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奇美電與鴻海集團下的群創合併之 後重生,也改變了整個面板業的版圖劃分;而投資人最感興趣的是,哪些廠商會在新奇美正式成軍,以及友達奮力一搏的態勢下,獲益最大。 撰 文‧林宏文、賴筱凡 集合鴻海與奇美兩大集團的面板新巨人新奇美電子,於三月十八日正式成軍,不僅立即成為全球第三大面板廠,尤其是背後有鴻 海全球四十萬名員工、營收超過二.五兆元的支撐,新奇美影響力沒人敢忽略。 對於嗅覺敏銳的投資人來說,除了已提早布局奇美電子與群創外,面 板產業最具爆發力的公司,莫過於周邊零組件業者。原奇美電一年零組件採購金額就已近二千億元,這塊大餅在與群創合併後,將再提高至三千多億元。未來這筆龐 大的訂單將會產生什麼變化?哪些公司又將是新奇美電成軍後,最具成長性、最有投資價值的小金雞?已是目前投資界最關心的議題。 兩強對決 受惠小金雞出列新奇美成立後,在驅動IC的採購上將率先產生微妙變化。根據產業界人士指出,聯詠可以成為最大受惠者,主因是聯詠仍享有技術領先的優勢,且 因晶圓產能不足,聯詠卻擁有聯電晶圓代工廠的充分支援;加上長期與新奇美電執行長段行建有深入而穩固的關係,很可能成為新奇美電採購零組件的最大贏家。 此 外,在郭台銘與許文龍宣布合併案時, 友達與奇美電兩強對峙態勢形成,未來將要求供應商要﹁選邊站﹂:但聯詠卻成了兩強都很難拒絕的合作對象,至少兩年內都還看不到有任何廠商可以取代聯詠。 至 於奕力過去就是群創的中小尺寸主力供應商,未來由段行建領軍的新奇美電團隊,勢必繼續支持奕力。而且,除了鞏固中小尺寸產品外,奕力目前已朝向大尺寸面板 發展,在新奇美電規模擴大下,對於原本營收約四十億元的奕力,貢獻度最大。 至於第二大關鍵零組件,則非LED供應鏈莫屬,主因是LED背光 液晶電視(文後簡稱LED電視)及LED監視器成長迅速,新奇美電又在這兩大領域中居前兩名,對於LED的需求量相當大。 如果觀察原來奇美 電與群創在LED的供應鏈上,兩方的布局都才開始起步,因此未來很可能進行較大規模的整併動作。 目前業界已傳出,啟耀與奇力光電很可能合 併,這個合併有如友達集團旗下已合併的凱鼎與隆達;至於原屬鴻海集團旗下的先進電,甚至也不排除與啟耀及奇力進行三合一。 奇 美電供應鏈績效將改善 目前啟耀的董事長與奇力的總經理,都由丁景隆出任,啟耀今年LED光條的出貨量將快速啟動,預計年底營收規模將與冷陰 極管(CCFL)一樣多,也讓啟耀今年營收有倍增的機會。至於奇力光電目前產能尚不大,MOCVD(有機金屬化學氣相磊晶)機台數將大幅提升三十台,成長 性也相當高。 另外還有兩個很重要的公司,一家是以偏光板為主的奇美材料,另一家則是以變頻驅動器(inverter) 為主的Ampower。 奇美材料是過去奇美電轉投資公司中,股本最大的一家,由廖錦祥擔任董事長。目前台灣偏光板產業正進行取代日商的過 程,包括友達集團的達信、奇美集團的奇美材料,從去年下半年起業績與獲利就明顯拉升,奇美材料更是已轉虧為盈。 從投資價位來看,奇美材料過 去因虧損而進行過減資,大股東的成本在四十元左右,與目前未上市價位還有約五成價差,顯然是值得注意的個股。 此外,原本就是鴻海與奇美電合 資成立的Ampower,初期兩方各出資四五%,算是所有小金雞中,兩大股東持股比率最高又最接近的公司。Ampower產品線與達方及力銘很接近,但過 去出貨量不如前兩大廠,未來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此外,原本是群創在Cover Glass(表面強化玻璃)主要供應商的正達光電,也值得注意。在群創宣布要與奇美電結盟的一個月後,正達南科廠已積極籌畫,為的正是就近供應奇美電強化 玻璃,今年蘋果最受矚目的新產品iPad需要的強化玻璃,就是在這裡生產。 正達總經理江嘉斌表示,去年底後奇美電和群創已加緊整合腳步;像 正達南科廠能夠快速進入試產,奇美電提供廠房的協助就幫了大忙,甚至未來正達南科廠可望量產六代線所需的玻璃,都將進一步與奇美電合作。 根 據觀察奇美電的業界人士指出,過去奇美電的供應鏈績效較差,與奇美電家族眾多、利益擺不平有關;未來,群創帶進來的是講效率的專業團隊,對於這些零組件供 應鏈的績效會更加要求。 因此,在同時具備業績爆發力與績效提升的情況下,未來幾年,新奇美電旗下的八隻小金雞,都將是投資這股新面板勢力不 可忽視的口袋名單。 瞄準奇美電新生商機 ——面板業受益最大的8隻小金雞公司 產品線 股東組成(占股比率)聯詠(3034) 驅動IC 聯電(10%)奕力(3598) 驅動IC 力晶(10%),群創(7%),華映(7%)啟耀光電(3610) CCFL,LED光條 奇美電(27%)奇力光電* LED磊晶 奇美電(56%)先進電* LED封裝 鴻海集團(近46%)奇美材料* 偏光板 奇美電(31%)Ampower* 變頻驅動器(inverter) 奇美(45%)、鴻海(45%)正達(3149) 強化玻璃 鴻海集團(42%) *為未上上市櫃公司 |
| ||||||
三月十八日,群創、奇美電與統寶 光電三合一的合併案正式生效,宣告新奇美正式成軍,讓友達董事長李焜耀倍感坐立難安。近四十萬名友達股東,正睜大眼睛瞧李焜耀如何挽回痛失台灣面板一哥地 位的劣勢局面。 撰文‧謝富旭 可能為了苦思新奇美成軍後的反制之道,三月六日友達董事長李焜耀在北市大直住家附 近騎單車時,一時不留神摔斷了鎖骨,使得肩膀遭到重創。 由於再過一個多星期,新奇美就要正式成軍,李焜耀為了避免外界產生﹁主帥墜馬﹂不當 聯想,刻意隱瞞摔傷情事,只有友達極少數幾位高階主管知情。 不只寶座 戰場優勢也流失然而,儘管肩膀受創,李焜耀在開會與公開場合非但不願意綁著繃帶,腦袋中構思如何反制新奇美的思緒從未停過。在摔傷幾天之後,友達宣布與全 球第一大液晶電視組裝代工廠冠捷結盟,雙方在波蘭合資成立液晶電視製造工廠,不久,又向經濟部申請赴中國投資七.五代廠,趕在新奇美前搶得頭香。 不 過,李焜耀心裡很清楚,就算與冠捷的結盟,想要讓友達重返台灣面板一哥地位的榮耀還差得遠。 三月十八日以後,群創合併奇美電與統寶後的﹁新 奇美﹂的今年營收保守估計約在六千億元,遠超過法人估計友達今年合併營收的四五○○億元。友達就算加上佳世達(擁有友達七.五%持股)今年的營收,也僅能 達六千億元上下,似乎與新奇美旗鼓相當。 但不要忘了,新奇美背後還有一個超級富爸爸——鴻海撐腰,鴻海今年的預估營收則高達二.六兆元新台 幣。 因此,新奇美正式成軍後,李焜耀面臨的不僅是台灣面板龍頭地位的喪失,也可能將逐漸流失友達以往享有台灣面板龍頭地位的股價溢價 (premium) ,以及面板設備與零組件採購上的議價優勢。 摩根士丹利證券面板分析師王安亞分析,友達要扭轉規模經濟略遜新奇美一籌的 劣勢,當務之急就是必須向新奇美學習﹁一次購足﹂(one-stop shop solution)營運模式,加緊擴張下游液晶電視組裝的產能;而這一塊領域,正是友達相對新奇美最弱的。美林證券分析師李宜家指出,拉攏中國液晶電視客 戶,是友達逆轉戰局的最大機會。 麥格理證券預測,鴻海集團(包含新奇美)今年的液晶電視組裝將高達一千一百萬台,而友達加上明基的出貨總合 預估也不過在二百萬台。下游組裝戰力的補強,成為李焜耀最迫切要面對的挑戰。 被新奇美購併不是不可能 再來,李 焜耀面臨的第二個挑戰,則是友達內部人心的安撫。友達面板龍頭地位的喪失,新奇美未來擴張企圖心又強烈,均可能導致友達員工人心浮動。加上新奇美的新經營 班底中,包括執行長段行建在內,有泰半都在友達任職過,對友達企業文化瞭若指掌,李焜耀未來要提防新奇美的挖角動作。 至於李焜耀第三個、也 是最嚴酷的挑戰,則在於要防止新奇美整合大業大功告成後,對友達﹁出手﹂進行惡意購併的可能性。根據面板產業資深人士分析 ,新奇美購併友達並非不可能的任務,理由主要有二:首先是友達股權結構太過分散,友達的大股東佳世達與廣達,持股分別僅七.五%與二.二%,另外約四四% 股權由外資掌握。而友達現有經營班底的持股比重則不滿○.五%,就連董事長李焜耀對友達的持股,也僅有占○.一%約一萬張出頭。 相對之下, 新奇美正式成軍後,奇美實業、鴻海集團以及郭台銘與許文龍等大股東持股約三○%水準。友達股權分散,欠缺有力大股東的結構,為新奇美購併友達開了一扇方便 之門。 第二,在群創購併奇美電之前幾年,市場不時傳出鴻海集團企圖入主佳世達(股權結構比友達更鬆散)以迂迴奪取友達。不過,當時因以李焜 耀為首的友達經營團隊向心力極強,鴻海也不敢太過躁進。如今新奇美成軍,台灣面板產業呈現更寡占的局面後,情勢已有所不同,無形中提高了新奇美購併友達的 勝算。 隨著新奇美成軍,台灣兩大面板勢力對決形勢已成,未來短兵相接激烈可期。 兩強對峙 超級比一比 —— 佳世達友達與新奇美2010年營業相關數字預估公司 友達(含佳世達) 新奇美(含群創、奇美電與統寶)營收(億元) 6028 6060 稅後純益(億元) 199 162.05 每股稅後純益(元) 1.97(不含佳世達) 2.45 占全球產能比率(%) 15.5 16.4 液晶電視出貨量(萬台) 200 1100 資料來源:摩根士丹利與麥格理證券 |
| ||||||
群創併奇美電後,鴻海集團董事長 郭台銘要求一個半月完成整合的命令,5月底期限將屆。本刊調查,新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為迅速交出成績單,不但將新奇美電每年逾3千億元的採購大權一把抓, 還不惜與許文龍家族翻臉,逼退奇美電採購大將。 段行建貫徹鴻海鐵血管理,在昔日以「幸福企業」著稱的奇美電,掀起不小風暴,部分高階主管醞 釀離職,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卻老神在在。 本刊14日南下專訪許文龍,他說:「段總有能力、做人很好、很公正,我信任他、會全力支持他。」 段行建 小檔案 生日 1947年7月2日,獅子座 婚姻 已婚,妻姚樹華為導演,育有1子 現 職 奇美電子董事長暨執行長 學歷 史丹福電機工程博士、羅徹斯特大學電機碩士、台大電機系 經歷 群創光電董事長兼總經理、友達光電總經理、聯友光電總經理、 美國全錄經理 段行建三月十八日宣誓,有信心在一個半月內,按鴻海董事長郭台銘 交代,完成奇美電、群創與統寶光電三合一。本刊調查,距目標日、五月底剩不到二週,段行建改造新奇美電已交出成績單,同時,在他強勢改造下,也引爆許文龍 家族以及舊奇美電主管的不滿。 承諾跳票 採購一把抓 奇美電為第二大面板廠,過去獲利水準遠不如龍頭友達,因此群創 與奇美合併為新奇美電後,段行建訂下的頭號目標,就是要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提高獲利的快速有效捷徑,就是緊抓採購權,發揮議價優勢。 早 在去年十一月十四日郭台銘與許文龍宣布合併消息後,段行建就有意將採購大權統一由群創處理,但為了使合併順利進行,段行建委曲求全,先把採購權分成南廠 (奇美電位在台南科學園區)、北廠(群創位在竹南),各自負責零件採購。 原本奇美電與群創各自有採購部門,奇美電一年採購金額近二千億元, 上下游供應鏈以奇美實業相關事業為主;群創超過八百億元,上下游廠商以鴻海家族為主;統寶則不及百億元。三合一後,新奇美電的一年採購金額超過三千億元。 本 刊調查,三月十八日新奇美電合併當天,身兼董事長兼總經理的段行建二話不說,第一件事就是統整採購權,原本承諾由南廠自行採購的規劃馬上喊卡,採購一律回 歸北廠,此舉立刻引起反彈,雙方甚至口角。 原供應商 幾近遭汰換 以往奇美電為了扶植自有供應鏈廠商,給的條件好,因 此廠商報價都偏高,有些甚至高出一、二成,群創則堅守「以量制價」。三、四月間,段行建派員南下,進入奇美倉庫,日夜輪流加班,展開統整上萬項零件料號的 龐大工程。 「料號逐一對完後,群創統一採購零件、砍價空間就變大,包括奇美相關企業在內的所有供應商,必須重新報價,結果,原奇美供應商幾 乎都遭汰換。」一位內部員工指出。 「像驅動IC,過去跟段行建配合很好的聯詠,似乎逐步取代與奇美關係深厚的奇景光電。」一名外資分析師觀 察。 段行建的鐵腕手法,不但造成奇美原供應商大反彈,連帶使許文龍家族神經緊繃。 本刊調查,四月上旬段行建無預警辭退原奇美 電採購處處長林靜修。林靜修由前財務副總林榮俊(許文龍姪子)一手提拔,在奇美任職十多年。而林榮俊的兒子林偉銘及許文龍另位姪子郭國祥,都與林靜修關係 深厚。 封鎖電郵 逼退許愛將 林靜修在奇美電等於許文龍家族的代表,員工都知她「喊水會結凍」的威力,從上到下沒人敢 惹她。「Amy(林靜修)常對員工說,我是(許文龍)家族的人,就是負責捍衛家族利益。」一位知情人士說。 三合一生效前,林靜修就因採購權的歸屬問題,與北廠爭執多回,沒想到合併生效日起,林靜修立刻被架空。「不但原先承諾下單的訂單,通通不算,就連採購會議 的資料也拿不到。」 原本喊水會結凍的林靜修,氣不過就在辦公室說:「再繼續惡搞下去,就不幹了。」沒想到,段行建不但沒安撫,林靜修隔天進 辦公室,電子郵件信箱竟被封鎖,等同逼她離職。 深覺遭污辱的林靜修,立刻打電話大罵負責南科廠營運的奇美電總經理王志超,但王志超完全在狀 況外。 後來,王志超打電話問段行建,段竟對林靜修解職一事不置可否。「超哥(王志超)在老段那碰了軟釘子,也沒法給Amy一個說法。」知情 人士透露。 「好歹Amy也算是奇美電的老臣,老段的霹靂手段,讓背後挺Amy的家族成員都感到非常不滿,擔心未來家族利益都將不保。」段行 建的強勢作為,等同向代表許文龍家族的勢力翻臉。 為了求證是否遭到解職,本刊致電林靜修。離開奇美電近半個月的林靜修,心情平靜許多,她 說:「沒外面講的那麼誇張啦。」至於採購從地方分權變成中央集權,她表示:「是好、是壞,見仁見智,但後來的做法,跟合併前講的完全不一樣。」本刊又追 問:「妳的離職,是否代表搬開了統一採購的大石頭?」她嘆口氣說:「可以這樣說。」 加速整合 祕書當間諜 除了採購權 一把抓外,為了加速南科奇美電融入群創,段行建也透過自己的祕書羅美君,全面掌控。 一開始,舊奇美電主管多把一九七一年次的羅美君當成一般 祕書,合併後,才知這位姑娘就是段行建的分身。段行建在主管會議上,曾幫羅美君立威,「Judy(羅美君)說的話,就代表我說的。」一位自認與段行建交情 深厚的資深副總,想替供應商安排與段會面,直接跟段約時間,段卻說:「去找Judy!」完全不給面子。 為了替段行建掌控大局,羅美君要祕書 回報所有主管的公務與私人行程,並下令所有祕書:「以後都要跟著主管一起開會,當場做記錄,交辦事項一一列管,主管處理的進度,都要一一回報給我。」 段 行建的脾氣硬,講話直,他常在會議中說:「這個局(合併案),我是反對的,這不是我要的東西。」讓奇美電的主管為之氣結。 人事紛擾 許文龍心知 為此,本刊特別前往台南獨家專訪許文龍。上週五清早六點多,許文龍走出家門,見到本刊記者,立刻說:「來來,對阮ㄟ車來(跟 著我的車來)。」車開到了碼頭,許指著海釣船說:「今天人少,開小船出海。」 在船上,提起段行建改造的種種傳言,許文龍搖搖頭說:「我只知 合併得很順利,(內鬥)這些事我都不知道。」「奇美電是總經理制,我是以段總的想法當中心,他很有能力、做人很好、很公正,我很支持他。」 而 奇美採購大將被撤換、供應鏈生變,許文龍說:「這種事情我都沒在管,都交給年輕人去做。」邊說邊指著河邊的風景:「別一直問公司的事。我現在每個禮拜,出 海釣魚三到四次,還拉二次小提琴,生活很快樂。」負責駕船的司機說:「董事長最近還釣了一尾三十斤的海鱺,很開心。」 其實,每週與家族成員 開會的許文龍都知情,雖然他力挺段行建,但家族人士暗示:「老先生曾對家族說,跟鴻海是合作,不是合併,我們還是奇美電的最大股東。如果老段沒處理好跟家 族的關係,未來在董事會上,我們不一定會支持他。」 本刊致電段行建與羅美君,助理表示二人都在開會中,至截稿為止,均未回應。詢問奇美電發 言人陳彥松,他則表示,在合併整合過程中,總會有不同意見,公司尊重每個人的去留,也會想辦法留住人才。 同業合併 各有成敗 2009 ◎ 欣興併全懋精密 全懋員工留用者減薪2成,不願減薪離職者,不按工作比例發年終,員工不滿組自救會,今年1月到勞委會陳情。合併後,今年營收 估計逾600億元,可望成全球最大PCB集團。 2006 ◎友達併廣輝 當時正逢景氣低檔,納入廣輝讓友達面臨虧 損壓力,外資抨擊不斷,經營團隊花1年把廣輝6代廠的良率拉到與友達齊平,2007年起合併綜效才逐漸顯現,現為國內最大面板廠。2005~2007 ◎ 晶元光電併國聯、元砷、聯詮、連勇 歷經2次合併、納入國聯等4公司,經營團隊一反業界強勢領導作法,讓原公司主管各自管理旗下工廠,藉開放 共治度過磨合期,現已成全球最大紅光LED和第三大藍光LED廠。2005 ◎明基併購德國西門子手機部門 購併後,明基董事長 李焜耀派出15名台籍主管進駐德廠,欲加速雙方整合,但事與願違,台、德人馬嫌隙日深,遲遲推不出新產品,明基1年後交出西門子經營權,認虧350億元。 | ||||||
|
||||||
八月底,中國最大面板業者京東方斥資人民幣二億九千萬元(約合新台幣十三億六千萬元),收購台灣美齊子公司高創(蘇州)電子及美齊台灣區液晶螢幕與電視機相關業務,終於塵埃落定。 這樁交易案,不只是政府去年六月底開放陸資來台政策來,金額最大單筆投資案(京東方匯入三億一千萬元成立台灣京東方視訊),也是第一件涉及兩岸上市公司與面板業供應鏈整合的收購案。 京東方,可說中國力捧與未來最有發展潛力面板廠。繼北京五代線、成都四‧五代線與合肥六代線現階段都已量產,北京八‧五代線也預計明年第三季量產,將是中國第一條高世代生產線。這次把眼光瞄準台灣這家連十年沒發股利的二線廠美齊,京東方究竟有何盤算? 「京東方在產業發展過程中,不可能排除和台灣面板相關產業合作,」京東方總裁陳炎順接受本刊越洋獨家專訪,也是京東方高層首次接受台灣媒體專訪時指出,「上、下游一體化,對面板業發展的重要性顯而易見。」 「京東方的面板產能出來怎麼辦,難道賣給鴻海嗎?」安侯國際財顧執行副總經理鄭傑文觀察,面板陣營大者恆大,京東方在技術、產能、價格競爭力等都不比友達等一線大廠,朝下游組裝價值鏈擴張,才有助增加競爭優勢。 突破台韓夾攻! 砸重金,擴展下游供應鏈 京東方雖有中國政府在背後支持,但全球面板業幾已由台、韓業者主導,京東方為了突圍,在二○○八年,確立朝向新奇美模式發展:開始布局下游整機組裝和代工業務,「我們會採取收購和自己發展兩條腿走路的這樣一個方式。」陳炎順指出,如此可進一步擴大京東方面板「出海口」。 只是,為什麼是美齊?「美齊資方(指董事長林鎮源)和京東方也是老朋友,我們在十多年前就有相關業務合作,」陳炎順透露,美齊經十多年發展,包括產品技術、管理都累積豐富經驗,卻受限上游面板資源,剛好京東方正尋求下游整機代工擴展,才水到渠成。 為京東方買美齊提供財務顧問的凱基證資本市場部亞太區主管吳怡君指出,早在七年前京東方就有意擴展供應鏈,並收購全球顯示器代工大廠冠捷二六%股權,成為最大股東,卻因冠捷採購獨立性考量,最終賣出持股,獲利了結。 她分析,台灣面板後段組裝企業已率先西進設廠,友達與奇美近一、兩年又都積極與大陸品牌業者合資組裝廠,多卡好位,美齊因此雀屏中選。 迅速入主美齊! 談判三個月就敲定 「沒有面板廠富爸爸支撐我們會很辛苦,長期來說最好切割出去;對京東方來說,也是用金錢換取時間。」新美齊執行副總經理林傳凱補充。 正因雙方需求一拍即合,主談判過程只花三個月:去年底,京東方董事長王東升到美齊蘇州廠參觀,首度和陳振源談合作;今年農曆年前,王東升更親率陳炎順等團隊來台,其後各委請財顧、律師、會計師等緊鑼密鼓展開系列作業。 三月十五日,雙方同步開董事會簽訂資產買賣契約,七月兩岸主管機關各自審核;八月底終於確定交割。由於涉及兩岸上市公司,面板相關產業又較敏感,一位參與此案的人透露,「不誇張,到最後一刻都不確定是不是今天能交割。」 「明年,我們能把美齊在吳江的八百萬(年)產能全部釋放出來,已經是很大的成功。」陳炎順說。搭配京東方八‧五代線建設,下游夥伴除引進冠捷,也將自己籌建年產能六百萬台整機廠。京東方整機代工業務,將形成北京與吳江兩大生產中心。 攤開京東方今年半年報,近人民幣四十二億元(約合新台幣兩百億元)營收,不到友達、奇美的十二分之一。但挾中國支持與本地色彩優勢,京東方未來中國市場發展不容小覷。 「不是最大才叫氣候,大陸市場關係誰比他們好?」鄭傑文解釋,光看面板產能會認為京東方不成氣候,但其現階段正累積資源,替未來打更大場仗做準備。他甚至認為,受惠中國市場養分,京東方有望成為未來舉足輕重的面板陣營。 擴張還沒止步! 上游台廠列未來合作對象 近三年投資人民幣五百億,資本支出龐大,陳炎順卻有信心在三到五年內,把京東方打造成損益兩平,甚至能賺錢的上、下游一體化模式;待面板和下游整機布局完備,也不排除兩岸合作上游關鍵零組件。 「我 想,京東方在面板產業和下游整機代工產業布局完成後,在上游關鍵零組件發展方面,我們也在考慮會通過合作、戰略合作,甚至是通過和一些企業的合資等各種方 式,來完善我們的上游產業鏈。」主導京東方重大投資、購併與合資等資本運作的關鍵人物陳炎順,他的這番話,為未來京東方再度入主台灣相關業者,留下許多想 像空間。 延伸閱讀:京東方布局供應鏈 7年發動3次購併 2003.01 收購韓國現代電子TFT-LCD業務 2003.08 收購冠捷科技26.36%股份,成為最大股東 2005.05 與Philips(飛利浦)顯示器業務戰略合作 2010.08 與歐洲最大液晶電視整機代工廠Vestel簽戰略合作MOU;收購美齊高創(蘇州)電子正式交割,確保出海口 預估2011 配合京東方8.5代線,北京產業園區引進25家上下游廠商聚落,其中康寧將投資8億美元設玻璃基板廠 資料來源:各媒體、京東方網站 整理:萬年生 |
9種醫療領域運用社交媒體的新奇方式 伴隨互聯網和通信技術的高速發展,社交媒體已悄然融入生活中,幾乎影響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包括醫療領域。根據CDW Healthcare新近制作的這張信息圖表可知,醫院、臨床實踐和所有年齡段的醫生都正在社交媒體上變得越來越活躍。 ![]() 由上圖可見,患者正在利用社交媒體來搜索醫療信息,更多地了解關於自身護理的情況,為醫療服務供應商提供的護理質量評分,並從同伴那里尋求醫療建議。醫生們認識到了社交媒體的價值,正越來越多地與同行在社交網絡上進行醫療研究和討論,並利用它獲得患者護理信息,建立職業發展規劃和網絡。事實上,60%的醫生認為社交媒體能提高患者接受醫療護理的質量。社交媒體已經成了醫療服務在新時代亟待突破的新領域。 Uncommon Bold公司創始人Emily F. Peters 認為,“醫療保健與現代社交媒體風貌完全匹配”。擁有互聯網醫療背景,曾四次參與初創公司運作,並曾為Practice Fusion和Doximity工作過的她近日撰文闡述了醫學領域利用社交媒體的9種新途徑。動脈網為您編譯了下文,幫您在現今這個全民SNS時代找到醫療服務發展的新方向。 Facebook擁有13億用戶,Twitter上則有超過9億用戶;而在YouTube,每秒鐘就有時長一小時的視頻被上傳。在過去的十年中,社交網絡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人與人之間連接、建立社群和分享信息的方式。 醫療保健的許多方面似乎都完全匹配社交媒體這一現代的人文景觀:那些絕處逢生的揪心故事,鼓舞人心的新機器人發明,讓醫生們殫精竭慮的案例和大量人們難以想象的醫學研究。但是,醫療衛生部門對社交媒體的開發才剛剛開始。 “在市場營銷和通訊領域,醫療部門總是習慣性地慢上好幾拍,因為它是一個受到嚴格監管的行業。在社交媒體這塊也不例外。”Highmark公司社交媒體營銷分析師兼Mayo診所社交媒體中心顧問Amanda Changuris如是說。“好消息是,現在一些優秀的精英們正為了患者、醫生和公眾的利益推動著醫療行業社交媒體的開發。”Changuris補充道。 社交媒體和醫學相加,到底能夠做到些什麽呢?從器官捐獻到#FOMO(即fear of missing out “害怕錯過”),以下便有9種醫療領域巧妙利用社交網絡的例子: 1.向公眾開放手術室 如果血液和血塊不會讓你感到惡心嘔吐,你大可以打開醫院的直播視頻觀看。醫療衛生機構正在通過社交媒體向公眾直播外科手術過程,讓那些迷戀醫學和人體解剖的民眾得以一窺手術室里的神秘景象。 美國華盛頓州的瑞典醫學中心將一場人工耳蝸植入手術進行了現場直播,並在之後播放了患者第一次聆聽音樂的感人畫面;德克薩斯州的赫爾曼紀念醫院在Twitter上直播了一名六磅重男嬰的剖腹產手術;UCLA通過Vine現場直播了腦外科手術過程中,帕金森氏病患者用吉他演奏鄉村音樂的視頻。 而在2014年,參與世界輸精管結紮日的醫生把這個趨勢更進一步,在一天之內進行了25例輸精管切除手術的現場直播。逾萬觀眾在線收看了手術過程、國際視頻訪談和紀錄短片——所有這些宣傳手段都是為了減輕民眾對於手術“喀嚓”的恐懼。 ![]() 圖為醫療機構為減少民眾對手術“喀嚓”的恐懼所做的手術視頻直播截圖(來自YouTube “世界輸精管結紮日”) 2.醫療診斷難題的眾包 在CrowdMed網站註冊的患者一般都有八年左右的病史,並在花費了超過55000美元的醫療費用後,仍然沒有得到自身疾病的診斷。這家眾包型初創公司為患者提供一種名叫“醫療偵探”的網絡服務,以解決他們的醫療診斷難題。“醫療偵探”服務的主要提供者為23個國家的醫療保健專業人士和醫學生。 一位名叫Juliette(化名)的患者曾深深為自身的腫脹狀況所困擾,在長達20年的時間里,她一直沒有得到確切的診斷,不得不臥床不起並反複接受手術。而在CrowdMed,Juliette在短短兩周之內便得到了診斷和治療。 “我們旗下的‘醫療偵探’平均每月都要花上11個小時在網絡上解決人們的醫療問題,比一般用戶花費在其他任何在線社交媒體上的時間都要長,”CrowdMed的聯合創始人Jessica Greenwalt說道,“偵探們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來研究診斷結果並與患者溝通。” 3.為臨床研究籌集數以百萬計的款項 當4歲的Eliza O’Neill被診斷出患有“沙費利波綜合征”(一種罕見的兒童中樞神經系統退化癥)時,她的父母拍攝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視頻,並將其發布在社交媒體上求助。現在,他們不但已經為這種罕見的小兒疾病從3萬多名捐助者處籌集到了超過200萬美元的善款,還正與俄亥俄州的全國兒童醫院合作,為盡快取得療效進行臨床試驗。 為Eliza之類的患兒募捐和ALS患者籌款的冰桶挑戰等活動(後者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就募集到了1.15億美元)的成功,證明了社交媒體平臺在獲取公眾關註度和籌集資金等方面的強大力量。現在,社交媒體模式正被應用於各種各樣的醫療慈善活動中,如對抗結腸癌的#strongarmselfiesfor,以及提高社會對埃博拉病毒關註的肥皂水桶活動等。 4.從#FOMO入手,提高公眾健康意識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了如何使用社交網絡來提高同齡人的抗壓能力並打擊艾滋病的傳播。這項名為“約束線上同伴教育(HOPE)”的研究發現,社交媒體對話能在短短三周內將高危人群的HIV自測請求率增加到此前的三倍。現在,研究人員現在正專註於複制研究成果的經驗,以打擊濫用藥物、抑郁和霸淩行為。 “我認為社交媒體擁有巨大的潛力,這或許並不是由其本身的性質使然,而是因為它已經成為了當下的潮流,因為人人都在使用它,” 加州大學預測技術研究所和洛杉磯分校數字行為中心執行董事兼HOPE項目主要調查員Sean Young說道,“互聯網時代,人們總是使用最先進的最新技術來找尋性伴侶和毒品等。因此,想要有所建樹,研究人員再也不能落後於時代,必須時刻與最新的技術趨勢保持一致。” 5.從社交數據中挖掘出挽救生命的信息 公共社交媒體中蘊含的海量實時數據,對醫學研究人員來說無異於一座潛在的金礦。例如賓夕法尼亞大學最近發現,飽含憤怒的Twitter文章是罹患致命心臟疾病的強烈預兆。根據這項研究,“僅基於Twitter語言模型的(心臟疾病)死亡率預測,要顯著優於結合了10種常見的人口、社會經濟和健康危險因素,如吸煙、糖尿病、高血壓和肥胖等的模型。” 美國東北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Twitter創建了一幅追蹤埃博拉病毒的國際地圖(見下圖)。在意大利,科學家們通過Twitter改進了谷歌的“流感趨勢”,創造了更為準確的“流感癥狀監測”。雖然利用社交媒體數據進行研究的潛力巨大,但現在也出現了其是否有悖倫理道德和數據是否準確等爭議。 東北大學研究人員繪制的埃博拉病毒實時追蹤地圖截圖(Emily Peters) ![]() 6.為臨床試驗直接選取被試者 據估計,臨床試驗工作中30%的時間都花在了被試患者的招募上,而募集患者的艱難也被列為了導致臨床研究推遲的首要原因。而現在,社交媒體正在飛速改變這一狀況。患者社群平臺PatientsLikeMe的信息顯示,94%的美國社交媒體用戶願意分享自己的健康信息來幫助其他患者。PatientsLikeMe甚至還開發了一個工具,來為超過45,000項臨床試驗自動匹配被試成員。《兒科》雜誌的一項研究也發現,在最近的兩個兒童罕見病試驗中,84%的被試者都是通過社交媒體募集到的。通過社交網絡招募被試患者,能減少試驗成本,幫助研究人員更快找到治愈疾病的方法。 7.提供醫生間的交流平臺 早期,嚴格的隱私制度限制了社交媒體在醫療專業領域的應用。但現在,醫療行業正在迅速適應新的形勢。 如Sermo和Doximity等專業網站正為醫生提供專用的社交空間協作平臺。Doximity是醫療群體信息收集領域的先行者,它向其醫生會員提供相應的醫療培訓和各地醫生收入等信息(見下圖)。Mayo診所社交媒體中心在這方面也是佼佼者,它一直致力於幫助醫生和醫療機構涉足社交媒體領域。 不同地域普通外科醫生收入熱圖(Doximity) ![]() 8.使器官捐贈成為新潮流 當Facebook在其時間線上增加了有關器官捐贈的問題時,超過57000人宣布他們有意成為捐贈者,13000人在一天之內正式加入了捐贈者的行列。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提供的數據,這是普通的器官捐贈登記率的21倍。 Facebook器官捐贈活動的長期影響仍有待研究結論,但它為正在器官等候名單上翹首期盼的愈10萬的美國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 9.喚醒個人對特殊疾病的關註 最後,社交媒體活動還巧妙利用了Facebook的獨特功能來喚起公眾對於特殊疾病的關註。在荷蘭,健康倡導者用Photoshop制作了人們從未曾參加過的活動的照片,然後將照片打上標簽發布在Facebook上。他們留言道,“覺得很納悶對不對?你現在所經歷的便是患上阿爾茲海默癥後的情況。” 上面所有的例子都發生在過去的幾年中,這說明社交媒體和醫療行業的結合還處於初期階段。盡管有對消費者隱私的擔憂和醫療行業領軍者的相對沈默,研究人員、醫生和患者都已經找到了全新的辦法,來最大限度地利用這張讓人們緊密相連的社交網絡。 (來自互聯網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