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供應鏈整合腳步加速 新奇美成軍 帶大八隻小金雞

2010-03-22  今周刊





奇美電與鴻海集團下的群創合併之 後重生,也改變了整個面板業的版圖劃分;而投資人最感興趣的是,哪些廠商會在新奇美正式成軍,以及友達奮力一搏的態勢下,獲益最大。

撰 文‧林宏文、賴筱凡

集合鴻海與奇美兩大集團的面板新巨人新奇美電子,於三月十八日正式成軍,不僅立即成為全球第三大面板廠,尤其是背後有鴻 海全球四十萬名員工、營收超過二.五兆元的支撐,新奇美影響力沒人敢忽略。

對於嗅覺敏銳的投資人來說,除了已提早布局奇美電子與群創外,面 板產業最具爆發力的公司,莫過於周邊零組件業者。原奇美電一年零組件採購金額就已近二千億元,這塊大餅在與群創合併後,將再提高至三千多億元。未來這筆龐 大的訂單將會產生什麼變化?哪些公司又將是新奇美電成軍後,最具成長性、最有投資價值的小金雞?已是目前投資界最關心的議題。

兩強對決 受惠小金雞出列新奇美成立後,在驅動IC的採購上將率先產生微妙變化。根據產業界人士指出,聯詠可以成為最大受惠者,主因是聯詠仍享有技術領先的優勢,且 因晶圓產能不足,聯詠卻擁有聯電晶圓代工廠的充分支援;加上長期與新奇美電執行長段行建有深入而穩固的關係,很可能成為新奇美電採購零組件的最大贏家。

此 外,在郭台銘與許文龍宣布合併案時, 友達與奇美電兩強對峙態勢形成,未來將要求供應商要﹁選邊站﹂:但聯詠卻成了兩強都很難拒絕的合作對象,至少兩年內都還看不到有任何廠商可以取代聯詠。

至 於奕力過去就是群創的中小尺寸主力供應商,未來由段行建領軍的新奇美電團隊,勢必繼續支持奕力。而且,除了鞏固中小尺寸產品外,奕力目前已朝向大尺寸面板 發展,在新奇美電規模擴大下,對於原本營收約四十億元的奕力,貢獻度最大。

至於第二大關鍵零組件,則非LED供應鏈莫屬,主因是LED背光 液晶電視(文後簡稱LED電視)及LED監視器成長迅速,新奇美電又在這兩大領域中居前兩名,對於LED的需求量相當大。

如果觀察原來奇美 電與群創在LED的供應鏈上,兩方的布局都才開始起步,因此未來很可能進行較大規模的整併動作。

目前業界已傳出,啟耀與奇力光電很可能合 併,這個合併有如友達集團旗下已合併的凱鼎與隆達;至於原屬鴻海集團旗下的先進電,甚至也不排除與啟耀及奇力進行三合一。

奇 美電供應鏈績效將改善

目前啟耀的董事長與奇力的總經理,都由丁景隆出任,啟耀今年LED光條的出貨量將快速啟動,預計年底營收規模將與冷陰 極管(CCFL)一樣多,也讓啟耀今年營收有倍增的機會。至於奇力光電目前產能尚不大,MOCVD(有機金屬化學氣相磊晶)機台數將大幅提升三十台,成長 性也相當高。

另外還有兩個很重要的公司,一家是以偏光板為主的奇美材料,另一家則是以變頻驅動器(inverter) 為主的Ampower。

奇美材料是過去奇美電轉投資公司中,股本最大的一家,由廖錦祥擔任董事長。目前台灣偏光板產業正進行取代日商的過 程,包括友達集團的達信、奇美集團的奇美材料,從去年下半年起業績與獲利就明顯拉升,奇美材料更是已轉虧為盈。

從投資價位來看,奇美材料過 去因虧損而進行過減資,大股東的成本在四十元左右,與目前未上市價位還有約五成價差,顯然是值得注意的個股。

此外,原本就是鴻海與奇美電合 資成立的Ampower,初期兩方各出資四五%,算是所有小金雞中,兩大股東持股比率最高又最接近的公司。Ampower產品線與達方及力銘很接近,但過 去出貨量不如前兩大廠,未來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此外,原本是群創在Cover Glass(表面強化玻璃)主要供應商的正達光電,也值得注意。在群創宣布要與奇美電結盟的一個月後,正達南科廠已積極籌畫,為的正是就近供應奇美電強化 玻璃,今年蘋果最受矚目的新產品iPad需要的強化玻璃,就是在這裡生產。

正達總經理江嘉斌表示,去年底後奇美電和群創已加緊整合腳步;像 正達南科廠能夠快速進入試產,奇美電提供廠房的協助就幫了大忙,甚至未來正達南科廠可望量產六代線所需的玻璃,都將進一步與奇美電合作。

根 據觀察奇美電的業界人士指出,過去奇美電的供應鏈績效較差,與奇美電家族眾多、利益擺不平有關;未來,群創帶進來的是講效率的專業團隊,對於這些零組件供 應鏈的績效會更加要求。

因此,在同時具備業績爆發力與績效提升的情況下,未來幾年,新奇美電旗下的八隻小金雞,都將是投資這股新面板勢力不 可忽視的口袋名單。

瞄準奇美電新生商機

——面板業受益最大的8隻小金雞公司產品線 股東組成(占股比率)聯詠(3034)驅動IC聯電(10%)奕力(3598)驅動IC 力晶(10%),群創(7%),華映(7%)啟耀光電(3610)CCFL,LED光條奇美電(27%)奇力光電*LED磊晶 奇美電(56%)先進電*LED封裝鴻海集團(近46%)奇美材料*偏光板奇美電(31%)Ampower*變頻驅動器(inverter) 奇美(45%)、鴻海(45%)正達(3149) 強化玻璃鴻海集團(42%)

*為未上上市櫃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77

只專心做好一條供應鏈上的事 大成糖業孔展鵬 守得玉米變成金

2010-03-29 今周刊





去年TDR熱潮似已逐漸消退,三月來台發行TDR的大成糖業,在詢價圈購及公開申購的情況也沒以往熱烈,然而在中國糖市場將成長一倍以上的預期下,這家能 把「玉米變成糖」的公司潛力可期,「玉米糖大王」孔展鵬則是其中的關鍵人物。

撰文.黃玉禎

一粒粒黃橙橙的玉米可以帶來多大的經濟效益?在中國,有人靠它攀上中國富豪榜。

他是大成糖業的董事會主席孔展鵬,大成糖業是一家工廠和市場都在中國,但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每年用玉米生產出的澱粉糖,高達一百二十六萬公噸,在中國澱粉 糖市場有一五%市占率,如今來台發行TDR(台灣存託憑證),預計募得十五.五億元資金,全力拓展養牛事業。

「二十年來,我所做的事業沒有脫離過玉米,就算是養牛也是和玉米有關。」孔展鵬說,雖然大成糖業是二○○七年才從大成生化分拆成立的新公司,但他自己早在 二十年前,就開始圍繞著玉米做生意。

從毛利率不到五%的貿易生意開始做起,他像是個固執的淘金者,死守眼前這條旁人看來不太起眼的「玉米金脈」,一點一點的,他幾乎挖出了這條金脈的所有可 能。眼界或許不寬,但野心卻也從沒小過。

用南方優勢解決北方需求

時間拉回九○年,當時在廣東省紡織工業公司負責貿易工作已經六、七年的孔展鵬,體認到在原公司發展有限,興起自行創業的念頭。出生於廣東省的孔展鵬說,當 時中國東南沿海一帶貿易發達,相較之下,中國東北就連通訊都不太方便,遑論貿易,他在此看到了機會,「用南方的優勢解決北方的需求」,引進機器設備,賣到 吉林、黑龍江一帶的玉米飼料工廠。

孔展鵬學的是紡織工程和貿易,他利用自身對財務和機械的了解,將歐美機器賣到國內,不過,一套機器動輒上百萬美元,一般客戶負擔不起,「所以一開始我們只 能從幾千塊美元的低單價產品、甚至從零件做起,還要免費做維修等服務,以取得客人信任,培養好關係。」掌握技術量產以達規模經濟玉米機械貿易為孔展鵬賺到 了第一桶金,然而他卻發現這種大型機械的需求量有限,「剩下的都是維修、更換零件等沒有賺頭的苦差事!」當生意越來越少時,「那感覺很不踏實」。

於是,孔展鵬開始「淘金」。由於和客戶接觸多年,已熟悉玉米飼料業務;另一方面,時逢中國政府政策補助,加上看準中國畜牧業持續發展,飼料需求量也跟著水 漲船高的商機,孔展鵬決定踏進製造領域。

「飼料算是利用玉米的第一步,也是最簡單、門檻最低的部分。」孔展鵬從玉米產業鏈上最初階開始,在中國玉米種植面積最大的吉林省成立飼料工廠,向當地農民 收購大量玉米,他表示,只要將玉米丟入機器內打碎攪拌,再加入魚料、豆皮等添加物,就成了飼料,賣出去通常都有二到三成的利潤。

這樣簡單的業務滿足不了孔展鵬,隨著中國進一步放寬管制,他也將業務擴張至澱粉生產,不過,卻遇上九五年澱粉跌價,一袋袋的澱粉滯銷,甚至只能賠售,孔展 鵬意識到,唯有轉向「高增值」玉米產品才有活路,於是,他找上當時在吉林省擁有年產五十萬噸、亞洲最大玉米加工廠的徐周文。

孔展鵬表示,徐周文有的是技術和產業知識,而自己熟的是金融和資本市場,透過合作和不斷的購併,逐步擴大玉米事業基礎。「比方說,從前我們賣出澱粉給製糖 廠商,現在我們自己就有製糖的技術,比起那些小工廠,我們不但可以量產以達規模經濟,同時也享有較低的成本。」目前,大成糖業以澱粉提煉出「玉米甜味劑」 為主要業務,「光是玉米甜味劑就有上千種用途。」因此客戶業種廣泛,包含食品、飲料、化工產品、化妝品及藥品製造商,負責承銷大成糖業TDR的宏遠證券副 總經理林禎民表示,國際飲料大廠可口可樂及台商旺旺集團、統一、掬水軒等都是大成糖業的客戶。

大成糖業一年處理的玉米達七十萬公噸,其中七○%拿來提煉成澱粉,就連加工後剩下的蛋白質和纖維,孔展鵬也沒放過這點剩餘價值,而是繼續要在「垃圾」裡面 找黃金,他將這原本低附加價值的副產品研發成精飼料,拿來養牛,原本一頭只有人民幣五千多元的架子牛(用來育肥的牛),大成糖業用「垃圾」飼養,「出手」 時的身價可達人民幣一萬五千元,如今,大成已成為沃爾瑪(Wal-Mart)、大潤發等超市通路,以及喜來登、香格里拉等五星級飯店的牛肉供應商之一。

看起來,孔展鵬不斷跨入新事業,事實上他從未脫離過玉米,在玉米這條單純的產業鏈上,拚命的搾出一粒粒玉米的所有價值。他表示,玉米產業經濟非常多元,是 多種產業和技術在一個鏈條上的集合,以加工、轉化等手法,循著產業遞進的原則延伸。「所以我不算是多角化經營,因為一直以來,我只專心做好這條供應鏈上的 事情。」在單一的供應鏈上,孔展鵬將所有可以賺錢的機會發揮到極致,利用每一分價值硬擠出多一分的利潤,成就了今日中國的玉米糖大王,而○九年大成開始養 牛、賣牛肉,目前效益已逐漸顯現,孔展鵬說,未來還要跨入餐飲業,「哪一天我賣起牛肉麵或火鍋也不要意外!」

孔展鵬

出生:1963年

現職:大成糖業董事會主席學歷:中國紡織大學紡織工程、國際貿易雙學士

經歷:大成生化執行董事

大成糖業

成立:2007年

董事會主席:孔展鵬

資本額:1.05億港元

近3年營收及稅後盈餘

單位:百萬港元2007年2008年 2009年*營業額159518262533 稅後盈餘19415482 每股盈餘(港元)0.180.140.08

*註:宏遠證券預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80

供应链金融:争夺优质物流渠道


http://www.p5w.net/newfortune/texie/201006/t3038393.htm


 过度金融化导致的危机使金融业重新回到支持实业的道路上,供应链金融便是为解决产业链上下游的融资问 题而衍生的增值服务。这种金融模式并不复杂,却在很大程度上同时解决了物流企业盈利、中小企业融资以及银行业务低风险拓展的难题,实现了多方共赢。全球物 流业和金融业巨头们早已开始深入挖掘供应链金融业务,在中国,部分大型物流企业和商业银行也对此予以关注。放眼未来,供应链金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物流渠 道也将作为重要的资源被竞相争夺。

  供应链金融市场的兴起
  2010年初,中国银行董事 长肖钢提出“扭转观念,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继而北京银行主办了“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论坛”。供应链金融(Supply Chain Finance,SCF)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模式,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
实际上,保理等服务在西方商业社会已经出现多年,但现代意义上的供应链 金融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直至本世纪初才被广泛关注,并于近几年发展提速,物流企业和商业银行分别从一个平台的两端登陆供应链金融市场。

  物流业巨头泛金融化
  联合包裹公司(UPS)通过旗 下的UPS Capital金融平台为客户提供信用证、票据兑付、金融增值服务和垫资等金融服务(图1)。货到付款是国际贸易中最常见的结算方式(Cash on Delivery,简称COD),客户可以将COD支票存入UPS Capital的银行账户,UPS在收到出口商的货物时,由UPS Capital给出口商提供部分预付货款,UPS再通过UPS Capital与进口商进行结算,收取全部货款。由此,UPS可获得一笔不需付息的货款差额,而UPS Capital就滚动利用这些资金向客户发放贷款。
UPS不遗余力地推销供应链金融理念,据其估计,全球应收账款存量约为13000亿美元,由此 产生的资产支持性贷款市场潜力超过3400亿美元。


  商业银行的供应链拓展
  如今,金融链与物流链、信息 链日益交汇,使得供应链金融成为供应链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银行通过渗入供应链各个环节,参与供应链的整体优化(图2)。



荷兰银行(ABN AMRO)是较早开始挖掘供应链和国际贸易中的商机并将贸易融资作为重点业务的银行。目前,排名全球前50位的银行均已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根据 Aberdeen Group所做的调查,超过一半的国际性商业银行认可供应链金融的商业潜力,而Demica的调查结果更是达90%以上。
目前,汇丰银行(HSBC)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应付款融资方面成绩尤为突出。从区域市场来看,花旗银行(Citi Bank)在北美占据优势地位,苏格兰皇家银行(RBS)凭借对荷兰银行的收购在西欧处于领先,渣打银行(S&C)则在亚洲和非洲更具优势,尤其 是发货前融资。

  服务于供应链扩张的商业模型
  20世纪70-80年 代,大型跨国企业更加专注于控制产业核心要素,而将低附加值环节剥离或向更具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区域转移,对资源优化配置,这些跨国公司自然地成为供应 链上的核心企业。
核心企业的渠道伙伴包括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其中很多是中小企业,它们独立于核心企业,但其正常运转与忠实合作决定了整 个供应链的稳定性,其综合成本也决定着最终产品的竞争力,因此,核心企业有动力配合银行,帮助渠道伙伴解决融资困难。相应地,银行也将其金融服务从核心企 业拓展到整个供应链,为其渠道伙伴提供应收账款融资、预付账款代付、存货融资、原料和制造融资等服务,这些业务被称为供应链金融。
传统的银行 授信注重债务人的信用,而在为核心企业的渠道伙伴提供融资时,银行更注重债务人在供应链中的地位、作用和有效性,银行通常只借钱给与核心企业直接交易的环 节,且通常要求核心企业或大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帮助监控债务人及相关物流环节(图3)。



存货融资、应收账款融资和预付账款融资的担保资产各不相同。其中,预付账款融资的交易结构 比较复杂,应用相对较少,而前两者的应用较多,通常被统称为应收账款和存货融资(ARIF)。美国的货币监理署(OCC)将ARIF分为4类:资产支持贷 款(ABL)、保证贷款、一揽子应收账款贷款和托收保付/保理。
在欧美国家,应收账款还可以支持证券化融资,其相应的证券化产品为资产支持商 业票据(简称ABCP,详见《新财富》2010年2月号)。


  多赢交易机制化解三方难题
  由于交易结构上的独特优势,供应链金融可以满足特定的投融资需求。事 实上,供应链上的企业、银行和物流企业分别面临不同的难题。其中,中小企业贷款难在中国是众所周知的问题,而这并非中国独有的现象,在全球范围内,中小企 业都存在缺少可抵押固定资产、信用风险大、信用评级缺乏和银行评估成本高的共性,因而很难获得低成本的银行贷款。银行在向小企业贷款时也由此面临两难境 地:如果放贷,可能会产生呆坏账,如果限贷,则会失去一块较大的业务增长点。
对物流企业来说,尤其是非垄断性物流企业(如公路运输、货物代理 等一般性物流服务),由于市场高度开放,竞争也非常激烈,行业利润率日益微薄。
供应链金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银行和物流企业各自面临的 难题,本质上通过对供应链的理解以及核心企业和物流企业的介入,减小了企业的信贷风险。核心企业和物流企业作为关键的“中间人”,消除了中小企业与商业银 行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通过引入担保机制,提升了供应链上贸易类中小企业的信用,解决了它们融资难的问题,使得供应链上的买方、卖方、银行、物流企业各 得其所,产生了多赢的局面。
物流企业掌握着长期合作的中小企业的销售、库存和物流记录,对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信用非常了解,因此由物流企业 作为担保方,起到保兑仓的作用(保兑仓是指以银行信用为载体,以银行承兑汇票为结算工具,由银行控制货权,卖方或仓储方受托保管货物并对承兑汇票保证金以 外金额部分由卖方以货物回购作为担保措施,由银行向卖方及买方提供银行承兑汇票的一种金融服务)。而银行通过分析合作的物流企业及其与贸易商之间的业务往 来,可以对这些物流企业和贸易商进行信用评级。
对生产商而言,由于无须向银行融资,也降低了资金成本,减少了应收账款的占用。
对 经销商而言,银行为其提供融资便利,解决其全额购货的资金压力。买方可以通过大批量的订货获得生产商给予的优惠价格,降低销售成本。而且对于销售季节性差 异较大的产品,可以通过在淡季批量订货,旺季销售,获得更高的商业利润。

  提早布局抢占资源
  社会物流总额通常为GDP的 3-4倍,我们估计2010年中国的社会物流总额将超过120万亿元。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潜力非常巨大。
目前,已有一些商业银行对供应链金融进 行了尝试,一些大型物流企业也凭借自身对资源的控制优势开始向该领域渗透。深圳发展银行、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储”)、天津港集团都是较早开 拓物流金融业务的大型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
深圳发展银行是国内首家倡导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商业银行,早在2001年就推出了“动产及货权质押授 信”,2003年其进一步提出供应链金融的“1+N”模式,随后又将之提升至“自偿性贸易融资”(STF)概念,并逐步奠定了在该领域的领导地位。除了深 发展之外,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开始将物流金融作为重要的业务增长点,陆续推出相关产品(表1)。




物流企业与商业银行的战略合作也日益广泛。凭借UPS Capital资本平台,UPS提出了宏大的“全球供应链解决方案”计划,在中国已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和招商银行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拓展在 中国内地的物流金融业务。
中储是国内仓储占地最大的专业物流企业,目前已与多家金融机构合作,动产监管业务的融资规模超过400亿元,监管客户超 过1200家。
2009年,已跻身世界五大港的天津港提出了发展相关金融业务的战略,其中一项是物流金融。实际上,此前天津港已尝试性地开展 了仓单质押、现货质押、交易融资、质押监管等多项物流金融增值服务。自2008年开展此类业务以来,已累计完成物流金融融资额超过30亿元。除此之外,天 津港还积极探索了未来货权、信用共同体、输出监管、委托监管等多项业务。
在供应链金融中,银行需要依赖与核心企业和物流企业的合作,随着市场 竞争的加剧,核心企业和物流企业将成为稀缺资源,对于金融企业来说,尽早布局,锁定与核心企业和物流企业的合作关系是必要的。
作者就职于威士曼资 本集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市场研究中心、ValueOptima Inc.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78

让失调的供应链回复正常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7/373991.html


有生产商都知道,通畅的供应链能够确保产品从生产的初始阶段一路顺畅地流入客户的手中。然而,失调的供应链则 会导致更高的成本、低劣的质量以及差劲的客户服务。如果公司能够深入了解其供应商的能力及其自身需求,并努力利用掌握的情报提高自身的整体供应链效率,就 能极大地增强业务,赢得竞争优势。

举例来说,有一家美国生产商,面临着需求波动带来的挑战,当前正努力通过其供应链获得关键的生产组件——然而该生产商却屡次遇到诸如交付延迟、质量 问题以及高昂的进货物流成本等问题。新产品的推出、日益加剧的竞争、促销、营销活动以及消费者期望值的转变都会搅乱供应链的正常运作。尽管这家公司已经成 功地适应了需求的波动性,但是其供应商却并非如此幸运——主要供应商都试图想要解决意外增加的组件采购需求。由于生产商经常在最后时刻下达或取消订单,可 能会在不经意间影响其供应商的运营质量与成本。供应链压力如何引发重大问题,继而又带来浪费和费用过高的问题,以及生产规划的改善与新的产能投资将如何有 助于推动供应链改进。

协调的供应链:四大效益

协调统一的供应链将有助于降低成本、减少投资、提高质量以及改善服务。

降低成本。一旦生产规划与进度安排的效率提高,所有成本均有所下降,其中以加班费和生产线换型成本的下降幅度最大。如果我们将供应链成本定义为与运 输、仓储、库存持有成本以及制造业差异相关的所有成本,其实我们还是可以期待实现20%的成本削减目标的。

减少投资。当我们在未来需求的基础上做出决策之后,需要尽可能采取激励的方法,以期获得更加准确的产能投资预测。设备的优化利用有助于将供应链相关 投资降至最低,而更准确的产能预测则又能避免系统过载和费用高昂的外包需求。此外,加强对需求的关注也有利于降低整个系统的库存水平。

提高质量。统一协调的供应链有助于避免系统过载和最后时刻生产变化,同时也可以降低系统变动性。对于一个系统而言,若能以最佳水平及更加恒定的速度 运作,系统错误率就会相对较低——如果确实无法避免系统错误的发生,那么我们也可以轻松地识别错误并加以管理。

改善服务。协调的供应链能够带来更加稳定的系统,而这一更稳定的系统能够帮助我们更加轻松地识别需求变化,作出应对,提高公司的运作效率,最终更好 地响应客户需求。

供应链失调问题及其原因

需求不稳定性。通常生产商会通过不断调整生产计划来响应需求波动,从而推动供应需求的调整。即使没有遭遇到比生产商所受的需求波动更多的影响,供应 商也对此深有体会——即所谓的牛鞭效应(Bullwhip Effect)。供应商被迫不断调整其生产计划,以满足生产商的采购需求,但最终它们却总是不得不采用加班和持有过剩库存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产能投资不足。如果供应商在未明确生产商采购需求的前提下已经投资了某种专用产能设施,那么可能就会面临重大风险。一旦产品卖不出去,这一昂贵的生 产设施就会成为闲置品。因此,供应商的产能投资总是低于预期需求。此类投资不足的现象通常以生产线超载的形式出现,导致产品延迟推出、延时交付、质量问题 以及低劣的服务质量。供应商往往不会为产能投资不足承担责任(其实它们也很难自圆其说),因此通常由生产商负责识别投资不足的症状,并快速作出应对。

供应商产能过剩。生产商经常会夸大需求预测,诱导供应商进行充足的产能投资。夸大需求可能会导致供应商产能过剩,反之又会推高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成 本。这似乎是高价值组件产业中的一个常见问题,比如汽车和航空业,通常这些产业使用的设备价格昂贵。供应商产能过剩的现象同时也是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的一 大常见问题,当实际需求低于预期需求时,供应商往往缺乏劳动弹性化,无法适当削减人员配置。

完美的供应链?

在一个完美的世界,真正协调统一的供应链中只能有一名决策者可以获得所有必要的信息。该决策者同时也拥有相应的奖励机制与决策权,将供应链成本降至 最低。我们可以采用几种主要方法来恰当地调整供应链。

了解真实的需求量信息。获得全面的需求信息的供应链经理往往能够做出更好的规划,避免浪费。供应链经理与供应链合作伙伴频繁开展准确的信息沟通,有 助于了解真实的需求量,而协同规划与预测工具则可以改善信息共享。在过去的几年中,新技术的发展为供应链协同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如果想要实现真正的协同 效应,我们必须摈弃过去为避免供应短缺而夸大需求量的做法。

改善供应链总成本的透明度。为了做出决策以维持较低的供应链成本,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供应链上下游所有合作伙伴的成本。但是大多数供应商为了保护其核 心知识、竞争优势以及议价能力,都试图“隐瞒”其真正的成本,使得我们很难轻易获得他们的成本信息。然而,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有办法更好地了解供应链合作 伙伴的成本结构。例如,某些原始设备制造商在其工厂内部建立了与供应商类似的生产作业部门,从而能够合理地估算出供应商成本。

统一奖励机制。在最佳运作的供应链中,如果供应链经理能够准确地预估需求量,就能获得一定的奖励。事实上,即使供应链经理已经获得了所有必要的信 息,但是他们依然不是十分乐意帮助供应链合作伙伴降低成本,除非能够获得相应的奖励。况且公司高管也并不要求自己的经理帮助供应链合作伙伴降低成本,除非 公司能够共享利益。我们经常建议供应链经理签订共享节约协议,并在达到运营目标后获得奖金(折扣)。而最佳奖励往往是与降低供应链总成本挂钩的。

决策协调与合规跟踪。如果没有供应链上所有公司的协同行动与绝对合规,那么减少供应链浪费的希望将十分渺茫。通常而言,一个强大的供应链参与者会在 确保协同与合规方面起带头作用。但是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强大的参与者,我们也可以建立一个跨公司组织来填补这一角色空缺,负责供应链协同与合规,并授予决策 权,从而实现成本节约目标。

通过重点关注以上四大领域,供应链经理将获得调整供应链的必要信息、奖励机制及权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34

通胀力压脆弱供应链:家乐福大战康师傅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14/1NMDAwMDIxMDY1Nw.html

家乐福和康师傅陷入纷争。

12月13日,家乐福(中国)商业有限公司向本报记者确认,家乐福确实存在康师傅产品断货现象。家乐福中国区公关总监陈波称,“断货的原因是,日前接到康师傅的提价通知,家乐福考虑到在通胀背景下,应该稳定物价,暂时没有同意康师傅的提价要求引发的。”

到截稿时止,康师傅品牌所属的顶新国际集团还未有官方回复。

零售业内资深人士认为,“家乐福和康师傅‘开战’,是通货膨胀背景下,在并不牢固的供应商和零售商关系(供零关系)上,打开的一个缺口。两个公司的矛盾激化到停货地步,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胀给社会商品供应链带来的压力。”

强势对抗

家乐福卖场中,康师傅产品断货,源于康师傅上月做出的提价举动。

11月1日,康师傅旗下的“经典袋面系列”涨价,零售单价由每包2元人民币至2.2元,涨幅为10%。

作为商业价值链条上的联动企业,终端零售企业家乐福并未接受康师傅的涨价要求。陈波证实,“家乐福确实于日前接到了康师傅提出的涨价要求,但是,在目前通涨的背景之下,家乐福考虑到稳定物价,暂未同意其调价。”

但有消息指康师傅方面称,如果选择接受家乐福的不涨价,将势必出现康师傅方便面产品的价格在零售终端出现混乱,“这是康师傅不愿看到的”。

近年来,康师傅方便面品牌一直占据着国内该市场50%的份额。其中,在中高端产品上,康师傅在容器面、高价袋面、中价袋面的市场份额近70%,拥有强大的单一品类商品的话语权。

家乐福多年来一直领跑国内综超市场。根据中国连锁协会公布的百强数据显示,2009年,家乐福国内销售额为366亿元,增幅8.2%,居大润发之后。

互不退让的局面,使得矛盾骤起。11月,从家乐福的河北门店开始,康师傅方便面产品的提价要求,被家乐福全国几乎所有门店拒绝。截至目前,这种状况已经持续一月有余。

按照零售行业惯例,供应商在提价之后,零供双方会对事先已经谈妥的进货价格、合同返点(销售返点)、促销等细节重新以谈判的形式,确认利益切割。有消息称,家乐福甚至要终止与康师傅的2011年年度合同。

不过,事情正在走向调和。

陈波称,家乐福正在与康师傅积极协商,早日争取康师傅相关产品重新上架。

通胀压力

康师傅提价可能将带来新一轮方便面产品提价潮。

此前,众多方便面厂商纷纷采用了变相提价的做法。北京超市发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燕川表示,在过去数月中,主渠道中的方便面厂商,很多企业已经将单包容量从200克变为180克,通过这种减少包装等形式涨价。

这 种现象与此前行业集体涨价如出一辙。2007年,方便面行业经历了集体涨价。康师傅、统一等,纷纷涨价,最高幅度达4成。当时,涨价的背景是,原材料价格 上涨。当时,占方便面成本三成的面粉价格由均价2.04元/公斤,上涨到2.16元/公斤,由此影响到方便面成本增加了1.72%。

11月 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称,10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4%,涨幅比9月份扩大了0.8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0.1%,非食品价 格上涨1.6%。11月,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显示,标一粉、特一粉全国均价环比数据分别上涨3.4%、2.9%。

康师傅做出提价10%的举措,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家乐福方便也坦陈,通胀大背景下,涨价是一个两难举措。

矛盾的焦点在于,如何切割价值链上归属厂商和零售商的利益。对于类似问题,此前,李燕川向本报记者坦陈,“很多(超市发的)供应商也在观望,部分的减少了一些敏感商品对超市的供货量,而超市与供应商的价格是联动的。我们能做的是,尽量为消费者提供相对低价的商品。”

脆弱的供零关系

事实上,通胀使得本不牢固的供零关系更加脆弱。

北京供应商联盟代表姚文华称,今年通胀比较明显,超市供应商家的日子并不好过,供零关系又趋于紧张。供零关系紧张的局面,从今年8月开始,已经陆续出现。家乐福和康师傅打架,仅是众多他所获知的供零关系事件中的一例。

一位年销售额在5000万元的超市供应商称,零售终端强势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近年来,这种情况变得更加严重。

他以家乐福为例介绍称,他与家乐福的2009年合同扣点数(销售返点)为15%,2010年,该数据变为了21%。21%的合同扣点,是食品行业的最高额度,他预估2011年,该数据已经不会出现大的变动。

合同扣点之外,每家零售商的采购策略并不相同。家乐福会要求供应商给出比竞争对手相对低的价格,而沃尔玛的采购人员则会核算出,供应商的最低供货价,会以最低供货价进货。

该供应商认为,沃尔玛会给供应商一部分毛利空间,比家乐福逐年挤压,相对“人性化”。不过,他也表示,他代理的产品,沃尔玛的单店销售相对家乐福会低一些。

同时,该供应商认为,虽然2006年国家相关部委已经出台了《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但是,供应商所交付给零售商的费用并未减少。他举例称,部分超市征收了进店条码费,而在开出的单据上,却显示为促销费。

该供应商表示,自已企业的利润被零售商挤压得并无多少空间。“2003年销售额在400万元,今年销售额是5000万元,最终净利润相差无几”。

针对上述情况,姚文华认为,“厂商、供应商、零售商三个价值链条上的个体中,最强势的是零售商,基于厂商对产品的出厂价有一定底线,所以,流通环节中收取各种费用、扣取返点的零售商,也应该反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97

iPhone成本的34% 蘋果日本供應鏈災情調查

http://www.21cbh.com/HTML/2011-3-15/2MMDAwMDIyNjY2MQ.html

那些正在紐約蘋果旗艦店外徹夜排隊搶購iPad2的職業黃牛們,或許已經開始在盤算日本地震可能帶來的影響了。

在蘋果長長的供應商名單中,日本是十分重要的一環,業內人士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警告道,這其中只要有任何一環受到地震影響,就有可能影響蘋果熱銷產品的出貨。

「台灣廠商這幾天都在緊急打電話給日本的供應商,看看貨源是不是受到影響。」台灣元大證券分析師張文慧告訴記者,現在情況還相當不明朗。

牽動蘋果供應鏈

蘋果對日本零部件的依賴程度一向很高。按照日本一家研究機構的說法,iPhone中從日本採購的零件佔到iPhone總成本的34%。

「我們這邊已經感覺不到餘震了。」位於日本京都的羅姆半導體的中國籍員工葛天依告訴記者,他所在的日本關西地區的電子產業集群在本次大地震中受影響不大,工廠基本都保持了正常生產。

關西地區正是日本電子工業最重要的聚集地,羅姆半導體也生產著iPhone的部分元器件,像羅姆一樣,蘋果在日本的供應商,多半集中在這一地區。包括東芝、村田製作所在內的蘋果日本供應商,都將主要產能放在這一地區。

11日大地震當天,日本全境都有震感。東芝位於日本三重縣四日市生產NAND Flash的主要廠房,曾經因為大地震的關係而一度關閉生產。不過,廠房設施並沒有因為這次地震導致嚴重影響,目前已經恢復生產。

這一消息立馬撥動了業界的敏感神經,根據最新的拆機報告,由東芝生產的NAND Flash閃存是iPad2和iPhone4的重要零組件。

從地圖上可以看到,東芝生產線所在的四日市離地震震源距離很遠。不過台灣地區拓璞產業研究所上海負責人李大衛表示,根據以往台灣地震的經驗,當時台積電的工廠距離地震震中很遠,依舊停工了幾天,這是因為半導體產線對精密度要求很高,工廠需要檢修機台是否因地震發生移位。

東芝在全球NAND Flash市場中的市場佔有率高達35%,與排名第一的三星旗鼓相當,因此東芝產能只要有一點損傷,對全球NAND Flash供給都是相當大的影響。

「目前情況依舊不明朗,很難判斷蘋果的供貨是否會受地震影響。」張文慧分析道,一個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上有著成百上千的零部件,只要其中有一個零件供不上貨,就可能導致iPhone和iPad出貨受影響。

蘋果對日本零部件的依賴程度一向很高。按照日本一家研究機構的說法,iPhone中從日本採購的零件佔到iPhone總成本的34%。

除了東芝產的NAND閃存,村田製作所的新版藍牙/WLAN模塊也是iPhone的重要部件,此外,AKM旭化成半導體、爾必達等日系廠商,都是蘋果的重要供應商,此外蘋果還從日本採購一部分液晶顯示屏,蘋果的被動元器件採購也有近7成來自日本。

「像高端音圈馬達這樣的零件,都是日本才有的。」張文慧舉例談到,這雖然是一個很小的零件,但是沒有它,iPhone的攝像頭就沒辦法工作。

「100個零件當中只要有一個受到影響,其它99個就沒用。」張文慧指出,日本的電子工業在總體上依舊領先於台灣地區和韓國,許多零件如果日本的產能受影響,不見得馬上就能轉移到其它地方。

蘋果或因禍得利

在日本地震後, NAND傳出一片漲聲,其它還沒來得及下單的平板電腦廠商,很可能拿不到足夠的閃存,或者被迫提高採購價格。

從記者走訪的蘋果供應商情況來看,蘋果對供應商的風險防範一直比較在意。例如iPhone使用的「透明玻璃投射式電容技術」,最先由台灣廠商宸鴻研發而成,但是蘋果要求宸鴻將這一技術教會其競爭對手勝華科技,由兩家廠商共同為蘋果供貨,以避免出現風險。

「我 們歷來習慣於與不同廠商達成某種協議,以確保供應充足和其他益處。例如,我們在2005年底與多家閃存供應商簽訂了一份總額達10億美元的協議,因為我們 預料到閃存會在我們整個產品線的作用日趨重要,對整個產業日趨重要。」蘋果主抓供應鏈的COO庫克在不久前的分析師電話會議上強調,蘋果歷來重視由不同供 應商供貨。

拓璞產業研究所上海負責人李大衛則表示,像蘋果這樣的大廠商,都會給一些關鍵零部件的生產留出一定的前置生產時間,例如像觸摸屏 這樣的部件,由勝華科技生產,再由勝華下單給華通來打板,這中間隔了好幾級供應商,因此這個前置生產時間至少要一個月。一般廠商也會準備至少一週的庫存。

因此李大衛分析道,如果本次日本地震導致的工廠停工時間不長,那麼基本不會影響iPhone和iPad這樣的產品供貨。

蘋果是三星和東芝NAND Flash閃存的最大採購客戶,從以往的經驗推測,在全球貨源緊張的情況下,三星和東芝通常會優先保障對蘋果這樣的大客戶的供貨,在此之前,蘋果已經和三星及東芝簽下NAND閃存供貨長約,鎖定了供貨價格。

業界普遍認為,蘋果的iPad將會佔到今年全球平板電腦至少七成的出貨量,而iPhone的發貨量也會創下新高,由於iPhone和iPad許多零件都是共用的,因此蘋果在許多零部件上都是全球第一大買家,會受到上游零件供應商的優先照顧。

一 位蘋果的供應商在接受台灣《電子時報》採訪時透露,由於蘋果有了iPad銷售經驗,對於上游供給商給予十分確切的備料數字,為讓組裝產線能夠順利加速出 貨,包含觸控面板、電池、處理器、NAND Flash記憶體都是產品一出廠,就直接拉貨到指定廠區進行組裝。因此蘋果應對本次地震準備要比其它廠商充分很多。

對於蘋果的競爭對手來 說,日本地震就並不是一個好消息了。在日本地震後,韓國廠商三星和海力士相繼停止NAND Flash閃存的報價,宣佈將觀望日本地震情況,長訂單不接,價格低的訂單不接。NAND傳出一片漲聲。其它還沒來得及下單的平板電腦廠商,很可能拿不到 足夠的閃存,或者被迫提高採購價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94

蘋果4000萬出貨瘋狂 iPad2供應鏈集體擴產

http://www.21cbh.com/HTML/2011-3-18/1MMDAwMDIyNzM1Mw.html

「整整21個小時,我在大雨中排隊等候。」家住紐約的藥劑師Andrew Christian排在曼哈頓第五大道蘋果店外,既疲憊又興奮。

這是蘋果iPad2一個多星期前正式開賣的一幕。當時,在短短幾個小時之內,在美國全部銷售點均告售罄。蘋果在線商店不得不貼出通知:消費者在線下單後,需要3到4周後才能拿到貨。

此時此刻,在地球的另一端,一條分工精密的龐大供應鏈正24小時不中斷地運轉。此情此景,蘋果的供應鏈可要加把勁了。

本報記者調查顯示,為跟上蘋果今年iPad出貨量4000萬台的「瘋狂」腳步,近期蘋果位於中國大陸和台灣地區的一眾供應商都在積極擴產。

iPad2供應鏈拆解

為了搶時效,蘋果宣佈於3月開始銷售iPad2,喬布斯打了所有競爭對手一個措手不及,卻給上游蘋果供應商造成了較大壓力。

蘋果的供應鏈並沒有完全準備好。據美國分析師預測,iPad2在上市第一週將賣出100萬台,可是,iPad2上游生產商的零部件庫存,基本都告出盡。

全球第二大代工企業偉創力的技術副總裁上官東愷告訴記者,代工商通常在準備一項新產品上市時需要做大量製造環節的研發。這一過程通常需要花費比較長的時間,各個代工廠商都需要花費較長週期以提升生產線良率。

從台灣地區蘋果供應商處傳出的消息顯示,目前制約iPad2供貨的最大瓶頸在於A5處理器和觸控面板,此外組裝供貨速度也未達到預期。

iPad2採用的A5處理器由三星的韓國工廠代工,按照喬布斯的說法,A5處理器的性能比上一代A4處理器有了成倍提升,iSuppli公司的拆機報告顯示其成本約為19.5美元。

此外,iPad2在生產上的另一大挑戰來自於超薄的觸控面板。iPad 2將液晶面板厚度削薄近0.8mm,而覆蓋玻璃則從0.85mm減少到0.62mm,從上游至下游供應鏈業者在技術集成必須完美搭配,其中有一個環節的產能上不來,就會影響整個iPad發貨進度。

iSuppli公司的拆機報告顯示,iPad2的顯示屏主要由韓國LG公司供應,這一屏幕成本約為65美元,是iPad2中最昂貴的部件。而觸摸屏主要由台灣地區廠商宸鴻和勝華生產——這其中還包含大量的二級供應商,為液晶屏和觸摸屏供應部件。

iSuppli 的拆卸分析師凱文·凱勒(Kevin Keller)在拆機研究報告中稱,在iPad 2中,厚度減少最大的部件是電池系統。第一代iPad的電池組件厚度為6.1毫米,而iPad 2電池組件的厚度降低了59%,降低至2.5毫米。這意味著iPad2的電池生產商也需要重新設計製造工藝。

「相對於iPad 1來說,iPad 2的電池設計變化很大。」凱勒說,「蘋果將原來兩塊較厚的電池換成了三塊較薄的電池,從而減小了整個電池系統的厚度。

蘋果供應商紛紛擴產

根據本報記者的調查,日前蘋果的各大供應商,幾乎都在新建新廠或者擴充生產線,以應對飛漲的訂單。

按照蘋果給供應商的生產指標,iPad今年的出貨量要比去年增長170%——這是一個十分驚人的數字,許多蘋果供應商都正在新增產能以跟上這一變化。

「蘋果對產品質量的控制是非常高的。供應商如果能夠通過它的考驗,蘋果會保持和供應商的長期合作,而不會輕易更換供應商。」談到蘋果挑選供應商的習慣,IDC台灣地區資深分析師江芳韻表示,蘋果希望通過控制供應商的數量來保證對其產品信息的高度保密。

因此蘋果通常會要求現有供應商迅速擴充產能,而並不會輕易增加新的供應商。

目前富士康正在成都緊急招聘25萬名新員工,此前其董事長郭台銘已經宣佈成都將是未來iPad主要的生產基地之一。

生產iPhone和iPad2攝像頭的台灣地區廠商大立光宣佈2011年至少投入15億新台幣擴充生產線,包括在台灣地區精密機械園區新建工廠及新增生產設備。大立光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機鏡頭製造商,其工廠位於台中市南屯區精密機械園區,並在東莞、蘇州有工廠。

另一家台灣地區手機鏡頭廠商玉晶光的董事會也剛剛通過決議,將增資20億元新台幣擴大手機鏡頭產能。擴產範圍包括計劃將原有兩層樓的台灣地區廠房往上加蓋至3層、4層,並擴增廈門廠生產設備等。

蘋果的石英元器件供應商晶技正在重慶建設一座新工廠。晶技為台灣地區最大的石英元器件製造商,工廠設在寧波,據稱重慶新廠規模與寧波工廠相當,產能規模將以1億顆規劃,預計2011年3季度投產。

iPad2的電池供應商新普科技則正在重慶建設一家新工廠,這一工廠佔地面積約200畝,投資總額9001萬美元,預計2011年6月建成,8月實現投產。

作為蘋果多年的連接器供應商,正崴正在成都、武漢、鄭州等地建設新廠。據估算正崴供應了蘋果80%的連接器,並和鴻海一起生產iPhone耳機。目前正崴的工廠設在東莞和崑山。

而同樣生產連接器的連展則是首次為蘋果供貨,該公司配合客戶就近生產,正投資1000萬美元在江西投資設廠,預計將於今年第四季度投產。

與此同時,爭搶蘋果供應商的招商引資大戰已經開始打響。在上一輪爭奪完蘋果組裝廠富士康的戰役已經基本宣告結束後,一些地方政府將招商引資的重點對準了蘋果的上游零部件供應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99

反制低價機 蘋果調動供應鏈大軍

2011-10-10  TCW




我將準備好,,有一天我的機會將 到來。(I will prepare and someday my chance will come.)」

這是去年五月中,蘋果(Apple)執行長庫克(Tim Cook)在母校奧本大學(Auburn University)畢業典禮上演講時,引用美國總統林肯的話語。他當時反覆闡述兩個重點:在關鍵時刻相信直覺,以及隨時讓自己準備就緒。

對庫克來說,這一天已經來了,他當上了全球市值最大企業—— 蘋果的執行長。十月四日,他的處女秀登場,介紹新款iPhone問世,地點,從舊金山莫斯考尼中心(Moscone Center)拉回到蘋果總部庫帕提諾(Cupertino);主持人,也從賈伯斯變成庫克。兩個時代正式交接,庫克的處女秀背後,他面對的挑戰,卻越來 越大。

如果說,賈伯斯為蘋果帶來了創新的經營模式,庫克就是蘋果的「成本將軍」,他是iPhone所有零件組裝的最後決定者,也是最了解台灣科技業的蘋果高階主 管。

低價威脅一:亞馬遜攻勢新款平板好「火」,定價僅iPad四成

過去,新一代iPhone總在每年的六月發表,今年卻遲了四個月。這其中,有賈伯斯病情加重因素之外,背後也有著庫克為了敵人,調動大軍的準備。因為,他 最大的兩個敵人已經出現:低價與三星。

時間跳到九月二十八日,美國最大的網路零售商亞馬遜(Amazon)發表了它的第一款平板電腦「火(Kindle Fire)」。亞馬遜背後有高達兩億的用戶數,與蘋果一樣軟硬體兼備,更「火」的是它一百九十九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千元)的超低售價,只有蘋果iPad的 四○%。

蘋果席捲全球的應用軟體商店經營模式,亞馬遜已經準備好迎戰,而亞馬遜挑戰蘋果的方式,就是最直接的低價戰火。

庫克面對的低價之戰,不僅是由亞馬遜在平板電腦上開火,就連iPhone最大的銷售市場中國,庫克也面對低價智慧型手機的戰爭。

低價威脅二:中國廠分食狂出智慧手機,售價不到iPhone一半

今年六月,庫克為了iPhone在中國的銷售通路,飛了一趟中國,與當地最大的電信運營商──中國移動晤談。包含台灣、香港、中國在內的大中華區,是蘋果 一年來增長最快的地區,年增率高達六成,占蘋果整體營收比重超過兩成。庫克曾說過,蘋果全球的直營通路中,人潮最多的前四家門市,統統都在中國。

然而,最近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卻颳起了一陣低價風。八月中,北京小米科技公司發表了一款「小米機」,外型與功能都有濃濃的iPhone影子,但售價只有人 民幣一千九百九十九元(約合新台幣九千五百元),還不到iPhone的一半,開放預購兩天,銷售量就超過三十萬支。

同樣是八月,聯想與中國聯通合力出擊,推出的3G智慧型手機A60,售價更低至人民幣一千元,第一批的五十萬支一下子就銷售一空,反應好到讓中國聯通把十 月以後的低價智慧型手機預估量,緊急拉高到八百萬支。這也間接讓聯想的供應商──聯發科,成為這一波低價手機潮的大贏家,股價也跟著大漲。

一九九八年,當庫克從當時的電腦天王──康柏(Compaq)轉戰到風雨飄搖的蘋果時,第一個任務就是整頓無效率的生產部門,清掉四億多美元的高額庫存。 從那時開始,頂著營運長頭銜的庫克,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搞定蘋果為數眾多且繁複的全球供應鏈,並且把賈伯斯的「奇想」,變成實際的產品。

在台灣,科技公司也以擠進蘋果供應鏈為榮,「只有各領域的第一名,才能做出蘋果要的產品,」一位蘋果供應商高層說。合作幾年下來,蘋果的高標準,數度逼得 他們自我超越,最後能夠順利達成,事後回想也覺得不可思議。就連全球頂尖的美國晶片公司高層,也因為連續供貨給蘋果而雀躍不已,「這是很大的肯定!」

三星威脅:最大零組件供應商,也是最大勁敵

庫克過去的堅持,為的都是蘋果的品質;對於箭在弦上的價格戰,庫克在兩個月前,已經開始整軍經武,調動他所掌管的供應鏈。一方面準備面對價格戰,一方面與 蘋果最重要零組件供應商三星電子,進行全面作戰。

「明年智慧型手機低價化的大潮勢不可擋,我認為三星會是這個趨勢下,最大的贏家,」大和證券亞洲高科技研究部主管陳慧明說。論成本,蘋果的勝算,遠遠不如 三星。

攤開iPhone 4的成本結構,就能看到陳慧明的理由。面板顯示、記憶體,加上半導體,就占了整個成本表的五成以上,「這三個領域的全球龍頭是誰?就是三星!」單位成本最 低的,也是三星。

現在的三星,是蘋果iPad的面板供應商、iPhone的處理器晶圓代工廠、NAND Flash與DRAM的主要採購對象。簡而言之,三星是蘋果最大的零組件供應者;根據陳慧明的估算,蘋果的訂單占三星去年營收一千三百八十九億美元(約合 新台幣四兆一千六百億元)的約五%。若只看半導體,蘋果的貢獻度則可能高達兩成。

弔詭的是,三星也是蘋果當前最大的勁敵。根據IDC統計,蘋果第二季雖然以一八.五%的市占率,踢掉諾基亞(Nokia),成為新科全球智慧型手機龍頭。 但三星的市占率只比蘋果少了一個百分點,出貨量也只少了一百一十萬支。

市調機構紛紛預言,蘋果的龍頭地位很可能不保,而三星內部顯然也信心滿滿。在九月底的記者會上,台灣三星行動通訊部總經理杜偉昱就表示,三星第三季的智慧 型手機銷售量已經超越蘋果,拿下全球第一。

擔心被吃定,開始轉單減少依賴

為了全面迎戰三星,除了在九個國家,以專利訴訟戰封鎖三星在世界各地的銷售動作外,同時間,庫克也悄悄的把關鍵零組件從三星轉移出來。

九月上旬,台積電派出了四十五人的團隊,到美國與蘋果簽訂合作意向書,和三星同場競逐。蘋果將在明年第一季底,決定下一代的A6處理器代工訂單花落誰家。 由於開發費用所費不貲,被選定者將贏家通吃。如果由台積電出線,將是蘋果「i」系列處理器代工訂單,第一次脫離三星的禁臠。

不僅如此,從去年底開始,蘋果在面板供應商的選擇上,也逐漸從韓系的三星、LGD,往日系廠商夏普(Sharp)、東芝(Toshiba)靠攏,市場甚至 還多次傳言,蘋果將與日商合資設廠。在記憶體的採購上,蘋果也增加對日商爾必達(Elpida)、東芝的採購比重,藉以降低對三星的高度依賴。

蘋果的創新,已經在賈伯斯手中達到頂峰,擅長供應鏈管理的庫克,一手打造出蘋果世界級的供應鏈及成本結構,他正設法擺脫三星的束縛、競爭者的挑戰,以期在 獲利率與低價大潮中取得勝利,走出屬於他自己的「庫克時代」。

【延伸閱讀】庫克開戰!大砍三星供貨比重 ——iPhone4成本結構

記憶體22.8% 增加對東芝、爾必達等日商的採購觸控及面板21.3% 加強與東芝及夏普合作半導體9.3% 計畫由三星轉向台積電機械11.3%鏡頭7.7%應用處理器8.7%其他18.9%

記憶體、觸控及面板、半導體占iPhone和iPad成本超過5成,而三星正是這3項零組件的最大供應源。資料來源:大和證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37

上市公司潮涌小贷 打通“供应链”抱团取暖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0-20/zOMzA3XzM3MzMzOQ.html

疯狂投资小额贷款公司(下称小贷公司)浪潮中,一批上市公司与众不同。

与借助当地发达的民营经济进行散养式放贷不同,这类上市公司发起设立小贷公司,更多的是为给其上下游或关联企业解资金“燃眉之急”,以保证产业链公司稳定,减少上下游经营风险。

如此“供应链”抱团式的小贷公司投资模式,在本轮信贷紧缩中的遭遇如何?

尽管供应链类小贷公司可以依靠与上下游及股东间的关系抱团取暖,在融资、放贷方面颇具优势,但在目前整体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也不得不面对困境。“现在我们的贷款利率已达4倍上限,仍然供不应求。公司十多亿资金全部贷光。”某国内大型供应链式小贷公司人士透露。

虽供应链企业的状况相互之间比较了解,放贷风险较小,但在信贷危机下,困扰其他小贷公司的风险问题,也同样显现。

“下半年,我们加大风险控制,贷款审批日益严格,之前对一些信用额度较高的客户还可以不做抵押直接借款,但现在一切都要从严;此外,也取消了个贷,现在只提供企业贷款。”

小贷力挺供应商

2010年8月17日,友阿股份(002277.SZ)公告称,拟投资1.8亿元发起设立长沙市芙蓉区友谊阿波罗小额贷款公司(下称芙蓉小贷),持股90%。

友阿股份表示,其长沙区域供应商数量已达1600家,在芙蓉区注册的供应商近200家。

针对供应商经营过程中面临的资金回笼时间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和靠自身资金的自然流转很难满足资金正常需求等问题,该小额贷款公司将满足其经营资金周转需求。

尽管营业不到一年,但2011年上半年,友阿股份控股的芙蓉小贷就取得净利润1294.63万元。

与 友阿股份相似的,还有泸州老窖(000568.SZ)大股东泸州老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老窖集团)。2010年3月16日,老窖集团联合和其它经销商 企业、关联协作企业、地方品牌酒类企业及部分社会投资人发起,设立资本金8亿元的龙马兴达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龙兴小贷)。

老窖集团董事长谢明曾透露,龙兴小贷主要是为带动泸州酒业园区配套企业的融资。

当地财政局一位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龙兴小贷通过对酒业园区企业的贷款,扶植其庞大的供应商和上下游供应链网络,在园区中小企业出现资金紧缺时,提供短期借款救急。

“对不同客户提供的额度不一样,要详细参考客户信用情况、与老窖集团关系紧密程度等。不过,一般贷款金额都在数百万左右;而偿还期限方面则多为3个月和6个月,最多不超过1年。”前述人士表示。

“上述类型小贷公司股东多有当地国资背景,经济实力比较雄厚,设立小贷公司有成为政府融资平台重要补充的意味。而当地银行基于其股东背景,愿意给这种信用度较高的小贷公司提供借款,甚至银根紧缩情况下,也可能优先向其提供资金。”该财政局人士表示。

物流股参与小贷

除地方国资性质的友阿股份和老窖集团,凭借零售行业庞大的经销商体系和上下游关联企业客户资源发起设立小贷公司外,以怡亚通(002183.SZ)为代表的物流管理上市公司,则成为设立供应链型小贷公司的另一样本。

2009年10月25日,怡亚通发布公告,拟成立深圳市宇商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宇商小贷),注册资本1 亿元,公司全资持股。

值得注意的是,斯时恰逢怡亚通主业陷入低谷期。当天发布的2009年三季度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净利6363万元,每股收益0.17元,同比均下降50%;净资产收益率同比下降5.29个百分点至5.35%。

“由 于银行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使公司供应链上下游的许多客户无法取得银行信用,没有足够资金完成其供应链上的商业行为。而小额贷款公司能站在供应链全局的高 度,为协调供应链资金流,降低供应链整体财务成本提供系统性金融解决方案,将核心企业的良好信用延伸到供应链上下游多个企业。”怡亚通投资报告如是陈情。

事实上,物流公司依照上下游客户依托,投资建立小贷公司的业务模式在深圳颇为普遍。

按照深圳市政府颁发的《深圳市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暂行办法》,深圳部分供应链管理企业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后,其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无需固定资产抵押,就可通过小贷公司获得融资。

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深圳物流供应链企业提供的小额贷款金额为100万到500万不等,贷款期限2-6个月,年利率约18.5%。而贷款具体形式较为多样化,包括货物质押贷款、商业返利质押贷款、应收款保理融资,甚至网吧贷款和汽车金融业务等。

前述财政局人士认为,“供应链型小贷公司的发起人股东,多处行业核心地位,熟悉并能对上下游中小企业起到关键影响。基于股东背景,这类的小贷公司发放贷款时可降低风险,既解决中小企业分散的问题,凭借稳定而庞大的客户群体,也能保证丰厚收益。”

2011年上半年,宇商小贷净利1334万元,而同期怡亚通净利仅3930.70万元。宇商小贷对其业绩贡献超过三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19

解密蘋果供應鏈:天價預付款vs壓價潛規則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110992320624/

據《商業週刊》網站11月3日消息,蘋果是一個集合了製造,採購和物流的公司,現任CEO庫克(Timothy Cook)正是在這方面的出色表現贏得了喬布斯(Steve Jobs)的信賴。

蘋 果公司擁有一個緊湊的生態體系,從產品設計到零售商店,在這其中,蘋果掌控著每一個環節。因為蘋果產品生產的規模化,以及蘋果在產品生產上的冷酷,蘋果在 零部件的外包生產和航空運輸上擁有了最大可能的折扣。在蘋果,運營總監和產品開發、市場營銷享有同樣的地位。蘋果在運營上的技高一籌,才使得iPad維持 在一個很多競爭者都難以打敗的價格,但仍能有25%的利潤。

在 1997年喬布斯回歸蘋果後,蘋果公司就開始重視起產品供應鏈的建立,在供應鏈管理上進行創新。當時很多的電腦製造商都還是選用貨船運送貨物,因為比起航 空運輸來要廉價得多。為了保證公司全新的藍色半透明蘋果機能夠在聖誕節上市,喬布斯花費5000萬美元把所有的假日期間的空運貨艙都包了下來,約翰·馬丁 (John Martin)是物流總監,與喬布斯一起安排運送事宜。喬布斯在物流上的不遺餘力擊敗了諸如康柏電腦這樣的對手,康柏後來也跟隨蘋果公司定製了同樣的航空 運輸。同樣的,當2001年iPod上市,蘋果認識到,一個艙裡能夠裝得下那麼多音樂播放器,即使從遙遠的中國運來,都是如此的經濟划算。當惠普員工在幾 天後買到iPod,在蘋果網站上查看著這個播放器的全球生產路徑後,只剩下感嘆了。

蘋果的這種精打細算,為蘋果帶來了持續的利潤--當然,這建立在一整條蘋果供應鏈基礎之上。從一開始的設計階段,蘋果的產品設計大師Ive 和產品工程師們有時幾個月都需要住酒店,為的是,靠近消費者和製造商,幫助理順生產流程,將產品雛形變為批量生產。

對 於新產品配件的開發,比如MacBook的外殼,是從一個單獨的鋁合金上取材,蘋果的產品設計人員和供應商一起研究創造新的工具設備。蘋果的戰略在於專注 於產品線,在產品營銷上不耗費太多精力,這也成為蘋果的一大優勢。蘋果擁有整齊劃一的戰略,而且能夠保證公司的各個部分都能圍繞這一戰略推進。調研公司 Gartner 在IT領域的供應鏈分析師Matthew Davis認為在過去的4年中,蘋果在全球供應鏈管理中做得最好。

蘋果目前擁有800億美元的現金流。蘋果表示,在供應鏈投資上明年將是今年的兩倍,達到71億美元,另外對於那些關鍵的供應商,將額外地留出24億美元,蘋果的供應商策略保證了蘋果的按時出貨以及低廉的生產成本,當然有時也打壓了其他的競爭者。

據HTC的一個前部門經理回憶,在2010年6月份,iPhone 4上市前,諸如像是HTC這樣的手機廠商都買不到所需的足夠的觸摸屏,因為生產商們都在忙著做蘋果的訂單;此外,為了加緊生產iPad 2
,蘋果購買了大量的高端鑽頭,經營鑽頭的一個銷售經理介紹說,以至於別的公司必須等6個星期甚至是六個月才能拿到鑽頭

因 為蘋果的生產規模化,蘋果的產品供應商應該是利潤豐厚的,但同樣也是痛苦的。當蘋果觸摸屏徵詢價格時,蘋果需要一份詳盡的描述,製造商是如何得出的這個報 價,是如何做到的,其中包括原材料和勞動力的預估,以及供應商自己的期待利潤。蘋果要求很多的關鍵供應商庫存兩個星期的產品配件,存放在蘋果位於亞洲的組 裝工廠不超過一公里以外的地方,甚至有時在使用零備件的90天後都不交付貨款,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蘋果管理人員談到。

並 不是所有的供應商都會妥協,與蘋果合作過的一名供應商談起蘋果討價還價的技巧。在幾個月的反覆溝通後,這家公司拒絕了蘋果10億美元的預付款,蘋果要求將 他們的大部分生產線都投入到他們的產品生產上。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高管談到,10億美元的預付款在這個行業裡前所未聞,但他的公司不希望太依賴於蘋果,而 且不想成為蘋果在這個行業壓價的幫兇。


在 過去的幾年裡,蘋果在這條緊密計劃的生產線上生產出了Mac,iPod, iPhone和iPad,事實上,在這些產品宣佈上市前的幾個星期,工廠還在加班加點地生產著成千上萬的設備產品。為了監督每個工廠的工作效率,確保提前 上市,蘋果公司配備了電子管理設備,在總部就能隨時跟蹤監督中國工廠的生產情況,這種監督也保證降低了生產漏洞的出現,一名曾與蘋果合作過的工作人員談 到,據他瞭解,蘋果公司至少有一次曾將產品放在西紅柿箱子裡,為了避免運輸過程中的損害。 據蘋果公司內部人士透露,當iPad2 首發的時候,產品放在普通的盒子裡,但蘋果的工作人員到場監督著從機場,到卸貨,貨車運輸,以至於分送到每個配送中心,以保證每個產品不受損害。最後,蘋 果的零售店也是高效運營的又一個保證,公司每分每秒對於每家店的銷售狀況進行檢測,每天都調整產品的銷售預期。

上個季度,蘋果的毛利潤達到了40%,而其他設備公司只有10%到20%。蘋果的現任CEO庫克向每個員工下發了「爭分奪秒」的員工手冊,這其中當然也包括蘋果的物流總監。庫克用了一句家喻戶曉的話來描述這種效率意識,就是「沒有人會買變味的牛奶」。

如果正如傳聞所說2013年蘋果推出電視機,蘋果就會進入電視機製造領域,在目前電視機製造商利潤率低、分毫必爭的情況下,之前發生在Mac、iPod、iPhone和iPad 供應鏈中蘋果的低價話語權,是否將在電視機領域中重演?

(本文來源:中國企業家 作者:徐琳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