的審計。分析稱,國內涉足互聯網彩票開發和銷售的公司有望受到市場追捧。

3.彩票2元網
浙江賓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創辦的大型彩票行業門戶網站,網站2006年8月正式上線,註冊資本5000萬元,總部位於浙江寧波

4.愛彩網
深圳市中網彩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控股方是新浪,愛彩網是新浪彩票唯一合作夥伴。
公司經營、研發隊伍300餘人。公司與互聯網行業巨頭新浪網、迅雷、搜狐、支付寶、開心網、飛信、PPTV等有深入的業務合作,網站運營至今已服務過千萬用戶,年增速保持在100%以上。

5.彩樂樂
彩創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由上市公司控股(鴻博股份,股票代碼:002229)的提供中國福利彩票和體育彩票等眾多彩種網上交易及資訊的互聯網服務公司。公司註冊資本5000萬,旗下所銷售彩種全部擁有彩票中心授權,並受彩票中心監管。

6.中彩網
中彩網(http://www.zhcw.com)創建於1999年,是北京世紀中彩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互聯網行業媒體和在線服務平台,是中國福利彩票發行管理中心唯一指定網絡信息發佈媒體。
經過13年的發展,目前註冊用戶超過400萬,日瀏覽量突破1200萬次。

7.彩票大贏家
公司創立於2001年,是中國最早的彩票公司之一,註冊資金人民幣5000萬元,總部位於北京,運營中心在上海。

8.澳客網
目前擁有員工150餘人,已被人民網收購。

9.中國足彩網
中國足彩網於2001年11月上線運營,隸屬上市公司第一視頻集團。
2010年12月,第一視頻收購了國內體育競技類流量最高、足球彩票綜合排名第一的網站——中國足彩網及彩富網,其中中國足彩網(http://www.zgzcw.com)創辦於2001年,誕生了中國第一張網絡足球彩票。2011年3月,經過整合後的第一彩網站和新版中國足彩網正式上線。目前,第一彩和中國足彩網是國內專業購彩的領先品牌。
2012年6月,第一視頻正式推出國內最具創新的體育生活類手機客戶端產品——彩票365(http://www.cp365.cn),獨創「觸屏數值輸入控件」專利技術,融合賽事直播、比分直播、微博互動和手機購彩等創新功能。推出半年來,一直穩居蘋果App Store中國區體育類首位,目前下載量已突破600萬,日活躍用戶近30萬。截至2013年3月,彩票365已累計中出4個500萬大獎,8個百萬以上大獎。
第一視頻1.5億收購彩票168網發力彩票業務。2013年6月25日,香港上市公司第一視頻發佈公告稱,擬斥資人民幣1.5億元收購北京彩網博匯科技全部股權。公告顯示,此次收購的資產主要從事彩票相關業務,擁有自主開發的全彩種彩票互聯網銷售平台——「彩票168網站」。

10.彩客網
肇慶市創威發展有限公司旗下的專業彩票網站,以互聯網彩票資訊業務和彩票電話交易業務為核心,為中國彩票愛好者提供365×24 小時的彩票代購服務。

11.雙彩網
北京彩諾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04年,是輔仁集團的全資子公司。輔仁集團創建於1995年,是一家具有強勁發展潛力的民營投資企業,多年來致力於組織、策劃及運營大型的、專業化的彩票銷售公益活動工作,足跡遍佈全國各大中城市,累計為國家銷售公益彩票達100億元註冊會員50萬人以上。
網站每日ip十幾萬,PV三百多萬。

12.17500
17500於2004年4月6日在北京啟動,以福彩銷售為主


銷量排名:
•第一梯隊
•淘寶彩票:五六十億(說八十億的也有)

•第二梯隊
•500萬、澳客:四五十億

•第三梯隊
•樂彩、愛彩、中國足彩網:二十億左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791

SENSE隨筆131011《精準預測》上:魔球與天氣報告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10/11/sense%E9%9A%A8%E7%AD%86131011%E3%80%8A%E7%B2%BE%E6%BA%96%E9%A0%90%E6%B8%AC%E3%80%8B%E4%B8%8A%EF%BC%9A%E9%AD%94%E7%90%83%E8%88%87%E5%A4%A9%E6%B0%A3%E5%A0%B1%E5%91%8A/

SENSE隨筆131011
《精準預測》上:魔球與天氣報告
執筆人:蟬

古代人相信宿命論,並企圖透過占卜等方法去透視已確定的未來。 所以預測predict在古時的意義是竅視神已安排好的未來。 Predict一字源自拉丁文,是舊教時候的產物。

到了啟蒙時代,“人是自己命運的主人”的想法開始流行,日耳曼語根的“forecast預料”是指為不確定的將來作規劃時,對未來可能發生情況的估算。*** 然而今日,兩者的用法已經互通。

本文為三篇系列文章之首篇,介紹去年大熱賣的科普書《精準預測The Signal and the Noise》,這書很易讀,例子有趣,尤其適合 職業投資人/賭徒,誠意推薦。

〈大數據與魔球〉

2011年Brad Pitt飾演的電影《Moneyball魔球》獲得6項奧斯卡提名,片中講述「美國大聯盟棒球MLB」球隊 ‘奧克蘭運動人’ 的經理人Billy Beane 發明以統計方法為主的系統去挑選有潛質的球員。 他憑此方法成功建立了一隊班費低但成績好的球隊,並改變整個大聯盟傳統倚賴 “球員探子”的習慣。

為何魔球會發生在MLB而不是其他類型運動的職業聯賽呢?

根據網站askmen.com文章指出, 世界盈利最多的5大職業體育聯賽分別是 ‘美式足球聯盟’ NFL、 ‘英超聯’English Premier League、MLB、Formula One和NBA,當中三個聯賽均在北美洲。

NFL,MLB和NBA的球隊每年常規比賽分別為16場,162場和82場。

除比賽數量,三種運動的崗位分工雖然明確,但獨立性卻以棒球最高,棒球中投手和打者都是輪值投球和擊球,故一般都為個人的大部分統計數字負責。 美式足球和籃球的球員互動性高,難以將個人因素分離。***

如Silver所說,棒球的條件非常有利於統計運用,當中數據的準確性和數據庫足夠龐大, 令很多預測變得可能,加上職業運動的規則明確,更使可預測性得以提高。

大聯盟職棒MLB過去一百四十年的統計數據都詳盡準確地記錄下來,令數據的可用性大大提高。 這樣的條件令統計數據在大聯盟評定球員表現時成為重要的工具,在「魔球效應」之後更是如此。

「魔球系統」想要去除的,是傳統球探對於統計數據和主觀因素之中,如外觀、人品和各種可能與表現無關的因素的偏見***,以較客觀的方法建立球員潛力評估系統。

本書作者Silver的傑作之一便是一套稱為PECOTA的球員表現預測系統。PECOTA在2003至2008年的球季期間在雜誌上發表球員和球隊表現預測, 預測成績相常出色。 除了比同類系統出色,還打敗了拉斯維加斯的賭盤。

有趣的是,Silver指出在2006年PECOTA發表的一百大新人名單,在五年後與以業餘球探預測結果建立的《美國棒球》雜誌百大名單比較,表現是較差的。 Silver指出《美》的名單上的球員創造的勝局比他名單的球員要多15%,而15%是很大的差距,足以證明該輪球探的預測比他的系統優勝。

統計為主的方法其中一個弱點是將不能量化的資訊忽略。*** 例如統計數據不能反映球員的紀律,心理素質和適應能力,但球探由球員年青的時候便開始跟進背景和個性,而這些資訊可能正是球探優於數據分析的地方。***

〈氣象局真的很差勁嗎?〉

“神為何要創造經濟學家?”“因為要讓氣象學家不要那麼丟人。”  :)

人們常抱怨氣象局的天氣預測不準確,尤其是預測不會下雨卻下雨的時候。 這種尷尬情況迫使天氣預測帶有一種叫做「wet bias濕偏差」的偏差:即偏向預報比實際更多的降雨,因為大眾對 “假陽性false positive” 比較不敏感。***

然而統計告訴我們,天氣預測在過去二十年的準繩度有了明顯的提高。要了解原因,須先看看現代氣候預測的背景。

牛頓力學的發現令人開始相信宇宙有高度秩序, 而且事物行為遵守單純的物理定律,傳統的宿命論影響力衰減,繼而抬頭的是「科學決定論」。***

其中一種著名的說法便是數學及天文學家Pierre-Simon Laplace提出的假設,後人稱為「拉普拉斯的魔鬼 Laplace’s Demon」:

Th. 假如完全知道自然中所有物體的狀態,並且存在一組固定的法則支配著宇宙運作,則應該可以對未來做出完美的預測。****

拉普拉斯相信大自然是完美的,人們之所以不能作出準確的預測,是因為人並不像大自然般完美。***

與之對抗的是「機率論」者,他們相信宇宙的狀況存在不確定性。*** 直到20世紀初,理論物理學家Werner Heisenberg提出「不確定性定理 Uncertainty Principle」,指出除了因為「觀察者效應Observer’s Effect」—- 即 “量度令受測者行為改變,因而沒有辦法完全準確測量粒子的行為” 以外,粒子自身的行為是隨機的。*** 它的位置position與動量momentum也不可能同時被準確測定。*** 不確定性定理是當代「量子力學」的基礎理論。

然而氣象是分子層次的現象,毋須用到量子力學。 現代氣象預測其實是「拉普拉斯的魔鬼」的一種實踐。*** 要預測氣象最直覺的方式是,把大氣空間分解成三維的量度格子,並觀察格子內的氣象資料。 接著將資料以已理解的氣象原理去預計未來的變化,理論上應該能得出準確的預測。

然而世事絕非那麼完美。 1972年數學家Edward Lorenz提出「混沌理論Chaos Theory」,俗稱「蝴蝶效應」。混沌理論的基本原則是:

Th.初始條件的微小改變會讓結果產生巨大而意外的歧異。****

它適用於擁有以下兩個特性的系統:

  1. 系統是動態的,即某時間點的行為表現會影響其未來的行為;***
  2. 系統是非線性的,即它們遵守的是 等比級數exponential的關係而非 等差non-arithmetic的關係。***

氣候預測系統正是這類型的系統, 由於測量個別格子內的氣候資料已存在細微誤差,再加上格子的精細程度呈等比級數影響精確度,所以即使電腦的運算能力以每兩年倍增,氣候預測系統的改良速度並沒有跟上。 如果將量度格子的邊長減半,便需要8倍的運算能力去配合。*** 此性質限制了氣候預測的改進速度,再加上如濕偏差等由巿場競爭所引入的因素,令大眾低估了氣候預測進步的幅度。

然而,大家絕對可以漠視七天以上的氣候預報,因為它們的表現證實比以歷史數據得出的統計結果還要差。 :)

下篇將淺談同樣受混沌理論影響的經濟預測為何在過去數十年皆沒有改善,並介紹兩大預測門派之理論:「Bayes’ Theorem貝氏定律」 和 費雪的「頻率論Frequentism」,請勿錯過。

 參考:

1.《精準預測:如何從巨量雜訊中,看出重要的信號》
《The Signal and the Noise》, 2012, Nate Silver

2. http://www.askmen.com/sports/business_200/218_sports_busines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049

SENSE隨筆131017《精準預測》中:您的配偶有否不忠?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10/17/2781/

SENSE隨筆131017
《精準預測》中:您的配偶有否不忠?
執筆人:蟬

冷靜,先別嚷分手。

想象以下純屬假設的情景:SoChun與伴侶同居多年,忽一日出國公幹後回家,竟在衣櫃內發現一件來歷不明,穿著過的男性衣物,當即傷心欲絕,要生要死。好友們均悲觀地認為事不離實,勸他逆來順受,並指伴侶會因內疚而對他更好云云…..

那到底SoChun的伴侶出軌的機率有多少? 阿蟬心裡雖亦明白 “天理循環,報應不爽” 的道理, 但作為一名sense派,任何問題均 “應而且只應” 以sense解拆,便拋出「貝氏定理Bayes’ Princple」證明So伴侶出軌的可能性其實甚低。

貝氏定理針對的問題原型為: 某些事件發生之後,某個理論或假設為真的機率有多少? ***

要找出So伴出軌的機率,先要把問題設定好:

  1. 假設一個機率,代表So伴真的出軌,出於大意而把情人衣物留在衣櫃內。在此我們假設此機率為50%,是為A
    i.e. So伴偷情而不留下衣物的可能性同樣是50%。
  2. 再假設So伴沒有不忠而衣物卻因其他原因出現在衣櫃裡的機率。將此機率設定為10%,是為B;***
  3. 接下來要定下「先驗機率prior probability」C,即So伴打從一早巳背叛了他的機率。根據SoChun精明審慎的性格,這事態發生的機會微乎其微。 但為營造戲劇張力,即管把這機率定為1%,是為C
    例子: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在特定的任何一年,已婚伴侶對配偶不忠的機率同樣為4%。 若以涂爾幹的觀點,出軌似乎是社會事實***,是社會的錯。 J

萬事俱備,我們可以運用貝氏定理來建立So伴在這情形之下出軌的可能性,即「後驗機率posterior possibility」。算式如下:

sochunwife後驗機率 = (0.01 * 0.5)/ [(0.01 * 0.5) + 0.1(1-0.01) ] = 0.048 = 4.8%

貝氏定理證明So伴只有不足5%的可能性出軌!實在是非常貞節,可喜可賀!
然而大家定必認為即使在找到 “污點証物” 的前提下, So伴出軌的可能性只比美國平均值高出那麼少,此點實屬可疑,然則計算是否有錯呢?

機率是甚麼?
貝氏Thomas Bayes是18世紀英國的牧師,英國皇家學會院士。他認為上帝是完美的,人類遇到的不完美是出於人的緣故而非上帝。

舉例:阿蟬初次炒股票輸錢,驚嘆原來股票是可以虧錢的。 接著他每天炒股票都輸錢收場。 慢慢地阿蟬越來越認識到:股票是會讓人虧錢的。透過統計推論,他得出未來每天炒股票極大機會虧損,覺得自己越來越接近真理,內心充滿著喜悅。

阿蟬是以「趨近法」去認識股票的,雖然越來越接近真理,但永遠不會找到真理。***

貝氏認為機率的概念是以人認識世界的方法構成的。 而機率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人類在測量時的不完全與完美的世界產生落差。*** 科學決定論的支持者Laplace也抱著同樣的信念,他認為機率是無知與知識之間的中途店。**** 是科學進步的必然條件。

貝氏定理要求人們以機率看待世界,要求人採取 “世界本質上是不確定的” 這種立場。貝氏定理要處理的正是認識論上的不確定:「知識是有限制的。」***

大數據的基礎與問題
上世紀初英國統計學家 費雪Ronald Aylmer Fisher貢獻良多, 統計學用詞「Statistical significance統計顯著性」便是他的發明。

費雪是貝氏定理的反對者,他認為貝氏學派提出的先驗機率過於主觀**,在沒有實驗和數據支持下先斷定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違反科學客觀的概念。 他曾在文章中指出貝氏學派的想法應該完全被揚棄。

與費雪同年代的學者努力發展一套統計方法,希望藉此去除主觀和偏差對結果的影響。 這類統計今日通常稱為「頻率論Frequentism」「費氏學派Fisherian」

費氏學派認為統計問題中的不確定性來自於蒐集資料時只從整體研究對象中抽取一部份,而非對象的整體。*** 頻率論的目的便是透過分析並量化當中產生的抽樣誤差sampling error。***

舉例:2008年美國民主黨內部總統候選人選舉時,在新罕布夏州調查了一萬五千人(當地人口約為一百三十萬人),抽樣比例高令誤差範圍理論上只有0.8%,但實際誤差卻是8%,誤差大到足以錯誤預測希拉莉會大比數輸給奧巴馬,而實際上希拉莉勝出了這個區選。

頻率論的問題是它無法去除人為誤差,它相信抽樣比例越高,資料越豐富,誤差將趨近零。*** 充足的樣本並不保證預測完美,但樣本不足卻保證誤差會被放大。頻率論實質上需要大量假設去確保統計程序的完美,和偏見的排除。

費氏學派尋求客觀結果的方法:將研究者跟現實世界隔離,不單阻礙研究者考量假設的可信度,而且將研究方向推向尋找相關性correlation多於因果,令研究結果的應用性大大減低。

篇幅所限,有關經濟預測的內容將延至下篇,並介紹此等預測工具如何應用到投機事宜之上,敬請留意。
參考:
《精準預測:如何從巨量雜訊中,看出重要的信號。》
《The Signal and the Noise》, 2012, Nate Silver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4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