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东方海外强征集装箱封条费遭货主联合抵制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gsnews/20090421/02556126893.shtml


  可多收数十亿!东方海外强征封条费遭抵制

  米华

  继马士基带头增收码头操作费(THC)引来货主集体抗议后,又一家班轮公司东方海外货柜航运(香港)有限公司(下称“东方海外”)准备征收的一项“集装箱封条费”,惹来港澳和内地多家货主协会的集体抗议。

  可多收数十亿元

  根据东方海外4月15日的相关通知,5月13日起公司将向香港、澳门、华南5省区的客户收取集装箱封条费,按柜收取,其中香港和澳门25港元、 华南地区25元。如东方海外如愿,按照去年香港、深圳和广州的港口超过5600万标准箱的集装箱总吞吐量,公司仅此一项将增加数十亿元的收入。

  深圳市国际贸易货主协会秘书处肖虹告诉CBN记者,“封条费实际上就是在集装箱的后面贴一张纸,也就是班轮公司曾经在厦门征收并被抵制成功的‘铅封费’,只不过改换了一个名头。”

  2004年,马士基在厦门口岸连续将本该免费提供的每个“铅封”收费从10元、25元一直提升到45元。由于遭到厦门市国际货运代理协会、厦门市集装箱运输协会和厦门市外经贸易企业协会等3家协会的联合抵制,收费于2005年被取消。

  东方海外此举同样遭到了货主的联合抵制。4月17日,深圳市国际贸易货主协会、香港付货人委员会和澳门付货人协会(下称“三协会”)联合发起抵 制,以“强行收取高额的、超过成本的封条费违反了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会加重广大进出口货主的负担”为由,将东方海外诉至中国交通运输部。

  这不是三协会第一次联手。2月份,他们还联合发文,动员行业共同抵制马士基增收码头操作费(THC)。

  “官司”虽然打到交通运输部,但后者对该“市场行为”并未强行干预。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班轮公司跟进增收THC,仅此一项,中国货主每年需多交200多亿元。

  很多公司都在收

  肖虹告诉CBN记者:“我国货主通常采用FOB(离岸价格)模式,按照该模式,海运费由买方承担,但是班轮公司却巧立名目向卖方收费,如打单费、换单费、码头操作费、燃油附加费、旺季附加费等有十多项,而且他们想什么时候收就什么时候收,想什么时候停就什么时候停!”

  对此,东方海外负责投资公关的沈志澄在接受CBN记者采访时称:“类似封条费这样的附加费,很多公司都在收。如果他们(货主和货代)不把这些附加费计算在成本里面并且据此跟客户谈价格的话,就应该想想自己做生意的方法了。”

  深圳市集装箱拖车运输协会秘书长许晓明对CBN记者表示,收取集装箱封条费是班轮公司利用国内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的制度漏洞,转嫁经营成本。他认为,班轮航线具有一定的市场垄断性,货主和货代们的可选择余地并不大。

  业界一种相对极端的看法是,航运越不景气,班轮公司运费越低,一些航线上甚至出现“零运费”,于是班轮公司只能通过征收THC、封条费等方式谋求利益。沈志澄对此不予置评,但他表示:“附加费和运价,都是公司经营成本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认为,在本轮航运周期低谷,这些名目繁多的费用可能成为压垮华南数万家出口加工型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08

味全紧邻住宅区建厂引污染担忧遭抵制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217/2135258.shtml

  每经记者 张娟娟 发自上海
因紧邻住宅区、学校、幼儿园建乳制品厂,与康师傅同为顶新集团旗下子公司的味全公司近日引发了民众对环境污染 的担忧,其位于杭州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在建工程遭到当地沿江居民的联合抵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12月16日)从当地有关部门获悉,下沙经济 技术开发区规划分局 (以下简称规划分局)已就味全新厂的建设问题召开了听证会,最终处理意见或将于下周公布。
另据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执法大队有关负责人透露,经查,味全该项目尚未获得建设规划许可证,属未批先建、违规施工,该局已向施工单位下发了整改通知书,目前该项目处于停工状态。
项目紧邻住宅区
据了解,味全乳制品厂项目于今年9月份破土动工,该地块马路对面不到50米便是伊萨卡、多蓝水岸、世贸等居民小区,该地块距离学正幼儿园不足600米,距离学正中学不到300米,距离学正小学不到100米。
最令当地居民担忧的是乳制品厂的污染问题。业主们认为,味全乳业在生产过程中将产生大量气体,可能使空气和水受到污染。为此,业主们多次向开发区相关部门反映情况。
12月6日,规划分局召集建设单位和申请人代表及相关职能部门代表,召开了听证会,探讨味全新厂的建设问题。
争议焦点:用地性质
听证会上,争议焦点主要集中于用地性质。按照《建设部(90)建标字第322号》规定,工业用地有不同分类:一类用地是指对周边居民生活基本无影响的工 业,例如电子科技、工艺品制造、缝纫行业等。二类工业用地是指对周边居民生活有一定影响的工业,例如食品生产加工型企业。
业主代表因此质疑:根据1990年国家有关部委颁布的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以下简称《用地标准》)规定,食品工业属于二类工业项目,而此地块M12-7-23在规划中属一类工业用地,为何一类工业用地批准了二类工业用地的项目?
对于这个问题,规划分局工作人员当天在听证会上解释:“在国家建设部的规定中,我们认为上述的用地产业类别只是举例,如果我们反向推的话,电子科技工业 中也有带污染的企业,是不是就可以界定为一类工业呢?对此,规划部门的解释是,我们要求味全项目的污染排放达到一类企业排放标准。”
然而,规划部门的解释难令业主们信服。
已过环评关
“今天下午我们又专门为这件事情召开了专家评审会,专家就该项目用地性质问题给出了明确答案。”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环保局负责人王罡昨日接受《每日经济 新闻》记者采访时称,2008年,国家有关部委就《用地标准》发布了《征求意见稿》,对工业用地分类进行了修改和解释。《征求意见稿》称:“本标准取消了 对上版标准中列举具体行业分类的做法,原因在于考虑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部分污染严重的行业可以通过技术改造减少污染甚至实现零排放。”
“也就是说,没有规定食品必须放在一类还是二类,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区分。”王罡说。
至于业主们最担忧的污染问题,规划分局在听证会上表示,根据浙江大学编制的该项目环评文件,该项目今年3月份已经通过环评审批,并指出项目实施后,将采取环保措施,确保噪声、废水、废弃物等污染因子均能做到达标排放。
“从环评分析上看,这个项目是可行的,不存在违法行为。”王罡说。
未批先建被叫停
然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随后从该规划分局获悉,经查,该项目竟然至今尚未取得规划部门合法的建设规划许可证,属于未批先建、违规施工。“我们已向行 政执法大队发出 《规划联系单》,具体由他们执行。”该局负责人表示。“我们已向杭州味全有限公司发出书面《责令立即(限期)改正违法行为通知书》,目前,该项目处于停工 状态。”行政执法大队相关负责人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已分别对该项目的建设方和施工方立案调查,若查证属实的话会进行查处。
该负责人介 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64条规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 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 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除此之外,我们还会根据规划部门出具的意见,对该项目相关单位进行查处。”该负责人表示。
上述规划分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听证会的最终处理意见可能于下周出炉。“各单位都在非常慎重地处理这件事,我们会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多次致电杭州味全食品大陆事业群总经理陈亮邦,但其手机始终处于无人接听状态。随后记者与杭州味全公关部负责人取得联系,却被告知昨天一天都在开会,不方便接受采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81

結盟日商 抵制三星 科技三龍頭打韓戰

2011-1-13  TNM




月前,歐盟以違反反托拉斯法重罰台灣面板廠,引起鴻海董事長郭台銘震怒,痛批韓商三星電子「抓耙子」,沒商道。不只郭台銘,台灣從DRAM、面板與零組件到3C品牌大廠,不是吃過三星悶虧,就是被欺負,新仇舊恨數不完。

本刊調查,從郭台銘登高喊「抗韓」後,鴻海先起義,與日商日立合作外,近期又頻頻赴日,接觸日商夏普,準備痛打三星,奪下中小尺寸面板全球第一大;此外, 智慧手機一哥宏達電及筆電一哥宏碁,近期不約而同「愛用國貨」,降低對三星採購,扶植台廠。這場抗韓大作戰,方興未艾。

韓國三星與台商競爭日趨激烈,當抓耙子、無商道的作風,引發台灣科技大廠不滿,鴻海郭台銘、宏達電王雪紅與宏碁王振堂近期全力反制三星。

去年底,廣州亞運跆拳道好手楊淑君的黑襪事件,激發台灣人反韓情緒;緊接著,歐盟執委會以違反反托拉斯法,重罰包括友達、奇美電等四家台灣面板廠,罰金一百七十五億元,更觸動台灣科技大廠對韓商的痛恨,尤其是遭重罰一百二十億元的奇美電大股東、鴻海董事長郭台銘。

郭董氣炸 攏日商

消息一傳來,郭台銘忍無可忍地高分貝痛罵:「向歐盟自首的韓國三星電子,不但是抓耙子,更是操縱價格的元凶,三星累犯自首無罪,合理嗎?他們(指韓國廠商)用各種方法要打死我們。」「希望政府當企業的靠山,硬起來一起抵制韓國。」

郭台銘去年十二月十日砲轟三星,不到月底,鴻海就付諸行動,宣布與日商日立合作,而這只是聯合日商抗韓的開始。

本刊調查,近期郭台銘還頻頻赴日,多次與夏普接觸,除了爭取夏普液晶電視訂單外,如與夏普合作順利定案,今年上半年將可搶奪中小尺寸面板龍頭地位,擊敗三星。

三星是蘋果與新力的面板供應商,而這二家公司也是鴻海的二大客戶,在鴻海併了面板廠奇美電後,三星也成為奇美電的最大競爭敵手。

尤其蘋果3i(iPhone、iPad、iPod)全球熱銷,銷量持續攀升,對中小尺寸面板需求越來越大,鴻海雖緊握蘋果iPad、iPhone組裝代工 訂單,但受限於技術、專利不足,空有龐大面板產能的奇美電始終未能成為iPad、iPhone的面板供應主力,這塊高毛利肥肉,仍讓三星獨享,看在郭台銘 眼裡,很不是滋味。

奇美奮起 搶3i

「吃下奇美電後,郭董最在意的就是中小尺寸面板,還多次親赴奇美電與該部門的人員開會打氣,不相信鴻海沒機會贏過韓廠。」奇美電主管透露。更慘的是,奇美電還被三星陷害,遭歐盟以「操縱面板價格」重罰,吃了大虧。

哪裡跌倒、哪裡爬起。郭台銘全力鎖定中小尺寸面板戰場,反攻三星。市調公司Display Search資料指出,二○一○年全球中小尺寸面板市占率,三星一四?九%,奇美八?二%,今年奇美合併統寶後,加上日立,市占率加總達一五?七%,將可 超越三星,成為全球第一大。

「如果奇美電再與夏普談成合作,老郭就可拉開與三星的距離,增加爭取蘋果面板訂單的本錢。」分析師觀察。

日商面板廠願意一塊抗韓,同樣是吃了三星不少苦。「面對三星的價格競爭,日本面板廠苦思對策突圍,郭董讓日商感受誠意,雙方是合作,而非競爭或買賣關係。日立就是一例。」鴻海主管說。日商養面板廠成本高,而郭台銘擅長降低成本,二者合作,各取所需。

接單未成 愛生恨

其實,郭台銘接觸的日商,不只家電廠、面板廠。併購普立爾後,郭台銘就曾與日本醫療器材廠商接觸,另為了提升鴻海無人工廠規模與效率,鴻海也與日本機器人、自動化設備廠商接洽,希望透過併購來壯大對抗韓商的本錢。

其實,三星不只是鴻海的敵人,還是鴻海的大客戶。而這位大客戶與郭台銘的恩怨情仇,早在二○○四年就開始。

當年,三星、LG手機全球市占率持續攀升,很可能擠下摩托羅拉、索尼愛立信,郭台銘為了搶攻三星、LG可能釋出的代工訂單,決定讓鴻海旗下的富士康(FIH)北上,前往山東煙台、廊坊設立生產線,就近服務這二大韓商。

結果沒想到,三星、LG雖宣稱會釋出代工訂單,卻是釋給韓國本土廠商,跟FIH預期相差甚大,這也是FIH近年業績不如預期的原因之一。「設了工廠準備接單,卻一直空在那,讓郭董很不爽,大罵韓國人沒誠信。」鴻海主管私下透露。

經驗到手 即翻臉

郭台銘不僅一次對內說:「(三星)是可怕的對手。」「三星產品線幾乎囊括所有電子產品,從手機、家電,到DRAM、面板等零組件,幾乎什麼都做,還可以經營品牌。」

被郭台銘視為可怕對手的三星,是富可敵國的韓國第一大企業,在韓國政府支持下,到全球市場攻城掠地,去年營收一千三百六十六億美元(折合新台幣四兆元),不但超越美國第一大電腦廠惠普,成為全球營收最高的科技廠,台灣前五大科技廠營收加起來,也比不上。

三星是台灣代工與零件廠的大客戶,也是台灣品牌大廠的敵手。對三星時常違反商道、壯大自己的方式,業者又愛又恨。「他們會找台商代工或生產零組件,一方面 把台商養大,同時向台商學技術,快速培養自己的代工、零組件團隊,最後自給自足,不但取代台商,還跑來跟台商搶客戶。」業者忿忿不平說:「三星擅長吸收別 人的經驗,像在液晶電視就效法新力、手機就模仿蘋果,零組件的生產就學台商,只要一學會,他們就會想盡辦法超越對手。」

雪紅反擊 暗轉單

除了郭台銘受害,去年威風八面的智慧型手機品牌大廠宏達電(HTC),也多次吃過三星的悶虧。像二年前,三星推動高解析度的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面 板,大力推銷給宏達電,結果宏達電採用,推出高階機種Legend(傳奇機)大賣,三星看到OLED市場接受度高後,翻臉不認人,將貨源轉給自家品牌手機 Galaxy使用,硬是不出貨給宏達電,讓執行長周永明氣得大罵:「被韓國人騙了。」

不單採購零件被惡搞,三星更集結手機研發大軍,快速超越宏達電在智慧型手機的地位,去年第三季宏達電的全球排名硬是被三星擠下。另外,宏達電原先替 Google代工生產的品牌手機Nexus One,沒想到三星半途殺出搶單,讓Google決定把新手機Nexus S轉單給三星。「Peter(周永明)還因此去光華商場買了三星的手機回來研究,到底他們是怎麼做到的。」知情人士說。

有了這幾次教訓後,宏達電去年第四季開始大幅調整對韓商的採購策略。「只要台灣能夠設計、生產的,HTC都要向台廠採購。」周永明更對零組件廠商說:「不要把奶水餵給三星。」

例如宏達電的合作夥伴、手機晶片大廠美商高通,過去在三星下單代工基頻(Baseband)晶片,去年底在宏達電董座,同時也是高通股東之一的王雪紅暗示下,悄悄地把訂單轉給了台積電。「雖然二家公司都不承認,但台積電確實因高通的轉單而受惠。」知情人士說。

供貨搞鬼 傷雙A

原本向三星採購面板的台灣NB雙A品牌—宏碁(acer)與華碩(ASUS),不愉快的遭遇,也和宏達電如出一轍。

台灣筆電一哥宏碁去年在小筆電市場上,損失了不少市占,尤其在宏碁大本營歐洲,擅長經營電信商的三星,靠著一款高階小筆電,把宏碁打得潰不成軍,硬生生把宏碁歐洲小筆電銷售第一的排名搶走。

蘋果iPad去年吹起平板電腦旋風,重傷全球筆電大廠,宏碁與華碩因而轉戰平板電腦,但一起步就踢到三星大鐵板。三星先供貨給自家品牌,使得雙A推出新商品動作,比別人慢一大步。

「三星的七吋平板電腦Galaxy tab,去年九月上市,三個月就賣了一千萬台,銷售幾乎與iPad並駕齊驅,雙A到今年才推出產品,市場先機已被三星搶走,也難怪宏碁執行長蘭奇在紐約記者會上,都直言要減少對三星的採購。」外資分析師說。

為此,蘭奇在內部會議挑明:「現在宏碁最大敵人是惠普,三星是下一個敵人。」

本刊調查,宏碁過去有三到四成的面板向三星採購,第四季確實把一成左右的面板訂單轉給友達與奇美電,來制衡三星。「以前面板與DRAM缺貨時,JT(王振堂)還要親自飛首爾盯貨,現在因小筆電與平板電腦,雙方已從合作變為競爭。」宏碁人說。

華碩董事長施崇棠更是早就把三星當作敵人。華碩去年初與和碩分家後,施崇棠為了強化工業設計部門的能力,多次出國拜訪國際一流設計師,卻發現這些設計師早被三星重金禮聘。

「只要排名全球前一百大的設計師,三星就會派人接觸,砸大錢買設計,這種魄力台灣廠商望塵莫及。」施崇棠對主管說。

抗鴻陣線 扯後腿

雖然台廠串連開戰,但三星也不是省油的燈。就在郭台銘月前發飆的隔週,韓國首富、三星集團董座李建熙的獨子—新任總裁李在鎔,就帶著幾位高階主管搭專機來台,低調拜會緯創等代工廠固樁。

「李在鎔身為接班人,身段卻超柔軟,直說原料供應絕對沒問題,價格好談,真的很會做生意。」業者透露。

一位NB廠的主管更不諱言:「鴻海說要抗韓,人家三星也會利用台廠間抗鴻的力量反制老郭。」

像是長期與韓國競爭的友達董事長李焜耀,上週六出席集團植樹活動時,被問及抗韓一事,就避談:「今天不談這個。」據了解,三星除了自己生產面板外,也因為 自有品牌電視的關係,向友達採購大尺寸面板。「儘管三星出賣同業,友達也遭殃,但友達還要跟三星做生意,當然不可能像郭董一樣,明著嗆聲。」知情人士說。

對科技業抗韓熱潮,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跳出來相挺,他直言:「韓國是所有人的敵人,台灣則要當所有人的朋友。」「『聯日抗韓』是上上策。無論面板業或DRAM業都如此,台灣不需要一味地跟韓國學(擴大規模),應以創新取勝。」

他也指出,韓國企業是「一間公司倒閉、國家就完蛋了」;台灣卻是有很多中小企業在支撐,市場雖小,但若是每天花一點點資源,就算是百分之一,放在長期的人才與設備投資上,放眼華人市場,仍將是贏家。

郭台銘 小檔案

現職 鴻海集團董事長 出生 1950年

家庭 與亡妻林淑如育有1子1女;與現任妻子曾馨瑩育有1女1子

學歷 中國海專

事業 1974年創鴻海;2001年鴻海成為台灣第一大製造業;2004年起成全球3C代工龍頭;2005年成為全球手機代工龍頭;2006年成全球數位相機代工龍頭。2010年鴻海合併營收2.3兆元

王振堂小檔案

現職 宏碁董事長 出生 1954年

家庭 妻子張美暖、育有2女

學歷 台大電機系畢、政大企家班第9期

事業 1981進入宏碁集團下的宏碁科技,1998年出任宏碁科技集團董事長;2001年宏碁集團分家,接下宏碁總經理;2005年起任宏碁董事長。2010年宏碁營收5,220億元

王雪紅小檔案

現職 宏達電、威盛董事長 出生 1958年

家庭 父為台塑創辦人王永慶,與前夫育有2子,現任夫婿為威盛總經理陳文琦

學歷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經濟學碩士

事業 1987年創立威盛;1997年創立宏達電HTC。2010年HTC為全球第5大、美國第3大智慧型手機品牌,合併營收2,787億元

5大電子龍頭 都當三星是勁敵

◎宏達電(智慧型手機廠)

2010年第3季三星智慧型手機銷售720萬支,首次擊敗宏達電,躍升為全球第4大智慧型手機廠。宏達電為Google自有品牌智慧型手機Nexus S代工業務,也被三星搶單成功。

◎奇美電(iPhone、iPad面板供應商)

三星為iPad、iPhone的主要面板供應商,鴻海旗下的奇美電受限於先天技術、專利等,無法拿到iPad、iPhone面板供應大單,郭台銘擬聯合日廠與三星抗衡。

◎友達(面板製造廠)

友達申請赴中國設7.5代廠,經過9個月等待,政府終於在去年放行,但中國僅剩的2張面板執照,其中一張已發給三星,友達須藉入主昆山龍飛光電,取得執照。

◎台積電(晶圓代工廠)

三星視晶圓代工為未來核心事業,去年12月日本東芝40奈米製程以下晶片擴大委外,三星為主要代工廠,台積電為次要代工廠,顯示三星搶占市場有成,恐威脅台積電。

◎宏碁(筆電品牌)

宏碁小筆電在歐洲被三星的高階小筆電擊潰。宏碁已將部分面板訂單轉給友達與奇美電,以制衡三星。

台韓 高科技產業競爭史

◎DRAM

鑑於韓廠因政府扶植而成為全球龍頭,2000年前後,台灣將DRAM畫入2兆雙星重點扶植產業,期超越南韓。但韓廠有技術、成本優勢,又因韓圜貶值而可殺價競爭,不但地位難撼動,更屢次重創台廠。

◎面版

2000年起台、日、韓三強鼎立,台灣大尺寸面板市占率原本領先南韓,居全球之冠;2008年第3季三星、LG轉買自家面板,韓廠市占率進而超越台廠,近2年雙方積極卡位中國市場,競爭很激烈。

◎手機

2003年後台、韓已居全球前二大手機產國,韓國自有品牌出貨量遠高於台灣,台灣代工出貨量則較南韓高多出6成;台廠原在智慧型手機占優勢,但去年三星智慧型手機市占率已超越宏達電。

回應 鴻海:不評論

對於郭董近期赴日本與夏普洽談中小面板合作一事,鴻海發言人丁祈安表示,對於相關合作案,鴻海沒有任何評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80

旺旺中時為何遭抵制?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8-10/100422332_all.html

 自從《旺報》創辦人、旺旺中時集團(下稱旺中集團)董事長蔡衍明涉足台灣媒體產業開始,企業老闆如何維持新聞自主、集團擴張如何避免言論壟斷等爭論就從未平息。

  7月25日,台灣的「國家傳播通訊委員會」(NCC)以附帶條款方式通過旺中集團併購台灣第二大有線電視系統中嘉集團後,更將這波反旺中集團的風潮推向高點。

  新聞傳播學者、公民團體出面要求NCC駁回重審;旺中集團旗下報紙、網站的作家們出現出走潮;700多位學生到中時集團總部前抗議。文藝界方 面,台灣導演王小棣發起了「無力者結盟運動」,希望每個人能勸身邊十個親友拒看中視、不買《中國時報》,終止蔡衍明在台灣操控媒體。

  媒體巨獸

  旺中媒體集團到底有多大?在有線電視市場中,旺中控制包含中天新聞台在內的11個頻道,市場佔有率約24%;它還擁有台灣三家無線電視頻道其中 之一——中視及次頻道,佔該市場的19%;報業市場方面,旺中擁有台灣四大報之一的《中國時報》,以及《工商時報》《旺報》,約佔報業市場7%;網絡市場 中,《中時電子報》則佔該市場的9%;另外還有市佔率3.56%的《時報週刊》雜誌等。

  旺中集團若再併購收視戶佔全台灣27%的有線電視系統中嘉集團,將擁有水平跨媒體資源,以及上、中、下游垂直整合的控制權。

  台灣大學新聞系教授張錦華擔心:「旺中掌握上游的有線系統後,對頻道上下架的權力足以控制言論自由,其他媒體可能迫於壓力而集體噤聲。」

  根據台灣中央研究院研究員施俊吉的研究,NCC已發出的電視節目頻道執照有200多張,而目前每家有線系統平台僅可容納約100家。

  這種供需極度不等的現況,賦予系統商極大的市場力量。

  以往經驗顯示,有線電視系統可以透過頻道上架的費率、頻道所在位置,每年換約與否等複雜微妙方式,影響所有希望爭取上架的電視頻道。

  爭議NCC

  台灣的NCC是倣傚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而成立,為附屬於「行政院」的獨立機關,七位委員多來自學術界。此次批準有三項條件:須出售旺中旗下24小時播出的中天新聞台、中視新聞台變更為非新聞頻道,以及中視應設立獨立新聞編審制度。

  即使如此,台大經濟系教授鄭秀玲以德國對媒體併購的審查標準,質疑NCC縱容了旺中媒體集團的擴張。

  德國媒體集中調查委員會將不同媒體市場的市佔率按不同權重予以加總。「在德國,媒體集中度指數若超過30%,則媒體併購案將被駁回;但旺中集團 併購後的集中度指數高達140%。」張錦華則認為,從旺中集團在2008年開始大量收購媒體以來,NCC遲遲沒有修訂跨媒體併購的法規,導致規定不明、審 理程序不公,「NCC長達四年不作為,是失職的表現」,造成今日NCC、業者、受眾三輸的局面。

  當然也有人替旺中集團說話。國民黨籍「立委」蔡正元認為,企業入主媒體是資本社會的趨勢,報業老闆也能擁有自己的言論自由。

  《中國時報》前社長王健壯也認為,現行法律無法阻止旺中併購中嘉,因此,NCC許可此案沒有錯,附加條款反而違反財產權自由。

  倒退之憂

  蔡衍明20歲開始食品事業,1987年繼承父業,成為旺旺食品集團主席,2011年以80億美元身家登上福布斯台灣富豪榜之首,集團九成營收來自大陸。

  蔡衍明在2008年買下擁有《中國時報》《工商時報》、中天電視以及中視等媒體的「中國時報系」。2009年初,他再以私人名義入股香港亞洲衛視,成為第三大股東,儼然成為兩岸三地新興躥起的媒體大亨。

  不過,蔡衍明多次控制新聞言論的行為,讓他受到強烈抨擊。2012年初,蔡衍明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表明,他調動記者職務是因為其「冒犯了許多人而傷害到我」,「記者下筆前應考慮其後果」。

  7月25日,審查案通過後,當《聯合報》《自由時報》《蘋果日報》將報導集中在NCC的審查瑕疵、新聞修法、蔡衍明的集團背景時,「中國時報系」卻以斗大標題,質疑反對併購案的學者黃國昌花錢請學生到場抗議,更整版放了黃國昌在街頭抽煙、丟煙蒂畫面。

  在許多學者們眼中,這位媒體老闆的經營理念難以令人苟同,特別是與《中國時報》創始人余紀忠相比,學者們無不懷念起文人辦報的理想時代。

  「余紀忠自視是一個知識分子,蔡先生本身則是商人辦報,主張學位無用,而且是反智的。」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瞿海源說,更重要的對比還有兩人辦媒 體的理念,余老先生認為「要傳遞信息,滿足人民之權利,並捍衛一套文明進步的價值體系」。蔡先生辦報呢?「他說與其被其他媒體罵,不如自己買下媒體,針對 不實報導罵回去。」

  台灣大學法律系教授顏厥安同樣對換老闆以後的《中國時報》感到失望。他回憶上世紀90年代,「《中國時報》是一個可以讓多元的聲音可以在台灣社會出現的平台,與台灣民主化是有密切互動的」。

  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劉亮雅表示:「報業老闆會因為商業利益考慮,而限制言論,把媒體當成私人工具,要求編輯揣摩上意,造成言論自由緊縮的連鎖效應。」

  包含瞿海源、顏厥安、劉亮雅等數十位台灣教授學者,因此聯署發起拒絕中時運動。「今後,我們將拒絕在中時媒體發表文章,直到它重拾媒體資格的那一天。」他們在聯署聲明中,呼籲更多知識界的朋友加入拒絕中時的行列。

  「拒寫運動讓大家開始思考:中時是什麼樣的媒體,中時和這個民主社會的關係。這個信息的釋放,是最重要的意義。」顏厥安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201

抵制洋貨運動的起源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094

      近日,因釣魚島事件,國內爆發了抵制日貨的民間運動,很多年輕人覺得很新鮮。接下來兩篇專欄,我從商業史的角度談談抵制洋貨這件事,說的不對,大家多批評,不過別砸我的車。


  按社會學家漢斯·孔恩的定義,民族主義是一種思想狀態,認為國家是政治組織的理想形式,也是文化創造與經濟繁榮的源泉。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民族主義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命題,它像一根敏感而脆弱的神經,稍有撥動,就能引發喧天的風潮。一百多年以來,外國人給予中國人的恥辱 是如此的平常,這些記錄包括一切可以想像得到的方式,從巨額賠款到割讓國土,從火燒皇家園林到兩個外來軍隊在中國土地上交戰。


  民族主義的狂熱便是在這樣的土壤上熊熊燃燒起來的。當國家和民眾無法從軍事和政治上獲得尊嚴之後,民族主義的「地火」就曲折地向商業領域轉移。在之後相當長的時間裡,帶有強烈民族主義色彩的抵制洋貨運動一直是民族企業最鋒利的武器。


  自20世紀以來,第一次大規模的抵制運動發生在1905年,對象是美國貨。在這一年,美國政府制定排華法律,在十年內拒絕中國工人進入,並對在美華人 進行了種種人權上的限制。夏天,在華人勞工輸出的基地華南地區爆發了大規模的抗議活動和抵制美貨運動,至少有10個省份出現了遊行。一個叫F·W·福斯特 的觀察者在當年的報紙上評論說,「中國人抵制美貨,是老大帝國反對外國的不公正和入侵的憤恨情緒在覺醒的顯著證據。」國內外專家普遍認為,1905年的這 場抵制運動是「第一次跨越了各種社會團隊的大眾抗議」。


  第二次全國性的抵制運動發生在1908年,對象是日本貨。這年開春,廣州官員以走私武器為理由查封一艘日本輪船「二辰丸」,日本政府強勢干預,中方迫 於壓力,釋放了日船。這個事件激怒了中國人,他們認為清政府懦弱無能。憤怒很快演變成一場日貨抵制運動。廣州的商會和同鄉會發出公告,號召抵制日貨,他們 甚至還提出了一個不可能實現的抵制目標—直到所抵制的貨物總值相當於對日賠款總額。這場抵制一直持續了一年多。1909年,日本加快在東北三省的政治和經 濟滲透,宣佈它將擁有從瀋陽到安東的鐵路的建設權,很快在東三省的城市也爆發了大規模的抵制日貨運動。


  這些抵制運動直接催生了第一批現代意義上的「非政府組織」。1911年12月,上海成立中華國貨維持會,滬上幾乎所有知名的商人全數參與,最初的宗旨是力圖用國貨原料製作禮服,後來很快轉型成全國性的洋貨抵制領導機構。


  1912年12月,維持會召集國內各主要城市的商會代表,在上海召開維持國貨大會,就維持國貨的重要性和具體方法展開討論。


  以民族主義為旗幟的抵制洋貨運動,每隔三年至五年就會大規模地爆發一次,這構成了百年中國企業史上一個十分顯著的現象。對民眾而言,抵制運動能夠極大 地滿足民族自尊心;對政府而言,當然樂觀其成,這些運動甚至可以成為對外談判的籌碼。日後我們看到,在重要的抵制運動中,政府是幕後最主要的策動者。立足 剛定的民族企業家更是抵制運動的積極參與者和推動者,他們可以利用這樣的機會合法而富有道德感地驅逐或打擊競爭對手。就跟民族主義的複雜性一樣,抵制運動 對中國商業環境和市場成熟的正面、負面意義,一直是一個十分微妙的課題,它甚至從來沒有被認真地討論過。


  自1910年之後,中國的洋貨抵制運動找到了一個固定的「假想敵」,它就是日本公司和它們的商品。下篇專欄,我接著說。

 

作者:吳曉波(財經作家,上海交通大學EMBA課程教授,「藍獅子」財經圖書出版人,哈佛大學訪問學者,常年從事公司研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585

一百年來的日貨抵制運動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172
 這篇專欄繼續講抵制洋貨運動,主角是日貨。在過去的整整一百年裡,有三次重大的抵制日貨運動。


  在東亞地緣政治中,日本是唯一沒有被中華帝國征服過的國家。甲午一戰打完後,鄭觀應寫了一部非常暢銷的《盛世危言》,他指出,日本是中國最大的敵人。 當時,日本的產品已經對中國構成了威脅;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日本更是取代英國成為最大的貿易商;更讓中國人難堪的是,日本商品在傳統的「中國貨」上也取 得了優勢,日本茶葉、日本絲綢的國際貿易額相繼都超過了同類的中國商品,成為最大的出口國。


  對日本貨的第一次抵制運動發生在1915年,日本逼迫袁世凱簽「二十一條」,遭到各界的強烈抗議。隨之,各地紛紛爆發了日貨抵制運動。


  當時,抵制日貨的暴風源是上海,滬上各界在張園召開了反對「二十一條」的國民大會,到會者近4萬人。5月9日,當袁世凱接受「二十一條」的消息傳出 後,舉國視為奇恥大辱,這一天,被定為「國恥日」。上海、廣東等十多個省份的商會通電反對,抵制風潮隨即席捲全國。正是在這次風潮中,中國的民族工業第一 次打出了「中國人用中國貨」的口號,數以百計的工廠湧現出來,生產中國貨以替代流行的日貨。此後每年的5月9日「國恥日」都成為了抵制日貨的動員運動。抵 制日貨成為中國社會的常態,中國將日本牢牢地定位為頭號政治、軍事和經濟敵人。


  對日貨的第二次抵制風潮發生在日本入侵東三省的1931年。據《時代》週刊的報導,此次日貨抵制運動的激烈化和全面化超過了以往的任何時期,並出現了新的運動傾向:一是民族主義熱情下的准暴力化;二是政府積極參與的制度化。


  在抵制運動中,民眾表現出超乎尋常的高道德標準,日貨被定名為「仇貨」,也就是仇人生產的商品,是寧可餓死也不能使用的東西。人們還重新定義了「奸 商」的概念,在民族危機的語境裡,它被升格為「叛國的商人」,所有出售日本商品的商人都成了叛國者。當時的國民政府也針對性地大幅提高日本進口商品的稅 率,其中,棉庫綢的稅率提高800%,毛織品提高200%,短短半年內,日本相關商品的在華銷售就降低了近2/3。


  對日貨的第三次抵制發生在1990年代的中期,這又有了新的發生背景和特徵。


  1978年,中國開始改革開放,鄧小平首次出訪的國家就是日本,他帶去的唯一訴求是,渴望得到日本企業的投資。當時的日本企業也成為開放中國的最積極的參與者,整個1980年代可以說是中日經濟的「蜜月十年」。


  進入1990年代後,情形又變了。首先是日本經濟泡沫破滅了,國家和企業競爭力大幅下滑;其次,中國本土企業經歷了十年磨練,基本上完成了輕工業的產 業佈局,於是,一場振興民族品牌的經濟運動如水到渠成般地開始了。與前兩次相比,這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商戰」,中國企業在價格、規模、技術和行銷傳播等 方面展開了全面的攻擊,並取得了超乎想像的成功。及至今日,中國的經濟總量已超過日本,而日本也不再是中國最重要的經濟競爭對手。


  在最近的釣魚島事件中,一些城市再次爆發了激烈的反日貨行動,然而我們看到,除了砸日本品牌的汽車洩憤之外,我們似乎找不到一個成規模的產業抵制。這 表明了一個基本的事實:一百年來,中國真的比以前強大太多了,我們完全可以用更理性和更自信的方式來處理睦鄰關係,中日是否「必有一戰」我不知道,但是, 中日必然一起「站」在東亞,卻已是數千年的歷史。


  最後再說一個事實:在經濟史上,從來沒有一個國家的民族經濟是靠抵制而獲得成功的,中國、日本都不例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125

江西全球最大鵝肝項目夭折 曾遭抵制

http://www.21cbh.com/HTML/2012-9-20/4MNDE4XzUyNTY4MA.html

江西南昌1億元鵝肝項目在環保組織和公眾的質疑聲中走向了夭折。

備受爭議的 「全球最大鵝肝項目」選址江西鄱陽湖畔,曾經引起社會各界的抗議。迫於壓力,英國投資方CreekProjectInvestmentsPLC(以下簡稱CP)於今年4月宣佈暫緩該項目。

目前,這個項目仍未有任何投資動作,在悄無聲息中走向了夭折。《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南昌桑海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桑海區)招商局局長許清處確認了這一消息。

「這個(鵝肝)項目現在已經沒有了,投資方稱資金鏈出了問題,不會有投資了。」桑海區招商局局許清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鵝肝加工項目只是一個口頭的意向性項目,桑海區與投資方並未簽訂正式合同,因此算不上中止合同。

據瞭解,該項目投資方為註冊於英國的公司「CreekProject」,登記資料顯示,該公司此前主要投資項目為黃金勘探,而目前的主要投資業務為鵝養殖及加工,投資方式為股權投資與合作。公司官網顯示,預計在南昌投資的項目是該公司鵝養殖業務唯一的項目。

CP公司官網對於該項目的介紹資料顯示,「水禽深加工項目」投資1.0651億元人民幣,計劃年宰殺鵝200萬羽,年宰殺鴨800萬羽,年產鵝肥肝1000噸,年產35000噸飼料。

據知情人士透露,這個原本計劃落戶江西省共青城的項目,由於投資方的中方聯絡人為桑海集團原董事長,桑海區大打親情牌才將這個項目爭取過來。

鵝肝是法國的三大美食之一,但在動物保護者眼中,這種美食的生產過程卻過於殘酷。今年3月,民間環保組織「達爾問自然求知社」在北京舉行了新聞發佈會,呼呼抵制全球最大鵝肝項目。

據媒體報導,達爾問自然求知社在發佈會上聲明:該鵝肝項目是一個類似於活熊取膽的產業,我們希望江西省能夠停止這個使用強飼法生產鵝肥肝的項目,並希望中國的消費者認清類似產品的殘酷性。

「達爾問自然求知社」還就此議題致信農業部、江西省發改委、南昌市市長、江西桑海經濟技術開發區(項目所在地)、英國駐中國大使館及CP公司等,闡明利害、呼籲停止該項目。

雖 然鵝肝加工引起激烈反對,但江西各地卻還在爭相引進。「不論是投資方資金鏈斷裂,抑或是民間反對導致這個項目失敗,都只是一時一地之事。」一位業內人士認 為,鵝肝美食愛好者大量存在,必然驅動著生產商想盡辦法去生產加工。在中國,鵝肝產業正在形成一個新的生產基地和消費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733

渠道們的獨代產品暗戰:互不買賬 相互抵制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1924.html

今天要給大家說一說,渠道到底適不適合做遊戲產品發行,或者獨代發行。在說這個話題之前,我也想來說說前不久一個讓業界備受關注的事情,那就是9月12號《植物大戰殭屍2》安卓版發佈,這麼一款,明星產品,不僅是備受玩家期待,各個渠道們也是異常的關注。因為這是一個能夠證明渠道對於遊戲分發的能力的時候。所以各個渠道在這款遊戲的分發上面都各顯神通。我們都知道12號《PVZ2》的首發是由三大運營商及五大發行平台: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騰訊,百度,91無線,UCweb和360。預計上線首日下載將破千萬。這幾個渠道在爭取首發資格的時候,也都做了很多努力。具瞭解,寶開的首發是有要求的,就是在規定的時間要達到一定量的下載數,這個數是要寫進合同裡面的。具知情人透露,91無線給的要求是7日下周300萬,這個數字明顯是偏少的,寶開的人表示,這個是因為他們和91有其他的戰略級的合作,所以數字給予了降低。360相對來說肯定是一個非常大的下載量的要求。而且據說《pvz2》上湖南台的天天向上,也是周鴻禕親自出面幫忙牽線搭橋搞定的。可以看出360對這次首發的重視程度。

安卓版首發當日可謂是各個渠道都給足了支持,下載量也超出了寶開的預期。從這次首發,我們可以看到,競爭最大的就屬360與百度系的百度手機助手和91無線之間的競爭了。但是似乎百度系的下載量沒有360的高。之前也有很多媒體報導360的下載是多麼的驚人,是多麼的強勢,花錢賣廣告為遊戲做宣傳。這些我這裡就不多數了。我想說的是360這幫人,執行力真是牛逼,無論是前期的廣告鋪墊,還是活動宣傳,到上線當天的各個宣傳點的覆蓋,都是第一時間傳達到用戶面前,在11點開啟下載之前的兩分鐘,360官方微信就發出首發的消息,在首發之後,360手機助手的通知欄廣告赫然的寫著:植物大戰殭屍2全球首發,這個速度,這個傳達覆蓋面,下載量不高都難,第一個小時就突破100萬,這個分發能力,不得不佩服(雖然360手機管家攔截別人的通知欄廣告,自己卻幹著最大的通知欄廣告… …)。

OK,360的分發能力大家都有看到,相信很多廠商都想去抱大腿,希望360能夠也像照顧《植物大戰殭屍2》那樣照顧下自己的產品,也讓自己飽受關愛,享受下量大帶來的快感。可是,真的能夠如你所願嗎?我在開頭就提出了一個疑問,渠道做發行和獨代合適嗎?我們都知道360一直以來要求都很高,對於產品上線,一般都要求在360首發,實在不行也要聯合首發。但是問題就來了,在360首發,別的渠道願意嗎,渠道是不能看著你們產品在別的渠道首發,不在自己這裡上線的,等首發過了之後在來要求上線,這個時候,渠道給你的一般就是五個字:收錄不推薦。渠道之間是有競爭的,所以現在行業出現了一個現象就是凡事一款產品和某個渠道走的近,在某個渠道單獨測試或者首發,其他的渠道都會聯合抵制這款產品,這款產品要想在這些渠道獲得好的用戶量是非常難的了。所以各位廠商們,在遊戲要上線的時候,要想好了,不要因為一個渠道給了你點好處,忽悠你在他們那裡首發,你就覺得受到寵愛了,可能你在前期獲得了某渠道的大力支持,但是等這個渠道的用戶量開始下滑,已經不能滿足你對於用戶量增長的需求的時候,再去找別的渠道,這個時候是沒有渠道會待見你的(不要因為一顆參天大樹,放棄整片森林)。不過那些小渠道還是會很樂意和你們合作的。

那話就說回來了,產品在渠道首發會受到其他渠道的排擠,那麼假如一個渠道自己做了一款產品或者獨代發行一款產品的話,效果會怎麼樣呢?那我們就拿幾個失敗的獨代發行的例子給大家看看,渠道獨代效果會如何。

首先說下UC獨代發行的《混沌與秩序》這款遊戲在去年還是被很多渠道關注的遊戲,很多玩家都期待能夠玩上國服版本,渠道也希望能夠上線這款遊戲,但是後來得知被UC代理之後,渠道表示很失望,一些喜歡玩玩家都去玩海外版,渠道也都沒有推過這款產品,這款產品就這樣在UC自己的渠道進行了一段推廣。後來也就慢慢的淡出人們的視野。結果,好產品被渠道獨代,變成了失敗產品(遊戲設備要求高也是不能忽視的原因)。UC獨代的產品在這款之後接著又代理了幾款產品,表示都不是很理想。搶先一步代理了一個海賊題材的遊戲《熱血海賊王》,可是就是因為是UC代理的原因,好像其他渠道都不給支持,這款產品也就變的只有在UC自己的渠道上很熱,其他渠道冷冷清清。後來上線的另一款沒有渠道背景的遊戲《夢想海賊王》獲得很多渠道支持和喜愛(尤其360和小米),一躍成為千萬級手游。這對於《熱血海賊王》來說不免可惜啊(同樣是海賊題材,比它還早,遊戲質量又不是很差)。

第二個要說的是當樂獨代的《遇仙》,這款產品是廣州鈞鈦開發的,因為這個公司和當樂也算是合作很久,鈞鈦有位員工是從當樂出去的,所以兩家關係算是不錯,就在有這款產品之後開啟了合作。渠道做獨代,肯定是不願意被其他渠道知道的,所以當樂就說是米樂獨代的《遇仙》然後在各個渠道去推廣(其實米樂也是當樂的一個子公司)。上線之初算是紅紅火火,各種渠道找人,找資源,還花錢買廣告位,也是希望這款產品能夠火起來。可是畢竟是渠道獨代的產品,其他渠道不可能把你的產品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一段時間過後,也就扔著不管了。最近當樂又代理了一個新遊戲,gameloft的《對決》。同樣是出自gameloft,《混沌與秩序》失敗了,不知道這個《對決》在當樂手裡是否能夠火起來。不過這次當樂依舊沒有敢對外大勢宣傳說是當樂獨代的,還是悄沒聲的在測試。

百度多酷在獨代了《鬥鬥堂》之後,行業內做了很多的宣傳這是百度多酷的獨代產品。但是這個遊戲類型早在去年就已經出現了,之前的《彈彈島戰記》、《叮叮堂》都未獲得很大成功,這個時候再推出這個類型的遊戲,且遭遇其他渠道不配合的態度,要成功並不容易。

另一個渠道做產品不得不提的也是百度系的91,91沒有做獨代,因為網龍自身的研發能力,所以也出了幾款遊戲。一直想和其他渠道合作,可惜的是其他渠道不買賬,要麼直接不合作,要麼就是算數收錄,沒有推薦,要不就是一直拖延,所以幾款產品目前沒有表現好的。後來沒辦法,開始將產品獨代出去。最後搜狐暢遊代理《妖界》ios版本,還借好聲音的資源來推廣,結果好像很不理性。因為這款產品一直就沒有其他渠道買賬,倒是在91自己渠道數據還算湊合。相比較暢遊獨代iOS版,91《妖界》的安卓版是免費給一個剛建立的公司拿出去推了。

最後要說的就是分發能力非常強的360了,360一直以來都說自己是做發行的,專注於發行,服務好開發商,堅決不做遊戲,2013年7月在360游久舉辦的「星耀360」,360副總裁也這麼強調說自己不做遊戲。但在當晚的活動上代琳攜《刀塔女神》亮相。《刀塔女神》則是北京游龍騰公司推出的手機遊戲,如此一來,這家公司與360有著撇不清的關係。

360一方面要求CP給首發,但也在投資公司做發行。其他渠道們不高興了,據知情人透露,百度和騰訊以及其他渠道則開始聯合抵制360,這也能理解。一致表示只要是360獨代,或者投資,或者是和360走的近的遊戲,這些渠道都不會給好臉色,最多是收錄上架,堅決不推薦。具知情人透露,百度就已經發出內部郵件,明確表示《刀塔女神》屬於360投資公司產品,只做上架,不做任何推廣。這樣一來,即使你產品好,即使在360上面給了很大的支持,其他渠道不推廣,一樣會面臨用戶量不足的瓶頸,對於一個遊戲來說,源源不斷的新增用戶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被渠道封殺的滋味可不好受,前面可是有血淋淋的例子擺在那呢。

各位廠商們,以後要發行上線遊戲的時候要想清楚怎麼做了,找獨代也要考慮清楚是否找渠道獨代,即使能夠給你它自有渠道的很多用戶,但是那個畢竟不能滿足所有需求。建議還是要找發行能力比較強的專注做發行的公司比較好。例如:北緯通信、崑崙萬維、中國手游、掌趣科技等等。

今天寫這些也只是想探討下,渠道是否適合去做產品發行和獨代,以及渠道之間的那些競爭關係。舉了幾個例子來說明,並不是為了要說那個渠道好,那個渠道壞。最終是要給各個廠商一個建議,渠道關係要做到一碗水端平,不要和某個渠道走的過於親近,這樣會遭受別的渠道的嫉妒的,渠道嫉妒起來可就沒你好受的了。還有就是也要告訴各個渠道,不要妄想代理產品會比聯運賺錢,要想想你合不合適去做。所以各位廠商們,遊戲上線發行,要怎麼做,想清楚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864

你別無選擇----反對轉基因是在做無用功(兼談國人 抵制新事物的慣性) 二月立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ba21780101m1yg.html

轉基因能夠被爭論成這樣,背後是有一定的利益驅動的,這種利益驅動主要是來自一些商業目的,比如有機食品生產商就會強調轉基因的安全性是值得懷疑的,不過最終這種混淆視聽是無用的,包括有機食品本身實際上也是一個商業噱頭,沒說它是騙局算是客氣的了。

 

民眾討論和質疑轉基因本是件好事情,質疑不僅是基本權利,更是推進事物發展的反作用力,是必不可少的;但漸漸的從質疑到聲討轉基因就不對了,尤其是其中三個最大的主流觀點很有問題,它們是:

1.是個背後存有巨大陰謀的利益驅動,害中國人的。

2.請給我們告知權和選擇權。

3.好不好尚無定論,我們迴避,請挺轉派先吃,並多吃

 

利益驅動那是肯定的,陰謀的利益驅動,那就太義和拳思維了,基本上是受迫害狂想症的再次發作,很多東西不是專門為了害中國人而設計的,閉關鎖國,就沒人害得了你,既然選擇國門洞開,那就要面對一切;轉基因最大的利益驅動,和每一個推進人類進步發展的科學技術一樣,在改變世界的同時也獲得巨大的利益,這無可厚非,也光明正大。

 

告知權和選擇權看似表面有道理,實際是沒有可操作性的,比如無線信號,有害無害一直有爭論,過去量很小,沒怎麼關注也就算了,現在移動互聯時代,無線輻射劑量增幅成百上千,足夠量變到質變了,到底有害無害?過去量不大時就有畸變、致癌和影響後代之說了,那麼今天如此高劑量會怎樣,需要時間來驗證,那你用不用呢,你不用可以,你死到鄉下去,發現死到鄉下也不行啦,谷歌要搞大氣球了,從天空直接輻射你,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告知權,也沒有選擇權,你只有挖地窖的選擇,而且還不能隨便亂挖,很可能那是犯法的。

 

轉基因食品在美國不需要特別標識。FDA 對此的解釋是「專門的轉基因標註,在食品安全法律上說不通。有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成分才要用標記的方式提醒消費者。轉基因至今為止並沒有發現任何不安全的例子,標記後就會給消費者以轉基因成分有安全問題的錯覺」。因此在美國,民眾沒有得到轉基因食品的告知權和選擇權。

在中國,這個告知權和選擇權也是給不起的,不要說法理上行不通,操作上也沒有可行性,我們目前連基礎食品工業的安全性尚不能保證,做不到出了問題立即溯源追究,更別奢望在轉基因食品上能夠做到完全標識,要做也是騙人的,因為根本經不起推敲,漏洞多多,任何反轉人士想找麻煩都是輕而易舉,就好比霧靄裡面帶個所謂的口罩那樣,可以有心理安慰,但不可能真正杜絕霧靄。

 

 至於請挺轉派先吃,並多吃的話,是很無知的,因為轉基因產品量最大的是基礎食材,比如白糖,食用油,玉米,大豆,西紅柿;轉基因食品首先不是為個別人服務的,它是為解決全人類糧食安全和供應為第一要務的,所以能有幸成為轉基因產品的,必然是整體食品產業中用量最大的群體;所以,你大快朵頤的某些食物,正是轉基因產品或者含有轉基因食材,你不吃可以的,高價去買所謂的「有機」食品,最好植物自己種,菜油自己榨,醬油自己做,不要外出下館子,餐館可以保證不用地溝油,但保證會用轉基因油,合理合法而且省錢經濟,更不要出國,尤其是美國加拿大,必會被轉基因食品轟炸而死;一些化妝品也不能用,因為內含提取物原料極可能就是轉基因的。

 

不管你挺轉還是反轉,轉基因是必不可迴避的,除非你滅掉物質追求的慾望,回歸森林,去做個野人,退到鄉村你都迴避不掉。

 

人類能大規模的全面走進工業化,基本的支持來自於農業生產力大解放,百多年來,全世界農業是在耕地不斷減少,人口不斷激增的情況下,逐年增產的,這個過程中還伴隨著農業生產人口的急劇下降,但仍然逐步實現了農業現代化,不僅基本消滅了困擾全人類的饑荒問題,不斷提升全人類的平均壽命,還更大力度的支持了現代工業,因為農產品早就不僅是食品,還是工業原材料的一個巨大分支,這個農業現代化,支撐了當今世界的一切,幾乎每一個人,都是這個成果的受益者,尤其是我們這個曾經把讓十億人吃飽作為豐功偉績的、正在追趕先進的「發展中國家」。

 

農業現代化,典型如美國,是以不到5%的從業人員養活三億多人口,還兼顧糧食出口同時要支撐整個工業原材料的供給,如此強大的產能來自化肥,農機,農藥,生物科技,氣象氣候和土壤植被等多學科的綜合發展,這種需求隨著人口增長不斷增大,這種上升趨勢未變,以至於到了現在,能持續提升和優化這種產能的唯有基因技術了,因為人人都要吃飽,吃好,住好,用好,同時耕地又不斷被侵蝕,糧食產量要持續增長,化肥農藥要儘量少用,農業從業人口遞減再遞減,因為這是工業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標誌,同時資源投入相對有限,如此條件下,要求一個高效率的產出,目前人類科學能力所能滿足這樣苛刻要求的,基因工程技術是唯一,沒有之一,轉基因是這個體系中的重要一支;生活在現代的每一個人,正在追求物質享受的每一個人,絕無可能和轉基因技術的成果----轉基因食品隔絕,不僅不可能,連選擇權都沒有,人口基數放在那裡的。

 

所以要反對轉基因,首先要反對這種追求物質無限擴大化的生活方式,反對工業化無限螺旋上升的發展態勢,像不丹那樣以追求全民幸福感為國家發展目標,徹底放棄GDP增長為目的的發展方式,甚至否定科學發展觀,回歸自然,弘揚農耕生活,這是根本性的解決問題,如果全體國民能有此共識,那麼獲得幸福感的難度是不大的,吃的更加自然是不難的,農耕型社會為主體也是必然的,只要運作的好,不餓肚子的目標可能可以達到,反轉基因也是可以真正落實的;一旦走上西方工業化發展的道路,千轉百繞終究不能迴避效率最優化的經濟選擇,而效率最優化原則下,馬上要發生的就是食物的豐富性被漸漸抹去,在中國,你可以吃到口味上百種的雞,在美國,你只能吃到不超過四五種的雞,絕大多數是那種60-90天裡從雞蛋破殼到殺頭拔毛變光雞,一輩子沒見過陽光的工廠籠子雞;在中國,你可以嘗到多種口味的西瓜,在美國,全年供應的幾乎就一種西瓜,大、紅、甜還無籽,但是不好吃;還有那大大的草莓,自然環境裡是不可能長成這樣的,口感遠遠不如中國的小草莓;

 

但是大規模農耕生產就是這樣的要求的,在這個道路上,來自英國的種公豬正在準備擠佔全中國豬爸的位置,壟斷趨勢強勁,因為它的基因可以讓豬三個月就出欄,經濟性倍增乃至數倍增長,抗病性也好,困擾中國豬倌的兩大核心問題迎刃而解,困擾中國CPI的豬指數也將會被降伏,就這兩個好處,不論是豬倌還是國家高層主管,放棄各地優良口味的豬種還不是時間問題?

 

未來十年的中國,城鎮化是一個重點發展的區域,將有更多的農民轉為城市市民,農業從業人員必然不斷下降,這是我們下一個十年經濟成功的必要符號,同時糧食生產不能下降,農產品總產量要上升,耕地最好的結果是不再下降,靠什麼?靠農機、農藥、化肥,大規模集約化生產,這個過程中我們必然會失去農產品的豐富性,因為多樣性必然是低效率的,同時我們絕對要拚命提升單位時間和土地與投入成本下的效率,這個效率提升的手段,最高級的就是轉基因了,當所有條件都具備的時候,結果是唯一的,所以,今天,以崔永元這位高級腦殘為代表的反轉人士,就是那種一邊享受著現代物質文明,一邊又不遺餘力的反物質文明,套用文革那句「打著紅旗反紅旗」的老話,崔主播的做法可以叫做打著物質文明反文明,虛偽透頂,愚蠢至極!

 

我本人骨子裡本來不認同西方的發展模式,但是我根本無力反抗,我生活在這個時代,我無從選擇,我想通了是因為反正最後宇宙都是要滅亡的,地球生命更是不久遠,與其坐以待斃,循道自然,倒不如和自然比拚一下高低,看看智慧到底能發展到哪一步,所以我對抵擋這種發展態勢的,任何螳臂擋車的無用功,除非是精神和道義上的,一概嗤之以鼻。

 

一直說國人缺乏科學素養,在轉基因這件事上表現的很是淋漓,而且能夠參與這場討論的人,應該是具備了一些基本條件的,首先他們必定溫飽過頭,因為他們有選擇吃不吃的能力,其次他們受過教育,甚至高等教育,第三他們基本是社會中高層人士,具備這些特徵的人在當下中國應該算是中堅了,都不能去認真認識一下什麼是轉基因,去瞭解一下我們有沒有可能根本上迴避轉基因,其代表性人物崔永元自己造謠傳謠,隨著認識的加深觀點立場也且戰且退,從反對到保留選擇權,殊不知結果是連選擇權都沒有的,作為一個有一定話語權的媒體人,有著太多更應該關注的痛點,今年的媒體年終總結,有一個中國「哄搶」專輯,崔永元有去美國瞎折騰的時間、精力和金錢,不如去深度瞭解一下,這些參與哄搶的人們,有沒有時間興趣來關心一下轉基因是什麼,如果有一車轉基因食用油翻撒滿地,他們會不會一樣哄搶,你個吃飽飯的大V,來看看你生活的國度其國民基礎是個啥樣,相比之下,他們是不是更值得關注?轉基因食品是不是更無法迴避?

 

轉基因的不可迴避,是經濟發展方式和國情決定的,沒有選擇餘地,但可以有質疑精神,因為質疑可以讓代價最小化,所以我一直很關注各種質疑,可惜多種質疑幾乎沒有任何學術討論的意義,讓人感到很突兀的是多數人最後集中在三個問題上,一是要權威說法,二是退一步,自己不做小白鼠,讓別人先來;三是完全抵制。

 

首先權威說法是要不來的,就算美國FDA,聯合國糧食總署的認可,它也是相對權威,有沒有副作用,就是讓時間來給出答案,副作用無非有三種,好影響、無影響,壞影響;全人類來做小白鼠,美國人做了二十年,我自己估計也做了十年了。

 

國人提出拒做小白鼠,或者根本徹底抵制。

 

近代中國是個極其落後又坐享其成的國家,在人類文明進步史上,極少有開拓者的身影,而對於文明發展的成果,更多的是反對和抵制;人類是怎麼進步的?人類是先驅者不斷用自己做小白鼠付出代價一點一點進步的,居里夫人提純鐳的時候,還對其放射性的危害沒有認識,以至於她把提純的鐳放在小瓶子裡隨身攜帶;飛機誕生之前,有多少好男兒死於自己的狂想和實踐;醫藥的發展史更甚之,新藥毒性都是時間和人們的身體反應積累出來的,四環素造成整整一代人牙齒發育不良;農藥的使用更是傷害巨大,這一切,除了那些科學家們有沉重的付出,普通民眾也付出不菲的代價。

 

中國都是拿來主義,用了並且感覺良好,理所當然;孟山都公司是化肥和轉基因工程的踐行者,被污化成一個十惡不赦的惡人,要推進滅人滅種的撒旦計劃;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很多評論,覺得這個國家的一些人特別可惡可恨,好處都是我的,壞處你都先給我試錯一遍,別跟我談別的,混蛋的可真不是一點點,雖然不能要求普通人都具備這種無畏的精神,但是哪怕你對這種試錯精神表達一點點敬意,也是善莫大焉,可惜,沒有!

 

世界村裡有這麼一個族群,他們享受現代文明,同時以各種方式和角度反對現代文明思想和發展方向,他們喜歡文明的產物----各種現代化商品,他們是拿著別人的優秀產品來比拚購買力的一群動物,同時無任何感恩之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571

法國呼籲抵制“德式預算緊縮”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498

法國經濟部長Arnaud Montebourg周日表示,法國應該抵制德國式的預算緊縮政策,促進替代政策支持歐元區的家庭消費。(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Montebourg表示,

自2008年金融危機來實施的減赤措施損害了歐洲經濟。政府需要迅速改變方向,不然他們在選舉中敗給民粹主義和極端黨派。法國是歐元區第二大經濟體,全球第五大經濟體,而法國並不打算與德國結盟,分享其過度癡迷的保守風格。這就是為什麽法國政府應該以歐盟生存的名義,抵抗(這些政策)。

Montebourg表示,全球經濟學家和政客都開始意識到,經濟需要增長導向型的政策。

Montebourg上周末批評奧朗德為了降低赤字繼續奉行緊縮措施,他認為目前應該優先提振經濟,改善失業問題,同時呼籲政府不要將註意力過於集中在削減赤字和扶持企業上,應當更加關註通過減免家庭稅收提高需求。他已經親自要求法國總統奧朗德“對經濟政策進行重大改變”。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在歐元區所有經濟大國之中,法國似乎是唯一一個家庭負債問題愈發嚴重的國家,這或許解釋了為何法國政客們那麽反對政府進一步提高稅收。

在周六刊登的采訪中,Montebourg警告稱,法國和歐洲的緊縮措施阻礙了經濟增長。全球經濟危機後,美國和英國已經恢複增長,而歐元區經濟仍停滯不前,甚至萎縮。

Montebourg表示,

歐元區有一種特殊的病毒,一個嚴重的疾病,持續而又危險。他認為財政和貨幣緊縮政策不會幫助結束這場危機,只會惡化和擴散它。

按歐盟規定法國財政赤字占GDP比率將不超過4%的目標,而這個目標值不到四個月前剛剛確定。不過在經濟二季度增長意外停滯之後,本月中旬法國宣布放棄2014年赤字目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6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