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購併該主動出擊或被動等待?

2010-8-9 TCM




台大副校長湯明哲(以下簡稱湯):你接手李長榮化工後的發展歷程,看起來是投資與購併兩路並進,一方面投資中東卡達以跨入甲醇,同時也購併公司擴張化工原料的布局,就李長榮的發展過程來看,多角化是「一定必須做的,但同時也很危險」的事嗎?

李 長榮化工董事長李謀偉(以下簡稱李):對,是的,必須但是危險。李長榮化工一九六五年成立(編按:李謀偉祖父創業至今近百年),從木材,做三夾板到做化 學,一直在演變、一直伸出觸角。一九六○年代初我們就開始做化學品,因為三夾板需要黏著劑、膠黏劑,那我們就開始做膠黏劑,做甲醛、甲醇。

這非常的困難,可是購併重點在什麼地方?我認為購併是成長的好方法,最小的風險、最短的時間。

最低資本回報率多少,才是好投資?

湯:最小的市場風險,但卻是高財務風險,因為你很有可能就出價太高,一個不小心出價就出多了。

李:我絕對不會出價出多。

湯:你非常保守?

李:去年殼牌化學(Shell Chemicals)的全球經營會議請我去演講,他們一個人問我說,「李先生你做那麼多購併還算滿成功的喔,你的hurdle rate(編按:最低資本回報率,指投資者要達到一個最低的資本回報率,才願意投資)是多少?」

好 問題!我說我沒有hurdle rate,我怎麼拚hurdle rate?你做購併,賣的人找一個投資銀行家,每個都是MBA的頂尖學生,每個都很會算,你如果要去做hurdle rate的話呢,大家都會算的啦。你一定要看這是正確的對象嗎?是不是正確的價格?這是正確的投資嗎?為什麼要問這是正確的對象?最重要就是,你有沒有那 個能力去把它的價值發掘出來,我如何把整合的效益發酵到最大,是最重要、是最難的……。

湯:就是綜效。

李:你如果沒有辦法發 掘這個綜效的話,這個是沒有用的購併。我們每年都看很多的購併對象,都在看,一直在看,因為我覺得我們要找出對的購併,對的價錢是什麼?你付太多價錢,你 成功的機會就大幅減少(強調),所以我很少去做那種競標,我對那種大家在那邊拚價格,我沒什麼興趣。

湯:那你是買一個大的呢?還是買好幾個小的?

李:好的就買啊,你要有這個價值就要買。

湯:你買小的要build,我們叫buy and build(買下再成長擴大),這是最好的策略。

李:所以要看這個潛力。去競標我不太喜歡做,那個有時候就是買謠言,買的很爽啊,才發現,啊!買的太貴了。

湯:一定是買貴的,大部分都買貴的。

李:競標都會買貴的。

湯:所以說你這幾個布局,這是靠機會來的,並不是主動去接觸購併對象。

李:喔!也有故意的,我說福聚這個案例(編按:李長榮二○○六年以二十五億元入主福聚公司)。我一九九二年就想買它了,只是沒有機會啊,人家不願意賣,他來的話我馬上說Yes,我有興趣。

如何讓機會主動送上門?

湯:所以你跟蔡明忠也是一樣的,就是這個等、等、等、等,等到後來就是這個機會。

李: 購併要常常看。你買一次,只要做一次的購併,這投資銀行家就認為你是一個認真的買家,他好的案子就會拿來給你看。你永遠不買的話,他以為你在play(玩 弄)他們,就不理你。你有買一次,你就有看十個、二十個的機會,你可以看喔,我有一個投資長,是個投資銀行家,我把他挖過來,他天天給我看案子。

結論:李長榮能夠成功的購併與擴張,是抓住了等待時機的學問,為了買福聚等了十四年,絕不躁進、時時研究,主動出擊,也不陷入為了購併而購併的迷思,才不會出價過高,造成母公司的財務壓力與危機,進而增加購併整合成功的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92

天時加地利 被動元件大復活 國巨集團固守地盤十年熬成婆

2010-8-30 TTW




儘管年初,筆電大廠老闆提到被動元件供應吃緊問題,但直到第一季國巨繳出亮麗成績,市場才驚覺被動元件「活過來了」。

未來,電子庫存去化及國際產能開出情況,將是國巨能否續強的重要觀察。

撰文·歐陽善玲、黃智銘

相較於電子業今年市值大幅縮水,國巨集團因旗下的國巨、奇力新以及智寶的產品都是今年最夯的被動元件,在價格以及供需吃緊下,使得市值大幅提升一八%,是少數表現亮眼的電子集團。

儘 管生產的都是被動元件,但產品仍大不相同。國巨以生產精密電阻為主,為壯大在被動元件領域的完整性,利用整合、通路以及掌握核心技術三個層次來達到目標。 在整合方面,國巨分別將國內第一大電容製造商智寶,及國內第一大電感製造商奇力新納入集團行列,此舉讓國巨成為全球三家唯一能同時提供電阻、電容以及電感 被動元件的製造商之一。同時,投資國內第三大積層陶瓷電容(MLCC)製造商華亞,一舉將國巨推升成為全球第三大MLCC供應商。

此外,國 巨集團也進行全球通路布局,透過購併新加坡電阻製造商ASJ取得東南亞市場,購併德國老牌高功能繞線電阻製造商Virtohm搶灘歐洲市場。同時也購併北 美經銷商Steller完成全球通路布局。接著在集團旗下設立業務、產品、技術研發及財務後勤等四個事業群,未來將持續減少非本業投資發展,並專注本業產 品及全球通路布局。

要做業界領導品牌

「國巨集團的目標,是每個產品都要是領導品牌,至少市占率前三名。」在日 前的法說會中,董事長陳泰銘肯定地說。國巨一直鎖定在MLCC等電阻產品上,市占率鎖定第一;奇力新則在購併電感廠BELKIN之後,目標鎖定台系電感廠 第一;智寶近年則是大舉布局固態電容,整體集團企圖心在被動元件領域中最為積極。

群益投信分析,今年以來國巨逆勢突圍關鍵有二:一是產品結構調整速度快,比國際大廠早一步擴充產能;二是受惠日圓升值,相較主要對手日系廠商,價格競爭部分占盡優勢。

另外,國巨也透過組織重組、降低營運費用,改善營益率。在天時地利配合下,第二季國巨獲利再創佳績,毛利率由第一季二七%,提升至二九.六%,每股純益○.五元,表現優於市場預期。

回顧二○○○年,當時因千禧年換機需求,被動元件成了科技業當紅炸子雞。國內及日系廠商為因應缺貨潮,順勢大規模擴產,造成被動元件產業長期供過於求狀態,包括國巨、華新科營運全都陷入苦戰。

但,十年媳婦熬成婆,日前陳泰銘在法說會上公開表示,今年被動元件產業市況,將是十年來表現最好的一年。

陳 泰銘分析,目前產業處於長線多頭趨勢,就供給面而言,包括Windows 7引發換機需求、大陸家電下鄉政策及智慧型手機持續成長等因素,將使被動元件需求維持高檔。法人同樣看好,認為今年被動元件主要需求,除了筆電、智慧型手 機、液晶電視等產品,將維持兩成以上高成長外,LED電視滲透率提升及汽車電子市場成長,也將使被動元件需求暢旺。

可惜,一朝被蛇咬,十年 怕草繩。受到十年前瘋狂擴廠之苦,儘管景氣大好,產業擴產動作卻十分保守,供給面增加有限。就今年被動元件大廠動作來看,日系廠商Murata擴產幅度約 三成,TDK持平,太陽誘電增加兩成;國內部分,華新科同樣擴增兩成,只有國巨與韓系廠Semco展現積極擴產態勢,也是國巨集團今年能夠享受產業景氣回 升好處,並推升集團市值成長的關鍵因素。

旺季不旺成了第一道考驗

站好絕佳戰鬥位置,接下來就看集團的戰力規畫。目前鎖定積極布局大陸市場,持續擴大新增代理通路商。現階段,中國通路商約有三十多家,目標兩年內增加到四十五至五十家,並設定三年內營業額將突破百億元。

市 場好奇,未來國巨集團營運是否續旺?法人認為有兩大觀察重點:一、電子下游產品庫存去化情況;二、國際大廠產能相繼開出影響。群益投信表示,國巨產品主力 為MLCC及Chip-R(晶片電阻),占營收比重分別為四四%、三五%,銷售區域以大中華地區為主,到今年第二季比重達六八%,Chip-R部分在大陸 市占率則超過五成。

讓法人擔心的,還是電子業旺季不旺的窘境。統一投顧預估,在市場供需趨於平衡下,第四季被動元件價格將有下跌空間。另 外,筆電、網通等電子產品出貨有下滑情況,國巨未來一季營收恐出現衰退,加上上游基板漲價,將對毛利率形成潛在壓力,研究員推估將較第二季下降四.三%; 整體而言,國巨全年營收預期為二八七億元,較去年成長五○%。

值得留意的是,國巨致力調整產品及客戶組合,包括與晶片電阻供應商旺詮,及集團旗下奇力新結盟,透過策略合作關係,提升經營效率,未來營運成果如何,市場都在看,也考驗陳泰銘的布局智慧。

國巨集團07年年底至今年8月中市值變化2010/8/20集團總市值:397.81億元1/19~8/20市值波段增幅:18.6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37

余秋雨“被动”的财富之旅 东方愚

http://www.zhanghua.org/?p=3

 “我其实是被动的,”坐在我面前的余秋雨声音急促,“当时我拿到了一大笔稿费,240多万,上海六百(徐家汇商城前身)那时还是个很小的商场,离我家不远,我与他们熟识,他们彼时希望借我文化界名人的身份参股,以提振一下大家对上海六百未来的信心。”

这是2009年11月5日,台北圆山饭店。余秋雨参加一场文化论坛前接受笔者专访。有意思的是,此时在中国内地,他正以“财经红人”的角色被人们讨 论。这源于10天前的10月26日,上海徐家汇商城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徐家汇”)成功过会,离挂牌上市只有一步之,而余秋雨是徐家汇的第十大股东(占比 1.5%)。

余秋雨入股徐家汇是在2001年底。上海六百“为规范股东结构”,解散了6年前成立的职工持股会。509名员工共持有的上海六百24.5%的股权, 转让给了两家公司和包括原自然人股东在内的35个自然人股东,余秋雨便名列其中,他持有82.5万股,而经过之后数番的股本转增,上市前余秋雨持股数约 518.6万股。按照2008年徐家汇0.5元的每股收益并给其40倍市盈率,上市后股价超过20元,这也意味着余的账面财富将超过1亿元。

徐家汇招股书说,由于外部投资者不足以受让清理出来的职工股,所以鼓励内部管理层认购。这里面的潜台词是,职工股必须清理。这与中国证监会的一条并不成文的规定有关,那就是不受理职工持股会或工会作为股东或发起人的公司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

按照余秋雨的说法,他自己出于“交情”和“道义”,被动认购上海六百的股权,没想到开启了自己的资本市场之旅。不过他不肯告诉我,他上面提及的的“他们”到底是谁们。

“这么多年你不关心当初的这笔投资吗?”

“不关心。”

“股东大会也不参加?”

“我从不参加。有人找我签名、代我参加,我也不看文件,直接签名就是。”

余秋雨看到我脸上错愕的表情,补充道:“前些时候我和妻子马兰坐车经过徐家汇,不经意中看到车水马龙,于是随口问了一句马兰:我们是不是在里面还有点小投资呢?”

余秋雨的这句补充多少有些矫情。徐家汇商圈——这个如今日均人流量超过70万人次的上海重要的繁华商圈之一,在余秋雨眼中就像是突然间拔地而起。而 2008年利润就超过了2亿元的徐家汇商城之前启动上市计划,余秋雨不可能充耳不闻。自己明明是第10大股东、第6大自然人股东,非要表现出来一乎“局外 人”的模样,以示自己一身清爽。

避重就轻,轻描淡写,似乎一向是余氏风格。他不愿意站在风暴中心, “我没有任何兴奋感。我对财富看得很淡,也不想陷入任何漩涡,”余秋雨说。可是他愈向外界表明自己一身清爽,效果越是适得其反。
    11月6日晚上的“文化夜淡”。余秋雨的开场颇为风趣,“我不是企业家,也非政治领袖,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在政治上都很狼狈,文化人还是少碰政治为好……”

在台北和余秋雨聊完之后,徐家汇股票迟迟悬而不发。坊间对其“国有资产流失”的质疑声也弱了下来。一直到近一年半后的2011年2月中旬,徐家汇突然开始询价,2月23日完成了网上申购,无意外的话, 3月初,徐家汇将成功在深圳中小板挂牌。

于其2010年的收益较两年前增长了10%,还按40倍市盈率的话,余秋雨的账面财富将超过1.1亿元。这个时候,坊间质疑声再起。他像前一次一样,以“不在国内”为由,拒绝进行任何回应。

没有人说作家不可以炒股,不可以在资本市场上闹腾。余华就在股市上赚了不少钱,他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笑称“我也摘得了资本主义的果子”。现在坊间将 矛头之一对准余秋雨,与其说是他身上的财经标签以及一直以来颇受争议的公众形象的延续,不如说人们在追问上市公司里可能存在的利益输送问题,当初徐家汇强 迫职工股的是否合理,以及股权转让过程是否涉嫌国有资产流失。

当年职工股之所以以廉价的股份转让给他人,皆源于彼时证监会有关公司上市的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定:有职工持股会的公司一律不得上市,职工持股人数不得超过200人等。不少已经有内部职工持股的公司为了改制及获得上市资格,只能“一刀切”。

在公司改制和上市面前,作为国企的徐家汇可能是被动的,内部高管认购职工股是被动的,外部投资人余秋雨也说自己是被动的,这些利益主体都能拿出来相 关规定或冠冕堂皇的理由,只有10年前真正的被动者──被清理掉手中股权的职工们,他们自始至终没有自己表达自己声音的渠道。事实上有职工持股会的一些公 司通过一些包装和变通手法也成功上了市。监管部门须重新审视并修订关于职工持股的规定了,削足适履的作法让财富越来越向少数人身上集中,社会中下层的积怨 越来越深, 5年江苏洋河酒厂就发生了职工集体罢工事件。

链接:http://paper.cnstock.com/html/2011-02/25/content_84021.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41

廣藥不斷延伸王老吉跨品類 加多寶陷入被動?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9/1075518.html

「紅綠王老吉」之爭繼續升溫,作為王老吉品牌的實際操盤手,加多寶集團希望「王老吉」品牌儘量鎖定在涼茶核心品類,但王老吉商標的「主人」廣州醫藥集團卻希望延伸更多的品類,做大其自身的「大健康產業」。

王老吉新品類不斷推出

廣藥今年延續品牌授權加資本運作的手段,不斷擴大盤子。目前已經通過授權廣糧集團將王老吉品牌延伸到固元粥和綠豆爽等30個非涼茶品類。

這顯然不是加多寶所願意看到的。針對廣藥的不斷新授權行為,加多寶集團副總裁陽愛星在近日舉辦的「定位中國十年」高峰論壇上公開表示,王老吉代表涼茶品類,絕對不希望跨品類延伸。

「可以肯定告訴大家,固原粥之類在市場影響非常小,而且肯定不會成功,我們要走的是怎麼樣主導整個王老吉品類的發展,把我們聲音做得更大,量更大,讓消費者不要受它的影響。」陽愛星當時如是表述。

廣東省食品行業協會公開的數據顯示, 2010年涼茶的年銷量已經增至600萬噸,而以紅罐王老吉為首的非遺品牌更是始終牢牢掌控近90%的市場份額。

北京志起未來營銷諮詢集團董事長李志起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王老吉品牌對廣糧推出的固元粥等新產品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王老吉擁有較高的 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張力,可能有助於新產品的推廣,但另一方面,消費者目前已經幾乎將王老吉與涼茶畫等號,將這一品牌移植到其他的品類中去,消費者能否適應 還是未知數。

以固元粥為例,作為功能性產品,固元粥的原材料成本都較高,這意味著要保證固元粥產品有較高的利潤空間去支持市場推廣,這一產品需要有較高的市場定 價,這需要製造消費者能接受的產品功能訴求,但是在王老吉等於涼茶的背景下,這種產品訴求要通過嫁接王老吉品牌得以實現,有一定的難度。

李志起認為,跨品類的運作可能會對王老吉品牌各品類的長子涼茶形成衝擊,這也意味著加多寶和新推出的其他品類王老吉產品會有利益衝突。

廣藥意在何為?

最近令加多寶頭疼不已的地方還在於,廣藥準備成立一個新的王老吉實體公司以運作大健康產業。

8月中旬,廣藥集團總經理李楚源向本報記者透露了準備成立王老吉大健康產業公司的想法。8月28日,廣藥集團副總經理施少斌也公開表示,廣藥集團確實有計劃專門組建一個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其主營業務為商貿、股權投資、品牌授權、品牌租賃和市場推廣。

施少斌認為,目前廣藥集團的大健康產品平台已經具備成立實體公司運作的條件。一方面是外部醫藥市場整體環境已經大不如前,藥品減價、成本上升,藥企 的利潤空間一再被壓縮,進軍保健食品、功能性飲料或美容化妝品行業已經成為藥企風險管控的一種方式;另一方面,廣藥集團在大健康領域已經具備較好的產業基 礎,擁有王老吉、白雲山和黃、潘高壽、陳李濟等多個品牌優勢,品牌影響力較大。

市場觀察人士認為,這個擬成立的新王老吉公司定位是針對王老吉品牌的增量部分,而不會對現有的廣藥與香港同興藥業的合資公司王老吉藥業造成影響。

資料顯示,王老吉藥業由廣藥與香港同興藥業分別對等持股48.5%,今年上半年主營業務收入10.89億元,去年全年主營業務收入15.51億元。

新王老吉公司一旦成立,對加多寶的影響會很大。北京聖雄品牌營銷機構總經理鄒文武認為,王老吉品類被廣藥不斷延伸,而廣藥還有意成立一個新的王老吉公司運作大健康產業,這對加多寶來說,廣藥運作成功就意味著自己地位不保,而廣藥不成功則自己也會受波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42

三一總部北遷 主動選擇還是被動避走?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1-23/xNNDE3XzU2OTAxNg.html

圖向文波

11月22日,據湖南當地媒體披露,梁穩根在早前一天的內部早餐會上,突然宣佈三一集團職能總部和各核心事業部將全部遷往北京市昌平區,長沙將只保留泵送事業部,不再作為總部核心。

當天,本報記者也從三一集團內部確認此消息,「兩個月內完成總部核心職能部門的搬遷」。

中國工程機械協會會長祁俊表示對此並不意外,這是三一發展成為國際化企業的正常選擇。而有知情人士則向記者透露,此次遷址從企業經營戰略角度,確能為三一的國際化發展選擇更好的平台。但另一重重要因素,也在於避開湖南當地日趨惡劣的同行競爭環境——三一集團和中聯重科,這對工程機械行業的「鬥氣冤家」,在行業內有著公開的矛盾。

近年來,有關三一的負面新聞不斷爆出並呈加劇態勢,包括高管向文波在內的三一人士,或公開或私議「背後總有推手」。上述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三一對此已到「不堪其擾」的地步,不想再牽扯過多。

\

三一突然宣佈遷址

搬遷將涉及30多名副總裁及以上的高管及職能總部1000多名員工

此次需要搬遷至京的部門,為三一長沙職能總部,即決策和管理機構,主要包括「三辦」和三一全部核心職能部門:三一重工董事會辦公室、三一集團總裁辦和三一重工總裁辦,以及行政總部、人資總部、財務總部、經營計劃總部等核心職能部門。據當地媒體報導,搬遷將涉及30多名副總裁及以上的高管及職能總部1000多名員工。

一位需要隨行搬遷的三一管理人士告訴記者:「關於搬遷消息我們內部也是從個把星期前才知曉,此次總部先行去北京辦公也是分步驟,對於涉及的人來說這個變化還是較大的。」

據悉,最遲在下月底前,上述三一「三辦」的領導班子需率先完成搬遷,其它核心職能部門隨後。而三一旗下核心事業部的具體搬遷方案目前尚未明晰,全國五大產業基地、六大事業部中,其中位於長沙的三大核心——路機事業部、港機事業部和起重機事業部據稱也將全部遷往北京,長沙基地僅保留泵送事業部。

祁俊向記者表示:「很多企業的總部搬離其實影響不大,營銷和生產基地還是留在地方,而地方上的態度是『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只需解決稅賦、就業兩大實際問題即可。」

而新的三一總部所在地北京市昌平區,已表態熱烈歡迎。目前,三一在昌平區已有兩大產業園區。一為位於回龍觀的三一產業園,規劃用地總面積144公頃,項目全面建成後,將成為擁有生產建築機械、起重機械、風力發電整機及關鍵零部件等25大類產品的11條系列生產線、年產值500億元以上的世界級工程機械製造中心。目前已入駐三一重機、三一電氣、三一科技、三一工程機械4家公司。

二為三一南口產業園項目,於2008年與昌平區政府簽訂項目投資協議,2010年7月開始投產。集團董事長梁穩根預計,「到2015年,三一北京產業園銷售額將突破500億元。」

主動選擇:國際化平台

「如20年前三一從漣源遷址長沙一樣,都為了企業更大的發展平台。」

三一集團總部「驟然」遷址,在內部所涉部門看來也是一個「革命性」的消息,「決策時間確實不長」。但在祁俊眼中,這一舉措並無任何意外。

「包括工程機械企業在內的很多其它行業大型企業,都把總部、研發基地往北京、上海搬遷,三一並不是特例。作為一個國際性企業來說,身處一個國際化都市,無論是人才優勢、政策信息,還是交通便利、融資條件、企業形象等方方面面,都對企業更有吸引力。」22日,祁俊向記者表示。

對這一點,三一集團內部管理層人士也表示認可。本月中旬,在京參加十八大的梁穩根曾向媒體表示,「三一將力圖在2012年實現銷售額達到1000億的『五年目標』已經基本完成。10年後,三一的銷售額至少實現3000億元」。其中,「三一重工把國際化作為企業的第三次創業,今年的國際化收入將達到100億元,只佔銷售額5%,我希望五年以後能佔到40-50%」。

這樣的發展目標下,以總部搬遷來推進戰略調整,三一此舉被業界解讀為情理之中。其國際同行,擁有150年歷史的瑞典工程機械巨頭山特維克,也於今年10月初將總部從山特維肯小鎮,遷址首都斯德哥爾摩。集團總裁兼CEO Olof Faxander告訴記者,「儘管面臨很大阻力,但要推進公司向國際化邁進,不得不搬。」

被動避走:一山不容二虎?

「三一的領導覺得,太多的經歷和情緒牽扯其中,讓人不堪重負。」


不過,此次三一總部搬遷的背後,尚有另一層「難言」的緣由。「競爭對手對三一越來越狠,尤其是在一系列新聞事件背後,比如所謂的間諜門、裁員門、行賄門等,三一明確知道背後的推手是誰。」上述知情者告訴記者。「包括三一的領導覺得,太多的經歷和情緒牽扯應付其中,讓人不堪重負。」

其未點名的三一競爭對手,正是同城德比的國有企業中聯重科。在市場爭奪、營銷方式、併購擴張等各方面,兩家的短兵相接和交鋒姿態,都不時被曝光在台前。

僅以今年數樁事件為例:2月,三一重工收購德國混凝土巨頭普茨邁斯特後,中聯重科表示自己才是最早拿到發改委「併購路條」者;4月,三一重工副總裁梁林河微博指出,中聯重科為搶奪市場,採取過激銷售策略,破壞行業健康,中聯重科副總裁陳曉非隨後回應,三一重工過激行為歷歷在目,希望其「先習做人,再思做事」;7月,三一旗下多個事業部爆發裁員風波,後有人士向記者指出「其競爭對手派出的律師指導策劃、導致事態擴大」;9月,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主動重提事發近一年半的「行賄門」,為競爭對手所炮製,目的是阻擊三一H股發行;11月,一份名為「三一重工涉嫌派遣間諜和技術手段竊取商業秘密」的帖子流傳,中聯重科承認乃其內部資料。

湖南另一家大型製造企業的人士在談及三一中聯雙方關係時,亦向記者感嘆「這兩家簡直鬥得天昏地暗」。

對於此次三一總部搬遷,工程機械中國網援引消息人士透露稱,「這與相關部門在三一與中聯的長期競爭中不作為有關,比如三一不得不在考慮公司長遠發展的同時花費大量精力去處理『間諜門』等事件」,並表示,三一這張名片若「因不堪爭鬥的重負,而無奈搬家遠避長沙,著實讓人扼腕痛惜。」

不過對於這一說法,尚未得到三一集團官方的回應。包括向文波在內的三一高管在22日拒絕接受採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286

擁抱正面借貸,拓展被動收入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6023

上回提及阿sam每月洗費不少,係價設阿sam同細佬月入都係$40000,佢地每月淨落袋幾多呢比自己用同儲呢? sam約為 $40000 – 15%稅 – $5000專業人仕洗費同牌費 – 家用- 養車 = $13000 細佬有屋收租,因佢既資產(幾間收租樓)係可以放賣及提供收入的,佢將收番黎既租供按揭就等於儲錢,一間屋就似係一個saving plan 細佬為 $40000 – ($9000/12)稅 + 大埔村屋租金收入用於還按揭本金部份 + 花都廣場租金收入用於還按揭本金部份 + 上水廣場租金收入用於還按揭本金部份 – agent 冇咩專業洗費 – 家用 – 食野搭車 = $40000 – $750 + $3500 + $4500 + $6000 – $10000 – $6000 = $37250 即係細佬成份糧冇郁過,入$40000每月淨儲$37250 而佢地兩個搵既錢係一樣,但S因拓展被動收入,加上唔買只提供負現金流的資產(平車),每月落袋係阿sam近三倍! ($37250/13000)

 

另一個問題係: 阿sam咁鐘意買太古城,但係人工又追唔到太古城既升幅,點解呢? 因太古城算是港島大型而又出名既屋苑,當地業主都較年長及累有資產。附近有多個放盤隨時問銀行借些少又買多一間。你後生又冇父蔭想靠自己之力而同當地業主搶盤,實在係夾硬黎。所以奉勸現時年青一輩都係由細由平樓開始,用divide & conquer策略,遂步完成買入太古城之夢想(如果係)。

 

有自住樓加上招展了被動收入,你係香港既吸金能力比打死份工高幾倍! 有父母亦深知呢點,為子女比首期係大屋苑買入新居,此舉是給子女最好的成長條件,讓子女承襲甚至超越自己的社會地位、事業成就和經濟實力,由古至今未變過。人是群居的動物,不少富人深明鄰居網絡(Neighborhood Networking)的重要性,鄰居網絡的重要性,從康城站領凱的廣告強調「勢必吸納東移精英進駐」可見一斑。又如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後,山頂、中半山等地區成為英國精英與富豪聚居地,為現今香港傳統豪宅區定下雛形。所以名牌屋苑係價錢上有溢價,及點解呢個case阿sam哥咁想住係有原因。 但如狼母哺兒,一旦子女慣於向父母要食,久而久之失去覓食能力,後果不言而喻。各位輕裝上陣既年青人,請多加努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812

港人之苦: 產生被動月入一萬的例子(答) Home Blogger

http://homebloggerhk.com/?p=8930

香港按揭證券公司沒有明確表示個人擁有第二套房就不能借出九成按揭,只要第二套房都是自住的,就有批出九成上會機會。所以就算讀者自住擁有唐樓,是可以在第二套房九成上會,當然要申明為何有第二間自住樓。另外在你一拆二之策,即將現居屋由聯名轉單名,DSD(雙倍印花稅)是用你該次交易的從價印花稅徵收金額之雙倍計算。

 

 

還有一點就是,同學在課堂上問如果本身有一間工廈(總之係非住宅樓),如在港購買多一間住宅,是否要繳付雙倍從價印花稅呢? 答案是需要的。上述意見是本樣向教律師提問,惟要留意雙倍印花稅是2013年2月之新政策,在港熟悉此策的人根本未有。基於本BLOG希望提供資料不是純粹和大家解字面,本樣會力求將真確信息放上網,如大家有更多此方面資訊不妨傳送予我和大家分享。有所不當亦請提出,你可見之前有些文章會公開重要的修訂。

 

 

家庭總收入為$48000,已假設所收租金為可核實收入,租約處理清楚。借貸力為48000*50%/10000*2.59=6.2MIL。現已用借貸約為(1.5+1.6)MIL=3.1MIL,剛好是借貸力之一半。原本呢個「設置」做得不錯,買唐樓是要高息些少(2.75%年息)但用現價計收租回報都有5%(10950*12/2.6MIL),最正係可以提供成萬蚊正現金流。問題係首期要多點,現時估價都係1.9MIL,但市場做緊2.6MIL附近,此為讀者活生生提供的例子,說明唐樓有其投資好處,但在首期上,及租客加上維修上都要用點心力。如果用讀者當初買入價計,回報更有(10950*12/1.86MIL)=6%,不過不失。

 

 

現時老公要幫家人買樓,就係放棄第時市跌再買平貨的機會。既然係屋企人,那也沒從選擇。其實以你們人工只中等,小朋友出世後更要沒錢儲,難免要保留實力再乘下次跌市,買入物業善用槓桿才能改善下半世的生活。香港人就是就是這麼苦,人工已經唔高,仲要計好兼食盡個勢,再能用有限人工去改善人生。當然人工是可以靠努力去增加的,但是此等機會在香港你話有幾多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3188

做一個被動的主動投資者 余曉光

http://xueqiu.com/5277310522/25990200
余曉光 2013年11月

「守株待兔」也許是用來來比喻如何在股票市場中選擇投資標的最多的詞語。但這個前提是要確定自己的樹在合適的位置,或者有足夠多的樹去彌補概率上的缺失。無論處於何種市場狀態,每年都會有那麼幾隻在視野內的股票取得了超越大盤數倍的回報,平均每3年就會有1,2只股票表現猶如「神一般的存在」像彗星劃過夜空般的讓整個市場為之激動,顛覆不少人的投資觀。如果投資者只把注意力放在那些當年漲幅良好的股票。每到年底的時候各種懊悔湧上心頭,內心把大話西遊的台詞默念萬遍「曾經有一分真摯的股票放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時候才後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如果上天能夠給我再買一次的機會,我會說:我要買。如果非要在這股票上加上一個數量,我希望滿倉!」

無論當年投資收益如何出色,到了年底總會有那麼幾個「追悔莫及」湧上心頭,如果陷入這種思維泥潭,對未來的投資業績無任何正面作用,因為人不可能通過概率性的偶發事件形成可持續獲利的投資邏輯。股票市場中的週期波動的不同,就好比大海中的漣漪,波浪,潮汐,海嘯一樣自有內在的規律。根據歷史經驗指導未來,對於缺乏前瞻性的人就是刻舟求劍。而那些每日在亢奮中追漲殺跌,快進快出的交易者,好比頭頂臉盆,試圖接住天上所有掉落的雨水,結果往往是汗水比雨水更多。

在日常工作週而復始的損耗中,如何不讓自己思維沉淪。在排山倒海的投資標的中,如何能控制損耗的同時博取儘量大的收益。在我看來,這就是投資最重要的事。

因為信息的不對稱和判斷力的差異,導致每個投資者的收益水平千差萬別,有的人看似並無花費太多精力,取得的收益水平卻高於那些每日東奔西跑,朝六晚九的人。就好像在學校裡有的人看似從來不看書,居然每次考試都排名靠前,他的學習方法自然會籠罩上一層神秘色彩。但如果以此為榜樣放棄刻苦努力,並幻想學習成績可以上去,那就是愚蠢裡的愚蠢了。

投資裡有全職投資者和業餘投資者之分,就說明投資這項活動歸根結底是被很多人當做全日制工作和事業去做的。既然是一份工作或者事業,那肯定就有可以被總結的地方。我因小時候發育比較早,很早就接觸股票,初中就已經大量閱讀巴菲特,格雷勒姆,索羅斯等投資書籍,認識我的人也許知道我英文名字叫Benjamin,這個是高中時候起的,其實就來源於Benjamin Graham。但是自從中學畢業後我就很少讀關於投資的書籍了,因為我一直有一個觀點:如果要考好小學一年級的期末考試,最好去學小學三年級的知識。價值投資之所以被奉若神明傳播四海的一個非常核心的因素就是價值投資的方法是很容易被文字記錄下來的。翻譯也很簡單,基本都是白話文,看似人人都可從之。而價值投資追尋主觀事實和客觀分析,很容易形成自上而下的邏輯通路,讓人像閱讀說明書一樣按步驟操作。但是就像說明書一樣,可被記錄下來的都是那些可被歸納總結的結論,而導致這種結論產生的起因卻被人忽略掉了。如果讀過期貨方面的書《幽靈的禮物》,《期貨交易策略》,《1000%的男人》不會產生讀價值投資書籍被打通經脈的暢快感,把書中的經驗轉換為自身的操作更是無從談起。因為就算是畢加索,達芬奇合力出一本關於如何繪畫的書,也一定是從最基本的鉛筆構圖,靜物臨摹談起。但是沒有美術專業的學生讀完畢加索的書會覺得自己可以成為畢加索。但每一個讀完巴菲特書的人都覺得自己可以試一試。

既然投資可以稱為工作或者事業,而這種工作的核心技藝是無法通過文字被完整的記錄下來,那麼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通過外部事物和其他行業的工作去觀察去印證,去反推論投資中重要的地方。就好比通過鏡子反射外部的陽光照射岩洞內永遠未被陽光照射到的縫隙。一個好的投資者一定是善於觀察的旁觀者。通過觀察和佐證那些可被記錄和總結下來的其他工作經驗,其重要性不亞於思考投資本身。

週末在家上網看書,這張照片讓我視線駐足很久。Garry Winogrand(對攝影有興趣的可以網上檢索)的徠卡M4,注意,常年高強度的使用在相機的壓片板上磨出清晰的35mm底片印跡,到他去世時,他拍攝了大約30萬張照片。攝影大師的工作展現在公眾視野內的只是那些被發表上大眾刊物的照片。而導致這些照片成為不朽之作的原因除了可被看到的辛勤,居然也被這LEICA M4的壓片板無意中記錄下來。這讓我聯想到達摩面壁於嵩山少林寺,歷時九年。除了奠定了少林武術的基礎。而岩洞內石壁因氣場所形成的人形印記和這個LEICA相機壓片板上形成的膠片印記如出一轍。
查看原图
如果我現在寫的是一本投資書,那麼我很可能總結出Garry Winogrand 拍攝30萬張照片,那麼一卷膠卷36張,推算出一共是8333卷,除以365天,就是22年時間。讀者看完結論就是「一天一個卷,22年成為攝影大師」。然後立志成為攝影大師人,每天背著照相機,以每天一個卷的速度,拍攝著貓啊,狗啊,上班路上的人啊,然後思考著22年後,自己步入攝影大師時刻的獲獎感言。等等,這聽起來感覺像個笑話?這種套到別的工作上簡直是個笑話的行為,套到投資上居然對很多人顯得合情合理。

如果我真的要把這個故事寫的儘量靠譜一點,內容大概是:雖然Garry 每天都會把相機隨身攜帶,但是他大量的拍攝任務是在特定時期內高強度完成的。也許在一年內的大多數時間,Garry 都在做著處理之前拍攝的後期工作。而只有當那些真正激動人心的時刻發生的時候,Garry會以最快的速度出現在現場,然後在短短幾天內拍攝數百卷膠卷,然後工作的重心又回到平淡繁瑣的後期處理上。如果以這樣的方式描寫攝影大師的日常工作,也許更貼近現實生活,但是導致最終是成為攝影工人還是留下不朽作品的攝影大師,差別也許並不如人們想像的那麼大。人與大猩猩基因上的差別只有2%,而畫家和畫師在技術上的差別也許連2%都沒有。

但投資有一個與其他行業顯著的差異,在其他行業,無論你是畫家還是畫師,是開影樓還是攝影大師,都是一個可持續謀生的手段。而在投資世界裡,奉行著贏家通吃的法則。可直接做對比的就是賭場業務,看賭場報表VIP廳(場外交易)每次博弈,賭場比一般賭客在贏率上有3%的優勢。而在大廳(散戶大廳),賭場的贏面是VIP廳的十倍。看過賭場報表的人,只要腦子沒壞掉,應該對賭博就自動免疫了。
查看原图
但不幸的,大多數投資者在股票市場中的行為與賭博無異。所以賭場法則同樣適用於股票市場。其他行業混口飯吃並不太難,但股票市場從長期來看,要麼磨練技藝找到讓自己可以安身立命的核心價值,要麼隨著浪潮起伏,並最終消散在浪花裡。

通過對其他行業工作的觀察,尤其是那種技巧性很強,並有一定偶發因素的工作。做一個「被動的主動投資者」也許是我這種並無天賦異稟的投資者所能想到最好的選擇。在日常工作中保持精力,不要追逐那些轉迅即逝的機遇,把實力留存到激動人心的時刻,再使勁全力給予一擊。就好像老巴曾經說過:投資跟棒球有很多相似之處,而投資比棒球好的地方在於我不擊球並不會被三振出局,而只有等到那個完美的拋球出現的時候,再狠狠的擊出一個全壘打。而作為一個普通投資者,我需要思考的是,當你平常並不揮舞球棒,當那個完美拋球出現的時候,你如何還能保有力氣和應由的技巧擊打出漂亮的全壘打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785

被動投資並非無為投資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3859

被動投資(Passive Investment)的概念常常被人誤解。被動投資的過程並非波瀾不驚,其結果也會因為市場波動或行業變化而產生差異。要想很好地管理被動投資資產,投資者​​需要以更積極的手段來駕馭市場波動。

以上論述或許讓人困惑。由於資產價格的波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資產風險。因此,當市場出現整體性波動時,指數投資的風險同樣出現變化。

舉例來說,如果你在年初投資100美元購買MSCI世界指數(MSCI World Index),那時的指數波動幅度約為11%,則此筆投資所承擔的風險約為11美元。而去年同期,該指數波動幅度為近25 %,則意味著投資者需承擔損失25美元的風險。

進行指數投資需要考慮資金集中風險(concentration risk)。例如,2000年,高科技企業板塊在S&P500中的佔比升至近30%,意味著大量投資者處於風險之中。那時,投資者並未注意到行業板塊的離奇波動。

下圖左展示了1992至2012年間MSCI世界指數中能源業(紅線)、金融業(藍線)、高科技行業(黃線)的行業風險在指數總體風險中的佔比。

那時,科技股板塊愈發臃腫。該板塊風險上升四倍,佔指數總風險的50%。當中東緊張局勢帶動油價上升後,能源板塊的波動幅度同樣出現上升。此外,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金融業風險佔比上升至逾30%。

換句話說,指數投資意味著你已經放棄以積極的態度進行資本投資,而是讓市場管理著你的資金。在一個動態的世界對投資組合進行被動管理將把自己置於不斷變化的風險之下

那麼,有沒有方法可以創建一種投資組合以規避被動投資風險?或許是有的,但關鍵在於要採用動態方式消除波動幅度的隨意性。如上圖右側所示,一個最理想的結果是將波動幅度轉換至一條直線。直線反映出各個行業承擔著相同且不變化的風險承擔。因此,如果指數中包含七個行業,則每個行業約承擔15%的風險。

以上說法似乎說來容易做來難,但它卻是可以實現的。具體而言,這個想法的核心就是在指數波幅上升期間規避風險。

例如,當伯南克在今年開始談起縮減QE規模時,S&P500的平均波幅從12%躍升至20%。也就是說,股票風險近乎翻了一番。因此,進行100美元投資可能遭受的損失從之前的12美元上升至20美元。如要保持風險承擔狀況,審慎的做法是將投資總額下調40美元。如此一來,即使指數波動幅度增加了近一倍,但投資者並未因此承擔更多的風險。這樣,不斷變化的指數風險就可以保持在一個穩定狀態。

下圖中曲線為實際指數投資波動率,直線為理想波動率。

在行業層面,此種做法同樣適用。若某個板塊的波動幅度大幅上升,則應將資金部分轉移至其它板塊。如此一來,即使某板塊波動加劇,也可以保持投資組合內相對靜態的風險配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090

股神巴菲特四十四年來首度敗給大盤 「被動操盤」憑什麼成為大贏家?

2014-01-13  TWM
 
 

 

撰文‧乾隆來

二○一三年的美國股市,創下一九九七年以來最大年度漲幅,史坦普五百指數年度漲幅二九.六%,加上股息之後更高達三二.四%,不僅遠遠超出所有投資專家的預估,也讓股神巴菲特顏面無光。

巴菲特的波克夏公司股價漲幅在一三年超越史坦普,但是以五年的長期績效來評估,波克夏公司A股淨值在過去五年成長八六%,低於史坦普指數的一二八%,是巴菲特從一九六五年接掌公司以來,操作績效(從一九六九年開始計算)首度輸給大盤,一三年的大漲,正式終結了股神四十四年的不敗神話。

相較於黯然神傷的巴菲特,以追蹤大盤為策略的股票指數型開放式基金︵ETF︶則大獲全勝,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應該就是ETF之王——先鋒全股市指數基金︵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ETF,代碼 VTI︶,這支規模超過新台幣一兆元、帳上同時持有超過三六○○檔股票的龐然大物,去年吸引了超過六十億美元︵約新台幣一千八百億元︶的新資金之後,竟然還能繳出超過三○%的年度投資報酬率,比史坦普指數漲幅還略高一籌,績效不僅名列前茅,還因為淨值大漲,讓原本已經非常低的管理費用降到史無前例的○.○五%。

ETF為基金管理寫下新頁先鋒VTI的投資人躺著、睡著、玩著,幾乎不繳任何管理費用,就落袋三○%的獲利,讓全世界投資人為之瘋狂。

在先鋒VTI領軍衝刺之下,ETF在一三年徹底為基金管理寫下了新的歷史。過去十年在金融市場呼風喚雨,引領風騷的對沖基金,市場龍頭地位即將被ETF取代。史坦普指數公司的投資策略部門主管愛德華斯估計,ETF的整體基金規模,將在一四年超越對沖基金;愛德華斯說:「透明、低手續費、高流動性當道,ETF即將取代對沖基金,成為投資人最主要的資產。」根據黑石基金以及多家不同的投資機構估算,全世界ETF基金規模,在一三年的十一月底已經超過二兆四千億美元,光是一三年,ETF基金的規模就暴增了二一%,其中美國股票市場ETF淨流入高達一七○○億美元,全世界以追蹤股票指數為標的的ETF逼近五千支。一言以蔽之,不論是投資機構或散戶,如果其基金組合中還沒有ETF,要不是太鐵齒,就是落伍了。

ETF大獲全勝,與基金公司不斷創新操作策略有關。其中最熱門的話題,就是「智慧型投資策略」︵Smart Beta︶的產生。

過去基金公司的股票投資組合,略分起來只有追蹤加權指數、跟著指數調整的「被動式」基金,或者像對沖基金、巴菲特那樣積極尋找潛力標的的「主動式」基金;但是金融海嘯之後,對沖基金與巴菲特式的主動式基金受到重創,而被動式的基金更遭到指數「先軋空、後殺底」,集體在金融海嘯凌虐的最低點被迫停損出場。

「智慧型投資策略」成熱門話題金融海嘯之後,基金公司痛定思痛,檢討後發現具有「高股息、低波動、高流動性」的股票,雖然較不容易大漲,卻同時具有抗跌的特性。幾乎所有大型基金公司都投入資源,重新思考如何修改被動式的投資策略,將「高股息、低波動、高流動性」等因素,加進被動投資的投資組合模型當中,也就是說,指數型基金不再只是單純根據總市值的權重調整,而會對高股息、或者低波動性、或者高流動性等特性,給予更高的權重,讓整個基金的表現更為穩健,更能夠避開金融海嘯時的整體系統風險。

早期採取「智慧型」操作最有名的成功案例之一,是採取「再平衡」︵rebalance︶策略的挪威主權基金。這個國家主權基金屬於被動式的基金,但是它堅持對已經出現一定漲幅的股票,機動性地獲利了結,藉著強迫將大漲的股票獲利了結,並且轉入低估下挫的股票,使投資組合回到原先設定的目標區,周而復始地「再平衡」,讓挪威主權基金長期獲得超越大盤的表現。

一三年,幾乎所有基金公司都競相投入「智慧型」操作模型,將再平衡、股息、流動性等因素加重或者減低權值,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祕方」,但是大家都宣稱已經發現創新的投資組合操作模型,紛紛為自己的新模型冠上「進階」︵Advanced Beta︶、另類︵Alternative Beta︶、或者智慧︵Smart Beta︶的名稱。而且凡是冠上這些新穎名稱的ETF基金,都能夠獲得投資人額外的關注,智慧型基金規模的成長,超越其他領域。

根據科真顧問公司︵Cogent Research︶在去年底的調查,有高達五三%的基金公司表示,將在未來三年加強發展「智慧型ETF的操作模型」,而強力推動智慧型ETF模型的景順︵Invesco PowerShare︶ETF主管霍夫曼也說,智慧型指數基金的成長速度遠遠超過其他基金,投資人期望能提高風險權重調整後的報酬率,希望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也希望看到基金經理人以更精緻的模型,來調整指數基金的部位。

許多基金公司甚至以「重新定義基金」來描述一三年智慧型ETF大爆發的現象,他們以八○年代美國通用汽車公司「重新定義」奧斯摩比汽車︵Oldsmobile︶做例子,當時奧斯摩比汽車打出廣告,宣稱「新一代的奧斯摩比,再也不是你父親那種奧斯摩比︵It's not your father's Oldsmobile!︶」,基金公司也宣傳新一代的智慧型ETF,已經不是傳統被動式的指數基金,而是更靈活、更能躲過風暴,更能提供穩健獲利的新產品。

投資應回歸「簡單四原則」智慧型ETF的爆發,吸引大量新資金投入,也是去年美股大漲的重要動力之一。根據黑石基金的統計,以提升高配息股權重的ETF,去年吸引了二七六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八千二百億元︶新資金流入,流入金額是一二年的一倍。另外以低波動︵minimum volatility,MV︶為訴求,增加「不動如山股」持股權重的ETF,去年整體規模更出現倍數增長,MV ETF領域的資產規模已經突破新台幣四千億元。這些都是促成去年高股息、低波動股票大漲的關鍵因素。

妙的是,作為新時代ETF代表的先鋒基金,卻刻意不特別強調它們基金的「智慧性能」,先鋒基金的投資長巴克禮︵Tim Buckley︶在他定期公布的投資報告中就表示,業界不斷宣傳Smart Beta「並沒有太多新意」,這些智慧型的模型,與在金融海嘯期間出事的計量模型基金,本質上並沒有太大的不同。

巴克禮建議投資人回到「簡單的四原則」,第一就是確認自己的投資目標,第二根據目標選定投資組合,第三是降低投資成本,第四必須堅持執行「再平衡」策略。巴克禮認為,經歷了煙火璀璨的一三年,投資人只要落實他不斷強調的簡單四原則,就能享受長期的投資獲利。

ETF亮麗的表現,讓大家思考巴菲特式的主動式價值投資基金,「是否像我爸爸的奧斯摩比汽車,已經成為過去了?」巴菲特在去年三月發給全體投資人的致股東書中就曾經預言,「史坦普指數已經連漲四年了,如果一三年還繼續上漲,我連續四十四年打敗大盤︵以五年績效為標準︶的紀錄,將要告終。」不幸的是,史坦普在一三年創下史無前例的漲幅,毫不留情地終結了股神「連續四十四年勝過大盤」的紀錄。

對於高齡八十三歲,又背負新台幣九兆元︵近三千億美元︶龐大資產的巴菲特來說,連續四十四年打敗大盤,已經是空前、而且非常可能是絕後的成績了,過去的對沖基金、現在的智慧型ETF,或許可以熱鬧一時,卻不可能打破他的操盤紀錄。

巴菲特在網路泡沫時,曾經逆勢多年堅持不參與泡沫,如今,聯準會主席柏南克的QE︵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吹漲傳統績優股,也讓生技股、中小型股活蹦亂跳,更讓史坦普創下罕見的榮景,股神巴菲特會不會認輸?會不會交棒?還是再爬起來戰勝大盤?應該是一四年大家最關注的焦點。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美國大型股指數基金五年期績效前十名表現較佳的美國大型股ETF,五年期績效均已超越波克夏同期間的128%報酬率基金近五年報酬率(%)近三年報酬率(%)近一年報酬率(%)基金規模

(億美元)

先鋒全股市指數基金141.256.835.8389 SPDR羅素3000指數基金137.95635.55 iShares羅素3000指數基金137.75635.553 iShares道瓊美國指數基金136.955.634.98 iShares羅素1000指數基金136.656.535.186 先鋒大型股指數基金134.956.334.947 iShares核心標普美股總市場指數基金134.15634.910 SPDR羅素1000指數基金133.456.3350.4 iShares核心標普500指數基金130.656.434.5530 iShares MSCI社會責任指數基金128.154.137.53

資料來源:晨星

說明:基金規模截算至2014年1月3日;報酬率截算至2013年12月31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3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