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問對管理】成功管理者的必修課:麥肯錫7S模型

http://www.infzm.com/content/78903

這7個問題分別是共同價值觀 (Shared Value)、戰略(Strategy)、結構(Structure)、制度(System)、技能(Skill)、人員(Staff)、風格 (Style)。前三項,戰略、結構、制度被稱作硬件。而共同價值觀、技能、人員、風格被稱作軟件。7S的核心是共同價值觀。

(問對網/圖)

1. 共同的價值觀

也就是企業上上下下最崇尚的價值是什麼。大公司常會有Mission statement(宗旨),裡面會描述企業的願景,突出其價值觀。例如,麥當勞的價值觀:「Being the best means providing outstanding quality, service, cleanliness, and value, so that we make every customer in every restaurant smile」,突出了質量、服務、衛生和價值這4點核心價值。價值觀不應該是空話。企業的各部門都必須以價值觀作為決策的依據。例如:如果有人提出為了省 錢減少店面的清潔次數的建議,這顯然違反了衛生這一核心價值而應被制止。

2. 戰略

絕大部分大企業都有書面的戰略規劃,每年更新幾次,充分說明戰略規劃的重要性。企業戰略是企業各項發展舉措的大綱。企業戰略規劃,都要說清企業要做什麼,為什麼做,怎麼做這三件事情。例如,一家食品生產企業,它的三年戰略規劃可能是:

- 做什麼:打入一線城市超市,為都市白領提供綠色、高性價比的果仁食品,成為第一果仁品牌;

- 為什麼做:都市白領市場大,對綠色和性價比非常關注,我們的競爭對手不強等等;

- 怎麼做:銷售方面,各大城市建立銷售團隊,成為地方超市供應商。品牌方面,年度預算中增加宣傳費用,市場部牽頭進行品牌策劃及推廣。物流方面,和物流公司建立合作。生產方面,新建加工廠。這一系列的舉措完成後,就可以幫企業實現其戰略目標。

3. 結構

也就是組織機構。企業是一個整體,而這個整體由很多部門組成,各部門又由很多的小組、員工組成。有些跨國公司,如通用、寶潔,在各地有很多分公司, 有些獨立運營,有些由總部直接領導。公司的組織機構可以非常簡單,也可以非常複雜。剛被Facebook花了10億美元購買的Instagram,只有 10多個員工,完全扁平化的管理。而有些跨國大公司,從CEO到一線員工有10多層。組織機構不同,信息傳遞、人員管理、企業文化、匯報機制、業務流程等 等都會大不相同。

4. 制度

制度是企業正常運作的保障機制。缺乏制度依靠人制的公司不是沒有,但缺乏制度的公司基本沒法規模化發展。企業發展初期可以仰仗領袖的魅力,仰仗員工 的激情和高度自覺性,公司大了必須有自己的制度體系。一個人每天遲到早退,如果只得到大家的鄙視,缺乏懲罰機制,那估計一段時間後大家都會不自覺。劣幣驅 逐良幣是久經驗證的真理。所以公司會制定各項規章制度,會梳理流程,會有激勵機制,會發獎金,會對違紀的人扣工資甚至除名,就是從制度上抵抗人性中各種弱 點,讓企業正常運作。

5. 人員

人力資源準備,包括招聘、配置及員工關係管理。這是HR的工作重點之一。企業想實現核心價值觀,必須依靠人。人員的招聘和儲備水平,直接決定實現價值觀的可行性。

6. 技能

高戰鬥力的團隊需要員工不斷提升技能,這有賴於系統的培訓、薪酬、激勵、價值觀培養等手段。讓員工真正成為核心價值的輸入者,為核心價值的升值提供服務。

7. 風格

企業文化,管理方式等。有些公司推崇中央集權管理,有些推崇自由化管理。傑出企業既能通過中央集權把控公司整體發展方向,又能通過地方分權賦予各組 織充分的自主權和業績壓力。無論是那種方式,都要考慮企業的氛圍和人員組成。一個科學家團隊,如果太集權,無疑會限制他們的創意。一個生產線,如果太隨 意,質量難以得到保障。

把這7項做好的領導者,會是非常成功的管理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494

【問對職場】新型消費模型——你要如何進行購物決策

http://www.infzm.com/content/79759

傳統的漏斗模型(見文章《消費漏斗——你是如何進行購物決策的》)已經難以描述當代消費者的決策過程。 消費者的決策過程並非線性,更像一個循環過程。

(問對網/圖)

1. 產生需求:和十幾年前比,當代中消費者購物需求的產生更為衝動、隨機、持續的時間更短。

2. 初步選擇產品:當代消費者一般會先瞭解一兩件產品,並且會思考做出決策的主要因素。例如購買汽車時,消費者會選擇一兩個有購 買傾向的品牌,並且根據自己的意圖確定初選型號。由於購買決策週期縮短,初選名單比以往更短,因此進入初選名單對商家而言意味著更大的幾率。商家在市場推 廣上的力度更大,而且功利心更強。

3. 判斷:消費者判斷是否馬上購買?當代消費者越來越兩級分化,一部分衝動型消費者不願做太多研究,基本上想買就買。另外一部分非 常喜愛甚至熱衷於研究,他們不會急於購買,而是充分享受研究產品性能,瞭解眾多產品的過程。切莫低估當代消費者的判斷力。他們遠比以前的消費者更加專業。 不少人在進行幾個月研究後,儼然成為領域的半個專家,並且開始影響周圍人的消費決策。

4. 持續研究:一旦無法確定,消費者將會做進一步的產品研究工作。互聯網為消費者的研究提供便利,他們可以迅速收集大量產品信 息、測評、用戶反饋,用戶推薦等信息,幫助自己做出決策。商家們懂得利用網絡平台,在門戶網站、社交網站、專業網站、地方論壇等各類渠道中發佈海量的軟 文,影響消費者的決策。消費者在研究過程中,會不斷更新自己的候選產品列表,不斷提升自己的判斷力,有些甚至成為半個專家。

5. 購買:有時一個衝動就可以讓當代消費者決定買單。商家會選擇通過打折、贈品、優惠券等方式,刺激消費者產生購買衝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325

碳黑,即將爆發的股票模型 吳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5460150102e802.html

自從1992年進入股市,本人已有21年證券投資的歷史。1998-1999年,在北京某證券營業部擔任總經理,期間,遇到一技術分析與市場分析高手,受他啟發,開始痴迷股票的技術分析。

 

本人把中國證券史上每年漲幅最大的前幾十個股票(特別是熊市之中漲幅巨大的股票)的k線圖復權以後,用電腦紙打印出來,張貼在牆上,每天觀察,尤其是仔細觀察漲幅最快最大的地方,在大漲的前一天的位置,我用蚊香燙一個黑點,然後,用剪刀從這裡剪斷,從這個「剪斷的位置」 向前期追溯,觀察一個月、三個月、半年、一年、甚至兩年。經過4年左右的研究和學習,編制了「暴漲股票模型」 ,我把這個模型取名叫「蚊香燙黑」,簡稱「碳黑」  

 

 

「碳黑」描述的是:一隻股票在中長期的市場中自由波動的形態、是長期波動形成的成交價格趨勢和成交量,是市場自身的力量,是市場的客觀存在,它不以任何人的主觀意識為轉移,是市場中多種合力集合形成的自然的爆發力。

 

「碳黑」是一個理想狀態下的標準模型,現實當中,沒有一支股票能夠完全符合它。

 

 

從型態和市場波動的角度來看,「碳黑」同時具備如下特點:

 

(1)      包含了至少一年半以上的趨勢;

(2)      它處在:「一個巨大的收斂的箱體」,或,「一個巨大的上升收斂三角形」,或,「一個非常緩慢的上升通道」

(3)      在上述的型態和趨勢中,後期的成交量與前期的成交量相比,總體而言,後期成交量發生逐漸遞減的趨勢;

(4)      在鄰近爆發點的前半年以來:這個股票經常與大盤背離,有時的背離會顯得非常極端;

(5)      在鄰近爆發點的前半年以來:這個股票開始在「長期市場平均交易成本」附近,自由穿越,輕鬆突破某個重要價格區間,特別是向上穿越重壓力區、向下跌破重支撐區時,根本無須放量,極端地說:「買一股,可以封死漲停板;賣一股,可以封死跌停板」;

(6)      在鄰近爆發點的前半年以來:這個股票波動的週期和節奏開始加快;

(7)      在鄰近爆發點的前幾週以來:這個股票的價格,已經悄悄超越了「長期市場平均交易成本」,並且,溫和小量,小陰小陽,緩慢波動;

(8)      (這個股票所對應的公司所處的)行業裡面,有許多股票的走勢和形態,與它大體類似;

 

「碳黑」模型必須同時滿足上述8個條件。

 

大盤若擺脫了熊市、進入牛皮市、甚至大盤已經走在右側,這個型態具備較強爆發力。

 

在實踐中,有些已經被多方控制的股票,還會發生明顯的「向多方向」的操縱手法,這裡不一一贅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407

公司分析,一切從模型開始、在模型結束 夏蟲

http://xueqiu.com/3588359561/22760954
 一年結束,除了反思投資中的成敗,也要梳理一下公司分析的邏輯。早想落在紙面上,一直沒有時間,今天把這事了結。如何把握一個公司,要有一套方法論,至少包括6點:

1、歷史。他的前世今生,怎麼發展來的,行業機會在其中的作用;

2、團隊。管理層的利益取向(規模、利潤、就業率還是穩定性),管理團隊的背景和之間的關係;

3、資產負債。和找老公一樣,要知道公司有多少家產,幾畝地(租的還是買的),多少設備(多少錢、幾成新),員工和崗位配置(哪個部門是重頭戲),子公司的佈局和定位,在外面欠了誰的錢、欠多少,股東向公司實際投入什麼資源、投了多少;

4、業務模式。運營上,公司的產供銷是怎麼配合的。(1)如果生產是重點,那要知道庫存怎麼管理,和生產車間怎麼銜接,工藝和研發怎麼管理;(2)如果銷售是重點,要知道營銷策略是什麼,配合的渠道怎麼佈局,人員怎麼分配、怎麼考核(是訂單、利潤、現金、服務經銷商的數量?);(3)如果研發是重點,要知道公司的人才招募標準、培養方式、考核指標和什麼掛鉤?知識產權的保護措施。

5、財務。結合運營模式、行業特點,基本可以理解公司運營調整對應的財務指標變化,以及同業財務指標差異所反映的不同公司的運營特點。

6、收入成本拆分。以上5點是這點的基礎,這點是盈利預測的基礎。收入要做到量、價分清,如果是開直營店的,要知道不同年代主要店舖的盈利能力,加盟的,也要籠統的測算一下店舖數量和收入增速間的關係。對於成本和費用,要抓主要矛盾,如果毛利率高,就拆費用;如果毛利率低,就拆成本,總體原則就是把握對公司淨利潤波動最大的一兩個因素。

以上幾點,只有5、6項是可以在模型中做的,1-4要落在紙面上。但在工作過程中,要先弄清1-4,然後再做5-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473

2013-3-2 對於熱狗模型的再思考 Romney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hxqf.html'

  felix讓我重新再看一看《股市真規則》當中的熱狗模型。我重新看了一遍。這裡寫一點點感想。

   如何做大邁克的小熱狗攤呢?

   一個顯然的答案是做大熱狗的銷售量。但是如何做大熱狗的銷售量,無疑存在不同的方案

1、加大對於顧客的賒銷量

   如果熱狗的味道不壞,加大對於顧客的賒銷量,很可能可以做大自己的銷售量。但是賒銷這種事情,無疑很難見著錢。有一次聽一個開小餐館的人說,一年的淨利潤三萬多,但是有好幾千是爛帳,就是賒銷太多導致的壞賬。但是不賒銷,生意又不太好做。痛定思痛,他的打算是,以後再也不賒銷了,儘管賒銷可以帶來更多的賬面利潤,但是那利潤只是賬面上的。湯姆的顧客多是流動人群,擴大賒銷量,或許在他的熱狗攤還是一個小攤的時候,並不是個好主意。

 

2、給熱狗降價

    降價無疑會吸引來更多的顧客,但是無疑也會拉低自己的毛利率。我很懷疑這樣做的效果究竟有多好?事實上,大部分熱狗的購買者可能更喜歡好吃的熱狗而不是便宜的熱狗。

     因為熱狗的價格比同行低,邁克有時候也會在原材料上做一點小小的手腳,比如用質量相對較差的肉。這使得他的熱狗的味道一般,生意一直不溫不火。

 

3、讓熱狗更加美味,不賒銷

   好吃的熱狗,總歸是受人歡迎的,這樣的熱狗攤,是不存在賒銷的問題,因為總是供不應求。

   而賣更多的熱狗,讓邁克可以採購更多的原材料,這樣邁克還可以和供貨商形成良好的關係,比如說,送面包和香腸的店舖可能會決定和邁克一個星期結算一次或者一個月結算一次。這樣邁克手頭的資金會更加活泛。此外,供貨商會很願意把好肉留給邁克,而邁克也願意用好肉,他的熱狗因為供不應求,可以比同行稍微高一點點。

 

4、送貨上門

     好吃的熱狗既然如此受歡迎,光擺攤無疑是無法滿足顧客的需求的。邁克可能還可以選擇送貨上門,這無疑將極大的刺激邁克熱狗的銷售量。

    但是問題又來了,邁克自己肯定是沒法去送貨,他還要做熱狗。所以他得請人,這無疑會增加他的成本。如果送貨上門這項業務的發展不如預期,邁克可能會取消送貨上門這項服務。

    另外一個糟糕的問題是,送貨上門導致的大量需求,使得邁克一個人做熱狗忙不過來了,他得帶徒弟做熱狗,這無疑會增加人工成本,但是更加關鍵的是,徒弟做的熱狗的味道會比邁克自己做的熱狗要差。

    這使得邁克的熱狗外賣生意很可能進行的不如人意。

 

5、取消外賣還是繼續送外賣?

     邁克這個時候面臨著取消送外賣還是繼續送外賣的決策。有以下幾種可能

A.邁克選擇繼續送外賣,但是只在某些時點送,比如晚餐時間過後的時點。他選擇讓他自己的朋友幫忙送熱狗外賣。

B.邁克覺得外賣很累,他覺得還是要享受生活,於是他最終放棄了外賣業務,每天只工作八個小時,到了晚餐時間就回家,他的小攤前繼續顧客盈門。

C.邁克決定帶著他的朋友Bill一起幹,製作熱狗的工序有好幾道,他讓bill給他打下手,他支付給bill報酬,而他來掌握關鍵工序,這樣他的熱狗的味道就可以繼續保持了。

   但是可以預期的是,在他開始外賣業務的最初一段時間,支付給bill的工資以及給送外賣的朋友的工錢,無疑會讓他的利潤暫時的下滑。但是他只能忍耐,直到人們開始習慣他的熱狗外賣業務。他和bill都開始忙不過來了。

D.買更新的設備,這可能會讓邁克向銀行借上點錢,但是這終歸會讓邁克更快的做出好熱狗。

  不過這會給邁克造成一定的資金壓力。邁克可能要剛上幾個月才能還上錢了。不過如果借不到錢,他就只能請人,或者自己攢錢買新設備了。這樣的業務擴張無疑會慢上一點點。

 

6、感想

   我在腦海裡預演了一遍邁克的熱狗攤的經營場景,覺得熱狗好吃才是一切的根本所在。如果熱狗不好吃,降價雖然可能會提升銷售量,但是效果有限,廉價的熱狗會迫使邁克更多的節約成本,使用更壞的原料,顧客的舌頭可從不說謊,他們很可能可以吃的出來。

     提高賒銷額度也不會是一個好主意,味道平庸的熱狗或許通過賒銷可以提高銷售額,但是壞賬的危險以及對於資金的壓力,使得邁克也無法進一步的擴大他的生意了。因為賒銷,他的錢捉襟見肘,只能通過跟店家賒銷來買原料了。這樣的情況下,他的生意怕是難以做大。店家不喜歡賒銷,邁克的賒銷額度有限。這使得他的營業量很難進一步擴大。

     故此,讓熱狗更好吃才是王道,熱狗好吃就可以賣更多,甚至可以賣的更貴一點。更貴一點的熱狗讓邁克可以用更好的原料。這樣做出來的熱狗更好吃。因為邁克總是買最多的肉,且買的肉都是最貴的。肉舖的老闆也會喜歡邁克,並很可能願意讓邁克一個月結算一次或者一週結算一次。這樣邁克的資金周轉更加靈便。

      做大熱狗攤不容易,關鍵問題是熱狗要維持原來的風味。如果變味了,那麼銷售的增加很可能不如預期,而增加的送外賣的費用和幫工的費用會吞噬掉邁克的利潤。

    我想最關鍵的問題還是:他的熱狗是不是好吃的熱狗,以及他是不是可以迅速的做出好吃的熱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253

B-S模型與正態分佈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3004

關於金融市場運行的模型,人們總是眾說紛紜。本文從量化交易和量化風險的角度指出,量化交易的本質在於捕捉市場的無效性;量化風險的關鍵在於如何讓模型更加符合實際中的市場。

市場不是有效的

在量化交易中,沒人真正在意市場是不是有效的。這很荒謬,因為交易本身就是基於市場的無效。當然,不是說市場是完全無效的。有一些市場已經存在很久,這些市場的無效性部分已經被消除了很多,因此如果你想賺錢,你需要思考更多。換一種說法,市場目前剩餘的無效性小於消除這些無效性所需要的交易成本。

我們無從知曉「消除無效性」何時是個終結,以及新的交易方式從何開始。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所有的算法交易都可以被認為是消除無效性的,但是消除之後便也再無用處。

你可以看到交易員們十分熱衷引進新的交易市場,因為新的市場中存在還沒有被消除的無效性。

這種交易只對特定時間有效。交易員希望每年都能掙錢。如果無效性的存在是以三十年為週期,可能就很少會有交易員願意為之等上三十年。當然一些數量投資公司恰恰與高頻交易相反,他們願意為了捕捉無效性去等待。

B-S模型

很久以前,在1987年的黑色星期五之前,人們不知道如何為期權定價。之後B-S模型橫空出世,交易員們紛紛投入使用;直到黑色星期五到來,人們才意識到其模型的假設有多麼不切實際。從此,每個使用B-S模型的人都開始對模型進行調整。

調整B-S模型有很多方法,常見的一種是「波動性微笑(Volitility Smile)」。它允許我們將B-S模型中的恆定波動率替換為市場中特定價格和到期率的期權的波動率。

這裡有兩點值得指出。首先,你可以把波動率微笑理解為對恆定波動率假設的調整,但是你也可以將它理解為對於標定股票的正態分佈假設的調整。以上兩種假設可以這樣聯繫:如果波動率不變但是股票價格分佈的形狀發生變化,那麼期權價格會發生改變,這也會改變市場隱含的波動率。換句話說,在對恆定波動率和股價正態分佈這兩種假設的調整中,波動率微笑都適用。

其次,儘管在為期權定價時,我們已經能夠很好地根據市場進行調整,但是當我們將類似於VaR這樣的風險指標應用到期權中時,我們仍然是假設了風險因素符合正態分佈。因此換句話說,我們可能對於目前的價格有很好的度量,但是我們不明確如何應對未來的定價變動。

最終我們總結為,從系統風險的角度來說,在計算VaR時對於風險因素正態分佈的假設很重要;因為計算方便。但是從應用到現實市場中的角度來說,正態分佈假設還有待改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749

DDM模型如何選定參數:以大眾銀行為例 熊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8414290102e4ro.html
 
做投資即做買賣,「買入」與「賣出」的價格自然十分重要。模型作為一種數學工具,是對定性分析的最終量化,雖然它不是最重要的,但是確是不可缺少的最後一步。只有通過模型最終確定出買賣的區間,我們才能為我們的投資行為制定一個「錨」,否則無論我們對定性分析的如何深入,我們也會在變動的股價中迷失方向。
    
   很多人認為模型無用的原因在於模型不能提供正確的「錨」,認為模型參數改變一點,即可導致「失之千里」,其實這是對模型的一種膚淺的認識。模型本質上是一個數學方程,就拿我們投資上經常用的DCF,DDM,EBO模型來說,本質上這些模型是同質的,也就是說在企業從建立到最終消失的完整生命過程中,無論採用以上所提何種模型,最後的數值都是一樣的。出現這一種現象的原因在於這些模型的理論基礎是完備的。也就是說模型本身是正確的,在使用的過程中出現問題,原因在於使用者。
    
   模型使用過程中主要的問題在於對未來的假設以及參數的的設定。未來的假設取決於對企業的定量分析,比如未來每年的大致利潤增長率是多少。千萬別小看這一假設背後所需的對企業分析方面功底的要求,不同行業有不同的屬性,即使同行業中不同的企業也有不同的屬性。最簡單的例子,在2000年分析花期銀行與富國銀行,假設的增長率是多少合適?蘇寧與格力,格力與美的該如何假設?關於這一點在本篇就不再具體展開,只說一點,對於未來假設的不確定性,除了在模型中使用較保守的設定外,還可以通過折現率以及估值模型六折買入(即留出「安全邊際」)的方法予以解決。
    
   在模型中除了對未來的假設外,另外一個極其重要的參數就是折現率了。學術上來說,折現率=無風險收益率+風險溢價,換句話說,企業越穩定,「護城河」越深,則風險溢價越低,在模型假設的時候,採用的折現率越低。巴菲特對折現率的選取有如下觀點:
    
   「認為在一個長期債券利率為7%的世界裡,我們當然希望我們把稅後的現金流至少用10%的折現率折現。但是,這也取決於我們對業務的確信程度。我們對業務越確信,就越願意投資。我們必須對任何業務感覺相當確信才會對之產生興趣。但是,確信也是有不同程度的。如果我們相信我們會取得30年極為確定的現金流,我們就會用較低的折現率,低於我們用於折現預期會有意外或者有很大的可能有意外的業務的折現率。」
    
   巴菲特買入富國銀行時所用的折現率為9%,1989年富國銀行每股收益為11美元,老頭非常簡單粗暴的採用0.5*11/0.09的方法完成了第一次對富國銀行的入股。
   那麼市場是如何看待模型的呢?如果模型的理論基礎是正確的,那麼只要折現率選擇合適,模型給出的價格理論上應該與市場給予企業的估值大致擬合。最近一直在閱讀馬來西亞大眾銀行的年報,收集的數據正好可以來做一個擬合,出乎意料的是,在使用大眾銀行2000-2012年分紅數據,以及假設2012年以後5%永續增長,折現率為14.5%下,DDM模型給出的數值與大眾銀行2000年以來市場給予的估值幾乎完美的擬合,如下圖:DDM模型如何选定参数:以大众银行为例

   模型的這一結果意味著市場給予大眾銀行非常穩定的折現率14.5%,這裡面包含了市場對大眾銀行的風險溢價。我們要注意到的是,大眾銀行至1967年上市以來從未虧損過,如果在1967年以1000令吉買入1000股大眾銀行股份,到2012年年末以股市收盤價計算,投資者將擁有包括價值220萬4千279令吉的股票,以及84萬3千836令吉的分紅,投資總回報超過3000倍。45年中大眾銀行給股東帶來的年復合回報率為19.5%。

   14.5%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數據,原因在於馬來西亞與中國有很強的類比性:比如馬來西亞有30%的華人,同屬於中等發達國家,大眾銀行創始人鄭鴻標更亦是華人。2000年馬來西亞人均GDP為4000美元,2011年人均GDP為9700美元。馬來西亞已經放開資本項目管制,是利率市場化的經濟體,中國目前要走的或許是馬來西亞過去10年已經走過的路。從以上各點,或許我們可以說14.5%這個折現率是個很好的借鑑,來計算未來10年中國銀行業的投資回報率。

   以下以招商銀行為例,採用DDM模型計算估值,採取的假設為折現率14.5%。ROE,分紅率以及利潤增長率假設如圖所示:
   DDM模型如何选定参数:以大众银行为例

   在以上假設下,招商銀行以2012年業績為基礎的合理估值為15.73。這一數值意味著在2012年以每股15.73元人民幣買入招商銀行,而招商銀行又在未來的發展中滿足上圖所示之假設,則投資者可以每年獲取14.5%的年復合回報率。

熊熊 2013年3月11日午後寫於日本國東京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756

DSGE模型:畫龍還需點睛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345

紐約石溪大學助理教授Noah Smith在他的博客中寫道,

迄今為止,我們在DSGE模型(動態隨機一般均衡模型)的探索和運用中都沒有得到十分驚豔的效果。儘管理論上來說該模型應該是非常有用的。

本文中,他就DSGE模型對於宏觀經濟的預測力進行了研究。編者摘之,以饗讀者。

我專注的一個領域是預測。除了我引用的Refet Gurkaynak的研究之外,還有很多人批評宏觀模型沒能很好地預測2008年第四季度到2009年的經濟衰退。比如下面,Volker Wieland和Maik Wolters發現,即使在金融危機發生之後,DSGE模型也沒能捕捉到此次衰退。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8年危機之後,宏觀學術界並沒有摒棄DSGE模型;相反,多數商業週期理論的支持者在DSGE模型中加入了「金融摩擦」的概念。這樣做倒也合理:畢竟是金融危機導致了經濟衰退,而金融危機就是新凱恩斯主義DSGE模型中所缺失的變量。

問題是,那麼多才氣橫溢的宏觀經濟學家,為什麼不摒棄DSGE模型呢?一些社會學解釋或許可以成立,比如羊群行為、沉沒成本、人力資本參差不齊(經濟學家只知道DSGE了)等。但是還有一種可能性是,加上金融摩擦概念之後的DSGE模型,真的很有預測力。

持這一觀點的有紐約聯儲的Marco Del Negro, Marc P. Giannoni和Frank Schorfheide。在2013年一篇的工作論文中,他們證明了DSGE模型可以用來預測危機後的大衰退

他們的模型是兩個已有模型的混合版本:1)著名的Smets-Wouters (2007)的DSGE模型, 2)Bernanke, Gertler和Gilchrist (1999)的「金融加速器」模型。他們發現這個混合模型可以非常好地預測2008年第三季度起的大衰退(下圖紅色實線是預測結果,黑色虛線是實際事件)。

 

很神奇,不是嗎?

對這一重要發現我們自然不能輕率。我們想要看到關於這一模型預測結果的量化數據,包括長期預測效果。我們希望這一結果能具有說服力。儘管預測不是宏觀模型的唯一目的,但是這一結果確實表現過於驚豔,也支持了我說的「理論上來說該模型應該是非常有用的」。

記住,真理需要時間的考驗。儘管機槍因為在1870年沒能幫助法國贏得戰爭而被詬病,但是一戰之後沒人能予以質疑了。

然而我確實有話要說。伯南克等人在1999年關於金融加速器模型的論文存在已久,但是為什麼沒有被廣泛運用於對金融危機的預警呢?為什麼要等小摩擦變成大危機之後才引起我們的注意呢?

在我看來,這可能與宏觀模型的科學性質有關。如果人們要求宏觀模型提供很好的量化結果,那麼人們就不會對原有的DSGE模型感到滿意。人們會說,「這些模型可能有用,但是目前仍然不是很有效,我們需要不斷繼續嘗試」。

我猜,宏觀領域很多人還在把DSGE模型當做講故事的工具,並沒有報以經濟預測的期望。由於期望值低,人們就沒有儘可能多地改進現有模型。

所以,對於想要放棄DSGE模型的人,我的觀點是:三思。對於用Del Negro等人的研究來維護現代宏觀理論的人,我的問題是:為何不在危機前探索該模型?事後諸葛亮有多少意義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345

【技術貼】用估值模型計算,搜狗到底值多少錢?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1880.html

【導讀】通常對於企業的估值有現金流折現法、乘數法、殘值法等,作者是通過乘數法來進行對搜狗進行估值,可以代表市場的一種聲音,但由於參照系百度是一種上市公司,在估值的同時應該考慮非上市公司的風險溢價,但本文並未涉及。

 

來源:創事記   作者:侯曉天,T. H. Capital(天灝資本)CEO兼首席分析師

最近,搜狐要出售搜狗的傳聞在中國互聯網市場上傳得沸沸揚揚,對搜狗的定價眾說紛紜,從14億到24億美元不等。那麼搜狗到底值多少錢呢?我們從兩個變量來推算搜狗:市場份額與變現能力。

瀏覽器弱化勢必導致搜索市場份額下滑

搜狗的市場份額(以流量計算)主要依靠的是從上游處於渠道位置的搜狗瀏覽器和搜狗拼音所帶來的源源不斷的流量。而搜狗瀏覽器,目前正被競爭者弱化。

從最近兩個月瀏覽器市場份額的變化看,因受到競爭對手諸如蘋果、谷歌及獵豹等多個瀏覽器多的挑戰,搜狗下滑的很厲害。市場佔有率從1年前的7.1%下降到現在的6% – 6.2%(如圖1、圖2)。不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從經驗上,我們認為處於下游的搜索應當與上游的瀏覽器同步發展。可以推論,隨著上游流量減少,搜狗的流量及份額勢必下降。

目前搜狗佔搜索市場的7.7%,我們估計其佔有率會很快將下降到6%左右。如果目前的競爭格局不改變,搜狗瀏覽器的份額很可能繼續下滑,進而導致搜狗份額的流失。按照過去一年的下滑速度,明年2季度末可能達5%,明年底可能達4.5%。

图1:部分浏览器市场份额 - 2012年7月16日至2013年5月16日,来源:CNZZ
圖1:部分瀏覽器市場份額 – 2012年7月16日至2013年5月16日,來源:CNZZ
图2:搜狗搜索和浏览器市场份额情况 - 2012年7月1日至2013年5月10日,来源:CNZZ、Alexa
圖2:搜狗搜索和瀏覽器市場份額情況 – 2012年7月1日至2013年5月10日,來源:CNZZ、Alexa

市場份額與變現能力綜合考慮,搜狗定價應在7.4億美元至10億美元之間

對搜狗的定價可以用百度做一個參照。在過去一年中,百度的平均市場價格為104.23美元,平均市值為364.5億美元,流量的市場份額是74.5%,因此,每一個百分點的市場份額大約值4.86億美元(圖3)。但因為搜狗與百度的變現相差懸殊,所以我們必須把這個變量考慮進來。

百度去年總收入為35.71億美元,流量所佔市場份額為74.5%,因此,每一個百分點的流量的收入是47.5美元。搜狗去年的收入是1.24億美元,流量所佔市場份額為7.7%,因此,每一個百分比的流量收入是16.1美元,它變現能力是百度的33.6%。如果以搜狗的市場份額6.2%、5%和4.5%的情況下計算,現在出售的價格應該在7.4 – 10億美元之間。

图3:百度,搜狗搜索变现能力;搜狗的估值。来源:公司财报;T. H. Capital圖3:百度,搜狗搜索變現能力;搜狗的估值。來源:公司財報;T. H. Capital

總之,對於搜狗來講,出售的越早越好。否則在奇虎和百度的左右夾擊下,在市場其它公司的競爭之下,其市場份額很有可能會越來越小,進而減少它的市場價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393

泰坦尼克號的甕模型 Barrons

http://barrons.blog.caixin.com/archives/39737

甕模型(UrnModel):一個甕中最初有黑白球若干。從中任意拿出一個球,如果是黑球就把原來的球放回去,並再加一個黑球進去。如果是白球就把原來的球放回去,並再加一個白球進去。一段時間後,黑白球的比例趨於穩定。但是,黑球與白球的最終比例與初始比例無關,而與開始階段取出的黑白球的隨機狀況有關。

在這個實驗最開始的時候,所有的可能性都是並存的。進程開始時,最初拿出來的黑白球比例完全是隨機的。加入同顏色的球是一種模仿行為,具有正反饋的效果。隨著進程的演變,這種正反饋,逐漸強化並固化了最初的隨機狀態,把進程變成了一個不可逆過程,最終進入穩定狀態。最後,一個顏色的球佔總數的比例可以是0和100%之間的任意一個數。

在股票市場,相互模仿造成的羊群效應非常明顯。資產價格就是非常明顯的信號,其變化能影響眾多模仿者的行為。當股市正常時,市場參與者意見迥異,有買有買,形成市場的正常流動。這種內在的平衡機制類似於負反饋,讓股市圍繞基本面上下波動,但最終仍然追尋基本面發展的方向。由於影響股市的諸多因素是隨機的,股市的變化也是隨機的,股市無法預測。而當股市的變化(如超指數的增長/下跌)觸發了模仿者的正反饋行為,則隨機的變化被正反饋所強化,股市就進入了受羊群效應驅動的模式。這時候,股價可能背離基本面很遠,而且保持很長的時間。這就是凱恩斯所說的「市場能保持非理性很長時間,長到超過你能保持償付能力而不破產的時間。」這時候的市場不再有效,市場的行為雖然瘋狂,但變得可以預測。

研究表明,股市僅在約2.5%的時間裡處於無效的泡沫狀態。而泡沫,尤其是上漲型泡沫的形成、發展、成熟、破滅並不是一個轉瞬即逝的短暫過程。比如著名的1987年股災其實就是一個資產泡沫的劇烈破滅,而這個泡沫的最初形成要追溯到1983年底,1984年初。這個影響深遠的資產泡沫,其形成、發展、成熟、破滅的過程歷時三年十個月。在這段時間裡,市場參與者的模仿行為形成了資產價格的正反饋,把最初的隨機狀態強化、固化,直到走向泡沫不可避免的最終命運----破滅。

一個社會的演變也許有點類似甕模型。人類文明的發展傳承,很大一部分來自於模仿。社會演變的早期,很多狀況是隨機的,未來發展的所有可能性都是並存的。由於社會自身存在大量的模仿行為,逐漸對最初的隨機狀態進行強化、固化。而一旦某個隨機狀態被固定下來,其它所有的可能性就會消失。想要改變固有的狀態非常困難,幾乎是不可能的。這時候的系統走向是可以預測的,其命運已經注定。只有當系統重置,所有的可能才會重新出現。這就如同《泰坦尼克》的導演詹姆斯·卡梅隆所說的,泰坦尼克是關於人類傲慢與自大的寓言。巨型的機器,人類創造的系統,以無比巨大的勢頭向前衝,已經無法轉彎,無法停止,也就無法避免災難。我們已經看到冰山,但我們無能為力。我們無法轉彎是由於系統的慣性,政治上的,商業上的。太多人從這個系統中賺錢,他們有權有勢,他們不想放棄。直到我們的生命真正處於危險之中,我們才會知道大家真實的反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8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