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SONY連虧四年 最年輕總裁即將接任平井一夫要靠加法讓百年巨人再起

2012-01-23  TWM
 
 
 

Sony Ericsson將走入歷史!索尼買回易利信手上五○%的股權,結束和易利信十年合資關係,索尼愛立信成為日本索尼集團一分子。連年虧損的索尼,為何要花 巨資買下這家公司?新任總裁平井打著什麼算盤?

撰文‧翁書婷

連續虧損三年後,二○一一年索尼(SONY)可能又要大虧十一億美元。索尼這位巨人有可能再爬起來嗎?

一月中旬,中國上海外灘老碼頭,一座後現代美感的舊倉庫裡,搖滾樂聲震耳欲聾,索尼移動(SONY Mobile)大中華區總裁奎邁格(Magus Ahlqvist)和台灣區總經理林志遠興奮的在舞台上公布最新手機Xperia S。

這是索尼收購易利信股權,一○○%獨資後的第一炮。雖然只是一支手機,卻代表索尼即將大變革的前兆!

曾經風光一時的索尼愛立信(Sony Ericsson),○六年以八.七%全球市占攻進第三名。但在智慧型手機的時代,索愛卻像洩了氣的皮球,○九年大虧八.三億歐元,去年也在虧損邊緣掙 扎,市占敗退到四%全球第八。

不只手機節節敗退,母公司索尼也自身難保,從○八年開始虧損,累計至一○年已經累虧三九九二億日圓(約一五五九億台幣),核心業務電視,敵不過三星、 LG,遊戲機也難敵任天堂Wii,筆電也在蘋果Mac air風潮盛行後黯然失色。

砸重金收購索尼愛立信

去年十月下旬,正當SONY陷入谷底時,卻悄悄傳出砸下十四.七億美元(約四四○億台幣)買回易利信手上五○%持股,成為索尼完全掌控的公司。

在流血不止的情況下,為何索尼還要花珍貴的現金掌控一家前景不明的公司?

答案不在大中華區總裁奎邁格身上,背後的影武者是正在千里之外參加拉斯維加斯消費性電子展(CES)的索尼副總裁平井一夫(Kazuo Hirai)。「表面上收購案是現任索尼總裁主導,但背後操刀者其實是平井一夫。」一名熟悉索尼的知情人士透露,而奎邁格也說,「平井是這個大變動背後的 驅動關鍵人物。」身兼索尼旗下子公司索尼電腦娛樂董事長的平井一夫,被美國︽娛樂周刊︾(Entertainment Weekly)評為遊戲業界最有權力的主管。在索愛仍是合資公司的時代,平井一夫就已經和手機部門密切合作,「我們的產品正好也是消費類產品,由平井負責 驅動整體生態系統整合,」奎邁格說。沒有人比他更了解索尼娛樂內容與硬體的整合。

去年在平井一夫的領導下,把PlayStaion成功導入手機,讓消費者拿著手機也可以玩PS電玩。

挾著讓遊戲機事業轉虧為盈的戰功,一二年才一開始,就傳出平井一夫即將於四月接替在位六年的史川傑(Howard Stringer)成為下一任索尼總裁。

面對這家虧損累累、部門各自為政的生病巨人,這位索尼最年輕的總裁必須提出破釜沉舟的變革,才能逆轉這家公司的命運。

靠整合準備重建雄風

從索愛成功把PlayStaion移植到手機上,平井一夫看到了索尼再起的曙光,「整合」成了索尼未來發展的關鍵字!

「索尼患有大公司病(big company disease)……員工數高達十六萬人、四十一座工廠、二千種商品,部門溝通困難……。」《彭博商業周刊》直接點出索尼組織肥大,各部門整合困難。

擁有最好的技術、最多的專利、豐富的音樂、電影資源,卻輸給後起的蘋果,「索尼可是上個世代的Apple,有硬體、有數位內容,有電影、音樂,只是沒有辦 法整合出a big hit(轟動全世界的產品)。」一名外資分析師說。

蘋果、Google從手機系統開始橫向整合平板電腦、桌上型電腦,甚至進一步將電視也納入,企圖把消費者鎖在熟悉、統一的操作介面中。反觀索尼帝國中,各 種操作介面仍然獨立存在,每種介面都是阻止消費者的障礙。

平井一夫為了排除障礙,第一步就是從目前最熱門的智慧型手機下手,花大錢買下易利信的股權,就是要完全掌握手機部門未來走向,不讓外人介入索尼的深度整合 中。

過去索尼只是小試牛刀,把自有硬體技術加在手機上,「索尼因為開賣全世界第一支照相手機Cyber-shot、Walkman隨身聽手機一炮而紅。」前索 愛首席專案經理、現任睿傑專案管理顧問總經理的謝志傑回憶。

未來平井一夫上台後,將掌控集團所有資源,不僅可以將消費電子的軟硬資源整合在手機上,靠著加法的方式,更可以將最有價值的音樂、電影整合進來。手機不僅 可買SONY音樂、看SONY電影,電影部門可以提供好萊塢電影,音樂則有一千兩百萬首歌。「手機可以當電視遙控器,用電視遙控器也可以操作手機。」林志 遠興奮的說。

這樣的四屏一雲戰略並不稀奇,不只索尼,蘋果、三星、Google也想這麼做,但蘋果和Google在數位電視都踢到大鐵板,停滯不前,三星電視雖然賣得 好,數位內容卻沒有索尼豐富,平井要絕地大反攻,得靠自家閒置的智慧財產翻身。

索尼重新站起來的第一站就是中國,因為中國是智慧型手機最大市場,「我們利用台灣、香港的團隊人才和大中華共享……,到了一四年中國就會成為索尼行動最大 市場。」奎邁格信心滿滿的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30

索尼出售PC分拆電視 平井一夫施“減法”救業績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07/58402.html

索尼在公布了去年第三財季財報扭虧的消息後,CEO平井一夫昨日宣布,該公司已與日本投資基金JIP(Japan Industrial Partners)簽署諒解備忘錄,協議出售旗下的PC業務和VAIO品牌。另外i黑馬還了解到,索尼還將調整電視業務,在2014年6月前將其分拆為獨立實體。徹底告別已經開拓17年的PC業務,這也是平井一夫2012年上臺後動作最大的一次業務變革。 索尼VAIO電腦曾經是這家日本企業的前CEO出井伸之親自打造的夢幻產品線,不僅曾代表PC領域設計的最高水準,也為索尼貢獻過豐厚的利潤。但平井一夫上任伊始即曾強調,索尼將會強化核心業務,收縮戰線,改組電視業務,拓展新興事業,並表示將“不惜作出痛苦抉擇”,現在,平井一夫做出了自己的抉擇。放棄VAIO意味著平井一夫終於能騰出手來重新梳理索尼最核心的消費電子業務。盡管此前平井一夫曾經對索尼化學和光驅業務有過類似的行動,但對核心業務一直沒有痛下狠手。現在有了VAIO的先例,下一個將要告別的對象或許是已有35年歷史的Walkman業務,和VAIO一樣,索尼在這項曾經輝煌過的業務上早就不具備任何優勢,而且隨身聽業務本身也已經幾近消亡。而在今年1月CES展會中被平井一夫稱為索尼技術奇跡的4K相關的影音及電視業務、移動終端相關的手機平板業務、遊戲業務和醫療等新興業務將成為未來數年索尼的發力點。可以預見的是,通過一系列縮減業務和人員裁撤,索尼在財務上的表現會更加好看,但在具體業務層面,這家公司仍需要繼續尋找應對的方向,因為現在的索尼已經“減無可減”,否則即便是未來一兩個財年的數字再漂亮,仍然難以謂之“複興”。出售PC 分拆電視索尼昨日發布的2013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該公司該季度營收同比增長23.9%,達到2.41萬億日元(約為230億美元);凈利潤為270億日元(約為2.7億美元),成功扭虧。但索尼公司仍然預計全年虧損1100億日元(約合11億美元)。財報顯示,索尼第三季度利潤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匯率利好影響,電視業務虧損減少,家庭娛樂和音頻業務業績大幅提升,以及PS4發售帶來的遊戲業務業績和金融服務業務業績的提升。而2013財年預計虧損的原因則是電視和PC業務帶來的虧損,除了宣布出售PC業務外,在昨天的財報會議上,索尼還宣布,將長期拖累業績的電視機部門拆分,將在今年7月前成立專註於電視機業務的子公司,並加快開發4K超高清電視機等高附加值產品,力爭在2014財年實現電視機業務扭虧為盈。需要註意的是,與PC業務不同,電視機業務仍為索尼的核心產品線,分拆是為了優化電視機業務的規模和架構,以推動這一業務效率提高,適應當前電視機市場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因為電視機和PC業務的調整,以及降低制造、銷售和總部非直接職能部門的人力成本,索尼預計在2014財年結束前,索尼將在全球範圍內裁員5000人,其中包括日本1500人,海外3500人。這將為2015年的財報帶來利好。財務利好 業務難測平井一夫正沿著2012年臨危受命擔任CEO後所設定的目標艱難前進,自2008年金融危機開始,索尼的日子一直每況愈下,從2009年起更是陷入虧損泥潭。其中2011財年虧損約合57億美元,創公司成立以來最高虧損紀錄,並直接造成索尼前任CEO霍華德・斯金格離職。在繼任者平井一夫2012年公布的變革方案中就曾提過,索尼將會強化核心業務,收縮戰線,改組電視業務,拓展新興事業,並表示,“為了公司的將來,索尼將不惜作出痛苦的抉擇,因為競爭對手和當前環境不會給我們猶豫的時間”。在2012年,索尼宣布將化學產品業務出售給日本政策投資銀行,同時還剝離中小型液晶顯示部門新成立的日本顯示器公司。此外,在平井一夫的領導下,索尼還出售了一系列地產,並進行了大裁員,最終讓2012財年(截至2013年3月31日)止虧為盈。但做減法對今天的索尼來說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在2012年的短暫盈利後,2013年財年的索尼再次陷入到了虧損的境地,今年1月,評級機構穆迪將索尼信用評級降至屬於“垃級”的“Ba1”,最終平井一夫不得不宣布將PC業務出售,電視業務分拆。在對這兩項業務進行調整後,從業務上看,已經35年歷史的Walkman也屬於等待裁撤的對象――索尼在這項曾經輝煌過的業務上早就不具備任何優勢,而且隨身聽業務本身也已經幾近消亡。平井一夫若要真正複興索尼,還是需要在具體業務層面尋找應對的方向,否則即便是未來一兩個財年的數字再漂亮,仍然難以謂之“複興”。一個索尼 四大體系盡管在索尼的官方語境里,未來會將全部力量聚焦於三大“支柱”業務――移動、數碼影像和遊戲上,但從2014年年初的CES上看,索尼的三大業務戰略正在轉變為四個體系,分別是以遊戲為核心的PlayStation Now,以4K技術為核心的影音產品制作和播放體系,以傳感器和雲為核心新興業務以及以數字家庭為核心的整體解決方案。和2012以自身優勢產品出發規劃出的三大業務相比,新的四大體系則是從產業和用戶需求出發,幾乎索尼全線業務都可以同時出現在其中一到多個體系之中,例如索尼電視機即可以是索尼4K體系下的內容播放屏幕,也可以應用到新興業務里的醫療領域和數字家庭領域;而索尼的手機平板及可以是PlayStation Now體系下的遊戲載體,也可以出現數字家庭領域內。顯然,這與平井一夫所堅持的“ONE SONY”息息相關,從霍華德・斯金格時代開始索尼就一直試圖打破索尼內部部門與部門之間的藩籬,但並未成功,而平井一夫在這一問題上的表現要明顯強於前任。在具體產品上,索尼在近十多年來一直與多個敵人進行交鋒,但並未有一個領域成為真正的第一,反而在多線作戰中節節敗退,而讓旗下產品在不同環境下協同作戰確實是索尼目前所能想到的最好的進攻方式,不過,這一戰略能否真正幫助索尼擺脫目前在多個戰線上的走勢尚不得而知,畢竟索尼現在各項業務已經進入了“減無可減”的狀態,即便是未來一兩個財年的數字再漂亮,隨即又被打回原形,仍然難以謂之“複興”。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騰訊科技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764

人人貸楊一夫:互聯網金融正在變成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

http://www.iheima.com/thread-4610-1-1.html
以下為楊一夫口述:

互聯網生活方式的這一代

我講講行業,我覺得不光要講P2P,也講互聯網金融模式,互聯網它本身是一個什麼情況。互聯網到現在已經改變了很多很多行業,剛才大家都在用微信,大家也在淘寶上買東西,可能也在京東上買東西,也用QQ音樂和蝦米音樂聽歌,用各個門戶手機端看新聞已經貫穿到我們每個生活細節和環節裡面,我們很難想像我們生活沒有互聯網是什麼樣子,在這樣一個互聯網融入其他行業的同時,其實是創造了氛圍,或者說給我們形成這樣生活習慣,我們確實已經變得對互聯網很依賴,逐漸接納了互聯網帶給我們的精神,這些精神我們是在互聯網每個人是平等的,所有的互動都是非常直接的。非常點對點,帶給我們分享,帶給我們協作和透明。
   
中國互聯網發展到今年有20年,前五年到八年是互聯網普及,那時候只有極個別人發郵件,後來有人通過新浪和搜狐網站去獲取資訊。

在這樣一個時間我們會認為,中國的第一代互聯網的網民基本上是1980年前後的一大批人,他們是最早接觸互聯網,而且又是非常接納互聯網生活方式的這樣一批人,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很長時間的需求是通過互聯網滿足,比如說購買,如果大家買個什麼東西,很少人背著現金去商店買了,很自然聯想到淘寶有沒有,有的話找一個信用好的,過兩天敲個門就送到了,即使我到商店買,也要在京東上查價格,看看看是不是合適,這個習慣已經貫穿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35歲左右的一代人,很長時間他們確實只有消費的,或者社交、音樂、資金獲取的需求,但是他們很長時間沒有金融服務的需求,沒有這種意識去通過互聯網獲取金融服務,到現在經過這些年的積累,加上這代人年齡成長,他們開始掌握大量財富,變成社會中堅力量的年齡段,跟國外很大的不同,在美國我們發現社會大量財富其實是掌握在50歲以上人群手裡,由於很多歷史原因,中國大量財富是掌握在30—40歲年齡段人手裡,50歲以上的人在面對互聯網的時候,他的接納程度是比較低的,因為在中國和美國互聯網普及的時間差別就是一兩年的差別,但是年齡差距很大,美國互聯網金融非常發達,他們在一定程度方面形成了習慣,他們熟悉掌握互聯網,並且接受互聯網方式,接受這樣的金融服務非常重要,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什麼中國互聯網金融是中國的故事,就因為中國更年輕一點的人,他們正在掌握更多的財富,並且他也有很好互聯網使用習慣和接納互聯網的生活方式。所以當這樣的需求有一兩個契機去把它點燃以後,這個勢頭便不可收拾,這個契機是什麼,不是因為我們,確是因為阿里。

中國式互聯網金融現狀

餘額寶去年的推出把互聯網金融概唸點燃了,其實整個行業裡面,餘額寶這個業務在阿里做之前就有一些機構在做,至少是在人人貸在餘額寶推出之前我們就在關注,確實由於公司體量不一樣,餘額寶推出以後社會注意力到餘額寶這個詞上面,我們包括P2P服務,包括其他一些行業跟著受到更多關注,尤其像眾籌、P2P服務目前來講更符合中國多數人對投資,對財富使用的理念,所以更快的發展。這裡我想講一講眾籌,一共分三類,一個是叫實物回報者的眾籌,一個是產品零售制的眾籌,一個是股權眾籌,三個模式目前在中國或多或少遇到瓶頸,實物回報在中國還要培育,需要在垂直領域入手,短期內想要很快成長有一定困難,像豆瓣,或者其他一些網站,如果能夠找到一個辦法去做眾籌,是一個機會,因為他們畢竟已經積累了很多垂直人群,就看大家怎麼想,其他沒有流量入口的創業者,短期內還要很多瓶頸要克服。產品預收制,這個目前來講不是很符合中國人的消費習慣,遇到的情況跟第一個模式很相近,確實文化要克服,也需要教育市場。第三類股權眾籌,應該有最廣泛的成長空間,在中國面臨一個瓶頸,中國治理公司工具太少,你一旦通過眾籌方式去解決融資,你的股權結構變得很複雜,在中國當你的股權變成很複雜的時候,在接下來的資產安排都會受到限制,真正有在目前中國,真正就是像特別好的項目,其實會比較難接受眾籌的安排,特別是在早期的時候你只想融一輪,你可能會有心裡的顧慮在。天使已經做得很不錯,但是他們並不是做很多人的眾籌,他們參與的人數也非常有限,面對的還是比較專業的天使投資人和身邊的朋友,真正大範圍的像美國的方式。眾籌項目在中國我覺得還是會面臨公司治理工具的限制。公司如果沒有一個大的變化,這個眾籌會比較難打開。還有像支付,這個是很基礎的算是互聯網基礎建設。

P2P的服務我覺得,其實還是要跟銀行去打差異化,因為國外情況畢竟有差別。在國外,實際上去跟銀行同質化的服務,它試圖用更好的成交項目,通過互聯網達成成交效益,通過更高的成交效益節省成本借貸雙方,留存一部分作為收入,這是國外的方式。中國長期來看金融行業或者銀行行業是有國家背書的,這個情況下,中國老百姓對投資和收益沒有很理性的看待,他覺得把錢放在銀行就是絕對安全,在美國每年都有十幾家中小銀行倒閉,所有人都知道我把錢放在哪都不安全,既然不安全,我把錢放在其他投資渠道,只要比銀行高,就是一個很好的投資渠道。在中國不一樣,由於老百姓認為把錢放在銀行就足夠安全,如果讓他把錢從銀行掏出來,這個要有一個比較強的刺激,這個強的刺激就是高回報。大概講對整個行業的看法,我覺得就是金融的二八原則,或者集約化程度會有,不會那麼快的程度,不會像其他互聯網行業,一下一兩年形成二八格局,或者形成一個集約化的市場機構,因為金融牽涉到法律是很複雜的體系,這個演進是需要契機一個關卡去邁的,這個會集約,集約不會很高,速度不會很快,在這個時間裡面,給每個機構留下足夠的時間窗口找到自己的優勢,在細分領域構建自己的優勢,去產生自己的競爭力。這是我對互聯網金融的概念,我對互聯網金融其實是中國金融的發展的,或者超越的重要契機,在傳統金融發展方金融已經沒有機會追趕美國,美國基本上是個人你想借錢,無非就是定價高點,你都可以借到錢,你投資可以幾百種投資方式,中國就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信用貸款。在理財端,老百姓買買教育機構不清晰的理財產品,要不就是買買房,或者炒股,我不知在座有沒有炒股賺錢的嗎,沒有,有沒有稍微倒騰房子的,倒騰房子過去五年裡肯定賺錢,但是這個事情不可持續,這個事情是增加社會負擔的,房子不是投資,是用來住的,你把它當成投資的話,是有很大社會問題,你是推高房價,抑制了很多剛需需求,這個是社會問題。豐富投資渠道,解決小微融資需求,其實是P2P這個行業承擔的社會責任,從我們人人貸最後做的市場調查結果最後發現資金從一線城市,北上廣深,東南沿海的富裕城市,資金會流向西部城市,看到這個情況很欣慰,做到了一些事情了,真正在影響身邊的人,在改變一些東西,這個遠比我們掙多少錢更有成就感。

互聯網的邊界,它在哪?
關於互聯網的邊界,我認為是一次一次科技革命結果。我覺得很有意思,大家可以去看哲學史了,會發現哲學的發展歷史是在不斷向科學自然妥協的過程,在歷史最早的時候,哲學涵蓋了科學所有方面,不管天文、人文都歸哲學管,那會科學家就是哲學家。慢慢後來每一次,每個時代都會有很主流的哲學體系,這個是由於生產力進步,發現哲學體系中的一個情節,這個體系就崩塌了,然後被獨立出來形成一個學科,自然科學,這門科學還會不斷向索要研究對象和領域領土,這個體系崩塌了之後會有一些極端主義出現,會有不入流的哲學體系,和瘋狂的哲學家出現,慢慢下來會形成一個主流的哲學體系建立,這個體系建立以後隨著市場發展又有一個情節,又崩塌了,基本上是輪迴。哲學相對來講比較小的學科,你說它還很大,研究人的思想,你說人的思想你說研究透,這個很難。我覺得這裡面是有悖論在的,在這樣的基礎上,我覺得這個比喻很形象,目前這個傳統行業跟互聯網關係,就很像哲學和自然科學的關係,其實傳統的互聯網會很亂的,這個技術的進步,智能終端出現,外部出現會革掉。接下來不斷不斷隨著移動終端的出現,被革掉命的傳統行業越來越多。下一步互聯網還有很多路要做,現在只是到了移動終端,現在的議室都是屏,但是你到未來你是屏屏聯動,你的桌子、牆床頭櫃,身邊所有的一切,冰箱上面都可以有屏,都可以去跟互聯網聯著,那時候不是你帶著互聯網走,而是你生活在互聯網,你的生活每一步都可以記錄。

互聯網的邊界還沒有到,還是向傳統行業不斷進攻的過程。隨著它每一個細節的提高,它會培養自己的商業空間出來。或者叫變革到每一個傳統行業模式當中。現在沒有看到邊界,現在我們仍然不能排除未來科學被取代,科學可能被某種玄學取代掉,這種可能性很小,但是不能排除,我覺得你也不知道神到底有沒有,你也不能排除,我們也不能排除互聯網會不會被革掉命,我今天看不到,所以我到現在也不太看到互聯網的邊界,這是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大數據時代的創新機會在哪裡?

我們還有很多創新機會,但是還需要很多契機,等這些契機來了有很多商業機會出現,在目前條件下沒有特別明確指出明確的方向,大家講的觀點認為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像主要創新機會,是數據分析這塊,是數據的應用,這一點我很贊同。目前互聯網金融是眾籌也好,是P2P也好,還是餘額寶也好,他們主要創新方式還是服務方式,還是資金鏈條渠道縮短的創新,這個並不是金融核心本質,金融的核心本質風險管理,這個技術互聯網金融還沒有進入到核心做創新,還是外延上做創新,但是外延是你做核心創新的基礎,不僅僅是一些金融服務的數據,包括你在京東淘寶購物的信息,這些信息數據都可以挖掘出價值來,這些信息尤其在移動互聯網越靠前的時候,這樣數據是更多,大數據基本上被談爛了,什麼是大數據沒有人給出定義,專家對大數據這個詞有分歧,我的理解大數據目前的應用範疇主要是兩方面,一方面因為目前的模型裡面其實多數這個數據模型裡面,數據的變量維度是十幾個到幾十個兩級,這個去挖掘數據價值,除非是你繼續學習互聯網補充數據就可以做到執行度比較高的結果,但是當你在互聯網變量變得多了,原來你多大年齡,你月收入多少,工作單位性質怎麼樣,就這麼十幾個變量,現在包括你的送貨地址,你兩年內變了幾次,通話記錄情況是什麼樣的,你的送貨地址是什麼變化,你的朋友圈發的圖片等等,這些維度很多很多,這樣維度的數據來講,現在沒有技術把這個數據利用好。
阿里的數據只是量大,不是大數據,它用的都是結構化很好的數據,去做維度量非常大的工作,這些工作是非常成熟就是那幾種方法,但是它並沒有維度非常多的方法,但是裡面蘊含了大數據源在裡面,但是沒有把這個數據源用好,這個是阿里的現狀。

對於大數據,我知道它的未來發展方向在哪,一些新數據的使用,我們不要一下子把它扔到大數據範疇裡面去,我們先把它看得輕一下,現在是不是做一些反擊戰裡面,在傳統領域引入一些新數據看,先不是說新數據替換掉老數據,先加一道反擊戰引擎在裡面,這個人一年送貨地址發生變化,這個變化不是來換變化,是變到不同地方,我們排除他的生活不穩定,不給他借錢,他的通話記錄,不談獲得方法,如果我們拿到這些數據,我們有辦法獲得,這個是用技術手段去獲得。當然有待法律邊界理清,我們發現這個人一上午沒有通話數據,到了晚上很活躍,這個人是什麼樣的人,如果有生活經驗概念,男的DJ,女的除了創業家的女漢子們,很少有正經職業的工作者,所以說從這些數據其實你就帶著一個正向思維,數據有正向有反向,你帶著思路去看數據,先把一些新數據用起來,不要等到技術方法把價值拉出來,先帶著思考去看數據的時候,先把數據用起來,這個是我們目前用的方法,也是我們研究大數據的方法。我們認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最大的創新是要涉及到金融機構核心本質,一些保險公司給大家發健康手環,裡面這個健康手環你從APP裡面去讀你每天活動情況,還給你健康建議的同時,這些數據也上升到保險公司,他用這個數據給你做壽險的定價,不是以前拍腦袋的定價,這個人多大是男是女,這個定價不公平,勢必有一些好人替差的客戶背價格,這個相當於給人打產品標籤,而不是人帶著自己的身份去做定價,這是保險領域的方法。包括一些車險公司也在做,國外一些車險公司在跟很多主流汽車廠商探討可性,可以要求消費者去通過一個車載設備去記錄他的行為,這個時候國外很少很地方沒有紅綠燈,很少攝像頭,就看你停不停了,這個時候通過你的車載設備記錄你,你有沒有超速,有沒有去貧民窟,或者是荒蕪人煙的地方,那麼這些都可以應用在你的車險評價裡面。這種很細分的定價的時代已經來了,下一個真正創新機會一定是在個人細分領域裡面。

剛才說大數據技術,其實現在不是說沒有這樣的技術,這樣的技術現在還不足夠精確,這樣的技術已經能夠做到去做精準營銷,比如說像美國硅谷有一個叫C的公司,它是一個很熱的公司,它就是通過很複雜的算法去收集一些非結構化的數據,然後通過這些數據去轉化為人的一個社會地位,這個其實很像風控的,但是這個社會地位的轉化它其實可以去做風控,為什麼它不去做呢?就是因為它的這個數據執行度不夠高,它只能做到70%—80%這樣的執行程度,就是我們告訴你這個結果判斷是70—80是對的,但是我不能告訴你判斷這個結果99%是對的,所以我可以告訴你,這個人還款概率可能是99.5%,但是這個的準確性只有70%,那你是信呢,還是不信呢,但是這個事情如果去做精準營銷已經足夠了,就是我告訴你這個人對這個事情感興趣的概率大概70%,這個就比我去隨便撒廣告有效的多,他們已經通過精準營銷的方式去,甚至這家公司已經產生盈利了,所以這是一個典型的大數據公司。

所以我覺得對未來金融機構設想就是一個技術中心,它所有的活都可以靠互聯網解決,解決不掉就是靠技術中心。所以核心就是定價,而且這種定價背後延展的一種互聯網精神,就是公平,不會讓壞客戶替好客戶背價格,會拖開你的產品標籤。這是未來很大的一個機會。現在兩個方面,一些法律邊界要清楚,哪些數據可以用,哪些數據不可以用。有些數據你可以用,但是你用完之後,你不能把數據本身去進行傳播,你可以把數據分析某種結果去傳播,這個是法律定義,有些數據你怎麼用都行,有些數據你就不能用。再一個就是說大數據技術目前不成熟,不足以做到讓我們去定價,這個一旦做到了,是對金融核心本質的改變,對核心本質的創新,其他渠道創新就看起來不會那麼重要,同時核心的創新離不開渠道創新的原因,是因為渠道創新在為核心創新提供很多數據,這個是對核心創新的基礎,對未來核心創新的機會和發展上是這樣的看法,如果在座有傳統金融機構的,建議大家十年從銷售部門轉到技術部門,如果沒有進入,想進入,建議大家學技術,學完技術學生活,你帶著想法去靠技術,靠你技術去深摳,如果你沒有生活你挖掘半天,這個人有問題,這個就耗費掉了,數據還是來源於生活,給大家建議學技術,懂生活,儘量豐富自己的生活經歷是很好的事情。

由中國徵信體系說開來  

其實中國徵信體系落後是毋庸置疑,這種落後主要是時間上的落後,確實時間上講落後美國兩百年,中國的誠信體系是憲法才開始的,從時間上講,我兩百年追上它,也不可能。但是我們會發現,有一件事叫後發優勢,中國已經看過美國歐洲整個徵信體系,我才建設自己的誠信體系。這種後發優勢在哪?就是說我的很多徵信體系其實並不差,其實美國到現在為止它用的體系,很多它的徵信體系的真正在用的一些數據,它並不是信息化那麼好,為什麼?是因為這個體系建立太長,有一些東西現在改不了,它現在用一些小的落地的徵信機構,在向三個小的徵信局去做信息化程度很高的數據,那麼我們現在目前去做信用貸款也有這個過程,去做信息很碎片化的,可能信息化程度比較高,但是用行政去做,沒有去通過商業化成本去獲得信息,要取得之後,正常去信用貸款可以做,同時貸給這些不那麼願意資金成本的群體,相對誠信差一點的群體,這個時候我們要通過,小額信用貸款,比方三萬塊錢分36個月去算的話,我10%到20%、30%的年化利率,其實每個月還款金額差別幾十塊錢而已,對於幾十塊錢每個月他並不在意,在意的是有多少錢滿足他用,你可以設計高一點收費的產品,覆蓋這些成本,以及貸後管理成本,因為這波客戶要管理,不光信用審核,審核之後就不管,貸後撒手不管,不然這些客戶就壞掉一半,但是我只要貸後給他合理壓力和合理管理手段,這波客戶每個月還款金額,就是那一千多塊錢,他咬咬牙還是能夠還掉的,那麼這樣就是目前這樣的現實,隨著這樣的積累,隨著我們未來可能看到一些契機,就是立法行政上的契機,通過行政管理碎片化的數據打通起來,形成很好的數據以後,通過程序變成有真實性的數據之後,其實空間非常大的,這時候成本會往下走得非常快,現在不會有人拿著年化成本的20—30%的錢,借錢去消費,但是告訴你,我能夠給你提供年化率8%的錢,是不是有一些90後願意拿這些錢去消費,肯定會有,消費習慣在變,資金成本在變,技術在變,技術到資金成本在變,這個需求會激發出來很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728

人人貸楊一夫:我的互聯網金融創業史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573
以下為楊一夫口述:

互聯網金融最近很熱,我們的確在去年年底的時候拿到了一筆比較大額的融資,1.3億美金。因為互聯網金融目前比較熱,我們又正好站在風口上被吹起來了,但離成功還很遠。

我講一些創業過程中的故事和對創業的理解和體會,創業三兩式。

創業者內心認為自己很牛

融資完了之後很多媒體和朋友問我們說,你們的優勢到底在哪裡?憑什麼那麼值錢?

最早的時候我們三個人是學金融出身的,不安分,也確實是想做一些事情,創業者基本上內心裡面還是會傾向於認為自己是一個很牛的人,在認為自己牛的前提下就確實想做點事,這種情況下肯定想做自己擅長的事,就根據自己的學術背景做一些思考,但是發現傳統的金融行業裡面沒有什麼太多的創業機會。

比如你去做銀行和保險公司都沒有機會,我們基本上就開始關注一些創新的類金融服務的行業。當時就看到了一個行業在美國的個人金融服務已經非常完善的市場,依然有生存的空間,如果把這個模式拿到中國來,進行一些改良,在中國個人金融服務非常匱乏的市場上可能會有很好的前景。

但當時確實沒有想得那麼完善,只是覺得很多其他的需求已經在被互聯網不斷滿足了,比如購物需求,社交需求,諮詢獲取需求,聽音樂的需求等等一系列其他的需求。

可能很長一段時間,一些年輕人沒有掌握更多的財富,也沒有接受個人金融服務的需求,所以互聯網金融還沒有進入到金融行業。但是,如果有一天有這樣一些機會,他們開始掌握了更多財富,他們成為了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有了個人金融服務需求的時候,互聯網的理念和技術會跟這個行業結合。

開始創業

抱著這樣的想法我們就開始做了人人貸公司,2307A是我們第一間辦公室的門牌號,一間辦公室隔成兩半,我們用了一半。一開始就是我們三個人,115平米左右室。

當時很興奮,租了一個辦公室,感到自己可以叫成CEO或者是總經理,覺得很牛,具體做什麼事沒有想那麼明白,網站也開始去做了,三個人也沒有什麼事,當時主要是對接技術方面的產品調整,當時就帶著僅有的一兩個員工去街上發發傳單,跟親朋好友去做電子版的問卷,調查一下說做這個事到底有沒有人認,後來印象裡收了不到200份問捲回來了,其中有一個問題是願不願意通過互聯網把錢借給一個陌生人,只有三到四個人回答說我願意。

當時我們特別興奮,反倒沒有覺得擔心,原因是所有人都接受了,結果還沒有成功的商業模式出來,這個想法其實是有問題的。但是反倒是所有人都不認可的一個想法,沒有商業模式出來,我覺得那很正常,不妨礙這個想法有可能將來變成一個偉大的想法。到現在為止這個想法雖然離偉大很遠,但是至少不再瘋狂了,不再不可理喻了,我們已經做到這一點,讓我們挺開心。

創業中的那些變化和波折

我們一切的創業故事從一個還帶著英文字母的小辦公室裡開始。我們後來做了一些勛章,我們的辦公室一直在變,也搬來搬去,後來有大概五六個員工,還有2307A的勛章,我們每搬到一個地方會做一個勛章。做完問卷之後回來很興奮,興奮了之後還得接著做,網站的需求一直在變,我們當時的想法是6月份就能夠上線,每次做完之後覺得這裡不滿意,那裡不滿意,產品這裡不好,產品結構要調,模式要換,一直在換,我們甚至三個人經常有激烈的討論,也有分歧,有不同的看法,包括一個顏色的調整,一個字,一句話怎麼說,一個說明和幫助到底怎麼讓大家明白,做了很多很多調整,比我們想的大概晚了三個多月,到了十月份才上線。

上線之後我們三個人坐在一起開了一個會,覺得不能再這麼討論下去了,再這麼下去一輩子網站都上不了線,帶著一堆我們不滿意的東西上線了,我們覺得很多東西要交給市場去檢驗,如果沒有市場的檢驗就不知道該往什麼方向調整,關起門來想也可能是脫節的,也帶著很多不滿意把網站生推上去,咬牙推。

上線之後很快我們發現產品是有問題的,我們知道在國外尤其是像美國徵信體系很完善,而且商業化程度很高,平台本身做得工作很輕,因為可以從第三方直接購買信用審核的結果,自己去做一些簡單的驗證核實和修正數據的工具,不用向用戶蒐集信用審核的資料,也不用做更多貸後管理的工作,我們覺得可以拷貝過來,我們後來發現在中國並不可行,中國信用信息的碎片化很嚴重,很多信用信息在分部分運用行政手段管理,這樣的情況讓我們覺得非常鬱悶。

很多想拿的東西拿不到,拿到之後還不知道真假,通過各種辦法我們去快速佔領市場是有問題,基本上我們上線兩個月之後就開始嘗試通過線下的方式服務用戶,通過線下的方式獲取信用審核資料,我們做這個調整還是比較快和及時的,我們沒有去特別執迷自己最初的想法,你該變的時候還是得變,如果是一條路走到黑有時候也不是辦法。兩個月之後我們就做了一個很大的調整,到目前看起來還是一個很對的調整。

創業如何找人才?

模式也調整了,網站也上線了,就出來一堆活,怎麼辦呢,有活肯定先自己幹,幹著就發現不夠了,就去找人幹。

一開始就只能是有什麼人找什麼人。作為一個小公司沒有知名度,當時也沒有估值,找人其實是一個挺不好幹的一件事,所以就費了很多勁,專殺熟,最後不行就從身邊的熟人開始說,既然你覺得這件事情你能幹成,不要有心裡負擔說怕你找來熟人之後耽誤他的前程,他只要過來跟你干就可能是最終讓雙方都受益的事情。

不要有心理負擔,你內心一定要認為創業是能成的。

我們那個時候很大的精力都是放在找人,每天工作完了之後都會想著是不是要再找一個合適的人,再去聊聊天,或者是約著週末去吃飯,有什麼人用什麼人,到時候萬一缺什麼人就去找合適的人,碰到合適的人就去死嗑。

那個時候每天晚上都是打電話,出來吃飯,只要這個人願意出來跟你吃飯,不是那麼煩你,三四個月基本上沒有磨不下來的人。只要是拿出最狠的秘技出來,一定可以把合適的人招到手,這是沒有問題的。從身邊人和熟人做起,死嗑,下血本。

人找到之後一定要讓大家都有參與感,形成團隊,不要還是你一個人去做事情,這個時候你有團隊了,你要能夠背靠團隊,能夠把你的後背亮給團隊,用正面迎擊敵人,這個時候要用群體智慧,這個時候我們面臨一個決策是到底應該往那一條路上去走。

如何戰勝傳統

個人對個人(P2P)的信貸服務跟風險控制和借貸服務很有關係,這個領域裡很多創業者是原本做民間借貸的人,在某些行業的圈子裡面有很強的人脈關係,他們可以去做一些抵押物的抵押,抵押物的管理,壞賬之後的抵押物的迅速變現,利用熟人網絡開發一些很現成的客戶,這是他們的優勢。

雖然我們可能在一些金融機構有從業背景,但都不是直接放貸的機構,在這些方面我們沒有更多的優勢,我們完全是佔劣勢的,我們必須找到自己的優勢,並且圍繞自己的優勢建立自己的商業模式。

我們發現自己的團隊有一個學算法的人,之前在解決一個世界性問題上提出了世界上最先進的算法,到現在為止可能還是沒有被取代掉的算法,我們還有一個成員是在研究3D打印,他至少是一個很強的技術人才,是在國外對於風險管理和數據挖掘有很深刻的理解和經驗的人。

我們的優勢比起那些原來做放貸的人來講是接觸更多新知識,新技術,我們也願意把這些新知識和新技術運用到工作當中去,我們很快建立了圍繞數據積累,使用數據模型做風險控制和管理的模式,這就變成了我們核心的理念,也是我們到現在為止堅持去做小的信貸的原因和邏輯。我們樹立了一個概念,以技術驅動行動變革,這是群體智慧的結果,也是根據我們自身優勢設計的商業背後的邏輯。

我如何做運營和管理

邏輯有了,產品也在運行,之後怎麼辦呢,很重要的經驗就是要運營和管理。因為公司很小,就是那麼多人,如果這個環節不熟悉的話肯定是有問題的,我們在早期的時候做線下的服務時很多簽約客戶是我們直接簽約的,我們會開著車去密雲,去昌平做一些實地的考察,在第一手積累了一些最初的審核方面的經驗,這是很重要的。

我還參與過第一次催收,讓我們受益很多,只有把所有業務環節都參與了,才能找到整體的問題,或者是產品的缺陷,你應該從什麼地方入手去做,對自己要非常狠,對高管也要狠,讓他們也要下去,一定要從每個環節每個技巧機構去瞭解業務。

由於我們做了這些事,去年是互聯網金融成長非常快的一點,特別是市場體量增長得非常快。

互聯網金融的核心

但是由於我們的模式以數據和技術為核心的理念,讓我們的商業模式變得擴張性很好,也知道的資本市場的認可,拿到了一筆融資,未來的路其實還很長,互聯網金融剛剛開始,目前更多的創新是集中在服務方式和資金渠道上的創新,其實還沒有真正深入到金融核心本質,風險管理和風險計量,這應該是我們未來會重點做一些工作的,一些新技術的使用,新技術和技術的關係,我們主要是圍繞自己的技術優勢做更多的工作,未來的路還很遠,希望大家給我們更多的鼓勵,希望成為一個大佬。

回顧一下,雖然我們現在還沒有成功,但是我們覺得自認為還是走在通向成功的路上,我們跟已經成功的創業者分享經驗的時候聽到很多思維,執行能力、應變能力遠比想法值錢。

想法每天都在變,你有這個想法別人也有,也有類似的,關鍵是能不能把想法做出來,跟大公司相比你就是兩個優勢,一個是執行力,當你的團隊很小,就是十幾個人的時候,你今天一拍腦袋,給大家打電話,下午這個事就落實下來了,這就是執行能力。但是在大公司做不到,可能決策層做了決策,要真正執行需要很長時間,快速的執行能力和很強的執行能力是與大公司相比比較大的優勢。

二是應變能力,大的公司去做一個決策的時候要考慮的東西很多,一個決策失誤都會讓付出可能很大的代價,但是小公司一個決策失誤無非大家白忙活兩個月,試錯之後就完了。

不怕犯錯,不要執迷

人才和團隊,你現在早期沒有技術積累,沒有跟大公司相比的資本,你只有人和團隊,你一定要找到足夠好的人,第二個是要相信你的團隊,他們才是你能夠做成這件事情的核心。

快速試錯,迅速調優,其實就是應變能力,你不要老是記得最開始是怎麼想的,這些都不重要,只要一個團隊足夠靠譜,你開始想的事情是多麼不靠譜,你在市場中能夠驗證自己的想法,不斷調整自己的想法,你總能找到一條路,三星最開始是賣蔬菜水果和海鮮的,後來做起了手機,就是因為有企業家精神,這個團隊總能找到一些新的機會,今天還賣著水果,明天看到手機的機會就去嘗試了,並且能得到成功。

不要怕犯錯誤,不要太執迷,有了新的方向之後快速低成本嘗試,這個要理性,只要發現有錯了就回來,找到新的方向就好了。找準自己的優勢,找準自己的定位。

在自己的優勢之上構架商業

我們不能圍繞自己的劣勢構建自己的商業模式,即使你根據優勢構建的商業模式足夠不合群也要依然去做,如果不做的話最後的結果一定不好,行業內有競爭對手,他們有各自的優勢,你用自己的劣勢拼他的優勢肯定不行,如果你的優勢不足以搭建商業模式也沒有關係,你還是可以按照自己的優勢建立一個商業邏輯,一旦構建起了商業模式之後就有很多新的選擇和新的路徑,不要怕格局的問題,還是要圍繞優勢展開。

在早期的時候我不建議大家用自己的錢去創業,TMT是不確定性比較高的領域,如果你借錢去創業,第一次創業失敗了,你給自己背上一筆債,未來所有的選擇都受到這次經歷的影響,這對你肯定不公平,未來可能一輩子都會因為這件事情給你的心理留下一個傷疤,有人不夠堅強的可能這個人就一蹶不振了。

早期找天使,如果家裡人有錢,這筆錢對於家裡人不算什麼,願意做自己的天使也可以,多跟一些天使投資人和其他創業者多交流,吸收一些經驗,一個好的天使能夠帶給你的不僅僅是錢,也能帶給你很多經驗,畢竟他們有很多當時都是創業者,至少接觸了很多創業者,有了通向創業成功的基本經驗。


後期公司有一定的規模,快速發展過程中,不要僅把融資看成一件拿錢的事,要多方面的考慮,早期的核心團隊肯定有計劃,團隊的個人財富增長跟公司的發展是掛鉤的,這是激勵團隊很好的辦法,同時去與機構投資人規範自己公司制度,還包括一些資源的引入,一定要在行業好,自身情況好的時候去融資,不要在缺欠的時候去融資,融資的時候可能投資人問你這個錢打算怎麼花,說實話他們沒有那麼在意,只要給他們一個好的理由,能夠接受就行了,主要是看這波人和你在做什麼事情。

在自己好的時候去融資

他們沒有那麼關心到底用這個錢幹嗎,你先把這個錢拿到,有了自信和心理優勢之後在行業裡面會走得更從容,會按照自己的節奏去走,不會為了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打亂自己的節奏。如果還有三個月出公司了,這個時候去融資,有經驗的投資人一眼會看到了,肯定不會給你一個好投資,這個時候你的心態會整個都變了,一定要在自己好的時候去融資。

一個人要創業先要確定自己適合創業,比較堅強,比較耐得住寂寞的人,你會有信心能夠聚集起一個比較靠譜的團隊的人,到目前為止靠一個人做起來的可能性已經越來越小了,還是要靠一個團隊,你沒有一個很靠譜的團隊的話創業是很困難的。
找一個合適的夥伴,應該要有相同的世界觀、價值觀,在重大問題面前容易達成一致,這很重要。在能力上儘量做到互補,想法不值錢,只要你覺得符合這兩點,有一個好的想法,看到一個還可以的趨勢,你就可以投入進去,該試錯的試錯,該調整的調整,帶著激情和夢想全身心地,不要命起來就可以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733

《紙牌屋》和美國第一夫人們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8903

希拉里更為廣泛認定是《紙牌屋》中女主角克萊爾的原型。而在8年的白宮生活中,希拉里對美國政治的介入程度也是其他第一夫人無法比擬的。後來她競選參議員、擔任國務卿,出色的表現使她的個人品牌更為清晰。而有了奧巴馬這第一位黑人總統,相信美國人可以接受一個女性總統了。

Netflix的政治劇集《紙牌屋》(House of Cards)在2015年2月底推出了第三季,和前兩季一樣,弗蘭克和克萊爾這對夫婦的婚姻是最大的看點。只是這一對權欲熏心的夫妻經過前兩季一系列的算計和謀殺之後,已經如願以償地登上了美國的最高權力寶座,這時,已經成為“第一夫人”的克萊爾終於發現,“白宮只有一把椅子”,而她只是一個輔佐者,永遠有大局需要她來犧牲,她的理想和追求永遠不會有實現的一天,她的小宇宙爆發了。於是,在本季里,以往齊心協力一致對外的情形不見了,總統和第一夫人展開了窩里鬥,以克萊爾敦促丈夫任命自己為駐聯合國大使始,以克萊爾一句“I am leaving you”終。

從這部劇登陸中國開始,到底應該如何看待弗蘭克和克萊爾的婚姻,就成了社交媒體的熱點。有人認為他們是典型的政治婚姻,只不過是在互相利用。克萊爾的家世和聰慧,弗蘭克的野心和狡詐,加上兩人都有的不擇手段,使得他們結成了所向披靡的政治聯盟,目標是攫取最高權力。因此毫不奇怪,一旦權力到手,這兩人之間此前被壓抑的矛盾就凸顯出來。

更多的人則認為,這是“我理想中的夫妻關系”。因為他們的關系剝離了傳宗接代、柴米油鹽這些婚姻的實用功能,是一種更為純粹和深刻的感情。克萊爾在第一季中的幾段臺詞被廣為提及:“你知道弗朗西斯向我求婚時怎麽說的?我清楚地記得他的原話。他說,‘克萊爾,如果你只想要幸福,那你別答應。我不會讓你帶一堆孩子,讓你掰著指頭過日子,一直盼到你退休。我保證你不會有那些煩惱。我向你保證,你將永遠不會感到無聊。’你知道,他是諸多求婚者中唯一懂我的男人。”“我們從不回避對方。”“我們對對方毫無隱瞞。”顯然,夫妻倆都理智、聰明,有野心,相互了解,完美搭配,互相影響和支持,明白自己追求什麽,對方能給予什麽。

不僅如此,在第三季里克萊爾並不僅僅是總統的配偶,只履行一些禮儀方面的職責,而是深度介入了國家的政治生活,在《工作法案》、美俄關系等重大議題上發揮了重要作用。那麽,現實中的美國第一夫人都是克萊爾這樣的嗎?她們和總統的婚姻關系是《紙牌屋》的翻版嗎?

克萊爾不是第一夫人的常態

在1789年美利堅合眾國剛剛誕生的時候,人們稱呼總統華盛頓的妻子為“華盛頓夫人”。在那個時候,美國強調“平民政治”,參加總統競選的人每每誇耀自己的出身如何低微,身居陋室,沒有受過良好教育,因此不可能使用“第一夫人”這個帶有貴族味道的稱謂。而且那時婦女的地位低微,總統妻子也不例外,因此也沒有認真討論她們稱謂的必要。

但隨著交通和通訊的發展,總統越來越成為全國家喻戶曉的人物。而為了體現美國人所珍視的家庭價值,總統夫人也開始拋頭露面跟隨丈夫外出巡視、旅行、參加政治活動,她們的一舉一動也就不可避免地暴露在公眾面前。於是,在新聞記者的筆下逐漸出現了“第一夫人”的稱謂。

從已有的44位第一夫人來看,她們的年齡從20歲出頭到60多歲,出生的背景、受教育程度、性格、與丈夫的關系各不相同,再加上第一夫人不是一個政府職位,沒有固定的職責,但又終日生活在總統身邊,對決策的影響可大可小,這就給各位第一夫人留下了巨大的發揮空間。

她們有的只是“花瓶”,穿戴時髦昂貴的衣飾和夫婿一起出現在公眾場合,如肯尼迪夫人傑奎琳;有的賢良淑德,不理政事,比如老布什的夫人芭芭拉,她20歲就和老布什結婚,一直以“平生只吻過自己的丈夫”而自豪,2015年1月,他們已經度過了結婚70周年的紀念日。還有艾森豪威爾的妻子瑪咪,其口頭禪就是“上帝給一個女人最好的禮物就是成為一個妻子”。更有一些則幹脆在幫倒忙,比如林肯的夫人瑪麗,這位女士性格暴躁易怒,據說曾經毆打總統並當眾把咖啡潑到他臉上,林肯出於責任感和她結婚,一輩子沒有享受到家庭的溫暖。就這樣,林肯依然政績彪炳,名垂史冊,想想他有多麽不容易!

但還有一些第一夫人對政治有濃厚的興趣,她們不僅是總統的妻子,也是夥伴,在總統上位的過程中居功至偉,加上性格比較強勢,因此其實際發揮的功能就是一個編外“副總統”。比如福特夫人貝蒂,她常常用“枕邊閑話”說服丈夫聽取自己的意見。福特總統自己也承認,夫人經常能夠如願以償。而且還說,在例如赦免尼克松等一些爭辯激烈的問題上,貝蒂的意見起了作用。不過這其中,最著名的是克林頓夫人。

“克萊爾”輩出的時代

克林頓夫人希拉里更為廣泛認定是克萊爾的原型。在比爾·克林頓擔任總統的1990年代,美國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政治笑話:克林頓夫婦到加油站加油,希拉里認出加油站老板是她的前男友,比爾於是戲謔說:幸虧你跟了我,否則你現在只是加油站的老板娘;希拉里對此說法嗤之以鼻,回敬說:如果我當年選了他,他現在就是美國總統!

這個笑話最形象地反映了美國人對克林頓夫婦之間關系的看法:盡管老公是總統,但老婆才是那個話事的人,只是因為身為女性,不得不屈居輔佐者的位置而已。事實上,比爾·克林頓在總統競選階段和整個任期里,都毫不避嫌地打出了“聯合執政”“買一送一”的口號,努力讓選民相信有他老婆在白宮把關,一切穩如泰山。而在8年的白宮生活中,希拉里對美國政治的介入程度也是其他第一夫人無法比擬的,她不掩飾自己的野心,也不甘心居於幕後,而是親自領導了健保改革計劃,盡管最後失敗,卻也反映她非同一般的雄心。後來她競選參議員、擔任國務卿,出色的表現使她的個人品牌更為清晰。而有了奧巴馬這第一位黑人總統,相信美國人可以接受一個女性總統了。

回顧歷史人們可以發現,強勢又幹政的第一夫人的崛起,是二戰後才有的現象。二戰前的一百多年里,大部分第一夫人都是面目模糊的,而二戰後,賢良淑德、不問政事的第一夫人反而成了少數。這里面的原因有女性地位的崛起,有媒體對選舉的介入,有選舉本身越來越複雜、時間越來越長等因素。到了今天,受過良好教育的精英結成夥伴式婚姻,強強聯合,這樣的情況越來越普遍。克林頓、奧巴馬和《紙牌屋》里的克萊爾和弗蘭克,都是如此。只是對一個雄心勃勃的女性而言,她不會甘於聚光燈一直打在別人身上,哪怕丈夫也不行。而第一夫人雖然尊榮備至,卻意味著必須放棄自己的事業追求,這是夥伴式婚姻最大的麻煩。克萊爾的出走,原因也就在於此。按這個路數發展,如果克萊爾在第四季步希拉里的後塵競選公職,那是一點都不奇怪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509

社群分享 | 人人貸楊一夫:未來的P2P平臺不應該靠金融本身掙錢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720/151076.shtml

7月18日,《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出臺,野蠻生長的P2P平臺的監管法規終於落地。從行業對此的解讀來看,這將會開始一場互聯網金融領域的行業大洗牌。此前積壓的問題在此時會集中爆發,風控能力差、資產劣質的平臺將會被淘汰出局。

作為互聯網金融領域最早一批進入市場的P2P平臺,黑馬會TMT行業分會副秘書長、人人貸董事長楊一夫7月16日在黑馬會寧波分會群里就互聯網金融的創新做了線上分享。回過頭來看最初人人貸的發展模式,他們憑借對中國個人金融市場的判斷和快速的試錯在當時還屬蠻荒之地的網貸行業站穩了腳跟。

對於未來互聯網金融潛在的發展方向,楊一夫認為單純的靠金融賺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提出未來的互聯網金融新的模式會產生於怎樣更好地將人與服務連接起來,靠服務掙錢。在這其中,對於機構來說,資產開發將是一項很重要的能力。

面對新的商業模式,自己的判斷比市場調研更可靠

我們做過一些市場調研,其中包括一些問題,類似“你願不願意通過互聯網把錢借給陌生人”。當時獲得的答案,基本上都是不願意。在五年前這個事情還是很難想象的,那個時候通過互聯網借錢的行為本身挺不靠譜。所以後面我們拿到這個結果沒有覺得詫異,我們覺得模式不被認可(可能)蘊含一些機會。如果模式被大家都能夠接受的話,卻還沒有成功機構出來,那可能說明模式本身有一些問題。

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講,市場調研——特別是一個新的模式出現的時候——我們覺得並不是特別的重要,重要的是你怎麽去思考這個模式。當時我們覺得,一方面美國這個模式開始有向上的明顯的發展趨勢了。另一方面,美國不光是個人金融服務很完善,大量的財富其實是掌握在一些年紀比較大的人,就是五十歲以上或者說已經退休開始領養老金的人手里。很多的年輕人,你想要他拿出幾千美金,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這個跟中國的區別非常大。

在那樣的環境里,P2P的生存土壤並不好,但還是能夠生存。反過來中國儲蓄率非常高,而且大量的財富掌握在年輕人手里,三十到四十這樣的年齡層。這些人其實算互聯網比較重度的用戶,相對容易接受新鮮的事情。而中國的個人金融服務體系幾乎是缺失的,導致被壓抑的個人金融服務需求需要被釋放,這是國內比起美國的優勢。我們基於這樣的幾個判斷,覺得還是有機會的。雖然所謂的市場調研不重要,但是你需要有一套邏輯去支撐你自己對商業模式的判斷。

通過快速試錯提高創業公司競爭力

在開始做這個事之後,我們也面臨了很多挑戰,主要的挑戰是中國的信息碎片化是比較嚴重的。雖然中國的很多金融信息是可獲得、可查詢、也已經數字化了的,但是它獲取和查詢的成本非常高,而且不是在一個途徑就能夠全部獲得,需要通過大量的途徑,這導致中國的征信成本很高。而且也沒有一個社會化統一的信用評價體系,這是中國當時的環境上比起美國的一些劣勢。

但這些劣勢其實給了一些小機構和創業企業一些機會。如果這些設施很完善,監管也非常明確的話,我反倒覺得會變得很難做。因為這樣的話大機構或者金融機構就會率先去做一些類似的事情,就給創業者留下的空間更少。所以這是一個很好的窗口期和機會,我們算是機會很好,進到這個時間點。我們在進入這個行業的時候,實際上競爭非常不激烈,整個行業里面的機構加在一起可能就五六家,給了我們一個非常長的學習深入了解這個行業的窗口期。而且試錯的成本也比較低,不用急於對規模上做太多的考慮。等到這個行業快速發展、爆發式增長的時候,我們已經有兩年多的準備期。

一開始的時候,我們其實期望複制美國的一些商業模式,通過線上的方式解決問題。但是後來遇到了很多障礙,信用信息碎片化的問題。沒有做太多的掙紮,我們換了一種拓展業務的方式,在超過三十個城市設立了將近130家的分支機構。這些分支機構的作用一方面是拓展業務,開發借款需求,另一方面是信用體系的收集以及驗證核實網站的信息。因為中國的信用信息碎片化比較嚴重,通過遠程高效的方式不能拿到並且驗證所需要的信息,只能通過一些比較笨、成本比較高的方式先把信息拿到。

這個做法跟美國征信體系的發展是有一定相似之處的。美國是三個主要的征信局,在這三個主要的征信局背後,最多的時候一度有數千家很小的征信分支機構隸屬於其中的一家或者三家,向征信局提供他們拿到的一手信息,包括物業費的繳費情況、電話費的繳費情況等一些一手的信息。

這是我們在開發借款人上面的商業模式的一個轉變,這個轉變實際上是比較快的決策。我們覺得快速試錯在創業早期是很重要的事情,因為一個小企業跟大企業比的話,一個很重要的競爭力和優勢就在於你的試錯成本很低。在沒有太多可輸的情況下,試錯本身是提高自己競爭力的一個方法。當然這個試錯需要有系統性、有思考的去做,不能隨便找方向瞎試。

未來的互聯網金融,是資產開發和連接人與服務

未來兩年應該是顯著的洗牌期。很多機構由於各種各樣的問題會出現一些困難,所以資產質量在未來兩年變得非常重要,可能是這個機構的生命線。

在商業模式上面,其實金融本身不一定是一個那麽大的市場,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麽大。在國外會發現,商業銀行去掙錢是非常困難的,很多是靠一些增值服務去掙錢。那我覺得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可能會出現類似的一些趨勢。所以機構如果圍繞個人去展開,可能將來會出現一些依靠人掙錢,而不是依靠本身的金融服務去掙錢的機會和可能性。

絕大部分的產品形態,都不開這個三個範圍:人與人,人與商品,人與服務的連接。人與人的連接並不太需要金融的支持。人與商品的連接需要的金融支持是非常基本的,可能是一些基本的電子支付。在人與服務的連接上面,有一些現在還沒有看的很清楚,但恰恰是在這方面可能會需要一些新的個人金融服務的模式。

未來真正能做成大平臺的機構數量不會很多,但是會有很多的機構會有很好的生存空間。這看的就是他自己的一個資產開發跟管理的能力。因為資產開發跟管理這件事情,集約化的資產管理在目前看來是不現實的,至少不能做到絕對的集約化。那這就需要很多的內容機構去做資產開發的工作。當資產開發做的足夠好的時候,不管跟金融機構,還是跟未來形成的所謂的大平臺,都會有非常好的合作空間,而且這樣的機構也可以有自己的一個很好的發展。

所以線上理財部分的價值其實是相對有限的。當這個行業的監管完全落地之後,那些掌握流量的機構,包括現在已經有掌握其他流量的機構做類似的事情,比如說阿里的招財寶,當他們做這個事情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之前的一些所謂建立的這些理財的流量,其實是微不足道的。因為你的資金的獲取成本和流量的獲取費用,都決定你不太有競爭力去提供更低的價格。通過自己開發資產與掌握巨大流量的平臺合作,這在未來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

所以我們覺得做互聯網金融,更重要的還是資產開發的能力。

版權聲明:本文由楊一夫口述,田牧編輯,文章僅代表述者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及立場。如需轉載請微信聯系zzyyanan獲得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798

還看今朝 : 沒有宋一夫就沒有好建設

1 : GS(14)@2013-05-01 14:57:53

首歌唱得太差,太幼,唔好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676

謝金燕哭訴父臭史「媽媽被迫與小三共侍一夫」

1 : GS(14)@2016-05-19 02:23:02

■謝金燕前晚在台北開騷,期間播出獨白短片自爆家醜,更宣佈將退出台灣舞台。台灣《蘋果日報》


現年41歲的台灣電音天后謝金燕當年憑一首《嗶嗶嗶》唱到街知巷聞,風光背後,原來她的家庭背景十分複雜,生父豬哥亮雖是台灣著名主持人,但父女關係惡劣。前晚謝金燕在台北小巨蛋舉行演唱會,當中播放了謝金燕獨白短片,她除了感謝媽咪林見如,同時大揭豬哥亮臭史,大爆他曾對母親家暴,還帶小三回家。謝金燕不甘被豬哥亮博宣傳,她前晚在演唱會中宣佈完成下月高雄演出後,將暫別台灣舞台。



豬哥亮不請自來

豬哥亮過去幾年不時公開求見女兒,他前晚甚至拿着花束不請自來,最後他未能獻花,提早離場時仍提出想對女兒說一句「愛你」,還重提當年女兒車禍借錢救她舊事:「今天有這個身體,都是我借給她的,修理她的身材,不見我沒關係,我很高興,我做人失敗,以後我重做。」豬哥亮錯過謝金燕獨白控訴,她大揭家醜,指母親為了保護家庭受盡委屈:「答應了丈夫的請求,同個屋簷下接納丈夫外遇的女人而同意共侍一夫。」非人生活令母親崩潰,豬哥亮最終也拋棄妻女,謝金燕感謝母親獨力撫養兩姊妹:「單親媽媽的艱辛她能承受,姊姊和我就是媽媽的全部。」謝金燕後來加入娛樂圈,與胞姊卻不幸發生車禍,謝金燕雙腿嚴重骨折。



■提到老父惡行,謝金燕數度激動落淚。

■謝金燕在以往的演唱會上,展示過全家福。資料圖片

■豬哥亮捧着鮮花不請自來,未等到機會獻花卻提早離開。



發生車禍險癱瘓

謝金燕在這次車禍幾乎癱瘓,豬哥亮一度現身施援手,但最後又再次拋妻棄女,還要母女代為還債,父女從此反目。謝金燕說:「媽媽的前半生,奉獻給一段不忠誠的婚姻,面對過去的不堪和委屈,她沒有想反駁,她認命。沉默者並不代表是錯的,發言者並不就是做對的。」謝金燕前晚演出時憶起舊事感觸,數度落淚,她說:「我捨不得大家,為了媽媽的健康跟幸福,我願意做任何事情。」撰文:劉敏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516/1961313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2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