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台灣第一人〉打敗逾百國精英 入選Google未來學院 葛如鈞就是要向未知挑戰!

2014-06-09  TWM
 
 

 

Google、NASA與矽谷科技界精英共同創辦,有未來學院之稱的奇點大學,在今年將會有一位台灣學生——葛如鈞。

從傳播一路跨界唸到台大資工博士,他不是所謂的人生勝利組,有的只是一顆勇於挑戰未知的心。

撰文‧何佩珊

有沒有這麼一個地方,可以同時學習傳播、設計、科技和創業?或許奇點大學(Singularity University)可以一次滿足你所有願望。事實上,這所由Google、 NASA、科技界精英合辦的學校,能提供的遠比你想的多更多。

只是,想要踏進校門可一點都不容易,以二○一○年為例,全球超過四千三百人申請,最終只有八十人入選,而今年,校方未公佈申請人名單,只說全球超過一百個國家都有人送件申請,三十三歲的葛如鈞正是其中之一,他也將是奇點大學○九年成立以來,踏進校門的第一位台灣人。

不過,如果你以為這不過又是另一個「人生勝利組」的故事,恐怕就大錯特錯了。

不是人生勝利組!

吊車尾考上高中 大學、碩士都讀私校葛如鈞的父親是一名機械工程師,母親曾擔任幼稚園老師,家庭背景和一般人沒什麼不同。從小在新北市永和長大的他,求學時期也沒特別選讀私立學校,如常地依照學區分配,就近進入了秀朗國小、永和國中。

葛如鈞形容自己當年是以吊車尾的成績考上高中,以此看來,這位即將要與全球精英共聚一堂的年輕人,的確不算贏在起跑點。不過對他來說,能夠進入這所在一九九六年剛剛改製成完全中學的台北縣立清水高中的第一屆高中部學生,讓他覺得相當新鮮有趣。

若真要說有什麼特別的,或許是葛如鈞的舅舅在電腦公司工作,兒時逢年過節,當大人聚在客廳聊天時,他就可以跑到舅舅的房間玩電腦遊戲。「或許是這個時候啟蒙了我對電腦的興趣吧。」他說。

不限制自己的路!

從文科跨界挑戰理工 在台大拿到博士大學時,葛如鈞就讀淡大資訊傳播學系,拿的是文學士學位,而後推甄元智大學研究所,連面試機會都沒有就落榜,後來是透過考試才錄取元智的資訊傳播研究所,而一直到了博士班,他才進入了眾人眼中的傳統名校台大,取得網媒所(資訊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資訊工程學博士。

從傳播跨領域進入理工,葛如鈞求學這條路繞了一個大彎,「其實在父親的期望下,高中要推甄大學時,我一開始選的是財金系。」不過後來在大學博覽會上,元智的招生人員告訴他,「資傳系是新的傳播!」這句話,讓他決定轉換方向。

對於「新」這個字,葛如鈞彷彿毫無抵抗力,「他們用最新的電腦做剪接、網站設計,還可以做遊戲和動畫,直接打到了我的死穴。」事實上,葛如鈞曾在二○一二年回到清水高中對學弟妹演講,設定的主題是資訊與科技,但他卻用了更多的時間提點學弟妹,「不要只是走在他人走過的道路」。

像他自己,明明一直走在文科的路上,但要攻讀博士學位時,卻硬是要挑戰理工領域。「選擇台大網媒所,對我來說風險很高,壓力也很沉重,」因為文組出身的他,必須補修大學部最重的資工必修學分,「當時我連最基本的『演算法』都還是第一次聽到,根本不懂那是什麼。」這樣的葛如鈞,得在三年內通過至少四科專業科目資格考。

對很多人來說,攻讀博士就已經像是心上掛了一顆大石頭,「我是掛了兩顆!而且還比別人重。」他說話時,手放在胸前,彷彿還感覺得到當時的焦慮與壓力。幸好,「不知為何,當時內心總有一個聲音,叫我要勇敢面對不可預知的未來。」骨子裡那個探求未知領域的冒險性格,在此忽然沸騰起來,葛如鈞其實早就已經走出了一條不尋常的路。

確實,敢挑戰,這就是葛如鈞博士班學弟鄭鎧尹對他印象最深刻的特質:「有人會因為之前沒人做過就不敢了,可是他不是這樣的人,他就是會想要去做之前沒人做過的事。」在博士班期間,鄭鎧尹和葛如鈞還共同創辦了第一個學生自辦的HCI(人機互動)工作坊,讓學生有機會深入瞭解什麼是人機互動。

最後,葛如鈞不僅順利從台大畢業,還在博士班最後一年創立Linkwish,而且經營狀況不差,知名案子就是和摩斯漢堡合作的訂餐App「MOS Order」;只是這個時候,葛如鈞與創業夥伴理念相左而決定退出。

然而,他向未知挑戰的沸騰熱血怎麼可能說冷就冷;入伍前夕他突發奇想,「我的創業,應該是要走到全世界啊!」所以他開始籌畫到海外進修,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發現奇點大學。

不放棄任何機會!

就算講英文很卡 仍勇於和全球精英競爭要去哪裡進修其實困擾了他很久,「我念設計、學傳播,又有資訊背景,也對創業有興趣,哪裡才能把這些全部組合起來呢?」不論去念MBA或是設計,單一學科好像都無法真正滿足他想要的。「時間軸」創辦人暨執行長葉建漢就說:「很多創業者會把路越走越窄,但葛如鈞的企圖心,卻讓他的路越走越寬。」終於,奇點大學出現在他眼前。

不過,申請入學的過程幾乎要把他給逼瘋。在奇點大學要求的提交項目裡,除了個人基本資料、兩位推薦人,另外還需要回答五個問題,以及錄製一段兩分鐘的影片,「本來以為很容易,準備起來才發現超難。」首先是「回答五個問題」,不僅答題難,更難的是每題不得超過二百五十字。曾經在美國取得生物碩士與法學博士的「有物報告」創辦人周欽華解釋:「英文不道地的人,要用兩百多字回答一個問題,真的比你想像的難。」周欽華當時看了葛如鈞的答題內容,直接潑了一盆冷水:「這個……不太行。」兩人琢磨到送件截止日前幾天,才算搞定。

接下來,兩分鐘的影片又是一番煎熬。本來覺得兩分鐘影片對念傳播的人有什麼難?結果為了這兩分鐘,他卻對著鏡頭錄影超過三個小時。「像我這樣沒出國唸過書的人,講英文本來就很卡,再加上熬夜,精神狀況相當差。」不讓創業者走冤枉路!

十週課程為創業平台鋪路 分享經驗直到此時此刻,這張來自奇點大學的錄取通知,在葛如鈞眼裡仍然「很不真實」。「收到錄取通知後,開心只維持了一分鐘,」因為已申請到日本慶應大學作博士後研究的他,必須設法說服日本指導教授「放人」,此外,近三萬美元的學費更讓他傷透腦筋。

「你去吧,如果教授不答應讓你去開眼界,這個老師也不值得跟,」這是鄭鎧尹給葛如鈞的強心針,「那句話可能只是想鼓勵我,但當時真的非常受用,」葛如鈞回想。至於學費,葛如鈞早就想過群眾募資,但一直沒信心,這時,他的好友、LIVEhouse.in執行長程世嘉則對他說:「你如果募不到跟我說,一定想辦法幫你解決!」「他自己也在創業,很難隨便拿出一百萬,但這個承諾,還是很有效的讓我壯膽。」葛如鈞永遠不會忘記五月六日十點十分這一刻,他的群眾募資計畫正式上線;滴答滴答……,十五分鐘過去,竟然連半毛錢都沒有,「前幾分鐘痛苦死了,」他說。

所幸,第十五分鐘開始,一筆又一筆的錢開始在螢幕上跳動,幾乎每一分鐘就有一萬元進來,意外地在第八天就達成一百萬元的募資目標。他成了台灣以群眾募資籌得學費的第一人。

六月十四日,葛如鈞就要飛到美國舊金山,迎接十週的密集課程。如同他在募資計畫所做的承諾,在六月一日受訪這天,他已經別上隨身記錄器「Narritive」,透過這個鏡頭,我們未來都將有機會一窺奇點大學的神祕面紗。

當然,葛如鈞也已經準備了好多問題要去向全世界的精英請益,他的入學提案是希望打造一個系統化的華人創業資源平台,讓創業者少走創業冤枉路。「不要總是等到摔進洞裡,才發現原來已經有好多人都曾在洞裡簽名留念。」葛如鈞以此說明自己的想法。

而他自己,就是敢走別人沒走過的路,且看他這一回到聖殿簽名留念之後,能夠再給我們看到什麼樣的驚奇。

葛如鈞

出生:1981年

現職:SBACE共同創辦人、慶應大學博士後研究生經歷:Linkwish共同創辦人暨前任執行長、SLP全球創業家網路台北分部年度執行長學歷:台大資訊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資訊工程學博士成績:2012 Facebook World Hack Day- Taipei行動類大獎、李國鼎科技藝術獎

他的學長

包括總統顧問、億萬富豪

坐落在美國矽谷這個全球知名的創新心臟地帶裡,一棟磚紅屋頂的兩層樓傳統建築顯得毫不起眼,但每年夏季這裡都會匯聚來自世界各地的精英,他們要用十個星期的時間,找出拯救未來世界危機的方法,這裡就是奇點大學(Singularity University)。

這樣的想法聽來好像有點瘋狂又不切實際,但如果你知道這是一所由Google、NASA、思科,以及眾多科技界精英共同創辦的大學,或許又會覺得「好像也不是不可能」。

確實這不是一所普通大學。學校就設置在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裡面,如果開車,只要六分鐘就可以到微軟、十分鐘就可以到Google。不用多說,這裡的講師陣容絕對是一時之選,包括知名未來學家,同時也是Google工程總監Ray Kurzweil、網際網路之父Vin Cerf等等。

在密集的十週課程中,學生接觸到的都是在能源、人工智慧、生物科技等等各個領域最先進的技術。只是想要使用這些資源,自然不能是泛泛之輩,過去五年入選的學生,曾有麻省理工學院最年輕的研究生、以色列總統顧問,當中更不乏創業家與億萬富翁。

從2009年成立至今,奇點大學的畢業生已成立超過45家新創公司,如基因改造發光植物(Glowing Plant),也有團隊想用3D列印技術,結合材料學和控制學,以最低成本幫助開發中國家人民列印房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660

葛如鈞、iCook創業名人都想偷學 PayPal創辦人彼得提爾大公開 創業、投資一把罩的祕密

2015-03-02  TWM
 
 

 

一個念哲學出身的史丹佛法學博士,為什麼會創辦PayPal成為矽谷傳奇創業家?

並成功投資臉書等多家市值千億元的明星企業?

他是彼得提爾,一個創業、創投圈都該認識的人。

撰文‧何佩珊

二○一五年最重要的趨勢是什麼?你以為答案大概離不開雲端、大數據和物聯網……,但有個人卻對此提出警告:「當你聽到這些流行語(buzzwords),最好逃得遠遠的。」說這句話的人是PayPal創辦人彼得提爾(Peter Thiel),他也是矽谷科技創業圈最具影響力的人之一。

說到PayPal創辦人,在台灣可能有更多人想到的是現任電動車特斯拉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不同於渾身充滿著明星特質的馬斯克,眼前的彼得提爾理著一頭俐落短髮,搭配合身西裝,言談不帶一點誇張肢體動作,最多只是偏著頭思考,好像每字每句都要先在腦中經過一番激辯才能出口,像是一位帶著哲學家氣息的大學教授。

他是PayPal幫靈魂人物在網路泡沫中倖存,從此聲名大噪而他,才是影響矽谷過去十多年來新創科技發展的「PayPal幫」(PayPal Mafia)裡,最主要的靈魂人物。

隨著被譽為「史丹佛改變未來的一堂課」的《從○到一》出版,作者彼得提爾的影響力也跟著從西方蔓延至亞洲,即便是相當成功的亞洲知名創業家,如獵豹執行長傅盛等人也瘋讀這本著作。二月十六日,在彼得提爾亞洲行首站的台北場演說,一樣吸引了包括之初創投林之晨、愛料理(iCook)創辦人蕭上農、台灣首位入選奇點大學的葛如鈞等台灣上百位創業圈名人前來朝聖。

一九六七年出生的彼得提爾,很小就顯現出他的聰明才智,六歲開始學習西洋棋的他,十二歲已是全美十三歲以下等級排名第七的高手,而大學也順利進入美國知名的常春藤名校史丹佛,先是取得哲學學位,後又進入史丹佛法學院成為法學博士。

就像他多數的同學一樣,畢業後他成為紐約一家知名律師事務所的律師。談起這段過往,他忍不住自嘲:「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人卻想出來。」這看似順遂的發展,其實是他人生最不快樂的日子。他說,「大家從小就被教育要競爭,從競爭來取得身分認同,卻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他也是親身經歷後才知道,原來那不是他想要的生活,僅僅待了七個多月就離開。

一九九八年,乘著矽谷網路淘金熱的狂潮,他抱著要用數位貨幣取代美元的夢,與幾位好友共同創辦了PayPal,兩年後,網路泡沫破滅,但他們不僅在這波網路大泡沫中成為少數倖存者,還在二○○二年將PayPal以十五億美元賣給了拍賣網站eBay,從此聲名大噪,成為名副其實的矽谷科技金童。

但真正精采的故事才剛要開始。

在網路泡沫之後,矽谷一時對科技創新好像失去了希望,大量資金開始轉往房地產,但這時的彼得提爾卻是這麼想的:「如果別人都走了,只有你在那裡,那一定是個好地方。」在資本市場普遍對新科技發展失去信心時,只有彼得提爾和其他幾個剛從eBay手上拿到大筆鈔票的PayPal前團隊成員,仍願意投身於新創科技。

他是矽谷傳奇人物

首位臉書外部投資人,投報率達八百倍接下來的幾年,這群有錢又勇於創新的「PayPal幫」,陸續打造出幾家市值超過十億美元的新創公司,包括知名影音串流平台YouTube、評論網站Yelp、商用社交網路平台LinkedIn、太空船公司SpaceX、企業社群網站Yammer、電動車公司特斯拉;至於彼得提爾自己也創辦了數據分析平台Palantir,目前估值高達一五○億美元。

不僅如此,彼得提爾在成功創業家的身分之外,還有個成功創投的頭銜,在他眾多投資案中,最著名的成功案例就屬○四年以首位外部投資人身分投資臉書(facebook)五十萬美元,取得一○.二%股份。這筆投資在臉書於一二年上市時,為他帶進約四億美元收入,投報率高達八百倍,讓外界見識他獨到眼光。

一個攻讀哲學、法律的人,竟是在科技和創投領域發光發熱,更影響了近十年來的科技創業發展,如此傳奇色彩,讓人不禁好奇他的成功之道。而一二年彼得提爾在史丹佛開設了一堂代號為CS183的創業課程,則是給了大家一窺他成功奧祕的機會。

這堂原本只有史丹佛學生可以選讀的課程,因為一位名為布萊克馬斯特(Blake Masters)的學生將筆記放上網,因而吸引全球超過五十萬人瀏覽、超過二四○萬次點閱,後來也才有了《從○到一》的誕生。

「商業世界的每一刻都不會重演。下一個比爾蓋茲(Bill Gates)不會開發作業系統,下一個賴瑞佩吉(Larry Page)和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不會推出搜尋引擎,下一個馬克佐克柏(Mark Zuckerberg)也不可能再創社群網站。」彼得提爾在書中自序如此提及,而此行來台他也一再說到:「創業原本就沒有成功方程式。」他說:成功無法複製!

價值來自於從無到有的創新,而非模仿在他看來,真正的價值是從○到一,也就是從無到有的垂直創新,而不是模仿而來、平行式地從一到N。其中的差別猶如你看到一台打字機,然後做出一百台打字機;和你看到一台打字機,但從中發展出文書處理機,兩者為世界帶來的價值明顯不同。

然而,成功雖無法複製,卻有共通點。這次來台受訪,他也分享過去自己創辦,以及參與成功新創公司的經驗。如創辦PayPal時,他學到的教訓是,「大家常認為一家公司只要做ABCDE就會成功,但這代表的其實是你沒思考清楚,沒有很強的信念。」他說,「如果做了A,再去做BCD,最後往往會發現是在浪費時間。」包括臉書在他看來也有相同問題,「如果他們一開始就專注在廣告,現在也許會成長得更快。」他說:企業應追求獨占市場!

別跟著一窩蜂競爭,逆向思考才對此外,他也提到,「企業應該避開競爭,追求獨占市場」、「從服務一小群人的小生意開始」、「找到對的合夥人」等思考方向。而總結來說,「逆向思考」可以說是彼得提爾成功的核心。

這也是為何當被問及對趨勢的看法時,他反而要提出警告,「你應該對趨勢抱持懷疑的態度。」他形容,創業家使用雲端、大數據這類趨勢流行語,就像是玩撲克牌遊戲必須要唬人一樣。他更打趣地說:「如果你聽到大數據和雲端運算這類流行詞,要盡快跑開,因為這很有可能是為了騙錢。」從實際投資布局上,更明顯可以看出他特立獨行的思考。舉例來說,相對於人人爭相投資,估值已經高達四二○億美元的Uber,彼得提爾卻反而更看好目前估值只有Uber三分之一的Airbnb。

「投資人經常喜歡投資自己喜歡的東西,就像很多投資人喜歡坐黑頭車,但不喜歡當沙發客,所以Uber對他們更有吸引力。」但他指出,在舊金山有五百間可出租房間加入Airbnb,代表的就是五百個獨特的資產,這些獨特性會明顯勝過只有五十個房間可出租的公司。相對來說,一家有五百輛車的公司對上一家只有五十輛車的公司,乘客要的只是能夠快速到達,差異化就不那麼顯著。所以他相信Airbnb最終將會是比Uber更有價值的公司。

又或者○八年他和馬斯克談到,上一次美國有新形態汽車公司創立,已是一九四一年的吉普車時;不同於多數人認為,如果一個領域已經六十七年沒人成功,一定不是好主意,他和馬斯克反而覺得興奮,因為這麼久沒人創新的領域,就是最好的機會。

不過彼得提爾強調,逆向思考不代表總是要和大眾唱反調。他說,「多數時候多數人的想法是正確的,就像是沒有人會不同意一加一等於二。」因此對他而言,逆向思考的重點應該是「獨立思考」。「如果聽到有人很認真相信某件事情,或是他的信念很堅持,我就會思考,真的是這樣嗎?」這就是他經常問自己的問題。

「有什麼是你跟其他人有不同的想法,但你覺得很重要的事實?」這就是彼得提爾要告訴你的成功祕密。

彼得提爾(Peter Thiel)

出生:1967年

現職:Palantir創辦人暨董事長、Founders Fund合夥人、Clarium Capital執行長、facebook董事經歷:PayPal創辦人暨執行長學歷:史丹佛大學哲學學士、史丹佛大學法學博士這些明星企業,

都是他的投資版圖

特斯拉 全球最受矚目電動車公司,目前市值272.5億美元。

LinkedIn 全球最大專業人士社交網站,目前市值334.9億美元。

臉書 全球最大社群網站,目前市值高達2236億美元。

Spotify 全球最大串流音樂平台,目前估值約60億美元。

Yelp 美國最大線上評論網站,目前市值34.7億美元。

Airbnb 全球最大線上短期租房平台,目前估值約130億美元。

SpaceX 第一家發射火箭的民營太空公司,目前估值約100億美元。

整理:何佩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9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