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積木盒子董駿自述:P2P平台為何能做到11個億交易?模塊化、流水化

http://www.iheima.com/thread-22138-1-1.html
問:上次融資的時候,銀泰資本投資人郭佳說你們有許多個風控模型。我不太理解意思是什麼。

她指的應該是前期數據流程化。我們將前期的盡職調查過程分解成不同的模塊。一個金融產品約有30-40個模塊,不同的模塊由專人負責。將得到的數據放入模型,就會對該企業還款、盈利能力等有一個大致篩選,在此基礎上再進行人為篩選。

這是我們公司最初提供給金融機構的外包工具「76hui企樂匯」,現在已有近千家公司客戶。公司另外一個體系「積木盒子」也是基於企樂匯來做金融產品設計、風險判斷。

相比金融機構由一個項目經理完成盡職調查全部流程的傳統做法,很容易發生一些貽誤或者是遺漏。企樂匯因為是專人負責專門領域,比如會有一個人專門收集、整理銀行對帳單,另一個人專門關注信用報告上的信息來源,還有人專門拿第三方信息做第三方驗證。這種分工極大優化了盡職調查的準確率、效率,還能將成本減少4/5。它就是流水線模式的信貸工廠。

問:每個金融產品都需要測試30或40個模塊嗎?

我們會根據產品需要我們瞭解什麼樣的信息,來組合模塊。比如個人信用貸款,可能需要用到5個模塊;企業的經營性貸款,可能需要瞭解20個模塊。

問:哪些信息需要第三方驗證?

我們是儘可能做第三方驗證,尤其是特別關鍵的材料。不過不同的金融產品,風險關注點不一樣。比如抵押貸款,對資產是特別關注的,個人信息反而不是特別關注。對於信用貸款的產品,因為資產不能做抵押,會更關注他的信用狀況。這時我們的特定角色會去中國人民銀行取他的徵信報告,以免中間有篡改、作假。

問:一個盡職調查平均時間要多長?

我們如果企業配合的話,五個工作日以內我們就可以完成。

問:積木盒子對風險的要求是怎樣的?

行業上基本上銀行不做的行業我們也不做,會規避一些潛在風險大一點的行業或者是政策不支持的行業。比如房地產,比如資源類的,鋼貿。風險門檻就要看是哪種產品。

問:銀行不做的客戶,P2P還要做,風險豈不是很大?

很難界定銀行不貸款的企業就是風險高的企業。銀行主要服務的客戶還是大型企業。中國70%的GDP來自於中小企業,但能從銀行拿到貸款的不到3%。此外,銀行由於自身體制的問題,有的時候來不及貸給企業,或者說銀行的產品不適合企業的需求。

問:跟擔保公司是怎樣合作?

現在由擔保公司擔保的產品,都是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擔保。

問:全賠?

都是全賠本息。我們比較傾向與三類擔保公司合作:一是非常大的國有擔保公司。它們的增信措施質量非常高,本身也有一定業務體量。這類現在我們已經跟河北省最大的國有擔保公司河北融投合作。二是外資性擔保公司,會比較規範。三是在細分市場有資源的擔保公司,比如現在我們合作的我愛我家的擔保公司偉嘉安捷。

不過擔保公司只是一個增信措施之一。我們比較重要的特點是,所有客戶都由我們的企樂匯做盡職調查,再由自己獨立的團隊進行判斷。但參與度有區別。對於國有擔保,他們的審批很嚴格,類似於銀行,我們就是做輔助性的盡調。

問:最開始是你們自己去找擔保公司合作的嗎?

擔保公司來找我們挺多的,因為積木盒子線上融資能力非常強,我們基本上處於項目飢餓的狀態。但很多擔保公司推薦項目之後,希望我們不要去對他們的客戶做盡調,但這個邏輯在我們這裡行不通。因為我們不是一個擔保公司,我們只是一個合理的融資項目平台,或者說是借款人平台。我們更看重的貸款公司本身的背景,而不是因為某個擔保公司擔保。

問:如果不跟擔保公司合作,出現問題你們需要很大的資金?

這也不一定。確實,擔保公司是徵信措施之一。但要不要徵信,取決於你對借款企業的挑選能力,我們自認對借款企業挑選的能力和自主性是非常強的,主要依賴於企業本身的還款能力。我們更加認可好的企業,而擔保公司只是一種輔助徵信。因為最後的風險還是在真正的還款來源和貸款用途上面。

從今年4月開始,我們開始披露我們的一些盈餘數據,其中有一項就是我們叫做風險互助金。風險互助金不是我們自己的資金,每個項目在融資之前,必須要把他們融資金額的3%放到一個池子裡面去,這個3%就會為出資人的某一層風險提供體系性的保護。這個池子不是監管說的那種資金池,它就是一個互保計劃。項目結束之後,如果企業在貸款期間沒有損失,這3%會返還給貸款企業。如果在這期間用到了就相當於大家一起分擔損失。

問:如果說一旦發生了企業無法償還的情況,會賠償投資人多少呢?

投資人的應付本金和應付收益是百分之百賠償的,一直賠償到3%沒有了。

問:怎樣才會用到這3%?

第一層是這個企業確實無法償還,一分錢都還不回來;第二層就是如果他有增信措施,比如說擔保公司,也還不了。這兩層都穿破的情況下,才會摸到那3%。如果企業違約,也沒有增信措施,就只能用那3%。

問:所有企業都參加了互保計劃嗎?

現在所有項目都參與了,除了國有擔保,因為它的信用背書夠強。

問:有不能按時還款的嗎?

360多個項目已經到期還款的有160多個。其餘約200個項目還沒到期。目前還沒出現不良貸款。

問:到你們平台借款的項目都是多大金額?

平均項目金額是300萬,還有一些小微企業的貸款額是幾十萬、百萬。這跟動輒幾十億擔保規模的國有擔保公司相差很大。

問:來借錢的企業,主要從事哪方面業務?

還真不好說,行業不同企業的貸款規模是不一樣的。但主要是流通領域,比如零售、批發、4S店。此外還有農業、服務業、生產業。

問:投資人都是什麼類型的人?

我們的投資者不超過10萬個,年齡層從20到40歲之間的居多,來自全國各地。我們的投資人全部都是線上過來的。我們沒有線下的理財門店,也不打算建線下的理財門店。線上最大的優點就是它不會有任何的資金錯配,投資人可以能夠更自主的去選擇他所需要投資的項目。

問:一些平台把投資門檻設置為1萬,他們認為這會讓投資人多思考一下,畢竟不是丟了不心疼的幾十幾百塊。你們為什麼把門檻設置成100塊?

還是看團隊的出發點,我們是想做成一個開放的、能夠落地的平台,我們希望能夠盡多的客戶來體驗。

問:貼吧有人說你們營銷費用很高。

我不知道我們具體營銷費用有多高,但平均營銷費用並不高。橫向對比我們的總營銷費用肯定相對高一些,但我覺得,一是因為我們剛融到資,肯定要在營銷方面有支出。二是全國2000家P2P公司,也就7家從主流的風投那裡拿到錢,所以成長得也比較快。相對來說,這7家整體的營銷費用肯定比剩下的高,但並不是亂花錢。

問:你怎麼獲得投資人的反饋?

其實我們很注重跟投資人的溝通。我們有一個由幾千名投資人組成的群。每個星期星期一早晨9點到10點鐘,我跟核心團隊都會跟投資人交流,怎樣把項目做得更透明。

現在我們每月還會有同城會,是讓投資人報名來與我們溝通、探討到底怎麼運營,不是宣講推薦理財產品那種。

問:與金融企業或者P2P企業相比,你們的風控團隊算是規模龐大嗎?

都算是很大規模的。從資金規模上,我們可能跟銀行在某條街的營業部規模差不多,但銀行營業部的風控團隊一般只有幾個人。

但現在還遠沒達到我們的產量級別。就是說,現在的項目規模增加一倍,我們的風控團隊都不用再增人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698

寫程式像玩積木 5歲童也上手

2015-01-12  TCW

 

這一門「國際語言」,影響力足以匹敵英語,成為未來最關鍵的溝通力。

它,讓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放下國務,和一群中學生一起上課、寫作業。它,甚至讓科技巨人賈伯斯(Steve Jobs)、比爾‧蓋茲(Bill Gates)紛紛爭相背書,呼籲美國全民人人必學。它,是程式設計的「編碼語言」,懂得它,也就開啟了和機器攜手合作的可能。

現在,寫程式不必是電腦天才,也不怕變成科技阿宅,就算是還沒拿筆寫字的五歲孩子,也能輕鬆動手學會。因為,寫程式已經進化到像堆積木一樣,既簡單,又富有挑戰的樂趣。

原本寫程式靠的是符號編碼,外行人看來,就像本藏滿密碼的「天書」。但現在教學資源百花齊放,不論是從二○○六年就開發的軟體Scratch,或是鼓勵人人體驗「編碼一小時」的code.org,都在把複雜的程式語法,化為五彩繽紛的「積木方塊」。

除了直接以母語顯示,只要一步步排列組合,便能像寫程式一樣,讓動畫人物在螢幕上移動、旋轉,甚至設計出自己獨創的遊戲。

唯一不變的,是從寫程式中,學會將問題一步步拆解,應用基本的邏輯原理來表達。雖然歐巴馬只是畫出一個簡單的正方形,但要電腦理解,就必須拆解成「向前移動一百像素」、「向右轉九十度」,加上迴圈「重複四次」的指令。

程序看似複雜,但有了線上遊戲,像是CodeMonkey從過關遊戲中引導,或者延伸成實際的玩具,像是可以動手玩的電路積木LittleBits,大人、小孩都能感受到程式設計的魅力所在。

其實,學寫程式不見得是為了成為工程師,而更像賈伯斯所說:「它教你如何思考。」如今編碼教學的風潮,已從矽谷吹向全球。前有英國開路,率先讓孩子從五歲起開始接觸;後有韓國接棒,從新學年將程式列入部分中學的必修課。線上有各大教學網站,實體則出現了「編碼學院」,各界都在摩拳擦掌,準備進軍這堂新時代的才藝課。

「不要只是買新的遊戲,自己造一個吧!」歐巴馬的呼籲,下一步就由你來動手實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631

19天建成57層樓 “搭積木”建樓將走俏?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3/4590689.html

19天建成57層樓 “搭積木”建樓將走俏?

一財網 藍之馨 2015-03-26 12:23:00

一個擁有200套客房的四星級酒店,用傳統的建築方式需要2年半~3年,而采用模塊式建築的方式最多只需要18個月。另外這種建築還可拆卸,不像傳統建築需要爆破,因此不會產生建築垃圾。

19天建起一座57層高樓的新聞最近廣為流傳,一天建3層的速度也再次刷新了遠大集團建房記錄:2010年,遠大集團用6天完成高50米共15層的“新方舟賓館”,2011年,用15天內搭成30層酒店,當時這段搭建的視頻在國內外熱傳。

這一令人驚嘆的速度背後其實是模塊化建築,就是將整個建築拆分為獨立的模塊,通過拼插方式組裝成建築主體,它讓整個蓋樓過程仿如搭積木一般。因此,修建高樓這19天里並不包含在工廠內生產模塊化材料的時間,這些其實占據了95%的工程量。

雖然人們對這一模式的質量安全有質疑,但據媒體報道,目前這棟大樓已完成主體封頂,轉入墻體及內部裝修階段。預計今年8月份正式亮相,對外銷售的價格大約1.2萬元/平方米左右,60-240平米的戶型都有。相對長沙縣周邊片區的房價,這一價格定位顯然非常高端。

實際上,模塊化建築是國家大力推進的“住宅產業化”的一個發展方向,提高了住宅的工業化程度,也大力推進了節能減排。住建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副總工程師孫克放認為,模塊建築體系是制造業進入房地產行業的標誌,也是中國改變傳統建造方式的關鍵一步。

在模塊化建築領域中,除了遠大集團,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集集團)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企業。中集集團生產的集裝箱占據全球市場的半壁江山,近來不斷開拓新的業務,其中之一就是模塊化建築。

在廣東江門的新會中集工廠,《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看到了這種可移動的房子。外觀遠看上去像簡易的臨時建築,一個個盒子堆在一起,走進里面卻發現別有洞天。房子墻面結實,據中集工作人員介紹,墻體間縫隙用隔音材質填滿,內部裝修精致舒適,跟普通的商品房並無區別。

這種房子在發達國家並不少見,常被應用於酒店和公寓。據中集集團副總裁張寶清介紹,最初中集生產的模塊化建築只是一個鐵盒子,內部的裝修都是到了當地才做,而現在90%的工作都在工廠車間內完成。

模塊式建築有很多好處,其中之一是省時。一個擁有200套客房的四星級酒店,用傳統的建築方式需要2年半~3年時間,而采用模塊式建築的方式,最多只需要18個月。對於酒店來說,早一天營業就意味著更多的收入。

另外一個顯而易見的好處是,這種建築還可拆卸,不像傳統建築需要采取爆破,因此不會產生建築垃圾。張寶清介紹說,拆房子的費用是裝的費用的70%,中集到目前為止,為客戶搭建的都是永久性建築。

那麽,這樣的建築成本是否非常高昂?張寶清透露,在發達國家,這種模式的建築成本比當地的傳統建築成本要便宜10%~30%。每平方米的成本大約為1000~3000美金,這一成本包括了運輸費用,不包含在當地組裝的費用。因此,成本優勢也使得模塊式建築在發達國家受到歡迎。

現在,中集集團的客戶中有世界礦業巨頭澳大利亞的必和必拓公司,2010年,中集集團與必和必拓正式簽署5年應提防的獨家戰略供應合同,向西澳必和必拓供應總計3億美元的居住房及相關配套公共設施。此外,中集集團還與萬豪、希爾頓、洲際酒店等世界知名酒店集團建立了戰略合作。中集集團還正在開發制造澳大利亞的聯排別墅及養老房。

唯一令張寶清感到遺憾的是,這樣的模塊式建築目前在中國很難推廣。除了成本因素外,中國的建築標準不同是最大的障礙。“在國外,由有執照的建築師說了算,他認為符合要求就可以用我的房子,而在國內,我們的產業處於在這些標準之外的空白地帶。”目前在國內,中集僅在深圳前海一處進行辦公樓項目的嘗試,這一項目目前正在招標階段,“前期已經耗費了非常多的精力,需要跑很多地方取得各種批準。”張寶清頗有些無奈。

在中集集團所有業務中,模塊化建築目前的份額並不太大,但張寶清透露,中集打算將這一業務作為重點發展,將成立專門的公司來運作,還希望能引入資本進入這一板塊。

與其他從事模塊化建築的企業相比,中集的特色還在於遠洋運輸,張寶清透露,針對模塊化建築用班輪運輸的方法,中集申請了專利。雖然這一建築體系在歐洲已經屬於成熟技術,但是能夠建造最高可達20層的高層可移動鋼結構建築,並通過遠洋運輸到世界各地,這樣的企業並不多見。

編輯:李秀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479

1.3億美元融資背後:資本投資方看準積木盒子什麽?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422/149682.html

\ 
文/本刊記者 崔婧
編輯:劉成偉

 
積木盒子C輪融資8400萬美元,估值4.2億—5.6億美元。這恐怕是積木盒子創始人董駿近20個月來最驚喜的事情。

一個多月前,積木盒子風控副總裁謝群帶著天達集團的總裁謝嶽建來到了董駿的辦公室。這令董駿感到突兀,他之前從沒聽聞這家金融和資產管理機構。

董駿觀察了下眼前這個中年男人:個子不太高,穿著一套深色西裝,操著一口英文。

謝群對董駿說,謝嶽建對積木盒子的模式很感興趣,希望可以建立業務合作關系。一個下午的時間,他們從金融資產怎麽搞出來聊到如何進行風險管理、風險有多大,再聊到積木盒子未來計劃。謝嶽建的隨和讓董駿意外。

董駿回憶,那個下午並沒什麽特別。他甚至感覺兩人只是聊聊,不會有深入的業務合作,更不用說是2100萬美元的投資了。

但這一切都成了現實。
 
2100萬美元投資

那次談話之後,董駿通過朋友得知天達集團其實是一家很牛的國際金融和資產管理機構。這家機構在英國上市,並且擁有英國和南非的全銀行的牌照,流通市值480億人民幣。

3個星期之後,謝嶽建再一次坐到董駿的面前。這一次,他們談論的還是業務的合作框架。只不過這一次,董駿發現天達團隊不僅具有很強執行力而且擁有很強的創新思維。“創業過程中很多細節會改變你。”董駿告訴《創業家》。

只不過兩次見面,他們很少聊到投資。

改變基於一個電話。這天,董駿和謝嶽建通過電話溝通業務合作的,無意中,董駿提到了要做C輪融資。謝嶽建停頓一秒鐘,當即表達了很明確的投資意向。

 “投資方有不少,不知道到底是選擇估值最高的財務投資人還是戰略投資人。”驚喜的同時,董駿也開始糾結。

董駿最後還是選擇了天達集團:“我們在資本市場單純融資很容易,但是要找到有業務合作的投資人還是非常不容易的。天達集團一直跟我們做業務對接,合作還有很大空間。而且雙方的團隊也很契合。”

天達集團在一個星期內派了各種各樣的人過來跟董駿團隊溝通, 30天就搞定了。

謝嶽建和董駿只接觸了一個月,共見了2次面,就決定投資積木盒子2100萬美金。這是天達集團首次涉足中國的P2P領域。

謝嶽建做出這個選擇並不輕率。

“無論在金融資產端的獲取、風險控制,還是在互聯網端的市場推廣、品牌建設、團隊組合等方面,積木盒子表現都很出色。”謝嶽建對《創業家》雜誌說。
 
投資者搶投積木盒子

在積木盒子發布會結束的時候,董駿被多個記者團團圍住。一個記者提了一個問題後,董駿並沒做出回答而是用眼光一直看另一個方向。顏值頗高的經緯中國合夥人萬浩基正走過來,他要給董駿介紹另一位投資人。在這個時候,董駿需要的他的話語。

此前參與A、B輪融資的投資機構,包括經緯中國、和玉投資、小米公司、順為資本以及銀泰資本在內,都跟投了此輪融資。加上曼圖宏業、熙金資本的參與,三輪融資共有十幾家投資方參與。值得一提的是,熙金資本、小米公司、經緯中國均投了兩輪以上,已經成為積木盒子占比較大的三大股東。

能夠吸引這些投資方,董駿知道自己的優勢。

在風險控制方面,積木盒子的風控模型最初是由多個金融專家完成構建,並且在運營過程中通過大數據對風控模型進行驗證和調整,加入變量或改變權重。整個風控模型處在一個動態變化的循環過程中。

資深人士秋源俊二的分析更能清楚看明白積木盒子平臺運作方式:通過第三方平臺如樂分期、擔保公司等上遊項目提供方打包資產,平臺銷售證券化資產;由第三方擔保公司擔保,迅速做大。這種典型的輕資產模式,非常適合後來者用以迅速擴大累計投資金額。而這一項是評估一個P2P平臺價值的最重要因素。

積木盒子C輪融資另外一個重要的投資方是海通開元。作為海通開元互聯網金融行業負責人,衛冰飛看中的正是積木盒子的風控能力,以及互聯網和金融的雙重基因。
 
積木盒子面臨P2P平臺燒錢大戰

20個月,董駿通過3輪共融資1.31億美元。

拿著這麽多錢,董駿最先考慮的是平臺的生態體系建設,比如人才引進。對於生態體系里的一些有互補性的小公司,積木盒子也會尋求資本上的合作。

目前董駿已經投資了一些在細分領域有優勢的8家同業公司。而潛在C端市場的投入(如獲客)也是互聯網公司里比較大的投入。

C輪融資對整體市場將是一個比較正面的影響。現在,獲得C輪融資以上P2P平臺有5個,除了積木盒子之外,還有點融網、拍拍貸、趣分期和分期樂,他們總計融資額分別是4161萬美元、9456萬美元、約1.1億美元、約1.1億美元。董駿告訴《創業家》:“資本認可是模式認可的一個指標。資本喜歡逐利和規避風險,越來越多的資本進入,說明資本對行業判斷越來越謹慎,對行業是好的。雖然這個行業所處階段是脆弱的,負面東西太多,但是確實能夠產生價值的平臺,我相信過兩三年會是巨型公司,不僅是P2P交易形態可以看得到的東西。”

易凱資本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王冉向《創業家》表示,B輪融資的時候,P2P還是一片混戰,C輪融資後第一陣營的P2P大平臺已經一目了然。以後互聯網金融機會還是很大,但門檻會越來越高,後面做P2P平臺的人想拿到投資越來越難了。事實上,的確如此,P2P平臺盈利能力較差,獲客成本高,承受風險大,最終想要成為王者,就必須要有足夠的資本,在燒錢大戰中立於不敗之地。

隨著宜人貸、拍拍貸、陸金所等平臺上市消息的不斷出現。C輪融資後,已經是VIE結構的積木盒子卻並不急著上市。這或許和上市會遭遇各種考驗有關,而且積木盒子在財務狀況、政策風險都沒有一個破冰的點。

“我沒有把上市作為短期目標,上市行為是比較短期機會,現在的資本市場跟長期機會關聯不大,對我們還不太合適。”董駿有的是更大的野心。

積木盒子不僅僅是P2P,它更應該是互聯網金融的一個入口。未來,在消費、交易、社交、眾籌包括產品通道,都是積木盒子將會涉足的領域。

“P2P只是個人理財業務很小的一塊市場。”董駿了解金融機構能在牌照、產品創新、風險分層、資金多源、資源協作等方面給自己以幫助。比如擁有英國全銀行牌照的天達集團,以及擁有證券牌照的海通,“未來積木盒子的很多金融服務落地都需要牌照。引入有牌照的戰投機構不失為一種合作方式。”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崔婧,編輯劉成偉,文章為原創,本刊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zzyyanan聯系,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 

當兒童積木遭遇科技改造 如何借助傳感器挖掘傳統遊戲創造力?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0464.html

今年兒童節最受孩子們歡迎的禮物或許不是娃娃或積木等純實體玩具,而是平板電腦。對於傳統玩具設計者和制造商而言,更為有力的沖擊來自於行業之外。

Ipad、手機等數字化移動設備的普及,將孩子的眼球吸引至電子遊戲。近期一項研究顯示,中國3歲-8歲的的孩子中有超過73%的孩子經常和電子屏幕接觸互動。以積木為代表的傳統玩具吸引力下滑,如何做寓教於樂的新科技產品,彌合物理與數字之間的鴻溝,成為玩具研發者的新話題。

傳感器技術的植入讓這一期望變得越來越觸手可及。跨國設計與戰略咨詢公司frog開發了一款叫作Yibu的“木機互動”新型遊戲玩具,該玩具由5個造型不同、功能各異的木塊組成。

與傳統木塊玩具不同的是,這五款手工木質玩具內置了傳感器技術,可以收集實時環境以及基於地理位置的相關數據,例如溫度、光線、聲音、方向等,這些玩具與iPad上遊戲界面中體驗環境挑戰的人物角色相連接,從而控制主角行進的方向來推動遊戲進程,產生不同的遊戲體驗。

例如在陽光明媚的戶外,內置溫度傳感器的木塊會感知到外界的溫度變化,iPad遊戲界面中北極熊所在的場景同樣是陽光普照。而將其放置在冰箱,光線會變暗,北極熊也會變冷。當吹動帶有葉片的木塊,內置的加速度力量傳感器會感受風力的大小,冰塊也會發生不同幅度的移動。搖晃內置方向傳感器的木塊,北極熊也會在冰塊上左右搖晃。有趣的是不同的組合可以交叉影響產生不同的效果,遊戲的延展性和探索性也極大提升。

“通常人們會將傳感器視為提供數字或者圖像的工具,我們希望讓傳感器變為更為有趣的事物,將簡單的數字化轉化為故事,讓傳感器扮演連接現實和虛擬遊戲之間的橋梁,將屏幕遊戲時間轉變為有意義的物理活動體驗。”frog上海資深交互設計師Simone Rebaudengo向第一財經表示。

不過這5個傳感器並非最終成品,Yibu模塊式平臺是開源型的,frog希望這個設計能作用於玩具零售、智能玩具、遊戲和教育行業的企業和投資者們,基於傳感玩具能和多種遊戲對接。

智慧之“芯”植入讓傳統玩具與手機、平板電腦等實現聯動。不僅玩具設計者在積極布局,玩具制造商也期待把玩具賣給那些拿著平板、手機和各種遊戲主機的消費者。

以傳統拼插玩具生產商樂高為例,近期樂高教育也向中國市場發布了WeDo 2.0套裝,該套裝包括了280個積木組件,1個運動傳感器、1個位移傳感器及1個馬達。學生按照圖紙將機器人組裝好之後,可以通過平板操作系統為這款機器人編寫程序,系統中為不同的功能準備了不同的模塊,例如轉向、前進、探測障礙物、播放音樂等,學生可以通過拖動模塊編程,構建一個指令序列,機器人就會相應地做出回應。

“這一代孩子從小跟隨iPad 長大,是數字化的一代,所以我們希望樂高教育能夠巧妙的將數字化融合到了整個教學過程當中,學習計算機科學、信息技術。”樂高教育科學類學科全球高級經理Hanne Hylleberg Ravn表示。

當越來越多的虛擬遊戲將孩子抽離現實,家長們也在擔憂由此造成社交障礙以及對生活主動探索能力的下降。“孩子需要和現實世界接觸,通過探索才能形成認知,他們缺乏的只是一種與現實世界交互的工具。”frog資深工業設計師王明敏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不難看出,借助傳感技術,將玩具軟件延伸至屏幕之外,“現實+虛擬”帶來更多新奇的交互形式和玩法,也能創造出更多極具想象力的玩具產品。


百無禁忌想,踏踏實實幹 美國“積木式創新”的奧秘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9159

美國矽谷,成立於2013年的創業團隊Knightscope打造的自動機器人K5。K5能偵測異常行為,例如夜間穿過建築物的人,然後向遠程安全中心報告,適用於對企業、商場、校園進行安全監控。(矽谷/圖)

一群中國的學者和企業家前往美國考察,他們發現,百無禁忌的想象力,專註於“長板”的積木式創新,創新型大學與產業界的無縫連接,以及對創新的制度保障、資金投入,是美國創新能力領先世界的原因所在。

一群來自中國的學者和企業家被震撼了。

兩個月前,他們驅車從美國洛杉磯往北一百多公里,一片荒涼的半沙漠地帶,眼前一塊豎牌上面寫著“通往太空的門戶”幾個大字,這里是莫哈韋航天航空港(Mojave Air and Space Port),XCOR公司就在這里的一棟小平房里。這家創業公司正在研制新型太空飛船的發動機。

XCOR公司的創業者們想,傳統的航天飛機耗資巨大,為什麽不能生產小型的、垂直起降、可重複使用的兩人座航天飛機?為此,四十多位科學家和創業者在這片荒涼地帶工作了十多年,目前XCOR研發出的發動機已經通過了一千多次重複使用的實驗。

8月21日,這群由三十多位企業家、投資人、創業者組成的“美國積木式創新遊學考察團”成員,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分享了他們在美國的見聞。遊學考察團由國發院教授周其仁、薛兆豐和海銀資本創始合夥人王煜全帶隊,花兩周時間訪問了美國舊金山、洛杉磯、波士頓等地的高校和高科技公司,去探尋美國創新能力的源泉。

百無禁忌地想,腳踏實地地幹

“想造能飛的火車,這件事的成功幾率非常小,但問題是幹的人為什麽還冒得出來那麽離譜的想法?也不覺得上太空、超高鐵這類事只有‘國家’去想才合適。”

被遊學團成員提及最多的,是創新者的想象力。

在洛杉磯市中心一個滿墻塗鴉的街區,遊學團找到了一家研發超級高速列車的創業公司Hyper Loop One。該公司在做的事情是,讓磁懸浮列車在真空管道中運行,時速可達700—800公里,相當於飛機的速度。目前這種列車已研發出雛形,在拉斯維加斯沙漠里試運行,也有找上門來的客戶下了訂單。

令薛兆豐感到驚訝的是,這家企業總共融資不過一億多美元,只有幾十位工程師,卻為了這個“近乎瘋狂的想法”工作多年。其中,很多人不領工資(因為公司沒盈利),而是把工時折成公司股票。

“想造能飛的火車,這件事的成功幾率非常小,但問題是幹的人為什麽冒得出來那麽離譜的想法?也不覺得上太空、超高鐵這類事只有‘國家’去想才合適。”周其仁說,與這些“瘋狂的”創業者座談時,其中一位給出的理由是:“萬一成了呢?”

遊學團了解到,莫哈韋小鎮上聚集著一幫太空迷,基本共識是地球遲早不堪人類消耗資源的重負,所以現在要為太空移民做未雨綢繆的準備,先向火星移民。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可往返使用的太空飛船,於是,在莫哈韋小鎮就逐漸形成了太空飛船的產業鏈條。

“他們對未來的想象力給我很大的沖擊力,”薛兆豐說,“在一件事里,能不能做成還不知道,但不做,成功的機會是零,他們就去做了。”

周其仁認為,這就是美國式創新的一個重要特點——百無禁忌地想,還能動員一群人踏踏實實地幹,7年、10年時間就“撂”在那件事情里。這背後的經濟學原理是,人大腦里的想法本身就是一項重要的生產要素,甚至比其他可量化、可見的生產要素更為重要,“每個時代的可用資源皆由想法決定”。

“積木式創新”

一件創新產品,它的不同生產要素可以被模塊化,由不同的企業進行研發與生產,再從中挑選世界最頂級的不同模塊,像搭積木一樣組合成產業鏈條。

令薛兆豐印象深刻的,還有創新者們的眼神。

與XCOR的創始人們交談時,薛發現他們的眼神非常單純執著,“我慢慢理解了,因為他們只專註於如何研發出一部發動機,而這是他們擅長和熱愛的事情。”薛兆豐說,這種單純也得益於一種創新模式——XCOR只生產太空飛船發動機的核心部件,在它周圍有上百家公司支持太空飛船的其他部分,比如飛船外殼、機翼、起落架等。

XCOR公司的制造模式正體現了美國創新模式的一個特點——即插即用的“積木式拼接”。一件創新產品,它的各個生產要素可以被模塊化,由不同的企業進行研發與生產,再從中挑選世界最頂級的不同模塊,像搭積木一樣組合成產業鏈條。這種創新模式,可以發揮不同企業的優勢,每家創業企業都可以專註於自己的“長板”。

在王煜全與薛兆豐看來,“積木式創新”是美國創新的最新模式。它發生的背景是社會生產模式的改變,王煜全引用《科學美國人》的觀點來解釋這種變化:今天的科技是複雜的協作系統,要有多個單位緊密協作,像愛迪生那樣單打獨鬥的創新時代已經結束了。

“近年來,美國小型創新企業爆炸性成長,因為公司像拼積木一樣做事情。”王煜全說。

在中國創新者非常關註的企業領導者方面,王煜全觀察到一個美國創新的特點:在美國,企業領導者也是“積木式”,“在美國創新公司里,CEO的更換是件正常的事情,一任CEO完成公司這個階段的任務,就換成能完成下一個階段任務的CEO。比如,當企業處於研發階段時,研發型CEO負責把技術做成產品,當產品進入市場,就由市場型CEO接棒。”王煜全介紹,海銀資本在美國投資的十幾家高科技創新企業,“其中有三分之一在2014年換了CEO”。

與之相比,投資人對中國企業進行投資時,卻非常忌諱企業領導人的頻繁更換。

美國XCOR宇航公司研制出一款帶有火箭動力的太空飛機“Lynx”,面向太空軌道商業運輸。搭乘這種小型太空飛機需95000美元,每次飛行僅能承載1位乘客和1位飛行員,每天可飛行4次。(視覺中國/圖)

大學,創新的源泉

一個天馬行空的想法落實到紙上變成論文,再變成實體,最後變成成熟的產品,每個環節的專家——科學家、教育家、發明家、工匠、企業家、投資家……一個不能少。

在報告會上,遊學團成員展示了一張看似平淡無奇的照片,上面是一部手機放在桌上正在用無線技術充電,這就是遊學團此行所考察的產品之一——美國無線電力公司(WiTricity)所研發的無線供電技術,通過這項技術可以實現無線供電,最遠距離達到了2.4米,可以同時為多個設備遠距離充電,還可以穿透墻體、木頭等障礙物。

WiTricity被矽谷視為五年之內的下一個谷歌或蘋果公司。據WiTricity介紹,目前這項技術已進入量產階段,並已經應用在了豐田電動汽車和筆記本電腦上。這家公司的願景是,未來幾年內,人們的房間將會無線化,所有的電器都可以通過一個中央充電基座,獲得源源不斷的電力。

WiTricity的起點來自一個想法,麻省理工學院(MIT)的教授Marin Soljacic博士在十幾年前的一個清晨,被手機低電量報警聲吵醒,睡意朦朧中靈光一現:能不能發明一個設備,讓手機不插線就可以充電?

2006年,這個想法成為一篇刊登在《科學》雜誌上的論文。2009年,發明者展示了第一件據此發明的產品:兩個大大的線圈點亮兩公尺外的燈泡,之後參與該技術的人員就從MIT獨立出來成立了公司,直到目前在此項技術方向上掌握了一百多項關鍵專利、產品量產。

一個天馬行空的想法落實到紙上變成論文,再變成實體,先是一個巨大的線圈,然後變成一個小小的電路板,最後再變成薄軟的紙片大小的成熟的產品。在多個環節的創新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專家:教授、投資家、企業家都是其中重要的模塊,“科學家、教育家、發明家、工匠、企業家、投資家……一個不能少”,周其仁評點說。

在美國,無數高校的紙面專利正是這樣變成了創新產品,大學成為美國名副其實的創新源頭。

周其仁由此觀察到美國和中國的大學在創新方面的不同,兩國的大學都有老師、學生從事研發工作,也都有研發成果,但是接下來就不同了。“研究出來以後怎麽弄,這是美國大學和我們的大學今天差距最大的地方,”周其仁說,“美國的專利成果不僅有‘拜杜法案’保護,後面還有一系列流程保障。”

《拜杜法案》由美國國會參議員Birch Bayh和Robert Dole提出,1980年由國會通過。在《拜杜法案》頒布之前,由政府資助的科研項目產生的專利權,一直由政府擁有。而該法案則使得大學和非營利研究機構對於聯邦政府資助的發明創造,享有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由此大大了推動產業創新。

知識的“厚度”

教授們常對學生講,“學校給我這麽多錢就是給你們服務的,你們有什麽問題就來找我。”

美國大學擁有專利的數目龐大,僅麻省理工學院就有三千多項發明專利,正因為如此,美國的創新企業數量才如此巨大。周其仁認為,不是所有專利都能賺錢,要有人從市場、產業的角度評估哪些專利更有機會變成產品,“顯然,教授們腦袋里思考的通常不是這方面的問題,MIT設有專利辦公室從事這項工作,專利授權後其授權收入的三分之一歸大學。而中國高校沒有這樣的部門”。

專利授權之後,會有承擔巨大風險的風險投資人介入,畢竟成功的創業企業是極少數。最後,富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將專利生產轉化為產品。

考察過程中,美國大學學生的研發創新經費之充裕讓遊學團感到驚訝。MIT每年會有上千億美元的研發基金投入到教學中,MIT教授黃亞生對遊學團介紹,在他為期十周的創新課上,每位學生有五萬美元的研究經費。

MIT地球物理系的一位研究生告訴周其仁,他所在系只有10名研究生,經常是教授帶著博士生,研究生帶著本科生全世界走,“哪個地質有意思,只要報上名字就去了”。教授們常對學生講,“學校給我這麽多錢就是給你們服務的,你們有什麽問題就來找我。”

長於田野調查的周其仁覺得,實地考察和課本上學習知識是完全不同的,美國大學的充裕投資所培養出的學生的知識“厚度”,正是中國大學與美國大學差距之所在。

薛兆豐在美國時發現,他此行接觸的許多大學教授、學生的名字不好念,因為不是英文名,這些人來自全世界,但是在一個創新的環境都各有建樹。

周其仁認為,最優的創新組織是不大不小的“群”,“活躍分子湊到一起高頻互動,容易達成共識,互相欣賞、互相切磋、互相鼓舞,組織成本不高就形成一致行動。群與群交互作用,能夠無中生有,直到長出一個新結構”。


积木梦工厂

1 : GS(14)@2010-11-27 12:45:03

http://www.cbnweek.com/Details.aspx?idid=1&nid=4743

想象力和创造力,让这些乐高塑料颗粒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玩具领域。

  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皮克斯创始人约翰·拉塞特(John Lasseter),他们都是全世界最富创造性的人,这一点没人会否认。除此以外,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乐高(Lego)积木。
  佩奇还在密歇根大学读书的时候,就用乐高搭出一台打印机。1996年,谷歌的第一台储存器外壳也是他和布林一起在斯坦福大学用乐高拼成,色彩鲜艳,顶部还站着两个小人。它为谷歌服务了3年,直到被捐给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博物馆才功成身退。至于拉塞特,传说这位动画电影教父级人物的办公室是由乐高搭成,他还有一个用乐高拼成的半身像。
  就像拉塞特在《玩具总动员3》讲述与玩具告别的故事一样,大多数玩具都难以进入成人的世界。而乐高是个例外。尽管乐高把自己的玩具主要定位于2岁到 12岁的孩子,但它也同样拥有无数成人玩家。这家丹麦玩具商今年6月在北京成立了中国总部,现在希望这样的玩家在中国能够变得更多。
  和其它玩具商的众多产品线不同,乐高只生产一种玩具—颜色、形状、大小不一的塑料颗粒(Bricks),总共有大约7000种。这些插座式的颗粒一头凸起另一头凹进,可以互相紧密咬合,从而搭建出无穷的造型。贝克汉姆在7月中旬在雅虎体育节目中说自己正在拼一款乐高“五位数系列”(指产品编号为五位数的套装,多为收藏型)的泰姬陵玩具,他甚至表示愿意做一名专职的乐高模型建筑师,“如果不踢足球,我可能会画漫画或者是和孩子一起拼乐高玩具。”节目播出当天,这套泰姬陵的销量就增长了近七倍。
  授权系列也是玩家们热衷收藏的对象之一。乐高在1999年从LucasArts公司获得星球大战的授权,推出第一套授权系列的产品,让很大一部分星战迷也成为了乐高粉丝。尝到授权甜头的乐高又陆续推出哈利·波特、玩具总动员、印第安纳·琼斯、海绵宝宝、蝙蝠侠、蜘蛛侠等授权系列,这帮助乐高赢得了更多市场。在乐高全球最大的市场美国,授权和电影类产品甚至占到大概60%的销量。
  不过,对乐高玩家来说,最有意义的还是MOC,它代表着My Own Creation,我自己的创造。牛人们用一块块乐高颗粒拼成照相机、Wii游戏手柄、沙发、可运转的发动机、经典的名画、甚至真实的车辆房屋。根据维基百科的资料显示,只要你有6块8颗凸起的长方体颗粒,就可以拼出近1.03亿种不同的组合。如果你有足够多的颗粒,就“没有什么是乐高不能做到的”。
  对这些MOC玩家,乐高还推出“DesignByMe”服务,玩家可以选择任何希望搭建的东西,用这个在线模拟系统设计出3D模型,乐高将会把你的设计生产出来再寄给你。
  这些正是让乐高被《财富》杂志评为世纪玩具的原因。从给2岁小孩玩的大颗粒“德宝系列”到成人收藏玩家需要由数千颗粒搭建的“五位数系列”,这些看似简单的积木玩具在被发明了50多年之后,仍然以它们鲜艳的色彩、良好的耐久性以及在拼搭过程中所激发的想象力而被孩子们以及他们的父母所深爱。在地球上,平均每个人有超过60块乐高积木,每一秒钟就有7盒乐高玩具售出,玩家们每年要花50亿小时玩拼搭乐高玩具。
  就像其他传统玩具,乐高也曾经面临被孩子们抛弃的命运。由于受到数字时代冲击,再加上过度分散投资等问题,乐高一度濒临破产,甚至在2005年卖出主题公园乐高乐园(Legoland)70%的股份。
  但乐高也在逐渐尝试适应新的时代。人们或许很难想象,乐高史上销量最好的产品是Mindstorms机器人研发套件,自从1998年推出以来已经销售超过100万份。这种机器人将数学、物理、电子工程、信息技术、机械结构等多学科知识以动手的方式结合起来,麻省理工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哈佛大学、美国太空总署这些著名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都将其应用在教育和科研项目的设计中,乐高还成为微软在机器人领域的第一个合作伙伴。
  事实上,乐高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玩具行业。普华永道和谷歌都曾经用拼搭乐高玩具来进行招聘面试,除了如何用最少的砖块拼出最牢固的建筑这样考验智力的题目,如何构筑建筑本身就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皮克斯小短片《Wall-E电焊工》的动画师Angus MacLane除了用乐高复制皮克斯动画的经典形象,更喜欢拿这些小颗粒来帮助制作动画场景。
  乐高还有一项名为“Serious Play”的商业咨询开放计划,通过拼搭乐高对公司战略等问题进行抽象模拟,在游戏中激发员工的创造力。通常的练习都带有隐喻或戏仿的意思,例如某个首席执行官曾经被塑造成一个肥到堵住走廊的形象,暗示他正在阻碍公司的发展。这项计划已经在全球吸引了超过250家组织。
  尽管在成人粉丝里有着巨大影响,孩子仍然是乐高的重点。然而就像《玩具总动员3》里大反派抱抱熊道出的真理,“孩子们总是喜欢新玩具”,乐高只有颗粒,必须不断地把这些颗粒玩出新花样。
  乐高在今年9月推出新的“英雄工厂”系列,这个系列定价较低,它的颗粒和乐高的传统颗粒有所不同,造型也更接近于动作模型,成人粉丝可能不太感冒,却很容易让小孩子爱不释手。“英雄工厂”在全球被乐高寄予厚望。它需要保证这个玩具能够卖得好,才能平衡制作新颗粒所需要的成本。
  尤其在中国这样的市场,乐高希望通过这个系列让更多孩子获得他们的第一盒乐高玩具。
  乐高在1994年已经通过代理商智乐进入中国,但16年的经营后,这个市场的业务在乐高的总营收中占比还不到1%。虽然身为全球最大的玩具商之一,占据了5%的市场份额,乐高在中国却仍然面临着如何介绍自己的问题。
  动辄几百块钱一套的价格是很多家长对乐高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为了推广“英雄工厂”,乐高在上海等地的电视台展开了广告攻势,再加上88元的定价大大降低了接触门槛,在店面销售过程中,家长和孩子很容易妥协。
  有了第一次购买之后,持续的购买看上去“不是问题”,乐高中国区总经理姚思鹏(Esben St?rk J?rgensen)对此很有信心,“中国的再次购买比例是全亚洲最高的。”他和他的团队现在主要的工作就是配合代理商智乐进行中国市场的推广。
  巧合的是,上海的哈哈少儿频道在今年夏天播放了一部用乐高制作的定格动画。但它与乐高中国并无直接联系,这部十几集的动画短片是一个粉丝周沁拍摄的,在电视频道的播出也完全是粉丝行为。
  周沁在1999年买了自己的第一套乐高,那时他刚刚进入上影厂从事影视特技和动画制作方面的工作,拿到自己的一笔工资。接下来就是一发不可收拾的大肆收集。当周沁在2007年开始接触定格动画后,他用乐高搭建了一个微型小镇,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地拍摄小镇居民们的故事,每个季度拍4集,每集片长4分钟左右。他把这一系列定格动画短片取名“乐乐镇的故事”,还建立了一个同名网站。“乐乐镇的故事”在电视频道播出后,尽管短片里并没有出现任何乐高Logo,但也让更多孩子知道了这种拼搭玩具。
  周沁的网站现在已经是国内有名的乐高粉丝论坛,这些粉丝里有带着孩子一起玩乐高的爸爸妈妈,也有长大了一些的学生,他们在这里交流自己的MOC心得,关注乐高的新产品,讨论哪些产品的价格和颗粒数量适合“量产”(购买多盒)。“有的人喜欢搭华丽的城堡,有的人是科技控,有的人喜欢收藏人仔,而我自己更喜欢小镇,可以讲述自己的故事。”周沁说。
  这些粉丝是乐高最独特的财富。
  这也是姚思鹏在2000年加入乐高时最大的感受。之前做过IT咨询的他在这家玩具公司找到了工作的乐趣。“当我告诉别人我卖这个零部件的时候,别人大多敷衍地点点头。但当我向别人介绍我在乐高工作的时候,他们会激动地对我说,哦,乐高,我知道,我就是玩着它长大的。”
  联系编辑:[email protected]



文|CBN记者 袁园

一套小積木 史提拉

1 : GS(14)@2011-12-29 12:49:53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86879

食呀食,不停地食,歇斯底里地食,就是香港人聖誕的主要活動。是的,買名牌,我們不夠內地人闊綽,所以shopping這方面是輸定了,不過,香港人還吃得起,而且綽綽有餘,於是大家便把力量全發洩在eating上,努力爭回一點勝利感。
請留意,Eating不是dining,後者一日最多三餐,貴精不貴多,是應該講究一些的;但前者只是不停把食物往口裡送,下午茶也要自助餐,一頓飯要八道菜,飯後要轉戰甜品,更不計各種糕餅小吃。然後男男女女恬不知恥,將食物圖片放上Facebook,迫親友共享這荒謬。每次本小姐看見這些東西,只感到那人之淺薄,好像除了暴飲暴食之外,他們生活已經沒有其他足以記下之事物。
慶祝聖誕節,為何盡是用吃的方式?香港人怎麼好似天天都吃不夠?我逛工展會,看見堆在一角大吃大喝的人,忽爾憶起,那一年,在工展會中,母親買給我的玩具,是一套小積木。
2 : GS(14)@2011-12-29 12:50:28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87035

....
最近在八卦雜誌上,看見一則小道消息,是有關那位著名尖酸刻薄食評人入醫院檢查的報道,我心有所感,忽然覺得她從小練就一條能分辨美食的舌頭,讓她嘗盡天下佳餚,對她身體到底是禍是福?為甚麼昔日追捧的人通通消失?那些趨之若騖之電視台沒有關心?而又有人會把病患和吃喝拉上關係嗎?即使知道也敢於面對嗎?
還有,對那位肚滿腸肥五十吋腰圍的食家,政府是否應該勸喻他,不要再出鏡介紹美食,我猜應該沒有人想吃到他這地步吧;此外,請寫食評的仁兄仁姐,別再叫自己是食神,無論閣下是老年、中年、少年,聽起來都十分突兀,尤其是自封名號的人,出來混口飯吃,不妨謙卑一點,年紀太輕你受不起,年事漸長又覺可笑。
當然,那些退休高官和名媛淑女,也請你們收斂收斂,少在電視上品酒談食,因為這些畫面只會令人認為,官商勾結是你們日常活動,小市民不會羨慕,只會更加討厭,嗯,我還想借問一句,電視台的那位大師,他到今日還明不明白,飯局一詞,其實是暗示了枱底交易之意義,容易使人產生不必要之遐想。
[email protected] (逢周一至五刊載)

最長樂高火車軌 93,000積木砌成 3小時走完

1 : GS(14)@2013-07-17 22:16:2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30717/18337255
丹麥一名「樂高」(Lego)迷以近10萬件積木,砌出全長4公里的全球最長玩具火車軌,玩具火車要駛3小時22分才能走畢全程,獲列入《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
哥本哈根43歲技術員盧德維格森設計的路軌,幾乎鋪滿一個室內運動場,火車流暢地駛過每段直路及「8」字彎位,而為增加長度,部份路段更用上波浪形設計。
盧德維格森5歲便與樂高結下不解緣,歷年積木珍藏總值125,000英鎊(約146萬港元)。一次他打掃房間,見到堆積如山的積木時忽發奇想,隨即花一年半設計路軌藍圖,找來80位樂高迷,在6小時將93,000件積木砌成這耗資50,000英鎊(約58萬港元)的傑作,「30多年前定下的夢想,終於成真」。
英國《每日郵報》

積木水底機械人起重救人好萬能

1 : GS(14)@2016-05-21 19:03:42

機械人可以合體?最近英國設菲爾德大學的研究人員發明了新型水中機械人,可以按任務需要自由組裝,非常靈活。每個機械人像個正方體,每個有4個泵推進,令它們在水中活動自如。這些水中機械人可以因應需要合體組裝,例如收集數據調查海底、檢查水管渠道問題、搜救等,又可組裝成大機械人搬運重物,例如運送氧氣筒給被困於海底的人。研究人員說,希望將機械人再弄小一點,使它能進去海底更狹窄的地方。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521/196216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