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資產價格輪番上漲 貨幣寬松一觸即發

近年來,全球經濟增速持續萎靡,各國央行不斷加碼貨幣寬松,而結構性改革的缺位導致全球市場脆弱性與日俱增,甚至一有風吹草動便出現恐慌性拋售,此次英國脫歐的傳染效應即是其例。

“英國央行行長卡尼的最新講話透露,今夏放寬政策可能性提升,這表明英國央行立場較去年底有完全反轉,2015年底的時候,央行還一直在考慮收緊政策並和美聯儲一起上調利率。既然如此,現在的問題仍然是其他央行是否會效仿跟進。”嘉盛集團分析師James Chen對《第一財經日報》稱。

貨幣寬松,不穩定因素頻出,似乎都利好避險資產。上半年國際金價累計漲幅達25%,為1985年以來的最大漲幅,倫敦銀也已上漲近40%;同時,美國國債收益率創出新低。而隨著時間推移,風險資產也呈現上漲態勢,周一大宗商品即現普漲,原油突破50美元,年初至今累計漲幅超過30%。此外,各國股市也走出英國脫歐影響,各大指數紛紛回到脫歐前水平。

新一輪貨幣寬松隱現

雖然全球央行近乎彈藥耗盡,但近來央行行長們的表態依舊呈現出死撐到底的架勢。

美聯儲副主席費希爾表示,美聯儲將在大選年采取必須行動,如果大選方面的不確定性擴大,美聯儲將考慮其附帶性後果。對此,德意誌銀行首席美國經濟學家Joe LaVorgna曾預計,鑒於今年美國大選的幾個關鍵時間節點正好跟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最有可能加息的幾次貨幣政策會議的日期很接近,考慮到政治方面的因素,美聯儲年內恐怕難以實現再度加息。

此外,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近期也表明了將在必要時刻加大寬松的意圖。受降息預期影響,英鎊自7月1日以來持續走軟,截至北京時間7月4日16:30,英鎊/美元報1.3289,脫歐結果公布後,英鎊一度暴跌逾10%至1.3176。

(圖說:6月24日英國脫歐公投以來的各類資產價格變動)

就此前氣勢如虹的美元而言,FXTM富拓研究分析師盧克曼對《第一財經日報》稱:“應該記住美國加息預期升溫是推升美元的關鍵因素,鑒於加息預期現已轉向降息,美元可能迎來急劇下跌。”

在不確定性激增的市場之中,最典型的兩大避險資產便是黃金和美債,而白銀也在近期展開了猛烈的攻勢。上周五,黃金大漲至近27個月高點,因美聯儲未來幾個月加息希望幾乎破滅,同時市場繼續消化英國退歐後政治和經濟動態,紐交所大宗商品交易部8月黃金本周一攀升至1354美元。而在6月24日公投結果公布當日,黃金升至逾2年高點1362.6美元。

“在新高被刷新的情況下,市場的主動權再次回到了黃金多頭手中。除非市場出現比較明顯的消息面變化,否則短期黃金很難出現大的回調。” 易信金融總部中國區首席交易官孫宇對《第一財經日報》稱,隨著1303/15的突破,市場的上行空間已經被進一步打開。

不可忽略的是,此前並不受關註的倫敦銀在7月4日亞市盤中維持上周強勁漲勢,一舉上攻突破20美元/盎司大關,為2014年8月以來首次,目前銀價維持在20美元/盎司水平交投。

同時,美債也呈現出同樣的走勢。上周五,因投資人預期全球經濟成長疲弱且主要央行將追加刺激措施,紛紛湧入債市避險,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幾乎追平1.381%的紀錄低點;美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觸及1950年代以來最低的2.189%,本周一分別回升至1.456%和2.241%。

實質上,除了避險資產外,風險資產近期也呈現上漲態勢,周一大宗商品出現普漲。典型如石油價格,其中原油已突破50美元,年初至今累計漲幅超過30%,其他大宗商品如銅、鋁、鋅、鐵礦石也有不同程度上漲。

更值得註意的是,全球股市近期迅速走出英國脫歐事件的影響,英國富時100指數甚至在上周五創出年內新高,美股和歐洲其他股市也連漲數日,道指、標普500、恒生指數等都恢複到英國脫歐前水平。

英國脫歐影響需長期觀察

盡管全球避險情緒加重,但此前因脫歐而超跌的全球股市近期顯著回穩。歐股方面,富達國際基金經理西德爾稱:“投資者預計歐洲股市會持續動蕩。然而,部分企業將會從英鎊貶值中受益。英國出口商將更具競爭力,以英鎊計價成本高於收入的英國企業的利潤將得以改善。”

“受益於經濟較靈活以及貨幣可調整等因素,英國將會逐漸適應新的現狀。同時,英國上市企業的主要收入源自國外,富時100指數成份股收入中只有不到30%是來自英國本土。”西德爾稱。

就美股而言,清溪資本合夥人司徒捷稱,看周線結構,2015年年初以來,標普500指數已經挑戰2100~2130點這個區間至少五六次,每次都被敲下來。因此上方阻力位仍然是2100~2135點區間。未來打壓美股的力量更可能是長期增速放緩、生產率下降、央行資產負債表過度擴張,而英國脫歐只是挫敗市場信心的一個起點。

此外,各界似乎對於港股更為樂觀,市場對於今年7月後深港通開通的預期較高。“深港通可能由於脫歐事件影響需要多觀察一段時間再行公布,但預計不會缺席,7~8月份仍是公布深港通的黃金時間窗口。”招商證券(香港)首席策略師趙文利稱。

上述一系列的市場反應都起源於各界對於英國脫歐的恐慌,但更重要的是,脫歐後英國究竟如何處理其與歐盟的關系?這很可能是一場“馬拉松”式的談判。

《里斯本條約》第50條款規定了歐盟成員國退出的程序,任何國家離開歐盟都將觸發該條款。然而,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6月27日便表示,第50條只能由新首相來申請觸發,而新首相可能到今年10月才上任。

民生海外研究負責人張瑜告訴記者:“未觸發條款前,英國就不算正式脫歐。由於當前脫歐沒有新的進展,因此全球市場趨於平靜,類似事件的沖擊都是脈沖式的。”

對於金融機構而言,脫歐事件仍存在一個重大隱患。此前有消息稱,眾多在英國設立歐洲總部的美資銀行正醞釀“大遷徙”,以便在英國真正脫歐後,仍能在歐盟其他成員國正常開展業務。

接近摩根大通的消息人士日前對《第一財經日報》稱:“(摩根大通)可能在七八月份召開內部會議,商討Passporting(牌照)的問題。”該人士口中的“Passporting”即歐盟的“單一護照”機制,凡是歐盟以外的金融機構,只要在任何一個歐盟國家取得營業執照,便有權在其他成員國設立分公司並提供金融服務。

不過,最後的結果可能並不如市場預期的那樣糟糕。孖士打律所合夥人布朗對《第一財經日報》稱:“英國希望維持金融服務產業的穩定,這也意味著,就短期到中期來看,英國仍將會遵循歐盟監管規定。”

布朗分析稱,首先,英國政府已經表示,希望維持英國在歐盟進行業務的能力,失去“單一護照”將對英國帶來巨大沖擊。“如果英國政府希望維持護照權利,但又同時要脫離歐盟,唯一可能的途徑就是成為歐洲經濟區(EEA)的一員,挪威便是如此。然而這就意味著,英國將完全受制於歐盟金融服務法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1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