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它用黃豆般小鏡頭 堆出千元股身價

2011-6-27  TCW




六月九日,是大立光接班人、執行長林恩平上任一年的股東會處女秀,在他主持股東會當天,大立光股價盤中衝破一千元,一千零五元的價位破了上市以來紀錄。

林恩平接班一年,大立光股價大漲八八%,股價推升的動力,就是一顆顆要價近新台幣五十元、如黃豆般大小的鏡頭堆砌出來的。

特別是今年第三季,iPhone5即將問世,大立光將會繼續扮演新一代iPhone的靈魂之窗。也就是這個原因,即使面對現階段台股整理格局,高盛、里昂、滙豐、野村證券等四大外資券商,依舊維持大立光千元以上的目標價!

林恩平上任以來,大立光讓這小小的一顆鏡頭,更加閃亮奪目;大立光獨步全台的八百萬畫素相機鏡頭,不論是質與量都再度提升,拉高大立光的競爭力門檻,更讓大立光在下一波智慧型手機相機鏡頭八百萬畫素的升級潮時,可望繼續坐穩全球霸主的地位。

絕技,獨步全台!八百萬畫素鏡頭,領先對手三年

剖開這個黃豆般大小的手機相機鏡頭,在一個直徑大約六毫米、高度不到三毫米的體積裡,五百萬畫素的鏡頭至少要塞進四片塑膠鏡片,八百萬畫素以上的鏡頭還得塞進五片塑膠鏡片。

「這個鏡頭裡的鏡片每多一片,大立光與台灣競爭對手之間的差距,至少就多了三年!」瑞銀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謝宗文指出。

從五百萬到八百萬畫素,雖然只多放入一個薄薄的鏡片,背後,卻是大立光二十四年來,累積實力,專注三件事。

第一招:挑剔學一個鏡片不合格,整組重新再配對

第一,吹毛求疵,打造完美塑膠鏡片。

這些用壓克力等材質的塑膠粒做成的鏡片,經過大立光的設計,就變成如人體眼球般精準的科技產品眼睛。

除了每一個鏡片本身的曲度、透光度都富含了高單位的知識;鏡頭畫素升級,裡面的鏡片數增加,越多的鏡片疊起來,如何對焦讓影像保持清晰,如何讓光線在穿過更多層的鏡片時不會減弱變暗,更蘊藏了重要的know-how。

「同樣的塑膠材料,同樣的塑料射出機,同業都買得到,但是良率就是追不上大立光。」台灣區光學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許玄岳一句話點出大立光的關鍵優勢。

大立光除了塑料射出機是從外面買來的,其他從塑膠鏡片一開始的模具設計、自動化生產組裝設備,到最後的檢測,每一個步驟,都加了二十四年的獨門經驗,築起 同業的進入障礙;所以競爭對手即使挖角大立光經理級的主管,做出外觀看起來一模一樣的模具,生產出來的鏡片,良率就是不一樣。

而一個由四、五片鏡片組成的鏡頭,只要其中一個鏡片不合格,就得再找其他鏡片一起重新配對,不只浪費原料,還得耗費時間。鏡片檢測這一關,就像採收時,農 夫看一眼就知道果實有沒有壞掉,經驗不足的農夫,如果檢測速度太慢,就是時間成本的消耗,如果求快或是技術水準不足導致檢測失準,最後一樣會被客戶打回 票。

第二招:養才學自己培訓技術團隊,別人挖不走

第二,經驗累積,人才是經驗最安全的保險箱。

除了對自己要求嚴格到龜毛的程度,長期培養的人才,更是對手無法快速複製大立光成功方程式的關鍵。

光學鏡頭和一般的電子零組件最大的不同,就是不能送上自動化傳輸帶組裝,因為塑膠鏡片不耐熱,也使得整個生產流程,需要大量知識來填補。因為「電子業是高科技,光學產業是高技術。」許玄岳說。

而掌握「高技術」,人才就是儲藏經驗的關鍵。

台灣雖然有許多光電科系的人才,但純光學領域的人才並不多,大立光延攬物理系、機械系所的畢業生,自己從頭培訓。

大立光位於台中,遠離以股票為誘因的新竹科學園區,人才避開了外在挖角的機會,再加上大立光上市之後的高價光環,重要人才很難變心。別人挖不走的核心技術團隊,成了大立光過去二十多年來技術不斷累積的重要原因。

記者走進大立光台中總部的員工餐廳裡,看到大立光董事長陳世卿穿著Polo衫融入在員工裡,他自己端著餐盤,在餐廳裡坐下來和員工一起吃中飯;而退下第一 線轉任集團董事長的林耀英,一個星期當中,有六天都會到公司報到,也時常寫信給全公司的員工,要大家從小地方就要做到開源節流,還時時刻刻叮嚀員工,市場 環境競爭激烈,不可以鬆懈。

第三招:先發學技術沒難度,就向更高畫素挑戰

陳世卿和林耀英兩位創辦人,與員工平起平坐的平民作風,無形中,也讓大立光凝聚成一個更緊密的團隊。

第三,自我超越,看準了就放膽去做!

十年前,光學業者的主力戰場還是相機鏡頭,而這種光學鏡頭長期以來是日本大廠佳能(Canon)和奧林巴斯(Olympus)主導的天下,當初這些巨人並 不看好手機相機鏡頭的發展,沒有投入資源,設下專利權的進入障礙。這成了大立光奠定今日地位的轉機,看準商機,大立光及早卡位進入手機相機鏡頭市場,甚至 將日本光學業者擋在手機鏡頭產業門外。

這個精神,成了大立光不斷突破的關鍵。多年來稱霸全球手機相機鏡頭的大立光,保持領先最重要的秘訣,就是品種改良。當三百萬畫素鏡頭,在業界已經沒有難度時,大立光就選擇挑戰難度更高,也是利潤更高的領域,往五百萬畫素和八百萬畫素鏡頭邁進。

大立光前年就領先全台,開始量產八百萬畫素鏡頭,台灣的競爭對手,則是現在才開始試產八百萬畫素鏡頭,而且當同業每做四個鏡頭,只有一個是好的,大立光高階相機鏡頭的良率已經提升至八成的水準。

今年包括夏普(Sharp)、LG和宏達電都有3D手機陸續上市。手機上的鏡頭,由最早一顆照相鏡頭,變成前後各一個,一個照相、一個視訊用,到現在為了 拍攝出3D的效果,後面拍照鏡頭又多加了一顆。不過幾年的時間,一支手機從一顆鏡頭變成三顆鏡頭,需求足足成長了兩倍,未來也許很快還會在手機上看到第四 顆用來投影的鏡頭。

而且除了手機要有靈魂之窗,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還有智慧電視(Smart TV)將來也少不了視覺影像的輸入裝置。野村證券預估,未來所有手機、筆電和平板電腦使用的相機鏡頭,將從去年的十五億個,到後年成長為二十六億個,年複 合平均成長率二一%;而大立光主攻的五百萬畫素以上的高階市場,年複合平均成長率更達六○%。

五百萬畫素以上的手機相機鏡頭,大立光已經取得四○%以上市占率,相當於每五支高階智慧型手機,至少有兩支是用他們家的鏡頭。蘋果(Apple)、宏達 電、諾基亞(Nokia)、RIM、索尼愛立信(Sony Ericsson),幾乎所有你能想到韓國品牌以外的手機大廠,都是大立光的長期客戶。

從林耀英到林恩平,這對父子檔共通的特點,就是對研發投資毫不手軟。過去五年資本支出已經較往年大幅成長,今年資本支出,包括投資台中新廠,外資券商預估將會超過二十億元,再創新高。

大立光就像經驗老到的農夫,能預測市場未來風向,把每個環節根基扎深,所以當智慧型手機相機鏡頭需求、平板電腦和智慧電視的鏡頭需求接續而來,還有至少兩年好光景時,其他競爭對手措手不及,而大立光已經開始收成,準備享受千元傳奇的豐碩果實。

【延伸閱讀】小兒科執業醫生,為家族企業轉當執行長

「他(林恩平)很活潑,很會交際應酬,聽說在台中開業生意很好,很適合做生意(接班家族事業)。」一位林恩平高雄醫學院學弟、也是現在高雄的執業醫師,脫口而出對林恩平的印象。

從小兒科醫師到接掌擁有千億市值的大立光執行長,個性外向的林恩平,身上依舊可以看到他的父親、也是大立光創辦人之一林耀英,謹慎勤奮的行事風格。林恩平 接執行長大位,不忘先跟前輩可成董事長洪水樹請益,因為洪水樹可以說是醫師轉換跑道,變成電子業老闆一個成功的典範。洪水樹告訴他,醫生學習的背景非常適 合科技業;林恩平也發現,醫學訓練背景讓他有清楚的邏輯,對管理公司幫助很大。

由於林耀英年過百半才創業,作風傳統的林家,當初培養小孩,其實根本沒想到接班問題。「那個年代,爺爺也希望,有一個孫子做醫生,大家就覺得我成績比較好,要我做醫生,我就胡裡胡塗去考,」林恩平很坦白的告訴記者。

台中一中畢業後,林恩平大學志願由家人填上醫科,進入高雄醫學院就讀,在高雄長庚完成住院醫師訓練後,回到台中開業。而林恩平的哥哥,也是林耀英的大兒子 林恩舟,雖然更早就進入家族事業,到現在也仍是掌管大立光業務的大將,但林恩舟生性閒雲野鶴,最大的休閒嗜好就是到山上的小木屋,照顧他親手栽種的有機蔬 菜。

隨著家族事業越來越龐大,林耀英安排天資聰穎的二兒子站上第一線。為了家族責任,林恩平也遵從父親的指示關掉了診所,到美國攻讀企管碩士後,回家族事業幫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15

最新調查出爐》千元股后漢微科出嫁下市,不會是第一樁? 好公司出走中

2016-06-27  TCW

這是一位證券公司董事長的獨家告白:台灣再沉淪下去,未來一定有更多好公司下市櫃!

現在台股每日成交金額六、七百億元,如果把ETF成交量扣除的話,台股實際成交量恐怕不到六百億元!

我聽到很多掛牌企業大老闆都心灰意冷,尋求下市櫃,改到海外另覓春天。現在市場就傳言,郭台銘已經下令,旗下子公司將來不在台灣上市。鴻海集團就有一家公司已拿到上市櫃核准函,自己不上市了(編按:天鈺科技),聽說還有兩、三家要往海外掛牌,這對台灣資本市場來說,是多大的警訊!

台灣股后選擇賣掉自己,當台灣資本市場萎縮,我們的收入與工作也將遭受衝擊……。

你能想像,有天台積電下市,消失在台灣資本市場嗎?

對店頭市場而言,這天正來臨。

六月十六日早上七點半,半導體檢測廠漢微科公告,全球第二大的半導體設備商艾司摩爾(ASML),將以總金額新台幣一千億元,收購其一○○%的股權。被收購的漢微科將會正式下櫃,離開資本市場。

台灣資本史上,從未出現如同漢微科般上千元的高價個股,一夕間消失。

這家公司,在台灣店頭市場的地位,就如同台積電在上市市場的意義。

漢微科是個案,還是好公司把自己賣掉,從台灣離場的趨勢開始?

本刊展開獨家調查,訪問十家三百元以上的高價股(台灣目前三百元以上的高價股有二十三家),包括全球隱形眼鏡代工龍頭晶華光學、全球第一的雷射磊晶廠聯亞光電、全球前三大伺服器導軌廠川湖,以及遊戲廠鈊象電子等,總市值逾五千億元企業,進行一份「口灣資本市場動向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兩成公司指出,一旦出現「好買家」,會考慮將自己賣掉。而過去一年,有三成公司針對購併進行討論。對於未來四年台灣資金市場前景,只有兩成持正面態度看好,三家甚至看壞,其餘持平看待。

高價股,意指市場對其未來具有高期待性,肯定其是深具價值的奸公司。我們進一步追問,它們為何會願意考慮把自己賣掉,廠商的回覆如下:

「如果對方可以把我未來二十年會賺到的錢都給我,為何不賣?」一位財務主管受訪時強調,公司並非家族企業,如果有好買主出現,為了股東權益,考慮出售很正常。

一家受訪公司的發言人也直言,同類型產業,大陸本益比動輒是台灣的四倍至五倍,已經成為眼中的「好買家」。他們每天都在和中國企業打交道,知道中國買主口袋有多深,嫁作中國婦,可以讓他們在中國擁有更多市占率。

市場警訊》台股正在失去魅力?

本益比不如人、好公司不上市、殭屍股不下市未來有潛力的新企業則傳出,也不想上市。

近期市場傳言,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已下令,旗下子公司將來不在台灣上市,如鴻海旗下生產連接器的子公司鴻騰,就放棄台灣掛牌,準備到香港上市,而旗下績優的小金雞,面板驅動IC廠天鈺在今年四月撤件,與另一家一年每股稅後盈餘可達八元的工業電腦瑞祺電,都或將轉往海外掛牌。對此,鴻海發言人表示,不便評論。

好公司不上市,殭屍公司不下市(編按:一週內平均每日成交量低於十張的個股,稱為殭屍股,五月中達一百三十三檔,占上市櫃總家數達八.一%),甚至這三年來,台股現金減資的公司,高達三十一家,近兩年就有十八家。除了稅務考量外,也代表大家寧願把錢還給股東,也不願意投資未來。

台灣資本市場正出現危機(見第四十八頁圖)。

當一個原本該做為籌資用的市場,失去好公司標的,而逐漸萎縮,最明顯的影響是,你可能會在其他地方付出更多稅。因為,當股市稅收變少,政府就必須從其他管道徵稅,我們每個人還是要埋單。

此外,你的工作與收入也會受牽連。股市是匯聚民間儲蓄與企業籌資的重要管道,當資金在資本市場自由且充分流動,形成投資活動,如企業可蓋廠、聘雇員工等,人民才有工作,有收入才有消費,企業因此獲利,我們才可能加薪、有更好的收入,一國經濟成長正向循環因此形成。

要理解這群好司的動機。我們必須先深度解讀,漢微科,這家你或許有點陌生的股后,決斷把自己賣掉的背後思路。

「沒想到表現這麼好的公司,也要把自己賣掉!」擅長引薦外國企業來台掛牌、與兩岸數千家台商打交道的富蘭德林董事長劉芳榮說。

漢微科,無疑是台灣之光。

曾被選為亞太區半導體最佳分析師的陳慧明說,如果沒有漢微科,台積電、英特爾與三星,在二十八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研發過程中,「將多出一段很長的黑暗摸索期。」

漢微科的設備,如同一對銳利的「鷹眼」,能幫助晶圓廠在製程的研發階段,提早檢測出錯誤,降低進入量產時出錯的風險,降低損失。其握有的電子束檢測技術(見小辭典),是先進製程必備的檢測技術,在這塊市場,其擁有八成以上占有率,連全球最大半導體設備商應用材料,在此技術上的腳步,都比漢微科慢了至少兩到三年。

這樣的競爭力,讓它曾一度擠下大立光當上股王,宣布購併當天,它的股價是一千三百三十元,一張股票等於一輛百萬名車。論影響力,漢微科十六日市值在店頭市場排名第一,其每日平均成交值約六億多元,跟上櫃個股的每日平均成交值三千萬元相比,是二十倍的差距,「吸金」功力非同小可。

但現在,這顆台灣市場上的鑽石,將鑲嵌在荷蘭的王冠上。

獨家發現》股后兩年多前就有購併念頭!

為何全賣?巨獸對手撈過界、不賣恐被邊緣化

在產業界眼裡,這是兩個A+片廠商的交易。艾司摩爾是全球最會賺錢的半導體設備商,(見第五十四頁),從英特爾到三星都搶著投資它。

但大家耳語不解的是:產業間的投資合作難免,雙方何必非要選擇百分之百購併,讓漢微科從台股消失?畢竟,漢微科在非法人市場上的籌碼很少,根本不在被購併的喜同機率」群,沒想到,最後竟然是經營階層,主動要把自己賣掉。

根據本刊獨家調查,漢微科在兩年多前,就動了購併念頭。

據了解,漢微科末上櫃前,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廠應用材料,曾希望以高價買下漢微科,就遭到漢微科大股東、漢民科技董事長黃民奇拒絕。理由是,台灣好不容易有一間領先的半導體設備廠,這是台灣的榮耀。

但,一位與黃民奇熟識的業界友人透露,兩年多前,漢微科卻驚見,自己的下一步,已被全球的戰局演變「卡關」,才與艾司摩爾開始技術合作,並自今年三月起積極洽談購併。

讓漢微科決心賣掉自己的變數一是:新的巨獸競爭者,正撈過界!原本跟自己同樣都是台積電供應商的應用材料,自二〇一五年起也正武跨入漢微科專精的電子束檢測市場,要以整體解決方案的方式提供給客戶。一個市值是自己約十倍大的大廠,瞬間變敵人,據了解,連漢微科大客戶台積電,都在去年年底開始試用應材的電子東產品。

甚至連這次的買家二父司摩爾正極力發展的新技術,也必須用到漢微科最擅長的檢測技術,「艾司摩爾要跨過來(電子東檢測),只是時間跟代價,但漢微科要跨過去,跨不進去(極紫外光微影)。」該業界友人分析。

變數二是,全球購併潮,讓自己正被邊緣化。

二〇一五年十月,全球第三大半導體設備廠科林(Iam Rcscarch),砸一百零六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千四百多億元)購併漢微科最大競爭對手科磊,一舉成為全球第二大設備商,也讓其有如芒刺在背。

就像台灣眾多的隱形冠軍企業般,漢微科在自己專精的利基市場,因為深耕技術,而「長」得很漂亮。漢微科一五年年營收,是主要對手科磊的約十四分之一。據一位半導體產業觀察人士指出,漢微科的電子束檢測,可望逐步取代科磊的光學檢測,潛在市場規模是現在的五倍以上。

但,這還不足以確保,其能繼續單獨前行。

在全球的購併整合戰爭中,若不參與,就會被邊緣化。

壓力已顯示在漢微科的財報上。今年其第一季淨利比起去年同期,還大減四二%。

今日漢微科的抉擇,確實也可能是未來其他台灣好企業的出路。

正方思維》賣得好!價格好為何不賣?

宏達電當初讓大家很驕傲,但一倒誰還驕傲得起來?

如果我們把漢微科是否該「買掉自己」,以正反兩面討論。對漢微科而言,一個資本額七億元小公司,一年淨利二十多億元,卻能賣到一千億元價格,這價錢太好了,為什麼不賣?」

其次,這對雙方都是雙贏,艾司摩爾購併漢微科後,其生產技術可幫漢微科降低機台生產成本,且改善電子束檢測最為人詬病、檢測速度過慢的問題,使漢微科面對應用材料與其他廠商的競爭,能更保有優勢,更有籌碼去打國際戰爭。而漢微科則能幫助艾司摩爾完備檢測技術缺口。

此外,漢微科以千億元嫁掉後,大股東們個個都成為億元級富豪,「這對黃民奇(漢微科大股東)是好消息啦!」半導體設備廠主管表示,他賣掉漢微科的錢,可以再投資其他新事業。

但確實,身為第一個把自己賣掉的股后,而且又是台灣之光,其背負的壓力不小。當初買在股價兩千元高價以上的小股東,等於直接被判定要認賠離場,現有的創業階層全變成聽命行事的經理人,大老闆則變成荷蘭人。

產業問引起的討論漣漪,至今不斷。贊同漢微科決策的,如一位專精購併超過三十年經驗的律師主張,台灣不要為守住台灣之光,而不願意好企業被買走。

他說,若要論所謂台灣驕傲,「宏達電、威盛當初都讓大家很驕傲,但倒下去,誰還驕傲得起來?」倒不如趁自己是冠軍時,去跟其他人合作。不管換資金、換科技、換策略聯盟,還有辦法找下個新產品,期待每個二代拳王」變成二世拳王」,並不切實際。

反方思維鑼》這會是繞道西進小路?

當投資標的消失、公司失去主控權,經濟悲劇才開演對漢微科出走持保守態度的,則這樣論述思考:

一位曾任職外商的半導體業財務長憂心提醒,長久下去,若第二個、第三個「漢微科們」陸續從台灣資本市場上消失,變成外商子公司,台灣的產業環境將失去自主性。

一位半導體業的廠長級人士指出,漢微科最大的客戶其實不是台積電,是英特爾,台灣像這種在半導體設備領域,能定

出台灣,做到國際級客戶的好公司很少,它被外商買走,是台灣一大隱憂,因為設備商掌控半導體製造的命脈,「如果有一天它不把設備賣你,你就只能等死了。」更多的回饋是,這將讓已經很糟的台灣資本市場,雪上加霜。

一位IC設計公司董事長語重心長說,「這(漠微科下櫃)當然不是好的事情,資本市場應該要多一些好的公司,結果你竟然下市了,」他指出,像封測大廠日月光和矽品合併,變成控股公司,「然後如果拿一部分去美國掛牌,不在台灣掛牌,那有什麼好?」

現今台股的成交金額、本益比都持續滑落,到二〇一五年年底,成交金額約才六干億美元,而二〇一五年本益比只有十三.四六倍,跟國外相比,輸給日本、韓國和泰國股市。

這確實已經成為負向循環。當台灣股市失去競爭力,代表企業無法籌到更多資金,以去打國際購併戰爭,不想認輸的好企業自然會想下市離開。當越多人離開,又無新人加入時,台股自然將更缺乏讓資金投入的吸引力。

甚至,大家還把這案件聯想到,這是否是漢微科甩開法令包袱,繞道西進的新出路?若陸資直接投資艾司摩爾,就可直接變成股后的老闆?就在漢微科公告出售的前一天,財經報紙頭版才刊登,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對小英政府的喊話,其要後者開放中資參股IC設計業,否則將讓其錯失龐大商機。

揣測耳語的背後都反映著,企業對台灣環境的不安全慼。

股后面對資金市場萎縮,法令限制重重,國際購併潮等考驗,做出了選擇:走出去,不讓所處的環境限制、框住自己。

逆向思考》當好公司被買光怎麼辦?

身處困局,需越多敢冒險的伯樂,才能養出下一個漢微科

我們可以有的心理準備是:這並非特例,若資本環境不改善,未來四年可能將不斷有好企業出走。

能做的積極思考是:現在的台灣,是否仍有豐厚的生命力,長出「下一個漢微科」來?

國發會副主委龔明鑫直言,「當務之急是要培養自己當伯樂,扶持更多新創公司上市,」其實,如同漢微科般的千里馬不多,現階段台灣卻更缺乏:願意冒險的伯樂們。

一位專敦創業的教授直言,他曾當面對著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建議,「一直吸納好人才到公司內部不是完全對的,應該有人才幫你在外部創業,當公司長大成幾億規模時你透過收購,才有辦法帶整間公司轉型,」他說。

這次報導,我們在第六十頁,介縉了漢微科大股東黃民奇的故事。這一役,他讓七億元的小公司賣出千億元高價,進帳逾三百億收入。然而,大家在欣羨之餘多不知道,當年,他是陪著漢微科慘賠十二年,不離不棄才得到此結果。

給新公司足夠的資金、時間與自由,拿掉不必要的藩籬限制。

一旦落實,不須規範,肥沃土壤自會養出美麗花朵,甚至,帶來接二連三的驚喜。現在台灣面對這波出走潮,應該有的眼界也應是如此。

唯有如此,我們才可能養出下一個漢微科,後續,也才能夠以更沉澱開放的眼光,面對即將到來的大整併潮。

間接嫁人?」目前法令行不通

漢微科所做的半導體設備,雖屬於陸資投資正面表列項目,但「陸資不得具控制力」,且實際審查仍阻礙重重。這次的購併案,會是間接西進的另一個可能嗎?

「這沒有用。」一位半導體廠財務長坦率的表示。該公司先前也研究過,有沒有可能先讓公司被外商收購,再由陸資入股外商,間接嫁給陸資,但發現此路不通。

目前政府法令規定,若屬於法令限制的產業項目,例如封測與晶圓代工等等,外資被陸資入股超過三成,則該外資在台灣的所有投資案,都得重新經過投審會審批,「因為(漢微科)公司還是登記在台灣……,政府在這部分細節管得很嚴。」

去年利基型記憶體廠常憶科技被聯發科收購,便是因外商母公司矽成遭陸資收購,其必須找新買主接手,否則陸資入主矽成的購併案會卡在台灣投審無法通過,因此最後由聯發科接手。

經濟部投審會執行秘書張銘斌表示,依昭二大陸地區人民來台投資許可辦法」,未來漢微科若是從荷商變陸資,投審會還是會重新審查。

(文。吳申傑》

撰文者吳中傑、馬自明、顏瓊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965

1元股*ST海潤:董事長夫婦擬不低於1億元增持公司股票

*ST海潤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長孟廣寶及其配偶鮑樂計劃在今後6個月內,出資不低於1億元增持公司股份,截止目前,兩人中僅鮑樂持有公司0.11%股份。

今日開盤,*ST海潤再次跌停,股價跌至1.90元,成為A股市場近三年來第三只1元股。

據悉,因公司2016年度財務報告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自5月3日起,海潤光伏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簡稱變更為“*ST海潤”。

2016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5.19億元,虧損11.79億元,同樣,2017年一季度業績不理想,一季度營收7.58億元,虧損2.84億元。

業績問題屢次成為*ST海潤自2011年完成借殼上市以來的痛點。上市六年來,*ST海潤僅有三個會計年度年實現盈利。2013年至2014年,*ST海潤連續兩年遭遇凈利潤虧損而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但2015年,*ST海潤成功扭虧,實現9000多萬元的凈利潤從而保殼成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8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