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皇家殼牌(下稱“殼牌”)4月8日宣布收購英國天然氣集團(下稱“BG”),交易總額達470億英鎊(約合700億美元)。
令人矚目的不僅僅是這筆額度較大的收購款項,更為重要的是,並購是否會蔓延到整個行業?是否還會有更加大型的並購正在醞釀?
在油價下行時期,並購往往被認為是隨之而來會發生的事情。去年年底,油服行業中也發生了數額巨大的並購交易案。此後,這些情緒蔓延至油氣公司身上,殼牌有意收購英國石油公司(BP)的傳聞也一度受到關註,但最終並未得到官方的證實。
BG發生了什麽?
此次被殼牌收購的BG集團,其業務板塊主要包括深海油氣勘探生產以及液化天然氣的運輸銷售。
“這是一家在業務上非常專註的公司。”安迅思能源研究與策略中心總監李莉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BG屬於在某個領域深耕內的公司,並不追求所謂的多元化。
2009年的世界500強排名中,BG位列390位,盡管規模上遠不及殼牌、BP等能源巨頭,但它在全球25個國家都有業務,在巴西、東非、澳洲、哈薩克斯坦以及埃及擁有價值數十億美元的項目。在中國,BG和中海油在南海有多個深水區塊勘探項目。
在上一輪的金融危機中,BG也曾經扮演了收購者的角色。最著名的一次是向澳洲能源供應商奧雷金能源公司發起惡意收購要約,但隨後遭到拒絕。此後,BG又在北美購買了一家當地公司的頁巖天然氣股份,進入美國的非常規天然氣領域。
五年之後,BG的角色變成了被收購者。
近年來,BG為了集中精力深耕深水勘探和LNG業務,也在逐漸剝離其他非核心業務。2013年,以1.76億美元的價格出售了位於智利的LNG終端的股權;去年年底,又以50億美元向APA集團出售了位於澳大利亞的一個液化天然氣管道項目。
但是,2014年財報顯示,該公司的業績並不理想,營業利潤下滑14%,油氣產量下滑4%,股價也出現了大幅下跌,事實上,從2012年起,有關BG的壞消息就屢屢傳出,特別是產量的停滯不前,一度讓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將對BG的評級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面”。
公開報道稱,由於其澳大利亞的資產因大宗商品價格下跌而被迫進行資產減記,去年第四季度,BG的虧損額達到了50億美元。不只是BG,去年下半年以來的油價下跌,讓不少能源公司的資產發生大幅減值。
殼牌去年四季度經常性凈利潤為32.6億美元,也大幅低於第三季度的凈利潤。殼牌同時宣布將削減150億美元開支以應對油價下跌造成的收入驟降。
但是,在行業人士看來,上遊資產和LNG供應鏈,是BG非常誘人的籌碼。
李莉對記者分析,殼牌一直都在尋找資產並購的時機。此次殼牌對BG的並購可能並不是由於BG遇到了某種瓶頸,而是雙方找到了互補的點,價格又能談攏。殼牌的投資邏輯則是要優化資產。
並購會大面積發生嗎?
去年年末,全球第二和第三大油服企業哈里伯頓(HAL)和貝克休斯(BHI)宣布合並,哈里伯頓斥資總計346億美元新股和現金收購貝克休斯所有股權。油價暴跌後,油服企業最先陷入了困境。
李莉認為,在哈里伯頓和貝克休斯合並、殼牌收購BG之後,很難再有更加大型的並購發生。
不過,邁哲華投資管理咨詢公司總監曹寅認為,大的並購很可能會繼續出現。他對記者表示,無論是發生在上遊企業之間,或是上遊企業和中下遊企業之間,都會有可能。目前的油價形勢下,很多手里有一定現金流的公司都會有並購的沖動。
1998年油價暴跌時,美國埃克森石油公司以772億美元的高價買下美孚石油公司。據悉,這家美國最大的石油公司此前也有意向並購BG。但是,2008年金融危機時,油價也出現了下跌,卻又很快回升,當時在亞洲地區出現了一些交易,但並沒有金額太大並購案發生。
這一輪油價下跌開始時,市場便開始關註新的並購機會。去年,路透社曾援引一家投資銀行的觀點指出,最具有吸引力的收購目標是自身生產能力強且處於生產初期的公司,它們的盈虧平衡價格相對較低,介於每桶20美元至50美元之間,位於低風險地區並得到當地政府支持。這類公司包括英國天然氣公司、專註非洲的勘探公司塔洛石油、奧菲爾能源以及科斯摩斯能源。
BG2014年的財報顯示,該集團去年的總儲量為17016百萬桶油當量,以殼牌出價700億美元計算,約合4.1美元/桶油當量。對於BG來說,這不並不是一個高的價格。不過,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殼牌或許也是一個不錯的夥伴。
而對於殼牌來說,收購BG也是一個有益的業務補充。李莉指出,在LNG業務上,BG和其他的貿易商的思路不一樣,他們不只是做貿易,而是會戰略性的布局供應和需求端,在全球範圍內搭建LNG的供應鏈。
在殼牌官網一份就此發布的文件中,反複提到了收購後將加強深海和LNG戰略,並增加收益和現金流,每項業務每年可創造150億至200億美元營運現金流。
BG此前在一份液化天然氣市場前景報告中稱,2025年前全球LNG需求年均增速將為5%,主要是受到亞洲需求強勁增長的驅動;並預計到2025年全球LNG貿易量將超過4億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