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Q:轉業開饅頭店,創業初衷是想讓普羅大眾都能享用養生饅頭,走價廉物美路線,業績亦維持穩定成長。但顧問公司認為單價太低,強力建議把十五元饅頭漲成二十到二十五元,毛利率增加才能讓業務多元發展。但調高售價有違初衷,我該如何面對?(雙喜養生饅頭劉店長問) A:對店家來說,換標籤調價格,是讓獲利數字提升的輕鬆做法,但這樣等於走上一條危險捷徑,因為漲價帶來的後坐力,會讓好不容易建立起消費者對品牌的支持和信任,必然遭受破壞。 既然,提供價廉物美饅頭,是你創業初衷,想必也是因為堅持初衷,贏得消費者認同,才有現在的好成績。如果只是為了想多賺錢就貿然漲價,何嘗又對得起挺你的死忠顧客呢? 確實,提升獲利才能累積創新本錢,持續擴大經營格局,要創造獲利,不外兩條路,一是毛利率不變、擴大規模;另一條路是規模不變,靠產品組合提升整體毛利率,走別無分號的小而美個性店路線。 前者擁成本優勢,後者挾不可取代性,該選擇哪條路,沒有標準答案,但經營者心中都應有定見,這個定見用你的話說,就是「初衷」,原汁原味的初衷,正是事業核心價值所在,沒有改變、放棄的理由。 解答你的問題,除維持原價,走單一產品的規模化路線;另一做法,就是新增單價較高的創新產品,如推出添加國產桂圓養生饅頭,限時限量銷售,定價策略上,毛 利率可比基本款養生饅頭高出許多,提升整體獲利率。對消費者來說,只是多了新選擇,仍買得到平價饅頭,亦不違你的初衷。 一家店的產品策略固然重要,但價格策略同樣關鍵。美式漢堡早年進入台灣市場,一開始被消費者認定為中高價餐飲,後來推出套餐組合,既不更動原本單品售價,也滿足消費者的平價期待,同樣是在既存條件下,提供顧客多元選擇,達到店家和消費者雙贏的做法。 面對原物料起漲和增加獲利的期待,經營者總會評估商品漲價的時機,但要牢記,每次調價等同逼迫老顧客重新估算,從你這家店換到另一家店進行消費的成本,不 到最後關頭或有充分把握,勸你還是先打消漲價的念頭。 店長學堂歡迎讀者提問:[email protected] |
||||||
http://blog.yahoo.com/_IRRMPRNNPACUOC3ZNGHSWJPXME/articles/107279/index
昨日因為美股下跌,再加上國內資金短絀,國內上證指數跌足2%,恆指一樣要跌三百多點,跌 穿萬八點水平,內險孖寶更要超跌,最近香港股市波幅大於外圍與國內股市,主要是衍生工具泛濫之結果。今個星期,香港窩輪與牛熊證之成交金額,已經佔大市總 成交量4成有多,在大市成交量不足的市況下,可見炒賣衍生工具這種賭博風氣是如何劇烈,以往散戶炒賣中細價股較多,但自本年6月開始,各類中細價股慘被大 戶洗倉,令散戶嚴重損手,於是散戶又轉向炒賣更高風險的窩輪與牛熊證。
疊碼仔與一眾財經打手會同你講,買「輪證」好處多多,可買升,也可 以買跌,個市是好是淡都可以買,而且又有「以小博大」之優勢,贏錢可以用倍數計,但輸錢只限於下注本金,輪商利用散戶貪婪的心理,又將「輪證」包裝成為投 資產品,誤導散戶參與衍生工具買賣,正如開賭場做莊,大賺特賺。其實散戶買入輪證都要付出高昂溢價,輪商在賣出輪證之時,已經同時買入正股作套利,穩賺輪 證與正股之間的差價,散戶之嬴面基本上遠低於50/50,正如賭大細,買圍骰1賠24,但根據或然率,贏面只有36分之1,平均來計,如果賭仔下注36 舖,賭場莊家就會贏足12舖,炒賣輪證與賭博一樣,長玩必輸,對大部份無知散戶來講,應該拒絕參與投機炒賣,遠離衍生工具。賭仔必勝訣曰:「不賭是贏 錢。」
“創業者在創富的過程中,不要著眼於物質的誘惑,始終要有一種觀念,那就是企業每天賺的利潤,並非是等同你個人的財富。”1月24日,在由勁霸男裝和創業家聯合主辦的“勁霸·創富匯”年會上,勁霸男裝CEO洪忠信壓軸登場,做主題為“微力量,大夢想,大未來”的演講,分享了自己如何樹立創富夢想並堅持不懈專註達成的切身經歷。
情懷產生了“勁霸·創富匯”
2014年初,洪忠信和牛文文在辦公室喝茶,在談到創業觀點時,一見如故,甚至是一見鐘情,而“一見鐘情的基礎是誌同道合”。
1980年洪忠信跟隨父親開始創業,從一塊面料開始做服裝,邊上學邊跟著做,幾乎幹過所有服裝的工藝和細節。直至今日,勁霸很多的服裝工藝標準,依然來源於當時的洪忠信親自的摸索。不到20歲的時候,洪忠信基本上就走過了大半個中國,包括一線二線三線,甚至四線城市和很多的鄉鎮。每次出差洪忠信看到一些草根創富者那種孤獨前行的最真實的狀態,都深有感慨,希望能夠為他們做點什麽。正是基於這樣互相共鳴的心路歷程和價值思考,洪忠信才和牛文文得以相識“相知相愛”,並由此碰撞出了創立“勁霸·創富匯”的念頭。
不是創業的榜樣,而是一面鏡子
勁霸男裝1980年創立,起步極其艱苦,一開始每件衣服僅僅有幾毛錢的利潤,很有可能款式不對路,要賠3到5塊錢,經常幹幹停停,做完一批面料,不知道下一批要做什麽。主要的原因就是當時資訊非常堵塞,交通非常不便利。1988年,19歲的洪忠信來到上海,為了買面料在長寧區工商聯招待所住了一年,每天的房費的19元。這一年時間在上海的所見所感讓洪忠信個人的商業視野“有了前所未有的擴大”。
這期間有一次,洪忠信到上海一個廠里買面料,在友人的陪同下去了一趟古鎮周莊。到了周莊後,洪忠信感到非常的震撼,原來那麽多“全中國最有錢的商業家,全中國最著名的政治家、科學家、文學家都曾誕生在這樣個小鎮上”。而想到其時他自己創業的晉江小鎮,盡管鄉鄰們也都在風起雲湧的創富,但卻往往還要為一點錢、為一寸土地甚至一杯茶的問題斤斤計較,生出不休矛盾。後來去周莊的次數多了,洪忠信也逐漸悟出了其中的一些道理,“很大程度上是認知格局上的差異。”
就在那時洪忠信便下定了決心,將來機會恰當,條件成熟時,勁霸一定要走出企業的原生地,邁步到上海,以更大的格局觀為企業謀求更高的發展。而到2007年,洪忠信認為去上海的機會已經成熟,並和長輩、夥伴和團隊研究什麽時候去上海,怎麽去上海,去了上海怎麽做。“其間最困難的就是自我改變,最重要的是想清楚了要面向什麽,要得到什麽,未來要走向哪里。”
創業創富要簡單
洪忠信說,勁霸的品牌理念是“為創富族群提供茄克領先的商務休閑男裝,成為他們的著裝管家”,理解起來其實也很簡單,就是“為創業創富的這群人,提供帶來信任和尊重感的服裝,並給他們最適合的搭配和服務。”他指出勁霸的理念,就是做一個簡簡單單的企業,而“勁霸·創富匯”也是要做一個簡簡單單的平臺,這個也和洪忠信的情懷和夢想有關。“一個男人,一個企業、一個組織和一個品牌是一樣的,要簡單,不複雜,就是要頂天立地,說一不二。”
而結合個人的創富經歷,洪忠信在現場也特別分享了自己一直視為立身立業之本的兩句話——
第一句話是“人間正道是滄桑”。他談到,無論是傳統產業,還是浩浩蕩蕩洶湧而來的移動互聯網新興產業,都需要腳踏實地,都要“把商品賣給對的人,向對的人推銷自己的商品”。簡單說,就是始終研究產品和市場。
第二句話是“做人要有溫度,做事要有手感”。所謂的有溫度,就是作為創業者要有基於同理心的尊重,無論是做事業還是帶團隊,都要在簡單認真的同時保持予人溫暖;而有手感,簡單說就是創業者要有主動出手的責任感,要時刻思考如何為員工、經銷商和供應商謀取利益,讓他們更簡單的做人,更有尊嚴的做事做人。
創業創富要心無旁騖
在分享的最後,洪忠信指出創業者在創富的過程中,不要著眼於物質的誘惑,而要心無旁騖地研究自己的產品,研究自己的團隊。他與現場的創富者們坦誠,在公司遷駐上海之前,他在老家以外,沒有買過一平米的房子。而如今到了上海五年,他因為孩子上學需要,才在上海購置了一套住宅。因為他認為,作為一個創業者始終要有一種觀念,“那就是企業每天賺的利潤,並非是等同你個人的財富。”勁霸的願景是要做百年老店,這一百年中會有很多次來自於宏觀和微觀,外部和內部的危機,要有充足的儲備來為這些危機買單。“我們要有充足的資源儲備,為勁霸這輛不停奔馳的汽車留足第5個輪胎——備胎。”
心無旁騖,簡簡單單,就是洪忠信創業的信條。他認為,作為有著一定基礎和積累的所謂成功創富者,所謂的社會責任不是簡單的捐款,做慈善,更重要的是力所能及的幫助許許多多的誌同道合的年輕人和創業家,他們是孤獨、浮躁和苦悶的,要給他創業的機會,教他們自食其力。而這也是“勁霸·創富匯”成立的初衷。
關於“勁霸·創富匯”
2014年,勁霸男裝聯合著名商業財經媒體《創業家》成立了中國首個關註創富微力量的組織——“勁霸·創富匯”,該組織以“聞道、授業、解惑、維新”為宗旨,致力於匯聚具有共同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的創富群體,構建充滿正能量和夢想的創富圈子,並著力搭建一個相互交流、共同學習、資源共享的平臺,相繼在北京、廣州、三亞、合肥和西安等地開展了沙龍活動,針對性的為各行各業的草根創富者們搭建學習平臺,聘請導師傳授創富經驗,打造共同學習的“朋友圈”。創富匯”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1月24日下午,央行宣布開展一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利率3.1%,較上次操作提高10BP。這是MLF操作歷史上首次上調利率,也是政策利率近六年來首次上調,其意義等同於加息。
中金固收團隊認為,此次加息主要是PPI上漲引發貨幣當局對通脹壓力的擔心以及年底年初信貸投放過快,貨幣當局希望釋放一些收緊信號來對信貸增速和金融杠桿進行調控有關。
中信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明明表示,隨著利率市場化完成,存貸款基準利率限制取消,MLF操作利率逐漸成為政策目標利率。
24日,債市再次暴跌,國債期貨尾盤跳水,10年主力T1706收盤收跌0.82%,創2016年12月19日以來最大跌幅;銀行間現券收益率大幅上行,10年期國債和國開收益率均創逾1個月新高。新一輪債券熊市或將開啟。
MLF利率首次上調
1月24日下午,央行官方微博發布,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基本穩定,結合近期MLF到期情況,人民銀行對22家金融機構開展MLF操作共2455億元,其中6個月1385億元、1年期1070億元,中標利率分別為2.95%、3.1%,較上期上升10BP。
此次上調是MLF操作歷史上的首次上調利率。
從MLF操作利率的歷史調整情況來看,2016年1月19日,央行將3個月和1年期利率下調至2.75%、3.25%,1月21日將6個月期下調至3%,2月19日再次將6個月和1年期分別下調至2.85%、3%。此後,利率保持不變,直至2017年1月24日。
這也等同於自2011年7月以來央行首次“加息”。
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7月,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共上調5次,每次上調25個基點。2010年10月20日、2010年12月26日、2011年2月9日、2011年4月6日、2011年7月7日分別將一年期存款利率上調至2.50%、2.75%、3.00%、3.25%、3.50%。此後,2012年以來,隨著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基準利率進入下行通道,直至2016年10月24日最後一次降息。
中信證券固收團隊認為,MLF操作利率上調有四大原因:第一,經濟複蘇迎暖春,為政策上調提供條件;第二,短期利率保持高位,政策利率順勢上升;第三,去杠桿和控制地產泡沫有必要引導利率適當上行;第四,美聯儲鷹派依舊,中美利差面臨挑戰。
中金固收團隊認為,這次MLF利率的提升並不是針對美國加息和人民幣匯率,而可能與PPI上漲引發貨幣當局對通脹壓力的擔心以及年底年初信貸投放過快,貨幣當局希望釋放一些收緊信號來對信貸增速和金融杠桿進行調控有關。
去年四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6.8%,預期 6.7%,前值 6.7%,全年實現增長6.7%。去年12月PPI同比增長5.5%,大幅高於預期4.6%與前值3.3%。
上周五,央行表示,通過創新工具臨時流動性便利(TLF)向幾家大型商業銀行提供了流動性支持,期限為28天。當時市場解讀為,央行不能降準是因為向市場傳遞寬松信號過於明顯,利用這種創新工具實際是一種“定向+定期”的降準。
國泰君安固收分析師覃漢團隊表示,此次一年期MLF利率上調,可以被視為“加價”對沖,為了使TLF不被解讀為釋放貨幣寬松信號。
近年,資金面越來越依靠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在機構負債端整體脆弱的背景下,適當的定向、定時降準可平抑季節性波動;同時上調中長期資金利率,並不會直接沖擊短期資金面,這也就是部分市場投資者預期的“降準+加息”組合。
光大固收團隊分析認為,小幅提高MLF利率有助於緩解28天TLF使市場產生的寬松預期。事實上,在TLF之後,市場並不缺錢。
MLF成為新“流動性閘門”
明明表示,隨著利率市場化完成,存貸款基準利率限制取消,其作為政策基準利率的作用減弱,未來需要找到新的政策基準利率,MLF操作利率正逐漸成為政策目標利率。
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及周小川行長的2017年新年致辭中,都明確提及“要調節好貨幣閘門”這點。
市場認為,所謂“流動性閘門”或許不該過分寄望於傳統的加息、降準這類貨幣政策工具。
明明認為,過去中長期利率基準以存貸款利率為標尺,但在存貸款利率放開之後,對於中長期利率是缺失政策基準的,因此需要重新確立一個新的政策利率作為基準。
從政策利率的“三性”——有效性、穩定性、可控性來看,1年期MLF操作利率符合幾方面要求。在1年期目標利率明確的條件下,央行會進一步通過量價分離、縮短放長等非典型緊縮貨幣政策操作,增加中長期MLF操作的規模來加強對中長期利率引導。
光大固收團隊預計,今後其余期限的MLF利率也會“隨行就市”地提高。
中金固收研究表示,今年央行存在提高基準利率和公開市場操作工具的可能性,主要是基於美國加息、中國通脹壓力上升以及調控金融杠桿等眾多因素的考慮。
明明稱,把控好“流動性閘門”意味著供給到市場的流動性不能過多,因此有必要進一步強化短期操作的靈活性和有效性。貨幣政策在新的環境和壓力下,仍將以量價配合的策略,縮短久期控制“流動性閘門”,並以1年期MLF利率水平引導中長期利率走勢。
低費用、高保額、保障全面,使得百萬醫療保險產品成為“網紅爆款”。近幾年,眾多財險公司、壽險公司、健康險公司紛紛推出自家百萬醫療產品。然而,部門消費者對於所購買保險產品是否可以“保證續保”並不清楚。近期,就有消費者反映,通過互聯網購買的短期健康險產品到期後不予續保的問題。
對此,6月13日銀保監會發布通知,明確“連續投保”不等同保證續保,提示消費者要明確短期健康險不含有保證續保條款等情況。
保證續保條款是指,在前一保險期間屆滿前,投保人提出續保申請,保險公司必須按照原條款和約定費率繼續承保的合同。
據悉,目前網銷短期健康保險的合同中雖然對續保做出了相應的約定,滿足條件的消費者在保險期間屆滿時,可以向保險公司申請繼續投保,但這並不等同於保證續保。對於非保證續保的產品,保險公司可能會出現停售、調整費率或推出替代的新產品等情況,屆時保險消費者將會面臨不能續保的風險。
根據去年底發布的《健康保險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內容,健康保險按照保險期限分為長期健康保險和短期健康保險。其中,長期健康保險是指,保險期間超過一年或者保險期間雖不超過一年但含有保證續保條款的健康保險。而短期健康保險是指,保險期間在一年以及一年以下且不含有保證續保條款的健康保險。
銀保監會強調,消費者在購買保險期間在一年及以下的短期健康保險產品時,應註意此類產品不含有保證續保條款。應仔細閱讀保險合同中關於保障期限和續保條款等內容,確認保障期限,了解產品屬性,根據自身的保障需求選擇購買相適應的健康保險產品,謹防宣傳誤導。
銀保監會指出,保險公司在銷售過程中應當遵循最大誠信原則,向投保人闡明產品屬性,說明所購產品為短期健康保險產品,提示消費者可能面臨的無法續保風險,嚴禁以“保證續保”概念對消費者進行誤導宣傳。
今年以來,針對短期健康險產品的監管動作不斷,監管部門多次強調短期健康險產品不具備保證續保等條款功能。
4月,天津保監局就對保險公司銷售“百萬醫療”類短期醫療險提出了監管要求。要求險企在銷售環節闡明產品屬性,在核賠環節明確核賠細則,在理賠環節提高專業能力。
例如,險企在銷售環節必須向投保人明示產品本質是短期醫療險,保險期間為1年,厘清“連續投保”和“保證續保”的區別,提示不可抗辯條款適用規則;必須明示產品存在停售或升級換代等類停售風險,可能導致全部或發生過賠付的投保人不能連續投保。
5月4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組織開展人身保險產品專項核查清理工作的通知》,要求集中清理整頓一批歷史遺留問題產品,“網紅”百萬醫療險產品成為監管部門核查排雷的重點之一。
銀保監會表示,在產品費率厘定上,費用補償型醫療保險為追求營銷噱頭,在嚴重缺乏經驗數據和定價基礎的情況下,盲目設定高額給付限額,並在短期健康保險中引入“終身給付限額”、“連續投保”等長期保險概念,誇大產品功能,擾亂市場秩序;此外,短期個人健康保險產品費率浮動範圍超過基準費率30%的限額等情況都被列入負面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