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玉米收儲新政策 每畝補貼或超百元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4-10/996819.html

繼收儲政策兩年前在大豆、棉花領域終結之後,玉米可能成為下一站。這次國家對玉米臨儲政策改革力度較大,為應對新政策實施後可能出現的大範圍賣糧難現象,國家發改委等方面仍將安排中儲糧等符合條件的企業,在適當的時候進入市場進行托底收購。

____1_.thumb_head

繼收儲政策兩年前在大豆、棉花領域終結之後,玉米可能成為下一站。

國家發改委經貿司副司長劉小南3月下旬公開表示,從今年開始,玉米臨儲收購政策將被調整為“市場化收購”+“補貼”的新機制,並將采取鼓勵多元市場主體入市收購、信貸支持等綜合性措施,促進種植結構調整、合理消化行業庫存。

劉小南公開的信息有限,只是明確了玉米是由市場定價,並未透露政府對種植戶的補貼“標準”。經濟觀察報進一步獲悉,按照目前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農業部等方面達成的一致意見,下一步對玉米種植戶的補貼大約是每畝不低於100元。

補貼發放的程序是,先將中央財政補貼資金撥付到省(區、市),再由地方政府統籌補貼資金,直接發放到玉米實際種植者手中。

經濟觀察報了解到,這次國家對玉米臨儲政策改革力度較大,為應對新政策實施後可能出現的大範圍賣糧難現象,國家發改委等方面仍將安排中儲糧等符合條件的企業,在適當的時候進入市場進行托底收購。不過,屆時政策給出的玉米托底收購價會很低,只夠彌補玉米種植戶的種植成本。

接近國家發改委的專家稱,簡單來說,新的玉米收購政策遵循的是市場定價、價補分離和保障農民合理收益三個核心原則,與之前對大豆、棉花實施的目標價格政策存在較大差異。

玉米新政

在國家發改委宣布今年國內玉米將正式實施“市場化收購”+“補貼”之前,業內普遍認為,玉米臨儲收購取消之後,官方將會對玉米收購推行目標價格政策。

2014年對大豆、棉花實施的目標價格政策,有兩個關鍵的數據——目標價格和市場價格。目標價格是由官方來確定,只有市場價格低於目標價格時,政府才會按照兩者之間的差價,對種大豆、種棉花的農戶進行補貼;如果大豆、棉花的市場行情好了,比目標價格高了,相當於國家省下了這筆補貼。

但下一步對玉米收購實施的“市場化收購”+“補貼”,則是玉米價格由消費者和生產者共同來議定,也就是由種植戶直接與企業商定,雙方的交易價格基本是完全市場化的。國家層面上需要承擔的主要職責,一方面是會給玉米種植戶按一定標準補貼,另一方面是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入市收購玉米、提供信貸支持等,為農民賣糧營造好的環境。

國家從2007年開始實施臨儲玉米收購,一直到2014年,都是逐年提高臨儲收購價格,目的是為了提高糧食產量,提高農民的積極性。這本來對農民種植玉米就起到鼓勵作用,再加上玉米種植成本相對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偏低,所以才會導致近年來,全國玉米產量高速增長,國家玉米庫存嚴重膨脹,甚至出現糧庫玉米存不下、賣不出的局面。

據農業部辦公廳主任葉貞琴4月7日所說,去年國家公布糧食12連增,實際上有超過一半的功勞是歸功於“玉米”。中儲糧總公司的一名管理人士則向經濟觀察報透露,現在國庫中2012年、2013年的玉米存量仍然龐大,現在國家對外拍賣的玉米基本都是賠本銷售。

因此,國家決定下一步對玉米實施“市場化收購”+“補貼”,目的是想讓玉米政策向市場化路子走得更快一些,甚至比對大豆、棉花的目標價格政策還快了一步,直接省去了設定“目標價格”的保護,也是對整個糧食收儲政策一種更大膽的嘗試。目的是希望盡快大幅縮減玉米種植面積,相應大幅降低玉米總產量,盡快消化國家玉米庫存,減輕國家財政負擔。

對於玉米種植戶來說,目前最為關註的是,在實施新的玉米政策之後,國家最終能有多少補貼給到玉米種植戶手中?前述接近國家發改委專家給經濟觀察報的答複是,相關部門最新商定的玉米補貼標準是每畝不低於100元。

目前每斤玉米的市場價格已經比小麥低了三四毛錢,比水稻低得更多。下一步,玉米價格會不會受到更大的沖擊,與小麥、水稻的價格落差會不會更大?前述接近國家發改委專家的解釋是,一旦在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即國家玉米主產區出現大範圍的玉米價位嚴重偏低、玉米賣不出去的狀況,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方面還會設定玉米托底價格,並將安排中儲糧等符合條件的企業,進入玉米市場進行托底收購。

不過,國家在玉米收購新政中設定的托底價,只是為了確保玉米種植戶的基本收益,也就是農民能收回種植成本。這意味著,未來國家對玉米實施的政策托底收購,只在特定情況即農民種植玉米可能出現賠本的情況下才會啟動,這與原來設定臨儲玉米收購價的初衷完全不同。

實施玉米收購新政後對財政影響頗大。前述接近國家發改委專家分析表示,現在國家玉米庫存有2.6億多噸,每噸玉米每年的庫存成本大約是在252元,這樣維持下去,財政一年需要付出的玉米庫存成本費用就將超過655億元。可見,玉米“去庫存”已經刻不容緩。

針對玉米收儲的改革,未來是否也對小麥、水稻施行?中農辦主任陳錫文在2月27日曾公開表示,針對玉米的改革必須要先行,因為面臨的矛盾非常的尖銳,再往後,小麥和稻米的改革也必須跟進,不能拖的時間太長。

消化庫存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引導農民適應市場需求調整種養結構,適當調減玉米種植面積。按照‘市場定價、價補分離’原則,積極穩妥推進玉米收儲制度改革,保障農民合理收益”。

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杜鷹是農業問題專家,據他分析,在最近3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僅2014年曾提了一下“玉米”,而且也僅僅是兩個字,為何今年國家突然對玉米高度重視,最根本的原因是,當前的農產品價格銜接機制改革已經成為整個農業領域的核心問題,而其中矛盾最突出的就是玉米。相比此前針對大豆、棉花的目標價格改革,這次對玉米實施的“市場化收購”+“補貼”,其意義不可同日而語。

前述接近國家發改委專家分析認為,玉米收購新政將會牽涉到上遊對玉米的種植面積調整、產量調整,會較大範圍地影響到其它農業作物;往下遊看,也會大大減少國家糧食庫存總量、減輕中央財政負擔;再延伸下去,同時也會對減輕國內飼料業、玉米深加工業的成本,乃至抑制國內整個糧價高漲,都起到較大的影響作用。

農業部是參與制定整個玉米改革政策的重要部門之一。據農業部辦公廳主任葉貞琴說,下一步對玉米的種植結構調整,是整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具體怎麽調,種植面積往下調多少,這在去年11月農業部下發的《“鐮刀彎”地區玉米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中已經提及,該意見表示,到2020年,“鐮刀彎”地區玉米面積調減5000萬畝以上,今年計劃下調目標是在1000萬畝以上。

在調整玉米種植的區域上,重點針對的是“鐮刀彎”地區。“鐮刀彎”地區是一個俗稱,具體涉及到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等13個省的部分地區。這一區域在地圖上的形狀像個鐮刀,過去十多年來都是國內玉米面積增加最多、發展最快的地區,但是這一區域基本上是旱作農業區,不屬於玉米優勢產區,玉米產量低而不穩,而且易造成水土流失,破壞生態環境,所以國家計劃大幅縮減的就是“鐮刀彎”地區的玉米種植面積。

按照國務院的部署,財政部、農業部方面整合了35億元的資金,用於在“鐮刀彎”地區的糧改飼和糧豆輪作的補助,目的是讓農民將玉米改種為大豆、雜糧、飼草等。據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潘文博介紹,農民改種這些作物的收益與過去種玉米的收益基本相當。

現在不少地方已經開始準備玉米種植。農業部初步掌握的情況是,今年玉米主產省的玉米種植意向已經呈現減少的趨勢,尤其是玉米面積庫存壓力最大的黑龍江省,今年預計玉米面積減少1500萬畝左右。

前述接近國家發改委專家補充表示,預計在經過對玉米的種植、收儲、補貼等一系列政策調整之後,國內玉米將會回歸到和國際玉米市場價格相近的水平,隨之,國內對高粱、大米等玉米替代品的進口也會停滯下來,這樣國內累積的2億多噸玉米就會逐步消化掉。

  • 經濟觀察報
  • 陳星
  • 降蘊彰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959

專訪國家林業局局長:林權收儲將打通林權融資最後一公里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完善集體林權制度的意見》(下稱《意見》)。這是繼2008年以來,中央再次對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進行全面部署。11月27日,第一財經記者就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有關問題專訪了國家林業局局長張建龍。

第一財經:這項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主要想解決哪些問題?

張建龍:新中國成立以來,集體林權制度經歷了數次變革,始終圍繞廣大林農與集體林權關系進行調整,探索“分與統”、“放與收”的林業管理和經營模式。為發展現代林業,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生態文明,2008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對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作出了決策部署。改革平穩順利、成效逐步顯現,初步解決了集體林產權不明晰、經營主體不落實、經營機制不靈活、利益分配不合理等問題,充分調動了廣大林農經營林業的積極性,釋放了集體林的巨大潛能,增加了林農財產性收入。截止目前,全國已確權面積27.05億畝,累計發證面積26.41億畝,占確權面積的97.6%,共有1億多農戶直接受益,實現了“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

國家林業局局長張建龍。攝影/章軻

但集體林業發展中,仍然存在產權保護不嚴格、生產經營自主權落實不到位、規模經營支持政策不完善、管理服務體系不健全等問題。同時,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村改革對集體林權制度也提出了新要求。中央印發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和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都要求制定完善集體林權制度的意見。制定出臺《意見》,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維護森林生態安全、實施精準脫貧、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

完善集體林權制度,核心是要建立健全集體林業良性發展機制,在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基礎上,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林地經營權,推進集體林權規範有序流轉,促進集體林業適度規模經營,完善扶持政策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創新產權模式和國土綠化機制,廣泛調動農民和社會力量發展林業,充分發揮集體林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真正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戰略構想。

第一財經:《意見》的總體目標是什麽?

張建龍:《意見》明確,要堅持農村林地集體所有制,鞏固集體林地家庭承包基礎性地位,加強農民財產權益保護;堅持創新體制機制,拓展和完善林地經營權能,構建現代林業產權制度;堅持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相統一,開發利用集體林業多種功能,實現增綠、增質和增效;堅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充分調動社會資本發展林業的積極性,增強林業發展活力。

《意見》明確,到2020年,集體林業良性發展機制基本形成,產權保護更加有力,承包權更加穩定,經營權更加靈活,林權流轉和抵押貸款制度更加健全,管理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實現集體林區森林森林資源持續增長、農民林業收入顯著增加、國家森生態安全得到保障的目標。

第一財經:生態保護會對林業生產經營行為進行限制,該如何兼顧生態保護與林農權益保障?

張建龍:集體林改,就是要建立責權利明晰的林業經營制度,調動廣大林農造林育林的積極性和愛林護林的自覺性。為了滿足社會對森林生態效益需求,各地不斷地擴大了公益林地面積,也有些地方實行全面禁伐,商品林也不能采伐利用。在這一過程中,處理好尊重林農意願和生態補償到位問題,對保護廣大林農和社會資本投資發展林業積極性意義重大。

中央印發的《關於設立統一規範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及《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明確,建立健全體現生態環境價值、讓保護者受益的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深化林權制度改革,支持福建省試點將重點生態區位內禁止采伐的商品林通過贖買、置換等方式調整為生態公益林,在贖買基礎上探索收儲、置換、改造提升、租賃和入股等多種形式的改革措施。《意見》也明確,對生態保護,采取市場化方式對林權權利人給予合理補償,著力破解生態保護與林農利益間的矛盾。

第一財經:《意見》采取哪些措施盤活集體林資源,發展壯大集體林經濟?

張建龍:集體林改,是要培育森林生態保護的市場主體,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推進現代林業發展,更好地發揮林業在維護生態安全、增加農民收入中的重要作用。目前集體林權已落實到位,如何把這一巨大資產和產權用活、用足、用好、用出效益,實實在在增加林農財產性收入,還有許多政策需要建立健全和細化規範。

為此,《意見》主要提出落實分類經營管理,優化集體林地資源配置,在保持公益林相對穩定的前提下,提高以提供生態產品為主體功能兼顧木材等林產品生產的公益林地比重,允許承包到戶的公益林進行調整完善。科學經營公益林,實行公益林分級經營管理政策,鼓勵非木質利用。放活商品林經營權,落實依據森林經營方案開展經營活動的制度,充分釋放市場活力。

同時,減少政府對集體林微觀生產經營行為的管制,讓經營主體有更大的自主經營權。積極穩妥流轉集體林權,培育壯大規模經營主體,推進集體林業多種經營,引導集體林適度規模經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拓展林業經營收益權和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質押擔保貸款,繼續做大林權抵押貸款,采取資本金註入、林權收儲擔保費用補助、風險補償等措施支持林權收儲機構對抵押貸款林權進行收儲擔保,建立健全保險公司森林保險費率調整機制。

這里,我要強調林權收儲對打通林權融資最後一公里具有重要作用,是促進社會造林綠化和保護森林的催化劑,林權值錢了,還能帶來貸款或者為他人擔保貸款,林農就更願經營好森林,這一定要認識到位。我國集體林木經濟價值達數十萬億元,集體林森林生態效益年補償資金約300億元,林下經濟年產值近6000億元,用活用足這些抵押、擔保資源,是破解林地生產經營主體融資難、融資貴、融資周期短的重要舉措。

第一財經:《意見》怎樣讓林農共享集體林權改革發展成果,帶動林農脫貧致富?

張建龍:集體林改,目的是增加森林資源、增加林農收入,實質就是要讓廣大林農能夠享受改革發展帶來的福利,這是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意見》提出,對仍由集體經濟組織統一經營管理的林地,要依法將股權量化到戶、股權證發放到戶。探索創新自留山經營管理體制機制,讓林農的自留山活起來,獲得更大經濟收益。采取多種方式興辦家庭林場和股份合作林場。建立和完善龍頭企業聯林帶戶的機制,為農戶提供林地林木代管、統一經營作業、訂單林業等專業化服務,實現林農不流轉林權也能享受規模經營效益。

同時,規範工商資本有序流轉林權,不得強迫、欺詐林農流轉林權,也不得損害農民權益,要加強全過程監管,將工商資本流轉林權行為和林地林木開發利用情況納入信用記錄體系。鼓勵工商資本與農戶開展股份合作經營,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帶動農戶從涉林經營中多重受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068

發改委:深化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改革

1月23日,據發改委網站,全國發展改革系統農村經濟工作會議在京召開。在推進農業農村改革方面,會議要求2017年要實現新突破,即深化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改革,高度重視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等進展,統籌推進農業農村各項改革。

以下為全文:

提高思想認識 找準工作重點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全國發展改革系統農村經濟工作會議在京召開

1月23日,全國發展改革系統農村經濟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深入學習領會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全國發展改革工作會議精神,總結2016年“三農”工作,分析當前形勢,交流工作經驗,研究部署2017年農業農村改革發展工作。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張勇出席會議並講話,農村經濟司司長吳曉作工作部署,副秘書長範恒山主持會議。

會議指出,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2016年農業農村發展改革取得顯著成效,農業農村繼續保持穩中有進、穩中有新的良好態勢,農業結構調整穩健起步,農村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農民收入保持穩定增長,農村民生持續改善,農業農村改革繼續深化,為實現“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良好開局提供了有力支撐。發展改革系統堅持從全局和政治高度把握“三農”工作切實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堅持謀大事議大事抓大事推進農業轉型升級和農民增收,堅持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強縱向聯動和橫向聯合,綜合施策調結構,多輪驅動促增收,退治結合轉方式,加大投入補短板,攻堅克難推改革,為穩住農業農村這個“基本盤”作出了積極貢獻。

會議強調,2017年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之年,也是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年,做好農業農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義。發展改革系統要深入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堅持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三農”工作的主線,充分認識其重要意義,深刻理解其內涵要義,全面把握其主要任務,切實把思想統一到中央對形勢的科學判斷上來,把行動統一到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結合農村發展實際和農業產業特點,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切實把改革引向深入。

會議提出,2017年發展改革系統要緊緊圍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工作主線,找準定位,抓住關鍵,切實加快結構調整步伐,加大農村改革力度,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新進展,農村全面小康建設邁出新的步伐。重點要推進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著力調整產品結構,以玉米結構調整作為突破口,促進糧經飼協調發展。進一步優化農業區域布局,啟動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劃定工作,推動制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規劃。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大力推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提高種植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水平。二是推進農村產業融合開創新局面。按照“大動作、硬措施、破瓶頸、見實效”的要求,建機制,搭平臺,找抓手,把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與新型城鎮化、農民工等返鄉創業結合起來,確保工作抓出成效。三是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呈現新風貌。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啟動實施耕地草原河湖休養生息規劃,加大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力度,推動開展農業節水體制機制創新和示範。加強生態保護與修複,繼續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加強重點區域生態屏障建設,研究啟動永定河綠色生態廊道建設。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四是推進農業農村補短板再創新成效。進一步創新機制,保障農業農村投入,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短板。在優化存量上做文章,進一步明確投資重點,集中資金用於全局性、基礎性、戰略性的重大工程,今年新開工重大水利工程15項,繼續加強高標準農田、農村水電路氣房和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繼續支持以工代賑和易地扶貧搬遷。在加強投資管理上下功夫,積極推進投資精細化管理,改進投資項目稽察方式和手段,多層次多形式推進涉農資金整合。在引導社會資本投入上想辦法,通過基金、貼息、擔保等途徑發揮政府投資的杠桿作用,深入推進水利、農業、林業引入社會資本試點工作,撬動社會和金融資本。五是推進農業農村改革實現新突破。深化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改革,高度重視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等進展,統籌推進農業農村各項改革。

會議要求,發展改革農經系統要強化責任擔當,牢固樹立“四個意識”特別是核心意識、看齊意識,進一步轉變管理理念、管理職能、管理方式和管理作風,當好黨委政府的參謀助手,更好地為全局服務。一是要加強理論知識學習,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持續提升業務能力。二是要進一步簡政放權,精心設計好平臺、載體、抓手和路徑,創新工作方式方法。三是要加強與農口部門的協調配合,強化農經系統的上下聯動,形成工作合力。四是防微杜漸,築牢防線,嚴格遵守廉潔自律各項規定。

會上,江西、吉林、貴州、內蒙古4省區發展改革委作了典型發言。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司局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省會城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分管農村經濟工作的主任、相關處室同誌參加會議。本著厲行節約、突出實效的原則,會議通過視頻會議系統連線到各地,地方同誌在分會場參加了會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5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