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新華米粉廠 逆風而興

2011-2-24  TWm




新竹米粉靠當地特有的強風吹乾,就像新華米粉廠的米粉彈韌有勁,50年不變。

第一代蔡明元10歲跟著媽媽嫁進曾家,沿襲繼父曾桂華做米粉技藝,如今日產7千斤,產能達到歷年最高峰,還將米粉銷至全台與美國,年營業額5,600萬元。

但蔡明元有個遺憾,米粉廠還得向曾家承租土地。第二代蔡勝興不以為意,他有個更大的理想,就是要做新竹第一家觀光米粉工廠,縱使父親反對,他逆風而行,「我這輩子做成這件事就足夠了。」就像有強韌的風,才有彈Q的米粉。

清晨六點,天還未透亮,冬季寒風刺骨,新竹米粉寮的新華米粉廠裡,剛從高壓爐裡蒸熟的米粉冒著氤氳熱氣,工人必須戴著雙層手套才不會燙傷,第二代老闆蔡勝興在生產線旁,拉起細軟絲縷的米粉說:「米粉一拉長就知道品質,我們的米粉Q韌有彈性,如果品質不好一拉就斷。」

冷冽北風 吹Q感

東 北季風正烈,蔡勝興見風心喜,忙著呼喝工人將剛分切好的米粉放上竹篾,拿到頂樓上晾,「冬天的風為酸風,最適合曬米粉,半小時即可風乾,做出來好吃又Q, 保存期限長,可放三、四年。」說是曬米粉,其實是風乾米粉,「三分太陽、七分風」,但因日曬米粉產量有限,僅賣給新竹城隍廟的小吃店與部分經銷商。

蔡勝興溫柔手勁梳理著米粉的粉絲,笑著說:「曬米粉就好像女人吹頭髮,吹太熱、吹太久,頭髮會太乾斷裂,但老天爺曬好的米粉,剛好讓米粉保持一一%的溼度,我們的烘乾機設計比擬新竹低溫強大的東北季風,但烘乾的比自然風Q度總差一成。」

受限於空間有限,目前新竹只有四家米粉廠維持傳統風乾作法,不要說傳統日曬逐漸勢微,新竹米粉五十年來產業變化之大,小廠不敵大廠,第二代不願接班,從極盛時期一百家,凋零至今只剩二十二家。

免燙免泡 易入味

「做米粉太辛苦,小時候做怕了,很多米粉廠的第二、三代能到新竹科學園區上班,就不接班,我大哥是成大碩士,現在是台達電處長,我不愛念書,才在做米粉。」蔡勝興解釋。

蔡勝興的堂叔曾文彬,因第二代無人接班,三年前決定收起五十多年的米粉廠,由新華收購。擔任廠長的曾文彬在一旁說:「我堂兄蔡明元見我還年輕,叫我來新華當廠長。阮的米粉沒有公司登記,近幾年只能賣去阿婆ㄟ柑仔店,無法拓及大賣場通路與外銷,產量愈來愈小。」

二十四年前,曾文彬的右手臂連著手套絞入攪拌機裡,雖缺了半條手臂,但他俐落地開著壓力鍋的開關,雙手迅速搬運米粉箱。蔡勝興不忌諱說著:「我們新華米粉廠長曾文彬的手捐給了米粉。」說著又通知我們,另一爐米粉即將出爐。

不同於埔里水煮米粉稱「水粉」,新竹米粉以蒸籠蒸煮,叫做炊粉,前者炒米粉時多放油,後者多放高湯,炒米粉不用熱水燙或泡水,只要下水沖洗,再放盤冷卻即可下鍋炒。客人陳小姐說:「新華米粉口感Q,炒米粉易入味,很好吃。」

繼子接手 租地做

新華米粉廠目前用微電腦控制蒸炊米粉,蔡勝興指著剛啟用一年的壓力鍋說:「我們用西螺生產的蓬萊米,一年以上舊米,加上美國、韓國進口的玉米澱粉,先做成粿糰,經過擠壓機壓成米粉後,再放入壓力鍋蒸煮。過去用大灶蒸米粉要蒸一小時,壓力鍋只要三十分。」

蔡勝興說:「很難想像父親那個時代,沒有電怎麼做米粉。」

蔡 勝興的父親蔡明元三年前交棒,平時還會在工廠幫忙包裝,說起過往搖著頭說:「以前真艱苦哪!要從晚上開始浸米,浸八小時後,凌晨三點開始炊米,先用石磨磨 成米漿,再用大灶蒸成粿糰,做成米片,再推螺桿做成米粉,入大灶煮,純用人力,辛苦是現在的百倍!以前一天做二百斤,就很了不起了。」

問起 現在的產量,蔡明元拿起計算機敲一敲回答:「現在一天產能有七千斤。」產量約為同業三倍,有五成外銷美國、日本、澳洲與代工,全台二百家通路商,市場不限 新竹本地。另闢生產線,由專人品管,貨交長榮航空空廚,也提供半成品給新竹看守所,協助受刑人生產看守所自有品牌的米粉。

「你不要看我爸爸交給我這麼一個大廠,他從小是拖油瓶,幫著我阿公曾桂華做米粉,卻沒有從曾家繼承到財產,我們現在工廠的土地還有一半要向曾家承租。」蔡勝興私下透露。

蔡明元十歲大跟著媽媽嫁過來曾家,長大後去花蓮做瓦片,牽牛車做運輸業,卻不小心把牛養死了,一九六○年回來跟著繼父做米粉,後因繼父不做了,才接起米粉廠在曾家的屋簷下繼續做。

景氣轉差 量反增

蔡明元說:「我幫販仔(中盤商)做米粉代工做了十四年,從年頭忙到年尾,除了養活一家人都沒賺到錢,後來我留意販仔都把米粉賣到新埔、關西,我騎著腳踏車帶著米粉去賣,店家介紹店家,逐漸有了自己的客戶,那時要訂米粉,就寫明信片訂貨。」

一九七○年代,有了攪拌機,改做較細的米粉,甚至有台北迪化街商家找上門,米粉產量供不應求;一九八○年代貿易商介紹外銷訂單,蔡明元辦理工廠登記,新華米粉廠成為現在新竹市六家有工廠登記的米粉廠之一。

新華旗下有双龍、双鳳、台安、新華等四個自有品牌,其中双龍米粉先前被龍鳳水餃註冊,蔡明元說:「二十年來我們使用双龍品牌都是取得龍鳳水餃的授權,六年前我們以近百萬元的金額向龍鳳水餃買斷。」

退伍後回到工廠幫忙的蔡勝興,在米粉廠已超過三十四年,他說:「我們新竹米粉這幾年反而因為經濟不景氣,民眾多吃平價的米食,各廠每年維持一成的成長。」

觀光工廠 將圓夢

蔡明元起家時,南興米粉廠郭家和佛祖牌曾家在新竹市場競爭激烈,所以他先賣到新竹縣、苗栗縣,而後規模擴大,銷至台北、南部,也因此蔡勝興能在各米粉老廠中居中協調,連任二屆新竹米粉公會理事長。

「新 竹市政府每年辦米粉貢丸節,遊客與買氣只有二天,我看到米粉業的危機,如果有座米粉博物館,像鶯歌陶瓷博物館一樣持續帶來參觀人潮,這樣米粉聚落周遭才會 持續發展。市政府無力幫我們蓋,我們只好自己催生觀光工廠,只是大多數米粉廠都很保守,加上各家腹地有限,我當理事長,只好自己跳下去。」蔡勝興接著說。

這 座全台第一家觀光米粉工廠已獲經濟部核淮,預計明年完工,蔡勝興雀躍地說著未來二年要實現的夢想,坐在一旁專心看著股票機、抽著菸斗的父親蔡明元完全置身 事外,不搭一腔。問他對觀光工廠的看法,蔡明元不情願地說:「我七十歲,做不動了,他要做觀光工廠,我不要理他,要做要自己去籌錢。」潑了兒子一盆冷水。

二代戮力 打品牌

預 計要投資至少二千萬元,四十四歲的蔡勝興熱情未被澆熄地說:「我父親勸我二年了,到現在還在勸。但我告訴他,我又不是把他的錢拿去買三、四輛超級跑車,我 現在做的事,是為了我們新竹米粉聚落,未來所有的外賓、來台陸客、鄉土教學,都可以到觀光工廠來看米粉製作、吃炒米粉。」

確實,蔡勝興這五年來,在父親反對下,還更新了鍋爐、微電腦壓力鍋,新設百萬元的貨梯,蔡明元雖反對,但新華米粉廠在兒子手上產能愈來愈多,品牌價值也愈來愈彰顯。蔡勝興只想把觀光工廠做起來:「我這一輩子就是要做好這件事。」

米粉製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29

陳東升的成功之道:因時而生、因市而興、因勢而變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518/149845.html

黑馬說:作為“92派”代表,陳東升創辦的嘉德拍賣、泰康人壽和宅急送三家公司,均可以在中國企業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有人說,陳東升創辦的公司已經囊括了三類人的錢:古人、未來人和今人。但他並不因此而滿足,如今他又開始布局養老和醫療領域,擬打造一條包括資產管理、養老社區和健康保險等在內的全產業鏈。

下面,黑馬學院導師陳東升為黑馬營學員講述了他的“成功之道”:因時而生,因市而興,因勢而變。

 

\口述 | 黑馬學院導師、泰康人壽董事長  陳東升

整理 | 黑馬學院案例中心  張九陸


“ 因時而生 ”

每一場創業都需要一個契機,這是創業的源頭,甚至可以說是創業的法寶。說起創業的時機,黑馬學院導師陳東升為我們講述了他去日本訪問的經歷,也正是這次經歷,他萌生了做人壽保險生意的念頭。以下是陳東升在日本的經歷:

1990年,我作為中國青年代表團赴日訪問的首席團員,曾在日本到處閑逛,到處看到寫著“住友生命”和“海上火災”的廣告,我特別好奇:火災把生命都燒沒了,怎麽還要掛著廣告牌。而當看到高樓大廈上的“日本生命”,我就問經濟學家魏加寧:“「生命」是什麽意思?”他說是“人壽保險”,我覺得這是個好生意。從此,壽險生意就埋在心中了。

而1992年可謂無心插柳柳成蔭,彼時友邦保險來到中國大陸,在上海一下子招了1000銷售人員,把上海給“砸”翻了——一個人騎著自行車,拿著一塊兒“友邦保險”的布就開始在街頭賣保險。當時,許多人都開始覺得人壽保險是個大市場,國家也開始重視這一領域。於是,我就決定創辦一家人壽保險公司,而中國人民銀行的審批最初卻沒有通過——他們認為,我的優勢是財產保險,不懂人壽保險。

我一夜沒睡著,第二天一起床便到王府井書店買了所有書名帶有“保險”字樣的書籍。此時,我心中已經有概念了,逢人便講自己要辦一個保險公司。所有人都覺得我是一個瘋子,因為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創業在機關里不是大潮流,而創辦一個人壽保險公司更是匪夷所思。

我去找中國人民銀行保險處的處長,他建議我聯合北京市財政局和北京市人民保險公司,辦一家保險公司。但這意味著是幫國家去辦保險公司,而不是辦一家自己的公司。接著我就一遍遍遊說,但是一直沒有得到答複,在將近四年時間里,有許多人排隊辦信托公司,辦證券公司,辦商業銀行,除了我,沒有第二個人去申請保險牌照。就這樣,我一直堅持到1995年,拿到了牌照。四年時間里,我的堅持感動了很多人,包括副處長、處長以及副行長和行長。很多事能成,真的就是靠堅持!

其實,所有成功的企業一定是在市場崛起的時候最早進入的,不管你們創業者現在做任何生意和任何產業,一定要抓取歷史機遇,就像雷軍所說的,臺風可以把豬吹起來,誰也擋不住大勢。嘉德拍賣和泰康人壽都是抓住這樣的歷史機會,現在正在做的養老社區也同樣是一個偉大創新。

“ 因市而興 ”

任何產業的發展都不開相適應的社會大環境。黑馬學院導師陳東升到現在還認為他的成功有一部分是因為自己趕上了一個好的市場環境:

因市而興說的是發展,泰康發展最快的階段是中國加入WTO之後。2000年泰康資產還不到10億元人民幣,2001年的時候資產不到70億元。

但到2013年底,泰康人壽的資產就達到560億,管理資產約6300億,這十幾年,我們每年的保費增長率、利潤增長率和管理資產增長率都超過了50%。怎麽發展起來的?抓住了歷史機遇!中國加入WTO之後的三年,泰康在全國都布下了網點,設立了160家分公司,還在宜昌和無錫建立了中心支柱。大概用了三年時間,我們的保費從50億元一下跳到700億元。所以,一定要抓住高速成長期。

在泰康高速發展過程中,我總結的經驗就是6個字:高速、穩健、創新。也就是說,既要保高速成長,也要保穩健經營,還要保持創新,要實現三者之間的平衡。但是金融企業只要上規模,肯定面臨著資金問題。

泰康是怎麽解決這個問題的呢?2000年,我賣掉了24.9%的股份,引進了資本。保險業有一個所謂“內涵價值”的概念,比如說我今年收取了100億保費,但可能賣了十年,我每年都還要收費,未來便可能還有900億的保費。所以,保險公司的資產跟銀行資產完全是兩回事,銀行一萬億資產就相當於我一千億資產。資本方給我設定的目標是,內涵價值每年增長不得低於30%,於是這就有點兒對賭的性質:每股6元錢,但只先付你4.3元,剩下的1.7元只有在未來三年都達到增長目標才會兌現。

次融資,泰康總共獲得了十多億元,資本便一下子充足起來了,之後迅速地擴張機構,保費便迅速增長起來,最後也達到了投資方預設的目標,剩下的1.7元全部拿到了手。其中,我大概拿出5億元在全國鋪設了6000家網點,泰康也因為租房和經營成本擴大虧損了兩年,第一年虧了600萬,第二年虧了4.5億,但回過頭來看,這個成本非常低。這也是我自認為泰康最成功的秘訣:低成本、迅速地鋪設網絡。

泰康人壽為什麽沒有上市還能堅挺到今天?因為我們抓住了股權分置改革。2005年,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啟動,我的兩只眼睛一眨都不眨地盯在它上面。在股權分置改革的三年,我們足足賺了四百億到五百億。

“ 因勢而變 ”

企業發展的動力就是不斷創新,下面黑馬學院導師陳東升為大家說起了泰康人壽歷史上的三波創新:

第一波創新很簡單,就是廣為流傳的「創新式率先模仿」。20年前,中國是一個後發國家,剛剛開始改革開放,經濟剛開始快速增長,所以後發優勢就很明顯。泰康人壽參照了20多家保險公司的樣本,它是在博采眾長的基礎上興起的,營銷是學自臺灣的保險公司,精算、風控和信息技術是歐洲人教的,現在的投資是高盛給的。

第二波就是「自主創新」,把別人的東西拿到自己的土壤中生長,這個過程中就中國化了。這也是我們這個年齡的人為什麽會對中國革命史那麽地崇拜和好奇:都是把外國東西拿來本土化,越本土化越有競爭能力,這是一個從零開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變強的過程。

我們把保險提升到一種生活方式的地位,並把創新的點放在中產階級家庭。泰康便推出了“愛家之約”險種,它以家庭為投保單位,突破傳統壽險以個人為投保對象的限制,實現了一張保單保全家。

我們也對服務體系進行了創新,建立了包括互聯網和電話在內的四位一體、現實與虛擬相結合的互動式綜合服務體系。我們也學過比爾·蓋茨賣Window XP時的暴風式銷售方法,在全國20個城市掀起了針對“愛家之約”的旋風式銷售,泰康大概用了六七年時間,就使品牌形象在市場上崛起了。

第三波創新就是現在這一階段。我們過去叫「一張保單保全家」,現在是「一家保障—一輩子的幸福,從搖籃到天堂」。「從搖籃到天堂」是一句話,我怎麽把它變成一個商業模式?把虛擬的金融和現實的養老、醫療對接起來,這看起來是一個很簡單的對接,但是一個新的商業模式誕生了。\版權聲明:本文述者
陳東升,黑馬學院導師、泰康人壽董事長;整理張九陸,文章僅代表述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