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專訪劉勝軍:決策層需要「靈魂深處的革命」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1-7/zNMzA4XzM3NzczNg.html

在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勝軍看來,已經兩週歲的創業板存在更大的問題。他在接受21世紀網採訪時表示,創業板充滿了不公和謊言,創業板幾乎已經成為圈錢、破發、業績變臉、提現機的代名詞。

劉勝軍列舉了創業板三大罪狀,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整個A股市場新股發行定價當中存在的問題。在他看來,創業板問題的核心在於發行審核制度。

劉 勝軍強調,創業板只不過改變了上市標準,在制度設計上卻和原來的市場沒有任何改變。這需要決策層「靈魂深處的革命」。只有放棄IPO審批,市盈率才能回歸 合理水平,消除PE腐敗和其他尋租行為,讓投資者用資金來投票,選擇真正優秀的公司上市,證監會才能回歸主業,嚴厲打擊內幕交易、財務欺詐和股價操縱行 為。

21世紀網:IPO市場化已經是由來已久的話題,您對我國IPO市場化怎麼看?

劉勝軍:我 近期看到21世紀網做的IPO大專題,做得還是不錯的,現在正值郭樹清履新中國證監會主席,媒體對IPO的監督和報導,在高度注重「面子」的中國文化背景 下,這是頗不尋常的。這種中國特色的「請願」,除了對「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期待,還有對IPO制度改革的期望。眼下,正值創業板兩週年,我就重點談談創業 板吧。

21世紀網:我看到您之前發表了不少對創業板的看法,您能再系統說一下,創業板到底存在哪些問題?

劉勝軍:創業板從上市以來,市場對它的批判一直沒有停止。它充滿了不公和謊言,創業板似乎成了圈錢、破發、業績變臉、提現機的代名詞。我在其他場合也表示過,創業板現在出現種種怪現狀,也是現在監管層面臨的難題。

    首先,創業板套牢無數投資者。目前創業板股票有超過八成的股票低於其上市首日開盤價,如果上市首日開盤即買進並一直持有,目前仍然有近九成投資者虧損。

其 次,高成長很多成了謊言,並沒有成為市場期許的「納斯達克」。創業板被寄予了高成長的預期,但是現實是殘酷的,創業板企業今年來平均淨利潤增長 16.65%,低於中小企業板17.17%,也遠低於上證A股28.47%和深證主板A股28.4%的平均利潤增長率。第三季度業績大幅「變臉」公司不在 少數:271家創業板公司有105家淨利潤同比減少,53家第三季度淨利潤同比降幅超30%。

而普通投資者並不能認清這些風險。創業板公司由於規模小、發展快,風險較高,個別公司業績起伏可以理解,但是如此大範圍的業績變臉,只能說明一個問題:上市前「化妝」化得太濃了。

再 次,創業板成為名副其實的圈錢工具,高管圈錢成風。經過統計,兩年間,上市公司通過IPO累計融資額為1936億元,平均超募比例高達181.18%。很 多超募資金要麼被快速花光,要麼躺在銀行吃利息。巨額超募資金閒置嚴重破壞了證券市場應有的優化資源配置功能,對企業本身發展不利,也背離了證券市場的初 衷。截至9月30日,創業板高管離職公告超過170份,其中2011年前三季度就超過120份。

21世紀網:這對投資者來說,也意味著巨大的傷害。

劉勝軍:確實是的,投資者本來就處於弱勢地位,也更容易受傷。在IPO緊鑼密鼓的背後,創業板已經成為財富再分配的不公平遊戲。而二級市場投資者成了創業板的集體輸家,無法與上市公司創始股東和高管以及PE公司抗衡。

 

21世紀網:創業板出現這樣種種問題的原因是什麼呢?

劉勝軍:創業板如此亂,在我看來主要是發行審核制度。我一直在強調,創業板只不過改變了上市標準,在制度設計上卻和原來的市場沒有任何改變。

IPO 審批制扭曲了證券市場供求關係,是導致創業板「高發行價、高市盈率、高超募資金」的根源。高市盈率催生了巨大的造假動力,而這種造假動力強大到足以突破任 何的制度防線:勝景山河最初通過了發審委的審核,卻在媒體的質疑下被迫取消發行。發審委既沒有能力、也沒有精力去識破造假行為。

而從本質 上來說,投資者可能並不需要發審委來提他們選擇。創業板發審委的審核標準雖然涵蓋了成長性、盈利能力、商業模式、行業地位、技術含量等諸多標準,但發審委 並沒有真正的能力去識別一個公司的未來價值,能看到的只有公司業績,發審委的標準未必是投資者選擇企業的標準,不承擔任何風險與責任的發審委,卻在強制性 地替投資者選擇。比如按照發審委標準,阿里巴巴、騰訊這樣的公司在創業板上不了市,但勝景山河卻可以。

複雜的尋租過程,導致越是不好的企業越願意花費時間和精力去尋租,那些真正創新的、高利潤的企業反倒沒有精力。結果,低質量的企業蜂擁而上,高質量的企業望而卻步,這是典型的逆向選擇。

21世紀網:根源既然在於審批制,要解決這些問題,您有什麼建議?

劉勝軍:要做到真正市場化,要做的還有很多,需要長遠的努力。從我國股市設立的初衷說起的話,我國證券市場發展之初實行IPO審批制,是為了幫助國有企業融資、轉制,而如今,央企都已實現上市,而且盈利能力驚人,沒有藉口繼續維持IPO審批制。

我 認為,放棄審批不會有任何問題,唯一的阻力來自既得利益者,這需要決策層「靈魂深處的革命」。只有放棄IPO審批,市盈率才能回歸合理水平,消除PE腐敗 和其他尋租行為,讓投資者用資金來投票,選擇真正優秀的公司上市,證監會才能回歸主業,嚴厲打擊內幕交易、財務欺詐和股價操縱行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13

國企改革方案出台進入倒計時 意見已遞交國務院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指導意見》已遞交決策層 G-xueqiu

http://xueqiu.com/5534398890/28483540
國企改革方案出台進入倒計時 意見已遞交國務院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指導意見》已遞交決策層

國企改革方案出台進入倒計時

特許與壟斷領域進一步開放,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今年以試點為主

備受矚目的「國企改革路線圖」已經進入出台倒計時《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獲悉,兩會前國資委向中央企業進行了新一輪意見徵求,並且重新對《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相關內容進行了修改並遞交國務院。

「國家對於這麼一份綱領性文件的出台非常慎重,國資委在三中全會以後就國企改革進行了多輪調研,上週,國務院和國資委相關負責人召開會議,對國有企業改革,特別是尚未出台的文件內容進行了討論。」一位權威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他表示,國企改革涉及到包括工信部、發改委、財政部、銀監會等多個部委的配合,因此需要統一協調,具體出台時間還要等國務院安排,應該很快就會有結果。

上述人士說,國企改革的總體基調沒有變化,指導意見的內容將在操作性層面進行一些調整,就是從「能不能干」落實到「怎麼幹」。發展混合所有制企業,將包括民營資本進入相關領域的具體實施辦法,特許和壟斷經營領域哪些部分放開資本進入等問題,國資委也將通過分類方式來推動國企改革,實行一企一策,並在改制上市、兼併重組、項目投資等方面,積極推動國企引入民間資本和戰略投資。另一方面,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今年將會以試點為主,不會大規模鋪開。

《經濟參考報》記者瞭解到,正在醞釀出台的指導意見中,除了之前壟斷領域進一步放開將更加具體化,國企改革將和反腐敗同步進行,其中包括完善產權保護制度,產權評估過程更加公開、公正、有序,防止國企改革過程中的國有資產流失。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和前幾輪不同,三中全會後國企改革進入一個小高潮並呈現新的特點,一方面是地方國企改革方案井噴式的出台,另一方面是原來被稱為改革難點的壟斷性央企也率先改革,而完全競爭性行業的央企改革動作卻相對謹慎。「和壟斷企業不同,我們一直處於更為公平的市場環境,以前該改革的地方都已經改革了,如果再動恐怕需要更強有力的政策和市場的雙重推動。」一位建築類央企負責人對記者坦言,他們在給國資委提交的意見中,提出了國資委可以在關於員工持股、市場化選聘、高管薪酬等改革上選取一兩個央企進行「試點」,然後再逐步推行的建議。

在多位央企負責人看來,除了實現混合所有制這個方向外,由於沒有一個確切的行動綱領,儘管企業各自都醞釀內部改革方案,但實際上很多央企仍處於觀望階段,一旦國有企業改革方案出台,將會帶來新的改革高潮。

記者瞭解到,作為壟斷行業巨頭的「兩桶油」已經率先進行改革。除「兩桶油」之外,寶鋼集團、中航科工集團、中國海運集團、大唐集團等多家央企在近期相繼成立了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積極推進改革事宜。

「改革涉及到很多敏感問題,所以不能貿然行動,我們希望國資委能夠指定一兩家試點進行改革,並且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研究和解決,讓其他央企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合理推進改革。」一位房地產央企負責人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

實際上,十八屆三中全會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已經為國企改革指明了方向。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優化國有經濟佈局和結構,加快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準確界定不同國有企業功能,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制定非國有資本參與中央企業投資項目的辦法,在金融、石油、電力、鐵路、電信、資源開發、公用事業等領域,向非國有資本推出一批投資項目。制定非公有制企業進入特許經營領域具體辦法。實施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在更多領域放開競爭性業務,為民間資本提供大顯身手的舞台。

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在兩會期間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推進國有企業股權多元化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上,國資委將加快推進國有企業特別是母公司層面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進一步優化國有企業股權結構。主要採取以下四種形式:其一,涉及國家安全的少數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可以採用國有獨資形式。其二,涉及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國有企業,可保持國有絕對控股。其三,涉及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等行業的重要國有企業,可保持國有相對控股。其四,國有資本不需要控制並可以由社會資本控股的國有企業,可採取國有參股形式或者全部退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522

中國褐皮書:經濟低迷 為何決策層不願推出大規模刺激政策?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543

0022190fd33014e7a3541b

彭博新聞社報道稱,一項最新調查顯示,盡管制造業和交通運輸業有所改善,但隨著零售業仍在困境中掙紮,住宅房地產市場下行,中國第三季度經濟仍以“低速擋”前行。

紐約研究機構China Beige Book International發布的《中國褐皮書》顯示,中國投資進一步放緩,借貸成本攀升,企業從銀行申請和獲得貸款的規模處於低谷水平。不過,雇傭水平有所上升,企業利潤改善,暗示政府不太可能推出廣泛的刺激政策

該機構總裁Leland Miller在公開聲明中表示:

多數公司情況並未惡化,招聘和企業利潤改善在很大程度上解釋了為何北京不願意推出更多大規模刺激政策。

真正的問題是,強效刺激政策不起作用。過去兩年,流動性過度,但信貸參與度卻比較有限。有供應,但需求卻不足。

該機構調查研究表明,並非是缺乏中國小企業苦苦尋求的廉價信貸。截至到三季度,中國企業今年的新增貸款僅為2012年第一季度的一半。而這項對2100家中國企業所做的調查顯示,有不到20%的企業第三季度根本沒有申請任何形式的貸款。

盡管中國銀行業的貸款變得更為昂貴,從上個季度的6.95%上升到三季度的7.47%,但整體貸款需求放緩的大趨勢卻與二季度以來的系統性因素正發揮作用相一致:私營企業在努力償還債務,而國內消費卻仍疲軟。零售業增長較為緩慢,工資增長也是如此。

不過,在該機構的實地調研中,接近一半的銀行人士都表示,他們的商業貸款總規模是上升的,高於第二季度的35%。但是,他們並不向新客戶放貸,只有1%的銀行業者表示其30%左右的貸款流向了新的貸款申請者。

自從8月中國工業增加值等主要宏觀經濟數據表現不佳以來,包括蘇格蘭皇家銀行和巴克萊在內的部分銀行調降了他們對中國經濟增速的預估值。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本月曾表示,政府仍將著眼於定向寬松,中國不會再依賴貨幣刺激來提振經濟。

華爾街見聞網站近日提及,中國財政部長樓繼偉周末在G20峰會上稱:“在提高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上,中國不能依賴政府開支;不會因單個指標做大的政策調整。”。與此同時,北戴河會議顯示中國最高領導層並接受了經濟增幅可能低於7.5%目標的“新常態”,這意味著大規模刺激近期不太可能發生。

中國經濟刺激希望落空,引發昨日全球股市下挫,恒指大跌1.44%,創近兩個月新低。滬指大跌1.7%,失守2300點。標普創8月初來最大日跌幅。VIX暴漲13%。中概股全線下挫。銅、原油、鐵礦石等對經濟敏感的大宗商品近全線下挫。

今日,匯豐9月中國制造業PMI將公布,這將為中國經濟狀況提供更多指引。8月的PMI曾跌至三個月低點,官方PMI同樣出現下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888

消息稱中電投與國家核電合並已獲決策層通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698

《財經》報道,南北車合並之後,央企之間又一次重大重組,中國核電三分天下的版圖即將坐實。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和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合並事宜,已在近日獲得最高決策層簽字通過,目前國資委正在制定具體方案,近期官方將對外宣布兩大巨頭合並方案。

國家核電雖是中央“欽定”的三代核電技術AP1000技術受讓方,技術實力強勁,但由於並沒有核電運營資格,與另兩大核電巨頭中核和中廣核相比,缺乏核電站這樣穩定充沛的盈利來源,綜合實力稍遜。早在2012年開始,國家核電與中廣核方面就曾經探討過是否具有合並的可能性。

中電投在核電版圖中的位置亦有些尷尬,雖然貴為五大發電集團之一和三大核電運營商之一,但與中核和中廣核相比,卻是不折不扣的後來者。且中電投的核電設計力量薄弱,在競爭難免中受制於人。

此番合並,可以看做是中國頂尖的核電技術公司和擁有壟斷地位的核電運營公司之間的強強聯合,兩家核電公司合並之後,中國核電三分天下的版圖已呼之欲出。

按照此前的方案,兩大巨頭可能暫時分別保留原有的公司體制不變,成立總公司,負責整合之後的協調實務,過渡期之後,將對相關業務進行深度重組。

核電類相關股票周三表現強勁:

777

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1月28日務院常務會議上表示,部署加快鐵路、核電、建材生產線等中國裝備“走出去”,推進國際產能合作、提升合作層次;確定支持發展“眾創空間”的政策措施,為創業創新搭建新平臺。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502

決策層已同意中電投與國家核電合併 唐史主任司馬遷

來源: http://xueqiu.com/2054435398/35934158

“財經十一人”從多個可靠渠道獲悉,備受關註的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和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合並事宜,已在近日獲得最高決策層簽字通過,目前國資委正在制定具體方案,近期官方將對外宣布兩大巨頭合並方案。這是繼南北車合並之後,央企之間又一次重大重組,中國核電三分天下的版圖最終坐實。
在兩大巨頭合並過程中,中國核電行業掀起了關於體制改革的大討論,“中電投+國家核電”方案、“核電大一統方案”、“核電總公司方案”等均呈至最高決策者案頭,中電投與國家核電的合並一度受阻擱置,但經過一年的博弈,最終成行。
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下稱中電投)位列中國聲名顯赫的五大發電集團,也是中國僅有的三家核電站運營牌照的持有者之一,實力強勁;國家核電技術公司是三代核電技術AP1000的受讓方、引進消化吸收的主體,亦是國產三代核電技術CAP1400的技術創新方,兩者合並可謂強強聯合,優勢互補。
此外,國家核電技術公司旗下國核電力規劃院和山東電力工程咨詢院脫胎於國網系統,在常規電和新能源工程咨詢、規劃設計領域亦擁有超強實力,這一點亦與中電投互補。
不過,國家核電雖是中央“欽定”的三代核電技術AP1000技術受讓方,技術實力強勁,但由於並沒有核電運營資格,與另兩大核電巨頭中核和中廣核相比,缺乏核電站這樣穩定充沛的盈利來源,綜合實力稍遜,且AP1000引進已近十年,各項“引消吸”工作接近尾聲,該公司未來定位不甚明確,早在2012年開始,國家核電與中廣核方面就曾經探討過是否具有合並的可能性。
中電投在核電版圖中的位置亦有些尷尬,雖然貴為五大發電集團之一和三大核電運營商之一,但與中核和中廣核相比,卻是不折不扣的後來者。且中電投的核電設計力量薄弱,在競爭難免中受制於人。
此番合並,可以看做是中國頂尖的核電技術公司和擁有壟斷地位核電運營公司之間的強強聯合,兩家核電公司合並之後,中國核電三分天下的版圖已呼之欲出。
中國擁有世界獨一無二的核電發展計劃,規劃至2020年建成核電裝機5800萬千瓦,在建核電裝機3000萬千瓦。中核與中廣核已在分別在今年啟動IPO工作,為後續核電項目融資,預計中電投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合並之後也將啟動IPO。
按照此前的方案,兩大巨頭可能暫時分別保留原有的公司體制不變,成立總公司,負責整合之後的協調實務,過渡期之後,將對相關業務進行深度重組,預計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現任董事王炳華出任新公司的董事長可能性最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661

中港基金互認,決策層再開A股“泄洪閘”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653

中港基金互認,決策層再開A股“泄洪閘”
作者:雷美珍


兩名消息人士周四對路透稱,籌備已久的中國內地與香港兩地基金互認安排的政策快將公布,意味著內地逾6萬億元人民幣公募基金有望“出海”分銷到香港市場,也為國際資金進一步開啟中國投資大門。

消息人士表示,兩地政府部門以及中國證監會、香港證監會已經準備就緒,基金互認的政策“很快就會公布”。

其中一名消息人士指出,滬港通升級版、深港通以及基金互認乃中港兩地政府部門同步推進的“一系列”工作,無分先後,並將於今年內全部啟動。這次基金互認較市場引頸以待的深港通走快一步,主要由於後者涉及系統測試等技術問題而需要稍等一會。

香港證監會發言人接受路透查詢時對上述消息不予置評;而中國證監會方面,路透暫未能取得聯絡。

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將為亞洲財富管理提供新的增長點。而中港基金互認有助盤活兩地資管市場,亦有利於香港成為海內外基金產品進出口平臺。

中國證監會主席肖鋼此前表示,近年來內地財富管理需求旺盛,但境內產品種類和參與境外投資途徑有限,資產配置範圍受限,滬港通開啟為兩地財富管理行業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

跨境投資需求


一名中資資產管理公司高管稱,基金互認對基金業的發展有重要作用,特別是隨著人民幣國際化以及資本賬戶開放,市場對內地與香港的跨境投資需求會愈來愈大。

路透的報導發出後,植根香港的基金公司惠理集團 0806.HK 午盤一度跳漲11%,終場收升9.83%;大市恒生指數 .HSI 亦短暫由跌轉升,但最終仍收跌。

惠理集團行政總裁謝偉明對路透稱,基金互認將凸顯出香港作為主要資管中心的地位。由於中國投資者被壓抑的巨大境外投資需求存在,互認安排將引導內地資本走向香港以至全球市場。

“對香港市場而言,更多資本流入,將令本地資產管理行業變得更加活躍,並吸引更多基金公司在香港銷售其產品,從而提升香港在區內的競爭力。”他說。

事實上,霸菱、德盛安聯、摩根資產等外資基金公司早已摩拳擦掌,紛紛推出香港註冊基金,一旦互認安排出臺,馬上部署進攻內地市場。於倫敦及約翰內斯堡上市的金融集團Old Mutual旗下資產管理分支去年亦落戶香港作為其亞洲業務總部。

產品直接銷售

內地與香港的監管層於2012年開始討論基金互認安排,翌年達成初步協議。根據有關安排,預期在香港註冊成立及營運的證監會認可基金將會成為“獲認可香港基金”,而合資格的內地基金則可成為“獲認可內地基金”。這些基金將可獲準直接在對方的市場銷售。

不過,在初始階段,只會包括簡單的基金產品。

香港證監會此前指出,這項互認安排有望為本港投資者帶來新機遇,拓闊在香港銷售的產品類別,並為基金管理業帶來更多投資資金,及開辟銷售和市場推廣的新渠道。

截至2013年底,香港的基金管理業務合計資產達破紀錄的16萬億港元,其中超過70%來自海外投資者;而持牌資產管理公司及基金顧問公司的占比約74%,註冊機構處理的資產管理業務及其他私人銀行業務的占比為23%。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末,中國公募基金資產規模合計達6.2萬億元人民幣,單月大增近萬億元或18.3%。

(轉自阿爾法金融)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330

決策層新信號:淡化GDP增速 註重改革成效

每逢年末,下一年的經濟工作重點,即成為各界關註焦點。在2016年行將結束之際,這個話題再度引發討論。

然而,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並未提明年GDP增速區間。因此多位專家認為,雖然2017年GDP增速維持在6.5%以上是一個大概率事件,但相比經濟增速,明年將更重視改革成效,尤其是決策層力主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國企改革。

淡化經濟增速

本月中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沒有像往年一樣提及下一年GDP增速區間,這在不少專家看來,意味著決策層將淡化經濟增速。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即稱,考慮到國內結構性改革推進的艱巨程度,以及全球經濟在歐美政治和政策層面的不確定性高企,如果能適當擴大經濟增長的目標區間,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政府穩增長的壓力。因此,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推進結構性改革方面,這將有利於中國經濟中長期的可持續發展。

中信建投宏觀債券首席分析師黃文濤亦認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透露出中央對經濟增長的目標有所弱化,當前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劇烈下滑的風險不大。6.5%並非嚴格的約束目標,加上未來GDP核算方法與國際標準接軌的調整完善,本身會對經濟增長速度有一定影響。

黃文濤稱,今年會議體現的政策目標“重長輕短”意味較濃,“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更為強調“進”,經濟增長、通貨膨脹等短期目標淡化,轉而更關註供給側改革等長期性目標。

當然,多數談及明年經濟增速的專家均認為,2017年GDP增速維持在6.5%以上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助理劉哲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稱,2016年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的推進,提前釋放了中國經濟的下行壓力,隨著中產階級的逐步擴大、新技術和制度改革改變邊際效用遞減的規律,中國經濟明年GDP準確的說將站穩6.5%。在控制金融風險的同時,通過供給側改革釋放民生領域、壟斷領域、新經濟領域的供給潛力,中國經濟完全可以實現“穩中有進”。

劉哲認為,從部門貢獻來看,中國經濟表面走平,在剔除金融影響後,今年已經出現回升;從經濟周期來看,中國經濟經歷了市場經濟以來最大的一輪下行周期,部分領先指標已經預示經濟觸底企穩;從增長動能來看,新供給對於經濟的拉動作用已經顯現,深圳就是很好的例子,勞動、土地、資本、制度等要素市場供給側潛力還很大。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即認為,2017年經濟增速離“L型”底部應該僅一步之遙。2016年前三個季度,我國GDP當季度同比增速均保持在6.7%,“L型”底部初見。展望2017年,經濟仍存在下行壓力,6.5%應是政府必守的經濟增長“鐵底”。

國家信息中心宏觀經濟形勢課題組發布的報告顯示,考慮到我國潛在經濟增長水平和明年的需求變化趨勢,以及當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的現實,2017年經濟增長目標應定在6.5%左右。

至於為何是6.5%,國信宏觀團隊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市場很多觀點認為未來幾年經濟增速不能低於6.5%,依據是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實際GDP比2010年翻一番。但如果單從GDP翻一番的目標來看,未來四年(2017~2020)的年均GDP增速即使低於6.5%,GDP翻一番的目標也可以完成。

兩大改革並進

毋庸置疑,中國經濟要實現穩中求進,保持在6.5%左右,必須推進市場導向的結構性體制和治理改革。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院長田國強此前即表示,如果改革真的到位,比如城鄉改革和國有企業改革真正落地,“十三五”期間,平均潛在增長率仍能維持在7%左右。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梁紅亦認為,經濟增長開始企穩,為結構性改革創造了有利條件。2017年將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財稅、戶籍、土地制度改革將進一步推進,促進中國向消費驅動經濟轉型,國企改革、債務重組、以及資本市場改革有望提速。盡管國際上貿易保護主義有所升溫,中國仍然會對外擴大開放領域,積極吸引外資,繼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除了強調財政政策“積極”外,還強調了“有效”。對此,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院長胡怡建對第一財經分析稱,這就要求財政支出更加精準和有針對性。2017年財政政策力度或繼續加大,財政赤字會增加,很可能突破3%。

北京大學經濟研究所常務副所長蘇劍認為,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一大亮點是強調了防風險,主要體現在關於房子的定位方面,強調房子的居住功能,而不是投資功能。後期或會出臺一些相應的政策,對房地產市場產生沖擊,但也要避免用力過猛。

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劉洪玉教授認為,從有效引導住房投資與住房消費的目標出發,房地產長效機制建設要有助於促使住房回歸其作為消費品的居住屬性,抑制其作為投資品的資產屬性。其手段應當是多方面的,比如金融、稅收、土地供應等手段。

與此同時,改革還有一塊需要啃下的“硬骨頭”是國企改革。12月9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把國企改革放在了明年“基礎性關鍵領域改革”的第一位。

對此,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對第一財經稱,2017年國企改革將出現三個轉變,即偏重政策設計向政策落地轉變,偏重全面試點向重點突破轉變,偏重企業外部向內外兼修轉變。“推進混合所有制成為突破口,就是要啟動企業內在活力,在國企公司治理和市場化的經營機制上見成效。2017年將是混改的落地之年和重點突破年。”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亦明確,要深化國企國資改革,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要求,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加快推動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項安波認為,新的一年,混合所有制改革將很可能取得新的突破,對於混合所有制改革,文件已經齊備,接下來是與重要領域的行業體制改革相結合,這方面需要有實質性的新的進展。

李錦對第一財經稱,明年地方國企的改革也將有亮點。在當下地方經濟下行壓力大的情況下,地方推動國企改革的動機也更為強烈。可以預料的是,未來國企改革在重點難點問題上實現突破、創造出新的經驗將是從地方、從基層先湧現出來的。

比如,北京市國資國企改革加速推進,北京試點員工持股的市屬國企名單已確定。北京市研究擬訂了市屬企業中長期調整重組總體思路以及改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等多項改革試點方案,將盡快啟動。

此外,山東、浙江、廣西、四川等地相繼明確了改革路線圖。浙江省國資委副主任劉盛輝對第一財經稱,對照國務院國資委開展“十項改革試點”相關內容,並結合浙江省實際,相繼開展了“一企一策”差異化考核、省屬企業兼並重組、混合所有制改革、集團整體上市等13項試點工作,持續加大改革試點探索力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6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