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每日一黑馬】美生生物:一滴血窺視105種疾病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4876.html

【導讀】徐峰,前美國Perkin Elmer 生命科學部中國區負責人,於2011年創辦了美生生物。他為這家公司打出的口號是:一張芯片篩查105種疾病。其中包括28個腫瘤、12 個心腦血管、11個精神及智力疾病篩查,總共涉及413個基因指標。

在徐峰看來,這105種疾病篩查裡,包含著單基因病和多基因病,單基因病是可以明確檢測的,多基因病也能通過篩查發現患病的可能性,從而將現有的科學成果服務於生活。在他之前,中國已不乏類似公司。徐峰在商業計劃書裡,將自己與聯合基因做了區隔,後者也曾號稱提供智力及疾病等的篩查,但其產品及商業模式均遭到了質疑。徐稱,在技術上,聯合基因的方法學是SNP stream,是老一代產品,假陽性率高,批間穩定性差,成本高。美生生物的方法學是Golden Gate,這是第二代產品,穩定性好,成本也更低。

在商業模式上,聯合基因採用了連鎖加盟及地區代理的模式,這讓其一度捲入傳銷、騙局等糾紛裡。美生生物則在效仿美國23andMe的基礎上融入了本地化色彩,其一是藥房——網絡營銷模式,其二是美生——體檢中心模式。

相比聯合基因動輒上萬元的報價,美生生物包含50種疾病篩查的套餐市場價約為2400元,全部檢測的費用則是6000多元。徐峰的一位同行也剛殺進基因篩查行業。同美生一樣,其在芯片前端開發上也是與美國基因芯片生產商Illumina合作,並且表示價位會比美生更便宜,但這位同行並不打算採用進入體檢中心的模式。

目前,基因疾病篩查還不能進入醫院銷售,徐給出的理由之一是芯片產品在美國生產,美生沒有自己的生產基地,所以不可能獨立進行產品申報。這個背後,其實還有國家更嚴格的政策監管。而體檢中心獨立於藥監體系之外,又與市場需求相掛鉤。目前,美生已經與國內一些主流體檢機構達成初步的合作意向。

但是對於基因篩查服務本身,還存有很多爭議。消費者對健康的需求常常很明確,比如自己是否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而不是得高血壓、糖尿病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413個基因指標都正常,是否就保證沒有這些疾病?消費者對於基因檢測的認知還很少,廠家的市場教育也還不夠,這造成了兩者的脫節。

在技術手段上,徐峰認為生物芯片是一個階段性產品,未來的主流是高通量測序,但當下測序成本還很高,所以生物芯片還有一定的存在價值。然而,這個時間會是多久,現在還無法確定。

上海美生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創始人徐峰
成立時間2011
所在地區上海
員工人數——
主營業務疾病的基因篩查
2012年營業收入保密
融資狀況暫未引入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3862

執行長交出首張成績單 翻身計畫再下一城 宏碁陳俊聖上任105天自評:做得不錯

2014-04-28  TWM
 
 

 

在陳俊聖出任宏碁執行長的過去三個月裡,他馬不停蹄進行組織調整,並展開全球巡迴鞏固通路夥伴,完成宏碁翻身計畫的第一章。接下來,以四月十五日在台灣主持首場新品發表會為起點,他將正式領兵出擊,迎向更大的挑戰。

撰文‧何佩珊

二○一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宏碁董事會宣佈延攬陳俊聖擔任執行長,引發市場高度關注,各界都想看,陳俊聖究竟要如何帶領連三年虧損的宏碁谷底翻身?今年上任以來,除了一月的媒體見面會,及新春團拜短暫亮相,他沉潛了一○五天,在宏碁內部進行了一場整頓計畫。

首先,陳俊聖在汐止總部舉辦了一場認識CEO的活動,與員工面對面,一一回答他們對自己,和對宏碁未來的疑慮。早在陳俊聖到任前,他就已經對宏碁做過一番研究,到職還不滿一個月,就為宏碁開出第一張組織改革的藥方。

對此,有業界人士解讀為陳俊聖的肅清異己行動,加上財務長何一華,以及大中華區總經理林顯郎、宏碁技術長暨筆電事業群共同主管李傳威等幾位老臣,接連離職或退休,更引發外界討論。

老臣出走軍心不慌

新組織凝聚員工共識

不過宏碁內部對於這波變革倒是有不同的聲音。宏碁一名高階主管就認為:「新的組織比以前更加精準,誰要負責什麼都很清楚,而且才不過一、兩個月的時間,他(指陳俊聖)就已經凝聚了大家的共識。」經常要負責部門間協調工作的中階主管的感受更深刻:「相較於過去部門間各自為政,連要借調一個人都很困難,現在完全不一樣了,大家是真的在為同一個目標而努力。」雖然是以空降身份進入宏碁,陳俊聖的個人魅力和開放的美式作風讓他很快就融入團隊。「就像他在記者會現場的表現一樣,他是一個充滿活力的人,在會議中他經常也是這樣走來走去跟大家互動。」這也是為什麼宏碁設計總監彭學致會說:「未來宏碁產品的設計會更大膽、更活潑。」

市場給面子

宏碁股價上漲近一五%

「但如果你吹牛,他是會挑戰你的。」宏碁高階主管指出,陳俊聖把過去在台積電的紀律帶進宏碁,現在宏碁的運作比之前更敏銳,也更有效率。以開會為例,不只是高層會議的密度從月會變成週會,他還特意將會議時間挪到週一召開。「盡快確認有什麼情況,接下來還有四天可以做事。」陳俊聖說。

改變不只發生在台灣總部,過去三個多月裡,他也完成了第一輪的全球巡迴之旅。畢竟行銷出身的他,深知市場和通路的重要性,親自走這一趟,目的不只安定軍心,更重要是穩固樁腳。他也預告:「未來每一個區域,每一個季度至少要去一次以上。」對這項任務的重視,就連宏碁爆發內線交易的醜聞,都不能影響他的出訪計畫。

「我覺得我們做得不錯。」面對外界的檢視,陳俊聖頗有自信,因為攤開各家第一季營收成績,宏碁季減一一.四%,比起華碩季減一六%,「我們明顯較好。」這樣說來有些老王賣瓜、自賣自誇,畢竟基準不同,但對於近年壞消息頻傳的宏碁來說,打從陳俊聖確定接任執行長後,市場信心已經反映在股價上,上漲了近一五%,「宏碁算是有穩下來了。」

下一步:主動出擊

紐約新品發表,將秀成果宏碁董事長施振榮也不吝稱讚:「找了跳火坑的Jason(陳俊聖的英文名)之後,我們的業績已經止血了。」不過就如陳俊聖自己說的:「公司在經過一個turnaround(虧轉盈)的過程,我們面臨的內部、外部挑戰其實是相當不容易的。」用一百天的時間完成內部整頓對宏碁還是不夠,營運要想真正翻轉,他必須要站出來帶領宏碁主動出擊。

宏碁內部透露,原本陳俊聖的目標是要在六月對外一舉展示宏碁初步整頓的成果,然而,隨著初步整頓結束,他已經決定要將部分成果提前到四月底的紐約全球新品發表會上曝光。

陳俊聖很清楚,過去這麼長時間以來,在全球成功翻身的企業個案少之又少,宏碁的情況不論對他或對任何人都是大挑戰。特別就像國際數據資訊(IDC)分析師嚴蘭欣所說,相比於智慧型手機這類終端硬體只要滑一滑,高下立見,現在宏碁主打自建雲(Build Your Own Cloud,BYOC),要往軟體和服務轉型,需要有更長時間的觀察和發酵。

因此過去三個多月來,施振榮的回鍋和陳俊聖的加盟雖然讓宏碁股價止跌,卻還看不到回升。但陳俊聖也不願輕易畫下大餅,對於外界的關心,他只能賣個關子說:「拭目以待」。

宏碁今年以來組織調整

名稱 異動

筆電事業群 一月新成立

固定運算暨顯示事業群 一月新成立自建雲暨平板產品事業群 原雲端技術事業群,新增平板業務電子化服務事業群擴大管理伺服器業務商用市場全球運籌中心裁撤。伺服器、商用桌機和商用筆電分別歸入電子化產品、固定運算暨顯示產品、筆電產品事業群全球策略規畫暨運籌中心原電腦產品全球運籌中心,電腦行銷及產品規畫業務改歸入筆電產品事業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263

目標愈睇愈高非好兆頭 (副題: 105凱聯國際) 市場先生自語

http://mrmarketofhk.blogspot.hk/2014/07/105.html
美國股市牛氣沖天, 美國投資專家Laszio Birinyi於今年5月27日預測標普500指數於9月底的目標為1970點, 但執筆之時標普500指數已經升至1,985.44點, 上星期五, Birinyi再次提高標普500指數的目標, 預測於未來半年內將升至2100點的歷史新高水平, 表示未來半年美股仍有5.77%的升幅. Birinyi一再提高標普500指數的目標是事出有因的. 去年2月Birinyi預測標普500指數於去年年底的目標為1600點, 結果只需到了去年5月標普500指數已經升穿1600點. 今年2月Birinyi再預測標普500指數於第二季的目標為1900點, 結果今年5月23日標普500指數升穿1900點. 投資專家一再提升股市目標水平並非好的兆頭, 事實上, Birinyi指出今輪美股牛市並非普通, 平均, 一般或正常的牛市, 因此, 一些傳統方法和指標並不適用 (This is not an ordinary, average, typical or normal bull market and thus many approaches and metrics are not useful or applicable), 換句話說, 今次美股牛市連專家都解釋不到, 只有繼續看升. 另一方面, 越來越多跡象顯示美國可能提前於明年初開始加息. 美國聯儲局考慮加息主要看三個重要因素: 就業市場, 通漲水平和防範資產泡沫. 目前美股是否有泡沫見仁見智, 但非農業新增職位已連續五個月超過二十萬, 如果就業市場持續改善, 薪金和通漲上升還會遠嗎?

至於港股表現也漸漸追上, 恆生指數固然創下年內高位23,576.35點, 不少細價股更是升幅驚人, 預期今年投資回報會是豐收的一年, 但也越來越接近筆者收網實現盈利的日子. 繼續討論一些收息股, 今次的對象是105凱聯國際. 集團主要業務為物業投資及出租以賺取租金收入. 集團持有的旗艦物業是位於尖沙咀中心地帶的國際廣場iSquare, 面積達56,000平方米, 包括商場低座, 戲院和高座大樓三個部分, 出租率為100%, 2014年 3月31日止財政年度為集團提供租金收入約 6.031億元. 集團其他物業還包括位於觀塘的好運工業大廈的一些單位, 以及中環歐陸貿易中心五樓等, 額外為集團提供租金收入大約3百多萬元. 集團股東資產淨值為134.41億元, 相當於每股37.34元, 以上星期收市價22.8元計算, 市帳率為0.611倍, 以收租股的普遍情況, 資產折讓不算高. 集團持有現金及銀行存款總額4.545億元, 銀行貸款有2億元, 表示現金超過貸款2.545億元或每股0.71元, 只及股價的3.1%. 集團宣佈派發未期息每股0.6元, 將於9月5日除淨, 加上中期息每股0.55元, 全年派息每股1.15元, 相當於股息率5.04%. 要維持每股派息1.15元, 集團每年需要付出約4.14億元, 集團每年不包括投資物業估值變動的稅前利潤接近5億元, 顯示股息率可持續性高. 集團的優點是業務簡單, 財政狀況良好, 派息穩定. 隱憂包括本港零售數據持續下跌, 可能影響未來租金增長, 較理想是等股價下跌至20元或以下才買入, 相當於股息率不低於5.7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966

滬港通最後一測:105億元限額遭秒殺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4-11-16/876208.html

滬港通最後一測:額度遭秒殺

明天正式開閘,昨真實模擬交易過程,105億元限額半小時即告罄未來將完善方案

滬港通正式開閘前的最後一次全網模擬,昨日順利完成。據悉,上交所方面參與滬港通的首批89家券商,悉數參與了昨日的測試,以真實模擬明天內地股民購買港交所上市股票的過程。

滬港通是指上交所和港交所通過技術連接,兩地投資者可以通過當地券商購買對方的股票,其包含港股通和滬股通兩部分。其中港股通即內地投資者買賣符合規定的港股,總額度2500億元,每日限額105億元。

自5月底以來,滬港通進行了不下10次的各類測試。而昨日測試為全仿真全程測試,傳統營業廳、手機、互聯網下單全數參與,測試的內容涉及開戶、管理、日常交易、行情等,所有數據均以本月14日的收盤價作為參考。

雖然昨日進行的只是仿真測試,但市場反響極為熱烈,據多家媒體報道,測試僅半小時滬股通的額度就全部用完。

上交所表示,滬港通推出之後,將進一步觀察其實際細則、方案等,然後根據評估情況進一步完善。

在香港方面,香港特區政府財經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昨日表示,滬港通的開通對於香港市場有好處,將令香港股市的成交量增加。但滬港通開通初期,可能因內地股民投資習慣與香港不同,而令香港股市波動,但仍是可控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291

滬港通最後倒計時:模擬測試中105億額度遭“秒殺”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764

下周一(17日),萬眾期待的“滬港通”即將正式開車,在最後一次真實模擬交易中,105億元限額半小時即告罄。

本周六,滬港通進行了啟動前的最後一次交易系統測試,上交所方面參與滬港通的首批89家券商悉數參與了昨日的測試,測試的內容涉及開戶、管理、日常交易、行情等,所有數據均以本月14日的收盤價作為參考。

據多家媒體報道,模擬測試的市場反響極為熱烈,測試僅半小時滬股通的額度就全部用完。根據規定,內地投資者可以買賣港股的總額度為2500億元,每日限額105億元。

除了境內投資者投資熱情高漲,市場對於海外資金的湧入也充滿期待。

《中國經營報》引述華潤元大富時中國A50指數基金擬任基金經理楊偉稱:

“滬港通將帶來海外新的增量資金和新的投資機會。滬港通啟動後,海外投資者投資規模理論上最大可達到9000億元,相當於A股市值的3.5%左右。”

上述媒體還援引萬家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林則表示,“滬港通有望給A股帶來正面影響。第一,滬港通為海外投資者進入A股提供了便捷的通道;第二,海外投資者主要的興趣集中在估值較低且相對稀缺的股票,整體受益品種是優質大盤藍籌股,由於A股中此類股票權重高,所以有望帶動A股上行。”。

張林認為,長期來看,滬港通僅是中國國內資本市場開放的開端,後續的可以期待的是將A股納入國際指數、深港通、滬新(加坡)通等,均有望引入國際資金,對A股產生正面影響。

華爾街見聞此前也曾提到瑞銀駐香港策略師陸文傑的觀點,他們近期收到許多海外投資者的咨詢,預計下周一上海市場交易量會非常大。

交銀國際駐香港策略師洪灝認為,基建、軍工等未在香港上市的行業股票有望成為最大受益方之一。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599

隨時有新點子 才能翻轉產業(102-105)

2015-02-02  TWM
 
 

 

科技宅男跨界 帶領數位銀行風潮《BANK 3.0》作者布雷特.金恩:

曾經,布雷特.金恩的建議被滙豐、花旗、渣打銀行都打槍,陷入人生低谷;如今,他的書屢屢登上亞馬遜書店暢銷排名,讓各大銀行爭相邀請他前去演講。他被稱為﹁破壞者﹂,因為打破了傳統銀行的僵固模樣。

撰文?吳沛璇

二○一四年七月,剛發表新書︽打破銀行︾的布雷特.金恩︵Brett King︶來到谷歌所舉辦的﹁Think Finance﹂論壇演講。他身著一套俐落的黑色西裝,話題從Uber到日本虛擬歌手初音未來︵Hatsume Miku︶,透過這些虛實整合的服務案例告訴大家,「銀行分行裡還有那麼多行員,這是多麼不合時宜的事情啊!」

生動的演講,帶來了熱烈的掌聲,谷歌︵巴西︶專門研究金融產業的茱利安娜︵Juliana Menezes Vasconsellos︶這樣評價他:「我們已經很習慣聽到很厲害的想法或看到很有名的人,但是布雷特的觀點真的讓人非常驚喜。」

事實上,光是一四年一年,布雷特就已經飛行超越四萬英里,足跡踏遍近三十個國家與四十個城市,發表了近五十場的演說;一二年,他被具有一三○年歷史的美國金融專業媒體﹁American Banker﹂評選為「年度金融創新人物」;他在一○年、一二年推出的兩本暢銷書︽BANK 2.0︾、︽BANK 3.0︾,更被視為掀起全球數位銀行風潮的重要推手。

出身與金融無關 卻帶動銀行變革

在台灣,銀行業對他應該並不陌生,金管會一四年年中開始推動的金融三.○政策,觸發點就是來自於金管會主委曾銘宗讀到了︽BANK 3.0︾。這本書,已經在台灣銀行界廣為流傳,甚至被視為金融改革的聖經。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我的出身其實和金融無關。」接受專訪時,布雷特先介紹自己的背景,一開始,他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科技宅男。

出生於墨爾本,布雷特在大學時就讀名校莫納許大學,先取得資訊工程學位,而後繼續進修商務學系,主修管理資訊系統。畢業後曾經在科技公司THORN EMI和聯盛集團︵Lend Lease corporation︶工作,負責為銀行客戶建立帳單和薪資系統。當時,他就發現銀行更新技術的速度很慢,「他們非常傳統,不願意改變。」

後來他的公司被德勤︵Deloitte︶購併,由於既懂得程式語言,又能和商業人士溝通,布雷特成為商業團隊和IT團隊的橋樑,順勢當上德勤電子商務︵e-business︶總監。不久後,公司提供一個到亞太地區推動網路銀行的機會,「我想要改變這個產業,我要教育他們,不該再那麼傳統。」就是這個念頭,讓他在十五年前離開澳洲來到香港。當時的他,立志改變在產業轉型上行如老嫗的金融業。

「我當時其實是非常興奮的,那時候網路剛剛崛起,每天都有新的技術要學習。」「我還很清楚地記得,當時整個辦公室不到二十個人,每個人整天都緊盯著電腦,這樣緊湊的生活讓我停不下來。」

改善網頁選單 客訴迅速減少一五%

那時,他的團隊幫銀行建立網站,並用科技工具做顧客調查。換作今天的用語,則可稱為易用性調查︵usability test︶。「我記得那時候HSBC︵滙豐︶是我們其中一個客戶,我們只是做了一個小小的改變 ── 幫他們改善網頁的選單,結果在幾天之內,客服中心接到的抱怨電話就減少超過一五%!」

這樣一個體貼客戶的小小舉動,就能瞬間得到客戶的青睞,他想:「我們真的可以做些什麼,我們可以掀起滔天巨浪!」

然而,銀行並沒有在這一波網路浪潮中成功轉型。當消費者可以在網路上觀賞電影、聽一首時下最流行的歌曲、上亞馬遜網站購買書籍時,銀行業還是不能讓顧客在網路上輕鬆取得需要的金融服務。

當我們問起阻撓銀行改革的始作俑者,是不是那些傳統的銀行家時,布雷特用了一個頗為強烈的措辭:Abosolutely︵絕對是︶! 「銀行的管理者們,他們根本沒有意識到網路的重要性,當時他們總覺得,網路只是一個可以替代的管道,顧客要得到真正的服務,除了分行外,別無選擇。」布雷特語帶不平地說。

看不慣這些拒絕改變的銀行家,讓布雷特嘗試掀起巨浪,不斷利用當顧問的機會對業者提出建議,然而幾年下來,獲得採用的次數卻極為有限。

一直到○九年,布雷特已經在金融產業持續推動創新整整十年,卻未獲得任何肯定,如未遇伯樂的千里馬般,「我感到非常沮喪,真的,……我不停地嘗試說服他們,但沒有人聽我的,包括滙豐、渣打、花旗,沒有人相信網路能為銀行帶來轉變。」

就在這個備感挫折的時候,他忽然想:「乾脆我來出一本書好了,來增加我的名氣,讓銀行的高階主管更認識我……。」於是,為期一年的努力,銀行界的鉅作︽BANK 2.0︾,就在一○年誕生了。

出書當作者 意外讓各大銀行競相邀約

布雷特萬萬也想不到,這本書會如此成功。︽BANK 2.0︾一問世,就在美國、英國、德國、日本、法國等國的亞馬遜書店上,連續整整十八個月在金融類書籍銷售中稱冠。︽亞洲銀行家︾期刊主席甚至如此盛讚:「這本書涉獵的深度,超過任何一本我看過的書。」

此時,過去對他超前觀念難以接受的銀行家,開始紛紛放下身段,回過頭來競相邀請眼前這位當紅炸子雞,請求布雷特為他們好好地上一堂金融課。「所有你想得到的大型銀行:花旗、渣打、J.P.Morgan︵摩根大通︶、德意志、星展、法國巴黎銀行、加拿大多倫多道明銀行……,各大洲的銀行,都開始找我去他們那裡演講。」

原來,布雷特這本暢銷書中,不僅濃縮了十幾年來在銀行界的精準觀察,更加入另一個他的中心思想,也就是顧客體驗。透過融入許多他自己的親身經歷,讓眾位讀者能夠感同身受、激起共鳴。

舉例來說,他的書中曾提到他在銀行的親身經歷:「有一次,我收到銀行寄來的邀請函,邀請我將VISA金卡升級成白金卡。我那時候滿開心的,剛好也有個業務要向金卡諮詢,於是我就打電話到金卡部門一併辦理,但他們卻說,他們和白金卡部門業務不相關,甚至連白金卡部門的電話都不知道。」

從布雷特的書中,你可以發現他無數次地強調使用者經驗的重要性,這些過去大型銀行不屑一顧的觀念,如今卻被視為圭臬。

亞馬遜書店的讀者更曾如此評價:「這是一本所有在金融產業的人都應該要好好讀的書!」足以看出「透過科技提升客戶體驗」這個概念,已經打動了眾多讀者的心,因為它著實道出客戶對銀行不滿已久的心聲。

變身銀行執行長 用科技吸引年輕世代

︽BANK 2.0︾的成功,讓布雷特開始思索他的下一步。原先他只是想讓自己有更多的機會可以說服銀行高層,「但是現在,我有機會開始接觸全球,當時我就開始想,既然銀行都不願意嘗試,乾脆我自己來創一個專為年輕世代︵Gen Y︶使用的銀行好了。」

這家銀行就是美國第一家行動銀行,Moven。

一○年,Moven bank成立,取名概念是﹁move and bank﹂英文的連音,其背後的理念,在於提供年輕人可隨時攜帶的銀行帳戶,透過Moven App,只需輕點一下,就可以輕鬆轉帳給朋友,買一杯星巴克的焦糖瑪奇朵,它還可以幫你計算這個月在各個項目的花費,並用儀表板的方式提醒你的消費狀況。

成立四年多的Moven已獲得一二○○萬美元的融資,國外知名科技媒體TechCrunch稱讚這家行動銀行的功能,更勝其他所有新起的行動銀行,「一五年預估至少能有五百萬美元收入吧!」

當年,布雷特想要在銀行業推動新興科技時,銀行業者總是對他說:「你的想法很好……,但是,我們還是擔心法遵︵compliance,註:法規遵循︶的問題。」然而,在接受知名的︽連線︾︵Wired︶雜誌採訪時,當記者問到Moven是否碰到法規的困難時,布雷特透露:「其實我們沒有碰到太大的問題,事情就是這樣,我們只是很積極地去和他們︵執法者︶溝通。我想,以前的銀行用法規作為藉口來拒絕創新,他們只是害怕嘗試而已。」

Moven bank的成功,無疑為金融業投下一顆震撼彈,巴克萊銀行、富國銀行也紛紛投入行動銀行市場,而︽Banking Exchange︾雜誌更稱布雷特為「破壞者︵Mr. disruption︶」。他不僅打破了銀行百年來的常規、打破銀行家們的傳統信念,更打破了有史以來人類對銀行的想像。銀行業那生鏽已久的齒輪,在他的推波助瀾下,轉了起來。新的銀行模式,開始有了具體定義。

布雷特並不因為一、兩次的成功而驕傲或滿足。︽BANK 2.0︾還在亞馬遜書店暢銷的同時,他就已經發現:「我必須要讓自己一直有新的東西,才能持續和這個產業息息相關。」在出了︽BANK 2.0︾和成立Moven銀行後,布雷特陸續出了︽今日分行,明日消失︾︵Branch Today, Gone Tomorrow︶、︽BANK 3.0︾、︽打破銀行︾(Breaking Banks)等書,並擔任美國知名廣播﹁Voice America﹂的財經節目主持人,每個月流量達九百萬人次。

作家、主持人、執行長三職一身,他每天工作至少十五個小時,還要抽出時間到世界各國演講,就只為了抓住最新的金融趨勢。談到他為什麼如此亟於改變銀行?他笑稱:「因為我是熱愛科技的人,我真的希望科技能改變我們的生活。」

布雷特.金恩

出生:1968年

現職:暢銷作家、廣播主持人、Moven bank執行長

經歷:香港城市大學兼職教授、User Strategy 執行長、德勤電子商務總監

學歷:新南威爾斯大學MBA

成績:榮獲American Banker 2012創新人物

家庭:已婚,育有二子一女

持續推動金融創新——布雷特.金恩大事紀

1997年 德勤電子商務總監

1999年 新南威爾斯大學澳大利亞管理研究所兼職教授

2000年 Modern Media區域總經理

2002年 User Strategy 執行長(創投公司,設立於香港)

2003年 擔任香港城市大學兼職教授

2009年 作家、廣播主持人、BBC專欄作家、Huffington Post部落客

2010年 擔任Geezeo顧問、出書《BANK 2.0》、創立Moven Bank

2012年 出書《Branch Today, Gone Tomorrow》和《BANK 3.0》,榮獲American Banker 創新人物

2013年 獲得Bank Innovation 十大最酷銀行品牌

2014年 出書《Breaking Banks》,美、法、加、德、澳洲亞馬遜書店銷售top3布雷特的金融革命四部曲

2010年

Web2.0出來,亞馬遜和i-Tunes打敗傳統行業,銀行如何搶搭Web2.0的風潮?

2012年

傳統書局和唱片行都已經消失了,誰說分行不會?

2012年

手機錢包、雲端計算、社群網路,Y世代的去銀族理財習慣早已改變!

2014年

破壞者來了!他們打破銀行常規,改變金融遊戲規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892

格林基金成第105家公募 實控人王拴紅“格林系”版圖浮現

自2013年6月1日新《基金法》實施以來,基金公司數量成擴容趨勢,股東也日趨多元化。2016年10月8日,伴隨著證監會一則核準公告出爐,格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格林基金”)成立,成為業內第105家公募基金公司。

格林基金的實際控制人為格林集團總裁王拴紅。此番公募牌照的獲得,使得王拴紅的“格林系”陣容再次擴大,業務除涉及房地產、期貨、保險等方面外,也擴展到了基金募集、銷售及管理等領域。

格林基金獲批

格林基金的成立開創了房地產公司獨資拿下公募牌照的先例。

據證監會發布的《關於核準設立格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批複》內容,格林基金由河南省安融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下稱“安融地產”)全資控股發起成立,註冊資本1億元。而安融地產成立於1998年,註冊資本是1.5億元人民幣,主要從事房地產開發、銷售、租賃等業務。

上海一家公募基金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格林基金之所以獲批,是搭上了新《基金法》的順風車,受益於基金法的變更。2013年6月起施行的新《基金法》,放寬了大股東的準入標準,吸引了各路資本進場,推動了公募基金的擴容潮,這打破了通常意義上的公募基金股東多是銀行、保險、券商、信托等有金融背景的金融集團的情況。

格林基金作為國內首家由房地產公司發起並100%控股的基金公司,符合新《基金法》中規定基金公司“主要股東應當具有經營金融業務或者管理金融機構的良好業績、良好的財務狀況和社會信譽,資產規模達到國務院規定的標準,最近三年沒有違法記錄”的有關規定。

如果放到3年前,安融地產的資質及註冊資本是不能滿足公募牌照的要求的。在新《基金法》實施之前,所有基金公司的主要股東、控股股東和發起股東均為國資背景金融機構。當時的法規明確規定,“基金公司主要股東須具有從事證券經營、證券投資咨詢、信托資產管理或者其他金融資產管理的較好的經營業績和良好的社會信譽,最近三年沒有違法記錄,註冊資本不低於3億元人民幣”。顯然,新《基金法》在股東業務及註冊資本方面都放寬了標準,也令格林基金得以獲批。

與此同時,公募行業“首秀”正在輪番上演。如首家全部由自然人持股的基金公司(泓德基金)、首家由外資控股的基金公司(恒生前海基金)、首家由私募整體轉型而來的基金公司(鵬揚基金)等。

實控人打造“格林系”版圖

格林基金的成立,對於王拴紅而言,格林系大家庭中多了一位新成員。格林集團除了期貨背景,在金融領域也已經涉足保險、公募、私募等業務,“格林系”版圖已逐步浮現。。

據公開資料顯示,格林基金全資控股股東安融地產的實際控制人是王拴紅,其於1993年下海經商,創建格林期貨(經紀)有限公司並任董事長,1998年組建格林集團,是格林集團董事長、總裁兼集團創始人。

全國信用信息系統顯示,安融地產從屬於格林集團,格林集團的前身是格林期貨(經紀)有限公司。從期貨起家,格林集團後來又相繼成立了安融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1998年)、格林鼎誠資產管理公司(2001年)、格林保險公估有限公司(2003年)、格林財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2014年),如今集團再添公募基金管理公司。

在業內人士看來,格林集團通過旗下的房地產公司,獲得公募牌照並100%控股,在同質化嚴重的公募領域,期貨背景有可能使格林基金發展成為一家有特色的公募基金公司。不過,在高度透明而又競爭激烈的公募基金行業,新的基金公司要想立足乃至獲得發展還需要經受市場和時間的考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187

興業金融租賃凈資產達105億 累計投放超2000億

105億、2000億元、400億元,這三個數字將興業金融租賃的體量勾勒出來。

截至目前,興業金融租賃凈資產規模已經達到105億元,累計投放規模更是超過2000億元,在其特色業務綠色租賃板塊,資產規模達到400億元。

12月29日,在銀行業例行發布會上,銀監會非銀部主任毛宛苑、興業金融租賃有限公司總裁鄭常美等人共同就金融租賃行業的發展回答了記者提問。

發布會上,興業金融租賃總裁鄭常美透露,興業金融租賃第一期綠色金融租賃資產證券化產品已獲得銀監會的備案。

銀監會非銀部主任毛宛苑透露,今年前三季度,我國金融租賃行業實現盈利182.25億元,行業不良率為0.93%,撥備覆蓋率251.23%,資本充足率12.91%。

截至三季度末,金融租賃行業資產總額1.94萬億元。按照此前的發展速度,到2016年底,金融租賃行業資產規模突破2萬億元已無懸念。

五年新規劃

我國金融租賃行業起源於20世紀80年代,至今已有三十多年歷史。2007年經國務院批準,銀監會啟動商業銀行設立金融租賃公司試點工作,行業發展速度逐步加快。興業金融租賃成立於2010年,為興業銀行全資子公司,2015年末,資產規模就已突破千億元大關。

2016年3月,興業金融租賃完成新一輪20億元增資,目前註冊資本已達70億元,預計年末凈資產約達105億。2016年9月,興業金融租賃向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員發行規模為21.56億元的金信。2016年第一期租賃資產支持證券,此次發行各檔證券全場獲得4.18倍超額認購。

鄭常美還透露,資產證券化產品二期、金融債和二級資本債也已獲得銀監會的批準通過,發行準備工作基本就緒。

“在2015年順利實現首個五年規劃圓滿收官、資產規模破千億的基礎上,今年興業金融租賃制定了未來五年發展戰略,啟動‘一四四九’工程。”鄭常美稱,即一個定位、四大目標、四大策略、九大關鍵能力建設。

對於興業金融租賃的定位,鄭常美認為是打造一流全國性金融租賃集團,始終保持行業第一梯隊市場地位。與此同時,四大策略則是戰略規劃的核心,即行業聚焦做減法;專業提升做加法;財務籌劃差異化;資產流轉專業化。

藍天、綠水、凈土

與母行興業銀行一致,興業金融租賃已將綠色金融定位於自身的特色業務板塊。

目前,興業金融租賃綠色租賃業務累計投放超過700億元,資產余額超過400億元,始終保持在資產總額的三分之一強,已成為興業集團綠色金融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

鄭常美表示,興業金融租賃主要從綠色、裝備制造、航空等多個領域著手,為實體企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在綠色租賃領域,確定藍天、綠水、凈土三大綠色工程為重點工程。

具體來看,藍天工程領域。累計投放近300億元,形成租賃資產余額約150億元。從大氣汙染源入手,推出綠色出行和節能減排兩大核心產品,服務各大城市打造多層次的立體公交體系,並為能源、化工、冶金等傳統行業的節能減排和升級改造項目提供金融服務。

綠水工程領域。累計投放360億元,形成租賃資產余額約230億元。為大江大湖流域治理、雨汙分流、區域水環境治理及水利工程項目提供金融服務。

凈土工程領域。累計投放60億元,形成租賃資產余額35億元。圍繞循環經濟,探索良田改造、垃圾發電、生物質能等細分領域市場,助力解決土地占用、土壤汙染問題;在水源地保護方面,為國家重大跨流域、跨區域調水工程提供融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261

湖北去年處分廳官105人 挽回直接經濟損失3.87億元

第一財經記者6日從湖北省紀委獲悉,2016年,該省紀檢監察機關立案22381件,處分20561人,通過開展執紀審查為國家挽回直接經濟損失3.87億元。其中,立案審查廳局級幹部案件115件、已處分105人,立案審查縣處級幹部案件1021件、已處分847人。

13廳官被“斷崖式”處理

據湖北省紀委常委、省監察廳副廳長張家洪介紹,十八大以來,湖北省紀委立案總數是十七大期間的2倍多,其中廳局級幹部案件數更是十七大期間的3倍多。2016年查辦案件數量繼續保持15.4%的增幅。

2016年,湖北繼續加強對領導幹部,特別是“一把手”的監督,全省查辦各級“一把手”案件1025件,同比增長52.9%,省紀委對9名涉嫌違紀的現任縣(市、區)委書記立案審查。

與此同時,全省處置問題線索38412件,同比增長30.8%。其中,通過初步核實、談話函詢、適當處理等方式處置後予以澄清了結的問題線索12600件,從而保護了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的積極性。

湖北省紀委堅持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方針,全省組織處理4053人,同比增長347.8%,8名被立案審查的省管幹部因違紀情節較輕、認錯態度較好,被免於紀律處分,給予批評教育、誡勉談話等處理。給予黨紀政紀輕處分17350人,占處分總人數的84.4%;重處分3211人,占15.6%,13名廳局級幹部被“斷崖式”處理。

大數據技術精準肅“蠅貪”

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湖北省紀委還運用大數據技術,精準肅“蠅貪”。去年,湖北省紀委組織全省114個縣、市、區,運用大數據對2014年以來城鄉低保、農村危房改造等8項惠民政策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在大數據技術的“透視眼”下,再小的違紀金額也查得出來。廣水市馬坪鎮胡家巖村村委會副主任葉華高將本村5.96畝糧食直補面積劃到自己名下,4年多領糧食補貼資金共計1918.49元,受到黨內警告處分。

據張家洪介紹,湖北省查實一批違規領取補貼的領導幹部及其家屬、財政供養人員、村幹部及其家屬等“三類重點人群”,立案調查5204人,21930名黨員幹部主動上交違紀違規資金9807萬元。開展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突出問題專項治理,給予黨紀政紀處分1300人,組織處理537人,刑事處理25人。全省鄉鎮紀委立案10312件,查處農村案件9717件,分別增長27.5%和2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072

105個中央部門“曬”預算 透露今年改革重點

2017年作為全面深化改革關鍵之年,將有不少改革舉措推出。而作為改革主推的中央各個部門近日公布了2017年部門預算,部門資金變動也透露出今年改革重點。

財稅改革繼續發力

4月7日,財政部中央預決算公開平臺集中公布了105個中央部門預算。

第一財經記者查閱財政部和稅務總局兩個部門預算發現,今年財稅改革將進一步深化,包括預算管理制度、增值稅、個人所得稅稅、房地產稅等稅制改革和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等。

根據財政部2017年部門預算,在17億元的一般公共服務支出中,預算改革業務雖然支出僅有89.56萬元,但比去年執行數增長了336%。而這主要是2017年預算改革專題調研等工作任務增加,經費支出相應增加。這體現了今年財稅改革中預算改革繼續受到重視。

另外,一般公共服務支出中財政監察支出比去年增加了近1000萬元,這主要是2017年駐各地財政監察專員辦預算監管工作量增加,經費支出相應增加。

去年底,財政部發文將地方政府債務管理作為各地專員辦重要監督內容,此次經費大幅增加也透露出財政部加大對地方違法違規舉債擔保的監督力度。

此外,一般公共服務支出中信息化建設支出也比去年增加了近1000萬元,財政部解釋這主要是2017年財政信息化軟件系統開發、硬件配置等增加,經費支出相應增加。

這與今年財稅改革任務中建立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系統的工作任務息息相關。該系統將為個人所得稅改革和房地產稅改革鋪路。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2017年部門預算,稅務總局將加強稅務登記證及發票管理,加強稅收征管,堵塞稅收漏洞。

比如,稅務總局2017年在稅務登記證及發票管理上預算支出比去年增加近6億元。在利用部門以外的力量協助管理稅收征管的協稅護稅支出比去年增加5000萬元。

金融監管力度加大

金融改革也是今年全面深化改革重頭戲,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三個部門預算透露出今年金融部門監管支出增加,金融監管加強力度,以防範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

中國人民銀行2017年部門預算顯示,今年金融監管支出比2016年執行數增加了近1個億元,這主要是因為信息化建設項目增加、各類數據中心運行維護等支出增加所致。

中國銀監會2017年部門預算顯示,銀監會及各級派出機構今年一般公共預算撥款約為55.2億元,比2016年執行數增加了約2.9億元。這主要是金融支出中金融部門行政支出和金融部門監管支出財政撥款增加,也透露出監管力度加大。

根據中國證監會2017年部門預算,今年一般公共預算撥款比2016年增加了約2149萬元,主要原因是金融部門行政支出和監管支出撥款增加。

比如,證監會金融監管中的金融稽查與案件處理支出比2016年增加了378.3萬元,主要原因是稽查辦案工作量增加,經費支出相應增加,這與今年證監會加大稽查辦案力度相呼應。

證監會主席劉士余2月份在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表示2016年證監會監管執法能力有了新的提升,全年處罰數量和罰沒金額創歷史新高,市場禁入人數達到歷史峰值。2017年,打擊和整頓市場秩序的稽查辦案力度,只能加強,不能弱化,要敢於亮劍、善於亮劍。

資金重點支持改革

為了落實既有改革動作,今年部門預算資金傾向改革項目。

比如,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2017年部門預算顯示,為了落實2015年的《國務院關於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精神,2017年總局加大了藥品審評審批改革力度,相關的食藥監管理事務中的藥品事務支出比2016年執行數增加了約1.6億元。

最高人民法院今年首次公布了部門預算。其中根據中央司法改革要求,今年最高人民法院新增設4個巡回法庭,相應在法院案件審判項目中增加了約1.2億元,主要用於保障這4個巡回法庭2017年籌建、辦公辦案及正常運轉各項支出。

同樣,為了落實中央財政科學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工作部署,2017年科技部的部門預算中科學技術支出比2016年執行數增加了約142.5億元,這主要是今年科技部的部門預算包含了相關重點專項在研項目及新立項目預算。

為了加大環境治理,環保部今年部門預算也加大節能環保支出力度,比2016年增加了近7個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5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