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殼牌700億美元收購英國天然氣集團 能源巨頭並購大戰一觸即發?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4/4603249.html

殼牌700億美元收購英國天然氣集團 能源巨頭並購大戰一觸即發?

一財網 江旋 2015-04-09 22:30:00

在油價下行時期,並購往往被認為是隨之而來會發生的事情。去年年底,油服行業中也發生了數額巨大的並購交易案。此後,這些情緒蔓延至油氣公司身上,殼牌有意收購英國石油公司(BP)的傳聞也一度受到關註,但最終並未得到官方的證實。

荷蘭皇家殼牌(下稱“殼牌”)4月8日宣布收購英國天然氣集團(下稱“BG”),交易總額達470億英鎊(約合700億美元)。

令人矚目的不僅僅是這筆額度較大的收購款項,更為重要的是,並購是否會蔓延到整個行業?是否還會有更加大型的並購正在醞釀?

在油價下行時期,並購往往被認為是隨之而來會發生的事情。去年年底,油服行業中也發生了數額巨大的並購交易案。此後,這些情緒蔓延至油氣公司身上,殼牌有意收購英國石油公司(BP)的傳聞也一度受到關註,但最終並未得到官方的證實。

BG發生了什麽?

此次被殼牌收購的BG集團,其業務板塊主要包括深海油氣勘探生產以及液化天然氣的運輸銷售。

“這是一家在業務上非常專註的公司。”安迅思能源研究與策略中心總監李莉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BG屬於在某個領域深耕內的公司,並不追求所謂的多元化。

2009年的世界500強排名中,BG位列390位,盡管規模上遠不及殼牌、BP等能源巨頭,但它在全球25個國家都有業務,在巴西、東非、澳洲、哈薩克斯坦以及埃及擁有價值數十億美元的項目。在中國,BG和中海油在南海有多個深水區塊勘探項目。

在上一輪的金融危機中,BG也曾經扮演了收購者的角色。最著名的一次是向澳洲能源供應商奧雷金能源公司發起惡意收購要約,但隨後遭到拒絕。此後,BG又在北美購買了一家當地公司的頁巖天然氣股份,進入美國的非常規天然氣領域。

五年之後,BG的角色變成了被收購者。

近年來,BG為了集中精力深耕深水勘探和LNG業務,也在逐漸剝離其他非核心業務。2013年,以1.76億美元的價格出售了位於智利的LNG終端的股權;去年年底,又以50億美元向APA集團出售了位於澳大利亞的一個液化天然氣管道項目。

但是,2014年財報顯示,該公司的業績並不理想,營業利潤下滑14%,油氣產量下滑4%,股價也出現了大幅下跌,事實上,從2012年起,有關BG的壞消息就屢屢傳出,特別是產量的停滯不前,一度讓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將對BG的評級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面”。

公開報道稱,由於其澳大利亞的資產因大宗商品價格下跌而被迫進行資產減記,去年第四季度,BG的虧損額達到了50億美元。不只是BG,去年下半年以來的油價下跌,讓不少能源公司的資產發生大幅減值。

殼牌去年四季度經常性凈利潤為32.6億美元,也大幅低於第三季度的凈利潤。殼牌同時宣布將削減150億美元開支以應對油價下跌造成的收入驟降。

但是,在行業人士看來,上遊資產和LNG供應鏈,是BG非常誘人的籌碼。

李莉對記者分析,殼牌一直都在尋找資產並購的時機。此次殼牌對BG的並購可能並不是由於BG遇到了某種瓶頸,而是雙方找到了互補的點,價格又能談攏。殼牌的投資邏輯則是要優化資產。

並購會大面積發生嗎?

去年年末,全球第二和第三大油服企業哈里伯頓(HAL)和貝克休斯(BHI)宣布合並,哈里伯頓斥資總計346億美元新股和現金收購貝克休斯所有股權。油價暴跌後,油服企業最先陷入了困境。

李莉認為,在哈里伯頓和貝克休斯合並、殼牌收購BG之後,很難再有更加大型的並購發生。

不過,邁哲華投資管理咨詢公司總監曹寅認為,大的並購很可能會繼續出現。他對記者表示,無論是發生在上遊企業之間,或是上遊企業和中下遊企業之間,都會有可能。目前的油價形勢下,很多手里有一定現金流的公司都會有並購的沖動。

1998年油價暴跌時,美國埃克森石油公司以772億美元的高價買下美孚石油公司。據悉,這家美國最大的石油公司此前也有意向並購BG。但是,2008年金融危機時,油價也出現了下跌,卻又很快回升,當時在亞洲地區出現了一些交易,但並沒有金額太大並購案發生。

這一輪油價下跌開始時,市場便開始關註新的並購機會。去年,路透社曾援引一家投資銀行的觀點指出,最具有吸引力的收購目標是自身生產能力強且處於生產初期的公司,它們的盈虧平衡價格相對較低,介於每桶20美元至50美元之間,位於低風險地區並得到當地政府支持。這類公司包括英國天然氣公司、專註非洲的勘探公司塔洛石油、奧菲爾能源以及科斯摩斯能源。

BG2014年的財報顯示,該集團去年的總儲量為17016百萬桶油當量,以殼牌出價700億美元計算,約合4.1美元/桶油當量。對於BG來說,這不並不是一個高的價格。不過,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殼牌或許也是一個不錯的夥伴。

而對於殼牌來說,收購BG也是一個有益的業務補充。李莉指出,在LNG業務上,BG和其他的貿易商的思路不一樣,他們不只是做貿易,而是會戰略性的布局供應和需求端,在全球範圍內搭建LNG的供應鏈。

在殼牌官網一份就此發布的文件中,反複提到了收購後將加強深海和LNG戰略,並增加收益和現金流,每項業務每年可創造150億至200億美元營運現金流。

BG此前在一份液化天然氣市場前景報告中稱,2025年前全球LNG需求年均增速將為5%,主要是受到亞洲需求強勁增長的驅動;並預計到2025年全球LNG貿易量將超過4億噸/年。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397

7%告急,政策臺風一觸即發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039


7%告急,政策臺風一觸即發
作者:管清友
   

  穩增長可能在中央的宏觀政策中上升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近期的國務院常務會和政治局會議可能會采取措施加大穩增長的力度。在政策思路上,預計和之前類似,但力度將繼續加大。

穩增長力度或將持續加大7%告急,政策臺風一觸即發

  近期是政策變動的關鍵窗口。國務院一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和政治局會議即將召開,一季度經濟數據也即將揭開面紗,從近期李克強總理和多部委負責人赴地方密集調研的信號來看,預計一季度經濟增速大概率低於預期,很可能大幅跌至6.8%左右。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主要是因為傳統增長引擎繼續失速,而新增長點又青黃不接。

  首先,房地產繼續受到短期信貸因素、中期庫存因素和長期人口因素的三重壓力。短期來看,盡管降息之後房貸利率明顯下行,但在利率市場化、股市瘋狂和負債來源愈發不穩定的背景下,銀行配置信貸的意願依然不高,信貸的“量”依然偏緊。中期來看,高庫存的狀況並沒有明顯緩解。

  截至2015年2月,商品房待售面積6.4億平方米。按2014年商品房銷售面積12.1億平方米計算,在不考慮新竣工面積的情況下,全國商品房存銷比為6個月,而2012年7月降息帶動投資反轉時這個數字僅為3.5個月。除了高企的待售庫存,目前巨大的在建面積存量也是阻礙房地產開工的巨大障礙。

  截至2015年2月,在建房屋施工面積48.3億平米,待售住房與在建住房需54個月才能賣掉。過去幾年的投資實際上已經透支了相當一部分未來的居住需求。在天量庫存未消化前,地產投資回暖概率不大。

  長期來看,人口結構的變化也制約了房地產反彈的空間。15—64歲的勞動年齡人口是購房主體,老齡人口比重越高,購房意願則相對不足,存量房、待售房越多。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中國人預期壽命為71.4歲,而2010年該數據為74.8,預期壽命的提高增加了人口金字塔的頂部權重。

  而伴隨著生育率的降低,人口金字塔底部相對收縮。頂部老齡化與底部老齡化疊加,加速了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2011年,中國人口結構已迎來拐點,總勞動力人口占比從峰值74.5%開始下降。根據美、日等國的經驗,人口結構的拐點也往往意味著房地產市場的拐點。

  其次,制造業繼續受到去產能和去杠桿的壓力,投資空間受限。

  一方面,制造業面臨著嚴重的產能過剩。2002年至2013年,中國進入的是一個明顯的產能擴張周期。產能擴張對應的是房地產和地方基建。當房地產下行和地方舉債被約束時,產能開啟了去化周期。但目前來看,產能去化遠遠沒有到位。一個標誌是PPI負增長至今已持續37個月,且跌幅不斷擴大,轉正遙遙無期。在房地產投資見底、盈利預期未改善前,產能過剩行業不會貿然投資增加產能。

  另一方面,高杠桿率制約了制造業企業的投資空間。都說中國的債務根源於政府部門,其實中國最大的潛在債務危機源於企業部門。經歷了2003年、2009年、2012年和2013年下半年等數輪杠桿擴張之後,非金融企業已債臺高築。2013年底非金融企業債務占比GDP已上升至123%,已遠高於負債率90%的國際警戒線。在經濟下行期,銀行也會出於穩健經營考慮,對沒有政府信用背書的企業惜貸。

  第三,基建繼續受到反腐、債務監管和公共收入下滑的拖累。地方政府主導的基建與造城運動,曾是拉動地區增長的重要動力。但基建的引擎作用也在減弱:

  (1)反腐運動徹底終結了過去的市長經濟,地方官員相比於“大拆大建”去建功立業,倒不如選擇“明哲保身”,一些項目甚至是亟需的也被擱置。

  (2)43號文對地方債務開啟了嚴監管模式,地方政府借錢無法再任性。在舊預算法制度下,城投公司實際上是地方基建投資的融資主體,而43號文剝離了城投的融資功能並將地方政府債務規範化。

  Wind口徑統計的2015年城投債到期規模約6400億,而2015年地方債額度僅6000億,即使是不考慮新預算法對舉債所借資金用途的限制,新發地方債尚不能完全覆蓋到期城投債。而政府大力推廣的PPP模式,目前來看,效果仍有待觀察,短期可能無法完全替代城投債。城鎮化基金打著基金名義卻行城投之實,也飽受質疑。

  (3)公共收入下滑給本已捉襟見肘的地方財政雪上加霜。隨著經濟增速放緩和房地產下行,公共收入也相應下滑。2015年2月,全國公共財政收入同比僅增長0.26%,而全國公共財政支出同比卻高達55.18%!房地產下行也減少了土地出讓收入,2015年前2月國有土地出讓收入同比下降了36.2%。

  最後,外需繼續受到人民幣(6.2088, -0.0027, -0.04%)升值和外部經濟再平衡的束縛,難以獨當大任。一方面,匯率升值使出口受到擠壓。全球通縮魅影顯現,各國央行[微博]也開始了奔跑模式。雖然2月份人民對美元持續貶值,但在全球範圍內,人民幣依然是僅次於美元的第二強貨幣。而從歷史上看,人民幣匯率和出口有很強的負相關關系。

  另一方面,外部經濟正經歷貿易再平衡。全球經濟仍未完成去杠桿周期,發達國家經濟複蘇的同時貿易順差在大幅收窄,導致其儲蓄-投資負缺口,而這意味著中國的儲蓄-投資正缺口(對應經常賬戶順差)收窄。

  綜合來看,一季度經濟環比增速可能至多與去年持平(1.6%),對應的GDP增速在7%左右。這已經接近年初設定的7%左右的目標下限,穩增長可能在中央的宏觀政策中上升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近期的國務院常務會和政治局會議可能會采取措施加大穩增長的力度。在政策思路上,預計和之前類似,但力度將繼續加大。

  一是貨幣政策有望進一步放松。在下調逆回購利率等“價格”型寬松的基礎上,央行可能進一步推出降準、MLF等“數量”型寬松手段,以配合公共部門需求的再擴張。預計4月可能是一個關鍵的時間窗口。從歷史來看,4月是一個政策變動的敏感時點。一方面,一季度經濟數據即將出爐,中央會根據開局走勢與全年目標的差距做出調整。另一方面,4月25日中央政治局將召開會議審議一季度的經濟形勢,並作出相應的部署。

  二是地產政策有望進一步放松。不穩地產不足以穩經濟,尤其是在當前地產市場多重承壓的情況下,中央應該會繼續通過政策調整托底地產市場。此前的措施主要包括放松限購、調整二套房貸認定、降低房貸利率、放松公積金貸款規則、降低二套房首付、、鼓勵組合貸、降低營業稅標準等,預計下一步的措施可能包括調整個人所得稅征收標準、繼續調整公積金貸款額度、加快籌建國家住房銀行。

  三是公共支出的收縮有望得到緩解。除了通過加大轉移支付、增加發債額度、債務置換、盤活財政存量資金等措施緩解收入下滑帶來的收縮效應之外,目前各地方政府正在加緊拓展新的融資渠道,彌補43號文帶來的融資缺口。一方面,加快推出PPP項目,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通過城鎮化基金模式繞開43號文的監管,接力地方融資平臺解決融資問題。

  四是加快推進“一帶一路”、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等區域協同戰略,推動新一輪基建投資熱潮。一帶一路的大項目清單將陸續公布落實,福建很可能成為一帶一路“兩圈兩線”寫意畫的核心,而新疆、廣西則有可能成為關鍵區,其他包括陜西、江蘇、甘肅、內蒙、雲南等十多個省區市或為輻射區,各地方政府將加速對接與項目落實。此外,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和長江經濟帶規劃也有望在二季度公布,以交通、環保和“互聯網+”為核心的第四次投資浪潮將加速來襲。

  (本文作者介紹:民生證券研究院院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029

港股盛宴新一波,一觸即發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660

港股盛宴新一波,一觸即發
作者:陳果


2015年3月末,官方消息“證監會放開公募基金投資港股”,以及保監會放行險資投向港創業板。4月1日,廣發證券率先發布了《港股盛宴,不可錯過》報告,之後,港股在4月上旬出現了一波爆發性的行情。而在4月中旬之後,恒生指數總體呈平穩態勢。

5月18日,國務院批複同意了《關於201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意見指出擇機推出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境外投資試點,進一步完善“滬港通”試點,適時啟動“深港通”試點。

該意見公布後,廣發證券再次率先於2015年5月20日在深圳舉辦了“2015年廣發證券海外中概股春季投資者交流大會”,致力於加強內地投資者與港股上市公司之間的交流與聯系,發掘“滬港通”以及未來“深港通”的投資機會。

會議獲得了內地投資者與香港上市公司的熱烈反應,取得了圓滿成功。 參會香港上市公司逾50家,其中包括百奧家庭互動、A8新媒體、聯眾、雲遊控股等9家互聯網企業,金蝶國際、中國軟件科技等多家科網企業,彩生活、寶信汽車等優質商業公司,上海電氣、中國電力新能源、天能動力等5家新能源企業,智美集團、匯源果汁、老恒和等11家消費品行業企業,聯康生物、中國先鋒制藥等4家醫藥企業,以及其他眾多熱門的香港上市公司。

會議分為大規模一對多與小範圍交流等多種形式,在4個主會場以及16個小會場同時進行,有近400位投資者參會。眾多內地機構投資者參與熱情極高,包括公募、私募、券商、資管等300多家機構報名參會,小範圍交流更是達到了600多人次。投資者同上市公司就公司業績、運營狀況、未來規劃等多方面進行深層次的交流。

深港通漸行漸近,新一輪港股行情一觸即發

通過會議上和投資者以及上市公司的交流,結合目前政策形勢判斷,我們認為第二波港股行情一觸即發,而且我們認為其深度、廣度與持久度將超越第一波。

港股價值窪地效應依然顯著

自2014年11月以來,港股漲幅與A股漲幅持續擴大,在上證綜指大漲82.97%與A股創業板指暴漲122.65%的對比下,恒生指數15.34%的漲幅顯得微乎其微。即使是在4月1日的一波暴漲之後,目前A股與港股漲幅差距仍然非常明顯,並且隨著上證綜指與創業板的漲勢,這一差距仍在不斷擴大。目前上證綜指與恒生指數的漲幅差已經達到了67.63%,創業板指數與恒生指數的漲幅差也擴大到了107.31%(以2014年11月為基期)。恒生AH溢價指數也維持在120-135區間範圍內,震蕩中樞在125附近,沒有明顯的下降。

從估值角度出發,A股與港股的差距也在不斷擴大,而且隨著創業板的上漲,小型股PE差擴大的速度最快。對比4月初,A股相對港股PE差擴大的趨勢仍然在延續。從目前的時點來看,A股的整體估值要明顯高於港股,其中小型股的整體估值差達到了是港股的4倍多。

隨著A股與港股漲幅差不斷擴大、港股市場估值窪地現象越來越顯著的情況下,港股市場上行的空間巨大,投資機會更加突出。



更強的催化劑:深港通漸行漸近

深港通的超預期有望成為港股行情的觸發器,新一輪港股行情一觸即發。

5月18日,國務院印發《關於201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提出“進一步完善‘滬港通’試點,適時啟動‘深港通’試點”。5月20日,香港交易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倫敦金屬交易所(LME)2015亞洲年會上表示,“深港通工作一直在推進,需監管層最後審批及宣布,今年肯定會推出,不久的將來就會宣布”。

與此同時,擴容後的深證成指也在昨日正式使用,我們在《港股盛宴未散場,茶歇之後新高潮》報告中已經指出,深成指的擴容有意為深港通的推出鋪路,新深證成指成分股與深港A+H股共503只標的有望成為深港通標的,而新深成指的正式使用為深港通標的鋪平了道路。

目前,根據最新的媒體報道:深港通的推出最快本月內宣布,今年四季度初啟動。我們認為,深港通政策相比於4月初的一系列事件,無疑是更加強的催化因素,很有可能會引發新一輪更強,更持久的港股行情。

更多的南下資金:港股資金流入加速

在之前的港股報告中,我們就提出,港股4月份的第一輪行情的主要推動資金是港股市場內部的存量資金,因此這樣的行情是難以持續的。但是目前在多重因素的推動下,A股資金已經有了明顯的南下跡象。目前,港股通累計使用額度達到了42.95%,而且在4月份之後呈現出明顯的加速態勢。而很多個人投資者也選擇通過開立港股賬戶的方式進入香港市場,火爆的港股開戶行情也預示著未來資金的流向。

未來在深港通開通之後,由於覆蓋標的的不同,深港通資金使用額度並不會與滬港通使用額度相沖突,大陸資金南下速度有望進一步加速。此外, QDII2的試點也值得期待,根據媒體報道,中國上海自貿區合格個人境外投資(QDII2)試點最快有望上半年啟動,央行並考慮對符合條件的個人投資者取消5萬美元的年度購匯額度限制,不再設上限。這將極大的放開個人投資者通過港股賬戶投資香港市場的渠道。


投資組合

從會場情況,以及和投資者交流反饋總結下來,投資者對港股投資依然傾向從與A股比較角度出發,重點考慮價差或者估值差較大的品種。大多數投資者對香港中小盤股票更感興趣,認為其中存在大機會,但也不乏一些投資者認為雖然大股票和指數彈性不大,但風險更小,可以采取杠桿包括渦輪等衍生品投資。大多數投資者表示對TMT領域的公司更感興趣,也有部分投資者對消費股、國企股、金融股表示了一定興趣。

結合這次交流情況以及目前市場形勢,我們更新了我們的港股組合表,由於目前深港通尚未開通,目前港股通的標的有著明顯的渠道優勢,因此單獨列出,供投資者參考:








(來自廣發策略)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324

沙特伊朗“石油大戰”緣何沒能一觸即發?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35969.html

沙特伊朗“石油大戰”緣何沒能一觸即發?

一財網 盛媛 2016-01-07 16:31:00

伊朗和沙特,這兩個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核心成員國“打架”本令全世界屏息,然而此番並未出現以往通常地緣政治惡化導致油價飆升的結果。

伊朗和沙特,這兩個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核心成員國“打架”本令全世界屏息,然而此番並未出現以往通常會出現的結果。

伊朗和沙特探明石油儲量占全球總量的四分之一強,若在前幾年,產油巨頭間斷交這樣的事件必然會導致油價狂飆。然而這次,國際原油價格並沒有給出“瘋狂的反饋”。

霍爾木茲海峽

據海外媒體報道,本月2日,沙特內政部宣布處決47名犯有恐怖主義罪行的囚犯。被處決者中包括知名什葉派教士尼米爾(Nimr al-Nimr),此人被視為什葉派在沙特的“鬥士”。伊朗是什葉派占多數的國家,2日晚伊朗示威者沖擊沙特駐伊朗首都德黑蘭大使館,並縱火焚燒使館部分樓體。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也發聲暗諷沙特。

3日,沙特外交大臣朱拜爾宣布,沙特與伊朗斷絕外交關系,並責令伊朗外交人員48小時內離境。這幾日,以尼米爾為導火索,伊朗和沙特這對多年來的“宿敵”關系愈加緊張。

兩國斷交後,當地時間4日,油價短暫沖到38美元每桶,5日又回落到了36美元以下。

沙特和伊朗不僅僅坐擁4000億桶原油,這兩個國家還坐落在波斯灣兩岸,近霍爾木茲海峽。霍爾木茲海峽連接波斯灣和印度洋,北岸是伊朗,南岸是阿曼,海峽中間近伊朗處有一個格什姆島,隸屬伊朗。霍爾木茲海峽有“世界油閥”之稱,是海灣地區石油輸往西歐、美國、日本等世界各地的唯一海上通道。

此前伊朗政府和軍方曾先後多次表示,如果核計劃項目遭外來軍事打擊,將封鎖霍爾木茲海峽還擊。

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的數據,每天有1700萬桶原油從霍爾木茲海峽通過。

資深油氣分析師黑特(Fidel Gheit)說:“任何時間,都無法承受來自世界這個地區的石油供應遭到破壞。”

原油供過於求

然後,有分析稱,國際油價之所以波瀾不興,原因之一是多數人認為沙特和伊朗之間不會真正開戰。然而更主要的是,油價的地緣政治風險溢價早已不複存在。美國頁巖氣的繁榮及OPEC拒絕削減石油產量令原油供應過剩,從而導致了2014年中開始的國際油價跌勢。

能源市場數據和顧問公司ClipperData 大宗商品研究主管史密斯(Matthew Smith)稱:“如果沒有供應過剩的問題,油價會發瘋的。”

還有觀察家認為油價可能會更低,沙特和伊朗近來的沖突又降低了OPEC成員國同意減產的機會。“沙特和伊朗不太可能和其他成員合作支撐油價。”一家地緣政治風險咨詢機構CEO卡費羅(Giorgio Cafiero)稱,“因此,原油價格可能下跌到更低。”

去年7月,伊朗核問題達成全面協議,西方逐步解除對伊制裁,伊朗則希望逐步調整石油出口。伊官員此前曾一再呼籲OPEC為該國石油增加留出空間,並稱一旦針對伊朗石油業的制裁解除,就加大出口。有分析稱,在這種時候,沙特顯然並不太願意幫助提升油價。

巴克萊在一份研究報告中稱,這兩個OPEC國家的緊張關系可能令沙特“固守現在的產量,甚至高於現在的產量”,那麽油價很可能達到“歷史低點”。

據海外媒體引述OPEC成員國代表的話稱,目前看來OPEC的內部關系無法改善,幾乎沒有達成減產協議的可能性。

當然,情況也可能更糟。在沙特宣布和伊朗斷交後,沙特在中東和北非地區的“兄弟”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巴林和蘇丹也紛紛宣布和伊朗斷交或降低外交關系級別,科威特則召回了駐伊朗大使。有分析認為,一旦沖突升級,且產生石油流動中斷威脅,油價將出現戲劇性上漲。

“如果爆發熱戰,油價我看能到200美元每桶。”黑特說,“交易商就有的忙了。” 資深能源投資經理胡默爾(Rob Thummel)也認為,任何生產中斷都會產生巨大影響。

上世紀80年代,沙特和伊朗也曾斷交。1987年7月,400多名名朝覲人員當時在沙特麥加發生的沖突中喪生,其中包括275名伊朗人,伊朗民眾走上德黑蘭街頭抗議,沖擊沙特使館。次年4月,沙特宣布和伊朗斷交,直到1991年兩國才恢複外交關系。

編輯:潘寅茹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093

資產價格輪番上漲 貨幣寬松一觸即發

近年來,全球經濟增速持續萎靡,各國央行不斷加碼貨幣寬松,而結構性改革的缺位導致全球市場脆弱性與日俱增,甚至一有風吹草動便出現恐慌性拋售,此次英國脫歐的傳染效應即是其例。

“英國央行行長卡尼的最新講話透露,今夏放寬政策可能性提升,這表明英國央行立場較去年底有完全反轉,2015年底的時候,央行還一直在考慮收緊政策並和美聯儲一起上調利率。既然如此,現在的問題仍然是其他央行是否會效仿跟進。”嘉盛集團分析師James Chen對《第一財經日報》稱。

貨幣寬松,不穩定因素頻出,似乎都利好避險資產。上半年國際金價累計漲幅達25%,為1985年以來的最大漲幅,倫敦銀也已上漲近40%;同時,美國國債收益率創出新低。而隨著時間推移,風險資產也呈現上漲態勢,周一大宗商品即現普漲,原油突破50美元,年初至今累計漲幅超過30%。此外,各國股市也走出英國脫歐影響,各大指數紛紛回到脫歐前水平。

新一輪貨幣寬松隱現

雖然全球央行近乎彈藥耗盡,但近來央行行長們的表態依舊呈現出死撐到底的架勢。

美聯儲副主席費希爾表示,美聯儲將在大選年采取必須行動,如果大選方面的不確定性擴大,美聯儲將考慮其附帶性後果。對此,德意誌銀行首席美國經濟學家Joe LaVorgna曾預計,鑒於今年美國大選的幾個關鍵時間節點正好跟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最有可能加息的幾次貨幣政策會議的日期很接近,考慮到政治方面的因素,美聯儲年內恐怕難以實現再度加息。

此外,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近期也表明了將在必要時刻加大寬松的意圖。受降息預期影響,英鎊自7月1日以來持續走軟,截至北京時間7月4日16:30,英鎊/美元報1.3289,脫歐結果公布後,英鎊一度暴跌逾10%至1.3176。

(圖說:6月24日英國脫歐公投以來的各類資產價格變動)

就此前氣勢如虹的美元而言,FXTM富拓研究分析師盧克曼對《第一財經日報》稱:“應該記住美國加息預期升溫是推升美元的關鍵因素,鑒於加息預期現已轉向降息,美元可能迎來急劇下跌。”

在不確定性激增的市場之中,最典型的兩大避險資產便是黃金和美債,而白銀也在近期展開了猛烈的攻勢。上周五,黃金大漲至近27個月高點,因美聯儲未來幾個月加息希望幾乎破滅,同時市場繼續消化英國退歐後政治和經濟動態,紐交所大宗商品交易部8月黃金本周一攀升至1354美元。而在6月24日公投結果公布當日,黃金升至逾2年高點1362.6美元。

“在新高被刷新的情況下,市場的主動權再次回到了黃金多頭手中。除非市場出現比較明顯的消息面變化,否則短期黃金很難出現大的回調。” 易信金融總部中國區首席交易官孫宇對《第一財經日報》稱,隨著1303/15的突破,市場的上行空間已經被進一步打開。

不可忽略的是,此前並不受關註的倫敦銀在7月4日亞市盤中維持上周強勁漲勢,一舉上攻突破20美元/盎司大關,為2014年8月以來首次,目前銀價維持在20美元/盎司水平交投。

同時,美債也呈現出同樣的走勢。上周五,因投資人預期全球經濟成長疲弱且主要央行將追加刺激措施,紛紛湧入債市避險,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幾乎追平1.381%的紀錄低點;美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觸及1950年代以來最低的2.189%,本周一分別回升至1.456%和2.241%。

實質上,除了避險資產外,風險資產近期也呈現上漲態勢,周一大宗商品出現普漲。典型如石油價格,其中原油已突破50美元,年初至今累計漲幅超過30%,其他大宗商品如銅、鋁、鋅、鐵礦石也有不同程度上漲。

更值得註意的是,全球股市近期迅速走出英國脫歐事件的影響,英國富時100指數甚至在上周五創出年內新高,美股和歐洲其他股市也連漲數日,道指、標普500、恒生指數等都恢複到英國脫歐前水平。

英國脫歐影響需長期觀察

盡管全球避險情緒加重,但此前因脫歐而超跌的全球股市近期顯著回穩。歐股方面,富達國際基金經理西德爾稱:“投資者預計歐洲股市會持續動蕩。然而,部分企業將會從英鎊貶值中受益。英國出口商將更具競爭力,以英鎊計價成本高於收入的英國企業的利潤將得以改善。”

“受益於經濟較靈活以及貨幣可調整等因素,英國將會逐漸適應新的現狀。同時,英國上市企業的主要收入源自國外,富時100指數成份股收入中只有不到30%是來自英國本土。”西德爾稱。

就美股而言,清溪資本合夥人司徒捷稱,看周線結構,2015年年初以來,標普500指數已經挑戰2100~2130點這個區間至少五六次,每次都被敲下來。因此上方阻力位仍然是2100~2135點區間。未來打壓美股的力量更可能是長期增速放緩、生產率下降、央行資產負債表過度擴張,而英國脫歐只是挫敗市場信心的一個起點。

此外,各界似乎對於港股更為樂觀,市場對於今年7月後深港通開通的預期較高。“深港通可能由於脫歐事件影響需要多觀察一段時間再行公布,但預計不會缺席,7~8月份仍是公布深港通的黃金時間窗口。”招商證券(香港)首席策略師趙文利稱。

上述一系列的市場反應都起源於各界對於英國脫歐的恐慌,但更重要的是,脫歐後英國究竟如何處理其與歐盟的關系?這很可能是一場“馬拉松”式的談判。

《里斯本條約》第50條款規定了歐盟成員國退出的程序,任何國家離開歐盟都將觸發該條款。然而,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6月27日便表示,第50條只能由新首相來申請觸發,而新首相可能到今年10月才上任。

民生海外研究負責人張瑜告訴記者:“未觸發條款前,英國就不算正式脫歐。由於當前脫歐沒有新的進展,因此全球市場趨於平靜,類似事件的沖擊都是脈沖式的。”

對於金融機構而言,脫歐事件仍存在一個重大隱患。此前有消息稱,眾多在英國設立歐洲總部的美資銀行正醞釀“大遷徙”,以便在英國真正脫歐後,仍能在歐盟其他成員國正常開展業務。

接近摩根大通的消息人士日前對《第一財經日報》稱:“(摩根大通)可能在七八月份召開內部會議,商討Passporting(牌照)的問題。”該人士口中的“Passporting”即歐盟的“單一護照”機制,凡是歐盟以外的金融機構,只要在任何一個歐盟國家取得營業執照,便有權在其他成員國設立分公司並提供金融服務。

不過,最後的結果可能並不如市場預期的那樣糟糕。孖士打律所合夥人布朗對《第一財經日報》稱:“英國希望維持金融服務產業的穩定,這也意味著,就短期到中期來看,英國仍將會遵循歐盟監管規定。”

布朗分析稱,首先,英國政府已經表示,希望維持英國在歐盟進行業務的能力,失去“單一護照”將對英國帶來巨大沖擊。“如果英國政府希望維持護照權利,但又同時要脫離歐盟,唯一可能的途徑就是成為歐洲經濟區(EEA)的一員,挪威便是如此。然而這就意味著,英國將完全受制於歐盟金融服務法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100

午市盤點丨三條均線即將合聚 變盤或一觸即發

周五早盤三大股指全線低開,滬指之後繼續在低位震蕩,10:10左右,券商板塊直線拉升,帶動大盤迅速翻紅,但券商股不久即沖高回落,滬指漲幅有所收窄。而由於題材股降溫,市場人氣較為低迷,創業板午盤無奈翻綠。

截至午盤,滬指上漲0.07%,報3065.52點;深成指上漲0.06%,報10676.36點;創業板下跌0.11%,報2178.89點,兩市半日成交合計2249.72億元。

盤面上,造紙印刷、家電、券商、煤炭、有色等板塊漲幅居前,港口水運、木業家具、醫療、釀酒等板塊則走勢落後,昨日重挫的“恒大系”上演沖高回落的走勢,萬達私有化概念股則全線飄紅。

在資金方面,滬股通半日凈流出近8000萬元,而周四兩市融資余額小幅回落,上交所融資余額報5015.36億元,深交所融資余額報3975.71億元,兩市合計8991.07億元,較前一交易日減少6.08億元。

通過盤面走勢來看,今日5日、10日、20日均線即將匯聚,指數已經到達壓力區。若要上攻必須放量。然而指數目前在整理三角形上軌以及切線的雙重位置3050-3060一線獲得有效支撐,所以今日不排除指數反身向上收回20日均線的可能。因此今日20天均線處應該有一番爭奪,多頭應該不會這麽容易就繳械投降。另外,今日需要提防的就是,一旦滬指周線無法守在3070點之上,周線KDJ就會形成三線死叉,行情將會走壞。

對於後市,源達投顧認為,9月份首個交易日並沒有走出開門紅,目前來看顯然震蕩的時間不夠,而權重藍籌股蓄意壓制盤面似乎有意在促成變盤時間窗口。昨日尾盤空頭偷襲,滬指跌破20日均線,這是自3140點以來首次跌破,或許是主力的誘空動作,鑒於當前熱點的持續性較差,震蕩行情下高拋低吸績優板塊或許是最佳策略。

東興證券表示,三季度、四季度,供給側改革的持續加碼,將明顯改善煤炭、鋼鐵、有色行業中龍頭企業的收入、利潤、現金流,上市工業企業盈利能力有望提升。估值提升方面,從現在的趨勢看,風險溢價有所下降,若低風險偏好資金陸續入場,震蕩區間有望上臺階。對後期市場震蕩區間的預判提升至2900點至3200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087

PPP再添政策利好 滬指補缺一觸即發

A股市場的休整仍在繼續。在本周連續兩個交易日上漲之後,A股市場明顯又開始進入休整模式,周四滬深兩市股指漲跌互現,成交量則維持平穩小增。盡管在缺口的引力之下,股指短線仍有一定上行的空間,但成交量未能持續放大使得市場人士對於反彈空間開始謹慎起來。

從市場全天的走勢來看,滬深兩市股指全天基本維持窄幅震蕩狀態,PPP概念、鋼鐵等板塊整體走勢較強,市場人氣得以維持。上證指數最後報收3061.35點,上漲2.85點,漲幅0.09%,成交1663億元;深成指報收10787.49點,下跌1.10點,跌幅0.01%,成交2659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2208.57點,下跌1.12點,跌幅0.05%,成交700億元。兩市全天合計成交4322億元,較上一交易日有所增加。

從盤面來看,水務、環境保護等板塊成為市場領漲板塊,這無疑和10月12日財政部網站披露的《關於在公共服務領域深入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有關,該《通知》合計11條意見,包括進一步加大PPP模式推廣、積極引導各類社會資本參與等內容。

東興證券策略分析師鄭閔鋼認為,財政部發改委明確分工,PPP 模式推進路徑明晰。垃圾及汙水處理環保項目強制推行PPP模式,經營價值更受關註。截止今年6月底,垃圾處理類項目存量277 個,合計金額576億元,汙水處理項目存量740個,合計金額1838 億元,該二類項目占項目庫總金額之比僅2.28%,雖然存量少,但項目普遍收益質量更高。財政部文件有望引導市場增強對高現金流項目的關註。此外,文件鼓勵對各類資本一視同仁,市場化招標也將促進項目良性發展。

至於股指後續的具體走勢,國信證券策略分析師閆莉認為,A股指數波動將進一步收窄,短期的波動空間為:上證指數2970-3070點,創業板指數2150-2250點。10月份指數有可能依然表現為弱勢震蕩,但這種格局最終是要被打破的。由於2015年6月以來的大趨勢向下,因此最終向下打破的概率大。從周期的角度看,上證指數有兩種方式可供選擇:一種是快速下探低點,之後啟動持續且有一定幅度的回升;另一種是時間換空間,緩慢震蕩下移持續至年底或明年初,之後再緩慢上移。目前看,第二種的可能性增大。創業板指數3月以來的收斂形態接近盡頭,折返次數已經足夠,目前很有可能是形態內的最後一次向上波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550

產地遭遇洪災 橡膠行情一觸即發

1月9日,橡膠報收於18970元/噸,上漲955元/噸,漲幅達5.3%。大漲的背後是泰南地區暴雨洪災事件的持續發酵。而泰南地區是泰國主要天然膠產區,總產量占泰國全國產量的63%以上。

華泰樹膠有限公司總經理沈波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泰國正經歷著一場20年不遇、部分地區甚至50年不遇的洪災,對於橡膠影響無法估量。”

上海盈金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偉波認為,泰南洪水不可小覷。“洪水對泰國天然橡膠的產量影響可參考2005年海南達維臺風對滬膠期貨行情的利多影響,2005年9月份達維臺風使得海南天然橡膠產量的影響是致命的,當年海南產量大幅度減產,最終催生次年滬膠期貨價格達到30000元/噸的歷史新高。”他說。

雨一直下

據了解2016年12月以來,泰國連續經歷了兩次持續性降雨,從而導致兩次洪災爆發。其中第一次集中降雨自2016年12月1日開始到12月10日全面停止降雨,最大雨量出現在12月3~12月5日。洛坤,蘇拉塔尼,博塔侖,宋卡,董里,陶公為降雨最大區域,總受災11個府。

第二次集中降雨12月28日至今,影響南部12個府,目前部分地區還有大到暴雨。降雨最大是洛坤地區,1月5日當天的降雨量超過1000毫米,該地區去年全年降雨量也僅5000多毫米。同時馬來西亞東海岸也不同程度發生水災,最嚴重的是北部東海岸。也就是說,1月的水災是從泰南的北端春蓬府開始往下延伸到馬來西亞的東馬北端,整體影響區域大,雨量強,受災情況遠超12月。

沈波告訴記者:“2016年下半年泰南地區降雨在12月前整體呈現降雨天數多,降雨總量小的特點,影響的是實際割膠天數。而12月上旬的水災則是降雨強,形成部分地區水災淹水,而海平面的提升導致排水不暢,從而影響的天數增加。海平面擡升可能是拉尼娜現象的一種結果。”

沈波認為,1月至今的降雨,總量大於12月,同時由於前一次水災僅相隔半個月,甚至部分低窪地區的積水尚未完全排清就再次淹水,實際造成的結果就是地表土壤的保水量尚處於飽和狀態就又經受水災。實際上12月的水災影響不如這一次的另一個原因也是土壤保水量分流了部分排水壓力,而這次這個方面完全失效,因而災情更嚴重。

橡膠行情一觸即發

受水災影響,從春蓬到博塔侖的整個亞洲公路泰南地區各段都有不同程度的受災,部分地區橋梁沖斷。而這條線路沿線分布著泰國超過三分之一的天然膠加工工廠。

工廠成品出運目前已受影響,沈波估計1月15日之前泰南地區工廠部分船期可能會被推遲,目前已經收到了部分推遲消息,如果水災繼續延續一周,那麽這一地區工廠春節前到中國主港的船期將全部受影響。而泰南地區工廠的原料庫存將銳減,如果交通中斷兩周以上,南部部分工廠的原料將無法得到新的補償,又將影響春節後到中國主港的船期。

目前國內輪胎廠的庫存數一大部分還是船貨,這些船貨是否能夠準時提貨目前就要看水災進一步的情況,不排除部分數量不能準時交貨。同樣,套利盤手里的訂單也是如此。此外,兩次水災都是南部主產區,尤其是泰國80%的煙片都出產於該地區,這將直接導致煙片緊缺,目前看,至少新割膠季節開割前,煙片已經無法成批量上市。

王偉波認為,今天滬膠的爆發性上漲,主要基於周末泰國南部洪水導致處於天然橡膠高產期產量下降的預期,另外經歷了一個月左右的修正,基本擠壓了第一輪漲勢中滬膠大幅度升水海外現貨報價的格局。隨著工業品的整體調整臨近尾聲,膠價有望在短期內站上新高,中長期則有望在國際市場進入割膠淡季時期繼續走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387

交投清淡短線超賣 A股節後反彈一觸即發?

節前A股交投清淡的情況仍在繼續!盡管面臨最後一個資金可轉出交易日的拋壓,但滬深兩市股指仍有小幅反彈,同時市場成交量則繼續萎縮,降至3000億元以下的水平。不過對於仍在糾結到底該持股還是持幣過節的投資者而言,僅有最後一個交易日讓他們做決定了。

從市場全天的走勢來看,滬深兩市股指在低開短暫震蕩之後,即在藍籌板塊的拉升帶動下出現反彈,全天走勢較為平穩。上證指數最後報收3149.55點,上漲7.00點,漲幅0.22%,成交1268億元;深成指報收9977.96點,上漲36.41點,漲幅0.37%,成交1566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1870.70點,上漲9.48%,漲幅0.51%,成交439億元。兩市全天合計成交2834億元,較上一交易日有所減少。

川財證券分析師李皓舒認為,近來A股外圍環境出現一定程度的緩解。特朗普正式就職,其施政綱領也隨之公布,包括退出TPP,啟動稅制改革,在十年內創造2500萬個新的就業機會,並使美國經濟年增速重回4%。從資本市場的表現來看,隨著特朗普就職市場對於“特朗普刺激”的預期也在逐步降溫,美債收益率回落,美元也轉向貶值。短期來看,外圍環境的不確定性出現一定程度緩解。

與此同時央行也在臨時流動性投放緩解資金緊張局面。節前央行大幅投放流動性維持穩定:一是一周創紀錄凈投放貨幣超10000億;二是通過臨時流動性便利,為現金投放中占比較高的幾家大型商業銀行提供臨時流動性支持,期限為28天,相當於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釋放約6000億流動性。從貨幣操作來看,央行基調仍為中性,避免大額凈投放釋放強烈寬松信號。但是創造性的貨幣政策一定程度上舒緩了市場對政策收緊的擔憂。節後,盡管仍面臨流動性回收的壓力,但是資金需求也將有所下降,流動性壓力有望暫時舒緩。

而從市場情緒指標來看,則接近超賣水平,資金和個股強度均處於較低水平,市場短期一旦再探底,可能開啟一段時間的反彈。綜合來看,個股活躍度大幅回落,接近超賣;個股強度和賺錢效應有所回升,但仍處於較低水平,短期隨時可能出現反彈;資金集中度稍有回升,但仍處於低位,資金仍分散明顯;短期市場探底震蕩後可能開啟反彈趨勢。

華鑫證券策略分析師嚴凱文等則認為,從歷史上看,春節後紅包行情概率高。持股過節還是持幣過節,這是歷年春節前投資者比較關心的問題,2017年春節即將到來,這一問題再次成為市場關註的熱點。其通過統計近十年春節前一周和春節後開市第一周上證綜指的漲跌幅,以此計算春節前後大盤漲跌概率。統計結果顯示,2007-2016年春節前一周上證綜指平均周漲幅為2.98%,除2014 年下跌0.45%外,其余九年均為上漲,上漲概率為90%;2007-2016年春節後開市第一周上證綜指平均漲幅為1.29%,除2007年和2013年下跌外,其余八年均為上漲,上漲概率為80%。

此前A股幾大懸而未決的隱憂,在上周末證監會新聞發布會中逐一得到解決。第一,針對IPO發行提速,後期IPO審核範圍將更加嚴格,修訂完善發行審核的履職回避制度;第二,針對部分上市公司過度融資、結構不合理,將采取措施限制上市公司頻繁融資或單次融資金額過大;第三,嚴格查處涉嫌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的大股東減持行為;第四,對於上市公司並購重組秩序尚不規範,下一步將進一步加強並購重組監管。證監會此次的監管“組合拳”,無疑是將A股前期存在的諸多隱憂一一解決了,也為投資者掃清了對指數中期上漲行情的擔憂。

不過,海外股市影響也不容忽視。隨著中國股市國際化程度的不斷提高,A股的走勢越來越多地受到海外市場表現的影響。與中國股市不同,海外市場在春節期間仍處於交易狀態,而海外市場的走勢也會對春節後的A股行情產生一定的影響。

華鑫證券統計了2007年-2016年春節期間的歐美主要股指表現,發現其走勢與A股市場基本保持一致,以美國股指來說,2007至2016年間,春節後兩周內美國三大股指平均漲幅低於1%的年份,A股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反之A股均表現較為良好。目前歐美股市整體表現較為良好,且具有一定持續性,如果春節期間保持現有走勢將會對A股產生提振作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809

英首相簽署脫歐信函 脫歐程序一觸即發|視點

3月28日,英國首相特雷莎·梅簽署脫歐信函。該信函於3月29日中午抵達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手中,從而觸發《里斯本條約》第50條,正式啟動脫歐程序。

當天,特雷莎·梅在參加卡塔爾-英國商業投資論壇時對即將啟動的脫歐程序作出了回應。她表示,對英國未來發展的計劃不只體現在脫歐上;她還計劃通過一系列真正的經濟和社會改革來讓經濟更為強力,並且建立一個更為公平的社會。同時,特雷莎·梅強調,計劃的核心部分是制定一個現代化的工業策略,以實現英國高技能高收入的美好願景,並讓機遇觸及英國的每一個地區。

一旦正式啟動脫歐程序,英國可能將支付高達600億歐元的“分手費”。脫歐程序有望在兩年內完成,一切順利的話,英國最終將在2019年3月末完全脫離歐盟。

除此之外,對於上周發生的倫敦恐襲案,特雷莎·梅還談及了目前備受關註的安全問題。她表示,世界各國正面臨著來自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的威脅,而安全問題又是國家繁榮發展至關重要的一部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5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